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步步高】(四川专用)高考历史二轮专题排查 通史重构 第1部分 专题8 近代以来的世界科技与文学艺术

【步步高】(四川专用)高考历史二轮专题排查 通史重构 第1部分 专题8 近代以来的世界科技与文学艺术

【步步高】(四川专用)2014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排查通史重构第1部分专题8 近代以来的世界科技与文学艺术

[考纲要求] 1.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1)经典力学;(2)进化论;(3)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2.现代科学技术:(1)相对论和量子论;(2)现代信息技术。3.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1)文学的主要成就;(2)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3)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4)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思维导图]

[知识主线]

1.近现代世界科技主要包括物理学、生物学、三次科技革命三方面的成就

(1)物理学成就

①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伽利略的研究奠定了经典力学的基础,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

开端。

②17世纪,牛顿的经典力学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

③20世纪初,相对论和量子论奠定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

(2)生物学成就

①文艺复兴后,生物学研究取得重大进展,细胞学说的确立,为生命科学研究奠定了基

础。

②19世纪中期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一书,提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自然选择”的观点。

(3)三次科技革命成果

①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汽机。

②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在法拉第电磁感应理论基础上,电力的广泛应用推进了工业革命

的进程。

③以计算机的发明应用为基础诞生的互联网,推动了人类生产、生活、工作及学习方式

的深刻变革。

2.近现代世界的文学、美术、音乐、影视艺术的发展与社会政治、经济生活联系密切

(1)19世纪初,随着资产阶级革命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展,文学艺术领域中充满了浪

漫主义色彩。

(2)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制度得到了确立和发展,逐渐暴露出来的矛盾和弊端,使文

学艺术领域中充满了对现实的批判。与此同时,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和资本主义的发展打破了地理上的界限,各种文化在碰撞中加强了交流与融合。

(3)20世纪初期,整个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出现了不少反映时代特色的文学艺

术作品。

(4)20世纪中期以后,和平与发展逐渐成为世界发展的主题,文学艺术也进入了又一个

繁荣时期,世界各个民族、国家、地区的文化在传承自身文化特色的同时也融入了外来文化的精华,取得了与时俱进的新发展。

考点一近现代世界科技

核心词:经典力学、进化论、量子论、相对论、互联网

1.牛顿经典力学

(1)奠基:伽利略。

(2)内容: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3)特征:注重实验;数学化。

(4)意义: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推动了物理学的发展和两次工业革命的出现;冲击了

宗教神学思想,推动了启蒙思想的传播;具有科学预见性(海王星、冥王星)。

2.生物进化论

(1)诞生:1859年,达尔文《物种起源》出版。

(2)观点:生物是不断进化的;生物是不断变异的;生存竞争和自然选择是生物界的普遍

规律。

(3)意义:是对神学创世说的有力挑战,打破了造物主造人的神话;对处于国家危亡时期

的中国思想界产生重大影响。

3.相对论和量子理论

(1)相对论:包括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揭示了时空

的本质属性。

(2)量子理论:普朗克提出。揭示了微观世界的运动规律,使人们的认识深入到新的层次

和领域。

4.瓦特和爱迪生的主要发明

(1)蒸汽时代:1785年“万能蒸汽机”运用于纺织业;蒸汽机运用于交通运输:1807年

蒸汽轮船、1814年蒸汽机车。

(2)电气时代:1879年爱迪生发明电灯;发明和改进了电话、电报、电影等。

(3)影响:前者: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密切了世界各地联系;加速了城市化进程;世界

市场初步形成。

后者:使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垄断大企业时代到来;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5.现代信息技术

(1)发明: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在美国诞生。1969年国际互联网问世。

(2)评价:一方面使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另一方面出现垃圾信息、网络犯罪、虚拟社

会等负面现象。

考点二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作品

核心词: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苏联文学

1.浪漫主义文学

(1)背景:法国大革命;资本主义社会秩序引起人们的不满。

(2)成就:雨果《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大仲马《基督山恩仇记》;拜伦《唐璜》;雪

莱《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西风颂》;海涅《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3)特点:深入发掘人类的情感世界,通过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特点鲜明的人物

形象。

2.现实主义文学(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1)背景: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日益暴露。

(2)成就:巴尔扎克《人间喜剧》;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

金》;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等。

(3)特点:关注社会问题,剖析社会生活本质,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

3.现代主义文学

(1)背景:两次世界大战和经济危机破坏了人们的生活,加剧了西方人精神上的悲观和焦

虑。

(2)成就:海明威《老人与海》;贝克特《等待戈多》。

(3)特点:集中表现自我;表现手法和语言风格与传统大相径庭。

考点三19世纪以来的世界艺术

核心词:浪漫主义、现代主义、印象派

1.世界美术

(1)浪漫主义:法国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

(2)现实主义:库尔贝的《石工》,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米勒的《拾穗者》。

(3)印象画派:注重“光”与“色”的效果,莫奈的《日出·印象》,凡高的《向日葵》。

(4)现代主义:毕加索的《格尔尼卡》。

2.音乐和影视

(1)音乐:贝多芬是架起欧洲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音乐过渡桥梁的人。

(2)电影:1895年,法国卢米埃尔兄弟放映第一部电影。

(3)电视:20世纪20年代中期,电视出现;二战后进入普及阶段。

1.伽利略被誉为“天上的哥伦布”是由于他自制望远镜观察天空,发现了许多新天体。

( √) 2.牛顿力学体系的特征是注重实验和力学体系的哲学化,而不是数学化。( ×) 点拨数学语言表达是牛顿力学体系的重要特点。

3.伽利略的杰出成就标志着物理学的开端,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

( √) 4.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只否定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没有否定整个牛顿力学。( √) 5.相对论发展了牛顿力学,牛顿力学是相对论力学在高速状态下的一个特例。( ×) 点拨牛顿力学是相对论低速状态下的特例。

6.相对论以宏观宇宙为研究对象,量子理论以微观粒子世界为研究对象。( √) 7.达尔文进化论形成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工业革命的推动。( √) 8.相对论之所以是物理学领域的一场重大革命,是因为这一理论揭示了时间、空间绝对不变的属性。( ×) 点拨相对论揭示了时间、空间的相对性。

9.与前两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是科学技术在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

( √) 10.欧洲浪漫主义文学兴起的原因是人类对启蒙思想家设想的“理性王国”的失望和对资本

主义社会秩序的不满。( √) 11.文学艺术的发展与时代特征是分不开的,一定时期的文化是对当时政治经济的反映。浪漫主义、批判现实主义的出现与资本主义的发展程度紧密相关。( √) 12.浪漫主义绘画的特点是偏重感情,重视色彩和笔法的热情奔放。( √) 13.从《天鹅湖》到摇滚音乐,体现出音乐发展的大众化和多元化趋势。( √) 14.电影兴起的决定性因素是19世纪末科技的迅猛发展。( √) 15.中国画里面与印象画派相仿的是写意画派,但在表现手法上,印象画派是油画,中国画是水墨画。( √) 16.现实主义美术并不是现代主义美术。现代主义美术注重表现社会现实;现实主义美术的主要特征是反传统和反理性,重视艺术家内心的“自我感受”和“自我表现”。( ×) 点拨现实主义美术反映现实,现代主义美术重视内心感受及自我表现。

考向一思想解放与近代科技发展的互动联系

典例1(2013·广东高考)被宗教人士评论为“让上帝远离了这个世界,降低了人类在其中的独一无二性”的学说是( ) A.伏尔泰的天赋人权说

B.达尔文的进化论

C.马丁·路德的新教学说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知识定位进化论——对思想、价值观的影响

解题关键点达尔文的进化论有力地挑战了神学的上帝创世说,但在教会和保守势力看来,这是对人类尊严的莫大伤害。A、C两项更多地强调自由平等观念,D项主要是物理学领域的成就,它们都与“降低了人类在其中的独一无二性”不符,排除。

答案 B

典例2(2013·四川高考)1925年,美国田纳西州的中学教师斯科普斯因在课堂上讲授达尔文进化论而被判有罪。该州还立法禁止教师传授任何有违背圣经上帝造人教导的学说。

此法在该州一直适用到1967年。据此可知

( )

A.1967年后美国开始接受进化论

B.斯科普斯言论违背美国的宗教信仰自由

C.进化论冲击了美国的基督教信仰

D.田纳西州的立法行为违反了美国宪法

知识定位进化论的影响

辨析选项1925年美国教师就已经在传播进化论,所以A项错误;由斯科普斯仅讲授进化论,无法得出其言论违背美国宗教信仰自由的结论,故B项错误;正是因为进化论冲击了美国的基督教信仰,所以美国的一些州才立法禁止进化论的传播,故C项正确;美国宪法允许各州有自己的法律(只要与联邦法律不冲突),故D项错误。

