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新生儿呕吐的原因与护理

新生儿呕吐的原因与护理

新生儿呕吐的原因与护理
新生儿呕吐的原因与护理

新生儿呕吐的原因与护理

【摘要】应针对不同原因的新生儿呕吐给予相应的治疗及护理。

【关键词】新生儿呕吐原因分析护理对策

本文对2008年1月~2010年2月在我院儿科住院的86例新生儿呕吐的相关因素作了回顾性分析,并总结出相对护理措施,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86例新生儿中,男51例,女35例。其中咽下综合征(婴儿吞下被胎粪污染的羊水)36例,喂养方法错误(喂奶量过多、过急、哭吵后喂奶、喂奶后马上换尿片或给刚出生的新生儿喂凉茶等)15例,神经系统疾病8例(HIE 颅内出血所致颅内压升高呕吐很快停止),食管返流(早产儿食管,胃肠道功能发育不完善、食管较短、哭闹等)14例,感染性疾病(肠炎、肠道外感染是由于肠道功能紊乱或毒素刺激肠道)3例,消化道梗阻(先天性巨结肠患儿是由于无神经节细胞肠管长期处于痉挛状态而不排便,先天性幽门梗阻症状)4例,坏死性结肠炎(HIE、感染所致肠粘膜性小肠结肠损伤)5例,药物反应(母乳喂养的母亲静滴甲硝唑治疗)1例。

2 结果

86例呕吐患儿均取右侧卧位,同时进行母乳喂养、饮食宣教,及对各病因对症治疗后,其中85例患儿治愈出院,1例因先天性巨结肠放弃治疗后死亡。无1例因呕吐而发生窒息。

3 护理措施

3.1选择正确的卧位

86例呕吐患儿均取右侧卧位,床头抬高30度,头偏向一侧,以利胃内奶汁排空,减少潴留,防止误吸和呕吐后吸入。此组婴儿取头高右侧卧位后无1例因呕吐发生窒息。

胃食管反流患儿可取头侧俯卧位,这样能促进胃的排空,降低反流的频率,减少反流物的吸入,能缩短哭闹的时间。我们将13例胃食管反流患儿定时取头侧俯卧位,15~30分钟/次,专人守护,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症状明显改善。

3.2饮食方法

尽量鼓励母亲母乳喂养和少量多次喂奶,因母乳喂养儿胃排空功能的成熟较配方奶喂养儿早。母乳能使胃肠道加快成熟,促进胃肠激素分泌。

奶量每次1~5ml,2次进食间隔时间一般不少于60分钟,避免第二次喂奶和第一次喂奶后出现的反流相重叠,13例胃食管反流患儿在饮食治疗的同时,配合进行腹部按摩。抚触后胃蠕动增强,胃泌素,胰岛素释放增多,促进胃肠蠕动,从而减少呕吐。方法:腹部按摩每4~6小时1次,在喂奶后30分钟进行,以脐为中心,四指并拢,顺时针运动,压力和速度适中,每次按摩5~10分钟,13例患儿在腹部按摩配合使用胃动力药1周后,胃食管反流症状均消失。腹泻患儿注意饮食卫生,母乳喂养儿的母亲应低脂饮食,人工喂养的婴儿应给低脂、低乳糖稀释奶,并且奶量适当减少。急性坏死性小肠炎患儿需绝对禁食,待腹胀消失后才开始进食,先试喂5%葡萄糖溶液2~5ml,再过渡到1∶1奶,从少到多、从稀到浓,循序渐进,6例重新开奶后均未复发。

3.3喂养知识宣教

喂奶前先换好尿布,并洗手,如病情许可可抱起婴儿喂奶为佳。卧位喂奶应取头高脚低斜坡位。喂奶后将婴儿竖抱起并轻拍背,使婴儿将吞咽的空气排出,同时对家长宣教不要

滥给婴儿喂凉茶,以防胃肠功能紊乱。对19例因喂养不当致呕吐的患儿家长进行宣教后,改正了不良的喂养习惯。

4 病因治疗及护理

4.1洗胃吞入羊水量过多或吞入被胎粪污染的羊水可刺激新生儿的胃黏膜,导致胃酸及黏液分泌亢进而引起呕吐。因此,给咽下综合征患儿取左侧卧位,将1%SB溶液加温至37~39℃,每次注入10~15ml,并等量回抽,反复抽洗,直至抽洗液清晰为止。洗胃后患儿取右侧卧位,以利胃内容物流出,2小时后才可进食。31例咽下综合征患儿在洗胃1次后呕吐停止,7例洗胃2次呕吐停止。

4.2使用胃动力药13例胃食管反流的患儿选用吗叮林混悬液,每次2~3滴,喂奶前20分钟服用,3~4次/d。吗叮林是一种胃动素激动剂对全胃肠道均有促动力作用,此组患儿用药2~3天症状明显改善。

4.3灌肠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在新生儿期一般先保守治疗,3例患儿均采用生理盐水清洁灌肠。灌肠时取侧卧位,肛管要经过狭窄段到达扩张的肠腔,反复抽洗,揉腹使灌肠水与粪便排出。注意注入量与流出量相等,逐渐使积存的粪便排净,1~2次/d,4 例患儿经灌肠后腹胀明显减轻,食欲增加,呕吐停止。

4.4胃肠减压和手术治疗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炎在禁食期间停留胃管,行持续性胃肠减压,从静脉补充营养和水分,待进食后大便正常再拔管。

4.5颅内压升高引起呕吐的,应根据病情按医嘱适当使用降颅内压药;有惊厥者使用止惊药,并保持呼吸道通畅;对因药物不良引起呕吐的应停止使用该药。2例因母亲使用灭滴灵引起呕吐的患儿停止使用该药后呕吐消失。感染性疾病者选用有效抗生素治疗。

参考文献

[1] 王琳,徐崇民,夏伟雄,等.母乳及配方奶对早产儿胃排空功能的影响[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1,16(3):1225.

[2] 姚文娟.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预防与护理现状[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2):937-939.

