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热工学原理期末复习

热工学原理期末复习

热工学原理期末复习
热工学原理期末复习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复习

热工学原理

第一章:基本概念

一、名词解释

1、热力系统(P9~10)

(1)闭口系统(控制质量系统):与外界无物质交换的系统。 (2)开口系统(控制容积系统):与外界有物质交换的系统。 (3)绝热系统:与外界无热量交换的系统。

(4)孤立系统:与外界既无能量(功、热)交换又无物质交换的系统。 2、状态参数(P10~12)

(1)状态参数:用于描述工质所处状态的宏观物理量。 (2)压力: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垂直作用力(即压强),A

F

p =

。 (3)温度:宏观上,温度是用来标志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微观上,气体的温度是组成气体的大量分子平均移动动能的量度。t =T ﹣273.15K 。 (4)比体积:单位质量的工质所占有的体积,m

V

v =,单位:m 3/kg 。 (5)密度:单位体积工质的质量,V

m

=

ρ,1=v ρ,单位:kg/m 3。 3、热力过程(P13)

系统由一个状态到达另一个状态的变化过程称为热力过程,简称过程。 4、可逆过程(P14)

如果系统完成了某一过程之后,再沿着原路径逆行而回到原来的状态,外界也随之回复到原来的状态而不留下任何变化,则这一过程称为可逆过程。 二、问答题 1、(1﹣2)表压力或真空度能否作为状态参数进行热力计算?若工质的压力不变,问测量其压力的压力表或真空计的读数是否可能变化?

答:不能,因为表压力或真空度只是一个相对压力。若工质的压力不变,测量其压力的压力表或真空计的读数可能变化,因为测量所处的环境压力可能发生变化。 2、(1﹣3)当真空表指示数值愈大时,表明被测对象的实际压力愈大还是愈小? 答:真空表指示数值愈大时,表明被测对象的实际压力愈小。 3、(1﹣4)准平衡过程与可逆过程有何区别?

答:无耗散的准平衡过程才是可逆过程,所以可逆过程一定是准平衡过程,而准平衡过程不一定是可逆过程。

第二章:热力学第一定律

一、名词解释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实质(P21)

(1)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实质就是热力过程中的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 (2)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表述

①在热能与其他形式能的互相转换过程中,能的总量始终不变。 ②不花费能量就可以产生功的第一类永动机是不可能造成功的。 二、计算题

(2﹣8)空气在某压气机中被压缩,压缩前空气的参数为p 1=0.1MPa ,

v 1=0.845m 3/kg ;压缩后为p 2=0.8MPa ,v 2=0.175m 3/kg 。若在压缩过程中每千克空气

的热力学能增加为146.5J ,同时向外界放热50kJ ,压气机每分钟生产压缩气体10kg 。 试求:(1)压缩过程中对每千克空气所作的压缩功; (2)生产1kg 压缩空气所需的轴功;

(3)带动此压气机所需功率至少为多少(kW )?

解:(1)()kg kJ kg kJ u q w /5.196/5.14650-=--=?-=。

(2)忽略气体进出口宏观动能和势能的变化,则有轴功等于技术功。

kg kJ kg kJ h q w s /252/100.845)0.10.175(0.8146.550Δ3-=??-?---=-=。

(3)kW kW w P s 4260

10

2526010=?=?-

=。 第三章:理想气体的性质与热力过程

一、名词解释

1、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P33)

nRT T M

R

m

T mR pV g ===,R =8.314J/(mol ·K)。 2、热容(P35~37)

(1)热容:物体温度升高1K (或1℃)所需要的热量称为该物体的热容量,简称热容。

dt

Q

dT

Q

C δδ=

=

(2)比热容:单位质量物质的热容量称为该物质的比热容(质量热容),单位为J/(kg ·K)或kJ/(kg ·K),dt

q

dT

q

c δδ=

=

(3)比定容热容v

V V T u dT q c ???

????==δ。比定容热容是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比热力学能对温

度的偏导数,其数值等于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物质温度变化1K 时比热力学能的变化量。 (4)比定压热容p

p

p T h dT q c ??? ????==

δ。比定容热容是在压力不变的情况下比晗对温度的偏导数,其数值等于在压力不变的情况下物质温度变化1K 时比晗的变化量。

(5) 迈耶公式:g V p R c c =-,R C C m V m p =-,,(m p C ,、m V C ,分别为摩尔定压热容、摩尔定容热容) (6)比热容比V

p c c =

γ,g p R c 1

-=

γγ,g V R c 1

1

-=

γ。 3、混合气体的成分(P45)

(1)质量分数:如果混合气体由k 种组元气体组成,其中第i 种组元的质量m i 与混合气

体总质量m 的比值称为该组元的质量分数,m m w i

i =,∑==k i i m m 1,11

=∑=k

i i w 。

(2)摩尔分数:如果混合气体由k 种组元气体组成,其中第i 种组元的物质的量n i 与混合

气体的物质的量n 的比值称为该组元的摩尔分数,n n x i

i =,∑==k i i n n 1,11

=∑=k

i i x 。

(3)体积分数:如果混合气体由k 种组元气体组成,其中第i 种组元的分体积V i 与混合气

体总体积V 的比值称为该组元的体积分数,V V i

i =?,∑==k i i V V 1,11

=∑=k

i i ?。

4、理想气体的基本热力过程(P50~61)

(1)定容过程:气体比体积保持不变的过程称为定容过程。 (2)定压过程:气体压力保持不变的过程称为定压过程。 (3)定温过程:气体温度保持不变的过程称为定温过程。

(4)绝热过程:气体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的状态变化过程称为绝热过程。可逆绝热过程称为定熵过程。

1、(3﹣1)理想气体的p c 和v c 之差及p c 和v c 之比是否在任何温度下都等于一个常数? 答:理想气体的p c 和v c 之差在任何温度下都等于一个常数,而p c 和v c 之比不是。

2、(3﹣2)如果比热容是温度t 的单调增函数,当12t t >时,平均比热容10|t c 、20|t c 、21|t

t c 中哪一个最大?哪一个最小?

答:由1

0|t c 、20

|t c 、21

|t t c 的定义可知:)(d 1

1

1

?t c t t c c t t ==

?,其中10t <

)(d 2

2

2

ξt c t t c c t t ==

?,其中20t <<ξ;)(d 1

221

2

1

τt c t t t

c c t t t t

=-=

?,其中21t t <<τ。

因为比热容是温度t 的单调增函数,所以可知21|t

t c >10|t

c , 又因为20

21

121

20

21

120

2

1

0)()(1021

21

02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c c t c c t c c t t t c t c c >?>-=-?--=

,故可知21|t

t c 最大。

又因为2

110

212

10

20

1002

1

11

2

1

2

d d )(d d t t t

c t t c t t t t t

c t t c t c c t t t t t t t ????+-=

-=

-

0)

()()()(2

101122

11120121121

2

1

1>--=

-+-=

t t c c t t t t t c t t t c t t t t

t t t

t t ,所以10|t c 最小。

3、(3﹣3)如果某种工质的状态方程式遵循T R pv g =,这种物质的比热容一定是常数吗?这种物质的比热容仅是温度的函数吗?

