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声音的采集与加工教学设计

声音的采集与加工教学设计

声音的采集与加工教学设计
声音的采集与加工教学设计

《声音的采集与加工》教学设计

一、基本信息

二、设计思想

广东版选修教材《多媒体技术应用》中的“声音的采集与加工”教学模块主要包括四部分内容:“声音文件的存储格式”、“声音的采集”、“声音文件格式的转换”、“声音的加工”。仔细分析教材内容,基本上是音频理论知识和音频处理的相关操作介绍,如果按教材的先后顺序进行学习,学生很难从需求出发理解学习内容的实际意义,学习的兴趣就很难调动起来。“超级女声”在全国的异常火爆和网络翻唱的盛行,让我迅速创设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景,在此基础上对教材进行了二次开发,重新编排学习内容,将学习内容的了解和掌握适时穿插于整个作品的制作过程中,让学生经历“挫折”后,带着释疑的心情去探索新知,对所学内容记忆深刻,而且还能自我建构出许多书本上没有的新知识。

课前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这个阶段学生已经完成了信息技术基础模块的学习,基本具备了网上搜索能力,掌握了简单的多媒体制作的方法,具有一定的设计、规划完成任务的能力。我还在学生中进行了“暗访”,了解到大部分学生对数字音频的加工、处理了解甚少,但却对此充满了神秘感,对数字音频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展现出着浓厚的兴趣,对学习声音的采集和加工的学习充满期待。学生的喜好也是我暗访的重点,这为我最终确定创作主题起到决定性作用。虽然《超级女声》在学生中掀起一股唱卡拉OK的热潮,可是并非所有的学生都喜欢唱歌,单一的创作主题,很难满足全体同学的需求。于是我又构思出另一个主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编排创造性地给电影、动画、广告片断重新配语音和音效,有能力的同学还可以自己编制音乐故事,甚至还可以自

编、自导、自演电视音乐故事。基础薄弱学生的反映,引起我的关注,他们并没有表现极大的热情,并不是因为对主题不敢兴趣,而是担心自己无法胜任这个“高难度”的任务,于是我专门为能力薄弱的学生设计了一个简单而又有趣的声音编辑任务,使他们也能获得成就感。

教师事先的暗访是教学中活动安排的重要依据,对学生情况的了解使得活动主题及难度的设置贴近学生实际,而不是形式的“关怀”。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多种声音文件存储格式、差异及适用情况;

掌握采集声音素材的技能,包括录制、声音素材的多途径获取;

掌握声音加工的具体技能:声音的剪辑、添加特殊效果、声音的合成;

掌握声音的存储和格式转换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对声音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关注运用了哪些知识和基本原理;

培养学生通过有计划、合理的数字音频加工进行创造性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体会数字音频对人的生活带来的影响;

养成积极主动探究音频处理技术的习惯,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完成任务;

学会正确引用网络、光盘上的音乐,避免侵犯版权;

增强音乐的鉴赏能力,合理选用背景音乐。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声音采集、编辑和合成的一般方法。

难点:高质量地采集声音;润色声音(降噪、混响、高音激励等);多音轨合成声音。

五、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支架式教学、指导式探究法

六、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激趣导思(第一课时)

教师活动:播放老师翻唱的一首英文歌曲《My Love》,并透露制作小秘密:伴奏是老师从网上下载的纯伴奏音乐;通过COOLEDIT进行人声的录制,然后将人声与伴奏混合后生成老师个人的音乐专辑;翻唱的歌曲不可用于商业用途哦。《My Love》这首歌原来是由WestLife男声演绎的,可不可能将老师唱的女声版变成男声版呢?播放老师唱的男声版的《My Love》。老师有一招,我们可以通过COOLEDIT的“变

调”命令来实现(操作演示)。说到

“变声”,请同学们欣赏一幅漫画(如

图1所示),画中的母子俩在相邻的

房间以虚拟身份在上网聊天,儿子

“冒充”15岁的小男孩儿,母亲“冒

充”15岁的小女孩儿,他们俩儿聊到

一快儿去了。我们观察到他们都在敲

图1 漫画“远与近”

打键盘,相信有上网聊天经历的同学

都为认为:通过打字聊天,很难识别对方的性别。“如果邀请对方进行语音聊天,就很难欺骗我了吧?”有些同学可能会这么想。让我们一起来鉴别一下。教师启动变声软件,打开音箱,通过麦克风用男声和同学们聊天。望着学生一脸的惊讶,告诫学生:在互联网上聊天,同学们一定要学会保护自己,千万不要轻易相信对方。“信息技术既可能催开善之花,又可能酿成恶之果。”音频技术也一样,我们正确使用它会给我们带来很多的乐趣。

『课题引入非常新颖,通过使用COOL EDIT将声音变调,将女生版《My Love》转换为男生版《My Love》,引入课题,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作者还不失时机地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要正确使用音频技术。漫画“远与近”的使用也非常巧妙。』

引入数字音频的制作,让学生从老师提供的三个主题(见表1)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主题进行创作,介绍具体内容、难度系数以及组员人数要求。如果小组成员对以下三个主题都不满意,还可以构思新的主题,但必须事先与老师沟通,师生达成一致意见后,才开始主题创作。

表1 创作主题

『提供给学生不同的主题进行作品创作,这样的方法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但作者在创作主题表格中的难度系数让人看了又有眼前一亮的感

觉。信息技术课中学生信息能力的差异是很多信息老师面临的问题,作者通过不同难度系数的任务设置,将任务设置有坡度,使得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都能遇到既有挑战又能“跳一跳”即可完成的任务。』

学生活动:用5分钟的时间自由组合,10分钟的时间进行头脑风暴式的讨论,讨论以下内容:

●选择哪个主题

●具体创作内容的确定

●呈现方式的确定:音频、视频、动画

●确定小组分工(搜索资料、素材,学习软件的制作,录音,合成……)

●商讨本小组的创作计划

讨论完毕后,打开机器,浏览老师提供的资源,并围绕讨论内容上网寻找资料,下载素材,熟悉软件的操作。

2.支架搭建激疑导探(第二课时)

教师活动:提供三个主题的参考创作步骤(参见表2),进行音频理论知识讲解。具体的操作方法,让学生学会利用老师提供的视频教程、综合教程和参考网址来逐步掌握。

表2 参考创作步骤

学生活动:结合老师提供的参考创作步骤,根据本小组的实际情况,拟定出本小组的实际创作步骤。进入素材准备和录制声音阶段。

3.扫除障碍激动导创(第三课时)

教师活动:收集学生创作时出现的问题以及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进行集中讲解。

学生活动:对声音进行编辑和最后的合成,并通过专题学习网站呈交作品。

4.创建平台激评导促(第四课时)

学生活动:填写小组创作说明和活动记录。网上在线欣赏所有小组的作品,参照评价表进行在线评价。观看专题学习网站统计出的三个奖项:最佳

合作奖、最具创意奖、最佳作品奖。

教师活动:进行师评,宣布获奖小组。

5.综合延伸激享导法(第五课时)

