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08临床药学简报第八期(药物不良反应专题)

08临床药学简报第八期(药物不良反应专题)

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药学简报第八期

(药物不良反应专题)

1.撤出市场的处方药

据Mkt L,2001,28(8):14报道,从1997年1月1日~2000年12月21日一些处方药因严重不良反

应从美国市场撤出,见表1。

月1日

2.药源性肺性猝死国内文献的系统性综述

摘要目的:了解引起肺性猝死药物的种类、临床特点和其它因素。方法:通过对国内主要医学期刊手工检索得到的197例药物损害肺脏或呼吸功能从而导致病人24小时死亡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引发肺性猝死的药物本文统计有63种。其发生原因主要是药物过敏和超剂量中毒造成的喉水肿、肺水肿、气管痉挛、呼吸道阻塞、呼吸抑制等。结论:提高认识,合理治疗将有助于减少猝死案例的发生。

关键词药源性肺病猝死药物不良反应系统性综述

在药源性疾病死亡的案例中,我们尚未见到药物影响呼吸功能而引发的肺性猝死的完整的统计资料。本文作者收集国内主要医学杂志中有关药物损害肺脏或呼吸功能导致病人在24 h内死亡的报道,对其进行总结和分析。

1 材料和方法

查阅1949年1月~1994年12月国内公开发行的临床医学期刊,对一次性文献进行手工检索。案例选择标准如下:

1.用药前疾病诊断明确,排除由于漏、误诊而导致病情骤变死亡的案例;

2. 病情突然变化和死亡与用药有直接关系;

3. 死亡的时间限定在用药后24 h内;

4. 病人猝死前的症状、体征、临床表现或死亡后的尸体解剖以呼吸系统严重受损和呼吸衰竭为主。按照上述标准将入选案例按发生原因对致肺性猝死的药物进行分类统计,分析其发病机制,并就如何防范进行讨论。

2 结果

共查阅232种临床医学杂志, 13 802期,文章合计539 985篇,从中检出有关药物损害肺脏或呼吸功能导致病人24 h死亡的报道124篇,获得197例案例,涉及药物种类63种,药物致肺性猝死的发病原因主要为过敏反应(表1)和超剂量中毒(表2)两大类。

3 讨论

3.1药物导致肺性猝死的发病机制

3.1.1药物过敏造成的急性肺损伤

对肺脏的损害有两种情况。

3.1.1.1肺脏在全身过敏反应中最易受损肺脏由于肺泡表面积大,毛细血管床丰富而使得正常情况下肺循环血量占全身有效循环血量1/10,肺脏同时又接受心脏搏出的全部血液,所以药物进入血液中后很快会到肺部浓集,抗原-抗体变态反应即刻会在肺血管内发生并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在猝死的案例中,由于多数病人数秒或数分钟内死亡,临床医生很难判断病人体内脏器受损程度和因果关系,唐静怡等人曾对国内有关药物过敏导致猝死的文献进行复习,在133篇文章193例过敏猝死的病例中,原作者观察到以呼吸困难、窒

3.环丙沙星不良反应国内文献的系统性综述

摘要目的:综述环丙沙星引起的各种不良反应的文献报道。方法:以国内公开发行的10种医药学期刊中有关环丙沙星不良反应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为基础,兼顾少见不良反应病例报道进行系统性综述。结果:环丙沙星的主要不良反应有消化系统症状、过敏反应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等。其发生的严重过敏反应和肝肾损害亦可导致患者死亡。结论:环丙沙星的各种不良反应日见显现,必须加强对环丙沙星不良反应的监测。

关键词环丙沙星喹诺酮抗菌药物药物不良反应系统性综述

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 CPFX)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具有杀菌力强、抗菌谱广、在组织中易于分布等特点,临床应用日益广泛。然而,目前有关其在应用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报道也愈来愈多。为使广大医务人员对该药的不良反应有一个全面而正确的认识,本文通过定量系统性综述方法,对其不良反应作一回顾性分析。

1 资料和方法

查阅1992~1999年5月国内公开发行的《药物流行病学杂志》、《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中国医院药学杂志》、《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中国新药杂志》、《中国临床药学杂志》、《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中国药事》、《医药导报》、《中国药房》等10种医药期刊,共近400期(其中部分期刊期次不全)。从中摘录出有关环丙沙星不良反应的病例报道、病例对照试验和随机对照试验等文献,对有关试验数据进行综合统计分析,并对病例报道采用卫生部药品不良反应监察中心制定的判断标准进行筛选,使符合标准者入选,同时进行相应的定量统计分析。

2 结果

2.1基本情况

共查阅到符合标准的有关文献72篇。其中病例报道56篇,随机对照试验9篇,病例对照试验7篇。进入试验的病例总数为1 163人(男性364人,女性233人,不详566人),其中口服给药者454例,静脉滴注给药者709例。共发生各类不良反应219例次,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83%(口服给药的发生率为14.10%,静脉滴注给药的发生率为21.86%)。另外,病例报道56篇中,计有不良反应81例,其中男性52例,女性29例;年龄9~80岁,其中50岁以上者38例,占46.91%。

2.2临床表现

2.2.1消化系统不良反应

临床对照试验文献14篇,试验病例1 041人,其中口服给药416例,静脉给药625例,消化系统不良反应100例,发生率9.6%。其中口服给药的发生率为9.7%(41/416),静脉滴注给药的发生率为

9.4%(59/625)。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泻、上腹不适及腹痛等,也有消化道出血、结肠炎及胰腺炎等的报道。CPFX的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症状一般为轻、中度,但也有因程度较重而停用药物情况。消化系统不良反应与剂量有关,尤其是静脉滴注给药时与滴速密切相关,一般在减少剂量或放慢滴速后,其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即可缓解。

2.2.2 中枢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

临床对照试验文献8篇,试验病例721人,发生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27例,发生率3.8%。个案报道27例,在病例报道总数中的构成比为33.3%(27/81)。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主要临床症状有头晕、头痛、失眠、嗜睡、乏力、耳鸣、谵妄、恐惧、震颤、抑郁、神经错乱及惊厥、抽搐和癫痫发作等。值得一提的是, CPFX引起精神症状的报道日渐增多,需要引起临床上的高度重视。

2.2.3 过敏反应

临床对照试验文献12篇,试验病例918人,发生过敏反应23例,发生率2.5%。个案报道26例,在病例报道总数中的构成比为32.1%(26/81)。过敏反应的常见临床表现为皮疹、荨麻疹、药物热、眼结膜充血及过敏性紫癜等,严重的过敏反应可见剥脱性皮炎、大疱表皮坏死松懈型药疹、喉头水肿及过敏性休克等,甚至可导致死亡。CPFX发生过敏反应的潜伏时间从几分钟到十几天不等。另外, CPFX与同类药物之间有抗体交叉反应,故有过敏史的患者,最好不宜使用同类药物。

2.2.4 肝肾损害的不良反应

例,在病例报道总数中的构成比7.4%(6/81)。肝损害的主要表现为生化指标检验异常,如ALT、GOT、GPT、TGTP、LPH等升高,亦可见巩膜及皮肤黄染,一般停药后护肝治疗即可逐渐恢复,但也有CPFX致肝功能衰竭死亡的报道。CPFX引起肾损害的主要表现为一过性血清肌酐和尿素氮升高及血尿等,也有致急性肾功能衰竭死亡者。

2.2.5 血液系统的不良反应

临床对照试验文献5篇,报道试验病例532人,发生血液系统不良反应40例,发生率7.5%。个案报道19例,在病例报道总数中的构成比为23.5%(19/81)。血液系统不良反应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白细胞和粒细胞减少、嗜酸性细胞增多、血小板减少及静脉炎等。CPFX引起静脉炎的临床症状为沿注射部位静脉呈线条状红晕,伴轻、中度疼痛和烧灼感,以及注射部位皮肤瘙痒和发热等。其发生多由CPFX静滴时滴速过快或注射部位固定引起。如滴速40~60滴/min,用药20 min后静脉炎明显,局部疼痛剧烈;如滴速30滴/min 以下,局部红晕及疼痛明显减轻。

2.2.6 肌肉、骨骼系统的不良反应

临床对照试验文献2篇,报道试验病例156人,发生肌肉、骨骼系统不良反应6例,发生率3.9%。个案报道2例,占病例报道总数的2.5%(2/81)。肌肉、骨骼系统不良反应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关节痛,以及关节病、骨损害、肌肉痛、肌张力障碍、肌腱损害和胎儿畸形等。文献报道,国外人体体外试验明确提示CPFX 影响成人软骨细胞的增殖;在临床应用中确实出现关节病(发生率2.7~3.2%)。另有研究发现孕妇口服CPFX 后胎儿软骨中的药物浓度高于胎儿血浆药物浓度,且其超微结构发生了与动物软骨相同的病理形态学变化即软骨细胞的变性和基质的丢失。CPFX引起关节病可能与其对关节的直接毒性有关。因此,对孕妇、儿童及哺乳期妇女应禁用或慎用CPFX等喹诺酮类药物。

