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肌筋膜激痛点形成机制的研究进展

肌筋膜激痛点形成机制的研究进展

肌筋膜激痛点形成机制的研究进展
肌筋膜激痛点形成机制的研究进展

第2l卷第1期航空航天医药2010年1月95肌筋膜激痛点形成机制的研究进展

柳围堤1,杨卫新2

(1.陕西省汉中市3201医院康复科,陕西汉中723000;2.苏州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康复科,江苏苏州215000)

摘要激痛点是指按压时出现的局部敏感痛点,可引起远端疼痛,有时还可产生感传性自主神经症状及本体感觉障碍的部位。激痛点与肌筋膜痛综合征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有密切联系,对“激痛点”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临床价值。近年来对于“激痛点”的基础研究越来越深入,研究的思路和途径越来越广阔,研究的报道也越来越丰富,但对“激痛点”发生,发展的自然过程的研究还不十分清楚,现就激痛点形成机制的研究进展综述。

关键词肌筋膜;激痛点;形成机制;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68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9334(2010)01—0095—03

自从TraveH等人于1942首次提出“激痛点”的概念以来,激痛点经常用于描述肌肉痛性损害。目前许多学者把激痛点(扳机点)(TriggerPoint)定义为:在骨骼肌纤维中可触及的紧张性索条上高度局限和易激惹的点…。在各种文献中将其翻译成激痛点、激发点、扳机点、起发点等等。它的产生常与内脏性疼痛、神经根性疼痛及肌筋膜性疼痛有关。目前,临床上以肌筋膜激痛点(MyofascialTriggerPoint,MTrP)的研究最为广泛和深入。MTrP是指骨骼肌内可触及之紧绷肌带所含的局部高度敏感的压痛点。按压它时,可激发特征性的整块肌肉痛、并扩散到周围或远隔部位的感传痛或称“牵涉痛”。

1肌筋膜激痛点的定义和临床特点

肌筋膜激痛点是一个复合体,在肌肉中,有中心性激痛点和附着处激痛点。中心性一般位于肌腹肌纤维的中央,运动神经进入肌肉之处,即运动点处。附着处激痛点主要位于肌肉与肌腱结合处部,或肌腱在骨髂上的附着处。目前,已知全身147块肌肉中有255个激痛点。其面积通常<1.0cm×1.0cm的压痛点,持续压迫(10s)或针刺常可引起该肌肉相关区域的牵涉痛,此处亦可触及小结节。

肌筋膜激痛点的两个重要特征是因机械刺激而产生的牵涉痛和局部肌肉抽搐.根据其是否伴有自发性疼痛,它可分为活性激痛点与潜在激痛点。一般认为,具有自发性疼痛或对运动有反应性疼痛的点称为活性激痛点,而把仅在按压时有疼痛或不舒服的敏感点称为潜在激痛点口J。只有活化性的激痛点才能引发出症状,而潜伏性的激痛点会特征性的造成肌肉张力的或许增加,以及被动牵拉的限制。激痛点可以早在出生六个月后出现【…。激痛点引起的牵涉痛在单个肌肉上是固定不变的,并且是局限的皮下痛,具有轻微模糊的边界,体表投影大大超过起始压痛点,每个激痛点都有一个独特的牵涉痛分布区域。4j。

激痛点与压痛点是有区别的,压痛点是由原病灶受到物理、化学因素刺激而产生的电信号,当受到外力压迫时使原来的刺激增加而产生更为显着的定位疼痛感觉。压痛点常与较表浅的筋膜炎症以及深部的软组织损伤部位相符合,常位软组织与骨骼的附着点,类似于中医针灸的“阿是穴”,压痛较集中、周定,往往没有明显的放散痛或传导痛。激痛点则是指来自肌筋膜痛的敏感点,压之可诱发整块肌肉痛,并扩散到周围或远处部位的放散痛,这样它可以引起能够引起临床常见的头颈,四肢,躯干许多疼痛,如腰臀肌筋膜激痈点往往引起下肢的牵涉痛,临床易与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坐骨神经痛相混淆”j。

激痛点引起临床症状特点:①激痛点可为钝痛或锐痛,突然痛者多为外伤引起,渐渐发作者多为劳损引起。内脏疾病、病毒感染、精神创伤等也可诱发;②每块肌肉都有不同形式的感应痛点,用指压或针刺激痛点都可引起,激痛点越灵敏,感应痛越重,持续时间越长;③激痛点可诱发植物神经症状,如』6l管收缩、局部肿胀、流涎、流泪、头晕、耳鸣等;④激痛点也可使肌肉紧张发硬,但肌营养不受影响,因而无肌萎缩,此点与根性神经痛不同,后者虽然也有压痛,但多有肌萎缩;⑤局部封闭可扩张m管,冲淡积存的代谢产物,阻断向心性疼痛传导,因此对激痛点的准确注射,加上缓缓牵拉紧张肌肉,常能缓解疼痛¨J。

2发病机制学说

2.1能量代谢危机学说(TheHypothesizedEnergyCrisis)

在1980年,Simon徊1首先提出此学说,他做了大量的关于激痛点临床和试验证实激痛点的存在一1他认为肌肉因为损伤或反复微损伤,使肌浆的网状结构受损分解而钙离子被释放fl:来,或通过受损的肌纤维细胞膜从细胞外进人到胞浆内,但血流未能相应增加,以致未能及时清除多余的ca”。在ATP供给正常和这种异常钙离子增多,产生失神经控制的自发性的肌纤维收缩,肌纤维变短。这种慢性持续性纤维收缩将明显增加机体局部能量消耗以及抑制局部血液循环,使局部缺血、低氧可刺激组织释放5一HT、组织胺、缓激肽、前列腺素、K+和H+等,这些均可引起局部缺血和神经敏感,而部缺m而使ATP供应不足,钙离子并不能被肌浆网重新吸收,因为把钙离子逆浓度差重新摄人终池需要钙泵的作用,钙泵需要一定的能量,而这过程须要的能量比维持肌肉收缩还要多,所以肌肉收缩持续,而此种收缩不是因为肌肉的化学特性,而是依靠动作电位来激发。同时,肌束处于紧张状态,引起代谢活动的增强,当肌肉代谢活动增强,便会产生代谢物蓄积,继而刺激肌肉内之痛觉感受器细胞而引起肌肉疼痛,而疼痛又使肌肉持

万方数据

96V01.21N。.1AerospaceMedicineJan2010

续收缩,导致组织缺血,如此反复恶性循环。有学者在肌筋膜疼痛之受累肌肉进行了肌电图的观察,发现在休息时,肌紧张带及激痛点是电静止的,所以有别于一般所认为是肌肉痉挛。这证明肌肉是南其本身功能障碍而紧张,而不是一般的痉挛8。局部缺『l:【L和缺氧af刺激神经JfJ【管反应物质的释放,这些物质使传入神经致敏其结果是:一方面进一步损害r局部循环.另一方面是进一步降低肌纤维组织的氧耐量,从而加蕈肌纤维的损害形成恶性循环,最终产生能量的代谢危机9‘…,形成紧张性肌纤维,多个紧张性肌纤维形成紧张性索条,即激痛点:Bengtssuna…等人证实激痛点区域有高能磷酸盐的减少及低能磷酸盐和肌酸的增加;有学者以细微探针量度受累肌肉之氧分压(PO,),发现氧分乐值极低,所以激痛点之疼痛可以是因缺血、缺氧而引起之缓激素及其它致痛物质之释放,继而刺激伤害感受器”j.这些致痛物质亦会引起感觉及自主神经系统的问题,经由中枢神经系统所传导““;Shah等”。用微量分析技术测量触发点部位的微环境发现,急性触发点部位的缓激肽、降钙素基因相火肽、P物质、肿瘤坏死冈子、白细胞介素一lB、5一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的水平最著升高,pH值碌著降低,提示急性触发点存在代澍危机,可引起局部和牵涉疼痛的外周疼痛感受器的刺激因子。形态学研究表明“激痛点”紧张带区域组织切片发现确有肌节短缩现象,并存在“虫嗜纤维”和“破碎的红纤维”,其中肌肉缺J缸是引起“虫嗜纤维”的一个重要原因,“破碎的红纤维”与线粒体的异常有关,在电子显微镜卜观察紧带区组织切片的确发现:肌节缩短、肌浆网分解、组织缺血缺氧现象,这些发现更加证实了Simol,的理论…。代谢危机学说可以解释到:在肌肉休息时激痛点之肌紧张带并没有动作电位之发牛,激痛点的发生常会因肌肉过度使用或慢性损伤引起,肌纤维的短缩损害了局部循环,导致氧和能量缺乏,形成恶性循环,产生能毋危机,形成紧张性肌纤维,多个紧张性肌纤维形成紧张性索条。以此假说为依据.临床【i通过封c{=J疗法或通过“牵张治疗”被动牵托短缩的肌纤维,打破能垃代谢的恶性循环,可取得明显的疗效”‘”。

