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海尔(环境分析)

海尔(环境分析)

海尔(环境分析)
海尔(环境分析)

背景分析

1.行业背景

近年来,在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大潮中,家电行业的发展与增长也随之

水涨船高:一方面,行业整体竞争力不断提升,产能呈大规模化发展,上千上万的生产基地层出不穷,产业不断完善,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湾三大产业基地不断发展,合肥、武汉、芜湖等新兴产业基地的不断崛起;企业竞争日趋成熟,价格恶战趋缓,品牌、服务、产品、技术等诸多因素轮番上阵,短期内中国迅速成长为全球家电业得制造中心。另一方面,国内涌现出来了一大批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家电巨头,海尔、TCL、海信、格力、美菱、春兰等企业除了国内市场树立了较有力的竞争优势,还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分别在欧美等地开拓销售网络,并建立生产制造工厂,实现了“走出去”的发展。

就在我们为国内家电企业在短短二十年的时间内获得了迅猛发展而欣喜的同时,一些存在于行业内部的问题开始频频出现,盲目扩张规模,圈地建厂造成产能过剩,一些家电领域的产能足以支撑全球的需求量,但市场范围却囤于国内,最突出的是空调和彩电,产能过剩造成企业间的恶性竞争,价格战火持续不断,企业利润持续走低,企业竞争力薄弱。因此,企业在内部挖掘潜能,降低消耗,压缩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的同时,应积极寻求国际市场的开拓。

1.家电行业整体趋势

(1)、家电行业的特点:家电行业的产品研发有其独特的规律,主要包括几个不同的方面,而这几个方面之间又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一是竞争的全球化和产品的全球化:家电企业的产品都是面向全球市场开发的。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由于经济水平、标准、宗教、民族等的不同,对于产品会有千差万别的要求,如特定的造型、颜色、功能等。二是对时间的高度敏感:家电产品的生命周期相对短暂,更新换代比较频繁,而且上市的时机对于产品能否获得成功极为关键。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在短短几个星期、而不再是长达几个月的时间内就将新产品推上市场,产品的功能和特点必须符合市场的需求、上市的时机要尽可能恰当。三是对价格和成本的高度敏感:家电产品的价格变化频繁,而成本又与竞争状况、开发周期、供应链等密切相关。

四是多部门、多专业协同,大量依赖外包:家电产品的研发涉及到各个部门和供应商的协同,集成电路设计、电路板设计、结构与造型设计、

程序设计等多个专业,而这些部门和专业又有很多是分布在不同地区的。这要求企业必须统筹资源,统一信息交换和处理。

五是严格的环保法规:各个国家和地区针对电子设备的处置和回收制定了不同的法规,以减少电子产品中使用的有害化学品量,进而减少有害化学品进入环境。如欧盟的ELV(废弃车辆指导纲要)、WEEE(废弃电子和电气设备指令)、RoHS(有害物质限制条例);美国加州的SB20;日本的绿色采购法案;中国的清洁产品推广法等。

在这样的环境下,家电企业就必须围绕产品研发的整个过程,思考并解决以下几个重要的问题:如何运用更快更好的构想和概念来激发创新?如何简化、优化研发流程,及早发现产品的问题并加以解决?如何将集成电路(IC)、印刷电路板(PCB)、机械(MCAD)以及软件设计等全部产品信息资料在产品研发过程中紧密结合?如何使分散各地的设计人员、制造厂商、ODM 厂商、EMS 厂商以及供应商全部结合,组成同步合作的产品研发团队?如何符合环保法规的严格要求(如RoHs WEEE)?企业要获得成功,就必须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实时地整合工程师、供货商、制造合作伙伴和客户。完整的产品研发体系所提供的跨专业、跨区域协同能力,让企业能够以最有效的方式,更快速地带来创新、更高效率地管理产品,并将风险降至最低。

(2)、我国家电行业的发展趋势:

A、战略重组乃大势所趋。

家电行业是成熟行业,目前国际市场上有一定影响力的家电品牌只有十几个,其中综合类品牌不超过10个。而我国目前大大小小的家电品牌总数则多达上千个,与国际市场反差强烈,

国内家电市场的品牌分散程度可想而知。统计资料显示,目前国内市场上有一定销量的国产家电品牌中彩电品牌有20多个,洗衣机品牌有30多个,空调器品牌则有40多个,抽油烟机和燃气灶品牌,更是分别多达107个和160个。另一方面,中怡康公司的家电零售监测数据显示,目前彩电市场前四名品牌的市场份额之和约为62%,冰箱市场前四名品牌的市场份额之和约为72%,洗衣机市场前四名品牌的市场份额之和约为69%,表明我国主要家电产品的市场集中度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这与家电市场品牌数众多的事实显然形成了矛盾。 

就家电行业的主流企业而言,目前也有着现实的整合要求。进行大范围的重组合并可以达到充分利用资源、发挥规模经济优势的目的,在加入WTO后则更能显现其抵牛顿外来冲击的优势。笔者认为家电企业间的重组合并可以遵循以强并弱、强强联合、产品互补、地域接近的原则。有媒体预测,5年之后我国家电行业可能只存在5个左右的品牌,

对此中国家电协会的看法是:5个不可能,但像现在的四五十个也不可能。通过重组整合,家电行业的生存能力和生存空间都将得到有效的拓展。 

B、农村市场和国际市场潜力巨大 

从我国的国情来看,家电市场虽然发展很快,但并未真正饱和,目前出现的只是相对短缺时期的饱和。目前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中微波炉和吸尘器的普及率分别只有17.6%和10%,空调器的普及率为30.8%,录像机为20.1%,家用电脑仅为9.7%,相比之下农村的普及率更低。据测算,1995-2010年农民家庭消费的热点将由住房逐渐转移到耐用消费品上。若农民收入年增长率为6%-7%。农村在本世纪末部分耐用品普及率可上升到城市1998年的水平,家庭消费品的消费比重将提高到10%左右。因此,从长远一点的眼光来看,中国家电业仍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目前中国正处于城市化的加速期,到2010年我国的城市将达到50%左右,每年将近有2000万至5000万的农村居民转化城市人口;加上目前我国实施的扩

大内需的积极财政政策,以及在住房改革和消费信贷方面所做的大量努力,相信新的消费周期将使家电发展领域进一步扩大。

另外,农村市场仍是潜在的大市场。相对于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而言,我国中西部广大农村居民家庭对家电产品的需求尚处于起步阶段。据测算,如果以家电产品每百户拥有量为衡量指标,目前中西部地区农民消费水平大致相当于城镇居民家庭八十年代中期的水平,落后城市化10年左右。随着中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这些地区的电力等基础设施和生活水平将逐步改善,那么这些潜在的消费市场将推动我国家电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为家电企业带来更广阔的市场空间。企业最终成长为在产品生产、技术开发、资本运作等方面都过硬的跨国企业集团。尽管目前农村市场整体购买力仍然偏弱,但本着边培育边开发的长远市场拓展思路进入农村市场,必将会为日后的市场竞争占据一块生死攸关的战略空间。 

在世界家电产业分工体系中,由于美欧发达国家的家电生产规模已经开始缩减,目前家电产业重心正在向亚洲国家转移。经过20年的发展,我国的家电行业现已颇具规模,基本上具备了国际化运作的条件,如果能够把握好这次世界家电产业梯度转移的有利时机,加快技术进步步伐,并充分利用好我国家电企业劳动力成本低廉、熟练工人丰富、市场空间广阔等竞争优势,相信我国家电企业将会在国际市场大有作为。在加大出口力度的同时,部分实力较强的企业还应不失时机地建立海外分厂,逐渐从单纯的产品出口向产品出口和技术输出并重的市场拓展模式

转换,以逐步提升我国家电企业在世界家电产业分工体系中的地位。2.购买商的讨价还价能力

购买者能够强行压低价格,或要求更高的质量或更多的服务。为达到这一点,他们可能使生产者互相竞争,或者不从任何单个生产者那里购买商品。与第一条相反,面对消费者我们成了供应商,基于同样的原因,目前彩电产能绝对过剩,成了完全的买方市场。加上连锁家电

卖场的加入,并在消费者中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以往那种面对个人消费者的傲气不得不换成了面对强大购买者的低声下气,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已经成了决定性的因素之一。

2000年至2004年,我国前7名的家电零售连锁企业,年平均增长率高达172%,已经占领了包括北京、上海在内的27个一级城市近40%的市场。国美、苏宁、三联、永乐、五星、大中等大型家电连锁巨头的迅速崛起,使得家电连锁日益成为家电销售的主流渠道,家电连锁企业所占的家电销售市场份额正日益扩大。联商网对17家家电连锁企业2004年的销售进行了统计,销售总额超过1022.7亿元,门店总数超过1100多家。2005年,家电连锁开店热潮遍及国内各个城市,主流家电连锁企业新开店面已经超过600家。国美和苏宁在全国的店面总数已经超过400家和260家。以永乐为代表的区域连锁商家也广泛地采用并购方式扩张,店面数量增长尤为显著。未来几家大的家电连锁企业仍会不断地向二三级市场扩张,所以渠道整合将是家电企业今后的发展方向。近几年由于我国家电连锁行业保持了高速发展的势头,家电连锁规模占家电销售比例不断提高,同时因为渠道的拓宽,也增加了企业对家电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