新生儿外科护理常规

新生儿外科疾病护理常规 一、新生儿颅内出血 新生颅内出血是围生期新生儿常见的脑损伤,病死率高,存活者也常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后遗症。其原因与围生期缺氧及产伤密切相关。临床表现以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或抑制症状为主要特征。缺氧所致颅内出血多见于早产儿,产伤所致颅内出血多见于足月儿及异常分娩新生儿。常见的颅内出血有脑室周围出血-脑室内出血、硬膜下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小脑出血等。(一)病情评估 1.了解患儿有无产伤史。 2.有无神经系统症状与体征,如尖叫、抽搐、前囟饱满、呕吐、双眼凝视等。 (二)护理常规 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降低颅内压 (1)严密观察病情,注意生命体征、神志、瞳孔变化。仔细观察抽搐时间、性质等,及时与医生联系;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2)保持绝对静卧,抬高头部,减少噪声,护理操作动作轻柔、集中,减少对患儿的移动和刺激以免加重颅内出血。 2.合理用氧 (1)根据缺氧程度选择用氧方式。 (2)维持血氧饱和度在85%-95%,避免氧中毒。 3.维持体温恒定 (1)监测体温。 (2)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 (3)体温过低者给予保暖。 4.健康教育 (1)耐心讲解病情,减轻家属不良情绪。 (2)有后遗症者,建议康复训练及随访。 二、新生儿破伤风 新生儿破伤风是因破伤风梭状杆菌经脐部侵入引起的一种急性严重感染,常在生后7天左右发病。临床以全身骨骼肌强直性痉挛和牙关紧闭为特征,故有“脐风”、“七日风”、“锁口风”之称。新生儿破伤风的病死率高,应加强健康宣教,实行新法接生。 (一)病情评估 1.评估生产史。 2.评估脐部及全身皮肤情况。 3.评估神经系统症状。 (二)护理常规 1.控制痉挛,保持呼吸道通畅 (1)药物运用 1)遵医嘱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及镇静剂。 2)鼻饲注入地西泮时,在推注完药物后用1ml的5%葡萄糖溶液冲管,以保证药物剂量准确进入体内。地西泮剂量过大主要引起呼吸抑制、四肢肌张力减低、嗜睡、心跳减慢、呼吸困难等。应严格控制用量,监测不良反应。 (2)建立静脉通路:使用留置针,保证止痉药物进入体内。 (3)病室环境:患儿单独放置,最好专人看护,戴黑布眼罩,剪指甲,避免声光刺激,如病室房间避光、隔音。各项治疗护理操作应尽量集中(镇静剂发挥作用时),动作轻柔敏捷,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刺激。 (4)用氧:有缺氧、发绀者间歇用氧,可用头罩或暖箱内给氧,避免鼻导管给氧以及刺激加重痉挛。

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整理版)

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 1.环境要求 (1)新生儿室采光充足,空气清新,通风良好,但避免对流与阳光直射。(2)室温要求24-26℃,湿温55%-60%. (3)室内每日湿式打扫2次,每晚紫外线空气消毒(有层流或新风装置不必紫外线消毒)空气培养每月一次。 (4)减少人员走动和禁止大声讲话,保证新生儿充足睡眠。 2.入院常规 (1)新生儿入院更换衣服测体重,生命体征,检查全身各部位有无异常。根据病情作适当的卫生处理。腕部系上写有床号、姓名、性别和住院号的标记。(2)立即通知医生。对危重者在听取急诊室护士交班的同时,及时配合抢教。(3)填写病历上的有关项目,做床头小卡片及住院一览表小卡,完成护理记录。(4)及时处理各类医嘱,完成治疗,化验标本的收集。 3.日常清洁护理 (1)口腔护理:每晨1次,强调奶间喂水。禁食、鼻饲病人每日3次,鹅口疮者每日2-3次制酶菌素甘油奶间涂口腔。 (2)皮肤护理:每日晨间护理1次,清洁脸部,五官,手心,臀部等处。病情许可者夏季每日洗澡,冬季每周1-2次,病危者暂停。 (3)脐部护理:脐带脱落前及济部潮湿者保持局部清洁干燥,每日用双氧水,PVP 碘清洁,脐部有浓性分泌物时用抗生素稀释液湿敷。 (4)臀部护理: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遇红臀根据轻重给予维生素滴剂涂敷,红外线照射,并增加换尿布次数,必要时在保温箱暴露臀部。 4.注意保温 衣服宽大、柔软,保持清洁干燥。遇低温及时采取保暖措施,外出检查避免受凉。 5.喂养 目前采用婴儿配方奶q3h喂养,有条件可采取母乳,喂奶时抱起或抬高头部,奶后拍背驱气,右侧卧位,加强巡视,发现吐奶及时处理,重危新生儿开奶前常规先喂一次糖水,然后再喂奶。 6.预防感染 工作人员除穿戴衣帽外,入室换鞋,每次接触新生儿前要洗手。减少探望,必须探望者经同意穿隔高衣入内。 7.其他 (1)病危者测生命体征q4h,其余新生儿每日测体温3次,测心率,呼吸每日三次。体温高于38℃时松解衣被,低于36℃时做好保温工作,并增加测温次数。(2)每日测体重1次。 (3)经常巡视病房,加强病情观察,及时发现变化及时抢救。 (4)出院病儿须反复核对姓名,性别,住院号,确认无误,家长签字后方可让家长抱回,并给予出院指导,病床按规定做终末消毒处理。

呕吐中医护理方案

呕吐(急性胃炎)中医护理方案 (试行)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饮食伤胃证:呕吐酸腐、胃脘疼痛,脘腹胀满,恶心,厌食,嗳气,大便不爽,舌质红或暗红,苔厚腻。 (二)风寒袭胃证:突然呕吐,胃脘剧痛,吐出物清稀而无酸腐,头身疼痛,恶寒发热,口淡不渴,大便不调,或伴有肠鸣泄泻,舌质淡红或舌尖红,苔白腻。 (三)暑湿伤胃证:胸脘满闷疼痛,恶心呕吐,头身重痛,发热汗出,口渴或口中粘腻,小便短赤,大便不爽,舌质红,苔白腻或黄腻。 (四)浊毒犯胃证:呕吐频繁,胃脘灼热疼痛或痞闷,心烦不寐,口干口苦,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或暗红,苔黄厚腻。 (五)湿浊中阻证:恶心呕吐,脘痞不食,头身困重,胸膈满闷,或心悸头眩,身热不扬,大便粘腻不爽,舌淡红或暗红,苔白腻。 (六)脾胃虚弱证:呕吐清水,胃脘隐痛,或脘腹满闷,纳谷不振,神疲乏力,大便稀溏,舌淡红,苔薄白。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呕吐 1.观察和记录呕吐物颜色、气味、性质、量、次数及伴随症状。呕吐剧烈、量多,或呕吐物中带咖啡样物或鲜血时,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2.遵医嘱穴位贴敷,取中脘、足三里、内关、膈俞、脾俞、胃俞等穴。 3.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内关、膈俞、胃俞、脾俞等穴。 4.遵医嘱穴位注射,取足三里或内关穴。 5.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脾、胃、交感、神门、贲门等穴。

6.遵医嘱药熨(中药封包)。 7.遵医嘱艾灸,取中脘、内关、足三里等穴。 (二)胃脘疼痛 1.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出现疼痛加剧,冷汗、面色苍白时应立即报告医师,采取应急处理措施。 2.急性发作时宜卧床休息,给予精神安慰;伴有呕血或便血时立即报告医师,指导患者暂禁饮食,避免活动及精神紧张。 3.遵医嘱穴位贴敷,取中脘、胃俞、脾俞、足三里、梁丘等穴。 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中脘、胃俞、脾俞、足三里、内关、梁丘等穴。 5.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脾、胃、交感、神门、内分泌等穴。 6.遵医嘱艾灸,取中脘、内关、足三里等穴。 7.遵医嘱药熨。 8.遵医嘱拔火罐,取足三里、脾俞、胃俞等穴。 9.遵医嘱红外线照射,取中脘、天枢、足三里等穴。或遵医嘱予荷叶药熨(中药封包)胃脘部配以红外线照射。 (三)脘腹胀满 1.观察胀满的部位、性质、程度、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 2.鼓励患者饭后半小时适当运动,如慢走,以不超过20分钟为宜。保持大便通畅。 3.遵医嘱穴位贴敷,取脾俞、胃俞、天枢、中脘等穴。 4.遵医嘱穴位注射,取双侧足三里、合谷穴。 5.遵医嘱艾灸,取中脘、天枢等穴。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