2.2肌梭异常电位学说1993年DrHubbard和Berkoff ̄I6。提出了该假说,假说的基础在于他们于“激痛点”处肌电图发现有自主的电位活动,这种电位活动位于激痛点的很小区域内(约1至2em),深约1.0mm,有两个成分:一部分持续性低电位,振幅约为lo~8()mV;另一部分为偶发开始为负值的双相高电位.振幅约为1130—600mV。一个“激痛点”可有数个这种电位活动点,而且此种电位活动无论从电性、波型以及出现的区域都区别于神经肌肉终板电位。【大I此DrHubbard和Berkoff认为这么小区域的电位是南下不止常兴奇的交感神经刺激肌梭内的纤维收缩所致,这也是发生病变的原因:该学说解释了肌筋膜痛综合征患者除有传导痛以外还有自t神经反应症状的现象:但有些学者对此假说也存在怀疑态度,他们认为肌电图检查使用的银针很难穿人肌梭被膜,困此记录的电位是否为肌梭电位值得存疑,并且对于一个肌梭的异常是否能够导致多处病灶也难令人信服”:

2.3运动神经肌肉终板功能异常学说运动神经肌肉终板功能异常学说是近几年研究的热点.它是对肌梭异常电位学说的进一步研究,认为存肌肌筋膜激编点内有许多

“激痛病灶小点”(MyofascialTriggerPointLoci)…。每一激痛病灶小点包括感觉和运动两部分:感觉成份即“敏感小点”而运动成份即“活动小点”。这些激痛病灶小点均非常小。敏感病灶小点是经刺激可引起疼痛、牵涉痛、及局部肌肉抽搐反应的敏感感受器或敏感神经末梢”,,此小点分布于全身所有肌肉,但在运动神经终板区分布最多。而活动小点是可以用肌电图记录到自发电位变化(SpontaneousElectricalActivity,SEA)之小点“。““。部分学者利用单极肌电图针于“活动小点”处发现与神经肌肉终板电位极相似的电位变化.该自发电位变化,基本上是一种持续性像噪音一样的低电位,此电性的特点为先产生负性电位这与一般的运动神经单位电位先产生正性电位不同,而且此电位并不出现在非紧张带区,当针刺到能J忙生此电位的区域时,会产生局部弹跳现象,另外,这种运动神经终板低电位在激痛点的广泛}{_;现和激痛点的激惹程度有相关性,尤其是在活性激痛点…,这使得运动神经终板低电位成为激痛点的一个特行‘”J。因此认为这些小点乃是不正常终板电位,因为部份学者”在激痛点处插入单极电极针,发现激痛点的电极变化与终板电极类似,只是激痛点先产生负性电位,与一般运动神经电位先产生正性电位不同。失效的运动终板释放大量的乙酰胆碱,激活触突后膜乙酰胆碱受体,产生大虽微小终板电位,Mense等。。1验证终板过度释放乙酰胆碱导致形成收缩结节的假说,证实触发点部位的运动终板功能异常。另外亦伴随着高浓度钙离子,高浓度钙离子又会令肌肉收缩。肌肉这种持续收缩就会增加局部能量的消耗和局部ⅡlL循环的减少,进一步促使神经J衄管反应物质释放,这些物质既可以在激痛点产生痛觉又可以刺激乙酰胆碱的释放,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打破这个恶性循环是治疗的一个关键…。。在异常的终板附近有包含交感神经纤维的神经血管柬,激痛点产生的痛觉会影响交感神经的功能,所以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常伴有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之症状,如皮肤滚动疼痛、对触摸和温度高敏感、血流改变、异常出汗、反应性充If『L和烧灼感、皮肤划痕症等而有学者认为,跟据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发生之皮节分布,亦可找出相应神经根支配之肌节,在临床上可依据此关系更准确的找出受累之肌肉”。Hong利用此理论设计了激痛点注射法以进行有效的阻断,以及用激光和针。刺激痛点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症均取得了一定的效果27一,

2.4肌组织疤痕纤维化学说在20世纪,德国科学家在对严重肌肉痛症病人进行肌肉组织检查时,发现肌肉巾有疤痕组织二后认为肌筋膜激痛点条索或硬结为疤痕组织纤维化所造成,所以认为肌筋膜疼痛综合征中之受累肌肉,可能有类似疤痕组织,我国曾有学者提m在人体软组织受急性或慢性损伤后会在软组织及其周嗣产生牛物化学变化(缓激肽类、5一羟色胺类等化学物质含量的变化),而人体通过神经反射系统、体液调节系统作用,产生生理病理过程的变化(被破坏的机体组织要修复、被扰乱的牛理功能要恢复),由于病区有关组织的保护机制处于警觉状态而制动,最终产生瘢痕、粘连、挛缩、堵塞,而这义是新的病理产物”,针刀的治疗正足基于此病理产物,而且疗效显著”“。。但是,现在缺少组织形态学的进一步研究,2.5激痛点与腧穴(CorreslxmdeneesofTriggerPointsAndAcupuncturePoints)近几年,有许多研究者”,”在探寻

万方数据

第2I卷第1期航空航天医药2010年1月97

肌筋膜激痛点和中医针灸腧穴的相关性,对于揭示经络的

实质提供一个思路即“肌筋膜假说”.研究总结了255个

simons和Tavell提出的激痛点与传统腧穴在解剖位置和临16床主治的相关性,发现有92%激痛点和腧穴在解剖位置对

应,79.5%的激痛点与腧穴在I临床主治相关,76%的激痛

点之牵涉痛路线与其对应腧穴所在的经络走向一致"21激17痛点与腧穴这种在解剖和临床治疗的相关性至少说明针

灸在针刺腧穴治疗痛证与激痛点治疗相关。183展望

对于肌筋膜激痛点的形成过程,研究者们从电生理,19组织学和生理生化方面进行了探讨,目前得到的结果虽然

不相同,但是大家公认一共同点,便是激痛点的研究是临

床许多相关疾病如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等的诊断及治疗的

关键,所以有必要对激痛点的形成机制进行迸一步深入的20研究。

参考文献21lTravellJG.Myofaxcialtriggerpoints:clinicalview.In:Bonl—

caJJ.AIbe—FessardD.Advancesinpainreseatchand22therapylM】.NewYork:RavenPress,1976:919.

2HongCZ.Myofascialtriggerpointinfection[J].CritRev23MedRehabilCliNortAm,1993。4:41~63.

3HongCZ.NewTrendsinmyofascialpainsyndrome[J].ChineseMedicalJournal(Taipei),2002,65:501—512.

4WallPD.疼痛学[M].赵宝昌,崔秀云,译.沈阳:辽宁教

育出版社,2000.245黄强民,张雄文,王俊.腰臀肌筋膜触发点疼痛和其下肢牵涉痛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5,

20(3):193—194.256SimonsDG,TravellJG.Myofascialtriggerpoints,apossi?bleexplanation[JI.Pain,1981,10:106~109.

7SimonsDG.Clinicalandetiologicalupdateofmyofascial

painfromTriggerpoints[J].Musculoskelpain,1996,4:93.268MacdonMdAJ.Abnormallytendermuscleregionsandas.

sociatedpainfulmovement[J].Pain,1980,8:197—205.

9SimonsDG.Myofascialtriggerpoints,socialandoccupa一27tionalhistoryasriskindicatorsforlowbacktroubleina

generalpopulation[J].Spine,1976,11(7):7205.

10MenseS,simonsDG,RussellIJ.Muscialpain:under-standingitsnature;diagnosis,andtreatment[J].Phila一28delphia:LippincottWilliams&Wilkims,2001,30~150.

11Benglssona.Tension—typeheadaches.publishederratum29

appearsinAm—Fam—Physician。1993,48(2):2加.

12BruckieW.SuckfullM.FleckensteinW.Gewebep0230messunginderverspanntenRuckenmuskulaturJI.

ZeistchriftfurRheumatologie,1990.49:208.3I13ShahJP.DanoffJV.DesaiMJ.eta1.Biochemicalsassoci—atedwithpainandinflammationareelevatedinsitesnear

toandremotefromactivemyofascialtriggerpoints【】].

ArchPhysMedRehabil,2008,89(1):16—23.32

14周勇,高立华,刘书玉,等.不同容量注射液触痛点注射在治疗肌筋膜痛综合征的应用研究[J].实用疼痛

学杂志,2007。06:423—424.

15黄强民.牵涉膝关节周围疼编的下肢肌疼痛触发点诊

断和治疗的要点分析[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09,4:665—666.

HubbardDRBerkoffGM.Myofascialreleaseforcranio?

mandibularpainanddysfunction[J1.Int—Orofacial—Myology,1996,22:20—22.

陈信水,王亭贵,赖金鑫,等.肌膜疼痛症候群之新观[J].当代医学,1995,06:44l~442.

HongCZ.NewTrendsinmyofascialpainsyndrome[J].ChineseMedicalJournal(Taipei),2002,65:501—512.BennetRM.myofascialpainsyndromeandthefibromyal—

giasyndrome;aeompavativeAnalysis.In:FrictionJr,A-wadEa.AdvancesinPainReseachandTherapy[J].NewYork:RavenPress,1990。43~66.

HongCZ.Hong§locimodelofTrpsupraspinalandmyo-fascialinputs[J].Pain,1991,46(2):125—132.

HongCZ.Hong§locimodelmyof&scialinputstriggerpointinjection[J].J—Orofac—Pain,1991,6(9):2l~22.

