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

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

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
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

二、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

(一)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面向……企业,培养具备……能力,具有……素养,能在生产、服务一线从事……工作,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应用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二)人才培养规格

1. 知识要求(目标、规格)

1.1

1.2

……

2. 能力要求

2.1 公共基本能力

2.2 专业基本能力

2.3专业发展能力

2.4岗位适任能力

3.素质要求

3.1 思想道德素质

2.2 职业道德素质

2.3社会人文素质

2.4身体心理素质

2.5 创新创业素质

三、职业岗位及发展

(一)面向岗位

(二)职业生涯路径

网络式职业生涯路径图样例

关于本科人才培养目标

一、关于本科人才培养目标 1.你认为本科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学业”导向还是“就业”导向? 经过讨论,我们认为,本科人才培养以学业为导向还是以就业为导向要针对学校的性质确定。如果是以科研为主的院校,那在本科培养上应注意学生研究能力的提升;而以服务地方,为地方建设提供人才为导向的学校,在教学的过程中虽然也必须注意学生的科研能力,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更为重要。在目前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严重形势下,与其花大力气培养一个毕业就面临失业的本科生,不如转向培养社会急缺的高技能人才.因此,为了适应形势的发展,就要求大学开展就业导向课,增加大学生的技能训练,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不管是以“学业”为导向还是以“就业”为导向,都应该奠定学生坚实的理论基础,也是说在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方面应该是相同的。但是,专业课教学设计应该略有区别,以“学业”为导向的,理论的深度要大一些;以“就业”为导向的,理论的广度要大一些,同学要注意知识的应用性。 2.针对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否应当具有区别性的课程“教学设计”——强调理论性还是应用性还是实践性? 在确定了学校的培养目标之后,教学整体设计也应配套出台:研究导向的大学在教学中应以理论性为主,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辅以应用性和实践性的教学;而立足培养应用性人才的大学,在为学生打好理论基础的前提下,课程的设置不宜过难,过深入,应加强学生的应用能力并通过学校的努力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 二、关于精品课程建设 1.根据你的教学经验,一门课程要建成“精品课”,应当从那几个方面进行“建设”? 一门精品课程的建设,需要诸多方面的共同协力。胡教授的讲解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清晰的精品课建设思路,我们认为,以下几方面是建设精品课程的要点:结构合理,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突出的教学团队(包括学历结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等);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精品教材的建设,教学辅助材料和网络资源等。同时,还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体系,建立起一个包括理论教学、案例教学、实验教学、实践教学为一体的立体化教学体系。最后,还要有建立一个有利于教学改革、创新的机制作后盾。 2.如何理解课程理论教学与实验、实习实训的关系? 理论课程是主体,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适当的安排实验和实习实训。实验和实训是理论知识的具体应用,也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首先,在教学中应重视理论教学的重要性。几乎所有的教师都会面临有限的

对工科大学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思考

对工科大学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思考-人力资源 对工科大学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思考 潘新兴西安邮电大学 项目基金:陕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践行办学理念深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13BZ42);西安邮电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大学生科技竞赛的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摘要:本文从当前工科大学本科生培养的困境出发,分析了本科人才培养目标设定中存在问题,并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对工科人才的内涵进行了相关思考。 关键词:工科教育应用型人才技能型人才 当前,一般的工科大学在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时,往往对“应用型”这个词很纠结。因为在大家的感觉中,“应用型”应该是专科高校的人才培养定位,本科院校应该更高一层。所以在表述培养目标的时候,有的学校有意回避了“应用型”这个词,有的学校则给“应用型”加上一些诸如“高素质”、“复合性”、“创新性”等修饰语,从而显示与专科学校的不同。 其实,“应用型”这个词并没有统一、明确、公认的内涵,纠结于这个词本身也没有很大意义。而本科工学院与专科高校的人才培养到底有何不同,这个根本性的问题必须想清楚。 关于这个问题,梅贻琦在1943年《工业化的前途与人才问题》一文中提出了很精辟、独到的见解。 他认为,专科学校人才培养是进行“操作技能的训练”。他说,“专科学校是专门为训练技术而设立的,自应力求切实,于手脑并用之中,要求手的运用