学生活动:最佳合作奖、最具创意奖、最佳作品奖的作者走上讲台,和同学们分享他们的成功经验,以小报告的形式展示他们创作的全过程;技术、创意、艺术亮点;讲述小组创作过程的难忘经历,汇报各组员在创作阶段的活动表现。

教师活动:对活动进行总结并布置课外延伸作业,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漫画“远与近”谈谈你信息道德的理解;结合音频技术应用,谈谈你对“信息技术既可能催开善之花,又可能酿成恶之果”这句话的理解,要求学生在Blog 中进行作业的撰写。

『通过观察“远与近”漫画,谈谈“信息技术既可能催开善之花,又可能酿成恶之果”这句话的理解,深华本节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七、教学反思

1.成功之处

(1)脚手架的搭建,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探究学习

帮助学生搭建脚手架,是学生顺利开展探究学习,建构知识的关键一环。探究性学习的宽松互动的学习氛围,有利于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但是缺乏必要的指导、知识、框架的穿引,效果会大大折扣的。我曾经做过尝试,没有搭建脚手架的探究学习,学生刚开始还兴趣盎然(那是因为情景创设的好),可是很快,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就被随之而来的不知所措和重重困难所冲淡了,烦恼、困惑阻碍了继续探究的步伐,草草做完了事。帮助学生搭建脚手架,包括必要的知识精讲以及教会学生吸取软件开发的思想、经验来创作作品,提高创作的效率和质量。

(2)头脑风暴能更高效地集中呈现集体智慧

头脑风暴式的讨论,更集中地呈现集体的智慧,是创新思维萌发的源泉。以往在进行探究学习的时候,没有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小组进行讨论,结果在

创作的过程中普遍出现合作问题,最后的任务往往集中落到一个人身上。开机讨论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大大削弱讨论的效果。这次在探究学习之前,进行的头脑风暴式的讨论,足足安排了15分钟,自由组合和讨论的场面让我惊喜万分,课堂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热闹,从最后的教学反馈中,我了解到这次讨论的质量和效果对后期的制作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3)主题设计兼顾学生兴趣差异以及学习能力的分层需求

主题的设计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是学生展开探究学习的强动力。在主题的构思上我花了很多功夫,什么样的音频主题才能“打动”学生,我到网上进行了广泛的搜索,还自己尝试了很多音频技术的玩法,最后确定了这三个主题,应该说每个主题各有所爱,选择人数最多的是打造音乐专辑,其次是配乐故事,学生过了一把配音瘾的同时也体验到了幕后制作人员的艰辛,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会了用音频技术来丰富我们的生活。在主题的设计上,我还充分考虑到学生个体能力的差异,进行了主题内容的分层,对三个主题进行难度系数的划分,让学生根据喜好的同时也根据自己的实力来进行选择。

(4)以小报告形式交流、展现活动的宝贵“财富”

引入竞争和奖励机制,大大提升了学生创作的动力,而且邀请获奖的学生到台上做报告,使这部分学生产生强烈的荣誉感,其他学生羡慕的同时,也激发了对以后创作的积极性。以小报告的形式让表现出色的学生进行经验、知识、技巧的共享,这是本次活动最宝贵的财富,让全体同学都能分享,共同进步。

(5)专题学习网站的设计和应用有利于学生进行深度、广度的自主探究

一个设计合理、实用的教学网站,会大大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所以在实施教学之前,我一直在思索:专题学习网站如何设计才更有利于各教学环节的顺利实施,特别是评价环节的效率提高、操作便捷,以及过程性评价的信息成功收集。教学实践证明,专题学习网站的确在引导、辅助上对学生的自主探究发挥了突出作用:专题学习网站的非线性组织结构有利于本活动多主题的呈现以及创作说明的填写、分层学习任务的明确;网站的超链接功能有利于主题创作资源的提供、范例资源的展示与引导、知识和方法的介绍、关键技术的解决策略等;网站的跨时空特性使全员参与式互评、学习成果的

展示与交流,过程性评价资源的收集变得更为便捷。网站Blog的设置,可以进一步延续课堂教学的时空,进行更为广泛的探索和交流。

2.困惑和想法

对教材的“二次开发”、创造性的使用的确可以说是这次活动的亮点之一,之所以没有归之于成功,是因为作为一线教师的我,还不能很确定这种大幅度变通和调整方式是否是正确的,虽然在实施后效果不错,可是其科学性以及程度的把握始终让我觉得很困惑,真的很想听听专家和同行的见解。

这样的单元活动虽然深受学生喜爱,但是由于历时长,环节众多,一个学期不宜进行多次。

八、附图

1.评价主页面

2.评价页面

3.“配乐故事”创作说明页面

4.“过把声音剪辑瘾”创作说明页面

5.“打造音乐专辑”创作说明页面

九、案例分析

该案例通过任务驱动法,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案例中有很多亮点。

通过给任务打难度星级的方法,提供给学生有梯度的任务,能够调动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可以自己分组讨论决定完成的任务,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

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脚手架,提供了不同主题任务的参考操作步骤,视频演示的操作方法,为学生的学习打下基础。

为学生提供了作品创作说明页面,引导学生掌握作品创作的程序。

主题学习网站既是学生学习的资源,也是开展师生、生生评价的平台。

十、案例点评

魏老师设计的这个单元学习活动案例,用富有激情的文字为大家描述了充满趣味的活力课堂,并以激趣、激疑、激动、激评、激享这样“诗化”的描述语言,为大家展现了一个有声有色的教学场景。纵观整个教学活动的设计,知识技能源于教材又超出教材,而技术价值取自生活实际,使得学习的过程,就是有意义的运用技术完成主题活动的过程,有关声音信息的采集、加工、处理等技术操作在丰富而有意义的生活需求当中逐一实现。较为完美地体现出了新课标的精神实质。

值得注意的细节:

1.在“激趣导思”部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难度,且可以自定主题。这一设计一方面体现出对不同水平和不同兴趣的学生能力的关照,也充分体现了尊重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

2.在“激疑导探”部分,把声音编辑中可视的波形,类比文本编辑时的文字,形象地表述了声音信息的剪切、移动等操作,比喻非常恰当。而三类主题创作的不同难易程度,以及学习细节的展示,反映出教师本身的技术素养较高,非常值得大家学习。

正如教师自己在课后教学反思环节中总结的,这是个经过精心设计与准备的教学案例,有着许多可供学习和借鉴的成功之处。在设计了这个流畅完整的主题活动之后,假如到了第5课时的“激享导法”这一环节,魏老师能够再专门总结提炼本单元活动过程中所涉及的知识技能和过程方法,那么学生是不是会在亲历之后对声音的采集与加工这一“教学主题”有更深的体会和掌握呢?