答案 C

近代思想解放与科技进步之间的互动联系

1.近代思想解放是近代科技产生、发展的条件,二者相互促进、推动。

2.文艺复兴从思想上解放人和人性,形成了人文主义思想的潮流,把人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激发了人们对宇宙、自然和人自身的探究;之后的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为人们思想的解放,同样也为近代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思想条件。

3.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又为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提供了直接的物质条件,推动了思想解放:

(1)物理学成就:从经典力学建立到相对论、量子论的提出。这一过程体现出人们对世界

认识的深化,一方面从本质上修正了由狭隘经验建立起来的绝对时空观,另一方面也标志着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开始由宏观世界深入到微观世界。

(2)生物学成就:经历了从创世神话到生物进化的理论演变。这一革命性的变化沉重打击

了封建神学,破解了生命起源之谜。

(3)科技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发展,三次科技革命分别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世界的面貌。

考向二深度理解相对论与牛顿力学体系的关系

典例3(2013·江苏高考)“根据这一理论,将时间和空间说成是绝对的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对这两种范畴的测量通常随着观察者的运动而改变。……对于门外汉来说,这些观点——通常用不能理解的数学公式解释——表明科学已经达到了能被人类所知的界限。”

上述“理论”的主要意义是

( )

A.开创了以实验为基础的近代科学

B.预见海王星存在的准确性

C.弥补经典力学对时空认识的不足

D.发现能量辐射的运动原则

知识定位经典力学与相对论

辨析选项由“将时间和空间说成是绝对的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对这两种范畴的测量通常随着观察者的运动而改变”可以断定,“这一理论”是爱因斯坦提出的相对论。A项是伽利略的成就,B项与牛顿的经典力学有关,D项是量子理论,故A、B、D三项均可排除。相对论认为,时间和空间都是物质存在的形式,随着物质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

它打破了经典物理学绝对化的思维模式,为人们提供了辩证地看待世界的途径。因此,答案为C项。

答案 C

相对论继承发展了经典力学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指出了时间、空间和物体的质量不是绝对不变的,而是随着物体的运动而发生变化,打破了传统的绝对时空观。相对论发展了牛顿力学,将牛顿力学概括在相对论力学之中,推动物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极大地扩展了物理学应用的领域。

相对论打破了经典物理学绝对化的思维,为人们提供了辩证地看待世界的途径。

考向三关注艺术发展中的重要流派

典例4(2013·安徽高考)“反对用具体形象反映现实,而主张用抽象的语言——颜色和几何图形来表现艺术家主观心灵”,体现该主张的美术流派属于( ) A.新古典主义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D.现代主义

知识定位艺术流派——概念内涵、外延

解题关键点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美术流派的特点。现代主义美术采用夸张、变形与抽象的表现手法,大胆运用各种新材料。

题干材料体现了现代主义美术的特点,故D项正确。

答案 D

19世纪以来世界美术流派的发展演变

新古典主义美术(产生于18世纪末)→浪漫主义美术(19世纪初)→现实主义美术(19世纪中期)→印象画派(19世纪后半期)→后期印象画派(19世纪末20世纪初)→现代主义美术(20世纪以来)。

考向四关注重大历史现象的成因

典例5(2013·全国卷Ⅱ高考,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有不少学者对爱因斯坦的学说持怀疑态度。1919年,英国科学家爱丁顿对日全食的观测结果证实了爱因斯坦的理论,引起巨大轰动,世界范围的爱因斯坦热接踵而至。荷兰、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国先后邀请他前往讲学。在中国,梁启超发起成立的讲学社曾拟邀请爱因斯坦来华讲学。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亦发出邀请,并得到其本人应允。虽然爱因斯坦因故未能成行,但相对论却在中国广泛传播。从1917年到1923年,各种报刊登载相对论的论著、译文、通讯、报告和文献不下百篇,出版译著15种左右。

——摘编自阿尔布雷希特·弗尔辛《爱因斯坦传》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爱因斯坦热兴起的原因。

知识定位相对论成就及传播

解题关键点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最大限度地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问题应联系当时的经济因素(第二次工业革命)、科学因素(爱丁顿对日全食的观测结果)、政治环境(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和相对论的地位等,综合思考作答。

答案(1)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带动技术和生产的发展,引起人们对科学的重视;相对论的提出是科学领域的重大革命;观测结果证实了爱因斯坦的理论;大战的结束有利于相对论传播。

非选择题原因类的几个公式

1.此类设问一般是以某一历史事件或现象出现的历史、社会、经济、政治根源(原因),根本、主要、直接原因为切入点。解答时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答:①经济方面的内容可从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等方面思考;②政治方面的内容可从政局、制度、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等方面思考;③思想文化方面的内容可从思想、科技、教育等方面思考。

2.针对不同的原因的具体答题技巧如下:

(1)根本原因

政治层面的根本原因从经济层面入手,生产关系层面的根本原因从生产力入手,上层建筑层面的根本原因从经济基础入手,社会意识形态的根本原因从社会存在入手,一切历史事件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从内因入手,相同属性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从历史规律入手。

(2)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

主观原因(主观意识方面的原因)一般从领导某事件的阶级、阶层的主观目的、动机、决策或政策、方针等方面进行思考;客观原因指与主观原因有紧密关系但又不受主观意识影响的原因,一般从自然或社会环境(形势)、经济状况、政治现状等方面进行思考。

押题1 (立意:现实热点的历史思考——神十测控与牛顿力学)

2013年6月13日中国成功发射“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对接,宇航员王亚平的太空授课等活动使中国航天进入空间站时代,也展示了中国精湛的太空测控技术。与太空测控应用的理论联系最密切的是( )

A.牛顿力学体系B.普朗克量子力学

C.爱因斯坦相对论D.哥白尼《天体运行论》

答案 A

解析飞船航天测控应用更多的基础理论是地球引力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就备选项而言,只有A项与此联系密切。

押题2 (立意:历史意识——科技的双刃剑影响)

2013年5月,国家网络安全中心下发了《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关于网络安全及网络信息保护引发了亿万网民关注。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 ( ) A.网络对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

B.国家应加强网络安全的监管

C.网络大战的根源是利益矛盾

D.网民应该集体抵制互联网

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第三次科技革命。集体抵制互联网既不现实也不符合发展潮流。

押题3 (立意:主干知识——近现代世界科技)

假如你可以从2013年穿越时空来到19世纪90年代的英国伦敦,可能看到的场景应该是

( ) A.英国女王召集议会开会,任命新首相

B.飞机在伦敦上空飞过

C.爱因斯坦访问伦敦,宣讲相对论

D.泰晤士河水质恶化

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19世纪90年代英国的阶段特征。19世纪90年代的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已经相对完善,首相由议会多数党领袖出任,并非由女王召集议会任命;飞机与相对论均产生于20世纪,选择D项。

押题4 (立意:主干知识——科技的传承与发展)

“科学理论的发展往往并不意味着新理论摧毁旧理论,而是限制和缩小旧理论的作用范围,把旧理论作为新理论的某种特例包含在其中。”下列最能说明此观点的是( ) A.神创论与进化论B.经典力学与相对论

C.经典力学与量子论D.相对论与量子论

答案 B

解析相对论打破了绝对的时空观,发展了牛顿经典力学,将其概括在相对论力学之中,使其成为相对论力学在低速运动状态下的特例,推动物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B项正确;神创论与进化论是互不相容的,A项错误;C、D两项明显错误,可以排除。

押题5 (立意:能力——提取材料信息)

以下是2014年1月某大学知名教授的报告海报纲要,该报告主题最有可能是 ( )

A.

B.孔子思想的强大现实价值

C.现代信息技术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

D.电视与互联网的更替

答案 C

解析A、B项说法片面,D项说法有误,因为各种宣传媒体是并存而不是更替,人们可以通过多种媒体了解信息,享受生活才是材料的主旨,故选C。

押题6 (立意: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共性)

《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中有这样的评述:“两个学说都发现了变化的原因在于斗争——生存竞争和阶级斗争。”这两个学说最终形成于( ) A.17世纪初期B.18世纪中期

C.19世纪中期D.20世纪初期

答案 C

解析阐述“生存竞争和阶级斗争”的两个学说分别是1859年《物种起源》和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因此这两个学说最终形成于19世纪中期。正确选项为C。

押题7 (立意: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景)

2014级6班分成三组开展题为《300年来人类科技三大典型成就》的研究性学习,在结题报告中分别出现了以下三句话:

第一组:恩格斯说:“分工、水利特别是蒸汽机的利用、机器的应用,这就是从18世纪中叶起,工业用来震撼旧世界基础的三个伟大杠杆。”

第二组:恩格斯说:“电的应用将为我们开辟一条道路。”我们认为爱迪生是这条道路开辟的伟大旗手。

第三组:比尔·盖茨说:“不久的将来,会有这么一天,你可以不必离开你的书桌或扶

手,就可以办公、学习、探索这个世界。”

请回答:

(1)第一组同学涉及的是人类历史的一次重大飞跃,我们把这一事件称作什么?期间最具

代表性的成就是什么?

