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自我宽恕的相关研究综述_胡蕾

自我宽恕的相关研究综述_胡蕾

自我宽恕的相关研究综述_胡蕾
自我宽恕的相关研究综述_胡蕾

高焦虑依恋大学生的自我同情特点及其与自尊、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I 引言 .. (1) 第一部分文献综述 (3) 1成人依恋 (3) 1.1 依恋 (3) 1.2成人依恋 (3) 1.3高焦虑依恋 (4) 1.4成人依恋的测量 (5) 2自我同情 (6) 2.1 自我同情的概念 (6) 2.2自我同情的测量 (7) 3自尊 (8) 3.1 自尊的概念 (8) 3.2 自尊的测量 (8) 4主观幸福感 (9) 4.1 主观幸福感的概念 (9) 4.2 主观幸福感的测量 (9) 5大学生成人依恋、自我同情、自尊和主观幸福感的相关 (10) 5.1 成人依恋与自我同情的关系 (10) 5.2成人依恋与自尊的关系 (10) 5.3成人依恋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11) 5.4 自我同情与自尊的相关 (11) 5.5 自我同情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 (12) 5.6 自尊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 (12) 第二部分问题提出和研究设计 (15) 1问题提出 (15) 2研究目的 (15) 3研究意义 (16) 1

自主访问控制综述

自主访问控制综述 摘要:访问控制是安全操作系统必备的功能之一,它的作用主要是决定谁能够访问系统,能访问系统的何种资源以及如何使用这些资源。而自主访问控制(Discretionary Access Control, DAC)则是最早的访问控制策略之一,至今已发展出多种改进的访问控制策略。本文首先从一般访问控制技术入手,介绍访问控制的基本要素和模型,以及自主访问控制的主要过程;然后介绍了包括传统DAC 策略在内的多种自主访问控制策略;接下来列举了四种自主访问控制的实现技术和他们的优劣之处;最后对自主访问控制的现状进行总结并简略介绍其发展趋势。 1自主访问控制基本概念 访问控制是指控制系统中主体(例如进程)对客体(例如文件目录等)的访问(例如读、写和执行等)。自主访问控制中主体对客体的访问权限是由客体的属主决定的,也就是说系统允许主体(客体的拥有者)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制定谁以何种访问模式去访问该客体。 1.1访问控制基本要素 访问控制由最基本的三要素组成: ●主体(Subject):可以对其他实体施加动作的主动实体,如用户、进程、 I/O设备等。 ●客体(Object):接受其他实体访问的被动实体,如文件、共享内存、管 道等。 ●控制策略(Control Strategy):主体对客体的操作行为集和约束条件集, 如访问矩阵、访问控制表等。 1.2访问控制基本模型 自从1969年,B. W. Lampson通过形式化表示方法运用主体、客体和访问矩阵(Access Matrix)的思想第一次对访问控制问题进行了抽象,经过多年的扩充和改造,现在已有多种访问控制模型及其变种。本文介绍的是访问控制研究中的两个基本理论模型:一是引用监控器,这是安全操作系统的基本模型,进而介绍了访问控制在安全操作系统中的地位及其与其他安全技术的关系;二是访问矩阵,这是访问控制技术最基本的抽象模型。

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现状调查研究及对策

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现状调查研究及对策 【摘要】文章通过对西华大学380名不同专业、不同性别、不同年级的同学进行了自我管理能力的调查及其数据分析,得出如下结论:男女学生在自我效能、人际公关、自我控制和身心健康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文科、理科、工科和艺术类学生在目标计划、观念意识、工作态度、趋势需要、自我效能和自我表现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农村和城镇学生在自我管理各方面都不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年级的学生在自我管理各方面也不存在显著差异。在此结论基础上,文章对导致结果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供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自我管理;调查研究;分析;对策 文章主要以西华大学学生为样本,进行了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调查,并通过调查数据分析大学生自我管理的现状,提出了大学生自我管理不仅是大学生自己的事情,同时也是学校、教师和家长共同作用的结果,并提出提高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支持模式。 一、大学生自我管理研究现状 王荣发认为自我管理,是指社会的个体为了实现既定目标,以期有效地发挥主体能动作用,规划和控制自己的实践活动的过程。郭海龙认为“大学生的自我管理,就是指大学生为了实现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及为满足社会日益发展对个人素质的要求,充分调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与卓有成效地利用整合自我资源(包括价值观、时间、心理、身体、行为和信息等),而开展的自我认识、自我计划、自我组织、自我控制和自我监督的一系列自我学习、自我计划、自我发展的活动。这是从广义角度来理解自我管理;如果从狭义的角度来看,自我管理、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发展呈金字塔排列,自我管理是在塔的底部,它是开展其他活动的基础,其他活动都建立在有效的自我管理的基础之上。”其实,本研究认为大学生的自我管理,就是对自己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就是要根据内在和外在的条件进行自我的管理和约束,达到社会和个人预期的目标。 从文献中发现,自我管理的研究已经非常丰富,最早对自我管理的研究集中在临床医学,研究者主要针对抑郁等心理行为问题和关节炎等慢性病,目的是通过提高病人的自我管理能力达到治疗效果;接着,教育领域通过研究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学习;在工业领域也出现通过提高员工和管理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企业绩效促进企业发展。 在教育领域的研究中,研究者一开始主要聚焦在有情绪问题、人格障碍或行为障碍的学生,通过提高这些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从而提高学业成绩。随后研究者把自我管理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扩展到了对普通正常学生的学业研究。这一研究的转移导致了自主性学习的研究热潮。