(天津市第二南开中学徐劲梅)本案例的几个亮点:

(1)正确认识与理解教材,从“教教材”走向“用教材教”:作者通过设置活动将教材中一个单元的内容有机融合到一起,学生从对声音的采集开始,在活动过程中逐渐接触到声音文件的存储、声音文化格式的转换等内容,因为是从需求出发而学习所以避免了单纯理论学习可能出现的枯燥。

(2)利用学生的经验设置认知冲突,从而激发学生的需求意识:教师通过播

放真实的女声版歌曲来引发学生兴趣,进而通过软件加工而成的男声版歌曲引发学生的普遍好奇与怀疑,学生的认知冲突由此形成。教师现场演示利用变声软件实现女声变男声的过程,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需求意识。

(3)关注学生差异:教师课前对学生进行了暗访,大致掌握了学生的兴趣及能力基础,据此,为学生提供了三个不同难度、不同性质的主题,照顾到学生能力水平、兴趣爱好的差异。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与具体内容相结合:第一节课教师在演示如何合成自己的歌曲时,就不失时机地提醒学生“翻唱的歌曲不可用于商业用途”,然后呈现漫画“远与近”、演示变声效果,并提醒学生“信息技术既可能催开善之花,又可能酿成恶之果”,促使学生在直观地观察中形成较为初步的理解。最后一次课的设计与第一节课前后呼应,让学生再次仔细观察漫画,思考对信息道德的理解,要求学生结合学过的音频技术应用探讨对“信息技术既可能催开善之花,又可能酿成恶之果”这句话的理解。由于案例中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与具体授课内容相结合,将学生置身于一种真实性的情境之中,有利于学生对此问题的理解。而且,学生在学习了音频技术应用之后,再来思考同一问题,必然会有更为深入的认识。

(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朱彩兰)

《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

《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了解声音的三个特性及其相互关系。 课型新授课课时 1 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 知道音调、响度和音色 是声音的三个特征。 2 常识性了解音调的高低是由物体振动频率决定的,响度的大小跟物 体振动的振幅和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3 知道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 过程与方法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 进一步了解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更加热 爱世界,热爱科学。 教学重、难点解析重点声音的三个特性。 难点音调的高低是由物体振动频率决定的,响度的大小跟物体振动的 振幅和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音调、响度和单色三者的区别。 教学准备师收录机、乐器电子琴、小鼓等、钢尺、发音齿轮、音叉、 示波器、乒乓球、收音机及喇叭生自带器具如梳子、塑料硬片、钢尺、塑 料尺等、音叉教学步骤一、引入新课创造学习氛围,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 究愿望约 4 分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用收录机播放一曲交响曲。

如《命运》交响曲 2.讲述同学们刚才欣赏到的震撼人心的乐曲,表 达了人们与命运抗争,在逆境中奋进的精神。 有的地方音调低沉,有的地方单调高昂;有时声音大,有时声音小; 有钢琴和其它乐器组合演奏出了伟大的乐章。 为何能奏出如此变化多端的曲子来呢?学了这节课后,同学们将知道 其中的奥妙。 教师板书出课题声音的特性 1.欣赏乐曲,受到强烈的音乐感染。 2.听讲,产生探究声音奥妙的迫切愿望。 二、音调让学生体验探究的基本过程,但不一定要求面面俱到约 16 分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演示拿出一个乐器用简易的儿童乐器也行,没 有乐器可用实验室不同的音叉演奏音调高低不同的音符。 讲述刚才同学们听到的音符,有的音高,有的音低,我们也知道,按 动钢琴的琴键,从左到右,音调逐渐增高。 我们把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板书音调的定义。 2. 探究 1 提出问题问学们不仅知道了音调有高低, 还能分辨高低音, 那么音调为什么有高低呢?它的高低又是由什么决定的呢?2 设计实验和 进行实验随堂学生实验同学用自己手边的器具,能想办法发出音调不同的 声音吗?大家能拿出既发出音调不同的声音,又便于观察的方案吗?引导 有些小组进行教材中的方案其他方案也行。 如 19 图 13-1 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 拨动钢尺,听它振动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

初中信息技术《获取与加工声音》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获取与加工声音》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获取与加工声音》教案 一、教材依据 第二信息的获取与集成的活动一:信息的获取与加工中的第三个标题的教学内容。 二、设计思想 1、教材分析 (1)本节的作用与地位 本节主要讲述的是声音的获取与加工,是后面节的基础,为后面电子报刊中插入声音件提供了方法。 (2)本节的主要内容 本节主要从声音的获取,声音的加工、以及声音件的格式三个方面讲述。声音的获取包含了,直接录制声音、抓取 D音轨、从互联网上直接下载、从光盘复制。声音的加工使用了Audaity音频编辑器和豪杰超级解霸两个软件,最后用表格的形式介绍了声音不同格式的差异及作用。 2、学情分析 开学这段时间以,我根据调查了解到的学生实际,将陕科技版的旧教材内容和本学期第一次使用的人教版的新教材的内容进行了有效整合,前面已经对学生进行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认识,指法练习、indws窗口的了解、件与件夹

的操作技巧、图像和字的获取与加工方法,学生在学习的同时,除了学知识,已经初步养成了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方法,适应了老师的教学方法,已经基本具备多渠道(网络、光盘、录入)获取信息的能力,对电脑设备的使用,字信息、数据信息、多媒体信息均具备了一定的处理能力。而本节课的内容《声音的获取与加工》对学生说应该是新奇、好玩的,且“学会了是有用的”。从内容上比较容易使学生主动注意,激发他们的求学欲。 3、教学理念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借助各种教学辅助资料,自主的探索研究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自己获得新知识的能力与兴趣。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辅助资料,满足不同层级的学生的需求,降低学生自主学习的难度,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开开心心自主学习,快快乐乐的达成教学目标。 4、教学策略 在课堂上启用一个主题,让学生首先看到自己明确的目标与成果,然后再分步的实现这个目标,避免了学生学习过程中间出现瞎子摸象的情况出现。然后通过小组的合作,优生辅导后进生的方式,让每一个学困生都能得到一对一的辅导,避免了出现一个老师忙不过的现象,真正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声音的特性教案

声音的特性教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声音的特性。知道音调跟发音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音体的振幅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2 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探究中体会和理解音调、响度和音色。通过实验探究音调、响度与 什么因素有关。 三、教学难点: 音调与响度的区分 预习提纲:(预习要求:根据预习提纲,仔细阅读课本P32—P35相关内容,简要回答以下几个问题,将答案写在题目下面的空白处。) 1、声音有哪几个特性? 2、音调的高低与哪些因素有关?什么叫频率?它的单位是什么? 3、响度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一)音调 探究1:音调的高低与什么因素有关 活动一: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第一次伸出桌边大约1/3,第二次伸出桌边2/3;两次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振动的快慢。 思考:哪一次振动的快,哪一次音调高 活动二:将硬纸片从梳子齿上划过,第一次较慢的划过,第二次较快的划过,注意听它两次振动发出声音的音调的不同。 思考:哪一次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 你的发现是: 音调的高低是由发声体振动的______ 决定的,频率越高,音调越_______; 频率越低,音调越______ . 频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单位___________(符号Hz) 物体的振动频率与发声体的形状有关,一般而言,大而长的物体振动频率低,小而短的物体振动频率高;物体绷得越紧,振动频率越高;物体越薄、越细,振动频率越高。想想议议 印度洋海啸发生在2004年12月26日,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给印尼、斯里兰卡、泰国、印度,马尔代夫等国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到2005年1月10日为止的统计数据显示,这次大地震和海啸已经造成15.6万人死亡,这可能是世界近200多年来死伤最惨重的海啸灾难。 然而救援人员当时在清理海滩时却几乎没发现除了人类以外其他动物的尸体,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读一读P34小资料“人和一些动物的发声和听觉范围”,聪明的你就会明白。) 问题:什么是超声波?什么是次声波? 探究2、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设】响度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进行实验】