娴熟。”人才培养不能好高骛远,不着边际。一方面,要避免空泛的理论,空泛到与实际技术不相干的程度。另一方面要使学生始终甘于用手,避免“白领”心里,只想指挥别人,自己却不动手。可见,进行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是专科学校的主要任务。当前,国内很多专科学校的人才培养其实是本科的“压缩版”,这种培养定位有很大问题。 大学工学院与其他程度的学校教育不同,其人才培养的最大目的是培养“通才”。文、理、法、工、农等学院要培养的是这几个方面的通才,甚至于两个方面以上的综合的通才,不是培养限于一种专门学术的专家或高等匠人。他说,“工学院毕业的人才,对于此一工程与彼一工程之间,对于工的理论与工的技术之间,对于物的道理与人的道理之间,都应当充分了解。”这样的人才能成为国家迫切需要的工业建设的领袖,培养这样的人才是大学工学院的任务。 如何培养“通才”?梅贻琦认为,工学院必须增设有关通识课程,减少专攻技术的课程。这是因为,工业建设不能单靠技术与机器。没有财力,机器是徒然的,工程人才需要对经济地理、经济地质,以及一般的经济科学要有充分的认识。没有人事上的适当配备与协调,机器就不会有效运行,所以,“真正工业的组织人才,对于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以至于一切的人文科学、文化背景,都应该有充分的了解”。从某种程度上讲,“自然科学的认识倒是比较次要的”。大学工学教育除了交给学生所需的自然科学之外,应该旁及一大部分的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旁及越多,受教育的人愈博洽。梅贻琦认为,大学工科教育的核心问题是“教育与适度的技术化之外,要取得充分的社会化与人文化”。看来,大学的工科教育不是专科的“训练”,而是一种贯通自然与人文,技术与理论,此领域与彼领域的“修炼”。

人才培养规格标准

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及人才培养规格 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拥护党的领导,热爱祖国,具有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有良好的师德并掌握幼儿教育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幼儿教育机构从事教育、保育和研究工作的教师或管理人员。 二、类别、学制、招生对象 类别:文化教育类。 学制:修业标准年限为3年。 招生对象:应往届初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历的社会人员。 三、人才培养规格 1.专业核心能力: 了解教育的基本理论与方针政策,掌握幼儿教育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组织幼儿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技术能力。 2.专业岗位知识要求: ①熟悉幼儿园工作过程和我国教育制度、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了解幼儿教育理论的发展动态; ②掌握过够用、扎实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较系统的教育理论和幼儿教育专业知识,及艺术学科的基础知识; ③具备基础的计算机和英语知识。 3.专业岗位技能要求: ①具有从事幼儿教育和保育必备的基本技能;具有开展各种幼儿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指导技能和一定的幼儿园班级管理、园务管理技能; ②具有良好的口语表达技能和音乐、体育、舞蹈、美术等艺术表现技能; ③具有从事幼儿英语教学的技能; ④具有使用计算机等多媒体手段制作课件的技能; ⑤具有初步从事幼儿教育科学研究的技能; 4.专业综合素质要求: ①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懂得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和良好的思想品德。 ②具有必要的体育、心理、卫生和保健知识及健全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 ③具有自觉创新、自主创业的精神,具有不断获取知识、开发自身潜能、适应岗位变更的能力。 ④具有较强的工作协调能力,人际交往的能力。 5.专业资格证书要求:

人才培养计划87045

人才培养计划 1、员工职业生涯成长规划; 参考《销售团队的编制与架构》部分; 2、员工入职培训; 针对所有营销部门员工: 1.企业介绍:包含企业背景,行业背景分析,项目内容,运作模式和特点,市场分析,企业发展方向和目标,等; 2.企业文化:企业价值观,企业愿景与使命,顾客服务理念,企业内部团队文化,员工精神,等; 3.产品培训:本部门主要销售产品;会员体系; 4.其他职能部门介绍; 5.具体职能部门职位培训(市场部门主导) 5.1、职位定义; 5.2、职位的职能重要性以及在团队中的架构位置; 5.3、营销模式:公司整体营销模式介绍;营销人员主要参与的营销方式; 5.4、业务开拓方式方法;

5.5、晋升空间; 5.6、业务收入计算计划; 5.7、工作理念;员工精神(钉子精神)。 6.行政规范培训(行政部门主导) 7.培训考核与效果巩固: 7.1、首日培训后,当日书写自己对自己对公司文化,发展模式,市场分析的文字; 7.2、写一篇自己对市场开展的思路计划; 7.3、培训完毕一个星期,进行书面考试,考试内容即培训内容; 7.4、培训过程注重互动提问,以及引入其他部门或本部门的同事来进行分享,促进大家快速认同并融入新环境; 7.5、市场开拓先易后难,培训结束后,大家按照自己的思路进行尝试性开拓业务,回来之后在进行讨论改进交流。 3.员工在职期间成长培养; 1)潜移默化式培养: 专业定向培养:所有的营销人员均走专业路线,我们将为每一位新来的员工提供指导和选择空间,通过不断学习适应找到适合自己的专业拓展方向。我们将以美容,保健,商务等方面入手让业务人员在专业

