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多糖化学结构鉴定方案总结教材

多糖化学结构鉴定方案总结教材

多糖化学结构鉴定方案总结教材
多糖化学结构鉴定方案总结教材

初中化学实验现象总结

初中化学实验现象的记忆 记住物质间反应现象,不仅可为迅速解答化学题提供重要依据,而且,通过现象的记忆,还可使学生牢固掌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谓一举两得。但在学习过程中,许多同学反映到实验现象零乱、无头绪、易混淆、记忆困难。因此,在复习过程中,要强化实验现象的记忆,下面的做法同学们不妨一试。 一. 做好各类实验,在观察中记忆 化学实验最能引起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这是因为实验中,学生通过自己的手,使化学变化重演出来并获得成功,给他们带来了极大乐趣,而对化学现象的解释,探究化学现象产生的原因,透过现象认识其本质,又有利于引起和培养学生认识实验现象的因果关系和本质联系,以及概括性的认识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好各类演示实验,让学生仔细观察;指导学生做好各类学生实验,让学生亲自感受;或将一部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将一些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并提供条件,指导做好家庭小实验,让学生主动探究。从而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增加动手机会,使学生身临其境,亲身体会化学仪器的晶莹美,化学实验的现象美,化学装置的规范美,在此基础上,牢固记住实验现象。 二. 利用化学方程式,用联想的方法记忆 先写出化学方程式,然后弄清反应物、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性质,对实验现象加以记忆。这种方法既可以记忆化学方程式,又可记忆实验现象,可一举两得。如记忆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这个反应的实验现象时,化学方程式: Cu OH CO CuO H O CO 223 222()? ++↑ 然后联想:Cu OH CO 223()——绿色固体、CuO ——黑色固体、CO 2——无色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这样,根据化学方程式,就可将实验现象叙述为: (1)固体物质由绿色变成黑色; (2)试管壁上有水珠生成; (3)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又如:将——支充满CO 2的试管倒插在一个盛满石灰水的水槽中,观察到的现象是什么?记忆时,先写出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 Ca OH CaCO H O 2232+=↓+(),然后联想:CaCO 3一

初三上化学课本实验总结

第一单元实验一物理化学变化P6-7 实验序号变化前的物 质 变化时发生的现 象 变化后的物 质 变化后有无 新物质生成 实验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P12-13 探究步骤现象结论点燃前 燃着时 熄灭后 实验三吸入呼出气体的探究P14-15 步骤2 现象 结论 步骤3 现象 结论

步骤4 现象 结论 实验四酒精灯 酒精灯火焰温度P21 现象 结论 P21 实验1-6 氢氧化钠溶液加入硫酸铜溶液 加热上述反应后生成的物质 第二单元实验一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P27 现象 结论 化方 实验二氧气的性质实验P33-34 氧气的检验 操作 现象 结论 氧气的性质实验 (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现象

化方 (2)硫 在空气中在氧气中 化方 (3)磷在空气中燃烧 现象 化方 (4)镁在空气中燃烧 现象 化方 (5)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现象 化方 实验三氧气的制取 P37 实验2-5 实验编号现象原因 (1) (2)

P38 活动与探究 讨论 实验 第三单元 实验P49活动与探究 烧杯A 烧杯B 现象 解释 第四单元 实验一过滤P75 一贴 二低 三靠 实验二P76 软水与硬水 现象 结论

实验三P79[实验4-5] 现象 结论 实验三电解水实验P80 现象 结论 化方 第五单元 实验一: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 P92. 资料:图5-1 氧化汞受热分解 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方程式: 探究1:P91,方案一。图5-2 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_____ 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探究2:P92, 方案二。图 5-3 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现象: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94 实验5-1 现象: 化学反应: 探究:P95 图5-6 镁条燃烧 现象: 化学方程式: 结论: P97.实验1:氢气还原氧化铜 实验现象: 化学方程式:

结构化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结构化学基础 第一章量子力学基础: 经典物理学是由Newton(牛顿)的力学,Maxwell(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Gibbs(吉布斯)的热力学和Boltzmann(玻耳兹曼)的统计物理学等组成,而经典物理学却无法解释黑体辐射,光电效应,电子波性等微观的现象。 黑体:是一种可以全部吸收照射到它上面的各种波长辐射的物体,带一个微孔的空心金属球,非常接近黑体,进入金属球小孔的辐射,经多次吸收,反射使射入的辐射实际全被吸收,当空腔受热,空腔壁会发出辐射,极少数从小孔逸出,它是理想的吸收体也是理想的放射体,若把几种金属物体加热到同一温度,黑体放热最多,用棱镜把黑体发出的辐射分开就可测出指定狭窄的频率范围的黑体的能量。 规律:频率相同下黑体的能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温度相同下黑体的能量呈峰型,峰植大致出现在频率范围是0.6-1.0/10-14S-1。 且随着温度的升高,能量最大值向高频移动. 加热金属块时,开始发红光,后依次为橙,白,蓝白。 黑体辐射频率为v的能量是hv的整数倍. 光电效应和光子学说: Planck能量量子化提出标志量子理论的诞生。 光电效应是光照在金属表面上使金属放出电子的现象,实验证实: 1.只有当照射光的频率超过金属最小频率(临阈频率)时,金属才能发出电子,不同金属的最小频率不同,大多金属的最小频率位于紫外区。 2.增强光照而不改变照射光频率,则只能使发射的光电子数增多,不影响动能。 3.照射光的频率增强,逸出电子动能增强。 光是一束光子流,每一种频率的光的能量都有一个最小单位光子,其能量和光子的频率成正比,即E=hv 光子还有质量,但是光子的静止质量是0,按相对论质能定律光子的质量是 m=hv/c2 光子的动量:p=mc=hv/c=h/波长 光的强度取决于单位体积内光子的数目,即光子密度。 光电效应方程:hv(照射光频率)=W(逸出功)+E(逸出电子动能) 实物微粒的波粒二象性: 由de Broglie(德布罗意)提出:p=h/波长 电子具有粒性,在化合物中可以作为带电的微粒独立存在(电子自身独立存在,不是依附在其他原子或分子上的电子) M.Born(玻恩)认为在空间任何一点上波的强度(即振幅绝对值平方)和粒子出现的概率成正比,电子的波性是和微粒的统计联系在一起,对大量的粒子而言衍射强度(波强)大的地方粒子出现的数目就多概率就大,反之则相反。 不确定度关系: Schrodinger(薛定谔)方程的提出标志量子力学的诞生. 不确定关系又称测不准关系或测不准原理,它是微观粒子本质特性决定的物理量间相互关系原理,反映了微粒波特性。而一个粒子不可能同时拥有确定坐标和动量(也不可以将时间和能量同时确定)[这是由W.Heisenberg(海森伯)提出的] 微观粒子与宏观粒子的比较: 1.宏观物体同时具有确定的坐标和动量可用牛顿力学描述(经典力学),微观粒子不同时具

中学化学实验现象总结大全

中学化学实验现象总结大全(73个实验) 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强光,放出大量热,生成白烟同时生成一种白色物质 2、木条在氧气中燃烧放出白光,放出热量 3、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物质 5、加热试管中碳酸氢铵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6、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产生大量的热,有雾生成 7、在试管中用氢气还原氧化铜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物质,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8、用木炭粉还原氧化铜粉末黑色氧化铜变为有光泽的金属颗粒,石灰水变浑浊 9、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 10、向盛有少量碳酸钾固体的试管中滴加盐酸有气体生成 11、加热试管中硫酸铜晶体蓝色晶体逐渐变为白色粉末,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12、钠在氯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生成白色固体 13、点燃纯净的氢气,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发出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14、向含有Cl-的溶液中滴加硝酸酸化的硝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5、向含有SO42-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6、一带锈铁钉投入盛稀硫酸的试管中并加热铁锈逐渐溶解,溶液呈浅黄色,并有气体生成 17、在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 18、在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19、在生石灰上加少量水反应剧烈,发出大量热 20、将一洁净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附着,溶液颜色逐渐变浅 21、将铜片插入硝酸汞溶液中铜片表面有银白色物质附 22、向盛有石灰的的试管里,注入浓的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23、细铜丝在氯气中燃烧后入水有棕色的烟生成,加水后生成绿色的溶液 24、强光照射氢气、氯气的混和氯和气体迅速反就肆生爆炸,有雾生成 25、红磷在氯气中燃烧有白色烟雾生成 26、氯气遇到湿的有色条有色布条的颜色褪去 27、加热浓盐酸与二氧化锰的混和物有黄绿色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 28、给氯化钠定(固)与硫酸(浓)的和混合物加强热有雾生成有刺少许性的气味 29、在溴化钠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后再加硝酸有浅黄色沉淀生成 30、在碘化钾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后再加稀硝酸有黄色沉淀生成

九年级化学课本上的实验总结

九年级化学课本上的实验总结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实验2-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1)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就是固体:选择红磷。 (2)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 (3)操作步骤: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的水,并做上记号。用弹簧夹夹紧乳胶 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并立即伸入集气瓶内并把塞子塞紧。等燃烧 结束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4)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瓶中原空气的1/5 体积 (5)结论:空气就是就是混合物 ; O2约占约占空气体积的1/5,可支持燃烧; N2约占约占空气体积的4/5,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难溶于水 (6)探究: 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 ②能否用铁代替红磷?不能原因:铁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不能原因:产物就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 ③红磷熄灭后瓶内还有残余的氧气。 (7)空气的组成测定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4P+5O2=====2P2O5 1、氧气的化学性质: 【实验2-2】O2可使带火星的木条的木条复燃(有助燃性,就是常用的氧化剂) ⑴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夹取木炭的仪器为坩埚钳,在酒精灯上加热到红热,由瓶口向下缓慢插入(充分利用瓶中的O2),倒入澄清石灰水, 振荡 ,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 现象:在氧气中发出白光 ,放出热 ,生成无色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结论:木炭燃烧生成CO2 C+O2CO2 ⑵【实验2-3】硫燃烧 硫在空气里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 产生有刺激性气味无色气体;在氧气里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 点燃