自我概念研究四

自我概念研究四 1引言 1.1选题背景 近年来研究者们一直对自我概念的研究投入大量的时间和心血他们的研究结果使我们认识到自我概念在个体内部有着影响和谐统一的作用而且影响个体对现实的态度和看法以及对未来的理想和信念。因此正确认识准确把握青少年自我概念特点帮助青少年形成良好的自我概念对个体家庭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国内关于青少年自我概念的中存在横向矛盾:在同一时期发表的结果截然相反2005年左右时结果有好有坏到2010年左右青少年在自我概念量表上的得分总体水平不高因此对青少年自我概念的研究得到比较准确的结论一方面帮助我们认识青少年自我概念的水平另一方面也提示教育者帮助青少年建立积极正确的自我概念。 本研究从中国知等期刊上搜集的关于研究自我概念的中研究结果存在纵向矛盾从2005年甚至是更早到现在这一段时间中过程的体现杂乱无章没有一个总体一致的分析。因此本研究认为采用分析的方法能使存在差异的结果得到总体一致的分析旨

在揭示青少年自我概念的特点为我国教育工作者提理论依据。1.2概念界定 1.2.1 自我概念 本研究把自我概念定义为: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关于自我及其与周围环境关系的各方面多层次的认知和评价是个体对自我和对他人关系的思想、情感和态度的总和[1]。 1.2.2 分析 分析在1976年由G.V. Glass正式提出思想的话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它总结了各种有“合并统计量”的。具体地说就是整合现有的、针对某个问题所进行的研究的结果。如果这些研究结果差异不大可对其进行平均;如果各研究结果间的差异比较显著分析就要进一步解释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郭伯良、张雷)[2]。 但是虽然分析的技术具有许多优势但是它在心理与教育领域的运用还比较少比较局限。就以我国的两本心理学核心期刊为例在《心理科学》和《心理学报》上自2000年共发表分析有关文章15篇其中10篇是分析具体应用类文章5篇是技术介绍类文章。这主要是由以下因素造成:发表的具体研究类文章依旧不多达不到分析的要求没有进行分析的必要;其二是分析本身的局限性其本身是非实验研究并未能掌握所有的中所包含的被试情况具体施测方法;其三对于其他的过于依赖会受其他研究好坏的

自我宽忍定律:我们总是很轻易就原谅自己

自我宽忍定律:我们总是很轻易就原谅自己 生活中,处处可见这样的埋怨:孩子对父母说:“要不是你们当初非要给我报这个破专业,我至于到现在还找不到心仪的工作吗?”父亲对母亲说:“要不是你从小这么惯着他,他能动不动就离家出走,变成现在这个样子吗?”女朋友对男朋友说:“要不是你这么没本事,我至于天天挤地铁、穿廉价衣服吗?”…… 人性有个根深蒂固的特点,就是容易发现别人的缺点和错误,而对自己的不足和错误,要么转嫁他人,要么视而不见。即便看到自己的错误、缺点,也总是可以轻易地原谅。 现实生活中,很多纷争都是由我们不肯承认自己的错误,却非得让对方承认错误而引起的。殊不知,这种长期的自我宽恕,很容易成为自我放纵,进而造成严重的后果。 有一位要远行的小沙弥,出门没走多远,就被一位身材魁梧的男人撞了个趔趄,不仅被撞得鼻青脸肿,还被旁边的树枝划破了手掌。男人怕小沙弥赖上他,就先开口埋怨:“你没长眼睛啊?” 没想到,小沙弥既没有说话,也没有怪罪男人,只是笑了笑。男人面有愧色地问道:“我撞了你,你就一点都不生气?”小炒弥平静地说:“生气有什么用呢?生气又不能让身上的疼消减轻半分,只能激化心中的怨气。如果我对你恶言相向,或动用武力,即便打赢了你,也会种下恶缘,到头来输掉的还是我自己呀。”他甚至还为男人开脱道:“若是我选择走别的路,或是早出来或晚出来一分钟,都会避免相撞。” 男从听了小沙弥的话,惭愧地连忙道歉,还记下了小沙弥的联系方式。 几个月后的一天,小沙弥突然收到男人寄来的2000元钱和一封感谢信。 原来,男人只顾事业而冷淡了娇妻,结果造成家人不和、后院失火。在得知妻子出轨后,他顿时怒火中烧、报复心起,冲进厨房拿起菜刀,想将妻子杀掉。但就在他举起菜刀的一刹那,突然想起了小沙弥的那一段话。心想,事情已经发生了,杀了对方反而会让事态更糟糕。 于是,他放下菜刀,开始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是自己忙于事业,冷淡了妻子,这一切明明是自己造成的,怎么可以怨恨妻子呢? 此后,他不管事业多忙,都要抽出时间陪妻子,两个人感情越来越好,生活越来越幸福。 男人很感谢小沙弥让他学会了用宽恕的心态处理人际冲突,从而赢得了美满的家庭。为了表示谢意,他特地寄了那2000元钱和那封感谢信。 很轻易地就原谅自己,是人的一种天性,是人性趋乐避苦、趋利避害的本质使然。在人们的心中,认为犯了错就要接受惩罚,为了避免惩罚就会先把责任推一边去,或者干脆不承认。如果说自我保护是人类的天性,自恋是人类的秉性,那么人类就应该像事例中的男人那样,在后天多培养宽容和体谅他人的能力。 《菜根译》里说:“人之过误宜想,而在己则可不想;已之困辱宜忍,而在人则不可忍。”“责人者,原无过于有过之中,则情平;贵已者,求有过于无过之内,则德进。”意思就是说,对待自己要严苛,对待别人要宽容。对自己过于放纵、宽恕,只能让自己的惰性越来越大,错误越来越多;而对别人过于苛责,只能给自己徒增麻烦和烦恼,让自己越来越不招人喜欢。 “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想己之心恕人。”这不仅需要自我反省的态度,还需要挑战自尊的勇气,更需要不断地叩击灵魂,把自己放在不同的环境中,与人与事参照,经常分析鉴别,从思想深处切切实实把看人与省已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突破自我宽恕定律,在人际交往中,更好地进步和完善自我,达到化隔饲为理解,化矛盾为情谊,变错误为机遇,变不足为优势的目的。

