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安阳殷墟的第十五次发掘

安阳殷墟的第十五次发掘

安阳殷墟的第十五次发掘
安阳殷墟的第十五次发掘

安阳殷墟的第十五次发掘

1.人员的时间与方法

第十五次发掘的时间是从民国二十六年三月十六日到六月十九日,共有三个多月。梁思永、郭宝钧先生都有事情要忙,不便下田野,只答应偶然前来而已,因为我在发掘团待了这么久,事情也相当熟悉,便由我负责向地方政府的督察专员交涉何时开工、雇用工人、军队保护等事情。当时不知道十五次发掘会是最后一次安阳发掘。参与人员有石璋如、王湘、高去寻、尹焕章、潘悫,临时工作人员有王建勋、魏鸿纯、李永淦、石伟等人。潘悫先生依旧负责事务工作,实际下田野的正式人员就是石、高、尹、王与临时人员。因为河南省古迹研究会、山东省古迹研究会、中博筹备处都要自行组织发掘团,而后者更因为单位属性,可以在全国各地进行工作,需员孔急,就需要训练人才、有机会让他们练习,安阳殷墟发掘便成为训练场,所以这几次的临时人员才特别多。

这次采用的方法与前次略有不同。前次是先找地方,扩大之后再集中,这次则为集中专作C区。当然仍然是以平板仪所测量的中心点为主,分成数组进行工作。分组的大致情形是石璋如跟魏鸿纯一组,高去寻先生跟李永淦一组,尹焕章先生跟石伟一组,晚来的王湘先生就负责到各地测量与照相,另外也负责I区较偏南的部分。因为十三次发掘的YH127坑出了许多甲骨,使得安阳殷墟声名大噪,就像西北冈发掘时候的HPKM1004是一样的情形,好多学校集体前来,像清华、北大都来过,学者们像叶公超、闻一多、陈梦家等也都来到安阳参观,所以参观者特别多。这次也雇了一百二十多位工人,阵容算是相当庞大,挖掘三十七个探方,一个探方一百公尺,发掘面积也达到三千七百平方公尺,也是相当大了。

2.基址墓葬穴窖与水沟

这一次发掘,主要发现了基址、墓葬、穴窖、水沟。先以水沟来说,其实在十三次发掘的时候就已经找到水沟,但只是粗浅样式而已,十四次时就继续进行寻找的工作,形状大致完备,但是我们无法解答水的流向是南向北流,还是北向南流?第十五次发掘时,我们终于看出水沟的水流是由南向北流,而水沟也有一百多米长;不过当时尚未找到水源,只是假设可能与穴窖有关系,因为有些水沟会走过旁边而不穿过,但也有穿过早期的灰坑的情形,我是猜测与早期的灰坑有关,不过还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才行。

最重要的还是基址跟穴窖。我们找到不少穴窖,也有不少的甲骨坑,例如像是H251、H330就有数量不少的甲骨。还在H358坑找到陶制的小人偶(就是陶俑),有不少俑的头断了,陶俑多呈灰色,头分两种,一种是有头发、在头上盘绕成一圈的,另外一种就是光头的,陶俑身上都有朱红的漆。两种陶俑的手的方向也有不同,一种是手垂放在前头,有一种东西将俑手拴住,另一种就是手放在背后,也有东西拴住。董作宾先生说这些都是刑具,女生拴在前头,男生在后头。之前说过俑多呈断头,但是经过接合之后是可以看出性别的,也证实董先生说得没错。有关陶俑的研究成果,后来有具体写成文字。

有关基址问题,以前找的基址虽然不少,但是并不相连,无从看出彼此之间是否有所关联,这一次找到了成组的基址,不过当时不清楚彼此到底如何连接,只知道是成组的。安阳的东部,由于洹河改道曾经冲毁原河岸,因此殷墟有些基址的东边也遭冲毁,只剩下西岸;但是也有些是因为时间先后的关系,或是与其它墓相近,遭到打坏。像这次找到的基址中,比较晚期的与先前基址有所重叠,就发现有部分会被打坏,因而先后基址的形式不同,属于后期基址的墓葬,也会叠压住旧墓。这次找到最大、晚期的乙十一就有类似的情况。乙十一基址的范围很大,附近的基址也相当密集,我们先找到前期的部分,后来随着挖掘范围的扩大,又找到其它的基址,然后又找到了乙十一后期的部分(被其它基址隔开),于是将先发现者称乙十一前,晚发现者称乙十一后。乙十一基址群有十二个大小不等的基址(编到乙二三),分布位置有南北、东西向。在田野所起的坑号是按照发现先后而取,因此坑号并不代表时期先后的关系。而基址与甲骨也有一定程度的关系,例如甲骨坑YH330,就是位在乙二十的附近,YH251位在乙十八基址附近,这是一组基址。

另外一组基址也是成组的,就是丙组基址。丙二是大基址,丙三、丙四位在丙二之内,丙五和丙十七都位在丙二的外头,也是相当复杂的基址群,基址群中则有三条路。丙组跟乙群组的组织不大一样,但是都是连起来的,所以是很重要的发现。

另外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在丙二基址的夯土台阶上发现了两件与祭祀有关系的璧。其它有些基址的边则没有找得很清楚,因为与发掘区域有关,不过也知道有些已呈相对关系,也相当有意思。

3.独立墓葬

其次再讲墓葬。两种墓葬中有一种是独立的,一种是与基址有关的。先说独立的一种,所谓独立的,就是还不太清楚是否跟基址有关,但是与基址的范围有关。这独立的墓葬,就在丙区的北边,与北边某些基址似有相连的关系,但是关系究竟为何,就是说似乎基址是为墓葬盖的,却又发现基址与墓葬之间的性质有些不同。最重要的丙区北边独立墓葬有五个,M362、M331(位M362东)、M388、M333(388与333相对)、M357(位388之下),可以看出彼此是成组的,以M362为主体,因为埋M362的时候,先挖了一个大方坑,在大方坑的东边已为M331留下位置,但是埋M331的时候,M362有棺椁,M331也有,于是原留空间不足,就打破了大方坑,把M331更向东移动。所以就清楚地看出时期早晚,但是M362发现得晚,所以编号在后。M362也被盗掘,上头因为是乱七八糟的夯土,所以保存状况还算好些。M362墓内有十一个人架,北边的墙边有三条兽腿,经鉴定后为一条羊腿、一条猪腿、一条牛腿,在西北冈的1002也是北边有三条兽腿(牛猪羊)。不过当时我们以为是四条兽腿,后来仔细一看,牛腿断开被扰乱过,所以还是三条。人骨的排列,则是3、3、3、2,有个俯卧的人架,不知原本如此还是被碰倒的,圆坑(盗掘坑)从墓室下头进入,上头的夯土大致维持完好,我们以为是完好的墓,所以别的图是二十分之一,我们为此特制十分之一的图,拿平板来测量,后来才发现东西很少,已经被破坏过了。人架因为头朝下,腿朝上倒竖,不知是被盗掘者从原先躺的棺内拖出,还是被盗掘者一伙人中之一而把它弄栽倒,也不知是主人翁还是殉葬者,或是盗掘者,幸好骨头大致还算完好,留着让体质人类学家鉴定。这里的器物也很值得注意,有很多木器,也雕上花纹,涂上了漆,豆也多,还有盘子、皿等,极少铜器,有的

话也多是破片,只有一个形状非常奇怪,刃部很长到底的矛还算完整,平常人都说是晚期矛,可是也不知道是否真为晚期矛,平常学者谈M331跟M338的物品时多说是早期的,可是对矛避而不谈,因为这种矛跟平常殷墟出土的矛不同,没有二道的部分,也长、宽得多,相当锋利。后来我们猜想可能是主帅的武器,因为地位特殊,所以武器也不同,较大、较锋利,杀人威力也厉害些。在十一个人架之外,也有数条狗的骨头。因此虽然M362的木器很多,却并不代表就是晚期墓,像1001也有很多雕花木器,就是早期墓。

M331有六个人架,其中一个是主人,骨架已毁,五个殉葬的人架在上面,2、1、2排列在二层台上,另外有个人头骨,比起362的人数少了一倍。M362有三犬十人,M331有二犬六人,人、犬数减少,而无兽骨,可见等级有别,然而M331有很多器物。礼器如觚、爵、尊都有,也有武器,就是在主人翁的前头有金镶玉戈头(其实就是玉戈头与铜戈尾,本地人称为金镶玉)。M333、M388有三具人骨,主人中间一个,两边殉葬两个,M333有三人三犬,M388有三人二犬,不过犬数有可能靠不住,因为有些埋在上头,或是封土时没有完全封进去,只有腰坑一带的才靠得住,所以虽然犬有关系,但是数目多少的关系仍是无法确定。M333里头也有兵器,是很短的玉器,没有柄部,另外也有铜戈。M388的兵器则比较长,有两个玉质的,不过样子不太一样,有花纹、也比较长,另有铜戈六件。所以这些殉葬坑有等级、也有兵器,材质、数目均有不同,似有左右之分,不过这些殉葬品以装饰品多,例如头上装饰的笄、玉等,似为女用的装饰品,所以就不知道是否主墓为男,他墓为女?这也是我现在想到的想法。其它数坑的武器与362的武器明显不同,戈是直内,矛是长柄,是否有男女之分则是值得考虑的问题。

