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职业危害因素识别与控制措施

职业危害因素识别与控制措施

职业危害因素识别与控制措施
职业危害因素识别与控制措施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控制措施

职业病防治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在这诸多方面中,弄清楚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危害因素的识别、分析与评价)是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切入点、首要任务,是开展职业卫生工作的前提,是职业卫生工作永恒的主题。这是由职业病危害因素在职业病防治工作中所处的核心地位和作用决定的:它是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的重要因素;是用人单位依法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的直接依据;是开展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的依据;是开展健康监护工作的针对性依据;是开展职业病诊断的先决条件;是设置职业病防护设施和职业危害警示标识的依据;是提示佩戴个人防护用品的重要依据;是实施行政处罚的重要证据等。

一、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

(一)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下简称《职业病防治法》)第十四条第二款规定:“用人单位设有依法公布的职业病目录所列职业病的危害项目的,应当及时、如实向卫生行政部门申报,接受监督。”但在监督工作中发现有的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申报项目不如实,或根本未申报职业病危害因素,原因有:其一,不知道要申报;其二,不懂得申报,由于用人单位从事职业病防治工作的人员大多为非专业人员,职业卫生知识相对缺乏,不明白哪些是职业病危害项目应当申报;其三,故意隐瞒不报,个别用人单位对申报工作认识不足,认为不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可以逃避监督;其四,已申报的绝大多数是在卫生监督部门的指引下被动式申报;其五,要如实申报离不开监测结果或化学品中文说明书,但这方面企业又常常不能提供。

(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

《职业病防治法》第十五条第一款规定:“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的,建设单位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应当向卫生行政部门提交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第十六条规定:“建设项目在竣工验收前,建设单位应当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根据目前的情况看,大多数用人单位是在本法实施前已经开业,依法不需要提供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但《职业病防治法》实施已有五个年头了,以用人单位按每年约20%的比例变迁计算,会有不少的新建设项目,按理来说这些新建设建设项目应当向卫生行政部门提交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事实上,这几年来我区仅有3个用人单位提交了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提交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的用人单位一个也没有,这种现象在罗湖区存在,我市其它区情况也大致相同,可以说是深圳地区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有:其一,缺乏有关部门配合,仅靠卫生部门一已之力捉襟见肘。当卫生行政部门发现一个新企业没有依法提交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时,该企业往往已经获得工商营业执照,可以合法生产经营了。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第十五条有关规定,未提交预评价报告或预评价报告未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同意的,有关部门不得批准该建设项目。法律赋予了卫生行政部门较大的权力,但操作起来形同虚设。经贸部门引进外资、工商部门注册登记均未将卫生部门的审查作为前置条件,由于没有其他约束机制,导致审查工作难于落实;其二,技术服务能力未能满足评价工作需求。目前,我市只有2家单位取得了建设项目的评价资质(乙级),据了解,按照目前的技术力量,我市2家评价机构每年最多可完成50个项目的评价任务。以宝安为例,每年有500家以上的新办企业,如果全部要求进行评价,显然缺乏技术支持,而且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出具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周期长(一般要4到6个月甚至更长),企业难于接受在全部办完合法手续后再开业。其三,面对较高的评价费用(单项评价费用至少都要4万元以上),企业常常望而却步。其四,用人单位不知道,即使有的知道也不想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和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其五,监督和处罚力度不够。

《职业病防治法》第二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实施由专人负责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并确保监测系统处于正常运行状态。”根据这一条款,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制度,其制度的内容为实施专人负责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并建立一套完整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系统,目前罗湖辖区工业区内有七百多间用人单位,绝大多数是中小型企业,据了解仅有一个用人单位建立了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系统,且不是每天进行监测。因此可见,从用人单位的日常监测中获取职业病危害因素也不现实,此外,此条款虽然规定了违法事实,但未规定罚则,留给了用人单位“自由发挥”的空间。

(四)定期监测

《职业病防治法》第二十四条第二款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检测、评价结果存入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档案,定期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向劳动者公布。”根据这一条款,用人单位应定期向获得资质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委托,开展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检测、评价。本来从这里获得的是比较全面准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信息,但事实上还在比较大的差距:第一,关于定期检测,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未做全面的规定,只是在《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的第二十六条第二款规定有:从事使用高毒物品作业的用人单位应当至少每一个月对高毒作业场所进行一次职业中毒危害因素检测;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职业中毒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条例的规定虽然明确,但难于实施,不但用人单位难于自觉履行,就是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都难于有时间服务。除了高毒物品作业场作了明确规定外,对于中低毒等其它职业病危害因素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应该多长时间监测一次未做明确规定,这就存在操作性不强的缺点,给卫生行政部门执法也带来了困难。第二,检测覆盖率低,我区存在职业危害因素比较明显的用人单位约三百间,2007年上半年已开展年度监测工作的不超过5间,其主要原因可能是用人单位难于接受监测费用突然成倍增长的事实。费用的增长主要是由于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增加了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的评价方法,原来一个点只测一次,现在要测四次。第三,关于检测结果,在检验报告中,经常会看到某一检测项目的浓度小于某一值,如:车间空气中的苯(皮)<0.6mg/m3 ,刚从结果上看可以理解成二个含义,其一是车间空气苯浓度是在大于0和小于0.6mg/m3之间,说明车间空气中存在苯这类高毒物质,其二车间空气苯浓度为0,表明车间空气中无高毒物质苯的存在,不需要开展针对苯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当然小于某一值的表达方式有可能是检测水平的限制,导致精度不够高,但不管怎样,这样的表达欠妥,容易导致误解。