HongCZ.Triggerpointlocimodel[J].Postgrad—Med,1995,77(3):149—5l,54—58.

KuanTS,HsiehYL,ChenSM.Themyofascialtriggerpointregion:correlationbetweenthedegreeofirritabilityandtheprevalenceofendplatenoise[J].AmericanJour-nalofPhysicalMedicineandRehabilitation,2007,86(3):2.

SimonsDG.Endplatepotentialsavecommontomidfiber

myofaciaitriggerpoints[J].AmericanJournalofPhysicalMedicineandRehabilitation。2002.8l(3):12.

MenseS,SimonsDG,HoheiselU,eta1.1七sionsofrat

skeletalmuscleafterlocalblockofacetylcholinesterase

andneuromuscularstimulation[J].JApplPhysiol,2003,94(6):2494—2501.

HangCZ.Myofascialtriggerpoint:Pathophysiologyandcorrelationwithacupuncturepoints[J].AcupunctureinMedicine,2000,18(1):41~45.

ChenKH,HongCZ,KuoFC.Electrophysiologiceffects

ofatherapeuticlasernnmyofascialtriggerspotsofrabbitskeletalmuscles[J].AmericanJournalofPhysicalMed.icineandRehabilitation,2008,87(12):2.

朱汉章.针刀医学基础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完善[J].世界科学技术,2006,8(6):85—92.

费骏,石仕元,魏威余,等.针刀治疗颈肩部肌筋膜综合征机理初探[J].中医正骨,2008,20(7):49—50.

张苏杰,吕发明.小针刀治疗项背部肌筋膜炎的临床研究[J].新疆中医药,2008,26(3):48—49.

DorsherlOT.Canclassicalacupuncturepointsandtrigger

pointsbecomparedinthetreatmentofpaindisordersBirchisanalysisrevisited『J].Journalofalternative&complementarymedicine,2008,14(4):12.

PeterT.Dorsher.TriggerPointsAndAcupuncturePoints:AnatomicAndClinicalCorrelations『J].MedicalAeu.puncture,2006.17(3):21—24.

(收稿日期:2009一12一06)

万方数据

肌筋膜炎

主诉:。 现病史:无明显诱因出现。病来无头晕,无视物旋转、视物不清、视物成双及视野缺失,无饮水呛咳及流涎,未抽搐,无意识、言语及肢体活动障碍,患者目前精神差,食欲减退,睡眠不佳,二便如常。 肌筋膜炎:又称腰背肌损伤、腰背部纤维炎、腰背筋膜疼痛症候群,是指肌肉和筋膜的无菌性炎症反应,当机体收到风寒侵袭、疲劳、外伤或睡眠位置不当等外界不良因素刺激时,可以诱发肌肉筋膜炎的急性发作,肩颈腰部的肌肉、韧带、关节囊的急性或慢性的损伤、劳损等是本病基本原因。 主要表现:慢性肌肉疼痛,酸软无力。 分类: 颈后肌筋膜综合症:又称慢性颈部肌痉挛,易与颈椎病相混淆。主要病因为长时间伏案,低头工作的工种,容易患此病,一般仅限于颈后部不适。 主要症状:自觉颈后部疼痛、僵硬、酸困、沉重、压迫、活动不灵,一般无神经症状,晨起症状加重,活动后减轻。病情严重可伴有头痛及累及肩背部,表现为酸困及麻木等。 颈肩肌筋膜炎: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症,是指颈肩背部筋膜、肌肉、肌腱和韧带等软组织的无菌性炎症,引起颈肩背部疼痛、僵硬、运动受限及软弱无力等症状。主要与轻微外伤、劳累及受寒等有关。 主要症状:颈肩背部酸痛不适,肌肉僵硬,或有重压感,麻木感,可向头部和上肢及背部与肩胛之间放射;晨起或天气变化及受凉后症状加重,活动后则疼痛疼痛减轻,常反复发作;可出现颈部弹响感;体检可发现局部肌肉紧张、压痛,压痛点常位于棘突及棘突旁,常累及斜方肌、菱形肌和提肩胛肌等,压痛局限,多无放射。 腰肌筋膜炎:急性期患者腰部疼痛剧烈,有灼烧感,腰部活动时症状加重,局部压痛较显著(多在病变肌肉的起止点处),有的病人体温升高,血液检查可见白细胞。急性发作后,少数患者症状可完全消退,多数会遗留疼痛痛,或相隔数月、数年以后再次发作。慢性病例表现为腰部酸痛,肌肉僵硬,有沉重感,常在天气变化时(如阴雨天)、夜间或潮湿地域时疼痛加重,晨起腰部酸痛加用,稍加活动可缓解,腰功能可正常,但活动时腰部酸痛明显。 足底筋膜炎:是运动引起的慢性损伤,最常见的原因是经常长时间走路(包括登山健身、徒步旅行等活动)。长时间行走容易引起足底的慢性损伤,从而导致足底筋膜炎;另外,鞋跟太硬造成对足跟的压迫,也能引起足底筋膜炎;经常穿高跟鞋也会加重足底损伤。 主要症状:多是单脚发病,除了足跟疼痛外,另有部分的患者感到足弓或前足疼痛。患者在早上起床时,当脚感接触地面、准备站起来的一瞬间,疼痛非常剧烈,这是由于足底肌腱一整夜没有机会得到伸展,在下床起身时收到突然牵扯,所以马上就感到疼痛。 综合临床表现:(1)局部肌肉痛:慢性持续性酸胀痛或钝痛,疼痛呈紧束感或重物压迫感,腰、背、骶臀、腿、膝、足底、颈、肩、肘或腕等均可发生。 (2)缺血性疼痛:局部受凉或全身疲劳、天气变冷会诱发疼痛,深夜睡眠中会痛醒、晨起僵硬疼痛,活动后减轻但常在长时间工作后或傍晚时加重,当长时间不活动或活动过度甚至情绪不佳时也可疼痛加重。 (3)固定压痛点:体检时发现病人一侧或局部肌肉紧张、痉挛、隆起、挛缩或僵硬。压痛点位置常固定在肌肉的起止点附近或两组不同方向的肌肉交接处,压痛点深部可摸到痛性硬结或痛性条索。

