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国管理学发展阶段与趋势

中国管理学发展阶段与趋势

中国管理学发展阶段与趋势
中国管理学发展阶段与趋势

中国管理学发展阶段与趋势

中国的管理思想可以追根溯源到老子的无为而治时代、孔子的儒家思想时期。改革开放前,中国从资本主义制度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制度社会,并改变了经济体制,对企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不断变化,但并未建立起完善的管理学发展体系。真正把管理学作为一门理论学科来进行系统的学习与研究,是在改革开放之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我国的经济建设战略,确定了管理的重要性。

一、中国管理学发展的阶段性划分

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并不断完善,管理学开始迅猛发展。可将其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1978年一1986年的萌芽期、1987年一1996年的重视期和1997年至今的发展期。这三个时期是管理学深化和演进的过程。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基本上不存在真正意义上以企业为主体、市场绩效为主导的现代管理研究体制,萌芽期阶段在各方面都体现出这一特点。但是,在这个时期政府已经开始认识到管理学的重要性,专门研究管理学的机构、管理学期刊、文章、书籍和着作开始出现,国内学者开始了管理学的教育与研究,同时从国外引进国际合作项目。管理学开始进入大众的视野。到了重视期,经过前十年的发展,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的提出,使得管理学开始受到各方面的重视,管理学研究活动也日益丰富。首先表现为政府层面对管理学的高度重视。如果说萌芽期政府开始了对管理学关注的话,那么在重视期政府就是高度重视发展管理学了。政府开始注重引进发达国家先进的理论,更加注重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特殊国情。其次,在管理学研究方面,我国学者开始追朔国外管理学的研究本源,逐渐熟悉国际管理学权威期刊,不断增强中国管理学研究的规范程度,实证研究方法开始受到重视,我国越来越多的管理学研究成果发表于国外顶级学术期刊上。另外,教育界和理论界也对管理学分外重视,这主要体现在制定了一些保障管理学地位的标准。近10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提升,管理学更加壮大。发展期阶段是一个管理学学科体系不断完整、研究水平不断提升、研究成果不断丰富的阶段。管理学教育体系不断健全,管理学研究机构不断扩大,管理学学位教育开始变得多样化,我国学者与国外管理学学者交流增多,政府也设了一些管理学的重要奖项。

二、中国管理学的发展现状

中国管理学在近30年来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首先,管理学在中国的发展面临着例如理论与实践分离等诸多与国际主流管理学相同的问题。其次是自身的独特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中国特色管理理论的发展问题。第一,管理学过分西化忽视自身情况。中国仿照西方的模式开设了一系列诸如MBA、EMBA、

MPA等教育模式,在课程设置和教材选择方面均是美国的翻版,管理学主要学术刊物全盘西化的现象非常严重.第二,管理学很少关注中国实际问题的解决。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曾经在“国学与国运”讲座上说:“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发展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一个奇迹,1978-2007年间国民生产总值翻了68倍。”然后学者们过多关注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情况,却对中国企业管理中的生产效率、财务管理、组织绩效、生产运作、组织行为等中国在管理实践中面临的重大问题却很少涉足,反而是跟随国际惯例已发展前沿为题深入更加细致的领域。第三,主流期刊的学术定位不够清晰、专业性不强,缺少纯粹的管理类期刊。当前不管是哪一类学术期刊定位都非常模糊,文章类别、研究角度、研究方法均缺少明确的定位,一本杂志中往往各种类型的文章混杂出现,管理类的文章往往同经济类的放在一起.

当前,中国管理学研究的进展速度非常缓慢,多数构思仍然处于“西方概念,本国材料”的状态。我国学者在概念、命题和理论假设方面很少发表具有创造性的研究成果,不论是在学术研究的经验、研究的原创性问题上,还是研究手段和基础设施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不足,研究态度、研究问题、研究想法和研究工具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单向倾向,这种单向倾向不但很有可能破坏管理学研究的复杂性和创新性,而且有可能损害或误导管理的具体实践。

三、对中国管理学的未来展望

随着社会的进步,综合国力的提升,管理学在中国发展的同时凸显出的问题不容忽视。管理学理论在未来机遇与挑战并存。

总的看说,目前讨论中国管理学需要注意的问题有四。第一,我们要尊重在管理学理论层面的科学性,也就是同意管理学理论存在普遍性,不应随意地对已有的管理学理论提出地域性的概念;第二,在认真研究科学管理思想和理论的基础上,去除糟粕,辨别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中可以保留和需要废弃的东西,结合中国社会的现状加以运用;第三,作为在社会科学中实践性很强的管理学,需要其科学的思想、理论和方法与管理实践密切结合,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第四,要符合管理学理论与思想发展的实际规律,集中研究中国的管理理论。

为了解决中国管理学的问题,首先,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学研究体系。应合理调配资源,引导学者以建立完善的管理学体系为目标,在关注前沿问题和热点问题的同时,关注其他问题;其次,中国本土问题是一个尚未开发的学术宝藏,管理学未来发展过程中应更多关注中国实际问题的解决;最后,管理学的学术发展与专门期刊设立的数量和质量也有很大关联,有了专门的数量多、质量高的交流平台可以有助于学者更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也可以进一步提高研究效率。

四、结语

回顾当今中国管理学发展的现状,中国管理学存在着分类不够科学明晰的问题。我们现在已经承认管理学是一门科学,不应随意地提出与地域有关的管理学理论的构想,应该把我们的注意力集中在研究中国管理理论这样的问题上。结合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遇到的实际问题,应用经典的管理学理论和思想进行系统、深入、认真地研究,应该是目前中国管理学界最为严肃和紧迫的目标与任务。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背后是中国企业丰富的实践,丰富的企业实践又为管理学理论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研究依据。可以预见,未来的中国管理学研究将会更加丰富多彩,也将会更加国际化。但对目前中国管理学科发展的实际情况回顾,中国管理学科依然存在许多问题,应加大力度解决这些问题,促进管理学更好更快发展。

参考文献:

[1]赵丹。中国管理学发展问题与展望。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4.11.