大班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现状分析与培养研究

大班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现状分析与培养研究 院系: 姓名: 班级: [摘要]在活动中,大部分的幼儿在上课时基本能够认真听讲,自制力和自觉性比较高,但仍有部分幼儿上课时喜欢做小动作,控制不了自己的行为,在游戏规定场地里乱跑,注意力不能集中,易受其他幼儿的活动的干扰。为了让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和谐地发展、更快地适应社会,教师应该培养幼儿的注意力和独立意识,以此来提高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 [关键词] 大班幼儿自控能力培养 一、引言 自我控制能力指的是,一个人内在的一种自觉的能动力量,是个人对自己行为有所控制的体现。它主要指在改造客观世界中控制主体自身的一种特殊的能动性。幼儿自制力主要表现在通过抑制直接的、短期的欲望而控制冲动性的能力,是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极其重要成分。自觉性指人对行动目的和行动动机有清楚而深刻地认识,并受社会的规范调节支配,即使在无人监督情况下,也坚持原则,使行动达到既定目的。坚持性是指个人在行动中坚定不移、坚持不懈地克服困难,完成目的的品质。自控能力的发展对幼儿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幼儿要完成在社会中的每一项任务,就必须要学会自我控制。幼儿自控能力的发展水平处于一般的阶段,还没有达到高度灵活的自我监督调节,实现幼儿的自我控制的灵活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仍存在各方面的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到处可见体现幼儿缺乏自控能力的各种行为表现,入园时不能自觉做好入园准备,把书包放好;参加集中教育活动时不能认真听课,喜欢做小动作,说各种无关的话,与身旁伙伴嬉戏打闹;参加游戏活动时注意力不集中,只有三分钟热度,有始无终;进行区域活动时,一个区里的任务还没完成就跑到了其他区域;排队的时候与前后的同伴说话等,这些现象都反映了幼儿在自我控制能力方面存在不足。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对幼儿身心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可促进幼儿的生活、学习和社会交往能力的提高。

中学生学业羞愧情绪研究

《中学生学业羞愧情绪研究》成果公报 中国人民大学董妍副教授主持完成教育部青年专项课题《中学生学业羞愧情绪研究》(课题批准号为DBA080302)。课题组成员有刘聪慧、樊召锋。 一、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羞愧同自豪、内疚、尴尬等情绪一样,是一种典型的自我意识情绪,人们经常会由于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与内心的道德、伦理、标准、规范、价值观不一致而产生这种消极情绪。学业羞愧情绪是指在教学或学习过程中,学生体验到的羞愧情绪,即这种羞愧情绪与学生的学业密切相关。研究表明,有两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体验到这种与学业表现密切相关的羞愧情绪。一类是具有较低的自我效能、比较高的测验焦虑,同时自尊心又比较低的学生。这类学生面对失败的时候经常会出现羞愧情绪,同时常用消极的方式来责备自己。另外一类学生则恰恰相反,他们在学业上通常是高自尊的,当他们获得了自己意外的低分数时,他们会非常震惊,同时表现出强烈的羞愧情绪。这些学生经常会认为自己的分数与自己的期望和过去的经验是不相吻合的。从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以及提高教学质量两方面来看,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首先开展本研究有利于理解我国学生学业羞愧情绪的特点和现状,这为进一步促进学业韧性的培养提供了理论基础。其次,本课题的干预研究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羞愧韧性,这有助于改善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提高学生的学业成就。最后,羞愧情绪具有一定的破坏作用,如何合理有效的引导学生体验羞愧,并从羞愧情绪中恢复,对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项目试图以中学生的学习活动为切入口,通过研究中学生学业羞愧的发展特点,学业失败对两类羞愧体验学生的影响,以及学业羞愧影响学业成就的内在机制,最终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业羞愧韧性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从而进一步提高中学生的学业成就,促进中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并为提高他们的整体心理素质做出贡献。 具体来说,本项目拟对中学生学习活动中的羞愧情绪展开四方面的研究工作: 1.中学生学业羞愧情绪特点的研究 现有研究表明,中学生的学业情绪会随着年级的增高而发生变化。年级越高,积极学业情绪越少,消极学业情绪越多。但是对于具体学业情绪的研究较少,还没有针对学业羞愧情绪进行研究的报告。因此,我们拟采用问卷与访谈相结合的方法,详细考察中学生学业羞愧情绪的发展特点以及性别差异。预期在中学阶段找到学业羞愧情绪的变化趋势,了解中学生学业羞愧情绪发生转变的关键时期。 2.学业失败对中学生学业羞愧情绪的影响研究 情绪在学生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它不仅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也与学生的日常学习、课堂教学和学业成就等有直接的关系。近年来,随着对羞愧情绪研究的逐步深入,研究者主要开展了学业羞愧情绪产生的原因及其对学生学业的影响两方面的工作。本研究拟采用深入访谈与问卷相结合的方法,详细考察学业失败体验对有学业羞愧体验的中学生有哪些方面的影响,以及除受到学业失败影响外,学业羞愧情绪还与哪些影响因素有密切相关。 3.中学生学业羞愧情绪对学业成就的影响研究 学生的羞愧情绪会对他们后继的学业表现产生重要的影响。人们经常认为,当学生体验到了羞愧情绪时,他们就会降低标准或者放弃对目标的