(2)请列举两项发明成果,证明“爱迪生是这条道路开辟的伟大旗手”。

(3)第三组中涉及的比尔·盖茨的设想依据的主要是哪种科技成果?请概述它给人类带

来的影响。

答案(1)工业革命(或第一次工业革命),瓦特制成改良蒸汽机。

(2)电灯;创建了第一个发电站,把输电线连接成网络(任意举两例爱迪生的发明均可)

(3)电子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互联网技术。影响:四通八达的计算机网络,大大缩

小了全球空间距离,使全人类进行相互间的信息交流与共享、信息传递与汇集成为可能。

遍布世界的互联网,正在以人们无法预料的速度、深度和广度,改变着人类文明的进程。

解析本题实际考查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第(1)问注意材料中的关键词“蒸汽机”可判断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第(2)问可按教材知识直接回答,任举两例即可。第(3)问从材料中可判断是互联网技术,注意影响要高度概括。

一、选择题

题点1 近现代的世界科技成就

1.爱因斯坦说:“牛顿第一个成功地找到了一个用公式清楚表达的基础,从这个基础出发,他用数学的思维,逻辑地、定量地演绎出范围很广的现象并且同经验相符合”。由此可见西方近代科学的特点之一是( ) A.重视经验积累B.重视数学表达

C.重视科学实验D.直接服务生活

答案 B

解析材料型选择题注意从材料中寻找有效信息:“公式”“数学的思维”“逻辑地、定量地演绎出”,由此可见,本题所给的材料侧重强调西方近代科学的特点在于“重视定量分析”、数学表达。

2.《大国崛起》解说词:“三百年前,人类的思想还充斥着迷信和恐惧,水为什么会往低处流?太阳为什么会升起落下?这些今天看来简单至极的问题,在当时却是根本无法认识和把握的。”这些“当时却是根本无法认识和把握”的问题,终于被人类破解的标志性科学成就是( ) A.牛顿的经典力学B.达尔文的进化论

C.爱因斯坦的相对论D.李四光的地质力学

答案 A

解析从中世纪到近代初期,科学依附或受制于基督教神学,人们无法科学地认识理解物体运动的相关问题,破解这一问题的科学家是牛顿,他最早将自然界物体运动的规律概括到一个理论体系当中,A项正确。B项成就不属于物理学。C、D两项成就是在牛顿成就基础上的发展。

3.“这一发现成为二十世纪物理学研究的基础,从那个时候起几乎完全决定了物理学的发展。要是没有这一发现,那就不可能建立起分子、原子以及支配它们变化的能量过程的有用理论。”上述材料是爱因斯坦对下列哪一重要物理学成就的评价( ) A.经典力学理论B.万有引力定律

C.狭义相对论D.量子论

答案 D

解析奠定20世纪现代物理学基础的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普朗克的量子论。A、B两项是17世纪牛顿的成果,应排除。狭义相对论主要解决的是宏观世界物质运动规律的问题,量子论揭示的是微观世界物质的基本规律,而题干中的分子、原子则属于微观世界的内容,所以应排除C而选择D。

4.英国的斯宾塞创造“适者生存”的说法,以捍卫进化论;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严复接受并传播进化论。两者给东西方带来的共同影响是( ) A.有利于思想解放

B.直接导致中英两国政治改革

C.否定了上帝的权威

D.开始了民主、科学对民众的启蒙

答案 A

解析1859年达尔文出版《物种起源》提出进化论,强调自然界中生物的进化规则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斯宾塞将这一理论扩展到社会、阶级斗争中,严复1898年在翻译的《天演论》中积极宣传进化论思想,阐述变法的必要性,激发了中国无数仁人志士救亡图存的信心。B项明显错误;C项说法错误;D项说法只符合中国,本题选A项。5.约翰·尤·内夫认为:“人类能够凭借汽船和铁路越过海洋和大陆,能够用电报与世界各地的同胞通讯。这些成就……表明了工业革命这一阶段的影响和意义。”这一阶段的成就还有

( )

A.工厂作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出现

B.利用蒸汽机作动力

C.发电机、电动机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D.利用互联网加强联系

答案 C

解析通过材料中的“电报”可以判断出这一阶段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A、B两项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D项属于信息时代。

6.据新华网报道,截至2013年底,我国网民人数已超5.48亿,另外,手机网民人数达3.98亿。互联网越来越深入地影响到人们的生活,下列关于互联网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产物②被称作继广播、报刊、影视之后的“第四媒介”③加

速了“信息时代”的到来④使环境污染严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A

解析互联网作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产物,被称为“第四媒介”,加速了“信息时代”

的到来,故①②③正确;互联网属于虚拟空间,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可排除④。

7.有人说人类有史以来经历了两次革命,第一次是瓦特改良蒸汽机的问世增加了人类的臂力,第二次是电子计算机的问世伸展了人类的脑力,使人类拥有了无穷的智慧和力量。

下列有关这两次科技革命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人类在科技领域不断创新

B.科学与技术越来越紧密地结合为一体

C.电子计算机能够取代人脑

D.动力时代和信息时代缩短了世界的距离

答案 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科技革命。电子计算机是由人类设计、为人类服务的一种智能工具,它不可能取代人脑。故选C项。

8. 1996年美国通货膨胀率下降到2.1%,为30年来最低水平。1997年5月,美国失业率已降到4.8%,为1973年以来最低水平。1997年,美国经济增长率达3.2%,继续在西方国家中处于领先地位。出现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冷战结束,国防开支减少

B.政府压缩社会福利的开支

C.信息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

D.没有出现大规模经济危机

答案 C

解析20世纪九十年代美国互联网发展迅速带动了经济的发展。

题点2 近现代的世界文学、艺术

9.在某一历史时期,许多作家在作品中喜欢描写诸如逝去的古代、空想的未来、遥远的东

方、缥缈的梦境等“非凡”环境,塑造诸如骄傲孤独的强盗、愤世嫉俗的叛逆者、温柔多情的牧女、至善至美的吉普赛女郎,等等。据此判断,这些文学作品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 A.知识分子对“理性王国”大为失望

B.工业革命后,各国阶级矛盾更加尖锐

C.经济危机导致社会问题更加突出

D.西方社会精神危机在文学层面的反映

答案 A

解析从材料信息“空想的未来”“缥缈的梦境”“愤世嫉俗的叛逆者”“至善至美的吉普赛女郎”可看出,这一时期的作品体现了浪漫主义色彩,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这些作品应产生于18世纪后半期至19世纪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后人们对“理性王国”的失望。10.法国文学史家爱弥尔·法盖说:“它是明确地冷静地观察人间的事件,再明确地冷静地将它描写出来的艺术主张。……要从几千几万的现实事件中,选择出最有意义的事件,再将这些事件整理起来,使之产生强烈的印象。”这种文学流派是( ) A.浪漫主义B.现实主义

C.现代主义D.印象画派

答案 B

解析由材料中“从几千几万的现实事件中,选择出最有意义的事件,再将这些事件整理起来,使之产生强烈的印象”,可知这种文学流派关注现实,深入剖析社会生活的本质,这是现实主义的特点。故选B。

11.“他是有史以来第一个活着亲眼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收藏进卢浮宫的画家。他用变形、扭曲和夸张的笔触以及几何彩块堆积、造型抽象,表现了痛苦、受难和兽性,表达了多种复杂的情感”。文中他的作品是( ) A.《马拉之死》B.《格尔尼卡》

C.《日出·印象》D.《自由引导人民》

答案 B

解析题干所述是毕加索的作品特点,是现代主义美术作品。A项是新古典主义美术;C 项是印象画派;D项是浪漫主义美术。

12.二十世纪中期,人们模仿、再现生活的手法更加丰富多样。艺术不再为少数人所独享,它们开始走进千家万户。下列促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媒介是( ) A.电视和电影B.铁路与飞机

C.报纸和广播D.网络与漫画

答案 A

解析本题根据时间和影视艺术特点可以判断。铁路与飞机不能“走进千家万户”,报

纸和广播不能“模仿、再现生活”,网络与漫画不是出现在二十世纪中期。

二、非选择题

13.2011年10月,随着美国苹果公司CEO史蒂夫·乔布斯的离世,一句网络帖子迅速走红:“上帝有三个苹果:一个诱惑了夏娃,一个砸醒了牛顿,一个被乔布斯咬了一口,并改变了我们每个人看世界的方式。”

