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每个音乐老师上课都有相同的经历

每个音乐老师上课都有相同的经历

每个音乐老师上课都有相同的经历
每个音乐老师上课都有相同的经历

每个音乐老师上课都有相同的经历:在上课过程中,有的交头接耳做小动作,把音乐课当放松课。老师精心准备的教学内容不得不被一次次的纪律整顿所打断。可想而知,这样40分钟的课堂又有多少实效。中国有句古训:“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里所说的纪律、规矩,体现在我们的课堂教学就是必要的常规。我注重平时的常规训练。

1、学生进教室的常规

学生进入音乐专用教室上课必须提前排好队,有序进入。要做到不大声喧哗、不追跑,轻声坐到自己的位置上。如果有音乐或歌曲在播放,让学生养成聆听着音乐或歌曲自然走到位置上坐下,并安静地等待上课。

2、歌唱的常规

音乐课的歌唱要求是具有良好的歌唱姿势一级轻声歌唱的习惯。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如何更好地唱出歌曲的情感与美感。能根据歌曲的速度、力度、情绪唱出歌曲的感情。

3、聆听音乐的常规

在欣赏乐曲、聆听歌曲时要求学生做到安静,不讲话,对音乐的理解、感受可以用想象、自我陶醉,以及身体来表示,如闭眼想象、或有节奏地摇晃身体或做简单的动作,但不可妨碍他人的欣赏,培养学生安静聆听的好习惯。

4、器乐练习的常规

器乐进课堂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音乐兴趣,更能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要求学生在练习时才能打击乐器,练习时要注意姿势准确。演奏结束要轻放乐器,养成爱护乐器的好习惯。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新课程理念深入人心。许多新观念、新方法、新手段走入音乐课堂,使得音乐课堂变得百花齐放,生机勃勃。许多“公开课”“优质课”都呈现出一种生动、和谐的教学情境。但是当我们兴致勃勃地走入自己的音乐课堂时,往往会发现一些让人难以舒心的现象:比如听音乐时不能安静,没有良好的聆听习惯;听音乐做动作时乱蹦乱跳,不听音乐,只顾自己开心;同学互相评价时,对同学的表现不理不睬或者讥笑讽刺;讨论问题时乱哄哄,说着说着就跑题....等等像这样常规性的问题还有很多。笔者认为发生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学生的学习方法发生了改变,而良好的学习常规还没有形成。试想在一个没有良好教学常规的音乐课堂里,教师如何能完成预定的教学内容,如何能达到预想的教学效果与教学目标?没有良好的课堂常规做保证,教师的一切努力都会付诸东流,教师甚至会成为学生自由玩乐的许可人与参与者。那么,如何进行小学生音乐课堂常规培养呢?

一、提出具体要求

1、课前准备有序:

无论是排队走进音乐教室还是在座位上静息等待都要做到快、静、齐。

2、课中明确要求:

a、将课本放在课桌的左上角,老师没有要求不得随意翻动。

b、拿课本时保持坐姿,将课本平放在课桌上,既不影响学生的唱歌姿势,也防止一些学生在课本的遮挡下随意活动。

c、唱歌时身体端正,自然的发声,不喊唱,不拖唱。

d、随音乐律动时要注意听音乐,杜绝不听音乐乱动的情况。

3、课后有始有终:

a、一定要唱完问候语再下课。

b、对于上节课预留的自习任务,下节课必须验收检查。

二、利用有效手段

1、巧用音乐语言:

音乐是一门听觉的艺术,因此可用不同的音乐代表不同的指令。如在要求学生安静时我会弹奏“1 3 5 1=”;和学生问好时会弹奏“12 34 | 5 - ||”学生回应“51= 5 | 51= 5 | 54 32 | 1 - ||”。巧用音乐语言既培养了学生聆听的习惯,又使欢愉的琴声流淌在课堂中,使人轻松愉快。

2、在童话故事中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学习动力。小学生的注意力非常容易分散,因此教师要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他们对童话故事非常感兴趣。教师可以将干巴巴的说教转化成生动有趣,充满寓意的童话故事,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我发现有学生不认真听老师提出的问题时,就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粗心的小熊》,故事讲的是一只小熊不认真听讲,闹出许多笑话。故事讲完后,学生们都理解了故事的含义,后半节课都能做到认真听讲。

3、开展竞赛活动:

小学生都有爱好表现,渴望受到褒扬的心理。开展竞赛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组织的效益。在竞赛评比中学生个个争先恐后,积极参加到音乐实践活动中,发扬出主人翁意识,团结协作,共同努力来达到教师提出的要求。

4、使用适当的惩罚:

在音乐课堂中使用激励固然重要,但适当的惩罚也是必不可少的。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合理的惩罚制度有助于形成学生坚强的性格,能培养他们抵挡诱惑和战胜诱惑的能力。”比如当学生在课堂上不积极参加音乐实践活动,摆弄玩具时,经过几次眼神示意及温和提醒无效后,我会收走他的玩具,课后请他将上课时学的歌曲演唱一遍,再将玩具还给他。这样使学生认识到老师对他负责的心理,同时又能体会到“只要我努力,就可以成功。”

三、在教学中保持长期性、一致性

良好课堂常规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是一个长期坚持不懈的过程。教师须将常规的培养渗透到课堂的每一个环节,每一点细节当中。不能只凭自己的心血来潮,随性而为。在实践中还要注意保持一致性,切忌朝令夕改,影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进而影响学生的音乐课堂学习效果。

总之,新课程下音乐课堂依然需要培养学生建立相应的科学的、良好的学习常规。让我们在课堂上言传身教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好习惯,益终生!

小学低段学生音乐课堂学习常规培养之我见[摘要]

音乐课是一门艺术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音乐课严格的

学习常规,教学中,我尝试按照“认知指导”、“榜样示范”、“行为演练”、“情感体验”的方法对低段学生进行课堂学习常规的培养,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音乐课堂学习常规。

[关键词]低段学生音乐课堂学习常规培养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新课程理念深入人心,新的教学行为方式、手段不断涌现,音乐课堂教学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纵观不少“公开课”、“优质课”,音乐课堂变得丰富多彩,目不暇接,每一课几乎

都是那么的理想和完美。然而,当我们兴致勃勃地回到自己的课堂时,却发现音乐老师的课既要上得精彩,上得活泼,还要维持好课堂纪律,已经成了一对矛盾,特别是低年级音乐课堂存在着许多令人难以开怀的“不和谐音符”,如聆听音乐不能做到静听;跟着节拍做动作时,有些学生过于兴奋自由,任凭老师喊破喉咙也停不下来;或者是耳朵不去听音乐,只管自己乱跳;回答问题时,只管自己的答案,而不愿仔细地去倾听其他小朋友回答的内容;为歌(乐)曲伴奏时,有些学生拿着乐器乱挥乱舞;同学们互相点评时,没有正视同伴的行为,出现相互取笑的现象……等等之类的出现在音乐课堂上的常规问题还很多很多。我想之所以会这样,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学习方式改变的同时,学生的学习常规却还是一个很大的漏洞,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课堂常规,教师的良苦用心不但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反而为他们随意玩乐创造条件。由此可见,新课程下音乐课堂依然需要培养学生建立相应的科学的、良好的学习常规。学生良好学习常规形成的关键期就在小学低段,这时期的学生可塑性强,好训练,所以我们教师要抓住这个关键期,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地用爱心和耐心去引导、去约束,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音乐课堂学习常规。

那么对低段学生进行课堂良好学习常规的培养应采取那些方法呢?笔

者综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先作抛砖引玉:

一、认知指导

低年级学生具有很强的向师性和可塑性,教师瞄准时机对学生进行适时适度的期望表达,是启动学生表现自我、发挥潜能、追求进步的强有力

的动力。在教学中,我们应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表达对他们的期望,对他们进行认知指导,使他们自觉愉快地朝着我们期望的方向去努力。

1、巧用音乐语言

音乐课的常规训练和其他学科相比,既有共性,也有不同之处。不同点在于既要对学生进行站、坐及排队、进出教室的训练,又要把这些训练放在音乐中进行,让学生在浓浓的音乐氛围中轻松愉快地完成各项练习。如:请学生摆好凳子,准备下课我就弹起12 34 ︱ 55 543 ︱ 44 432 ︱13 5 ︱……请学生拿出音乐书,我会弹起554 334 ︱ 55 1 ︱ 443 223 ︱ 26 5 ︱,请学生闭上眼睛,我就会弹3 5 6 ︱ 5 - - ︱ 1 3 2 ︱1 - - ︱,用音乐的语言来和学生交流,一方面可培养学生倾听音乐的习惯,另一方面流淌的琴声使课堂气氛更加愉悦,在愉快的琴声中,学生自然养成了良好的学习常规。当然,良好的行为习惯更需要老师不厌其烦地督促强化,长期不懈地抓,一步步使学生走入正轨。

2、借助儿歌培养

“好动,坐不住”是低年级儿童的天性,如果学生的“出格”表现全仗教师的批评教育的话,容易造成课堂气氛沉闷,会影响学生听课情绪,在培养过程中,我发现用儿歌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褒贬学生的行为。在平常的音乐课堂教学中能不露痕迹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常规。如在规范学生唱歌姿势时,我采用了儿歌“小脚跟,找朋友,左手右手快回家,小皮球(收腹),藏起来,挺胸抬头打开门”,用这种富有童趣的儿歌让学生巩固唱歌的姿势。再如课上,低年级学生容易分心,控制力较差,

有时会交头接耳,不听教师讲课,不能安静地聆听音乐,此时教师可以借助儿歌的形式提醒学生:“小蚊子嗡嗡叫,不爱学习爱讲话,人人都不喜欢它。”朗朗上口的儿歌善意地提醒着孩子要遵守课堂常规,保障教学顺利进行,在儿歌的带动下,学生会由吵闹变为了安静,明白了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不知不觉行为得到规范和强化。

3、在故事中培养

让每一个学生从上课第一分钟到最后一分钟都能集中注意力,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尤其是对低年级的小同学更是难上加难,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疲劳。”居里夫人说:“好奇心是学者的第一美德,而好奇心又总是兴趣的导因。”好奇心是先天的心理特征,人人皆有,特别是处在童年期的小孩,他们还沉浸在童话故事的世界里,脑袋里想像着小动物们的活动,爱听大人给他们讲一些小动物的故事,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在教学中编故事,布下“悬念”,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再在教学中生动形象地穿插大量的常规要求,学生很快就能在潜移默化中接受。

二、榜样示范

初入校园的低年级小朋友是非观念还处于十分模糊的阶段,对于自己行为的正确与否还不能做出明确的判断,有时候,老师眼中的“错误”孩子也许并不认为自己有什么错,还有的孩子表现欲强,自控能力差,一激动起来就忘乎所以,音乐活动时往往老师未交代清楚就各显其通,当

然也不乏故意捣蛋者,这样就给音乐课堂的组织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这时候,就可借助于榜样的形象,以正面人物的优秀品质和模范行为对学生施加影响,使孩子受到深刻的正面教育。

1、教师示范,做学生的榜样

在孩子们的心中,老师是最了不起的,他们对老师有很强的依赖性,他们在观察老师时会产生一种“放大效应”和“模仿效应”,所以人们常说学生身上有着老师的影子。在整个行为训练和常规培养过程中,教师的示范作用是对学生最好的教育,人们常说的“身教重于言教”,就是指教师要身体力行,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自己要做到,如上课时,教师标准的站姿和坐姿就是无声的命令;范唱时,教师精神饱满、声情并茂的演唱就是最好的示范。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被学生视为“神圣”,是学生心目中最特殊的“偶像”。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让学生的言行有正确的导向,力求音乐课堂活跃而深刻,自由而规范。

