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教师爱的艺术

教师爱的艺术

教师爱的艺术
教师爱的艺术

教师爱的艺术

纳集安津曾说:“教育人是艺术中的艺术,因为人是万物中最不固定和最复杂的生物。”近十年的教育工作实践,使我深深感到师生的情感交流的重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是提升教学质量,促动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全面提升学生素质的前提。

一、爱,是对学生无言的尊重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与学生朝夕相处的教师自然是学生模仿和学习的对象。所以,教师应具有高尚的道德,严于律己,时时做学生的典范,言传身教,影响学生。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认为,人人都有尊重的需要,都希望得到别人的承认和尊重。尊重学生,这既是对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形成的教育,也是对学生的爱。美国教育家艾玛逊指出:“教育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

记得去年我任教的六年级2班中,就发生过这么一件让我难忘的事:早读课,我在教室带领学生早读,快下课时,我的书中飘落下一张纸,为给一位学生背书,我没有去拣,等这位学生书背完后,已经下课了,看着整洁的地面,我想到了那张废纸,于是,忙返回原处,拣起了那张纸。当我站直身子时,我发现很多学生在看着我,倒让我挺不好意思的。事后,我感到上课时,学生听课特别认真,平时也更亲热的跟我打招呼。班上有位语文基础较好的学生,我允许他上课能够看其他有益的书,可后来上课他也非常认真。我奇怪了,就找这位学生来问,他是这样说的:“老师,我觉得认真听好你的课,是对你的尊重,即使有的知识我已掌握了,但我也不能不听。你那么尊重我们的劳动,掉到地上的废纸,自己动手拣,有的老师可能叫同学拣一下就算了,而你没有,让我和同学们很感动。我觉得,你很爱我们。”他的一席话,让我感动不已。同时,也让我明白,教师尊重学生就是爱学生!

尊重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是时时刻刻的,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仔细倾听学生的回答和诉说,不讥笑学生的缺陷,不乱呼学生的绰号等等。作出教师只要时时尊重学生,那么,学生不但会感受到你的爱,而且会加倍回报你的爱。

二、爱,是对学生无私的协助

生活中,谁都会遇到困难。小学生的困难主要是家庭生活上的困难和学习上的困难。学习上的困难,应责无旁贷的给以解决。家庭生

活上的困难,教师更应给予协助。斯宾塞在他的教育论中说:“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这是教育的真理。”教师对学生的协助,能让学生从逆境中站起,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每年的教师节,我的桌上都摆放着一篮鲜花,贺卡上写着相同的贺语:老师,有你的协助才有我的今天,永远感谢你、爱你!这是一位已初中毕业学生送的。五年前,他读五年级,整天郁郁寡欢,作为教师,我经过了解,才知道她父亲因意外刚去世,姐妹三人,全靠多病的母亲维持生活,家庭的困难可想而知,正为交不起学费而准备辍学。于是,我对她实行了一次家访,并带上我近一个月的工资,放到她手里,鼓励她好好学习,同时安慰她母亲,先给孩子交学费,等有钱了再还。就这样,从小学到中学,在生活上给她协助,鼓励她自强自立,最后,以优异的毕业成绩被襄樊第四高中录取。

为学生欣慰的同时,我感到教师对学生的协助,就能使自己爱的行为真正引起学生情感上的震动,从而产生情感上的炽热的碰撞。所以,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做个有心人,经常给有困难的学生“雪中送炭”,就会引发同学们的积极情感,达到显著的教学效果。

三、爱,是对学生细微的关心

学生的目光总跟着教师转,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个眼神,一个表情都影响着学生,使学生有着不同的感受。“细微之处见真情”,教师应时时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让学生感受到你对他的爱。

有一个很让我感动的故事。考试时,一位成绩较差的学生,正为找不到橡皮而焦急得大汗直冒,监考老师是位数学老师,从袋里摸出一块橡皮,默默地将那块橡皮推到考生面前,同时,宽容地一笑。事后,这位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高涨,数学成绩飞速提升,最后跃居年段前几名。数学老师非常奇怪,请他上台介绍经验,这位学生笑着说:“我没有什么经验可介绍的,主要原因是您喜欢我,微笑着鼓励我,我也喜欢您,所以我要学好数学。”试想,如果当时数学老师视而不见,或是一顿训斥,结果又将如何呢?

“春雨润物细无声”,教师的爱就是春雨,要在细微处时时滋润。上课时,发现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教师要用目光暗示、提醒;作业时,学生皱眉、摇头,要即时协助解决;回答问题胆怯、语言组织不通顺时,要用鼓励的目光去激发他……当然,教师的关心应面向全体,特别是基础差的学生,更要给予关心和协助,让你的爱协助他们克服自

卑心理,树立起自信心。这样,教师就能够不教而教,促动学生健康、自由、生动、活泼地发展,从而圆满地实现教育目标。

四、爱,是对学生严格的要求

爱学生,应该把信任、尊重与严格要求结合起来。这正是教师的爱区别于一般母爱的地方。教师的爱更宽广而深厚,必须按照党的教育方针,把学生培养成革命事业的接班人,所以这种爱总伴随着严格要求。离开了严格要求的爱,是一种盲目的爱,一种软弱、苍白的爱。

严格要求,并非指教师的态度严厉,而是指教师必须在思想、学习、纪律等方面提出严格而具体的要求,并要让学生理解到只有严格要求才能使他们成材。比如,教师对学校的规章制度,就要一丝不苟,不折不扣地执行,贯彻始终,决不半途而废。对违反者,应严肃对待,即时处理,做到不护短,不姑息迁就,但要耐心教育,既诚恳协助,又不讨厌嫌弃。只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发自内心的爱,学生是会乐意接受的。一位已毕业的学生给我的信中这样写到:王老师,您对我们的严格要求,当时,我觉得您太苛刻了,现在回想起您焦灼的眼神,恨铁不成钢的叹息,才真正明白您是那么爱我们,您的批评里有那么多的关心和爱护。正是您的严格要求,才使我以后的路变得平坦。谢谢您!

教师爱学生,并不是纵容。以温和的态度对待学生是应该的,但如果一味的心软,不坚持原则,该严的地方不严,这种爱就失去了师爱的意义。

五、爱,是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

古人云“经师易得,人师难求”。爱学生的教师首先要爱自己。“身教最可贵,知行不可分”(叶圣陶)正人者必先正己,一个不能严格要求自己,不能做到自爱的教师又怎能去爱学生呢?

