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11.3简谐运动的回复力和能量(教案)

11.3简谐运动的回复力和能量(教案)

11.3简谐运动的回复力和能量(教案)
11.3简谐运动的回复力和能量(教案)

课堂45分钟分段式模块教学设计(电脑文档式)教师物理名称 11.3 简谐运动的回

复力和能量

上课日期:月日星期

高中物理:简谐运动的回复力和能量练习

高中物理:简谐运动的回复力和能量练习 1.(山东省临朐一中高二下学期月考)如图所示,对做简谐运动的弹簧振子m 的受力分析,正确的是( A ) A .重力、支持力、弹簧的弹力 B .重力、支持力、弹簧的弹力、回复力 C .重力、支持力、回复力、摩擦力 D .重力、支持力、摩擦力 解析:弹簧振子m 受重力、支持力、弹簧弹力三个力的作用,故选A 。 2.(陕西省西安一中高二下学期月考)在简谐运动中,振子每次经过同一位置时,下列各组中描述振动的物理量总是相同的是( B ) A .速度、加速度、动量和动能 B .加速度、动能、回复力和位移 C .加速度、动量、动能和位移 D .位移、动能、动量和回复力 解析:振子每次经过同一位置时,其加速度、动能、回复力和位移总相同,故选B 。 3.(内蒙古包头九中高二下学期期中)光滑的水平面上放有质量分别为m 和12 m 的两木块,下方木块与一劲度系数为k 的弹簧相连,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墙上,如图所示。已知两木块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f ,为使这两个木块组成的系统能象一个整体一样地振动,系统的最大振幅为( C ) A .f k B .2f k C .3f k D .4f k 解析:上面木块受到的静摩擦力提供其做简谐振动的回复力,故f =0.5ma ,kA =1.5ma ,由上两 式解得A =3f k 。 4.(吉林省八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一个在y 方向上做简谐运动的物体,其振动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图(1)~(4)的判断正确的是(选项中v 、F 、a 分别表示物体的速度、受到的回复力和加速度)( C )

A.图(1)可作为该物体的v-t图象B.图(2)可作为该物体的F-t图象C.图(3)可作为该物体的F-t图象D.图(4)可作为该物体的a-t图象 解析:因为F=-kx,a=-kx m ,故图(3)可作为F-t、a-t图象;而v随x增大而减小,故v -t图象应为图(2)。

《郑和远航》教案

《郑和远航》教案 【《郑和远航》教案(一)】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齐读课题) 2、让我们跨越时空的界限,一起来认识明朝一位了不起的航海英雄。他的名字叫——郑和。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段振奋人心的历史,它的名称叫——郑和远航。 二、感受人物形象(配乐) 1、今天,老师还为同学们带来了郑和35岁时第一次远航时的画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郑和的神情。你想用哪个词语来形容他呢? (学生畅谈) 出示:神采奕奕、胸有成竹、仪表堂堂、气宇不凡 师:同学们说了那么多,真了不起,老师也准备了一些,有的词语你们已经说到了,有的还没有说,来,一起来看看吧! 这就是一位率领着一支庞大舰队的航海家,这就是那位信心满怀的航海家。(出示:第三小节)同学们,你能读出他的英雄气概吗?自己练一练 2、指名读 A、这么威风的郑和,谁来把它读出来。 B、郑和的身材真魁梧呀!谁能把郑和的号召传得更远一些吗?(这样的号召,我想不仅中国的人民能听到,连全世界的人民都能听到。 C、同学们,如果能加上一些动作就更好了,大家一起来。 三、感受航海之最 1、郑和远航是发生在600年前的事了,然而直到今天,它仍然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一个奇迹,书上有一句话给郑和远航以高度的评价。请看,(出示)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 A、顶峰是什么意思,那为什么说郑和远航是达了当时航海事业的最高峰那是因为——引读。

2、质疑:究竟是多大的规模,多长的时间,多广的范围能称得上到达了“顶峰” 呢?(出示问题) 请大家独立阅读全文,一边读一边思考这个问题,读完后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①学生读文②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A、时间之长 ① 指名交流(1405~1433 长达28年,七次,三十多个国家) 师:这么长时间的远航,在整个世界航海史上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出海七次, 一共到了三十多个国家。 郑和最后一次远航,已经60多岁了,鬓发全白了,就在这次归途中,郑和以身殉职,病逝于古里,同学们,此时此刻,你们是否和老师一样的心情,沉痛而又敬重,就让我们 带着这样的情感读读这一小节。(出示第六小节) B、范围之广: 郑和远航前后一共到过30多个国家,30多个国家该是一个多大的范围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郑和从苏州刘家河出发,首先到达占城,然后往南到达爪哇、苏门答腊,再往西 到达古里,前3次到达古里就返回了。后四次则横渡印度洋,到达了阿拉伯及非洲东海岸 的木骨都束等国家。)(配乐解说) 郑和远航历经28年,率领舰队航行了10万多里。几乎跨越了半个地球。这些在当时 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比世界航海家哥伦布还早80多年。他开创了航海事业的先锋。此时此刻,我门不得不再次骄傲的说: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 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 C、我们已经了解了郑和远航的时间之长、范围之广。那么它的规模到底有多大呢?请 同学们自读1~3小节。找一找,你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船队的规模之大? 1、“.随行————27000多人。“ 老师告诉你们。我们国际部从小学到高中共计约( 2700人 )。27000多人就是它的 ( 10 )倍。 2、“每艘宝船————那么高“