3 讨论

CPFX等氟喹诺酮类药物近来发展很快,过去一般认为这类药物的一些新品种毒副作用较少,只要在正常用法、用量范围内,不会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临床应用的日趋广泛, CPFX等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已日渐显现。从本文收集的资料可以发现, CPFX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且涉及多个系统和不同器官,不少病例的不良反应程度较重,给患者造成严重的后果,甚至死亡。由于本文资料的局限性, CPFX的某些不良反应尚未包括在内,如CPFX引起的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的不良反应,以及致癌、白血病等,都必须引起人们的重视。此外,应注意易感因素对CPFX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尤其是老年、肝肾功能不全、有既往过敏史(包括交叉过敏)者,以及孕妇、儿童、哺乳期妇女等,都要慎用或禁用。同时,还要注意用法和用量及药物的配伍对CPFX不良反应的影响。总之,应加强对CPFX不良反应的监测,重视临床合理用药,把CPFX发生的不良反应降到最低限度。■

4.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药物的不良反应

1997年底以前经美国FDA批准上市的药物有如下几种:① 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齐多夫定(zidovudine, AZT),去羟肌苷(didanosine, DDI), 扎西他滨(zalcitabine),司塔夫定(stavudine)和拉米夫定(lamivudine);② 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奈韦拉平(nevirapine),地拉韦定(delairdine);③ HIV 蛋白酶抑制剂:沙奎那韦(saquinavir),茚地那韦(indinavir)和利托那韦(ritonavir);④ 其它抗病毒药物:阿昔洛韦、干扰素等。在早期多采用单剂或序贯单剂治疗,近年来则发现联合多剂治疗抗病毒复制效果明显优于单剂治疗。由于这些药物均存在一些不良反应,因此在临床上应慎重选用。本文主要讨论几种常用抗HIV药物的不良反应。

1 单剂治疗及其不良反应

1.1齐多夫定

1.1.1血液系统的副作用

齐多夫定的常见副作用是贫血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在早期研究中,高剂量齐多夫定用于治疗HIV阳性病人病情发展阶段,贫血和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可达39%或51%,因而导致病人减少或终止治疗。对于症状较轻或无症状HIV阳性病人,贫血发生率为5%~8.5%,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4%~8.7%,少见药物引起的血液方面的毒性,适当为病人服用一些细胞生长因子(如粒细胞刺激因子、红细胞生成素等)是可行的。1.1.2 其它不良反应

已报道齐多夫定的其它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头痛,肌肉痛,失眠。临床试验中发现,用药组的血清转氨酶水平与安慰剂组相比没有增高,也没有发现剂量依赖关系。最初,齐多夫定剂量为1 000~1 500

mg/d,以后研究发现,每日500或600 mg甚至300或400 mg的低剂量仍然有效。现在推荐齐多夫定的治疗剂量为500~600 mg/d。齐多夫定和其它核苷类似物均有线粒体毒性,这可能是用核苷类似物治疗的病人发生肌病、乳酸酸中毒和肝脏受损的原因。肝脏毒性表现为肝大和肝脏脂肪变性。Freiman回顾了以往8 000例艾滋病人,排除其它原因后发现,经核苷类似物治疗的病人中发生了6例致命性和2例非致命性的肝脏脂肪变性。另外,发现长期用齐多夫定治疗的病人肌病发生率也很高,在这些病人中可出现线粒体畸变。

1.2去羟肌苷(DDI)

DDI的主要不良反应是腹泻、胰腺炎(有时会致命)及神经性疾病。较轻的不良反应有失眠、一过性腹痛、焦虑、易怒和头疼。对72例用此药治疗的病人5年随访中,胰腺炎发生率8%,神经病发生率15%,转氨酶水平升高10%,高血糖6%,部分病人发现细胞、粒细胞减少及贫血,发生率分别达17%, 24%和13%。使用DDI与单剂连续使用齐多夫定相比,血液系统不良反应较少,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剂量有关,在艾滋病人病情较重时不良反应发生率会更高。另外, 43例HIV阳性儿童用此药后, 3例发生视网膜病变,而成人只有1例报道。

1.3扎西他滨

主要的副作用是与时间和剂量有依赖关系的周围神经病变,有时必须停止治疗,以防病人丧失劳动力及长期持续性的神经病变。在有症状的HIV阳性病人中,用扎西他滨2.25 mg治疗者,中重度神经病变23%,而齐多夫定600 mg的发生率13%。对无症状病人两种药物导致神经病变的发生率差异不显著。此药的另一个常见不良反应是胃溃疡,不同研究报道的发生率为3%~17%。Abrams等报道了46例使用齐多夫定发生耐药性或不良反应较大而改用DDI或扎西他滨单剂治疗,每组都有不良反应发生。但副反应类型不同,周围神经病变扎西他滨组明显高与DDI组,腹泻和腹痛的发生DDI组较高,胰腺炎仅发生在DDI组,胃炎仅发生在扎西他滨组。

1.4拉米夫定

拉米夫定的严重毒性较少。与其它核苷类似物相比,拉米夫定与线粒体DNA结合较少,因此对线粒体DNA合成的抑制性相对较小。对221例病人用不同剂量的拉米夫定进行临床Ⅰ、Ⅱ期试验,显示效果较好,副作用很少。常见的副作用有腹泻、疲乏无力、头疼、咳嗽、失眠、肌肉疼。在无症状的HIV阳性病人中,血液系统不良反应很少,有症状病人高剂量拉米夫定可导致中性粒细胞减少,且与剂量有依赖关系。

1.5司塔夫定

主要不良反应是与剂量相关的周围神经性病变。41例病情发展阶段病人的Ⅰ期临床试验发生率55%,高剂量组[剂量为4, 8和12 mg/(kg.d)]71%,低剂量组[剂量为0.5, 1和2 mg/(kg.d)]35%。其它不良反应有肝毒性10%,血液系统不良反应基础值正常的病人4%,基础值异常的病人高达22%。不能耐受齐多夫定治疗的病人,用此药治疗后, 20%的严重贫血患者恢复正常,中性粒细胞也有所恢复。用司塔夫定长期治疗不会出现HIV耐药菌株,这与齐多夫定不同。

1.6利托那韦

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精神障碍等,生化指标的异常表现为高甘油三酯症以及转氨酶升高。最近有作者报道3名艾滋病人用利托那韦治疗后10~15 d出现肾功能不全,但在停用药1周后血清肌酸苷恢复至正常值。

2 联合治疗

2.1 齐多夫定合用扎西他滨

这两种药物联合应用的两项研究中发现,二者无药代动力学的交叉影响,也不增加毒性,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单剂使用差异不显著。CD4细胞计数<50 cells/mm3的HIV阳性病人,中性白细胞减少齐多夫定单剂组41%,扎西他滨组18%,联合用药组35%。Skowron等的研究报道,联合用药后血液学毒性发生较少,神经性病变的发生高于单剂用药。

2.2齐多夫定合用DDI

将齐多夫定300 mg/d加DDI 250 mg/d与齐多夫定600 mg/d和DDI 500 mg/d进行配对研究发现,治疗1年后的不良反应差异无显著性,病人对联合用药的耐药性较好,但临床效果三组没有差别。严重血液学不良反应联合用药组发生较少,严重肝脏毒性发生率没有差异,在其它研究中联合用药的常见副反应是恶心、呕吐,胰腺炎发生率很低。

2.3齐多夫定合用拉米夫定

在二者联合用药的研究中发现,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比单剂拉米夫定组要高;其次是头痛、中性白细胞减少、转氨酶水平增高。

2.4齐多夫定合用奈韦拉平

用奈韦拉平与核苷类似物合用治疗临床症状或免疫功能恶化的HIV感染的成年病人,比单用后者有明显

高的抗HIV活性,同时发现也有高敏感性反应。48周的随机双盲空白对照试验,将奈韦拉平(200 mg/d, 2周,然后400 mg/d)作为齐多夫定(600 mg/d)和去羟肌苷(400 mg/d)治疗的398名HIV-Ⅰ感染者的辅助用药显示CD绝对细胞数明显增加,单个核细胞感染HIV-Ⅰ滴度降低和血浆HIV RNA水平下降,对疾病进程中的危险因素没有明显的影响。其主要常见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