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 S+ O2SO2 【实验2-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操作:把光亮的细铁丝盘成螺旋状 ,下端 系一根火柴,点燃火柴,待火柴快燃尽时 , 插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 现象: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大 量热,有黑色固体生成。3Fe+2O2Fe3O4 注意事项:必须先在集气瓶里装少量水或在瓶底铺一层细砂,防止红热熔融物溅落瓶底,使瓶底炸裂 上述实验可以瞧出,可燃物在氧气中比在空气里燃烧更剧烈 ,原因就是氧气支持燃烧,氧气瓶中的氧气浓度比空气中氧气浓度大,所以可燃物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 【活动与探究】实验室制取氧气 检查气密性的方法: 操作: 1)将导管插入水中;2)用手握住试管 现象: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实验2-4】实验室制取氧气 (一)加热KMnO4制取氧气 ⒈反应原理:2KMnO4K2MnO4+MnO2+O2↑ ⒉发生装置(1)反应物与反应条件的特征:反应物都就是固体,反应需要加热。 3、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将导气管的出口浸没在水中,双手紧握试管。如果水中出现气泡,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原理:气体的热胀冷缩) 4收集装置: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化学反应【排水法收集】。 由于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向上排空气法】 要求:①导管伸入集气瓶底,【以利于排净空气】。 ②密度与空气接近的气体,不宜用排空气法收集。 5、操作步骤:①查(气密性)②装(药品)③定(固定试管)④点(酒精灯)⑤ 收⑥移(导管)⑦熄(酒精灯) 6.验满:(用排水法收集)如果气泡从集气瓶口逸出,说明气体收集满了。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氧气收集满了。 7.注意事项: ①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入热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②试管内导管应稍露出胶塞即可【利于气体排出】。③停止反应时,应先把导管从水槽中移出,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被倒吸入热的试管中,使试管炸裂。】④加热KMnO4时,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被吹入导管,使导管堵塞】。 (二)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1、反应原理:2H2O22H2O+O2↑

结构化学习题总结

结构化学习题 习题类型包括:选择答案、填空、概念辨析、查错改正、填表、计算、利用结构化学原 理分析问题;内容涵盖整个课程,即量子力学基础、原子结构、分子结构与化学键、晶体结 构与点阵、X射线衍射、金属晶体与离子晶体结构、结构分析原理、结构数据采掘与QSAR 等;难度包括容易、中等、较难、难4级;能力层次分为了解、理解、综合应用。 传统形式的习题,通常要求学生在课本所学知识范围内即可完成,而且答案是唯一的, 即可以给出所谓“标准答案”。根据21世纪化学演变的要求,我们希望再给学生一些新型的题目,体现开放性、自主性、答案的多样性,即:习题不仅与课本内容有关,而且还需要查 阅少量文献才能完成;完成习题更多地需要学生主动思考,而不是完全跟随教师的思路;习题并不一定有唯一的“标准答案”,而可能具有多样性,每一种答案都可能是“参考答案”。学生接触这类习题,有助于培养学习的主动性,同时认识到实际问题是复杂的,解决问题可能有多钟途径。但是,这种题目在基础课中不宜多,只要有代表性即可。 以下各章的名称与《结构化学》多媒体版相同,但习题内容并不完全相同。 第一章量子力学基础 1.1选择题 (1) 若用电子束与中子束分别作衍射实验,得到大小相同的环纹,则说明二者 (A) 动量相同(B)动能相同(C)质量相同 (2) 为了写出一个经典力学量对应的量子力学算符,若坐标算符取作坐标本身, 动量算符应是 (以一维运动为例) -h< (C) c.; (A) mv

(3) 若/ W | d T =K,禾U用下列哪个常数乘”可以使之归一化: (A) K (B) K2(C) 1/T 匸 (4) 丁二烯等共轭分子中n电子的离域化可降低体系的能量,这与简单的一维势阱 模型是一致的,因为一维势阱中粒子的能量 (A) 反比于势阱长度平方 (B) 正比于势阱长度 (C) 正比于量子数 (5) 对于厄米算符,下面哪种说法是对的 (A) 厄米算符中必然不包含虚数 (B) 厄米算符的本征值必定是实数 (C) 厄米算符的本征函数中必然不包含虚数 (6) 对于算符?的非本征态Y (A) 不可能测量其本征值g. (B) 不可能测量其平均值. (C) 本征值与平均值均可测量,且二者相等 (7) 将几个非简并的本征函数进行线形组合,结果 (A) 再不是原算符的本征函数 (B)仍是原算符的本征函数,且本征值不变 (C) 仍是原算符的本征函数,但本征值改变