新生儿专科护理常规

新生儿科护理常规 目录 第一章新生儿专科护理常规 (1) 第一节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 (1) 第二节新生儿呕吐护理常规 (2) 第三节新生儿腹泻护理常规 (3) 第四节新生儿鹅口疮 (3) 第五节新生儿尿布皮炎护理常规 (4) 第六节新生儿脐炎 (5) 第七节新生儿蓝光治疗护理常规 (5) 第二章危重新生儿护理常规 (6) 第一节高危儿护理常规 (6) 第二节早产儿护理常规 (6) 第三节新生儿贫血护理常规 (7) 第四节新生儿肺炎护理常规 (8) 第五节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护理常规 (9) 第六节新生儿窒息护理常规 (10) 第七节新生儿败血症护理常规 (11) 第八节新生儿颅内出血护理常规 (11) 第九节新生儿硬肿症护理常规 (12) 第十节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护理 (13) 第十一节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13) 第十二节新生儿溶血病 (14) 第十三节新生儿肠梗阻护理常规 (14) 第十四节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护理常规 (15) 第十五节新生儿心脏病护理常规 (16) 第十六节新生儿先天性梅毒护理常规 (16) 第十七节新生儿低血糖护理常规 (17)

第一章新生儿专科护理常规 第一节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 新生儿期是指从脐带结扎到生后满28 天。在此期内小儿的各系统发育不成 熟,机体处于不稳定状态,且由宫内生活向宫外生活过渡,生活方式及环境均发生了巨大变化,易受环境影响而致病,死亡率高。 1 .新生儿病室各房间应空气新鲜,温度24C?26C,湿度55%?65%病室内 每日通风两次(30?60分钟),每日用洁净屏空气消毒房间两次,每次1小时,保持室内清洁。 2 .保暖调节暖箱适宜温度,护理操作集中进行,避免不必要的暴露。 3.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鼻腔及口腔分泌物。 4 .抱与体位 (1) 抱起新生儿时动作应轻、稳,使新生儿感到安全。 (2) 抱起时其头和臀部需要支撑,仰卧比俯卧容易抱起。 (3) 新生儿一般以侧卧位为宣,避免溢乳导致新生儿窒息。 5.沐浴 (1) 沐浴时房间温度应保持在26-28 C左右;水温在38?41C,以手腕测试较暖即 可。 (2) 沐浴应在喂奶前或喂奶1 小时后进行。 (3) 沐浴时应先早产儿、后非感染、然后感染患儿;从最干净的区域到最脏的区 域,.即从眼睛、面部到头部、四肢,最后清洗臀部。 (4) 沐浴时注意皱褶皮肤的清洁,如腋下、颈部、男婴包皮内、女婴外阴等部位。 (5) 无沐浴禁忌者每日沐浴一次,不宜沐浴者每日行床旁擦浴1 次。沐浴用品保证 一人一用一消毒。 6 .患儿入室后立即测体重1 次,早产儿每日监测体重1 次,足月儿每周测体重一次,特殊情况下遵医嘱执行。 7 .喂养选用新生儿配方奶,有条件时选用母乳。一般每3 小时喂一次,或按需喂 养。奶量遵医嘱执行。选择奶嘴时宜选用质地柔软的小号橡胶奶嘴,奶嘴孔不宜过大,以防发生呛咳引起窒息。喂奶时注意观察有无喂养不耐受的症状,如呕吐、胃排空迟缓、腹胀及消化道出血等。

(完整版)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整理版)

1.环境要求 (1)新生儿室采光充足,空气清新,通风良好,但避免对流与阳光直射。(2)室温要求24-26℃,湿温55%-60%. (3)室内每日湿式打扫2次,每晚紫外线空气消毒(有层流或新风装置不必紫外线消毒)空气培养每月一次。 (4)减少人员走动和禁止大声讲话,保证新生儿充足睡眠。 2.入院常规 (1)新生儿入院更换衣服测体重,生命体征,检查全身各部位有无异常。根据病情作适当的卫生处理。腕部系上写有床号、姓名、性别和住院号的标记。(2)立即通知医生。对危重者在听取急诊室护士交班的同时,及时配合抢教。(3)填写病历上的有关项目,做床头小卡片及住院一览表小卡,完成护理记录。(4)及时处理各类医嘱,完成治疗,化验标本的收集。 3.日常清洁护理 (1)口腔护理:每晨1次,强调奶间喂水。禁食、鼻饲病人每日3次,鹅口疮者每日2-3次制酶菌素甘油奶间涂口腔。 (2)皮肤护理:每日晨间护理1次,清洁脸部,五官,手心,臀部等处。病情许可者夏季每日洗澡,冬季每周1-2次,病危者暂停。 (3)脐部护理:脐带脱落前及济部潮湿者保持局部清洁干燥,每日用双氧水,PVP 碘清洁,脐部有浓性分泌物时用抗生素稀释液湿敷。 (4)臀部护理: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遇红臀根据轻重给予维生素滴剂涂敷,红外线照射,并增加换尿布次数,必要时在保温箱暴露臀部。 4.注意保温 衣服宽大、柔软,保持清洁干燥。遇低温及时采取保暖措施,外出检查避免受凉。 5.喂养 目前采用婴儿配方奶q3h喂养,有条件可采取母乳,喂奶时抱起或抬高头部,奶后拍背驱气,右侧卧位,加强巡视,发现吐奶及时处理,重危新生儿开奶前常规先喂一次糖水,然后再喂奶。 6.预防感染 工作人员除穿戴衣帽外,入室换鞋,每次接触新生儿前要洗手。减少探望,必须探望者经同意穿隔高衣入内。 7.其他 (1)病危者测生命体征q4h,其余新生儿每日测体温3次,测心率,呼吸每日三次。体温高于38℃时松解衣被,低于36℃时做好保温工作,并增加测温次数。(2)每日测体重1次。 (3)经常巡视病房,加强病情观察,及时发现变化及时抢救。 (4)出院病儿须反复核对姓名,性别,住院号,确认无误,家长签字后方可让家长抱回,并给予出院指导,病床按规定做终末消毒处理。