《简谐运动的回复力和能量》教案

11.3、简谐运动的回复力和能量示范教案 一、教学目的 1.掌握简谐运动的定义;了解简谐运动的运动特征;掌握简谐运动的动力学公式;了解简谐运动的能量变化规律。 2.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概括简谐运动的运动特征和简谐运动的能量变化规律,培养归纳总结能力。 3.结合旧知识进行分析,推理而掌握新知识,以培养其观察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难点 1.重点是简谐运动的定义; 2.难点是简谐运动的动力学分析和能量分析。 三、教具:弹簧振子,挂图。 四、主要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提问1:什么是机械振动? 答:物体在平衡位置附近做往复运动叫机械振动。 提问2:振子做什么运动? 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机械振动的情况:机器的振动,桥梁的振动,树枝的振动,乐器的发声,它们的振动比较复杂,但这些复杂的振动都是由简单的振动的组成的,因此,我们的研究仍从最简单、最基本的机械振动开始。刚才演示的就是一种最简单、最基本的机械振动,叫做简谐运动。 提问3:过去我们研究自由落体等匀变速直线运动是从哪几个角度进行研究的? 今天,我们仍要从运动学(位移、速度、加速度)研究简谐运动的运动性质;从动力学(力和运动的关系)研究简谐运动的特征,再研究能量变化的情况。 (二)新课教学 (第二次演示竖直方向的弹簧振子) 提问4:大家应明确观察什么?(物体) 提问5:上述四个物理量中,哪个比较容易观察? 提问6:做简谐运动的物体受的是恒力还是变力?力的大小、方向如何变? 小结:简谐运动的受力特点:回复力的大小与位移成正比,回复力的方向指向平衡位置 提问7:简谐运动是不是匀变速运动? 小结:简谐运动是变速运动,但不是匀变速运动。加速度最大时,速度等于零;速度最大时,加速度等于零。 提问8:从简谐运动的运动特点,我们来看它在运动过程中能量如何变化?让我们再来观察。提问9:振动前为什么必须将振子先拉离平衡位置?(外力对系统做功) 提问10:在A点,振子的动能多大?系统有势能吗? 提问11:在O点,振子的动能多大?系统有势能吗? 提问12:在D点,振子的动能多大?系统有势能吗? 提问13:在B,C点,振子有动能吗?系统有势能吗? 小结:简谐运动过程是一个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过程。 (三)总结: (四)布置作业:

郑和远航的教学设计

《郑和远航》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寿安里小学杨建华 教学目标: 1、能复述郑和第一次远航的经过。 2、感受郑和为促进中国与亚非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不怕困难,顽强 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郑和第一次远航。 教学难点:让学生真正的感受到郑和下西洋的艰难和重大意义。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1、导入课题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划清了文章的层次脉络,知道了郑和远航,规模大、时间长、范围广,(学生回答,相机板书:规模大、时间长、范围广)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还知道了文章重点写了郑和第一次远航,主要分为:扬帆起航、友好交往、战胜凶险(学生回答,相机板书:扬帆起航、友好交往、战胜凶险)。(2)今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再次认识这位了不起的航海英雄郑和,让我们了解这一伟大的壮举——郑和远航。(生齐读课题) 2、出示目标。 (1)能复述郑和第一次远航的经过。 (2)感受郑和为促进中国与亚非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 3、效果预期。 二、民主导学。 任务一:学习“扬帆起航”(课件出示1—3节) 策略:1、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1—3节,划出那些令你印象深刻的句子,可以在旁边做一下批注,写写你的理由。 2、组长组织组员交流,并做好汇报准备。 自主学习: 展示交流: ①关于宝船的长度、高度、宽度等。(通过具体数字体现船大,用教 学楼进行对比。) ②“船上配备着航行罗盘……水船。”(装备精良、随行船只分工明确。) 是啊,船很大,装备精良,随行船队分工明确,规模很大,的确是

宝船! ③“苏州府刘家港码头人山人海……第一次出使西洋。”(看出送行人很 多,连皇帝都参与了,从“人山人海”看出。) ④“随行的有水手、翻译……共两万七千八百多人。”(从具体数字看出随行人很多。) 4、宝船如此壮观,那领导这支船队的郑和又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呢? ①指名答:自信、矫健、勇敢、坚定 ②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呢?(握拳、起航、健步、高举、大步等) ③指名读、齐读。 5、下面句子更精彩,出示“在人们的欢呼声……出发了。” ①指名读 ②从这句话你们感受到了这是一支什么样的船队呢?(气势宏伟的船 队,从哪儿看出来的呢?比喻句和浩浩荡荡。) ③指名读——范读——齐读 任务二:学习“友好交往”(课件出示第四节) 过渡:郑和的船队规模大,装备精良,随行人多,显示了明朝经济的强盛,而这次访问书上说是一次什么样的访问呢?(这是一次友好的交往。) 策略:默读课文,看看这节哪些地方看出这是一次“友好访问”呢? 自主学习: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划。 展示交流: 相机拓展: 1、想象一下,郑和来到这个国家,他面见国王,会说些什么呢? 2、看见这么宏伟的舰队,当地老百姓会怎么想呢? (相机理解“扶老携幼、惊叹不已”) 总结:这是一支非常强大的舰队,却没有丝毫的炫耀、威胁,有的只有友好的情感,让我们齐读第四节。 任务二:学习“战胜凶险”(课件出示第5节) 过渡:任何成功之举的背后都藏有鲜为人知的曲折和艰辛,这次航行也不例外,大声地读读第五节,说说这次航行都遇到了哪些困难? ①指名答(风浪海盗) ②险恶的风浪 ★自己读读风浪这段话,说说哪些词语表现了风浪十分凶险?(脱缰的野马咆哮呼啸等)这是海浪的一种什么样的声音?