能力的侧重面上拥有自己的一技之长,进而以专业能力挖掘纵深顾客。 企业文化: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思维和信念; 工作交流:借助日常各类例会,交流会进行促进快速成长; 习惯培养:规范各类工作数据检查提升培养个人良好习惯; 团队氛围:创造积极和谐团队氛围增加动力促进个人成长; 生涯规划:努力铺就宽阔的职业提升通道解除后顾之忧; 激励措施:开发个人潜力; 专业知识:培养顾问专家式人才,学习成全能型人才; 团队PK竞聘:在竞争中优秀自己;优秀的营销人员可以通过达到一定的能力标准,即可申请提高一级职位,组建团队与其他团队PK;营销模式:独特的营销模式,可以让每一个普通的营销人员变身为独立团队领导者,发展各类渠道代理商;同时将学会微电商的运营能力;2)直接性培训 业务能力进阶培训:不同时期,营销人员的能力及对应要求会有所变化,按照业务人员不同阶段开展进阶培训;按照营销人员的不同阶段分为:

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情况总结

艺术学院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情况总结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艺术学院积极开展2017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根据修订的情况总结如下: 1、指导思想:全面遵循教育规律,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指导思想,积极探索课程体系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全面深刻理解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把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突出实践能力培养,体现我校的办学定位。 2、指导原则 ①以就业为导向,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建设需要。 ②加强应用性和针对性的有机结合。 ③强化职业道德,明确培养目标。 ④从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角度出发,科学构建课程体系。 3、前期调研 根据学院的安排,各专业负责人组织本专业专家组,前往相关高校、企业进行调研,共走访河北师范大学、河北传媒学院、中国传媒大学、中央戏剧学院、首都师范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四川传媒学院等院校考察调研,充分听取各高校专家意见,作为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参考意见,并且各专业还组织专家深入企业进行调研,如河北演艺集团、河北画报社等企业了解企业对于人才需求的情况,另外各专业对已有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毕业生工作之后觉得哪些地方欠缺等,作为2017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依据。 4、完成初稿 各专业在学校统一要求以及指导原则和前期调研的基础上完成2017版人才培养方案的初稿,并在专业内部广泛征求意见进行调整。 5、专家论证 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初稿调整完成后,学院组织校内为专家进行新版培养方案论证,通过专家论证进一步完善新版人才培养方案,邀请专家包括,本专业高级职称教师、本专业相关行业人员、校内教务管理人员、以及学生代表等,最后

国内外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

国内外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 摘要:随着人才竞争的日益激烈,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问题日益突出。在对国内外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基础上,从录取培养机制、教学模式、课程设置、师资建设、教育管理、科研及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分析对比国内外高校的不同之处,提出了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存在的不足。 关键字: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通识教育 0 引言 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及网络通信技术日新月异,我们已经步入知识经济的时代,国与国之间的竞争突出的表现在人才的竞争上,要想取得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的持续竞争力,必须注重高级人才的培养,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为知识创新、技术创新提供智力支持和人力资源支持。培养时代需要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已经成为各国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加强素质教育,倡导个性张扬,构建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是当代高等教育和人才发展的必然选择。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实行的是一种应试教育,而这种教育造成我国大批学生“高分低能”,已是不争的事实。2005年,11名内地高考“状元”在面试环节被香港大学拒之门外,港大提出的理由是不愿录取“书呆子”[1] 。 因此加快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迫切需要改革的课题。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运行方式[2] 。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三大属性:一是指导性,必须有一定的教育理念作指导,它制约着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和培养方式;二是全程性,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均是其体现;三是标准性,它具有一定的系统性、范型性和可操作性。归根结底,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堵养什么人以及如何培养人的问题。 1 国内外人才培养模式比较 由于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和高等教育体制的不同,中西方在人才培养理念、模式和方法等方面都有较大差别。 1.1 外国高等教育“宽进严出”,而我国则是“严进宽出”。 国外入学和毕业的政策上,大多高校实行“宽进严出”的政策。以英国为例,无论是本地学生还是留学生,只要经过资格审查,就有机会进入高校学习,尤其是攻读硕士研究生。但是在学期间,大学实行严酷的淘汰制度,高等教育的淘汰率非常高,达30%,优胜劣汰已成了规律。在对待毕业生的学位授予上非常严格,毕业生很难毕业,从而保证了人才的质量。而我国的高校招生基本上是以高考为依据,这一选拔方式能够快速、方便地选择出成绩优异者,但从科学的人才评价角度看,这种单一考试成绩指标不可能对人的全面素质和能力做出评价,而且不利于对学生人学前的教育进行良好的引导。这也就是所谓的“严进宽出”的教育政策。进入大学需要“过五关、斩六将”的严格的高考,可谓“一卷定终生”。从人才评价的角度看,缺乏科学性,在某种程度上遮蔽了对学生其它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关注。显然,这种培养模式存在明显的缺陷。 1.2 在教学模式方面,外国实行的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完全学分制和弹性学制,我国实行的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学年学分制。 以美国为例,美国大学以学生为中心,以人为本。教学方式提倡灵活多样,目的在于启发和诱导。实行的是完全学分制,学生拥有对专业、课程、时间、教师、学习方式等全方位的选择。所设的课程横跨多个学科,强调科学的广度和深度,给学生很大的发展空间。弹性学制允许学生提前毕业,中途休学或者分阶段完成学业。 我国虽然近年来也对外宣布实行学分制,但是由于传统的教育模式根深蒂固,很难做到完全