肌筋膜激痛点形成机制的研究进展

第2l卷第1期航空航天医药2010年1月95肌筋膜激痛点形成机制的研究进展 柳围堤1,杨卫新2 (1.陕西省汉中市3201医院康复科,陕西汉中723000;2.苏州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康复科,江苏苏州215000) 摘要激痛点是指按压时出现的局部敏感痛点,可引起远端疼痛,有时还可产生感传性自主神经症状及本体感觉障碍的部位。激痛点与肌筋膜痛综合征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有密切联系,对“激痛点”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临床价值。近年来对于“激痛点”的基础研究越来越深入,研究的思路和途径越来越广阔,研究的报道也越来越丰富,但对“激痛点”发生,发展的自然过程的研究还不十分清楚,现就激痛点形成机制的研究进展综述。 关键词肌筋膜;激痛点;形成机制;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68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9334(2010)01—0095—03 自从TraveH等人于1942首次提出“激痛点”的概念以来,激痛点经常用于描述肌肉痛性损害。目前许多学者把激痛点(扳机点)(TriggerPoint)定义为:在骨骼肌纤维中可触及的紧张性索条上高度局限和易激惹的点…。在各种文献中将其翻译成激痛点、激发点、扳机点、起发点等等。它的产生常与内脏性疼痛、神经根性疼痛及肌筋膜性疼痛有关。目前,临床上以肌筋膜激痛点(MyofascialTriggerPoint,MTrP)的研究最为广泛和深入。MTrP是指骨骼肌内可触及之紧绷肌带所含的局部高度敏感的压痛点。按压它时,可激发特征性的整块肌肉痛、并扩散到周围或远隔部位的感传痛或称“牵涉痛”。 1肌筋膜激痛点的定义和临床特点 肌筋膜激痛点是一个复合体,在肌肉中,有中心性激痛点和附着处激痛点。中心性一般位于肌腹肌纤维的中央,运动神经进入肌肉之处,即运动点处。附着处激痛点主要位于肌肉与肌腱结合处部,或肌腱在骨髂上的附着处。目前,已知全身147块肌肉中有255个激痛点。其面积通常<1.0cm×1.0cm的压痛点,持续压迫(10s)或针刺常可引起该肌肉相关区域的牵涉痛,此处亦可触及小结节。 肌筋膜激痛点的两个重要特征是因机械刺激而产生的牵涉痛和局部肌肉抽搐.根据其是否伴有自发性疼痛,它可分为活性激痛点与潜在激痛点。一般认为,具有自发性疼痛或对运动有反应性疼痛的点称为活性激痛点,而把仅在按压时有疼痛或不舒服的敏感点称为潜在激痛点口J。只有活化性的激痛点才能引发出症状,而潜伏性的激痛点会特征性的造成肌肉张力的或许增加,以及被动牵拉的限制。激痛点可以早在出生六个月后出现【…。激痛点引起的牵涉痛在单个肌肉上是固定不变的,并且是局限的皮下痛,具有轻微模糊的边界,体表投影大大超过起始压痛点,每个激痛点都有一个独特的牵涉痛分布区域。4j。 激痛点与压痛点是有区别的,压痛点是由原病灶受到物理、化学因素刺激而产生的电信号,当受到外力压迫时使原来的刺激增加而产生更为显着的定位疼痛感觉。压痛点常与较表浅的筋膜炎症以及深部的软组织损伤部位相符合,常位软组织与骨骼的附着点,类似于中医针灸的“阿是穴”,压痛较集中、周定,往往没有明显的放散痛或传导痛。激痛点则是指来自肌筋膜痛的敏感点,压之可诱发整块肌肉痛,并扩散到周围或远处部位的放散痛,这样它可以引起能够引起临床常见的头颈,四肢,躯干许多疼痛,如腰臀肌筋膜激痈点往往引起下肢的牵涉痛,临床易与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坐骨神经痛相混淆”j。 激痛点引起临床症状特点:①激痛点可为钝痛或锐痛,突然痛者多为外伤引起,渐渐发作者多为劳损引起。内脏疾病、病毒感染、精神创伤等也可诱发;②每块肌肉都有不同形式的感应痛点,用指压或针刺激痛点都可引起,激痛点越灵敏,感应痛越重,持续时间越长;③激痛点可诱发植物神经症状,如』6l管收缩、局部肿胀、流涎、流泪、头晕、耳鸣等;④激痛点也可使肌肉紧张发硬,但肌营养不受影响,因而无肌萎缩,此点与根性神经痛不同,后者虽然也有压痛,但多有肌萎缩;⑤局部封闭可扩张m管,冲淡积存的代谢产物,阻断向心性疼痛传导,因此对激痛点的准确注射,加上缓缓牵拉紧张肌肉,常能缓解疼痛¨J。 2发病机制学说 2.1能量代谢危机学说(TheHypothesizedEnergyCrisis) 在1980年,Simon徊1首先提出此学说,他做了大量的关于激痛点临床和试验证实激痛点的存在一1他认为肌肉因为损伤或反复微损伤,使肌浆的网状结构受损分解而钙离子被释放fl:来,或通过受损的肌纤维细胞膜从细胞外进人到胞浆内,但血流未能相应增加,以致未能及时清除多余的ca”。在ATP供给正常和这种异常钙离子增多,产生失神经控制的自发性的肌纤维收缩,肌纤维变短。这种慢性持续性纤维收缩将明显增加机体局部能量消耗以及抑制局部血液循环,使局部缺血、低氧可刺激组织释放5一HT、组织胺、缓激肽、前列腺素、K+和H+等,这些均可引起局部缺血和神经敏感,而部缺m而使ATP供应不足,钙离子并不能被肌浆网重新吸收,因为把钙离子逆浓度差重新摄人终池需要钙泵的作用,钙泵需要一定的能量,而这过程须要的能量比维持肌肉收缩还要多,所以肌肉收缩持续,而此种收缩不是因为肌肉的化学特性,而是依靠动作电位来激发。同时,肌束处于紧张状态,引起代谢活动的增强,当肌肉代谢活动增强,便会产生代谢物蓄积,继而刺激肌肉内之痛觉感受器细胞而引起肌肉疼痛,而疼痛又使肌肉持 万方数据

推拿手法治疗腰背臀肌筋膜疼痛触发点的临床观察

推拿手法治疗腰背臀肌筋膜疼痛触发点的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分析对腰背臀肌筋膜触发点疼痛患者采用推拿手法治疗的效果,为其临床应用和研究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方法本次研究中共入选研究对象43例,均为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疗腰背臀肌筋膜触发点疼痛患者,入选研究的时间为2012年6月~2014年2月,分成观察组(21例)与对照组(2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给予临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推拿手法进行临床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效果分别为100%、77.27%,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临床上针对腰背臀肌筋膜触发点疼痛患者,采用推拿方式进行治疗,其治疗效果显著,无毒副作用,值得临床重视与推广使用。 标签:推拿手法;腰背臀肌筋膜触发点;临床疗效 腰背肌筋膜疼痛在临床中较为常见,主要是因慢性、急性劳损、潮湿、寒冷等导致的腰部或背部肌肉、筋膜出现缺血、水肿的病症类型,在中医中属于”痹症”的范畴,在中老年群体、长时间坐位工作以及体力劳动者中多见,临床治疗本病的方法较多,近年来本院采用推拿手法治疗取得明显效果,本文以在本院接受治疗的4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患者自愿为原则,分成两组,分别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治疗,鉴于临床治疗效果的显著性,现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开展的时间为2012年6月~2014年2月,共入选研究对象43例,均为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腰背臀肌筋膜疼痛患者,所有患者均经过严格的检查和诊断,并与WHO中规定的相关诊断标准[1]相符合。在43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7例,患者年龄在32~74岁,平均年龄为(38±6.10)岁,病程在2~10年,平均病程为(5± 2.31)年。通过观察发现,以上患者的病史均比较长,且在于本院治疗前大多数已经过多种西医治疗方案但无效。患者主诉腰腿部疼痛、发冷、无力、酸胀,受冷时以上症状加重,休息、静止后则症状缓解,夜间因疼痛而失眠,长期服用安眠、止痛类药物,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副作用。所有患者在接受本次推拿治疗前,均已排除有不配合者以及有严重性脏器官疾病者。征求患者治疗意愿后,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临床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检查方法对患者患触进行检查,发现所有患者的腰臀肌中总能找到一处或多处的压痛触痛,大多数患者痛点处还可触及条索状的结节。远处与受累肌特定范围的牵涉痛,重压痛点常可牵涉至远处,导致患者出现腿痛或腰痛现象,且受累肌处的关节运动受限,运动范围减小。 1.2.2治疗方法对照组根据患者的经济条件,给予适当的药物辅助治疗:针

筋膜损伤是一切疼痛的根源

筋膜损伤是一切疼痛的根源

筋膜损伤是一切疼痛的根源 深圳栾氏原创 触发点引起的疾病 人体疼痛75%是由激痛点引起的肌肉结节和肌肉紧绷带——引起牵涉痛。肌筋膜疼痛触发点(trigger point)是一个受累骨骼肌上能够激惹疼痛位置,通常可在这个位置上摸到一个拉紧的带和条索样结节,挤和触压时疼痛;并且能引起远处的牵涉痛、压痛和交感现象,包括临床上所涉及到许多头颈、躯干和四肢的疼痛。一块受累的肌肉常有几个不同的固定疼痛点,每一个疼痛点都有自己固定的触发牵涉痛区域。一个原发疼痛点可触发另一个邻近疼痛点,肌筋膜触发点

疼痛又称为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常引起腰背痛、颈肩痛、腰腿痛以及关节周围痛的一个常见的慢性疼痛病。 -------去掉真皮层后 的浅筋膜 筋膜的 解剖结构及作用机制 所谓筋膜,是人体 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 部分,为一覆盖在肌肉与肌腱周围的表面一层菲薄膜性结构,遍布全身,根据其位置的深浅可分为浅筋膜和深筋膜2种:浅筋膜又称皮下筋膜,位于真皮之下,包被全身各部,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内含浅动脉、皮下静脉、皮神经、淋巴管及脂肪等,有些局部还可有乳腺和皮肌,浅筋膜对其深部的肌、血管和神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某些部位的浅筋膜对外来加压能起缓冲作用。深筋膜,又称固有筋膜,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位于浅筋膜的深面,它包被体壁、四肢的肌和血管神经等,深筋膜与肌肉关系密切,随肌肉的分层

而分层,在四肢,其插入肌群间,并附着于骨,构成骨间隔;并包绕血管、神经形成血管神经鞘,在肌数目众多而骨面不够广阔的部位,还可供肌的附着或作为肌的起点;肌肉较发达的地方,其深筋膜就显得特别发达,强厚而坚韧。具有保护肌肉免受摩擦和约束肌肉的活动,并分隔肌群或肌群中的各间肌,以保证肌群和各间肌能单独进行活动。深筋膜在腕踝部可增厚形成支持带,对经过其深部的肌腱有支持和约束作用,并能改变肌力的牵引方向,以调节肌力的作用。 在病理情况下,筋膜可潴留脓液,限制炎症扩散。由于血管和神经都沿着肌间或肌群之间的筋膜间隙行走,这对于诊断血管神经及肌的病变,有很大的帮助。

肌筋膜炎

肌筋膜炎 概述:肌筋膜炎又称“腰背肌损伤”、“腰背部纤维炎”、“腰背筋膜疼痛症候群”等,是指肌肉和筋膜的无菌性炎症反应,当机体受到风寒侵袭、疲劳、外伤或睡眠位置不当等外界不良因素刺激时,可以诱发肌肉筋膜炎的的急性发作,肩颈腰部的肌肉、韧带、关节囊的急性或慢性的损伤、劳损等是本病的基本病因。由于在急性期没有得到彻底的治疗而转入慢性;或者由于病人受到反复的劳损、风寒等不良刺激,可以反复出现持续或者间断的慢性肌肉疼痛、酸软无力等症状。 临床症状 主要表现为弥漫性钝痛,尤以两侧腰肌及髂嵴上方更为明显。局部疼痛、发凉、皮肤麻木、肌肉痉挛和运动障碍。疼痛特点是:晨起痛,日间轻,傍晚复重,长时间不活动或活动过度均可诱发疼痛,病程长,且因劳累及气候变化而发作。查体时患部有明显的局限性压痛点,触摸此点可引起疼痛和放射。有时可触到肌筋膜内有结节状物,此结节称为筋膜脂肪疝。 诊断: 1、局部疼痛、发凉、麻木、肌肉痉挛和运动障碍。 2、疼痛常于清晨发作,活动、热敷后减轻或消失。 3、有明显的局限性压痛。 4、用普鲁卡因痛点注射后疼痛消失。 辅助检查:X线检查无异常。实验室检查抗“O”或血沉正常或稍高。 疾病治疗 (1)去因:如抗类风湿、消炎、松解疤痕; (2)改善血供:锻炼、按摩、热疗(红外线、激光、拔火罐、针灸)等有效但不痊愈,复发率高; (3)消炎镇痛:能减轻症状和改善生活质量; (4)体育锻炼:抗地心引力肌肉锻炼。 (5)抗忧郁治疗。 (6)消灭触痛点:

护理评估: 病因;慢性劳损是最多见的原因之一,肌肉,筋膜受损后发生纤维化改变,使软组织处于高张力状态,从而出现微小的撕裂性损伤,最后又使纤维样组织增多、收缩,挤压局部的毛细血管和末稍神经出现疼痛。潮湿、寒冷的气候环境为另一重要发病因素,湿冷可使肌肉血管收缩,缺血,水肿引起局部纤维浆液渗出,最终形成纤维织炎。慢性感染、精神忧郁、睡眠障碍、甲状腺功能低下以及高尿酸血症等疾病也经常并发肌筋膜炎。常见如下几个诱发因素: 1、部分患者有程度不等的外伤史。肌肉、筋膜受损伤后,未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彻底,留下隐患,迁延日久而致病。 2、不少患者虽没有明显急性外伤史,但因长时间坐班少活动;或因工作姿势不良,长期处于单一的特定姿势;或因工作紧张,持续性负重,过度劳累等,迁延日久而致病。 3、感受风寒湿邪,经络阻滞、气血运行不畅、影响肌肉筋膜的营养和代谢,迁延日久而致病。 4、患者体弱,免疫功能不强;或是腰骶椎先天变异(畸形);或是脊柱退行性疾病(骨质增生)诱发。 主要护理问题: 1.疼痛 2.焦虑与担心预后有关 3.躯体移动障碍与躯体不舒适有关 4.自理缺陷与活动不便有关 5.舒适度的改变与疼痛有关 6.发生意外的可能与活动不便有关 7.潜在并发症 本病可在病损处发生关节挛缩和功能障碍。也可发生胸腔积液、心包积液、多关节滑膜炎、蛋白尿等。还可伴发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周期性粒细胞减少症、白血病等。 护理措施 可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 1.对于疼痛较轻者可通过分散注意力,语言暗示来使患者疼痛减轻;增加患者的信心 2.可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遵医嘱给予消炎止痛药:能减轻症状和改善生活质量; 3.可以根据疼痛部位做一些理疗(红外线,激光,拔火罐,针灸),按摩 4给予活动不便的患者一些生活上的帮助 5.加强病房巡视,防患者跌倒坠床 6.注意保暖,局部热敷,防止受寒 健康指导

肌筋膜激痛点与还原

肌筋膜激痛点与还原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第一部分:一种你不了解的工具 你感觉肌肉酸痛、紧张、疲劳你经常做伸展运动,却没有效果。你降低了训练重量,尝试了康复训练,甚至采用了热水浴。你知道自己需要的是深入的、有效的软组织治疗。如果现在能够接受一下按摩,那就太棒了。问题在于,并不是所有人都有时间、有钱去接受软组织治疗。想找出一种便宜、有效的方法去消除疼痛吗马上去你家后院,趁狗不注意,把它经常叼着的那个网球拿来。只要掌握了正确的用法,网球将成为你的好朋友。 什么是激痛点 激痛点是指一块肌肉内,肌纤维过度活跃,无法放松,无法自收缩状态还原的特定区域。也有人称之为结节。 激痛点有可能产生强烈的疼痛,也可能平时感觉不到疼痛,只有戳到、触到该区域时才会疼痛。后一种称之为潜在激痛点,潜在激痛点将会逐渐发展为显性激痛点。 如果你希望了解关于找出激痛点的更多知识,可以在亚马逊购买“thetriggerpointtherapyworkbook”一书。 什么是肌筋膜疼痛综合症 肌指肌肉,筋膜是包裹着肌肉的物体。因此,肌筋膜疼痛综合症就是当肌肉和筋膜出现机能不良时,你感觉到的疼痛。也就是俗话所说的肌肉疼痛。如果一块肌肉及(或)其筋膜出现了激痛点,就会导致肌筋膜疼痛综合症。 激痛点为何会导致疼痛 激痛点不仅仅会在其所在区域产生疼痛,也有可能导致某个不相关的部位产生疼痛。牵涉性痛就是激痛点的主要症状之一。激痛点能够把疼痛传到身体的另外一个部分。激痛点能够导致: 颈部疼痛 下颚疼痛 背部疼痛 头痛 网球肘 腕隧综合症 一般性肌肉与关节疼痛 我们所感觉到的关节疼痛往往就是激痛点带来的牵涉性痛。激痛点带来的牵涉性痛通常出现在手腕、肩部、膝部和髋部。要找出手腕和前臂的激痛点,可以将手腕伸直,在前臂顶端出现的突起的肌肉往往存在着潜在激痛点。在这里四处按压一下,你很可能会找到几个能够产生酸痛的点。有些人甚至会发现,按压这些产生酸痛的点时,痛感会自这些点向着手腕延伸。 潜在激痛点往往很难注意到,这说明问题还不太严重。但是,如果你的膝部感觉疼痛,而原因出在小腿后部的一些激痛点,你很容易忽略这个问题,不去治疗。事实上,这正是膝部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潜在激痛点导致的疼痛应该比显性激痛点引起更多的注意。激痛点能够使肌肉紧张、缩短,减小动作幅度。如果你不知道有激痛点存在,不去治疗,很可能会导致训练受伤和训练动作错误。想知道各个激痛点的具体位置,可以去亚马逊购买“TriggerPointsChart”一书。

肌筋膜触发点疼痛的诊断与治疗

肌筋膜触发点疼痛的诊断与治疗 引言根据近年来的对临床观察和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肌筋膜触发点的存在已被广泛的接受。一个触发点区域通常存在许多个活化的触发点。而一个触发点则由两部分组成:敏感小点(有局部抽搐反应:LTR locus)和活化部位(终板噪音:EPN locus)。基础研究表明,敏感小点是致敏的神经末梢,而活化部位是功能失调的终板,并伴有过渡的乙酰胆碱的释放。乙酰胆碱的过渡释放导致终板区域的肌纤维局灶性收缩,渐而渐之局部形成肌筋膜疼痛特点之一的紧张带。几乎在每一块正常的骨骼肌我们能够发现触痛点,即潜在的触发点(有触痛,但无自发性疼痛)。这个潜在的触发点在出现一些病理损害时被激活变为活化的触发点(有自发性疼痛或活动时疼痛)。当这个病理损害得到恰当的治疗后,活化的触发点能被抑制失活。而这个触发点不会消失,只是从一种形式转化成另一种形式。肌筋膜疼痛综合症就是一种因潜在触发点受一些病理条件(如慢性反复的微小劳损、不良姿势、全身系统性疾病或软组织撕裂伤等)的作用后活化,从而引起疼痛。所以触发点疼痛治疗的基础也就是对这个基础病理的治疗。肌筋膜疼痛的治疗方法已经有比较全面的描述,本文的重点是对肌筋膜疼痛治疗的基本原则进行综述。 几乎每一个人都经历过肌肉疼痛,有时还会引起严重的临床问题。急性损伤可以直接引起肌肉疼痛,例如:挫伤、贯穿伤、撕裂伤、牵拉伤、过用伤、等。如果这些急性疼痛得不到良好的治疗和彻底治疗,就可以发展为慢性骨骼肌疼痛。更常见是,这种慢性骨骼肌疼痛以后不需要有肌肉本身的损伤,只要对机体无论任何组织和结构有损伤,都可以被引发。在临床上,这种情况被称为慢性肌肉疼痛综合征或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PS);而这种疼痛综合征都是由肌筋膜触发点(Myofacial Trigger Points: MTrP)所引起的。这个病名术语是Travell在1942年通过大量的临床观察和治疗后首先提出的。然后,近20年被医务界广泛接受,认为MTrP是一个局部可辨别的疼痛或对疼痛敏感的骨骼肌上的结节。目前所认识到的有两种类型的MTrP,一种是可自动产生的疼痛或者运动时可以产生疼痛反应的MTrP;还有一种是潜伏MTrP,后者仅表现为疼痛、不适和对压迫有疼痛反应。在最近的对人体和动物的研究中,已经可以肯定MTrP总是发生在神经