[2]苏勇。中国管理学发展进程:1978一2008.经济管理。2009.01.

[3]陈佳贵。管理学百年与中国管理学创新发展。经济管理。

2013.03.

[4]苗莉。管理学百年回顾与展望-第4届“管理学在中国”学术研讨会述评。2012.02.

国内外大数据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0616362378.html, 国内外大数据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 作者:方申国谢楠 来源:《信息化建设》2017年第06期 大数据作为新财富,价值堪比石油。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物联网、电子商务、社会化网络的快速发展,数据体量迎来了爆炸式的增长,大数据正在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土壤和基础。根据IDC(互联网数据中心)预测,2020年的数据增长量将是2010年的44倍,达到35ZB。世界经济论坛报告称,“大数据为新财富,价值堪比石油”。随着计算机及其存储设备、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大数据应用领域随之不断丰富。大数据产业将依赖快速聚集的社会资源,在数据和应用驱动的创新下,不断丰富商业模式,构建出多层多样的市场格局,成为引领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核心引擎、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大数据产业发展现状 全球大数据产业发展概况 目前,大数据以爆炸式的发展速度迅速蔓延至各行各业。随着各国抢抓战略布局,不断加大扶持力度,全球大数据市场规模保持了高速增长态势。据IDC预测,全球大数据市场规模 年增长率达40%,在2017年将达到530亿美元。美国奥巴马政府于2012年3月宣布投资2亿美元启动“大数据研究和发展计划”,将“大数据研究”上升为国家意志;2015年发布“大数据研究和发展计划”,深入推动大数据技术研发,同时还鼓励产业、大学和研究机构、非盈利机构与政府一起努力,共享大数据提供的机遇。目前,美国大数据产业增长率已超过71%,大数据在美国健康医疗、公共管理、零售业、制造业等领域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英国政府自2013年开始就注重对大数据技术的研发投入,2015年投入7300万英镑用于55个政府的大数据应用项目,投资兴办大数据研究中心,通过大数据技术在公开平台上发布了各层级数据资源,直接或间接为英国增加了近490亿至660亿英镑的收入,并预测到2017年,大数据技术可以为英国提供5.8万个新的工作岗位,或将带来2160亿英镑的经济增长。法国2011年推出了公开的数据平台 date.gouv.fr,以便于公民自由查询和下载公共数据;2013年相继发布《数字化路线图》、《法国政府大数据五项支持计划》等,通过为大数据设立原始扶持资金,推动交通、医疗卫生等纵向行业设立大数据旗舰项目,为大数据应用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并积极建设大数据初创企业孵化器。日本在《日本再兴战略》中提出开放数据,将实施数据开放、大数据技术开发与运用作为2013-2020年的重要国家战略之一,积极推动日本政务大数据开放及产业大数据的发展,零售业、道路交通基建、互联网及电信业等行业的大数据应用取得显著效果。韩国政府高度重视大数据发展,科学、通信和未来规划部与国家信息社会局(NIA)共建大数据中心,大力推动全国大数据产业发展。根据《2015韩国数据行业白皮书》统计显示, 数据服务市场规模占韩国总行业市场规模的47%,位列第一;数据库构建服务以41.8%的占有

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职业技术教育是对受教育者在一定水平的教育基础上所进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技巧的教育。它的特点是强调职业道德培养,着重进行适应社会发展和生产发展的实践动手能力的技术培训,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职业技术、技能教育。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我国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职业技术教育发展中还存在着很多困难和问题;从当前情况看,要办出受企业欢迎、社会认可、群众满意的职业技术教育,还有很大差距。因此,必须把职业技术教育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优先领域。 一、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意义 纵观近代以来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史,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这就是:职业技术教育是劳动力生产和再生产的关键环节,是教育体系与经济社会发展对接的重要枢纽,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的强大动力。因此,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一种长远、积极的就业支持政策,有利于拓宽就业渠道和增加就业岗位,可以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实现劳动力资源的重新配置和调整,促进劳动者再就业,化解社会矛盾,意义十分重大。

二、当前职业技术教育的现状 20多年来,我国的职业技术教育事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已初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初等、中等和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又有与普通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相沟通的职业教育体系。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取得了较快的发展。2004年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达到237万人,占整个高校招生总量的53%,高职高专招生总量已经超过了本科。在这种形势下,截止到2005年,全国具备颁发学历资格的普通高职院校达到1078所。但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却不容乐观,自1999年以后高等教育招生人数的急剧增加,拉动了以升学为主的普通高中教育的发展。1998年全国普通高中招生数为359.6万人, 2004年增长到821.5万人,增幅达128.4%;而同期承担技艺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数由519.5万人增加到548.1万人,增幅仅有5.5%,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总数的比例由占高中阶段的59.1%下降到40.0%。更令人担心的是,在全国农村高中阶段教育中,接受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人数比例相差极大。并且,有资料显示,我国现有技术工人7000万人,其中高级技工只占3.5%,即使是全国最大工业基地上海,高级技工的比例也不足7%,与发达国家高级技工占40%的水平相比相差很

移动互联网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移动互联网现状及其趋势 班级: 姓名: 学号: 学院 【摘要】在我国,移动互联网正在成为主流的无线网络业务。得益于移动互联网的方便性和全面性,大量行业和企业有了快速发展。未来,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将继续影响这些行业和企业。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在业务、模式创新以及全球性战略竞争与布局围绕移动互联网全面展开。其中,由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模式和格局尚在形成之中,其发展趋势将对未来的互联网产业、移动通信产业乃至电信业和整个信息产业的影响巨大化。本文对移动互联网的特点及发展趋势,以及移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深入思考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潜力。 【关键词】移动换联网、现状、发展趋势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已经到了极为迅速的程度,在此基础上,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成熟和发展,我国的移动互联网成为新的发展先锋。由于移动互联网比基于PC端的“传统互联网”更加方便、快捷,因此更受人们的青睐,同样也引起了市场和企业的注意。大量行业龙头借助移动互联网实现了扩张,而一些原本发展乏力的行业焕发了生机。 一、移动互联网 广义上说,移动互联网指的是利用移动协议和设备将手持终端接人互联网的联结方式。从技术角度看,移动互联网指的是基于IP宽带技术并能够提供数据和多媒体开

