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初中物理教学中质疑能力培养

初中物理教学中质疑能力培养

初中物理教学中质疑能力培养
初中物理教学中质疑能力培养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质疑能力培养

【摘要】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物理素质的提高,加强质疑能力的培养,就要及时关注和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反映,及时调整教学过程中的方式方法和行为状态,灵活机智地完成教学任务。所以,进行课堂教学方法改革的不断探索,是顺利高效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真正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前提。【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实践质疑能力一、创设良好课堂教学情景,培养质疑能力。

教师要在课堂上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尤其是适合适度、适当的问题情景,培养质疑能力,充分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是唤起兴趣与动机的重要积极因素,课堂上,教师应不适时机地利用现实中的问题,吊起学生探求知识的“胃口”,使学生的心理始终处于兴奋状态,并在以后的学习中逐步加以强化。学习是由学习动机所支配的,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行为的最可靠、最持久的内驱力,而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形成持久动力的基础之一。因此,激发兴趣与学习动机的培养,要融为一体。激发兴趣,激发与维持学习动机要因人、因事而宜,也就是要注意把握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的变化,力求与教学内容相协调。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有着紧密的联系,让学生利用课堂知识解释、解决实际问题,是激起学习兴趣与动机的有效手段,有助于内部动力的形成,毕竟“需要产生动力”。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是在不断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困惑及对策 东山县教师进修学校朱友林 我县进入新课程改革已有两轮,在这几年中,我们教师经历了从最初培训阶段的充满激情→实施教学实验过程中的充满迷茫与困惑→脚踏实地地搞校本研究。下面本人就参与教学实验中自己遇到的问题、困惑及其应对策略、思考与启示,以及在平时的教研活动中,其他老师的体会与困惑列举出来,希望能得到各位专家及同仁们的指导与帮助,共同把课程改革向前推进。 一、已着手解决的问题与困惑及采取的对策与思考 问题与困惑之一:新课程理念的“高要求”与教学实践的“超现实”脱节。在进入新课程之初,尽管所有任课老师都参加了各级培训,但不同教师对新模式与新方法的理解与把握仍有较大差异,对课程标准的解读与落实也是各有偏重。特别是广大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解决,从而导致他们不得不“穿新鞋走老路”。 应对策略:①加强师资培训。在县教育局的发动下,我县各学校都开展了有针对性的学习与交流活动,如“走近大师”阅读活动(我们已经阅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陶行知教育名篇》、魏书生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漫谈》等),开阔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视野,让教师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更多样、更有效;《赏识你的学生》阅读活动,正悄悄地改变着教师的学生观,使教师重新认识学生;刘良华博士的《教师成长》为我们教师指明了努力方向;余文森老师的《校本研究九大要点》把学校的校本教研工作引向深入。。。。。。 ②各学校的教研组、备课组及时改变活动形式,以研究课替代过去的观摩课、示范课,使老师们在完全平等的姿态下充分交流,加强校本教研,实现基于实践层面上的转变教学理念。 ③加强课题研究。 启示:教育观念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她需要有改变观念的“土壤”——环境,更需要有“润物细无声”的方法与手段。 问题与困惑之二:教学课时少与教学内容多的矛盾突出。按省教育厅颁布的课时标准,八年级每周上物理课2节课,九年级则每周上3节课,教师在安排上课进度时普遍反映上不完。以八年级物理为例,按省颁标准,每学年按40周计算,一学年的总课时数为40节,但各个学校在安排教学计划时,学生的层次不同,需要的课时量也有所不同,很多教师反映,如果按我县学生实际来安排课时至少需要55课时才能完成。每周2节的物理课让物理教师很难适应,周课时少带来的另一个问题就是人均教学班数增加,作业批改工作量加大,师生交流机会减少,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难度加大。自习课时间严重短缺,学生在校自主学习的时间极少,教师利用下班进行个别辅导的机会也相应减少。由于周课时少,学生学习物理的课外时间也少,知识的遗忘率很高,再加上受语、数、英三主科挤压的现象十分严重,因此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难度在不断加大,很多学生对物理学科都产生畏惧心理。 应对策略:①加强学科教研和集体备课力度,提高全体教师解读课标、处理教材、设计教学活动的能力,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值得一提的是我县利用“博客”开展校本教研已取得较好的效果。 ②加强学法指导,帮助八年级的学生较快熟悉物理这门学科的特点,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物理的习惯。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录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录 第一章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重庆市七十九中学汤嘉陵 一、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的传播速度不同。 二、本节重、难点 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三、学生课前预习 1、击鼓时的“咚咚”声是怎样产生的? 2、自制土电话,用细棉线连接两个纸杯制成一个“土电话”。 四、课堂学习 (一)新课引入 师:请同学们展示预习中出现的问题或预习所获成果,小组交流5分钟 学生分组交流、讨论 第一组:看教材12页图1-1-1,图中各是什么物体在发声?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特征?第二组:向同学说出一些比较新奇的发声现象,说出他们是怎样发声的? 第三组:声是靠什么传播到远处的? 第四组:什么是声波?能向同学作出形象的说明吗? 第五组:介绍声速,声速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第六组:什么是回声?知道哪些利用回声的实例?怎样利用回声来测距离? (二)知识学习 师:经过同学们小组内的交流、讨论,对声音有了初步的认识,现在就我们一起来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知识点一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师:请同学们动手做一做:怎样利用桌上的器材,如:直尺、橡皮筋、气球、玻璃杯、纸、笔、音叉等,让它们发出声音。比比看,谁的方法多,谁的发声方法有创意? 学生们立即活跃起来: 第一组:用直尺打桌子,再把尺放在桌边用手拨动 第二组:把橡皮筋架在两手上拨动 第三组:吹气球,弹动、放气听声 第四组:用笔敲打玻璃杯等 第五组:弹打纸或桌面 第六组:敲打音叉 师:请大家思考刚才发出的声音各是什么物体在发声?有什么共同特征? 生答:尺子、橡皮筋、气球、玻璃杯、音叉等,他们发声时都在振动。 师:请大家观察实验一:敲打音叉,看到听到什么?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迅速插入水中一部分,有看到什么?用手握住振动的音叉,会怎样呢? 声答:敲打音叉,音叉振动,发出声音;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迅速插入水中一部分,会看到水花四溅;用手握住振动的音叉,声音马上停止。 师:请观察实验二:击鼓。鼓面在振动吗?如果在振动,你如何证明?能否让看的人感受到它的振动?说出你的方法。