答:不一定,比如理想气体遵循此方程,但是比热容不是常数,是温度的单值函数。这种物质的比热容不一定仅是温度的函数。由比热容的定义,并考虑到工质的物态方程可得到:

g R T

u

T v p T u T w T u T w u T q c +?=+?=+?=+?==

d d d d d d d d d d d )d(d d ,由此可以看出,如果工质的能不仅仅是温度的函数时,则此工质的比热容也就不仅仅是温度的函数了。 4、(3﹣4)在v u -图上画出定比热容理想气体的可逆定容加热过程、可逆定压加热过程、可逆定温加热过程和可逆绝热膨胀过程。

答:图中曲线1为可逆定容加热过程;2为可逆定压加热过程;3为可逆定温加热过程;4为可逆绝热膨胀过程。因为可逆定容加热过程容积v 不变,过程中系统能增加,所以为曲线1,从下向上。 理想气体的可逆定压加热过程有:

2111c v c u dv c dv R c P dv P v Tc du P P +=?=??

?

??-=??? ??-=,

v c u c u v c c 1221000====;,所以时,为常数,且考虑到和,

所以此过程为过原点的射线2,且向上。

理想气体的可逆定温加热过程有:00>=?=-=?w q w q u ,气体对外做功,体积增加,所以为曲线3,从左到右。

理想气体的可逆绝热膨胀过程有:

21

1111c v k c u dv v c pdv du k k +-=?-

=-=-(c 1、c 2为常数) 所以为图中的双曲线4,且方向朝右(膨胀过程)。

三、计算题 1、(3﹣2)体积为0.027m 3的刚性储气筒,装有压力为7×105Pa 温度为20℃的空气。筒上装有一排气阀,压力达到8.75×105

×105Pa 时才关闭。若由于外界加热的原因,造成阀门开启。问:(1)当阀门开启时,筒温度为多少?

(2)因加热而失掉多少空气?设筒空气温度在排气过程中保持不变。

解:设气体的初态参数为1111m T V p 和、、,阀门开启时气体的参数为2222m T V p 和、、,阀

门重新关闭时气体的参数为3333m T V p 和、、,考虑到刚性容器有:321V V V ==,且21m m =。

(1)当阀门开启时,贮气筒压力达到8.75×105Pa ,所以此时筒温度和气体质量分别为:

()K K p p T T 44.366107108.7515.2730255

1212=???+==,

()

kg kg T R V p m m 0.22515.273022870.02710751g 1121=+???===。

(2)阀门重新关闭时,筒气体压力降为8.4×105Pa ,且筒空气温度在排气过程中保持不

变,所以此时筒气体质量为kg kg T R V p T R V p m g g 216.044

.366287027

.0104.852333333=???===。

所以,因加热失掉的空气质量为()kg kg m m m 0.0090.2160.225Δ32=-=-=。

2、(3﹣3)一绝热刚体气缸,被一导热的无摩擦的活塞分成两部分。最初活塞被固定在某一位置,气缸的一侧储有0.4MPa 、30℃的理想气体0.5kg ,而另一侧储有0.12MPa 、30℃、0.5kg 的同样气体。然后松开活塞任其自由移动,最后两侧达到平衡。设比热容为定值 试求:(1)平衡时的温度(℃);(2)平衡时的压力(MPa )。 解:(1)气体可以看作是理想气体,理想气体的能是温度的单值函数,选取绝热气缸的两部分气体共同作为热力学系统,在过程中,由于气缸绝热,系统和外界没有热量交换,同时气缸是刚性的,系统对外作功为零,故过程中系统的能不变,而系统的初温为30℃,所以平衡时系统的温度仍为30℃。

(2)设气缸一侧气体的初始参数为1111m T V p 和、、,终态参数为111

T V p '''、、,另一侧气体的初始参数为2222m T V p 和、、,终态参数为222

T V p '''、、,重新平衡时整个系统的总体积不变,所以先要求出气缸的总体积。

()3

36

1

111109.010

4.01

5.273302875.0m m p T R m V g =?+??=

=, ()33

6

22

22363.010

12.015.273302875.0m m p T R m V g =?+??=

=

()'

+'==+=+213321471.0363.0109.0V V m m V V V =总。

终态时,两侧的压力相同,即p p p ='='21

,对两侧分别写出状态方程, 2

122222211111

111(T V V p T V p T V p T V p T V p T V p )-,总'='''='='''=

()2211221111''V p V p pV V p V V p V p pV +=?=-=总总,?终态时的压力

Pa Pa Pa V V p V p p 56622111085.102.184661472

.0303.01012.0109.0104.0?==??+??=+=总。

3、(3﹣4)5kg 的Ar 气体经历了一热力学能不变的过程,初态为p 1=6.0×105Pa 、T 1=600K ,

膨胀终了的体积V 2=3V 1。Ar 气体可作为理想气体,设比热容为定值,R g =0.208kJ/(kg ·K),求终温、终压及总熵变量。

解:由于Ar 可看作理想气体,理想气体的能时温度的单值函数,过程中能不变,故终温

K T 6002=,由状态方程可求出终压为Pa Pa V V p p 55211

2102.03

1

106.0?=??==。 总熵变量K kJ K kJ p p mR T T c S p /31.14/100.6100.2ln 208.05ln d Δ5

5

12g 2

1

=????-=-=

?

4、(3﹣7)6kg 的空气,由初态p 1=0.3MPa 、t 1=30℃经下列不同过程膨胀到同一终压

p 2=0.1MPa ;(1)定温;(2)定熵;(3)n =1.2。试比较不同过程中空气对外作的膨胀功、交换的热量和终温。 解:(1)定温:()K K T T 15.30315.2733021=+==。 由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可得到初终态的体积:

3

361

1g 174.1100.315303.2876m m p T mR V =???==

,336

22g 222.510

10.15303.2876m m p T mR V =???==。 所以气体对外所作的功和吸收的热量分别为:

kJ J J V V T mR V p W g V V 5.573311.57350274

.122

.5ln 15.3032876ln

d 1212

1

==???===?, kJ W Q 5573.-=-=。

(2)定熵:相当于可逆绝热过程,气体对外所作的功和热量分别为:

kJ

J J

p p V p V p W V V 22.4927935.492216])

103.0101.0(1[15.303287611.44.1])(1[1d 4

.11

4.15

5

112112

1

==??-????-=--==--?

κκκκ

Q =0,终温K K p p T T 48221.)100.3100.1(15303.)( 1.4

11.46

61

1212=???==--κκ。

(3)n =1.2:为多变过程,根据过程方程可得到气体的终温

K K p p

T T n

n 43.252)10

0.3100.1(15303.)

(2

.11

2.16

611

212=???==--。 气体对外所作的功和热量分别为:

kJ J J p p n T mR W n n 72.43624.436717])10

3.0101.0(1[121.15.3032876])(1[12

.11

2.16

61

121

==??--??=--=--, ()kJ kJ n n T T R m n n T T mc Q g V 35.2181

2.14

.12.115.30343.25214.1287.061)(11)(1212=--?-?-?=----=---=κκκ。

5、(3﹣8)一氧气瓶的体积为0.04m 3,盛p 1=147.1×105Pa 的氧气,其温度与室温相同,

即t 1=t 0=20℃。(1)如开启阀门,使压力迅速下降到p 2=73.55×105Pa ,求此时氧气的温度t 2和所放出的氧气的质量m ?;(2)阀门关闭后,瓶氧气的温度与压力将怎样变化; (3)如放气极为缓慢,以致瓶气体与外界随时处于热平衡,当压力自147.1×105Pa 降到73.55×105Pa 时,所放出的氧气较第一种情况是多还是少? 解:(1)如果放气过程很快,瓶气体来不及和外界交换热量,同时假设容器的气体在放气过程中,时时处于准平衡态,过程可看作可逆绝热过程。