放式业务的电信网络。从终端角度看,移动互联网由网络、终端和应用共同构成,即用户借助手机、平板电脑或笔记本电脑,利用移动网络,借助各类应用实现信息查询和数据的传递。 二、移动互联网的特点 便携。移动互联网终端以手机和平板电脑为主,现在市场上也出现了智能手环、智能手表和智能眼镜等随身设备,这些设备在“智能化”以前本就是人们随身携带的物品,因此这些智能设备与以往相比并没有增加用户使用中的不便,便携性能依然优越。便捷。移动互联网与“传统”互联网不同,能够通过不同的方式与互联网相连,只要有移动网络,就能联网,不再依赖于接线插口或其他端口,因此使用过程中更加便捷。即时。移动互联网使人们能够利用“碎片时间”处理一些简单事物,例如收发简单的邮件或接受工作指令,如果用户愿意的话,可以24小时都联网接收和处理信息,不会再有重要信息被错过。强制。移动互联网的“强制性”是一种相对的特点,与“传统”互联网相比,移动互联网使人们习惯于不断查看手机或其他移动设备,每一条信息都有声音或其他提示,这使用户不得不及时处理这些信息。这也体现了移动互联网的软性强制性。封闭。相对于“传统”互联网来说,移动互联网由于基于移动通信信号,因此可以说与用户的手机号码“绑定”了,而无论用户是否用手机号码在各大网站注册,相对于“传统”互联网来说,监控范围更广泛,而人们的视角也相对更加封闭。 三、移动互联网的现状 PC端流量增长出现瓶颈,移动端流量上升。从总体来看,现在整个PC互联网的用户和流量方面的增长已经出现瓶颈。虽然CNNIC的报告当中,PC互联网或者整体互联网的用户规模仍存在放缓式的增长,网民每年增长500。万左右。但根据监测,在PC互联网上用户产生的流量已经开始有下滑的趋势;许多基于PC的网络服务电子邮箱、网页搜索、社区、独立SNS、博客等,其日均覆盖用户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在过去半年时间里,PC客户端的日均覆盖人数下降了7.9%,PC网页端的日均覆盖人数下降15.4%。而在移动APP和移动网页上,这一数字分别增长了46%和41.6%,其中以即时通讯、移动网络购物、应用商店的日均覆盖人数增长尤为迅速。使用APP和用官方浏览器去查看移动网页的用户都有快速的增长,在过去8个月当中,增长率超过了40%。据艾瑞的统计数据,用户使用APP和他们浏览网页的总时间的比例发生了非常惊人的变化。这说明目前大家在PC领域浏览网页的时间仅仅是移动互联网APP使用总时间的2倍左右,而且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速度还会继续加快。整个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实际上只有两三年的时间,但是用户在移动智能终端花费的时间已经出现了非常快速的增长。 PC主要服务流量下降,移动端各项服务流量上升。目前很多基于PC的网络服务时长开始出现一些下降,如电子邮箱、网页搜索、社区、独立SNS,以及博客等的数据都在迅速下滑,下降幅度最大的是博客。博客服务早已过了它的辉煌时期,现在还在使用博客的用户已经不多了,用户都转移到了其他的社交服务。同时,PC端的其他社交服务,比如独立SNS、社区等,也都呈现出下滑的趋势。相对来说,PC端服务下降幅度最小的是网页搜索,可见搜索仍然是PC端最重要的入口之一。相比PC端的流量全线下降,移动端各项服务都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增长,其中增速最高的是网络购物。这几年,淘宝“双11”活动对于移动购物是一个极大的促进,很有力地培养了用户在移动端的购物习惯。因此,移动网购应用的覆盖人数出现了突下漏讲的增长。 此外,移动端的即时通讯服务几年来却涨幅颇大,即时通讯服务是移动端最为重要,也是最基础的服务类型之一,这个类别的快速增长主要是由于微信的带动。微信已经成为移动端的杀手级应用,其增长是有目共睹的,因此移动端即时通讯服务也借了微信的

科技哲学的前沿与发展趋势

科技哲学的前沿与发展趋势 进入21世纪以来,在社会经济稳健发展的势态之下,科学技术哲学的研究领域也进一步扩张,基于传统模式下所研究的主要内容为自然观以及科学观,而近年来则向自然哲学与科学哲学等方面延伸。文章在分析科技哲学的前沿的基础上,进一步对科技哲学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究,希望以此为科技哲学的稳健发展提供具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标签:科技哲学;前沿;发展趋势 引言 现状下,对于科技哲学的研究,重点放在了科学技术方面,与此同时科学哲学与自然哲学,则属于科技哲学研究过程中的延伸部分[1]。科技哲学相关联的问题很多,并且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能够对人们的思维方式以及生活方式产生极大的影响。科技哲学如果能够对知识结构创新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那么将会使科技哲学所研究的领域范围进一步扩充,从而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有利的推进作用。鉴于此,本课题对“科技哲学的前沿与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与探究具有较为深远的重要意义。 1 科技哲学的前沿分析 1.1 思想流派纷呈方面 科学文化哲学在现代西方文化科技中的研究中占据重要位置,例如女权主义以及后殖民主义便是耳熟能详的哲学文化,并且这些哲学文化有助于人类文明的进步。进入二十一世纪,在自然科学范畴当中,人文社会科学逐渐渗透进来,虽然女性主义在科学界所维持的时间较为短暂,但是从认为社会科学的角度分析,可以看出它从独特的视角很好地对主体科学进行了理性的批判[2]。与此同时,还构思了有关女性主义科学的一些假想及实践。对于哲学研究来说,显然不仅仅局限在上述所论述的内容当中,还涵盖了政治、文化、科学以及技术等,这些均会对我国科技哲学产生尤为深远的影响。 1.2 意识形态批判方面 对于科学文化哲学来说,里面所研究的学科及内容诸多。我们知道学科之间是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差异性的,进一步便会呈现科学划界等呈现上的问题。以所发布的学术论文为依据,可以看出科学文化哲学意识形态是存在批判这一特质的。通过批判便能够认识问题的存在,从而剖析问题的根本,为解决问题提供有效依据,这显然也是科技哲学值得深入研究的关键优势一致。结合近年来在各大学术权威网站所发表的文章来看,基于科学文化哲学中有关于意识形态批判的文章占了3.6%[3]。从学术分支广泛的层面分析,这一数据很好地说明了现状下在科学文化哲学中意识形态占据有利地位。对于哲学文化批判讨论来说,其前沿问