3.行业内现有竞争者竞争程度

与产业内其他现存企业争夺顾客,是企业感受到的最直接的竞争压力。竞争总是会带来向营销、研发进行投资的必要,或者使降价势在必行,这些都会降低利润。这样的竞争的表现形式一般有价格战、广告战或开发新产品等。目前的彩电产业处于过度竞争的状态,虽然产业内的主要企业已经认识到再要大幅度提高自己的市场份额已不太可能,所以大规模的价格战已经比较少见。但是国内连锁家电卖场还在处于成长期,他们之间对市场份额的争夺正在白热化之中,由于他们对彩电生产企业的讨价还价能力不断增强,并由此裹挟彩电生产企业发起一轮又一轮的降价风潮。

4.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

供应商影响一个行业竞争者的主要方式是提高元器件价格,或降低所提

供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面,到处都充斥着资本过剩、产品过剩,再加上经过长期的残酷竞争过后,家电行业剩下的都是一些比较优秀的企业,其供应链管理系统已相对完善,除非碰到一些突发事件,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已经构不成威胁了。

5.替代品的替代能力

随着世界信息化的发展,电脑和网络的快速发展,已经有一大部分信息市场,网络的发展势必影响彩电的市场份额。电脑业的迅猛发展,有很强的盈利能力,使电脑业在短时间内获得了丰厚的利润。“在2010年以后,在美国所使用的个人电脑数量将会达到3亿多台,达到饱和状态。不过,由于大部分用户每隔5年将会更新一次电脑,因此在2010年以后,每年的个人电脑销量将会达到约6000万台”(CIA公司,Egil Juliusse)。估计2015年以后,全球市场将会达到饱和状态。届时所使用的个人电脑数量将会达到17亿台。一方面为了增加市场份额,厂商可以适当的降低价格,另一方面,按需选购成为购物主流,使降价销售逐渐失去吸引力,近几年,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多数居民对价格的涨跌变化已有较强的承受能力,不少居民已能较为理智地选购所需商品,居民消费雷同现象已经消失,正向消费多元化发展,昔日的盲目抢购和攀比消费已不可能重现。世界电脑数量的飞速增加,给彩电业带来了不小冲击,电脑在功能上对彩电有很大替代性。 

二、企业背景

海尔集团是世界第四大白色家电制造商,也是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之首。旗下拥有240多家法人单位,在全球30多个国家建立本土化的设计中心、制造基地和贸易公司,全球员工总数超过五万人,本文运用PEST、波特五力模型、价值链分析、SWOT分析等多种战略分析方法,并结合该企业的相关数据对企业内外部进行分析,总结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最后为海尔公司提出相关战略方案和建议。

一、海尔公司概况

海尔集团是世界第四大白色家电制造商、中国最具价值品牌。旗下拥有240多家法人单位,在全球30多个国家建立本土化的设计中心、制造基地和贸易公司,全球员工总数超过五万人,重点发展科技、工业、贸易、金融四大支柱产业,已发展成全球营业额超过1000亿元规模的跨国企业集团。

海尔物流中心

海尔集团在首席执行官张瑞敏确立的名牌战略指导下,先后实施名牌战

略、多元化战略和国际化战略,2005年底,海尔进入第四个战略阶段——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海尔品牌在世界范围的美誉度大幅提升。1993年,海尔品牌成为首批中国驰名商标;2006年,海尔品牌价值高达749亿元,自2002年以来,海尔品牌价值连续四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海尔品牌旗下冰箱、空调、洗衣机、电视机、热水器、电脑、手机、家居集成等18个产品被评为中国名牌,其中海尔冰箱、洗衣机还被国家质检总局评为首批中国世界名牌,2005年8月30日,海尔被英国《金融时报》评为“中国十大世界级品牌”之首。2006年,在《亚洲华尔街日报》组织评选的“亚洲企业200强”中,海尔集团连续第四年荣登“中国内地企

业综合领导力”排行榜榜首。海尔已跻身世界级品牌行列,其影响力正随着全球市场的扩张而快速上升。

据中国最权威市场咨询机构中怡康统计:2007年,海尔在中国家电市场的整体份额达到25%以上,依然保持份额第一;尤其在高端产品领域,海尔市场份额高达30%以上,其中,海尔在白色家电市场上仍然遥遥领先。在智能家居集成、网络家电、数字化、大规模集成电路、新材料等技术领域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创新驱动”型的海尔集团致力于向全球消费者提供满足需求的解决方案,实现企业与用户之间的双赢。

在创新实践中,海尔探索实施的“OEC”管理模式、“市场链”管理

及“人单合一”发展模式均引起国际管理界高度关注,目前,已有美国哈佛大学、南加州大学、瑞士IMD国际管理学院、法国的欧洲管理学院、日本神户大学等商学院专门对此进行案例研究,海尔“市场链”管理还被纳入欧盟案例库。海尔“人单合一”发展模式为解决全球商业的库存和逾期应收提供创新思维,被国际管理界誉为“号准全球商业脉搏”的管理模式。

海尔内部分析

(一)海尔的业绩

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89年4月28日,它是在对原青岛电冰箱总厂改组的基础上,以定向募集资金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公司于1993年10月12日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并于11月19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股票简称:青岛海尔,股票代码:600690。上市十多年来,公司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主营业务收入由上市初的6.8亿元增长到2006年的196.23亿元,在股本大比例扩张的情况下,2006年实现每股收

益0.262元。同时,公司由原先只生产电冰箱这一个产品扩展到目前涉及电冰箱、空调、冷柜、系列小家电、电脑板、注塑件、电子商务等业务。公司良好的业绩也渐为广大投资者所认同,公司挂牌证券“青岛海尔”连续入围上证180指数和道中88指数,是证券市场蓝筹绩优股的典型代表。2006年5月,公司实施了股权分置改革方案。公司全体非流通股股东向方案实施股权登记日登记在册的流通股股东每10股流通股派送1股股票;第二大非流通股股东海尔集团公司向方案实施股权登记日登记在册的流通股股东每10股流通股派送9张行权价4.39元、有效期12个月、股票结算的欧式认沽权证。同时海尔集团公司特别承诺:海尔集团公司以及海尔电器国际股份有限公司持有的青岛海尔股份,在获得上市流通权之日起5年内不通过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方式出售。在本次股权分置改革实施完成后,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之规定,启动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股权激励方案研究论证工作。启动青岛海尔股权激励方案有效解决青岛海尔对公司管理层及业务骨干长期激励,为公司长远发展注入动力。授予激励对象80,000,000份股票期权,每份股票期权拥有在授权日起7年内的可行权日以行权价格和行权条件购买一股青岛海尔股票的权利。激励计划的股票来源为青岛海尔向激励对象定向发行80,000,000股青岛海尔股票。上述方案获2006年12月22日召开的公司第五届董事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已报中国证监会进行审批。

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自发行股票至今,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海尔公司将一如继往地以创中国的世界名牌为已任,积极实施国际化战略,保持高速稳定的发展,给投资者以满意的业绩回报。

(二)海尔的价值链

1.海尔的独特营销

海尔营销渠道状况:(1)、国内营销渠道:海尔与经销商、代理商合作的方式主要有店中店和专卖店,这是海尔营销渠道中颇具特色的两种形式。海尔将国内城市按规模分为五个等级,即:一级:省会城市;二级:一般城市;三级:县级市、地区;四、五级:乡镇、农村地区。在一、二级市场上以店中店、海尔产品专柜为主,原则上不设专卖店,在三级市场和部分二级市场建立专卖店。四、五级网络是二、三级销售渠道的延伸,主要面对农村市场。同时,海尔鼓励各个零售商主动开拓网点。目前海尔已经在国内建立营销网点近10000个,但在中小城市特别是农村地区建立的销售渠道有限。

(2)、海外营销渠道:在海外市场,海尔采取了直接利用国外经销商现有网络的方法,其优点在于可以直接利用国外经销商完善的销售和服

务网络,极大的降低渠道建设成本。现在海尔在31个国家建立了经销网,一共拥有近10000个营销点,使得海尔产品可以随时进入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

(3)、海尔对营销渠道的控制:海尔在全国各地的销售渠道以设立店中店和专卖店等销售网点为主,为了加强对各个网点的控制,海尔在各个主要城市设立了营销中心。营销中心负责网点的设立、管理、评价和人员培训工作。⑴对店中店和电器园的控制:海尔在选择建立店中店的商家上是十分慎重的,采取的原则是择优而设。为了加强对店中店和电器园的控制使其能够真正的成为海尔集团的窗口和发挥主渠道作用,海尔采用在当地招聘员工派入店中