《声音的获取与加工》教学设计

手机铃声我来做 ——声音的编辑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初中信息技术(上册)》第7单元音视频获取与编辑第1节《声音的获取与加工》的教学内容。在第一课时掌握了声音的获取和连接后,这节课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能进一步掌握删除、裁减、混合、制作特殊效果等编辑,以增强声音的表现力,并根据需要制作声音作品。 ■学情分析 对象是初一学生,小班化的学生一般在小学阶段接触信息技术课程少,操作水平不高,GoldWave软件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操作界面不熟悉,很多专有名词,但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新奇的、有趣的、实用的,比较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所以教学中要注意操作技巧的指导。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够正确的对音频片断进行删除 (2)能为音频加上回音特效,并熟悉其中参数。 (3)能合理对声音加上混音效果 (4)能按需要对音频进行变声 (5)能根据信息呈现需求,选择适当的方法,对声音信息进行适当的编辑。 2.过程与方法 在小组探究的过程中,体验GoldWave软件对声音素材进行加工编辑的过程,掌握加工音频文件一般思路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师生与生生的互动交流中培养学生的交流和表达能力; (2)在小组合作探究中,让学生形成自主探究和团体合作意识; (2)感受声音信息在表达、交流中的效果,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培养学生主动运用工具软件加工和表达信息的能力。 4.行为与创新 体验信息技术在加工声音文件上的优势,并将所学过的声音编辑知识应用于

生活,进行声音作品的创作,为生活添姿添彩。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1)混合声音的操作方法。 (2)加入回音特效的操作方法。 (3)变声的操作方法 2.教学难点 (1)根据任务对声音文件做有效的删剪。 (2)掌握音频修饰的重点,使得所掌握的技巧为主题服务。■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前准备 网络多功能教室、任务表 ■教学过程

声音的采集与加工教学设计

《声音的采集与加工》教学设计 一、基本信息 二、设计思想 广东版选修教材《多媒体技术应用》中的“声音的采集与加工”教学模块主要包括四部分内容:“声音文件的存储格式”、“声音的采集”、“声音文件格式的转换”、“声音的加工”。仔细分析教材内容,基本上是音频理论知识和音频处理的相关操作介绍,如果按教材的先后顺序进行学习,学生很难从需求出发理解学习内容的实际意义,学习的兴趣就很难调动起来。“超级女声”在全国的异常火爆和网络翻唱的盛行,让我迅速创设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景,在此基础上对教材进行了二次开发,重新编排学习内容,将学习内容的了解和掌握适时穿插于整个作品的制作过程中,让学生经历“挫折”后,带着释疑的心情去探索新知,对所学内容记忆深刻,而且还能自我建构出许多书本上没有的新知识。 课前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这个阶段学生已经完成了信息技术基础模块的学习,基本具备了网上搜索能力,掌握了简单的多媒体制作的方法,具有一定的设计、规划完成任务的能力。我还在学生中进行了“暗访”,了解到大部分学生对数字音频的加工、处理了解甚少,但却对此充满了神秘感,对数字音频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展现出着浓厚的兴趣,对学习声音的采集和加工的学习充满期待。学生的喜好也是我暗访的重点,这为我最终确定创作主题起到决定性作用。虽然《超级女声》在学生中掀起一股唱卡拉OK的热潮,可是并非所有的学生都喜欢唱歌,单一的创作主题,很难满足全体同学的需求。于是我又构思出另一个主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编排创造性地给电影、动画、广告片断重新配语音和音效,有能力的同学还可以自己编制音乐故事,甚至还可以自

编、自导、自演电视音乐故事。基础薄弱学生的反映,引起我的关注,他们并没有表现极大的热情,并不是因为对主题不敢兴趣,而是担心自己无法胜任这个“高难度”的任务,于是我专门为能力薄弱的学生设计了一个简单而又有趣的声音编辑任务,使他们也能获得成就感。 教师事先的暗访是教学中活动安排的重要依据,对学生情况的了解使得活动主题及难度的设置贴近学生实际,而不是形式的“关怀”。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多种声音文件存储格式、差异及适用情况; 掌握采集声音素材的技能,包括录制、声音素材的多途径获取; 掌握声音加工的具体技能:声音的剪辑、添加特殊效果、声音的合成; 掌握声音的存储和格式转换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对声音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关注运用了哪些知识和基本原理; 培养学生通过有计划、合理的数字音频加工进行创造性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体会数字音频对人的生活带来的影响; 养成积极主动探究音频处理技术的习惯,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完成任务; 学会正确引用网络、光盘上的音乐,避免侵犯版权; 增强音乐的鉴赏能力,合理选用背景音乐。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声音采集、编辑和合成的一般方法。 难点:高质量地采集声音;润色声音(降噪、混响、高音激励等);多音轨合成声音。

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设计评价方案,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另外,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不必面面俱到: 1.反思在备课过程中对教材内容、教学理论、学习方法的认知变化。 2.反思教学设计的落实情况,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出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等,避免空谈出现的问题而不思考出现的原因,也不思考解决方案。 3.对教学设计中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尤其是对以前教学方式进行的改进,通过设计教学反馈,实际的改进效果如何。 4 ?如果让你重新上这节课,你会怎样上?有什么新想法吗?或当时听课的老师或者专家对你这节课有什么评价?对你有什么启发?

