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秦汉新城热力管沟顶管工程施工方案

秦汉新城热力管沟顶管工程施工方案

秦汉新城热力管沟顶管工程施工方案
秦汉新城热力管沟顶管工程施工方案

西咸新区秦汉新城集中供热管网顶管工程(第一标段)

安全

编制:

审核:

审批:

陕西阳光蓝天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年月日

目录

第一篇顶管施工 (1)

第一章、工程基本情况说明 (1)

一、工程概况 (1)

二、编制依据 (2)

第二章、现场平面布置 (3)

一、施工总平面布置原则 (3)

二、施工总平面布置 (4)

第三章工作井施工方案 (4)

一、施工准备 (4)

二、钢筋砼逆作法工作井施工方案 (7)

第二篇保证措施 (12)

第一章、技术质量保证措施 (12)

第二章、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12)

一、安全管理组织措施 (12)

二、安全技术措施 (14)

第三章、安全应急预案 (17)

一、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及成员职责 (17)

二、危险源辨识 (18)

三、危险源预防控制措施 (19)

第四章、施工计划 (34)

一、施工进度计划 (34)

二、材料与设备计划 (36)

三、劳动力计划 (36)

第一篇顶管施工

第一章、工程基本情况说明

一、工程概况

1、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西咸新区秦汉新城集中供热管网顶管工程(第一标段),工程承包范围为:兰池二路(秦岭路-秦宫一路)内顶管,2×

d2000,101.7米。共两段,203.4米。依照合同改

1)、小鹰路与研发路十字,管道覆土6.3-6.5米,检查井深约9米,顶管长度55米,顶管管材采用Ⅱ、DN2000级钢承口钢筋混凝土管。

2、水文气象:阎良区属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干、湿、冷、暖分明;年平均气温13.1℃,极端最高气温41.9℃,极端最低气温-17℃。年平均降水量530mm,多集中在七、八、九月,夏季多雷雨,冬春两季较干旱。地下水类型属孔隙潜水,埋深约10.3m~11.2m,受季节性影响大。

3、工程地质:工程所在地位于渭河断陷盆地中段北部,为石川河一级阶地,地层主要由耕土、回填土、黄土状土(狄叶贤粘质土)等岩土层组成。本地区地震烈度为Ⅷ度。

4、工程变更情况

二、编制依据

1、陕西秦元热电有限公司提供的“兰池二路(秦岭路-秦宫一路)供热管道工程施工图;

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1;

3、《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

4、《给水排水工程顶管技术规程》CECS246:2008;

5、《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6、《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基坑工程安全技术规程》JGJ167—2009;

7、《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8、《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

9、《小鹰路道路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10、《混凝土管道基础及接口04S531、06MS201》;

1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1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1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14、《地下建筑工程逆作法技术规程》JGJ165—2010;

15、《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12;

16、《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17、《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93号;

18、《顶管施工技术及验收规范》;

19、关于印发《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的通知(建质[2009]87号);

20、本工程现场障碍物调查情况;经施工现场实际勘察,管顶上方1.5m以上依次有污水管道、雨水管道、给水管道、天燃气管道及新修四支渠从顶管上方穿过,各管线间安全距离均符合规范要求。

依据建质【2009】87号文要求,结合拟建工地现场实际情况,我公司本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方针,对本工程顶管工作井开挖、支护、管道顶进进行了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制。

第二章、现场平面布置

一、施工总平面布置原则

1、施工前应做到临时道路布置确保运输畅通,施工临时用水、用电,应满足所需机械设备及办公设施、临建设施施工需要,按规划要求做到场地的平整工作,做好“三通一平”。

2、材料和半成品等堆场和仓库,应尽量布置靠近使用地点附近,以减少工地内部二次倒运。

3、在满足生产和生活需要前提下,合理安排临建设施。

二、施工总平面布置

根据现场施工条件及基坑支护安全要求,本着安全、经济、合理的原则,每个顶管工作井现场平面布置如下图所示。

顶管工作井平面布置图

第三章工作井施工方案

一、施工准备

(一)技术准备

1、组织现场施工人员学习,审查施工图纸和进行各专业图纸会审,进行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交底。

