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及解答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及解答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及解答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及解答

第一章概述

1-03 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1)电路交换:端对端通信质量因约定了通信资源获得可靠保障,对连续传送大量数据效率高。

(2)报文交换:无须预约传输带宽,动态逐段利用传输带宽对突发式数据通信效率高,通信迅速。

(3)分组交换:具有报文交换之高效、迅速的要点,且各分组小,路由灵活,网络生存性能好。

1-12 因特网的两大组成部分(边缘部分与核心部分)的特点是什么?它们的工作方式各有什么特点?

答:边缘部分:由各主机构成,用户直接进行信息处理和信息共享;低速连入核心网。

核心部分:由各路由器连网,负责为边缘部分提供高速远程分组交换。

1-17 收发两端之间的传输距离为1000km,信号在媒体上的传播速率为2×108m/s。试计算以下两种情况的发送时延和传播时延:

(1)数据长度为107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00kb/s。

(2)数据长度为103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Gb/s。

从上面的计算中可以得到什么样的结论?

解:(1)发送时延:ts=107/105=100s

传播时延tp=106/(2×108)=0.005s

(2)发送时延ts =103/109=1μs

传播时延:tp=106/(2×108)=0.005s

结论:若数据长度大而发送速率低,则在总的时延中,发送时延往往大于传播时延。但若数据长度短而发送速率高,则传播时延就可能是总时延中的主要成分。

1-21 协议与服务有何区别?有何关系?

答:网络协议: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由以下三个要素组成:(1)语法:即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

(2)语义:即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响应。

(3)同步:即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协议是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的集合。在协议的控制下,两个对等实体间的通信使得本层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而要实现本层协议,还需要使用下面一层提供服务。

协议和服务的概念的区分:

1、协议的实现保证了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本层的服务用户只能看见服务而无法看见下面的协议。下面的协议对上面的服务用户是透明的。

2、协议是“水平的”,即协议是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但服务是上层使用所提供的服即服务是由下层通过层间接口向上层提供的。,”垂直的“

务必须与下层交换一些命令,这些命令在OSI中称为服务原语。

1-26 试解释以下名词:协议栈、实体、对等层、协议数据单元、服务访问点、客户、服务器、

客户-服务器方式。

答:

协议是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的集合。

客户服务器方式所描述的是进程之间服务和被服务的关系。

协议栈:指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采用分层模型后,每层的主要功能由对等层协议的运行来实现,因而每层可用一些主要协议来表征,几个层次画在一起很像一个栈的结构.

实体(entity) 表示任何可发送或接收信息的硬件或软件进程。

对等层:在网络体系结构中,通信双方实现同样功能的层.

协议数据单元:对等层实体进行信息交换的数据单位.

服务访问点:在同一系统中相邻两层的实体进行交互(即交换信息)的地方.服务访问点SAP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实体上就是一个逻辑接口.

客户(client)和服务器(server)都是指通信中所涉及的两个应用进程。客户是服务的请求方,服务器是服务的提供方。

第二章物理层

物理层要解决哪些问题?物理层的主要特点是什么?2-01

答:物理层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物理层要尽可能地屏蔽掉物理设备和传输媒体,通信手段的不同,使数据链路层感觉不到这些差异,只考虑完成本层的协议和服务。

(2)给其服务用户(数据链路层)在一条物理的传输媒体上传送和接收比特流(一般为串行按顺序传输的比特流)的能力,为此,物理层应该解决物理连接的建立、维持和释放问题。

(3)在两个相邻系统之间唯一地标识数据电路

物理层的主要特点:

(1)由于在OSI之前,许多物理规程或协议已经制定出来了,而且在数据通信领域中,这些物理规程已被许多商品化的设备所采用,加之,物理层协议涉及的围广泛,所以至今没有按OSI

的抽象模型制定一套新的物理层协议,而是沿用已存在的物理规程,将物理层确定为描述与传输媒体接口的机械,电气,功能和规程特性。

(2)由于物理连接的方式很多,传输媒体的种类也很多,因此,具体的物理协议相当复杂。

试给出数据通信系统的模型并说明其主要组成构建的作用。2-03

答:源点:源点设备产生要传输的数据。源点又称为源站。

发送器:通常源点生成的数据要通过发送器编码后才能在传输系统中进行传输。

接收器:接收传输系统传送过来的信号,并将其转换为能够被目的设备处理的信息。

终点:终点设备从接收器获取传送过来的信息。终点又称为目的站

传输系统:信号物理通道

2-04 试解释以下名词:数据,信号,模拟数据,模拟信号,基带信号,带通信号,数字数据,数字信号,码元,单工通信,半双工通信,全双工通信,串行传输,并行传输。

答:数据:是运送信息的实体。

信号:则是数据的电气的或电磁的表现。

模拟数据:运送信息的模拟信号。

模拟信号:连续变化的信号。

基带信号(即基本频带信号)——来自信源的信号。像计算机输出的代表各种文字或图像文件的数据信号都属于基带信号。

带通信号——把基带信号经过载波调制后,把信号的频率围搬移到较高的频段以便在信道中传输(即仅在一段频率围能够通过信道)。

数字数据:取值为不连续数值的数据。

数字信号:取值为有限的几个离散值的信号。

码元(code):在使用时间域(或简称为时域)的波形表示数字信号时,代表不同离散数值的基本波形。

单工通信:即只有一个方向的通信而没有反方向的交互。

半双工通信:即通信和双方都可以发送信息,但不能双方同时发送(当然也不能同时接收)。这种通信方式是一方发送另一方接收,过一段时间再反过来。

全双工通信:即通信的双方可以同时发送和接收信息。

2-08 假定要用3KHz带宽的信道传送64kb/s的数据(无差错传输),试问这个信道应具有多高的信噪比(分别用比值和分贝来表示?这个结果说明什么问题?)

