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带你认识“新工科”

带你认识“新工科”

带你认识“新工科”
带你认识“新工科”

带你认识“新工科”

新工科专业异常火热!教育部近日公布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结题验收结果,2018年立项的首批612个项目中,589个项目通过验收,其中96个项目验收结果为优秀。

从2017年2月教育部推进“新工科建设”,这个“新概念”已在各高校轰轰烈烈落地,新工科到底“新”在哪里,发展状况如何?不少高校已经大胆迈出了第一步。

新课程,交叉融通中孕育创新

专家计算机与金融工程实验班2017级学生算是新工科的“尝鲜者”,她的老师来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和工程管理学院,“很多课程都无法明确到底是哪个学科的内容。比如‘金融大数据及并行处理’,老师会丢来海量的数据,我们通过编程来预测电子商务平台上的回头客,老师根据答案给出准确率的评分。”

这也正是计算机金融专业的“新”,学校根据金融科技(Fin-tech)特色的教学方案重构课程,精心打磨了一套跨学科的全新课程内容体系,面向未来金融科技产业尝试跨界融合的工程教育。

在技术、产业、业态快速变革的时代,新工科为高等教育与社会的互动提供了无尽的可能。

相关统计显示,我国工程教育规模世界最大。在校生中,工科专业学生占比超过1/3,工学类研究生在研究生总数中占比37.93%。但我国还不能说是高等工程教育强国。

“我国部分优势产业技术创新逐步进入‘无人区’,开始感受科技创新之痛,暴露了我们人才培养在基础能力、跨学科思维、创新意识、眼界格局等方面的短板。”副教授告诉我们,新兴技术往往诞生于跨界交叉融合领域,“比如英国一家著名工学院给学生的课程任务是设计一款最先进的一级方程式赛车,里面涉及材料学、电子控制系统、空气动力学等。很多实际问题的解决,不只是靠某一门学科,要靠融合。”

如何实现真正的融合?专家认为,融合绝不是原有课程的拼凑,而是根据发展的需求,打破原有学科的边界,重构知识体系。课程的“外皮”可以不变,但课程的“里子”一定要翻新。

在通过验收的名单中,专家获评优秀项目3个,表现亮眼。我们注意到,在新工科火热发展的趋势之下,相继成立了人工智能学院,脑科学研究院等。“专家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发挥基础研究在原始创新中的原动力作用,推动多学科交叉融合,探索和实践如何将应用理科向工科延伸,产生新的技术,培育新的工科领域,培养新工科人才。”专家表示。

新课堂,从“校企接力”到“校企交融”

新工科的“新”也要求传统工科教学模式的革新。在此次项目验收中,大学校长我们的“新工科新卓越工程人才四维度交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获评优秀。在他看来,尽管各高校都很重视工科学生的应用能力,但从技术到产品,实际上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我国的工程人才一度实行‘3+1’培养——3年在高校1年在企业。然而在这种模式下,由于课程受到了压缩,教学必然会受到影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学校率先打造“新卓越计划”并与新工科建设计划有效对接,每个“卓越专业”开出2门以上由企业专家主讲的新产业课程,编写2本以上由企业专家参与的专业教材,新建2门以上直面新工科需求的专业课程,建设1个以上校企合作实验室,将“校企接力”的分阶段合作培养升级为“校企交融”性一体化协同培养,校企共同开发、建设行业前沿类课程80门以上。

专家告诉我们,传统课堂上,老师们一学期讲理论,一学期讲实验,如今老师们主要采取的是问题导向式学习(PBL)。例如《电路分析》课上,36个学生分为9个小组,每个小组从方案设计、电路原理图、性能仿真等步骤,最终合作制作出一台低噪声前置放大器。

“设备直接搬到了课堂上,学生们结合应用知识做真实器件,根据器件的各项指标互评互比,感受知行合一的艰辛和喜悦。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学习中发现和解决未来工程领域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专家告诉我们,基于问题导向,学校引导工科学生浸润式学习,与20多家企业协同培养学生,在企业工作现场发现问题,“产业技术变化太快,我们不能用老的教学模式去教学生,只有教学做合一,学生自主探索,才能适应变化的未来世界。”

新需求,凸显新工科教师瓶颈

“新工科主要体现在学科交叉、科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教育理念,但建设工作中还面临一些现实困难。”在采访中,有老师表示,在新工科建设中,教材、师资等都还跟不上。大多数工科教师都是高校毕业后直接进入课堂,缺乏工程实践经验。

副校长发现,新工科在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方面,仍未形成稳定互惠的长效机制,普遍存在“校热企冷”、企业积极性不高和参与度不深的问题。

“新工科建设面向未来培养人才,建设者必须有远见,有敏锐的洞察力,在技术的快速更新迭代中提前布局。”专家教授直言,“而目前有些高校的新工科建设项目,是在原有的东西上贴了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新标签,并没有真正体现新工科建设的‘新’。”正因为新工科建设需要把握未来,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上的挑战是必然的。新工科专业往往需要解决几十年后的工业界需求,如何培养合适的教师?如何寻找到合适的企业合作伙伴,吸引利益相关者的参与?高校要从顶层设计、制度保障、资源配置等方面给新工科建设以足够的空间,才能将新工科建设的理想,铺就一条条清晰的实施路径。

“新工科”的影响绝不仅仅在工程领域,新工科的建设也不仅要融入理工科,专家说,“人类工程能力已经非常大,正在影响整个人类和自然环境,包括社会的公平。”在“科学与人文的对话”系列讲座及即将推出的“科学之光”课程中,院士、长江学者等大科学家抛出一个个“灵魂拷问”:“在快播事件中技术是不是无罪?”“一项技术如何做到普惠而不是造成更大数字鸿沟?”“无人驾驶车失控了,是保护车内乘客的利益还是行人的利益?”