材料一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序言里,牛顿写道:理性力学应当是研究任何力所引起的运动和产生任何运动的力的科学。因此,本书被命名为《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因为,自然哲学的一切难题都涉及通过各种运动现象来研究自然力,再通过这些自然力来解释其他现象。

材料二爱因斯坦与牛顿的对话(虚拟)

爱因斯坦:你真伟大,你建立了牛顿力学框架体系,相对论中存在的问题都被你指了出来。

牛顿:你比我更伟大,相对论在许多学科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和量子力学一起,已成为现代物理学的两大基础理论,相对论包容了我的三条运动定律及万有引力定律。

爱因斯坦:你我的理论都有瑕疵。

牛顿:哪有十全十美的理论,大家不用我们的理论,他们没有别的理论可用,圣人、神仙也要犯错误,你我都是凡人,你我的身躯已经融入了自然界,但是,你我的灵魂还留在人间。——毛民义:相对论网站材料三“科学”一词起源于中国古汉语,原意为“科举之学”。到近代日本翻译西方著作,翻译英文science的时候,引用了中国古汉语的“科学”一词,意为各种不同类型的知识和学问。到了1893年,康有为引进并使用“科学”二字。严复在翻译《天演论》等科学著作时,也用“科学”二字。此后,“科学”二字便在中国广泛使用。

——百度名片

(1)材料中被“砸醒”后的牛顿的伟大发现是什么?牛顿的“众多发现”在人类文明史

上产生了什么巨大的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牛顿力学体系与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关系。他们留给人类

的“灵魂”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近代意义的“科学”在中国近代社会发展进程中所产生的积极作

用。

答案(1)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作用:构成了近代力学体系,完成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成为17世纪科学革命的主要成就;促进了近代物理学的进一步发展;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开展与启蒙运动的兴起。

(2)关系:牛顿力学反映的是宏观物体低速运动的客观规律,而相对论反映的是物体高速

运动的客观规律;相对论是对牛顿力学的继承与发展。

灵魂:科学探索精神。

(3)作用:政治:进化论成为推动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主要思想武器;经济:利用西方先

进科技,发展近代工业,促进中国经济发展;思想:民主、科学的口号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诉求。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丑在美的旁边,畸形靠着优美,丑怪藏在崇高背后,美与恶并存,光明与黑暗相共。——雨果材料二德拉克洛瓦的作品荡气回肠,富于激情,成为世界艺术宝库中具有永恒魅力的作品,他本人被称为“浪漫主义的狮子”。

材料三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音乐,谁能了解我的音乐,谁便能超越常人无法摆脱的痛苦。——贝多芬请回答:

(1)材料中的三位伟人在艺术创作中有什么共同点?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特点?

(2)概述三位艺术家的主要贡献。

答案(1)共同点:都是浪漫主义文学、艺术的杰出代表。

时代特点:法国大革命迅速发展,拿破仑军队横扫欧洲大陆。工业革命的扩展,社会各阶层对社会现状普遍不满。

(2)雨果把浪漫主义文学推向顶峰。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德拉克洛

瓦是浪漫主义的绘画大师。代表作有《自由引导人民》等。贝多芬是连接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音乐的桥梁。其代表作有《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等。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重点及策略

2019高考物理二轮复习重点及策略 一、考点网络化、系统化 通过知识网络结构理解知识内部的联系。因为高考试题近年来突出对物理思想本质、物理模型及知识内部逻辑关系的考察。 例如学习电场这章知识,必须要建立知识网络图,从电场力和电场能这两个角度去理解并掌握。 二、重视错题 错题和不会做的题,往往是考生知识的盲区、物理思想方法的盲区、解题思路的盲区。所以考生要认真应对高三复习以来的错题,问问自己为什么错了,错在哪儿,今后怎么避免这些错误。分析错题可以帮助考生提高复习效率、巩固复习成果,反思失败教训,及时在高考前发现和修补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漏洞。充分重视通过考试考生出现的知识漏洞和对过程和方法分析的重要性。很多学生不够重视错题本的建立,都是在最后关头才想起要去做这件事情,北京新东方一对一的老师都是非常重视同时也要求学生一定要建立错题本,在大考对错题本进行复习,这样的效果和收获是很多同学所意想不到的。 三、跳出题海,突出高频考点 例如电磁感应、牛二定律、电学实验、交流电等,每年会考到,这些考点就要深层次的去挖掘并掌握。不要盲区的去大

量做题,通过典型例题来掌握解题思路和答题技巧;重视“物理过程与方法”;重视数学思想方法在物理学中的应用;通过一题多问,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多题归一,全面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定量规范、有序的训练来提高应试能力。 四、提升解题能力 1、强化选择题的训练 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的考查,在选择题上的失手将使部分考生在高考中输在起跑线上,因为选择题共48分。所以北京新东方中小学一对一盛海清老师老师建议同学们一定要做到会的题目都拿到分数,不错过。 2、加强对过程与方法的训练,提高解决综合问题的应试能力 2019年北京高考命题将加大落实考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力度,更加注重通过对解题过程和物理思维方法的考查来甄别考生的综合能力。分析是综合的基础,分析物理运动过程、条件、特征,要有分析的方法,主要有: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因果分析、条件分析、结构功能分析等。在处理复杂物理问题是一般要定性分析可能情景、再定量分析确定物理情景、运动条件、运动特征。 如物体的平衡问题在力学部分出现,学生往往不会感到困难,在电场中出现就增加了难度,更容易出现问题的是在电

新课标高考通史复习历史阶段特征和知识整合(全套)

2011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通史资料全套整理 历史阶段特征及知识整合 第1讲中国古代史 ●注:政治包括社会形态、社会矛盾、制度建设、民族关系或中外关系、军事斗争和对外政策;经济包括经济形态、经济发展阶段、经济发展动力、经济各个领域的表现、经济制度、政策;思想文化包括重大思想运动、教育、科技、文艺等,以下问题同上。 总特征: 政治:奴隶社会的分封制和宗法制;封建社会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经济: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手工业、商业发达;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 思想文化:儒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古代科技文化世界领先 对外关系:由对外开放到闭关锁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一、先秦时期: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时期:先秦时期((前2070年—前221年)) 阶段特征:先秦是指我国秦统一以前的历史时期,是中华文明的勃兴阶段。经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生产力不断进步,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模式确立;中华文化萌生,奠定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 ㈠夏商周时期(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771年) 【具体史实】 1、政治上:奴隶社会的形成、发展、鼎盛,夏朝实行王位世袭制;西周确立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奴隶社会强盛。,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机构、神权与王权相结合(占卜)、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2、经济上:生产工具和耕作方式发生变化。石器助耕,青铜器在农业很少使用;简单协作;(1)农业:实行井田制;耕作方式:青铜中耕但仍以石器锄耕为主;大禹治水; (2)手工业:商朝已有织机,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妇工;以“青铜冶炼”为主的官营手工业产生,青铜时代(代表礼制、权力和秩序);陶向瓷过渡; (3)商业:职业商人和最早货币出现;工商食官; 3、文化上:以甲骨文和青铜器制造为代表的商文化在古代世界占有特殊的地位;最早文字商代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文字、周朝金文;宫廷舞蹈;礼乐文化;《诗经》的内容;绘画:从萌芽走向成熟关键期;夏朝历法《夏小正》。 ㈡、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前221年)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总特征】:政治:社会大动荡、大变革;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分封制逐步瓦解,县制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形成; 经济:生产力得到显著的发展,封建经济形成和初步发展; 思想:思想和科技繁荣,奠定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 【具体史实】 1、政治: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社会大变革时期:周天子势力衰微,诸侯割据争霸,分封制破坏;诸侯各国纷纷变法,商鞅变法建立县制,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形成。封建社会形成;选官制度:世官制 2、经济: 农业: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生产力得到显著的发展,封建经济形成和初步发展;男耕女织的农耕经济(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经济的典型特点;农业技术:精耕细作;世界上先进的耕作方法:垄作法使用;土地制度: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井田制逐步瓦解,土地私有制产生,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确立;经济政策:商鞅变法确立重农抑商政策,奖耕织;兴修水利:都江堰、郑国渠; 手工业:商鞅变法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铁器的出现和推广;以冶铁业为主的私营手工业产生。陶向瓷过渡;出现钢剑; 商业:私商出现,打破“工商食官”局面;市井、商业都会形成;各地出现了许多商品市场和拥有雄厚资产的大商人。商业繁荣。 3、文化: (1)思想百家争鸣,以儒、墨、道、法为代表诸子百家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法家思想符合社会发展需要,成为各国变法改革的思想理论武器;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计划五步走