(五)化学品中文说明书

《职业病防治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向用人单位提供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化学品、放射性同位素和含有放射性物质的材料的,应提供中文说明书。说明书应载明产品的特性、主要成分、存在的有害因素、可能产生的危害后果、安全使用注意事项、职业病防护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但是在日常监督工作中,从用人单位提供给监督人员查看的说明书看来,供货商提供给用人单位的产品说明书并不规范,供货商为了减少用人单位对购买有害化学品的顾忌,常常打出环保产品、绿色产品的旗号,或出于配方保密目的仅提供商品名或产品代号,绝大多数有害化学品的中文说明书上都没有载明有害物质的成分和化学式,有的甚至只提供英文说明书。而企业采购员对此也认识不够,造成信息缺失,因而监督人员想在此环节获取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准确信息现阶段还不现实,而且针对此条款监督也难,很多供应商都是由不同地区的职能部门管辖。

(六)监督经验

监督人员可根据工作经验初步判定作业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效果是明显实用,但不够科学、全面,是现阶段的权宜之计。

是指政府出具检测费用,用于对不明化学品的定性分析、专项监督或应急事件等,表面上是主动出击,其实是被动之举。

AQT-4269-2015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规范

封面

作者:Pan Hongliang 仅供个人学习 AQ/T 4269-2015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规范发表时间:2015-04-22 来源:职业卫生网浏览次数:12187 评论:0 顶:0 踩: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的基本要求、工作程序和报告编写格式等。 本标准适用于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对存在职业病危害的工作场所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工作。用人单位日常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本标准不适用于放射性物品的检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Z 2(所有部分)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GBZ 159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 GBZ/T 160(所有部分)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GBZ/T 189(所有部分)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GBZ/T 192(所有部分)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 3 术语和定义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occupational hazards monitoring 对工作场所劳动者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采样、测定、测量和分析计算。 4基本要求 4.1检测工作应遵循国家质量管理的相关规定,开展检测工作的机构应取得计量认证,并依法取得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颁发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资质。 4.2评价监测、日常定期检测、监督监测应在正常生产情况下进行。 4.3异常工况下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应注明检测时工作场所的生产状况。 4.4在易燃、易爆工作场所采样(测量)时,应使用防爆型采样(测量)设备。 4.5工作场所职业卫生调查及现场采样应在生产经营单位相关人员陪同下进行。 4.6工作人员在现场调查及采样时,应穿戴好必要的个体防护用品。 4.7可能影响监测结果的异常天气不应进行样品采集。 4.8检测机构对检测报告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2451.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清单

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清单编号:BZH-JL-10-05 序 号 识别时间识别车间识别岗位危害因素有害物质导致的职业病防范措施备注 1 2015.10.15 生产车间破碎 物理因素 化学因素 粉尘、噪音 肺尘病、引起岗位工人听力减退 和神经衰弱征,严重时造成耳聋 佩戴防尘口罩,戴耳塞 2 2015.10.15 加料机物理因素 化学因素 粉尘、噪音 肺尘病、引起岗位工人听力减退 和神经衰弱征,严重时造成耳聋 佩戴防尘口罩,戴耳塞 3 2015.10.15 卸料机物理因素噪音引起岗位工人听力减退和神经 衰弱征,严重时造成耳聋 戴耳塞 4 2015.10.1 5 检修工物理因素 化学因素 粉尘、噪音 肺尘病、引起岗位工人听力减退 和神经衰弱征,严重时造成耳聋 佩戴防尘口罩,戴耳塞 5 2015.10.15 中控室物理因素高温、噪音肺尘病、热射病耳塞,手套,尽量避免接触高温 部位 6 2015.10.15 造粒包装 组 物理因素 化学因素 噪音、粉尘 肺尘病、引起岗位工人听力减退 和神经衰弱征,严重时造成耳聋 防尘口罩,耳塞 7 2015.10.15 造粒操作 工 物理因素 化学因素 噪音、粉 尘、高温 肺尘病、热射病 引起岗位工人听力减退和神经 衰弱征,严重时造成耳聋 防尘口罩、耳塞,尽量避免接触 高温部位 8 2015.10.15 锅炉房检修工化学因素粉尘、高温肺尘病、热射病佩戴防尘口罩和手套,其他劳保 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清单 1

用品穿戴齐全 9 2015.10.15 司炉工物理因素 化学因素 噪音、粉 尘、高温 肺尘病、热射病、引起岗位工人 听力减退和神经衰弱征,严重时 造成耳聋 防尘口罩、耳塞,尽量避免接触 高温部位。工作时劳保佩戴齐全 10 2015.10.15 出渣工物理因素 化学因素 噪音、粉 尘、高温 肺尘病、热射病、引起岗位工人 听力减退和神经衰弱征,严重时 造成耳聋 防尘口罩、耳塞,尽量避免接触 高温部位。工作时劳保佩戴齐全 11 2015.10.15 水化员物理因素 化学因素 噪音、粉 尘、 肺尘病、引起岗位工人听力减退 和神经衰弱征,严重时造成耳聋 防尘口罩、耳塞 12 2015.10.15 仓储部 叉车司机化学因素粉尘肺尘病防尘口罩13 2015.10.15 铲车司机化学因素粉尘肺尘病防尘口罩 14 2015.10.15 品管部化学分析化学因素酸、碱、具有很强的腐蚀性,对皮肤容易 造成损伤、黏膜刺激症 工作时劳保佩戴齐全 注:每年识别记录一次 公司安全员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 (赠品)不需要可以删除 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清单 2

