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五年级第13周数学教案(汤俊)

五年级第13周数学教案(汤俊)

五年级第13周数学教案(汤俊)
五年级第13周数学教案(汤俊)

第五单元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备课教师:汤俊 使用日期:2014年5月26日至5月30日

1、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理解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算理,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2 、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能力。提高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和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规范书写和仔细计算的良好习惯。 三、重点难点

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 1 )4

3

的分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 2 )( )个8

1是

85,127里有( )个

121。

( 3 )3个5

1

是( ),7

4是4个( )。

2 、谈话:我们在三年级已经学习过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这个知识。

(二)教学实施 1、出示例1 。

提问:观察图,你都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把一张饼平均分成8 份,爸爸吃了8

3

张饼,妈妈吃了8

1张饼,求爸爸和妈妈共吃了多少张饼。

提问:要求爸爸和妈妈共吃了多少张饼,怎样列式?为什么?

学生思考并口答:8

1+8

3,表示把两个分数合并起来,所以用加法计算。 提问:你能算出结果吗?怎样想的?

学生可以这样思考:8

1是1 个8

1,8

3是3 个8

1,合起来也就是8

4。 提问:8

1+8

3的和是84,为什么分母没变,分子是怎样得到”的? (因为8

1和83的分母相同,也就是它们的分数单位相同,所以可以直接用两个分子相加,分母不变。)提问:你会写出计算过程吗?

板书:8

1

83=8

31+=84=2

1

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上面的计算过程:

观察图可以看出结果是8

4,也就是2

1。注意: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2、提问:通过解答上题,想一想分数加法的含义是什么?怎样计算同分母分数加法?

小结:分数加法的含义与整数加法相同,都是表示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在计算同分母分数加法时,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

3、出示例2 。

请学生看题,试列式并计算。 请学生汇报计算过程:4

3

—4

1=

4

13-=42=2

1

提问:为什么用减法计算?分数减法的含义与整数减法相同吗?

因为这道题中已知两个数的和是4

3

,其中一个数是2

1,求另一个数是多少,所以用减法计算。分数减法的含义与整数减法相同。)

提问:计算过程中,为什么分母不变?你能说一说同分母分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吗?

4 、小结:观察例1 和例2 有什么共同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怎样计算?(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共同归纳概括。)

学生独立完成,选择 2 、3 个题让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并让学生说一说应注意什么。

其中( )一

121=

1211

57

-( )=5

3,让学生说说是依据什么关系进行计

算的?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一)教材第108 页练习二十一的第3、4题。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能力。提高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和计算能力。

2、培养学生规范书写和仔细计算的良好习惯。 三、重点难点

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练习过程

(一)、完成教材练习二十一的第3 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二)完成教材练习二十一的第4 题。 提问:有几组分母相同的分数?各有几个? 让学生试着组成不同的算式并进行计算。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

9

5+92= 76-

7

2= 103+

101

= 32

-32= 61+65= 85-8

3=

2、从乐乐家出来,向东走103

千米是街心公园,向西走10

7

共千米是少年图书

馆。从少年图书馆到街心公园的距离是多少千米?从乐乐家到少年图书馆的距离比到街心公园远多少千米?

3、在○里填入“> ”、“< ”或“= ”。

74-72○=87-85 51+

5

4○103+

107

91

9

2○154+

151

81

+8

3○

3-1

(四)思维训练

1 、算一算,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1+41= 41+1= 21+71= 1+

111= 3

1-4

1= 4

1-5

1= 2

1- 7

1=

6

1 -

111 =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最简分数,使等式成立。 ( )+( )=2

1 ( )—( )=2

1 ( )+( )=2

1

( )—( )=2

1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研究了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分数加、减法

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相同。在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时,注意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第三课时

一、教学内容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二)

教材第107 页的内容及第109 页练习二十一的第5 一8 题。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三个分数连加、连减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解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规范书写的习惯。 三、重点难点

掌握三个分数连加、连减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四、教具准备

投影。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谈话:昨天,我们学习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谁能说一说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是什么?

(二)教学实施

1、出示例3 。电视台少儿频道各类节目播出时间分配情况如下:

( l )请学生根据所给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要求用一步计算的问题) 学生自己将所提问题及解答过程写在练习本上,集体交流。

( 2 )老师提问:前三类节目共占每天节目播出时间的几分之几? 学生审题,分析数量关系,并列式计算。

老师巡视,并请用不同方法计算的同学板书在黑板上。 方法一:154

+151=1514+=

15

5 15

5+

15

7=

15

75+=

15

12=

5

4

方法二:

15

4+

15

1=

15

7=

15

714++=

15

12=5

4

引导全班学生观察对比这两种方法,并作出评价:“你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

学生交流,达成共识:用三个分数直接相加比较简便。

( 3 )出示问题:其他节目占每天播出时间的几分之几?学生思考列式: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式?