至于M331里头的觚、爵都是三套,也有三个斝,其它的墓是两个,也不太一样。M388比较特别,出了小盉、铜壶、铜瓶,每墓均有觚、爵、瓿。兵器则是彼此之间有所分别的。

南边的M357则都是兽骨头,是羊、犬为主,M357很浅,表面就被扰乱了一部分,底下东边的方向还有早期的灰土坑,塌陷下去,使得部分兽骨掉入灰土坑,可是当时不清楚,因为有成排的羊、犬,所以就暂且将它当成墓葬看待,实际上并非墓葬,可以看出有羊骨四十二个,犬骨四十一个,另外又找出四只羊骨,等于有四十六个羊骨,犬骨另七个,等于四十八个,可是可能还有没找到的,所以确实的数目是否为五十羊、五十犬,不得而知。羊、犬作为祭祀墓葬的人员之用则是很可靠的,而人员的身份目前不得而知,也不清楚其与丙组基址是否有关,颇值得注意。

4.与基址有关墓葬

以下再说与基址有关的墓葬,就是丙组跟乙组的性质也不相同。先讲丙组,简单地说,丙组的人骨头在西边,兽骨头在东边,像丙一基址前头西边有三个墓葬,每个里头都有三人,另一个较大,有二十来个,东边有狗、羊,人则是遭到砍头,其余的小基址里头邻近墓的方向也有埋人,像丙八、丙七就有人,也有狗,两个人埋在底下。所以人、狗的看待不同,人去的地方比较珍贵,狗就比较差。这就与362墓组有些不同,后者比较重右。而这里的小墓是殉葬祭祀用的,所以没有棺椁,与基址有关的墓葬不但无棺椁,也无腰坑。

乙组的墓葬分两种,都无腰坑。一种是在基址下面的“奠基墓”,或下面、或正中,埋的是人或是狗,只有重要的墓葬、面南的才有奠基墓,面东的就无奠基墓。比如说乙十一就有奠基墓,乙二一、乙十九也有。可是乙二十虽然是基址,是另一种硬土,与乙十三情形类似。另一种我从前认为是“置础”,置础就如同主屋上梁一样都要举行重要祭典,这些墓都是在正基址的南边,比如说乙十一前是主要基址,所以就有置础的坑,乙十七并未找的很清楚,但在其西南也有牛、羊、犬的墓。置础坑是在主要基址的南边,用的是犬、羊、牛,有的只有犬、羊而不用牛,也有的只用犬。乙十一以人、犬奠基,用牛羊犬置础。在乙十三基址上上梁时举行祭祀,有三排祭祀坑,牛在前排,狗、羊在中排,最前排有一个人领着牛、羊、犬祭祀,另一个墓我们则找到三十条牛。

丙区每个坑都是用犬、人来祭祀,以M362为特例。M357祭祀时则只有羊跟犬,所以其资格只到羊跟犬。乙七基址也是用羊、犬,但数量少得多。乙十一后基址用牛、羊、犬数量多得多,达到三十头牛,乙七只用三到五头牛,规模差距相当明显,而越到晚期动物数跟人数则越来越多。可是我们还是不清楚362那组墓与丙组基址究竟有无关系,希望后人能够加以注意研究。

5.基址复原

有关基址的想象复原,我到现在才做出复原图。以下所提的基址打破乙十一前期,现在只留下一部分,也成为乙十一后期之一,不过还是可看出彼此不同的样貌,是比较晚的。范围包括乙十一、乙十二、乙十三、乙十五、乙十六、乙十八、乙十九、乙二十、乙二一连合成一个大基址,乙十四、乙十七不包括在范围内。因为这个大基址被洹河河岸破坏,那时只做了乙十五的一半,但是我们推测形状应该大致如此。每个基址都有它的功能,与不同的样子。主要的是最北的大基址,是一个台子,上头有长条形的大房子,外面有月台。台子前头好像是一个牌楼,现在只有柱子础石的遗迹,现在只有两排门的样子,也都只有一半。就像是现在的厢房,也就是说面南的是主要基址,面西、面东是次要基址。长条形的乙十三基址好像是房子的过厅,厅内明亮,顶上有顶,旁边无墙都是柱子,然后有水池。乙二十又是一个大台子,台上有小基址,呈方形,邻近有水池,水池旁是平地。

面南、面东的房子有一部分,面西的目前没有,两者有些不同,在于面南的房子有祭祀用的人或狗,面东的都没有,可能是住人的房子,现在还不清楚面南的详情,有可能是殿堂或宗庙,墓里头有些人骨、兽骨,则不一样。从盖房子到房子完成之前,有几个阶段,第一阶段就是挖坑,安阳建筑时,也要打地基,现在做地下室也差不多,不过安阳是要挖坑、打地基,为求结实都打夯土,深度深浅不一,此一大基址就比较深,里头有人骨,就是说第一次挖坑以后、要建筑之前会举行仪式,我们现在叫“奠基”,那时也举行祭祀,像小基址要用狗,大基址要用成人或小孩,与墓葬一样,要是埋骨时下面就会有腰坑,然后两边有殉葬的人排列在二层台,现在这个基只有奠基的墓两处,是照着前头的门,下头有小孩。但是此基址是以面南为主,面北也有门,小孩则在门的北边底下,也就是说这里共有两个小孩的墓,因为比较讲究,就不用狗而是用小孩奠基。两个墓都是照着门,一个在基址下照着南门,一个在基址的边照着北门,位置的不同也许还有讲究,目前也并不清楚。而照着卜辞的研究来

看则尚无头绪,这就是研究田野、建筑,与研究甲骨没有结合的缘故,以前曾向董作宾先生讨教,但是他当时考究的祭祀也尚未发现有这种情形。

奠基之后就要打夯土,打夯土时要摆柱子、立柱后上梁,现在上梁的时候也要举办仪式。过去在北方,大约民国二十六年前后,所谓“立架”,就是柱子立起来之后要架梁,架梁时要择日、鸣放鞭炮,也是种仪式,立架之后来才要筑墙,有些是用打夯土、有些是砌砖来筑墙,这样才会“墙倒屋不塌”。最近我到台北去,看到信义路一带盖房子,都是架了钢梁之后,先往上盖,盖好后再筑墙,与立架的情形不同。我们中国从前的建筑是有传统的,若先打墙再于其上架梁,则墙倒塌时房屋亦会坍塌。普通的建筑举行祭仪就只要用犬、羊,大型的建筑就要用三牲——牛、羊、犬——祭祀,甲骨文上有用犬、牛、羊的祖先祭祀记载,假设若是盖太庙,也就等同祭祖,所以也用三牲,只是数量有所不同。可是这一个就属于大型的,主要的房子在前头,乙十一前期基址比较简单,乙十一后稍晚,这个分为三排,更复杂,可见时间更晚,大、长的坑埋牛、羊,内有三十头牛、三到五头羊,另外有十墓均埋有十羊十狗。另外被扰乱的数量则不详,但数字应不少,而前面的人则引导兽类祭祀,位在乙十三,在乙七基址上也有类似情形,就是M380,不过规模很小,人是跪着的,这里则是歪着,头向西,可能本来也是跪着,或许是埋葬时弄歪的关系,现在也不清楚,不过可确定是引领祭祀的人。

这个阶段完了之后,往南来到乙二十、乙二一左右。乙十五很像是桥,不过看不出有桥水,水池位在附近,两边无法直接相通,要通过乙十五的桥才能相通。在乙二十的大基址平台上又有小的房子乙二一,类似瞭望台,乙二一按础石排列分两层,现在还有础石遗迹,看来很像梯子攀升的作用,因此才知道屋内无梯,是要从外爬上。有人说“阙”,像是唐代陕西的昭陵、干陵,两旁土台上有高楼,阙应没这么高,不过是从大门口起的门房而已,叫什么名称都无所谓,只是表明位置的作用。小屋虽小,但建筑很讲究,下头的中心部位也有狗,就是表示面南的重要基址下头都有奠基仪式。不过很有意思的是,基址的夯土打得颇结实,我们沿边往下挖时找到狗,发现狗偏了一边,表示建筑技术还不够准,原本预计以狗为中心,但实际作业打歪了夯土,偏向东边,也许是受到乙十五的桥影响的关系,导致不易定点。我们推测东边应该也有一个。乙十九基址也是方的基址,也是用夯土打出来的,不过规模小,受到环境限制,但是工程不错,狗就在中间。两坑时间可能先后也有不同。