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困惑及对策

我县进入新课程改革已有两轮,在这几年中,我们教师经历了从最初培训阶段地充满激情→实施教学实验过程中地充满迷茫与困惑→脚踏实地地搞校本研究.下面本人就参与教学实验中自己遇到地问题、困惑及其应对策略、思考与启示,以及在平时地教研活动中,其他老师地体会与困惑列举出来,希望能得到各位专家及同仁们地指导与帮助,共同把课程改革向前推进. 一、已着手解决地问题与困惑及采取地对策与思考 问题与困惑之一:新课程理念地“高要求”与教学实践地“超现实”脱节.在进入新课程之初,尽管所有任课老师都参加了各级培训,但不同教师对新模式与新方法地理解与把握仍有较大差异,对课程标准地解读与落实也是各有偏重.特别是广大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地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解决,从而导致他们不得不“穿新鞋走老路”.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应对策略:①加强师资培训.在县教育局地发动下,我县各学校都开展了有针对性地学习与交流活动,如“走近大师”阅读活动(我们已经阅读了苏霍姆林斯基地《给教师地条建议》、《陶行知教育名篇》、魏书生老师地《班主任工作漫谈》等),开阔了教师地教育教学视野,让教师地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更多样、更有效;《赏识你地学生》阅读活动,正悄悄地改变着教师地学生观,使教师重新认识学生;刘良华博士地《教师成长》为我们教师指明了努力方向;余文森老师地《校本研究九大要点》把学校地校本教研工作引向深入......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②各学校地教研组、备课组及时改变活动形式,以研究课替代过去地观摩课、示范课,使老师们在完全平等地姿态下充分交流,加强校本教研,实现基于实践层面上地转变教学理念.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③加强课题研究. 启示:教育观念地改变不是一朝一夕地事,她需要有改变观念地“土壤”——环境,更需要有“润物细无声”地方法与手段.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问题与困惑之二:教学课时少与教学内容多地矛盾突出.按省教育厅颁布地课时标准,八年级每周上物理课节课,九年级则每周上节课,教师在安排上课进度时普遍反映上不完.以八年级物理为例,按省颁标准,每学年按周计算,一学年地总课时数为节,但各个学校在安排教学计划时,学生地层次不同,需要地课时量也有所不同,很多教师反映,如果按我县学生实际来安排课时至少需要课时才能完成.每周节地物理课让物理教师很难适应,周课时少带来地另一个问题就是人均教学班数增加,作业批改工作量加大,师生交流机会减少,学生学习过程地评价难度加大.自习课时间严重短缺,学生在校自主学习地时间极少,教师利用下班进行个别辅导地机会也相应减少.由于周课时少,学生学习物理地课外时间也少,知识地遗忘率很高,再加上受语、数、英三主科挤压地现象十分严重,因此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地难度在不断加大,很多学生对物理学科都产生畏惧心理.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应对策略:①加强学科教研和集体备课力度,提高全体教师解读课标、处理教材、设计教学活动地能力,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值得一提地是我县利用“博客”开展校本教研已取得较好地效果.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②加强学法指导,帮助八年级地学生较快熟悉物理这门学科地特点,尽快找到适合自己地学习方法,养成良好地学习物理地习惯.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③通过师生间地多向合作学习,充分利用各种学习地“差异资源”,达到共同增长知识和提高能力地目地.大量成功地教育教学事实证明,教师能否与学生密切合作不仅会影响教学效果,同时也会制约教师自身教育教学层次地提高.物理学家尼尔斯·玻尔能带出十个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其成功之处在于合作教学.因此教师不仅要主动与学生合作,还要指导学生之间进行合作.由于学生间地知识基础、心理及生理发育情况和智力发展水平等因素地差异,学生掌握知识和能力发展地速度也存在较大地差异,而现行地教学体系是以群体教学为主地,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优化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优化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形式有多种多样,怎样把教学的侧重点由教师的“教”转到学生的“学”上来,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呢?笔者认为要抓好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抓好入门教育 物理课是初二年级的一门新学科,这对刚接触这门课的学生来说,往往有一种新鲜感。许多学生对此学科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但这种兴趣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一种新奇,如不及时深化,“热”的时间是短暂的。这就要求教师在上序言课时,认真设计教案,上好第一堂课。 比如象通过演示“三棱镜分解白光”、”纸盒烧开水”、“被纸片封闭在倒转的玻璃杯中的水不会流出来”等操作简单、现象明显的实验,引起学生的疑问,激起他们求知的欲望。再举一些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现象,如:“插入水中的筷子会弯折”、“同样是电,通入不同的用电器会产生不同的作用”等等,使学生一接触物理就感觉到学物理有趣,为今后的奋发学习打下良好的开端。 二、培养师生情感 兴趣总是与人们对事物的情感态度紧密相联,当人们接触到事物,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时,就会对它产生向往的