2、学生中的佼佼者是学生最熟悉的榜样

这些榜样与学生生活在一起,年龄相仿,经历相似,环境影响相近,易使学生信服,易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学生学习身边的榜样,内化的进程更快。因此,在学习常规的培养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发现学生中的佼佼者,树立榜样,作学生的表率。如可以用设立“工具星”、“纪律星”、“演唱星”、“表演星”、“创造星”等措施,发现学生的优点,具体细致地指出他们的长处,促使这些学生更加努力,保持自己的优势,使其他学生察觉到自己和榜样的相似性与差距,从而更用心地观察学习。

另外,还可让低段学生参观并感受建有良好班级或某些学科课堂学习常规的学习气氛,尤其是高段的班级,让低年级学生感受到在这种有序的环境中学习是一种乐趣,从而能正视自己的不足。

三、行为演练

儿童良好学习常规的培养,必须要有实际表演练习,只教给他们行为准则,而不让他们去做,就难以形成言行一致的品质习惯。英国17世纪的教师家洛克曾说:“儿童不是用规则教育可以教育好的,规则总是被他们忘掉,你觉得他们有什么必须做的事,你便应该利用一切时机,甚至在可能的时候创造时机,给他们一种不可缺少的练习,使它们在他们身上固定下来”。在常规训练中,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需求,营造活动性、趣味性、游戏性强的教学活动,将学习常规的培养寓于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让学生在循序渐进中养成良好的学习常规。

1、开展游戏活动

在低年级的音乐课堂教学中开展游戏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动中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促进学习的效率,而且对于学生热爱学习的态度,增强愉快的情感体验都是很有益处的。教师可以根据音乐特点设计一些游戏,让学生积极聆听音乐,参与游戏来学习。如在学唱《哈里啰》时,我联系欣赏曲《狮王进行曲》给学生安排了游戏活动,我请学生们扮演小动物逃命,但必须跟着音乐旋律哼唱,不唱起来就会被狮子抓牢,没人会救他,在每一句后面进小房子躲避一拍(感受并掌握四分休止符),不躲避的话就会被狮子抓牢,如果躲避时间超时也会被狮子踢翻房子并抓牢。在这个游戏活动中,我融入了“静听老师

的话、静听音乐、小组合作应团结合作”等常规培养,学生想要更好地完成这个游戏任务,必须牢记老师给的要求。通过这些饶有兴趣的游戏活动,学生既学会了知识,又明确了相对应的学习常规。

2、开展竞赛活动

低年级学生具有好胜心强、渴望获得表扬的心理,采用小组竞赛的形式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组织的效益性。在竞赛评比中,学生个个争先恐后,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之中,表现出主人翁的态度,团结合作,努力实现教师所提出的目标。如:我在班级开展“花儿竞开”比赛,每组代表一朵花,我对学生说:“在灿烂的阳光下,可爱的花儿听说音乐能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优美的旋律能使花开得更加艳丽,为了能早日对大自然奉献出一份爱,它决定来我们的音乐课堂与我们一起学习,感受音乐,不过你们的表现将直接影响这些花儿的情绪和生长。”随后我向学生们提出常规要求:唱歌时不喊叫,为歌(乐)曲伴奏必须合着节拍等常规,当学生在某方面表现出色时,我就在该组的花圃图上添加漂亮的花瓣、花心、花叶、花枝,当孩子们在某些方面表现不够好时,则在该组的花圃图上添加杂草和毛毛虫,这样学生可以从花圃图上看出本组的表现以及与其他组的差距,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和学习积极性,同时无形之中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常规。

四、情感体验

由于学生年龄较小,意志力不坚,不能长期坚持,难免为一时的贪玩而忘记了自己许下的“承诺”,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常规,还在于一个比较科学的管理,随时督促学生,随时提醒学生。在音乐教学

中,教师可通过适当的奖励和惩罚来引导学生继续好的行为,改正不好的习惯,促进学生良好学习常规早日形成。

1、适当的奖励

低段学生都有强烈的表现欲,想让别人感到自己能力超群,出类拔萃。所以,当他们取得成绩时,特别渴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如果老师能及时发现,并予以表扬鼓励,学生要求进步的动机就会强化,并产生完美感、荣誉感。为了维护这种光辉形象,他们会坚持不懈地做出种种努力,不断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行为,从而产生积极的良性循环。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善于把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每一次“灵光闪现”,及时捕捉评价时机,并多采用激励手段予以效果的提升。如:教学中可将表扬物质化——变成用各种纸剪成不同形状的小奖品,可剪成树苗、苹果、蝴蝶等,平时在课堂中寻找适当的机会发给那些表现比较好的学生,其他学生为了获得老师的赞赏,就会更积极地调整自己的言行,积极地投入到音乐活动之中,从而促使学生良好学习常规的形成。

2、适当的惩罚

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合理的惩罚制度有助于形成学生坚强的性格,能培养他们抵挡诱惑和战胜诱惑的能力。“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只有惩罚的教育不是教育”,惩罚可以是“硬性”的,也可以是“软性”的,对于那些只管摆弄自己的东西,不理睬老师的提醒和同学发言的学生,经过多次温和提醒后,我会把他手上的东西拿掉,或者让他站起来接受一次提问,直到答对一个问题才能坐下来,惩罚的时间有多久完全取决于他答对问题的速度,这种惩罚是有效的,能帮助孩子在最快

的时间里纠正行为,并理解到老师为他的学习负责,当他由于答对问题而受到别人鼓励坐下来的时候,往往会被一种“只要我认真,就会学得很好”的热情所鼓舞,从而更专注地投入下面的学习。

站在新课程层面,我们更应该重视平时的音乐课堂教学,因为它们才是最与孩子们的学校生活息息相关的,让我们多花一些精力去研究学生,用我们的睿智走近学生吧!让学生知道音乐常规的重要性,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音乐课堂学习常规,只有在严而有序的音乐课堂常规下,课堂里的生活才会精彩而有价值,课堂的音乐性才会有它坚实的基石,即使飞得再高再远也不会迷失方向。

『摘要』:本文对低段学生音乐课堂产生的学习常规问题,从学生自身因素、教师因素和环境等方面作了一定程度的分析与归纳。在新课程以学生为本位,行为养成的理念下,实施了五条策略:1、从兴趣入手,音乐本位,内涵常规;2、创设情景,在活动中设置常规;3、榜样促进,鼓励学生向“优秀者”看齐;4、活动互动,让常规融入各处;5、学法传授,指导学生自主养成。指出了良好学习常规重在“培养”、“灵活”、“细化”和“凝练”,从而促使其在潜移默化中生成。

关键词:低段学生学习常规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自我校开展新课程改革以来,老师们不断学习新的理念,创导新的实践,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们听了关于学习新课程的讲座,观摩了多堂新课程理念下的低段音乐课,每一节课几乎都是那么的理想和完满。然而当我们兴致勃勃地回到自己的音乐课堂的时候,却发现完全不能达到像他们那样完满的课堂效果!细想,是自己教育教法不妥?是学生素质太低?是师生配合不密?……不排除这样那样的原因,但我想,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学习方式改变的同时,学生的学习常规却还是一个很大的漏洞,试想,在一个没有良好课堂学习常规的氛围里,教师的教学计划何以能正常的开展,课堂教学又何以能达到完满之成效呢?因此,如何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常规,本人认为是一个不容忽视且急需解决的问题,值得每位音乐教师去深思、去策划。

对小学低段的学生,尤其是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新课程的介入让他们有了更多施展天性和才华的天地,但不难想象,在这样的大好形式之下,学生的学习常规是不是就没有问题了呢?不,有!确切地说,还存在不少的问题,比如,最常见的:聆听音乐不能做到静听;跟着节拍做动作时,部分学生过于兴奋自由,任凭老师喊破喉咙也停不下来;或者是耳朵不去听音乐,管自己乱跳,往往打破良好的教学氛围;回答问题时,只管自己的答案,而不愿仔细地去倾听其他小朋友回答的内容,或者是趁机乱说乱讲,忙成一团;为歌(乐)曲伴奏时,某些学生拿着乐器乱挥乱舞;同学间相互点评,很多学生往往不能正视同伴的行为,会出现相互取笑的现象……等等之类的出现在音乐课堂上的常规问题还有很多很多。

音乐课是一门艺术性很强的的课程,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音乐课里严格的学习常规,如孩子们聆听音乐时必须做到静听;唱歌时不应该大声喊叫;为歌(乐)曲伴奏时必须合着节拍;与人合作表演时应该有较好的合作意识等等。诸多的音乐教学常规慢慢引领着孩子们向音乐的殿堂迈进。而我们音乐追求的音乐性,也是在这些严格的、科学的音乐学习常规中才能进一步凸显出来。在新课程理念之下,

我们不再崇尚传统教学中那一味求静、求齐的课堂模式,但也绝不能时髦而刻意地模仿“慢、吵、乱”的所谓的“新”课堂模式,我们所要追求是“参与、互动、共鸣”的课堂,在这个基础上,有效的结合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优势,打造新型课堂。因此,培养学生建立相应的科学的、良好的学习常规首当其冲成了教学最基本的要件。

二、概念的界定

何为常规?《现代汉语词典》里这样解释:“沿袭下来的经常实行的规矩。”对教育来说,学习常规就是要有组织、有系统地安排教学环境、材料及程序,使学生能从中有序的学习,获得各种知识与能力。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假如我们把学习比作是一个游戏,则出现人们常说的要遵守一定的“游戏规则”,音乐课堂也是如此,但要强调的是,这里我们所谈到的课堂学习常规,不等同于课堂纪律,或者是课堂秩序,确切地说,常规中包含着纪律、秩序。

小学低段音乐课堂学习常规: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的启蒙阶段,和其他课程一样,必须养成课堂纪律,上课专心听讲,任务保质保量完成等学习习惯,每位教师也都各有各的一套课堂常规训练,促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有序的学习,但音乐课是一门审美性、灵活性、活动性都很强的课程,有其独特的特征,也涉及很多方面,就常规方面就有很多内容,在这里,我们所提出的要形成良好的音乐课堂学习常规,主要是指在聆听、感受、表演、歌唱、创编、律动、评价、合作交流、课堂问答等几个板快中所涉及的常规。

三、研究的内容

(一)、小学低段学生音乐课堂学习常规中出现的问题和状况的分析、调查与总结;

(二)、小学低段学生音乐课堂学习常规培养内容的罗列、设计与整理;

(三)、小学低段学生音乐课堂学习常规培养的途径与方法的研究;

四、研究内容的分析——低段学生学习常规问题的归因分析

根据研究内容,凭借多年的教学实践以及深入的调查研究,我们发现,之所以存在多方面的学习常规上的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教学内容及学生自身的因素,也有教师自身及教育教学方式上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教育教学方式造成的原因

1、教师在课堂中缺乏适当的管理,也是引发学生课堂常规问题的重要因素。

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教师放弃管教的责任,采取不闻不问的立场,放任学生,使课堂未能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和教学环境,学生也固缺乏指正的机会而出现违反课堂常规的行为;二是教师对学生的问题行为做出过敏反应,处处设防,动辄对学生大加训斥,甚至滥用海罚,让学生在课堂里感到压抑甚至害怕,这样一来,不仅无助于维持课堂秩序,而且还会大大降低教师的威信,甚至引起学生对教师的反感情绪。尤其是对低段学生来说,也更是容易产生因害怕而“听”老师的话情况,并未见好的效果。

2、教学操作上的偏差

教学方式过于呆板,千篇一律,缺少情趣,不善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比如:教学内容安排过多或过少;讲课的速度过快或过慢;表达能力欠佳;缺乏活力、精神不振等,因此,此类因教育教学上的操作偏差,也造成了学生一定程度上的“违纪违规”。