计算机科学前沿热点及发展趋势

计算机科学前沿热点及发展趋势 摘要:计算机科学围绕信息、知识、智能等主题发展迅速。文章系统地介绍了信息处理、文字与自然语言的理解、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知识科学;人工智能、人工神经网络的研究、遗传算法、逻辑学等领域研究中前沿的若干问题,并提出未来计算机科学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信息技术知识科学智能技术发展趋势 在短短的60年里,计算机科学发展至今,取得了巨人的成就。从观念上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将人类社会带入了信息时代。加速T人类社会的发展。在今天计算机科学技术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也将越来越多影响人类社会的进步。 1 计算机科学前沿热点 近年来,计算机科学中前沿的问题主要围绕信息、知识、智能三大研究领域展开讨论。本文中所指的信息是指客观事物的属性。而知识不同于信息,它是人们对信息经过大脑的加工与处理后,形成的规律、规则、方法及认识。智能则是指大脑从历史信息、知识的基础之上形成的对现有信息、知识的推理、演绎、判断的方法。 根据研究分析表明,在三大研究领域中,主要有以下前沿热点研究: (1)信息方面:信息处理、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生物信息学。 (2)知识方面:以知识科学与知识工程为主要研究的问题。 (3)智能方面:以人工神经网络的研究,机器证明,人工智能与专家系统,遗传算法,代数逻辑学形成了本研究领域的主要特色。 1.1 信息科学 1.1.1 信息处理技术 信息处理技术是当今计算机科学发展的重点,目前计算机处理的信息可分为符号和数据,因而一切要由计算机处理的对象首先是符号化和数字化。信息科学正在形成和迅速发展,现在主要的研究课题集中在以下六个方面: (1)信息源理论和信息的获取。主要研究自然信息源和社会信息源,以及从信息源提取信息的方法和技术。 (2)信息的传输、存储、检索、转化和处理。 (3)信号的测量、分析、处理及显示。 (4)模式信息处理。研究对文字、声音,图像等信息的处理、分类和识别,研制机器图像和语音识别系统。 (5)知识信息处理。研究知识的表示、获取和应用,建立具有推理和自动解决问题能力的知识信息处理系统,即专家系统。 (6)决策和控制。在对信息的采集、分析、处理、识别和理解的基础上作出判断、决策或控制,从而建立各种控制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 1.1.2 数据挖掘技术 传统的数据库技术是单一的数据资源,即以数据库为中心,对事务处理、批处理到决策分析等各种类型的数据处理工作。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对数据库中数据操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计算机能够更多的参与数据分析与决策的制定等领域。数据库处理可以大致划分为两大类:操作型处理和分析型处理(或信息型处理)。这种分离,划清了数据处理的分析型环境与操作型环境之间的界限,从而由原来的以单一数据库为中心的数据环境发展为一种体系化环境,因而产生了数据挖掘技术。在这方面目前主要解决的前沿问题有: (1)异构数据的接口机制;(2)数据仓库的体系结构问题;(3)数据仓库的数据优化问题;(4)数据仓库中数据的获取与整理;(5)历史数据的提出和信息挖掘;(6)信息挖掘的方法学问题;

浅谈大数据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

浅谈大数据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开启新征程。党中央决定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吹响了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建设数字中国的号角。国家领导人在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大数据是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并做出了“推动大数据技术产业创新发展、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运用大数据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运用大数据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保障国家数据安全”的战略部署,为我国构筑大数据时代国家综合竞争新优势指明了方向! 今天,我拟回顾大数据的发端、发展和现状,研判大数据的未来趋势,简述我国大数据发展的态势,并汇报我对信息化新阶段和数字经济的认识,以及对我国发展大数据的若干思考和建议。 一、大数据的发端与发展 从文明之初的“结绳记事”,到文字发明后的“文以载道”,再到近现代科学的“数据建模”,数据一直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变迁,承载了人类基于数据和信息认识世界的努力和取得的巨大进步。然而,直到以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出现后,为数据处理提供了自动的方法和手段,人类掌握数据、处理数据的能力才实现了质的跃升。信息技术及其在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应用(即信息化),推动数据(信息)成为继物质、能源之后的又一种重要战略资源。 “大数据”作为一种概念和思潮由计算领域发端,之后逐渐延伸到科学和商业领域。大多数学者认为,“大数据”这一概念最早公开出现于1998年,美国高性能计算公司SGI的首席科学家约翰·马西(John Mashey)在一个国际会议报告中指出:随着数据量的快速增长,必将出现数据难理解、难获取、难处理和难组织等四个难题,并用“Big Data(大数据)”来描述这一挑战,在计算领域引发思考。2007年,数据库领域的先驱人物吉姆·格