情绪自我效能感研究综述

情绪自我效能感研究综述摘要: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是个体能否有效调节自身情绪状态的一种自信程度,对个体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结构、作用机制、发展特点、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梳理,并对有关情绪调节自我效能的干预及培养进行展望。 关键词: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 ;作用机制;发展特点;影响因素;干预及培养 一、情绪自我效能感概念 Bandura(1986)认为,自我效能感是一个与能力有关的概念,指的是个体应付或处理环境事件的效验或有效性。作为自我的一个方面,它是指个体以自身为对象的思维的一种形式,是个体对自己能否在一定层面上完成某一活动所具有的能力判断、信念或主体自我把握与感受。Schultz(1990)认为,自我效能感是是个体在面临某一活动任务时的胜任感及自信、自重与自尊等方面的感受。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Regulatory Emotional Self-Efficacy)概念最早由意大利心理学家caprara等人提出。Caprara等人(1999)认为个体在管理日常情绪体验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其原因不仅在于个体的管理技巧和能力,还在于不同个体对调节自我情绪的能力干上有很大差异,即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上的差异。Bandura等人(2003)同样强调个体管理情绪生活的能力感,他们认为个体具有自我情绪调节技巧是一回事,在不同的场合中能够坚持运用这些技巧是另外一回事。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能否有效调节自身情绪状态的一种自信程度(Bandura,caprara等,2003)。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是个体对自身情绪的形成、保持、回避和抑制能力的评价及对内部情绪调控的信心/信念(Caprara, Alessandri&Eisenberg, 2012)。 二、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结构、作用机制 1.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结构与测量 Watson &Tellegen(1985)认为,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分为两个维度:感受正性情绪的自我效能感(perceived self-efficacy in expressing positive affect , POS)和调节负性情绪的自我效能感(perceived self-efficacy in managing negative affect , NEG)。感受正性情绪的自我效能感指个体面对成功或其它愉快事件时,体验或表达注入快乐、热情、自豪等整形情绪的效能信念(Bandura etal ., 2003; Caprara & Gerbino , 2001) 。调节负性情绪的自

宽容议论文(20篇)

宽容议论文(20篇) 宽容议论文第1篇: 古希腊贤人以往说过:“宽容是美德中最绚丽的花朵。”而在中国古人看来,宽容是海。“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在我看来,宽容是一种高尚的品质,这种品质要求人“悦人、纳人、容人。”宽容是炎炎夏日的一阵凉风,给人以透彻心扉的清爽;宽容又是北风凛凛的寒冬里一炉旺盛的炭火,让人从心底里感觉到一股股暖流,宽容是最崇高的品德。 宽容不是一味的退让,委曲求全。如果你的左脸被人打了一拳,并且刚好你是基督教徒,你肯定会伸出右脸让人再打;而如果你是伊斯兰教徒,你必会还他一拳;但如果你被打之后,你义正辞严地指责他的过错,然后走开,你肯定是儒学家学子。如果真如仁家所提倡的一味退让的仁和宽容,那么宽容就失去了意义。宽容就是懦弱,胆怯。宽容是有条件的。 宽容不是不顾是非。二战期间德国医生海尔曼医术精湛,为人和善,曾为一个到他诊所偷东西的小偷治病,又不计前嫌地治好了多年前的情敌,这情敌差点让他用古老的方式决斗,但他坚守医生的天职“救死扶伤”,救了他。然而有一天他看到了一个身犯滔天罪行的盖世太保被抬进了他的诊所,这次他没有像往常一样直接开始手术,而是支开了医护,将手术刀直接插入他的心脏,在纳粹法庭法官说他没有遵守医生救死扶伤的天职时,他却说:“此刻,最高的天职就是反法西斯。这才是真正的宽容:能宽容错误,但绝不

宽容罪恶。宽容是有原则的!宽容就是换位思考,将心比心。清朝大学士张英的家人以往为了争三尺宽的宅基地与邻居发生纠纷,张英修书一封主动让家人让出三尺宅基地,结果便流传下来了“六尺巷”的故事。若没有蔺相如将心比心的宽容,又怎会有负荆请罪的一美谈呢宽容需要想人所想,需人所需。 宽容是一朵在美德中绽放的花朵。宽容使我的生存环境变得更和谐,宽容是大同社会的要求,但宽容不是无限制的退却,宽容是有原则的。我要做到“以宽待人”,“以直报怨”,坚信“唯宽服人”。 宽容议论文第2篇: 宽容是冬日里的一团篝火,在冷冽的寒风温暖你我,宽容是夜空中的一首歌谣,在孤独寂寞中的夜里陪伴你我;宽容是沙漠中的一泓清泉,在绝望的时刻,给予你我期望,让我重新扬起生命的风帆。 法国作家雨果曾说:“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的是人的胸怀。”聪明人将理智的行为以种种行式表此刻生活的各个片段,在这其中,有一种理智叫宽容。没有什么力量能够阻挡宽容背后的那种感恩,也没有什么可 以比及一颗充满理智和宽容的心。 相传周定王元年,楚庄王平定叛乱大捷,特宴请众将,百官,并让爱妾许姬敬兴。突然一阵狂风将所有的蜡烛吹灭。黑暗中,一个人拉住许姬的衣袖调情,许姬不许,顺手扯下