初中化学基本实验操作总结演示教学

初中化学基本实验操 作总结

一、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和药品的取用规则 (一)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 1、试管 (1)用途: a、在常温或加热时,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 b、溶解少量固体 c、收集少量气体 (2)注意事项: a、加热时外壁必须干燥,不能骤热骤冷,一般要先均匀受热,然后才能集中受热,防止试管受热不均而破裂. b、加热时,试管要先用铁夹夹持固定在铁架台上(短时间加热也可用试管夹夹持). c、加热固体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且未冷前试管不能直立,避免管口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d、加热液体时,盛液量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防止液体受热沸腾溢出),使试管与桌面约成45°的角度(增大受热面积,防止暴沸),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别人(防止液体喷出伤人). 2、试管夹 (1)用途:夹持试管 (2)注意事项:①从底部往上套,夹在距管口1/3处(防止杂质落入试管) ②不要把拇指按在试管夹短柄上. 3、玻璃棒 (1)用途:搅拌、引流(过滤或转移液体). (2)注意事项:①搅拌不要碰撞容器壁②用后及时擦洗干净 4、酒精灯 (1)用途:化学实验室常用的加热仪器 (2)注意事项: ①使用时先将灯放稳,灯帽取下直立在灯的右侧,以防止滚动和便于取用. ②使用前检查并调整灯芯(保证更好地燃烧,火焰保持较高的的温度). ③灯体内的酒精不可超过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3(酒精过多,在加热或移动时易溢出;酒精太少,容器内酒精蒸气混入空气易引起爆炸). ④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防止酒精洒出引起火灾) ⑤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酒精灯,应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防止酒精洒出引起火灾). ⑥应用外焰加热(外焰温度最高). ⑦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熄.(防止将火焰沿着灯颈吹入灯内) ⑧用完后,立即盖上灯帽(防止酒精挥发使灯芯水含量相对变多而不易点燃). ⑨不要碰倒酒精灯,若有酒精洒到桌面并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或撒沙土扑灭火焰,不能用水冲,以免火势蔓延. 5、胶头滴管、滴瓶 (1)用途:①胶头滴管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②滴瓶用于盛放少量液体药品. (2)注意事项: ①先排空再吸液; ②悬空垂直放在试管口上方,以免污染滴管; ③吸取液体后,应保持胶头在上,不能胶头在下或平放;(防止液体被沾污,或腐蚀胶头)

初中化学实验现象总结大全

初中化学实验现象总结大全 北斗升学助手 2017-07-1110:42 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强光,放出大量热,生成白烟同时生成一种白色物质 2、木条在氧气中燃烧:放出白光,放出热量 3、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物质 5、加热试管中碳酸氢铵: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6、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产生大量的热,有雾生成 7、在试管中用氢气还原氧化铜: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物质,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8、用木炭粉还原氧化铜粉末:黑色氧化铜变为有光泽的金属颗粒,石灰水变浑浊 9、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 10、向盛有少量碳酸钾固体的试管中滴加盐酸:有气体生成 11、加热试管中硫酸铜晶体:蓝色晶体逐渐变为白色粉末,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12、钠在氯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生成白色固体 13、点燃纯净的氢气,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发出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14、向含有Cl-的溶液中滴加硝酸酸化的硝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5、向含有SO42-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6、一带锈铁钉投入盛稀硫酸的试管中并加热:铁锈逐渐溶解,溶液呈浅黄色,并有气体生成 17、在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 18、在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19、在生石灰上加少量水:反应剧烈,发出大量热 20、将一洁净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附着,溶液颜色逐渐变浅 21、将铜片插入硝酸汞溶液中:铜片表面有银白色物质附 22、向盛有石灰的的试管里,注入浓的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23、细铜丝在氯气中燃烧后入水:有棕色的烟生成,加水后生成绿色的溶液 24、强光照射氢气、氯气的混和氯和气体:迅速反就肆生爆炸,有雾生成 25、红磷在氯气中燃烧:有白色烟雾生成 26、氯气遇到湿的有色条:有色布条的颜色褪去 27、加热浓盐酸与二氧化锰的混和物:有黄绿色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 28、给氯化钠定(固)与硫酸(浓)的和混合物加强热:有雾生成有刺少许性的气味 29、在溴化钠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后再加硝酸:有浅黄色沉淀生成 30、在碘化钾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后再加稀硝酸:有黄色沉淀生成 31、.细铜丝在硫蒸气中燃烧:细铜丝发红后生成黑色物质 32、铁粉与硫粉混和后加热到红热:反应继续进行,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物质