店或电器园担任直销员的方法。直销员的职责是现场解答各种咨询和质疑,向顾客提供面对面的导购服务。每一个直销员每天必须按规定做好当日的日清报告,每周必须会当地的营销中心参加例会,接受新产品知识和营销知识培训等。同时,海尔对派驻各个网点的直销员实行严格的考评制度。⑵对专卖店的控制:海尔设立专卖店的初衷是因为在一些二、三级地区和农村市场中找不到具备一定经营规模、能够达到海尔标准的零售商。在对专卖店的管理中,海尔倾注了非常大的力量。海尔集团营销中心通过一系列的工作对专卖店进行指导,从而为各地专卖店在当地扩大网络和销量发挥了极大作用。为了提高专卖店经销海尔产品的积极性,集团营销中心还特意制定了海尔专卖店激励政策。在指导专卖店工作方面,集团营销中心每月编制《海尔专卖店月刊》,内容涉及对专卖店的讲评,前期专卖店工作的总结,最重要的是介绍专卖店的先进经验,在全国推广。海尔集团海采取各种措施鼓励所有的专卖店利用自身便利条件向下属的乡镇和农村开拓新的营销网点。为了加强对专卖店的监督和管理,海尔集团每年对专卖店进行一次动态调整,不符合要求的将被取消专卖店资格,这实际上是海尔集团对专卖店这一营销渠道的定期评价和调整。

2.海尔的经营

(1)、海尔的经营理念:经营理念是海尔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尔集团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实用性的新理念。市场观念:市场唯一不变的法则就是永远在变,只有淡季的思想,没有淡季的市场店分的拓展制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卖信誉不是卖产品、否定自我,创造市场。

创名牌方面:名牌战略:要么不干,要干就要争第一。国门之内无名牌。

质量观念:高标准精细化零缺陷,优秀的产品是优秀的人干出来的。

售后服务理念:用户永远是对的。

海尔发展方向:创中国的世界名牌。

(2)、海尔根据自己几年来在产品管理上积累的经验总结提炼出日清日高管理理念(OEC)。所谓OEC理念,就是每天所有的事都有人管,做到控制不漏项,所有的人均有管理、控制内容,并依据工作标准对各自控制的事项,按规定的计划执行,每日把实施结果与计划指标对照、总结、纠偏,达到对事物发展过程日日、事事控制的目的,确保向预定的目标发展。具体来说它可以概括为三个基本框架:目标系统、日清控制系统和有效激励系统。而日清日高管理法理念则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高起点,确立名牌战略;否定自己,创造市场;用户是衣食父母;管理借力论;企业如斜坡上的球,不进则退。

(3)、先进的管理方式:率先引进国际上最先进的全程质量管理标准ISO9001系列标准管理法,并于1992年在我国电冰箱行业率先通过了国际认证,1994年又率先通过了ISO9001-94E最新版国际认证,欧共体CE、德国GS等国际质量认证,从而把产品从设计、制造到使用全过程的产品管理与控制纳入规范化轨道,为产品质量管理提供了制度保证。企业的生产与运营会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外部效应,随着人类所面对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对企业社会责任增大认识的加深,海尔本着最大程度降低负外部效应,增大正外部效应的原则,承担起一个大型国有企业应负的责任,1996年又率先通过了ISO14000系列认证。

3.海尔的人力资源

(1)、人人是人才赛马不相马:“你能够翻多大跟头,给你搭建多大舞台”。现在缺的不是人才,而是出人才的机制。管理者的责任就是要通过搭建“赛马场”为每个员工营造创新的空间,使每个员工成为自主经营的SBU 。赛马机制具体而言,包含三条原则:一是公平竞争,任人唯贤;二是职适其能,人尽其才;三是合理流动,动态管理。在用工制度上,实行一套优秀员工、合格员工、试用员工“三工并存,动态转换”的机制。在干部制度上,海

尔对中层干部分类考核,每一位干部的职位都不是固定的,届满轮换。海尔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要义是,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潜在能力,让每个人每天都能感到来自企业内部和市场的竞争压力,又能够将压力转换成竞争的动力,这就是企业持续发展的秘诀。

(2)、人材、人才、人财:张瑞敏首席执行官对何为企业人才进行了分析,他提出企业里人才大致可由低到高分为如下三类:人材--- 这类人想干,也具备一些基本素质,但需要雕琢,企业要有投入,其本人也

有要成材的愿望。人才--- 这类人能够迅速融入工作、能够立刻上手。人财--- 这类人通过其努力能为企业带来巨大财富。对海尔来说,好用的人就是“人才”。“人才”的雏形,应该是“人材”。这是“人才”的毛坯,是“原材料”,需要企业花费时间去雕琢。但在如今堪称“生死时速”的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没有这个时间。“人才”的发展是“人财”。“人才”是好用的,但是好用的人不等于就能为企业带来财富;作为最起码的素质,“人才”认同企业文化,但有了企业文化不一定立刻就能为企业创造价值。光有企业文化还不行,还要能为企业创造财富,这样的人方能成为“人财”。无论是经过雕琢、可用的“人材”,还是立刻就能上手的、好用的“人才”都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我们要寻求的是能为企业创造财富和价值的“人财”!只有“人财”才是顶尖级人才!来了就可以为企业创造财富、创造价值!我们企业要想兴旺发达,就要充分发现、使

用“人财”。

(3)、今天是人才,明天未必还是人才:人才的定义,就要看为社会创造价值的大小,每一位海尔人都应该而且能够成为人才,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人才是一个动态的概念,现在市场竞争非常激烈,今天是人才,明天就未必还是人才,海尔人应该不断自我超越,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如何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做永远的人才?一定要有自己的理想、自己的目标!如果没有坚定的目标,在提高自身素质、自我挑战的过程中就回彷徨、动摇。每个海尔人都有自己的梦想,而这个梦想一定要和海尔创造世界名牌的大目标结合起来。

(4)、TVM:海尔的“全员增值管理”:以前管理界有全面质量管理TQM、全面设备管理TPM、全面预算管理TCM等。现在海尔推进的让每个人通过创新实现增值的管理,即TVM(Total Value Management全员增值管理)。全员增值管理的关键在“V”,即Value(价值)上。这是将品牌增值的目标细化到每个人的增值目标之中。TVM和SBU机制的区别:SBU是策略事业单位,其标志是每个人都有市场目标、市场定单、市场效果和市场报酬,表现在每个人都有一张损益表。但损益表中,有盈利的,也有亏损的,盈利的SBU才能产生增值;TVM是让每位员工通过创新产生增值的管理模式,增值的SBU才是有意义的!

4.海尔的创新

海尔集团的快速发展是海尔持续创新、锐意进取、以最快速度满足用户需求的充分体现。

(1)、不断创新的管理理念:海尔在不同发展阶段都会提出不同的管理概念,海尔最可贵的就是把每一个口号和概念都能落实下去,并深入人心。海尔大学和文化中心的作用非常重要,他们将高层提出的管理概念

用简单易懂的文字和图画表达出来,并非常善于寻找关键事件诠释,使海尔的管理理念可以迅速的传递下去并得以贯彻。

(2)、持之以恒的创新变革:持续创新和变革是始终贯彻海尔的精神。海尔非常务实,每一次改革都更加贴近市场和用户的需要,而且效果明显。这体现在海尔的每一次管理变革都可以顺利和平稳的过渡,从流程再造到人的再造,从观念创新到组织文化创新到信息化创新,从职能式流程到市场链流程,每一次变革对海尔都是一个全新的模式,但基于海尔良好的管理基础和监督体制,使这些变革能够最快速度的有效实施。(3)、技术创新与市场结合:海尔技术中心包括中央研究院、15个技术推进中心、技术开发部、技术转化部、9个工业设计中心和18个信息网络中心,纵横交错的网络布局不断提升研发能力、信息获取能力和技术创新速度。海尔的技术研发模式充分体现了内部市场链机制,部门之间是内部有偿交易关系,每一个单位的研发成果都要得到相应上下游的认可和买

单,否则就要被淘汰。海尔的每一个新产品都由一个研发部门的型号经理负责从市场、设计、采购、生产到售后的全方位经营,研发投入视为负债,所谓对内一票到底,对外一站到位,上下游的工资由型号经理负担,在规定的质量目标和时间目标下,新产品最终的销售收入减去要负担的工资和成本后的利润就是型号经理的最终收入。这种做法将产品开发人员完全推向市场,为海尔提高产品开发效率、成功率和产品升级起到了重要作用。

(4)、能上能下:海尔的组织机构经常变化,进行流程再造后,在公司内部不允许出现有层级的组织架构,内部员工的工作压力也非常大,从研发大楼到设计中心甚至到餐厅,处处可以见到海尔的月度绩效看板,所有人的业绩都是透明的,所有人都能上能下,用业绩说话,所有岗位也是定期公开招聘和公平竞争,这种正负的有效激励对激发海尔的创新和提高运行效率不无作用,同时也充分体现了海尔的内部市场链机制。

(5)、海尔大学:海尔大学对海尔管理人员的能力提高和人才储备起了很大的作用。培训课程非常务实,从高层管理者到基础员工,都要定期参加业务培训。海尔大学是中高层管理人员进行实战研讨的基地,每周六都要参加针对内部问题组织讨论,找出原因和解决方案,达成共识。导师起到一个理论指导的作用。

5.海尔的企业文化

海尔企业文化是被全体员工认同的企业领导人创新的价值观。海尔文化

的核心是创新。它是在海尔二十年发展历程中产生和逐渐形成特色的文化体系。海尔文化以观念创新为先导、以战略创新为方向、以组织创新为保障、以技术创新为手段、以市场创新为目标,伴随着海尔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从中国走向世界,海尔文化本身也在不断创新、发展。员工的普遍认同、主动参与是海尔文化的最大特色。当前,海尔的目标是创中国的世界名牌,为民族争光。这个目标把海尔的发展与海尔员工个人的价值追求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每一位海尔员工将在实现海尔世界名牌大目标的过程中,充分实现个人的价值与追求。海尔文化