专家说,未来工程领军人才不仅要了解如何做好一件事,更要了解如何去做好事,“科学发展的内在逻辑,知识背后的思维,是新工科建设中的应有之义。”

工业园区发展建设经验交流材料

工业园区发展建设经验交流材料 工业园区自被省政府列为重点支持园区以来,已经从规划启动阶段,步入形态开发阶段和目前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协调的快速发展阶段。 三年来,在省政府、县委县政府及各县直部门的大力支持帮助下,园区的区位优势得到很大的发挥,并且在农科院和县科技局的帮助下,引进了一批高新技术及产品,发展了一批外向型企业,同时形成两个产业园区,即电力电器产业园和健康产业园,园区内新兴的如义兴铁塔、日新光伏等科技企业日益壮大。园区的区域性经济得到很大提高。从税收的100多万提高到的1200多万元,工业产值实现5亿元,比建区前增长10倍。 今天,工业园区已经成为我县县域经济的重要经济增长点之一,不断集聚着高新技术产业,认真回顾与总结过去的实践,为园区今后的发展积累了结验,为未来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一、加强领导,强化服务与保障体系 建立园区之初,县委、县政府就将园区列为本地区发展重点,并明确指出要充分发挥这里的区位优势、经济实力和科技人才优势,把工业园区建设成为高标准、高科技、高效益的新兴经济区。同时,决定组建园区党组、管委会、开发

公司,形成党、政、企三位一体的组织领导机构。三年来,这个组织机构很好地适应了园区开发建设的需要,充分发挥出宏观调控、统一管理、协调服务的职能。 二、制定规划,提出重点建设目标 规划是建设的龙头。在市科委及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园区先后制定了-2020年发展规划、“九五”计划及发展规划。发展规划经县政府同意实施后,有力调控了生产力布局,明确提出重点建设目标。目前,集中各方面的力量建设起步区电力电器产业园和健康产业园,建成以电力电器为主的产业基地和健康产业基地。截止目前,入园企业已达21家。 在建项目5个,即将动工兴建项目9个。规划的实施不仅对生产力要素起到调控作用,也起到了很好的环境效果和生态效应。 三、促进科技、经济与金融结合 建区伊始,园区就提出科技、经济与金融要紧密结合的发展思路。实践证明,这一思路是园区取得规模效益的有效出路。 科技与经济结合尤为典型。园区积极与渤海大学、农科院、畜牧所、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等科研院所建立长期稳定协作关系,这种科技与经济的有效结合使园区科技贡献份额由建区初期的54%,提高到目前的64%。 四、吸纳了一批科技队伍

XX镇小城镇建设与管理经验交流材料

XX镇小城镇建设与管理经验交流材料 乡镇小城镇建设与管理经验 我们**镇位于梅***市西部25公里处,幅员面积平方公里,镇区面积为平方公里,总人口万人,镇区人口为万人。是一座具有百年历史的商阜重镇,素有“***”之称。1994年被省政府确定为**省综合改革试点镇,1999年被国家确定为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与发展试点单位。XX年11月,原***乡与***镇实现“两府合一”,***镇整体综合实力极大增强,为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今年2月,我镇又被国家建设部等六部委确定为全国首批重点镇。 几年来,我们镇委、镇政府立足镇情,抢抓机遇,紧紧抓住影响和制约经济发展的关键性环节,进一步加大了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力度,全面实施“城镇拉动”战略,城镇基础设施得到完善,城镇功能进一步增强,有力地推动和保障了全镇经济和社会健康有序发展。 一、关于城镇建设基本情况 三年来,我们积极筹措资金8800万元,主要实施了七项工程:一、实施道路改造工程。一是投资260万元,将原来只有9米宽的国道202线镇区段公里主街取直加宽至16米,铺设沥青砼路面;二是投资230万元,打通了640米站前南路,规划道路红线30米,机动车道16米,沥清路面,将主街与202线国道绕行线联结起来;三是

投资300万元,对东放、利民两路实施了全面改造,路面宽至9米,水泥路面。二、实施主街(路)暗排水工程。投资400万元,在改造后的主街、站前路及东放、利民路全部铺装了暗排水管线,结束了***城镇主街(路)无下排水的历史。三、实施了自来水改造工程。投资220万元,对镇区的自来水供应系统设施进行了更新和改造,新打三眼机井,新建两个滤水池,新铺设8000米自来水主管网,彻底解决了居民长期以来饮水含锰、铁严重超标和供水严重不跳问题,日供水量由XXT增至3000T。四、实施地下通讯电缆工程。共投资580万元,将主街(路)地上的通讯设施全部移至地下,取消镇区电话亭,安装了60部IC电话。五、实施人行道硬化工程。投资100余万元,对主街(路)人行道全部实行彩砖硬覆盖,既美化了环境,又方便了行人。六、实施美化、亮化工程。投资20余万元建设绿地面积2余万平方米,植树1500株。投资50余万元,在主街(路)上安装路灯110盏。七、实施旧城改造房地产开发工程。近几年,本着“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吸引镇内外开发商从事房地产开发,我们每年都以2万平方米的速度和规模进行房地产开发,累计投资6000余万元, 二、关于城镇管理工作。 主要抓了三个管理:一是环境卫生管理。不断完善充实环保队伍,全镇专业环保队伍28人,健全环境

经验交流材料重大工程项目建设经验交流材料

三一文库(https://www.sodocs.net/doc/081391378.html,)/心得体会范文/经验交流材料重大工程项目建设经验交流材料 省建筑陶瓷产业基地(下称基地)项目和××省建筑陶瓷产业基地铁路专用线及其配套设施(下称专用线)项目分别于XX年4月5日和20XX年7月19日列入全省第十九次、第二十八次重大项目调度会。在省委、省政府以及省发改委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在项目责任人的领导下,各有关部门通力协作,顽强拼搏,两个重大项目建设取得了较大成绩。到目前为止,建陶基地引进建陶生产企业及配套企业60家,合同资金为125.3亿元,到位资金41.34亿元,其中建陶企业30家,生产线192条,建成生产线35条,在建生产线25条,形成年产能3亿平米。基地铁路专用线项目获得铁道部行政许可,于20XX年3月动工建设。目前八景火车站扩建增设2股到发线已完工,专用线及货场征地工作顺利结束,5个标段都完成了招投标,3个已开工建设。对比上级要求,上述重大项目建设进度达到或超过了省里规定的要求。我们的主要经验交流是: 一、锻造精神,创新理念,凝聚重大项目工作动力每一个重大项目,从招商、立项、实施到竣工投产、达产达标,都是一个