每个基址都有自己的做法,面南的基址底下有狗,重要基址有奠基。我们推测乙十三基址上梁时举办大规模仪式,然后把当地做成祭祀仪式的基址。房子完工之后,还要安门,也有仪式,就是一个门要有四个人来看守。在门两侧有两人,中间一人,门前一人,《周礼》提到宫门时曾有类似四人的记载。不过在过去安门时,每个人都有武器,有一个人跪着,手执戈。以乙七基址为例,四个人都面向南,手上都有戈,戈有直的柄,南边的人除了戈之外,手上还加上盾,饰有老虎纹。这处基址的四人虽然都跪着,但是没有武器。另外附近有隋代的墓,在隋墓也另有墓葬一人,可能隋代的埋墓者发现破坏殷墓之后,未予丢弃,而再放入,大概他们也很讲究、有禁忌,觉得不宜扔掉,所以再放进来。这边的墓没有放武器,是因为属于建筑内的内厅,而不像乙七属于边缘地区,属于外头。另外还有墓葬,在乙十一前面,属于侧门地区,这里的门只有一个墓,里头人也无武器,也与乙七不同,乙七的规模是比较小的。

南边大的台子盖成之后,也有高起的台阶,均用鹅卵石组成,与牌楼的础石一样。栏杆的础石与房屋的础石没有多大的分别,只是鹅卵石的大小不同而已,跟门也没有不同。主要的功用都是防止柱子向下塌陷。有的房屋下有石础,再加铜础。有的铜础还有特定的形貌,只是我们找到的铜础比较少,并不是原来做得少,是因为焚烧而熔解的关系,像武王伐纣时焚烧纣王的宫殿,铜础就被融化了。M389附近的门构造简单,只有一个门,管住从其它门过来的人,各地的门有很多个,在石头排列之中可以发现门的绵长,只是我们没有做出来。随着功能不同,看守的人配备也不同,有人带石戈、也有铜戈。这里头有住人的,共有两层,也有负责看守的,整体结构相当有意思。上头是个台子,中间有栏杆,也有础石,从这里到房屋里头去要过好多层,要过门、过桥、上台、过牌楼、再进屋,总共五关,比现在研究院的规矩还大得多。乙十九一带有四个阙口,有门可以通往台子。

比较晚建筑的乙十二,破坏了乙十三,我们觉得两边没有什么关系。底下在乙十一前时是小河,有保护遗址的作用。乙十三把小河用夯土盖起来,乙十三再盖时就使我们很难找边,所以我们推测乙十三与乙十二的用途也不同。

乙十六分成两段,上头有础石排列,情形各有不同,中间好像隔一堵墙。在西北角有打得特别结实的夯土,在夯土西北有水沟,我们以前讲水沟是往东流的,但此处水沟被基址截断。我现在回头研究这阶段,认为是小水沟从这里流出,与夯土密切有关。我们在此发现猪骨头,有猪蹄、猪的碎骨,而基址内并无猪,有羊狗牛。这里的夯土又特别重,我就猜想可能是养猪场,要冲水洗猪,水沟就将冲洗的脏水流出,邻近的水池的水则为水源,因为底下有以础石砌的门通往水池,从前并不清楚用途,若是把门、水池、猪骨、水沟连起来,则养猪场的推论就有成立的可能。又一般祭祀用的牺牲,像猪是要宰杀的,可能在祭祀之后就吃掉肉,埋掉骨头,没有整个猪骨架,与此处情形不同,养猪场的推论更为可能。南边这一组的乙十七有狗、羊,大约一狗二羊的比例,并不像是墓葬,也没有边,所以既然有养猪场,也应该有养羊、狗场。说不定祭祀的时候,用猪、羊有不同的方式,就是说有养牲畜的牺牲,然后在乙十八的台子举行祭祀。

乙十八的台子分两部分,虽然相连但性质不同。后头的部分有门,可能是住人的,前头是月台,门往底下去通往平地。附近有灰坑H251,H330,一个面南,东西长,一个是面东,南北长,灰坑性质与基址方向呈一致。两个灰坑都有甲骨,离十九基址不远。但十九基址与十八的性质不大相同,灰坑可能与十九基址有关。而甲骨是与燎祭(烧火祭祀)有关。我先前只注意找灰坑,看见旁边一部分被盖住的部分有烧火的痕迹,从前只认为烧火是填灰坑的,后来才晓得灰坑比较早,火比较晚,就是说火与燎祭有关,如此一来此地就有燎祭的遗迹。所以乙十九可能与甲骨有关,清理当地时,不知如何处理废弃的甲骨,便扔入灰坑内再予掩埋,灰坑等于是垃圾堆一样。所以这一个大组织内部是彼此有关的。我根据这些平面进行初步的复原,知道后头有房子,有立柱,在乙十三祭祀,前头的牌楼础石有多有少,大致每三个一组,中间较高,有三门,过排房之后到乙十五基址的桥,有台阶下水池,一个洗狗,一个洗羊。再往瞭望台的方向去,我们看到七个门,然后有石头砌的栏杆。来到乙十九基址一带,就是进行燎祭的地方,按照础石排列,有住人的地方,也有牌楼,也有门。当时没有垃圾车,门就是殷人清垃圾出去的地方。

这里说的是我初步根据复原图想出来的结果,很快将会发表,如果只看基址就看不出什么,现在有复原图来说明,彼此关系会比较清楚些。只是由于洹河河岸的关系,东边永远也找不到,想得对不对也不知道,所以只能如此推测。整组有可能是殷代晚期的帝乙、帝辛时期的宫殿。

6.殷人的习惯

一般祭祀上比较少看到猪骨头,有些墓有羊、牛、猪腿的祭祀,可是很多的祭祀中没有看到猪骨头。灰坑中反而有很多猪牙、猪骨头,灰坑内也有羊脚、羊蹄子等,狗更不用说了,所以殷人也吃羊与狗。狗是殷人很亲近的宠物,不过他们也吃狗肉。像广东、福建地区有吃狗肉的习俗,往上追溯时代也能够找到根源。

北边还有个大墓址,有烧过的木柱残余痕迹,土层非夯土,而是红土,也许是火烧后形成红土的,与乙一基址有关,那里是住人的区域,在全部的基址东北边,以前住的规模很小。基址分成甲、乙、丙三组,甲组在北边,乙组在南边,丙组在乙之西南。甲组呈东西向,有十三个小基址,其中有一个基址有铜础,被烧了,灰坑中也出晚期甲骨。这个基址很长,原来是住宅区,最早时是灰坑,是居住的坑,而非垃圾坑。这个坑很奇怪,是圆形,向东有走廊,走廊东边就是洹河,后来被填平,上头盖了甲一基址,也成为住人的基址。E16坑就出很多东西,包括甲骨。乙一基址是个高台,可以往上走,也是比较晚期的,住人的,呈东西向。南北向是重要的庙堂。而住人的基址也可能在武王伐纣时遭到烧毁,在别的地方没有看到铜础,只有这里才有,又连接着住人的区域。

因为殷人来自东边,早期民居均面东,后来才改变,到乙一基址的时候就是面南,面东西的反而是次一等的房子。譬如甲四与甲六中间的甲五,是面南向的小基址,当时并不重要。甲四基址在东,是一个面东的大基址,其上有行列整齐的石础,可能为上甲的庙堂。但是甲六在西,也是面向东的大基址,其上未置石础有可能是“三报(即、、)二示(即示壬示癸)”。从前只认为是凹形基址,后来才发现有夯土柱,有三间,另外还有两个,总共五个小单位,正好三报二示。我们从前认为这些小单位是盗掘洞,可是若真为盗掘却又不会如此整齐。再一细想的话,这里是用夯土做础才如此,也就说得通了,如此的话,每个重要的基址都可以解释得通。

安阳殷墟博物馆导游词

安阳殷墟博物馆导游词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安阳殷墟博物馆导游词殷墟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之一,承载着一段历史。位于废墟上的殷墟博物馆以最简单的形式展示了中国古代灿烂的青铜文化,将殷商王朝所创造的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化传递给观众。安阳殷墟博物馆导游词一:各位游客:大家好! 有一首歌叫《常回家看看》,有一个愿望叫常出去转转,我仅代表我们旅行社欢迎大家到河南来转转,各位远道而来一路上辛苦了,敝姓张,是大家在河南省内的地接导游员,站在我身边的这位十分稳重的先生是我们本次旅游的安全保障员,司机张师傅,张师傅驾驶技术纯熟,对我省内的路况了如指掌,用我们河南话说就是“张师傅,中!”所以请大家放心的观光旅游,享受我们河南的大好河山。今天,能够前来为大家服务,我和张师傅都感到十分的荣幸,也请大家不要拘谨,有什么需要遇到任何问题尽管来问我们,我们叮当竭尽全力帮助大家,只有您住得舒心、吃得放心、玩的开心,才是对我们工作最大的肯定。那么,我先预祝大家旅途愉快,收获一段美好的记忆。我先向大家介绍一下我们今天的行程,现在是早上7点,我们出发前往安阳殷墟博物院,中午我们留在安阳市用餐,下午两点钟我们将会返程回郑州,以方便您按时踏上归途。我们的旅游车走走京珠高速途径新乡、鹤壁等市约行驶三个小时就会到达我们今天的目的地安阳殷墟博物院。此刻您看向四周,看到的是繁华的郑州市区,说道我的家乡郑州啊,真是有说不完的话,郑州古属豫州,公元前1027年周武王灭殷后封此地为管国,东汉时则称为管城,时至今日,我们仍能从郑州市区县的名称中寻找到历史的踪迹,如:管城区。到了隋文帝天皇三年,才有了