2、编制好顶管施工工艺卡,做好顶管施工人员的再培训工作。

3、绘制临时工程及施工非标准设备工具图纸

(二)后背设计

后背设置(按D2000mm顶管计算)

后背采用3×3m的整体式后背,由30#工字钢拼装组成,型钢前部焊接50mm厚钢面板,后部焊接30mm厚钢板,使之形成整体。后背卧倒工作

坑底以下500mm,并与管道顶进方向垂直,与工作坑壁之间的空隙部分用碎石填充并捣实。

(三)顶力计算:后背稳定性验算主要考虑后靠背被动土承受的压力是否大于最大顶力。

管道顶进顶力计算

⑴、管道顶力计算

F﹦F1+F2

F1 --- 开挖面阻力(人工开挖F1取值为0)

F2 --- 管道周边摩阻力

γ--- 土的容重;1.75t/ m3

H --- 土面至管道中心深度;取最大深度10-0.5 ﹦9.5 m

A --- 管道的横断面积;D2000管道横断面积﹦ 3.14×1.22 ﹦

4.52m2

D --- 管道外径;D2000管道外径2.4m

L --- 管道顶进长度;取最长顶进距离60m

f --- 单位面积周边阻力,依据经验取0.4t/m2

F﹦F1+F2 ﹦γHA+πDLf﹦0+3.14×2.4×60×0.4﹦180.864 t

⑵、设备选取主顶进320t液压千斤顶,

180.863 t﹤320t

(四)导轨安装

导轨安装是顶管施工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安装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管子的顶进质量,因此导轨选用钢质材料制作,并应有足够的刚度,导轨设计采用重型钢导轨,其安装要求如下:安装后导轨应牢固,不得在使用中产生位移,并且要求两导轨应顺直,平行,等高或略高于该处管道设计高

程,其纵坡应与管道设计坡度相一致。安装导轨时,应首先利用垂球和直尺确定导轨的间距和平面位置,然后测出导轨各点的实际高程,并与设计高程相比较,确定导轨的高程调整后进行安装。在混凝土基础上铆钉钢筋,将钢轨焊接在混凝土基础上铆钉的钢筋上,再进行导轨混凝土浇注,其两重轨间的混凝土面必须留为弧形,确保管壁与两重轨间的弧形混凝土面相离。导轨的安装精度必须满足施工要求。其允许偏差为:轴线3mm,顶面高程为0~+3mm,两轨间距为±2mm。

两根钢轨的内距计算: A=√R2-r2

式中:A——两导轨内距(mm),

R——管外半径(mm);r——管内半径(mm)

A=2-10002=895.49mm

(五)后背土体稳定计算:

后背在顶力作用下,产生压缩,压缩方向与顶力作用方向一致。当停止顶进,顶力消失,压缩后背变形随之消失。这种弹性变形现象是正常的,顶管中,后背不应当破坏,产生不允许的压缩变形。

后背不允许出现上下或左右的不均匀压缩。否则,造成顶进偏差。为了保证顶进质量和施工安全,施工时应有后背的强度和刚度计算。

后背土体稳定计算式:

P≤FP/K

FP-工作井后壁被动土压力强度

P-后靠背最大承受压强

K-工作井稳定系数(取1.5)

KP=tg2(45°+Φ/2)

r-土的天然重度(取19kn/m3)

KP-被动土压系数2.20

H-工作井的高度10m

B-后座墙宽度3m

C-土的粘聚力(取24Kpa)

Φ-土的内摩擦角(取22.0°)则:

FP=1/2*r*H2*KP+2*C*H*KP

FP=1/2*19* 102*2.20+2*24*10*2.20=3146Kpa)

FP/K=3146/1.5=2097.3(Kpa)

顶进后背压强计算

P=180.863t/(3×3)=20.095Kpa

由以上计算得知:

P=20.095Kpa≤FP/K=2097.3Kpa,满足后被土体稳定性验算条件。

按上式计算,工作井加固后土体稳定性能承受受力>实际顶力能满足要求。

二、钢筋砼逆作法工作井施工方案

(一)工作井设置

所有顶管工作坑均钢筋混凝土护壁,接收坑为钢筋混凝土护壁,按1:0.1进行放坡,放坡太大不便于混凝土护壁的施工。

(二)施工准备

1、基坑开挖前,必须掌握沿线地质,水文和地下管线埋设情况。如有地下管线,在开挖前,通知各种管线产权单位现场指认线位,并在其监护下采取人工开挖探槽确定具体线位,相应的保护措施。

2、开挖时必须按安全技术要求放坡,遇边坡不稳,有坍塌危险征兆时,必须立即撤离现场。工作坑两边设置临时挡水墙,防止雨水流入槽内造成塌方。

3、施工区域沟槽两侧设置彩钢板全封闭围档,防止社会行人及车辆进入现场。

(三)施工方案:

1、施工工艺流程

本工程逆作法钢筋砼支护采用如下施工顺序进行施工:土方开挖→钢筋制作→模板制作→第一段井体浇筑、拆模→第二段井体浇筑、拆模→第三段井体浇筑、拆模→第四段井体浇筑、拆模→封底。

2、施工方法

(1)土方开挖

土方开挖根据开挖深度分别采用机械挖土和人工配合。开挖时严格遵守设计优化规定的放坡值,第一次开挖可按设计图示尺寸下挖到一定深度,绑扎钢筋,支模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强度≥80%设计强度后,方可进行下一次开挖;第二次及以后向下挖土,均匀对称开挖,待混凝土强度都达到80%设计强度后再开挖另一方向,循序渐进以防井壁向下沉降。

开挖过程中,无地下水且土质良好时,每板开挖深度不大于2m,如发现地下水且土质较差时,严格按每板不大于1.0m下挖,严禁超挖。基坑开挖5米范围内严禁堆载。

井施工至设计底标高后,应避免基坑底面暴漏时间过长,加快施工进度尽快将底板砼施工完毕。

(2)钢筋工程

1)第一节井壁的钢筋制作时,预留第二段井壁钢筋,其长度满足施工技术规程的要求,受力钢筋的连接采用焊接。同一断面焊接的数量≤50%,两个焊接断面间距>30cm,接头设置在构件受力较小处,预留出的钢筋均插入土中,并确保垂直。为了防止壁板下沉,第一节壁板顶端向外伸出1.2m与壁板钢筋相连浇筑50cmC30混凝土。

2)构筑物施工时采用的拉筋,护壁配筋中竖向筋采用Ф12、Ф14、Ф16、Ф18 HRB400螺纹钢筋,间距150mm,横向筋采用Ф12、Ф14、Ф16、Ф18 HRB400螺纹钢筋,间距150、200mm,底板采用Ф18 HRB400螺纹钢筋,间距150mm,上下两层布置;护壁钢筋按双层网格布置,并进行护角加强;墙板、底板用螺纹12号钢筋500×500布置马登筋,不允许埋有露头钢筋,以免造成井体的渗漏。垫层采用C15混凝土,墙身砼采用抗渗等级S6强度等级C30等级。

3)内外钢筋之间要加设φ14 钢筋架,每1.5m 不少于一个。

4)用水泥砂浆垫块控制保护层。

5)钢筋遇直径不大于300mm 的孔洞时可绕过,遇直径大于300mm的孔洞时应切断,同时配置加强钢筋。

6)在底板钢筋制作时,预留井壁的钢筋。

(3)模板工程

1)本工程工作坑护壁均采用竹胶板,尺寸为1.2m×2.4m。

2)按图纸尺寸配好模板,立模前要做好模板的定位控制工作,以便于模板安装和校正。

3)做好找平工作,模板承垫底部应预先找平,以保证模板的位置正确。加强模板垂直度控制,减少垂直度校正的工作量。防止模板底部漏浆。

4)设置模板定位装置,定位装置采用钢筋,直径不小于Φ12,点焊在墙筋上,上中下设三道,以保证模板位置的准确。

5)模板接缝贴海绵胶带,防止漏浆。模板每次使用均要涂刷脱模剂,脱模剂采用水乳型,不得使用油漆型,脱模剂不得污染钢筋及砼接槎处。

6)工作坑支护采用钢管架满堂支护,注意预拱度控制;注意支撑点密度要足够,严防跑模;注意钢筋保护层垫块的设置,保证钢筋保护层尺寸符合要求。

模板支护确定采用 48mm,壁厚2.4㎜的无缝钢管做为满堂支架,间隔0.6×0.6m ,每间隔0.6m设纵横向钢管。同时在支架底部及顶部设剪刀撑,并在底部增设纵横向扫地撑,以保证满堂支架的整体稳定性。