课时分层作业 8 简谐运动的回复力和能量

课时分层作业(八)简谐运动的回复力 和能量 (建议用时:25分钟) 考点一简谐运动的回复力 1.简谐运动的回复力() A.可以是恒力 B.可以是方向不变而大小变化的力 C.可以是大小不变而方向改变的力 D.一定是变力 D[由F=-kx可知,由于位移的大小和方向在变化,因此回复力的大小和方向也在变化,一定是变力.] 2.如图所示,能正确反映做简谐运动的物体所受回复力与位移关系的图像是() A B C D B[由F=-kx可知,回复力F与位移大小x成正比,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反,故选项B正确.] 3.关于简谐运动的回复力F=-kx的含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k是弹簧的劲度系数,x是弹簧的长度 B.k是回复力跟位移的比值,x是做简谐运动的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 C.根据k=-F x,可以认为k与F成正比 D.表达式中的“-”号表示F始终阻碍物体的运动 B[对弹簧振子来说,k为劲度系数,x为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对于

其他简谐运动k不是劲度系数,而是一个比例系数,故A错误,B正确;该系数由系统本身结构决定,与力F和位移x无关,C错误;“-”只表示回复力与位移反向,回复力有时是动力,D错误.] 4.如图所示,在一倾角为θ的光滑斜板上,固定着一根原长为l0的轻质弹簧,其劲度系数为k,弹簧另一端连接着质量为m的小球,此时弹簧被拉长为l1.现把小球沿斜板向上推至弹簧长度恰好为原长,然后突然释放,求证小球的运动为简谐运动. [解析]松手释放,小球沿斜板往复运动——振动.而振动的平衡位置是小球开始时静止(合外力为零)的位置. mg sin θ=k(l1-l0) 小球离开平衡位置的距离为x,受力如图所示,小球受三个力作用,其合力F合=k(l1-l0-x)-mg sin θ,F合=-kx.由此可证小球的振动为简谐运动.[答案]见解析 考点二简谐运动的能量 5.(多选)一弹簧振子在水平方向上做简谐运动,其位移x与时间t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在t=3.2 s时,振子的() A.速度正在增大,加速度沿正方向且正在减小

《11.3--简谐运动的回复力和能量》教学设计

《11.3 简谐运动的回复力和能量》

回忆前面学的判断物体是否做简谐运动的方法? 课件展示:两种判断物体是否做简谐运动的条件: ①x-t 图像为正弦曲线 ②F-x 满足 F=-k x的形式 下面用第二种方法来判断竖直的弹簧拉一个小球的 振动是不是简谐运动? 提醒:先找平衡位置。因为x为振子到平衡位置的位 移。 规定向下为正方向 平衡位置:0kx mg = 振子在C 点受到的弹力为:()0' x x k F += 振子受的回复力 ()kx kx kx mg x x k mg F mg F -=--=+-=-=00' 回复力与位移的关系符合简谐运动的定义 问:此时弹簧振子的回复力还是不是弹簧的弹力?(不是)那是什么?指点受到的合力 重力和弹力的合力 所以说:回复力不一定是弹力可能是几个力的合力。 振动具有周期性和重复性,在振动过程中,相关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分析:x ;a;F;v 三、简谐运动的能量 因不考虑各种阻力,因而振动系统的总能量守恒。(用CAI 课件模拟弹簧振子的振动,分别显示分析x 、F 、a 、v、E k 、E p 、E 的变化情况) 观察振子从A →O→B →O →A的一个循环,这一循环可分为四个阶段:A →O 、O →B 、B →O、O→A ,分析在这四个阶段中上述各物理量的变化,并将定性分析的结论填入表格中。 分析:弹簧振子由C →O的变化情况 分步讨论弹簧振子在从C →O运动过程中的位移、回复力、加速度、速度、动能、势能和总能量的变化规律。 ①从C到O 运动中,位移的方向如何?大小如何变化? 由C 到O 运动过程中,位移方向由O →C ,随着振子不断地向O 靠近,位移越来越小。 ②从C 到O 运动过程中,小球所受的回复力有什么特点? 小球共受三个力:弹簧的拉力、杆的支持力和小球的重力,而重力和支持力已相互平衡,所以回复力由弹簧弹力提供。

《郑和远航》第一课时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郑和远航》第一课时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 计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郑和远航》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目标预设]: 1、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读通课文,分清条理,能讲述课文大意,知道课文详写第一次航海经历,略写后六次。明确中心段落。 [重点难点]:读通课文,分清条理,能讲述课文大意,知道课文详写第一次航海经历,略写后六次。明确中心段落。 [设计理念]:明确高年段学习目标,不逾越,不饱胀,认真落实好第一课时目标。强化初读,引导把握课文大意。 [设计思路]:导入,初识郑和——初读,整体感知——学习生字新词——再读,理清条理——回归整体。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都知道哥伦布在1492年发现了新大陆,可你们知道吗,我国早在明代就有一位著名的航海家,第一次下西洋的时间比哥伦布早了八十多年!它的名字叫郑和。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以这位航海英雄为主人公的。出示郑和图片。谁能用一句话来说说你所了解的郑和? 2、一提起郑和,人们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他七下西洋的丰功伟绩。郑和下西洋到底有多“远”远航途中发生了哪些事情究竟