《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本节主要任务是通过探究体验表征声音特性的三个要素,得出影响响度、音调和音色的主要因素。教材内容在编排上分为三个环节,相对音调而言,响度的探究较为直观,而音色则较为抽象,故本节涉及三个探究活动的次序为响度、音调、音色。 具体授课时以创设问题情境为切入点,设计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实验探究、定性观察、交流讨论等),以实验(事实)为基础,强化过程、简化概念、用逐渐渗透的方式使学生初步领悟自然科学学科中有关概念和规律的形成过程。教学流程如下: 【教学目标】 1.通过“手耳并用”,产生并描述不同的声音,初步感知可根据响度、音调、音色等特性将各种不同声音分类。提出需要探究的问题“响度、音调、音色与什么因素有关” 。 2.经历“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的探究,体会显示振幅的方法,归纳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3.经历“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的探究,能正确区分响度与音调,归纳出“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 并能借助身边的物体设计实验进行二次探究。 4?通过辨别声音的活动,体会声音的另一特性一一音色,通过阅读了解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5?学生交流事先查阅的我国古代有关声音的史料,简要了解我国古代声学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资源】 教师用演示实验器材:大/ 小鼓各一个、鼓槌一支、细纸屑(米粒)适量、大/ 小音叉各一个、梳子一把、硬卡片一张、乒乓球、铁架台,多媒体电脑。 学生用实验器材:直尺一把、木梳一把、硬卡片一张、自带乐器。 【教学过程】活动一:“手耳并用”,产生并描述不同的声音请学生利用手边的器材(包括老师提供的器材及学生自带的乐器)来发出尽可能多的声音,仔细倾听,尝试用不同的形容词来描述声音的不同,并展示自己的做法。 (学生1)声音有大小不同。用力敲桌子,声音大;轻敲,声音小。 (学生2)有的声音低沉、浑浊,有的声音尖锐、清脆。敲大鼓,声音低沉;用同样大小的力敲小鼓,声音尖锐。 (学生3)有的声音悦耳动听,有的声音刺耳难听。(教师)将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类,并引导学生用专门的物理术语表示声音的不同。 小结与板书:响度:表示声音的强弱(大小)音调:表示声音的高低(尖锐或低沉,清脆或浑浊)音色:表示声音的品质、感觉特性(悦耳、刺耳) (教师)声音为什么会有强弱、高低的不同呢?研究问题要追根求源,从本质入手。请同学们回忆: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学生)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思考:物体的振动会有什么不同? 教师演示:手来回摆动的动作。学生观察,总结振动有哪些不同。 (学生)振动的幅度不同,振动的快慢不同。 (教师)介绍振幅、频率两个物理术语。 §提出冋题:振动是怎样决定声音的响度、音调的呢? (设计意图:设置情景,展开讨论,引出声音的三要素,形成认知表象,并从声音的产生即“振动”的角度提出探究问题,明晰问题研究的价值。) 活动二:探究声音的强弱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师)要使鼓声更响些,你会怎么做?

高中信息技术 声音的采集与加工教案 教科版选修2

5.1 声音的采集与加工 一、基本说明 1模块:多媒体技术应用(选修2) 2年级:高中二年级 3所用教材版本:广东教育出版社 4所属的章节:第五章第一节 5学时数: 45分钟(机房授课)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了解计算机中采集和处理声音的常用设备; (2)、掌握用“录音机”程序录制声音及用“录音机”对声音的简单处理。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与人合作探讨的能力。 2、内容分析: 声音的采集与加工软件较多,采取由易到难原则,先掌握简单的录音机软件,了解录采集、加工的过程,抓住基本点,便可深入复杂的处理,达到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的目的。 3、学情分析: 本节是本章的第一节课,因为我校地处农村,大部份学生都还是从高中开始接触信息技术,初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开设内容不统一,加上硬件也不齐备,所以对于多媒体这一块的知识较溥弱,所以内容难度上要控制好。 4、设计思路: 根据普通高中中信息技术新课标指导思想,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使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通过自主的认知探究活动,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及在教师设计的任务帮助下,达到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更好的掌握本节课的知识。 书本上是先讲声音的存储格式,然后是声音的采集,再后是声音格式转换,最后是声音的加工,我对教材进行了调整,先利用声卡及“录音机”软件录制声音,接着便对声音进行处理,然后再讲声音的格式,这样处理后学生容易接受,便于更好理解。 5、教学重点难点 录录机的录音过程;混音和调整音效 6、教学准备 A、每人有一副耳麦(注意检查麦克风) B、一人一机的多媒体网络教学坏境 (能广播教学及控制学生机器) C、投影仪 D、老师准备好windows附件中“录音机”软件的学习资料 三、教学过程

《声音的获取与加工》教学设计及反思

大“话”西游 ——声音的获取与加工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初中信息技术(上册)》第7单元音视频获取与编辑第1节声音的获取与加工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安排在初一下学期最后来讲解,与第2节视频的获取与加工结合在一起,目的是为初二上学期将要学习的第9单元《制作多媒体作品》中获取声音、视频素材做铺垫,要求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了解声音文件的获取途径与方法,能正确选择适合的声音文件格式,并初步掌握声音文件的播放、转换和编辑,培养版权意识。 ■学情分析 教授对象是初一学生,不少学生在小学阶段都已经学习过信息技术课程,有良好的操作基础,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新奇的、有趣的、实用的,动手操作部分比较多,比较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音频文件的类型及获取方法。 (2)学会使用GoldWave软件进行简单的音频编辑(删除空白多余、混合、特殊音效)。 2.过程与方法 本节课通过给动画片《大闹天宫》片段分角色配音为主题,分析声音作品的一般制作过程与方法。同时通过任务分析—实践操作—知识小结的过程,强化和升华知识点,使学生主动构建起加工音频文件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根据实际需要主动运用多媒体处理工具加工和表达信息; (2)关注声音文件的版权问题,尊重知识产权。 4.行为与创新 以学生通过给动画片片段配音为主线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和主动性,将学生提交的作品展示并投票,实现学生作品之间的互评而不是老师唱“独角戏”式的单一评价。

■课时安排 安排1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1)音频文件加工的流程。 (2)GoldWave的基本功能。 2.教学难点 (1)根据任务利用软件做有效的剪辑。 (2)掌握音频修饰的重点,使得所掌握的技巧为主题服务。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采用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教学法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前准备 网络多功能教室、学习网站 ■教学过程

《音频素材的获取与加工》教学设计

《音频素材的获取与加工》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本节的地位 《音频素材的获取与加工》是2007年山东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九年级上册(必修)第2节第一课时,音频素材的获取与加工,在教材中主要处理和调整音频信息。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多媒体技术,大家观看的《狮子王》动画片,相信每一位同学都有了一个深刻的感受,通过本节课的“windows调音台”的学习能够使学生初步按照自己的意愿制作多媒体音频素材。 (二)本节的作用 《音频素材的获取与加工》是一个实用性很强的知识点,既能提高学生音频信息的处理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能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二、学情分析 初三学生都接触过windows自带的录音机,及音量的控制,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自主、探究学生的能力,学生对于音频信息的加工好奇心重,求知欲强,学习积极性高。 三、教学目标分析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够了解windows的“调音台”及打开方法。 2、学会设置“调音台”的属性。 3、能够使用“录音机”程序录音。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能够让学生熟练掌握音频的播放、采集。 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兴趣,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任务,在实践探索活动中体验成功,品尝与他人合作的乐趣、学会与人合作交流,培养学生主动、愉快的学习情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及处理思路

教学重点: 1、设置Windows“调音台”。 2、使用“录音机”程序录音。 教学难点: 使用“录音机”程序编辑出优美的声音。 五、教学策略: (一)教法:创设情境,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以学生体验音频的相关设置为主,采用讲授法与“任务驱动”相结合的方式,展开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实践的教与学活动。 (二)学法:自主——探究式学习,同伴互助学习。学生已初步了解相关知识,采取开放式的互助及探究学习,更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广阔的空间。 (三)教学环境:多媒体机房,演示系统,相应的教学课件。