计算机网络发展现状和方向

计算机网络发展现状和发展方向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计算机网络近年来获得了飞速的发展。20年前,在我国很少有人接触过网络。现在,计算机通信网络以及Internet已成为我们社会结构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网络被应用于工商业的各个方面,包括电子银行、电子商务、现代化的企业管理、信息服务业等都以计算机网络系统为基础。从学校远程教育到政府日常办公乃至现在的电子社区,很多方面都离不开网络技术。可以不夸张地说,网络在当今世界无处不在。 1997年,在美国拉斯维加斯的全球计算机技术博览会上,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先生发表了著名的演说。在演说中,“网络才是计算机”的精辟论点充分体现出信息社会中计算机网络的重要基础地位。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越来越成为当今世界高新技术发展的核心之一。 网络的发展也是一个经济上的冲击。数据网络使个人化的远程通信成为可能,并改变了商业通信的模式。一个完整的用于发展网络技术、网络产品和网络服务的新兴工业已经形成,计算机网络的普及性和重要性已经导致在不同岗位上对具有更多网络知识的人才的大量需求。企业需要雇员规划、获取、安装、操作、管理那些构成计算机网络和Internet的软硬件系统。另外,计算机编程已不再局限于个人计算机,而要求程序员设计并实现能与其他计算机上的程序通信的应用软件。 计算机网络发展的阶段划分 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的半自动地面防空系统(Semi-Automatic Ground Environment,SAGE)开始了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尝试,在SAGE系统中把远程距离的雷达和其他测控设备的信息经由线路汇集至一台IBM计算机上进行集中处理与控制。世界上公认的、最成功的第一个远程计算机网络是在1969年,由美国高级研究计划署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ARPA)组织研制成功的。该网络称为ARPANET,它就是现在Internet的前身。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蓬勃发展,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大致可划分为4个阶段。 第一阶段:诞生阶段 20世纪60年代中期之前的第一代计算机网络是以单个计算机为中心的远程联机系统。典型应用是由一台计算机和全美范围内2 000多个终端组成的飞机定票系统。终端是一台计算机的外部设备包括显示器和键盘,无CPU和内存。随着远程终端的增多,在主机前增加了前端机(FEP)。当时,人们把计算机网络定义为“以传输信息为目的而连接起来,实现远程信息处理或进一步达到资源共享的系统”,但这样的通信系统已具备了网络的雏形。 第二阶段:形成阶段 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的第二代计算机网络是以多个主机通过通信线路互联起来,为用户提供服务,兴起于60年代后期,典型代表是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协助开发的ARPANET。主机之间不是直接用线路相连,而是由接口报文处理机(IMP)转接后互联的。IMP和它们之间互联的通信线路一起负责主机间的通信任务,构成了通信子网。通信子网互联的主机负责运行程序,提供资源共享,组成了资源子网。这个时期,网络概念为“以能够相互共享资源为目的互联起来的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之集合体”,形成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第三阶段:互联互通阶段

科学哲学的前沿与发展趋势.doc

科技哲学的前沿与发展趋势- 引言 现状下,对于科技哲学的研究,重点放在了科学技术方面,与此同时科学哲学与自然哲学,则属于科技哲学研究过程中的延伸部分[1]。科技哲学相关联的问题很多,并且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能够对人们的思维方式以及生活方式产生极大的影响。科技哲学如果能够对知识结构创新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那么将会使科技哲学所研究的领域范围进一步扩充,从而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有利的推进作用。鉴于此,本课题对科技哲学的前沿与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与探究具有较为深远的重要意义。 1 科技哲学的前沿分析 1.1 思想流派纷呈方面 科学文化哲学在现代西方文化科技中的研究中占据重要位置,例如女权主义以及后殖民主义便是耳熟能详的哲学文化,并且这些哲学文化有助于人类文明的进步。进入二十一世纪,在自然科学范畴当中,人文社会科学逐渐渗透进来,虽然女性主义在科学界所维持的时间较为短暂,但是从认为社会科学的角度分析,可以看出它从独特的视角很好地对主体科学进行了理性的批判[2]。与此同时,还构思了有关女性主义科学的一些假想及实践。对于哲学研究来说,显然不仅仅局限在上述所论述的内容当中,还涵盖了政治、文化、科学以及技术等,这些均会对我国科技哲学产生尤为深远的影响。 1.2 意识形态批判方面 对于科学文化哲学来说,里面所研究的学科及内容诸多。我们知道学科之间是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差异性的,进一步便会呈

现科学划界等呈现上的问题。以所发布的学术为依据,可以看出科学文化哲学意识形态是存在批判这一特质的。通过批判便能够认识问题的存在,从而剖析问题的根本,为解决问题提供有效依据,这显然也是科技哲学值得深入研究的关键优势一致。结合近年来在各大学术权威网站所发表的文章来看,基于科学文化哲学中有关于意识形态批判的文章占了3.6%[3]。从学术分支广泛的层面分析,这一数据很好地说明了现状下在科学文化哲学中意识形态占据有利地位。对于哲学文化批判讨论来说,其前沿问题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其一是科学,其二是人文。因此,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两者之间所存在的相关性成为了诸多学者所研究的对象。有学者经研究表明:在人文与科技哲学两者充分融合的前提下,才能够使哲学科技充分有效地发展起来,进一步使科学文化哲学在促进人类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充分有效地展现出来。 1.3 科技哲学的热点问题分析 对于未知世界,吸引了大批学者进行探索,并且在探索过程中通常带有极为强烈的哲学思辨色彩。这是由于未知的不可预知性,在事实缺乏有效证据的前提下,哲学思辨便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恩格斯说过:历史在发展演变过程中的不同时期所呈现出来的丰富经验能够对自然科学的研究起到极大的帮助[4]。这说明了,自然科学的研究需要依赖于历史,并将历史作为自然科学理论在构建方面的重要参考凭据。在哲学学术界,科技哲学对人类命运的关注属于一大热点问题。比如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引起重点关注的年里约会议中所表法的有关保护全球黄金的国家元首宣言。世界各国均将此问题称为21世纪议程,并且该问题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充分重视。 2 科技哲学的发展趋势探究

国内外大数据发展现状和趋势(2018)