有怎样的意义呢就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郑和远航》。在郑和右边板书:远航。 二、初读感知。 1、请同学们带着问题(简单出示问题)自读课文,试着从课文中找找答案。(学生读书,教师巡视指导) 2、组织反馈交流,了解课文内容。 3、逐段指名朗读。(同学之间相互评议) 三、学习生字新词。 1、请大家认真读课文,要求读准每一个字,读通每一句话。教师巡视,参与学习。 2、反馈学习情况。 练读词语。(出示)扶老携幼、惊叹不已、严阵以待、化险为夷、镇定自若、雄伟壮观、奔腾咆哮、波峰浪谷、码头、仪器、派遣、双手抱拳、赠送、撕裂、范围 你读书时读懂了哪些词语的意思还有哪些不理解 “扶老携幼”借助场景描绘。 “惊叹不已”迁移旧知识,练习说话。 “镇定自若”“雄伟壮观”观察插图理解。 3、同学们,咱们中国的语言,很美,有时候,一个词语就是一幅画。请你用心去读读这些词语,你的脑子里会出现怎么样的画面来呢( 狂风呼啸、奔腾咆哮、波峰浪谷) 再读这组词语,读出你脑海中的画面来,读出画面的气势。 类似这样的词语,你还能说出几个来吗?

简谐运动的回复力和能量

简谐运动的回复力和能量 一、简谐运动的回复力 1.简谐运动 如果质点所受的力与它偏离平衡位置位移的大小成正比,并且总是指向平衡位置,质点的运动就是简谐运动。 2.回复力 使振动物体回到平衡位置的力。 3.回复力的方向 总是指向平衡位置。 4.回复力的表达式 F=-kx。即回复力与物体的位移大小成正比,“-”表明回复力与位移方向始终相反,k是一个常数,由简谐运动系统决定。 二、简谐运动的能量 1.振动系统(弹簧振子)的状态与能量的对应关系:弹簧振子运动的过程就是动能和势能互相转化的过程。 (1)在最大位移处,势能最大,动能为零。 (2)在平衡位置处,动能最大,势能最小。 2.简谐运动的能量特点:在简谐运动中,振动系统的机械能守恒,而在实际运动中都有一定的能量损耗,因此简谐运动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 1.回复力的来源 (1)回复力是指将振动的物体拉回到平衡位置的力,同向心力一样是按照力的作用效果来命名的。 (2)回复力可以由某一个力提供,如水平弹簧振子的回复力即为弹簧的弹力;也可能是几个力的合力,如竖直悬挂的弹簧振子的回复力是弹簧弹力和重力的合力;还可能是某一力的分力。归纳起来,回复力一定等于振动物体在振动方向上所受的合力。分析物体的受力时不能再加上回复力。 2.关于k值:公式F=-kx中的k指的是回复力与位移的比例系数,而不一定是弹簧的

劲度系数,系数k由振动系统自身决定。 3.加速度的特点: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a =F m=-k m x,表明弹簧振子做简谐运动时,振 子的加速度大小与位移大小成正比,加速度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反。 4.回复力的规律:因x=A sin(ωt+φ),故回复力F=-kx=-kA sin(ωt+φ),可见回复力随时间按正弦规律变化。 1.根据水平弹簧振子图,可分析各个物理量的变化关系如下: 图11-3-4 振子的运动A→O O→A′A′→O O→A 位移方向向右向左向左向右大小减小增大减小增大 回复力方向向左向右向右向左大小减小增大减小增大 加速度方向向左向右向右向左大小减小增大减小增大 速度方向向左向左向右向右大小增大减小增大减小 振子的动能增大减小增大减小 弹簧的势能减小增大减小增大 系统总能量不变不变不变不变 当堂达标 1、(多选)如图11-3-2所示,物体系在两弹簧之间,弹簧劲度系数分别为k1和k2,且k1=k,k2=2k,两弹簧均处于自然状态。现在向右拉动物体,然后释放,物体在B、C间振动,O 为平衡位置(不计阻力),设向右为正方向,物体相对O点的位移为x,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图11-3-2 A.物体做简谐运动,OC=OB

《郑和远航》教案

《郑和远航》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理解“派遣、仪器、撕裂”等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复述第一次远航的经过。 3、体会郑和下西洋的艰难和重大意义。感受郑和为促进中国与亚非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 能复述第一次远航的经过。 教学难点: 体会郑和下西洋的艰难和重大意义。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图片引入,激发兴趣 1、课件出示: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郑和远洋”表演的图片。你们猜一猜这个图片讲述了哪一历史大事件? 2、小结:美国学者路易斯·丽瓦塞斯曾评论道:“郑和船队在中国和世界历史上是一支举世无双的舰队,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是没有可以与之匹敌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学完课文,相信你也会发出同样的赞叹。 3、板书课题:郑和远航。 4、师生交流郑和的生平: 郑和(1371—1433),中国明初航海家,回族,原姓马,出生于云南昆阳州(今昆明市晋宁县)。12岁时,郑和入宫做太监,后被提拔为内官监,赐姓郑。郑和体貌丰伟,聪明好学,机敏善辩。 5、引导学生结合文题进行质疑和交流,梳理质疑产生的问题: (1)本篇课文写郑和什么时候远航?从哪儿出发?经过哪些地方?到哪里去? (2)郑和带了哪些人、哪些物去远航?