所以气体终温()K K p p T T 48.240)10

55.7310

1.147(15.27320)(4.14

.115

5

12112=???+==--κκ。 瓶原来的气体质量()kg kg T R V p m g 737.15.2730210

32314.80.04

10147.13

51

111=+????==

-。 放气后瓶气体的质量kg kg T R V p m g 71.448.24010

32314.80.04

1055.733

52

222=????==

- 所以放出的氧气质量为()kg kg m m m 02.371.473.721=-=-=?。

(2)阀门关闭后,瓶气体将升温,直到和环境温度相同,即T 3=T 1=20+273.15(K)=293.15K ,

压力将升高,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可得到,最终平衡时的压力为

Pa Pa T T p p 65232

31097.848

.24015.2931055.73?=??==。 (3)如果放气极为缓慢,以至瓶气体与外界随时处于热平衡,即放气过程为定温过程,所

以放气后瓶的气体质量为kg kg T R V p T R V p m g g 86.315.29310

32314.804

.01055.73'3

51

222222=????===

-, ()kg kg m m m 87.386.373.7''21=-=-=?,故所放的氧气比的一种情况多。

第四章:热力学第二定律

一、名词解释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1_图文.

1.1.1 居住建筑的功能类型 居住建筑是人类生存活动和社会生活必需的物质空间,它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而不断演进和变化。现代社会中居住建筑包括住宅、公共宿舍、专用公寓和居住综合体等多种建筑类型。 (1住宅建筑是居住建筑中最为古老的建筑类型。它是为满足家庭长期定居生 活的需要而建造的居住空间设施,同时又随着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和发展。 (2公共宿舍和专用公寓式人类社会进入工业化时代之后出现的新的居住建筑 类型。它是为满足城镇工业化生产方式形成的新的社会群体对居住空间的共同需求,而采取集约化建造的居住设施。 (1住宅建筑是居住建筑中最为古老的建筑类型。它是为满足家庭长期定居生 活的需要而建造的居住空间设施,同时又随着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和发展。 (2公共宿舍和专用公寓式人类社会进入工业化时代之后出现的新的居住建筑 类型。它是为满足城镇工业化生产方式形成的新的社会群体对居住空间的共同需求,而采取集约化建造的居住设施。 (3居住综合体建筑是以居住功能为主,兼有商务办公、商业服务等城市综合性功能的居住建筑类型,它是现代城市进入后工业时代,城市产业结构更替和城市功能结构更新的物质空间载体,反映了社会经济体制变革过程中,城市空间形态和社会居住方式发展的新动向。 经历了十年文革的经验停滞,拨乱反正,百业待兴。城镇住宅建设重新得到了极大的关注。由于历史性的建设积欠,建设规模迅速扩大。从1979年开始,国家大量增加了住宅建设投资。20世纪80年代平均每年投资200-300亿元,平均每年建造城镇住宅1.0-1.2亿m2 ,人均居住面积以百分之六速度增长。

热工学原理期末复习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复习 热工学原理 第一章:基本概念 一、名词解释 1、热力系统(P9~10) (1)闭口系统(控制质量系统):与外界无物质交换的系统。 (2)开口系统(控制容积系统):与外界有物质交换的系统。 (3)绝热系统:与外界无热量交换的系统。 (4)孤立系统:与外界既无能量(功、热)交换又无物质交换的系统。 2、状态参数(P10~12) (1)状态参数:用于描述工质所处状态的宏观物理量。 (2)压力: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垂直作用力(即压强),A F p = 。 (3)温度:宏观上,温度是用来标志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微观上,气体的温度是组成气体的大量分子平均移动动能的量度。t =T ﹣273.15K 。 (4)比体积:单位质量的工质所占有的体积,m V v =,单位:m 3/kg 。 (5)密度:单位体积工质的质量,V m = ρ,1=v ρ,单位:kg/m 3。 3、热力过程(P13) 系统由一个状态到达另一个状态的变化过程称为热力过程,简称过程。 4、可逆过程(P14) 如果系统完成了某一过程之后,再沿着原路径逆行而回到原来的状态,外界也随之回复到原来的状态而不留下任何变化,则这一过程称为可逆过程。 二、问答题 1、(1﹣2)表压力或真空度能否作为状态参数进行热力计算?若工质的压力不变,问测量其压力的压力表或真空计的读数是否可能变化? 答:不能,因为表压力或真空度只是一个相对压力。若工质的压力不变,测量其压力的压力表或真空计的读数可能变化,因为测量所处的环境压力可能发生变化。 2、(1﹣3)当真空表指示数值愈大时,表明被测对象的实际压力愈大还是愈小? 答:真空表指示数值愈大时,表明被测对象的实际压力愈小。 3、(1﹣4)准平衡过程与可逆过程有何区别? 答:无耗散的准平衡过程才是可逆过程,所以可逆过程一定是准平衡过程,而准平衡过程不一定是可逆过程。 第二章:热力学第一定律 一、名词解释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实质(P21) (1)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实质就是热力过程中的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 (2)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表述 ①在热能与其他形式能的互相转换过程中,能的总量始终不变。 ②不花费能量就可以产生功的第一类永动机是不可能造成功的。 二、计算题 (2﹣8)空气在某压气机中被压缩,压缩前空气的参数为p 1=0.1MPa ,

《经济学基础》各讲习题及参考答案(简)

《西方经济学》习题及参考答案 《经济学基础》第一讲绪论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资源的稀缺性是指()。 A、资源的绝对有限性; B、资源的充足性; C、资源的稀少性; D、资源的相对有限性; 2、追求效用最大化的主体是()。 A、居民户; B、厂商; C、劳动者; D、政府; 3、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A、均衡价格理论; B、消费者行为理论; C、生产者行为理论; D、分配理论; 4、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A、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B、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C、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 D、宏观经济政策; 5、解决“应该是什么”问题的经济学是()。 A、理论经济学; B、应用经济学; C、实证经济学; D、规范经济学; 6、解决“是什么”问题的经济学是()。 A、理论经济学; B、应用经济学; C、实证经济学; D、规范经济学; 7、以个别居民与厂商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理论是()。 A、微观经济学; B、宏观经济学; C、实证经济学; D、规范经济学; 8、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理论是()。 A、微观经济学; B、宏观经济学; C、实证经济学; D、规范经济学; 9、()奠定了经济学作为一个独立学科的基础。 A、亚当·斯密; B、马歇尔; C、凯恩斯; D、萨缪尔森; 10、()为首的经济济学家把个量分析为主的微观经济学和以总量分析为主的宏观经济学拼和在一起形成了主流经济学派。 A、亚当·斯密; B、马歇尔; C、凯恩斯; D、萨缪尔森; 二、判断题 1、自由取用物品是零点价格时供给小于需求的物品。() 2、经济物品是零点价格时供给小于需求的物品。() 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建筑物理复习(建筑热工学)