爱学生,教师要持续提升自己的师德修养。西汉杨雄说:“教者,人之范也”。教师光明磊落,纯洁高尚的道德人格对作为受教育的学生来说无疑有着显著的示范作用,教师人格魅力能形成无形而强大的“校园教育场”。所以,教师应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即时纠正错误与不足,持续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大教育家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只有持续提升自己的人格,以自己的高尚人格力量感染教育学生,才能塑造他们美好的心灵,促动他们健康人格的形成和发展。

爱学生,教师应努力学习,更新知识。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更迭周期越来越短。如进入90年代,人类知识以七、八年翻两番的速度增长。未来知识更新速度更快。教师如不努力学习,更新知识,就会被时代淘汰,就无法给学生“传道授业解惑”。所以,教师要持续汲取新知识、新见解、新信息,即时掌握新经验、新技术、新理论,用最先进的教育理论武装自己、充实自己、完善自己,努力提升业务水平,才能教好书,育好人。

孔子说:“与人善居,如入其兰之室,久闻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教师素质的持续提升和完善的过程具有极强的导向性、示范性,其本身就是学生身边的一部极有说服力的“教科书”,教师高尚的人格,顽强的学习精神,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促使学生发展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朝着更远、更高的目标持续迈进。所以,教师素质的提升是教育培养学生的需要,是爱学生的表现。

热爱学生是教育的艺术,也是教育的需要,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是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重要手段。古代教育家孔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现代教育家陶行知以“爱满天下”为座右铭,作为新世纪的教师,对学生光爱还不够,还必须善于爱。愿所有教师的爱如一条江河,长流不竭;愿所有教师具有艺术的爱,如阳光照耀在每一位学生的身上,使学生倍感亲切、温暖。

爱是需要终身学习的一门功课散文

爱是需要终身学习的一门功课散文 有本书叫做《爱的艺术》是教诲人如何去爱人,是本相当经典的书籍,书中强调爱不是对象问习题,而是能力问习题。正如同书中所言:“只有当我经过了长久的的实践,直至我理论性的知识及我实践的成果掺合为一,变成了我的直觉,对于任何艺术之精通掌握,其本质即是直觉,只有到了这个阶段,我才算精于医术”。 除了理论及实践外,还有另一个须要因素,对于这项艺术的精通掌握必须是他无上关心的目的。 爱是需要学习,正如其同他技能方面,也是必需不断的学习,才能有所成长与进步。找寻有关爱的理论书籍,详加研读,并在现实生活之中不断的实践。将他当作自己生命中最主要关心的目的,不断的研究与实践,才能够学会如何爱人,也才能够找到真爱。有些人常把爱挂在嘴边,但却不懂得爱,认为只要陪伴在配偶身边、衣食无虑,就是爱。假如两人婚后因为意见不合、思想、个性、生活习惯差异,不断的争吵,就会主观认定是因为找错对象的缘故,假如找到正确的对象,婚姻就会一辈子幸福美满。 什么是正确的对象呢?就是必须了解自己的需求是什么,懂得倾听、关心、照顾、尊重、有责任感、了解、包容,如此一来婚姻生活就能够美满幸福。思考一下盲点是什么,因为自己没有能力去爱人,所以期望找到一个完美无缺,有能力爱人来爱自己,这就是最大的思维盲点。正如同要找到完美的对象,最好的方式就是把自己变成别人

理想的对象,如此一来寻找的对象,无形中变大许多,因为培养爱的能力,懂得怎么爱人,而不是一眛的要求别人付出。你会觉察遇到的对象都是理想的对象。因为自己具备爱人的能力。 爱是需要不断的学习,将它当作人生一门重要的功课,学习如何爱人,在现实生活之中不断的实践,就如同学习其他技能一般,中间虽然也会发生一些挫折及不顺,但只要持之以恒,不断的学习爱的理论并实际运用在现实生活之中。 就如同开车、打球一般,把爱的技能变成直觉,让爱的理论与实践交融为一体,懂得付出、持续不断的学习爱,也才能享受到爱的甜美与幸福。

教师爱的艺术

教师爱的艺术 纳集安津曾说:“教育人是艺术中的艺术,因为人是万物中最不固定和最复杂的生物。”近十年的教育工作实践,使我深深感到师生的情感交流的重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是提升教学质量,促动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全面提升学生素质的前提。 一、爱,是对学生无言的尊重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与学生朝夕相处的教师自然是学生模仿和学习的对象。所以,教师应具有高尚的道德,严于律己,时时做学生的典范,言传身教,影响学生。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认为,人人都有尊重的需要,都希望得到别人的承认和尊重。尊重学生,这既是对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形成的教育,也是对学生的爱。美国教育家艾玛逊指出:“教育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 记得去年我任教的六年级2班中,就发生过这么一件让我难忘的事:早读课,我在教室带领学生早读,快下课时,我的书中飘落下一张纸,为给一位学生背书,我没有去拣,等这位学生书背完后,已经下课了,看着整洁的地面,我想到了那张废纸,于是,忙返回原处,拣起了那张纸。当我站直身子时,我发现很多学生在看着我,倒让我挺不好意思的。事后,我感到上课时,学生听课特别认真,平时也更亲热的跟我打招呼。班上有位语文基础较好的学生,我允许他上课能够看其他有益的书,可后来上课他也非常认真。我奇怪了,就找这位学生来问,他是这样说的:“老师,我觉得认真听好你的课,是对你的尊重,即使有的知识我已掌握了,但我也不能不听。你那么尊重我们的劳动,掉到地上的废纸,自己动手拣,有的老师可能叫同学拣一下就算了,而你没有,让我和同学们很感动。我觉得,你很爱我们。”他的一席话,让我感动不已。同时,也让我明白,教师尊重学生就是爱学生! 尊重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是时时刻刻的,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仔细倾听学生的回答和诉说,不讥笑学生的缺陷,不乱呼学生的绰号等等。作出教师只要时时尊重学生,那么,学生不但会感受到你的爱,而且会加倍回报你的爱。 二、爱,是对学生无私的协助 生活中,谁都会遇到困难。小学生的困难主要是家庭生活上的困难和学习上的困难。学习上的困难,应责无旁贷的给以解决。家庭生

教育管理是一门艺术

教育管理的启示 ——《学生第二》读后感 定边县第二小学武志仁 早就想拜读《学生第二》这本书,近日闲暇,拿来细读,反复品味,颇有所得。 《学生第二》的作者李希贵先生,是一位在教育管理和教育教学中不断探索的实干家,他现任北京市十一学校校长,曾历任高密四中语文教师、班主任、副教导主任、副校长、校长,高密一中校长,高密市教委主任,潍坊市教育局局长,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筹建工作负责人;兼任国家督学、教育部普通高中新课程专家工作组成员、全国新学校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导师。 《学生第二》这本书主要收集了李希贵先生在教育、教学、管理、处事、治学等方面的经验与体会,共分为九个章节,分别为“经营学校文化”、“打自己鲜明的旗帜”、“在校园里创造市场”、“让资源流向哪里”、“学会终点思考”、“张扬教学个性”、“换药不换汤”、“做希望经销商”、“共同走过”。纵观全书,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作者的睿智、果敢、人本、精到。读完此书,我深深地感受到李希贵老师不仅善于从书本上学习,善于向同行学习、向其他行业学习,更善于在实践中思考与总结。 书中独到的观念、鲜活的案例给我留下了深深地印象,尤其