的核心市创新,海尔文化分三个层次:1)物质文化:制度行为文化,精神文化;2)、海尔精神:敬业报国,追求卓越;3)、海尔作风:迅速反应,马上行动。

海尔(环境分析)

背景分析 1.行业背景 近年来,在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大潮中,家电行业的发展与增长也随之 水涨船高:一方面,行业整体竞争力不断提升,产能呈大规模化发展,上千上万的生产基地层出不穷,产业不断完善,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湾三大产业基地不断发展,合肥、武汉、芜湖等新兴产业基地的不断崛起;企业竞争日趋成熟,价格恶战趋缓,品牌、服务、产品、技术等诸多因素轮番上阵,短期内中国迅速成长为全球家电业得制造中心。另一方面,国内涌现出来了一大批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家电巨头,海尔、TCL、海信、格力、美菱、春兰等企业除了国内市场树立了较有力的竞争优势,还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分别在欧美等地开拓销售网络,并建立生产制造工厂,实现了“走出去”的发展。 就在我们为国内家电企业在短短二十年的时间内获得了迅猛发展而欣喜的同时,一些存在于行业内部的问题开始频频出现,盲目扩张规模,圈地建厂造成产能过剩,一些家电领域的产能足以支撑全球的需求量,但市场范围却囤于国内,最突出的是空调和彩电,产能过剩造成企业间的恶性竞争,价格战火持续不断,企业利润持续走低,企业竞争力薄弱。因此,企业在内部挖掘潜能,降低消耗,压缩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的同时,应积极寻求国际市场的开拓。 1.家电行业整体趋势 (1)、家电行业的特点:家电行业的产品研发有其独特的规律,主要包括几个不同的方面,而这几个方面之间又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一是竞争的全球化和产品的全球化:家电企业的产品都是面向全球市场开发的。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由于经济水平、标准、宗教、民族等的不同,对于产品会有千差万别的要求,如特定的造型、颜色、功能等。二是对时间的高度敏感:家电产品的生命周期相对短暂,更新换代比较频繁,而且上市的时机对于产品能否获得成功极为关键。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在短短几个星期、而不再是长达几个月的时间内就将新产品推上市场,产品的功能和特点必须符合市场的需求、上市的时机要尽可能恰当。三是对价格和成本的高度敏感:家电产品的价格变化频繁,而成本又与竞争状况、开发周期、供应链等密切相关。 四是多部门、多专业协同,大量依赖外包:家电产品的研发涉及到各个部门和供应商的协同,集成电路设计、电路板设计、结构与造型设计、

海尔市场地位及行业环境分析.doc

海尔集团的市场地位 2006年,海尔在中国家电市场的整体份额已经达到 25."5%,依然保持份额 第一。"其中,海尔在白色家电市场上仍然遥遥领先,且优势更加突出;在小家电市场上海尔表现稳健,以16%的市场份额蝉联小家电市场冠军。在智能家居集成、网络家电、数字化、大规模集成电路、新材料等技术领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创新驱动”型的海尔集团致力于向全球消费者提供满足需求的解决方案,实现企业与用户之间的双赢。目前,海尔累计申请专利突破7000项(其中发明专利1234项)。在自主知识产权基础上,海尔主持或参与了115项国家标准的编制修定,制定行业及其它标准397项。海尔“防电墙”技术正式成为电热水器新国家标准,海尔空调牵头制定“家用和类似用途空调安装规范”。在国际上,海尔热水器“防电墙”技术、海尔洗衣机双动力技术等六项技术还被纳入IEC国际标准提案,这证明海尔的创新能力已达世界级水平。海尔集团在张瑞敏确立的名牌战略指导下,先后实施名牌战略、多元化战略和国际化战略,2005年底,海尔进入第四个战略阶段——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创业二十多年的拼搏努力,使海尔品牌在世界范围的美誉度大幅提升。2009年,海尔品牌价值高达812亿元,自2002年以来,海尔品牌价值连续8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 优势产品的市场地位 海尔冰箱 海尔集团是世界白色家电第一品牌、中国最具价值品牌。目前海尔已发展成为大规模的跨国企业集团,2008年海尔集团实现全球营业额1190亿元。 海尔集团在张瑞敏确立的名牌战略指导下,先后实施名牌战略、多元化战略和国际化战略,2005年底,海尔进入第四个战略阶段——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创业二十多年的拼搏努力,使海尔品牌在世界范围的美誉度大幅提升。

海尔集团环境分析报告

家电行业环境分析报告——海尔集团环境分析近年来,在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大潮中,家电行业的发展与增长也随之水涨船高:一方面,行业整体竞争力不断提升,产能呈大规模化发展,上千上万的生产基地层出不穷,产业不断完善,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湾三大产业基地不断发展,合肥、武汉、芜湖等新兴产业基地的不断崛起;企业竞争日趋成熟,价格恶战趋缓,品牌、服务、产品、技术等诸多因素轮番上阵,短期内中国迅速成长为全球家电业得制造中心。另一方面,国内涌现出来了一大批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家电巨头,海尔、TCL海信、格力、美菱、春兰等企业除了国内市场树立了较有力的竞争优势,还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分别在欧美等地开拓销售网络,并建立生产制造工厂,实现了“走出去”的发 展。 一、家电行业的宏观环境分析 1、人口环境 我国人口众多,分布不均,各地收入水平差距也很大,导致家电市场的密集度和发展程度参差不齐,从一定程度上也不利于家电行业的均衡持久发展。 2、经济环境 随着中国加入WTO,为本国家电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供了广阔天地。加入WTO 意味着大家可以在一个公平互利的竞争环境中发展,这对我国家电企业的出口将是一个巨大的推动。正像康佳集团总经理陈伟荣所说“中国加入WTo 有利于拆除国外对我国出口产品的贸易壁垒,同时,电子巨头在中国市场也不会再有什么更加优惠的政策了,这更有利于我们在国内市场的竞争。” 3、技术 家电产品随着高新技术的不断应用,其数字技术、模糊技术、信息技术的不断导入,使产品的更新换代不断加快,将满足不同阶层和家庭的消费需求,为家电市场创造新的消费领域导入新的消费理念,形成新的消费热点。但我国家电企业普遍存在着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产业升级滞后的问题,在技术开发上与日本、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这也成为我国家电行业发展的瓶颈。 4、法律政策 从1998 年开始,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消费政策,包括家电在内的耐用消费品已被列入银行创办的个人消费信贷新品种,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城市的消费需求,也推动了家电行业的蓬勃发展。家电下乡补贴政策。 任务环境分析 1、波特的五力模型 海尔集团的波特五力分析由5 个因素构成,即新进入者威胁,现有竞争者的抗衡,替代品的威胁,购买者的侃价能力以及供应商的侃价能力。五个因

海尔网络营销环境分析

海尔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网络营销宏观环境分析 1、人口环境 我国人口众多,分布不均,各地收入水平差距也很大,导致家电市场的密集度和发展程度参差不齐,从一定程度上也不利于家电行业的均衡持久发展。 2、经济环境 随着中国加入WTO,为本国家电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供了广阔天地。加入WTO意味着大家可以在一个公平互利的竞争环境中发展,这对我国家电企业的出口将是一个巨大的推动。正像康佳集团总经理陈伟荣所说“中国加入WTO有利于拆除国外对我国出口产品的贸易壁垒,同时,电子巨头在中国市场也不会再有什么更加优惠的政策了,这更有利于我们在国内市场的竞争。” 3、技术 家电产品随着高新技术的不断应用,其数字技术、模糊技术、信息技术的不断导入,使产品的更新换代不断加快,将满足不同阶层和家庭的消费需求,为家电市场创造新的消费领域导入新的消费理念,形成新的消费热点。但我国家电企业普遍存在着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产业升级滞后的问题,在技术开发上与日本、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这也成为我国家电行业发展的瓶颈。 4、法律政策 从1998年开始,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消费政策,

包括家电在内的耐用消费品已被列入银行创办的个人消费信贷新品种,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城市的消费需求,也推动了家电行业的蓬勃发展。家电下乡补贴政策。 二、企业内部环境分析 1、海尔的资源配置状况分析 技术战略联盟⑴国内利用高校科研力量 上海复且大学联合建立两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与上海交大联合建立“数字电视”和“移动电话”两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及美国第二大专业软件开发商 2、企业创新能力 (一)战略创新 海尔在其发展的第一阶段就确立了名牌战略,把提高质量而不是数量作为首要工作。第二阶段是多元化阶段,海尔从冰箱一种产品做到多个产品。第三阶段是海尔的国际化战略。 (二)观念创新提出了“斜坡球体论”的管理理念;“卖信誉而不是卖产品”的“信誉第一”理念;“用户总是对的”和以客户需求为“真理唯一标准”理念;“先造人后造产品”理念;“二三等品就是废品”理念;“赛马不相马”理念。 (三)技术创新海尔运用技术创新形成自身核心技术优势有两种基本模式:一是自我发展,建立自己的研究开发机构———工程塑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广电局广播科学研究院。二是与拥有互补优势的企业或科研院所建立“战略联盟”与联系,或兼并收购拥有某种