心理,进而对它发生兴趣。没有这种情感,就不可能形成兴趣。因此,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与他们同欢乐,共忧患,热爱自己的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学生打成一片,利用一切手段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热爱之情。有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热爱教师,听从教师的教诲,做到“亲其师,信其道”。 三、展示物理趣味 中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水平大致处在直接兴趣阶段,他们对自然现象的解释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处理等都具有浓厚的兴趣。如:初中学“测量”后问:你怎样测一张纸的厚度?学“大气压”后,问:为什么钢笔能吸入墨水?学习“物态变化”后,问:自然现象中的“雾”,“露”是怎样形成的?学习“电学”后,提出为什么“100W”的灯比“60W”的灯更亮?书写台灯为什么能调光等。 由于这些都是在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或发生的物理现象,所以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又稳定了学生对物理学的浓厚兴趣。 四、加强实验教学 由于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决定了他们好动,喜欢实际操作。因此,课堂教学中应加强实验教学,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让学生的实际操作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增强对物理学的兴趣。如“长度的测量”教学中,让四位同学用同一

当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提高物理教学效果的措施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谁抓住了课堂,谁就抓住了教学工作的关键。传统的课堂教学过于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在发生着积极的变化,课堂开始活泼了,教学形式丰富多彩了,教学手段逐步现代化了,但是,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容易出现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的趋势,课堂教学过于重视教学形式而忽视教学本质, 以下是我对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的几点浅薄认识:一、课堂上一味追求“热闹”,有时会造成“低效” 课堂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是需要的,但如果缺少了课堂教学所应达到的效果,那么不管怎样丰富多彩的形式都与事无补。 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很多,既有教师学生及其情感的人文因素,又有教学目标、过程、教法等科学因素,我们只有抓住关键因素,重视平等的课堂环境的创设,重视教学目标的动态生成,重视教学内容的恰当取舍,优化教学过程,强化教学评价,才能实施有效课堂教学,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教学行为的高效,是我们追求的最高目标。 二、教学中体现学生的“自主”方面做的还有所欠缺 现如今的课堂教学,老师往往是以启发式的方式提出问题,提出问题后很快就会以暗示性的语言迅速把学生的思路、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到教师设计好的标准化的路线上来,迅速指向标准答案,这与其说是引