安阳殷墟的第十五次发掘

安阳殷墟的第十五次发掘 1.人员的时间与方法 第十五次发掘的时间是从民国二十六年三月十六日到六月十九日,共有三个多月。梁思永、郭宝钧先生都有事情要忙,不便下田野,只答应偶然前来而已,因为我在发掘团待了这么久,事情也相当熟悉,便由我负责向地方政府的督察专员交涉何时开工、雇用工人、军队保护等事情。当时不知道十五次发掘会是最后一次安阳发掘。参与人员有石璋如、王湘、高去寻、尹焕章、潘悫,临时工作人员有王建勋、魏鸿纯、李永淦、石伟等人。潘悫先生依旧负责事务工作,实际下田野的正式人员就是石、高、尹、王与临时人员。因为河南省古迹研究会、山东省古迹研究会、中博筹备处都要自行组织发掘团,而后者更因为单位属性,可以在全国各地进行工作,需员孔急,就需要训练人才、有机会让他们练习,安阳殷墟发掘便成为训练场,所以这几次的临时人员才特别多。 这次采用的方法与前次略有不同。前次是先找地方,扩大之后再集中,这次则为集中专作C区。当然仍然是以平板仪所测量的中心点为主,分成数组进行工作。分组的大致情形是石璋如跟魏鸿纯一组,高去寻先生跟李永淦一组,尹焕章先生跟石伟一组,晚来的王湘先生就负责到各地测量与照相,另外也负责I区较偏南的部分。因为十三次发掘的YH127坑出了许多甲骨,使得安阳殷墟声名大噪,就像西北冈发掘时候的HPKM1004是一样的情形,好多学校集体前来,像清华、北大都来过,学者们像叶公超、闻一多、陈梦家等也都来到安阳参观,所以参观者特别多。这次也雇了一百二十多位工人,阵容算是相当庞大,挖掘三十七个探方,一个探方一百公尺,发掘面积也达到三千七百平方公尺,也是相当大了。 2.基址墓葬穴窖与水沟 这一次发掘,主要发现了基址、墓葬、穴窖、水沟。先以水沟来说,其实在十三次发掘的时候就已经找到水沟,但只是粗浅样式而已,十四次时就继续进行寻找的工作,形状大致完备,但是我们无法解答水的流向是南向北流,还是北向南流?第十五次发掘时,我们终于看出水沟的水流是由南向北流,而水沟也有一百多米长;不过当时尚未找到水源,只是假设可能与穴窖有关系,因为有些水沟会走过旁边而不穿过,但也有穿过早期的灰坑的情形,我是猜测与早期的灰坑有关,不过还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才行。 最重要的还是基址跟穴窖。我们找到不少穴窖,也有不少的甲骨坑,例如像是H251、H330就有数量不少的甲骨。还在H358坑找到陶制的小人偶(就是陶俑),有不少俑的头断了,陶俑多呈灰色,头分两种,一种是有头发、在头上盘绕成一圈的,另外一种就是光头的,陶俑身上都有朱红的漆。两种陶俑的手的方向也有不同,一种是手垂放在前头,有一种东西将俑手拴住,另一种就是手放在背后,也有东西拴住。董作宾先生说这些都是刑具,女生拴在前头,男生在后头。之前说过俑多呈断头,但是经过接合之后是可以看出性别的,也证实董先生说得没错。有关陶俑的研究成果,后来有具体写成文字。

殷墟博物苑布展梗概简要讲解词

殷墟博物苑布展梗概 一、关于殷墟的名称 殷墟有两个名称。1殷墟博物苑2殷墟宫殿宗庙遗址。 1987年建立了殷墟博物苑,在原址复原或仿建了4座商代宫殿和妇好墓上的祭祀建筑。 2006年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在原遗址上又扩大了建筑面积,同时仿照原苑门,修建了现在的第二道门。大门当年是北京考古建筑学家杨鸿勋教授设计的。苑门匾额“殷墟博物苑”是为原任副委员长周谷城先生题词;“殷墟宫殿宗庙遗址”的匾额是我市原市委书记靳绥东先生的题词。 殷墟博物苑犹如一座展示华夏历史瑰宝的艺术殿堂,它给人以古代文明的陶冶和启迪。 二、关于殷墟景区的分布 现在殷墟景区共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殷墟宫殿宗庙遗址(简称宫殿区);二殷墟博物馆或曰珍宝馆(地下珍宝馆);三殷墟王陵遗址(简称殷墟王陵)。 殷墟宫殿宗庙遗址景区就建在殷墟宫殿宗庙区内,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4 A级旅游景区、中国考古学的诞生地、甲骨文发祥地,是中宣部公布的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首批全国旅游景区级青年文明号,属历史遗址类型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整个景区占地76万平方米;四周受国务院中科院保护的面积36平方公里。 1973年以前这里发掘的53座建筑基址,是殷墟宫殿宗庙区的主体和殷王都全盘规划、布局结构的重心所在,被考古学者划分为甲、乙、丙三组基址。 甲组建筑基址共发现15座,是宫殿宗庙区内建设时间最早、使用时间最长的建筑,被认为是商王室的宫室、寝居之所。 乙组建筑共发现21座,多数结构繁复,面积巨大,互相连属。这些建筑被认为是殷王室的宗庙建筑。 丙组共发现17座,被认为是商王室的祭坛建筑。 目前,在宫殿宗庙区已发现大型夯土建筑基址80余座。这些建筑基址形制阔大、气势恢宏、布局严整,按照中国古代宫殿建筑“前朝后寝、左祖右社”的格局,依次排列,分布在以宫殿区为中心的范围内。 殷墟宫殿区驰名中外,为世界文明古国中占有重要地位。50余座宫殿、宗庙遗址,宏伟壮观,遗址出土了大量的甲骨文、青铜器,玉石器等珍贵文物。据考古专家评价,殷墟“发掘着一个典型的奴隶社会”。殷商文化具有“都市、文字和青铜器三个要素”。“是一个灿烂

四、殷墟王陵遗址

四、殷墟王陵遗址 殷墟王陵遗址,是商代后期王陵墓葬群,也是殷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重点区域之一。殷墟王陵遗址不仅形象地揭示了商代奴隶制社会残酷的杀殉制度,而且辉煌地展现了殷商时代青铜器文化的卓越成就,被国际遗产专家誉为世界上第二个古埃及,堪与金字塔王陵相媲美。 1. 殷墟王陵遗址的分布 殷墟王陵遗址位于洹河北岸侯家庄西北冈、武官村北地的高地上,与殷墟宫殿宗庙遗址隔河相望。 殷墟王陵区包括东、西两区。自1934年起,这里共发掘13座王陵大墓(包括1座未完成大墓)、2000余座陪葬墓和祭祀坑。其中,西区有8座大墓,分成4排,一南一北分布,最西为M1500、M1217号,最东为M100 1、M1550号,位于中间东北部的为M1004号,西北部为M1003号,南部为M1002号,居中位置为M1567号;东区有5座大墓,其中4条墓道大墓1座,为M1400号,2条墓道大墓3座,分别为M1443、M1129和50WGKM1号(武官大墓),1条墓道大墓1座,为M260号。这些大型墓葬均为南北向,墓形呈亞字形、中字形、甲字形等,被学者认定为殷商后期的王陵。(图三六) 殷墟王陵遗址北门 殷墟王陵遗址鸟瞰 (图三六) 在殷墟王陵遗址中,规模最大、墓道最长的是M1217号大墓。其墓室平面呈亞字形,墓室南北长18.4米,东西宽18.1米,墓口至墓底深15.4米,东、西、南、北四条墓道分别长28.9米、25米、60.4米、41.55米。