(3)远航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 (4)郑和远航有什么意义和影响? 二、初读课文,扫清阅读障碍 1、默读全文,读准字音。 (1)出示“自学指导(一)”。 (2)组织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 (3)出示生词,指名认读,检查自学情况。 派遣码头仪器赠送撕裂范围抱拳瓷器炫耀化险为夷波峰浪谷扶老携幼镇定自若 教师适时提醒学生:“瓷”“撕”是平舌音;“炫”“鬓”“遣”“拳”“范”是前鼻音;“赠”是后鼻音,也是平舌音。 (4)交流词语的理解情况,针对学生不懂的词语,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加以理解。 重点理解“扶老携幼”“惊叹不已”“严阵以待”“化险为夷”四个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以及词语的意思。 2、试读全文,读通语句。 (1)出示“自学指导(二)”。 (2)学生自读课文。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评议、正音。 三、合作交流,理清课文层次 1、引言:“郑和航海”在世界航海史上是了不起的壮举,你愿意做一个义务宣讲员,把这一象征中华文明的历史故事复述出来,讲给身边的人,让更多的人为中华悠久的文明历史而骄傲吗? 2、出示“复述指南”。

郑和下西洋教案

17课: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侵占澳门等史实。 掌握明朝对外交往的基本史实。 2.过程与方法:分析郑和下西洋成功的原因,提高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 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郑和的远航盛况增进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 难点:岳飞与戚继光的比较 三、教学设计 提纲导学—自学阅读—对比归纳—讨论归纳 四、教学过程: 师:上课,同学们好。 欢迎大家走进今天的历史课堂,今天老师首先准备了一幅图片和一段民谣让同学们欣赏:(师出示图片) 师:这幅图片是什么标志?民谣中的戚爷又是谁?同学们不知道了吧?那么老师就先来告诉你:这幅图片是中国航海节的标志,是为了纪念六百年前的明朝著名航海家——郑和而设立的。民谣中的戚爷是指明朝著名抗倭英雄戚继光。郑和和戚继光就是本节课的两大主人公。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郑和,走进戚继光,走进明朝那个交往与冲突并存的年代。 幻灯片显示课题: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 课前运用图片和民谣的形式导语,设计目的是:以这种形象直观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本课的积极性、主动性。 师:根据本节课的特点,老师将本课分为三个篇章:帆之荣;帆之危;帆之辱。接下来,首先请同学们大声郎读本课学习目标;; 这一步的目的是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有一个整体直观的了解,便于下面的学习。 生:齐读。 师: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追随大海上的风帆,共同走进本节课第一篇章,帆之荣——郑和下西洋。师板书:帆之荣—— 图片中的人物就是明朝著名航海家郑和,哪位同学能大声朗读一下关于郑和的介绍?声情并茂,读得非常棒!下面,我们看一段郑和下西洋的视频(要求学生认真观看) 播放视频《郑和下西洋》,师板书:郑和下西洋(目的、时间、概况、意义)师:结合视频提供的信息和黑板上的板书,请同学们详细阅读课本95—97页了解郑和下西洋。 根据刚才的了解,你能填出下面的表格吗?(点击课件) 两分钟的时间巩固一下。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郑和下西洋路线图,哪位同学能主动的演示一下郑和下西洋的路线? 非常正确,你的知识掌握的非常牢固。接下来我们看两组对比。通过对比你能看出什么问题?我们可以明显看出郑和下西洋无论从时间、人数、规模、次数

课文《郑和远航》教案

课文《郑和远航》教案 课文《郑和远航》教案 [教材简解]: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曾有过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故事,郑和七次下西洋,就是其中的一个,它足以令世人骄傲。课文《郑和远航》主要介绍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远航的情况,并点明了郑和七次远航的重大意义,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和我国古代出色的航海技术。像这样大规模的航海,是历史上所罕见的,那课文是怎么来记叙这样的事件的呢?全文共有七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至五自然段为第一部分,主要写郑和率船队第一次航行的情况。第六至七自然段为第二部分,主要写郑和从1405年到1433年曾七次远航,为促进我国和亚非国家的友好交往作出了贡献。课文第一部分可以分为三层:第一至三自然段为第一层,写1405年7月11日,在苏州府刘家河码头,郑和受皇帝派遣,第一次率船队出使西洋时的壮观场面。(扬帆起航)第四自然段为第二层,写郑和与所到的亚非各国人民进行了友好交往。(友好交往)第五自然段为第三层,写郑和在航行中多次战胜狂风巨浪和海盗袭击等凶险。(化险为夷) [目标预设]: 1、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读通课文,分清条理,能讲述课文大意,知道课文详写第一次航海经历,略写后六次。明确中心段落。

[重点难点]: 读通课文,分清条理,能讲述课文大意,知道课文详写第一次航海经历,略写后六次。明确中心段落。 [设计理念]:明确高年段学习目标,不逾越,不饱胀,认真落实好第一课时目标。强化初读,引导把握课文大意。 [设计思路]:导入,初识郑和——初读,整体感知——学习生字新词——再读,理清条理——回归整体。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都知道哥伦布在1492年发现了新大陆,可你们知道吗,我国早在明代就有一位着名的航海家,第一次下西洋的时间比哥伦布早了八十多年!它的名字叫郑和。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以这位航海英雄为主人公的。出示郑和图片。谁能用一句话来说说你所了解的郑和? 2、一提起郑和,人们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他七下西洋的丰功伟绩。郑和下西洋到底有多“远”远航途中发生了哪些事情究竟有怎样的意义呢就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郑和远航》。在郑和右边板书:远航。 二、初读感知。 1、请同学们带着问题(简单出示问题)自读课文,试着从课文中找找答案。(学生读书,教师巡视指导)