艰苦的系统工程,没有强劲的动力和一股子精神是难以实施好的。为了搞好建陶基地及其跌路专用线等重大项目,我们把项目论证、立项、实施的过程当作凝聚全市上下特别是全体干部齐心协力建设重点项目、发展高安经济的过程。建陶基地上马前,我们在全体领导干部中组织了“中部要崛起,高安怎么办”和“高安实现工业化应从什么产业着手”的讨论,在明确建筑陶瓷是当时高安最现实、最擅长的产业选择后,又组织了包括在广东佛山建陶界工作的高安人士参加的“建陶基地最佳选址”的征求意见等 活动。这些活动有效激发了高安人特别是市乡两级干部积极投身基地建设的热情,并形成了“招引项目不怕冷落,审批项目不怕繁杂,实施项目不怕困难,服务项目不怕琐碎”的重点项目建设精神。在规划阶段,我们又广泛征求了各界的意见,经市委主要领导概括提炼为“建设中部最具影响力的建陶产区”的发展目标,“建设一个功能齐全的产业园区、一个建陶陶瓷生产中心、一个产品研发中心、一个三产服务中心、一批全国知名品牌集聚中心”的“五个一”发展思路和“做产业、成系统、可持续”的发展理念,这为项目的规划和建设明确了任务,指明了路径,指引了方向,提供了精神和思想保证。在为高安发展建功立业精神的感召下,各相关部门和干部发扬了愚公移山的精神,特别是基地管委会全体干部更是日夜奔忙在灰尘滚滚的工地,睡在村部大房间的通铺,常年加班加点,牺牲节假日,以至于一段时间大部分干部累倒病倒。新明珠集团总裁叶德林原有在别处落户的意向,但最终

文明卫生城镇建设经验材料文档

文明卫生城镇建设经验材料文档Documents of experience materials for civilized and hea lthy town construction 编订:JinTai College

文明卫生城镇建设经验材料文档 小泰温馨提示:经验交流借助于各种工作研讨、集会演讲或有组织的 访谈而进行的信息的交流活动,分享有效经验。本文档根据主题的经 验交流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 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彝良县城始建于1912年,是一座比较年轻的小城镇。多 年以来,由于受历史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县城规划建设滞后,管理不到位,“脏、乱、差、挤”现象比较突出,严重地影响了彝良地方形象,影响了彝良人的形象,极大地阻碍了全县对外开放的发展步伐。面对这种状况,县委、政府痛定思痛,狠下决心,切实把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从XX年12月我县城市综合治理整顿万人动员大会开始,拉开了县城“六大秩序”治理整顿管理序幕。两年多来,在县委、县政府强有力的领导和广大居民群众的积极配合支持下,全县上下各级各有关部门思想认识高度统一,坚持以人为本,立足彝良实际,紧紧围绕建设县城“一湖二环四片区”精品旅游文明卫生小城镇的发展目标,切实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全民动员,克服了建设资金缺乏、管理基础薄弱、管理队伍力量不足等诸多困难,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创新机制,强化服务,严格管理,使我县城市管理工作步入了法制化、规范化、日常

化的管理轨道,县城“脏、乱、差、挤”现象得到有效治理,始终保持了优美、整洁、舒适的人居环境,市民文明卫生意识明显增强,文明开放程度明显提高,树立了彝良良好的地方形象,受到国内外来宾和社会各界的好评。同时,加强了乡级集镇管理,形成了城乡联动、整体推进的良好格局。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抓领导,建队伍城市管理是一项复杂的、艰巨的社 会系统工程,必须加强领导,强化队伍建设。XX底,我县就 组建了城管监察大队,负责城市管理工作,但由于力量薄弱,管理效果不明显。为确保真正管到位,XX年底,成立了由1 名政府副县长任主任、相关职能部门分管领导任成员的城市管理委员会,统一领导指挥城市管理工作。下设办公室为常设机构,落实了政府办一名副主任兼任主任,专职负责组织协调督促检查此项工作,改变过去多个部门实施多头管理,实际无法实施有效管理的状况,理顺了管理体制。办公室下设“一队、一站、四个中队”分工负责开展工作。即:城市管理监察大队,在全县抽调12名精干人员组成,落实了编制,负责城市规划 建筑等秩序管理;角奎环卫中队,聘请了69名环卫工作组成,负责全城14条街道的保洁工作;交通秩序管理中队,由交警 队抽人组成,负责交通秩序管理;河道秩序管理中队,由水利局抽人组成,负责河道秩序管理;城市管理警察中队,由公安

小城镇建设经验交流材料

小城镇建设经验交流材料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突出抓好小城镇建设加快县域经济发展 我县是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全县21个乡镇,556个行政村,123万人。其中,建制镇10个,人口73万,城镇建成区面积58平方公里。根据中央和上级党委、政府提出的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基本要求,我们把小城镇建设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作为繁荣城乡经济的重要载体,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通过中心城镇、副中心城镇和次中心城镇的扩容提质,非均衡推进,在促进县域经济综合发展良性互动的同时,使我县区域经济板块特色更加显明。~年以来,全县通过各种投融资途径,投入城镇基础建设资金亿元,一大批城镇基础设施得以充实和完善,城市化率达到了%,除槐店镇外,付井镇、老城镇、纸店镇分别被省政府、市政府批准为小城镇建设重点镇。下面,我把我县在小城镇建设中的一些基本做法,向领导和同志们作以汇报。 一、立足县情,科学制订发展规划

我县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大县,和其它县一样,在小城镇建设上并无特别的先天条件和自身优势。在改革开放的初期,随着改革的深化和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沈丘曾几度辉煌,但就小城镇建设而言,仍然是基础差,底子薄,发展慢。随着界首、项城的崛起和兄弟县市的快速发展,在东西夹击,四面包围之中,我们深感压力巨大。在新的形势之下,县委、县政府按照省、市党委、政府有关城市化发展战略要求,以全新的视角正确分析县情,以辩证的观点看待比较优势,确立了“兴工强农、民营先行、局部隆起、城镇带动、龙头幅射、惠及百姓”的发展战略,突出城建拉动主导地位,强化了对“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减少农民,富裕农村必须发展城镇”这一新理念的认识。打好沈丘的优势牌。一是边际优势。我县地处省际边沿,是我省的东南大门,承东接西,有利于聚集经济资源和生产要素;二是区位优势。在界首、项城、临泉之间,有拉动和互补的环境,有形成隆起的条件;三是交通优势。漯阜铁路、漯界高速、沙河水运通道,形成了西接京广、东连京九、通江达海的得天条件,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四是传统优势。这里自古就有经商的传统,古有“梁、宋、吴、楚之冲,齐、鲁、汴、洛之道”之称,有“商贾云集,会馆林立”的历史底蕴。基于历