2019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计划五步走 通过第一轮的复习,高三学生大部分已经掌握了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及其一般的应用。在第二轮复习中,首要的任务是要把整个高中的知识网络化、系统化;另外,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综合各部分的内容,进一步提高解题能力。这一阶段复习的指导思想是:突出主干知识,突破疑点、难点;关注热点和《考试说明》中新增点、变化点。二轮复习的目的和任务是:①查漏补缺:针对第一轮复习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强化基础知识的复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和提高基本能力,进一步强化规范解题的训练;②知识重组:把所学的知识连成线、铺成面、织成网,梳理知识结构,使之有机结合在一起,以达到提高多角度、多途径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③提升能力:通过知识网的建立,一是提高解题速度和解题技巧,二是提升规范解题能力,三是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在第二轮复习中,重点在提高能力上下功夫,把目标瞄准中档题。 二轮复习的思路模式是:以专题模块复习为主,实际进行中一般分为如下几个专题来复习:(1)力与直线运动;(2)力与曲线运动;(3)功和能;(4)带电体(粒子)的运动;(5)电路与电磁感应;(6)必做实验部分; (7)选考模块。每一个专题都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知识结构分析;(2)主要命题点分析;(3)方法探索;(4)典型例题分析;(5)配套训练。具体说来,专题复习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选考模块的复习不可掉以轻心,抓住规律区别对待。 选考模块的复习要突出对五个二级知识点的加强(选修3—4中四个,

选修3—5中一个)。由于分数的限制,该部分的复习重点应该放在扩大知识面上,特别是选修3—3,没有二级要求的知识点,应该是考生最容易拿分的版块,希望认真钻研教材。课本是知识之源,对这几部分的内容一定要做到熟读、精读课本,看懂、弄透,一次不够就两次,两次不行需再来,绝不能留任何的死角,包括课后的阅读材料、小实验、小资料等,因为大多的信息题是从这里取材的。 实验部分一直是高考复习的重点和难点 实验的理论部分一般在第一轮中进行,我们把“走进实验室”放在第二轮。历年来尽管在实验部分花费不少的时间和精力,但掌握的情况往往是不尽如人意,学生中高分、低分悬殊较大,原因在于很多学生思想重视不够、学习方法不对。实验中最重要的是掌握实验目的和原理,特别是《课程标准》下,高考更加注重考查实验原理的迁移能力,即使是考查教材上的原实验,也是改容换面而推出的。原理是为目的服务的,每个实验所选择的器材源于实验原理,电学中的控制电路与测量电路之间的关系是难以把握的地方。复习中还要注意器材选择的基本原则,灵活地运用这些基本原则是二轮实验复习的一个目的。针对每一个实验,注意做到“三个掌握、五个会”,即掌握实验目的、步骤、原理;会控制条件、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会处理数据并得出相应的结论、会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选做题中考实验的可能性也很大,不要忽视这方面内容。 突出重点知识,狠抓主干知识,落实核心知识 二轮复习中我们不可能再面面俱到,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而且时

2018高考物理步步高第五章第1讲

2018高考物理步步高第五章第1讲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考试内容范围及要求 高考命题解读 内容 要求 说明 1.考查方式 能量观点是高中物理解决问题的三大方法之一,既在选择题中出现,也在综合性的计算题中应用,常将功、功率、动能、势能等基础知识融入其他问题考查,也常将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功能关系作为解题工具在综合题中应用. 2.命题趋势 通过比较,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功能关系的应用在近两年有增加的趋势,常将功和能的知识和方法融入其他问题考查,情景设置为多过程,具有较强的综合性. 9.功和功率 Ⅱ 弹性势能的表达式不作要求 10.动能 动能定理 Ⅱ 11.重力势能 Ⅱ 12.弹性势能 Ⅰ 13.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Ⅱ 14.能量守恒 Ⅰ 实验四:探究动能定理 实验五:验证机械能守恒定 律 第1讲 功 功率 动能定理 一、功 1.定义: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如果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了一段位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2.必要因素: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的位移. 3.物理意义: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4.计算公式 (1)恒力F 的方向与位移l 的方向一致时:W =Fl .

(2)恒力F 的方向与位移l 的方向成某一夹角α时:W =Fl cos_α. 5.功的正负 (1)当0≤α<π 2 时,W >0,力对物体做正功. (2)当π 2<α≤π时,W <0,力对物体做负功,或者说物体克服这个力做了功. (3)当α=π 2时,W =0,力对物体不做功. 6.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功 做功情形 图例 备注 都做正功 (1)一对相互作用力做的总功与参考系无关 (2)一对相互作用力做的总功W =Fl cos α.l 是相对位移,α是F 与l 间的方向夹角 (3)一对相互作用力做的总功可正、可负,也可为零 都做负功 一正一负 一为零 一为正 一为负 ]7.一对平衡力的功 一对平衡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若物体静止,则两个力都不做功;若物体运动,则这一对力所做的功一定是数值相等,一正一负或均为零. 二、功率 1.定义:功与完成这些功所用时间的比值. 2.物理意义:描述力对物体做功的快慢. 3.公式 (1)P =W t ,P 为时间t 内物体做功的快慢. (2)P =F v ①v 为平均速度,则P 为平均功率. ②v 为瞬时速度,则P 为瞬时功率. ③当力F 和速度v 不在同一直线上时,可以将力F 分解或者将速度v 分解. 深度思考 由公式P =F v 得到F 与v 成反比正确吗?

高考历史通史复习知识梳理.pdf

高考历史通史复习知识梳理 古代中国 专题一:先秦时期 阶段特征 先秦是我国由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历史阶段,是国家产生和完善的重要时期,是中华民族形成和 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中华文明的奠基时期。 政治:(1)启以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西周确立嫡长子继承制,传承制度臻于完善。(2)夏、商时期初步建立地方管理制度。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这种以宗法制为基础的政治制度,把国家管理与血缘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扩大了统治区域,使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3)中央和地方权力秩序的确立和不断完善,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也有利于整个社会的稳定。春秋战国时期,争霸战争和各国变法,打破了旧的权力秩序,分封制逐渐崩溃。 经济:(1)农业经历了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青铜时代和铁犁牛耕等阶段,农业耕作方式不断改进并趋于成熟;土地制度经氏族公社公有到夏、商、西周时期的国有(井田制),再到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土地私有,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2)手工业与农业分离后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夏、商、西周时期为官府垄断,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形成了官营、民营、家庭三种经营形态,手工业部门不断增加,技术不断进步。 (3)商业出现,并逐渐由官府垄断走向民间。 思想文化:“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映,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在文学领域,诗歌是当时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学形式(《诗经》、楚辞); 文字产生,商朝的甲骨文已是较为成熟的文字。 专题二:秦汉时期 阶段特征 秦汉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初步发展时期。 政治:随着秦汉大一统专制主义帝国的建立,以皇权独尊为核心的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大一统的政体,需要大一统的思想。秦崇尚法家思想;西汉初年一度崇尚黄老思想,到汉武帝采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经济:封建经济初步发展。秦代,度量衡、货币的统一,为国家统一和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但秦的暴政又极大地破坏了社会生产力。西汉初期的休养生息政策为社会经济恢复和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精耕 细作技术日益成熟。 思想文化:文学方面,汉赋是这个时期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文学形式,科技方面,出现了许多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医学、造纸术、地动仪是主要标志;思想方面,从秦始皇“焚书坑儒”到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在受到打击后实现了复兴,并开始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专题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时期 阶段特征 魏晋南北朝:这是我国封建国家的大分裂和民族融合时期。(1)政治:南方氏族地主占有特殊地位,是南方割据政权的社会基础;北方少数民族大量迁入中原地区并建立政权,民族融合加强;北魏孝文帝改革,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民族大融合。(2)经济:北方战乱,生产遭到破坏,但也有短暂恢复期;北方大批农民南迁,带来了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使南方生产水平不断提高;长期分裂、战乱导致商品经济水平低。(3)文化:带有分裂割据的烙印和体现民族大融合的特色。在农学、数学、思想、 书法、绘画方面都有突出成就。 随唐:这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1)政治:国家统一,疆域辽阔,社会安定,政治清明,典章制度先进完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进一步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2)经济:随和唐前期实行均田制和

高三物理二轮复习专题一

专题定位 本专题解决的是受力分析和共点力平衡问题.高考对本专题内容的考查主要有:①对各种性质力特点的理解;②共点力作用下平衡条件的应用.考查的主要物理思想和方法有:①整体法和隔离法;②假设法;③合成法;④正交分解法;⑤矢量三角形法;⑥相似三角形法;⑦等效思想;⑧分解思想. 应考策略 深刻理解各种性质力的特点.熟练掌握分析共点力平衡问题的各种方法. 1. 弹力 (1)大小:弹簧在弹性限度内,弹力的大小可由胡克定律F =kx 计算;一般情况下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弹力可由平衡条件或牛顿运动定律来求解. (2)方向:一般垂直于接触面(或切面)指向形变恢复的方向;绳的拉力沿绳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2. 摩擦力 (1)大小:滑动摩擦力F f =μF N ,与接触面的面积无关;静摩擦力0