郑和远航优秀教案设计

郑和远航优秀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运用恰当的识字方法学会本课7 个生字,能结合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扶老携幼、惊叹不已、严阵以待、化险为夷”等词语的意思。 2、抓住关键词句,反复品读,并补充资料,感受郑和为促进中国与亚非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 3、能根据“扬帆起航”“友好交往”“战胜凶险”三个步骤,复述郑和第一次远航的经过。 4、在读中感悟作者是如何把第一次远航这一历史事件写清楚的,初步感知详写和略写的作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由题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1、你们知道1492 年发现新大陆的是谁?对,是哥伦布,而早在明代,我国就有一位航海家,他第一次下西洋的时间,比哥伦布早了九十多年!他就是——板书“郑和”。出示郑和图片。谁能用一句话来说说你所了解的郑和? 2、一提起郑和,人们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他七下西洋的丰功伟绩。郑和下西洋到底有多“远”?远航途中发生了哪些事情?究竟有怎样的意义呢?就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郑和远航》。 (设计意图:读题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对课题的意思进行了初步的解析)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同时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重点写了郑和第几次远航? 2、检查生字词 在刚才的朗读中,这些词语跳入了我们的眼帘,谁能来读好它? 出示:

?(雄伟壮观、浩浩荡荡、破浪西行)这组词语在文中是描述什么的呢? ?(狂风呼啸、奔腾咆哮、波峰浪谷)同学们,咱们中国的语言,很美,有时候,一个词语就是一幅画。请你用心去读读这些词语,读出你脑海中的画面和气势来。 类似这样的词语,你还能说出几个来吗?(惊涛骇浪、波涛滚滚、汹涌澎湃、风高浪急)?(身材魁梧、健步上船、抱拳告别、友好亲切、镇定自若、鬓发全白)这组词语在文中又是描写谁的? ?码头、派遣、仪器、撕裂 3、理清课文条理 (1)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课文重点写了郑和第几次远航?哪几小节写的? (3)默读课文一到五小节,给郑和第一次远航加上三个小标题:扬帆启航、友好交往、战胜凶险。 (4)课文1 到 5 小节重点描写了郑和远航的经过,那么剩下的两小节又写了什么呢?(郑和七次远航的重大意义) 二课时 激情导课: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郑和远航(生读题)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跨越了时空界限,认识这位了不起的航海英雄——郑和(生);我们了解了这段振奋人心的历史——郑和远航(生)。郑和远航是发生在600 多年前的事了,然而直到今天,它仍然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奇迹! 文中有一段话给了郑和远航高度的评价。谁能快速找出来? 交流,出示:“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它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也开阔了中国人民的眼界。郑和 出使,促进了我国与亚非许多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直到现在,有关国家还流传着三保太监下西洋的故事。” (1)大家知道“顶峰”是什么意思?(山的最高点) (2)郑和远航达到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说明了什么?(地位高,独一无

简谐运动的回复力和能量

《简谐运动的回复力和能量》教学案 北京 蔡雨翔 2013.04 教学目标: 1.掌握简谐运动回复力的特征。 2.对水平的弹簧振子,能定量地说明弹性势能与动能的转化。 教学过程: 一、简谐运动的回复力 在已学的知识当中,我们知道不同的运动受的力也是不同的,例如: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所受合力为零;物体匀变速直线运动,所受合力为大小和方向都不变的恒力;物体匀速圆周运动,所受合力大小不变,方向时刻都在改变,但方向总指向圆心。那么物体简谐运动时,所受合力有何特点呢 ? 当把弹簧振子从它静止的位置O 拉开一小段距离到A 再放开后,它会在A -O -B 之间振动。为什么会振动? 物体做机械振动时,一定受到指向中心位置的力,这个力的作用总能使物体回到中心位置,我们把这个 力叫做简谐运动的回复力。 1、定义:受到总能使振动物体回到平衡位置,且始终指向平衡位置的力 2、方向:始终指向平衡位置 3、特点:回复力是根据力的效果命名的,不是什么新的性质的力, 4、来源:振动方向的合力,可以是重力,弹力,摩擦力,还可以是几个力的合力或某个力的分力 ,对于水平方向的弹簧振子,回复力就是弹簧的弹力。 振子由于惯性而离开平衡位置,当振子离开平衡位置后,振子所受的回复力总是使振子回到平衡位置,这样不断地进行下去就形成了振动。振动的平衡位置O 也可以说成是振动物体振动时受到的回复力为零的位置。 5.回复力与位移关系 弹簧振子的位移总是相对于平衡位置而言的,即初位置是平衡位置,位移可以用振子的位置坐标x 来表示,方向始终从平衡位置指向振子(外侧)。回复力的方向始终指向平衡位置,因而回复力的方向与振子的位移方向始终相反。对于水平方向的弹簧振子,回复力就是弹簧的弹力。在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时,弹簧振子的回复力F 跟振子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x 成正比,方向跟位移的方向总是相反。 二、简谐运动的动力学特征: F=-kx 式中F 为回复力,x 为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k 是劲度系数,负号表示回复力与位移的方向总相反。 大量理论研究表明:如果质点所受的力与它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大小成正比,并且总指向平衡位置,质点的运动就是简谐运动。 做简谐运动的质点,回复力总满足F=-kx 的形式。式中k 是比例常数。这就是简谐运动的动力学特征。 这也是判断物体是否做简谐运动的方法。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郑和远航》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郑和远航》教案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初步懂得详写、略写的作用。 4.通过学习感受以郑和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情怀。 教学重点 读懂郑和第一次远航的内容 教学难点 感受郑和下西洋的艰难和重大意义 教学准备 投影仪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 2、能正确流利地的朗读课文 3、理清课文条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入 同学们都知道哥伦布在1492年发现了新大陆,可你们知道吗?我国早在明代就有一位著名的航海家,第一次下西洋的时间比哥伦布早了八十多年!它的名字叫--郑和。 2.揭示课题,质疑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以这位航海英雄为主人公的。 板书:郑和远航 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 (郑和是什么样的人?郑和远航到底有多“远”?远航途中发生了哪些事情?) 二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 2、听读范文 3、检查预习 (出示生字词:派遣太监魁梧抱拳扶老携幼瓷器脱缰野马撕裂威胁) (强调个别字写法读法) 4、指导理解词语:文章运用了许多生动形象的词语来描写郑和远航,如万里无云,镇定自若等,你读懂了哪些词语的意思? (出示词语) 5、请同学朗读课文 (指导学生标记问题的答案)