第一篇 建筑热工学 第1章 建筑热工学基础知识 1.室内热环境构成要素: 室内空气温度、空气湿度、气流速度和环境辐射温度构成。 2.人体的热舒适 ①热舒适的必要条件:人体内产生的热量=向环境散发的热量。 m q ——人体新陈代谢产热量 e q ——人体蒸发散热量 r q ——人体与环境辐射换热量 c q ——人体与环境对流换热量 ②充分条件:所谓按正常比例散热,指的是对流换热约占总散热量的25-30% ,辐射散热约为45-50%,呼吸和无感觉蒸发散热约占 25-30%。处于舒适状况的热平衡,可称之为“正常热平衡”。 (注意与“负热平衡区分”) ③影响人体热舒适感觉的因素: 1.温度; 2.湿度; 3.速度; 4.平均辐射温度; 5.人体新陈代谢产热率; 6.人体衣着状况。 3.湿空气的物理性质 ①湿空气组成:干空气+水蒸气=湿空气 ②水蒸气分压力:指一定温度下湿空气中水蒸气部分所产生的压力。 ⑴未饱和湿空气的总压力: w P ——湿空气的总压力(Pa ) d P ——干空气的分压力(Pa ) P ——水蒸气的分压力(Pa ) ⑵饱和状态湿空气中水蒸气分压力:s P ——饱和水蒸气分压力 注:标准大气压下,s P 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变大(见本篇附录2)。表明在一定的大气压下,湿空气温度越高,其一定容积中所能容纳的水蒸气越少,因而水蒸气呈现出的压力越大。 ③空气湿度:表明空气的干湿程度,有绝对湿度和相对湿度两种不同的表示方法。 ⑴绝对湿度:单位体积空气所含水蒸气的重量,用f 表示(g/m 3)。 饱和状态下的绝对湿度则用饱和水蒸气量max f (g/m 3)表示。 ⑵相对湿度:一定温度,一定大气压力下,湿空气的绝对湿度f ,与同温同压下饱和水蒸气量max f 的百分比: ⑶同一温度(T 相对湿度又可表示为空气中 P ——空气的实际水蒸气分压力 (Pa

经济学基础知识试题

经济学基础知识试题 1、存在信息不对称时,一方在增进自己最大利益的同时作出不利于他人的行为。这种现象称为() A.消费拥挤 B.逆向选择 C.道德风险 D.免费搭车 2、成本推动说解释物价水平持续上涨的原因是() A.需求与供给 B.需求与成本 C.供给与成本 D.供给与结构 3、菲利普斯曲线描述的哪两项经济指标之间的关系()。 A.失业率与经济增长率 B.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 C.经济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 D.通货膨胀率与利率 4、说“资源是稀缺的”指() A.世界上普遍存在着贫困 B.相对与对资源的需要来说,资源总是不足的 C.资源必须留给后代 D.生产资源最终会枯竭 5、设需求的价格弹性为-2,现在的价格为P=100元,需求量为1000个,那么价格上升10元,需求量减少多少?() A.100 B.200 C.300 D.400 6、由于资本而提高的生产效率称为()。 A.资本的供给 B.资本的需求 C.资本的价格 D.资本的净生产力 7、引致消费取决于()。 A.自发消费

B.利率 C.价格 D.收入和边际消费倾向 8、隐蔽性失业是指()。 A.表面上有工作,实际上对生产没有做出贡献的人 B.由于正常的劳动力流动而引起的失业 C.被企业解雇而找不到工作的人 D.由于技术进步所引起的失业 9、完全垄断企业定价的原则是()。 A.利润最大化 B.社会福利最大化 C.消费者均衡 D.生产者均衡 10、对收入和财富分配的结果进行纠正,属于财政()职能的范围。 A.资源配置 B.收入分配 C.经济发展 D.经济稳定 11、下列关于平均总成本(ATC)、平均固定成本(AFC)、平均可变成本(AVC)、边际成本(MC)曲线的表述正确的是()。 A.平均总成本、平均可变成本、平均固定成本、边际成本曲线都是先下降后上升的曲线 B.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交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的最低点,此时MC=AVC C.当MC=ATC,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可总成本曲线交于边际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D.总成本曲线最低点最早出现且低于边际成本曲线及平均可变成本曲 线的最低点 12、交完汽车保险后不认真开车,从而造成保险公司的损失,这属于()。 A.违法行为 B.道德风险 C.逆向选择 D.顺向选择

结构设计原理1

第一次作业(1、2、3章) 第一章 1、配置在混凝土截面受拉区钢筋的作用是什么? 答:当荷载超过了素混凝土的梁的破坏荷载时,受拉区混凝土开裂,此时,受拉区混凝土虽退出工作,但配置在受拉区的钢筋将承担几乎全部的拉力,能继续承担荷载,直到受拉钢筋的应力达到屈服强度,继而截面受压区的混凝土也被压碎破坏。 2、混凝土轴心受压的应力—应变曲线有何特点? 答:完整的混凝土轴心受拉曲线由上升段OC 、下降段CD 和收敛段DE 三个阶段组成。 上升段:当压应力0.3c f σ<左右时,应力——应变关系接近直线变化(OA 段),混凝土处于弹性阶段工作。在压应力0.3c f σ≥后,随着压应力的增大,应 力——应变关系愈来愈偏离直线,任一点的应变ε可分为弹性应变和塑性应变两部分,原有的混凝土内部微裂缝发展,并在孔隙等薄弱处产生新的个别裂缝。当应力达到0.8c f (B 点)左右后,混凝土塑性变形显著增大,内部裂缝不断延伸拓 展,并有几条贯通,应力——应变曲线斜率急剧减小,如果不继续加载,裂缝也会发展,即内部裂缝处于非稳定发展阶段。当应力达到最大应力=c f σ时(C 点),应力应变曲线的斜率已接近于水平,试件表面出现不连续的可见裂缝。 下降段:到达峰值应力点C 后,混凝土的强度并不完全消失,随着应力σ的减小(卸载),应变仍然增加,曲线下降坡度较陡,混凝土表面裂缝逐渐贯通。 收敛段:在反弯点D 点之后,应力下降的速率减慢,趋于残余应力。表面纵缝把混凝土棱柱体分为若干个小柱,外载力由裂缝处的摩擦咬合力及小柱体的残余强度所承受。 3、什么叫混凝土的徐变?影响徐变有哪些主要原因? 答:在荷载的长期作用下,混凝土的变形将随时间而增加,亦即在应力不变的情

第一章建筑热工学基本知识习题

第一章建筑热工学基本知识习题 自己收集整理的 错误在所难免 仅供参考交流 如有错误 请指正!谢谢 第一篇建筑热工学 第一章建筑热工学基本知识 习题 1-1、构成室内热环境的四项气候要素是什么?简述各个要素在冬(或夏)季 在居室内 是怎样影响人体热舒适感的 答:(1)室内空气温度:居住建筑冬季采暖设计温度为18℃ 托幼建筑采暖设计温度为20℃ 办公建筑夏季空调设计温度为24℃等 这些都是根据人体舒适度而定的要求

(2)空气湿度:根据卫生工作者的研究 对室内热环境而言 正常的湿度范围是30-60% 冬季 相对湿度较高的房间易出现结露现象 (3)气流速度:当室内温度相同 气流速度不同时 人们热感觉也不相同 如气流速度为0和3m/s时 3m/s的气流速度使人更感觉舒适 (4)环境辐射温度:人体与环境都有不断发生辐射换热的现象 1-2、为什么说 即使人们富裕了 也不应该把房子搞成完全的"人工空间"? 答:我们所生活的室外环境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环境 它要求人有袍强的适应能力 而一个相对稳定而又级其舒适的室内环境 会导致人的生理功能的降低 使人逐渐丧失适应环境的能力