(1)大小:F洛=q v B,此式只适用于B⊥v的情况.当B∥v时F洛=0. (2)方向:用左手定则判断,洛伦兹力垂直于B、v决定的平面,洛伦兹力总不做功.6.共点力的平衡 (1)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平衡条件:F合=0或F x=0,F y=0. (3)常用推论:①若物体受n个作用力而处于平衡状态,则其中任意一个力与其余(n-1) 个力的合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②若三个共点力的合力为零,则表示这三个力的有向线段首尾相接组成一个封闭三角形. 1.处理平衡问题的基本思路:确定平衡状态(加速度为零)→巧选研究对象(整体法或隔离法)→受力分析→建立平衡方程→求解或作讨论. 2.常用的方法 (1)在判断弹力或摩擦力是否存在以及确定方向时常用假设法. (2)求解平衡问题时常用二力平衡法、矢量三角形法、正交分解法、相似三角形法、图解 法等. 3.带电体的平衡问题仍然满足平衡条件,只是要注意准确分析场力——电场力、安培力或洛伦兹力. 4.如果带电粒子在重力场、电场和磁场三者组成的复合场中做直线运动,则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因为F洛⊥v. 题型1整体法和隔离法在受力分析中的应用 例1如图1所示,固定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P,左侧是光滑圆弧面,一根轻绳跨过物体P 顶点上的小滑轮,一端系有质量为m=4 kg的小球,小球与圆心连线跟水平方向的夹角θ=60°,绳的另一端水平连接物块3,三个物块重均为50 N,作用在物块2的水平力F=20 N,整个系统平衡,g=10 m/s2,则以下正确的是() 图1 A.1和2之间的摩擦力是20 N B.2和3之间的摩擦力是20 N

高2021届高2018级版步步高3-5高中物理第四章 4-5

4 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5 不确定关系 [学习目标] 1.了解德布罗意物质波假说的内容, 知道德布罗意波的波长和粒子动量的关系.2.知道粒子和光一样具有波粒二象性, 了解电子波动性的实验验证.3.初步了解不确定关系的内容, 感受数学工具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一、实物粒子的波动性 1.德布罗意波 (1)定义:任何运动着的物体, 小到电子、质子, 大到行星、太阳, 都有一种波与它相对应, 这种波叫物质波, 又叫德布罗意波. (2)德布罗意波的波长、频率的计算公式为λ=h p , ν=E h . (3)我们之所以看不到宏观物体的波动性, 是因为宏观物体的动量太大, 德布罗意波的波长太小. 2.电子波动性的实验验证 (1)实验探究思路:干涉、衍射是波特有的现象, 如果实物粒子具有波动性, 则在一定条件下, 也应该发生干涉或衍射现象. (2)实验验证:1926年戴维孙观察到了电子衍射图样, 证实了电子的波动性. (3)汤姆孙做电子束穿过多晶薄膜的衍射实验, 也证实了电子的波动性. 二、氢原子中的电子云 1.定义:用点的多少表示的电子出现的概率分布. 2.电子的分布:某一空间范围内电子出现概率大的地方点多, 电子出现概率小的地方点少.电

子云反映了原子核外的电子位置的不确定性, 说明电子对应的波也是一种概率波. 三、不确定关系 1.定义:在经典物理学中, 一个质点的位置和动量是可以同时测定的, 在微观物理学中, 要同时测出微观粒子的位置和动量是不太可能的, 这种关系叫不确定关系. 2.表达式:Δx·Δp x≥h 4π.其中以Δx表示粒子位置的不确定量, 以Δp x表示粒子在x方向上的动量的不确定量, h是普朗克常量.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一直线运动

专题一直线运动 『经典特训题组』 1.如图所示,一汽车在某一时刻,从A点开始刹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途经B、C两点,已知AB=3.2 m,BC=1.6 m,汽车从A到B及从B到C所用时间均为t=1.0 s,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汽车加速度大小为0.8 m/s2 B.汽车恰好停在C点 C.汽车在B点的瞬时速度为2.4 m/s D.汽车在A点的瞬时速度为3.2 m/s 答案C 解析根据Δs=at2,得a=BC-AB t2=-1.6 m/s 2,A错误;由于汽车做匀减速 直线运动,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可知,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 均速度,所以汽车经过B点时的速度为v B=AC 2t=2.4 m/s,C正确;根据v C=v B+ at得,汽车经过C点时的速度为v C=0.8 m/s,B错误;同理得v A=v B-at=4 m/s,D错误。 2.如图,直线a和曲线b分别是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a和b的位置—时间(x-t)图线。由图可知() A.在t1时刻,b车追上a车 B.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b车的平均速度比a车的大 C.在t2时刻,a、b两车运动方向相同 D.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b车的速率一直比a车的大 答案A

解析在t1时刻之前,a车在b车的前方,在t1时刻,a、b两车的位置坐标相同,两者相遇,说明在t1时刻,b车追上a车,A正确;根据x-t图线纵坐标的变化量表示位移,可知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两车的位移相等,则两车的平均速度相等,B错误;由x-t图线切线的斜率表示速度可知,在t2时刻,a、b两车运动方向相反,C错误;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b车图线斜率不是一直比a车的大,所以b车的速率不是一直比a车的大,D错误。 3.甲、乙两汽车在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在t=0到t=t1的时间内,它们的v-t图象如图所示。在这段时间内() A.汽车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大 B.汽车乙的平均速度等于v1+v2 2 C.甲、乙两汽车的位移相同 D.汽车甲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增大 答案A 解析根据v-t图象中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可知甲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而运动时间相同,故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大,A正确,C错误;匀变速 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可以用v1+v2 2来表示,由图象可知乙的位移小于初速度为v2、 末速度为v1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故汽车乙的平均速度小于v1+v2 2,B错误; 图象的斜率的绝对值表示加速度的大小,甲、乙的加速度均逐渐减小,D错误。 4. 如图所示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2-x图象(其中v为速度,x为位置坐标),下列关于物体从x=0处运动至x=x0处的过程分析,其中正确的是()

物理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答案

实验基础知识 一、螺旋测微器的使用 1.构造:如图1所示,B为固定刻度,E为可动刻度. 图1 2.原理:测微螺杆F与固定刻度B之间的精密螺纹的螺距为0.5mm,即旋钮D每旋转一周,F前进或后退0.5mm,而可动刻度E上的刻度为50等份,每转动一小格,F前进或后退0.01mm,即螺旋测微器的精确度为0.01mm.读数时估读到毫米的千分位上,因此,螺旋测微器又叫千分尺. 3.读数:测量值(mm)=固定刻度数(mm)(注意半毫米刻度线是否露出)+可动刻度数(估读一位)×0.01(mm). 如图2所示,固定刻度示数为2.0mm,半毫米刻度线未露出,而从可动刻度上读的示数为15.0,最后的读数为:2.0mm+15.0×0.01mm=2.150mm. 图2 二、游标卡尺 1.构造:主尺、游标尺(主尺和游标尺上各有一个内、外测量爪)、游标卡尺上还有一个深度尺.(如图3所示)

图3 2.用途:测量厚度、长度、深度、内径、外径. 3.原理:利用主尺的最小分度与游标尺的最小分度的差值制成. 不管游标尺上有多少个小等分刻度,它的刻度部分的总长度比主尺上的同样多的小等分刻度少1mm.常见的游标卡尺的游标尺上小等分刻度有10个的、20个的、50个的,其规格见下表: 4.读数:若用x表示从主尺上读出的整毫米数,K表示从游标尺上读出与主尺上某一刻度线对齐的游标的格数,则记录结果表示为(x+K×精确度)mm. 三、常用电表的读数 对于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问题,首先要弄清电表量程,即指针指到最大刻度时电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压或电流,然后根据表盘总的刻度数确定精确度,按照指针的实际位置进行读数即可. (1)0~3V的电压表和0~3A的电流表的读数方法相同,此量程下的精确度分别是0.1V和0.1A,看清楚指针的实际位置,读到小数点后面两位. (2)对于0~15V量程的电压表,精确度是0.5V,在读数时只要求读到小数点后面一位,即读到0.1V. (3)对于0~0.6A量程的电流表,精确度是0.02A,在读数时只要求读到小数点后面两位,这时要求“半格估读”,即读到最小刻度的一半0.01A.