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研究综述

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研究综述 摘要:自我控制是个体自我意识发展到一定程度所体现的功能,是个体一种内在能力,外在表现为一组相关行为,是个体自主调节(监控)自己行为使其与个人价值和社会期望相适应的能力。幼儿期是培养自我控制的关键时期,本文在总结国内外关于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研究的同时,提出了培养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干预对策。 关键词:儿童;自我控制;能力 关于在日常家庭和学校环境中,什么是儿童自我控制的定义,不同理论流派的心理学家在各自的研究中使用不同的概念和术语,例如冲动控制(impulse control)、顺从(compliance)、自我控制(ego-control)、自我调节/自我控制(self-regulation/self-control)、抑制性控制(inhibitoy control)。而在不同的概念框架下,对于自我控制发展的描述也用截然不同。Vaughn和Kopp(1984)指出:自我控制是个体自我意识发展到一定程度所体现的功能,是个体一种内在能力,外在表现为一组相关行为;是个体自主调节(监控)自己行为使其与个人价值和社会期望相适应的能力。自我控制引发或制止特定的行为,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即抑制冲动行为、抵制诱惑、延缓满足、制定和完成行为计划、采取适应于社会情景的行为方式。我国学者如朱智贤则从儿童个性发展角度研究,指出自我控制是自我意识的心理成份之一,是个体对自身心理和行为的控制。并依据控制对象的不同将自我控制分为对内在心理历程的控制和对外在行为方式的控制两个方面,如行为的自觉性和对动机的自我控制属于对内控制,而行为的坚持性、自制力、独立性及对情绪反应的控制属于对外控制范畴。 一、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早期表现 早期儿童自控的最典型的表现是对母亲指示的服从(compliance)和延迟满足(delay of gratification)。服从是最低水平的依从行为,儿童仅仅为获得奖赏或逃避惩罚而遵循规则或习俗。这类儿童对行为的社会性意义缺乏认识,只能在成人直接的监督下才可能完成对其的行为要求。延迟满足的研究,可分为两个阶段。20世纪70年代Mischel提出的延迟满足含义是,为了以后获得更大的报偿而延迟立即就可得到的满足。在80年代初,Karniol、Miller指出,在现实情境中儿童极少会面临这样的选择情境,即一个小的立即就可以获得的满足与一个较大的但需要忍耐一段时间的奖赏。更多时候,是因为父母的要求而延迟满足。因此,Karniol、Miller 提出了延迟满足的EID(externally imposed delayed reward)范式,即儿童因外界的要求而延迟满足。[1](P. 293-307)这种研究范式很快就得到了大多数发展心理学研究者的认可。Vaughn,Kopp等人在一项研究中,采用了三个延迟满足任务。这三个任务都是采用的EID范式,第一个为电话任务(Telephone task),要求孩子不去碰他们伸手就能拿到的一个有趣的玩具电话,等到下一个游戏时再玩;第二个称为葡萄干—杯子任务(Raisin-cup task),将孩子喜欢吃的葡萄干(或其它孩子喜欢吃的食物)放在一个杯子下面,要求孩子在实验者允许之前不去碰那个杯子;第三个任务称为礼物任务(Gift task),要求孩子在实验者完成一项工作之前不要打开装着礼物

自我概念研究综述

自我概念应用研究综述 ? ? ? ? 摘要:自我是整个人格的核心,自我概念是个人心目中对自己的认识和知觉,对个体的发展和社会交往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人们在越来越承认和重视自我概念的同时,对其内涵、结构等具体问题却存在着分歧,使自我概念成为一个非常模糊和极具争议的概念。本文主要对自我概念在不同年龄段学生中的发展情况以及在各个不同领域的研究中的应用情况进行梳理,并探讨其研究的发展走向。 关键词:自我概念发展应用小学中学大学 ? 1.????? 内涵及构成 1.1内涵 自我概念是个性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领域,也叫做自我知觉、自我图式或自我结构,指的是个体通过自我观察、分析外部活动及情景、社会比较等多种途径形成的对自身生理状况、心理特征、社会属性等方面的比较稳定的认识。 ? 1.2结构 对自我概念的研究,有两种取向:一种是以James为代表的理论建构取向;一种是心理测量学的研究取向。主要的自我概念结构理论有:詹姆斯的自我概念结构理论、罗杰斯的自我概念结构理论、马卡斯的自我概念结构理论、Shavelson等的自我概念多纬度层次理论模型。 ? 2.形成与发展 哈特曼把自我从弗洛伊德自我本能概念的束缚下解脱出来,认为自我与本我是彼此独立存在的两种独立机制。埃里克森进一步发展了这一观点,认为自我是过去与现在经验的综合,自我有遗传、生理上的因素外,还受文化、历史因素的影响,并强调社会环境在自我形成与发展中的作用。凯利也认为一个人是在观察自己和他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基础上形成我—非我的观念,由此界定自我,确定个人的概念系统。库利和米德对自我的来源问题进行了开拓性的、深层次的研究。库利的“镜中自我”理论认为自我实际是“社会我”,个体主要是通过人际交往活动形成自我的,强调了自我的社会性,米德承认且发展了库利的观点,指出自我来源于社会互动,个体在交流中学会了用他人的态度来对待自己,就产生了最初的自我,要发展成完整意义上的自我,必须以社会作为镜子,强调社会外在因素在自我形成中的作用。沙利文受库利和米德的影响,十分强调自我发展的社会、人际关系基础,强调家庭成员对儿童自我形成的直接作用,认为“自我”概念只有在人与人关系中才能进一步得到发展。由此可见,自我概念从作为一种本能到重视人际关系基础,最终形成决定于广阔的社会文化环境。Eormuth则从生态系统观来把握自我概念的发展,把客体、他人和环境整合为一个自我生态系统,认为自我概念与自我生态系统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在互动中驶向动态平衡。 自我概念发展变化的过程,也体现在实证意义方面的研究。弗洛伊德派别指出儿童期是自我概念形成和建立时期。Anderson认为生命的第一年对自我概念发展最为重要,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概念的发展存在起伏现象。一般认为青少年自我概念的发展是U字形曲线,在青春期开始下降,到青春期后期或成年又回升。Freemen的研究也发现自我概念的这种发展曲线的起伏变化现象。国内的一些相关研究的结果与上述结论相类似。