行业现状 当前,许多国家的政府和国际组织都认识到了大数据的重要作用,纷纷将开发利用大数据作为夺取新一轮竞争制高点的重要抓手,实施大数据战略,对大数据产业发展有着高度的热情。 美国政府将大数据视为强化美国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把大数据研究和生产计划提高到国家战略层面。在美国的先进制药行业,药物开发领域的最新前沿技术是机器学习,即算法利用数据和经验教会自己辨别哪种化合物同哪个靶点相结合,并且发现对人眼来说不可见的模式。根据前期计划,美国希望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在多个领域的突破,包括科研教学、环境保护、工程技术、国土安全、生物医药等。其中具体的研发计划涉及了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国家卫生研究院、国防部、能源部、国防部高级研究局、地质勘探局等6个联邦部门和机构。 目前,欧盟在大数据方面的活动主要涉及四方面内容:研究数据价值链战略因素;资助“大数据”和“开放数据”领域的研究和创新活动;实施开放数据政策;促进公共资助科研实验成果和数据的使用及再利用。 英国在2017年议会期满前,开放有关交通运输、天气和健康方面的核心公共数据库,并在五年内投资1000万英镑建立世界上首个“开放数据研究所”;政府将与出版行业等共同尽早实现对得到公共资助产生的科研成果的免费访问,英国皇家学会也在考虑如何改进科研数据在研究团体及其他用户间的共享和披露;英国研究理事会将投资200万英镑建立一个公众可通过网络检索的“科研门户”。 法国政府为促进大数据领域的发展,将以培养新兴企业、软件制造商、工程师、信息系统设计师等为目标,开展一系列的投资计划。法国政府在其发布的《数字化路线图》中表示,将大力支持“大数据”在内的战略性高新技术,法国软件编辑联盟曾号召政府部门和私人企业共同合作,投入3亿欧元资金用于推动大数据领域的发展。法国生产振兴部部长ArnaudMontebourg、数字经济部副部长FleurPellerin和投资委员LouisGallois在第二届巴黎大数据大会结束后的第二天共同宣布了将投入1150万欧元用于支持7个未来投资项目。这足以证明法国政府对于大数据领域发展的重视。法国政府投资这些项目的目的在于“通过发展创新性解决方案,并将其用于实践,来促进法国在大数据领域的发展”。众所周知,法国在数学和统计学领域具有独一无二的优势。 日本为了提高信息通信领域的国际竞争力、培育新产业,同时应用信息通信技术应对抗灾救灾和核电站事故等社会性问题。2013年6月,安倍内阁正式公布了新IT战略——“创建最尖端IT国家宣言”。“宣言”全面阐述了2013~2020年期间以发展开放公共数据和大数据为核心的日本新IT国家战略,提出要把日本建设成为一个具有“世界最高水准的广泛运用信息产业技术的社会”。日本著名的矢野经济研究所预测,2020年度日本大数据市场规模有望超过1兆日元。 在重视发展科技的印度,大数据技术也已成为信息技术行业的“下一个大事件”,目前,不仅印度的小公司纷纷涉足大数据市场淘金,一些外包行业巨头也开始进军大数据市场,试图从中分得一杯羹。2016年,印度全国软件与服务企业协会预计,印度大数据行业规模在3年内将到12亿美元,是当前规模的6倍,同时还是全球大数据行业平均增长速度的两倍。印度毫无疑问是美国亦步亦趋的好学生。在数据开放方面,印度效仿美国政府的做法,制定了一个一站式政府数据门户网站https://www.sodocs.net/doc/0616362378.html,.in,把政府收集的所有非涉密数据集中起来,包括全国的人口、经济和社会信息。 我国大数据行业仍处于快速发展期,未来市场规模将不断扩大 ?目前大数据企业所获融资数量不断上涨,二级市场表现优于大盘,我国大数据行业的市

中国互联网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中国互联网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互联网的发展始于冷战时期,在60年代末期由于美苏之间的全球争霸,为了预防核战争对本国通信系统的影响,美国开始研究如何防止核打击。这也是互联网研究的一个最基本理念——在遭受一次核打击之后,能够迅速恢复并保持通信不被中断。互联网的前身是美国陆军网络APRANET——先进网络基础结构,这个网络与传统的通信网有很大的差别。传统通信网的发展经过了磁石、步进、纵横最后发展到程控,直到现在的ISDN、BSDN、ATM等等移步转移模式这样一个宽带网络的发展趋势,再下一步可能就是NTN这种互联网络结构。 首先,互联网是没有中心的,互联网的结构是无中心的结构,这也是为了当初一个最基本的目的,没有任何一个打击能够把它的中心控制部门摧毁,它的每一个结点、每一个连接点在遭受打击之后都能够与其他结点迅速恢复并进行通信。 第二,互联网的寻址方式是全球寻址,也就说它的地址资源是在全球进行统一的配制的。现在大家所使用的互联网是IPV4的网络,这个网络现有的地址总数大概在40多亿个。互联网是由美国开发演进而产生出来的,所以网上地址资源、地址资源的分配实际上也是由所美国所控制的。现在美国所拥有的IP地址总数有20多亿,近30亿个,占全球的74%左右。中国现在拥有非常少的地址资源,也就5000万左右,只占1%多一点。 互联网在刚开始发展的时候是军方的一个系统,然后演进并逐步扩大它的应用。开始是四家大学进行互联,然后扩展到13个点,形成了10个美国国内辅根服务器放置地点。在此之后互联网尽管应用于教育和科研部门,但它的快捷性和便利性使得越来越多的部门包括许多政府部门应用起来。在商业部门开始参与之后,互联网商业化的趋势不可避免。在这种情况下,美国联邦调查局曾在1984年进行过一次调查,要求美国所有参与互联网的研究机构和当时与互联网互联的机构就以下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如果美国把互联网推向全世界,它对美国的安全、发展会有什么影响,会有哪些不利方面,大家的建议是什么。在中国互联网协会筹备前后我们也曾与美国互联网的机构和美国一些研究互联网TCP/IP协议的专家进行沟通,他们也谈到这件事,很多人提出了建议,其中就包括互联网建立之后可能会产生的问题,如现在大家所看到的象网络病毒、黑客攻击等,这些事情在当时都有预见。在综合平衡各种意见之后,美国政府决定还是把互联网商业化,推向全球。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美国的思维和贡献,美国对互联网在全球的应用、对网络为全世界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同时美国在互联网的发展过程中把它自己的思维、自己的意志力植入到了互联网的各个领域。尤其是最基础的寻址方式,因为互联网的地址资源关系到整个互联网的发展空间。现在,地址资源由ICANN这个组织进行全球分配,ICANN是全球域名和数字资源分配的机构,这个机构是美国专门成立的,它的前身是IANA,是专门成立起来用于全球互联网资源分配的。美国的目的很清楚,就是要把互联网控制起来。那它采取的是什么方式呢,这是美国和别的国家思维不一样的地方,它提出互联网是无国界、无管理、无法律、无政府的,是民间产生的一个网络。ICANN是一个民间组织,民间组织的特点是尽管有政府部门的参与,但政府只被当作是一个政府咨询委员会,不起决定作用,由ICANN理事会的19名成员决定全球网络地址资源分配政策。通过这一点,它就可以把全球地址资源的政策掌握在自己手里。ICANN与美国商务部签订协议,由美国商务部授权它进行互联网地址的分配,ICANN在互联网管理方面制定的任何政策都必须经过美国商务部的同意。通过这一点就可以避免其它政府通过联合国或其它政府间组织去呼吁在互联网上各国应该平等的这类倡议,同时又把全球的地址资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对于这一点我们和世界各国都很清楚。所以从98年、99年开始在接入互联网、应用互联网之后,全球普遍要求对当时的IANA进行改革。原来ICANN的所有理事全部由美国人担任,现在则由五大洲的网民投票推举理事,中国科学院的钱华林研究员在去年6月23日经