职业危害因素的控制措施标准范本

解决方案编号:LX-FS-A65446 职业危害因素的控制措施标准范本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plan the important work to be done in the future, and require the personnel to jointly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or activity reaches the specified standard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职业危害因素的控制措施标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解决方案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未来要做的重要工作进行具有统筹性,导向性的规划,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理想的职业危害因素的控制措施,应与建厂的设计和施工同时进行,在设计生产过程时,就应对可能产生职业危害因素的各个环节,依次排列,逐个提出控制方案和具体措施,从而保证劳动过程和作业场所中的危害因素符合劳动卫生标准的要求。主要措施是卫生技术措施,是控制职业危害因素的重要对策,主要包括: 1.生产环境的控制措施。主要有:(1)从卫生和安全角度考虑生产过程和设备,正确选择厂址,合理安排车间布局等;(2)消除或控制产生职业危害因素的操作环节,例如用无毒或低毒物质代替高毒物质

职业危害及防止安全措施和作业规程

编号:SM-ZD-27328 职业危害及防止安全措施 和作业规程 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职业危害及防止安全措施和作业规 程 简介:该规程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合理化地制定计划,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明确执行目标,工作内容,执行方式,执行进度,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目前,矿井的职业健康安全状况不容乐观,在接触职业病危害人数、职业病患者累计数量、死亡数量和新发病人数不断增加。为了让广大职工有一个健康的工作环境,我矿正大力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力求通过工作环境的改善,员工安全与健康意识的提高,风险的降低,及其持续改进、不断完善的特点, 一、煤矿职业危害及防治要求 众所周知,煤矿企业在我国实属高风险行业,生产过程复杂,生产环境恶劣,受水、火、瓦斯、煤尘、顶板、冲击地压等多种自然灾害的威胁,危害性极大,加之工作场所产尘量多,煤尘、岩尘及其它有毒有害粉尘造成的职业性危害,如矽肺病等非常严重,《煤矿安全规程》对职业危害也专门做出了相关的规定和要求。故煤矿的安全生产一直是产业安全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辨识与控制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辨识与控制 目前我国法定职业病共十大类115种,职业病具有隐匿性、迟发性特点,慢性职业病特别是尘肺病和有些化学中毒的职业病潜伏期达数年甚至十几年,一旦发病往往很难治疗,病死率较高。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是项目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有效防治职业病是项目义不容辞的责任。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辨识,并对项目的职业病危害防治提出建议。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辨识是职业健康监管工作的基础,辨识的准确与否决定了职业健康监管工作是否全面,并为通过工程措施、管理措施和个体防护等手段有效控制职业病的发生提供支撑。 一、职业病危害的特点 职业病危害因素来源复杂、种类繁多,项目轨道施工工程,作业方式有土方开挖、盾构掘进、电焊、油漆、防水、拆除等。施工工程和施工地点的多样化,导致职业病危害的多样性。既存在粉尘、噪声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危害,也存在高处作业、密闭空间作业、高温作业等产生的职业危害,劳动强度大、劳动时间长的问题也相当突出。不同施工过程存在不同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地铁施工较为常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粉尘(矽尘、水泥尘、电焊尘、石棉尘等)、噪声(机械性噪声、空气动力性噪声)、高温、振动、紫外线作业、电离辐射作业、化学毒物等。其中化学毒物又分为:建筑物防水工程作业产生沥青烟、煤焦油、甲苯

等有机溶剂,以及石棉、聚氯乙烯、环氧树脂、聚苯乙烯等化学品;电焊作业产生锰、镁、镍、铁等金属化合物、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等。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 为全面、准确、有效的识别职业危害,建筑行业职业病危害的辨识可划分为施工前辨识和施工过程辨识两个部分。 (一)施工前辨识: 项目在施工前进行施工现场卫生状况调查,明确施工现场是否存在排污管道、历史化学废弃物填埋、垃圾填埋和放射性物质污染等情况。在施工前根据施工工艺、现场的自然条件对不同施工阶段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列出职业病危害因素清单。识别范围覆盖施工过程中所有活动,包括常规和非常规活动、所有进入施工现场人员,以及所有物料、设备和设施(包括自有的、租赁的、借用的)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项目前期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辨识:(1)工作环境:包括周围环境、工程地质、地形、自然灾害、气象条件、资源交通、抢险救灾等;(2)平面布局:功能分区(生产、管理、辅助生产、生活区);高温、有害物质、噪声、辐射;建筑物布置、构筑物布置;风向、卫生防护距离等;(3)运输线路:施工便道、各施工作业区、作业面、作业点的贯通道路以及与外界联系的交通路线等;(4) 土方工程、混凝土浇筑、钢筋加工、屋面防水、装饰装修等施工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记录