(二)学生的身心因素

课堂中大量的常规问题还与学生的身心状况直接相关,可能是由学生自身的因素引起的。

1、性别差异

学生的性别特征对常规问题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这在低年级中尤为明显。相对于女孩而言,男孩精力旺盛,活动量大,又喜好探究,而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相对较低,集中注意的时间也更短,固而会更容易产生违纪违规的行为,特别是外向性常规问题。女孩易接受暗示,缺乏果断,较少自行其是的能力,而且集中注意的时间相对较长,因而她们的问题,尤其是外向性问题,相对男孩而言要少一些。据统计,男孩在探究性音乐活动中,要比女孩“大胆”得多,违反纪律的现象或次数也更多。可见,女孩在某些方面优于男孩,但男孩在内向性常规问题方面较女孩少,这是由于性别差异决定的。

2、生理障碍

学生生理上的障碍使学生容易产生问题行为。如学生视、听,说等方面的障碍,会削弱学生学习能力和动力,妨碍其学习活动的正常进行,因此,学生在课堂上常常出现不敏感、不专心、退缩、低沉,甚至烦躁不安行为;学生发育期的紧张、疲劳、营养不良等也会引起学生在课堂上精神不振、担心害怕、神志恍惚,进而产生课堂问题行为。此外,神经发展迟缓或神经功能障碍也会造成学生的“多动症从而在课堂上难以控制自己的行为,出现活动过多、情绪不稳、大声怪叫、注意不集中等多种课堂常规问题。

3、心理缺失

心理缺失也是构成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重要原因,它主要反映在焦虑、挫折和个性等方面。焦虑是一种恐惧和不安的情绪体验。由于焦虑,学生往往会出现灰心丧气、顾虑重重、徘徊不定等退缩性问题行为,也会出现厌烦,烦躁不安,无理发怒等逆反性行为。挫折是目标或期望受阻而又无法克服时产生的一种紫张状态和情绪反应。挫折会引起学生的情绪波动,如焦虑不安或者不满、冷漠、敌视等心理,使他们失去兴趣,将注意力转向非正常活动上。

(三)环境的因素

心理学家勒温(Lewin,K.)关于行为的研究表明,行为是人与环境的函数。这一研究结果揭示了人的行为与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课堂问题行为的产生,除了取决于教师和学生方面的因素外,还与环境影响有关,比如:

1、课堂内部环境

课堂内部环境,诸如课堂内的温度、色彩、课堂气氛、课堂座位的编排方式等都会对学生的课堂行为产生十分明显的影响。课堂中温度适宜、色彩明亮、气氛融洽,学生就可能产生一种愉悦的感受和积极的情绪,从而减少课堂问题行为。相反,如果课堂环境恶劣,气氛紧张,学生就能会感受到昏昏沉沉、懒懒散散的消极情绪,从而增加问题行为产生的可能性。而且,课堂中的色彩、温度、气氛等如果趋于定势,学生不好的常规问题就会形成习惯,成为无意识行为。

2、课堂外部环境

如家庭、社会所带来的影响。我们的周围其实充满了各种各样的规章制度,人们的一些不规范行为孩子看在眼里,也落实到了自己的行为上,造成了课堂上的难以改变。当然还有其他不少的外部原因。

五、研究策略

(一)、从兴趣入手,以音乐为本位,内涵常规

《标准》中指出:兴趣是学次音乐的最好动力。古人云“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对常规培养也是如此,音乐是一门艺术性很强的课程,常规则是无处不在,非常隐性的东西,所以,要让学生在音乐课堂里保持良好的常规,首先让他们对我们的音乐有兴趣,如此才能进一步开展工作。

笔者在教授《数鸭子》一课,利用课件媒体,给学生展示了一群“会动”小鸭子,煞是吸引了他们的目光,当发现孩子对这课很有兴趣的时候,我又安排了跟着赶鸭老爷爷(老师扮演)去散步的游戏活动,这时常会出现合不上音乐节拍,边走边大声说话等现象,我常以“看哪只小鸭子掉队了?”或“爷爷最不喜欢这样的小鸭子”等等的话语来提醒学生应该怎么做,久而久之,他们就知道听音乐做动作时应该安静,和上节拍等常规问题。

(二)、创设情景,在活动中设置常规

低段学生更加有着好动、好玩、好模仿的特性,尽管容易犯错,同时也容易及时的改进缺点,笔者常在音乐教学中设置一定的情景,让学生自主的融入到这个情景里面,使自己成为活动的主人翁,然后以主人翁的态度去约束自己,养成良好的常规习惯。

笔者在教授《青蛙音乐会》一课时,请学生来主持这场“音乐会”,做做指挥,做做主持人,并把相应的材料、道具交给他们。一下子,他们会觉得力不从心,因为随之而来的文艺会很多,比如:下面的人不听指挥;器乐伴奏不和拍,难听;“音乐会”场面混乱等等,作为主持者这时想到的首先应该是我们应该是怎么做的,然后调动该去怎么做,最终达到圆满完成音乐会的效果,在这个过程中,常规问题学生自己解决了,同时,管理、组织的能力也有所加强。

(三)、榜样促进,鼓励学生向“优秀者”看齐

对低段的学生来说,形象思维多于抽象思维,所以很多东西,口头表达,比如象一些常规问题的,学生也很难理解,这时候,榜样的作用是相当大的,比如,笔者常利用一些有利的因素,如某些学生的良好表现,及时的给予表扬,并提出要求,向他学习,当然做的不对的地方也及时的提出来,明确这么做是不对的,这样一来,耳濡目染,学生也自然明确了自己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

然知道这样做是做的,

(四)、活动互动,让常规融入到各处

任何能力的获得都应该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常规的养成也一样,通过各种活动的设计,让学生轻轻松松的获得良好常规的熏陶,并铭记心中。

教育心理学表明: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兴趣越浓,注意力就约集中,对老师所提的要求也就相应的记的越牢。笔者在教学声,通过讲故事、猜谜语、看图片、简笔画、歌表演、看课件、搞合奏等活动,生动形象的穿插了大量的常规要求,学生很快能在潜移默化中接受。

在教授《小乌鸦爱妈妈》一课时,通过“喂食”、“相聚”、“庆祝”等场景,设计了三副拟人化的FLASH动画,利用现代化媒体生动的展现出来,在这个过程我融入了“静听老师的话,静听同伴的话,静听范唱音乐”的常规培养;之后请学生根据这些场景,选择表演,要求小组合作,这个过程中又融入了“小组合作中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鼓励大胆创新;小组合作应团结、协力”等常规培养。最后又让学生通过想象,创编伴奏节奏,为歌曲伴奏,在这个过程中,则融入了“器乐伴奏应跟着音乐节奏;创编节奏鼓励大胆推新;自主创编时不要随意讲话”等常规培养,如此一课下来,学生既在饶有兴趣的课堂氛围中学会了知识,同时也明确了相对应的学习常规。

(五)、学法传授,指导学生自主养成

课改的目标之一: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在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习的过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各项处理能力。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常规的培养,其最终目的也是为了让学生能化为己有,把外在的东西内化为自己内心深处的东西,从而演变成一种习惯。

六、对策总结

(一)、主要策略

良好学习常规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要使它真正落实到生活和学习中去,必须长抓不懈,根据以上对策,笔者进行了一下简单的综合:

(1)、从兴趣入手,以音乐为本位,内涵常规——让常规在潜移默化中生成;

(2)、创设情景,在活动中设置常规——让常规变得“鲜活”起来;

(3)、榜样促进,鼓励学生向“优秀者”看齐——让常规有样可依;

(4)、活动互动,让常规融入到各处——让常规无处不在;

(5)、学法传授,指导学生自主养成——让常规细化、凝练。

(二)、注意之处

(1)、常规的培养与训练,是一项漫长的工作,因此教师需要有足够的耐心、细心和恒心,确保事情有始有终,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2)、受学生年龄、生理等的原因,常规的养成应循序渐进,切不可操之过急,避免遇速则不达。(3)、设立不同阶段的培养目标,明确方向,有序进行。

(4)、面向全体,因人而异,注重孩子个性的发展,对不同类型的孩子提出相应的目标与要求,从而使每个孩子都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七、结论

通过对低段学生良好学习常规的培养,使音乐课堂教学紧而有序,学生变得更加喜欢上音乐课,而不再觉得拘束,并在聆听、演唱、表演、创编、律动、评价、合作等方面的学习常规有了明显的进步。同时也促使了学生整体音乐素质的提高,使学生能在严而有序的教学氛围中获得更好的发展,并能潜移默化地在其他学科中落实和改进自己的学生常规。

八、反思

当然,本课题的研究毕竟只有一年,再加上教师的能力也有所限制,因此,还有不少的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和改进。

1、音乐教学中处处蕴涵着常规,因能力和人力资源等问题,不少现象有待继续了解、开发和研究;

2、本文中提到的常规问题的归因与策略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以上五点策略只是我们的初步尝试,并不是唯一的、最有效的方法,还有待继续改进,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期待能与更多的同行一起探讨和研究出更好的方案。

所以,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会继续努力,及时找出相应问题的解决方案,进一步量化、细化培养目标,不断培养低段学生良好的学习常规,鼓励学生有序学习,有效地学习,从而形成良好而持久的常规习惯。

小学的音乐课是这样分段的,一至二年级称为唱游课,三至五年级称为音乐课,课程的内容设置也相应的各有侧重。顾名思义,这样的区分为的就是使音乐课更适应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心理和身理特点。低年级的孩子,他们的有意注意时间较短,天性活泼好动,思维无拘无束,如果采用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注意力会不集中,从而降低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唱游课学习好习惯,将会对学生今后的音乐学习帮助很大。

在唱游课上如何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呢?

一、以趣激情,让学生熟悉课堂常规,培养学生好的行为习惯。

音乐教学的特性就决定了它课堂常规的特殊性,从问好到师生介绍都体现出一定的音乐性。如果单纯用说教的方法进行,只会让学生感到单调、枯燥,转眼就忘。因此,我运用儿童化的语言,把常规编成儿歌,让学生在琅琅上口的儿歌诵读中知道排队、行走、坐站的常规。

例如:在进行排队时,让学生边排队边读:“脚跟脚跟找朋友,左手右手快回家,大家都学解放军,一二三四没声音”。在进行坐的姿势教学时,我就和学生一起边读边坐:“小屁股坐出来,小脚跟找朋友,小膝盖碰碰头,小胸脯挺起来,小小手放腿上,小眼睛快睁开;看看谁像一台钟”。要求学生倾听时,老师说“小耳朵”,学生答“仔细听”;“一二三——快坐好”等。

除了运用儿歌,富用特点的音乐、节奏都能帮助学生熟悉课堂常规。如:弹上行爬音,大家边说“站像一棵松”边按刚才要求直立;弹下行音阶,大家边说“坐像一台钟”边正确地坐下。在每次游戏完,我敲三下舞板,学生手跟着拍三下,然后迅速回自己的座位。

从学生的心理出发,站在学生角度去看世界,用富用童趣的语言、音乐帮助学生去认识音乐课堂,让学生溶入音乐教学,教学中突出教师指导性,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体现二期课改“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二、以美导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音乐教学中,从开学的第一节课起,就应让学生了解唱游课的各个活动都是有要求的,帮助学生从点滴做起,持之以恒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一年级第一单元中“飞”和“走”是最基本的律动,小朋友都很喜欢,于是我就把行为习惯的要求渗透在律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让小朋友在动动、玩玩中潜移默化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例如:在教“飞”律动时,我就说:“嘘!小朋友竖起你的小耳朵仔细听听,谁来了?”让学生学会安静地聆听音乐,在聆听音乐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学会模仿,分批模仿各种鸟飞翔的姿态,并互相猜一猜是什么鸟?它在干什么?评一评谁飞的姿态优美、与众不同,学一学,取长补短。在飞的过程中,一定要时刻提醒学生耳朵里要有音乐,随着音乐的韵律舒展地飞舞才是美的。在教“走”的律动时,同样要求学生跟着音乐的节奏神气地走,并且让学生在活动的时候观察同伴,在音乐活动中愿意和老师与同伴交流,学会欣赏别人,发现别人的闪光点。在整个律动活动中,在学生学会模仿的基础上,我不断用激励性语言,引导学生发散性思维,并时刻提醒学生,老师最喜欢不拘一格、与众不同的动作,培养学生爱探究、爱创造的良好习惯,使学生终生受益。