2.5茚地那韦与反转录酶抑制剂联合

美国的一项研究表明,茚地那韦将是治疗艾滋病的基础药物,与两种反转录酶抑制剂联合治疗艾滋病,可使艾滋病患者死亡率降低50%。在长达1年的随访研究中发现,病人耐受性较好。主要治疗方案是茚地那韦2 400 mg/d、拉米夫定300 mg/d,齐多夫定600 mg/d或司塔夫定,三药联合组经拉米夫定与齐多夫定二药合用治疗效果明显增加,不良反应方面无明显差异。

2.6地拉韦定与其它抗HIV药物合用

地拉韦定是1997年刚获美国FDA批准上市的一种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它需要与其它抗HIV药物合用,适用于所有受到HIV感染的病人。地拉韦定可增加茚地那韦的血药浓度,如果二者合用,应当将茚地那韦的剂量减少至600 mg, 3次/d。其严重不良反应尚缺乏资料。

3 结论

一种好的抗HIV药物应能有效地控制疾病的急性发作,或者抑制复发,又无难以接受的不良反应,目前用于临床的抗HIV药物都有一些不良反应,尤其在长期使用后,严重不良反应更加突出,为此许多研究者正试图寻求更好的治疗方案以及更新的药物。

5.头孢哌酮不良反应的部分中文文献综述

随着头孢哌酮应用的普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也相应增加。为了便于正确使用该药,现将其不良反应扼要综述如下。

1 致全身表皮松懈

袁荣涛报道1例弥漫性淋巴细胞性恶性淋巴瘤患者化疗20 d,因感冒致咽炎,给予头孢哌酮钠2 g,加入生理盐水200 mL静滴。用药3 h后,体温达40.2℃,面部、胸部、背部、手足散在红色丘疹; 18 h 之后,皮疹融合成片状; 24 h后全身皮肤暗红色,轻触剥脱,口内粘膜剥脱,溢血,咽痛明显,睑粘膜糜烂。诊断为表皮大疱松懈症,由头孢哌酮过敏所致。

2 致严重过敏性休克

林江涛报道1例。该患者用本药2 g,加入100 mL生理盐水中静滴。5 min后,出现胸闷、心慌、呼吸急促,全身皮肤瘙痒,面部分布风团;随后发生头晕、眼花、意识模糊。后经抗过敏休克治疗,情况好转。

3 致延髓受损样反应

王玉柱报告一男性患者患左侧大叶性肺炎,用头孢哌酮8 g/d。9 d后发现患者头及两手震颤,尤以右手更为显著,不能书写,走路不稳,喝水呛咳,语言不清。停用该药,改为哌拉西林6 g/d静滴,继续抗炎治疗。7 d后,上述症状群逐渐消失。22 d未见复发,病愈出院。

4 致消化管出血

叶高峰等报道4例老龄肺部感染患者用头孢哌酮后出现消化管出血。2例静滴给药(3 g, 2次/d),四五天后解黑色柏油状稀便。随后停药,给予静脉点滴酚磺乙胺,肌肉注射维生素K3,口服凝血酶。另2例静脉给药(2 g, 2次/d), 14~18 d后亦解黑色柏油状稀便,即停药,亦用相应方法治疗。4例中2例因上消化道出血不止而死亡,另2例经抢救好转。这篇报道提示:若老龄肺部感染慎用本药,并对凝血酶原延长患者禁用。

5 发生戒酒硫样反应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填写示例及填写说明

药品不良反应/ 事件报告表 首次报告□ 跟踪报告□ 编码: 报告类型:新的□ 严重□ 一般□ 报告单位类别:医疗机构□ 经营企业□ 生产企业□ 个人□ 不良反应事件名称:不良反应事件发生时间:年月日不良反应/ 事件过程描述(包括症状、体征、临床检验等)及处理情况(可附页) 不良反应/ 事件的结果:痊愈□好转□ 未好转□ 不详□ 有后遗症□ 表现: 死亡□ 直接死因:死亡时间:年月日 停药或减量后,反应/ 事件是否消失或减轻?是□ 否□不明□ 未停药或未减量□再次使用可疑药品后是否再次出现同样反应/ 事件?是□ 否□ 不明□ 未再使用□

电子邮箱: 签名:××× 药 品 不 良 反 应 / 事 件 报 告 表示例 不良反应 / 事件过程描述(包括症状、体征、临床检验等)及处理情况(可附页) 一般格式为:患者因×××疾病于×××月×××日(必要时应详细到×××时分)以×××途径给予×××药品,×××剂量,用药×× ×时间出现×××反应(反应描述须明确、具体) ,×××时间后给予是否停药及×××处理(包括以×××途径给予×××药品及×××剂 和其他处理措施) ,处理后×××时间患者转归情况。 对原患疾病的影响: 不明显□ 病程延长□ 病情加重□ 导致后遗症□ 导致死亡□ 报告人评价: 肯定□ 很可能□ 可能□ 可能无关□ 待评价□ 无法评价□ 签名:××× 报告单位评价: 肯定□ 很可能□ 可能□ 可能无关□ 待评价□ 无法评价□ 签名:××× 报告人信息 患者姓名:××× 性别:男□女□ 出生日期: 年 月 日 或年龄: ×× 民族:×× 体重( kg ):×× 联系方式:×××××× 原患疾病:指患者此次入 诊的主要疾病(如果有多 疾病可以补充在相关重要 是备注里面),不能写字 院或就 种慢性 信息或 母缩写。 医院名称:三亚市中医院 病历号 / 门诊号:××××(务必 填写) 既往药品不良反应 / 事件:有□需提供药品通用名称及具体反应 无□ 不详□ 家族药品不良反应 / 事件:有□需提供药品通用名称及具体反应 无□ 不详□ 报告单位类别:医疗机构□ 其他□ 相关重要信息: 吸烟史□ 饮酒史□ 妊娠期□ 肝病史□ 肾病史□ 过敏史□此处是提供有否食物等过敏史 首次报告□ 跟踪报告□ 报告类型:新的□ 严重□ 一般□ 编码: 经营企业□ 生产企业□ 个人□ 其他□ 药 品 批准文号 商品 名称 通用名称 (含剂型) 生产厂 家 生产批号 用法用量 (次剂量、 途径、 日次数) 用药起止时 间 用药原因 怀 疑 药 品 国药准字 此处填写药品的 通用名 称。注射剂 包含注射液和粉 针剂,请认真选择 正确剂型 本次使用药 物的生产批 号 包括每次用药剂 量、 给药途径、 每日给药 次数, 例如,5mg , 口服, 每日 2 次。 指使用药品 的同 一剂量 的开始时 间 和停止时间 填写使用该药品的原因,应详 细填 写。例如:患者高血压病 史,此次因肺部感染而注射氨 苄青霉素引起不良反应,用药 原因栏应填写肺部 感染 并 用 药 品 同上 量, 不良反应 / 事件的结果:痊愈□ 死亡□ 好转□ 直接死因: 未好转□ 不详□ 有后遗症□ 表现: 死亡时间:× 年 × 月 × 日 停药或减量后,反应 / 事件是否消失或减轻? 再次使用可疑药品后是否再次出现同样反应 / 事件? 是□ 否□ 是□ 否□ 不明□ 不明□ 未停药或未减量□ 未再使用□ 关联性评价 联系电话:务必正确填写 职业:医生□ 药师□ 护士□ 其他□ 不良反应 / 事件名称:应填写不良反应中最主要、最明显的症状。 不良反应 / 事件发生时间:× 年 × 月× 日(应填写发生不良反应 / 事件 的确切时间)