城市建设经验交流材料

精选范文:城市建设经验交流材料(共2篇)加快城市化进程是增强区域经济发展活力、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县坚持科学运作、有序开发,全力做大城市规模,做美城市环境,做旺城市人气,做优城市品位,城市建设得到快速发展。我们的主要做法是:1、科学规划,实施规范化调控。规划是政府管理城市最重要的手段,是实现资源合理利用的关键,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保证。我县以“渊明故里、禅宗祖庭”两大品牌为重点,前瞻性、科学性地谋划城市布局和未来发展方向。一是高标准编制总规。城市总体规划是城市建设的蓝图。围绕建设“城中有园、园中有林、林中有景”的山水生态园林休闲城市目标,聘请省城规院及有关专家对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了重新修编,确定了“一心”(行政中心)、“三区”(城东新区、老城区、工业园区)格局的城市发展目标。同时,以50米渊明大道、城东大道为主线,依托优美的山水自然环境,高起点编制了城东新区修建性详规。二是抓好建设项目评审。成立了由建设、国土、环保等单位为成员的县规划评审委员会,认真抓好临街建筑物和重点项目的规划评审工作,美化建筑外形设计,完善配套设施功能,力使每个项目建设都与自然景观、人文景观较好的结合。三是从严查处违章建筑。加大违章建筑查处力度,依法严厉打击未批先建、少批多建、违规乱建等行为,确保城市总体规划及控制性详规执行到位。去年,共强制拆除违规建房8起,面积1356平方米,有力维护建设市场秩序。2、市场运作,实行滚动式发展。做好经营城市文章,是推进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支柱。我们把城市建设当作最大的资产来经营,逐步实现建设资金自我积累和循环利用,促进城市建设的良性循环发展。一是抓好土地经营。对县城土地市场实行垄断经营,根据城市发展的重点和轻重缓急,加强土地储备的计划性,让有限的土地储备资金用在“刀刃”上。积极实行公开招标、公开拍卖和挂牌交易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土地使用权出让方式,推行“双底价”制度,在土地挂牌过程中推出一个明标挂牌底价,同时,制定一个暗标底价,暗标底价由县政府确定,并予以封存,招拍卖结束时,当场启封,只有竞报最高价等于或高于底价时,土地才能成交,有效地防止蓄意串标,着力提高土地增值收益。xx年,出让经营性土地性185.95亩,实现收益3496万元,是前三年的总和。二是搞活无形资产。精心抓好城市冠名权、广告权、形象和品牌等无形资产的经营,制定出查字典范文网台城市户外广告管理实施办法,公开拍卖了县城三条主干道户外灯箱广告经营权,获利20多万元,为盘活城市无形资产积累了经验。三是节约工程造价。加强建筑市场秩序整顿,规范工程招投标管理,县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一律采取“最低价格中标”的方法进行招标,加强了工程质量监督,确保按时保质完成。xx 年县城各项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中标价为389.63万元,节约率达40%。3、依托资源,抓好特色性建设。城市个性特征是美化城市的关键。我们充分利用现有的自然资源,抓好城市特色建设。一是城东新区建设。面向全国招标并选定行政中心设计方案,以行政中心建设为重点,全面启动规划面积达8平方公里的城东新区建设,高质量打造集行政办公、文化娱乐、休闲居住、宾招服务等区域分明、功能完善的现代化新城区,做大城市规模。二是步行街建设。公开拍卖了原新昌粮管所54亩土地打造精品步行街,建设白泽湖休闲广场,商业街全长260米,集购物、休闲、娱乐、旅游为一体,它的建设不仅增添了城市风貌,提高了城市品位,而且带动了旧城改造,为市民提供多彩多姿的城市带状公园。三是“一河两岸”建设。以耶溪河山水生态为依托,建设“一河两岸”生态景观风光带,做美城市环境,全面搞好绿化、美化、亮化,形成市民休闲娱乐的环行走廊。四是绿地建设。利用现有的绿地资源,在县城规划建设渊明园、城东森林公园、市民公园、元形广场、流源广场等绿色场所,建设省级园林城市。xx年,县城共硬化道路12.27万平方米、绿化4.64公顷、亮化路灯616基,建安工程量9360万元,是我县城市建设历史上项目最多、规模最大、变化最快的一年。4、精心培育,激活房地产市场。房地产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我们坚持把房地产业放在重要位置来抓。一是规范建筑规费征收。实行了建筑规费缴交一单清制度,规费征收实行一个窗口办理,一个帐户缴费,减少审批手续,提高办事效益,堵塞征收漏洞,维护公正、公平的市

小城镇建设工作经验交流

小城镇建设工作经验交流 小城镇建设工作经验交流 实施三个对接促进互动发展 小城镇建设是国家推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围绕小城镇建设发展工业园区又是加快城镇化进程、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二者相互关联,相互作用。我镇是修水的东大门,全镇人口3.2万人,其中集镇人口近1万人,被列入省级重点建制镇和全市14个重点示范镇之一。近几年来,我镇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强工兴城”的发展战略和城镇建设与工业园区相向发展的要求,依托县工业园太阳升项目区建设的优势,结合本镇的区域和产业特点,全力实施城镇河东新区、太阳升工业项目区、蚕桑产业示范区三区联动,推动城镇与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对接、产业项目对接、服务配套对接,加快城镇和工业园区的自然融合,促进城镇和工业园区的互动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近两年,太阳升镇三区联动总投资达到5亿元,城镇面积增加2平方公里,工业园区扩展20xx 亩,实现了固定资产投资、新增项目资金、财税收入连续两年翻番的历史性突破,镇党委被评为全县年度综合先进单位和全县“强工兴城”突击队。在工作实践中,我们在以下三个方面得到启示: 一、实施基础设施对接,不断增强城镇与园区互动发展的承载能力 基础设施是城镇和工业园区互动发展的先行条件。我镇按照城镇承载工业化、工业催生城镇化的发展思路,积极实施基础设施对接,提高城镇和园区互动发展承载能力。 一是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促进自然融合。规划是地域经济发展的蓝图,也是城镇和园区互动发展的前提。我镇突破原有城镇发展模式,积极融入县域产业规划,把太阳升镇纳入县工业项目区总体规划,注重城镇和太阳升工业项目区的衔接,着力构建良性互动的发展构架。在基础设施布局上,注重“一河两岸”新老城区的衔接、集镇与工业园区的衔接、集镇街道与工业园区主干道的衔接。开发河东新区,一河两岸东西呼应;联接工业园区,集镇园区南北相向发展。 二是拉开框架,拓展空间,推动规模发展。我镇积极探索统筹城乡建设、土地利用和产业带动的发展途径,按照城镇和园区发展的实际需要和规划要求,拉开城镇框架。在辖区范围内不断推动工业向园区集中、工业园区向城镇相向发展,不断拉开城镇的空间框架;在用地规划上充分考虑工业园发展要求,为工业项目发展留足空间,最大限度地实现区域经济规模效应。近两年来,我镇启动河东新区,征地1000多亩,拉开近2平方公里集镇架构,满足集镇5万人规模需要。同时,配合县工业园完成了征地20xx亩、拆迁150户的任务。为园区达到10平方公里的规模打下了基础 三是建设路网,接通水电,提升承载能力。随着城镇和园区的互动发展,人口向城镇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农业向规模集中,人口增多、项目入园、产业聚集。基础设施特别是路、电、水等承载能力是满足城镇和园区互动发展的基本保障,近两年,我镇举全镇之力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成了全长7.18公里的滨河大道、黎明南路、梅园路、东风路等主干道和全长800米防洪景观河堤工程,拉开了河东新区“六纵四横”的路网框架,完善了水、电、通讯等配套工程,园区的承载能力大大提升。 二、实施产业项目对接,不断增强城镇与园区互动发展的产业后劲

