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七年级下科学第一章复习练习

七年级下科学第一章复习练习

七年级下科学第一章复习练习
七年级下科学第一章复习练习

学生:钟哲科目:科学教师:马艳玲第1阶段第 5 次课时间:2012年_3_月_18_日13:00~15:00_段课题七年级下第一章综合

教学目标1.了解感觉的形成

2.声音的三个特征和传播

3.认识光现象,掌握平面镜成像和凸透镜成像的特点

重点、难点1.声音的三个特征和传播

2.认识光现象,掌握平面镜成像和凸透镜成像的特点

考点及考试要求1.光现象的理解2.光学元件的应用技能3.光学规律的应用探究4.声音特征常见题型选择题填空题。这一部分内容相对独立,常考查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光学的应用

教学内容

1、皮肤有触觉,冷热,痛觉等感觉功能。

2、蛋糕的香味通过鼻腔,刺激嗅觉神经末梢,嗅觉神经末梢将香味传到大脑的嗅觉中枢,从而形成了嗅觉。

3、舌的表面布满许多小凸点,内藏味蕾,味蕾内有许多味觉细胞,能感受各种不同物质的刺激,尤其对液态物质的刺激特别敏感。舌尖对甜比较敏感,舌侧对酸比较敏感,舌根对苦和咸比较敏感。

4、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5、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科学上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跟水波一样,声音也是以波的形式通过介质将声源的振动向外传播,这个波叫声波。声音在气体中传播最慢,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15℃的空气中,声音每秒传播340米,气温每升高1℃,每秒传播的距离约增加0.6米。

6、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中耳包括听小骨,鼓膜,鼓室,咽鼓管。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耳蜗。

7、声波-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大脑皮层听觉中枢,耳还有保持身体平衡的作用,因为内耳中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感受器。

8、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物体振动越快,频率就越大。所以,音调跟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大多数人能够听到得声音频率范围大约是20-20000赫。我们把高于20000赫的声音叫做超声,低于20赫的声音叫做次声。

9、响度是人们主观上感觉到的声音强弱。声音的响度与声源的振动幅度有关,跟人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在声学上,人们通常用分贝作为单位来计量声音的大小。分贝的符号为dB。

10、声音的第三个特征——音色。发声体的性质、形状、发声的方法等都能影响音色。

11、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为了形象地表示光的传播情况,我们常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线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做光线。光的传播不需介质。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5千米。光在一年里传播的距离约等于9.46×10 千米,这个距离叫做一光年。

12、1666年,牛顿发现了光的色散现象。彩色光带中颜色是按、红、橙、黄、绿、蓝、靛、紫的顺序排列的。白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我们把不能再分解的光叫做单色光,由单色光混合而成的光

叫做复色光。

13、从一种均匀的物质射向另一种均匀的物质时,在它们的分界

上会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又返回到原先物质中。这就是光的反射。

光反射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

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这就是反射

定律。

14、平面镜所成的像是不能呈现在屏上的,称作虚像,像和物离境面的距离相等,像和物的大小相等。

15、光从水中射入空气中,折射光线将偏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光从空气中射入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实验表明,凸透镜能将太阳光会聚一点,即能将平行光线会聚成一点,这点叫做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凸透镜的中心间的距离较做焦距。

16、视觉的形成:光线—角膜—房水—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视觉神经—大脑皮层视觉中枢

17、信息反映的是事物的状态、特征和变化。外界事物—感觉器官—传入神经—思维器官—传出神经—效应器(肌肉)

用于获取、传递、处理和利用信息的技术称为信息技术。电磁波包括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等。

巩固作业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在下列选项中,都是光源的一组是()

A.电池和萤火虫 B、电池和烛焰 C.萤火虫和烛焰 D、萤火虫和月亮

2、下列控制噪声的措施中,属于防止噪声产生的是()

A.关闭房间的门窗B.会场内把手机调到无声状态

C.高速公路旁的房屋装隔音窗D.机场跑道工作人员使用防噪声耳罩

3、下列关于声音的理解中,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振动,就能听到声音

B.声音在水中传播最快

C.耳朵能听到声音,是由于声波激起人体的听神经产生了振动

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可以大于或小于340米/秒

4、当阳光射入水中时,下列一定会发生变化的是()

A.方向

B.速度

C.方向和速度

D.光的颜色

5、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它的独特魅力给课堂教学增添了生机和活力。多媒体教室的投影银幕是用粗糙的

白布制成的,投影仪的折光系统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凸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B.全班同学都能看到画面是因为光射到投影银幕上发生了镜面反射

C.全班同学都能看到画面是因为光射到投影银幕上发生了漫反射

D.镜面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6、如图所示,早晨的太阳光与水平方向成30°射到一水平放置的

平面镜上,经镜面反射后,反射角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从

早晨到中午,反射角将().()

A.30°增大B.30°减小C.60°减小D.60°增大

7、“五一”黄金周,小明来到青山环抱、绿树簇拥的碧流河水库.站在拦河坝上,俯视清澈平静的水面,看到“鸟儿在水中飞翔,鱼儿在白云中穿游,青山倒立在水中……”小明看到的景物中,不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A.鸟B.鱼C.白云D.青山

8、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A.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B.声音产生的原因

C.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9、下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A.拱桥倒影 B.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C.钢笔错位 D.树林间的光线

10、我们经常提到的像有:①针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③放大镜成像④电视银幕上的像其中()

A、由于反射而成的像是②

B、由于折射而成的像是①③

C、属于实像的是①②③

D、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④

11、下列现象形成的原因不正确的是()

A、岸边的树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镜面反射

B、插入水中的筷子发生偏折是光的折射

C、用潜望镜观察物体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

D、利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是光的折射

12、如图所示,小刚将盛满水的圆柱形透明玻璃杯贴近书本,透过玻璃杯观看书上的鹦鹉图片(圆圈

中的鹦鹉图与书本中的鹦鹉图实际大小相等),他所看到的虚像可能是

13、小明同学在课外用易拉罐做成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如果易拉罐底部有一个很小的三角形小孔,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

A.蜡烛的正立像B.蜡烛的倒立像

C.三角形光斑D.圆形光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