121有限公司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记录 资料整理人: 审核批准人: 存档部门:安全部 时间:2015年5月1日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一、识别依据 首先按照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来源分为3大类: 1.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主要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及生物因素。 化学因素主要有生产性毒物(如铅、苯、汞、一氧化碳、有机磷农药等)、生产性粉尘(如矽、煤尘、石棉尘、水泥尘、金属尘、有机粉尘等)。 物理因素主要有异常气象条件(如高温、高湿、低温等)、异常气压(高、低气压等)、噪声与振动(如机械性噪声与振动、电磁性噪声与振动、流动性噪声与振动等)、电离辐射(α、β、γ、X射线、质子、中子、高能电子束等)、非电离辐射(如可见光、紫外线、红外线、射频辐射、激光等)。 生物因素主要有炭疽杆菌、布氏杆菌、森林脑炎病毒、真菌、寄生虫等。 2.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主要有劳动组织和劳动休息制度不合理;劳动过度心里和生理紧张;劳动强度过大,劳动安排不当;不良体位和姿势,或使用不合理的劳动工具。 3.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主要包括自然环境中的因素,如在炎热季节受到长时间的太阳辐射导致中毒等;以及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如采光照明不足,通风不良,有毒与无毒、高毒与低毒作业安排在同一车间内等;来自其他生产过程散发的有害因素的生产环境污染。 4.公司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效果评价报告。 二、引用文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2、《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因素分类管理目录》 3、《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

4、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2015年版) 三、组织机构 组长:副组长: 成员: 四、识别方法 小组成员依据各车间生产设备、工艺流程及其布局,生产过程使用的原料、辅料、中间产品等基本情况,对职业病有害因素进行识别。通过识别全面辨识出作业场所、工艺流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确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记录 以上是职业病危害识别,由于各生产装置均属于密闭生产,同时,通过公司加强管理,加强员工职业知识培训、加大安全防护用品投入,可以杜绝职业危害的发生。

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关于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评价分为三种:预评价、控制效果评价、现状评价。本文所要介绍的就是其中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简称“控评”)。文中,将对职业病控制效果评价的概念、内容与方法进行简要介绍。 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是指,取得省级以上人民政府主管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依照国家职业卫生方面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在竣工验收阶段对建设项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分析及确定,并将其对工作场所、劳动者健康的危害程度及职业病防护设施的控制效果进行评价,最终作出客观、真实的验收评价结论。编写工作参照《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技术导则》(GBZ/T 197—2007)。按照我国规定,建设单位应当在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前委托评价机构进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的内容与方法 主要包括收集材料、制定控制效果评价方案、工程分析、实施控制效果评价、编制控制效果评价报告等。 一、收集资料 应全面收集建设项目的批准文件和技术资料(包括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的报告等),还应熟悉、严格掌握国家、地方、

行业有关职业卫生方面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 评价单位依据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预评价报告内容和工程建设及试运行情况,编制竣工验收前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方案。评价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评价目的、依据和范围;②工程建设概况,各项职业病防护设施建设及真实运行情况;③现场调查与监测的内容与方法,质量保证措施;④组织实施评价工作计划与进度、经费安排。 三、工程分析 应用生产工艺、职业卫生和卫生工程等知识和技术,认真分析和明确预评价项目的工程技术特点,主要内容:①建设项目概况,包括建设地点、性质、规模、设计能力、劳动定员、总投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专项经费投资;②总平面布置;③生产过程拟使用的原料、辅料、中间品、产品名称、用量或产量;④主要生产工艺、生产设备及其布局;⑤主要生产工艺、生产设备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部位及其存在的形态;⑥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 四、实施控制效果评价 是对建设项目生产或使用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工作场所和劳动者健康的危害程度进行分析和评价;对采取的职业病防护设施的控制效果进行评价;对存在的职业

职业危害控制相关的技术规范和标准

职业危害控制相关的技术规范和标准 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有关的规范与标准 【大纲考试内容要求】: 了解与职业危害控制相关的技术规程、规范和标准。 【教材内容】: 第四节有关的规范与标准 一、《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 《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GB 5817—1986)规定了生产性粉尘(放射性粉尘、有毒性粉尘除外)危害程度分级,分级指标有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工人接尘时间肺总通气量[L/(d·人)],粉尘浓度超标倍数。该标准将具有人体致癌性的石棉尘,列入游离二氧化硅大于70%一类。 (一)使用范围 该标准适用于区分工人接触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的大小,是职业卫生管理的依据,但不适用于放射性粉尘及引起化学中毒的危害性粉尘。 (二)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方法 根据生产性粉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工人接尘时间肺总通气量以及生产性粉尘浓度超标倍数3项指标,按表5一l划分生产性粉尘危害程度级别。 表5—1 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表

续表 份,取其超标倍数的算术平均值表示。 二、《高温作业分级》(GB/T 4200—1997) 《高温作业分级》是我国特有的劳动安全卫生分级管理标准。它规定了高温作业环境热强度大小的分级,适用于对高温作业实施安全卫生分级管理。 (一)基本定义 1.生产性热源 生产性热源是指在生产过程中能够产生和散发热量的生产设备、产品或工件等。

2.工作地点 工作地点是指作业人员进行生产操作或为了观察生产情况需要经常或定期停留的地点。若生产劳动需要,作业人员在车间内不同地点进行操作,则整个车间称为工作地点。 3.WBGT指数 WBGT指数亦称为湿球黑球温度(℃),是表示人体接触生产环境热强度的一个经验指数,它采用了自然湿球温度(cn。)、黑球温度(ce)和干球温度(2a)3种参数。 室内作业: WBGT=0.7tnw+0.3tg 室外作业: WBGT=0.7tnw+0.2tg+0.1ta 4.高温作业 高温作业是指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其工作地点平均WBGT指数等于或大于25℃的作业。 5.接触高温作业时间 接触高温作业时间,是指作业人员在一个工作日(8h)内,实际接触高温作业的累计时间(min)。 6.定向辐射热 定向辐射热量是指生产性热源向工作地点的某一方向辐射的热量。 (二)高温作业分级 1.高温作业分级标准 高温作业分级标准是按照工作地点WBGT指数和高温作业时间将高温作业分为4级,级别越高表示热强度越大,高温作业分级标准见表5—6。 表5-6 高温作业分级标准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规范