板书:1-152

-1512

请学生试着计算。老师提问:“1 ”应化为分母是几的分数?为什么?请学生将计算过程板演出来:1-15

2

-

15

12=

15

15-

15

2-

15

12=

15

12215--=

15

1

提问:如果将152

换成153,请你算出结果。

学生计算:1-3-

12=

12315--=

提问:

15

0是多少?你能解释吗?

小结:分子是0,根据分数与除法关系,用除以任何整数都得0,所以,凡是分子是0 的分数都等于O 。

2、完成教材第107 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请学生说出计算过程。 3、完成教材第109 页练习二十一的第5 题。 学生独立完成,请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4、完成教材第109 页练习二十一的第6 题。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集体订正。

5、完成教材第109 页练习二十一的第7 题。

学生先自己填空,交流方法,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 6、完成教材第109 页练习二十一的第8 题。

根据学生课前的调查进行解答。并对学生进行合理安排时间,高效应用时间的教育

(四)思维训练

先计算,再把计算结果化成分母是2 的假分数,你发现了什么?

3

1+32= 51+52+53+54= 41+42+43= 61+62+63+64+6

5=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研究了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注意在计算分数连加、连减时,用几个分数直接相加或相减比较简便。另外,如果被减数是“1 ”时,将被减数化成与减数分母相同的假分数再计算,当分子出现O 时,这个分数就等于O 。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认识将旧知识转换成新知识是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

2、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一般计算方法和验算方法,会正确地进行计算和验算。

3、通过学习回收有用垃圾的计算,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重点难点

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一般计算方法。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两周前,老师布置了一项调查、收集资料的作业:调查自己生活的社区主要有哪些生活垃圾?每种垃圾大约占生活垃圾的几分之几?哪些垃圾可以作为有用资源回收?同学们可以以生活的社区为单位分组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结果整理在下表中:

(二)教学实施

1 、交流调查情况,并提出问题。

请学生将课前调查的情况进行交流,触发联想,让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教学融人环境教育中。然后老师把某个小组调查整理好的一份统计表用投影仪显示出来。如下表:

老师:我们知道纸张和废金属是垃圾回收的主要对象,它们在生活垃圾中共占几分之几呢?

请学生列出算式:

10

3

+4

1=

2、探讨“103

+41

”的算法。 尝试计算“

10

3+4

1

”。

老师巡视,然后将学生中的几种不同算法列举在黑板上。 ① 103+41=4012+4010=

4022=

20

11

② 103+4

1=20

6+205=2011

10

3+41=

4

1013++=

14

4=7

2

( 2 )集体评价。

让学生分别对上述三种计算方法进行评价。达成共识:第一种算法正确,但不简便。将10

3和4

1通分时,没有找10 和4 的最小公倍数,而是找它们的公倍数,所以计算时数据较大,结果还要约分。第二种算法既正确又简便,先找10 和4 的最小公倍数,通分后再相加;第三种算法不对,算理错了。两个分数的单位不同,一个是10

3

,一个是4

1,单位不

同的两个分数是不能直接相加的。老师用图加以说明:

( 3 )归纳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在集体评价的基础上,老师用课件动态显示

10

3+4

1的计算的过程,边演示边

说明:由于10 和4 的最小公倍数是20 ,所以把圆平均分成20 份,这样10

3变

6,1变成

5,所以

3+1=

6+

5。

老师:通过计算10

3+4

1,谁来说一说分母不同的两个分数怎样相加?

在学生归纳的基础上,老师请学生打开教材第110 页,让学生将自己表述的语言和教材上的文字语言进行对照,学会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归纳异分母的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3、教学教材第111 页例1 的第(2 )题。 ( 1 )由验算引人异分母分数减法。

请学生完成教材第112 页“做一做”的第2 题。先做左边的两道小题。

3

2

-94=92( )

10

7-53=5

4( )

学生利用已有经验验算,方法有两种:一种重算法(将原式再算一遍);一种逆算法,逆算关系有两种,学生多数会用此法验算。

① 利用关系式“减数+差=被减数”。 因为9

4+9

2=9

6=3

2,所以原式计算正确。 因为5

3

+5

4=5

7≠

10

7,所以原式计算错误。

② 利用关系式“被减数一差=减数”。 因为2

-2

=6

-2

=4

,所以原式计算正确;

因为

10

7

-54=

10

7-

10

8 (结果为负数),所以原式计算错误。

学生完成后,集体讲评。利用实物投影将上述两种不同的验算方法展示出来,然后请学生表达计算的过程。当学生说到利用关系式“被减数一差=减数”进行验算时,着重让他们说一说32