有效做好新生儿呕吐的观察和护理体会

有效做好新生儿呕吐的观察和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16-04-11T14:48:41.377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29期供稿作者:陈玲 [导读] 新泰市第二人民医院小儿科做好新生儿呕吐的观察和护理,尽量减少呕吐引起的并发症和协助医生诊断都是非常重要的。 新泰市第二人民医院小儿科山东新泰 271200 摘要:目的做好新生儿呕吐的观察和护理,尽量减少呕吐引起的并发症和协助医生诊断都。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科收治的60例有呕吐症状的新生儿,其中男婴36例,平均年龄7天,女婴24例,平均年龄9天,诊断为咽下综合征者15例,颅内出血者5例,喂养不当的23例,感染性疾病6例,消化道疾病者3例,胃食管返流者8例;结果通过积极治疗与护理均痊愈出院。结论做好新生儿呕吐的观察和护理,尽量减少呕吐引起的并发症和协助医生诊断都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新生儿呕吐;原因分析;护理 新生儿呕吐是新生儿最常见的一种症状之一,足月、早产儿均可发生[1]。轻者是吃奶后少量奶汁从口角处溢出,较重的大量奶液从口鼻涌出、甚至喷出,是新生儿家庭护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呕吐是机体的一种防御性反射活动,其发生机制是各种原因刺激延脑呕吐中枢,反射性引起幽门、胃收缩,贲门松弛,同时腹肌和膈肌收缩,使腹压升高,导致胃内食物和胃液经食管排出体外。新生儿呕吐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病症之一,若处理不及时或不当将呕吐物吸入,可引发吸入性肺炎,反复呕吐易导致水、电解质紊乱,长期呕吐导致营养不良和维生素缺乏,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严重呕吐可导致新生儿窒息,甚至引起死亡[2]。所以做好新生儿呕吐的观察和护理,尽量减少呕吐引起的并发症和协助医生诊断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临床资料 自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科收治了60例有呕吐症状的新生儿,其中男婴36例,平均年龄7天,女婴24例,平均年龄9天,诊断为咽下综合征者15例,颅内出血者5例,喂养不当的23例,感染性疾病6例,消化道疾病者3例,胃食管返流者8例,通过积极治疗与护理均痊愈出院。 二、病因分析 1.新生儿大脑皮层发育尚未成熟,呕吐中枢调节功能不够健全,新生儿胃内容量小,胃底是水平位,胃底发育差,贲门肌力弱,幽门肌力强。 2 吞咽羊水 3 未及时有效保暖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出生时体温迅速下降,由于体表羊水的蒸发,皮下组织薄,隔热差,散热增加[3],加上产后产妇疲劳,家属护理新生儿如换尿片时速度偏慢,都可导致新生儿受凉呕吐。 4 喂养不当 5 其它方面 新生儿患有内外科疾病如:消化道畸形或发育异常、颅内压增高、感染性疾病、咽下综合症等。但这些疾病较少发生,常需外科手术治疗。 三、防范措施 1 彻底清理呼吸道在分娩过程中新生儿头部娩出后未建立自主呼吸前,应及时有效地清理鼻腔、口腔中的羊水。 2 及时保暖新生儿出生后应及时擦干全身的羊水,置于辐射台上保暖。入室后护理人员应观察新生儿的一般情况包括哭声、精神状态等,如果是哭声低微、精神委靡、手足发冷应及时保暖。 3 作好健康教育和喂养指导由于新生儿的解剖特点,容易发生呕吐的原因以及将呕吐后导致不良后果应告之家属,使他们能够引起重视,发现问题及时反映。此外应作好喂养知识方面的健康教育,指导母亲采取正确的方法及姿势来喂养婴儿。喂哺后将小儿竖起,轻轻拍背防止溢乳,一般采取斜坡式右侧卧位,以减少呕吐的发生。 4 请相关科室协助检查对由内外科疾病引起呕吐,我们护理人员应初步作出判断汇报医生,请相关科会诊进一步诊断治疗。 四、呕吐的观察 呕吐可以是独立存在的症状,反复呕吐易导致水电解质代谢紊乱,长期呕吐则影响营养吸收,可致营养不良和维生素缺乏症等。因此密切观察呕吐情况,配合医生及早查出呕吐原因,明确诊断是极为重要的。 1 对呕吐时间、次数和性状的观察出生后1周内呕吐为功能性,先天性多见,1周后出现呕吐,系感染所致。应密切观察呕吐的次数、性质及量。 2 喂养与排便的观察注意患儿每次奶量,吸吮是否有力及胎粪排出情况,腹部有无肠型波动。 3 患儿的反应情况哭声响亮或微弱均应观察神经系统的症状,颅压增高的体征如前囟是否饱满,对患儿的体温、尿量,有否脱水或电解质紊乱等情况,均需观察记录。 4 对已确诊的疾病性呕吐应按疾病护理常规观察。 五、护理 1.禁食,胃肠减压禁食可减轻对胃黏膜的刺激,是减少呕吐的基础。根据病因及患儿腹胀、呕吐情况决定禁食时间。禁食期间护理上应密切观察患儿的一般反应,包括哭声动作反应,觅食反射程度等。同时进行血糖监测,以防止低血糖的发生[4]。 2.喂养不当所致呕吐护理要耐心喂养。 3.洗胃、灌肠用1%碳酸氢钠液或生理盐水洗胃,对胎粪性梗阻引起的呕吐,用温生理盐水或1%肥皂水30~50ml加温后灌肠,使胎粪排出,呕吐停止。 4.体位均应取头高脚低斜坡右侧卧位,呕吐时可暂给俯卧,脸朝下轻拍背,利于呕吐物流出,吐后侧卧,防止吸入性脑炎。 5.呕吐后及时清除口、咽内奶汁呕吐物可用棉签蘸出或用包有消毒纱布的手帕伸入口内轻轻揩净,或用导管接注射器抽吸,动作要轻

新生儿败血症护理常规

新生儿败血症护理常规 新生儿败血症存在的主要护理问题 1.体温调节无效与感染有关。 2.皮肤粘膜完整性受损与脐部或局部皮肤感染有关 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摄入不足和消耗增多有关。 4.潜在并发症出血倾向、休克。 新生儿败血症的护理措施 1.维持正常体温的护理 1.1.体温过高者,调节环境温度,解开包被,补充足够水分或温水浴。新生儿不宜用退热剂、酒精擦浴、冷盐水灌肠等刺激性强的降温措施,以防体温不升。 体温过低者,置温箱或采用暖水袋保暖,使体温恢复正常范围。体温不稳定者,2~4小时测体温1次,待体温平稳后每4小时测体温1次。 1.2.按医嘱静脉输入有效抗生素,以控制感染。护士应熟悉所用抗生素的药理作用、剂量、用法、副作用及配伍禁忌。如氨基糖苷类药物可产生耳毒性和肾毒性,现已少用;头孢三嗪类和头孢他啶类以影响凝血机制,使用时要观察有无出血;用青霉素类药物,要现用现配,确保疗效。因治疗败血症疗效较长,故应保护血管,有计划交换穿刺部位。 2.保护性隔离 避免交叉感染,当体温过高时,可调节环境温度,打开包被等物理方法或多喂水来降低体温,新生儿不宜用药物、酒精擦浴、冷盐水灌肠等刺激性强的降温方法。体温不升时,及时给予保暖措施;降温后,30min复测体温一次,并记录。 3.保证营养供给