AQ/T 4269-2015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规范发表时间:2015-04-22 来源:职业卫生网浏览次数:12187 评论:0 顶:0 踩: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的基本要求、工作程序和报告编写格式等。 本标准适用于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对存在职业病危害的工作场所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工作。用人单位日常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本标准不适用于放射性物品的检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Z 2(所有部分)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GBZ 159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 GBZ/T 160(所有部分)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GBZ/T 189(所有部分)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GBZ/T 192(所有部分)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 3 术语和定义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occupational hazards monitoring 对工作场所劳动者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采样、测定、测量和分析计算。 4基本要求 4.1检测工作应遵循国家质量管理的相关规定,开展检测工作的机构应取得计量认证,并依法取得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颁发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资质。 4.2评价监测、日常定期检测、监督监测应在正常生产情况下进行。 4.3异常工况下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应注明检测时工作场所的生产状况。 4.4在易燃、易爆工作场所采样(测量)时,应使用防爆型采样(测量)设备。

职业病危害防治责任制(标准版)

职业病危害防治责任制(标准 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terprise production management. The object is the stat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all people, objects and environments in production.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968

职业病危害防治责任制(标准版) 一、为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加强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管理,提高职业病防治的水平,切实保障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健康与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五条的规定和《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第四条、第十一条的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二、本制度是从组织上、制度上落实“管生产必须管健康”的原则,使各级领导、各职能部门、各生产部门和职工明确职业病防治的责任,做到层层有责,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做好职业病防治,促进生产可持续发展。 三、本制度规定从公司领导到各部门在职业病防治的职责范围,凡本公司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以本制度追究责任。

四、为保证本制度的有效执行,今后凡有行政体制变动,均以本制度规定的职责范围,对照落实相应的职能部门和责任人。 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 一、法定代表人的职责 1.认真贯彻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落实各级职业病防治责任制,确保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健康与安全。 2.设置与企业规模相适应的职业健康管理机构,建立三级职业卫生管理网络,配备专职或兼职职业健康专业人员,负责本公司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3.每年向职工代表大会报告企业职业病防治工作规划和落实情况,主动听取职工对本企业职业健康工作的意见,并责成有关部门及时解决提出的合理建议和正当要求。 4.每年至少召开一次职业健康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听取工作汇报,亲自研究和制订年度职业病防治计划与方案,落实职业病防治所需经费,督促落实各项防范措施。

职业卫生整改计划

职业卫生整改计划 一、职业危害因素: 根据测定结果, 岗位工人接触噪声强度为 dB(A)、 岗位工人接触噪声强度为 dB(A)、干燥岗位工人接触噪声强度为 dB(A)均属于强噪声作业环境。 二、影响强噪声会引起神经系统疾病如:会使人出现头痛、头晕、倦怠、失眠、情绪不安、记忆力减退等候群;在心血管方面会出现脉搏和心率改变、血压升高、心率不齐、外周血流变化等;在消化系统方面会引起:消化机能减退、胃功能紊乱,胃酸减少,食欲不振等。 三、措施.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7号)的相关规定,公司须设置职业健康管理机构,配备注册安全工程师,建立健全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度、告知制度、日常监测管理制度、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等一系列职业危害防治制度和操作规程,对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点应在其醒目位置上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 2.公司每年至少一次委托具有检测资质的技术服务机构对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场所进行检测,掌握职业病危害因素动态变化情况,为职业卫生监管监察、作业场所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并将检测结果在公示栏中告示劳动者,并建立完善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管理制度,如实将本单位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和检测结果向什邡市安监部局报告。 3.公司必须对作业人员进行上岗前和在岗期间职业卫生知识培训和教育。按规定每年组织员工到具有职业健康体检资质的医疗卫生 机构进行职业健康体检,体检结果应告知劳动者本人,并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具体实施计划序号号隐患名称计划采取整改措施1岗位工人接触噪声超标为操作人员发放耳塞、耳罩等。定期对机械设备等进行维护、保养,确保作业时能正常运行,尽量减少操作人员的接触时间。 2个别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内容尚不完善根据《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的要求继续健全、完善各种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3现场职业卫生警示标识不齐全、不规范根据《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的要求补充、完善。 4没有在醒目的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危害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根据《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的要求补充、完善。 5没有在工人作业处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 根据《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的要求补充、完善。 6现场个别职工不按要求配戴防护耳塞加强现场作业人员的劳动用品穿戴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大考核力度。 在说明:以上所有整改措施必须在发布之日起实施,硬件设施必须在2021年年11月月1日之前设置完成。 公司(盖章) 2021.10.13

职业危害控制管理制度

职业危害控制管理制度 第一条目的 为了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预防、控制和消除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从业人员的健康及相关权益,改善生产作业环境、搞好职业卫生工作,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引用和参考的规范性法律、法规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工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 《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 《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 <国家安监总局关于贯彻落实《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办法》进一步加强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国家安监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审核(备案)申请书等文书的通知》 国家安监总局关于公布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2012年版)的通知 第三条 职责 1、各部长、车间在总经理和职业卫生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履行各自职责,做好职业病控制工作,建立好本单位的职业卫生管理;