是李希贵老师在教育管理中的一些想法和做法让我耳目一新,受益匪浅。他提到:管理是一门了不起的艺术,它的最高境界就是让每一个被管理的人都感到自己的重要。“让每一个人都感到自己重要”,这是李希贵先生的一条重要的管理思想。确实,每个人都渴望自己成为重要人物,怎么使每个人都感觉到自己的重要,这是管理工作中一个富有意义的挑战。我想,方法并不重要,高密四中、高密一中、北京十一学校的校情和我们的学校并不一样,所以,李希贵校长的做法我们未必可以照搬,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用心去做,从心里感激每一位用心工作、用力工作的人。李希贵为自己学校有三十年工作经历的图书管理员赠字“三朝元老”;为五十多岁的烧锅炉师傅设立“孺子牛”奖;委托收发室的退休教师代表学校向家长介绍学校的发展规划和教育教学情况,为了让他了解的更准确邀请他参加校委会议······种种做法,都体现了“用心”二字。让每一个人感觉到自己的重要,有时候不过表现在一些小事上,就像拿破仑能记住每一个士兵的名字,李希贵校长亲自为获奖教师致颁奖词······如果在校长眼里,教师第一;那么在教师眼里,学生就是第一。所以,教育的本质是唤醒,是平等对话与自由交流,而不是指示和命令;是尊重和信任,而不是消极防范。 在对学生的管理方面,李希贵校长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对于学生来说,一个活动可以承载许多价值追求,也可以设定若干教育目标,但有一个东西是不能丢的,这个东西就是一

《爱的艺术》简介

《爱的艺术》简介 爱是一门艺术吗?如果爱是一门艺术,那就要求人们有这方面的知识并付出努力。这本书必定会使所有期望从这本书得到掌握爱的艺术秘诀的读者大失所望。恰恰相反,这本书要告诉读者,爱情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只需要投入身心的感情。这本书要说服读者: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并以此达到一种创造倾向性,那么每种爱的试图都会失败;如果没有爱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谦恭地、勇敢地、真诚地和有纪律地爱他人,那么人们在自己的爱情生活中也永远得不到满足。每个人都可以问问自己,你确实见过多少真正有能力爱的人呢? 阅读本书一定会让那些想在爱的艺术中得到简单诀窍的读者大失所望。恰恰相反,这本书要告诉读者,爱不是一种可以任人纵情享用的、与此人所达到的成熟程度无关的东西。这本书是要让读者相信:如果不尽自己最大的能动性去发展自己的整个人格并以此达到一种创造性倾向,那么所有爱的努力都注定要失败;如果没有爱自己邻人的能力,如果没有的真正谦恭、真正的勇敢、真正的信心和真正的自制的话,那么人们在个人的爱中也就永远得不到成功。在一个缺少上述品质的文化中,爱的能力也当然是难以取得的。或者说——任何人都可以扪心自问,你见过多少真正在爱的人呢? 弗洛姆认为,爱是一门艺术,要求人们有这方面的知识并付出努力。但是大多数人认为者爱仅仅是一种偶然产生的令人心荡神怡的感受,只有幸运儿才能"堕入"爱的情网.人们产生这种错误的想法有三种原因:(1)大多数人认为爱情首先是自己能否被人爱,而不是自己有没有能力爱的问题。(2)认为爱的问题是一个对象问题,而不是能力问题。(3)人们不了解"堕入情网"同"持久的爱"这两者的区别。要掌握爱的艺术,一是掌握理论,二是掌握实践,三是即要把成为大师看得高于一切. 爱的要素 对人来说最大的需要就是克服他的孤独感和摆脱孤独的监禁。而这只有通过真爱才有可能实现.真爱的基本要素,首先是"给"而不是"得"."给"是力量的最高表现,恰恰是通过"给",我才能体验我的力量,我的"富裕",我的"活力"。爱情的积极性除了有给的要素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基本要素。这些要素是所有爱的形式

师爱之艺术

师爱之艺术 内江市东兴区胜利镇中心校:邱小洪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重要的东西。”热爱学生也是师德的核心和精髓,教师只有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因为融洽的师生关系是主体教学必不可少的前提,是任何一个教学策略的重要支撑点。 爱的重要性无需多讲,因为要让我们的老师爱学生并不难,难的是如何去爱,怎样去爱,怎样使学生体会、理解并接受我们的爱。假如我们做个细心人就不难发现,我们身边绝大多数老师都愿意为学生奉献一片爱心,但效果却大相径庭,有的师生关系和谐、融洽,这样的关系让老师工作起来得心应手,轻松自如;有的却相处紧张,老师上这一班觉得头疼,学生上这一科也觉得没劲,甚至产生抵触情绪,阳奉阴违,致使教学工作很难顺利进行,究其根源,有些就是因为不会爱造成的后果。学生毕竟是孩子,所以如果他们喜欢你,即使你偶尔有些失误,他们也会谅解;反之,既便是正确的话,他们听起来也觉得刺耳。由此看来,仅仅有一颗热爱学生之心还不够,关键是学会怎样去爱,讲究爱的艺术。 下面我从几个方面谈谈我在爱生方面的一些体会: 一、批评之艺术(善批评)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学生犯错不可避免,教师的批评教育也少不了。俗语说“打是心痛,骂是爱”,批评是教师关心、爱护学生的一种方式,但同样的目的,却有着完全不同的结果。

人人都难免犯错,何况学生,特别是有个别学生,有时会犯较严重的错误,老师生气,可以理解,但千万要冷静。在进行批评教育的时候,尽可能多剖析、少责难;多慰勉,少埋怨。在剖析中让他们看到自己行为的危害性,在批评中寄予殷切希望;在慰勉中引导他们鼓起勇气。这样,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爱,感到老师并没有因犯错而疏远他们,而是热情地给他们以关怀和体贴,他们会因此而更觉内疚,唤起改正错误的决心。千万不能言辞激烈,使矛盾激化,尤其注意气头上不要急于处理问题,否则适得其反。由此可见,要想获得好的效果,让学生体会自己的良苦用心,就应注意批评之艺术。 二、平等、民主之爱 有些教师总喜欢在学生面前表现出“高深莫测”、“凛然不可侵犯”的派头,从中体现出自己的“尊严”。其实,这不是尊严,只是威严。真正的尊严是敬重而非敬畏。师生在人格上应是绝对平等的,教师不应自视比学生“高人一等”。因此,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 师生之间的平等民主还表现在推行班级管理决策的民主化,决策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班级管理的成败,应广泛征求学生的意见。我的做法是,在很多班级活动中发挥民主参与的作用,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中重要事情的决策,激发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从而调动他们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 总之,师爱的最高境界不是母爱,也不是父爱,而是朋友之爱、同志之爱,因为这种爱的基础是平等的,以感情赢得感情,以心灵感