人才培养规格(1)

人才培养规格 人才培养规格是学校对所培养出的人才质量标准的规定,指受教育者应达到的综合素质,它是学校工作的立足点和重要依据。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规格是高等学校各专业培养目标的细化,是学校对毕业生培养质量要求的规范,是学校制定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组织教学、检查和评估教育质量的依据,它解决了各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问题。各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就是按照国家政策和人才市场导向制定符合各专业教育培养目标的综合素质要求,是对各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和所要达到的目标的概括性描述和经过规定年限的学习、各专业人才在知识、能力方面要达到的基本要求。 人才培养规格的特性 专业人才培养规格是学校对该专业毕业生培养质量的具体要求,是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细化。潘懋元先生认为,“教育质量标准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一般的基本质量要求,另一个是具体的人才合格标准。”按我们的理解,第一层次所指的是国家对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统一性要求;第二层次所指的是高等学校适应社会对人才规格的多样性需要而设计的各种人才培养规格。因此,人才培养规格有两个特性,即统一性和多样性。 国家对本科人才培养规格的统一性要求是: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具有敬业爱岗、艰苦奋斗、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具有独立获得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及开拓创新的精神,具有一定的从事本专业业务工作的能力和适应相邻专业业务工作的基本能力和素质。 3.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能够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 人才培养规格的多样性主要由以下几方面决定: 1.社会需求的多样性。

浅谈中职校人才培养目标

浅谈中职校人才培养目标 摘要】中职校由扩张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人才培养目标就显得十分重要;现 实状况是学校在学生知识、素养、能力等方面做得不够,在目标、师资、体系上 存在问题;本文从提升学生的技术、素养及能力,改进在目标、师资、体系上存 在的问题两方面提出了改变现状的办法。 【关键词】中职校培养目标现状办法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11-092- 01 一、中职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性 近年来,中职校进入内涵式发展时期,教育质量提升成为考核学校的重要目标,科学把 握人才培养目标是提升教育质量,推动中职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一步。人才培养目标,对中 职校发展有以下三个方面的重要作用;第一,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课程教学是学校活动 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是教育的核心,是实现人才培养的手段,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 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中职校确定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并为实现目标而不断努力,学校就 可以更科学地展开教育教学工作。第二,有利于教育质量的提高。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中 职教育已从外延性扩展转变为内涵式的发展,进一步提升教育质量,科学的培养目标对中职 校的教育起着引领作用。管理者常以培养目标作为工作方向,从而制定培养措施,同时,学 校也会以培养目标来评估教育,检查学校各项工作。中职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顺利实施,更能 够发挥培养目标的指导作用,帮助管理人员选择各种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第三,有利 于学生能力的提高。从发展观来讲,培养目标可以为学生提供发展方向,帮助学生激发自我 潜力;培养人的综合能力。通过对中职校培养目标的落实,能够为学生发展制定出科学合理 的发展方向,为学生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二、中职校人才培养目标的现实状况 1.中职校在学生知识、素养、能力等方面做得不够 第一,专业知识重视不够。部分中职校的管理者认为中职教育与专业知识的学习无关, 对中职生专业知识的传授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但事实上,中职生学习专业知识,能够获得专 业技能,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从而成为社会实用型人才;中职生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掌 握更多的技术,提升自身素质。第二,职业素养培养不够。职业素养是从业者在职业生涯中 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对中职生今后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中职校对学生的职业素养掊养不够,大多以讲座的形式来开展职业素养培训,形式单一,内容不具体,让学生无从做起。职 业素养的培育系统不强,很多的中职校没有将职业素养纳入学校的教育培训体系中,没有整 体规划和具体的实施细则。第三,社会能力培养不够。中职学生应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社会 能力,社会能力包括团队合作、社会及自我认知能力,社会能力有助于学生胜任工作岗位, 掌握社会知识,提高他们可持续发展力,是以后成长的基础。 2.中职校在目标、师资、体系上存在问题 第一,目标不完善的问题。首先是目标制定不具体,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时,没有结合 到实际,制定得广泛、宏观,没有进行具体规划,不能有效地在中职教育活动中得到应用及 开展。其次是目标制定过程随意,没有根据当地发展需要,出现同类型课程的培养目标不同,不同类型课程的培养目标相同,随意性大,培养目标缺乏规范性。最后是目标制定与实际脱轨,部分中职校培养目标缺乏理性思考,导致中职生无法真正实现目标。第二,目标实施上 的问题。部分中职校在实施培养目标时没有落到实处,调整原有的范围及力度,对学生有利 的培养目标没有执行到位,选择性地执行对学校有利的一些目标,呆板机械地实施,造成培 养目标不够理想。中职教师作为培养目标的重要力量,要改变教师在执行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改变教师结构不合理的现状,引进高素质的学术带头教师,提升在校教师素质,从而促进培 养目标的实现。第三,培养体系上的问题。中职校培养目标的完成必须要有相应的培养计划、师资、条件作为支撑,教学活动必须围绕培养目标来开展,但在现实中,由于专业发展的不 平衡,师资素质有待提高,教学设定目标随意性大,造成中职校培养目标不能得到落实。再 就是中职校普遍追求规模,大力增加专业而忽视了内涵的发展,这种看起来专业多,规模在