初三化学老师的工作总结

初三化学老师的工作总结 本期以来,我担任九年级两个班的化学教学工作数学教学任务。经过一学期紧张、有序的教学,到期末已经完成本期的教学任务, 现就本期的教学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本期开展的主要工作 1、对九年级的学生而言,本期学习任务重,时间紧,是提高学 习成绩的关键时期。开学初,学校领导、教研组成员深入课堂听课、评课,提出许多宝贵意见,使教者教学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为顺利 完成本期教学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2、为了进一步提高化学课优秀率、及格率,完成学校下达的教 学任务,坚持超前一周备写教案,做到备课充分、实用高效。从课 堂教学入手,认真细致的备好课,确保上好每一节课。落实课堂教 学环节,讲授知识重点、难点突出,努力实践学校提出的“一课一案,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 3、考点训练及时、准确,单元过关检测落得实,坚持以学生为 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 中突破重点、考点,严抓训练,做到教师精讲,学生多练,进一步 突出合作学习的地位和作用。 4、本期以来,完成前8个单元的新授课内容,同时对教材进行 了系统的复习,完成质检考试模拟训练题。 二、教学工作取得的成绩 1、注重常规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本期以来,教者按授课计划进行授课,顺利完成化学上册新授课的全部内容及复习内容。学校先后举行三次月考,教者所任班级成 绩稳步提高,同时,认真分析,寻找差距,及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 问题,对学困生多鼓励、多指导、多检查,做到抓两头促中间,利

用好现有资料,对习题进行精选,使全体学生的学习成绩有较大的提高。对学生作业坚持当天批改,严格控制作业数量和质量。 2、注重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吸引学生。在教学中多思考多动脑筋,多留心多做好准备课前的工作,精心备课,不仅要备知识备教材,更要备学生的学情,以饱满的热情走上讲台,以激情的演讲吸引学生,以精彩的表演感动学生,让学生渴望上化学课,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了,学习化学的兴趣浓厚了,学习成绩也就提高了。 3、注重“双基”教学,夯实学生的学习基础。 重视“双基”教学,夯实学生基础,让学生从基础着手,不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本学期的化学课教学,使学生能掌握本学期化学课本的知识内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使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经常地灌输化学的学习方法、分析方法、渗透化学知识、化学技能和技巧。 4、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抓好知识的应用。 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与日常生活和社会热点问题联系起来,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强调和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自觉地运用科学,尊重科学规律的精神和思想,要着力于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与结合。让学生产生对化学知识的贴近与亲切之感,也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从这两年的试卷来看,试题中涉及的生活、生产实际中问题较多,从多种角度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进行考查。让学生有时间阅读课外科技知识,尽可能多地接触和认识社会,用科学视角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学以致用。学生在不知不觉地自觉运用化学知识和化学学习和分析方法,去理解知识,分析许多实际问题。 5、研究中考命题方向,讲究复习策略。

九年级 课本化学实验 大全 全国通用

九年级化学课本实验总结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活动与探究】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蜡烛浮在水面 (2)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3)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变黑碳化; (4)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无色小液滴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5)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结论:⑴蜡烛通常为黄白色的固体,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 ⑵①蜡烛发出黄白色的火焰,放热、发光,蜡烛逐渐变短,受热时熔化,冷却后又凝固。 ②(木条处于外焰的部分最先变黑)外焰温度最高。 ③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说明蜡烛生成了H2O,其中含氢元素;蜡烛燃烧后还生成CO2,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中含有碳元素。 ⑶有一股白烟,能重新燃烧。说明蜡烛燃烧是蜡烛气化后的蜡烛蒸气被点燃。 【活动与探究】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现象:1.呼出的气体使石灰水出现的浑浊多(证明呼出的气体比空气中CO2的含量高) 2.呼出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能够燃烧(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中O2的含量高) 3.对着呼气的玻璃片上的水雾比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上的水雾多(证明呼出气体中水的含量比空气

中H2O的含量高) 小结: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只是含量多少不同) 基本操作插图 送入固体粉末状:操作要点“一横、二送、三 缓速”(将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纸槽送入试管底邵,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让药品落入试管底部)。 液体的倾倒 操作要点:“取下瓶塞倒放在桌上,标签向手心缓慢倒, 用完盖紧原处放。” 液体的量取: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的方法: ①读数时,应将量筒放置平稳,并使视线与液面凹液面最低 处保持水平。 ②应根据量取液体体积的多少,选用大小适当的量筒。 滴管的使用 胶头滴管用于滴加少量液体,使用时_垂直在容器上方_,一般不可___实验台 上_,也不可___放在其它位置_____;不要__平_放或__倒_放,用过后应立即清洗 干净再去吸取其它药品。滴瓶用于盛放液体药品,滴瓶上的滴管与滴瓶配套使 用,_不能__冲洗。 4.物质的加热 常用的加热仪器是酒精灯: 酒精灯的使用:①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乙醇; ②要用火柴点燃,禁止用酒精灯点燃另一只酒精灯; ③用外焰加热; ④熄灭时,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⑤盛酒精量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 2/3 ,也不得少于 1/4 。 给物质加热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①加热玻璃仪器时,要把容器壁外的水擦干;以免加热的时候容器炸裂;放在酒精灯外焰上加热,容器的底部不要和灯芯接触,以免玻璃仪器受热不均匀而炸裂,也不能离得太远,距离过近或过远都会影响