导,倒不如说是“牵引”,因为学生的主动性完全被抹杀了,而且被动地跟着教师走,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缺乏思维活动,缺乏主动性。课堂上学生对问题的提出有时会超越教师的设想,这是教学相长的好机会,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良好的思维品质,从中吸取营养,丰富发展自己的教学智慧。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和谐的环境里,思维才表现的最活跃。反之在压抑的思维里,在禁锢的课堂教学气氛中,很难产生创造性的思维。因此,和谐生动的课堂,无论对于学生还是教师都是一种享受,只有构建和谐轻松的课堂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师生、生生课堂“互动”效果不很理想。 “互动”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双方的主观能 动性,形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对话、相互讨论、相互观摩、相互交流和相互促进的一种教学方法。互动教学倡导课堂学习应当多一些轻松,少一些焦虑。教师关注的是学生的精神世界,教师要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用教师热情的、诚恳的胸怀唤起学生的兴趣、激情,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参与,让师生彼此敞开心扉,去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开放互动教学有了较大的发展,教学中师生、生生是真的动起来了,但总觉得不尽如人意,存在着一些误区和偏差。 1、互动教学成了形式主义。《标准》要求设计学生的探究活动,有的教师为满足《标准》的要求而设计了师生互动活动,效果却很少考虑,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方法归纳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方法归纳 发表时间:2016-09-07T09:55:56.387Z 来源:《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6年第06期(上)作者:唐波 [导读] 通过观察和研究它们在自然界中表现出来的外显特性、现象或产生的效应等去认识事物的方法,在物理学上称作转换法。 (平昌县第二中学平昌 636400) 若教师在指导学生研究抽象物理现象、概念或规律时注意引导他们,有意识地尝试运用相应的科学方法去认识和理解,不仅会大大提高学生对这些物理现象、概念或规律的认识和理解能力,而且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习惯,提高科学素质会大有裨益,从而达到促进学生知识学习、培养能力和提高科学素质的目的。 下面,笔者介绍研究物理现象常用的几种科学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转换法 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或物理问题我们往往要抛开事物本身,通过观察和研究它们在自然界中表现出来的外显特性、现象或产生的效应等去认识事物的方法,在物理学上称作转换法。它是帮助我们认识抽象物理现象的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如:我们在认识和研究“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理论时,由于分子是微观的,不能直接用肉眼看到,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能直接观察或感觉到的扩散现象去认识和理解它;电流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可以通过各种电流的效应来判断它在存在;磁场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可以通过小磁针指向或偏转以及与其它一些磁场的效应来判断它的存在;同理,在研究物体是否带电,我们也不能直接看到物体是否带电,但我们可以通过观察验电器上锡箔片的开合来判断物体是否带电;在研究空气的存在和大气压强时,我们可以通过感觉空气的流动及现实生活中对大气压强的各种应用来证明空气和大气压强的存在。 随便说一下,很多仪器的制造也利用了转换法。如将看不见、摸不着的温度转换成液柱的升降制成了温度计。将看不见、摸不着的液体压强转换成两液面的高度差制成了压强计等。 二、类比法 类比法是指由一类事物所具有的属性,可以推出与其类似事物也具有这种属性的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方法.认识和研究物理现象、概念和规律时,将它与生活中熟悉且有共同特点的现象进行灵活、合理的类比,将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如在认识电流、电压的概念、研究电源的作用和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等概念或规律时,与水流水压模拟实验、抽水机的作用和水渠对水流的影响等物理现象进行类比,会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抽象的物理概念或规律产生其他方法无法替代的作用。 三、理想化法 理想化法是指根据所研究问题(一般都十分复杂,涉及诸多因素)的需要和具体情况,确定研究对象的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保留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排除无关干扰,从而简明扼要地揭示事物的本质。理想化法是一种科学抽象,是研究物理学的重要方法。理想化方法包括理想实验法和理想模型法。 1、理想实验。理想实验又叫做假想实验或思想上的实验,它是人们在思想中塑造的一种理想实验,是逻辑推理的一种特殊形式,在实际中并不能进行。理想实验在物理学的理论研究中有重要的作用。伽里略论证惯性定律所设想的实验——在无磨擦情况下,从斜槽滚下的小球将以恒定的速度在无限长的水平面上永远不停地运动下去,就是物理学史上著名的理想实验。再如将一只闹钟放在密封的玻璃罩内,当罩内空气被抽走时,钟声变小,由此推理出:真空不能传声。显然上述实验是人们在思维中进行的理想过程,与实际实验相比,理想实验能更大程度地突出实验中的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得出更本质的结论。 2、理想模型。理想模型可分为对象模型、条件模型和过程模型三类。 对象模型—用来代替研究对象实体的理想化模型叫做对象模型。如视为点光源较小发光体,表示光的直线传播的光线,描述磁场的磁感线,描述力的图示、示意图等都属于对象模型。另外,推导液体压强公式时选取的“液柱”、分析连通器原理和托里拆利实验原理使取的“液片”也属于对象模型。 条件模型—把研究对象所处的外部条件理想化建立的模型叫做条件模型。如光滑表面、轻杆、轻绳、均匀介质都属于条件模型。电学实验中把电压表变成内阻是无穷大的理想电压表,电流表变成内阻等于0的理想电流表等也属于条件模型。 过程模型—实际的物理过程都是诸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忽略次要因素的作用,只考虑主要因素引起的变化过程叫做过程模型. 例如:在空气中自由下落的物体,空气阻力的作用与重力相比较忽略不计时,可抽象为自由落体运动,另外匀速直线运动也属于过程模型。 四、等效替代法 在物理学中,我们研究某物体或物理现象的作用效果时,有时为了使问题简化,常用一个物理量来代替其他所有物理量,但不会改变物理效果。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给问题的阐释或解答带来极大方便,我们称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为等效替代法.如用合力替代各个分力,用总电阻替代串联、并联的部分电阻,用浮力替代液体对物体的各个方向的压力等。 五、控制变量法 自然界发生的各种现象,往往是错综复杂的。决定某一个现象的产生和变化的因素常常也很多。为了弄清事物变化的原因和规律,必须设法把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因素用人为的方法控制起来,使它保持不变,然后来比较、研究其他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这种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就是控制变量法。很多物理实验都用到了这种方法。如通过导体的电流I受导体的电阻R和它两端电压U的影响,在研究电流I与电阻R 的关系时,需要保持电压U不变;在研究电流I与电压U的关系时,需要保持电阻R不变。 六、归纳推理,又称归纳法 从一般性较小的前提出发,推出一般性较大的结论的推理方法叫归纳法。在科学研究中,归纳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许多物理概念、定律及规律的获得都是借助了归纳法的力量,由实验(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归纳获得的。因而归纳法的教学是中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以上是初中物理教学中常用的几种研究方法。在指导学生研究物理现象、概念和规律时,潜移默化地渗透科学研究方法,长此以往不但加深对物理现象、概念或规律的认识和理解,而且培养学生了科学思维习惯,提高了科学素养。对学生今后的发展终身受益。