殷商考古专家杨锡璋认为,在殷墟王陵墓葬中,只有四条墓道的大墓才符合国王的身份。他对殷墟王陵西区大墓进行考古分期,提出最早的M1001、M1550、M1400号墓分属殷王武丁、祖庚、祖甲,其次的M1004、M1002、M1500、M1217号墓分属殷王廪辛、康丁、武乙、文丁,后期的M1003号墓为殷王帝乙之墓。至于那座未完成的只有墓室而未筑墓道的“空大墓”,本应为殷王帝辛(殷纣王)而修筑,只是因周武王伐商,帝辛自焚而死,未能如愿埋入。这座“空大墓”也成了失落千古的殷陵掌故。 在王陵遗址的东区和西区,还分布着2000余座小墓葬,其中东区已发掘1383座,西区发掘104座。这些墓葬除少数为陪葬外,大多是祭祀坑,是商王祭祀祖先的遗迹。这些祭祀坑呈长方形、方形等,集中而又有规律地成组排列。 安阳市为了殷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于2001年新征地11.2公顷,对殷墟王陵遗址墓室和祭祀坑遗迹采用地下封存、地上标识的展示方法,先后完成了M260号大墓复原展示和保护房工程、12座王陵大墓以植侧柏标识,480余座祭祀坑、兽祭坑展示工程、殷陵馆改造、文物陈列展示、遗址绿化和道路建设等工程。有效地解决了殷墟王陵遗址的保护与展示问题,改善了殷墟王陵内部的环境。游客登上王陵区新建的瞭望台,即可看到殷墟王陵所展示的诸多大墓和祭祀遗迹景观。 殷墟王陵遗址的保护与展示工程,经过五年的施工,现已成为一个初具规模的集文物保护、学术考察、宣传教育和旅游观光为一体的文博单位。 2. 亞字形墓室的象征 殷代国王构筑的大墓亞字形椁室,形制比较复杂,比营建一般方形、中字形、甲字形陵墓困难,而且又费工料。后人对此多有揣测。 国内有学者认为,构筑这种亞字形墓室并非为了美观,而是自有一定的涵义,应该是当时丧礼的一种,象征着贵族社会的礼制建筑。也就是说,这种亞字形墓室可能是古代宗庙明堂建筑的象征,表现了后者最具代表性的亞字形特征。殷代的王公贵族死后,地上的亞字形建筑是他们的灵魂寄托所,而地下的亞字形椁室则是他们的尸体埋葬处。 英国也有学者认为,这种亞字形墓室具有某种特殊的含义,反映了殷人的宇宙观。亞字形是殷人心目中的土地之形,当时按亞字形来划分土地、上界、下界,亞字形所代表的土地可分成中央和四方五部分。这一形式也是中庭连四厢的布局,人站立于四个方向的中央,最易取得和谐之感;而死者安睡在亞字形椁室的中央,灵魂可直接享受四方供品。 “亞”字形墓有M1001号、M1002号、M1003号、M1004号、M1400号等8个,其中M1001号武丁墓是殷墟比较典型的一座大墓,从中可以窥见殷代王陵的基本形制和埋葬情况。(图三七) A

最新安阳殷墟导游词作文5篇

最新安阳殷墟导游词作文5篇 殷墟现存遗迹主要包括殷墟宫殿宗庙遗址、殷墟王陵遗址、洹北商城、后冈遗址以及聚落遗址(族邑)、家族墓地群、甲骨窖穴、铸铜遗址、手工作坊等.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安阳殷墟导游词作文5篇,欢迎阅读参考! 安阳殷墟导游词作文(1) 各位团友,早上好! 一片甲骨惊天下 ,热烈欢迎大家来到甲骨文的故乡参观,我仅代表河南青年旅行社欢迎大家的到来,初次为大家服务,我感到十分高兴,我叫席营,毛主席的席,大家可以叫我小席,坐在我右手边的是司机马师傅,马师傅有丰富的驾驶经验,相信我们一路将畅通无阻,一马平川.虽然我的年纪很小,社会经验也不丰富,但大家一定要相信我,信任我,希望大家能给我一次学习的机会,我和马师傅将竭诚为大家服务,祝愿大家能在安阳度过一段美好而难忘的时光. 首先我来说一下今天的行程安排,现在是早上8点,我们将到国际饭店就餐,9点整准时从饭店出发前往景点殷墟,大约30分钟的路程,抵达景点,11点半乘车返回,下榻国际饭店,下午2点,我们将到中国最早的监狱犹里城参观游览,晚上5点返回国际饭店. 现在我们的大巴已经缓缓的驶出了安阳火车站,细心的朋友会发现安阳的公交车上都印着古代战车的图案,不错,安阳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也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它位于河南省最北部,是河南的北大门,中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和世界最重的青铜器司母毋大方鼎,都出土于安阳.1899年甲骨文的发现不但结束了仓颉造字的神话,也使一个名不经传的小屯村举世闻名. 甲骨文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成系统的文字,因文字刻在甲骨,兽骨之上故名甲骨文,它主要用于殷人占卜,记事,由于武王伐纣,殷商失国埋卜,甲骨文被掩埋于地下长达3000多年,直到1899年清朝王懿荣首先发现,当年我们脚下这片土地还是片农田,周围的村民经常在泥土中挖出一些甲骨.但当时他们并不知道这是什么,就随便扔掉了. 后来村里的剃头匠李成,为顾客剃头时,经常会划破头皮,他没钱买药,就用这些骨片磨成粉末涂在伤口上,竟然止住了血,才知道这便是中药的一味,换作龙骨.于是开始大量地买到药店.当时的药店大多只收购不带字的龙骨,所以许多农民把骨片上的字刮掉后再出售,幸好有些甲骨卖带京津两地,被王懿荣发现,并确认

殷墟游后感

殷墟游后感 记得刚来安阳时,很多同学都给我说安阳殷墟是世界文化遗产,其名弘扬世界。殷墟内充满了历史的色彩,能让你感受到古代商朝的风采,是很值得一去的。于是,怀着对历史向往的心情,我游观了殷墟。 来到殷墟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扇红色的大门,横梁上赫然写着“商朝王陵遗址”几个金黄的打字,在阳光的映衬下闪闪发光。进入大门,有点茫然不知所措,它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吸引力,不知该先去那个地方看好。心想,就跟着导游慢慢地、一一游览吧! 以前对殷墟的了解仅限于历史课本的知识,对殷墟的印象也只源于那古老的图片。而今,当我置身于这一充满历史色彩的地域时,听着导游那从未听过的解说,我仿佛回到了从前,看到了当时人们的生活。对殷墟的参观让我收获颇多,是我对这一世界文化遗产有了更全面、更深次的了解,它们永远刻在了我的脑海里。 一、殷墟的来历 公元前14世纪(正时奴隶社会制度),商王盘庚迁都到殷(安阳小屯村一带),在此建立了商代二百七十余年的都城,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座稳定的国都。曾时的殷都占地面积约36平方公里,大致分为宫殿区、王陵区、墓葬区、手工业作坊区、平民居住区。沿古老的洹河两岸呈环型放射状分布,是一座开放形式的古代都城,城市布局规模巨大、严谨合理。都殷时期是商王朝的鼎盛时期,在这里留下了辉煌绚烂,独具东方特色的殷墟文化。商朝灭亡后,周公平三监之乱,大迁殷民,使这座当时世界上最为美丽的都城繁华散尽,逐渐沦为废墟,史称“殷墟”。知道被考古学家们发现,才以现在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

二、殷墟的介绍 在游殷墟的过程中,处处都有牌子向游客做简单的介绍,从这些文字中以及导游的解说中,我对殷墟有了更详细的了解。 世界文化遗产——殷墟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洹水两岸,是中国第一个有文献记载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商代都城遗址。 殷墟总面积达24平方公里,内有大量的青铜器,石器,骨器,玉器等具有珍贵史料价值的文物,其中最有名的是重达875公斤的“司母戊大方鼎”,它是迄今世界上所发现的最大最重的青铜器。 殷墟由三部分组成: (一)、殷墟王陵遗址 位于著名的洹水北岸,是商王朝的皇家陵地与祭祀场所、举世闻名的司母戊鼎出土地。王陵遗址东西长约450米,南北宽约250米,总面积约180亩。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至今,在这里相继发现了13座王陵大亩(包括一座未完成大墓)、2000多座陪葬墓、祭祀坑与车马坑,出土了数量众多、制作精美的青铜器、玉器、石器、陶器等,被学术界公认为殷商时期的王陵所在,是中国古代文化艺术宝库中璀璨的明珠。 (二)、宫殿宗庙遗址 宫殿宗庙遗址管理处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4A旅游景区。占地面积22.12公顷,房屋占地面积1392.34平方米。现有《殷墟发掘史展厅》、《妇好墓圹展厅》、《YH127甲骨窑穴展厅》、《车马坑展厅》、《殷墟博物馆》等陈列展馆,复原展示了十余座有代表性的基址。 (三)、洹北商城遗址

安阳殷墟博物苑导游词(通用3篇)

安阳殷墟博物苑导游词(通用3篇) 安阳殷墟博物苑导游词 作为一名导游,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导游词,导游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讲解词。怎样写导游词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安阳殷墟博物苑导游词,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安阳殷墟博物苑导游词1各位游客: 现在我们已经到达了殷墟博物院内部,殷墟博物院犹如一座展现华夏历史瑰宝的艺术殿堂,它给人以古代文明的陶冶。殷墟博物院闻名于世有三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甲骨文、青铜器和都城。请大家移步换景,随我来一一体验。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进苑这座大门,它是由北京著名古建筑学专家杨宏勋教授专门设计的,整座大门庄严大方,朱彩雕墨,古风古韵、古香古色透着几分宁静与庄严、沉默与矜持。 如果说青铜器是使殷墟闻名于世的第二个因素,那么第三个因素就是都城了,现在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建在商城遗址上复原的仿殷大殿,它好似殷都的心脏,是商王朝拜议事的重要场所,这座建筑是采用“茅茨土阶,四重阿屋”的建筑方式,也就是茅草盖顶,夯土台阶,四面斜坡,双重屋檐使整个大殿显得庄严辉煌。 请大家往前方看,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