文学解读的世界性_以中国古代文学的国外传播和研究为例_顾伟列

文学解读的世界性 ——以中国古代文学的国外传播和研究为例 顾伟列1 (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上海200062) 摘要:中国古代文学经典跨文化译介、传播与研究的无数个案表明,描述人类情感和理想的文学能够在世界范围被解读。把中国古代文学置于世界文学评论的背景下加以认识,从自我与他者共同关心的课题中发现彼此思考的共性,有助于形成本土话语与域外话语的互动和人文价值的同构。文化语境的差异会导致异质文化间的误读,关注中国古代文学在不同文化语境中被接受、被创造性解读或误读,有助于在对话中拓展视野,在碰撞和交流中深化对问题的认识。在国人日益重视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的当下,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的国外传播史和影响史,以及在异文化语境中如何被解读和被理解,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课题。 关键词:中国古代文学跨文化传播跨文化研究 一 20 世纪初,梁启超曾预言:“今世纪之中国,其波澜诡谲,五光十色,必更壮奇于前世纪之欧洲者。哲者请试目以观壮剧,勇者请挺身以登舞台。”①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中国被裹挟在世界历史文化的大潮中,既经历过失落与耻辱,也感受到辉煌与梦想。其间,承载着民族文化精神和艺术特色的中国古代文学没有停止国外传播的步伐。随着中国综合国力与影响力的不断提高,以及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文化多元共存理念被各国人民所认同,世界各国对中国的关注与需求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中国文学也因此显露出独特的光彩。 过去的一个世纪中,国外汉学界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一批以研究中国文学为学术专长的汉学家脱颖而出,如美国的克里罗、海陶洱、柳无忌、刘若愚、弗兰柯尔、韩南、蒲安迪、倪豪士、宇文所安、孙康宜,作者简介:顾伟列(1953 —),男,上海人,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教授。

访问控制模型综述

访问控制模型研究综述 沈海波1,2,洪帆1 (1.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2.湖北教育学院计算机科学系,湖北武汉430205) 摘要:访问控制是一种重要的信息安全技术。为了提高效益和增强竞争力,许多现代企业采用了此技术来保障其信息管理系统的安全。对传统的访问控制模型、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模型、基于任务和工作流的访问控制模型、基于任务和角色的访问控制模型等几种主流模型进行了比较详尽地论述和比较,并简介了有望成为下一代访问控制模型的UCON模型。 关键词:角色;任务;访问控制;工作流 中图法分类号:TP30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1-3695(2005)06-0009-03 Su rvey of Resea rch on Access Con tr ol M odel S HE N Hai-bo1,2,HONG Fa n1 (1.C ollege of Computer,H uazhong Univer sity of Science&Technology,W uhan H ubei430074,China;2.Dept.of C omputer Science,H ubei College of Education,Wuhan H ubei430205,China) Abst ract:Access control is an im port ant inform a tion s ecurity t echnolog y.T o enha nce benefit s and increa se com petitive pow er,m a ny m odern enterprises hav e used this t echnology t o secure their inform ation m ana ge s yst em s.In t his paper,s ev eral m a in acces s cont rol m odels,such as tra dit iona l access control m odels,role-bas ed acces s cont rol m odels,ta sk-ba sed acces s control m odels,t as k-role-based access cont rol m odels,a nd s o on,are discus sed a nd com pa red in deta il.In addit ion,we introduce a new m odel called U CON,w hich m ay be a prom ising m odel for the nex t generation of a ccess control. Key words:Role;Ta sk;Access Cont rol;Workflow 访问控制是通过某种途径显式地准许或限制主体对客体访问能力及范围的一种方法。它是针对越权使用系统资源的防御措施,通过限制对关键资源的访问,防止非法用户的侵入或因为合法用户的不慎操作而造成的破坏,从而保证系统资源受控地、合法地使用。访问控制的目的在于限制系统内用户的行为和操作,包括用户能做什么和系统程序根据用户的行为应该做什么两个方面。 访问控制的核心是授权策略。授权策略是用于确定一个主体是否能对客体拥有访问能力的一套规则。在统一的授权策略下,得到授权的用户就是合法用户,否则就是非法用户。访问控制模型定义了主体、客体、访问是如何表示和操作的,它决定了授权策略的表达能力和灵活性。 若以授权策略来划分,访问控制模型可分为:传统的访问控制模型、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BAC)模型、基于任务和工作流的访问控制(TBAC)模型、基于任务和角色的访问控制(T-RBAC)模型等。 1 传统的访问控制模型 传统的访问控制一般被分为两类[1]:自主访问控制DAC (Discret iona ry Acces s Control)和强制访问控制MAC(Mandat ory Acces s C ontrol)。 自主访问控制DAC是在确认主体身份以及它们所属组的基础上对访问进行限制的一种方法。自主访问的含义是指访问许可的主体能够向其他主体转让访问权。在基于DAC的系统中,主体的拥有者负责设置访问权限。而作为许多操作系统的副作用,一个或多个特权用户也可以改变主体的控制权限。自主访问控制的一个最大问题是主体的权限太大,无意间就可能泄露信息,而且不能防备特洛伊木马的攻击。访问控制表(ACL)是DAC中常用的一种安全机制,系统安全管理员通过维护AC L来控制用户访问有关数据。ACL的优点在于它的表述直观、易于理解,而且比较容易查出对某一特定资源拥有访问权限的所有用户,有效地实施授权管理。但当用户数量多、管理数据量大时,AC L就会很庞大。当组织内的人员发生变化、工作职能发生变化时,AC L的维护就变得非常困难。另外,对分布式网络系统,DAC不利于实现统一的全局访问控制。 强制访问控制MAC是一种强加给访问主体(即系统强制主体服从访问控制策略)的一种访问方式,它利用上读/下写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利用下读/上写来保证数据的保密性。MAC主要用于多层次安全级别的军事系统中,它通过梯度安全标签实现信息的单向流通,可以有效地阻止特洛伊木马的泄露;其缺陷主要在于实现工作量较大,管理不便,不够灵活,而且它过重强调保密性,对系统连续工作能力、授权的可管理性方面考虑不足。 2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模型RBAC 为了克服标准矩阵模型中将访问权直接分配给主体,引起管理困难的缺陷,在访问控制中引进了聚合体(Agg rega tion)概念,如组、角色等。在RBAC(Role-Ba sed Access C ontrol)模型[2]中,就引进了“角色”概念。所谓角色,就是一个或一群用户在组织内可执行的操作的集合。角色意味着用户在组织内的责 ? 9 ? 第6期沈海波等:访问控制模型研究综述 收稿日期:2004-04-17;修返日期:2004-06-28