特拉维尔的肌筋膜触发点手册

原文:在可触摸的紧绷肌带的结节上有圆周状的点状压痛,并且患者对于施加压力在压痛点上所诱发出来 的疼痛指认是他所熟悉的----摘自肌筋膜疼痛與機能障礙肌痛點手冊IX 分析:当我们在需要进行按摩的肌肉上发现粗大的条索状阳性反应物的时候,其中将有一个最核心的治疗 区如上描述,在该点上按压能够诱发出引起患者难受的症状,而对该店的静态持续按压超过90秒时间可以 有效缓解疼痛或相关症状。 肌痛点的活性小点: 在肌肉的一个小区域内出现自发性电位活动的地方,它可能会或也不可能会展现单纤维动作电位特征性的 尖峰。 活动性肌筋膜肌痛点: 会导致临床疼痛抱怨的肌筋膜肌痛点,它总是压痛的,会阻碍肌肉被完全地伸展,弱化肌肉的强度,在直 接压迫时还会引出患者确定的疼痛,而如果刺激够强的话,会引起肌肉纤维抽搐反应,在患者疼痛忍受限 度内压迫的话,会在它的疼痛引传区域内产生压痛,以及引传性运动现象和自主神经现象。----摘自触发 点治疗手册摘要P1 分析:什么是我们需要进行分筋力筋手法的区域,是有上述问题的区域,这种按压先是诱发了疼痛并按照 一定的方式传到如经络传导,同时可能会诱发出运动出现,如果一个区域不具备上述特征,我们可以放弃 ,因为它可能不是我们要选择的关键性治疗点。 关联性肌筋膜激痛点: 一块肌肉上的激痛点会和另一块肌肉上的激痛点同时发生,这些关联性激痛点可能由一个引发出另一个, 也可能两个都来自于相同的机械性或神经性源头。 分析:康复中提倡治疗的时间的叠加,空间的叠加,传统针灸讲究配伍,往往我们在治疗部分疼痛性疾病 时,往往要清除不同区域的阳性反应点,或者整体性调整脊柱,这些关联性的疼痛的存在应

肌筋膜激痛点与还原

第一部分:一种你不了解的工具 你感觉肌肉酸痛、紧、疲劳?你经常做伸展运动,却没有效果。你降低了训练重量,尝试了康复训练,甚至采用了热水浴。你知道自己需要的是深入的、有效的软组织治疗。如果现在能够接受一下按摩,那就太棒了。问题在于,并不是所有人都有时间、有钱去接受软组织治疗。想找出一种便宜、有效的方法去消除疼痛吗?马上去你家后院,趁狗不注意,把它经常叼着的那个网球拿来。只要掌握了正确的用法,网球将成为你的好朋友。 什么是激痛点? 激痛点是指一块肌肉,肌纤维过度活跃,无法放松,无法自收缩状态还原的特定区域。也有人称之为结节。 激痛点有可能产生强烈的疼痛,也可能平时感觉不到疼痛,只有戳到、触到该区域时才会疼痛。后一种称之为潜在激痛点,潜在激痛点将会逐渐发展为显性激痛点。 如果你希望了解关于找出激痛点的更多知识,可以在亚马逊购买“the trigger point therapy workbook”一书。 什么是肌筋膜疼痛综合症? 肌指肌肉,筋膜是包裹着肌肉的物体。因此,肌筋膜疼痛综合症就是当肌肉和筋膜出现机能不良时,你感觉到的疼痛。也就是俗话所说的肌肉疼痛。如果一块肌肉及(或)其筋膜出现了激痛点,就会导致肌筋膜疼痛综合症。 激痛点为何会导致疼痛 激痛点不仅仅会在其所在区域产生疼痛,也有可能导致某个不相关的部位产生疼痛。牵涉性痛就是激痛点的主要症状之一。激痛点能够把疼痛传到身体的另外一个部分。激痛点能够导致:

?颈部疼痛 ?下颚疼痛 ?背部疼痛 ?头痛 ?网球肘 ?腕隧综合症 ?一般性肌肉与关节疼痛 我们所感觉到的关节疼痛往往就是激痛点带来的牵涉性痛。激痛点带来的牵涉性痛通常出现在手腕、肩部、膝部和髋部。要找出手腕和前臂的激痛点,可以将手腕伸直,在前臂顶端出现的突起的肌肉往往存在着潜在激痛点。在这里四处按压一下,你很可能会找到几个能够产生酸痛的点。有些人甚至会发现,按压这些产生酸痛的点时,痛感会自这些点向着手腕延伸。 潜在激痛点往往很难注意到,这说明问题还不太严重。但是,如果你的膝部感觉疼痛,而原因出在小腿后部的一些激痛点,你很容易忽略这个问题,不去治疗。事实上,这正是膝部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潜在激痛点导致的疼痛应该比显性激痛点引起更多的注意。激痛点能够使肌肉紧、缩短,减小动作幅度。如果你不知道有激痛点存在,不去治疗,很可能会导致训练受伤和训练动作错误。想知道各个激痛点的具体位置,可以去亚马逊购买“Trigger Points Chart”一书。 网球按摩 激痛点的最常见治疗工具是泡沫袖。而网球则更有可能使你专注于某个激痛点,使效果达到肌肉深层。这包括显性和潜在激痛点。激痛点会对压力产生反应。只要一碰到那里,就会产生疼痛。当你保持按压这一点时,疼痛会逐渐减轻,慢慢消失。 第二部分:下肢 一般说来,在训练中,如果我们经常做某些动作,就会对某些肌肉反复施加压力。多次施压会导致肌肉过度训练、紧,出现激痛点。下肢有很多常见的激痛点。我们大多数人整天坐着工作,然后去健身房里反复做某些动作。下文将会介绍一些肌肉紧的最常见区域。 前面的话 ?按摩时会感觉疼痛,但不会痛得无法忍受。如果你感觉到剧烈的疼痛,马上停止。也许你已经受伤了。 ?按摩动作要慢。使网球沿肌肉上下缓慢滚动,在最敏感的那些点上停住。那些可能就是激痛点。 ?使网球沿肌肉上下滚动5次,或者在某个区域四处滚动30秒,在激痛点上保持30秒。每块肌肉重复做几次,具体几次并不重要,你尝试一下就知道答案了。?触到激痛点时,你会感觉到肌肉深层的疼痛。没有关系,咬牙坚持住。 ?如果那一点确实是激痛点,球刚碰到它时疼痛最强烈。坚持一段时间以后,疼痛将会减轻。 ?按摩某个区域时,让球四处滚动,找出激痛点。激痛点通常存在于一些特定的区域,但你也并不一定要专门去那些区域寻找,你只需使球四处滚动,自己找出

腰肌筋膜炎治疗方法

腰肌筋膜炎治疗方法 腰肌筋膜炎的药物治疗: 膏药治疗 膏药是祖国医学的一朵奇葩,古有“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 异者,法耳”、“膏药能治病,无殊汤药,用之得法,其响立应”等说法。由于膏药具有 较高的稠度,故而其具备有效成分含量高、析出速度缓慢、作用长期持久、局部疗效切实 等一系列优点。筋膜炎可以外贴膏药佛手.堂膏,其有效成分可透入皮肤产生活血, 止痛,化淤,通经走络,开窍透骨,祛风散寒等效果,并通过药物的归经作用而调理机体 阴阳平衡,扶正固本、改善体质,从根本上、全方位针对筋膜炎病机特点而发挥疗效,从 而达到彻底治愈该病的目的。 手术治疗 一半以上的病人经休息症状即可得到缓解,热敷、按摩可消散结节,对疼痛结节的封 闭也相当有效,但腰肌的锻炼可能还是最重要的。少数症状顽固,久治不愈的病人需手术 治疗,手术时可发现在局部的筋膜上有裂隙,有脂肪从裂隙中疝出,这就是临床上所扪及 的结节。脂肪与周围组织包括筋膜及邻近的皮神经分支相粘连,这可能是疼痛的原因。手 术应切除结节,修补筋膜,分离粘连及切除皮神经。效果常良好,但由于常为多发性病变,手术只能解决一处的症状,故仍应严格掌握手术指征。 中医治疗 西医治疗筋膜炎,遵循其一贯以来分而治之的理念,“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忽视 了人的整体性, 中医认为筋膜炎,在外是因感受风寒湿邪、外伤劳损等,导致筋膜受损、瘀血凝滞、 肌肉痉挛、经络阻闭、气血运行不畅;在内则是因肾气亏损、肝失所养,内外交迫,从而 发病。筋膜.膏是治疗筋膜炎的最好治疗方法。中医内调外治之法,一方面能修复受损筋膜、清除淤血、解除肌肉痉挛,一方面滋补肾阴、调养机理、行气活血,攻补结合,故在 治疗筋膜炎上有标本兼治的功效。中医有云:“人之疾病,由内以外,其流行于经络脏腑者,服药乃能驱之。若其病既有定所,在皮肤筋骨之间,可按而得者,用膏贴之,闭塞其气,使药性从毛孔而入其腠里通经贯络,或提而出之,或攻而散之,较服药尤为有力”。 慢性期治疗 慢性期病人的治疗以适当的休息,口服及外用消炎止痛药物以及肌松镇静药物,使用 活血化淤的中药、适当的肌肉放松按摩为主。