海尔集团跨国经营分析

完成时间:2011/12/4 摘要 海尔集团是世界第四大白色家电制造商,也是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之首。旗下拥有240多家法人单位,在全球30多个国家建立本土化的设计中心、制造基地和贸易公司,全球员工总数超过五万人,本文运用PEST、波特五力模型、价值链分析、SWOT分析等多种战略分析方法,并结合该企业的相关数据对企业内外部进行分析,总结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最后为海尔公司提出相关战略方案和建议。 【关键词】海尔电器、战略分析、SWOT分析、市场分析、白色家电行业

目录 一、海尔亚太市场综述 (1) 二、海尔经营环境分析(PEST模型) (2) 2.1政治法律环境p (2) 2.2经济环境e (2) 2.3社会环境s (3) 2.4技术环境t (3) 三、海尔SWOT分析 (4) 3.1优势分析s (4) 3.2劣势分析w (5) 3.3机会分析o (5) 3.4威胁分析t (6) 四、海尔集团波特五力模型 (6) 4.1新进入者威胁 (6) 4.2现有竞争者的抗衡 (7) 4.3替代品的威胁 (8) 4.4购买者的价格竞争 (8) 4.5供应商的价格竞争 (8) 五、总结 (9)

一、海尔亚太市场综述 海尔率先进入的是欧美市场,并取得了巨大成功,同时海尔盯上了亚太地区这个市场。海尔凭借在欧美市场创出的美誉,以高屋建瓴之势进入东南亚发展中国家。2001年4月,海尔海外第二个工业园在巴基斯坦奠基,标志着海尔正式进入亚太地区市场。紧接着在亚太地区的市场扩展迅速开展起来。2002年5月6日,第一台海尔洗衣机在巴基斯坦海尔工业园走下生产线。巴基斯坦海尔工业园的建成投产用事实证明了海尔“先难后易”战略的正确性。正是因为东南亚国家虽然经济欠发达,缺乏知名家电品牌,这个市场才成为世界众多家电名牌争夺的焦点,如果没有海尔在欧美发达国家创出的美誉,将很难在这个市场立足。 目前,海尔在东南亚地区已分别在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尼、巴基斯坦、孟加拉、越南等国建立工厂,在新加坡建立贸易公司。海尔在东南亚地区市场的拓展已迈上快车道。 二、海尔经营环境分析(PEST模型) 2.1政治法律环境p 1984年12月26日,张瑞敏带领新的领导班子来到小白干路上的青岛电冰箱总厂,这便有了海尔集团的前身。 在1987年世界卫生组织进行的招标中,海尔冰箱战胜十多个国家的冰箱产品,第一次在国际招标中中标!海尔的发展逐渐引起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注。 2007年,海尔在中国家电市场的整体份额达到25%以上,依然保持份额第一;尤其在高端产品领域,海尔市场份额高达30%以上,其中,海尔在白色家电市场上仍然遥遥领先。在智能家居集成、网络家电、数字化、大规模集成电路、新材料等技术领域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创新驱动”型的海尔集团致力于向全球消费者提供满足需求的解决方案,实现企业与用户之间的双赢。 而现在,海尔集团旗下拥有240多家法人单位,在全球30多个国家建立本土化的设计中心、制造基地和贸易公司,全球员工总数超过五万人。海尔集团重点发展科技、工业、贸易、金融四大支柱产业,已发展成全球营业额超过1000亿元规模的跨国企业集团。 在海尔发展的将近30年来,一直依据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秉持着遵纪守

(行业分析)海尔市场地位及行业环境分析

海尔集团的市场地位 据中国最权威市场咨询机构中怡康统计: 2006年,海尔在中国家电市场的整体份额已经达到25.5%,依然保持份额第一。其中,海尔在白色家电市场上仍然遥遥领先,且优势更加突出;在小家电市场上海尔表现稳健,以16%的市场份额蝉联小家电市场冠军。在智能家居集成、网络家电、数字化、大规模集成电路、新材料等技术领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创新驱动”型的海尔集团致力于向全球消费者提供满足需求的解决方案,实现企业与用户之间的双赢。目前,海尔累计申请专利突破7000项(其中发明专利1234项)。在自主知识产权基础上,海尔主持或参与了115项国家标准的编制修定,制定行业及其它标准397项。海尔“防电墙”技术正式成为电热水器新国家标准,海尔空调牵头制定“家用和类似用途空调安装规范”。在国际上,海尔热水器“防电墙”技术、海尔洗衣机双动力技术等六项技术还被纳入IEC国际标准提案,这证明海尔的创新能力已达世界级水平。海尔集团在张瑞敏确立的名牌战略指导下,先后实施名牌战略、多元化战略和国际化战略,2005年底,海尔进入第四个战略阶段——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创业二十多年的拼搏努力,使海尔品牌在世界范围的美誉度大幅提升。2009年,海尔品牌价值高达812 亿元,自2002年以来,海尔品牌价值连续8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 优势产品的市场地位 海尔冰箱 海尔集团是世界白色家电第一品牌、中国最具价值品牌。目前海尔已发展成为大规模的跨国企业集团,2008年海尔集团实现全球营业额1190亿元。 海尔集团在张瑞敏确立的名牌战略指导下,先后实施名牌战略、多元化战略和国际化战略,2005年底,海尔进入第四个战略阶段——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创业二十多年的拼搏努

对海尔集团营销渠道的评价与建议概述

《海尔的营销网络》案例分析报告 提交人: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00MBA-P2班第一组 刘煜(009078)曹小京(009147)黄小明(009148) 洛炬(009149)袁亚彬(009150)张晴(006976)执笔人:曹小京 2001年3月28日 第一部分:背景介绍 一、海尔集团简介:

海尔集团的前身是濒临倒闭的青岛电冰箱总厂,1984年引进德国利渤海尔电冰箱生产线后,改组成立海尔集团公司。 在不到16年的时间里创造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国内到海外的卓著的业绩。在中国,海尔每年有1000万台各种家用电器进入人们的家庭;在海外,海尔产品已出口到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销售了400多万台海尔家电。 海尔16年的发展之路可以浓缩在下面这组数字中: ----营业额:2000年实现全球营业额406亿元,而1984年只有348万元,2000年是1984年的11600多倍; ----利税:1984年资不抵债,2000年实现利税30亿元,自1995年以来,累计为国家上缴税收52亿元; ----职工人数:2000年职工人数达到3万人,而1984年只有800人,2000年是1984年的37.5倍; ----品牌价值:2000年海尔品牌价值达到300亿元,是1995年第一次评估时的7.8倍,是中国家电行业第一名牌; ----产品门类:1984年只有一个型号的冰箱产品,目前已拥有包括白色家电、黑色家电、米色家电在内的69大门类10800多个规格品种的产品群; ----出口创汇:已在海外建立了38000多个营销网点,产品已销往世界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0年实现出口创汇2.8亿美元,自1998年以来,出口创汇每年以翻一番的速度增长,是中国家电业出口创汇最多的企业。在山东省,海尔超过专业外贸公司成为进出口额第一的企业。 从1984年至今的16年间,家电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而海尔却始终保持了

海尔集团环境分析报告

家电行业环境分析报告 ——海尔集团环境分析近年来,在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大潮中,家电行业的发展与增长也随之水涨船高:一方面,行业整体竞争力不断提升,产能呈大规模化发展,上千上万的生产基地层出不穷,产业不断完善,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湾三大产业基地不断发展,合肥、武汉、芜湖等新兴产业基地的不断崛起;企业竞争日趋成熟,价格恶战趋缓,品牌、服务、产品、技术等诸多因素轮番上阵,短期内中国迅速成长为全球家电业得制造中心。另一方面,国内涌现出来了一大批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家电巨头,海尔、TCL、海信、格力、美菱、春兰等企业除了国内市场树立了较有力的竞争优势,还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分别在欧美等地开拓销售网络,并建立生产制造工厂,实现了“走出去”的发展。 一、家电行业的宏观环境分析 1、人口环境 我国人口众多,分布不均,各地收入水平差距也很大,导致家电市场的密集度和发展程度参差不齐,从一定程度上也不利于家电行业的均衡持久发展。 2、经济环境 随着中国加入WTO,为本国家电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供了广阔天地。加入WTO意味着大家可以在一个公平互利的竞争环境中发展,这对我国家电企业的出口将是一个巨大的推动。正像康佳集团总经理陈伟荣所说“中国加入WTO有利于拆除国外对我国出口产品的贸易壁垒,同时,电子巨头在中国市场也不会再有什么更加优惠的政策了,这更有利于我们在国内市场的竞争。” 3、技术 家电产品随着高新技术的不断应用,其数字技术、模糊技术、信息技术的不断导入,使产品的更新换代不断加快,将满足不同阶层和家庭的消费需求,为家电市场创造新的消费领域导入新的消费理念,形成新的消费热点。 但我国家电企业普遍存在着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产业升级滞后的问题,在技术开发上与日本、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这也成为我国家电行业发展的瓶颈。 4、法律政策 从1998 年开始,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消费政策,包括家电在内的耐用消费品已被列入银行创办的个人消费信贷新品种,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城市的消费需求,也推动了家电行业的蓬勃发展。家电下乡补贴政策。 二、任务环境分析