我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中,学会倾听老师的讲话,倾听同学的发言,积极地有意义地参与教学活动过程;歌唱时要求学生用自然、清晰的声音歌唱,要求学生学会保护自己喉咙,不能哇哇乱叫;在律动的动作有创意、尽量与众不同启发思维的火花,获取知识,培养能力,保证课堂活动有效地进行,做到活跃而不失有序。

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我都给学生明确目标,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任务,而不是无所事事。例如:一个学生或者一个组在表演时,我让其他学生做个有心的小观众、小评委,让学生学会倾听,让学生学会欣赏,在“听”中学生能发现更多的问题,在“赏”中能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

常言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既然是一种新的学习习惯,我除了有意识的去培养,去提醒,去督促学生养成之外,还做到坚持,坚持到每一堂课,坚持到每一个活动。让的音乐

教育伴随着行为习惯的训练融入到教育的全过程,融入到学生的全面发展中,使学生能身心放松地、愉快地参加到音乐学习活动中,以此来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体验美、理解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让良好的学习习惯成为孩子们飞翔的翅膀,让每一个孩子能在音乐乐园里,快乐地学习,尽情地飞舞,让孩子笑容象花朵般绽放,让笑容灿烂成春。

让流行歌曲真正融合于小学高年级音乐课堂教学

太阳希望小学孙东儿

关键词:流行歌曲融合趋势优势如何

当代社会,科技的突飞猛进,知识的不断更新,人们的思想观念也随之不断地变化着。全球化新潮的涌起,东西方文化的相互撞击,使得我们的音乐也趋于多元化的趋势。这种新的音乐环境正在以空前的速度影响,冲击着人们的音乐生活。“流行歌曲”以其特有的艺术魅力占据了人们音乐文化生活中极大一部分空间。其中,小学生便是流行音乐的忠实追捧者之一。

那么如今的校园生活又是怎样的呢?只要我们留心观察,便不难发现以下这样几种现象:

场景1:

放学了,一大群小学生相拥结伴着走在回家的路上,一学生情不自禁地哼起了常唱的《隐形的翅膀》:每一次,都在孤单寂寞中徘徊……一句没唱完,一大群异口同声地都唱了起来;一首没唱完,紧接着《老鼠爱大米》又唱响了……场景2: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来欣赏笛子独奏曲《扬鞭催马运粮忙》。

生1:老师,怎么又欣赏这些歌啊?我们听点好听的吧!

生2:老师,我们听课外的流行歌曲吧!

生3:老师,我有磁带,我们听SHE的吧!

……

教室里一阵活跃……

一、学生对流行歌曲喜爱程度的调查结果分析

难道,我们的学生真的都衷情于流行歌曲了吗?到底他们对流行歌曲的喜爱到了何种程度呢?为此,作为一线的音乐教育工作者,在尝试将流行歌曲融入音乐课堂教学前,我对我所执教的几个高年级班级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

调查显示:84%的学生表明很爱听流行歌曲,平时常听;68.5%的学生表示能完整地演唱出一首以上的流行歌曲。而当老师调查“你对自己喜欢的流行歌手的情况是否了解”时,有78.5%的学生表示基本了解。而有86%的学生表明很希望音乐老师能在课堂上适当地融入些有关流行歌曲的知识。

二、流行歌曲融合于音乐课堂教学的必然趋势

从调查中显示:我们的音乐课堂教学想要一味地将流行歌曲拒之门外,显然是不可能的。那么,让流行歌曲真正融合于音乐课堂教学已成了必然趋势。

1、社会环境的影响。

数字化时代,各类信息借助于广播、电视、杂志等媒体工具充斥着人们的音乐生活。流行音乐通过各大媒体的精心包装,传播炒作,以其具有极大冲击力的视听效果与音乐课本上那苍白的教材歌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2、学生身心发展的主观原因。

高年级的小学生,无论在生理,心理上都开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个时期的他们懵懵懂懂,对外界充满了好奇心,对一切刺激特别敏感,模仿力极强,崇尚个性的张扬,初步形成审美观。在歌曲的选择上,更多地表现出了主动性。3、流行歌曲特有的艺术魅力。

流行歌曲能被人们认可,所接受,肯定有其生存发展的根源。搜索百度网,对“流行歌曲”的定义进行查阅,有学者把其定义为:那些结构短小、内容通俗、形式活泼、情感真挚,并被广大群众所喜爱,广泛传唱或欣赏,流行一时的甚至流传后世的器乐曲和歌曲。流行歌曲的浅显易懂、贴近生活、节奏鲜明,时代性等特点正符合了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4、课改的需要。

《新课标》的教材编写原则——开放性原则中提到:正确处理传统与现代、经典与一般、中华音乐文化与世界多元文化的关系,注意吸收具有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密切联系社会生活,丰富教材内容,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而优秀流行歌曲的引入正符合了这一点。

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是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新课标》中提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而调查的结果也证明了流行歌曲已占领了学生内心大部分的音乐空间。如果我们一味地制止,只会引起学生更多的叛逆心理。师生共同探究,分辨良莠,对音乐课堂教学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音乐的审美能力也会不断提高。

三、流行歌曲融合于音乐课堂教学的优势

其实,只要我们教师能因势利导,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把流行歌曲中的精品引入音乐课堂教学,发挥其积极因素,让其有效地为音乐教学服务,就会对我们的音乐教学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

1、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音乐课堂更加生动。

2、可以帮助学生学习新知,提高音乐能力。

3、利用其积极因素,可以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开阔学生视野。

四、流行歌曲如何融合于音乐课堂教学

为了能让流行歌曲真正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发挥起优势,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笔者在所执教的班级中进行了大胆尝试,更新教法,从各个角度有机地将“流行歌曲”融合于课堂教学。

1、以歌曲演唱为教学内容融入流行歌曲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这就是说人为了情感表达,才去歌唱。周琦老师在她的《让音乐永留孩子心中》一文中曾提出:音乐作为一种非语义性的信息,决定了它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其感觉常为“只能意会,不可言传”。流行歌曲中有许多歌曲体现了人们之间真切的情感。如果我们能在歌曲演唱教学时,适当融入一些类似于课本教材情感的流行歌曲,进行拓展,延伸,就会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必定会受到更大的效益。

例如:在歌曲教学《可爱的家》时,我尝试着推荐了一首蕴涵融融亲情的《吉祥三宝》,优美的旋律,如一缕清风把学生带入了辽阔的内蒙古大草原,动听的歌词,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通过歌曲的演唱,学生感受到的是家庭的幸福,生活的美好。

又如:在教学补充歌曲《童年童年像一首歌》之后,我尝试着引入了一首同样是体现校园生活,适合学生演唱的流行歌曲——罗大佑的《童年》,歌曲中充

满了歌手对童年生活的回味和依恋,学生同样能在演唱过程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情感的愉悦,从而得到心灵的净化。

2、以歌曲欣赏为教学内容融入流行歌曲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把“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放在了首位,要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欣赏教学中单靠教材中的几首乐曲是远远不够的。适当地引入一些流行歌曲教学,让学生欣赏大量的不同内容,不同风格,不同形式的乐曲进行对比,去感受不同的美。如:古典的美,秀丽的美,奔放的美,忧伤的美等等,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平时欣赏课中,我经常推荐一些像韩红,腾格尔等实力派歌手的作品。如韩红的《天亮了》,学生在欣赏的同时,我又让学生了解了这首歌的创作背景——一个催人泪下的真实故事。当学生了解了背景再去欣赏时,许多同学都感动得潸然泪下了。

又如欣赏腾格尔的《天堂》,优美舒畅的旋律,旷远悠长的节奏,再加之腾格尔那看似粗矿而不拘小节中又带有丝丝柔情的歌声,把学生带到了一片旷远辽阔的蒙古草原。这种奔放而又柔情的美的确对净化学生心灵起到一定的作用。

在教学安徽民歌《凤阳花鼓》时,为拓展学生视野,增强对民族音乐的鉴赏能力,我又融入了黑鸭子组合的江苏民歌《茉莉花》,江西民歌《十送红军》,宋祖英的彝族民歌《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等歌曲的欣赏,丰富了学生的美感体验。

还有一些流行歌曲的内容健康向上,并且蕴涵了一定的道理。如周杰伦的《蜗牛》,这首歌曲的本身蕴涵了一定的积极向上的精神。学生欣赏的同时也能在思想上得到熏陶。

总之,让学生多欣赏一些积极向上的流行歌曲能提高学生自身的鉴赏能力,培养对美的感受。

3、以节奏教学为教学内容融入流行歌曲

节奏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对歌曲的理解掌握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进入小学高年级以后,创编节奏便成了音乐课中一大难题。每次教学节奏,学生总觉得枯燥,乏味,教学效果自然也不是很理想。翻阅杂志,受到不少同行的启发。我也尝试着将流行歌曲中的“说唱”融入了课堂,例如:周杰伦的许多歌曲

我的小学音乐教学故事(20200514103334)

我的小学音乐教学故事 一直以来,音乐课被称为副课而不受重视,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以及音乐教育事业获 得迅速发展,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如何不负众望,更好地完成好教学任务,最大限度地让音乐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这是我在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思考与实验的课题。上好一节音乐课的手段虽然很多,在教学中,我慢慢体会到,要上好一节课并不难,难的是要上好每一 堂课。平时我在教学细节之处慢慢灌输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把握住他们学习音乐的正确方向。在教学中,经常会遇到一些让我有心得的小事,事情虽小,但也慢慢完善着我对音乐教育的 理解。 本学期我任教六年级的音乐课。针对学生性格特点,每次开始上课,我都会在黑板 的左上角写上小组课堂纪律评比栏并贴上星星,作为奖励给表现最好的小组,这一招,总会特别奏效。孩子们也特别喜欢上我的音乐课。我觉得这也是对我工作最大的鼓励。 记得有一次我上一节音乐课的内容是《认识七个唱名》。当时我问:同学们,哪一位 能把这七个音的唱名唱一唱全班的学生把眼睛瞪得大大的望着我。当时我已从他们的眼神中读懂了什么。其中一个胆子特别大的学生举起手站起来对我说“老师,那不就是我们数学上学的阿拉伯数字1、2、3、4、5、6、7嘛!一听这话,我不禁大声笑了笑。这时全班的学生 也笑了起来。说实在,我刚接触到音乐时,也何尝不是将这七个音乐符号认成数学符号呢此 时我忍住笑,换用不着游戏的方式让她们来认识七个唱名。首先,我让学生跟电子琴唱一唱(数遍);接着,我先给七个音编上名字,带着学生以“找朋友”的游戏认识了“do、re、mi、fa、sol、la、si”的七个唱名;然后,又带他们模仿我做手势。这时我又想了一个更 好更有效的学习方法:让他们自己来为音乐王国里的七个小朋友都编上动作,以此让他们自己来熟悉音的高低。于是我就又开始行动了起来,等我话一说出来,就有好几个同学举手争先恐后说:“廖老师,廖老师,能让我来试一试吗”甚至还有几个同学站起来颇不期待离开 座位到讲台上进行表演。于是,我请了一个同学让他做“do、do、do”的动作,这时,我发现有很多同学都举起了小手,来跟着他表演。看着同学们的表演,他们掌握得很快。于是我又叫了好几个同学同样为re、mi、fa、sol、la、si这六个音编动作。看着同学们编的动作 再加上我及时的引导,他们对这七个音的唱名很快就掌握了。 六年级的学生已具有“聆听、分析、思考”音乐能力。能从音的高低、音的长短、速 度、音量和旋律的起伏等方面去听去想。这一时期,课堂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小 组合作少些,以后的课堂教学我要多多以轻松快乐的游戏来让她们吸收要学的知识,同时多鼓励学生敢于表现自己。这就是我在音乐教学中的一个小故事。