从而危害人的健康 1-3、传热与导热(热传导)有什么区别?本书所说的对流换热与单纯在流体内部的对流传热有什么不同? 答:导热是指同一物体内部或相接触的两物体之间由于分子热运动 热量由高温向低温处转换的现象 纯粹的导热现象只发生在密实的固体当中 围护结构的传热要经过三个过程:表面吸热、结构本身传热、表面放热严格地说 每一传热过程部是三种基本传热方式的综合过程 本书所说的对流换热即包括由空气流动所引起的对流传热过程 同时也包括空气分子间和接触的空气、空气分子与壁面分子之间的导热过程 对流换热是对流与导热的综合过程 而对流传热只发生在流体之中 它是因温度不同的各部分流体之间发生相对运动 互相掺合而传递热能的 1-4、表面的颜色、光滑程度

热工学实践实验报告

2016年热工学实践实验内容 实验3 二氧化碳气体P-V-T 关系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CO 2临界状态的观测方法,增强对临界状态概念的感性认识。 2. 巩固课堂讲授的实际气体状态变化规律的理论知识,加深对饱和状态、临界状态等基本概念的理解。 3. 掌握CO 2的P-V-T 间关系测定方法。观察二氧化碳气体的液化过程的状态变化,及经过临界状态时的气液突变现象,测定等温线和临界状态的参数。 二、实验任务 1.测定CO 2气体基本状态参数P-V-T 之间的关系,在P —V 图上绘制出t 为20℃、31.1 ℃、40℃三条等温曲线。 2.观察饱和状态,找出t 为20℃时,饱和液体的比容与饱和压力的对应关系。 3.观察临界状态,在临界点附近出现气液分界模糊的现象,测定临界状态参数。 4.根据实验数据结果,画出实际气体P-V-t 的关系图。 三、实验原理 1.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 = RT 实际气体:因为气体分子体积和分子之间存在相互的作用力,状态参数(压力、温度、比容)之间的关系不再遵循理想气体方程式了。考虑上述两方面的影响,1873年范德瓦尔对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进行了修正,提出如下修正方程: ()RT b v v a p =-??? ? ?+2 (3-1) 式中: a / v 2 是分子力的修正项; b 是分子体积的修正项。修正方程也可写成 : 0)(23 =-++-ab av v RT bp pv (3-2) 它是V 的三次方程。随着P 和T 的不同,V 可以有三种解:三个不等的实根;三个相等的实 根;一个实根、两个虚根。 1869年安德鲁用CO 2做试验说明了这个现象,他在各种温度下定温压缩CO 2并测定p 与v ,得到了P —V 图上一些等温线,如图2—1所示。从图中可见,当t >31.1℃时,对应每一个p ,可有一个v 值,相应于(1)方程具有一个实根、两个虚根;当t =31.1℃时,而p = p c 时,使曲线出现一个转折点C 即临界点,相应于方程解的三个相等的实根;当t <31.1℃时,实验测得的等温线中间有一段是水平线(气体凝结过程),这段曲线与按方程式描出的曲线不能完全吻合。这表明范德瓦尔方程不够完善之处,但是它反映了物质汽液两相的性质和两相转变的连续性。 2.简单可压缩系统工质处于平衡状态时,状态参数压力、温度和比容之间有确定的关系,可表示为: F (P ,V ,T )= 0

《经济学基础》各讲习题及参考答案

西方经济学》习题及参考答案 《经济学基础》第一讲绪论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 、资源的稀缺性是指()。 A、资源的绝对有限性; B、资源的充足性; C、资源的稀少性; D、资源的相对有限性; 2、追求效用最大化的主体是()。 A、居民户; B、厂商; C、劳动者; D、政府; 3、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A、均衡价格理论; B、消费者行为理论; C、生产者行为理论; D、分配理论; 4、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A、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B、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C、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 D、宏观经济政策; 5、解决“应该是什么”问题的经济学是()。 A、理论经济学; B、应用经济学; C、实证经济学; D、规范经济学; 6、解决“是什么”问题的经济学是()。 A、理论经济学; B、应用经济学; C、实证经济学; D、规范经济学;

7、以个别居民与厂商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理论是()。 A、微观经济学; B、宏观经济学; C、实证经济学; D、规范经济学; 8、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理论是()。 A、微观经济学; B、宏观经济学; C、实证经济学; D、规范经济学; 9 、()奠定了经济学作为一个独立学科的基础。 A、亚当?斯密; B、马歇尔; C、凯恩斯; D、萨缪尔森; 10 、()为首的经济济学家把个量分析为主的微观经济学和以总量分析为主的宏观经济学拼和在一起形成了主流经济学派。 A、亚当?斯密; B、马歇尔; C、凯恩斯; D、萨缪尔森; 二、判断题 1 、自由取用物品是零点价格时供给小于需求的物品。() 2 、经济物品是零点价格时供给小于需求的物品。() 3 、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4 、假设就是对两个或更多的经济变量之间关系的阐述,也就是未经证明的理论。() 5 、通过验证证明正确的假说就是理论。() 6 、只要有人类社会,就会存在稀缺性() 7 、“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这三个问题被称为资源利用问题(。) 8 、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宏观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 9、实证经济学要解决“应该是什么”的问题,规范经济学要解决“是什么”的问题。() 10、“人们的收入差距大一点好还是小一点好”的命题属于实证经济学问题。()

建筑设计原理1

填空题: 1.常用的结构形式有:混合结构、框架结构、空间结构。 2.混合结构适用的建筑类型有:中小学校、社区中心、卫生院等。 3.框架结构适用的建筑类型有:宾馆、办公楼等。 4.空间结构适用的建筑类型有:剧院、会堂、体育馆、大型仓库、超市等。 5.结构选型的基本原则: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6.混合结构体系是:砌块或石墙承重及钢筋混凝土梁板系统。 7.混合结构的平面布置方式有:纵墙承重、横墙承重、纵横混合。 8.框架承重体系是:柱、梁、板是支撑空间的骨架。 9.空间结构体系常用的形式:悬索结构、空间薄壁结构、网架结构。 10.悬索结构组合形式:向悬索、双向悬索(或马鞍形也可以)、混合悬索。 11.空间薄壁结构常用的形式:筒壳、折板、波形壳、双曲壳。 12.网架结构按结构形式_平面网架、穹、拱型网架、空间网架。 13建筑设备主要包括:采暖通风、空气调节、电器照明、通讯线路、闭路电视 14.光源与人眼处在0-30度范围内玄光最强。 15.公共建筑的经济分析所涉及的范畴有:建筑用地、建筑面积、建筑体积、建筑料、 16.有效面积系数=有效面积/建筑面积。 17.使用面积系数=使用面积/建筑面。18.结构面积系数=结构面积/建筑面积。 19.建筑面积=有效面积+结构面积。 20.有效面积的建筑体积系数=建筑体积/有效面积。 21.一般建筑室外工程费用约占全部建筑造价20%。 22.节约用地的基本要求有:不浪费土地、满足卫生防火、日照通风、安全疏散。 23. 早在公元前1世纪,罗马的建筑理论家维特鲁威在《建筑十书》中,明确地指出过,建筑应具备三个基本要求,即:适用、坚固、美观。 24.我们目前的建筑方针——“适用、安全、经济、美观” 25.建筑的本质“埏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老子《道德经》建筑最原始的、本质的意义和价值在于建筑的空间性。 26.早在公元前1世纪,罗马的建筑理论 家维特鲁威在《建筑十书》中,明确地指出过,建筑应具备三个基本要求,即:适用、坚固、美观。 我们目前的建筑方针——“适用、安全、经济、美观” 27.建筑功能对于建筑空间的规定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功能决定空间的“量”(二)功能决定空间的“形”(三)功能决定空间的“质”28.建筑最原始的、本质的意义和价值在于建筑的空间性。 2.功能是构成建筑的三要素之一。 30.按建筑的功能分类可分3类:1,工业建筑。2农业建筑。3,民用建筑 一.名词解释 建筑基地:指根据用地性质和使用权属确定的建筑工程项目的使用场地。*《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明确规定了城市用地分为l0大类、46中类、73小类。其中,城市建筑用地包括居住、公共设施、工业、仓储、对外交通、道路广场、市政公用设施、绿地和特殊用地九类(不包括水域)。 2.道路红线:指城市道路(公用设施)用地与建筑用地之间的分界线。 3. 建筑控制线:指有关法规或详细规划确定的建筑物、构筑物的基底位置不得超出的界线。