我懂得了宽容(作文12篇)

《我懂得了宽容》 我懂得了宽容作文(一): 我懂得了宽容250字 马克吐温说过:一只脚落在了一朵紫罗兰上,紫罗兰却把花香留在了那脚后跟,这就是宽容。宽容两字映入眼帘,但宽容到底是什么呢?我陷入了深思。 我们曾学过这样一篇课文,叫《负荆请罪》,讲述了廉颇向被他多次羞辱却不与之斤斤计较的上卿蔺相如负荆请罪,受到宽恕,与蔺相如誓言共保赵国的事。蔺相如应对廉颇的无理取闹,只是一笑而过。廉颇也为蔺相如的宽宏超多而惭愧,负荆请罪。他们合力更是为赵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不就证明了退一步海阔天空便能够化干戈为玉帛吗?也证明,宽容对于社会的和谐是极其重要的。 不仅仅是课文,在我们身边也发生过一些事情,让我懂得了宽容。在生活中,我们往往会因为一点小事儿而产生矛盾。 学会宽容吧!海纳百川,厚德载物,淡泊名利,宁静致远。我想:世界会因此而更加美丽。 我懂得了宽容作文(二): 我懂得了宽容600字 我是家里的独生女。从小,爸爸妈妈把他们所有的爱和心血都倾注在我身上。由于我从小过惯了没人跟我争抢的生活,这导致我变得很自私,从来不懂得关心别人。 虽然我没有弟弟妹妹,可我有一个小我一岁的表妹,她也是独生女,有着跟我相似的脾气。我俩虽不在一齐,可每逢回姥姥家还是要见她。几乎每次,我们俩都因为争东西而吵的不可开交。家长也拿我们毫无办法,久而久之,家长为了战争不再发生,也渐渐不让我们俩见面了。 可再一次暑假,我们俩难得又在姥姥家碰面了。可能因为长时间不见,我们俩一见面居然和平地在一齐吃午饭,这让大家也松了一口气,我们俩好在没有再吵起来。 可好景不长,下午,妈妈带我们俩出去逛街。我们俩又出奇般的喜欢上同一件衣服,可那件衣服只有一件了,所以我们俩这天注定有一个人不能拥有这件衣服。妈妈也很为难,她问我俩其中一人可不能够换件,我们俩纷纷说不。 我的火气又渐渐地上来了,干什么都要跟我争!我以为表妹又要开始准备给我吵,于是,我就做好了迎战的准备并且想了一大堆我非要这件衣服的歪理由。可谁知,表妹突然开口了:姐姐,你真的很喜欢这件衣服对吗?我声音不友善地说:是的,你想抢,直说,别这样问!可妹妹却说:姐姐,这件衣服我不要了。你平常轻易不会来,好不容易回来一次,我怎样会给你抢呢?我一听到这话,一向被自私冰封的心有了许多的感动,我对她说:谢谢,下次我让给你!不用等下次了!这话是妈妈说的。妈妈把那件衣服买给了妹妹,这让我更加气愤也不禁疑惑:以前妈妈不是这样的啊? 妈妈回家严厉地指责我,指责我没有姐姐的宽容和大度,还要妹妹让这我!听了这番话,我感到无限的惭愧与自责,虽说我和妹妹经常谁也不让谁,可仔细回忆起来,有那么几次,还是妹妹迁就我啊!