三交流反馈 1、了解学生初读感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说说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2、再读课文 学生再次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 四指导分段 (提示:课文重点写了郑和第几次远航?假如让你把课文分成两段,你会怎么分?) 第一段(1—5):写郑和第一次远航。(指导分层) 第二段(6—7):写郑和共有七次远航。 总结:我们这堂课初步了解了郑和这个人物,也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同学们学得很认真,预习得很充分。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回到600年前,跟随郑和的船队一起去经历一次远航。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详略精当的写法 3、通过课文,感受郑和等人的不畏艰难、永往直前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 1、听写词语 二精读课文

第三节 简谐运动的回复力和能量教案

第三节简谐运动的回复力和能量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简谐运动的运动规律,掌握在一次全振动过程中位移、回复力、加速度、速度变化的规律。 2、掌握简谐运动回复力的特征。 3、对水平的弹簧振子,能定量地说明弹性势能与动能的转化。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弹簧振子所做简谐运动的分析,得到有关简谐运动的一般规律性的结论,使学生知道从个别到一般的思维方法。 2、分析弹簧振子振动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情况,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物体做简谐运动时的回复力和惯性之间关系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回复力和惯性是矛盾的两个对立面,正是这一对立面能够使物体做简谐运动。 教学重点: 1、简谐运动的回复力特征及相关物理量的变化规律。 2、对简谐运动中能量转化和守恒的具体分析。 教学难点: 1、物体做简谐运动过程中位移、回复力、加速度、速度等变化规律的分析总结。 2、关于简谐运动中能量的转化。 教学方法: 实验演示、讨论与归纳、推导与列表对比、多媒体模拟展示 教学用具: CAI课件、水平弹簧振子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教师:前面两节课我们从运动学的角度研究了简谐运动的规律,不涉及它所受的力。 我们已知道: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所受合力为零;物体匀变速直线运

动,所受合力为大小和方向都不变的恒力;物体匀速圆周运动,所受合力大小不变,方向总指向圆心。那么物体简谐运动时,所受合力有何特点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简谐运动的动力学特征。 (二)新课教学 1、简谐运动的回复力 (1)振动形成的原因(以水平弹簧振子为例) 问题:(如图所示)当把振子从它静止的位置O 拉开一小段距离到A 再放开后,它为什么会在A -O -A '之间振动呢? 分析:物体做机械振动时,一定受到指向中心位置的力,这个力的作用总能使物体回到中心位置,这 个力叫回复力。回复力是根据力的效果命名的,对于水平方向的弹簧振子,它是弹力。 ①回复力:振动物体受到的总能使振动物体回到平衡位置,且始终指向平衡位置的力,叫回复力。 回复力是根据力的作用效果命名的,不是什么新的性质的力,可以是重力、弹力或摩擦力,或几个力的合力,或某个力的分力等。 振动物体的平衡位置也可说成是振动物体振动时受到的回复力为零的位置。 ②形成原因:振子离开平衡位置后,回复力的作用使振子回到平衡位置,振子的惯性使振子离开平衡位置。 (2)简谐运动的力学特征 问题:弹簧振子振动时,回复力与位移是什么关系? 分析:由振动过程的分析可知,振子的位移总是相对于平衡位置而言的,即初位置是平衡位置,位移可以用振子的位置坐标x 来表示,方向始终从平衡位置指向外侧。回复力的方向始终指向平衡位置,因而回复力的方向与振子的位移方向始终相反。 对水平方向的弹簧振子来说,回复力就是弹簧的弹力。在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时,弹簧振子的回复力F 跟振子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x 成正比,即 F=-kx

高中物理-简谐运动的回复力和能量练习题

高中物理-简谐运动的回复力和能量练习题 1.(多选)(河北省张家口市高二下学期月考)一个物体做简谐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D ) A .物体运动过程中相距最远的两点之间的距离叫做振幅 B .物体先后两次经过同一位置所经历的时间叫做振动周期 C .物体在1秒钟内完成全振动的次数叫做振动频率 D .物体在各个时刻所处的不同状态叫做相位 解析:偏离平衡位置最大的距离叫振幅,故A 错误;物体先后以相同的运动状态通过同一位置所经历的时间叫做振动周期,故B 错误;物体在1秒钟内完成全振动的次数叫做振动频率,故C 正确;物体在各个时刻所处的不同状态叫做相位,故D 正确。 2.(多选)(四川省广安市高二下学期期末)如图甲所示的弹簧振子(以O 点为平衡位置在B 、C 间振动),取水平向右的方向为振子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的正方向,得到如图乙所示的振动曲线,由曲线所给信息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D ) A .t =0时,振子处在C 位置 B .t =1.0s 和t =1.4s 振子的加速度方向相同 C .t =0.9s 时振子具有正方向的最大速度 D .t =0.4s 时振子对平衡位置的位移为5cm 解析:由振动图象可知t =0时,振子的位移为负向最大,说明振子处于B 位置,故A 错误;t =1.0s 和t =1.4s 振子处于OB 之间,所以加速度都指向正方向,B 正确;0.9s 时振子正通过平衡位置向负方向振动,此时加速度为零,速度最大,方向指向负方向,C 错误;质点振动方程y =- 0.1cos 2π1.2 t (m),当t =0.4s 时,y =0.05 m,D 正确。 3.(山东海岳中学高二下学期质检)如图所示,一位游客在千岛湖边欲乘坐游船,当日风浪很大,游船上下浮动。可把游艇浮动简化成竖直方向的简谐运动,振幅为20cm,周期为3.0s 。当船上升到最高点时,甲板刚好与码头地面平齐。地面与甲板的高度差不超过10cm 时,游客能舒服地登船。在一个周期内,游客能舒服地登船的时间是( C )