全球OLED前沿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全球OLED前沿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与LCD相比,OLED具有主动发光,无视角问题;重量轻,厚度小;高亮度,高发光效率;发光材料丰富,易实现彩色显示;响应速度快,动态画面质量高;使用温度范围广;可实现柔软显示;工艺简单,成本低;抗震能力强等一系列的优点,因此它被专家称为未来的理想显示器。 1、技术飞跃 从1947年发现有机发光二极管,到OLED电视的销量急剧增长,OLED已经走过了一条冗长的道路,从初期的面板良率极低,已经发展到了现如今的FHD面板良率80%的突破,由于OLED显示技术与传统显示技术因为使用的材料不同(有机物与金属),所有拥有本质上的区别,同时,随着新材料以及新技术的不断诞生与成熟,相信面板良率将有进一步提升。面板的价格也将进一步下调。 图表1:55"FHD OLED良率与成本关系(模组)(单位:$,%)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2、技术发展难点 自从1979年柯达公司华裔研究员邓青云发现了有机电致发光现象以来,OLED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它被科学家们程之为未来显示技术的明星,这是由于OLED的性能远远超过了LCD,PDP。 但是,这项技术仍然有很多的难点,站在发展的角度,前瞻认为OLED技术尚存在以下问题亟须解决: 图表2:OLED技术发展难点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3、OLED技术发展趋势 目前,国内外企业都在对OLED技术发展难度进一步攻关,相信未来这些难点将会取得突破,基于当代全球OLED技术发展情况,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6-2021年中国OLED产业市场预测与投资前景分析报告》认为,未来OLED技术发展趋势如下: (1)真正能发挥OLED技术优势,仍是AMOLED应用为主 PMOLED在其元件的结构组成,明显较AMOLED结构更为简单,具备大量生产压低成本的制造优势,也是OLED用于显示应用最早量产的产品形态。PMOLED适用于行动电话的次显示屏幕应用,在讯息显示量不高的小型面板应用尤其适合,量产成本也相对低许多。但在行动装置越趋转向高彩、大尺寸、快速显示的应用方向时,PMOLED在技术条件明显无法应付新需求。

大数据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研究

大数据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研究 朱孔村 (江苏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42) 【摘要】数据是信息化时代的“新石油”资源,如何利用好这种“新石油”资源需要大数据技术的支持。文章介绍了大数据技术及其发展历程,概括了当前国内外大数据的发展现状并展望了大数据技术和产业方面的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大数据;现状;趋势 【中图分类号】TP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1151(2019)01-0115-04 Research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Big Data Abstract: Data is the “new petroleum” resource of the information age and how to make good use of this “new petroleum” resource needs the support of big data technology. 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s the big data technology and its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summarizes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big data at home and abroad. Finally,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big data technology and industry is prospected. Key words: big data; current situation; trend 1 大数据技术概述 1.1大数据技术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成熟,以及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全社会的数据量呈指数型增长,全球已经进入以数据为核心的大数据时代。大数据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信息技术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会遇到数据处理的问题,人类需要不停的面对来自数据的挑战。为满足商业结构化数据存储的需求而产生了关系型数据库,为满足互联网时代非结构化数据存储需求而产生了NoSQL技术,而大数据技术的产生是为了解决大型数据集分析的问题。 大数据技术目前还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各行各业有着自己的见解,但总体而言,其关键在于从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的数据中提取出有用的信息。维基百科从数据处理的角度将大数据定义为一个超大的、难以用现有常规的数据库管理技术和工具处理的数据集。国际数据公司(IDC)给出的报告指出,大数据技术描述了一种新一代技术和构架,以很经济的方式、以高速的捕获、发现和分析技术,从各种超大规模的数据中提取价值[1]。 少量的数据看似杂乱无章,但是当数据累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呈现出一种规律和秩序。大数据的价值就在于数据分析,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从海量数据中总结经验、发现规律、预测趋势,最终为辅助决策服务。《大数据时代》的作者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认为:“大数据开启了一次重大的时代转型”,他指出大数据将带来巨大的变革,改变人们的生活、工作和思维方式,改变人们的商业模式,影响人们的经济、政治、科技和社会等各个层面。 1.2大数据发展历程 1.2.1萌芽阶段 20世纪90年代,“大数据”这个术语开始出现。1998年SGI首席科学家John Masey在USENIX大会上提出大数据的概念,他当时发表了一篇名为Big Data and the Next Wave of Infrastress的论文,使用了大数据来描述数据爆炸的现象。但是那时的大数据只表示“大量的数据或数据集”这样的字面含义,还没有涵盖到相关的采集、存储、分析挖掘、应用等技术方法与特征内涵 1.2.2发展阶段 从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期是大数据的发展期,在这一阶段中大数据逐渐为学术界的研究者所关注,相关的定义、内涵、特性也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2003至2006年,Google 发布的GFS、MapReduce和BigTable三篇论文对大数据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2006至2009年,大数据技术形成并行运算与分布式系统。2009年,Jeff Dean在BigTable基础上开发了Spanner数据库。随着数据挖掘理论和数据库技术的逐步成熟,一批商业智能工具和知识管理技术如数据仓库、专家系统、知识管理系统等开始被应用。 1.2.3成熟阶段 2011年至今,是大数据发展的成熟阶段,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对大数据的认识从技术概念丰富到了信息资产与思维变革等多个维度,一些国家、社会组织、企业开始将大数据上升为 总第21卷233期大众科技Vol.21 No.1 2019年1月Popular Science & Technology January 2019 【收稿日期】2018-11-06 【作者简介】朱孔村(1985-),男,山东临沂人,江苏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实习研究员,从事电子政务相关工作。 - 115 -