喂养时要细心,少量、多次给予哺乳,保证机体的需要。吸吮无力者,可鼻饲喂养或结合病情考虑静脉营养。4.清除局部病灶的护理 如脐炎、鹅口疮、脓疱疮、皮肤破损等,促进皮肤病灶早日痊愈,防止感染继续蔓延扩散。脐部有感染者,有3%过氧化氢清洗后再涂2%碘酊,每日2次;皮肤小脓疱,可用无菌针头刺破(刺破前、后用酒精消毒),拭去脓性分泌物;口腔黏膜破溃、鹅口疮,颈部、腋下、腹股沟等皮肤皱褶处有破损感染时,应给与及时处理。 5.营养不足的护理 坚持母乳喂养,少量多次,耐心喂哺。不能进食者可鼻饲或静脉高营养,必要时输注血浆或白蛋白,以保证营养供应并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每天测体重1次,作为观察疗效和喂养情况的评估标准。 6.病情观察 6.1.观察有无化脓性脑膜炎的表现,如面色青灰、哭声低微、频繁呕吐、脑性尖叫、前囟饱满、两眼凝视、面肌小抽动等。 6.2.观察生命体征,注意有无呼吸气促、口周发绀、口吐白沫等肺炎的表现。 观察有无面色青灰、皮肤发花、四肢厥冷、脉速、皮肤黏膜出血点等休克或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症状和体征。如出现上述并发症表现时,随时与医生联系,对患儿重新评估,按相应并发症护理。 7.新生儿败血症的健康教育 7.1.向家长讲解本病的预防和护理知识,保持皮肤黏膜和口腔的清洁,预防交叉感染。 7.2.指导家长如孩子发生脐部、皮肤、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时,应及时就医。 7.3.指导家长掌握新生儿护理和喂养的正确方法。

妊娠剧吐护理常规

类别护理常规生效日期2010.3 部门妇科病区修改日期 2010.4 题目妊娠剧吐护理常规页数 1/3 主任签名:赵玲萍护士长签名:赵芸 一、定义 少数孕妇早孕反应早重,频繁恶心呕吐,不能进食,以致发生体液失衡及新陈代谢障碍,甚至危及孕妇生命,称为妊娠剧吐,发生率0.35%-0.47%。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至今病因尚不明确。鉴于早孕反应出现与消失的时间与孕妇血HCG值上升与下降的时间相一致,加之葡萄胎、多胎妊娠孕妇血HCG值明显升高,剧烈呕吐发生率也高,说明妊娠剧吐可能与HCG水平升高有关,但临床表现的程度与血HCG水平有时并不一定成正比。临床观察发现精神过度紧张、焦急、忧虑及生活环境和经济状况较差的孕妇易发生妊娠剧吐,提示此病可能与精神、社会因素有关。近年研究发现,妊娠剧吐可能与感染幽门螺旋杆菌有关。 三、临床表现 多见于年轻初孕妇,停经40日左右出现早孕反应,逐渐加重直到频繁呕吐不能进食,呕吐物中有胆汁或咖啡样物质。严重呕吐引起失水及电解质紊乱,动用体内脂肪,其中间产物丙酮聚积,引起代谢性酸中毒。患者体重明显减轻,面色苍白,皮肤干燥,脉搏细数,尿量减少,严重时出现血压下降,引起肾前性急性肾衰竭。 妊娠剧吐可致两种严重的维生素缺乏症。①维生素B1缺乏可致Wernicke综合征,临床表现眼球震颤、视力障碍、共济失调、急性期言语增多,以后逐渐精神迟钝、嗜睡,个别发生木僵或昏迷。若不及时治疗,死亡率达50%。②维生素K缺乏可致凝血功能障碍,常伴有血浆蛋白及纤维蛋白原减少,孕妇出血倾向增加,可发生鼻出血、骨膜下出血,甚至视网膜出血。 四、病情观察要点 1、典型临床表现;恶心呕吐的程度、量、色、性状。消瘦程度(体重下降),脱水程度(口唇燥裂,眼窝凹陷,皮肤失去弹性,尿量减少)。 2、观察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变化。 3、实验室检查:定时复查血气分析、电解质、肝功、肾功能、尿常规的变化。 4、B超检查:了解子宫增大及胎儿情况。 5、必要时要进行心电图检查以了解有无低血钾或高血钾及心肌情况;眼底检查以了解有无视网膜出血。 五、治疗原则 对精神情绪不稳定的孕妇,给予心理治疗,解除其思想顾虑。患者应住院 治疗,禁食,根据化验结果,明确失水量及电解质紊乱情况,酌情补充水分和电解质,每日补液量不少于3000ml,尿量维持在1000ml以上。并给予维生素B1

婴儿期的护理要点与禁忌

假如你想做个称职的妈妈或者爸爸,那么建议你在护理婴幼儿时率先掌握如下5要点。 断乳的时间和方法 在正常情况下,断乳过程从4—6个月开始,8—12个月结束,通常需经历几周至几个月的时间。 婴儿自出生至4—6个月内,生长发育速度很快,是体格和智力发育的关键时期,但此时婴儿体质极为柔弱,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功能很不成熟,人乳不仅可为4—6个月以内婴儿提供生长发育所需的各种营养素,且适合于幼婴的消化功能,还含有各种免疫活性物质,可为婴儿提供最佳营养和最佳的被动性保护。因此把人乳作为这段时间的最理想食物,而把生化结构及成分复杂的其它食物推迟到4—6月龄后再添加是合理的,以减少婴儿发生胃肠道功能紊乱、食物过敏反应及感染性疾病的危险。 在逐步添加断奶食品的条件下,出生后8—12个月是完全脱离母乳的时间,母乳喂养如持续时间过长,不仅会引起营养不足,还会使婴儿眷念母乳而拒绝尝试其它食物,继而发生厌食、偏食,这是导致营养不良的常见原因。 在婴儿患病、身体不佳或天气炎热情况下,可适当延长母乳喂养时间。在乳品缺乏或不易获得动物性食品的地区,如母乳尚多,可推迟至岁到2岁停止母乳喂养,但需同时加强训练,以适应其它食物。 断乳为一有计划的自然过程,断奶食品数量和品种由少到多,逐渐减少母乳喂养次数,直至完全不吃母乳。骤然断乳的方法是不可取的,这样突然完全改变婴儿的饮食内容,婴儿不能完全适应,常引起拒食或消化功能紊乱,代谢失调而造成营养不良。 婴幼儿儿常听音乐的利弊 从胎儿开始音乐已与小儿有着密切的关系。英国一些精神病学家认为,怀孕12周后,胎儿对人的语言还没有什么反应,但他们已能“听懂”音乐。有的心理学家认为,音乐是婴儿与外部世界交流的前言语方式。优美动听和“多愁善感”的音乐对新生儿能起良好的作用,他们能很快安静下来并不再哭闹。美国一项临床试验表明,给处于躁动状态的早产儿播放音乐,在最初的十分钟内,早产儿的氧气饱和度上升、心跳和血压下降至正常值,可见,音乐起到安抚作用。一些研究指出:“2个月时,婴儿还躺着不动,但如果有人唱歌或演奏乐器,就会立刻吸引婴儿的注意,到5个月时,这种注意可保持小时。”一些研究者发现:1岁前(1—11个月)的婴儿对管弦乐和合唱的反应常是通过身体和脸面来表现的。 虽然,音乐能引起婴儿的反应,给婴儿听优美动听的音乐能起到良好的作用。但是,有些科学家认为,给婴儿常听音乐可能有害。如婴儿常听音乐可能养成沉默孤僻的个性,还会丧失学习语言的能力。故专家表示,在婴儿牙牙学语的年纪,父母不能每天长时间给婴儿听音乐,否则,会丧失学习语言的环境,久之,就会失去学习语言及说话的兴趣,反而养成沉默孤僻的个性。还有人认为,婴儿不宜长时间听节奏明快、优美动听的立体声音乐。这是因为婴儿的听觉器官正处在发育阶段,鼓膜、中耳听骨以及内耳听觉细胞都很脆弱,对声波的敏感度很强,很容易发生听觉疲劳。例如婴儿带上立体声耳机收听音乐,由于音量较大、耳机闭塞外耳道口,立体声音乐进人耳道内没有丝毫的缓和与回旋余地,直接刺激幼嫩的听觉器官,时间一长,就会使孩子的听力受影响。还会对孩子的身体造成危害。医学家认为,收听立体声音乐或使用立体声耳机的孩子,年龄越小,听觉器官受到的危害也就越严重。 综上所述,父母在给婴幼儿听音乐时要十分慎重,一不要给孩子较长时间听音乐,二不要给小儿听立体声音乐,更不要让孩子用耳机听,以防对孩子造成危害。而不能发挥音乐对小儿的良好作用。 如何防“对眼”