《教育从爱开始》学习心得

《教育从爱开始》学习报告 认真读了《教育从爱开始》,从头到尾它都让我感动着,让我思考着。书中没有深奥的道理,全是一个个来自真实教育生活的小故事,娓娓道来,情真意切,令人怦然心动,又不得不深思。 这本书分三辑来介绍。第一辑《育而有道》主要讲述育人心得。第二辑《教而有方》主要讲述教学艺术。第三辑《思而有悟》主要讲述教育理念。 “爱”一词最为广博而深奥,但在每我爱与被爱的生活中,它显得又是那么单纯与具体.师生之间就象高山与高山一样,你对对方心灵大声地呼唤我爱你,那么对方心灵高山的回音一定也是我爱你。因而“教育,从爱开始”意味着: 1、教育从爱开始。没有爱的教育是不行的。教育,仅有爱是不够的。教育,更需要爱的艺术。 2、做孩子心中的明灯,照亮他采拮知识的路途。做孩子人生的航标,指示他驶向光明的彼岸。 3、小学教育是一份爱心教育,心用在备课上,爱洒在课堂上。 4、你是我最珍贵的宝藏。让我用尽全力拨开尘土,发现你,挖掘你,当你尽情发散属于自己光彩的时候,我满是泥土的双手便更有力量。 你们是春风,在我的生命中撒下五彩斑斓的花朵。虽然只是轻轻吹过,却带给我温暖、丰富的回忆。我想,我一定是富有的,有许多名字,永远留在了我的记忆中。虽然,我总会老去,但是,我年轻的笑脸,却也留在了他们的心上。 5.把温馨的话语送给孩子,把热情的鼓励送给孩子,把无私的关怀送给孩子,让孩子时刻感受到老师的爱。这样,才能使一株带刺的蔷薇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6.情感是创造奇迹的催化剂,情感是塑造学生灵魂的润滑剂,情感是挖掘

学生潜能的动力,一位好的老师要善于把握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7.教学中,只要付出了真诚的爱,你将会得到无限爱的回报!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的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好人,乐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与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经是个孩子。” 让教育从爱开始,让爱在教育中传递,让我们的学生感受到爱,从爱中感受到爱的力量,让我们的爱在祖国的花园中尽情的绽放吧!让教育,从爱开始! 苏洪臣

心理学经典文献选读书目

心理学经典文献选读书目 “心理学史”: 1、《现代心理学史》[美] 杜.舒尔茨人民教育出版社 2、《心理学史导论》[美]B.R.赫根汉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心理学史》[美]黎黑浙江教育出版社 4、《心理学-一条整合的途径》上下M艾森克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5、《心理学史导论》上下册BR赫根汉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6、《心理学思想的流变-心理学名人传》张春兴著上海教育出版社 7、《美国的心理学界》李绍昆著商务印书馆 “普通心理学”: 1、《心理学纲要》[美] 克雷奇等文化教育出版社 2、《普通心理学》[苏] 彼得罗夫斯基人民教育出版社 3、《心理学导论》黄希庭人民教育出版社 4、《心理学与生活》理查德?格里格等著人民邮电出版社 “社会心理学” : 1、《社会心理学原理和方法(第四版)》[美] 埃德温.P.霍兰德广东教育出版社 2、《现代社会心理学》周晓虹上海人民出版社 “心理学研究方法” : 1、《心理研究中的实验设计(第五版)》[美] A.L.Edwards 四川教育出版社 2、《社会研究方法(第八版)》[美] 艾尔.巴比华夏出版社 3、《心理学研究方法》王重鸣人民教育出版社 精神分析类: 弗洛伊德的著作: 1、《释梦》商务出版社 2、《精神分析引论》商务出版社 3、《少女杜拉的故事》 4、《曰常生活的心理奥秘》 介绍弗洛伊德思想的著作: 1、《精神分析入门》查尔斯?布伦纳杨华渝等译北京出版社 2、《精神分析治疗指南》罗伯特?尼萨诺著杨华渝译北京出版社 3、《心灵的激情》上下欧文?斯通著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4、《后现代精神分析》诺曼?N?霍兰德著潘国庆译上海文艺出版社 5、《现代精神分析的"圣经"》贾晓明等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介绍荣格与荣格派理论的: 1、《荣格心理学入门》霍尔等著冯川译三联书店 2、《神秘的原型》施春华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3、《荣格:灵魂的现实性》河合俊雄著赵金贵译河北教育出版社 4、《千面英雄》约瑟夫?坎贝尔著张承谟译上海文艺出版社 5、《破译心灵》詹姆斯?希尔曼著蒋书丽等译海南出版社 弗洛姆的著作: 1、《逃避自由》 2、《爱的艺术》 3、《健全的社会》

师爱是需要用心来爱的艺术

师爱是需要用心来爱 教师——作为培养人造就人的光辉事业的践行者的教师,他在教师之爱的旅程中,如何把自己爱的能量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把学生心灵中爱的心苗从小培育,如何使爱的实施上升为一种艺术呢?以下是我的一些思考。 一、师爱是需要用心来爱的艺术 一个对学生能贯注全部师爱的教师,往往能善于体察孩子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并有一颗善感敏思的心。因为他知道:孩子的眼睛就像摄像机,耳朵就像录音机,他们会把老师的一言一行记录下来(霍懋征老师如是说)。有了这种认识,他就会把每一个学生作为一个活生生的,有个性特点和性格差异、有智力优势和学力区别的个体来看待,他会认真地去研究每一个学生,他的心会和着学生的心而动,他的心里装着全体学生的个人简历和心理档案。这是教师施爱的前提和先决条件。 二、师爱更是一种行动的艺术 教师对学生的爱,既是心与心的微妙接触,更是一种行动的艺术。因为教师对学生的爱,更多的表现在他对学生生活、学习各方面实实在在、可触可摸的关心上,表现在一些不经意的教育细节中,有时甚至是教师微微的一颔首,俯首轻抚一下学生的脑袋,都会在学生的心上掀起情感的波澜,都可以传递浓浓的师爱,无形中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甚至给学生烙下终身不灭的印记。美术教研员朱敬东老师在报告中提到了这么一个事例,说到有一次,学生们想请他赴“谢师宴”,他却没有去赴会,而把“谢师宴”变成了辅导自己得意弟子的一次绝好机会,说他曾连续七夜不睡辅导自己的各位弟子,只在午间睡上一个半时辰,然后又连续“作战”。这就更是让教师们“震撼”的行动艺术了。 三、师爱也是一种讲方法论的艺术 作为师德“灵魂”的师爱,其本身作为一种艺术,当然也需要教师的教育机智和灵活应变能力来加以保证。这种爱的付出必须以人为本,宽严相济,有格有法