海尔市场营销分析报告

海尔市场营销分析报告 海尔的产品及品牌策略 一、产品分类 海尔现有家电、通讯、IT数码产品、家电家居、家居集成、智能家居、软件、、物流、金融、保险、房地产、数字家庭、生物制药、医疗设备的产品类别。 2、产品生命周期 近年来全球家电节能、环保、智能、健康化趋势益加明显,节能、环保、智能、健康的家电成为了家电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并逐渐担当中高端市场主角。在我国白色家电的市场保有量还有巨大的提升空间,同时更新换代需求也将进入高峰期。由此不难看出,家电行业发展处于成熟阶段。 三、海尔以质量和创新改变人们的认知 (一)、质量创新 (1)、质量文化深入人心 “海尔创世界名牌,第一是质量,第二是质量,第三还是质量。”早在创业之初,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就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这一理念。“对产品质量的尊重就是对消费者的尊重、对自己的尊重”。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国内产品供大于求,价格战开始风生水起,海尔却率先将ISO9000标准引入国内,构造了系统化的质量管理体系,同时推进服务质量引领行业,海尔自身也完成了从产品质量到服务质量的转变。 (2)、质量管理一丝不苟 图表1 海尔质量管理模式发展图

资料来源:海尔官网 从名牌战略阶段到全球化战略阶段,海尔的质量管理经历了从TQC、OEC再到人单合一T模式的过程。此外,海尔集团还基于“用户永远是对的”这一理念在内部推广了质量改善室模式。目前,海尔在全球拥有8万名员工,产品行销世界165个国家和地区,并且是世界第一的家电品牌,在这一过程中,海尔对质量的高度重视无疑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服务创新 质量的要求已经从满足标淮转变为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而且服务质量也要做到星级,“星级服务”、“无搬动服务”、“无尘安装”、“一站式服务”,海尔质量的提升不仅靠产品,更靠全过程、全方位地满足用户需求。海尔投资建立了自己的维修服务体系。因为如果仅依靠别人的网络,很难达到海尔的质量与服务要求。更要紧的是,海尔将会因此失去与用户沟通、了解需求信息的重要渠道。 (三)、品质创新及产品创新 在“零缺陷”的前提下,海尔致力于做到“差异化”,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这一理念使海尔与消费者实现“零距离”,在与消费者的直接对话中了解他们最真实的需求,从而针对性的进行创新产品研发,更好的创造用户价值。海尔提供了包括冰箱、电视机、洗碗机、洗衣机、电子设备和能源解决方案,并不断向人们展示领先的创新成果,为人们创造更美好的使用体验。意式三门冰箱时尚的外观

海尔集团的外部环境分析

海尔集团的外部环境分析 一、环境对企业的影响 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要在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需进行科学战略分析,制定出有效、合理的战略选择。而企业进行科学战略分析,一方面要考虑企业的外部环境因素,如政治——法律、经济、社会——人文、技术等多种外部条件;另一方面还要考虑企业的内部因素,包括人、财、物、信息等有限资源。企业营销管理活动总是处在一定的营销环境中,忽视、排斥、消极被动地接受外界条件变化影响,将导致企业营销活动的失败,给企业经营造成严重危害。因此,企业必须重视战略分析,以规避风险,寻找市场机会,为战略选择和战略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1、政治——法律环境 国家对家电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强,国务院工信部在曾发布的“关于加快我国家用电器行业自主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中就明确提出“要培育一批在国内市场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自主品牌,形成3至5个拥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在国际市场具有较高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优势自主品牌。”并在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 (一)继续落实和完善相关政策。鼓励支持家电品牌企业积极参与“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和“节能产品惠民工程”等;充分利用加快自主创新的相关政策,引导企业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引导支持品牌企业加强对关键零部件、高端及高效节能和环保低碳的产品生产线的技术改造,支持其进口国内不能生产的关键零部件及生产性设备。 (二)大力支持自主品牌的国际化战略。支持自主品牌在境外的商标注册和专利申请,加大对自主品牌向海外注册商标、申请专利的保护力度;引导支持自主品牌积极开展出国(境)参展、海外并购、设厂及工业园区建设等活动,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推进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鼓励支持企业联合建设海外营销渠道和售后服务网络,为自主品牌企业建立国际化研发、生产体系及品牌推广搭建金融服务平台。 (三)加强对家电区域品牌建设的指导和支持。引导规模效益好、创新能力强的家电产业集群,积极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并在规划布局、技术改造等方面予以重点指导和支持;优势产业集群所在地各级政府要继续完善技术研发、检验检测、金融服务、现代物流和人才培养等公共服务体系,并在发展规划、政务服务和资源配置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对家电区域品牌建设的支持力度。 (四)加大对自主品牌的保护和宣传力度。加强和完善市场监管,依法维护市场秩序,营造公平规范的市场竞争环境;严厉惩处侵犯知识产权和企业合法权益的行为,加大对自主品牌商标、外观设计、发明专利等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加大对自主品牌的宣传力度,提高消费者对自主品牌的认知度,为自主品牌建设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不断建立和完善自主品牌建设的激励机制,大力表彰和宣传品牌建设成就突出的企业,营造企业加快自主品牌建设的良好氛围。 (五)支持企业实施人才战略。完善人才培养机制,重视品牌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满足企业对优秀品牌经营管理人才的需求,提高品牌建设能力和运作能力;借鉴和总结国际知名家电品牌及其他行业优秀品牌的培育和发展经验,为家电行业培养、引进品牌建设人才提供更多的先进理念和创新模式;引导企业完善和实施人才战略,鼓励企业建立适应自身品牌发展战略的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推动品牌战略的有效实施;建立和完善家电行业品牌专家库,为行业品牌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六)充分发挥行业组织在品牌建设方面的服务作用。鼓励支持行业组织加强品牌建设的实践研究,充分发挥其在品牌建设过程中的服务支持作用;加大对行业组织参与国际标准、

海尔集团经营环境分析

海尔集团经营环境分析 宏观环境 1. 人口环境:随着人口的增加,市场规模越大,市场潜在需要增加;中国国内的人均收入的增加,海尔对此作出扩大生产需求,追求创新,生产出更多满足人们需求的产品. 3. 自然环境:政府对自然环境管理的干预日益加强,最近国家针对国内形势,提出”家电下乡”政策.海尔也利用这次机会,参与这次政策活动,扩大自己在农村的市场.稳固自己的农村市场 4. 政治与法律环境:我国现在正处于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而在十一五期间,我国极其重视对科技的发展,因此海尔企业生产的种种科技高新的产品会受到政策的优惠,面临这种政治环境,对海尔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5. 经济环境:消费者收入提高,对冰箱等电器的需求量增加,市场扩大,所以海尔冰箱的市场需求增大,海尔的生产量也增大,质量等什么都在提升 6. 技术环境:海尔对产品质量和技术的不断超越 7. 社会文化环境:最近的几时年来,中国的社会环境的改变相当大。第一是人口的剧增现在中国的人口已经超过13.5亿,导致劳动力相对于国外很廉价,降低企业成本。第二则是人们的生活方式与以前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生活方式的改变也给海尔等企业的发展机会。第三点是价值观的改变,较以前的人,现在的人更舍得把钱花在使生活更舒适的产品上,这也给海尔一次发展的机会。微观环境

1. 企业内部环境:不断创新使海尔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核心技术优势,进一步加强了消费者的信赖 2. 市场:海尔目前的市场主要是欧、亚、美主流消费者市场,市场格局是国内集中,走向国际化 3. 顾客:海尔的良好企业形象和制定的品牌战略与公众之间保有良好关系。 4. 竞争者:长虹,格兰仕,LG,索尼,松下等等 产品策略 1. 产品组合 多元化战略::从一个产品向多个产品发展( 1984 年只有冰箱, 1998 年时已有几十种产品),从白色家电进入黑色家电领域,以“吃休克鱼”的方式进行资本运营,以无形资产盘活有形资产目前。海尔产品组合策略中除了家电、金融和信息产业,对外公开的产业还包括:药业、物流、生物工程、家居集成等等,甚至还经营着餐饮业、旅游、烟酒糖茶等“小生意”。现在海尔几乎制造“一切用电的东西”,而且还制造机器人、芯片、特种钢、以及电动剃须刀。对此,我认为海尔产品组合多元化不如精细化。 2品牌策略: 名牌战略阶段(1984年—1991年):从1984年到1991年,在7年的时间里,海尔只做了冰箱一个产品。通过各种促销手段和传媒渠道来打造冰箱名牌“海尔”,从而使海尔品牌的高知名度和良好的品牌形象得以不断提升。到1991年,海尔冰箱产量突破30万台,产值突破