中国古代音乐故事

中国古代音乐故事 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丰富的文化典籍。特别值得自豪的是,有数千年不问断的历史记载,这是世界史上所仅见的。下面是为您整理的中国古代音乐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高山流水”最先出自《列子•汤问》,传说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鼓琴而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魏魏乎泰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后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或知己。 中国古代音乐故事篇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传说春秋战国时代,韩国有个名叫韩娥的歌唱能手,闻名全国。有一年,韩国突然发起狂风暴雨,洪水决堤,巨浪冲天,把田园、房屋都冲毁了,百姓纷纷跑命。韩娥在乡亲帮助下幸免于难,投奔齐国。途中盘缠用尽,唯有卖唱为生。她一路走一路唱,歌声的美妙动人,可谓登峰造极。她人走了,大家还是觉得她仍在自己身旁,歌声仍旧回旋在屋梁之间,久久不散。“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成语,就原于此。 中国古代音乐故事篇三:广陵散产生于古代汉朝和魏晋时期,是一部组曲中的一段。当时有一位博学多才的大音乐家叫嵇康的,因反对当时晋朝统治者司马家族的独断专横而惨遭杀害。临刑前,他神态

自如,从容不迫地弹奏了这首乐曲。在乐曲中表达了他对统治者的愤恨和心中的不平。此曲因此而广为流传。 中国古代音乐故事篇四:梅花三弄这首乐曲产生于晋代。曲调在不同音高上重复弹奏3次,所以称为“三弄”。乐曲用平稳的音调表现了梅花高洁、安详的端庄静态;用急促的音调表现了梅花不畏严寒,在刺骨的寒风中摇弋的动态,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补动,体现了创作者的精湛技艺。 中国古代音乐故事篇五:十面埋伏这是一首著名的琵琶曲。它描绘的是公元前202年,楚王项羽和汉王刘邦为争夺天下决战于垓下的战争场面。汉王刘邦用十面埋伏的战术大败楚王项羽的军队,迫使项羽在乌江岸边自刎,刘邦大胜后成为汉朝的开国皇帝。曲中那惊天动地的金鼓声、弓剑撞击声、人马嘶叫声,仿佛让人身临其境。 中国古代音乐故篇六:春江花月夜原名为夕阳箫鼓,产生在清朝光绪年间,演绎的是唐代的巨宏诗篇《春江花月夜》中所描绘的回风、缺月、临月、登山、啸嚷、晚眺共6个段落。乐曲美妙动听,让人浮想联翩,仿佛置身于西下的夕阳,平静的湖面,悠扬的箫声,月上东山,花影层叠,鱼歌唱晚的情景之中。 中国古代音乐故篇七:梅花三弄这首乐曲产生于晋代。曲调在不同音高上重复弹奏3次,所以称为“三弄”。乐曲用平稳的音调表现了梅花高洁、安详的端庄静态;用急促的音调表现了梅花不畏严寒,在刺骨的寒风中摇弋的动态,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补动,体现了创作者的精湛技艺。

教育故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故事

教育故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故事 教育故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故事 德国教育家福贝尔认为:“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工具,是快乐的源泉,是培养儿童道德品质的手段,在游戏过程中最能表现儿童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游戏是儿童的本能性活动,是儿童内心世界的反映。”在游戏中我们所获得的轻松和愉快,相信大家都能感受到。高尔基说过:“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途径。”快乐的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哪里有儿童,哪里就有游戏。在游戏中,儿童的运动器官,感知记忆力都能更快更好地发展。 我们这里所说的游戏不是纯粹的游戏,而是融入了具有音乐性特点的游戏。在音乐教学中,我们称之为“音乐游戏”。音乐游戏不同于一般的音乐游戏,它是通过游戏的形式,强调对音乐的体验、感受,在根本上服从音乐的指导。音乐是音乐游戏的灵魂所在,音乐游戏只是学习音乐的手段.音乐游戏必须伴随音乐,才能实现音乐教学的目的。它从音乐本身入手,让学习者在聆听音乐的同时,引导他们通过一些音乐游戏去接触音乐的各种要素。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通过音乐游戏去感受音乐

的节奏、情节、感受音乐的魅力。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主动学习,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我还记得我上小学的时候,音乐课还没得到一定的重视,就只是教师简单的教授,学生被动的接受这种简单而枯燥的传统教学方法,对学生到底有多少学习兴趣、学到了多少知识、课堂效率到底有多高谁也没有认真研究过。作为一名刚刚走出校门又走进校门的新教师,刚开始对于教学方式的转变有些力不从心,满脑子的教育教学理论不知如何付诸实践。我尝试用自己所学到的专业知识进行教学,完全进行不了,我在讲台上讲,学生在座位上讲,一堂课乱哄哄的。课后经过反思,反复实践,发现了在音乐课堂中适当采用游戏能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课堂效率非常高。通过走进学生的心里,我发现他们非常爱上音乐课,只是他们不知道音乐课除了唱歌外还会学到节奏、节拍、速度等音乐的基本要素。几乎每个孩子都有好玩、好动的特征,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更是将这个特征发挥的淋漓尽致,我将音乐游戏融入到唱游教学中让他成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经过一段时间的反思与探索,我发现音乐游戏真的是我课堂上不可或缺的好帮手。 相对于其他学科,音乐课具有独特的学科性。

幼儿园大班语言《音乐故事火车》

大班语言《音乐故事火车》 活动目标: 1、学习根据故事的首尾关联,运用想象创编故事中间部分情节;初步感知故事的基本结构,对编构故事产生兴趣。 2、运用比较欣赏的方法尝试为故事的首尾选配适宜的乐曲。 活动准备: 插入式图片、卡片四张、记号笔、小动物若干、音乐、一块大的布等。 活动过程: 一、欣赏故事火车,发现特别、感知结构: 1、请幼儿欣赏一列“特别”的“故事火车”。(讲述故事的首尾内容) 2、提问:什么地方很特别? 刚才你们听了故事火车有没有觉得它什么地方很特别呢? 跟我们以前听过得故事有什么不一样吗? 3.引导幼儿以火车的结构来感知故事的结构: 咦,你们有没有发现故事和火车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车头—故事的开头车厢—故事的过程车尾—故事的结尾 二、创编主要情节,交流讨论、体验乐趣: 1、提问:中间的车厢里到底藏着一个什么好方法呢? 可是这辆故事火车中间的车厢是空空的,到底藏着一个什么

样的故事过程呢?我们的破皮鞋可以变成什么呢?我们一起来想想看。(请个别小朋友说一说) 2、分组讨论,创编故事的中间情节。(配乐小夜曲反复播放、幼儿简笔画) 3、集体分享小组的创编成果。(请四名幼儿分别上台说说) 重点所在教师要关注幼儿的创编并对此进行:评价1、创造性(内容);2、表述水平(字词、连贯性、流畅性) 三、对比欣赏乐曲,尝试选配、完整分享: 1、欣赏两段不同性质的乐曲。 小朋友看,现在车厢即有了故事又配了音乐,可开心了,但是车头和车尾很不高兴,因为它们还没有配音乐呢,怎么办呢?我准备了两段音乐,请你们听一听、配一配,帮车头和车尾也配上音乐。 2、尝试根据故事首尾的情绪色彩,选配相应的乐曲。 播巡逻兵进行曲和梦幻曲 这是第一段音乐,我们来听听看。接下来我们听第二段的音乐。你们觉得第一段的音乐听 起来感觉怎样?你会怎么配呢?为什么?(比较欢快,联系故事情节来说)(比较悲伤,给故事开头配比较合适。) 3、师生共同讲述故事,分享完整的“音乐故事火车”。 播放三段音乐 小朋友真能干,在大家的努力下,我们的音乐故事火车可以

最新高考作文经典名人例子素材

最新高考作文经典名人例子素材 高考作文经典名人例子素材一 张芝练字不择纸笔 张芝临池水尽黑张芝(?—约192),字伯英,号有道,东汉敦煌洒泉(今甘肃省)人。他是一位在书学上具有高深造诣和杰出贡献的名书家;同时也以品德高尚、为人正直而知名当世。张自幼通经史,勤学书法,东汉政府多次征召他做官,他都没有出仕。 张芝练字不择纸笔,他有时拿着抹布蘸水在石上写,有时执筷子在桌上划,甚至家里准备缝制衣服的布帛,也都是他先用颜色书写后再染了使用。但是他对书写的姿势却十分讲究,常常是对着铜镜挥毫,这样自己的正面和反面皆能通过镜面上暗淡的反光看得一清二楚。 为了便于练字,张芝在自己的家门前掘了一个方圆数丈的洗砚池。一天的功课做完了,他就上池塘边将砚台和毛笔上的余墨洗涤干净,以延长它们的使用寿命。他洗呀,洗呀,日子一久,整个池塘里的清

水也被染黑了。后来,人们把练字称做"临池",就是从张芝的这个学书故事中演变而来的。张芝擅长隶、行草和飞白书,学崔子玉和杜操之法,晚年脱去旧习,省改章草的点画波磔,字字区分,创为气脉通畅、隔行不断的"一笔书","今草"。被三国韦诞称之为"草圣"。东晋王羲之对汉魏书迹,首推钟(繇)、张(芝)两家, 认为其余不足观;而王氏父子(羲之和献之)的草书,亦颇受其影响。张芝的弟弟张文舒,书名仅次于兄,有"亚圣"之称。 高考作文经典名人例子素材二 李嘉诚对孩子"冷酷无情":家庭教育要注重对孩子人格和品性的培养 香港巨富李嘉诚,在教育孩子方面很有见地。他非常注意对孩子人格与品性的培养。他的两个儿子李泽钜和李泽楷长到八九岁时,李嘉诚就让他们参加董事会,不仅让孩子们列席旁听,还让他们插话"参政议政",主要是学习父亲以诚信取胜的学问。 后来,两个独生子都以优异的成绩在美国斯坦福大学毕业了,想在父亲的公司里大展宏图,干一番事业,但李嘉诚果断地拒绝了:"我的公司不需要你们!还是你们自己去打江山,让实践证明你们是否

三年级下册音乐第三单元音乐中的故事2017人教版

第三单元音乐中的故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共产儿童团歌》 教学目标: 1、通过小英雄们的故事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感悟到作为一名少先队的光荣感、使命感。 2、准确学唱歌曲中的附点节奏,能用坚定自豪的声音、充满活力的情绪演唱歌曲,表现出儿童美好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 3、学习律动表现儿童团员的精神面貌和坚定信念。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用坚定、有力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准确学唱歌曲中的附点节奏。 教具准备:电子琴、多媒体设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课前音乐《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二、新歌教学 1、节奏练习 图片导入新课 师:大家看这是什么? 生:(红星,五角星) 师:今天给大家讲一个有关红星的故事。(边播放音乐,边讲述故事)。那是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故事使学生了解历史,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及了解历史的兴趣。] (初步产生情感体验) 师:故事中哪部分给你的印象最深?你能说出歌曲的名字吗? 生:(答) 师:当你听到这首歌时心里有什么感受? 生:(激动等) 师:在那个年代连儿童也自发的组织起来和敌人做斗争。你们想和儿童团员一样和敌人做斗争吗?