第一、二井段:基坑开挖至标高-3米,进行第一井段模板的制作;基坑开挖至标高-6,进行第二井段模板的制作。为了保证上节井段的预留钢筋与下节井钢筋连接质量,把底模按配筋图要求进行打孔。因此时上部砼已浇筑完毕,所以需对上下接缝做特殊处理,为方便混合料投入,在接缝处侧模上口设一杯型投料口,高出上下段接缝30cm,宽出井内壁25cm,混凝土浇筑从投料口入料。为使连接处有良好的密实度,在施工中采取二次振捣,即第一次振捣后,稍停30~60min,在混凝土初凝前再进行第二次振捣。

第三、四段侧模以及与第二段接缝处处理与前二段基本相同,底模直接利用底板砼,减少了底模安装。

7)模板拆除

①模板拆除前在每块模板上用漆编号,以免周转使用出现模板混乱,二次支模时损坏量大,影响砼表面的光洁度。

②模板拆除在混凝土7 天抗压强度能达到设计强度的70%左右且保证砼表面及棱角不受损坏时方可拆除。

③模板拆除的顺序和方法,遵循先支后拆,以及自上而下的原则。拆模时,严禁用大锺和撬棍硬砸硬撬。

④拆模时,操作人员应站在安全处,以免发生安全事故,拆下的模板配件等,严禁执扔,要有人接应传递,按指定地点推放,并做到及时清理,分类堆放整齐,以备使用。

⑤模板拆除后混凝土孔、眼的处理:用水冲洗,砼表面湿润后用拌好的石棉及膨胀水泥砂浆堵实,与砼表面压平、压光。

(4)砼工程

1)砼拌和运输

为了保证护壁的浇筑质量,护壁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利用专用砼运输车运输进场,并采用混凝土泵送车或导流筒进行护壁浇筑。

2) 砼浇筑

井体结构砼等级为C30,抗渗等级为S6,由于采用逆作法施工,工作坑每层护壁都采取分层浇筑混凝土,为方便浇筑砼可设置跳脚(跳脚不得设置在高1米范围内);上两层钢筋的竖筋每层向下预留65~70厘米和下一层连接,预留的钢筋端部不应在同一截面,使混凝土护壁形成一个整体。

混凝土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得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同一井段的混凝土连续浇注,并在底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上一层混凝土浇注完毕。在下次砼浇筑前,先对已浇砼表面进行凿毛、冲洗干净、保持湿润,浇筑下部墙体时,在施工缝处先铺一层厚度为15~30 mm 的砼配比相同的水泥

砂浆、浇筑细致捣实,使新旧砼紧密结合(因雨、或者商砼等原因不能连续施工)。

3) 砼养护

混凝土采用自然养护法,现场制作三组试块。根据以往的施工经验,混凝土7 天抗压强度能达到设计强度的70%左右,为加快施工进度,在第七天进行一组试块试压,看其是否达到设计强度的70%,如达到则进行下一板墙浇筑。

(具体钢筋布置详见设计图)

第二篇保证措施

第一章、技术质量保证措施

1、测量定位所用的全站仪、水准仪等测量仪器须经过鉴定合格,在使用周期内的计量器具按计量标准进行计量检测控制。

2、总标高控制点的引测,采用闭合测量方法,确保引测结果精度。

3、砼振捣应密实,妥善控制好振捣棒布点、插入深度及振捣时间、次数。

4、为保证砼的表面质量及拆模方便,模板采用同一品种的脱模剂,拆模后余留在模板面的砼必须铲清。

第二章、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一、安全管理组织措施

1、安全管理措施

1)、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副经理为副组长,各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组员的安全领导小组,制定安全生产管理目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在本工程施工过程中项目部制定安全管理目标(伤亡控制指标和安全