答:C=Wlog2(1+S/N)(b/s)

W=3khz,C=64khz----?S/N=64.2dB 是个信噪比要求很高的信源

2-14 试写出下列英文缩写的全文,并做简单的解释。

FDM,TDM,STDM,WDM,DWDM,CDMA,SONET,SDH,STM-1 ,OC-48.

答:FDM(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TDM(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

STDM(Statistic 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

WDM(Wave Division Multiplexing)

DWDM(Dense Wave Division Multiplexing)

CDMA(Code Wave Division Multiplexing)

SONET(Synchronous Optical Network)同步光纤网

SDH(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同步数字系列

级同步传递模块1第STM-1(Synchronous Transfer Module).

OC-48(Optical Carrier)第48级光载波

2-15 码分多址CDMA为什么可以使所有用户在同样的时间使用同样的频带进行通信而不会互相干扰?这种复用方法有何优缺点?

答:各用户使用经过特殊挑选的相互正交的不同码型,因此彼此不会造成干扰。

这种系统发送的信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其频谱类似于白噪声,不易被敌人发现。占用较大的带宽。

2-16 共有4个站进行码分多址通信。4个站的码片序列为

A:(-1-1-1+1+1-1+1+1)B:(-1-1+1-1+1+1+1-1)

C:(-1+1-1+1+1+1-1-1)D:(-1+1-1-1-1-1+1-1)

现收到这样的码片序列S:(-1+1-3+1-1-3+1+1)。问哪个站发送数据了?发送数据的站

发送的是0还是1?

解:S·A=(+1-1+3+1-1+3+1+1)/8=1,A发送1

S·B=(+1-1-3-1-1-3+1-1)/8=-1,B发送0

S·C=(+1+1+3+1-1-3-1-1)/8=0,C无发送

S·D=(+1+1+3-1+1+3+1-1)/8=1,D发送1

第三章数据链路层

7.要发送的数据为1101011011。采用CRC的生成多项式是P(X)=X4+X+1。试求应添加在数据后面的余数。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最后一个1变成了0,问接收端能否发现?若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最后两个1都变成了0,问接收端能否发现?采用CRC检验后,数据链路层的传输是否就变成了可靠的传输?

答:作二进制除法,1101011011 0000 10011 得余数1110 ,添加的检验序列是1110.

作二进制除法,两种错误均可发展

仅仅采用了CRC检验,缺重传机制,数据链路层的传输还不是可靠的传输。

8.要发送的数据为101110。采用CRCD 生成多项式是P(X)=X3+1。试求应添加在数据后面的余数。

答:作二进制除法,101110 000 10011 添加在数据后面的余数是011

10.PPP协议使用同步传输技术传送比特串0110111111111100。试问经过零比特填充后变成怎样的比特串?若接收端收到的PPP帧的数据部分是0001110111110111110110,问删除发送端加入的零比特后变成怎样的比特串?

11111 00

011011111 答:

011011111011111000

0001110111110111110110

000111011111 11111 110

13.局域网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为什么局域网采用广播通信方式而广域网不采用呢?

答:局域网LAN是指在较小的地理围,将有限的通信设备互联起来的计算机通信网络从功能的角度来看,局域网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共享传输信道,在局域网中,多个系统连接到一个共享的通信媒体上。

(2)地理围有限,用户个数有限。通常局域网仅为一个单位服务,只在一个相对独立的局部围连网,如一座楼或集中的建筑群,一般来说,局域网的覆盖围越位10m~10km或更大一些。从网络的体系结构和传输检测提醒来看,局域网也有自己的特点:

(1)低层协议简单

(2)不单独设立网络层,局域网的体系结构仅相当于相当与OSI/RM的最低两层

(3)采用两种媒体访问控制技术,由于采用共享广播信道,而信道又可用不同的传输媒体,所以局域网面对的问题是多源,多目的的连连管理,由此引发出多中媒体访问控制技术

在局域网中各站通常共享通信媒体,采用广播通信方式是天然合适的,广域网通常采站点间直接构成格状网。

19.以太网使用的CSMA/CD协议是以争用方式接入到共享信道。这与传统的时分复用TDM相比优缺点如何?

答:传统的时分复用TDM是静态时隙分配,均匀高负荷时信道利用率高,低负荷或符合不均匀时资源浪费较大,CSMA/CD课动态使用空闲新到资源,低负荷时信道利用率高,但控制复杂,高负荷时信道冲突大。

?32.图3-35表示有五个站点分别连接在三个局域网上,并且用网桥B1和B2连接起来。每一个网桥都有两个接口(1和2)。在一开始,两个网桥中的转发表都是空的。以后有以下各站向其他的站发送了数据帧:A发送给E,C发送给B,D发送给C,B发送给A。试把有关数据填写在表3-2中。

发送的帧B1的转发表B2的转发表B1的处理B2的处理

(转发?丢弃?登记?)(转发?丢弃?登记?)地址接口接口地址

转发,写入转发表转发,写入转发表1 A 1 E A→A

转发,登记2 C B →C转发,写入转发表1 C

转发,写入转发表 D C D D→写入转发表,丢弃不转发2 2

接收不到这个帧写入转发表,丢弃不转发1

A

B

→B

第四章网络层

3.作为中间设备,转发器、网桥、路由器和网关有何区别?

中间设备又称为中间系统或中继(relay)系统。

物理层中继系统:转发器(repeater)。

数据链路层中继系统:网桥或桥接器(bridge)。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