初中化学实验现象总结

初中化学实验现象总结(总3 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初中化学实验现象的记忆 记住物质间反应现象,不仅可为迅速解答化学题提供重要依据,而且,通过现象的记忆,还可使学生牢固掌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谓一举两得。但在学习过程中,许多同学反映到实验现象零乱、无头绪、易混淆、记忆困难。因此,在复习过程中,要强化实验现象的记忆,下面的做法同学们不妨一试。 一. 做好各类实验,在观察中记忆 化学实验最能引起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这是因为实验中,学生通过自己的手,使化学变化重演出来并获得成功,给他们带来了极大乐趣,而对化学现象的解释,探究化学现象产生的原因,透过现象认识其本质,又有利于引起和培养学生认识实验现象的因果关系和本质联系,以及概括性的认识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好各类演示实验,让学生仔细观察;指导学生做好各类学生实验,让学生亲自感受;或将一部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将一些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并提供条件,指导做好家庭小实验,让学生主动探究。从而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增加动手机会,使学生身临其境,亲身体会化学仪器的晶莹美,化学实验的现象美,化学装置的规范美,在此基础上,牢固记住实验现象。 二. 利用化学方程式,用联想的方法记忆 先写出化学方程式,然后弄清反应物、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性质,对实验现象加以记忆。这种方法既可以记忆化学方程式,又可记忆实验现象,可一举两得。如记忆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这个反应的实验现象时,化学方程式: 然后联想:Cu OH CO 223()——绿色固体、CuO ——黑色固体、CO 2——无色能 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这样,根据化学方程式,就可将实验现象叙述为: (1)固体物质由绿色变成黑色; (2)试管壁上有水珠生成; (3)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又如:将——支充满CO 2的试管倒插在一个盛满石灰水的水槽中,观察到的现象 是什么?记忆时,先写出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O Ca OH CaCO H O 2232+=↓+(),然后联想:CaCO 3一白色沉淀,由于CO 2参加了 反应,使得试管中气体的压强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水槽中的石灰水将被压进试管一部分,所以就可将此题现象叙述为: (1)试管内液面上升; (2)进入试管内的石灰水变浑浊。 三. 抓住实验现象的特点,用归纳的方法记忆 初中化学实验现象一般归为六类: (一)反应过程中的燃烧现象 燃烧现象的一般规律是: 1. 剧烈燃烧,放热; 2. 发出“光”、“焰”、“烟”、“雾”等;

有机化学学习心得

有机化学学习心得 学习有机化学也已经有一个学期了,虽然说以前高中也学习过有机化学,但是 到了大学再学有机化学发现高中学的基本连皮毛也说不上,真正的有机化学涉及 的反应是那么多。所以我认为有机化学就是用两个词来形容--多和变化。 先来说说多,有机化学的多最多体现在有机物多,有机反应多,反应的机理也 有不少。所以说有机化学在我学了一个学期以后明白了有机化学的最大难处就是 化合物多,有机反应多,十分难以掌握。但是有机老师的课件做得十分巧妙,把 几种有机物进行了分类,学起来可以沿着各种有机物的特性了进行研究,可以掌 握到同一种物质不同反应的一些特点,分类记忆这样比较方便了,也减轻了有机 化学的反应的部分负担,也可以研究出不同反应的一些共同的特点。这样就大大 地减轻了学习有机化学的负担。也使得在我们初学者的眼中看来很难学的有机化 学一下子也简单了很多,有了许多规律的记忆方法,这

样我们就可以掌握规律, 从而可以更加简单地掌握这一类反应。而有机化合物,虽然有很多种,但是为我 们现在所用的还不多,在不同的分类中都可以找到的,这样有机化学学起来就还 是减轻了许多的负担。 有机化学的另外的一个特点就是变化复杂。变化中可能还有变化,有的比较简 单的题目,但是稍加变化以后就会很复杂。比如说许多炔烃的反应要联系到烯烃 的反应,一些不同的物质却有着相同的反应规律,还有命名中有许多小的细节上 的变化都可以出题。所以这些变化更加难学,有机化学的反应多但是及不上变化 多,无论有多少的机理,规律,只要把几个融合一下就可以产生不同的变化,出 出来不少的题目,这样就难住的大家。所以有机化学最难学的就是学习规律,学 习机理,学习到了以后还要把这些机理融合起来,要知道如何地变化,这样才能 把一些机理题和合成题作好,我们学习有机化学才有实用的价值。所以我们可以

初中化学实验现象汇总

初中化学实验现象汇总 实 验 项 目 主要现象化学方程式 氧气得化学性质 1、 木 炭 在 氧 气 (空气)中燃烧(不完全燃烧) 发出白光(红光),生成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得无色气体 C+O 2 CO 2 (2C+O 2 2CO) 2、硫 在氧气中燃烧 发出明亮得蓝紫色火 焰,放热,生成有刺激性 气味得无色气体 S+O 2 SO 2 3、硫 在空气中燃烧 发出微弱得淡蓝色火焰,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得无色气体 4、 红磷在空发光,放热,生成大量白烟与白 色固体 4P+5O 2 2P 2 O 5