浅析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及趋势

浅析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及趋势 职业技术教育是我国融合西方文化及中国特色文化形成的现代教育形式之一,在整个教育体系中有着特殊的意义。职业技术教育对企业发展及培养优秀人才,解决用人及就业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简单介绍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历程,分析当前职业技术教育的现状及问题,并基于此探讨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向。 标签: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教育模式;趋势 一、概述 职业教育是指让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职业教育可以提高劳动者的专业及综合素质,进而提高就业率;提供高素质劳动者从而使国家适应进入新型工业化发展的社会;提高我国农村转移劳动力的综合素质,满足国家产业结构升级的需求,同时提升我国城镇化质量,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二、职业技术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最早的教育实际就是以人类生存的职业教育慢慢发展起来的。从原始社会,人们将骨角做成鱼叉、制造各种石器工具的方法相互传授。在奴隶社会,采取父子和师徒的传授形式学习生存技能。“以吏为师、学在官府”是周朝的较好的教育形式,《管子》和《吕氏春秋》中都出现过记录生产的技术经验。封建社会开始了官办的医学、算学、农学等职业教育,如《齐民要术》、《授时通考》。从魏源提出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及开展的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做法到清政府颁布“癸卯学制”开始建立各类实业学堂,是现代的职业技术教育形成的开端。 1922年,国民政府颁布了壬戌学制,是官方正式以职业技术教育替换了之前实业教育的命名。此项决策是提高职了业技术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比重,是其发展的里程碑,具有重大意义。蔡元培、陶行知、黄炎培等是职业技术教育学理论基础研究具有代表性的教育家。蔡元培提倡普通教育应必与职业技术教育结合一起。主张“教学做合一”生活教育的陶行知著有《中国教育改造》《普及教育》。黄炎培联合众多教育家、实业家成立了中华职业教育社,同时发表《中华职业教育社宣言》。此宣言标志着中国现代职业技术教育思想的正式形成。黄炎培等教育家对职业技术教育的研究,使其从描述现象到理论论证,有着一套科学完整的体系。 隨着新中国的建立后,面临恢复与发展经济的迫切需要,党政府提出了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文革时期,职业技术教育受到严重打击。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历史悠久,真正开始飞速发展是在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1978年教育部召开会议进行改革,职业技术教育开始进行恢复进而发展繁荣。1997年出现一段时期的衰落。21世纪,转变教育理念,国务院曾召开三次全国职教会议,在2002和2005年,做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职业教育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移动互联网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移动互联网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移动互联网现状及其趋势 班级: 姓名: 学号: 学院 【摘要】在我国,移动互联网正在成为主流的无线网络业务。得益于移动互联网的方便性和全面性,大量行业和企业有了快速发展。未来,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将继续影响这些行业和企业。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在业务、模式创新以及全球性战略竞争与布局围绕移动互联网全面展开。其中,由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模式和格局尚在形成之中,其发展趋势将对未来的互联网产业、移动通信产业乃至电信业和整个信息产业的

影响巨大化。本文对移动互联网的特点及发展趋势,以及移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深入思考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潜力。【关键词】移动换联网、现状、发展趋势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已经到了极为迅速的程度,在此基础上,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成熟和发展,我国的移动互联网成为新的发展先锋。由于移动互联网比基于PC端的“传统互联网”更加方便、快捷,因此更受人们的青睐,同样也引起了市场和企业的注意。大量行业龙头借助移动互联网实现了扩张,而一些原本发展乏力的行业焕发了生机。一、移动互联网 广义上说,移动互联网指的是利用移动协议和设备将手持终端接人互联网的联结方式。从技术角度看,移动互联网指的是基于IP宽带技术并能够提供数据和多媒体开放式业务的电信网络。从终端角度看,移动互联网由网络、终端和应用共同构成,即用户借助手机、平板电脑或笔记本电脑,利用移动网络,借助各类应用实现

信息查询和数据的传递。 二、移动互联网的特点 便携。移动互联网终端以手机和平板电脑为主,现在市场上也出现了智能手环、智能手表和智能眼镜等随身设备,这些设备在“智能化”以前本就是人们随身携带的物品,因此这些智能设备与以往相比并没有增加用户使用中的不便,便携性能依然优越。便捷。移动互联网与“传统”互联网不同,能够通过不同的方式与互联网相连,只要有移动网络,就能联网,不再依赖于接线插口或其他端口,因此使用过程中更加便捷。即时。移动互联网使人们能够利用“碎片时间”处理一些简单事物,例如收发简单的邮件或接受工作指令,如果用户愿意的话,可以24小时都联网接收和处理信息,不会再有重要信息被错过。强制。移动互联网的“强制性”是一种相对的特点,与“传统”互联网相比,移动互联网使人们习惯于不断查看手机或其他移动设备,每一条信息都有声音或其他提示,这使用户不得不及时处理这些信息。这也体现了移动互联网的软性强制性。封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