(学习歌曲中的节奏) 师:现在就交给你们一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你们愿意接受吗? 生:愿意 师:红军要开会,为了防止有敌人混进来,邀请儿童团员站岗,每位来开会的红军都有一个暗号,只有拍对、唱对暗号的红军才能进去开会。 出示节奏谱: ① X X·X X X 嘀嘀嗒嘀嗒 ②X·X X X X — 嘀嘀嗒嘀嗒 (学生动作:分成两组,一组扮演红军,一组扮演儿童团员。拍对的红军,儿童团员为他们贴上红星。) 2、练一练、唱一唱 1 1 5 1 ∣3、 1 ∣5 1 3 1 ∣5 - ∣ 嗒嗒嗒嗒嘀嗒嗒嗒嘀嗒嗒。 3 3 1 3 ∣5、 3 ∣5 5 3 5 ∣1 - ‖ 嘀嘀嗒嘀嗒嘀嗒嗒嘀嗒嗒 3、学唱歌曲 (1)生聆听歌曲 师:同学们,你们胜利的完成了任务,已经成为一名光荣的儿童团员了,让我们一起来听听我们的团歌。 (播放歌曲) a、学会用听觉尽快地掌握歌曲的旋律,在完整聆听歌曲中学会歌曲。 提示:用手击节拍、踏步走等形式感受歌曲,在多次不同方式的感受中记住歌曲的旋律。 (2)说一说,歌曲应该用怎样的声音来唱 (3)有感情地读歌词 b、有感情地朗读歌词。注意咬字准确、吐字清楚。

我的音乐故事

我的音乐故事 每一段音乐背后都藏着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 ——题记在你的世界里,音乐代表着什么?在我这里,音乐代表着我的一生中每一段不起眼但又值得在我老去时会去怀念的生活,它可能是悲伤、担忧,也可能是兴奋、激动…… 儿时,我学会的第一首歌是《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我估计中国绝大多数人都会唱,“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没妈的孩子像棵草”,不管岁月已经流逝多少,这首歌的歌词永远都不会在我的脑海中消逝。小时候,妈妈围着我们转,长大后,妈妈依然为我们担心,在他们的眼里,我们永远都是长不大的小孩;而我们也离不开妈妈,我们也许讨厌妈妈的喋喋不休,但是我们终究离不开他们的喋喋不休,有一段时间,我特别想逃离妈妈的管控,她不想我出省念大学,不想我在大学里做一切她所认为的出格的事情,不想我将来毕业后在离她很远的地方工作,不想我将来远嫁,她不想的事情太多了,以至于我想逃离她,后来我出省念了大学,我发现我不像我之前想象的那么勇敢,我遇到了让我伤心的事情,在黑夜里我不止一次地哭泣,在那时,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我想回家,但我发现,当你远离家的时候,就只会只报喜不报忧了,因为我们会发现把这些事告诉妈妈后,只会徒增妈妈的担忧,这也许意味着我们正在慢慢长大。 后来,我认识了越来越多的歌星,发现了越来越多的宝藏歌曲,记得上初中时,国内刚好有两个组合超级火,一个是TFboys,另一个是来自韩国的EXO,那个时候是真的非常喜欢他们,也有很多人喜欢他们,尤其是TFboys,可以说是国内第一个崛起的青少年偶像团体,他们的歌也可以说是知名度很高的,其中《青春修炼手册》更是被当作中小学生课间操的主题曲广为流传;现在想起来也是一段青春; 再后来,我经历了越来越多的事情,可以说是成长了很多,似乎音乐已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段时间内,歌单里的一首歌可能就是当下生活的写照,而我也通过音乐获得了很多,比如说偶然间发现自己歌单里音乐也是别人歌单里的同款,那么我就在想,这是不是一种默契,或者说是一种缘分;通过音乐,我结交了一个朋友。在音乐上,我可能更偏向轻音乐,这也很大一部分原因和自己的性格有关系吧,我本身也是一个安静的人,所以不太喜欢很吵闹的音乐,所以,一个人的歌单真的能代表很多东西。 那么,音乐到底是什么?这里我借鉴一位网友的话:音乐是什么?是静夜溢动的花香,是山间叮咚的泉水,是天幕上闪烁的星光,是驱走黑暗带来光明的阳光,是抚慰痛苦灵魂的圣经,是生命中流动的旋律,是游走在新海的精灵,是人类最美的语言。 这就是我的音乐故事。 感谢所有音乐带给我的感动。 191221118 苏艳朋

经典励志的中文歌曲

经典励志的中文歌曲 经典励志的中文歌曲王杰《一场游戏一场梦》 所属专辑:《一场游戏一场梦》 发行时间:1987-09-12 是这首歌让我们认识了王杰,尽管他的歌总是带着些许伤感和悲凉,然而细细咀嚼之后,我们依然能从浪子苦涩的生命中发现几许希望的亮光,留给我们一丝淡淡的温馨。 张学友《吻别》 所属专辑:《吻别》 发行时间: 1993-3-1 对于很多人来说,听jakie的歌似乎已经成为习惯。而要从他的作品中找出一首经典之作却不是那么容易,因为属于他的经典太多了,属于他的故事太多了,就像一个从来不曾老去的传说。 谭咏麟《难舍难分》 所属专辑:《难舍难分》 发行时间:1990-01-01 “说起来人生的仆仆风尘,不能够留一点回忆……”谭咏麟的歌总能拨动我们埋得最深的那根心弦。那些曾经的感动,曾经的激情,都记录着他带给我们的美好回忆。 刘德华《一起走过的日子》 所属专辑:《一起走过的日子》

最初的刘德华,我们还不知道他会唱歌,而当他开始唱歌的时候,我们才开始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男人味。刘天王带给我们的,也许不是最经典的歌声,但绝对是最经典的男人。 张国荣《风继续吹》 所属专辑:《风继续吹》 发行时间:1983-1-21 张国荣的离去,让他留给我们的歌声变得愈加珍贵。在他的歌声中,我们似乎总是在寻找什么,却又说不出我们找的到底是什么。对哥哥的怀念也许就像那阵风,一直不停地在继续吹着。 罗大佑《恋曲1990》 所属专辑:《爱人同志》 发行时间:1990年9月 罗大佑一直在尝试用音乐和爱情对换,在他启迪的恋曲里人们度过了生涩而闪亮的日子,同时也避开了政治与时代的激烈撞击。是罗大佑成全了那个年代的个性爱情。 九、周华健《让我欢喜让我忧》 所属专辑:《让我欢喜让我忧》 发行时间:1991-12-3 喜欢周华健的歌,可以有一千个理由,但喜欢他的这首歌,也许理由只有一个,因为他教我们学会思考,思考在我们的周围,到底又有多少人曾让我们欢喜让我们忧。 经典中文歌曲beyond 《海阔天空》 所属专辑:《海阔天空》

小学三年级上册音乐《音乐中的故事》教案范例

小学三年级上册音乐《音乐中的故事》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能够激发学生对小英雄的崇敬之情。 2、能边听边有情感的讲述故事。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交流自己知道的战争时期的小英雄。 2、引出王二小,学生交流有关王二小的故事。 3、引入。 二、欣赏歌曲 1、初次欣赏,思考讨论:歌曲是以什么样的情感演唱的?(叙事、回忆地) 2、再次欣赏,交流:我从歌曲中听到了…… 3、看书上的插图,尝试配乐讲述《英雄王二小》的故事。 4、展示,激发学生对小英雄的崇敬之情。 三、整体欣赏,总结。 篇二 教学目标:1、能用自然的声音、较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演唱《老爷爷赶鹅》。

2、能一边唱一边表演,不断提高协调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欣赏一首歌曲《咏鹅》。 2、(出示《老爷爷赶鹅》歌片)这节课我们学习一首罗马尼亚儿童歌曲《老爷爷赶鹅》。 二、整体感知,熟悉歌曲。 1、听赏,了解歌曲的情绪风格。(欢快、风趣的) 2、跟音乐轻唱,熟悉旋律。 三、学习歌曲 1、教师指导学生有节奏的朗读歌词。 2、教师弹琴,学生逐句跟唱。 3、以各种形式练习。 四、拓展:边唱边创编动作进行表演。 五、展示,总结。 篇三 教学目标: 1、通过唱游歌曲《蜗牛与黄鹂鸟》,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深刻内涵,学习蜗牛身上的高贵品质; 教学过程: 一、播放《春天在哪里》带学生走入教室。 二、引入教学:出示蜗牛与黄鹂鸟图片。

三、学唱歌曲《蜗牛与黄鹂鸟》 1、听音乐,讲故事。“那蜗牛与黄鹂鸟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呢?我们来听一听。” 2、学生讲故事,做动作。模仿蜗牛和黄鹂鸟的语气和动作。 3、(出示歌词)带有节奏的朗读,选一位同学带读,教师打节奏。 4、听音乐,模仿动作。 5、学生跟琴演唱。 6、教师范唱。请学生分析演唱的不同点,处理歌曲。 7、分角色演唱。 四、拓展 1、讨论:你喜欢蜗牛还是黄鹂鸟?为什么? 2、欣赏《蜗牛过桥》的组图,让学生发现蜗牛坚持不懈的精神。 篇四 教学目标: 通过小小音乐剧的实践体验,提高学生们综合艺术的表现能力并贯穿思想教育,让学生知道,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战胜困难。 教学过程: 一:节奏律动:

音乐叙事故事

音乐叙事故事 我们的孩子喜欢上音乐课,上课时唱歌的声音太大,有时遇到喜欢唱的歌曲,简直就是声嘶力竭。我经常提醒他们用自然甜美的声音演唱,他们总是不以为然。 今天又是这样。一开始练声,他们就用很大的声音。我不停的跟他们是说“小声点”,可是没用,反到是增加了他们跟我唱反调的兴趣,越唱越大。唱歌的时候就更是如此。简直成了吼歌。于是我改变设计,先用轻柔的《天鹅》的音乐让他们安静下来。接着请学生和我做一个游戏,让学生来一个比赛。每组派出一个代表,跟于老师说一句话,要求:用最小的声音,但是要让一米之外的我听清楚每一个字。这两个条件都做到了,就是优胜组。结果,他们做得非常的好。 接下来我让学生用这种感觉来哼唱《小小摇篮曲》的旋律,比一比,那组唱得最有感觉。通过前边的游戏训练,这次学生唱的很好,再也不象以前那样大声的吼了。 当学生哼唱好歌曲旋律后,启发学生用同样的感觉演唱歌曲《小小摇篮曲》。谈话:“这首歌曲是个完整的故事,你们用歌声“讲”给老师听吧!记住,你们是在和于老师讲悄悄话哦。起调之后,我在前指挥,唱完之后我们整整楞了几秒中,才从歌曲的情绪中回来,我不禁带头鼓起掌来。我从来没有听他们如此认真的唱歌,如此的有感情。他们来劲了,要求继续唱。我拿出歌,让他们分析,再轻声的带感情唱。以往经常是我分析歌词歌谱,让他们怎么怎么唱,学生感觉都没什么兴趣,可今天完全不同,我才发现他们是如此的有主见,我只要稍稍提示,他们都能说出来,处理恰当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有人提出来了,有些歌曲很劲爆,用轻声能唱吗?我们一起讨论,之后一起唱,怎么才可以用小小的声音来凸现力度呢?并且一起实践,我们甚至找了一些他们喜欢的流行歌曲来示范。基本上这个问题就解决了。 最后,我告诉大家,他们现在正处于变声期,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嗓子,不要大声说话唱歌,不然声带会血肿,会受伤,给我们带来不好的影响,可能使我们长大以后的声音不那么好了,学生都非常认真地听并理解了我的话。于是我们在很快乐的氛围中愉快的结束了这堂课。 这堂课给我的启示特别的深,也让我知道,我要学的,要积累的东西真的还很多,我只有不段进步,才对得起教师这个称号,才对得起我那些可爱的学生们!