中燃烧5、铜在 空气中加热铜片表面有黑色物质生 成2Cu+O2 2CuO 6、铁丝 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 生成黑色固体 3Fe+2O 2 Fe 3 O 4 7、铝箔 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 色固体4Al+3O2 2Al2O3 8、镁 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放出大量热,生 成一缕白烟同时生成一种白色 物质 2Mg+O 2 2MgO 9、纯 净得氢气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热, 干冷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 2H 2 +O 2 2H 2 O

空 气 中 燃 烧 10、 点 燃 氢 气 与 空 气 得 混 合 气 发生爆炸 11、 一 氧 化 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得火焰,放出大量热, 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 浊得气体 2CO+O 2 2CO 2 12、甲烷 在空气中燃烧 发出明亮得蓝色火焰,放出热 量,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 混浊得气体与小水珠 CH 4 +2O 2 2H 2 O+CO 2 13、酒 精燃烧发出蓝色火焰C 2 H 5 OH+3O 2 2CO 2 +3H 2 O 水得化学性质

初中化学教学工作总结

初中化学教学工作总结 初中化学教学工作总结2013学年,我们学校初三化学学科在中考中取得了区里第六名的优秀成绩,这与学生的努力以及教师的辛劳是分不开的。以学校实际出发,注重全体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向前提高,努力提高合格率,争取较高优秀率。为了能进一步的提高教学质量,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我们总结了几条经验:①.扎扎实实打好基础,拼命赶进度不可龋考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与他们平时没有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有很大的关系,因而重视和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仍然是首要的。抓基础知识,就是要抓化学课本知识,教学中力求每章节过关。由于各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和学习基础不同,学生对化学的知识的掌握能力不同,教师应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尽量降低落后面。那种为了留更多的复习时间而在平时教学中拼命赶进度的做法,必然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不良”,甚至使部分学习跟不上的学生对化学失去兴趣。抓基本技能,要抓好化学用语的使用技能和实验基本技能。平时的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了解每个实验涉及的化学反应原理、装置原理和操作原理,多给机会让学生动手做实验,体验通过实验进行观察和研究的过程和乐趣,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②.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要提高学生的能力,就要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科学素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平时教学与复习,都不能“重结论,轻过程,重简单应用的机械操练、轻问题情景和解答思路分析”。而应该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基本学科思维方法”。今年化学试题中出现科学探究内容,对初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准确把握课程改革方向,以课本知识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周围环境为参照对象,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主动学习,逐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③.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抓好知识的应用。今年试题涉及环保等社会热点内容,从多角度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进行考查。这类试题的考查力度近年逐步加强。这就要求化学教学要突破单纯灌输课本知识的限制,减少机械操练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让学生有时间阅读课外科技知识,尽可能多地接触和认识社会,用化学视角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学以致用。④.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钻研教学大纲(化学课程标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教育战线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我们学校虽然还么有实施化学新课程标准,但老师们都已开始研究新课程的特点,因此,除了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以外,要提前在初三化学的教学中参考和渗透“新课标”的要求。⑤.强化教学过程的相互学习、研讨。听完课后能与上课老师及时进行交流,提出不足之处,以求达到更好的课堂效果。⑥.加强实验教学,中考试题中,实验题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引起了我们老师的高度重视。在教学及复习中加强了这一部分的力度,因而这一部分相对得分较高。⑦.理直气壮抓好学有余力、有特长的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活动,给有特长的学生创造发展个性的氛围,鼓励他们冒尖,脱颖而出,为将来培养专门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矗⑧.从实际出发,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进步与成长。首先要扎扎实实抓各学段的合格率,这样才能提高初中毕业合格率,最后取得高的升学率及较好的优秀率。通过大家共同努力,2003学年初三化学取得了这么优秀的成绩,今年我们将继续保持,并争取更大的进步。工作总结格式一般分为:标题、主送机关、正文、署名四部分。(1)标题。一般是根据工作总结的中心内容、目的要求、总结方向来定。同一事物因工作总结的方向——侧重点不同其标题也就不同。工作总结标题有单标题,也有双标题。字迹要醒目。单标题就是只有一个题目,如《我省干部选任制度改革的一次成功尝试》。一般说,工作总结的标题由工作总结的单位名称、工作总结的时间、工作总结的内容或种类三部分组成。如“××市化工厂1995年度生产工作总结”“××市××研究所1995年度工作总结”也可以省略其中一部分,如:“三季度工作总结”,省略了单位名称。毛泽东的《关于打退第二次反共高潮的总结》,其标题不仅省略了总结的单位名称,也省略了时限。双标题就是分正副标题。正标题往往是揭示主题——即所需工作总结提炼的东西,副标题往往指明工作总结的内容、单位、时间等。