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和实施要点

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和实施要点 摘要: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最核心的教育改革,改革传统的传输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当务之急。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一一研究性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创新人才培养目标以及研究性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最后还提出了研究性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六个要点。 关键词: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实施要点 一、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创新人才,是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却一直把学习已有的工业文明成果作为大学生培养的首要目标,注重知识的传授,把教学过程理解为知识的积累过程,对大学生的评价立足于掌握知识的多少,而忽视了学生潜能、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我国的高等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亟待创新。 观念的创新是教育创新的先导。高等教育应树立“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大学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一个“育人为本”的机构。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以及对人才素质要求的不断变化,促进了大学从组织形式到办学功能不断拓展,但“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始终是大学办学的根本。科学大师钱学森一直非常关心培养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他去世后,“钱学森之问”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创新人才,是教育研究的一个时代课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笔者认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大学的使命。当前学生的个性特长、知识掌握程度和能力发展水平,以及对未来角色定位、求学意愿、态度、价值观等都呈现出明显多样化趋势,高校生源结构和毕业生流向也显得日益复杂和多元,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内在特殊规律性的必然反映。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首先要坚决冲破传统教育观念,大力倡导创新教育理念;其次要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创新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一般来讲,人才培养模式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制约,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都会有所不同。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的高等教育照搬了前苏联的专才教育模式,强调专业教育,形成了一套窄、专、深的专业课程体系,这在当时人才紧缺的时代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以及社会经济、科技的迅猛发展,传统的专才人才培养模式的弱点也逐渐暴露出来。在竞争日益激烈、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的今天,那些知识面较窄、适应能力差、创新能力低的大学生越来越难找

从审核评估视角看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_申天恩

第15卷第2期集美大学学报 Vol.15No.2 2014年4月 Journal of Jimei University Apr.2014 [收稿日期]2014-01-17[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课题项目子课题“应用型高校学科建设依赖研究” (LNCJ141159);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立项课题“教学型高校文科专业大学生科研训练能力提升路径与实践探索(JG12DB346) [作者简介]申天恩(1979—),男,河北藁城人,大连海洋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耶鲁大学研 究生院教育学博士研究生(国外攻读第二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学。 从审核评估视角看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申天恩 1,2 (1.耶鲁大学研究生院,美国康涅狄格州; 2.大连海洋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辽宁大连100623)[摘要]从历史视角考察,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经历了从通才教育到专才教育直至通识为基础的专门人才教育的线性发展过程。试图从比较的视角进行分析,探索地方普通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目标设定。面对社会需求的“工具人”以及学生需要的“全人”两难选择,应建构“学习人”的培育理念。通过选取样本分析地方普通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设置,应以知识线性生产过程重置以技术应用型和工程应用型重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地方普通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中图分类号]G 40-058.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493(2014)02-0073-06 2013年12月5日,教育部公布了《关于开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的通知》(2013年[10]号),并将于2014年全面开展此项工作。应当说审核评估是继合格评估与水平评估之后,教育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以提升高等教育教学内涵建设为对象的评估活动。这种内涵建设在教高2013[ 10]号文件中用“四个度”进行了概括: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与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适应度,教师和教学资源条件的保障度,教学和质量保障体系运行的有效度,学生和社会用人单位的满意度。以上的“四个度”在高校本科教学工作中指向培养目标实现状况与培养效果实现状况两个维度,其建构的逻辑前提是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自我定位问题。 人才培养目标是学校办学理念的集中体现,是办学定位与办学特色的可视表现,是教书育人职能展示的主要载体。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关涉到国家知识政策的具体落实,关联到知识、能力与素质的人才培养规格逻辑建构,关系到人才培养类型的基本定位。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生成是一个复杂问题,其中牵涉国家政策、高校定位、社会需求及学生需要等诸多因素。 一 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国家知识政策解读:一个历史学角度考察 实践证明,中国高校人才目标的生成与国家知识政策紧密相关,一时期特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反映了该时期国家对人才标准的具体要求和具体需求。梳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史,对于不同时期人才培养目标的变更实质上就是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选择史,即1900-1911年清政府主导的通才培养;1912年-1948年北洋政府与中华民国时期倡导的通专别类、各校分置培养;1949年至今,中国政府所探索的通才基础之上的专才教育培养。 (一)1900-1911年,清政府主导的通才培养考量到1900年正是西学东渐时期,在本民族儒学传统的大背景下,在尚未明晰西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本质情况基础上,培养“完人”的目标成为无可置疑的唯一标准。无论是《钦定学堂章程》拟或《奏定大学章程》均以培养通才为主要目标。前者制定于1903年,致力于培养发明新理,著有成绩,制造新器,足资利用之人才;后者颁布于1904年,其第一节开门见山指出大学堂以谨遵谕旨、端正趋向、造就通才为宗旨。