儿科一般护理常规

儿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1. 按入院病人一般护理常规。 2. 保持病室阳光充足,空气新鲜,定时通风,但避免直接对流。室温以18-22℃为宜,相对湿度以55%-65%为宜。 3. 按不同年龄与病种,感染和非感染疾病,分别安置病儿,防止院内感染。 4. 病情危重及急性病儿,须绝对卧床休息,注意更换体位;恢复期及慢性病者,可适当活动,但应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 5. 按医嘱给营养丰富、易消化饮食,并根据不同年龄及病种对饮食的特殊要求,协助营养食堂提高烹调技术,增进病儿食欲。正在断奶的婴儿,在住院期间应暂停断奶。 6. 凡入院24小时以内的病儿、新生儿、未成熟儿、危重病儿以及体温在38℃以上或36℃以下者,每4小时测体温一次。其余病儿每天测体温二次。体温在39℃以上者经与医生联系后给物理或药物降温,低于36℃者应注意保暖。 7. 一般病儿每周测体重一次。 8. 保持床铺平整、干洁,注意皮肤护理。婴幼儿便后应洗净、擦干臀部并涂油,以防红臀。夏季每天洗澡1-2次,冬季每周一次。危重病儿应床上擦浴。 9. 饭前便后应洗手,培养病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10. 病儿所用面盆、毛巾,每日收回消毒一次,便盆每日清刷一次。 11.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巡逻。遇有病情恶化,及时报告医师,并积极配合抢救,作好计划护理或特别护理,并认真作好书面及床头交班。 12. 注意病儿安全,避免发生意外。 13. 帮助病儿尽快地适应医院环境,可根据病儿年龄、病情轻重。选择适当的游戏与玩具,使他们在陌生的环境中得到安慰,从而安心休养,配合治疗,早日康复。 14. 病儿出院时,所有物品须分别清洁、消毒。向病儿家长进行预防疾病及正确育儿的知识宣传教育,并作出院后家庭特殊护理的示教,使其熟练掌握。

-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

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 从出生到足28天的婴儿称新生儿。出生后7天内的新生儿又称早起新生儿。 根据胎龄可分为足月儿和早产儿。 1.护理评估 1.1病史:询问患儿母亲既往及现病史,了解患儿出生过程中相关情况,如评分、生命体征情况。 1.2生理特点:患儿呼吸、循环、消化、血液、泌尿、神经、免疫系统,及体温调节、代谢功能情况。 1.3心理社会反应:因住院全无陪,患儿自身安全感降低及家属焦虑不安。 1.4辅助检查:血、尿、粪常规检查,结合病情及体检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助检查。 2.护理问题 2.1维持体温稳定 2.2保持呼吸道通畅 2.3预防感染 2.4合理喂养 2.5密切观察病情 3.护理措施 3.1新生儿室内空气新鲜,温度24—26℃,相对湿度55%—65%。 3.2工作人员进病室前应更衣,换鞋,洗手。

3.3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鼻分泌物及呕吐物。 3.4严格执行新生儿室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接触患儿前后洗手或消毒手。食具、听诊器等用品“一人一用一消毒”。 3.5严格执行床边交接班制度:包括病情变化、仪器性能及使用、各种管道是否通畅等。 3.6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鼻腔分泌物,避免患儿颈部过度前曲或后仰,避免患儿用物阻挡患儿口、鼻腔引起窒息。遵医嘱给予合理氧疗方式。3.7做好新生儿一般护理:根据病情每日进行沐浴或擦浴,行皮肤、脐部及口腔护理,更换小单及衣被。 3.8喂养:根据病情按医嘱定时定量,选择适当方法喂养,喂奶后观察患儿有无溢乳、呛咳及吐奶,记录实际喂奶量及吸吮情况。提倡母乳喂养,无法母乳喂养者给予配方奶喂养。 3.9定时、定秤测量体重,每周测量体重一次,特殊患儿遵医嘱测量。 3.10病情观察:监测患儿体温、呼吸、心率、血压及血样饱和度变化,注意患儿皮肤颜色、大小便、出入量及哭声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生,及时配合处理。按医嘱控制输液速度,精确用量,巡视观察输液情况。 3.11各种抢救药品、仪器均应定人管理,定点放置,定期检查维修,用后消毒备

呕吐的护理常规.doc

呕吐 因胃失和降,胃气上逆所致。以胃内容物从口吐出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胃,涉及肝、脾。急性胃炎,贲门或幽门痉挛,胰腺炎,胆囊炎等出现呕吐时均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病因病机 (一)外邪侵袭感受风、寒、暑、湿、火热之邪或秽浊之气,侵犯胃腑,胃失和降,水谷随气逆而上,即发生呕吐。 (二)饮食所伤饮食不节,冷热失调,饥饱无常,或过食生冷油腻,不洁等食物,停滞不化,伤及胃腑,胃气不降,上逆而为呕吐。 (三)情志失调恼怒伤肝,肝失条达,横逆犯胃,胃气上逆,忧思伤脾,脾失健运,食停难化,胃失和降,均可发生呕吐。(四)脾胃虚弱劳倦久病,耗伤中气,或脾胃素虚,中阳不振,纳运失常,胃气不降则吐,或胃阴不足,胃失润降,不能承受水谷,亦可发生呕吐。 二、分型及施护要点 (一)寒邪犯胃证 主证:呕吐食物残渣,量多如喷,胸脘满闷,可伴有恶寒发热,头身疼痛。苔白腻,脉浮滑。 1.生活起居护理 (1)保持病室环境安静,整洁,空气新鲜。 (2)患者应安卧休养,保暖避风寒。