2019高考历史全国卷通史整合

通史整合(一)| 中华文明的奠基与发展——先秦、秦汉 [阶段特征] 政治:从分封制、宗法制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一方面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另一方面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专制皇权逐渐形成。权力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 经济:农耕经济是中国古代经济的主体。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成为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形态,土地制度由井田制向土地私有制转化。手工业、商业也得到了很大发展。 思想:文化思想上经历了从“百家争鸣”到儒学独尊的演变,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文学艺术的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文学体裁多样;具有东方特色的实用科学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 ——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 1.西周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西周实行王位世袭制和以王族为主体的分封制,周王成为“天下共主”;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混战,分封制走向崩溃,郡县制出现。 (2)宗法制:为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等方面的继承问题,西周实行宗法制,宗法制以血缘为纽带,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形成“家国一体”的政治结构。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制崩溃,官僚政治逐渐取代贵族政治。2.秦汉中央集权制度 (1)秦朝: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中国,确立了皇权至上的皇帝制度;中央设立三公九卿制;地方推行郡县制,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奠定了我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 (2)汉朝:汉承秦制并有所发展。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王国威胁中央。汉武帝时期,颁布“推恩令”,设置刺史,监察地方;形成中外朝制度,过于集权导致东汉时期宦官外戚专权,政局长期动荡。 3.选官制度:先秦实行世卿世禄制;战国、秦、汉初实行军功爵位制;汉武帝以后实行察举制。 ——从粗放经营到精耕细作 1.农业 (1)生产工具:春秋战国之前,石器和木器是我国农业的主要生产工具,刀耕火种;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使用标志着我国进入“铁器时代”;汉朝以后,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继续发展。 (2)经营方式:中国古代经历了从集体劳作到个体农耕的发展过程。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出现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3)土地制度: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商周实行土地国有的井田制;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土地私有制形成,成为土地兼并现象的根源。 (4)租佃关系:战国时期产生,汉代较普遍。 2.手工业 (1)夏商周时期:我国的“青铜时代”,商周时期青铜器的铸造进入繁荣时期。 (2)春秋战国时期:冶铁业开始出现,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形态并存。 (3)汉代:开始用煤作为冶铁燃料;西汉丝绸远销欧洲;东汉烧制出成熟的青瓷;东汉杜诗发明了水排,用于鼓风冶铁。 3.商业 (1)原始社会末期:以物易物的原始商业产生。 (2)商朝:产生商人和最早的货币。 (3)周朝:实行“工商食官”政策,工商业被官府垄断。 (4)春秋战国时期:私商成为商人的主体;黄金、白银开始用为货币;都会兴起;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5)秦汉时期:秦统一货币;汉代专供贸易的“市”出现,开通海陆丝绸之路。 4.经济政策 (1)战国时期,商鞅变法提出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高中历史-通史资料-全套整理【修订版】

高考历史通史资料全套整理 历史阶段特征及知识整合 第1讲中国古代史 ●注:政治包括社会形态、社会矛盾、制度建设、民族关系或中外关系、军事斗争和对外政策;经济包括经济形态、经济发展阶段、经济发展动力、经济各个领域的表现、经济制度、政策;思想文化包括重大思想运动、教育、科技、文艺等,以下问题同上。 总特征: 政治:奴隶社会的分封制和宗法制;封建社会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经济: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手工业、商业发达;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 思想文化:儒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古代科技文化世界领先 对外关系:由对外开放到闭关锁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一、先秦时期: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时期:先秦时期((前2070年—前221年)) 阶段特征:先秦是指我国秦统一以前的历史时期,是中华文明的勃兴阶段。经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生产力不断进步,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模式确立;中华文化萌生,奠定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 ㈠夏商周时期(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771年) 【具体史实】 1、政治上:奴隶社会的形成、发展、鼎盛,夏朝实行王位世袭制;西周确立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奴隶社会强盛。,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机构、神权与王权相结合(占卜)、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2、经济上:生产工具和耕作方式发生变化。石器助耕,青铜器在农业很少使用;简单协作;(1)农业:实行井田制;耕作方式:青铜中耕但仍以石器锄耕为主;大禹治水; (2)手工业:商朝已有织机,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妇工;以“青铜冶炼”为主的官营手工业产生,青铜时代(代表礼制、权力和秩序);陶向瓷过渡; (3)商业:职业商人和最早货币出现;工商食官; 3、文化上:以甲骨文和青铜器制造为代表的商文化在古代世界占有特殊的地位;最早文字商代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文字、周朝金文;宫廷舞蹈;礼乐文化;《诗经》的内容;绘画:从萌芽走向成熟关键期;夏朝历法《夏小正》。 ㈡、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前221年)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总特征】:政治:社会大动荡、大变革;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分封制逐步瓦解,县制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形成; 经济:生产力得到显著的发展,封建经济形成和初步发展; 思想:思想和科技繁荣,奠定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 【具体史实】 1、政治: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社会大变革时期:周天子势力衰微,诸侯割据争霸,分封制破坏;诸侯各国纷纷变法,商鞅变法建立县制,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形成。封建社会形成;选官制度:世官制 2、经济: 农业: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生产力得到显著的发展,封建经济形成和初步发展;男耕女织的农耕经济(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经济的典型特点;农业技术:精耕细作;世界上先进的耕作方法:垄作法使用;土地制度: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井田制逐步瓦解,土地私有制产生,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确立;经济政策:商鞅变法确立重农抑商政策,奖耕织;兴修水利:都江堰、郑国渠; 手工业:商鞅变法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铁器的出现和推广;以冶铁业为主的私营手工业产生。陶向瓷过渡;出现钢剑; 商业:私商出现,打破“工商食官”局面;市井、商业都会形成;各地出现了许多商品市场和拥有雄厚资产的大商人。商业繁荣。 3、文化: (1)思想百家争鸣,以儒、墨、道、法为代表诸子百家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法家思想符合社会发展需要,成为各国变法改革的思想理论武器;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计划(一)

2019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计划(一) 通过第一轮的复习,高三学生大部分已经掌握了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及其一般的应用。在第二轮复习中,首要的任务是要把整个高中的知识网络化、系统化;另外,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综合各部分的内容,进一步提高解题能力。这一阶段复习的指导思想是:突出主干知识,突破疑点、难点;关注热点和《考试说明》中新增点、变化点。二轮复习的目的和任务是:①查漏补缺:针对第一轮复习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强化基础知识的复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和提高基本能力,进一步强化规范解题的训练;②知识重组:把所学的知识连成线、铺成面、织成网,梳理知识结构,使之有机结合在一起,以达到提高多角度、多途径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③提升能力:通过知识网的建立,一是提高解题速度和解题技巧,二是提升规范解题能力,三是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在第二轮复习中,重点在提高能力上下功夫,把目标瞄准中档题。 二轮复习的思路模式是:以专题模块复习为主,实际进行中一般分为如下几个专题来复习:(1)力与直线运动;(2)力与曲线运动;(3)功和能;(4)带电体(粒子)的运动;(5)电路与电磁感应;(6)必做实验部分; (7)选考模块。每一个专题都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知识结构分析;(2)主要命题点分析;(3)方法探索;(4)典型例题分析;(5)配套训练。具体说来,专题复习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抓住主干知识及主干知识之间的综合 高中物理的主干知识是力学和电磁学部分,在各部分的综合应用中,

主要以下面几种方式的综合较多:①牛顿三定律与匀变速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综合(主要体现在动力学和天体问题、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运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运动,电磁感应过程中导体的运动等形式);②以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运动为模型的电学与力学的综合,如利用牛顿定律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解决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 中的运动、利用牛顿定律与圆周运动向心力公式解决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利用能量观点解决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③电磁感应现象与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综合,用力与运动观点和能量观点解决导体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问题;④串、并联电路规律与实验的综合(这是近几年高考实验命题的热点),如通过粗略地计算选择实验器材和电表的量程、确定滑动变阻器的连接方法、确定电流表的内外接法等。对以上知识一定要特别重视,尽可能做到每个内容都过关,绝不能掉以轻心,要分别安排不同的专题重点强化,这是我们二轮复习的重中之重,希望在这些地方有所突破。

2018年高考物理《步步高》(全国通用

2018年高考物理《步步高》(全国通用?含答案 及详细解析)专题复习题 (2套“微专题”题+1套章末综合练习题,共3套题) 第十一章交变电流 1.考点及要求:(1)交变电流、交变电流的图象(Ⅰ);(2)正弦交变电流的函数表达式、峰值和有效值(Ⅰ).2.方法与技巧:(1)线圈每经过中性面一次,电流方向改变一次;从中性面开始转动时,i-t图象为正弦函数图象;(2)交变电流的求解一般选择一个周期,利用电流的热效应来求解. 1.(交变电流的产生)如图1甲所示,矩形线圈abcd在匀强磁场中逆时针匀速转动时,线圈中产生的交流电如图乙所示,设沿abcda方向为电流正方向,则() 图1 A.乙图中Oa时间段对应甲图中①至②图的过程 B.乙图中c时刻对应甲图中的③图 C.若乙图中d等于0.02 s,则1 s内电流的方向改变了50次 D.若乙图中d等于0.02 s,则交流电的频率为25 Hz 2.(交变电流的瞬时值表达式和图象)(多选)在匀强磁场中,一矩形金属线框绕与磁感线垂直