儿童自我控制发展研究综述

儿童自我控制发展研究综述 宋 辉 杨丽珠 摘 要 自我控制对于人成功地适应社会相当重要,儿童期正是自我控制产生形成的重要时期。本文综述了儿童自我控制发展的四个方面的研究成果:(1)自我控制的结构;(2)自我控制的发生与发展;(3)自我控制发展的影响因素;(4)自我控制与个性发展关系。旨在为进一步研究儿童自我控制的发展提供借鉴,为培养儿童自我控制提供心理依据。 关键词 自我控制 结构 发生与发展 影响因素 自我控制与个性 自我控制是自我意识的重要成分。它是个人对自身的心理和行为的主动掌握,是个体自觉地选择目标,在没有外部限制的情况下,克服困难,排除干扰,采取某种方式,控制自己的行为,从而保证目标的实现。自我控制对于人成功地适应社会相当重要,它是一个人良好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和基本保证。儿童期正是自我控制产生形成的时期,对儿童自我控制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拟对国内外关于儿童自我控制发展的研究作一概述,以供借鉴。 一、有关自我控制结构的研究 自我控制是心理能动性的重要表现,是心理的整体功能,它是多维度、多层次的心理活动系统。有人将自控能力分为外显行为的自控和内隐行为的自控。外显行为的自控包括对情绪的控制、坚持性、自制力和独立性四个因素;内隐行为的自控包括对动机的控制和自觉性两个因素(谢军,1994)。还有的研究者对涵盖自控含义的自我监控结构进行了较为细致的研究,把自我监控分为静态结构和动态结构;自我指向型和任务指向型自我监控;自我监控的一般——特殊结构;自我监控的微观——宏观结构;自我监控的隐密——外显结构;自我监控的发生结构(董奇等,1996)。Zi m m er m an提出自我监控“W HWW”结构,认为自我具有动机自我监控、方法自我监控、结果自我监控和环境自我监控四维结构(Zi m m er m an,1994)。 国外对自控结构成分的研究具体体现在对自我调控的不同定义上,认为自我调控是一个复杂的构成物。它是一种遵照要求的能力;根据情境要求引发并结束活动的能力;在社会和教育的环境下调节言语的强度、频率和持久性并控制行为的能力;延缓实现一个渴望目标的能力;在没有外界控制的情况下形成社会赞许行为的能力。 总之,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研究自我控制的结构有一定成效,但儿童自我控制结构的年龄特征研究还不完善,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二、儿童自我控制发生与发展的研究 人类个体绝非一出世就具备了控制自己的能力。儿童是在生理不断成熟的条件下,在成人的指导教育下,通过与外界环境的不断交往发展各种心理能力,并逐渐克服其冲动性,学会控制自己的活动的。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获得是通过一步一步的学习过程完成的。幼儿的行为缺乏思考,冲动性是幼儿行为的主要特点。儿童控制自身冲动的能力有极大的个别差异。有些儿童能够很好地忍受正常的挫折,有些儿童则不能容忍任何形式的拒绝或延迟满足,并表现为大发脾气或其他一些明显的攻击性行为。有“行为问题”的儿童大多数是后一 本文于1999年3月20日收到。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9年第6期

自我效能感理论及其研究综述

自我效能感理论及其研究综述 作者:林玉庆来源:本站原创添加日期:09-07-12 19:58:14 点击:2495 摘要:自我效能感理论是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其一般学习论观点的逻辑产物。本综述主要介绍自我效能感理论的概念界定、形成机制、培养途径、相关领域的应用研究,在此基础上探讨自我效能理论的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自我效能感社会学习理论归因理论 一、引言 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于20世纪70年代在其著作《思想和行为的社会基础》一书中提出自我效能感的概念,并在其以后的著作中逐步形成了自我效能感理论的框架体系。自我效能感被人们接受以后,广泛的应用在教育学、心理学和管理学领域,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二十多年来,人们围绕着自我效能感这一研究课题开展了广泛的研究,并在理论和实践成面上取得了一定的共识。 二、自我效能感的界定 自我效能感是一个正在逐渐成熟的概念。目前尚无共同认可的定义,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的界定。综述已有研究我们可以概括自我效能感的定义主要有以下几个: 自我效能感是一个正在逐渐成熟的概念。目前尚无共同认可的定义,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的界定。综述已有研究我们可以概括自我效能感的定义主要有以下几个: 1、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否在一定水平上完成某一活动所具有的能力判断、信念或主体自我把握与感受(A.Bandura,1986)。 2、是个体在面临某一活动任务时的胜任感及其自信、自珍、自尊等方面的感受(Schultz)。 3、是使个体能够有效的同周围世界打交道的一种人格(Barfield,1974)。 4、是个体对特定环境作出反应的一种心态(Ashton&Webb,1986)。 5、是个体对自己的行为影响成绩所持的有效或无效的感觉(C.Midgley)。 6、是个人对自己所从事某种工作所具能力以及对该工作可能做到地步的一种主观评价(张春兴,1991)。 7、是个体对自己能够进行某一行为的实施能力的推测或判断,它意味着人是否确信自己能够成功地进行带来某一结果的行为(周国韬、戚立夫,1993)。 8、是个体对自己所采取的行为影响行为结果所持的有效或无效的自我体验(杨心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