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参考)

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 (一)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面向船舶和海洋运输行业的企(事)业单位,符合《1978年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国际公约》(以下简称STCW78公约)“马尼拉修正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船船员适任考试与发证规则》(以下简称11规则)要求的“三强四好”(即实践动手能力强、英语应用能力强,自我发展能力强;敬业精神好、团结协作好、身心素质好、创新创业好)船舶轮机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人才培养规格 1. 知识要求 (1)公共基础知识:掌握高等职业教育必备的基础知识,如社会主义科学体系基础知识、德育与法律基本知识、数学、英语、体育、计算机应用等人文基础知识。 (2)专业知识:掌握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和我国海船船员适任考试大纲规定的海船750KW及以上二三管轮所必备的知识;了解《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和我国海船船员适任考试大纲规定的海船3000总吨及以上大管轮所必备的知识;熟悉船舶相关国际、国内法规和公约以及海洋环境保护相关知识。 2. 能力要求 (1)专业基本能力:培养学生轮机工程基础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使其具备船舶安全常识、急救知识、消防技能、救生艇筏操纵技能、船舶保安意识等专项技能,具备一定的车钳焊技能。 (2)专业核心能力:培养学生船舶机电设备维护保养、运行管理以及应急处理能力,使其具有船舶安全和防污染意识;具有较强的情景意识;具有熟练的轮机英语听力会话、阅读理解和业务函件编写能力。 (3)岗位适任能力: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使其能胜任独立船舶安全值班工作任务;具有保证海上安全,防止人员伤亡,避免对环境,特别是海洋环境造成危害以及对财产造成损失的意识和能力。 (4)职业拓展能力:贯彻整个人才培养过程。通过素质教育和拓展训练,使学生具有较高的职业素质,具有海船船员职务晋升能力,具有职业岗位迁移能力和航运企业经营管理能力。 3.素质要求 (1)政治思想素质: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观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理论,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治素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具有自尊、正直和诚实的品质,有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在工作中始终坚持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作风和团队协作精神;具有安全意识、环境意识、效率意识和廉洁意识。 (2)身心素质:具有健康的体魄,以满足远洋船舶的工作要求;具有健康的心理,能够适应长时间远离家庭和朋友,与远洋船舶的其他船员团结协作。 (3)人文艺术素质:具有适应航海需要的的身体与心理素质,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素质;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和积极向上的兴趣爱好。 (4)创新创业素质:具有认真学习的态度、求索的精神好良好的思维习惯;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的意识、精神和品质。 (5)职业道德素质:遵守遵守国际海事相关公约,尊重不同国家的不同风俗习惯,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团结协作,遵守纪律;具有较快适应技术、管理岗位需要的科学技术素质;具有较强的服从意识和良好的个人行为习惯。 三、职业生涯路径

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方案

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方案 中等职业教育已经发展成我国国民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滞后,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矛盾日益突出。以下是“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 培养对象:符合中职教育条件的初中及初中以上学历毕业生 专业名称: 机电技术应用 数控技术应用 学前教育 汽车制造与检修 会计电算化 计算机应用 化工机械与设备 建筑施工与预算 市场营销 培养目标 一、胜任某一工作的专业能力 中职学生毕业要具有胜任某一工作的专业能力。学生在校期间将进行知识、理论的学习,进行技能的训练,最终体现就是专业能力。具备胜任某一项工作专业能力的是成为合