热力学的基础知识

热力学的基础知识

热力学的基础知识 1、水和水蒸汽有哪些基本性质? 答:水和水蒸汽的基本物理性质有:比重、比容、汽化潜热、比热、粘度、温度、压力、焓、熵等。水的比重约等于1(t/m3、kg/dm3、g/cm3)蒸汽比容是比重的倒数,由压力与温度所决定。水的汽化潜热是指在一定压力或温度的饱和状态下,水转变成蒸汽所吸收的热量,或者蒸汽转化成水所放出的热量,单位是: KJ/Kg。水的比热是指单位质量的水每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单位是KJ/ Kg·℃,通常取4.18KJ。水蒸汽的比热概念与水相同,但不是常数,与温度、压力有关。 2、热水锅炉的出力如何表达? 答:热水锅炉的出力有三种表达方式,即大卡/小时(Kcal/h)、吨/小时(t/h)、兆瓦(MW)。 (1)大卡/小时是公制单位中的表达方式,它表示热水锅炉每小时供出的热量。 (2)"吨"或"蒸吨"是借用蒸汽锅炉的通

俗说法,它表示热水锅炉每小时供出的热量相当于把一定质量(通常以吨表示)的水从20℃加热并全部汽化成蒸汽所吸收的热量。 (3)兆瓦(MW)是国际单位制中功率的单位,基本单位为W (1MW=106W)。正式文件中应采用这种表达方式。 三种表达方式换算关系如下: 60万大卡/小时(60×104Kcal/h)≈1蒸吨/小时〔1t/h〕≈0.7MW 3、什么是热耗指标?如何规定? 答:一般称单位建筑面积的耗热量为热耗指标,简称热指标,单位w/m2,一般用qn表示,指每平方米供暖面积所需消耗的热量。黄河流域各种建筑物采暖热指标可参照表2-1

上表数据只是近似值,对不同建筑结构,材料、朝向、漏风量和地理位置均有不同,纬度越高的地区,热耗指标越高。 4、如何确定循环水量?如何定蒸汽量、热量和面积的关系? 答:对于热水供热系统,循环水流量由下式计算: G=[Q/c(tg-th)]× 3600=0.86Q/(tg-th)式中:G - 计算水流量,kg/h

经济学基础教案讲义完整版

《经济学基础》教案 教学目的: 《经济学基础》是高等学校财经类与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和主要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现代西方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方法,了解现代经济学发展的最新动态,能够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分析当前国际经济和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为继续学习其他经济学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为将来从事经济理论和政策研究或经济管理实际工作提供必要的经济学基础知识和经济分析的基本方法。 教学方法: 以课堂讲解为主,辅助多媒体教学课件,并结合案例进行讲解,对有实践性的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 教学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内容,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了解某些经济理论对我国当前的经济改革和开放的借鉴作用,帮助学生理解当今经济生活中的各种现象,特别是认识政府各项微观、宏观经济政策的理论背景,提高预见这些政策的现实影响的能力,为后续课程学习和实际工作打好基础。 考核方法: 1、《经济学基础》于期末进行统一命题的考试,考试以闭卷方式进行。 2、考试内容包括教学内容所涉及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学生对理论认识理解,分析与应用的能力。 3、期末综合成绩评定时,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核成绩占70%。 使用教材及参考书目: 使用教材: 安春梅等:《西方经济学基础教程》,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年

主要参考书目: 1.萨缪尔森、诺德豪斯.《经济学》(第12版),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6 2.《微观经济学》[美]保罗·萨缪尔森,华夏出版社,2001 3.曼昆.《经济学原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4.斯蒂格里茨.《经济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5.《现代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宋承先、许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6.厉以宁.《西方经济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7.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2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8.梁小民.《西方经济学教程》,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8 第一篇微观经济学 教学目的: 本篇主要介绍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并用此来分析具体经济现象,在初级经济学基础上,深入一步,要求学生了解经济模型的基本构造,了解模型基本假设或条件与现实的关系,掌握数理分析方法。本门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比较深入地了解微观经济活动运行过程;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经济模型的基本构造;训练学生对现实问题抽象化、理论化的能力及经济思维习惯,通过理论和现实相联系的实例分析,使学生掌握一些从复杂的现实过渡到简单理论的研究和分析经济问题的技巧。 教学内容: 本篇主要研究市场经济体制下个体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由个体经济行为产生的经济理论。如供求理论、弹性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厂商理论(生产理论和成本理论)、市场理论、生产要素理论等。其中供求理论是基础,也是核心。 教学方法:

设计原理(1)

名词解释 1.易用性:产品可以被人容易和有效使用 的能力,通俗的讲,就是产品是否好用 或有多么好用。 2.普适设计:广义的讲,是指设计师的作 品具有普遍的适用性,能供所有人方便 的使用。 3.可持续发展设计:指的是将设计行为的 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相结合,把设计活 动的个人利益(或集体利益)和他人利益 (或社会利益)相结合的设计发展战略,它来源于环境学中对可持续发展的研 究。 4.文化产业:通过赋予产品或事件文化内 涵来创造经济价值的行业都可以称之为 文化产业。 5.务头:就是精彩的文字和精彩的曲调的 一种互相配合的关系。 6.绿色设计:绿色设计做为一种广泛的设 计概念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在广义 上是指环境理论学和环境保护运动的延 续;在狭义上是指以节约资源为目的, 以绿色技术为方法,以仿生学和自然主 义等设计观念为追求的工业产品设计及 建筑设计 7.炫耀性消费:通过浪费来体现财富的原 始,直接的消费方式。 8.间离效果:德国布莱希特进行了试验这 种环境上的重新组合既可以是时间上的 也可以是空间上的结合,同时也可以改 变时空环境设计资源就在环境的重组中 获得了新的意义。 9.形式化功能:它通过产品的形态表达出 来,给人以功能上的心理预期,但实际 上却并不发挥作用。这些部分或细节, 可以形象的称之为功能的盲肠——它们 曾经在功能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经 过漫长的进化,这些作用消失了,但人 们对这些功能的记忆却保存了下来。10.资源:它是一种抽象,涵盖了社会活动 中为实现该定目标而开发利用的所有物 质和精神的,现实的和历史的,经济的 和社会的各种领域内的各种资源。11.资源再生设计:构成产品或零部件的材 料经过回收之后再加工,得以新生,形 成新的材料资源而重复使用,这一原则 可称之为“资源再生设计原则” 12.双关:是中外语言所共有的一种修辞现 象,它充分利用人类语言一词多音多义 或异词同音近义的特点,在同一句话里 同时表达两层不同的意义,以造成语言 活泼幽默或嘲讽的修辞效果 13.人类工效学:它是一门以心理学,生理 学,解剖学,人体测量学等学科为基础,研究如何使“人—机—环境”系统的设 计符合人的身体结构和生理心理特点, 以实现人,机,环境之间的最佳配置, 使处于不同条件下的人能有效的,安全 的,健康和舒适的进行工作与生活的学 科。 14.环境设计:一般的理解,环境设计是对 人的生存空间进行的设计,通过对自然 因素,人文因素和科技因素的综合考虑 而创造了与人类密切相关的生存空间15.公共艺术设计:是指在开放的公共空间 中进行的艺术创造与相应的环境设计, 主要是指公共艺术品的创作与陈设。16.蒙太奇电影:就是通过电影的剪辑所实 现的视觉冲击力来调动观者的情绪,是 电影导演爱森斯坦提出的。 17.设计中的弱势群体:设计中的弱势群体 是指:在社会群体中身体处于弱势的阶 层,比如老人,儿童,病人,残疾人等。 设计特点:隐形化,渐进化,通用化。 18.景观设计:泛指对所有建筑外部空间进 行的环境设计,包括园林设计,还包括 庭院,街道,公园,广场等所有生活区,工商业区,娱乐区等室外空间和一些独 立性室外空间设计。 19.有计划废止制度:在设计新产品式样的 时候,必须有计划的考虑以后几年不断 更换部分设计,几本造成一种制度,使 产品式样最少每两年一小变,三到四年 一大变,造成有计划的变化,形成一种 促使消费者为追逐新的潮流而放弃旧式 样的,低级的市场促销方式。