肌筋膜触发点的图解

肌筋膜触发点的图解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22, 2012

肌筋膜触发点的图解 肌筋膜触发点 (triggerpoint)是骨骼肌肌肉能够激惹疼痛的某一特定位置,这个位置通常可以摸到一个疼痛结节和绷紧肌纤维痉挛带,触压时有疼痛加重和局部肌肉颤搐以及可能引起的远处牵涉痛。触发点则是指来自肌筋膜痛的敏感点,压之可诱发整块肌肉痛,并扩散到周围或远处部位的放散痛。激痛点的形成起初是肌肉功能失调,继之生理组织营养不良,局部代谢增加而血流相对减少,结果在肌肉中产生不能控制的代谢区,代谢物中的神经激活物质如组织胺、5-羟色胺、前列腺素等类物质使血管严重收缩,这些局部反应通过中枢或交感神经的反射作用使肌肉束紧张,并出现感觉痛区。按压或针刺激痛点可引起不同形式的感应痛点,激痛点可诱发植物神经症状,如血管收缩、局部肿胀、头痛、头晕、耳呜等。触发点除了引发疼痛及放散痛外,并会增加肌肉的紧张度,使肌肉缩短,缩短了的肌肉又会拉紧不同结构组织,所以肌肉缩短是引起肌筋膜痛的关键,亦是引致其它软组织及关节痛症的主要原因。肌肉缩短使附着肌肉的其它结构受到机械性的张力,增加肌腱的损伤,如肌腱炎、腱鞘炎,如果腱内有籽骨,则会引致软骨磨损和疼痛,若脊椎旁之肌肉缩短,则使椎间盘的压力增加,最终导致椎间盘退变或椎间盘脱出,肌肉缩短可引起肌肉排列的改变和关节话动异常,从而又可引起关节疼痛及退行性变化,肌肉对神经的压迫可引起神经压迫症状。所以有学者认为,肌筋膜疼痛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人们习惯上根据痛处位置来定名,例如“肱骨外上髁炎”、“跟腱炎”等等,但其根本原因都是因为肌肉缩短所致。 图中字处为触发点的位置,红色区域是它关联痛的区域?

肌筋膜激痛点的治疗手段.doc

肌筋膜激痛点的治疗手段 原文:在可触摸的紧绷肌带的结节上有圆周状的点状压痛,并且患者对于施加压力在压痛点上所诱发出来的疼痛指认是他所熟悉的----摘自肌筋膜疼痛與機能障礙肌痛點手冊IX 分析:当我们在需要进行按摩的肌肉上发现粗大的条索状阳性反应物的时候,其中将有一个最核心的治疗区如上描述,在该点上按压能够诱发出引起患者难受的症状,而对该店的静态持续按压超过90秒时间可以有效缓解疼痛或相关症状。 肌痛点的活性小点: 在肌肉的一个小区域内出现自发性电位活动的地方,它可能会或也不可能会展现单纤维动作电位特征性的尖峰。 活动性肌筋膜肌痛点: 会导致临床疼痛抱怨的肌筋膜肌痛点,它总是压痛的,会阻碍肌肉被完全地伸展,弱化肌肉的强度,在直接压迫时还会引出患者确定的疼痛,而如果刺激够强的话,会引起肌肉纤维抽搐反应,在患者疼痛忍受限度内压迫的话,会在它的疼痛引传区域内产生压痛,以及引传性运动现象和自主神经现象。----摘自触发点治疗手册摘要P1 分析:什么是我们需要进行分筋力筋手法的区域,是有上述问题的区域,这种按压先是诱发了疼痛并按照一定的方式传到如经络传导,同时可能会诱发出运动出现,如果一个区域不具备上述特征,我们可以放弃,因为它可能不是我们要选择的关键性治疗点。 关联性肌筋膜激痛点: 一块肌肉上的激痛点会和另一块肌肉上的激痛点同时发生,这些关联性激痛点可能由一个引发出另一个,也可能两个都来自于相同的机械性或神经性源头。 分析:康复中提倡治疗的时间的叠加,空间的叠加,传统针灸讲究配伍,往往我们在治疗部分疼痛性疾病时,往往要清除不同区域的阳性反应点,或者整体性调整脊柱,这些关联性的疼痛的存在应该存在着合理有效的规律,而在掌握不到其中的规律,仔细寻找肌筋膜激痛点,全面的清除应该可以提高治疗疗效,在临床中发现坐骨神经痛不仅在梨状肌上出现肌筋膜激痛点同时在斜方肌上也出现肌筋膜激痛点,二者同时治疗加强疗效,而肩井配合环跳的针灸配伍在古代早有,因此合理的辨证在我们分析的取穴的区域上仔细探查是否有关联性激痛点,并给与合理的解决,将帮助我们提高疗效,而如果我们的预估区域上没有肌筋膜激痛点,将提示我们反思诊断是否正确,这个位置是否需要针灸或者压揉? 附着性激痛点: 位于肌肉肌腱结合处或肌肉骨骼附着处的激痛点,会造成肌腱附着点病,那是来自于中央性激痛点其特征之紧绷带所无法缓解的张力所致----摘自触发点治疗手册摘要P2 分析:在反阿是穴医术中,详细描述了肌肉的起点\止点—肌腹上都存在可能解决问题的阳性反应点,而二者在治疗中所赋予的意义不同,因此如果一个肌肉是我们疑似的损伤区域,如果在肌腹上没有阳性反应点,则应该仔细探寻两端的骨性机构,将力垂直与骨膜按压下如

臀中肌综合征(臀中肌筋膜炎)

臀中肌综合征(臀中肌筋膜炎) 【概述】 臀中肌综合征为发生于臀中肌的肌筋膜痛。臀中肌位于髂骨翼的外面,其前2/3肌束呈三角形,后1/3为羽翼状,向外下走行,至大转子上形成短腱止于大转子的外面及其后上角,为主要的髋关节外展肌,并参与外旋及后伸髋关节。该肌在人体站立时可稳定骨盆,从而稳定躯干,特别在步行中的单足着地期尤为重要。日常生活中的躯干活动,如弯腰、直立、行走、下蹲等,臀中肌都起很重要的作用,因而易产生劳损,尤其当突然改变体位时,更易损伤。 【临床表现】 臀中肌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臀部酸痛,深夜、晨起、活动之初皆感疼痛。劳累、冷、湿时重。疼痛半数可扩散至大腿外侧,少数可感小腿外侧不适,但无明确节段分布。有时可有同侧下肢惧冷、发凉、麻木或蚁走感。多数为慢性发病,约1/5可为急性发病。体检时直腿抬高可有臀部疼痛,多无典型放射痛,加强试验阴性。扪诊可发现臀中肌中的激痛点,或有痛性筋束。激痛点可一个或多个,可出现在臀中肌前、中、后部。按压激痛点或痛性筋束可复制与平时相似的局部疼痛及下肢的扩散痛。臀中肌综合征可同时合并其他部位的肌筋膜痛,报道的399例臀中肌综合征中,合并其他部位肌筋膜痛或慢性劳损者178例,常见为骶棘肌、腰方肌等,使症状、体征趋向复杂化。【诊断】 本症的诊断依靠局限于臀中肌内的压痛点或激痛点,无神经根性刺激症状,无真正的放射痛,直腿抬 高试验局限于臀部痛,小腿的神经系检查阴性。本症应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梨状肌综合征区别。前者已在诊断中提及;梨状肌综合征的压痛点较低,梨状肌牵拉试验阳性。至于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两者不易区别,有人认为是一个病征。但严格说来应是两种俱存。臀上皮神经的末梢常自臀中肌表面的臀筋膜穿出至皮下脂肪中,穿出点易受卡压,虽产生相似的疼痛,但后者较浅在。----------------------------------------------------------------------------------------------------------- 臀中肌综合征 臀中肌的肌筋膜炎又称臀中肌综合征,日常生活中的躯干活动如弯腰,直立,行走,下蹲等,臀中肌都起很重要的作用,因而易产生劳损,尤其是突然改变体位时,更易损伤. 臀中肌造成的腰臀部疼痛以酸痛为主, 活动及静止时都觉疼痛, 疲劳或受凉可加重疼痛, 有些患者疼痛可向大腿后侧扩散(有资料说是大腿外侧痛), 少数有小腿不适, 或伴有肢体发麻, 发凉或蚁走感.在臀中肌的前,中,后部都可有压痛点并向局部及扩散区放射, 直腿抬高时出现臀部及大腿痛.可以推拿按摩针灸或理疗.臀中肌筋膜炎局部封闭可立即消除症状(梨状肌综合征也是这样),可以有助于腰椎间盘突出症鉴别. 应当注意的是,臀中肌综合征常同时合并其他部位的肌筋膜炎,临床症状变得较复杂,诊断时应加以判别。治疗以局部封闭为主,也可采用镇痛药及针刺、按摩、理疗等方法,效果较明显。经久不愈者可行手术切除痛性筋膜束或作剥离松解术。