海尔集团竞争环境分析

海尔集团竞争环境分析 1海尔公司的简介 简介 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1984年创立于中国青岛,是世界白色家电第一品牌。目前,海尔在全球建立了21个工业园,5大研发中心,19个海外贸易公司,全球员工超过8万人。2011年,海尔集团全球营业额实现1509亿元,品牌价值亿元,连续11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用户遍布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海尔集团的企业文化 海尔创业于1984年,成长在改革开放的时代浪潮中。28年来,海尔始终以创造用户价值为目标,一路创业创新,历经名牌战略、多元化发展战略、国际化战略、全球化品牌战略四个发展阶段,2012 年进入第五个发展阶段——网络化战略阶段,海尔目前已发展为全球白色家电第一品牌。 海尔的愿景和使命是致力于成为行业主导,用户首选的第一竞争力的美好住居生活解决方案服务商。海尔通过建立人单合一双赢的自主经营体模式,对内,打造节点闭环的动态网状组织,对外,构筑开放的平台,成为全球白电行业领先者和规则制定者,全流程用户体验驱动的虚实网融合领先者,创造互联网时代的世界级品牌。 “海尔之道”即创新之道,其内涵是:打造产生一流人才的机制和平台,由此持续不断地为客户创造价值,进而形成人单合一的双赢文化。同时,海尔以“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的观念,致力于打造基业长青的百年企业,一个企业能走多远,取决于适合企业自己的价值观,这是企业战略落地,抵御诱惑的基石。 海尔集团的核心价值观 海尔的核心价值观是: 是非观——以用户为是,以自己为非 发展观——创业精神和创新精神 利益观——人单合一双赢 (1)“永远以用户为是,以自己为非”的是非观是海尔创造用户的动力。 海尔人永远以用户为是,不但要满足用户需求,还要创造用户需求;海尔人永远自以为非,只有自以为非才能不断否定自我,挑战自我,重塑自我——实现以变制变、变中求胜。这两者形成海尔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基因特征:不因世界改变而改变,顺应时代发展而发展。这一基因加上每个海尔人的“两

分析海尔的营销策略

东北财经大学自学考试本科毕业论文分析海尔的营销策略 作者 专业 总考号 指导教师 答辩日期 成绩

内容提要 海尔从建立之初到今天,其营销战略不断演变,在三个方面发生了根本变化:营销客体从有形具体产品到无形企业形象;品牌策略从名牌产品战略到名牌企业战略;营销对象从目标消费者到目标社会公众。随着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和国际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家电的消费形势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普通家电产品的国内市场相对过剩,全球经济一体化加速,国内家电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本文通过对海尔集团的全面分析以及所处环境来了解其营销策略,并对其营销策略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得出一些启示。 关键词:海尔,企业形象,营销策略

Abstract In modern market…… Key words: creditors……

目录 一、 (1) ㈠ (1) ㈡ (2) 二、 (3) ㈠ (3) ㈡ (3) ㈢ (4) ㈣ (5)

分析海尔的营销策略 一、海尔集团的简介 (一)海尔集团简介 海尔集团是世界白色家电第一品牌、中国最具价值品牌。海尔在全球建立了29个制造基地,8个综合研发中心,19个海外贸易公司,全球员工总数超过6万人,已发展成为大规模的跨国企业集团。海尔集团创立于1984年,是在引进德国利勃海尔电冰箱生产技术成立的青岛电冰箱总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名牌战略”思想的引领下,海尔经过十八年的艰苦奋斗和卓越创新,从一个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壮大成为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美誉的跨国企业。 (二)海尔集团发展历程 海尔集团经过多年的发展经历了大致三个阶段的发展历程1、名牌战略阶段(1984--1991年),用七年的时间,通过专心致志干冰箱的过程实施了名牌战略,建立了全面质量管理体系。2、多元化战略发展阶段(1992--1998年),用七年的时间,通过企业文化的延伸及“东方亮了再亮西方”的理念,成功的实施了多元化的扩张。3、国际化战略阶段(1998--),以创国际名牌为导向的国际化战略,通过以国际市场作为发展空间的三个三分之一的策略正在加快实施与进展。目前,海尔已在海外发展了62个经销商,30000多个营销点。 二、海尔营销环境分析 (一)海尔宏观市场的分析 1.海尔的国内环境 海尔的发展顺应了宏观经济改革与发展,抓住了有利的发展时机,1993年成功上市,为快速发展解决了资本筹措之忧,在中国加入WTO之前,就将战略重心移至国际市场;其次,海尔地处经济发展迅速、具有深厚传统文化底蕴的山东省,尤其是位于以孕育全国著名企业著称、交通便利的青岛市,除了海尔集团外,这里还有青岛海信、青岛双星、澳柯玛、青岛啤酒等国内名牌企业。可见,青岛在各方面具有让企业迅速发展的优良环境。因此,在外部环境方面,海尔具有天时地利的优势。 2.海尔的国际环境 海尔集团曾提出了“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的口号,其本质并非是实体性的产业转移,而是观念性的产业转移,实际上是以顾客满意为目标的经营理念的转移。这种转移意味着海尔想所有顾客提供的将不再是单纯的产品,而是最大限度使顾客满意的“海尔服务”。“海尔服务”既不是单纯的服务,也不是单纯的产品,而是服务与产品的整合。海尔在洛杉矶、阿姆斯特丹、东京、里蒙特利尔和美国硅谷建立了海外设计分部,帮助本部专门开发适合当地人消费的家电产品,海尔现已批量生产适合欧美亚不同消费者需要的不同功能的家电产品,因而较快的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 (二)海尔的微观环境分析 1.经济环境面影响

海尔集团分析报告

企业报告 研究主题:海尔白色家电 研究人:上海RPS四组(高涵)---朱婷婷研究时间:2016年6月14日

目录 一、企业介绍 (3) 1、企业简介 (3) 2、发展历程 (3) 3、股东背景 (4) 4、行业地位 (6) 5、核心产品及品牌 (6) 6、潜力、情景以及市场占有率分析 (8) 7、企业综合优劣势分析 (9) 二、人才情况分析 (11) 1、企业人力资源规划 (11) 2、组织架构 (12) 3、招聘与配置 (13) 4、培训与员工发展 (13) 5、薪酬与福利 (14) 6、员工关系 (15) 7、人才情况综合分析 (15) 三、企业招聘渠道分析 (17) 1、招聘预算 (17) 2、招聘渠道使用情况 (17) 3、猎聘签约分析 (18) 4、优化建议 (18) 四、相关新闻 (19) 1、企业动向新闻 (19) 2、人才动向新闻 (20)

一、企业介绍 1、企业简介 海尔集团创业于1984年,是全球大型家电第一品牌,目前已从传统制造家电产品的企业转型为面向全社会孵化创客的平台。在互联网时代,海尔致力于成为互联网企业,颠覆传统企业自成体系的封闭系统,变成网络互联中的节点,互联互通各种资源,打造后电商时代基于用户价值交互的共创共赢生态圈,实现攸关各方的共赢增值。海尔集团是全球领先的整套家电解决方案提供商和虚实融合通路商。公司1984年创立于青岛。创业以来,海尔坚持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创新体系驱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从一家资不抵债、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家用电器制造商之一。2014年,海尔全球营业额实现2007亿元,同比增长11%;实现利润150亿元,同比增长39%,利润增幅是收入增幅的3倍;同时线上交易额实现548亿元,同比增长2391%。 2、发展历程

海尔竞争者分析

海尔竞争者 竞争者同时也是合作者,它们构成了某一行业的生态环境,而欲谋求续发展的未来,竞争者都要集结于社会责任的旗帜之下。竞争者可以使压力变动力,有对手才能不断提高自己。明确的分析企业的竞争者可以帮助企业有效地帮助企业塑造形象、建立品牌、拓展市场、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核心竞争力,在竞争中站稳脚跟。 分析竞争者的目的是为了准确判断竞争对手的战略定位和发展方向,并在此基础上预测竞争对手未来的战略,准确评价竞争对手对本组织的战略行为的反应,估计竞争对手在实现可持续竞争优势方面的能力。对竞争对手进行分析是确定组织在行业中战略地位的重要方法。故分析竞争者,对企业也具有战略意义。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全球化的市场日益真切地呈现在中国企业面前,如何有效地参与竞争?从何处入手培育企业的竞争力?对海尔的发展有决定性的作用。准确无误的分析竞争者成为海尔公司成功的关键之一。 以下是海尔竞争者分析:分别对每个竞争对手从五个方面分析: 未来目标、自我假设、能力、市场信号 1.西门子 德国西门子(SIEMENS)股份有限公司是欧洲最大的电器电子公司,是世界十大电子公司之一,是世界排名第四的家用电器制造商。西门子公司是以生产电子和通讯产品、能源及工业设备、交通和医疗器械为主的综合性集团公司,业务遍布欧洲、美洲、亚洲、非洲和澳洲190多个国家,在全球27个地区拥有39家工厂,其生产的家电产品和通信产品,均享有国际盛誉。 以下具体介绍西门子。 1.1未来目标:西门子家电在中国的目标是:成为中国家电业最具竞争力的品牌 这个目标的内涵是: ①以创新保持行业内的技术优势,以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品质保持产品的高档形象 和价位优势,尽可能满足消费者的需要。 ②以“质量第一,数量第二”的方针平衡规模与效益的关系,以坚持规范有序的市场秩序,