2、各部门、车间严格执行职业病危害控制管理制度; 3、安全监察部全面监督管理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控制的各项规定。第四条 管理及要求 1、总要求:设置职业危害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的职业危害管理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 2、防治工作。职业危害管理人员经过培训上岗,从业人员签订(或变更)劳动合同时,将其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及其后果、职业危害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从业人员,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不应隐瞒或欺骗。 3、涉及职业危害场所必须设置符合国标要求的警示标志。 4、职业健康危害告知 1)各单位的在醒目位置设置职业危害公告栏,制定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识和中文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当载明产生职业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 2)车间应定期公示各类职业危害监测结果,并把接触人员职业健康体检结果告知本人。 3)员工有权查阅、复印本人的健康档案,员工终止与本单位工作关系时,有权索取本人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 5、职业危害防护设施“三同时”的具体要求:

煤矿职业病危害整改措施

编号:SM-ZD-78366 煤矿职业病危害整改措施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煤矿职业病危害整改措施 简介:该方案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合理化地制定计划,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明确执行目标,工作内容,执行方式,执行进度,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煤矿是作为一种特殊行业、职业,较之地面作业它有许多不安全的自然因素:水、火、瓦斯、煤尘、顶板等时时刻刻都在威胁着我们。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煤矿安全生产方针,同时,保护职工的生命安全,是我矿应尽的职责,长期从事采掘一线的职工,容易得职业病,吸肺病及煤肺病,严重危害工人健康,直接影响安全生产。为了减少或防止职业病的发生,保护职工健康,特制定以下安全技术措施: 1、加强领导,健全机构 建立防尘工作领导小组,矿长任组长,技术负责人、安全生产矿长任副组长,其余部门负责人等同志任成员。各级领导要切实加强对防尘工作的指导,把它作为搞好安全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研究制定防尘规划措施,定期检查进展情况,总结交流经验,及时解决存在问题,推动这一工作的全

职业危害控制方法

行业资料:________ 职业危害控制方法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第1 页共6 页

职业危害控制方法 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化学品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由此引发的事故日益增多,危害程度越来越大。但化学品却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几乎每一个人都在直接或间接地与化学品打交道。因此,如何控制化学品的危害,有效地利用化学品,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和环境安全,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我国在化学品安全管理方面颁布了一系列的法规和标准,对化学品安全使用和控制方法进行了规范。 工程技术是控制化学品危害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其目的是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消除工作场所中化学品的危害或尽可能降低其危害程度,以免危害工人,污染环境。工程控制主要有以下方法。 控制方法1:全面通风 全面通风是车间内全面地进行通风换气,以维持整个车间工作地点范围以内空气环境的卫生条件。全面通风用于有害物质的扩散不能控制在车间一定范围的场合,或是有害物质发源地的位置不能固定的场合。所谓全面通风就是用新鲜空气来冲淡车间内污浊空气,以使车间工作地点空气中有害物质的含量不超出卫生标准所规定的最高容许浓度。 采用全面通风时,应不断向车间供应新鲜空气或符合一定要求的空气,同时从车间内排除污浊空气,以维持车间内良好的工作环境。要使全面通风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首先要根据车间用途、生产工艺布置、有害物散发源位置及特点、人员操作岗位和其他有关因素合理地组织气流,然后根据计算和实际调查资料取得热、湿、有害气体散发量数据,以便确定合适的全面通风换气量,这些因素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全面通风效果。 第 2 页共 6 页

职业病危害防治责任制示范文本

职业病危害防治责任制示 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职业病危害防治责任制示范文本 使用指引:此管理制度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一、为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 政策和标准,加强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管理,提高职业病 防治的水平,切实保障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健康与安 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五条的规定 和《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第四条、第十一条 的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二、本制度是从组织上、制度上落实“管生产必须管 健康”的原则,使各级领导、各职能部门、各生产部门和 职工明确职业病防治的责任,做到层层有责,各司其职, 各负其责,做好职业病防治,促进生产可持续发展。 三、本制度规定从公司领导到各部门在职业病防治的 职责范围,凡本公司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以本制度追究

责任。 四、为保证本制度的有效执行,今后凡有行政体制变动,均以本制度规定的职责范围,对照落实相应的职能部门和责任人。 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 一、法定代表人的职责 1.认真贯彻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落实各级职业病防治责任制,确保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健康与安全。 2.设置与企业规模相适应的职业健康管理机构,建立三级职业卫生管理网络,配备专职或兼职职业健康专业人员,负责本公司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3.每年向职工代表大会报告企业职业病防治工作规划和落实情况,主动听取职工对本企业职业健康工作的意见,并责成有关部门及时解决提出的合理建议和正当要求。