音乐的故事

音乐故事对把握音乐中的艺术形象的作用 摘要:音乐故事以文学或戏剧的形式表现音乐家的生活、创作以及他们的代表作品,介绍著名音乐作品诞生、流传的故事和传说。音乐故事有优美动听的音乐作品,对音乐中的艺术形象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音乐艺术形象是在时间过程中运动着的艺术形象,表现人们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现实,。它不同于视觉可见的具体形象,而是通过听觉唤起联想、想象而产生的听觉形象。一首音乐作品每次演唱演奏都是活生生的艺术形象的再创造,它存在于创作、演出、欣赏的过程中,带有在运动中集体连续创作的性质。然而音乐故事对把握这些听觉、想想等艺术形象起到推动理解、更加形象直观、丰富艺术形象内容的,增强艺术形象的影响力和对人的震撼感的重要作用。 关键字:音乐故事艺术形象作用 贝多芬1770年12月16日生于莱茵河畔距法国不远的小城—波恩。他出生于夫拉芒家族,一个音乐世家。贝多芬生活道路非常坎坷,晚年失聪;他从1796年26岁时开始便已感到听觉日渐衰弱,但直到1801年,当他确信自己的耳疾无法医治时,才把这件事情告诉给他的朋友。但是,他对艺术的爱和对生活的爱战胜了他个人的苦痛和绝望--苦难变成了他的创作力量的源泉。在这样一个精神危机发展到顶峰的时候,贝多芬以坚强的意志克服了重重困难他开始创作他的乐观主义的第三“英雄”交响曲。“英雄”交响曲标志着贝多芬的精神的转机,同时也标志着他创作的“英雄年代”的开始。艰苦童年,爱情失败,疾病缠身,贫困交加,孤独寂寞充斥着贝多芬的一生。但他不屈不挠,敢与命运,与人类社会的不平等作斗争也许正是这些挫折造就了这位影响深远的大师。在悠悠音乐史中,贝多芬是顶天立地的,他不仅是作曲家,也是艺术家、思想家。第九交响曲中的合唱《欢

有关音乐的故事

我眼中的李云迪 第一次知道“钢琴王子”李云迪的名字,纯属不经意。甚至在那时候,我还不能算是一个音乐爱好者。 我想,李云迪的成名,也许更多地要归功于李斯特的著名练习曲“钟”。至少于我而言,第一次知道李云迪,是因为那个在网上广为流传的他演奏的“钟”的MV。 这是一个商业味十足的MV,与其说这是一段古典音乐的演奏录像,不如说它更像一部广告片:钢琴、美女、相机、长发披肩的李云迪,还有他右手中指上那个醒目的金戒指。尽管“钟”的演奏难度极大,但这一切并没有给我留下多少深刻的印象。我一直觉得,“钟”是专门用来炫技的曲子,并无多少内涵,就像这个MV作秀的成份远大于音乐本身一样。留在我记忆中的,除了“钟”所特有的空灵的感觉之外,也只是记住了李云迪的名字,仅此而已。 再次看到李云迪的演奏,是他在DG公司录制肖邦的“幻想即兴曲”的实况录像。 一样的长发,一样的金戒指,但少了美女和相机,多了严肃苛刻的录音师。当李云迪坐在锃亮的斯坦威三角钢琴前,闭上眼睛陶醉地按下这首曲子的第一个音时,我也情不自禁地和他一起沉浸在这美妙的琴声中。在我眼里,肖邦的多数作品都是忧郁和伤感的,但这首“幻想即兴曲”却呈现了肖邦少见的阳光和健康的一面,因此成了我非常喜欢的一部肖邦的作品。如果说演奏“钟”显示了李云迪高超的技艺的话,那么这首“幻想即兴曲”则展现了他飘逸和细腻的一面。特别喜欢李云迪对这首曲子结尾的处理:在一片朦胧中,柔弱的主题若隐若现,然后渐渐远去,如同消逝的梦境。当录像中李云迪演奏完毕离开录音室的时候,我还感到意犹未尽,回味无穷。 录音室中的李云迪穿着浅色的衬衫和运动鞋,笑的时候还会露出牙套,就像大学校园里一名稚气的学生。年轻的他用心去体会和演绎着一百多年前作曲家的心境,而从他指尖流露出的音乐,则是那样地动人。 此后的日子,开始关注李云迪的相关讯息和资料,也开始搜集他录制的唱片。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多年前他刚出道时的比赛录像,那一年,他十八岁。 2000年,在华沙举行的第十四届肖邦国际钢琴赛上,李云迪经过了重重闯关,终于进入了最终决赛。他选择的决赛曲目,是肖邦的“第一钢琴协奏曲”。 台上的李云迪,双手不停地换着位置,偶尔在裤腿上擦一下,似乎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地方可以安放。也许这场最高级别的钢琴赛对于初出茅庐的李云迪来说,压力确实太大了。但是轮到他演奏的时候,他毫无保留地投入到了音乐中去。灯光下,他的手指在琴键上灵巧的地舞动着,这是我第一次看清他的手:这不是一双很大的手,也不算纤细柔美,十多年的苦练,已使得指尖微微变形。尽管如此,他演奏时的手型却很漂亮,每一个动作细节都是那么精致到位,让人羡慕不已。 肖邦的第一钢琴协奏曲写于1830年,那时的肖邦还只是一个二十岁的学生,青涩年华,一如现在坐在琴前的李云迪。那一年的秋天,在华沙,这首著名的钢琴协奏曲第一次与世人见面,并由肖邦亲自演奏。此后不久,肖邦带着一个盛有波兰泥土的银杯,离开了局势动荡的波兰前往法国,却不曾料想自己此生再也没有机会踏上祖国的土地。 如果让我选出三部最爱的肖邦的作品的话,第一钢协一定会是其中之一。其中天籁之音般的第二乐章,如同一首叙事诗,在短短的十分钟内,轻轻地诉说着作曲家年少时朦胧的初恋,甜蜜的梦想和浪漫的情怀。 一百七十年后,同样是在华沙,同样怀着一颗年轻而青涩的心,李云迪再次奏响了肖邦的第一钢协。在曲终余音未尽之时,观众们已经忍不住开始鼓掌。满脸汗水的李云迪站起身,和乐队指挥激动地拥抱在一起,然后向台下热情的观众深深地鞠躬致意。此时全场观众纷纷起立,掌声雷动,久久未散。在第一名空缺了整整十五年之后,李云迪终于获得了肖邦赛的桂

我的音乐教育故事

我的音乐教育故事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我的音乐教育故事 徐昕 俗话说的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任何一个集体在工作、学习中要得以正常进行,都必须要有铁的纪律做保证,学校教育工作也是这样,音乐课也不例外。怎样才能使音乐课上得即气氛活跃又有秩序呢?那就要我们教师从形象上做个改变,由教书匠转为设计师、指导师和合作伙伴。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当你问学生喜欢音乐吗?他们会异口同声的说喜欢,但在上音乐课时,并非每个孩子都能融入到音乐中去,总有那么几个不感兴趣,在干别的事,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所以一定要激起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让人把精力集中到一点。如在教学《我的家乡日喀则》时,为了激发孩子们的兴趣,我搜集了好多有关藏族的资料和图片,又学了几段藏族舞蹈。当我点击课件,那美丽的草原风光呈现在屏幕上时,学生们的眼光立即就被吸引了,接下来我又表演了一段舞蹈,赢得了孩子们的掌声。课进行得非常顺利,学生兴致很高,也就根本无须老师去提醒某某同学注意课堂纪律了。 二、创设轻松的学习氛围 首先,老师要有一个好的心态,美国着名的音乐教育家和心理学家穆塞尔说:表情在音乐教育中占有中心位置,音乐教育应当从表情开始。这就要老师要精神饱满,只有这样老师才能在教学中充满激情,才能感染学生的情绪,人们常说:教师的情感有多真,学生的情感才会有多深。而我们以往的一贯做法是,先给学生下马威,让学生不许大叫大嚷。而老师站在讲台上,一副严肃的面孔。这样纪律是好了,但也缺少了活力,没有了欢歌笑语。课堂上多给学生一点微笑,创设一个愉快的教学环境,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师生之间的距离近了,心自然也靠拢了,心情愉悦了学起音乐来就会更投入,投入了思想便不会开小差,思想不开小差,纪律自然也就好了。 三、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自信。 学习是一件非常艰苦的事情,像音乐课看来十分快乐的课,也包含了许多枯燥无味的东西,特别是乐器的学习,每个学生的领悟能力是有差异的,同样的小曲,有些学生可能几分钟就学会了,而有些同学可能一节课甚至更长时间也学不会,如果老师不及时去关注这样的学生的话,那么这些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信心,课堂对于他们来说就会变得很无聊,在课堂上他们会转移注意力,去干别的事情,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课堂纪律就会毁于一旦。因此,音乐老师要去关注每一位学生,当学生学习遇见困难,无奈时,要及时热情的伸出双手去帮助他们,让他们恢复自信。引导学生自信尝试、自信表达、自信探究、自信创造。 创造机会,让更多的学生表现自己。日本音乐教育家铃木先生说过,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刻意的培养一些少数伟大、杰出的所谓''天才'',而是希望通过音乐教育,把每一个小孩提升到拥有一颗高贵的心灵与完美的人格到极优秀的程度,而事实上这也是每一个人所应追求的目标。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优

经典歌曲背后的感人故事

一个好的歌手必定会在演唱的歌曲中投入自身的感情,而一首经典的曲目的背后也必定隐藏着一个感人的故事,也正因为这种感人的内涵才成就了一首曲目的传唱度,从而造就了关于音乐的经典。在华语流行乐坛不乏这种经典作品的存在,如果你也欣赏和认同这些经典,那么就跟着我一起去了解这些经典曲目背后的故事。 韩红《天亮了》 看过05年3〃15晚会的人们可能都还记得晚会最开始的那首歌——《天亮了》,这是歌手韩红自己创作自己并演唱的,而在这动人的歌声背后,隐藏着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 1999年10月3日10时20分左右,在贵州麻岭风景区,200多名游客在马岭河峡谷谷底唯一的缆车乘坐点,等待乘坐缆车去山顶吃中饭。11时10分,一阵难以想象的拥挤后,面积仅有五六平方米的缆车车厢,竟满载了35名乘客,又一次缓慢上升,10多分钟后到山顶平台停了下来。工作人员走过来打开了缆车的小门,准备让车厢里的人走出来。就在这一瞬间,缆车不可思议地慢慢往下滑去。缆车缓慢滑行了30米后,便箭一般地向山下坠去,一声巨响后重重地撞在110米下的水泥地面上,断裂的缆绳在山间四处飞舞……在缆车坠落的那一刹那间,车厢内来自南宁市的潘天麒、贺艳文夫妇,不约而同地使劲将年仅两岁半的儿子高高举起。结果,这个名叫潘子灏的孩子只是嘴唇受了点轻伤,而他的双亲却永远却离开了人世……事故造成35名乘客死伤,其中14人死亡,死者中年龄最大的只有40岁,最小的才7岁。经调查,事故的发生是设计上有严重缺陷的缆车超载造成的。在生和死的瞬间,父母想到的并不是自己,他们用双手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儿子,这就是人世间最伟大的父母的爱!这个生命的故事,深深打动了歌手韩红,她以这个令人震撼的事件并以小孩的口吻,创作了《天亮了》这首感人至深的歌曲,并经过多方联系,领养了这个大难不死的小孩。就是那个秋天再看不到爸爸的脸不要离开不要伤害不知道未来还会有什么风险妈妈告诉我希望还会有一个人在世上要学会坚强我看到爸爸妈妈就这么走远我愿为他建造一个美丽的花园妈妈告诉我希望还会有看到太阳出来他们笑了天亮了 朱哲琴《一个真实的故事》 1990年,歌手朱哲琴在第四届?中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的舞台上演唱了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举夺得了通俗唱法组第二名。而这首歌也确实描写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感动了无数的人。 一个叫徐秀娟的女孩,在她大学毕业后回到了她养鹤的地方(江苏盐城自然保护区)。那是1987年9月15日的中午,丹顶鹤?牧仁?、?黎明?在笼子里鸣叫不已,徐秀娟以为它们想出来游玩和戏水,就进去把它们抱出来放进水塘里。不想牧仁、黎明玩兴大发,先后挣脱绳子飞走了。到了晚上,?牧仁?被