人教版小学语文11-郑和远航(教案)

11郑和远航教案 一、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郑和第一次远航的经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并学会将段落分层次。初步懂得详写与略写的作用。 4.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感受郑和为促进亚非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为振兴中华而发愤努力的情怀。 二、教学重点 1.读懂郑和第一次远航的内容。 2.通过学习感受以郑和为代表的古代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并有感情地朗读。 三、教学难点 1.正确理解郑和的出身。 2.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郑和下西洋的艰难和重大意义及价值。 四、教学准备 1.引导学生了解郑和的生平及其他航海家事迹。 2.制作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揭题导入 2.检查自学效果。 3.理清课文条理。 一、揭题质疑,激趣导入

1.今天这节课,我们要走近一个在南京生活,从南京出航,在南京任职,最终又在南京逝世的伟大历史人物。(板书:郑和) 2.谁来向我们大家介绍你所知道的郑和。(引导学生简介) 注意:介绍郑和时,复述自己印象深刻的部分,3、4句即可,一定要说自己理解的资料,不能边看材料边说 (正确引导学生理解他是太监:说明他曾有一段不平凡的经历,他没有像一般的太监一样在宫廷内结党弄权,而是肩负民族大义,高扬和平风帆踏波远行,他是一个真正的男人!有才有学,有勇有谋,官居四品。) 3.小结:世界上有许多著名的航海家,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麦哲伦环球航行,而在中国明朝的这位著名航海家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时间比哥伦布早了87年,比麦哲伦早了114年呢!28年里,郑和率领船队远航至30多个国家和地区。(板书:远航) 4.思考:这篇课文是如何向我们介绍郑和远航的壮举,重点又介绍了哪次远航的经过呢? 二、初读课文 1.听课件范读课文,围绕上述问题,引导学生作简要交流。 过渡:看来,通过预习和初读,同学们对课文已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下面老师来检查你们预习生词的情况。 2.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词语。 派遣太监魁梧抱拳桅杆珊瑚 脱缰撕裂威胁身材瓷器赠送 (2)指导学习,重点指导学生书写:遣撕瓷 (3)小结:这一课这么难写的字同学们都能掌握得很好,看来你们很会学习,

《郑和远航》教案

《郑和远航》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理解“派遣、仪器、撕裂”等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复述第一次远航的经过。 3、体会郑和下西洋的艰难和重大意义。感受郑和为促进中国与亚非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 能复述第一次远航的经过。 教学难点: 体会郑和下西洋的艰难和重大意义。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图片引入,激发兴趣 1、课件出示: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郑和远洋”表演的图片。你们猜一猜这个图片讲述了哪一历史大事件? 2、小结:美国学者路易斯·丽瓦塞斯曾评论道:“郑和船队在中国和世界历史上是一支举世无双的舰队,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是没有可以与之匹敌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学完课文,相信你也会发出同样的赞叹。 3、板书课题:郑和远航。 4、师生交流郑和的生平: 郑和(1371—1433),中国明初航海家,回族,原姓马,出生于云南昆阳州(今昆明市晋宁县)。12岁时,郑和入宫做太监,后被提拔为内官监,赐姓郑。郑和体貌丰伟,聪明好学,机敏善辩。 5、引导学生结合文题进行质疑和交流,梳理质疑产生的问题: (1)本篇课文写郑和什么时候远航?从哪儿出发?经过哪些地方?到哪里去?

(2)郑和带了哪些人、哪些物去远航? (3)远航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 (4)郑和远航有什么意义和影响? 二、初读课文,扫清阅读障碍 1、默读全文,读准字音。 (1)出示“自学指导(一)”。 (2)组织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 (3)出示生词,指名认读,检查自学情况。 派遣码头仪器赠送撕裂范围抱拳瓷器炫耀化险为夷 波峰浪谷扶老携幼镇定自若 教师适时提醒学生:“瓷”“撕”是平舌音;“炫”“鬓”“遣”“拳”“范”是前鼻音;“赠”是后鼻音,也是平舌音。 (4)交流词语的理解情况,针对学生不懂的词语,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加以理解。 重点理解“扶老携幼”“惊叹不已”“严阵以待”“化险为夷”四个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以及词语的意思。 2、试读全文,读通语句。 (1)出示“自学指导(二)”。 (2)学生自读课文。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评议、正音。 三、合作交流,理清课文层次 1、引言:“郑和航海”在世界航海史上是了不起的壮举,你愿意做一个义务宣讲员,把这一象征中华文明的历史故事复述出来,讲给身边的人,让更多的人为中华悠久的文明历史而骄傲吗? 2、出示“复述指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