《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完美版

《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l.了解声音的特性。 2.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3.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2.通过实验探究活动,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 2.感受自然界声音的美妙与有趣,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本节教学内容由“音调”“响度”和“音色”三部分内容组成。本节课的教学,应该通过学生自己的听、看、想、做等探究过程,使学生体验声音的特征,并能在实际中分辨这些特征,不宜过分强调概念的记忆与辨析。相对来讲,本节课的重点是声音特征的三个要素及其影响因素,教学难点是响度与音调的区别。 三、教学策略 教材中“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和“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两个实验探究较为简单,但能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探究物理问题的兴趣。音色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但在日常生活中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教学中应尽量让学生体验。可设计游戏使学生切实感悟到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即使音调相同、响度也相同,还是有区别的,有各自的特色。教材安排的观察波形的演示实验,除了能让学生比较形象地认识声波,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外,还可以让学生清楚地看出不同音色的声音的本质,增加学生对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感性认识。因此对于本节内容的教学,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探究、讨论、阅读和交流等,以提高教学效率。 四、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尺(钢锯条)每人一把,吉他(或二胡)、笛子、小鼓、音乐磁带(录有钢琴、吉他、提琴等演奏曲的音乐片段)、话筒、示波器等。

《声音信息的加工》教学设计-2019年文档

声音信息的加工》教学设计 内容分析本课是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三章第五节的内容。在这里只学习声音信息加工的初步知识和简单方法,侧重让学生经历加工的过程,体验选择工具、加工声音信息的一般方法,感悟声音信息加工的目的和意义。 学情分析 高一年级学生受计算机基础教育已有几年,计算机水平相对来讲较高,学生知识面广,吸收能力快,基本具备了在网上根据主题搜集音乐等信息的基本能力,对选择适当的工具,处理声音信息的技术和原理,还要进一步的学习。 教学策略设计 用“任务”教学,让学生即学即用,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针对教学目标,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精心设计“任务”。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以完成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教师有意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索、分析任务、讨论任务,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在新、旧知识所产生的认知冲突中建构知识结构。 教学过程设计 (一)作品展示。 展示一首配乐诗朗诵——余光中的《乡愁》。 [学生活动]在悠扬的轻音乐中,诗人充满感情的朗诵把学生带入了一个美好的境界。[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原来的被动接受转变为积极的意义建构。 (二)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作品。 [学生活动]预计学生会围绕如下三方面的问题讨论: 1. 如何录制声音。 2. 如何把音乐混入到录音文件中。 3. 如何调整录音效果,使录制的声音达到最佳效果。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究发现音频处理的过程,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共同讨论、解决问题能力。 (三)启发探究,引入音频采集的工具――“录音机”。 首先介绍“录音机”的基本录音功能,通过简单的一句话的录入来集体调试。由于同学们基本上都是第一次接触这个软件,可以在打开这个软件的过程中对它的界面以及音频的一些基本知识作一个简单的说明,同时加深学生对数字音频的概念理解。 由于音频的采集是加工的基础,对于实际生活来讲,正确采集也比较实用,因此采集也是一个重点。 [学生活动]接受知识,合作实践,充分调动全班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保证在短时间内每台电脑都能进行正常的音频录入。 (四)录“音机”简单加工与制作知识介绍。 采集完后,便可以进行音频的加工和合成了。首先讲解一些基本知识点,主要是音频的剪辑、插入、混入、音量的调整、简单音效的添加(如回音、反向播放等),注意与一开始播放的音频联系起来。最后要注意自己保存的文件类型,简单讲解一下几种文件类型的区别。 [学生活动]认真学习新知识。学生对这些知识不太清楚,所以学生也会产生强烈的兴趣。 (五)选取主题,规划内容,制作成品。 在学生掌握了采集和简单加工的基础上,开始音频作品的综合制作。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朗诵、演唱、相声、话剧等四类不同方向的主题的任务, 并为每个主题准备了一些不同情境的文字以及音频素材,学生可任选一个主题完成。 [学生活动]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选择作品的主题。 2.小组讨论、规划、设计信息的呈现方式 3.小组分工合作,根据表现作品呈现信息的需要,对声音素材进行处理。

音频的获取与加工

教学课题音频的获取与加工课型新授 本课题教时数本教时为第 1 教时备课日期月日教学目标: 了解音频文件的获取途径与方法,初步掌握声音文件的格式、播放及转换等处理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获取音频文件的途径与方法。 教学方法与手段:任务驱动,探究学习。[来源学*科*网] 教学过程: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1、知识迁移、导入新课 (1)、上课之前,同学们先回忆复习一下如何从网上下载图片? (4)、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就学习一下如何获取声音及对声音的加工。设计意图:采用知识迁移的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学习,加深学生的理解,为本节课的学习做铺垫。[来源:Z§xx§https://www.sodocs.net/doc/0613846716.html,] 2、新课讲授、自主学习[来源学科网](1)、教师简单介绍一下其他获取声音的途径和方法。(如直接录制、从CD 或VCD 上截取等方法) (2)、同学们有时候获取的声音不能作为素材直接使用,我们需要对声音进行加工,下面老师介绍一种常用的声音(2)、学生回忆,尝试操作。 (3)、同学们都喜欢听音乐吧, 通过我们刚才下载图片的方法, 能不能尝试一下从网上下载一 些音乐呢? [来源:https://www.sodocs.net/doc/0613846716.html,] (3)、同学们通过书本的自学简 单了解一下GoldWave 这个软 件并尝试一下用GoldWave 软 件录制一段朗诵,要求录制时间 为 5 分钟。 取学生最关注 的素材,从素材 上吸引并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 趣。

编辑软件GoldWave。 (4)、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教师演示,对于共有的问题做一下阐述。 (5)、教师简单介绍一下的声音的格式和播放软件。并阐述有的时候某种声音的格式并不适应某种软件,这时候我们就必须对声音的格式进行转换。(6)、教师介绍一下豪杰音频通软件。学生自学一下声音格式的转换。 (7)、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教师请学生演示,对于一些注意点做一下阐述。 3、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1)使用GoldWave 对声音进行删除、裁剪、混合、制作特殊效果等编辑。(2)学生制作,教师指导。 4、课堂小结 (1)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特别是一些注意点。 (2)阐述一下GoldWave 软件的其他功能。设计意图:巩固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激发学习再学习得乐情。学生实践。(求助方式:结合课 本、相互讨论、向老师求助等。) 鼓励学生尝试 使用新的软件, 培养学生的自 主学习能力。 在学生动手操 作时,不断的强 调、鼓励学生去 挖掘新功能。 授后小记: 让学生尝试不同的获取声音的方法,体验科技带来的乐趣。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情况,指导学生正确地从网络上下载音乐、欣赏音乐,进而自制声音素材。 授课日期月日