新工科背景下的计算机专业类专业建设.doc

新工科背景下的专业建设 ——以计算机类专业为例 新一代信息技术是国家十大新兴战略产业和山东省与济南市重点发展的十强产业之首, 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核心之一,计算机类专业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计算机类专业 的建设与发展,对工科为主的高等学校来说已经变得非常重要,甚至已经不再是专业本身的 问题,必须大力推进该类专业全方位的建设与改革。 一、用好增量 2012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计算机类基本专业有6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0901)(注:可授工学或理学学士学位)、软件工程(080902)、网络 工程(080903)、信息安全(090804K)(注:可授工学或理学或管理学学士学位)、物联 网工程(080905)和数字媒体技术(080906),特设专业3个:智能科学与技术(080907T)、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080908T)和电子与计算机工程(080909T)。 为适应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2016 年,教育部新增设了数据科学与大数据(080910T)、网络空间安全(080911TK)、新媒体技术(080912T)和电影制作(080913T)等4 个特设专业。这些特设专业将成为新的增长点,而原来的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和数字媒体技术等基本专业将是另外的主要增长点。但无论是基本专业还是特设专业的增设,都应该满足教育部2017年1月30日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的《计算机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特别是要保证满足以下几方面要求: 第一,要明确本专业的社会需求。总体上讲,新工科建设,要以培养满足社会特定需求的毕业生为目标,要“问产业需求建专业”,“问技术发展改内容”,要加大产学合作的力度。 任何一个专业,其毕业生都有自己的问题子空间,这个问题子空间体现了该专业点所培养学 生的主要服务面向,体现自己的优势。所以,问题空间子空间既不是整个问题空间,通常也 不是其他学校相同专业的问题子空间。这就要求专业点申办者必须真正弄清楚、并瞄准自己培养的学生将来服务面向的具体的社会需求,而不是泛泛的社会需求,更不是网上下载的、人云亦云的“需求”。而且要明确我真的是要,而且能够培养出面向这个问题子空间的合格人才。 第二,要有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首先要有一个体现学生擅长和学科优势的、吻合于“问题子空间”的培养目标,明确学生毕业5 年左右的专业预期,而不是毕业时在专业内“科学研究、工程开发、应用维护、教学、管理”什么都能干的“高级人才”这种笼统目标。其次要有支持培养目标实现的专业毕业要求。专业毕业要求应该不低于《计算机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所给的毕业要求,且有自身特色。目标清楚准确,专业毕业要求就会体现专业所培养出 来的人才的特色。再次是能够有效支持专业毕业要求达成的课程体系。需要将专业毕业要求 分解为指标点,然后将这些指标点的达成任务分配给相应的课程(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值得注意的是,新建的专业应该有自己的特点,而不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个“方向”,更不是在原有某个专业的基础上简单地添加或者更换几门新课程就构成新专业的“课程体系”。

工程项目建设管理经验交流材料

工程项目建设管理经验交流材料 文章标题:工程项目建设管理经验交流材料 **公路**至**段工程项目建设,在省交通厅、省高速公路建设局及**市交通局的关怀领导下,在各有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下,经所有参建单位的共同努力,目前,已完成工程总工作量的66。 一、工程项目概况 **公路**至**段工程项目,全长53.15公里。其中:主线全长50.24公里,采用一级半幅公路标准建设;路基宽度12米;支线全长2.91公里(镜泊乡支线2.56公里,水产养殖场支线0.35公里),采用一般三级公路标准建设,路基宽度8.5米。 全线路基土石方271万立方米,防护工程圬工体积10.6万立方米,原设计路面采用沥青混凝土,因沥青涨价及货源紧张,经省高速公路建设局组织专家论证,省交通厅于20xx年6月22日以黑交发〔20xx〕226号文件批复,将原沥青混凝土路面改为水泥混凝土路面。 全线新建大桥1,413.84米/3座,中桥323.04米/5座,小桥229.2米/8座,涵洞85道;全线设交叉道64处,其中与三级公路交叉12处,与大车道交叉52处。设收费站一处。

工程建设用地132.3公顷。其中:耕地19.2公顷,林地108.9公顷,其他用地4.2公顷。 建设资金及构成:本项目概算总金额为48,723万元,其构成为:1、交通部8,800万元,2、开行贷款6,270万元,3、地方筹资33,653万元(其中:波兰贷款2,850万美元,约23,000万元人民币,其余10,635万元为国内商业银行贷款)。 标段划分情况:本工程共分为14个标段。其中:路基标段6个,桥梁标段3个,路面标段2个,房建标段1个,机电标段1个,监理标段1个。 建设总工期为36个月,20xx年10月18日开工,计划20xx年9月30日完工交付使用。 基本建设程序,按公路工程建设项目规定,严格履行了逐级申报审批手续,批文按要求进行了立卷归档。 二、工程进展情况及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工程进展情况