弗洛姆《爱的艺术》讲稿

1开篇:爱是什么?这是千百年来人类苦苦探索的一个问题,是被无数文学作品所描述的,被无数电影所演绎,无数歌曲所传唱的永恒主题,少有人能给爱下准确的定义,却还是有一代代人前仆后继的追随爱的脚步,为爱辛苦为爱忙,为爱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爱很神秘么?父母的爱是需要我们通过努力才能获得的么? 如果你爱一个人,那么以什么样的方式去爱他,才是既可以给予对方温暖,又给予自己安全感的一种正确的成熟的爱人的方式呢? 2、请同学们任选上述问题之一回答。 3、本篇课文节选自德裔美籍心理学家弗罗姆的一本著作《爱的艺术》,该书以基于大量的实践观察,从精神分析立场出发,对爱进行了一番与众不同的诠释。 弗罗姆认为爱并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的感情,而是可以通过训练自己的行为规范、专心的投入和养成耐性而学到的一门艺术。 那么,一个人从呱呱坠地的婴儿,到成长为一个成年人,他的爱的能力是怎样发展的呢?通过这段的阅读,我们可以感受得到, 作者结尾:爱是你走到奈何桥边时,即将饮下孟婆汤时,含泪告别的东西,爱是丘比特射到你身上的箭,是你再辛苦也不想放弃的痛,爱是月下老人系在你脚上的红线,是甜蜜的牵绊。我们从出生到死亡,都在接受爱,给予爱中学习着怎样去爱,愿每个人都被温暖的爱着,都有着强大而宽广的怀抱去拥抱你爱的人,愿你们爱自己,像爱别人一样慈悲,回馈爱,感激爱,创造爱,散播爱。 父母是生我们的人养我们的人不光给了我们生命,甚至给了我们宿命。我们的基因遗传自父母,我们生长的环境取决于父母,我们受到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来自父母,我们人生的许多关键性的转变可能就是在父母无意识中的一句话一个举动中产生,然而对子女富有如此大责任的父母,他们却并不是完美的,驾驶员需要考核后才能上岗,可是做父母缺不需要。于是,我们发现,生养我们的父母可能自己也不是一个具有成熟的爱的能力的人,他们可能是一个焦虑的人,不会妥善的处理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眉头紧缩地将压力转移到家庭中,他们可能没有广博的知识,也给不了我们优渥的生活,他们可能会打碎我们笃信的美好梦想,会因为一次人生路上的差池而给我们带来永难磨灭的负面影响,会秉持着爱的名义剪断我们的翅膀,所有这一切,都是因为,父母也是普通人,而他们给与我们的爱,确实他们力所能及的最好的付出了。所以,尽我们所能的爱他们,陪伴他们,带欢笑给他们,为他们解忧,让他们随着你的成长,可以更进一步的了解这个广博的无尽的世界,共同学习这门爱的艺术。

《爱的艺术》

爱是一门晦涩难懂的艺术修养课 ——《爱的艺术》读书笔记 摘要弗洛姆认为,爱情是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而是需要投入身心的感情才能够得到的,而人们总误解爱情首先在于自己是否拥有被爱的的资格,却不知道应该是自己有没有能力去爱的问题。积极的爱情包括给、关心、责任心、尊重和认识四个基本要素,在爱的世界里,有血浓于水的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爱、有甜蜜的恋人之间的爱、有对世界上每个人都应有的博爱、有对信仰的神的爱、还有至关重要的自爱,其中只有做到自爱人们才能做到去爱其他人。爱是一门晦涩难懂的艺术修养课,我们要获得爱的能力,就应该努力发展自己的人格,谦恭地、勇敢地、真诚地和有纪律地爱他人。 这个世界上,爱人有很多,可是不一定全都是真正有能力爱的人,在修这门爱的艺术课的人,到底有几个能够得到及格,有几个能够真正解开爱这个谜题。 弗洛姆通过举证圣经中亚当和夏娃在吃了辨别善恶之树的果子后发现自己是赤身裸体后产生羞愧的例子,告诉我们人的最大需要是去克服人与人之间不同而产生的孤独感,而克服孤独和恐惧,就是去爱。爱是一门与普通艺术一样需要技巧、耐心、纪律等的艺术,需要人们循序渐进地去学习,最后实践于生活,形成“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的成熟的爱。真正的爱,会在给别人带来快乐的同时,自己也能品尝到爱的快乐和意义。 一、爱是什么?如何爱? 在漫长的人类发展史上,似乎对爱的探究从来就没停止过,对爱的认识随着时代的变迁也在不断更迭。在古代,爱带有限制性和封建性,而现在,爱是自由的,从古到今,美好的爱总是被世人歌颂,像孔雀东南飞、孟姜女哭长城的古典爱情、莎士比亚笔下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悲怆故事、泰坦尼克号等等这些故事,总能让人们体验到爱情。 在本书中,弗洛姆认为,爱是一门可以习得的艺术,与动物的爱情截然不同。为摆脱孤独感,人们有与其他人结合的强烈追求,而爱要求人与人之间相互给予、相互消除孤独感,是每个人都需要的一种感情。另外,还可以通过酒精、毒品和性纵欲来克服孤独感,但是在纵欲后孤独感不减反增,使得纵欲者不得不更多地去重复,形成深不见底的恶循环。 弗洛姆说,爱情是对人类生存的回答,而对人类存在问题的真正的和全面的回答是要在爱中实现人与人之间的统一。但是人与人之间结合的所有方式都不能归类为爱情,爱情应该是一种特殊的结合形式,还应该包括母亲与孩子之间的结合、受虐癖者与他的保护者之间的结合、施虐癖者与他的崇拜者之间的结合等等不同形式的结合。成熟的爱情,是在保留自己的完整性和独立性的条件下,也就是在保持自己的个性条件下与他人合二为一。 爱情是一种积极的情绪,首先,爱要求人们给予,“给”表现给予者的生命力,体现给予者拥有爱人的能力,给予者通过“给”体验接受者同样的感情经历;其次,爱还需要关心、责任心、尊重和认识。如果爱一个人,这个人的哭和笑、生活习惯自然会刻印在你的脑海里,会不自觉去关心这个人,这就是爱正常的外部表现,就像一位母亲关心孩子,别人自然会相信她爱孩子,可是若她拒绝给孩子喂食、洗澡和关心他的身体,无论她如何强调她对孩子的爱,也不会有人相信她;一般人们会认为责任心是爱的重要组成部分,责任心意味着完全自觉的行动,是对另一个个体表达出来或尚未表达出来的愿望的答复;为了避免责任心控制和奴役别人,在爱中还应有尊重,爱一个人,不是去要求他按照你的设想去成长,而是应该让他以自己的方式去生活,接受他本来的面目,现如今很多父母就是因为太过于干涉孩子的生