初中物理教学的困惑与对策

初中物理教学的困惑与对策 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行,给基础教育和学科教学的改革带来了新的契机,但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下面是我在教学中遇到的困惑及思考,和大家共同探讨。 随着初中物理学科在中考中分值的变化,给初中物理教学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我所处的农村中学,学校、家长、学生都认为物理不重要。他们只注重语、数、英的学习情况,认为物理可学可不学,而且由于物理学科的特殊性,相对其他等级科目学习更加困难,因此,学生学习物理积极性明显下降,他们觉得花在学习物理上的时间不如去学习其他学科,导致许多学生出现厌学物理的情绪,教学质量急剧下降,这一现象如不及时扭转,势必影响学生将来的高中学习。 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和近几年来新课程的实践教学,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如何改变学生厌学物理的情绪,怎样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呢? 一、跟学生交朋友 现在大部分初中生还认为是给老师读书,积极性、主动性差,只有成为他们的朋友,他们才会对你所教的科目特别认真,认为不学好是对不起你。因此,平时要利用下课或课外活动时间多跟学生聊天、活动,我和他们在一起不是为了如何教育学生,而是进一步去了解学生的知识、经验;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让他们把老师当成是他们中的一员。聊天时有意引导学生思考一些实际问题,然后

用物理知识向学生解释,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认可物理,喜欢物理,但不要问他们学习的情况,这点学生特别反感。除非学生自己提起。 二、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有一些学生长期以来学习基础差、厌学情绪重。更兼受社会不良习气和港台影视网络影响,形成一些不良思想和恶习。这样的学生,在课堂上无视老师,故意惹事捣乱,将会影响全班学生的学习情绪,也会乱了自己的阵脚,再好的教学计划由于无法实施而变得毫无用处。当你成为他们的朋友时,在教学过程中能大大减少跟他们的矛盾、冲突,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三、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信心源于成功,单元考试中,适当降低难度,改卷中适当放宽要求,是增加学生学习自信心的重要途径。它能激发学生敢想、敢写,把他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想法,发表出来,有时还有他们自己独特的想法。适当降低难度和放宽要求能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是推动学生努力学习的动力,增加学习的自信心。 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故事、身边的事或者实验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不知不觉把学生引入物理世界。把现实生活与物理联系起来,让他们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物理、处处是物理,这样能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有利于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知识的重要性,更有利于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课堂上尽量把难懂的、抽象的知识通过形象的生动比喻等,变成

浅谈多媒体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多媒体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开江县严家乡初级中学开江 636250) 在新课程不断落实和改革的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开始侧重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激发,能 够有效地培养和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对初中物理教学注入新鲜的活力,能够更好地激发学 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促使他们动手探索实践的规律。本文就多媒体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 探讨和分析,从而较好地利用多媒体进行物理教学,更好地服务教学。 一、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为一体,可以说,这类特性和功能对物理教学过程是极其宝贵的, 它能够从多个角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多媒体的直观性可以有效地跨越视觉限,实现对教 学的多角度考查,进而实现重难点教学。多媒体的动态性,实现对教学和过程的有效反馈, 并对教学目标的重难点进行有效的突破。多媒体的交互性,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课堂教学和 学习的机会,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得学生在积极的学习中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多媒体教学的针对性,使得因材施教和分层次的教学变得更加具有实效性。此外,多媒体教 学承载大量的信息,多媒体信息容量的储存性能减轻教师的备课负担,节省课堂板书的时间,进而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二、课件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课堂是学生获取各种知识的最直接场所,课堂教学是实现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最主要途径,课 堂教学中运用课件,对学生形成多角度、多层次的信息剌激,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缩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时间。 1.利用课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美国著名认知派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鲁纳曾经指出,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研究的东西有 着内在的兴趣,学生一旦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就会产生愉悦的情绪,从而集中注意力积极 思维。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们在教学中,可适时引入图、文、声、像并茂的多媒体课件 资源,给枯燥的内容创设新颖有趣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脑、耳、口、手多种感官,达到感 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有机结合,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比如,力平衡、回声测距、透镜成像等,对学生尤其是中学生很难接受也很难描绘清楚。以讲解力平衡 为例,我们可用视频剪辑工具剪切一段杂技演员走钢丝的视频,引入课件中,同时用计算机 播放儿童玩不倒翁的过程,以此吸引学生注意力,将学生带入问题情景:为什么钢丝上的演 员不会摔下来、将不倒翁扳倒后为何又会自动立起来?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2.利用课件增大物理课堂信息 在传统物理教学中,教师经常在讲述某一问题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总是先用语言描述, 然后再画一个示意图,结合示意图再进行讲解,以达到对物理概念、规律的正确理解和准确 描述。而物理教材中,有一些物理事实或物理过程,如理想状态、微观粒子的运动,若仅依 靠传统教学手段来完成这些内容,教学效果势必将受到较大局限。在这样的条件下,要达到 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就必须将所要传授的知识信息以多媒体形式向学生表达,使学生易于 认同和理解。比如,在讲解“布朗运动”一课时,可用课件采用模拟的办法,用Flash制作许多微小物体无规则运动的动画效果,并用不同的颜色分别标示液体分子和布朗微粒,使学生形 象地看到液体分子和微粒无规则的运动。 3.放大微小物体,增加直观性 电学实验的讲解中,连接电路是关键。作为初学者,他们对电路比较陌生。而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在讲台上示范实验,由于距离问题,只有前排的学生可以看到,而后排的学生只是看热闹,因而照顾不到多数学生。久而久之,会造成实验秩序混乱,或是没有完成任务就下课了