学习小城镇建设的心得体会

学习小城镇建设的心得体会 工业化要求城市化。对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随着我国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在今后的几十年里,大力发展小城镇是提升城市水平的主要手段。 一、我国小城镇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水平与建国后前30年相比,有了显著提高。与农村工业化的发展相伴生的小城镇发展打破了城乡分割的体制。民间投资推动了农村城镇化发展。有效地分流了大中城市发展的压力,弥补了国家资金紧张的不足,拓展了城乡商品市场拉动了城市化需求。 二、我国农村小城镇发展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战略”,准确地论述了小城镇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中的地位。目前,我国小城镇建设面临的具体问题主要表现在: 1.小城镇发展过程中存在不合理的制度,且管理粗放,缺乏强有力的法制规范和规划指导目前传统意义上的制度制约尽管有所缓解,但仍然是重要的约束因素,这一方面造成农民进入城镇缺乏法律与制度的保障,更容易由于规则不统一、不透明而给农民带来许多额外的高负担,提高了农民进入城镇的成本,也容易由此滋生腐败现象。 2.小城镇化过程中城市建设用地受限,城乡争地加剧。我国土地资源有限,每年城镇发展而使耕地减少的事实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城乡争地现象日趋突出。 3.小城镇数量的增加尚未起到通过大量吸纳农业人口和促进乡镇企业集中,来缓解人地矛盾,调整产业结构的作用。 4.小城镇化过程中环境污染问题突出,城市生态遭破坏。 5.小城镇建设遍地开花,依靠行政力量推进,加重农民负担,目前的小城镇建设存在着急功冒进,一哄而上,遍地开花,乱铺摊子现象。 三、积极发展小城镇,推动我国城市化进程,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1.形成有利于促进城镇化的体制和政策环境,是城镇化战略顺利实施的关键 尽快在全国放开小城镇的户籍管理制度,现有的城镇居民社会保障制度延伸到小城镇,而且一定要涵盖新进入城镇的居民。在条件成熟时自下而上地依次放开小城市和大中城市,最后是省会城市和直辖市的户籍管理。逐步打破长期限制我国劳动力流动、影响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的根本约束。同时,要结合下岗职工再就业工程,积极探索对新落户的城镇居民进行工作技能培训的措施,提高他们对城镇生活的适应能力。 2.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确立不同的小城镇化发展目标 小城镇的发展和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有一个统一的发展模式,各地必须从本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寻求自己的发展途径。从我国各地农村的实际情况来看,各地小城镇的发展规模及发展水平处在不同的阶段,因而在小城镇的发展和建设上切不可盲目照搬攀比,一定要从本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求发展。 3.积极推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小城镇集中,强化小城镇的集聚功能 积极推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小城镇的集中,这是从根本上强化和扩大小城

新工科建设的六个问题导向

新工科建设的六个问题导向 新工科建设要坚持问题导向,做到六问:问产业需求建 专业,问技术发展改内容,问学校主体推改革,问学生志趣变方法,问内外资源创条件,问国际前沿立标准。 问产业需求建专业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类型结构问题是工程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要加强工程科技人才的需求调研,掌握产业发展最新的人才需求和未来发展方向。要做好增量优化,主动布局新兴工科专业建设。注重专业设置前瞻性,积极设置前沿和紧缺学科专业,加快建设和发展新兴工科,提前布局培养引领未来技术和产业发展的人才。要做好存量调整,加快传统学科专业的改造升级。引导高校结合社会发展的新需求、学科交叉融合的新趋势、科学研究的新成 果,拓展传统学科专业的内涵和建设重点,形成新课程体系, 打造传统学科专业的升级版,服务钢铁、石化、机械、轻工、纺织等产业转型升级、向价值链高端发展。要推动学科专业交叉融合,加强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 二问技术发展改内容当前,在新一轮工业革命的背景下,企业的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工程教育必须主动适应。要面向产业需求深化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积极探索综合性课程、多视角解决问题的课程、交叉学科研讨类课程,以学科 前沿、产业和技术最新发展推动教学内容更新,把内容陈旧、

轻松易过的“水课”变成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度的“金 课”。要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工程教育的全过程。进一步落 实创新创业教育的具体要求,充分发挥工程教育在师资队伍、实践 平台、行业协同等方面的优势,广泛搭建创业孵化基地、科技创业 实习基地、专业化创客空间等创新创业平台,营造创新创业教育氛围,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全方位贯穿、深层次融入专业教育,着力培 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 造能力。 三问学校主体推改革高校是新工科建设的责任主体。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立项,既是研究课题,要搞清楚新工科的内涵与规律,也是实践项目,不能坐而论道,要付诸人才培养的实践行动之中,更是改革方案,要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体制,激发活力。要增强新工科建设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从历史规律来看,每一次工业革命都要求工程教育的内容与模式发生转型。当前世界经济正在加速向以网络信息技术产业为重要内容的经济活动转变,我们必须布局新工科建设,从而获得未来竞争优势。要以新工科建设为契机优化学科专业结构。高校要做好学科专业的整体规划,完善学科专业动态调整和自我更新机制,在新工科建设过程中大胆实践,探索学科专业设置管理的新范式。要以新工科建设为抓手推进学校综合改革。改革只争朝夕,落实重在方寸。高校要发挥基层首创精神,充分利用好“新工科”这块试验田,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完善适应高校教学岗位特点的内部激励机制,探索高校教师与行业人才双向交流的机制;紧跟产业变革创新培养模式,强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让企业直接参与到人才培养全过程。 四问学生志趣变方法在互联网时代,知识获得已经不存在障碍,但 学习动力、注意力变成了稀缺资源。必须根据学生志趣调整教育教 学的方式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和效益。要坚持并全面落实以学生为 中心的理念。尊重学生自主选择,推进高校学分制改革,探索建立 与学分制相适应的课程设置、学籍管理、质量监控、考核评价等教 学管理制度,方便学生跨专业跨学校进行学分认定与转换,加快管 理者本位向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转变。要加强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 改革。借鉴学习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丰富教学方法,加强师生互动,增强学生的“向学力”。要着力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建设一批以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为代表、课程应用与教学服 务相融通的优质在线开放课程,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方法 变革。

重大工程项目建设经验交流材料

重大工程项目建设经验交流材料 省建筑陶瓷产业基地(下称基地)项目和××省建筑陶瓷产业基地铁路专用线及其配套设施(下称专用线)项目分别于XX年4月5日和20XX年7月19日列入全省第十九次、第二十八次重大项目调度会。在省委、省政府以及省发改委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在项目责任人的领导下,各有关部门通力协作,顽强拼搏,两个重大项目建设取得了较大成绩。到目前为止,建陶基地引进建陶生产企业及配套企业60家,合同资金为亿元,到位资金亿元,其中建陶企业30家,生产线192条,建成生产线35条,在建生产线25条,形成年产能3亿平米。基地铁路专用线项目获得铁道部行政许可,于20XX年3月动工建设。目前八景火车站扩建增设2股到发线已完工,专用线及货场征地工作顺利结束,5个标段都完成了招投标,3个已开工建设。对比上级要求,上述重大项目建设进度达到或超过了省里规定的要求。我们的主要经验交流是: 一、锻造精神,创新理念,凝聚重大项目工作动力>每一个重大项目,从招商、立项、实施到竣工投产、达产达标,都是一个艰苦的系统工程,没有强劲的动力和一股子精神是难以实施好的。为了搞好建陶基地及其跌路专用线等重大项目,我们把项目论证、立项、实施的过程当作凝聚全市上下