常见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禁忌

临床常见药物配伍禁忌2007-10-03 09:33在畜禽疾病的治疗过程中,为了获得更好的疗效或便于使用药物,常将数种药物配合在一个处方中,这就要求兽医临床工作者了解各种药物的配伍禁忌。配伍禁忌就是某些药物在一起发生的不良反应,如药效降低甚至失效或变成有毒物质。 药理性药理性配伍禁忌即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互相配伍后,由于药理作用相反,使药效降低、甚至抵消的现象。属于本类配伍禁忌的药物很多,如中枢神经兴奋药与中枢神经抑制药、氧化剂与还原剂、泻药与止泻药、胆碱药与抗胆碱药等。因此,只有正确掌握药物的药理作用,才能在临床用药时避免配伍禁忌的发生。另外,必须注意本类药配伍禁忌是根据临床用药的情况而定的,有时会出现转化。例如,有些药物在发挥其防治作用时是配伍禁忌,而当某一药物中毒进应用药理作用相反的药物进行解救,即不属于配伍禁忌。 抗生素类药物临床常见注射用抗生素有青霉素、硫酸链霉素、硫酸卡那霉素、硫酸庆大霉素等,其中青霉素G钾和青霉素G钠不宜与四环素、土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磺胺嘧啶钠、碳酸氢钠、维生素C、维生素B1、去钾肾上腺、阿托品、氯丙嗪等混合使用;青霉素G钾比青霉素G钠的刺激性强,钾盐静脉注射时浓度过高或过快,可致高血钾症而使心跳骤停等;氨苄青霉素不可与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氯霉素、盐酸氯丙嗪、碳酸氢钠、维生素C、维生素B1、50g/L葡萄糖、葡萄糖生理盐水配伍使用;头孢菌素忌与氨基苷类抗生素如硫酸链霉素、硫酸卡那霉素,硫酸庆大霉素联合使用,不可与生理盐水或复方氧化钠注射液配伍;磺胺嘧啶钠注射液遇pH值较低的酸性溶液易析出沉淀,除可与生理盐水、复方氯化钠注射液、200mL/L甘醇、硫酸镁注射液配伍外,与多种药物均为配伍禁忌。 盐代谢平衡类药物这类药物较多,其中9g/L氯化钠、50g/L葡萄糖、100g/L葡萄糖、复方氯化钠、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的配伍禁忌见抗生素类药物所述。不同浓度的葡萄糖注射液可使新霉素变色、影响其抗菌活性,因此不宜与新霉素混合使用。60g/L右旋糖酣除可与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配伍外,与多种药物均为配伍禁忌。氯化钙注射液静脉滴注时必须缓慢,以免血钙骤升,导致心率失常;它对组织还有强烈的刺激性,注射时严防漏到血管外,以免引起局部肿胀或坏死,若不慎漏出应立即用注射器吸取漏出液,再在漏出局部注入250g/L硫酸钠溶液10-25mL,以便形成无刺激的硫酸钙,严重时应进行局部切开处理;本品忌与强心苷、肾上腺素、硫酸链霉素、硫酸卡那霉素、磺胺嘧啶钠、地塞米松磷酸钠、硫酸镁注射液合用;另外,氯化钙葡萄糖注射液与葡萄糖酸钙注射液不是同一种药,不可混淆。葡萄糖酸钙注射液静脉注射速度也应缓慢,忌与强心苷、肾上腺素、碳酸氢钠、CoA、硫酸镁注射液并用。碳酸氢钠注射液为碱性药物,忌与酸性药物配合使用;碳酸氢根离子与钙离子、镁离子等形成不溶性盐而沉淀,故本品不与含钙、镁离子的注射液混合使用;对患有心脏衰弱、急慢性肾功能不全、缺钾并伴有二氧化碳储留的病畜应慎用;临床不宜与碳酸氢钠注射液配伍的药物有氢化可的松、维生素K3、杜冷丁、硫酸阿托品、硫酸镁、盐酸氯丙嗪、青霉素G 钾、青霉素G钠、复方氯化钠、维生素C、肾上腺素、ATP、CoA、细胞色素C注射液等;一般情况下,50g/L碳酸氢钠只与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配伍。氯化钾注射液在动物尿量很少或尿闭未得到改善时严禁使用;晚其慢性肾功能不全、急性肾功能不全病畜应慎用;用本品静脉滴注的浓度不宜过高、速度不宜过快,否则会抑制心肌收缩,甚至导致心跳骤停;本品在临床上除不与肾上腺素、磺胺嘧啶钠注射液配伍外,可与多种药物混合使用。 维生素类药物维生素B1不宜与氨苄青霉素、头孢菌素、邻氯霉素、氯霉素等抗生素配伍;维生素B1在临床上未见与任何药物配伍禁忌的报道;维生素K不宜与巴比妥类药物、碳酸氢钠、青霉素G钠、盐酸普鲁卡因、盐酸氯丙嗪注射液配伍作用;维生素C注射液在碱性溶液中易被氧化失效,故不宜与碱性较强的注射液混合使用,另外不宜与钙剂、氨茶碱、氨苄青霉素、头孢菌素、四环素、卡那霉素等混合注射。 能量性药物这类药物临床常见的包括ATP、CoA、细胞色素C、肌苷等注射液,其中不宜与ATP、肌苷注射液配伍的药物有碳酸氢钠、氨茶碱注射液等;宜与细胞色素C注射液配伍的药物有碳酸氢钠、氨茶碱、青霉素G钠、青霉素G钾、硫酸卡那霉素等;不宜与CoA注射液配伍的药物有青霉素G钠、青

药理学-张京玲药物的不良反应包括哪些内容

南开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考试卷 《药理学》 主讲教师:张京玲 一、请同学们在下列(20)题目中任选五题,写成期末试卷答案,每题20分。 1、试述一级消除动力学和零级消除动力学的特点有哪些? 2、药物的不良反应包括哪些内容? 3、药物的作用机制有哪些内容? 4、新斯的明的药理作用和临床用途有哪些? 5、阿托品的药理作用有哪些? 6、阿托品的临床用途和不良反应有哪些? 7、肾上腺素、去甲上腺素和异丙肾上腺素的临床应用有哪些? 8、普萘洛尔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有哪些? 9、试述氯丙嗪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10、试述地西泮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 11、吗啡的临床应用与禁忌症有哪些? 12、试述阿司匹林的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 13、试述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药物分类、每类药物的治疗原理,各举出一个药名。 14、举例说明常用利尿药的代表药物、作用机制及其主要作用部位有哪些?(可列 表说明) 15、降压药可通过哪几种作用方式(作用原理)产生降压作用?各举一例加以说明。 16、ACEI类药物的药理作用及其机制是什么?临床可治疗哪些心血管疾病?常见副 作用有哪些? 17、糖皮质激素的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有哪些? 18、举例说明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有哪些? 19、举例说明细菌耐药性产生的机制有哪些?其获得性耐药性的转移方式有哪些? 20、按照其作用机制的不同,抗肿瘤药物可分为哪几类?请各举出一至两个药名并 说明其临床应用。 药物的不良反应包括哪些内容

药物引起的不符合药物治疗目的,并给病人带来痛苦或危害的反应。引起的疾病称药源性疾病。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有: 副作用,药物在治疗剂量引起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 毒性反应,用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药物在体内积蓄过多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特殊毒性:致癌、致畸胎、致突变。 后遗效应,停药后血浆药物浓度下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留的药理效应。 变态反应,药物引起的免疫反应,反应性质与药物原有性质无关。 停药反应,长期用药后突然停药,原有疾病加剧(回跃反应)。 继发反应,药物的治疗作用引起的不良后果。如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造成的二重感染。 3、药物的作用机制有哪些内容? 药物的作用机制主要有: 影响神经递质或激素,药物可通过影响神经递质的合成、摄取释放、灭活等方式改变递质在体内或作用部位的量,进而引起机体功能的变化如麻黄碱促进腎上腺素能神经未梢释放。 影响酶的作用,许多药物通过影响酶而起作用,某些抗菌药和抗肿瘤药能抑制某些酶,如磺胺药可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 作用于受体,受体是细胞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细胞蛋白成分,能识别周围环境中的某些物质并与之结合,并通过中介的信息转导与放大系统触发生理反应或药理效应。 作用于细胞膜离子通道,如钙通道拮抗剂可阻滞Ca+通道,降低细胞内Ca2+

08临床药学简报第八期(药物不良反应专题)

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药学简报第八期 (药物不良反应专题) 1.撤出市场的处方药 据Mkt L,2001,28(8):14报道,从1997年1月1日~2000年12月21日一些处方药因严重不良反 应从美国市场撤出,见表1。 月1日 2.药源性肺性猝死国内文献的系统性综述 摘要目的:了解引起肺性猝死药物的种类、临床特点和其它因素。方法:通过对国内主要医学期刊手工检索得到的197例药物损害肺脏或呼吸功能从而导致病人24小时死亡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引发肺性猝死的药物本文统计有63种。其发生原因主要是药物过敏和超剂量中毒造成的喉水肿、肺水肿、气管痉挛、呼吸道阻塞、呼吸抑制等。结论:提高认识,合理治疗将有助于减少猝死案例的发生。 关键词药源性肺病猝死药物不良反应系统性综述 在药源性疾病死亡的案例中,我们尚未见到药物影响呼吸功能而引发的肺性猝死的完整的统计资料。本文作者收集国内主要医学杂志中有关药物损害肺脏或呼吸功能导致病人在24 h内死亡的报道,对其进行总结和分析。 1 材料和方法 查阅1949年1月~1994年12月国内公开发行的临床医学期刊,对一次性文献进行手工检索。案例选择标准如下: 1.用药前疾病诊断明确,排除由于漏、误诊而导致病情骤变死亡的案例; 2. 病情突然变化和死亡与用药有直接关系; 3. 死亡的时间限定在用药后24 h内; 4. 病人猝死前的症状、体征、临床表现或死亡后的尸体解剖以呼吸系统严重受损和呼吸衰竭为主。按照上述标准将入选案例按发生原因对致肺性猝死的药物进行分类统计,分析其发病机制,并就如何防范进行讨论。 2 结果 共查阅232种临床医学杂志, 13 802期,文章合计539 985篇,从中检出有关药物损害肺脏或呼吸功能导致病人24 h死亡的报道124篇,获得197例案例,涉及药物种类63种,药物致肺性猝死的发病原因主要为过敏反应(表1)和超剂量中毒(表2)两大类。 3 讨论