热工学原理期末复习解读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复 习 热工学原理 第一章:基本概念 、名词解释 (3) 绝热系统:与外界无热量交换的系统。 (4) 孤立系统:与外界既无能量(功、热)交换又无物质交换的系统。 2、状态参数(P10?12) (1 )状态参数:用于描述工质所处状态的宏观物理量。 (2) 压力: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垂直作用力(即压强) ,p —。 A (3) 温度:宏观上,温度是用来标志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微观上,气体的温度是组成 气体的大量分子平均移动动能的量度。 t =T - 273.15K 。 (4)比体积:单位质量的工质所占有的体积, V 、 3 v ,单位:m /kg 。 m (5)密度:单位体积工质的质量, m , V 3、热力过程(P13) v 1,单位:kg/m 3。 系统由一个状态到达另一个状态的变化过程称为热力过程,简称过程。 4、可逆过程(P14) 如果系统完成了某一过程之后, 再沿着原路径逆行而回到原来的状态, 外界也随之回复 到原来的状态而不留下任何变化,则这一过程称为可逆过程。 二、问答题 1、( 1-2)表压力或真空度能否作为状态参数进行热力计算?若工质的压力不变, 问测量其 压力的压力表或真空计的读数是否可能变化? 答:不能,因为表压力或真空度只是一个相对压力。若工质的压力不变,测量其压力的压力 表或真空计的读数可能变化,因为测量所处的环境压力可能发生变化。 2、 ( 1-3)当真空表指示数值愈大时,表明被测对象的实际压力愈大还是愈小? 答:真空表指示数值愈大时,表明被测对象的实际压力愈小。 3、 ( 1-4)准平衡过程与可逆过程有何区别? 答:无耗散的准平衡过程才是可逆过程, 所以可逆过程一定是准平衡过程, 而准平衡过程不 一定是可逆过程。 第二章:热力学第一定律 一、 名词解释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实质(P21) (1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实质就是热力过程中的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 (2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表述 ① 在热能与其他形式能的互相转换过程中,能的总量始终不变。 ② 不花费能量就可以产生功的第一类永动机是不可能造成功的。 二、 计算题 (2- 8)空气在某压气机中被压缩,压缩前空气的参数为 p 1=0.1MPa , w=0.845m 3/kg ; 1、热力系统(P9?10) (1 )闭口系统(控制质量系统) (2 )开口系统(控制容积系统) :与外界无物质交换的系统。 :与外界有物质交换的系统。

【大三上 景观设计原理】景观设计原理1复习提纲-翁老师

景观设计原理(一)考试形式 1、考试形式:闭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考试题型 (1)单选题(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考常识、概念、规范等;(2)简答题(共6题,每题5分,共30分):基本原理,其中一道要结合绘图说明; (3)问答题(共2题,每题20分,共40分):结合案例分析,其中一题要结合绘图说明。 3、简答、问答题答题要点:言简意赅、字迹工整、绘图规范清晰。 4、本课供三个部分组成(公园绿地规划设计、西方景观设计、城市景观设计),原则上每部分内容所考内容各占三分之一。 期末总评成绩组成: (1)课外作业成绩:占20%; (2)期末考试成绩:占80%; 《景观设计原理(一)——城市公园绿地规划设计》复习提纲 第一讲概论 1、你对风景、园林、景观的概念的理解 2、国外L. A.专业的起源和发展 3、我国L. A.专业发展 4、景观专业的在不同尺度(微观、中观、宏观)的设计领域有哪些? 1

5、你认为现代景观设计具有基本特征,请举例分析。(自我发挥、举例说明) 第二讲园林绿地的组成要素与造园手法 1、园林绿地的组成要素 2、园林植物的分类、种植方式(结合绘图表示)、水生植物的分类(常见植物名 称) 3、你对绿化设计的“功能、艺术构图、生物学属性三者统一”的原则的理解(自 我发挥、举例说明) 4、水体驳岸的基本处理方式(结合绘图表示) 5、传统园林建筑的分类、特点 6、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手法并举例说明 7、园林构图(布局)基本原则并举例说明 8、园林布局基本形式 第三讲城市公园发展演进 1、西方城市公园的起源 2、英国伯肯海德公园、伦敦海德公园、美国中央公园、法国巴黎拉·维莱特公园、 美国西雅图煤气厂公园等各时期主要公园的设计者、公园概况、设计思想等 3、谁首先提出公园系统的概念,其概念是什么,代表例子? 4、我国第一个城市公园(上海黄浦公花园),广州早期城市公园(越秀公园、人 民公园) 2

(完整版)建筑热工学习题(有答案)-15

《建筑物理》补充习题(建筑热工学) 6. 把下列材料的导热系数从低到高顺序排列, n 、水泥膨胀珍珠岩 哪一组是正确的(B ) ?1、钢筋混凝土; (A) n 、v 、i 、w 、川 (B) v 、n 、 川、W 、I (C) i 、w 、川、n 、v (D) v 、n 、 W 、川、I 7.人感觉最适宜的相对湿度应为( ) (A) 30~70 % (B) 50~60% (C) 40~70% (D) 40~50% 8.下列陈述哪些是不正确的( ) A.铝箔的反射率大、黑度小 B.玻璃是透明体 C.浅色物体的吸收率不一定小于深颜色物体的吸收率 D.光滑平整物体的反射率大于粗糙凹凸物体的反射率 9.白色物体表面与黑色物体表面对于长波热辐射的吸收能力( )。 A.白色物体表面比黑色物体表面弱 B.白色物体表面比黑色物体表面强 C.相差极大 D.相差极小 10.在稳定传热状态下当材料厚度为 面积的导热量,称为( )。 1m 两表面的温差为 1 C 时,在一小时内通过 1m 2截 A. 热流密度 B.热流强度 C.传热量 D.导热系数 11. 下面列出的传热实例,( )不属于基本传热方式。 C. 人体表面接受外来的太阳辐射 D.热空气和冷空气通过 1. 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其波长范围是( A . 0.28~3.0 (B) 0.38~ 0.76 2. 下列的叙述,() )微米。 (C) 0.5~1.0 不是属于太阳的短波辐射。 (A)天空和云层的散射 (C)水面、玻璃对太阳辐射的反射 3. 避免或减弱热岛现象的措施,描述错误是( (A)在城市中增加水面设置 (C)采用方形、圆形城市面积的设计 4. 对于影响室外气温的主要因素的叙述中, (A)空气温度取决于地球表面温度 (C)室外气温与空气气流状况有关 5. 在热量的传递过程中, 量传递称为( )。 (A)辐射 (B)对流 (D) 0.5~2.0 (B)混凝土对太阳辐射的反射 (D)建筑物之间通常传递的辐射能 )。 (B)扩大绿化面积 (D)多采用带形城市设计 ()是不正确的。 (B)室外气温与太阳辐射照度有关 (D)室外气温与地面覆盖情况及地形无关 物体温度不同部分相邻分子发生碰撞和自由电子迁移所引起的能 (C)导热 (D)传热 ;川、平板玻璃;W 、重沙浆砌筑粘土砖砌体;V 、胶合板 A. 热量从砖墙的内表面传递到外表面 B. 热空气流过墙面将热量传递给墙面