格毕业生的基础条件。 二、社会适应能力 1、掌握以职业道德为主的道德规范并内化为行为指南。 2、心理健康 3、公关或人际交往能力 4、法制观念 因专业的不同,对胜任工作所需要的身体条件有不同的要求。中职学生将通过训练具有相应的胜任某项工作所需的身体条件。 除以上各项条件外,生存于社会所需的其他各项基本条件如适宜的恋爱观、家庭观,自然灾害来临时的逃生技巧,防止不法侵害的能力,敬老爱幼观念等等,也将成为中职学生的培养目标。 1、对行业发展乃至社会发展的预测能力 中职学生毕业后要能够根据行业及社会实际,通过对收集到的各种信息进行分析、整合、判断,对本行业的发展趋向有所预测。 2、自我提高能力 中职毕业生应当不断进行提高,使自己的各方面素质不断提升,以适应社会的 1不断前进发展。中职毕业生不仅要有本行业深入钻研的能力,同时应具备跨行业、跨领域发展的潜力,具备相应的基本素质。

3、创新能力 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在现有基础上,创造出新的适合社会发展的事物的能力。 基本要求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等基本原理,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和良好的思想品德。 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 具备较快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岗位需要的实际工作能力;具有创业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健全的体魄。 要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性,具有终身学习的理念和学习能力。 具有娴熟的交流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具备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具备较高的从事企事业单位机电技术工作的综合素质,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招生对象:初中及初中以上学历 学制:全日制三年、全日制五年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及其策略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及其策略 自中世纪大学诞生以来,人才培养一直是大学的基础性功能。《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四章第三十一条明确规定:“高等学校应当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开展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保证教育教学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这一规定从法律上明确,高等学校要以人才培养为主要任务,要围绕这一任务开展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活动。 一、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随着“人才培养模式”概念的提出,其内涵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并引起了热烈的讨论。1998年,教育部在《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意见》中,对“人才培养模式”内涵给出了一个定义:“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它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特征并集中地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龚怡祖教授指出:“所谓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指导下,为实现培养目标(含培养规格)而采取的培养过程的某种标准构造式样和运行方式,它们在实践中形成了一定的风格或特征,具有明显的系统性和规范性。”何文进先生认为,所谓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大学根据国家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质量标准,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指导下,以人才培养活动为本体,为大学生设计的知识、能力等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素质结构的教育、教学活动方式。关于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义还有很多种,分析各种表述,考虑人才培养模式概念的实际使用情况,我们赞同使用这样的一种定义: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指导下,高等学校为完成人才培养任务而确定的培养目标、培养体系、培养过程和培养机制的系统化、定型化范型和式样。也就是说,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关于人才培养的四大要素——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体系、人才培养过程和人才培养机制的“范型”和“式样”。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及论证材料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及论证材料

————————————————————————————————作者:————————————————————————————————日期: 2

目录 1、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2、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 3、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一、专业定位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是材料科学与控制工程学科类的本科专业。本专业按照学院确定的教学型普通本科学校的办学定位,以机械制图、材料科学基础、材料成型工艺、材料检测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机械工程控制基础等理论为基础,培养适应能在材料、机械、汽车、冶金、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等行业从事现代材料加工及模具设计与制造、材料工艺与设备设计、质量检验、新材料和新工艺应用的生产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具备宽广的材料科学、材料成型、加工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具有从事金属与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备设计,生产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能够在现代材料加工及模具设计与制造领域内从事科技开发、实验研究、工艺设计、应用研究、运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三、基本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的基础理论,掌握材料成型工艺、材料成型设备、材料检测及控制、模具设计与制造等的基础知识,受到材料性能及检测、工程计算和绘图、外文资料阅读与翻译、文献检索、语言文字表达等现代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从事各种材料成型的生产工艺研究、生产过程控制、模具设计及制造、技术开发、工程设计、生产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 1.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素养、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具有较强的

422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标准过程目标

4.2.2、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标准、过程、目标 云南工商学院设计学院成立于1999年,主要包含电脑艺术设计、影视广告、动漫设计与制作、装潢艺术设计、建筑设计技术、园林工程技术、城乡规划、中国古建筑设计技术等专业,云南工商学院十分注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集全院之力,汇天下之才,对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标准、过程、目标都有着十分严格的要求,具体如下: 一、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标准: (一)坚持注重素质教育标准: 高等职业院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坚持应用为本,学以致用标准: 以学院办学定位和服务宗旨为指南,立足于培养高端技能型切合用人单位需要的一线技术、管理人才的目标,在注重理论教学的同时,更加突出实践性。在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上,针对企业、行业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按照课程实训、专项实训、综合实训等模块构建实践能力培养体系,使培养方案具备鲜明的时代特征,以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 (三)坚持课程体系整体化标准: 课程设置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能力的需要,坚决克服因