音频信息的采集与加工教案设计

音频信息的采集与加工教案设计 一:学习需要分析 1:在这门课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就是该如何用具体的方法让学生掌握合适的工具对音频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 2:有些学生知道或已经使用过音频编辑软件,但有些学生甚至都没听说过更别说用过,所以他们在知识水平上有一定差距,与我们所希望达到的大家都能灵活掌握软件有一定的差距。 3:总的来说,我们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就是学生要掌握音频信息采集与加工的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音频编辑软件进行操作。 二:教学内容分析 这节课选用的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的第五章第一节,第五章为多媒体信息的加工,在本教材中是一大亮点。多媒体信息加工中关于数字化音频信息的部分,是属于知识新知课和软件使用的新授课。 教学重点是:1、了解数字化音频的获取和采集过程;2、利用音频剪辑软件对音频文件进行简单加工。教学难点是对音频信息格式的理解以及如何灵活地更好掌握音频剪辑阮籍。 三:教学对象分析 1:起点能力分析:学生之前已经了解过信息的概念和特征,平时在生活中也总是接触到这方面的概念,只是没有系统的学习过这方面的知识。和信息加工的具体操作方法和信息合成的方法。 2:一般特征分析:学生处在现在的年龄阶段肯定已经对本节课方面的内容进行过一定的了解。学生平时会接触网络,喜欢听歌,大部分同学的手机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歌曲作为铃声。学生很希望可以制作出喜欢歌曲的串烧,因此对学习音频信息的处理需求比较强烈。 3: 认知风格分析:学生现在的状态适宜用课堂讲演,ppt 演示的方法进行教学。 四:学习目标的编写: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数字化音频信息获取的途径,常见的音频文件格式和音频加工工具。 2:知道“音量控制”的基本设置对音频采集、加工的影响。 3:掌握音频信息的简单加工和简单合成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学习,选择恰当的工具加工音频,表达信息。 2:通过学习,能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在生活中加以运用并灵活使用学到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数字音频的录编,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能够主动客观地对生活和网络常见数字音频进行分析评价,提升审美能力;加强版权意识,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

声音的采集与处理(教学设计)

声音的采集与处理 一、指导思想: 信息技术新课标要求初中学生能够使用自己熟悉的多媒体制作软件采集和处理多媒体素材,并把各种素材有机的集成在一起形成多媒体作品,用多媒体作品来更好的表达自己的意愿和观点。声音的采集与处理是多媒体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多媒体作品制作的必要前提和知识准备,初二学生第一次接触声音的采集与加工处理的内容,而且,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比较喜欢听音乐,也想对自己收集的音乐进行加工处理,所以这部分内容对他们有很强的吸引力。 二、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是广东版初中信息技术第二册上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声音的采集与处理》。教材对本节的定位是,《声音的采集与处理》是对上一节图像的处理的延续,要求学生能够利用常用的软件来采集声音,并对声音进行加工处理,从而能够为上一节获取处理的图像配音,让学生初步感受多媒体表达的效果,也是为以后制作多媒体作品做好准备,激发学生逐步养成用多媒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的兴趣。 三、教学对象分析: 本节的教学对象是初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初步掌握了计算机中文件管理的方法。基本了解多媒体计算机的常见配置,能够安装一些应用软件,并在初一时已经试着用录音机软件进行录制声音和用Word进行文字编辑,初步掌握文字和图像的处理知识。学生思维比较活跃,模仿能力强,合作意识及操作能力较好。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索、获取知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利用WaveCN软件采集声音信息,声音信息的剪辑和混音。 难点:在短时间内熟悉并掌握新软件WaveCN的使用操作。 五、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多种声音的采集录制以及加工处理的方式。 2.过程与方法: (1)研究把已掌握的相似功能软件的使用经验迁移到新的软件使用 上来。 (2)学习掌握声音的简单剪辑和混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联系物理课上所学的声波的知识,分析声音文件,

《声音的特性教案》教学设计

声音的特性思维导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了解声音的特性(2).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音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音体的振幅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2.过程与方法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有关”的试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从而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1. 让学生在探究中体会和总结出对音调、响度、音色概念的理解及其相关因素。 2. 本节中出现的名词:乐音、音调、频率、超声波、次声波、响度、振幅、音色。 3.让学生在探究中体会和理解音调、响度和音色。 4.通过实验探究音调、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学难点: 音调与响度的区分 教学用具: 钢锯条、铁架台、音叉、乒乓球、细绳。 教学过程: 引人新课: 自然界有各种各样的声音,这些声音有的银铃般清脆悦耳,有的瓮声瓮气,有的如响雷一般震耳欲聋,有的如声如细丝几乎听不到。这些声音都是有哪些区别,我们这一节就来学习一下声音的特性。 板书声音的特性 请学生利用手边的器材(包括老师提供的器材及学生自带的乐器)来发出尽可能多的声音,仔细倾听,尝试用不同的形容词来描述声音的不同,并展示自己的做法。 生1:声音有大小不同。用力敲铜锣,声音大;轻敲,声音小。 生2:有的声音低沉,有的声音尖锐。敲大鼓,声音低沉;用同样大小的力敲小鼓,声音尖锐。

生3:有的声音浑浊,有的声音清脆。敲大木鱼,声音浑浊;用同样大小的力敲小木鱼,声音清脆。 生4:声音有强弱不同。用力敲铜锣,声音强;轻敲,声音弱。 生5:………… 教师将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类,并引导学生用专门的物理术语表示声音的不同。 声音为什么会有强弱、高低的不同呢?研究问题要追根求源,从本质入手。请同学们回忆: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学生回答: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继续引导学生思考:物体的振动会有什么不同? 教师演示:手来回摆动的动作。学生观察,总结振动有哪些不同。 与前面声音的不同对应。 (一)探究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设】响度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学生猜想响度可能与振幅有关,有的学生猜想响度可能与频率有关。 【进行实验】 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响度 和振动的哪方面有关?先引导 学生猜想。 课本上图所示的实验,用不 同的力敲击音叉,然后将发声的 音叉靠近小球,观察小球被弹起 的距离。 相互交流,看能不能总结出 规律? 学生分小组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我们得到的结论是:振幅大,响度大;振幅小,响度小。 物理学中用振幅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物体振幅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 【成果展示与总结】

声音的特性教案(探究式)

声音的特性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声音的特性。 2.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3.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2.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1.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培养学生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的品质。 2.培养学生联系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的意识。 ●教学重点 音调、响度、音色的概念及其相关因素。 ●教学难点 探究决定音调、响度的因素。 ●教学方法 探究法、演示法。 ●教学用具 钢尺(若干)、示波器、音叉、乒乓球(系有细绳)、铁支架、口琴、笛子、小提琴、录音磁带、录音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入新课 [师]生活中我们接触到的声音各种各样,千差万别。其中有许多声音让我们感到悦耳、动听。例如:音叉发出的声音、人歌唱的声音、各种乐器的演奏声