(3)呕吐物应及时清除,并消毒被污染的衣被。 2.饮食护理 (l)呕吐势暴暂予禁食,病情好转后进全流或半流饮食,逐渐恢复软饭膳食,宜少量多餐,饮食宜热宜软易于消化。 (2)忌生冷瓜果和辛辣肥甘厚腻。 (3)食疗:用藿香粥:藿香15g,粳米100g;防风粥:防风10--15g,葱白2个,粳米100g。煮熟,分次食用。 3.用药护理 (1)中药方选藿香正气散加减口服。 (2)药宜热服,少量渐进,汤剂不受时,配以生姜止呕。4.情志护理 帮助患者消除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的影响,使其保持乐观情绪。5.专科护理 (1)呕吐频作,可用鲜生姜煎汤加红糖适量热服, (2)脘腹部热敷,并用手掌自上脘向下按摩胃脘部, (3)针刺合谷、内关穴,艾灸中脘。 (4)观察并记录呕吐物内容、颜色、气味及呕吐时间。 (5)注意观察寒热情况及舌、脉变化,定时测体温,以了解疾病进退情况。 (二)食滞胃肠证 主证:呕吐酸腐食物,吐出为快,大便秘结或秽臭不爽,嗳气厌食,脘痞腹胀。苔厚腻或垢,脉滑或沉实。

小儿呕吐的护理要点

小儿呕吐的护理要点 小儿呕吐的护理要点 一、小儿呕吐时,将其放在床上并安静躺卧,同时在床边放一个盆盂,以防小儿再发生呕吐时使用。并且,用凉开水给小儿漱口, 除去口腔中的异味。 二、小儿呕吐时,常常将衣物和被单弄脏,要注意经常更换,如果留有异味,更容易诱发小儿呕吐。 三、对于胃幽门狭窄的患儿,哺乳时不要一次喂得过多,但注意小儿有足量的水分摄取,以免发生脱水,可以采取少食多餐的方法,如用小勺或小杯子给小儿少量多次地喂奶或喂水。 四、小儿呕吐时不要急于进食,否则只会加重呕吐。每隔10~ 15分钟给小儿喝一些淡盐水或糖水,注意观察小儿手上的皮肤是否 干涩,以防身体发生脱水。 关于小儿呕吐的护理是很重要的,有的时候小儿呕吐之后呢很容易出现一些脱水的情况,如果孩子经常性的脱水呢,是严重的影响 到生命的,作为家长朋友还是要重视起来才行,那么对于小儿呕吐 护理要点需要家长都应该重视起来。 小儿呕吐的护理常识 周围人不要过分注意孩子的呕吐症状,应避免在孩子面前表现得紧张和顾虑,以提高其治疗的信心。同时保持环境清洁,患儿呕吐 物及时处理,污染的衣服、床单、被子及时更换,以免继续刺激患儿。 呕吐时,应守护在其身边,给予精神安慰;呕吐后,及时帮助漱口,勤给患儿洗澡,清除因呕吐留在身体上的异味。

5、小儿服药时也容易引起呕吐者:在喂药液时,药液不要太热,太冷;难喂药的小儿也可采用少量多次服用法;必要时也可服一口停 一会儿然后再服用。呕吐后及时清洁口腔、面部、颈部皮肤,更换 被污染的衣物、床单。 6、有些孩子先天咽反射比较敏感,容易引起呕吐;表现为一有感冒就容易出现呕吐,所以在看医生的时候应当与医生讲明,这时候 应当吃容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的实物,吃得不要太饱,一般是平 时饮食的一半左右。

危重新生儿护理常规

危重新生儿护理常规 疾病概述 新生儿危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自20世纪60年代起有了重大发现,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为中心的地区性新生儿医疗救护网和转运系统的建立,保证了危重儿能得到及时合理的诊治。危重新生儿包括:(一)需要进行呼吸管理的新生儿,如急慢性呼吸衰竭、需要氧疗、气管插管、呼吸机治疗者。(二)重症休克。(三)反复惊厥。(四)重度窒息。(五)极低出生体重儿。(六)某些外科手术后,如先天性心脏病、膈疝、食管气管瘘等。(七)其他多器官功能衰竭。多种生理功能受影响以及需全静脉营养、换血者、严重心律失常、重症败血症、脱水、酸中毒等。 一般护理 1.绝对卧床,根据病情摆放合适的体位,不能在血压不稳的情况下随意搬动患 儿。 2.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腔、呼吸道分泌物,避免误吸,防止舌后坠。 定时为患儿翻身、叩背,防止坠积性肺炎。 3.专人看护,心电监护,重点监测神志、生命体征、尿量,发现异常及时通知 医生,详细记录。 4.保证患儿足够的摄入量,根据病情给予高热量、高蛋白、易吸收的流质饮食 或遵医嘱补液,做好胃肠营养及鼻饲的护理。 5.每日为患儿清洁口腔2次。 6.保护眼睛,必要时按医嘱用抗生素眼药水滴眼。眼睑不能闭合着,用生理盐 水纱布覆盖。 7.每日为患儿晨间护理,保持皮肤清洁无异味,必要时每2小时为患儿翻身1 次,预防压疮。 8.观察排便情况,便秘者使用缓泻剂或灌肠,观察大便的颜色和形状。注意观 察尿量、颜色、性质等。必要时可留置尿管,做好会阴部护理。 9.加强防护,躁动时适当约束,避免坠床或碰伤。 10.保持各肢体处于功能位,生命体征平稳后尽早开始功能锻炼。 11.病室环境干净整洁,温度、湿度适宜,定时给予通风换气,加强对患儿的保 温。 专科护理 1.入院前的准备预热暖箱或辐射式保暖床,检查抢救单元各种设备是否运转 正常。 2.入院前的措施需要紧急处理的患儿应立即抢救(如心肺复苏、气管插管、 脐动脉插管给药等)。不需要紧急处理或经过紧急处理后的患儿,医生立即进行全面体格检查和安排各种化验和辅助检查。首次化验检查应包括:血、尿、粪常规,体检肝功能、急诊生化八项、凝血指标、血型、血气分析等。其他化验根据临床需要,胸部X线摄片作为常规检查,必要时做心电图及超声检

新生儿室护理常规

新生儿室护理常规 一、一般护理 1、专室护理,按病种隔离,室温应维持在 22℃左右,相对湿度55%~60%左右,并需保持空气新鲜。 2、体温不升或体重不足者,应设法保暖或放入新生儿暖箱,保持温度恒定,并集中操作,防止经常开箱,影响保暖。体温过高,可适当物理降温。 3、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工作人员进入新生儿病室应戴帽子、口罩,穿隔离衣,着隔离鞋。检查患儿及进行治疗护理时,必须先用消毒液或流水洗手后方可进行。重症监护期间,严禁探视。母亲患传染病时,应暂停直接喂奶,可吸出母乳经消毒后喂给,工作人员如有皮肤病或其他传染病时,不应接触患儿。如有感冒,禁止入新生儿病室内 4、入院头3d,测量体温4/d;体温平稳3~4d后改为2/d;暖箱中患儿测体温每4h一次。 5、按医嘱进行母乳或人工喂养,不能吸吮者用滴管或鼻饲。患儿应抱起喂奶。喂奶前换尿布,喂时防止呛咳,喂毕后轻拍背部排气,并使其侧卧。喂药时亦应抬高头部,顺口角缓慢喂入,防止呛咳。 6、加强皮肤护理,每日沐浴一次,保持皮肤皱折处清洁、干燥,重危者可擦浴,每次大便后清洗臀部,并涂以10%鞣酸软膏或消毒油剂。勤换尿布,防止臀红,臀红时用远红外线灯或白炽灯每日照射局部;每3~4h为患儿更换体位一次。 二、早产儿护理常规 早产儿是指胎龄小于37周,出生体重小于2500克,身长小于47厘米的活产新生儿。早产儿各器官生理功能不成熟,生活能力低下,死亡率高,更须加强护理,要精心、细心的观察微小