爱的艺术 弗洛姆 读书笔记

爱的艺术弗洛姆 题记: 一无所知的人什么都不爱。一无所能的人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懂的人是毫无价值的。但是懂得很多的人,却能爱,有见识,有眼光……对一件事了解得越深,爱的程度也越深。如果有人以为,所有的水果都同草莓一起成熟,那他对葡萄就一无所知巴拉塞尔士* *巴拉塞尔士(1493-1541),德国医学家,自然科学家及哲学家。 前言 这本书要告诉读者:爱情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只需要投入身心的感情。这本书要说服读者: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并以此达到一种创造倾向性,那么每种爱的试图都会失败;如果没有爱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谦恭地、勇敢地、真诚地和有纪律地爱他人,那么人们在自己的爱情生活中也永远得不到满足。每个人都可以问问自己,你确实见过多少真正有能力爱的人呢? 对爱情的三个错误看法 1.大多数人认为爱情首先是自己能否被人爱,而不是自己有没有能力爱的问题。因此对他们来说,关键是:我会被人爱吗?我如何才能值得被人爱?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他们采取了各种途径。男子通常采取的方法是在其社会地位所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地去获得名利和权力,而女子则是通过保持身段和服饰打扮使自己富有魅力;而男女都喜欢采用的方式则是使自己具有文雅的举止,有趣的谈吐,乐于助人,谦虚和谨慎。 2.很多人认为在爱这件事上一无可学,他们认为爱的问题是一个对象问题,而不是能力问题。他们认为爱本身十分简单,困难在于找到爱的对象或被爱的对象。当代文化是以购买欲以及互利互换的观念为基础。现代人的幸福就是欣赏橱窗,用现金或分期付款的方式购买他力所能及的物品。爱情的产生往往是以权衡对方及本人的交换价值为前提,我想做一笔交易,那我既要考虑从社会价值的角度出发,对方值不值得我追求,也要考虑基于我的一目了然的实力以及潜在的实力,对方会不会看中我。在这笔交易中,如同购买地皮一样,对方的有发展前途的潜力也起到很大的作用。在一个商业化占统治地位以及把物质成功看得高于一切的文化中,事实上是没有理由对下列事实抱有吃惊的态度:人与人之间的爱情关系也遵循同控制商品和劳动力市场一样的基本原则。 3.第三个错误是人们不了解“堕入情网”同“持久的爱”这两者的区别。如果我们用falling in love和being in love这两个英文搭配也许就能更清楚地区分这两个概念。两个相互陌生的人,当他和她突然决定拆除使他和她分隔的那堵高墙,相许对方,融为一体时,他俩相结合的一刹那就成为最幸福、最激动人心的经历。这一经历对那些没有享受过爱情的孤独者来说就更显美好和不可思议。这种男女之间突如其发的奇迹般的亲密之所以容易发生,往往是同异性的吸引力密切相关或者恰恰是由此而引起的。但这种类型的爱情就其本质来说不可能持久。这两个人虽然慢慢熟谙对方,但他俩之间的信任会越来越失去其奇迹般的特点,一直到隔阂、失望和无聊把一息尚存的魅力都抹掉为止。当然一开始双方都不会想到这点。事实是:人们往往把这种如痴如醉的入迷,疯狂的爱恋看作是强烈爱情的表现,而实际上这只是证明了这些男女过去是多么地寂寞。 再也找不出一种行为或一项行动像爱情那样以如此巨大的希望开始,又以如此高比例的失败而告终。如果是别的事,人们会想方设法找出失败的原因,吸取教训,以利再战或者永远洗手不干。但因为人们不可能永远放弃爱情,所以看起来只有一条可行的路,那就是克服爱情的挫折,找到原因并去探究爱情的意义。 在这方面采取的第一个步骤是:要认识爱情是一门艺术。人们要学会爱情,就得像学其他的艺术—如音乐,绘画,木工或者医疗艺术和技术一样的行动。 可以简单地把学会一门艺术分成两个部分,一是掌握理论,二是掌握实践。只有

《爱的艺术》的读后感

简介 《爱的艺术》是德裔美籍心理学家和哲学家、法兰克福学派重要成员艾里希-弗洛姆的代表作品,被誉为当代爱的艺术理论专著最著名的作品。在这本书中,弗洛姆认为,爱情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只需要投入身心的感情。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并以此达到一种创造倾向性,那么每种爱的试图都会失败,如果没有爱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谦恭地、勇敢地、真诚地和有纪律地爱他人,那么人们在自己的爱情生活中也永远得不到满足。弗洛姆进而提出,爱是一门艺术,要求想要掌握这门艺术的人有这方面的知识并付出努力。在这里,爱不仅仅是狭隘的男女爱情,也并非通过磨练增进技巧即可获得。爱是人格整体的展现,要发展爱的能力,就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人格,并朝着有益的目标迈进。 爱是与生俱来的吗?我们是否天生就会爱别人?是否天生就能获得别人的爱?是否就不会在爱里受到伤害?生活中,总是不是的听到人们在抱怨,自己在爱里受了多少多少的伤,有些甚至发狠的说,不再涉足爱。爱,本就是想让人获得温暖、信心、关怀、呵护··世间一切美好,能温暖人心的东西,都应该在爱中获得。但是,我们可会爱?我们可懂得爱?佛洛姆的《爱的艺术》,告诉我们,爱没那么简单,反而是一门需要修行的艺术,需要各方面的努力。佛洛姆说:爱

情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只需要投入身心的感情;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并以此达到一种创造倾向性,那么每种爱的试图都会失败;如果没有爱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谦恭地、勇敢地、真诚地和有纪律地爱他人,那么人们在自己的爱情生活中也永远得不到满足。所以,我们大可以问问自己,自己是否真正是有能力爱的人呢? 先来看几个常见观点吧:爱情首先是自己能否被人爱,而不是自己有没有能力爱的问题;爱的问题是一个对象问题,而不是能力问题;"堕入情网"同"持久的爱"没有区别。以上的观点都是错误的,在书中佛洛姆解释得很清楚:人需要爱,首要的是克服孤独感和摆脱孤独的监禁,让自己鲜活和温暖起来。而这一目的只有通过真爱才可能实现。接下来,佛洛姆有讲述真爱的基本要素,他强调首先是"给"而不是"得"。自我的力量是在“给”中体现的,人能在这其中体验自我的美好,就像长大成人的孩子,拿到自己人生中的第一笔工资或者自己开始独立生活,自己对自己负责的惊喜感和兴奋感。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诸如:关心、责任心、尊重和了解的基本要素,它们是所有爱共有的的形式, 我觉得极为经典和喜欢的话语是接下来的一段: 天真的、孩童式的爱情遵循下列原则:"我爱,因为我被人爱。"成熟的爱的原则是:"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 不成熟的、幼稚的爱是:"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而成熟的爱是:"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 我们大可以想一下,自己心中或者生活

教师《爱的艺术》读后感

教师《爱的艺术》读后感 教师《爱的艺术》读后感 看了二十世纪的著名心理学家弗洛姆的名著《爱的艺术》,书的篇幅很短,讲的事情也很简单,主要内容就像作者在前言中所说:“这本书要说服读者: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并以此达到一种创造倾向性,那么每种爱的试图都会失败,如果没有爱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谦恭地、勇敢地、真诚地和有纪律地爱他人,那么人们在自己的爱情生活中也永远得不到满足。”他说得很有道理,如果按他所说,人类社会将非常具有创造性,可是创造性也许并不是那么跟爱有关。 在读这本像短篇小说的小书时,收获也并不少,对弗洛姆本人,对他的理论都有了很多了解,这是读一本好书所能够带来的收获。比如,弗洛姆以深入浅出、平易近人的文笔,创作了人量学术著作和普及性作品,其中影响最大的有《爱的艺术》、《逃避自由》、《健全的社会》、《精神分析的危机》等。他的人生历程在书中也有所讲述,咨询师、教授,而他自己的生活也非常波折,另外由于时代的影响,他还非常关心政治,这也许就是为什么他的研究植根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原因。 弗洛姆的理论并不像弗洛伊德的理论那么精彩。他说:

“孤寂感是每种恐惧的根源”。这并不是那么容易理解,也因此并不太让人信服。意识到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而又没有通过爱情去达到新的结合——这就是羞愧的根源,同时也是负罪和恐惧的根源。这种理论同样让人难以相信。“就像神学的逻辑结论是神秘主义,心理学的最终结论就是爱。”这句话倒是很有意思。他对成熟的人的定义也很有道理:“成熟的人就是指能够创造性地发挥自己力量的人”。 弗洛姆在书中对弗洛伊德的引用是最多的。他有些反对弗洛伊德的地方:“弗洛伊德的一个错误,那就是他认为爱情只是性本能的表现和升华,而没有认识到性要求是人渴望爱情和与人结合的一种表现。”两相比较,我倒是觉得弗洛伊德更正确。其它也有好多地方谈到弗洛伊德,当然不是全然反对的:“人们指责弗洛伊德过分强调性的作用,他们这么做常常是为了否认弗洛伊德学说在传统观念圈子里引起反对和批评的那部分理论。但是性风俗在这五十年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今天弗洛伊德的理论就是在中产阶层也不会引起人们的惊骇。”“温柔绝不是如弗洛伊德所说是性本能的升华,而是博爱的一种直接表现,既表现在爱的生理形式中,也表现在爱的非生理形式中。”“在现代思想中,斯宾诺莎、马克思和弗洛伊德都提出同样的原则。在斯宾诺莎的哲学中,重点已从正确的信仰转移到正确的生活道路。 马克思也提出这一原则,这表现在他说:哲学家们只是

谭崔爱的艺术

谭崔爱的艺术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谭崔-爱的艺术 关于爱你有困惑吗 “为什么我总是找不到爱” “为什么我无法信任他/她” “为什么爱中充满伤害和不满” 。。。。。。 关于性呢 是羞耻,放纵,封闭,享受还是绝望 古老的谭崔是因为强调性而被谴责被误解的东方独有智慧。 谭崔并不是为了性。谭崔是一门科学,是打开我们爱的能量,创造生活的艺术。 谭崔是一种非常革命性的观念,它是最古老的,但也是最新的观念。我们的日常生活是被限制,压抑的,缺少对深层爱与喜悦的经验。谭崔是让男人和女人能量深层的相遇,彼此敞开内心,达到真正的亲密,寻找到贴心温暖的爱。爱的本意就是如此。 单纯的性是肤浅的,有时性反而成为伤害的工具,逃离自己的借口。性是必须被超越的。但爱是博大的,当两性爱的能量被打开,将爆发核能一样的巨大能量。我们会发现自己生命的喜悦,回到对生命本身及创造保持的兴趣,全然的投入去经验生命的每一刻。 在这个团体中我们会去探索我们的第一个能量中心,籍由这个探索我们去解读性能量原本的样子。这是身体的生物能。这个生物电流在人与人之间传递,决定着我们生命活力的状态,信任机制,接触的品质,亲密

的能力。通常我们都谴责这个能量,并且以封闭的态度来面对,我们害怕将我们脆弱的部分表现出来。 我们尝试着去改变,去到达更深的爱。 课程内容: 课程中将在导师设计的一系列游戏中展开。所有的活动都是简单平常的互动练习。你不用去理解,所有一切在课程结束后都将成为自己人生的珍藏。这里是安全的,在活动中我们能够完整的释放情绪,治疗过去的伤痛,从外在动态的活动中更容易进入内在深层的宁静。 在过程当中,我们体验到不同的两极的能量如何自由的移动、复苏,给自己极大的支持,唤醒生命中更深的潜力。打开自己的力量,允许自己的敏感性融入整体及与别人的连结,去发现自己有能力,即使处在单独中也觉得很滋养。从男性、女性相异的两极性到融合成一个新的整体。这是一个机会,去体验你内在那个自然、清新、自在及精力充沛的能量,让它更加自发与强壮。来参加这个团体,你必须很真诚但不是严肃。它是很感性的,但不是性自由。当你被这个能量唤醒后,带着这个觉知,你不但不会被感官所控制,而且还可以缓慢的、有意义的去体验这个谭崔的旅程。 如果你爱他/她,就一起来经验人生最难忘的爱的旅途。 如果你爱自己,还愿意去爱,请鼓起勇气给自己这份爱的礼物。 关于导师VEET MANO 1.一位有很深的爱及经验的治疗师。Mano在印度普那多元大学带领The Mystic Rose(神秘玫瑰),Tantra(谭崔),No-Mind(无念禅),Born

师爱也是一门艺术

师爱也是一门艺术 前苏联教育学高尔基曾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他”。如今看来,事实并非完全如此。 记得有这样一些事例:一位骄横无理的学生,上课时不认真听讲,还故意影响别人学习,当 老师善意地提醒他时,他不但不听老师的劝诫,甚至对老师大打出手,导致这位老师头破血流,当场被送进了医院;一位成绩不好的学生,因不按要求完成作业,被老师当场批评,他 觉得很没有面子,于是在作业本的背面写上这位老师的名字,并附一句话“××× ,多行不义必 自毙”语句。 也许有人会不相信,但这确实是发生在我身边的故事。据我所知,类似的现象在如今的中小 学里并非罕见。无疑,老师都是爱自己的学生的,可结果为什么会适得其反呢? 众所周知,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学生是爱教育的灵魂和核心,作为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 我们不仅应该要有爱学生的思想还必须提高爱学生的能力。为了取得好的教学效果,避免那 些令人啼笑皆非的闹剧在我们的教育生活中发生,我们必须拓展自己的教育理念。那就是: 让我们学会爱。 师爱是无私的。它绝不能带上点滴的功利色彩,也不意味着老师对学生的地方教育完全不图 回报,教育当然要回报,而且这种回报应该是:通过老师富有爱心的言传身教,让学生懂得 生活、懂得珍惜、懂得尊重、懂得爱拼才会赢…… 师爱是平等的。它决不允许老师以爱做借口对学生进行权威的压制,也不需要学生对老师无 奈的屈从或者违心的迎合,需要学生广阔的自由发展空间。因为教师努力的结果是要培养人 才而不是造就奴才。 师爱是伟大的。学生不应该有优劣贵贱之分,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应该把爱公平的洒向每一位 学生。 师爱是双赢的。教师工作的终极目的不应该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因为教 师在成就他人的时候自己也会获得长足的进步。 从走上讲台那一刻起,我一直担任班主任的工作,教坛PX的幸勤耕耘,八年多的教学之路 风雨兼程。而今,教育的枝头可以说是挂满了累累硕果。但最让我自豪和骄傲的,不是县级 教学能手和先进班主任的荣誉称号,而是我所带班级曾经的后进生考上大学的喜讯。 假期回老家,一位学生听说特来报喜“我考上重大了”。我知道,这是三年前我班一位学生, 刚进初中时,他是个语文、数学都不及格的人,做事随心所欲,而且非常不自信,老师和同 学都不喜欢他,他的父母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后来找到了我,我说:“让他到我的班上来试试吧。”开校不久,学校就组织了一次演讲比赛,在选拔参赛人员时,我说:“这次比赛,认 为自己能胜任的请主动报名。”说完,我便把鼓励的目光投向了同学们,直到第二天,他才犹犹豫豫地来报名了,他说:“老师,你看我能行吗?” 这时,就有人开始说风凉话了:“连汉语拼音都写不完整的人,哼!也能去参加演讲比赛吗?”我却不这样看,我认为他是一位勇敢的同学,我一定要利用这次机会帮他重建自信,通过调查,我发现他口才好、胆子大、悟性高。因此,我不但破例给了他这次参赛的机会,还用心帮他修改讲稿,逐字逐句纠正他错误的发音……训练时他非常刻苦。功夫不负有心人,比赛那天,他出色的表现得到了所有评委老师 的肯定,获得了人生中第一个冠军。这次成功给了他很大鼓舞,从此,聪明的他更加勤奋了,他的学习成绩突飞猛进。初一结束时,他进入了班级前五名,初二时获得了全级第一名,到 中考时,他得了552分。如今,他已经成了重庆大学的一名学生。 作为他初中时代的班主任,也许我的付出是微不足道的。然而他的成功却让我悟出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家庭教育是一门艺术