它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记载量最大的青铜器,它1939年从王陵区出土,通高1.33米、长1.1米、直径0.78米,重达875公斤,是目前为止世界上所发掘的最大的一件青铜器,是我们的国宝,如此重大的器物,浇注起来特别的困难,可见当时我国的冶炼技术是何等的高超。鼎最开始的作用只是用作煮肉的锅,后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逐渐变成了权利和地位的象征。 现在就请大家随我进殿去欣赏一下陈列在里面的甲骨文吧,在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因其刻在龟甲和兽骨上而得名,甲骨文记载了当时商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天文、历法和祭祀等各种活动,成为研究商代历史的珍贵资料。甲骨文被我们当代人重新认识以前,人们把可有珍贵文字的骨片当做类似于我们今天的蚊香来用,有的甚至那他来垫桌子,塞墙角。当我们脚下这块土地还是农田的时候,人们经常会从地里挖出一些骨片,人们一直把他当做一种可以止血的药材——龙骨。知道1899年我国著名金石学家王懿荣先生生病买药时发现中药“龙骨”上刻有奇怪的刻画,经过仔细研究,他认为“龙骨”上的刻画是商代的文字,是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王懿荣先生因此被人称为是“甲骨文之父”。 接下来我们要参观妇好墓,只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将军妇好的墓地,面前的这个建筑就是妇好享堂,而这尊汉白玉雕像就再现了华夏最早的巾帼女将妇好生前的飒爽英姿。妇好是武丁的妻子,她能文擅武,深受武定宠爱,她曾多次参与国家政事,为武丁的江山社稷立下了汗马功劳。据甲骨文记载,她最多一次带了13000多人,不少的

安阳殷墟导游词1000字

安阳殷墟导游词1000字 各位游客朋友: 大家好!欢迎来到河南参观旅游。我是来自郑州天下旅行社的一名 导游,我姓王,大家可以直接称呼我为小王。坐在我旁边的这位是我们 的司机师傅——陈先生,此次的安阳殷墟之旅将由我和陈师傅来共同为 大家提供服务,希望大家能够在整个的旅程中玩的开心、玩的舒畅! 导游词的宗旨是通过对旅游景观绘声绘色地讲解、指点、评说,帮 助旅游者欣赏景观,以达到游览的最佳效果。 好了,各位亲爱的游客朋友,现在我们的车正行驶在京珠高速公路上,郑州距离安阳公里,车程大约3个半小时,接下来,我先向大家简 单介绍一下河南的概况。 河南古称“豫州”,因位于九州之中,故称“中州”。全省土地总 面积16.7万平方公里,人口9869万,分17个省辖市,下辖88个县和 21个县级市,省会为郑州。河南不仅平原辽阔、气候湿润、土质肥美堪 称我国农业大省,而且还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工业体系,经济逐渐迅速发展。交通方面,中国铁路网的两条中轴线路——陇海线和京广线分别从 东至西、从南至北从河南的中部通过,郑州是全国铁路网的中心。另外,河南还是国家重要公路、航空线的四面贯通之处,是南来北往,西去东 行的必经之地。因此,不论陆路或空中交通,河南与全国各地的社会、 经济、文化联系都十分方便,处于全国交通辐辏的中心地位。 河南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这主要包括:

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二里头文化等等。除此之外,历史上还有不少的王朝都曾在河南内建都和分封诸侯。在中国的八大古都之中,仅河南就占据了四个,它们是:洛阳、开封、郑州、安阳。河南地处中原的腹地,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有四千年与这里紧密相连。所话说:“得中原者得天下”。南宋以前,这里一直是中国的文化轴心,长时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焦点。无数杰出人物在这块土地上纵横驰骋,激荡起多少历史风云。例如:军事名人苏秦、李斯、吉鸿昌、杨靖宇;科技名人范缜、滑寿;文学艺人曹操、张择端等。 三峡的形成与长江是息息相关的,而长江呢,是我国第一大河流,发源于青藏高原,全长6300余公里,途径我国11个省市自治区,最终注入东海,同时它也世界第三大河流,是仅次于亚马逊河以及尼罗河。长江在途径四川东部奉节时,冲开了崇山峻岭,奔腾而下,形成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长江三峡,但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三峡,则是瞿塘峡、巫峡以及西陵峡的总称了。她西起四川东部奉节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南津关,全长201公里。其中瞿塘峡以雄伟险峻,巫峡以幽深秀丽,西陵峡以滩多水急而著称。 常言道:“世界武术看-中-国,中国武术看河南”,河南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同时还是少林拳、陈氏太极拳等大拳种的发源地。技冠天下,德播神州。早就享有武术之乡和功夫之乡的美誉。 现在我们的车已渐渐驶入了安阳境内,安阳是河南省的北大门,位于晋冀鲁豫交界处,素有豫北咽喉、四省要道之称。土地总面积平方公里,总人口达万。这里气候宜人,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漳河、洹河、

河南安阳殷墟博物馆资料

各位游客朋友: 欢迎您来到甲骨文的故乡参观,希望通过我的讲解能使您对殷商文化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一片甲骨惊世界”。1899年甲骨文的发现不但结束了仓颉造字的神话,也使一个普普通通的名不见经传的小屯村举世闻名。随着对安阳殷墟的全面发掘,一个古老王朝的都城遗址及光辉灿烂的殷商文化昭然于世。殷墟,是商朝后朝的文化遗址,位于安阳市的西北郊。它的范围是以小屯村为中心,包括分散在村北和村西洹河两岸的一些地方。据史书记载和夏商周断代工程断定,公元前1300年,商朝第20位国王盘庚把都城由山东“奄”(今曲阜)迁到“殷”(今安阳小屯),并在此建立都城,经历8代12王,共2 54年。从此,这里成为殷商王朝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到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来商以后,这片土地逐渐荒芜,变成了一片废墟,史称“殷墟”。 1961年,国务院把殷墟公布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了保护和利用殷墟,使其不再遭受人为破坏,经国家有关部门的批准,在殷墟宫殿区遗址上兴建了“殷墟博物馆”。 殷墟之所以闻名世界,有三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甲骨文、青铜器和都城。首先就是甲骨文(有关甲骨文的情况稍后再介绍)。我们先来看看进苑的这座大门,这座门是由北京著名古建筑学专家杨鸿勋教授专门设计的,它是仿甲骨文的“门”字的写法而建。它看似简单,却是最原始的大门,可称其为华夏“门”的鼻祖。我们再看看门框上的这些图案,浮雕着凤、虎、饕餮和蝉等花纹。门额苑名由著名历史学家周谷城先生题写。整个苑门庄严大方,朱墨雕彩,古风古韵,古香古色。门两侧墙上浮雕殷代龙形玉决,仿佛显示我们都是龙的传人。此苑门和仿殷殿建筑的人文景观已经成为古都安阳的象征。 当世界上多数民族还停留在石器时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已经进入青铜时代。这也正是殷墟闻名于世界的第二个原因。 您现在看到的这件青铜器,就是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的仿制品。司毋戊鼎1939年从王陵区出土,通高1.33米,长1.10米,宽0.78米,重达875公斤,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所发掘的最大的一件青铜器,是我们的国宝。如此大的重器,浇铸起来特别困难。据估计制造这样的重器需要明确的分工和协作,从炼铜的浇铸,从制模到拆范需要130多人同时施工。青铜器中,铜、锡、铅的含量比例,与现代所铸青铜中铜、锡、铅的比例基本相同中,我们可以想象当时治炼技术是何等的高超。鼎最开始的作用只是一口煮肉用的锅,到后来,随着生产力的发燕尾服,逐渐变成了权力的象征。 提到殷墟闻名于世的第三个因素,无疑就是商朝的都城。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建筑在商朝都城宫殿遗址上复原的仿殷大殿。它好似殷都的心脏,是商王议事朝拜的场所。这个建筑是“茅茨土阶,四阿重 屋”的建筑方式,也就是茅草盖顶,夯土台阶、四面斜坡、双重屋檐,整个大殿宏伟庄严。 大殿现在陈列着甲骨文,让我们进入大殿系统了解一下甲骨文的一些知识。甲骨文是1899年由清朝国子监祭酒王懿荣首先发现的。当年我们脚下这片土地还是片农田,周围的村民经常在泥土中挖出一些甲骨片。但当时他们并不知道这是什么,就随便扔掉了。后来村里的剃头匠李成,为顾客剃头时,经常会划破头皮出血。他没钱买药,就用这些骨片磨成粉末涂在伤口上,发现血竟然止住了,才知道这便是中药的一味,唤作龙骨。于是开始大量地卖到药店。当时药店大多只收购不带字的龙骨。所以许多农民把骨片上的字刮