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困惑及对策 我县进入新课程改革已有几轮,在这几年中,我们教师经历了从最初培训阶段的充满激情→实施教学实验过程中的充满迷茫与困惑→脚踏实地地搞校本研究。下面本人就参与教学实验中自己遇到的问题、困惑及其应对策略、思考与启示,以及在平时的教研活动中,其他老师的体会与困惑列举出来,希望能得到各位专家及同仁们的指导与帮助,共同把课程改革向前推进。一、已着手解决的问题与困惑及采取的对策与思考问题与困惑之一:新课程理念的“高要求”与教学实践的“超现实”脱节。在进入新课程之初,尽管所有任课老师都参加了各级培训,但不同教师对新模式与新方法的理解与把握仍有较大差异,对课程标准的解读与落实也是各有偏重。特别是广大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解决,从而导致他们不得不“穿新鞋走老路”。应对策略:①加强师资培训。在县教育局的发动下,我县各学校都开展了有针对性的学习与交流活动,如“走近大师”阅读活动(我们已经阅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陶行知教育名篇》、魏书生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漫谈》等),开阔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视野,让教师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更多样、更有效;《赏识你的学生》阅读活动,正悄悄地改变着教师的学生观,使教师重新认识学生;刘良华博士的《教师成长》为我们教师指明了努力方向;余文森老师的《校本研究九大要点》把学校的校本教研工作引向深入。。。。。。②各学校的教研组、备课组及时改变活动形式,以研究课替代过去的观摩课、示范课,使老师们在完全平等的姿态下

充分交流,加强校本教研,实现基于实践层面上的转变教学理念。③加强课题研究。启示:教育观念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她需要有改变观念的“土壤”——环境,更需要有“润物细无声”的方法与手段。问题与困惑之二:教学课时少与教学内容多的矛盾突出。按省教育厅颁布的课时标准,八年级每周上物理课2节课,九年级则每周上3节课,教师在安排上课进度时普遍反映上不完。以八年级物理为例,按省颁标准,每学年按40周计算,一学年的总课时数为40节,但各个学校在安排教学计划时,学生的层次不同,需要的课时量也有所不同,很多教师反映,如果按我县学生实际来安排课时至少需要55课时才能完成。每周2节的物理课让物理教师很难适应,周课时少带来的另一个问题就是人均教学班数增加,作业批改工作量加大,师生交流机会减少,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难度加大。自习课时间严重短缺,学生在校自主学习的时间极少,教师利用下班进行个别辅导的机会也相应减少。由于周课时少,学生学习物理的课外时间也少,知识的遗忘率很高,再加上受语、数、英三主科挤压的现象十分严重,因此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难度在不断加大,很多学生对物理学科都产生畏惧心理。应对策略:①加强学科教研和集体备课力度,提高全体教师解读课标、处理教材、设计教学活动的能力,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②加强学法指导,帮助八年级的学生较快熟悉物理这门学科的特点,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物理的习惯。

如何优化初中物理课堂教学

如何优化初中物理课堂教学 在新课程标准下,随着教育观点的转变和更新,我们的教育逐渐从单一的知识传播转向全面素质的教育。这就促使课堂教学过程要改革、要创新,即要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思维水平上,使课堂的效率更高、教学过程更加优化。那么,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应怎样做呢? 一、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自动地调动全部感官,激发丰富的想象和积极的思维,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如讲“物体的沉浮条件”,教师可先做一演示实验:将一木块浸没水中,将一铁块浸没水中,将一石腊浸在没水和酒精混合液中,并提出物体沉浮条件是什么。三种情景摆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迅速进入课题思考。每一部分设计都要努力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教学资源,努力体现新教材的意图,创设愉悦情境,引发情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提倡手法多样性,注重学生的个人体验。 学生的情感态度体现在课堂学习的全过程。一堂好课不但仅是让学生学会某个知识点、掌握一定的知识与技能,更应该是一个创新的思维起点,一根创新神经的启动。好的教学的标志是:能够促动有效学习的实行。教师的主要作用在于组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主动从事数学活动的兴趣,并在学生需要的时候给予恰当的协助。教学中不应该追求知识的“一步到位”,要体现知识发展的阶段性,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不要过早地将概念“符号化”,要延长知识发生与发展的过程,让学生充分经历“非正式定义”阶段;教学中不追求“统一化”和“最佳化”,而理应致力于“多样化”、“合理化”,以使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和