城区五中初一闫婧琦 改错 自有人类以来,错误就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如何正确面对孩子犯的错误,如何去批评教育,是需要父母们用心去研究的一个课题。家长批评教育孩子,要讲究方法,点到为止,留下思考的空间,孩子才容易接受。 小孩子难免犯错,关键是做父母的如何对待,是应该引导教育,还是应该体罚,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其实,在生活中孩子犯一些错是正常的,孩子就是在犯错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对于孩子犯的错,父母应当一事一议,犯了什么错就纠正什么错,不要加以引伸。惩罚孩子的目的是为了孩子的良性转化,惩罚的“量刑”必须合乎孩子的行为,要以达到目的为原则,不能小题大做滥用“刑罚”。家长惩罚孩子应力戒讽刺挖苦,更不能自恃“孩子是我生的、是我养的”而随意用恶毒的语言指责、谩骂孩子。这样不仅没有起到教育的效果,还会让孩子自尊心受到打击。点到为止,让孩子自己从错误中成长,这样的教育方法或许比鞭打与责骂要管用得多。 在这里,我想引用一个故事:有一位果农承包了一个果园。一天,果农给儿子一把斧头,要他到果园里去砍伐杂树。他叮嘱儿子:要砍

掉杂树,但不准动一棵果树。儿子答应着向果园里走去。到了果园,儿子挥动斧子,不停地砍伐各种杂树,可一不小心砍倒了一棵苹果树。他想起了父亲的嘱咐,心中非常忐忑不安。傍晚时分,果农来到果园,发现儿子砍掉了一棵苹果树,他站在正在继续劳动的儿子身边,装作不知道的样子,故意问道:“没砍掉果树吧?孩子。”听了父亲的问话,儿子认真地对父亲说:“我不说谎。爸爸,怪我粗心,砍掉了一棵苹果树。”儿子的诚实,使做父亲的感到很欣慰。他用鼓励的口气对儿子说:“好!你砍掉了苹果树要批评。但是你不说谎,我就原谅你了。因为,我宁可损失一百棵苹果树,也不愿意听你说谎话!” 原谅孩子的过错,可以让孩子更好地认识和改正过错,避免少犯过错,或不犯同类过错。所以,正确的引导,让孩子得到一个宽容,同时也是给孩子改正过错的一个机会。那就是小孩子犯了错之后,家长不能一味地责罚,还要给她一个改错的机会。如果这个机会已经失去了,那就要创制一个机会来让她改过,否则她下次还有可能重犯,因为她只是因为过错受到了惩罚,却并没有去改正它。小孩子难免犯错,关键是做父母的要给孩子一个改错的机会。 在教育孩子这方面,我想提下列建议: 1、坚持动口不动手。批评的本意,是对事物发表意见,工具自然是嘴和笔。批评时对孩子动手动脚,当属惩罚的范畴而越出了批评的界限。举一位妈妈的教育为例:她的孩子没跟她说一声,就独自跟一群小朋友跑到楼下玩了,她找到儿子后骂了他一顿是批评;回家后

教育是爱的艺术——《美国人心中最好的老师》读后感

教育是爱的艺术 ——《美国人心中最好的老师》读后感最近心心念念《美国人心中最好的老师》这本书,但一直苦于琐事缠身、身体不适而始终未与其真正会面。终于在休息期间翻阅《美国最优秀教师的自白》一书,颇有感触。在羡慕和佩服中被这些教师的教育理念深深折服。 有人说,爱是一盏灯,黑暗中照亮前行的你;爱是一首诗,冰冷中温暖渴求的心房;爱是夏日的风,冬日的阳,春日的雨,秋日的果。书中每位教师的教育均是充满着爱的教育,亦是一种爱的艺术。2014年美国国家年度教师肖恩·麦库姆所秉承的教学哲学是“孩子先于内容,爱先于一切(Kids Before Content and Love Before All)”。师爱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亲其师,信其道。爱生是教师应具备的美德,也是教师的天职。师爱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鞭策和激励,对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一、爱的艺术之耐心教育 耐心是教师必须具备的优良品质,是使教育工作卓有成效的一个起码条件。教育绝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能急于求成,这是最本质的教育理念。每一个孩子都经历过漫长的成长历程。在教育过程中,知识的传递过程需要循序渐进,习惯的养成过程需要日积月累,思维的提升过程需要循环往复,这就注定了教育所具有的持久性。所以更要认识到,教育是一件最需要认真和执著的工作,是一项极需要耐心和韧性的事业。在长期育人过程中,这种耐心更是深入到每一次谈心、每一次辅导、每一个眼神、每一个笑容中。耐心等待,给孩子足够的时间;耐心指导,给孩子搭梯建桥;耐心发现,找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耐心教育,找到开启孩子心门的钥匙。正如麦库姆用耐心挖掘学生的潜力,推动学生的进步,不管是生活还是学习,只要他知道他的学生需要他,无论是需要一份哭泣时可以依靠的肩膀,还是一句鼓励的知心话,他都会耐心给予帮助。 二、爱的艺术之热情教育 热情是教育中重要的因素,因为热情能够点燃被教师自己所忽视的他们内心的火焰。教师必须在课堂中保持热情,因为这种力量巨大的情绪能够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都是拥有一种异常强烈的接收信息的能力,学生能够感受到从教师那里辐射出来的能量、热情,并且能够认识到教师目前所教知识或者技能的重要性。因此,教育必须充满热情,切记不可消极懈怠。有人说,学生就是教师的折射,一个对于教育热情的教师带领的亦是充满热情和能量的学生。正如本书2009年美国国家年度教师安东尼·马伦从小立志做一名教师,获得硕士学位后,弃警从教,深深爱上特殊教育。十多年来,马伦拥有了自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