药理学作业

1、副作用:由于选择性低药理效应涉及多个器官当某一效应用做治疗目的时其他效应就成为 副反应 2、治疗指数:是指药物的LD50/ED50的比值用以表示药物的安全性。 3、毒性反应:是指在剂量过大或药物在体内蓄积过多时发生的危害性反应,一般比较严重. 4、后遗效应:是指停药后血药浓度己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理效应 5、二重感染:又称重复感染,系指在一种感染的过程中又发生另一种微生物感染,通常由于使用抗 菌药物所诱发。 6、耐药性:又称抗药性,系指微生物、寄生虫以及肿瘤细胞对于化疗药物作用的耐受性,耐药性一 旦产生,药物的化疗作用就明显下降。 7、肝药酶:肝细胞的平滑内质网脂质中的微粒体酶是药物代谢最重要的酶系统,称为“肝药酶”, 影响药物的药效。 8、生物利用度:药物制剂中的活性药物被全身利用的程度,包括进入全身血液循环的剂量和速度。 9、受体:是一类介导细胞信号传导的蛋白质,能识别周围环境中的某些微量化学物质,首先与之结 合,并通过中介的信息放大系统,触发后续的生理反应或药理效应。 10、受体向上调节:连续应用受体激动药,使受体数目减少. 11、受体向下调节:连续应用受体拮抗药会使受体数目增多. 12、效能:在量反应中,继续增加浓度或剂量而效应量不再继续上升,反映药物的内在活性. 13、首关消除:药物吸收后通过门静脉进入肝脏,有些药物首次通过肝脏就发生转化,减少进入体循环 的量,又称首关效应. 14、肝肠循环:被分泌到胆汁内的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经由胆道及胆总管进入肠腔,然后随粪便排泄出 去,经胆汁排入肠腔的药物部分可再经小肠上皮细胞吸收经肝脏进入血液循环,这种肝脏胆汁小肠间的循环. 15、肝药酶抑制剂:肝药酶是动物体内一种重要的代谢酶,进入血液循环的药物基本上是经肝药酶代 谢的,所以对肝药酶有影响的药物,也会影响到药物的代谢。其中使肝药酶活性增强的药物称肝药酶诱导剂;使肝药酶活性减弱的药物称肝药酶抑制剂。 16、肝药酶诱导剂:是指有些药物长期使用后能加速肝药酶的合成并增强其活性,这类药物称为肝药 酶诱导剂。 17、安全范围是指药物的最小有效量与最小中毒量之间的范围,它表示药物的安全性,一般安全范围 越大,用药越安全。药理学用上95%有效剂量(ED95)到5%中毒剂量(LD5)的距离来表示。18、拟交感活性:某些β-受体阻滞药对β1-受体或β2-受体或二者均具有部分激动作用而称之为 内在拟交感活性(ISA)。 19、肾上腺素作用的翻转:α受体阻断药能选择性地与α肾上腺素受体结合,其本身不激动或较少 激动肾上腺素受体,却能妨碍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递质及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与α受体结合,从而产生抗肾上腺素作用。它们能将肾上腺素的升压作用翻转为降压,这个现象称为“肾上腺素作用的翻转” 20、隔日疗法:皮质激素的分泌具有昼夜节律性。每日上午8-10时为分泌高潮,随后逐渐下降,午 夜12时是低潮。这是由ADTH昼夜节律所引起。 21、抗菌谱:系泛指一种或一类抗生素(或抗菌药物)所能抑制(或杀灭)微生物的类、属、种范围。 22、化疗药物:是对病原微生物、寄生虫、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所致疾病的治疗药物。 23、半衰期:血药浓度降低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常见药物不良反应

精神科常用药物作用、不良反应 抗精神病药:是治疗精神病性症状的药物,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或其它重性精神病,也称为强安定剂、神经阻滞剂。 不良反应及相应处理 1、常见副作用:口干、舌燥、鼻堵、乏力、思睡、心动过速、锥体外系反应。罕见副作用:阻塞性黄疸、粒细胞缺乏、视网膜色素沉着。其中以急性黄疸、粒细胞缺乏症、癫痫样发作、剥脱性皮炎、肝损害及低血压性休克最为严重,应高度重视! 2、原则上凡是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适和躯体改变,均应考虑是否与药物有关,通过减药或停药对此有鉴别和治疗意义。一般而言,抗精神病药无成瘾性,但可能产生躯体依赖。 不良反应具体划为几个方面 1、精神方面的不良反应 (1)过度镇静:无力、思睡,尤以氯丙嗪、氯氮平常见。 (2)药源性精神副作用:如意识障碍、消极忧郁、幻觉、躯体性妄想、缄默、紧样状态、兴奋躁动等。 药源性精神副作用:精神运动性兴奋表现为焦虑不安、激动、凶狠、敌意、极度兴奋和冲动、攻击行为,常为一过性,多见于治疗初期。不需特殊处理。 药源性精神副作用:意识障碍 意识障碍出现的程度不同,由意识模糊或梦幻样状态到谵妄状态。表现:定向力障碍、言语散漫、错觉、幻觉、兴奋躁动、刻板动作或冲动行为、生活不能自理。可伴脉速、出汗、震颤、构音不清、扩瞳等躯体症状。多见于:用药早期;大剂量用药或在剧增、骤停或更换药物时;联合用药;老年人、有脑器质性病变或躯体疾病者。处理主要为减药或停药。 药源性精神副作用:药源性抑郁状态 发生率依次为利血平、氟哌啶醇、氯丙嗪、奋乃静、三氟拉嗪。处理:及时减药、停药或加服抗抑郁药,严密观察以防意外。 药源性精神副作用:紧综合征 症状:缄默、木僵、违拗、蜡样屈曲,重者吞咽困难、生活不能自理,可出现神经系统体征,如腱反射亢进、膝踝痉挛、震颤等。处理:酌情减药、停药或加用抗帕金森药。 (3)惊厥:任一种酚噻嗪衍生物都可能诱发癫痫发作,以高剂量、低效价的氯丙嗪、氯氮平为多。处理方法:加药宜慢,可加用抗癫痫药如苯妥英钠,必要时减药、停药或换药,排除器质性疾患。

各类药物的不良反应

各类药物的不良反应

————————————————————————————————作者:————————————————————————————————日期: ?

各类药物的不良反应 (一)青霉素类 1 毒性反应鞘内注射或全身大剂量应用时易发生。主要表现为神经系统反应(青霉素脑病),肌痉挛;抽搐;脑反射增强;昏迷;偶有精神病发作。 2 变态反应居首位。各种反应过敏性休克,哮喘,血清型反应,间质性肾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和肺部浸润及过敏性血管炎致颅内压增高较罕见。 ?3赫氏反应 ? 4 二重感染? (二)头孢类 1 过敏反应常见表现。?? 2 胃肠道反应 ? 3 菌群失调与二重感染,第二;第三代为甚。 ? 4 肝毒性多数剂量应用可致转胺酶升高。 5 造血系统偶致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减少。? 6 肾损害以头孢噻啶的肾损害较为显著。偶可致血尿素氮;血肌酐值升高;少尿;蛋白尿等;与高效利尿药或氨基苷类合用可增加肾损害. ? 7 凝血功能障碍所有的头孢类均可抑制肠道菌群产生维生素K的功能,具有潜在的致出血作用。 8双硫醒样反应。 (三)氨基糖苷类?1耳毒性前庭功能失调,按损害大小排序:卡那霉素>链霉素>西梭霉素>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目前实验证实奈替米星的耳毒性最小。与耳毒性药物合用可加重损害。 发生机制:内耳淋巴液中因为浓度过高,致使毛细胞受损害,先影响高频听力,逐渐导致全聋。?? 2肾毒性主要损害近端身曲管。常用剂量时其毒性大小:卡那霉素和西梭霉素>庆大霉素和阿米卡星>妥布霉素>链霉素。与肾毒性药物合用可加重损害。 机制:因为与肾组织亲和力较高,选择性的积聚于身皮质和髓质,特别是肾皮质。? 3 神经几肌肉阻滞作用引起心肌抑制,血压下降,呼吸哀竭。可用钙剂和新斯的明对抗,以卡那霉素和链霉素多见,其他也不除外,患者肌无力或与肌松药联合用更易发生。 ? 4 其他过敏反应,血象变化,(如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肝酶增高;面部及四肢肌肉麻木,周围神经类,视力模糊,脂肪性腹泻,菌群失调和二重感染。? (四)四环素类 ? 1 消化道反应除一般症状外,可发生食管溃疡。 2 肝损害长期口服或较大剂量静滴时可引起肝损害。??3肾损害正常