我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困惑与反思

我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困惑与反思 同心县兴隆中学马百良 摘要:本文就新课标实施过程中的一些新问题以“困惑”的形式提出,然后通过反思及实践中的摸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抛砖引玉,促进物理教学和新课标的实施。 关键词:困惑课程改革探究式学习三维目标高效性课堂 2012年9月,我有幸参加了自治区教研室组织学习的新一轮课标改革研讨会。在我们物理教研室组,与会学习来的都是各县、市教研室的组长们。唯一的我是代表同心县教研室的一位来自于农村基层的中学物理老师。物理教研室徐建国主任知道后,开玩笑的说:“这次培训学习,我们一定会听到最基层老师的声音了,这是我最想要看到的”。他意味深长的告诉我,要我在学习中多反映课堂当中的问题。在随后的几天学习中,各种见仁见智的新理念、新模式纷沓而至,不断渗透到我的思想中来,给我在基层的教育思想和学科教学的改革带来了新的契机,我也很想抓住这个机遇,对传统的物理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改革创新,但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我也讲到了我在教学中的一些无奈和困惑,得到了同志们的极大帮助。 困惑一: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教学大大加强了探究式学习,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同时感到教学时间之紧张,完不成教学任务怎么办?我们想改革,可我们每学期仍有固定的教学进度的呀? 带着这个相当无奈的问题,我们在教研活动时展开了讨论。讨论的结果让我们明白了一个根本性的问题,那就是:实施探究教学的根本目的不在于某个知识的获取,而是要让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学会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要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培养他们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习惯,唤回他们创造的激情、积极的态度以及活泼开朗的心情,所以多占用一些时间是值得的。 我们明确了这样做的理由,但如何解决时间紧的问题? 实施探究教学应采取课内探究与课外探究想结合、普遍要求与个别指导想结合的方式,只要学生有探究的积极性,就完全可能在课外去做他们有兴趣做又能做的事。例如在讲授“比热容”概念前,启发学生开展“将同样大小的冰块放在沙石、黄土、沥青上”观察它的溶化速度的活动。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兴趣,他们

浅析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

浅析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 摘要: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也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精彩的提问是诱发学生思维的发动机,能开启学生的大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师生情感的交流,优化课堂教学。本文就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有效提问做了初步分析。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提问策略;评价体系 提问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与作用。但在实际的物理课堂教学中,对某一教学内容,教师虽然一堂课中也提出许多问题,但却忽视了提问的策略,即在提问时对提什么问题才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如何提问才有效?为什么要这么进行提问?常常使提出的问题过于抽象化、书面化、形式化,以至于不能起到很好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 一、有效提问的涵义 关于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的涵义,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有效提问是引发学生心理活动,促进思维能力发展的一种方法和手段,是成功教学的基础;有效提问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一种相互交流与互动。传递与反馈的桥梁与导航,它将教师的意图传达给学生,又将学生的

学习反馈给教师;有效提问即为理解而提问,让学生开动脑筋。 新课程追求的是以问题为纽带的课堂教学,提倡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问题走出教室。新课程课堂评价由注重结果性转向过程性评价,由关注教师的教学行为转向师生的互动交往,由关注学生回答转向关注学生提出问题、质疑问题。新课程要求教师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提问,教师要充分发挥提问的功能。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驱使学生积极思考,参与学习过程,去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在积极寻求答案的过程中学生就逐渐地学会了建构知识,理解知识、领会知识,运用知识或许还会发现一些新的问题。 二、了解学生的物理学习基础和水平 孙子兵法曰: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由于物理知识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学生在学习时若不能真正把握知识的内涵、联系及其区别,则在运用物理知识进行物理思维时往往会产生一些思维障碍,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如学生结果可能正确,也可能错误。因此,作为教师在从事教学活动之前,一定要先了解一下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认知水平,这样才能对症下药,不搞一刀切,同时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均要创设良好的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的教学活动氛围,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采用民主型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猜测。中学生的知识和经验有较大的局限性,

浅谈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学校教育教学中,对各科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模式都发生着重要的影响。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恰当的运用信息技术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物理;信息技术;有效整合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5-0160-01 随着第四次教育革命的深入推进,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的影响越来越大,对各科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模式都发生着重要的影响,初中物理是初中基础课程之一,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等提高初中物理的教学效率是物理课堂改革的目标。 一、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教学有利于创设物理教学情境 物理课堂上的探究性学习,一般的步骤是:创设情境,发现并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和假设,设计实验、进行试验、分析和结论、评估与交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课件创设情境,通过局域网师生共同交流问题,小组共同设计实验等都有着非常便捷的条件。例如:在进行“可见光与不可见光这一节教学时,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一段用红外夜视仪拍摄下来的夜晚的景物的视频,让学生去观察视频中在夜视仪下物体的不同部位的颜色一样不一样,思考为什么人眼看看不见的夜视仪能够看见,它是怎么看到的?从而使学生带着急于

想探索原因的心情,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 二、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有利于培养物理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课堂上以老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传统的“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一张黑板”的“三一教学模式”很难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生学习兴趣也不浓。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用动画模拟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展示出各种物理现象和过程,把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变化过程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眼前,拉近了距离感和缩小了空间感,增加了物理现象和过程的真实感,使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克服了传统教学抽象枯燥的弊端,使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感知和理解更为容易,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投入意识。例如在讲到“电磁继电器”这个内容时,如果仅仅用文字叙述学生是很难理解的,而采用多媒体动画模拟电磁继电器工作的过程,便能让学生一目了然。 三、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有利于提高物理实践能力 中学物理是实验科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实验教学和演示实验是物理教学得重要组成部分。在物理教学中,一些不易观察、有危险性、无法或没有条件实现的实验,使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用信息技术仿真实验来进行模拟演示,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来获得感性认识并对物理规律进行探究,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例如教师在进行“电路的连接”教学时,根据电路进行实物接线,是本节课的难点,由于实验电路比较复杂,教师在上课前,往往都演