制冷循环的热力学原理概要

第一节制冷循环的热力学原理 一、常用术语 1、物质 具有一定质量并占据空间的任何物体称为物质。 物质通常以固、液、气三态存在。 蒸气压缩式制冷机都依靠内部循环流动的工作物质来实现制冷过程。制冷机中的工作物质称为制冷剂。制冷装置中用来传递冷量的工作物质称为载冷剂。 2、温度 温度是物体冷热程度的量度。它是物质分子热运动剧烈程度的标志尺度。 常用的温度度量单位有摄氏温标t和开氏温标T(绝对温标)。

T(k)=t(℃)+273.15 图2-1 两种常用温标的比较 3、热量 物体在热过程中所放出或吸收的能量称为热量。 生产中常用制冷能力来衡量设备产冷量大小。 制冷能力:制冷设备单位时间内从冷库取走的热量。 4、比热(specific heat) 比热是一个物性参数,意为单位度量的物质温度变化1k时所吸进或放出的热量。 体积比热Cv(J/m3.k) 摩尔比热Cp(J/mol.k) 5、显热和潜热 不改变物质的形态而引起其温度变化的热量称为显热。 不改变物质的温度而引起其形态变化的热量称为潜热。 制冷剂的汽化潜热有何要求? 表1-1 几种制冷物质的汽化潜热(kJ/kg) 物质水氨R12 R22 氯甲 烷 二氧 化硫 R114 R502 汽化热2256.8 1369 167.5 234.5 427.1 397.8 137.9 6 150.0 2 6、压力 垂直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力称为压力p(压强)。p是确定物质状态的基本参数之一。1bar=105Pa,饱和压力Ps与饱和温度ts 的对应

关系。 7、比容v和密度 比容:每千克物质所占有的容积。v是基本状态参数。v=1 8、导热系数 表示材料传导热量的能力,是一个物性参数。数值上等于:1m 厚的材料两边温差1k时在1小时内通过1m2表面积所传导的热量。单位:w/m.k 9、压-焓图(lgp-h) 物质的热力状态性质可以绘制成曲线图的形式。制冷剂性质曲线图有多种形式。行业中最常用的是lgp-h图。 lgp-h图的构成可以总结为一个临界点、二条饱和线、三个状态区、六组等值线。

09235设计原理-2016年1月自考真题及答案

09235设计原理-自考真题 2015年1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重要提示: 1. 本试卷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 应考者必须在“答题卡”上要求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择并将“答题卡”的相对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商业设计在获得极大地发展。 A.英国 B. 德国 C. 美国 D. 意大利 2.目前,美国、英国、日本等国标定颜色依据的基础是的色彩理论。 A.孟塞尔 B. 艾维斯 C. 埃舍尔 D. 乌特松 3.人的视觉倾向于连接与聚合具有相似的物体,这种常见的视觉归类方法是基于人的()心理。 A.认知 B. 行为 C. 视觉 D. 完形 4.最早提出头脑风暴法的是现代创造学创始人 A.中村吉郎 B. 奥斯本

C. 鲁尔巴赫 D. 乌特松 5.设计活动表现出一定的程序性特点,在阶段,将想象带回符合逻辑的现实世界。 A.界定 B. 创新 C. 分析 D. 整合 6.世界上第一位专职的汽车设计师创造了汽车设计的模式——“有计划的商业废止制。 A.贝伦斯 B. 厄尔 C. 提格 D. 罗维 7.在设计管理营销策略中,企业开发和设计不同的类型的产品,或在同类产品中开发系列产品的策划略是 A.率先进入市场策略 B. 多元化策略 C. 集中策略 D. 通用化策略 8.产品的功能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其中产品本身所具备的机构性能是产品的 A. 技术功能 B. 使用功能 C. 审美功能 D. 象征功能 9.将美国首都华盛顿规划成方格网加放射性道路的城市格局的是 A. 乔治·华盛顿 B. 托马斯·杰弗逊 C. 皮埃尔·朗法 D. 约翰·亚当斯 10.汉字发展史的转折点是的出现,它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岭。

关于建筑物理知识点

建筑热工学第一章:室内热环境 1.室内热环境的组成要素:室内气温、湿度、气流、壁面热辐射。 2.人体热舒适的充分必要条件,人体的热平衡是达到人体热舒适的必要条件。人体按正常比例散热是达到人体热舒适的充分条件。 对流换热约占总散热量的25%-30%, 辐射散热量占45%-50%, 蒸发散热量占25%-30% 3.影响人体热感的因素为:空气温度、空气湿度、气流速度、环境平均辐射温度、人体新陈代谢产热率和人体衣着状况。 4.室内热环境的影响因素: 1)室外气候因素 太阳辐射 以太阳直射辐射照度、散射辐射照度及用两者之和的太阳总辐射照度表示。水平面上太阳直射照度与太阳高度角、大气透明度成正比关系。散射辐射照度与太阳高度角成正比, 与大气透明度成反比。太阳总辐射受太阳高度角、大气透明度、云量、海拔高度和地理纬度等因素的影响。 空气温度 地面与空气的热交换是空气温度升降的直接原因,大气的对流作用也以最强的方式影响气温,下垫面的状况,海拔高度、地形地貌都对气温及其变化有一定影响。 空气湿度 指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一年中相对湿度的大小和绝对湿度相反。 风 地表增温不同是引起大气压力差的主要原因 降水 2)室内的影响因素: 热环境设备的影响;其他设备的影响;人体活动的影响 5.人体与周围环境的换热方式有对流、辐射和蒸发三种。 6.气流速度对人体的对流换热影响很大,至于人体是散热还是得热,则取决于空气温度的高低。 7.影响人体蒸发散热的主要因素是作用于人体的气流速度和环境的水蒸气分压力。 8..热环境的综合评价: 1)有效温度:ET 依据半裸的人与穿夏季薄衫的人在一定条件的环境中所反应的瞬时热感觉作为决定各项因素综合作用的评价标准。 2)热应力指数:HSI 根据在给定的热环境中作用于人体的外部热应力、 不同活动量下的新陈代谢产热率及环境蒸发率等的理论计算 而提出的。当已知环境的空气温度、空气湿度、气流速度和平均辐射温度以及人体新陈代谢产热率便可按相关线解图求得热应力指标。 3)预计热感指数:PMV 人体蓄热量是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气流速度和平均辐射温度4个环境参数及人体新陈代谢产热率、皮肤平均温度、肌体蒸发率、所着衣热阻的函数。 9、城市区域气候特点: 1)大气透明度较小,削弱了太阳辐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