音乐教师成长故事

现在已经开学九周了,我在学校中担任二年级,三年级和七年级的音乐课程,我觉得自己最大的成长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对课程基本理念有了越来越明晰的认识,也意识到课程标准中的这些课程基本理念不应该是高挂于半空中的呐喊标语,而是作为实际教学中的领路灯塔,时刻照着我们的教学行为,时刻监督,时刻反映,时刻督促我们不断思考总结,贯彻始终,获得进步。在现在的音乐教学中,多媒体的普及,各式音乐游戏道具的使用大大丰富了我们的音乐课堂,这也是一把双刃剑,其弊端在近几年已经初步显现,为了趣味教学,为了牢牢抓住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我们难免一味去发掘有趣的新游戏而忽视了音乐本身。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把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放在了第一条,就是坚决地对这种不分轻重走了歪路的教学说不。仔细研读不难发现,以审美为核心要求我们尽全力向学生展现音乐之美,美在哪里呢??美在旋律,在意境,在立意,在和声,在音色等等。好的音乐作品会用其本质的魅力打动学生的心灵,引起他们的共鸣,这时候,如果我们一味让学生游戏,笑闹的歌唱,反而破坏了音乐最本质上的感染力,这时候,最应该的就是把学生的时间空出来,给他的耳朵时间,让他去感受去体会,人人参与,从情感上去认同,而不是走形式的丰富有趣,如果是那样做的话,就本末倒置了。以上是我的一点粗浅理解,我认为我们应该始终坚持以音乐审美为主,以兴趣爱好为辅。不能恰恰做相反的事情,势必是不利于学生长远发展的。 在一般的音乐教学过程中,一般就是要求学生用听唱法学会歌曲,然后唱一唱就算结束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这无疑是不够的,

在课程基本理念中强调实践是要求老师把课本上的几个“死音符”教“活”,让学生把不动的旋律理解透彻。音乐本是最富有创造性的艺术形式之一,我们大可以跳出学习的桎梏,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体验音乐。在我的音乐课堂上,我会要求学生在学唱之余,试着拍一拍,跳一跳,演一演,或者创编歌词,或者补写一个尾声,或者写一个前奏,鼓励每一位学生都大胆用音乐来表达内心,用手边的一切来表达音乐。只有参与了实践了,音乐才会在心里扎下根来。我也知道,教学的过程是不断发现问题调整方向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也要求我们要把教学路走的谨慎一点,不能想当然,不能一刀切,在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的同时要注意引导,不可以乱创造,瞎实践。 在我之前学习的第三条课程基本理念里提到: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随着一节课一节课的教学积累,我觉得:音乐势必是独特的,用它独特的魅力倾倒了无数人,其特点主要是表现在非语义性,无形性,时间性和情感性。这几点使音乐艺术散发出迥然不同的魅力光彩,但在现代教育中,综合是基础教育的一种基本理念,体现了教育的发展趋势,所以这一点理念的提出是非常有意义的。但我们在理解这一点时,要注意音乐课程的综合应该是以音乐为主的综合,比如在实际教学中,不管采用哪种形式,都应该是对音乐理解起促进作用,而不是综合着综合着就走偏了。比如在我们的音乐课堂上,我们会要求学生用画画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内心听见音乐的感受,这里的画画其实并不在于画画的技法,构图或者色彩,更多是注意引导学生去表达他们内心听见音乐的感受,即使只是寥寥几笔,但是来源于他对音乐

我的音乐教学小故事

我的音乐教学小故事我是一名小学音乐教 师,在教学中,我慢慢体会到,要上好一节课并不难,难的是要上好每一堂课,很多问题并不能仅仅靠一节两节课就能解决的,是要靠平时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在细节之处慢慢灌输你对音乐的理解,把握住他们学习音乐的正确的方向,并且能成为他们中的一员,让孩子真正的喜欢你,这才是最难最难的。在教学中,经常会遇到一些让我有心得的小事,事情虽小,但也慢慢完善着我对音乐教育的理解。 我带的是二年级的音乐课,针对学生性格特点,每次开始上课,我都会在黑板上贴五颗星星,作为奖励给表现最好的孩子,这一招,总会特别奏效。孩子们也特别喜欢上我的音乐课。我觉得这也是对我工作最大的鼓励。 记得那一堂音乐课学习的内容是:认识七个唱名,我问小朋友,你们有没有哪位小朋友已经认识了呢?孩子把眼睛瞪得大大的望着我。其中一个胆子特别大的孩子对我说“老师,那不就是我们数学上学的1、2、3、4、5、6、7 嘛!话听到这,我不禁大声笑起来。说实在,我刚接触到音乐时,也何尝不是将这七个音乐符号认成数学符号呢?我忍住笑,换用不着游戏的方式让她们来认识七个唱名。首先,我带着学生以《找朋友》的游戏认识了“ do、re、mi、fa、sol、la、si”的七个唱名。然后,又带他们模仿我做手势。但是我发现他们在跟我做手势时,兴趣不是很高。我想了又想:为什么我不能让他们自己来为音乐王 国里的七个小朋友都编上动作,以此让他们自己来熟悉 音的高低呢?于是我就又开始行动了起来,等我话一说出来,就有好几个小朋友举手说:“老师,老师,能让我来试一试吗?”还有几个

小朋友甚至离开座位来扯着我的衣角,要我叫他表演。于是,我请了一个小朋友让他做“do、do、do”的动作,这时,我发现有很多小朋友都举起了小手,来跟着他表演。看着孩子们的表演,孩子们掌握的很快。于是我又叫了好几个小朋友同样为re、mi、fa、sol、la、si 这六个音编动作,看着,孩子们编的动作再加上我及时的引导,他们对这些音很快就全掌握了。 二年级的学生已能“聆听、分析、思考”音乐,大致能从音的高低、音的长短、速度、音量和旋律的起伏等方面去听去想。学生还不具备音乐术语概念,和学生的交流,要避免过多使用音乐术语,要善于将音乐术语转化成学生听得懂的话,多多以轻松快乐的游戏来让她们吸收要学的知识。同时多鼓励学生敢于表现自己。这就是我在音乐教学中的一个小故事

小学音乐教育故事

小学音乐教育故事 从事小学音乐教育教学已有两个年头多了。在这两年的教学中,我慢慢体会到,要上好一节课并不难,难的是要上好每一堂课,很多问题并不能仅仅靠一节两节课就能解决的,是要靠平时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在细节之处慢慢灌输你对音乐的理解,把握住他们学习音乐的正确的方向,并且能成为他们中的一员,让孩子真正的喜欢你,这才是最难最难的。在教学中,经常会遇到一些让我有心得的小事,事情虽小,但也慢慢完善着我对音乐教育的理解。回想起我的教学经历,有许多地方值得反思和总结。 起初来的时候我在想我到底应该怎样来教我的学生,怎样达到新教学目标的要求和充分利用并实践新的课程改革怎样才能把自己在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发挥到教学实践当中去呢?所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我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了改进,选择和摸索更适合孩子的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堂纪律性的管理 作为一个教师应该应该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从而对课堂纪律进行有效的调控。在低年级的音乐课堂上,前几十分钟,同学们的配合还是相当不错,但是很快课堂就出现难以收拾的“热闹”。本学期,我主要是从事低年级的教学。记得在第一节音乐课的时候,因为我并没有很好了解6-8岁儿童的心理特征,在上课前15分钟还没有进入主题,使课堂出现闹哄哄的情况,当时我只会发脾气,所以最后使得学生和教师也出现比较僵的情况。这样一来,学生对老师的好感也消失,同

时也影响到了我的教学质量。后来我查阅了相关书籍,知道6-8岁儿童的心理特征,他们都是集中力时间比较短,因此必须把握好课堂的前15分钟,提高课堂的效率。为此我对自己的教学安排做了相关的调整,我通常把师生问候,练声及复习前一首曲目的时间把握在前5分钟。通过简短的导入然后直奔主题,这样一来学生能很好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及难点知识。而导入的方式也必须引起学生的兴趣,对于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于动画视频导入,故事导入或者聊天的方式导入都是相当感兴趣。因此说,把握好学生的心理特征,课堂的效率已经可以提高一半。 二、改变教学设计使学生更好的掌握音乐知识 最初的我一直都是按着自己的教学思维在走,没有为孩子考虑得太多,只知道按着教学参考书上的教学任务,教学建议来固定我的思维,结果恰恰是时间不够。一节课时间不能好好把握,学生学唱歌曲时间太短了还加上有游戏活动等。因此我把学习歌曲和欣赏分开教学,游戏适当穿插,并且在上新课之前都是进行了复习的,这样的改动让我在学习歌曲上还是取得了进步的。我还在上课时尽量运用钢琴教学,这样不仅能够对孩子的音准进行更正和掌握,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还用了音乐当中的模唱教学法和跟唱法来学习歌曲,在学习歌曲前都是先把歌词用节奏来教学生的,这样对歌曲的节奏能够很好把握。我今年带的是一年级的音乐课,针对学生性格特点,每次开始上课,我都会带上奖章,作为奖励给表现最好的孩子,这一招,总会特别奏效。孩子们也特别喜欢上我的音乐课。我觉得这也是对我工作最大的鼓励。

十二个音乐小故事

1、《二泉映月》的故事,80多年前,无锡街道的上空常常飘扬着阿炳卖艺乞讨所奏响的琴声。他的即兴演奏,不仅成就了《二泉映月》这支自述式的悲歌,更主要的是它摆脱了那种赏玩式的心态,上升为一种与我同在的共命运感。对人世的关怀,对自我的思考,以及遭受的磨难,使一些人很容易地把他和贝多芬相提并论。不是说人活着多么艰难,或者古人挂在嘴边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而是真切的自己的行为。一部伟大的作品是一部心灵史,它折射了人之所以要站立的原因。我们在阿炳音乐里常常感觉到的,在那一瞬间,就是能分清许多是非。我记忆里有过一段介绍日本指挥家小泽征尔的文字,说他在第一次听到《二泉映月》这首乐曲时流着眼泪告诉别人:“像这样的乐曲应该跪下来听。” 2、小提琴《思乡曲》,马思聪曲抗战时期,马思聪听到一首绥远民歌“城墙上跑马”,原民歌中有想念故乡的萌芽思想。马思聪创作的中他把失去土地的、离乡背井流浪于异乡的农民的离愁与别念表现的淋漓尽致。我们可以感受到作曲家内心的丰富而深刻的音乐内涵。在萤火烧过的地方,又奏起了思乡曲。曲子里,没有黄昏的苦烈,没有子夜的吟叹,只有灰烬中盎然破土而出的绿意,再有啊,再有的就是,

生命回归的呼唤。留恋在国土的灵魂,禁锢在他乡的身躯,浓浓的乡愁,化不开的思念,这时回忆起少时在故乡的无忧无虑,快乐的生活,只有把这些,寄托于这一首《思乡曲》。 3、合唱《哈利路亚》,德国作曲家亨德尔中年经营歌剧院破产,屋漏更遭连夜雨,他又遭遇中风的不幸,身体倒了下来。但是他没有被击倒,一位词作家拿来清唱剧“弥赛亚”的脚本,他躺在床上看着脚本,凭着毅力和神奇的勇气,写完这部巨作,特别是里面的合唱《哈利路亚》,气势磅礴,震撼人心,在演出那天晚上当英国国王听到此曲时,不由自主站了起来,谦卑的聆听这首天籁乐曲。亨德尔听到合唱《哈利路亚》,也流下热泪,他说:“这不是我写的,是主的意愿。” 4、《如歌的行板》,俄罗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创作的D大调弦乐四重奏的第二乐章,柴可夫斯基以音乐这种十分艺术化的方式表达了对生活悲剧的深刻感受和对光明美好前途的热切追求。体现了柴可夫斯基善良犹豫的性格特征,对身处在十九世纪下半叶俄国黑暗社会下劳苦人民的同情。俄罗斯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托尔斯泰听了这首乐曲后热泪盈眶,他说:“从这首乐曲里,我已经接触到忍受苦难的人民的灵魂深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