(最新)海尔网络营销环境分析

护理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记录本 海尔网络营销环境分析 海尔集团于2000年3月投资成立海尔电子商务有限公司,2000年4月海尔电子商务平台(海尔网上商城)开始试运行,全面展示海尔的在销产品,提供灵活多样的查询手段;方便的支付方式和完善的物流配送,使客户真正体会到网络消费的便捷和实惠。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简单的剖析一下它的服务、收入机会以及发展。 一、海尔商城提供的特色服务 在线导购:海尔新商城非常人性化的采取了全程导购式的设计,琳琅满目的海尔商品,按照特色商品、特色用户、功能特性和价格区间分别进行了细致的归类,让消费者可以轻松的根据不同需求找到自己满意的商品。在线订购: 1.成套设计服务: 家电在线DIY、家居在线设计、在线设计咨询、设计师上门服务海尔为每位消费者度身定制“家电成套解决方案”设计服务。 (1)把复杂的事情变简单,由海尔专业设计师为您提供一对一产品咨询服务,让人不用东奔西走逛商城选家电,节省时间。 (2)在设计前,免费上门设计,做好热水器的管线预埋、空调打孔、平板电视走线等,消费者不再为装修家电走线而烦恼,实现完美装修。 (3)可根据装修进度,提供分批送货,满意后付款服务 2、24小时限时达:24小时限时达、货到付款、现场验货、满意后付款海尔商城承诺24小时限时达服务 (1)服务标准 自下单确认后,24小时内送达,可支持货到付款,到货后付款。超时送达,产品免单。 (2)产品范围 标识支持24小时限时达超时免单的产品,包含大家电(冰箱、空调、洗衣机等) 3、一站式服务:设计效果图、即买即装即送、家电代管分期送货、新品预选预订海尔商城提供一站式服务,解除用户网购中物流、产品质量、售后服务等环节所有担心。让您购快、购省、购放心。一站式服务包含: 送货上门:所有产品支持送货上楼、送货到户。 拆箱验收:上门后协助您开箱验收检查,发现磕碰等损坏,由海尔服务人员直接带走换新。摆放调试:海尔服务人员协助顾客按照要求摆放产品,帮助调试检查。安装调试:如果是需要安装的产品(比如空调、热水器),在送货上门同时帮助一步到位安装,省心放心。 满意付款:支持货到付款,满意后再付款。 4、精致服务:预埋线、预打孔、免费测电测甲醛、安装满意后付款、即时在线服务在海尔商城购买产品,可享受与海尔线下购买产品一样的精致服务,包含入户上门设计、家电清洁、家电使用指导、产品延保、家电保养、异地移机等服务。买产品,同时也是买体贴,买放心。

海尔企业 营销策略分析

海尔企业营销策略分析 海尔面对竞争对手时的策略 近年来海尔面临多方位的竞争:美的在空调、冰箱等市场均取得傲人的成绩,对海尔在白色家电领域的优势地位构成威胁。 海尔与格力在空调领域竞争加剧,海尔与三星在电视机、冰箱领域计征也不容忽视。人民币汇率上升,劳动力成本大幅上涨以及要素成本全面上涨等原因,势必引起家电行业的固定成本的上升,再加上“家电下乡“政策的刺激,行业增长速度加快,从而使家电行业的竞争更加激烈。企业为了降低单位产品的固定成本增加产量、降低售价,从而产生引发价格战的风险,加剧行业竞争。 海尔在面对政府政策时的策略 对于中国家电行业来说,由于规模经济的影响,该领域存在较低的进入壁垒,潜在竞争者进入的风险低。而中国内的家电市场的需求潜力巨大,所以这也在客观上吸引了更多的企业进入这个领域。随着“家电下乡”的进行,将会从政策上鼓励更多家电行业新进入者。海尔面对这样的机遇以及挑战,更加发挥自己的技术上的优势,同时意识到国民环保意识的增强,将家电产品实

现网络化的升级,使家电产品在网络支持的条件下,更加智能化、人性化。而且未来家电产品将向使用成本和相关费用、使用方法和使用风险都没有丝毫改变且增加使用收益的装饰化方向发展。 因此,海尔应当把握科学技术发展趋势与市场需求,在适当的时机引入合适的替代产品,从而占得先机。 海尔对人力资源开发上的策略 (1)"国际化的企业,国际化的人"--海尔人力资源开发目标海尔的国际化经营驶入快车道,在国际市场赢得越来越多的尊重。海尔清醒地认识到,在目前这种环境下,要想成为国际化的名牌,每一个员工首先应成为国际化的人才。因此,海尔集团人力资源开发的目标,必须适应企业实施国际化战略的大目标,为企业培养真正具备国际化素质和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2)"赛马不相马"--海尔人力资源开发原则 海尔在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始终坚持观念创新、制度创新;坚持创造一种公平、公正、公开的氛围,建立一套充分发挥个人潜能的机制,在实现企业大目标的同时,给每个人提供充分实现自我价值的发展空间--“你能翻多大的跟头,就给你搭多大的舞台”。因此海尔始终坚持以下五条原则来实现自己的人才战略:

国际营销战略分析—以海尔为例

国际营销战略分析以海尔为例 摘要:在当今世界,中国依靠低廉的劳动力价格在全球制造业市场占据着优势地位,但绝大多数中国公司仅满足于为外国企业的知名品牌或自营品牌提供产品,而不是发展自己的品牌,做自己的国际化企业。尽管中国企业能够在产品质量方面取得成功,但它们在制定市场战略方面仍然存在问题。 关键词:国际营销战略中国企业海尔 一、海尔国际营销战略分析 (一)海尔的总体战略 海尔开拓国际市场采取的是三个“三分之一”的战略,即三分之一的产品内销;三分之一的产品国内生产、海外销售;三分之一的产品海外生产,海外销售。海尔进入国际市场没有采取在海外设立派出机构的做法,而是积极建立国际市场网络,利用当地经销商现有的网络。现在,海尔已在个国家建立了经销网,拥有了万多个营销点。海尔在美国实际上是三位一体营销中心设在纽约,设计中心设在洛衫矶,制造中心设在南卡罗莱那州。这等于是海尔按照美国消费者的要求在洛杉矶进行设计,然后通过纽约直接向全美的销售网络和服务网络进行铺垫和控制南卡州则随时制造出来产品随时运到全美各地,变成了一个美国本土化的海尔。 (二)海尔的进入战略 海尔自称其国际化战略采用的是“先难后易”战略,即先进入国外最讲究、 最挑剔的市场,占领制咼点,然后居咼临下进人其他国家市场。但是从海尔进入美国市场的发展线路看,海尔采取的战略实际上是“先易后难”战略。海尔开始向美国出口冰箱,先对美国市场进行分析,然后才开始打自己的品牌。而在美国设立“海尔美国贸易有限责任公司”和投资建立“海尔美国生产中心”则是在近年之后,这时海尔已积累了较多的有关美国市场的知识。 除了进入方式以外,海尔的产品战略和投资方式也是先易后难。从产品种类来看,海尔的策略是首先以一两种产品打入美国市场,站住脚之后再多元化发展。目前在小型冰箱上,海尔基本站住了脚,接下来是扩大战果销售和生产海尔的其他电器和电子产品。海尔在曼哈顿的总部大楼第四层的近平方英尺的展厅,已开始展示和推销海尔洗衣机、冷柜、大容量电冰箱、纯平电视和其他海尔产品。海尔在坎姆登的冰箱工厂周围还留有足够的地皮供未来进一步建工厂生产海尔空

海尔集团调查报告

海尔集团调查报告 调查人:于佳龙 班级:工本一班 学号:06 2011.10.21

目录 第一部分:背景说明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方法 三、调查实施 第二部分:调查结果 第三部分:基本结论 第四部分:附件

海尔集团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海尔集团总部在中国青岛.海尔集团是中国第一大白色家电制造商。 它与IT行业的联想、化妆品行业的贝雅诗顿、乳制品行业的蒙牛、网络行业的阿里巴巴等都是行业的顶级品牌.也是中国最具价值品牌。该企业在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联合发布的2006年度中国企业500强排名中名列第二十五,2007年度中国企业500强排名中名列第二十八, 二、调查基本情况 (一)调查目的 此次“海尔集团调查报告”主要研究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了解海尔集团投资状况 ◆目前投资方向 ◆投资在总资产中所占比例 ◆投资时关注的信息 ◆获得投资信息的途径 ◆影响投资决策的因素 ◆投资所遇到的主要问题 2、了解海尔集团投资意向 ◆对目前投资收益的满意状况 ◆重新选择投资的方向(期望投资) ◆对各类投资的综合评价 (二)调查执行情况 本次调查历时一个月(2010/4/10-2010/5/10)。 调查实施时间为4月10日至20日,调查方法为街头拦截式访问。根据实际情况,我们按照海尔集团分公司地域分布,选取街头拦访调查点8个。 此次调研发放问卷220份,收回217份,有效问卷为185份,问卷有效率为85.3%。调查实施自始至终都进行了严格的质量控制,督导员(由本宿舍核心成员担任)对调查过程进行了全过程检查、督导,并对完成的问卷进行了100%的检查,实施主管对验收后的问卷进行了30%的复核。数据处理和制图、制表使用SPSS和EXCEL软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