药物不良反应

药物不良反应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通化师范学院 中药药理学结业论文 (2017 届) 题目药物不良反应 学院制药与食品科学学院 专业药物制剂 班级13级6班 作者姓名吴梅学号 0110 指导教师滕坤职称副教授学位硕士 论文成绩 2016年6月 目录 中文摘要 (1) 中文关键词 (1) 1 药物使用现状 (2) 抗生素滥用现象普遍 (2) 对过多使用新药、贵药,对药理作用了解不够 (2)

相关法律法规实行力度不够 (3) 2 导致药物不良反应的因素 (3) 药物因素 (3) 患者自身的原因 (3) 其他因素 (4) 3不良反应如何判断 (4) 从时间判断 (4) 从症状判断 (5) 4合理用药,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 (5) 5小结 (5) 参考文献 (6)

药物不良反应 制药与食品科学学院1306班吴梅 摘要:合理用药始终与合理治疗伴行,是一个既古老又新颖的课题,也是药学工作者永恒的话题。药学工作的宗旨是以服务患者为中心、临床药学为基础,促进临床科学用药,其核心是保障临床治疗中的安全用药。目前公认的合理用药的基本要素:以当代药物和疾病的系统知识和理论为基础,安全、有效、经济及适当的使用药物。结合文献,浅谈一下临床常见的药品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问题。 关键词:不良反应;合理用药 药物的不良反应是临床用药中的常见现象。它不仅指药物的副作用,还包括药物的毒性、特异性反应、过敏反应、继发性反应等。抗菌药物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类用药,包括抗生素类、抗真菌类、抗结核类及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制剂类。其中以抗生素类在临床使用的品种和数量最多。目前临床常用抗生素品种有100多种。抗生素挽救了无数生命,但其在临床应用也引发了一些不良反应。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危害后果是严重的。在用药后数秒钟至数小时乃至停药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均可发生不良反应。常见的有过敏性休克、固定型药疹、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过敏性反应、胃肠道反应、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严重的甚至会引起患者死亡。因此,加强临床用药过程中的监督和合理使用抗生素对减少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何安全、有效、合理的用药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近年来关于药物不良反应的报道和讨论比较多,已引起了各方面的注意。临床上对药品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对疾病的治疗作用,同时也要求在治疗疾病的同

药理学名词解释

药理学 1、简单扩散:脂溶性药物溶于脂质膜的跨膜转运,又称脂溶扩散。 2二重感染: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使敏感细菌被杀灭,而耐药葡萄球菌和真菌大量繁殖造成感染。 3种属差异:人与动物之间和动物与动物之间的差异称为种属差异。 4效能:又称最大效应。在一定范围内增加药物剂量或浓度,效应强度随之增加。但当效应增强到最大时,继续增加剂量或浓度,效应不再增强。这一药理效应的极限称为最大效应或效能。 5受体:是细胞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对生物活性物质具有识别和结合能力,并具有介导细胞信号转导功能的蛋白质。多数受体存在于细胞膜上,少数存在于细胞内。 6首过消除:某些药物在通过肠粘膜和肝脏时,部分可被代谢灭活而使进入全身循环的药量减少,又称首过效应。 7、吸收:药物由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称为吸收。 8、半衰期: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 9协同作用:药物相互作用的结果有两种,使原有的效应增强称为协同作用。 10半数致死量:在质反应中引起50%实验对象死亡时的药量。 11药理学: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学科。 12毒性反应:由于用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 13反跳现象:病人长期应用某种药物,突然停药后发生病情恶化的现象。 14特异质反应:少数病人由于遗传因素对某些药物的反应发生改变。 15滤过:粒径小于膜孔的药物借助于膜两侧的流体静压或渗透压差通过亲水膜孔的转运。 16、生物转化:药物作为外源性物质在体内发生化学结构的改变称为转化或生物转化。 17主动转运:药物不依赖于膜两侧浓度差的跨膜转运,可以由浓度低的一侧向浓度高的一侧转运,又称逆梯度转运或上山转运。 18量效关系:在一定范围内同一药物的剂量(或浓度)增加或减少时,药物的效应随之增强或减弱,药物的这种剂量(或浓度)与效应之间的关系称为

临床药理学

第一张绪论 临床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人体间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 临床药理学主要任务: ①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高药物治疗水平; ②通过临床药理学研究,对新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做出科学评价; ③进行治疗药物监测,为制定和调整药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④监测上市后药物不良反应,保障药物安全性; ⑤对已批准上市药物进行再评价,为药品监管部门的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临床药理学研究内容:安全性、临床药动学、临床药效学 临床药效学:生理、生化效应;剂量与效应 ①确定人体的治疗剂量,最大疗效,最小的副作用 ②观察剂量、疗程和不同给药途径与疗效之间的关系 临床药动学:是一门用时间函数来定量地描述药物在人体内转运和转化的动态规律,浓度-时间变化过程,即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的过程。 第二章临床药代动力学与治疗药物监测 治疗药物监测 (TDM):通过测定药物浓度和观察药物临床效果,根据药代动力学原理调整给药方案,使治疗达到理想水平。 治疗药物监测的目的:给药方案个体化 疗效与血浓相关性更密切 某些药物没有适当的效应指标来指导剂量调整 需要了解病人用药的依从性 药物效应与血药浓度之间的相关性比药物效应与药物剂量的相关性要强 有效血药浓度范围:最小有效血药浓度至最小中毒浓度之间的血药浓度范围。 治疗窗的概念:治疗上限:机体能耐受的最大不良效应时的血药浓度; 治疗阈:产生最小治疗效应的血药浓度 治疗窗:两者之间的范围称为治疗窗 制定给药方案的目标就是将血药浓度水平维持在治疗窗内 分析药物浓度方法 光谱法:设备简单、费用低廉,但操作繁琐、灵敏度低、专一性差,易受到体液中其他组分的干扰,故使用受限制。 色谱法:分离度好、灵敏度高、专属性强,可以同时测定几种药物,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在血药浓度测定中应用广泛。缺点是样品处理较为复杂,耗时较长,当临床救治病人急需监

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分类

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分类 摘要对现行药理学教材中药物不良反应的概念作对照分析,提出使用合适的药物不良反应概念及其分类方法。 关键词药物不良反应;分类 药物不良反应的概念在不同版本的书籍上几乎都是指”对防治疾病无益甚至有害的反应”,这个概念一直沿用了十几年,虽然WHO国际药物监测合作中心早已下了明确的定义,就是指”在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机能过程中,人接受正常剂量的药物时出现的任何有害的和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药物不良反应有严格定义及分类,根据1999年《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试行)》第五章附则第二十八条规定:药品不良反应主要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 药物的分类方法也不统一,有的书籍上包括副作用、毒性作用、后遗效应、过敏反应、继发反应、特异质等;有的又根据1977年Rawlins和Thompson设计的ADRs分类法,即将其分为A、B两类反应。A类反应指因某种药物正常的药理作用过强而引起的反应,如普萘洛尔引起的心动过缓。这些反应可根据药物的药理学特性预知,通常呈剂量依赖型。此类反应较常见,发病率较高但死亡率较低。B类反应指与药物正常药理作用无关的、新的或异常的不良反应,如青霉素引起的过敏反应,通常不可预知,也不常见,发病率较低但死亡率相对较高。也有的分为与药理作用相关类如副反应、与机体反应相关类如过敏反应、与连续用药相关类如耐受性。各种教学用书及参考资料上对不良反应究竟包括哪些,几乎没有一致的。 药物不良反应的概念应该使用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试行)》第五章附则第二十八条规定的概念。这个概念和我们教材上的概念的主要区别是强调了正常剂量和正常用法。也就是说,这种定义排除了意外的过量用药或用药不当所导致的不良反应。如用错药物及剂量、滥用药物、自杀性过量服药等不包括在内。如果药物不良反应的概念做了调整,那么药物不良反应的类型或分类也应该做调整。毒性作用、后遗效应、继发反应、首剂效应、撤药反应、依赖性应该归到副反应里。过敏反应和特异质就属于意外的有害反应。从上述WHO和我国药品监督部门对药物不良反应的定义来看药物的不良反应:①强调不符合用药目的;②强调反应对机体的损害程度。轻的就是不符和用药目的,重的就是意外的有害反应或有害反应。实际上不良反应也肯定有轻有重。如果非要用副反应和毒性反应作为药物不良反应的一种,那么副反应和毒性反应就应该只是程度上的区别,这种区分有多大意义值得商榷。药物不量反应包括的内容很广泛,有的有交叉,对于初学者很难区分。使用糖皮质激素引起的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是属于后遗效应呢,还是属于继发反应摸棱两可。后遗效应可能比较短暂,如服用巴比妥类催眠药后次晨的宿醉现象;也可能比较持久,如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一旦停药后肾