观殷墟有感

观殷墟有感 很早以前就听说了有关于殷墟的种种传说,有关于它的雄伟,它的悠久,它曾经的辉煌,种种道听途说的信息已经在我心中构建了一座殷墟。心目中的殷墟高大,宏伟…… 今天当我第一次站在这座我仰慕已久的故殿面前时,心中不由的产生了一种失落感,它空旷而单薄的坐卧在这里,为什么会失落我不太清楚,但我可以肯定的是不仅仅是因为心中对它的期望值过高而造成的失落,这里有更重要的原因。 顺着那条被游客们的脚步磨的溜光发亮的卵石小路向着那座大殿走过去,但我走的时候是想着两千年前的古人走这条路的情景而走的,心想这条路在当时代表着神圣和权威,只有万人之上的王才能坦然的走在这条路上,而那些偶尔被王特许走在这里的人,心里会感到无上的荣耀和自豪,但我想当时他们心中还会有一种隐隐约约的恐惧感。他们在恐惧别人的嫉妒,恐惧自己的稍有不慎而引起王的不满……。走进这座大殿时,一个巨大的土坑暴露在眼前,里面杂乱无章的散落着很多甲骨文,问了以后才知道这此甲骨文是为了保护文物而做的仿制品,除了这些这里再没有其它的东西,但这些两千年前的文字还是让我为之敬仰与震惊,敬仰于它的原始而震惊于它的生命力。 带着甲骨文给我的感受,继续走下一处,原本以为顺着路走下去会把这种敬仰与震惊继续延伸下去,但那数不清的殉葬坑和里面各种不同姿势不同年龄的殉葬者的累累白骨却让我失去敬仰而只有震撼,他们有的手拿矛戟,有的站立于车旁,有的双腿跪在地上……,他们遗留的这些不完整的残骸,已经超越了白骨本身所能代表的生命的悲哀,更重要的是它代表了当时王的尊贵,权威与神圣,代表了当时社会制度已经发展到了一种相当成熟与稳定的地步,代表了人们的思想已经被束缚的毫无反抗的欲望。此时我丝毫不为这里那些王公贵族的生命的结束而伤感但却为他们生命结束后要告别世间的荣华富贵而遗憾;为旁边这些殉葬者的生命为别人而毫无价值的被残害感到可怜与无奈。 我很奇怪在同一座宫殿里能有不同的感受,对于变化突然而且悬殊的不同感受我很无奈。不知道继续走下去会还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在等着我。就这样走着,路两边的树要大部分都不算太老,但却与这个古老的院子很相配。 司母戌鼎的出现,颠覆了我刚才所有的感受,为它的悠久,为它精美,为它的尊贵与坎坷的经历。两千年前的那位孝顺的君主为了祭拜自己的母亲而下令造它的时候很可能并没有想要它留传这么久,甚至可能根本没有想过它的命运,因为后君仍会为同样的原因再造无数个鼎,可惟有这个司母戌鼎留到了现在,这个鼎带着两千年前风尘一路走到现在它的每一个村筋骨都带着当时的高贵与历史的沧桑,,我在想它是受了那位王母亡灵的保佑和嘱托还是它自己真的是帝王的缩影,但无伦什么原因,现在当我看到这个千年尤物的时候,,所有刚才的种种特殊的感受有了个合理而又必然的解释与归宿,当我带着这些感受:故殿的空旷又单薄,甲骨文的悠久,殉葬者的忠心耿耿,各种遗憾与无奈等等,站在鼎前时,所有这些感受都如同找到了母体,在这个鼎前它们从我脑中消失,在一瞬间熔入了这个鼎,但他们并不是一走了之,而是毫不逊色给了我的淳淳的文化历史积淀和无限的厚重,厚重的使我在短时期内无福消受。但我喜欢这样“吃不了兜着走”。 离开时再次回头看着这个千年故殿,心中已不再是失落而是莫名奇妙的珍惜!

殷墟调研

2013服装学院采风调研报告----安阳殷墟和中国文字博物馆调研报告 学院:服装学院 姓名:张楠楠 班级:服装103 学号:20100415309 日期:2013-11-08

安阳殷墟和中国文字博物馆调研报告 2011年5月27日星期日老师带我们参观安阳中国文字博物馆和殷墟。 河南是中华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河南在我国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上始终占据重要地位,先后有20个朝代建都或迁都于河南。而安阳市作为河南省的省辖市,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甲骨文的发祥地,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有文献可考,并被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古代都城殷墟的所在地。我们于上午九点半到达了第一站——殷墟。 世界文化遗产——殷墟位于中国河南省安阳市洹水两岸,是中国第一个有文献记载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都城遗址。商代从盘庚到帝辛(纣),在此建都达二百七十三年,是中国历史上可以肯定确切位置的最早的都城。20世纪初,因盗掘甲骨而发现,1928年正式开始考古发掘。从1928年由中国学术机构独立主持考古发掘开始,在殷墟先后发现了110多座的商代宫殿宗庙建筑基址、12座王陵大墓、洹北商城遗址、2500多座祭祀坑和众多的族邑聚落遗址、家族墓地群、手工业作坊遗址、甲骨窖穴等,出土了数量惊人的甲骨文、青铜器、玉器、陶器、骨器等精美文物,全面、系统地展现出3300年前中国商代都城的风貌,为这一重要的历史阶段提供了坚实证据。1961年,殷墟成为中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3月,在由国内48家权威考古机构参加的“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的评选中,殷墟以最高票数名列榜首。2006年7月13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0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我们首先参观了博物苑,里面有许多精美的青铜器、玉玺和甲骨文等。我们去了车马坑。殷墟考古发掘的殷代车马坑是华夏考古发现的畜力车最早的实物标本。车马坑里有许多人骨,兽骨,有序的排列着,有的还是端坐着。车马坑里是随着主人们陪葬的五量马车和一辆战车,每辆车都配有两匹马和一个奴隶,从尸骨的造型来看,他们的脸都是面朝地下,寓意是奴隶永世不得翻身,世世代代为奴。以人祭、人殉、车马殉葬、兽祭等为代表的殷墟丧葬习俗,反映了奴隶社会残酷的杀殉制度。我们还看了甲骨窖穴,里面是一次性发现最多甲骨文的遗址坑洞。多为甲骨,只有少数几片为兽骨。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

历史博物馆观后感16篇优秀版

《历史博物馆观后感》 历史博物馆观后感(一): 星期六,爸爸带我到历史博物馆去参观,刚走进博物馆,一位慈祥的奶奶出此刻了荧屏上,嗬!上面还有许多按钮呢!原先,这位奶奶是用高科技造出来的,她讲述在1921年,嘉兴的南湖的游船上,中共一大便在这儿召开的,会议使当代中国命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嘉兴南湖也成为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摇篮,那艘船也被后人誉为红船。再往前走,陈列着一把把革命先辈用过得刀、枪,上面都生锈了。刀枪前面还有一位解放军叔叔哩!走着走着,转眼我们就走进了监狱里,我对这监狱里的革命先辈望了一眼,看到他们表情很淡定,意志很坚绝 不知不觉地,我们就把博物馆给参观完了,透过这次参观我明白了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辈用鲜血换来的,所以,我要好好学习,长大以后保家卫国,做对社会有用的人! 历史博物馆观后感(二): 时间能够改变一切,见证沧海桑田的变迁,沦为了历史。 那么,历史是什么?它是时间的印记么?抑或是每个历史时刻、每个历史事件都被时间所固定而成为永恒?而在历史的点滴时刻,又有哪些震撼的绝响,久久不能平息,幽幽萦绕于后人的耳际?一座城市有着怎样的发展史,它是怎样改变一个地区、一个族群、一个国家的?2011年,3月20日,带着这样的疑问和好奇,我们小组一行三人,带着一种探索的情绪,带着一种对历史的敬畏,带着对古代人民的敬仰,乘坐公交车来到了――杭州历史博物馆,参观展览,穿越时空,回望历史,思索未来。 经过了一个半小时的长途跋涉,我们来到了坐落于吴山中麓的杭州历史博物馆。因为与著名景点城隍阁和清和坊古街近在咫尺,在通往博物馆的道路上人流如织,川流不息。我们沿着山路拾级而上,但是随着与博物馆的距离越来越近,周遭的环境越发显得安静。没有明显的路牌指示,我们在询问路人,几经周折后,才找到了杭州历史博物馆。与山下的吴山广场的喧嚣繁华相比,那里显得异常安静,静得令人不安,但这种不安绝不是恐惧。 来到了博物馆的前厅,那里的游客寥寥无几,领取了相关介绍资料后,我们开始了穿越之旅。从宣传手册上我们得知,杭州历史博物是杭州市唯一一座反映杭州历史的城市综合性博物馆,馆内展厅共分三层,陈列品以历年杭州出土的珍贵、精品文物为主,全面又重点地反映了杭州的历史面貌,2004年杭州历史博物馆被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首先我们进入了一楼的原始社会至六朝南北朝时期展厅、隋唐至吴越市区时期展厅以及运河厅。杭州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历史文化悠久,有中华礼貌曙光之称的良渚文化就在那里升起,个性是吴越国和南宋建都杭州时期,留下丰富历