结构化学 选修3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全国卷适用

一、考纲考点展示 《选修3:物质的结构与性质》高考试题中9种常考点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化学部分)考试大纲的说明(节选) 必修2: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①了解元素、核素和同位素的含义。 ②了解原子构成。了解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③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④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了解元素周期表(长式)的结构(周期、族)及其应用。 ⑤以第3周期为例,掌握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⑥以IA和VIIA族为例,掌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⑦了解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 ⑧了解化学键的定义。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形成。 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 1.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⑴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原理及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 子、价电子的排布。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⑵了解元素电离能的含义,并能用以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 ⑶了解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了解其简单应用。 ⑷了解电负性的概念,知道元素的性质与电负性的关系。 2.化学键与物质的性质 ⑴理解离子键的形成,能根据离子化合物的结构特征解释其物理性质。 ⑵了解共价键的形成,能用键能、键长、键角等说明简单分子的某些性质。 ⑶了解原子晶体的特征,能描述金刚石、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⑷理解金属键的含义,能用金属键理论解释金属的一些物理性质。了解金属晶体常见的堆积方式。 ⑸了解杂化轨道理论及常见的杂化轨道类型(sp、sp2、sp3) ⑹能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或者杂化轨道理论推测常见的简单分子或者离子的空间结构。 3.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的性质 ⑴了解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的区别。 ⑵了解氢键的存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能列举含有氢键的物质。 ⑶了解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离子晶体、金属晶体的结构微粒、微粒间作用力的区别。 ⑷能根据晶胞确定晶体的组成并进行相关的计算。

初中化学实验现象总结大全

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强光,放出大量热,生成白烟同时生成一种白色物质 2、木条在氧气中燃烧放出白光,放出热量 3、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物质 5、加热试管中碳酸氢铵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6、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产生大量的热,有雾生成 7、在试管中用氢气还原氧化铜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物质,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8、用木炭粉还原氧化铜粉末黑色氧化铜变为有光泽的金属颗粒,石灰水变浑浊 9、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 10、向盛有少量碳酸钾固体的试管中滴加盐酸有气体生成 11、加热.试管中硫酸铜晶体蓝色晶体逐渐变为白色粉末,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12、钠在氯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生成白色固体 13、点燃纯净的氢气,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发出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14、向含有Cl-的溶液中滴加硝酸酸化的硝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5、向含有SO42-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6、一带锈铁钉投入盛稀硫酸的试管中并加热铁锈逐渐溶解,溶液呈浅黄色,并有气体生成 17、在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 18、在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19、在生石灰上加少量水反应剧烈,发出大量热 20、将一洁净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附着,溶液颜色逐渐变浅 21、将铜片插入硝酸汞溶液中铜片表面有银白色物质附 22、向盛有石灰的的试管里,注入浓的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23、细铜丝在氯气中燃烧后入水有棕色的烟生成,加水后生成绿色的溶液 24、强光照射氢气、氯气的混和氯和气体迅速反就肆生爆炸,有雾生成 25、红磷在氯气中燃烧有白色烟雾生成 26、氯气遇到湿的有色条有色布条的颜色褪去 27、加热浓盐酸与二氧化锰的混和物有黄绿色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 28、给氯化钠定(固)与硫酸(浓)的和混合物加强热有雾生成有刺少许性的气味 29、在溴化钠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后再加硝酸有浅黄色沉淀生成 30、在碘化钾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后再加稀硝酸有黄色沉淀生成 31、.细铜丝在硫蒸气中燃烧细铜丝发红后生成黑色物质 32、铁粉与硫粉混和后加热到红热反应继续进行,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物质 33、硫化氢气体不完全燃烧(在火焰上罩上蒸发皿)火焰呈淡蓝色(蒸发四底部有黄色的粉末) 34、硫化氢气体完全燃烧(在火焰上罩上干冷烧杯)火焰呈淡蓝色,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35、在集气瓶中混和硫化氢和二氧化硫瓶内壁有黄色粉末生成 36、二氧化硫气体通入品红溶液后再加热红色褪去,加热后又恢复原来颜色 37、过量的铜投入盛有浓硫酸的试管,并加热,反应毕,待浓液冷却后加水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加水后溶液呈蓝色 38、加热盛有浓硫酸和木炭的试管有气体生成,且气体有刺激性的气味 39、钠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黄色 40、钠投入水中反应激烈,钠浮于水面,放出大量的热使钠溶成小球在水面上游动,有嗤嗤声 41、把水滴入盛有过氧化钠固体的试管,将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口木条复燃 42、加热碳酸氢钠固体,使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的石灰水变浑 43、氨气与氯化氢相遇有大量的白烟产生 44、加热氯化铵与氢氧化钙的混和物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 45、铜与浓硝酸反应反应激烈,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48、铜与稀硝酸反应(反应在试管中进行)试管下端产生无生气体,气体上升,逐渐变为红棕色 49、在硅酸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有白色胶状沉淀产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