各类药物的不良反应

各类药物的不良反应 (一)青霉素类 1 毒性反应鞘内注射或全身大剂量应用时易发生。主要表现为神经系统反应(青霉素脑病),肌痉挛;抽搐;脑反射增强;昏迷;偶有精神病发作。 2 变态反应居首位。各种反应过敏性休克,哮喘,血清型反应,间质性肾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和肺部浸润及过敏性血管炎致颅内压增高较罕见。 3 赫氏反应 4 二重感染 (二)头孢类 1 过敏反应常见表现。 2 胃肠道反应 3 菌群失调与二重感染,第二;第三代为甚。 4 肝毒性多数剂量应用可致转胺酶升高。 5 造血系统偶致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减少。 6 肾损害以头孢噻啶的肾损害较为显著。偶可致血尿素氮;血肌酐值升高;少尿;蛋白尿等;与高效利尿药或氨基苷类合用可增加肾损害. 7 凝血功能障碍所有的头孢类均可抑制肠道菌群产生维生素K的功能,具有潜在的致出血作用。 8 双硫醒样反应。 (三)氨基糖苷类 1 耳毒性前庭功能失调,按损害大小排序:卡那霉素>链霉素>西梭霉素>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目前实验证实奈替米星的耳毒性最小。与耳毒性药物合用可加重损害。 发生机制:内耳淋巴液中因为浓度过高,致使毛细胞受损害,先影响高频听力,逐渐导致全聋。 2 肾毒性主要损害近端身曲管。常用剂量时其毒性大小:卡那霉素和西梭霉素>庆大霉素和阿米卡星>妥布霉素>链霉素。与肾毒性药物合用可加重损害。

机制:因为与肾组织亲和力较高,选择性的积聚于身皮质和髓质,特别是肾皮质。 3 神经几肌肉阻滞作用引起心肌抑制,血压下降,呼吸哀竭。可用钙剂和新斯的明对抗,以卡那霉素和链霉素多见,其他也不除外,患者肌无力或与肌松药联合用更易发生。 4 其他过敏反应,血象变化,(如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肝酶增高;面部及四肢肌肉麻木,周围神经类,视力模糊,脂肪性腹泻,菌群失调和二重感染。 (四)四环素类 1 消化道反应除一般症状外,可发生食管溃疡。 2 肝损害长期口服或较大剂量静滴时可引起肝损害。 3 肾损害正常应用无不良反应,肾功能不全者易发生血尿素氮和肌酐升高。 4 可沉积牙齿引起牙齿黄染可通过胎盘和乳汁,影响婴儿骨发育,孕妇授乳妇女和8岁以下儿童禁用。 5 局部刺激症状 6 二重感染 7 过敏反应可诱发红斑狼疮或狼疮细胞阳性和一般过敏反应。 8 可生成差向四环素,服用后产生范康尼氏综和症,表现:恶心;呕吐,蛋白尿;糖尿和氨基酸尿;产生肾小管性酸中毒。 9 神经系统损害少见,偶可致良性颅内压升高。 (五)氯霉素 1 再生障碍性贫血难逆转,但少见。 2 红细胞生长抑制较多见,与剂量,疗程有关;周围血象是明显贫血,伴有血小板和白细胞减少。 3 白血病儿童或50岁以上老年患者多见。 4 灰缨综合征:早产儿及新生儿中采用大剂量后引起的全身循环哀竭。 5 视神经炎症甚至失明,长期大剂量用可发生,可引起听力障碍,共济失调,

药理学药离线必做作业定稿版

药理学药离线必做作业精编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药理学(药)》课程作业(必做) 姓名:学号: 年级:学习中心: ————————————————————————————— 第一部分药理学总论(第1-4章) 一、名词解释 1、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 2、药物代谢动力学(药动学): 3、药物作用的选择性: 4、不良反应: 5、副反应: 6、毒性反应: 7、量效关系: 8、效能: 9、效价强度:

10、治疗指数: 11、受体: 12、激动药: 13、拮抗药: 14、离子障: 15、首关消除: 16、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 17、肝药酶: 18、肾小管主动分泌通道: 19、肝肠循环: 20、时-量关系: 21、曲线下面积(AUC): 22、生物利用度: 23、一级消除动力学: 24、零级消除动力学:

25、药物半衰期(t1/2): 26、稳态: 27、表观分布容积(V d): 28、血浆清除率(CL): 30、耐受性与耐药性: 二、问答题 1、试述药物不良反应的类型并各举一例说明。 2、简述药物的作用机制。 3、何谓竞争性拮抗药,有何特点?和非竞争性拮抗药的特点。 4、何谓非竞争性拮抗药,有何特点? 5、根据受体蛋白结构、信号转导过程、效应性质、受体位置等特点,受体可大致分为哪些类型?请举例说明。 第二部分传出神经系统药物(第5-11章) 一、名词解释

1、除极化型肌松药: 2、非除极化型肌松药: 3、肾上腺素作用的翻转: 4、内在拟交感活性: 二、问答题 1、简述传出神经系统的神经递质、受体分类及其药物的分类原则。 2、简述拟胆碱药代表药毛果芸香碱、新斯的明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3、简述有机磷酸酯类急性中毒的主要症状及常用解救药。 4、试述抗胆碱药代表药阿托品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5、试述阿托品的主要不良反应及禁忌症。 6、试述抗胆碱药东莨菪碱、山莨菪碱、后马托品和溴丙胺太林(普鲁本辛)与阿托品比较的作用特点及临床应用 7、试比较肌松药琥珀胆碱和筒箭毒碱的主要作用特点。 8、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有哪些类型?各举一代表药。

临床药理学名词解释

2.市场药物再评价(revaluation of marketing drugs)根据医学的最新水平,从临床药理、药物流行病学、药物经济学及药物政策等方面,对已批准上市的药品在社会人群中的不良反应、疗效、用药方案、稳定性及费用是否符合安全、有效、经济的合理用药原则做出科学评价和估计。药物再评价的结果是遴选国家基本药物、非处方药物等的重要依据。 3.新药;指未曾在我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 4.安慰剂:是把没有药理活性的物质如乳糖、淀粉等,用来作为临床对照试验中的阴性对照。 5.药品注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根据药品注册申请人的申请,依照法定程序,对拟上市销售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质量可控性等进行审查,并决定是否同意其申请的审批过程。 6.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ood Clinical Practice, GCP)是临床试验全过程的标准规定。包括方案设计、组织实施、稽查、记录、总结和报告。 7.严重不良事件(Serious Adverse Event),临床试验过程中发生需住院治疗、延长住院时间、伤残、影响工作能力、危及生命或死亡、导致先天畸形等事件 8.重要不良事件:指的是除严重不良事件外,发生的任何导致采用针对性医疗措施(如停药、降低剂量和对症治疗)的不良事件和血液学或其他实验室检查明显异常。 9.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rnitoring,TDM)通过灵敏可靠的方法,检测病人血液或其它体液中的药物浓度,获取有关药动学参数,应用药代动力学理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案的制定和调整,以及药物中毒的诊断和治疗,以保证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10.给药个体化:临床给药方案,在根据病情和适应证选定最佳药物之后,通常指确定药物的剂型、给药途径、剂量、给药间隔及给药时间、疗程等。 11.药物相互作用(drug interaction):是指病人同时或在一定时间内先后应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包括不同途径)所产生的复合效应。 12.协同作用(synergism):联合应用药后原有作用或毒性增加。包括相加、增强、增敏作用。 13.拮抗作用(antagonism):联合用药后原有作用或毒性减弱。 14.配伍禁忌(incompatibility):是指两种以上药物混合使用或药物制成制剂时,发生体外的相互作用,出现使药物中和、水解、破坏失效等理化反应,这时可能发生浑浊、沉淀、产生气体及变色等外观异常的现象 15.理化禁忌:指不同药物放在同一介质中,发生了不利的理化反应,此情况不反对分开使用药物。