初中物理教学措施

初中物理教学措施 初中物理教学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入门和启蒙,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具有初步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下面是学识网小编整理初中物理教学措施的范文,欢迎阅读! 我县进入新课程改革已有两轮,在这几年中,我们教师经历了从最初培训阶段的充满激情→实施教学实验过程中的充满迷茫与困惑→脚踏实地地搞校本研究。下面本人就参与教学实验中自己遇到的问题、困惑及其应对策略、思考与启示,以及在平时的教研活动中,其他老师的体会与困惑列举出来,希望能得到各位专家及同仁们的指导与帮助,共同把课程改革向前推进。 一、已着手解决的问题与困惑及采取的对策与思考 问题与困惑之一:新课程理念的“高要求”与教学实践的“超现实”脱节。在进入新课程之初,尽管所有任课老师都参加了各级培训,但不同教师对新模式与新方法的理解与把握仍有较大差异,对课程标准的解读与落实也是各有偏重。特别是广大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解决,从而导致他们不得不“穿新鞋走老路”。 应对策略:①加强师资培训。在县教育局的发动下,我县各学校都开展了有针对性的学习与交流活动,如“走近大师”阅读活动(我们已经阅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陶行知教育名篇》、魏书生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漫谈》等),开阔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视野,让教师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更多样、更有效;《赏识你的学

生》阅读活动,正悄悄地改变着教师的学生观,使教师重新认识学生;刘良华博士的《教师成长》为我们教师指明了努力方向;余文森老师的《校本研究九大要点》把学校的校本教研工作引向深入。。。。。。 ②各学校的教研组、备课组及时改变活动形式,以研究课替代过去的观摩课、示范课,使老师们在完全平等的姿态下充分交流,加强校本教研,实现基于实践层面上的转变教学理念。 ③加强课题研究。 启示:教育观念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她需要有改变观念的“土壤”——环境,更需要有“润物细无声”的方法与手段。 问题与困惑之二:教学课时少与教学内容多的矛盾突出。按省教育厅颁布的课时标准,八年级每周上物理课2节课,九年级则每周上3节课,教师在安排上课进度时普遍反映上不完。以八年级物理为例,按省颁标准,每学年按40周计算,一学年的总课时数为40节,但各个学校在安排教学计划时,学生的层次不同,需要的课时量也有所不同,很多教师反映,如果按我县学生实际来安排课时至少需要55课时才能完成。每周2节的物理课让物理教师很难适应,周课时少带来的另一个问题就是人均教学班数增加,作业批改工作量加大,师生交流机会减少,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难度加大。自习课时间严重短缺,学生在校自主学习的时间极少,教师利用下班进行个别辅导的机会也相应减少。由于周课时少,学生学习物理的课外时间也少,知识的遗忘率很高,再加上受语、数、英三主科挤压的现象十分严重,因此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难度在不断加大,很多学生对物理学科都产

(完整版)初中物理教学方法

初中物理教学方法 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没有与新课程配套的、先进的教学方法,再好的课程也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目前物理教学中仍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即使这样,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想必这一点你也有很深的体会吧?你认为造成这种现状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改变现状的根本出路是什么? 接下来我将从教学的基本方法出发,与同志们共同研究物理教学法的基本特征和课程改革对物理教学的要求,并试图为教师的教学行为提供各种实施建议。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课堂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路有哪些? 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教学研究永恒的课题,是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1、现在教学方法的突出特点是,以发展学生智能为出发点,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尤其注意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由苦学变乐学,由学会变会学。教法改革服从人才素质培养,以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 2、教学改革要实现几个转变:(1)变单纯传授知识为在传授知识过程中重视能力培养;(2)变单纯抓智育为德智体全面发展;(3)变教师为中心为学生为主体; (4)变平均发展为因材施教,发展个性;(5)变重教法轻学法为教法学法同步改革。 3、现代教学改革应具备的新观念:(1)新教育思想发展的动态观念,不断更新教学思想,不断丰富教学思想。(2)要有全面发展的整体观念,培养多层次多规格的人才;(3)树立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人:(4)要有重视实践的观念,应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锻炼成长;(5)要有教书育人的观念,以培养四有人才为宗旨。 4、我们必须掌握教学的教育性规律,没有无教育的教学。要发挥教学过程中的教育功能,坚持教书育人相结合的原则,坚持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 5、当代各种先进教学流派的共同特点是:以培育学生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为基础,以创造条件使学生不断获得学习成功机会为主要原则,以引导学生走自学之路为主要方法,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主要手段,以鼓励创新精神,培养创造能力为教学思想的核心。 6、现代各种教学方法的改革都是以研究和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及发展学生的聪明才智为追求目标。针对学生的实际,思想问题以思想来克服,心理问题以心理来强化,知识问题以知识来补救,能力问题以能力来培养。凡是先进的教学法,都是把提高学生素质放到首位。 7、成功的教学,首先要热爱学生,了解学生。没有热爱便没有教育,热爱学生是教育的全部技巧。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受到学生的热爱。 8、主导作用与主体作用:要想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必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主导是为了主体的确立,而不能削弱、代替或否定主体。发挥主导作用,是为了发挥主体作用。教师主导作用发挥的水平,要以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的水平来衡量。教师的善教应该体现在学生的乐学善学上。 9、确立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衡量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准则。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自学能力为教学方法改革的导向。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为教学改革的目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