的转动轴匀速转动,如图2甲所示.产生的交变电动势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2 A.t=0.01 s时穿过线框的磁通量最小 B.该交变电动势的有效值为11 2 V C.该交变电动势的瞬时值表达式为e=222sin(100πt) V D.电动势瞬时值为22 V时,线框平面与中性面的夹角为45° 图3 3.(交变电流的有效值)一台小型发电机产生的电动势随时间变化的正弦规律图象如图3所示,已知发电机线圈内阻为5 Ω,仅外接一只电阻为105 Ω的灯泡,则() A.线圈从垂直于中性面的位置开始转动 B.电路中的电流方向每秒改变50次 C.灯泡两端的电压为220 V D.发电机线圈内阻每秒产生的焦耳热为20 J 图4 4.(交变电流的“四值”)如图4所示,矩形线圈abcd与可变电容器C、理想电流表组成闭合电路.线圈在有界匀强磁场中绕垂直于磁场的bc边匀速转动,转动的角速度ω=100π rad/s.线圈的匝数N=100,边长ab=0.2 m、ad=0.4 m,电阻不计.磁场只分布在bc边的左 侧,磁感应强度大小B=2 16πT.电容器放电时间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线圈产生的交流电动势的峰值为50 V B.该线圈产生的交流电动势的有效值为25 2 V

高考物理二轮专项

高考物理二轮专项:功和机械能压轴题训练 1.(10分)如图21所示,两根金属平行导轨MN和PQ放在水平面上,左端向上弯曲且光滑,导轨间距为L,电阻不计。水平段导轨所处空间有两个有界匀强磁场,相距一段距离不重叠,磁场Ⅰ左边界在水平段导轨的最左端,磁感强度大小为B,方向竖直向上;磁场Ⅱ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2B,方向竖直向下。质量均为m、电阻均为R的金属棒a和b垂直导轨放置在其上,金属棒b置于磁场Ⅱ的右边界CD处。现将金属棒a从弯曲导轨上某一高处由静止释放,使其沿导轨运动。设两金属棒运动过程中始终与导轨垂直且接触良好。 (1)若水平段导轨粗糙,两金属棒与水平段导轨间的最大摩擦力均为mg,将金属棒a从距水平面高度h处由静止释放。求: 金属棒a刚进入磁场Ⅰ时,通过金属棒b的电流大小; 若金属棒a在磁场Ⅰ运动过程中,金属棒b能在导轨上保持静止,通过计算分析金属棒a释放时的高度h应满足的条件; (2)若水平段导轨是光滑的,将金属棒a仍从高度h处由静止释放,使其进入磁场Ⅰ。设两磁场区域足够大,求金属棒a在磁场Ⅰ运动过程中,金属棒b中可能产生焦耳热的最大值。 2.(8分)如图所示,长为l的绝缘细线一端悬于O点,另一端系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小球。现将此装置放在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中,小球静止在A点,此时细线与竖直方向成37°角。重力加速度为g,sin37°=0.6,cos37°=0.8。 (1)判断小球的带电性质; (2)求该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E的大小; (3)若将小球向左拉起至与O点处于同一水平高度且细绳刚好紧,将小球由静止释放,求小球运动到最低点时的速度大小。 3.(10分)如图甲,MN、PQ两条平行的光滑金属轨道与水平面成θ = 30°角固定,M、P之间接电阻箱R,导轨所在空间存在匀强磁场,磁场方向垂直于轨道平面向上,磁感应强度为B = 0.5T。质量为m的金属杆a b水平放置在轨道上,其接入电路的电阻值为r。现从静止释放杆a b,测得最大速度为v m。改变电阻箱的阻值R,得到v m与R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已知轨距为L = 2m,重力加速度g取l0m/s2,轨道足够长且电阻不计。 (1)当R = 0时,求杆a b匀速下滑过程中产生感生电动势E的大小及杆中的电流方向;(2)求金属杆的质量m和阻值r;

2020高考历史通史练习:(二)说明、表明类

(二)说明、表明类 (建议用时:40分钟) 1.(2019·宿迁三模)北宫锜向孟子请教西周的爵位等级与俸禄制度。孟子回答说详情已不可知,因为诸侯担心妨碍自身而将这方面的典籍销毁了,自己也只是听说过一些大概情况。这说明,当时() A.宗法分封制度遭到破坏B.思想文化领域因循守旧 C.儒家思想并未受到重视D.中央集权思想开始出现 2.秦代以前,卿大夫以及地方官吏的印章均可称玺;秦代则是“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这一变化说明() A.皇帝独尊的至上地位B.皇权至上不可僭越 C.秦王嬴政的巨大功绩D.皇位世袭不可转移 3.周代,作为“天子”的周王既掌握“天命”又主宰“天下”。王室衰微后,诸侯征伐只能获取实质上的“天下”,却无法得到象征“天命”的“天子”身份。秦始皇创制皇帝名号,着重标榜自己的功德,淡化“天下”为“天命”的赐予。这说明了() A.周代天命观念逐渐消亡 B.秦注重按功德分配身份地位 C.神权不再与王权相结合 D.秦意在打破旧有的权力逻辑 4.汉帝国建立之后,统治者逐渐把目光转向国内以稳固统治,激励军功的二十等爵制逐渐转变为帝国管理贵族、官吏、庶民的封君食邑赐爵制。这从侧面说明了() A.中央集权统治遭到了削弱 B.国家由战争轨道转入休养生息 C.政府的行政效率极大提高 D.一般官员获得迅速晋升的机会 5.(2019·济南二模) 朝代 南方北方 人口 (万户) 占全国户 口数比 例(%) 人口 (万户) 占全国 户口数 比例(%) 西汉21 19.8 998.6 80.2 唐朝392 43.2 514.9 56.8 北宋 1 122.5 62.9 662.4 37.1 A.文景之治促进西汉人口的快速增长

高中历史二轮通史复习(同一阶段政治经济文化)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通史复习) 专题一古代中国: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历程 【复习指导】 通史复习,应注意按历史发展的时空顺序,分阶段梳理、整合必修与选修模块的内容,立体呈现同一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状况,分析阶段性特征,重新建构整体知识网络。 学习政治文明史,要以政治制度文明为核心,理清线索,把握概念,如郡县制与分封制等;这样;注意各个时期的重要政治观念,如中国古代韩非和董仲舒的君主专制理论等;善于运用比较方法,对不同的政治制度、政治观念进行比较;注意联系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实际 学习物质文明史,要化繁为简、理清思路;注重归纳,总结规律;注意学科之间的联系及历史与现实热点的联系等;运用发展生产力的眼光来评价历史事件与人物;注重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学习文明精神史,可以采用表格的形式,以天文、历法、科技、教育、医学、史学等栏目为经,以时间顺序为纬,梳理知识点;注意总结规律,尤其要注意中国发达的古代科技不能够顺利转为近代科技的原因。 【内容总结】 1、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可分为五个时期:起源奠基时期、形成和发展时期、曲折发展和鼎盛时期、继续发展时期、繁盛与危机并存时期。 2、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基本内容有:①政治上: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②经济上:小农经济的确立与发展精耕细作农业技术不断进步,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与发展;以纺织业、陶瓷业、冶炼为代表的手工业的发展;商业与城市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③文化上: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宋明理学、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辉煌的科技成就;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法绘画的发展、灿烂的文学成就、多姿多彩的戏曲有艺术。 第一阶段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时期:先秦文明 【阶段特征】 夏商西周时期是我国由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历史阶段,形成了农耕经济的雏形;是国家产生和初步完善的重要时期,建立了以血缘为纽带的政治制度——世袭制、分封制,对古代中华民族的政治观以及伦理产生了深刻影响,标准着中华文明的起源。春秋战国时期是国家产生和完善的重要历史阶段,是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新旧交替、除旧布新成为社会发展的主题,这一时期出现的政治制度、经济形式、思想文化奠定了古代中华文明的基础。 【知识梳理】 1、政治上:国家产生和初步完善。①最高统治权利继承秩序确立和初步完善。启以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到西周确立嫡长子继承制,继承制度臻与完善。②地方管理制度产生和发展。商实行的内外服制度初步建立了地方管理制度,西周实行宗法分封制,运用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的方式管理中央与地方,扩大了统治区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