-92

(先通分,将32

化成94

)。

在学生说算法的基础上,老师引导归纳:异分母分数相减,也是先通分再相减。

( 2 )归纳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再让学生完成教材第112 页“做一做”的第2 题中右边两道小题。 老师:“你会验算右边两道小题吗?请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巡视指导。请两名学生上台板演验算过程。集体反馈时,先请板演的学生说一说,用什么方法验算,然后请用“和一个加数”的方法进行验算的同学说一说,如何计算

是7-3和

13-1。引导学生把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迁移到减法中去。

老师:通过计算10

3+41、32-9

2等算式,你能归纳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

算方法吗?让学生自己归纳,然后在全班交流,最后老师小结。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先通分,然后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 3 )说明分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

老师指着学生验算的 4 道题目,提问:分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主要有哪些?它与整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相同吗?

4 、完成教材第111 页例1 的第(2 )题。 学生独立完成,请学生板演,集体订正书写过程。

5 、完成教材第112 页“做一做”的第1 题。

学生独立完成,注意每道题中两个分母的特征,是特殊关系的直接找出最小公倍数。

6、完成教材第112页练习二十二的第1 一4 题。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 四)思维训练

1 、先计算下面各题,然后找出规律。

1

+1+1= 1+1+1+1= 1+1+1+1+1

=

应用上面的规律,直接写出下面式题的得数。

2

1+41+81+

16

1+

32

1+

64

1+

128

1=

2、想一想,哪两个异分母分数相加的和是

30

11?

()

()+()

()=

30

11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研究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一般情况下,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时,先通分,转化成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然后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注意在通分时,为了计算简便,应选择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练习课

教材第114 一116 页练习二十二的第5 一13 题。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巩固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能熟练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检验的习惯。

三、重点难点

正确、熟练、灵活地应用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

四教具准备

投影。、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研究了异分母分数的减法的计算法则,谁还记得?你能说一说吗?

学生回忆并口答。

提问:为什么做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要先通分?

强调: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相加减。

(二)教学实施

1、完成教材第114 页练习二十二的第5 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并验算。

集体订正时,请学生说一说每道题是根据等式的什么性质来解的?

2、完成教材第114 页练习二十二的第6 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发现规律,然后在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找到下面的规律。

( l )这些分数都是分子是1 的分数。(2 )每道算式中的两个分数的分母是互质的。(3 )计算时,只需将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分母相加(减)的结果作分子,就可以速算出得数。

指出:今后遇到这样的题目,可以利用规律口算出结果。

提问: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你能直接说出结果吗?

学生举例,如:21+31=6541-71=283

3、完成教材第114 页练习二十二的第7 题。

请学生先根据已有信息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然后再解答。

4 、完成教材第114 页练习二十二的第8 题。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两人一组),其中一人出题,另一人回答,然后交换过来。要求自制卡片中的分数不要超出本单元分数的范围。

5、完成教材第114 页练习二十二的第9 题。

让学生先读题,弄懂题意后再动手画。讲评时,请学生说一说思路。

6、完成教材第115 页练习二十二的第10 题。

老师先介绍“杨辉三角”,再让学生算一算表中每一横行各数的和,概括得出的一串和有什么规律。

出示“杨辉三角”图:

再将表中的‘1”都换成“41”,看看这个规律还存在吗?换成“81”呢?

(学生在教材上填一填,发现规律依然存在。)

7、完成教材第115 页练习二十二的第11 题。

学生利用课前调查的数据填表并计算,然后制成条形统计图。

8、完成教材第116 页练习二十二的第12 题。

学生先利用手中的学具进行操作,然后用分数加法算式表示操作的过程。

可以这样操作:先将4 个苹果平均分给8 个孩子,每人得到4÷8=21(个);再将剩下的2 个苹果,平均分给8 个孩子,每人得到2 ÷8 =1(个),所以,每个孩子可分得21+41=43(个)。

9、完成教材第116 页练习二十二的第13 题。

让学生先观察图的特点,想想按什么顺序思考比较简便,请学生先说出思路,再进行计算。

(四)思维训练

1、在O 里填上适当的数,使三角形每一条边上的三个数相加的和都等于1 。

2 、4

1

=()1+()1=()1+()1+()1=()1+()1+()1=()1+()1+()1+()1+()1+()1+()1+()

1 3、写出两个不同的最简分数,使它们的和是1211

。你能写出几组?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我们进一步巩固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同时,我们还探索发现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中的一些特殊情况的计算规律,这个规律是:当两个分数的分子为 1 ,分母互质时,它们的结果是用这两个分母的和(差)作分子,用两个分母的乘积作分母。以后,

我们在计算这样的题目时,就可以直接得出结果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