变化,及时发现异常,给预处理。 1、按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严格执行保护性隔离,做好日常清洁消毒工作。地板、工作台、床架等均要湿式打扫,病室24小时空气消毒,每周二、五大扫除,用具要灭菌。要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护理按无菌操作规范进行。接触护理早产儿前后要洗手。 3、保持室温在24—26摄氏度‘相对湿度在55一65%,床单为整洁、平整、干爽。如患儿体重〈2000g或体温低于36oC应放入暖箱保暖。暖箱温度按日龄及体重的不同调节其中性环境温度。暖箱湿度55-66%。保持暖箱清洁,每周二、五擦拭消毒二次。 4、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腔呼吸道分泌物。头偏向一侧,上身抬高30度防止返流呛咳。随时注意有无呛吐以防窒息。如出现呼吸暂停,可刺激皮肤(弹足底)等方法,使小儿啼哭,使呼吸暂停消失,如不能恢复,使用简易复苏囊复苏,同时汇报医生。 5、早产儿缺氧时给于氧气吸入,要密切观察用氧疗效,及时降低氧浓度,以防止氧中毒的发生。 6、加强喂养早产儿要用早产儿专用奶粉,严格按比例配制,注意温度,奶量要准确,每2h1次。无吸吮能力及吞咽能力差的可给予鼻饲,每次喂奶前要检查胃管是否在胃内,是否有潴留。详细记录出入量。 7、加强基础的护理,体重在1000g-1500g的每日油浴一次。2000g以上每日洗澡一次。每日定时定秤称体重并记录。 8、加强病情观察早产儿病情复杂,变化快,应该注意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观察生命体征。同时需观察患儿的面色。及时做好护理记录,及24h出入量的记录。备好抢救药及抢救物品,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抢救。 9、出院时向家长详细讲解患儿喂养及护理方法。

新生儿窒息护理常规

新生儿窒息护理常规 新生儿窒息是指胎儿因缺氧发生宫内窘迫或分娩过程中引起的呼吸、循环障碍,是造成伤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一)主要护理问题 1.不能维持自主呼吸——与羊水、气道分泌物吸入导致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有关。 2.体温过低——与缺氧、环境温度低下有关。 3.有感染的危险——与免疫功能低下有关。 4.恐惧(家长)——与病情危重及预后不良有关。 (二)护理措施 1.维持自主呼吸: (1)复苏:积极配合医生,按A、B、C、D、E程序进行复苏。 A是通畅气道:①保暖;②减少散热;③安置体位;④清除呼吸道。 B是建立呼吸:①触觉刺激;②复苏器加压给氧;③喉镜下经喉气管插管。 C是恢复循环:胸外心脏按压。 D是药物治疗:①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②保证药物应用。 E是评价。 (2)加强监护:患儿取侧卧位,严密监测各项生命体征变化,并记录。

2.保暖:可将患儿置于远红外保暖床上,病情稳定后,置暖箱中或用暖水袋保暖,维持体温36.5-37℃。 3.预防感染:严格执行各种无菌操作,勤洗手,保持环境清洁。 4.安慰家长:耐心细致地解答病情,介绍有关疾病知识,减轻家长恐惧心理。

新生儿肺炎护理常规 新生儿肺炎一般指感染肺炎而言,发生在宫内和分娩过程中胎儿吸入羊水、胎粪及污染的阴道分泌物所致者,称宫内感染性肺炎,但更多的是出生后由细菌或病毒所致。新生儿肺炎是新生儿最常见疾病之一。发病早期呼吸道症状和体征都不明显,尤其是早产儿。 (一)护理常规按新生儿疾病一般常规护理。 (二)保持呼吸道通畅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有效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和吸入物 1、对痰多不易咳出者可采取以下护理措施 (1)拍击背部:由上而下,由外周向肺门拍击,使小气道分泌物易于进入大气道。 (2)遵医嘱行雾化吸入,以湿化呼吸道分泌物。 (3)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吸痰时动作易轻柔,负压不可过高(﹤0.01mpa),吸痰时间不可过长(每次﹤15s),以免损伤呼吸道黏膜。 2、胸部理疗胸部理疗以促进血液循环。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护理常规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护理常规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由各种因素引起的低氧和脑血流的减少或暂停而导致的胎儿及新生儿脑损伤,是新生儿的常见疾病,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仍是以支持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护理是综合治疗的关键性环节,因此恰当的护理方法是疾病恢复的保证。具体的护理措施常规如下; 1.迅速纠正低氧及保暖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合理给氧是提高血氧浓度,减轻脑损伤的关键。氧流量0.5~1 L/min,给氧过程中注意调节氧流量,不应长时间高浓度吸氧,高浓度吸氧不超过3d,以免造成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及支气管发育不良。呼吸机供氧,氧浓度在40%以下,维持PaO250~70 mmHg,PaCO2<40 mmHg,SpO2 在96%以上。将患儿放在开放式辐射保暖台、暖箱或保温床保暖,维持体温在中性温度环境,肛温36.5~37.5℃。皮肤温36~36.5℃可维持最低耗氧量,。? 2. 供给适量的葡萄糖 维持血糖在正常范围。脑组织本身不储存糖原,代谢所需能量主要靠血液中葡萄糖供应。窒息缺氧时,脑血流量减少,其代谢障碍加重了脑细胞的损害,应静脉补充葡萄糖使患儿血糖维持在3.90~6.10mmol/L,并根据血糖调整输液速度,一般6~8mg/(kg·min),防止高血糖的发生。 3.严密观察病情 严密监护患儿的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血压等。注意观察患儿的意识、瞳孔、前囟张力、肌张力、抽搐症状及药物效果。 3.1. 控制惊厥保持患儿侧卧位,避免声光刺激,操作轻柔。如出现烦躁、尖叫等惊厥先兆,立即处理。常用药物为苯巴比妥钠、安定、水合氯醛,用药剂量要准确,注意观察用药后的效果,防止呼吸抑制、反应低下等不良反应发生。 3.2.降低颅内压控制液体入量,每日50~60ml/kg,用输液泵控制输液速度在4ml/(kg·h)以内,常用甘露醇、地塞米松、呋塞米等,注意用药的效果观察,及时反馈动态病情,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4.防止呕吐物反流引起吸入性肺炎 患儿头侧向一边,及时吸出口腔内分泌物及粘液,避免吸入。把早期洗胃作为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常规护理措施之一,以控制患儿并发呕吐,防止反流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