第5章 职业危害控制技术

第五章职业危害控制技术 第一节职业危害控制基本原则和要求 一、防尘、防毒基本原则和要求 对于作业场所存在粉尘、毒物的企业防尘、防毒的基本原则是:优先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技术和无毒(害)或低毒(害)的原材料,消除或减少尘、毒职业性有害因素。对于工艺、技术和原材料达不到要求的,应根据生产工艺和粉尘、毒物特性,设计相应的防尘、防毒通风控制措施,使劳动者活动的工作场所有害物质浓度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如预期劳动者接触浓度不符合要求的,应根据实际接触情况,采取有效的个人防护措施。 1.原材料选择应遵循无毒物质代替有毒物质,低毒物质代替高毒物质的原则。 2.对产生粉尘、毒物的生产过程和设备(含露天作业的工艺设备),应优先采用机械化和自动化,避免直接人工操作。为防止物料跑、冒、滴、漏,其设备和管道应采取有效的密闭措施,密闭形式应根据工艺流程、设备特点、生产工艺、安全要求及便于操作、维修等因素确定,并应结合生产工艺采取通风和净化措施。对移动的扬尘和逸散毒物的作业,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移动式轻便防尘和排毒设备。 3.对于逸散粉尘的生产过程,应对产尘设备采取密闭措施;设置适宜的局部排风除尘设施对尘源进行控制;生产工艺和粉尘性质可采取湿式作业的,应采取湿法抑尘。当湿式作业仍不能满足卫生要求时,应采用其他通风、除尘方式。 4.在生产中可能突然逸出大量有害物质或易造成急性中毒或易燃易爆的化学物质的室内作业场所,应设置事故通风装置及与事故排风系统相连锁的泄漏报警装置。在放散有爆炸危险的可燃气体、粉尘或气溶胶等物质的工作场所,应设置防爆通风系统或事故排风系统。 5.可能存在或产生有毒物质的工作场所应根据有毒物质的理化特性和危害特点配备现场急救用品,设置冲洗喷淋设备、应急撤离通道、必要的泄险区以及风向标。 二、防噪声与振动基本原则和要求 (一)防噪声 作业场所存在噪声危害的企业应采用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控制噪声。对于生产过程和设备产生的噪声,应首先从声源上进行控制,使噪声作业劳动者接触噪声声级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采用工程控制技术措施仍达不到相关标准要求的,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设计劳动作息时间,并采取适宜的个人防护措施。 1.产生噪声的车间与非噪声作业车间、高噪声车间与低噪声车间应分开布置。产生噪声的车间,应在控制噪声发生源的基础上,对厂房的建筑设计采取减轻噪声影响的措施,注意增加隔声、吸声措施。 2.在满足工艺流程要求的前提下,宜将高噪声设备相对集中,并采取相应的隔声、吸声、消声、减振等控制措施。 3.为减少噪声的传播,宜设置隔声室。隔声室的天棚、墙体、门窗均应符合隔声、吸声的要求。 (二)防振动 作业场所存在振动危害的企业应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避免振动对健康的影响,应首先控制振动源,使振动强度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采用工程控制技术措施仍达不到要求的,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设计劳动作息时间,并采取适宜的个人防护措施。 三、防非电离辐射与电离辐射基本原则和要求 辐射分为非电离辐射和电离辐射。 (一)防非电离辐射 非电离辐射的主要防护措施有场源屏蔽、距离防护、合理布局以及采取个人防护措施等。 1.产生工频电磁场的设备安装地址(位置)的选择应与居住区、学校、医院、幼儿园

第五章职业危害控制技术题库1-1-8

第五章职业危害控制技术题库1-1-8

问题: [多选]生产性粉尘来源十分广泛,如。 A.A.固体物质的机械加工、粉碎 B.B.金属的研磨切削 C.C.矿石的粉碎或岩石的钻孔、爆破等 D.D.物质完全燃烧所产生的烟 E.E.皮毛、纺织物等原料处理 生产性粉尘来源十分广泛,如固体物质的机械加工、粉碎;金属的研磨、切削;矿石的粉碎、筛分、配料或岩石的钻孔、爆破和破碎等;耐火材料、玻璃、水泥和陶瓷等等工业中原料加工;皮毛、纺织物等原料处理;化学工业中固体原料加工处理,物质加热时产生的蒸气、有机物质的不完全燃烧所产生的烟尘。此外,粉末状物质在混合、过筛、包装和搬运等操作时产生的粉尘,以及沉积的粉尘二次扬尘等。

问题: [多选]下列粉尘中,不属于无机粉尘的有。 A.A.滑石粉尘 B.B.橡胶粉尘 C.C.农药粉尘 D.D.金刚砂粉尘 E.E.谷物粉尘 生产性粉尘分类方法有几种,根据生产性粉尘的性质可将其分为3类。 1.无机性粉尘。无机性粉尘包括矿物性粉尘,如硅石、石棉、煤等;金属性粉尘,如铁、锡、铝等及其化合物;人工无机性粉尘,如水泥、金刚砂等。 2.有机性粉尘。有机性粉尘包括植物性粉尘,如棉、麻、面粉.木材;动物性粉尘,如皮毛、丝、骨质粉尘;人工合成有机粉尘,如有机染料、农药、合成树脂、炸药和人造纤维等。 3.混合性粉尘。混合性粉尘是上述各种粉尘的混合存在,一般包括两种以上的粉尘。生产环境中最常见的就是混合性粉尘。

问题: [单选]生产性粉尘的危害程度与下列因素无关。 A.A.理化性质 B.B.生物学作用 C.C.防尘措施 D.D.地域 粉尘对人体的危害程度与其理化性质有关,与其生物学作用及防尘措施等也有密切关系。在卫生学上,常用的粉尘理化性质包括粉尘的化学成分、分散度、溶解度、密度、形状、硬度、荷电性和爆炸性等。 (羽毛球发球规则 https://www.sodocs.net/doc/056582102.html,/)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原理及注意原则