肌筋膜激痛点的培训资料--黄强民教授

基金膜疼痛综合征是由肌筋膜触发点引起的一个临床上常见的肌肉疼痛问题。根据临床观察和科学研究的证实,肌筋膜触发点的存在已被广泛的接受。证明1.对MTrP的按压会再次引起和加重病人经常疼痛部位的疼痛。消除(更恰当的方法,使失活)MTrP可以缓解任何不舒服的症状.2.对不同病人的每个肌肉的MTrP 进行按压可以引出相类似的牵涉痛.3.对MTrP高强度的刺激(包括深度按摩和针刺)可以抑制疼痛.4.在MTrP 区域针刺微小的位点(疼痛感受器,即敏感的位点或是局部抽搐反应位点)可以减轻疼痛和牵涉痛,而且LTR 可以用肌电图描记记录出.5.如果在针刺MTrP时可以引出局部抽搐反应,那麽立即消除MTrP疼痛是可以.6.所有的MTrPs都位于终板区域内,而且MTrP区域上的终板噪音比正常的肌肉组织上的更多地被记录到.7.电子显微镜和超声波研究提供了形态学证据即MTrP区域上(终板区域)绷紧带和挛缩的结节。 MTrP已经被定义为是骨骼肌纤维绷紧的带上应激性过度的结节。潜在的MTrP(压痛,但是不是自发性疼痛)可以变成由病理病变继发的活动的MTrP(压痛和自发性疼痛)。在对病理因素进行恰当治疗后,活动的MTrP会被抑制成它的失活状态。但是,MTrP不会永久消失,它只是从一种活动的状态转变为潜在的形式。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是潜在的MTrPs在一定的病理条件下转变为活动的MTrPs而引起的疼痛现象,包括微小肌肉的慢性重复性损伤,不正确的姿势,系统性疾病,或是骨骼肌神经损伤(例如损伤,扭伤,创伤,关节炎,或是椎体椎间盘病变)。通过对肌筋膜触发点的病因学、病理解剖学和病理生理机制的认识,尽管这些认识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研究;但是,根据临床的观察和治疗研究,以及对临床治疗有效性调查,我们还是可以把许多临床现有的、以疼痛为主体、较为混淆病症和综合症常可以归类到肌筋膜疼痛触发点综合症或肌筋膜疼痛触发点的理念中去。从大的方面讲,例如:纤维性肌痛、纤维组织炎或肌炎、肌风湿病、肌筋膜炎或肌束膜炎、骨髓病、脊神经根炎、等;其实都与肌筋膜触发点有关。从局部的角度来谈,有很多骨科和神经科有关疼痛的综合症都可以与此挂钩,例如:颈、背、胸、腰、臀、四肢的骨骼、肌肉、关节的疼痛,都与肌筋膜疼痛触发点密切相关。从骨科疼痛综合征和神经痛范围来看,颈椎病、耳大神经痛或枕大神经痛、胸廓上口综合症、肩周炎、网球肘、等(包括了眩晕、头昏、偏头痛、失眠、焦虑、上肢和胸背部牵涉痛为症状的综合症)绝大对数是因为颈部肌肉和关节周围肌的疼痛触发点形成所致;它们可以匹配:最常见的是胸锁乳突肌、斜角肌、头夹肌和颈夹肌、斜方肌、枕下肌的肌筋膜触发点,和背部以及肩周及肩袖的肌肉触发点形成。在腰臀和下肢的疼痛综合症中也都可以找到相应肌的触发点综合症与它们匹配,如:腰肌劳损可以是髂腰肌和多裂肌的触发点、多裂肌和腰方肌的肌筋膜触发点常与过去认为的很多骨科和神经科疼痛的综合症有关,急性腰扭伤常因为这几块肌肉在外伤后的急性肌筋膜触发点形成;而且,在临床观察中,发现急性腰扭伤时还易造成臀肌的急性肌筋膜触发点。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其实是腰方肌和臀中肌的肌筋膜疼痛触发点、坐骨神经疼痛综合症其实就是犁状肌和臀大肌肌筋膜疼痛触发点,而且一些被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其实也仅仅是臀小肌肌筋膜触发点,或并发小腿部一些肌肉的肌筋膜触发点疼痛。有些疼痛综合症传统观点存在片面的认识,如:膝关节痛、跟痛症和第一跖趾关节炎、等,其实都是这些关节的周围肌肌筋膜触发点形成所致,因为这些肌肉所形成的肌筋膜疼痛触发点的牵涉痛在这些位置上。股四头肌的任何一块肌的肌筋膜触发点疼痛都有很强的膝关节牵涉痛,而且所有股部骨骼肌的肌筋膜触发点都在膝关节处有不同程度、不同部位的牵涉痛;跟痛症的跟部疼痛是墌方肌肌筋膜触发点的强烈牵涉痛;第一跖趾关节炎的疼痛是踇屈短肌和踇屈展肌肌筋膜触发点的牵涉痛;等等。对肌筋膜触发点的基础认识和临床观察和治疗的研究,以及大量的临床实例,使许多过去需要做手术的病症,只需要通过非手术的维创疗法就可以得到缓解和治愈,其实是病患者的福音,但是还决定于一个医师以什么态度和什么样思维方式去认识和对待事实、技术发展和病人需求。 从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观点来看,临床医学家首先发现了痛性结节和肌肉束状痉挛(紧张带)这个事实,也就是说很多与运动系统疼痛有关的疾病或综合征均有这个痛性结节和紧张带,以及一系列与疼痛伴随的不同表现和体征;然后,通过摸索和尝试不同方式后,发现某一治疗可以更好地解除和除去这个痛性结节和松弛紧张带,同时可以缓解疼痛和消除了与这个疼痛伴随的症状和体征。接下来,才有对这个疼痛的发病机理、诊断和治疗机理的理论研究,其目的也是为了更好的诊断和治疗。因此,成功地治疗肌筋膜触发点(MTrP)疼痛首先重要的一点是找出所有引起疼痛的MTrPs。然后用现今常用的其中一个方法去除它们。然后采用必要辅助治疗方式来阻止MTrPs复活。所以,能否有效的治疗肌筋膜触发点的疼痛,明确地

肌筋膜按摩知识简介

肌筋膜按摩知识简介 肌筋膜按摩:一种躯体疗法,其重点是包括肌肉、结缔组织、神经肌接头的筋膜单元。 结缔组织:为机体提供结构并将机体构成一个整体的一类组织。是由少量的细胞分散在纤维、固体、半固体或液体基质中形成的,结缔组织分为五种类型,即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软骨、骨和血液。 筋膜:是两种特殊类型的结缔组织,即输送结缔组织(浅筋膜)和致密结缔组织(深筋膜)。 浅筋膜(疏松结缔组织):皮肤下面表层的筋膜。 身筋膜(致密结缔组织):包绕单个肌纤维、纤维束和整块机头的筋膜,以及将机头连接到骨的肌腱和将骨连接到一起的韧带。 本体感觉:有关机头、肌腱和韧带在空间位置的信息。由肌肉、关节和筋膜鞘的神经受体传递。 肌筋膜按摩的定义 广义的讲,肌筋膜(MF)按摩是指所有类型的以肌筋膜为重点的,包括肌肉、结缔组织(CT)和神经肌接头的躯体疗法。此外,可能包括结缔组织的连接部位,在这些部位不再有肌肉,CT纤维变成了腱,而结缔组织连接在骨和骨之间时则成为韧带。肌筋膜按摩也包括伸展之类的简单的自我护理、自身按摩、冷敷和热敷以及为了增加按摩效果的躯体放松。 “MYO(肌肉)”的解释 在英语中“MYO”是指肌,(原本是希腊语肌肉的字头)。学习按摩的学生应

该知道肌肉的作用是使机体稳定并引起运动。人体所有功能,从心脏搏动到胸廓扩张引发呼吸都需要运动。在机体内,肌肉所消耗的能量最大。健康的肌肉对来自神经系统的信号进行回应,协调并产生复杂的运动。 “FASCIA(筋膜)”的解释 在英语中“FASCIA”通常是指两类特殊的结缔组织,疏松结缔组织(浅筋膜)和致密结缔组织(深筋膜)。 浅筋膜(疏松结缔组织)在皮肤的下面,毛细血管和淋巴管穿行于此,这层还有很多神经通过,皮下脂肪层与其相连。浅筋膜在储存多余的水分和代谢物方面有很大的潜力,此外还能储存体内激素、神经递质的分解产物和其他化学物质。 深筋膜(致密结缔组织)是更坚韧和致密的物质,大片的深筋膜将身体分成几大部分,如腹腔。深筋膜也将肌肉和器官界定。覆盖并包绕心脏的是心包,衬在胸腔内面的是胸膜,它们都是特殊的深筋膜。 肌筋膜是包绕肌肉组织的特殊类型的深筋膜。一般该词指的是包绕肌肉的特定的筋膜,有时也指整个肌肉和筋膜。健康的肌筋膜可以承受相当程度的压力和牵张力,也可以放松。 肌筋膜也可以是连接肌肉和骨骼的肌腱和韧带。在连接部位筋膜的细胞膜变得扭曲并相互盘绕,增加了连接表面的面积,从而将其粘接在一起,增加了预防撕裂的能力。另一个属于深筋膜的结构是硬脑脊膜,它是包绕脑和脊髓三层结缔组织囊(脑膜)的最外层。有事脑脊膜腔或脑脊膜管指容纳并保护颅骶系统的整个腔隙。 浆膜性筋膜是覆盖内部器官(脏器)的疏松组织,它是固定血管和淋巴管的网状组织。即使细胞由细胞支架连接到筋膜网上,它也赋予细胞形状并使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