特别是全体干部齐心协力建设重点项目、发展高安经济的过程。建陶基地上马前,我们在全体领导干部中组织了“中部要崛起,高安怎么办”和“高安实现工业化应从什么产业着手”的讨论,在明确建筑陶瓷是当时高安最现实、最擅长的产业选择后,又组织了包括在广东佛山建陶界工作的高安人士参加的“建陶基地最佳选址”的征求意见等活动。这些活动有效激发了高安人特别是市乡两级干部积极投身基地建设的热情,并形成了“招引项目不怕冷落,审批项目不怕繁杂,实施项目不怕困难,服务项目不怕琐碎”的重点项目建设精神。在规划阶段,我们又广泛征求了各界的意见,经市委主要领导概括提炼为“建设中部最具影响力的建陶产区”的发展目标,“建设一个功能齐全的产业园区、一个建陶陶瓷生产中心、一个产品研发中心、一个三产服务中心、一批全国知名品牌集聚中心”的“五个一”发展思路和“做产业、成系统、可持续”的发展理念,这为项目的规划和建设明确了任务,指明了路径,指引了方向,提供了精神和思想保证。在为高安发展建功立业精神的感召下,各相关部门和干部发扬了愚公移山的精神,特别是基地管委会全体干部更是日夜奔忙在灰尘滚滚的工地,睡在村部大房间的通铺,常年加班加点,牺牲节假日,以至于一段时间大部分干部累倒病倒。新明珠集团总裁叶德林原有在别处落户的意向,但最终为高安领导干部凌晨为其项目选地的精神和35天平整XX亩土地

小城镇建设汇报材料

小城镇建设汇报材料 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 一、城镇建设效果2015年,我们在上级会议精神的指示下,竭尽全力,对圩镇的每个角落都进行了彻底改造和建设,其效果令人满意。戈坪乡不但拥有了美丽的庐陵风格建筑,还给人带来了别样的和谐美感。也就是说,经过大半年努力,我们已经将戈坪乡建设成一座美丽的现代化小城镇,这一切得益于宝贵的建设方案。二、城镇建设经验(一)改造经验 1.人行道改造为了保证城镇建设的有效实施,我们铺设吸水砖人行道、安装仿古路灯以及栽种20厘米的香樟树,又铺设下水道管网和通信线网,从根本上加强了地面改造和地下改造,而且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景象。通过改造,我们进一步明确了如何建设人行道等环

境。比如,应用吸水砖,主要是由于吸水砖的古朴风格能有效体现庐陵元素;而仿古路灯集实用性与文化性为一体,两旁的香樟树更能使街道充满活力。此外,地下管网的铺设,进一步使地下管网和通信级网的应用更加畅通、牢靠,能满足人民生活需要,且影响地上环境。 2.房屋改造为了使新型小城镇居民区能有一个精致美观的房屋,我们戈坪乡持意去全市庐陵风格样品工程的溧江、八都、吉州区等地,学习经验,再根据我乡每栋房屋特点,逐栋设计改造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困难,比如房子破旧和高矮不一带来的改造难题。通过房屋改造,我们积累了一定的改造经验:只有追求细节完美,并且分段分户进行打造,才能彻底改变街道形象,最终提高居民的居住条件。(二)建设经验 1.绿化带的建设通过对绿化带的建设,我们坚持以景物与庐陵风格相映衬的原则,实现了独特的绿化设施,为以后绿化进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并提供了宝贵

新入职员工考核制度与标准

第一章总则 1.1绩效考核意义 第一条绩效考核目的 ?通过对个人绩效进行管理和评估,提高个人的工作能力和工作绩效,从而提高组织整体的工作效能,最终实现组织战略目标。 ?绩效考核是在一定期间内,通过岗位职能,给公司带来的利益,衡量员工工作状况和效果的考核方式,通过制定有效、客观的考核标准,对员工进行评定,旨在进一步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和基本素质。 ?绩效考核使各级管理者明确了解下属的工作状况,通过对下属的工作绩效评估,管理者能充分了解本部门的人力资源状况,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有利于提高本部门的工作效率。 第二条绩效考核用途 ?了解员工对组织的业绩贡献; ?为员工的薪酬决策提供依据; ?了解员工和部门对培训工作的需要; ?为员工的晋升、降职、调职和离职提供依据; ?为人力资源规划提供基础信息。 1.2绩效考核原则 第三条绩效考核原则: ?公开的原则:考核标准的制定是通过协商和讨论完成的,考核过程是公开的、制度化的; ?客观的原则:用事实说话,评价判断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 ?沟通的原则:考核人在对被考核者进行绩效考核的过程中,需要与被考核者进行充分沟通,听取被考核者对自己工作的评价与意见,使考核结果公正、合理,能够促进绩效改善; ?时效性原则:绩效考核是对考核期内工作成果的综合评价,不应将本考核期之前的表现强加于本次的考核结果中,也不能取近期的业绩或比较突出的一两个成果来代替整个考核期的业绩。 二.新员工入职培训内容 1.职前培训(考核内容)(部门经理负责)

1. 到职前: ●致新员工欢迎会让公司其他员工知道新员工的到来 ●准备好新员工办公场所、办公用品 ●准备好给新员工培训的公司内训资料 ●为新员工指定一位资深员工作为新员工的导师 ●准备好布置给新员工的第一项工作任务 2.部门岗位培训 到职后第一天: ●到人事部报到,进行新员工须知培训 ●经理代表全体部门员工欢迎新员工到来 ●介绍新员工认识本部门员工 ●部门结构与功能介绍、部门内的特殊规定 ●新员工工作描述、职责要求 ●讨论新员工的第一项工作任务 到职后第五天: ●一周内,经理与新员工进行非正式谈话,重申工作职责,谈论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回答新