达标、文明施工目标),并对安全责任目标分解和落实。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与"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明确规定项目部各领导、各职能部门和各类人员在生产活动中应负的安全职责,在公司与项目经理部、项目经理部与各施工班组签定的经济承包合同中,明确规定安全生产职责和安全生产指标,视安全生产工作的好坏,做到赏罚分明

2)、项目部配齐国家、省、市及公司内部关于安全管理的规范、规程、标准和制度、文件,保证国家和地方政府法规以及公司内部管理规定在安全管理中得以贯彻落实,使得安全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3)、严格执行专职安全员及特殊工种持证上岗制度。本工程严格按省、市安监部门要求配备足量的安全员,对特殊工种加强管理,特殊工种必须经培训考核合格,持证上岗。

4)、建立并保存在建筑施工中所开展的安全性评价与风险性分析、技术安全交底、安全教育培训、安全检查、劳动安全监察通知书、事故调查处理报告等与安全管理有关的活动记录,为纠正不合理措施和改进安全管理方式、方法提供重要信息。

2、安全检查措施

1)、建立并执行安全检查制度,定期组织各职能部门对工地进行安全检查,对本工程进行全面性和考核性的检查;检查中发现问题要定人、定措施、定整改期限,整改后由项目部安质部复检验证。

2)、专业性检查:由项目部安全、设备部门定期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电器设备等进行单项检查,对存在的隐患及时整改。

3)、安全员做好日常巡回安全检查,并做好安全检查记录;施工员在检查生产时检查安全;各班组应经常进行自检、互检和交接检查;为防

止施工人员上下班时间、节前、节后纪律松懈,思想麻痹产生安全隐患,应加强安全检查活动;充分做到层层设防,级级把关,搞好安全工作。

3、安全教育措施

1)、建立安全教育制度,明确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专职安全员、施工员、各专业操作班组负责人等相关人员在安全教育中所应承担的职责,定期组织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以安全生产的政策、法令、法规、标准、规范和安全操作规程为主,并结合本项目的实际安全生产情况和对有代表性的典型事故案例进行讲解,事故是血写的教训,通过有针对性、生动鲜明的教育,使受教育的员工印象深刻,牢记不忘。

2)、详细制订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教育的内容应主要体现在技术操作规程上,写明要领,指出安全习惯和关键问题,并尽可能把操作步骤表达清楚。建立班前活动制度,各分项工程施工前各班组负责人应做好本班组的安全教育工作,并对班前安全活动进行记录。

3)、施工员、专职安全员在施工前,要进行详细可靠的安全技术交底。

二、安全技术措施

1、各类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

2、施工人员进入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帽;非工作人员,严禁进入施工区域。

3、顶管坑顶部严禁堆放各种材料,以免增加荷载、滑落等,工作井四周4m范围内不得堆载。

4、顶管坑四周设置不低于1.2米牢固可靠的安全围挡和安全警示标志钢管入土深度不小于50cm,竖向钢管间距为2m,第一道与第二道间距

为0.6m。栏杆上刷红白相间的油漆,水平杆油漆的分色间距为0.5m,竖向杆的分色间距为0.4m;夜间施工配备足够照明灯具,保证施工和行车安全。

5、顶管坑支护施工过程中,安全人员要密切观察边坡稳定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事故发生。

6、在顶管坑四周设置截、排水沟,并设置不低于300mm的砖砌防水围梁,防止雨水流入顶管坑、沟槽。

7、工作人员上、下基坑必须走扶梯,严禁攀登支护获支撑上下;严禁酒后作业,严禁在工作区说笑、打闹。

8、基坑监测措施

(1)监测方案

为了确保周围土体与管道施工的安全和支护与基坑内施工的顺利进行,在施工期间对基坑变形定期进行观测,一直到基坑开挖完毕,施工完毕后可7~10天观测一次,至变形稳定为止。期间可根据施工进度和变形发展随时加密观测次数,如发现变形异常,应及时停止坑内作业,分析原因,采取还土、坡顶卸载等加固措施,确保边坡安全。