等,它们都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物理学中把这类声音叫做乐音。请同学们注意听下面的歌曲(男低音独唱曲、女高音独唱曲),比较这两支歌曲的演唱风格有什么不同? [生甲]前者的演唱声音低沉,后者的演唱声音尖细。 [生乙]前者的演唱是通俗唱法,后者的演唱是民族唱法。 [生丙]前者的演唱声音小,后者的演唱声音大。 [生丁]前者的演唱音调低,后者的演唱音调高。 [师]有的声音听起来音调高,有的声音听起来音调低,声音为什么会有音调高低的不同呢?让我们一起来做下面的探究活动。 二、进行新课 [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师]每组的实验台上备有钢尺,请同学们想办法使钢尺发声。 [生]把钢尺紧压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 [师]使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短一些,注意观察钢尺振动发声时振动得快慢及声音的特点。 [生]钢尺振动得较快,声音尖而细。 [师]使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较长一些,再次拨动,注意要使钢尺两次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比较两种情况下钢尺振动得快慢和发出的音调。 [生]当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较短时,钢尺振动得较快,音调高;当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较长时,钢尺振动得慢,音调低。 [师]同学们刚才的探究活动很成功,为同学们成功的合作及探索鼓掌。请同学们阅读教材20页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 [投影] 1.频率的物理意义是什么?什么叫频率? 2.在国际单位制中,频率的单位是什么? 3.物体振动得快慢、频率跟音调的关系是什么? 4.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是什么? 5.什么叫超声波?什么叫次声波?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2.第二节 声音的特性教案

第二节声音的特性 教学目标 1.从生活经验中体会乐音的特性——响度、音调和音色,能用实验验证影响乐音特性的主要因素。 2.从实例中认识噪声和了解防治噪声的途径。 3.进行简单的专项社会调查,使学生具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做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振兴中华使命感和责任感的人。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能对生活中声音的三个特性加以辨别。 (2)能用实验验证影响乐音特性的主要因素。 2.难点 能用实验验证影响乐音特性——响度、音调和音色的主要因素。 教具准备 粗细不同的若干条橡皮筋、疏密不同的梳子、硬纸片、尺子、鼓、小纸人、吉他、音叉。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师:激昂的进行曲令人精神振奋,婉转的歌声让人如痴如醉,但刺耳的汽车喇叭声却使人紧张、烦躁。有规律、好听悦耳的声音叫做乐音。无规律、难听刺耳或污染环境的声音叫做噪声,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乐音与噪声。 新课内容 一、响度、音调、音色 演示实验:请一位同学上讲台,用不同大小的力敲打鼓面或拨动琴弦,大家听到的声音大小不一样。 师:物理学中把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 板书。 1.响度。 演示实验:再请一位同学用力敲打鼓面,鼓声越大,鼓面上的小纸人跳得越高。 师:鼓声越大小纸人跳得越高,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鼓面振动幅度越大,鼓声的响度越大。 师: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说明,物体振幅(振动幅度简称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 生甲:用一只手将一根橡皮筋张紧,另一只手拨动橡皮筋,橡皮筋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也越大。 现场表演: 生乙:将一把尺子压在桌边,露出桌面一部分,如图所示。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尺子,尺子振幅不同,声音的响度也不同。尺子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也越大。 现场表演: 生丙: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音叉,音叉振动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也越大。音叉的振幅可从悬挂的乒乓球被弹开角度大小看出来。 现场表演: 生丁: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吉他,琴弦振动幅度越大,声音的响度也越大。 师;大家讲得很好,懂得用身边的物品进行实验探究,加深对物理现象,规律,概念的理解。 以上的实验说明了什么? 生:讨论、归纳得出:声音的响度一般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声源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2019-2020年高中信息技术 声音信息的加工教案 教科版选修2

2019-2020年高中信息技术声音信息的加工教案教科版选修2 一、基本说明 1、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高中信息技术基础(必修) (2)年级:高一年级 (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4)所属的章节:第三章 / 第一节信息的加工/ 5 声音信息的加工 (5)学时数:45 分钟 2、教学环境 (1)计算机机房安装多媒体教学系统(极域网络电子教室),具有教师演示、学生演示、发放文件等功能;设置好教师机相应文件夹的共享读写功能。 (2)教师机安装:windows录音机程序、 GoldWave(中文版);教师机需配置耳麦、音箱。 (3)学生机安装:windows录音机程序;GoldWave(中文版),需配置适当数量的耳麦。 二、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本节的设置为学生提供声音采集设备以便学生进行声音采集,要求学生使用Goldware工具软件进行声音的加工,为后面信息集成奠定基础。 2、教学内容的设计 (1) 播放最近比较流行的一首歌曲,引出声音信息的加工的课题 (2)通过学生自己的动手来录制自己的喜欢的一首诗歌来掌握录音机程序是声音信息采集一种途径 (3)利用Goldware软件处理来提高学生声音信息加工的能力 3、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根据表达需求,恰当对声音信息进行加工 教学难点:(1)Goldwave工具软件的使用 (2)加工声音信息的意图和一般方法 学情分析: 学生在义务教育9年级学习过使用Windows录音机对声音进行简单的加工处理;学生的动手能力强、对Goldware软件从来没有接触过。 学习目标分析设计:

知识与技能: 1、掌握音量控制的基本设置; 2、掌握利用录音机进行声音的采集; 3、利用Goldware 对采集的声音进行简单的处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录音掌握录音机的使用,并且掌握声音参数的设置; 2、通过声音的基本加工,掌握Goldware的使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完成作品制作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的欲望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正确评价、选择、运用信息的价值观及版权意识;综合运用信息技术收集、处理、交流、发布信息的能力。 2、通过小组协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积极、合作、进取的品质。 3、通过作品的制作与评价,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4、培养学生客观评价音频文件的应用。 教学策略的选择与媒体设计: 本节课以课程标准为核心,以教材为依据,教学流程呈现梯度层进式发展。首先以一个播放最近比较流行的一首歌曲,以愉快的心情引导学生进入主题;接着引导学生回忆上一章中学习过的图像加工的一般过程,迁移并应用到声音加工的一般过程,使学生大脑中进一步明确学习思路,掌握学习方法;在声音加工的一般过程中“选择加工工具”一环节,对于恰当的表达意图传递思想是至关重要的,由此引导学生了解几种常用的声音加工工具,然后展开主题任务——先分组录一首诗歌,然后选用一种声音加工工具如GoldWave,完成声音片断的截取和文件格式的转换,由于GoldWave工具软件简单易学,并且学生对此求知欲较强,所以这一部分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鼓励学生完成相应的任务,高一学生已具备自主学习简单软件的能力,放手让他们去做,能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培养成就感,随后的展示评价环节是学生任务驱动的反馈,让学生在交流中反思自己,明确加工声音信息的意图,逐步建构规范合理的使用声音表达意图的思想。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行为学生行为设计意图 一、引入(4分钟) 播放一首流行歌曲:慕容晓 晓的《爱情买卖》 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声音的采集 与加工。 激发学生的 求知欲与制 作欲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