人设置课程的偏向,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要注重课程之间在逻辑和结构上的联系和融合,妥善处理好通识教育课程、职业技术基础课程、岗位技术课程与职业拓展课程的关系,处理好课程的先行与后续、基础与专业、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 (四)坚持建立特色培养模式标准: 在遵循学院培养方案总体框架基础上,根据各专业的特点、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需要,在充分挖掘现有教学积淀的基础上,科学设计人才培养体系和课程体系,整合优质资料,重点突破,彰显专业特色,结合专业建设实际情况,选择适合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1.项目驱动,企业化培养: 通过与企业深度合作,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按照企业岗位的技能要求设立相应课程,融生产经营、技术开发、科学管理于一体,构建以项目驱动为主要学习形式的企业化人才培养模式。 2.工学结合,课证深度融合: 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积极推行“双证书”制度,将职业资格考证的内容融进日常教学中去,实行“基本技能+岗位技能+职业发展能力”的课证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职业技术能力为本位的课程模式,采取模式的形式设计课程体系。 3.校企合作,订单培养:

人才培养目标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状况报告(2016) 一、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素养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通过大学4年的学习,学生应系统掌握数理知识、本专业理论基础与核心知识;具有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具有国际视野、跨文化沟通能力;具备外语和计算机应用技能,得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毕业后,能从事水利水电工程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科研与管理等方面工作或进入研究生阶段继续深造。经过5年左右的实践锻炼,能够成为水利水电工程及相关领域的复合型高技术人才。 二、培养能力 (一)专业设置情况 土建与水利学院水利水电工程系历史悠久,始建于1947年,当时属华东交校三系之一,1949年并入山东工学院,1963年济南工学院农田水利工程系并入山东工学院,上述两个系即为学院的前身。1970年起学院一度停止招生。1983年于山东工业大学恢复建系,1984年开始招收水利专业本科生。2000年7月山东大学、山东医科大学、山东工业大学合并组建为新的山东大学,本专业即为山东大学土建与水利学院水利水电工程专业。 (二)在校生规模 截止 2016年11月底,共有本科在校生163人。 (三)课程设置情况 1、培养方案学时与学分

2、实验情况 3、精品课程、双语课程、英语课程建设情况省级精品课程:流体力学,曹升乐,2011 4、课外科技文化活动

统计时间:2015年9月-2016年7月 (四)创新创业教育情况 为积极响应国家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培养创新创业的青年大学生人才队伍,本专业高度重视并大力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具体措施包括: 1.制订了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大力推行“本科生导师制”的政策,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创新创业实践和科学探索; 2.改善和优化本科生实习基地,最大限度地拓宽学生的科学视野; 3.提出并初步实施校外导师制。聘请校外有创业经验的企业家、管理人员,以及国内外高校相关专业的知名教授来校讲课,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对创新创业的兴趣和主动性; 4. 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训工作,营造创新创业大环境。利用“挑战杯”启动宣讲会、经验交流会、新手手册、迎新晚会、家长见面会、年级大会、专业介绍、班会、“大学生讲堂”等集体活动,强化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提升创新素质和创业技能。

关于大学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思考

72723 教育理论论文 关于大学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思考 现在的大学对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特别重视“专才教育”,认为大学应该培养的是应用型的人才,强调要和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另外一种的人才培养模式特别强调“通才教育”,认为只有培养出一个全面发展的学生,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需要。关于这两种人才的培养模式,到底哪一种更适合大学本科的教育,很多的专家都进行了激烈讨论并各执一词。因此,在这里有必要对这两种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一下探讨和分析。 一、专才教育 专才教育是指是使受教育者成为专业人才的教育。专业教育往往亦指专门教育,专才教育是指为培养胜人一筹的某一特殊技而进行的个性化教育培训。随着社会的发展,专业分工越来越细,对人才的需求也更加专业化。但专才教育不同于普通的学校教育和特长训练,它主要针对有现实实用意义、普及范围小、技能要求高、实现难度大

的特殊技能的培养,如:同声翻译、品酒师、非物质文化工艺传承者等都属于专才。 二、通才教育 所谓通才,通常指学识广博、具有多种才能之人,从人才学、教育学的角度则称横向型人才。通才教育是为了培养具有高尚情操、有高深学问、有高级思维,能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人才。它实行的是一种博雅教育,注重理智的培养和情感的陶冶。通识教育旨在养成他们能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富有社会责任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所必须具备的广泛的非功利性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 三、通才教育和专长教育的重要性分析 (一)专才教育的重要性分析 通过专才教育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专业技能的教育,可以使学生具备某一方面的技能,这部分的技能直接和学生将来的职业和工作相关,是学生以后立足于社会的基础。举个例子来说,比如说某个同学要毕业了去找工作,假如他学的是财务管理专业,他去应聘,应聘的单位肯定就要问他财务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如果他答不上来,那很大程度上的原因就是他的专业知识没有学好,可能你就会失去一个就业的机会。因此,专业能力是学生能力的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