《临床药理学》名词解释和问答(考试后总结版)

1. 临床药理学:是药理学的分支,时研究药物在人体内作用规律和人体与药物间相互作用过程的一门学科 2.消除半衰期:药物的消除半衰期是指药物在体内消除一半所需要的时间,或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3.时间药理学:时间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生物周期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机体的昼夜节律对药物作用或体内过程的影响,药物对机体昼夜节律的影响。 5.国家基本药物:指一个国家根据各自国情,按照符合实际的科学标准从临床各类药品中遴选出的疗效可靠、不良反应较轻、质量稳定、价格合理、使用方便的药品。 6.临床试验:评价新药的疗效和毒性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新药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我国新药的临床试验分为Ⅰ、Ⅱ、Ⅲ、Ⅳ期,各类新药视类别不同进行Ⅰ、Ⅱ、Ⅲ、Ⅳ期临床试验。 7.不良事件:在使用药物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医疗事件,它不一定和治疗有因果关系 8.药物耐受性:指人体在重复用药条件下形成的一种对药物的反应性逐渐减弱的状态。在此状态下,该药原用剂量的效应明显减弱,必须增加剂量方可获原用剂量的相同效应。 9.不良反应:是药物在正常用法和用量时由药物引起的不良和不期望产生的反应包括副作用毒性反应、依赖性、特异质反应、过敏反应、致畸、致癌和致突变反应。 10.生物利用度:用药代动力学原理来评价和研究药物进入血循环的速度和程度,是评价药物有效性的指标。通常用药时曲线下浓度、达峰时间、峰值血药浓度来表示。 11.处方药POM:指必需凭执业医师处方才可在正规药店或药房调配、购买和使用的药品 12.药物滥用drug abuse:指人们背离医疗、预防和保健目的,间断或不见断地自行过量用药行为。这种用药具有无节制反复用药地特征,往往导致对用药个人精神和身体地危害。 13. 非处方药OTC:指经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不需要凭执业医师处方,消费者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 14. TDM治疗药物:在药代动力学原理的指导下,应用灵敏快速的分析技术,测定血液中或其他体液中药物浓度,研究药物浓度与疗效及毒性间的关系,进而设计或调整给药方案。 15.药品:是指用来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并有目的改善机体病理生理状态,有明确适用征、用法和用量的物质 16.药物依赖性:指具有精神活性药物滥用条件下,机体与滥用药物相互作用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精神状态,有些滥用药物还会使机体形成一种特殊身体状态。分为身体依赖性、精神依赖性和交叉依赖性。 17.新药:是指未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 18.信号:是指一种药品和某一不良事件之间可能存在的因果关联性的报告信息,这种关联性应是此前未知的或尚未证实的 19.血管合体膜:所谓胎盘屏障是有合体细胞、合体细胞基底膜、绒毛间质、毛细血管基底膜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组成的血管合体膜(VSM) 20.药物警戒:是与发现、评价、理解和预防不良反应或其他任何可能与药物相关问题的科学研究与活动。 21.生物等效:两种药物的吸收程度和吸收速度相同,那么这两种药物生物等效,它们的疗效也相似。 22.联合用药:是指同时或相隔一定时间内使用两种或多种药物 23.精神活性物质:系可显著影响动物或人精神活动的物质,包括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和烟草、酒精及挥发性溶剂等不同类型的物质

药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

抗菌药物antibacterial drugs:由各种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产生的,能杀灭或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物质。 耐药性(Drug resistance)。是指病原体及肿瘤细胞等对化学治疗药物敏感性降低 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F)是指药物被机体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相对量和速率, 二重感染superinfections长期口服或注射使用广谱抗生素时,敏感菌被抑制,打破了体内正常菌群生态平衡被打破,不敏感菌乘机大量繁殖,造成新的感染。 抗生素(antibiotics)是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所产生的能灭活或抑制其他病原微生物及肿瘤细胞的的化学物质 化学治疗(chemotherapy)指对病原体以及癌细胞等所致疾病的德药物治疗。 首关消除(first pass elimination)从胃肠道吸收入门静脉系统的药物在到达全身血循环前必先通过肝脏,如果肝脏对其代谢能力很强或由胆汁排泄的量大,则使进入全身血循环内的有效药物量明显减少,这种作用称为首关消除。 肝肠循环(enterohepatic cycle)。指经胆汁或部分经胆汁排入肠道的药物,在肠道中又重新被吸收,经门静脉又返回肝脏的现象。 药理学(pharmacology)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及其规律和作用机制的一门学科。 副作用(side effect) 定义:与主要作用同时产生的继发效应。这种效应不一定是相反的效应,但常是不必要的或毒性的。 后遗效应(after effect)指停药以后,血浆药物浓度下降至有效水平以下所发生的不良反应。 停药反应(Withdrawal Reaction)又称撤药综合征,系指骤然停用某种药物而引起的不良反应 治疗指数(therapeutic index)通常将半数致死量(LD50)/半数有效量(ED50)的比值称为治疗指数,用以表示药物的安全性。 受体向上/下调节(receptor up/down regulation)长期使用拮抗/激动药药可以使受体的密度和敏感性增高/降低的现象 吸收(absorption)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称吸收, 化疗指数(chemotherapeutic index,CI)是评价化学治疗药物有效性与安全性的指标,常以化疗药物的半数动物致死量LD50与治疗感染动物的半数有效量ED50之比来表示:LD50/ ED50

药理学试卷与答案

GG1FSDfmxmoems B/EE;66] JHGVVRISGCVCV ]’23ERH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8分) 1.药理学 2.不良反应 3.受体拮抗剂 7TF6GYYUIK LHOGKILP]GFH0U9KBBV TMJG F 4.道关效应(首过效应) 5.生物利用度 6.眼调节麻痹 二、单选题(每题2分,共40分) 1.药理学是() A.研究药物代谢动力学 B.研究药物效应动力学C.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规律及作用机制的科学 D.研究药物临床应用的科学 2.注射青霉素过敏引起过敏性休克是() A.副作用 B.毒性反应 C.后遗效应 D.变态反应3.药物的吸收过程是指() A.药物与作用部位结合 B.药物进入胃肠道 C.药物随血液分布到各组织器官 D.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 4.下列易被转运的条件是() A.弱酸性药在酸性环境中 B.弱酸性药在碱性环境中 C.弱碱性药在酸性环境中 D.在碱性环境中解离型药 5.药物在体内代谢和被机体排出体外称() A.解毒B.灭活C.消除D.排泄E.代谢6.M受体激动时,可使() A.骨骼肌兴奋 B.血管收缩,瞳孔散大 C.心脏抑制,腺体分泌,胃肠平滑肌收缩 D.血压升高,眼压降低 7.毛果芸香碱主要用于() A.胃肠痉挛 B.尿潴留 C.腹气胀 D.青光眼 8.新斯的明最强的作用是() A.兴奋膀胱平滑肌B.兴奋骨骼肌C.瞳孔缩小 D.腺体分泌增加 9.氯解磷定可与阿托品合用治疗有机磷酸酯类中毒最显著缓解症状是() A.中枢神经兴奋B.视力模糊 C.骨骼肌震颤 D.血压下降 10.阿托品对下列平滑肌明显松弛作用是( ) A.支气管B.子宫 C.痉挛状态胃肠道 D.胆管 11.肾上腺素与局麻药配伍目的主要是( ) A.防止过敏性休克B.防止低血压 C.使局部血管收缩起止血作用 D.延长局麻作用时 12.肾上腺素对心血管作用的受体是( ) A.β1受体 B.α、β1和β2受体 C.α和β1受体 D.α和β2受体13.普萘洛尔具有() A.选择性β1受体阻断B.内在拟交感活性C.个体差异小D.口服易吸收,但首过效应大14.对β1受体阻断作用的药物是() A.酚妥拉明 B.酚苄明 C.美托洛尔D.拉贝洛尔 15.地西洋不用于( ) A.高热惊厥 B.麻醉前给药 C.焦虑症或失眠症 D.诱导麻醉 16.下列地西泮叙述错误项是( ) A.具有广谱的抗焦虑作用 B.具有催眠作用 C.具有抗抑郁作用 D.具有抗惊原作用 17.地西泮抗焦虑作用主要作用部位是( ) A.大脑皮质 B.中脑网状结构 C.下丘脑 D.边缘系统 18.下列最有效的治疗癫痫大发作及限局性发作药是( ) A.苯巴比妥 B.地西洋(安定) C.乙琥胺D.苯妥英钠 19.下列不属于氯丙嗪的药理作用项是() A.抗精神病作用 B.调节体温作用 C.激动多巴胺受体D.镇吐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