1)位移观测

人员及仪器设备:由项目部测量人员进行位移观测,仪器采用J6型经纬仪。

点位设置:观测点布置在基坑边缘附近,统一编号,观测点的间距30m~40m,观测基准点在距离基坑较远且相对稳定的地方。观测点用水泥桩固定,桩顶设小桩或用彩墨先标定,以保证仪器对中精度,附近做醒目标志,便于观测及保护。

观测方法:采用直线法进行观测。在基坑开挖前观测依次,做为基准数据,以后观测结果和首次观测结果比较,求出边坡位移。

观测时间:在基坑开挖过程中,每天进行一次。基坑开挖结束达到稳定后,每周观测一次。

2)资料整理

观测工作必须指派专人负责观测,同时严格按观测周期进行观测,以便于变形分析。必要时绘制变形曲线,每次观测结果必须真实可靠地记录在观测表格内,并及时整理,以便服务于施工安全,在工程竣工时,将上述资料列入竣工资料中。

3)变形信息分析处理

监控资料按照图表格式进行整理,并绘制支护结构的变形---时间、应力等曲线,若超过安全警戒线必需要应向其主管部门进行通报,并及时采取措施

4)观测精度:满足国家三级水准测量精度要求,水平误差控制在1mm之内。

5)监测注意事项

a每次观测采用相同的观测方法和观测线路。

b观测期间使用一种仪器,一个人操作,不得更换。

c加强基坑各侧变形观测,特别对距离红线比较近的东侧基坑的观测。

第三章、安全应急预案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安全工作各项制度,降低系统风险,保证职工在施工过程中的身体健康和生

命安全,人机在发生安全事故时,能够及时进行应急救援,最大限度的降低生产安全事故给企业和职工造成的损失。

一、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及成员职责

(一)项目部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组织机构

1、领导小组

组长:杨洲

副组长:李娜、刘峰育

成员:朱爱锋、吴征、赵新军、杨小宇、陈杨、唐文、苏倩

(二)职责

1、负责“预案”的编制、修订。

2、建立应急救援队伍,并开展专业培训和演练。

3、配备应急救援所需的各种物资装备。

4、检查、监督、落实事故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救援的修订准备工作。

5、发生事故根据事故的发生情况按照应急救援预案组织现场应急救援。

6、组织有关力量,全力支援现场抢救。

7、必要时组织疏散周围人员、尽可能控制和减少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

8、发生事故后,应及时准确的向上级报告事故情况,配合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处理,做好善后工作,总结应急救援工作的经验教训。

(三)成员职责划分

1、组长:负责组织制定生产事故救援预案及事故状态下的现场指挥救援工作和事故善后处理工作。

2、副组长:品是组织应急预案的演练工作发生事故后,负责人员、资源配置、应急队伍调动协调事故现场的有关工作。

3、安全负责人:协调生产经理进行事故应急工作、负责事故现场调查、处理、取证及事故报告等工作。

4、保卫负责人:协助生产经理进行事故应急预案的演练工作负责事故现场保护、警戒、人员疏散、交通疏导及协助取证等工作。

5、技术负责人:负责事故现场的有关技术数据的统计工作。

6、机械负责人:协助生产经理进行事故应急救援的演练工作,负责施工现场的车辆设别、救援设备指挥调动工作。

7、施工用电负责人:负责事故现场的用电、断电及事故照明保障工作,配合医疗人员对伤者进行急救工作。

8、环保负责人:负责对事故现场的环境检测及保护工作。

9、医疗救护负责人:协助经理、副经理进行事故应急预案的演练工作,负责事故现场的人员抢救工作及伤员转移的工作,配合急救中心及医院、医疗诊治工作和伤员的伤情统计工作。

10、后勤保障负责人:协助生产经理进行事故应急预案的演练工作,负责事故现场的物资、设备保障工作及事故善后处理工作。

11、办公室负责人:负责现场救援命令的传达,通讯联络以及内外部信息的沟通和协调。

二、危险源辨识

本工程施工中的重大危险源主要有:

区域:顶管、沟槽作业区域,吊车施工覆盖范围,氧气、乙炔存放地点,未完工的各工序施工地点、材料库房及堆放地点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