小城镇建设学习心得

小城镇建设学习心得 我学习?小城镇建设?的心得体会;工业化要求城市化。对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随着我国农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在今后的几十年里,大力发展小城镇是提升城市水平的主要手段。 一、我国小城镇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水平与建国后前30年相比,有了显著提高。与农村工业化的发展相伴生的小城镇发展打破了城乡分割的体制。民间投资推动了农村城镇化发展。有效地分流了大中城市发展的压力,弥补了国家资金紧张的不足,拓展了城乡商品市场拉动了城市化需求。 二、我国农村小城镇发展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战略”,准确地论述了小城镇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中的地位。目前,我国小城镇建设面临的具体问题主要表现在: 1.小城镇发展过程中存在不合理的制度,且管理粗放,缺乏强有力的法制规范和规划指导目前传统意义上的制度制约尽管有所缓解,但仍然是重要的约束因素,这一方面造成农民进入城镇缺乏法律与制度的保障,更容易由于规则不统一、不透明而给农民带来许多额外的高负担,提高了农民进入城镇的

成本,也容易由此滋生腐败现象。 2.小城镇化过程中城市建设用地受限,城乡争地加剧。我国土地资源有限,每年城镇发展而使耕地减少的事实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城乡争地现象日趋突出。 3.小城镇数量的增加尚未起到通过大量吸纳农业人口和促进乡镇企业集中,来缓解人地矛盾,调整产业结构的作用。 4.小城镇化过程中环境污染问题突出,城市生态遭破坏。 5.小城镇建设遍地开花,依靠行政力量推进,加重农民负担,目前的小城镇建设存在着急功冒进,一哄而上,遍地开花,乱铺摊子现象。 三、积极发展小城镇,推动我国城市化进程,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1.形成有利于促进城镇化的体制和政策环境,是城镇化战略顺利实施的关键尽快在全国放开小城镇的户籍管理制度,现有的城镇居民社会保障制度延伸到小城镇,而且一定要涵盖新进入城镇的居民。在条件成熟时自下而上地依次放开小城市和大中城市,最后是省会城市和直辖市的户籍管理。逐步打破长期限制 我国劳动力流动、影响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的根本约束。同时,要结合下岗职工再就业工程,极探索对新落户的城镇居民进行工作技能培训的措施,提高他们对城镇生活的适应能力。

新工科目标

《新工科建设行动路线》公布提出新工科建设目标 本报北京4月10日电(记者王庆环)“新工科”自2月在复旦大学达成“复旦共识”以来,目前已进入紧锣密鼓的工作状态。8日,教育部在天津大学举行工科优势高校新工科建设研讨会,10日,在研讨的基础上公布了《新工科建设行动路线》,也称新工科建设“天大行动”。 新工科建设行动路线提出新工科建设目标:探索形成新工科建设模式,主动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经济发展;到2030年,形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工程教育体系,有力支撑国家创新发展;到2050年,形成领跑全球工程教育的中国模式,建成工程教育强国,成为世界工程创新中心和人才高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 为实现这一目标,新工科建设要致力于以下行动:探索建立工科发展新范式,实现从学科导向转向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从专业分割转向跨界交叉融合,从适应服务转向支撑引领;以产业需求建专业,构建工科专业新结构,推动现有工科交叉复合、工科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应用理科向工科延伸,孕育形成新兴交叉学科专业,到2020年直接面向新经济的新兴工科专业比例达到50%以上;以技术发展改内容,更新工程人才知识体系,建成满足行业发展需要的课程和教材资源,打通“最后一公里”;以学生志趣变方法,创新工程教育方式与手段,加大学生选择空间,方便学生跨专业跨校学习;以学校主体推改革,探索新工科自主发展、自我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办学自主权和基层首创精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改变“争帽子、分资源”的被动状态;以内外资源创条件,打造工程教育开放融合新生态,以产业和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推动工程教育改革,到2020年,争取每年由企业资助的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达到3万项,参与师生超过10万人;以国际前沿立标准,增强工程教育国际竞争力,完善中国特色、国际实质等效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将中国理念、中国标准转化为国际理念、国际标准,扩大我国工程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实现从“跟跑并跑”到“并跑领跑”。

乡镇在小城镇建设经验做法 - 心得体会

乡镇在小城镇建设经验做法- 心得体会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刁镇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立足实际,凸显特色,全力打造章丘北部新城区。去年荣获全国城镇建设示范镇荣誉称号,并入选全国综合实力千强乡镇。在小城镇建设方面,我们突出抓好以下几点: 一、高点定位,加快与中心城区的对接融合我市城市 化进程加快、辐射力明显增强,为刁镇发展提供了机遇,绣江路拓宽改造工程的实施进一步放大了这一机遇。因此,我们适时提出了对接明水、突破刁镇,打造章丘北部新城区的城建思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发展环境,大力推进企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区集中,加快与市区的对接融合。聘请大连市政设计院、同济大学和省城乡规划设计院的专家修编了城镇总体规划和12处重点区域详规,城区详规覆盖率达到46以上,形成政务区、住宅区、商业区、绿化休闲区、文化活动区等布局合理、功能互补、特色鲜明、系统完善的城镇新格局。在发展布局上,自觉将城镇建设融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任务中,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制定了两个组团、两个片区的发展蓝图。按照板块式规划、组团式开发的原则,城区组团加快扩张,发展以政务区、商贸物流区为重点的南部新区;旧军组团依托化工园区发展服务业,建

设西部新区;实施刁镇与明水、园区与城区两个对接融合,进一步增强城镇承载能力。力争到十一五末,城区面积扩展到6平方公里,城区人口突破4万人,基本实现城镇道路网络化、基础设施完备化、居民住宅小区化、公益设施现代化、服务设施舒适化五化目标,把刁镇建成积聚和辐射功能较强、布局较为合理、综合功能较为完善的章丘北部新城。 二、突出特色,打造农民进城的高效平台坚持统筹镇村发展,实施城镇带动战略,突出商贸、生态和人文特色,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宜业宜居的新城区,构筑二、三产业发展的主载体,使城镇成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一是突出商贸特色,建宜商之城。按照建设商业城镇的要求,实施了中心大街形象提升、4条道路对接,环镇东路、南路、西路铺油及立交桥拓宽等工程,城区街巷全部实现高标准硬化,形成5纵6横总长30公里的框架路。沿中心大街形成南有蔬菜批发市场、中有综合农贸市场、北有建材市场和装饰材料市场的一街四场发展格局,市场总面积达20万平方米,带动商贸户XX余户。同时启动了城区南部立交桥南侧仓储物流小区的规划建设,积极打造农民务工经商的高效平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