编号:SM-ZD-10315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原理 及注意原则 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原理及注意原 则 简介:该制度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程序化、标准化的流程约定,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从而协调行动,增强主动性,减少盲目性,使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一、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原理 尽管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在职业卫生领域中的应用广泛,方法与手段众多,识别对象千变万化,且往往不同属性的识别对象要用不同的识别方法,但究其识别的思维方式和理论基础而言仍是基本一致的。在实际工作中,将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的思维方式与依据的理论统称为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原理。常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原理有从因到果原理、类推原理和从量变到质变原理等。 1 从因到果原理 万事万物有因才有果,这是事物发展变化的自然规律。生产工艺过程中物质的物理化学变化、能量的转换以及物料的泄漏等是职业病危害因素产生的直接原因;工作场所异常气象条件、通风不良、劳动组织与管理失误等则是职业病危

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报告不符合项整改措施

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报告不符合项整改措施 2017年6月,由陕西安科安全生产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对我矿 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了检测与现状评价,本次检测与评价的内容主 要包括本项目的总体布局及设备布局的合理性、建筑卫生学、职业 病危害因素分布及其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程度、职业病危害防护设 施与应急救援设施及其效果、个人使用职业病防护用品、职业健康 监护、职业卫生管理措施及其落实情况等。针对检测结果中综采工 作面采煤机司机、支架工等作业点粉尘浓度超标以及大巷皮带司机、采煤机司机等岗位噪声超标等问题,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煤 矿安全规程》以及我矿《职业危害防治措施》,特制定本措施。 一、粉尘 (一)综采工作面 1、综采工作面采煤机司机作业点粉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超标。 2、综采工作面支架工作业点粉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超标。 超标原因:采煤机司机长时间暴露在粉尘环境中,距工作面较近,接触水平高,采煤机割煤强度大,采煤机外喷雾雾化效果不好,降尘效果不明显。 整改措施:综采队维修采煤机内、外喷雾及更换喷头,调整内 外喷雾压力,使水压达到《煤矿安全规程》要求。坚持使用工作面 进风流中的防尘喷雾,由于工作面产尘强度较大,要完全抑制还有 一定难度。除此之外,加强个体防护,为工作面各岗位操作人员配 备高性能的3M双滤盒防尘口罩,并督促其正确佩戴。 (二)掘进工作面 1、掘进工作面综掘机司机作业点粉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超标。 2、掘进工作面支护工作业点粉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超标。

超标原因:掘进工作面岗位工人长时间暴露在粉尘环境中,且 为煤巷掘进,距离工作面较近,接触水平高,综掘机掘进强度大,内、外喷雾雾化效果不好,降尘效果不明显。 整改措施:维修综掘机内、外喷雾及更换喷头,调整内、外喷 雾压力,使水压达到《煤矿安全规程》要求。严防掘进工作面出现 串联通风和循环风,保证工作面进风的质量,发现风筒漏风及时处理。由于综掘机掘进强度大,要完全抑制还有一定难度,除此之外,加强个体防护,为工作面各岗位操作人员配备高性能的3M双滤盒防 尘口罩,并督促其正确佩戴。 (三)无轨胶轮车司机粉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超标。 超标原因:无轨胶轮车司机定点呼尘超标原因主要因为无轨胶 轮车司机负责运送人员及物料之各个场所,包括采、掘工作面等, 故导致短时间接触浓度超标。 整改措施:在辅助运输大巷设置防尘喷雾,净化风流,缩短无 轨胶轮车接触粉尘的时间,并做好个体防护工作,为各辅助运输车 司机配备高性能的3M双滤盒防尘口罩,并督促其正确佩戴。 二、噪声 (一)井下系统 1、综采工作面采煤机司机作业点噪声8h等效声级超标。 2、综采工作面转载机司机作业点噪声8h等效声级超标。 3、综采工作面刮板机司机作业点噪声8h等效声级超标。 4、综采工作面支架工作业点噪声8h等效声级超标。 5、综采工作面端头工作业点噪声8h等效声级超标。 6、掘进工作面综掘机司机作业点噪声8h等效声级超标。 7、北胶运大巷一部皮带司机作业点噪声8h等效声级超标。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记录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记录

————————————————————————————————作者:————————————————————————————————日期:

证书编号: 检测报告 检测编号: 样品名称: 受检单位: 检测类型: ××××技术服务机构 年月日

检测报告说明 一、本报告无技术服务机构检验检测专用章及骑缝章无效。 二、对本报告如有异议者,请于收到报告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技术服务机构提出。 三、本报告无编制、审核、授权签发人签名无效。 四、本检测报告只对所检样品检测项目的检测结果负责。由其他机构和单位采集送检的样品,本技术服务机构仅对送检样品的检测结果负责,不对样品来源负责。 五、本报告未经××××技术服务机构书面批准,不得以任何方式部分复制;经同意复制的复制件,应由××××技术服务机构加盖公章确认。 六、本报告一式两份、一份交受检单位,一份由技术服务机构存档。 检测单位: 地址: 邮政编码: 电话: 传真:

检测报告 检测编号第页共页 以下为检测结果表格 (注:检测结果表格上方必须标明检测项目及检测依据,表格下方必须标明该检测项目评价依据及相应职业接触限值,表格中必须对检测结果进行判定。) 示例: 检测项目:氨 检测依据:GBZ/T 160.29-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无机含氮化合物》 检测结果 序号采样岗 位 采样点/ 采样对 象 接触 时间 (h/d) 检测结果 (mg/m3) C TWA (mg/m3) C STEL (mg/m3)判定结果 合格或者不合格。 下同,特殊说明除外。 评价依据:GBZ 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氨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20mg/m3 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30mg/m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