安阳市殷墟理处

安阳市殷墟管理处2016年度部门决算

二〇一七年八月 目录 第一部分安阳市殷墟管理处概况 一、主要职能 二、部门决算单位构成 第二部分安阳市殷墟管理处2016 年度部门决算表 一、收入支出决算总表 二、收入决算表 三、支出决算表 四、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总表 五、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决算表 六、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基本支出决算表 七、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三公”经费支出决算表

八、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表 第三部分安阳市殷墟管理处2016 年度部门决算情况说明第四部分名词解释 第一部分安阳市殷墟管理处概况 一、安阳市殷墟管理处主要职责 二、安阳市殷墟管理处决算单位构成 安阳市殷墟管理处部门决算为本单位决算。

第二部分安阳市殷墟管理处2016年度部门决算表

第三部分安阳市殷墟管理处2016 年度部门决算情况说明 一、收入支出决算总体情况说明 安阳市殷墟管理处2016年收入总计1757.43万元,支出总计2094.98万元,与2015年相比,收入总计增加83.83万元,增加5.01%,支出总计增加112.05万元,增加5.65%。主要原因:财政拨款收入增加,公用经费支出增加,专项支出增加。 二、收入决算情况说明 安阳市殷墟管理处本年收入合计1757.43万元,其中:财政拨款收入1727.43万元,占98.29%;事业收入0万元,占0%;经营收入0万元,占0%;其他收入30万元,占1.71%。

三、支出决算情况说明 安阳市殷墟管理处本年支出合计2094.98万元,其中:基本支出1844.41万元,占88.04%;项目支出250.57万元,占 11.96%;经营支出0万元,占0%。 四、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总体情况说明 安阳市殷墟管理处2016年财政拨款收入总决算1727.43万元,支出总决算2064.98万元,与2015年相比,财政拨款收入增加53.83万元,增加3.22%,支出增加82.05万元,增长4.14%。主要原因:财政收入增加,项目支出增加。 五、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决算情况说明 安阳市殷墟管理处2016年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年初预算为1834.43万元,支出决算为2064.98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12.57%。主要用于以下方面: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844.41万元,占89.32%;项目支出220.57万元,占10.68%。 (一)一般公共服务(类)财政事务(款)。年初预算为217.50万元,支出决算为712.58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327.62%。决算数大于预算数的主要原因:考古发掘业务经费增加。

安阳殷墟博物馆导游词

精心整理 安阳殷墟博物馆导游词 殷墟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之一,承载着一段历史。位于废墟上的殷墟博物馆以最简单的形式展示了中国古代灿烂的青铜文化,将殷商王朝所创造的具有 突出的普遍价值 的文化传递给观众。 安阳殷墟博物馆导游词一: 家,时踏上归途。 我们的旅游车走走京珠高速途径新乡、鹤壁等市约行驶三个小时就会到达我们今天的目的地安阳殷墟博物院。此刻您看向四周,看到的是繁华的郑州市区,说道我的家乡郑州啊,真是有说不完的话,郑州古属豫州,公元前1027年周武王灭殷后封此地为管国,东汉时则称为管城,时至今日,我们仍能从郑州市区县的名称中寻找到历史的踪迹,如:

管城区。到了隋文帝天皇三年,才有了沿用至今的“郑州”这个称呼。1923年京汉铁路大罢工使郑州广为人知,瞧,窗外这座绿顶双塔就是郑州市为纪念此次罢工而修建的,经过漫长岁月的洗礼,二七塔早已不复当年的风采,但它俨然成为了郑州市的地标式建筑,围绕它的四周形成了郑州市最庞大最繁华的商业圈,看清晨的阳光刚刚洒下,人群已经是川流不息,就 长期稳定的都城。中华民族最早使用的文字——甲骨文、世界上已发掘的最大青铜器——司母戊鼎在这里出土问世。历史上着名的大禹治水、文王演易、妇好请缨、苏秦拜相、西门豹治邺、岳母刺字等重大事件都曾发生在这里。古老的安阳有“三根”:一是“文字之根”。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文字,除了甲骨文字以外全部都湮灭了,只有甲骨文字一脉相承,传

承至今,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二是“文化之根”。五经之首的《易经》,就发祥于安阳的羑(you)里城。《易经》所包含的朴素唯物主义的哲理,以及它的神秘色彩,在中华文化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独特的作用。三是“民族之根”。三皇五帝之中,就有颛顼(zhuanxu)、啻喾(diku)两位圣贤在安阳建都,至今还有他们的王陵二帝陵。我们的旅游车越来越接 254 年, “殷 A A9005 骨震惊世界的安阳殷墟博物院。各位游客:现在我们已经到达了殷墟博物院内部,殷墟博物院犹如一座展现华夏历史瑰宝的艺术殿堂,它给人以古代文明的陶冶。殷墟博物院闻名于世有三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甲骨文、青铜器和都城。请大家移步换景,随我来一一体验。首先让我们来看看进苑这座大门,它是由北京着名古建筑学专家杨宏勋教授专门

最新整理安阳殷墟讲解词2011

各位来宾、各位朋友: 大家好,欢迎各位来到世界文化遗产地安阳殷墟参观游览。我是殷墟志愿者讲解员XXX,今天由我陪大家游览殷墟。另外,请各位注意景区是禁止吸烟的,请大家支持我的工作,谢谢! 殷墟宫殿遗址分布图 殷墟是商代中晚期的都城遗址,距今已有3300多年的历史。 殷墟位于河南省最北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记载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商代都城遗址,据史册记载,商代时安阳称作“北蒙”、“殷”。早在公元前1300年,商代第20代帝王盘庚将都城由山东曲阜(古称奄)迁到安阳小屯,在此地历经8代12王,建都255年,在此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殷商文明,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古都。到了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以后,这里逐渐荒芜,慢慢地变成了一片废墟,史称殷墟。 最早对殷墟进行科学发掘的时间是1928年,目前发现殷墟受保护的范围是36平方公里。分布在洹河两岸,分别有宫殿宗庙遗址、王陵遗址、洹北商城、手工作坊遗址,以及贵族墓葬地等。 1961年3月被公布为第一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3月被评为“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之首。2006年7月13日,在第30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现在您所在的位置是宫殿宗庙遗址,位于洹河南岸。 殷墟经过近百年的发掘,才逐步展露在世人面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殷墟宫殿宗庙遗址是相当宏伟的,它的范围南北长600米,东西宽450米,井然有序地由北向南排列着54座宫殿。从分布上看,大致可分为三组,即甲组15、乙组21、丙组17,还有一座凹型遗址。 石碑 清朝末期,小屯村民在此耕种劳作时,经常刨出一些骨片,上面刻有奇怪的刻划,其实这就是商朝的文字——甲骨文。 到了近代,一个偶然的发现,引出了“一片甲骨惊世界”的恢宏乐章。中国乃至全世界所有的教科书上,都这样无可争议地记载着:公元1899年秋,在中国河南安阳西郊一个被称为“小屯”的村子里,发现了3000多年前的殷商时期的文字——甲骨文。经过近百年的考古发掘,这座沉睡了三千多年的古代都城重新展示在了我们面前。 在前方的石碑上您可以清晰地看到这样几个大字:甲骨文发现地。之所以伫立在这里,是想让我们藉此景观向您指出,中华文明最为重要的文化承载体系——汉字,它的早期形态甲骨文,便是诞生于今天的洹河之滨----安阳殷墟。 大门 殷墟——大气古朴的象形文字。 做为甲骨文的故乡,首先映入您眼帘的是殷墟的大门,我们看到这扇红色大门是中国古建筑专家杨鸿勋先生根据甲骨文中的象形文字“门”字仿建设计的。门额题名“殷墟博物苑”5个大字,是由著名的历史学家周谷城老先生题写的。您看到的整扇大门就是由三个甲骨文象形文字“门”字写实放大的组合。目前已成为殷墟宫殿宗庙遗址景区著名的标志性建筑物之一。 门柱上的纹饰是根据青铜器上的浮雕图案雕刻的,大门两侧的两个金黄色浮雕图案,是根据1976年妇好墓中出土的龙型玉玦放大仿制而成的,这是我们中华民族早期龙的形象之一。 司母戊鼎 世界青铜器之冠——司母戊方鼎。商代时期的手工业非常发达,其中以青铜铸造业最为突出,已经达到了鼎盛时期。司母戊鼎原件通高133厘米,重达875公斤,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鼎。据考古发现和对青铜器的化学分析,殷商的冶铸技术已超越由矿石混合冶铸的低级水平,发展到由纯铜、锡和铅混合的阶段。 如此大的重器,铸造起来非常困难。需要200多人同时浇铸才能完成。这不仅反映了商朝青铜冶炼技术已达

安阳殷墟博物馆导游词

安阳殷墟博物馆导游词 殷墟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之一,承载着一段历史。位于废墟上的殷墟博物馆以最简单的形式展示了中国古代灿烂的青 铜文化,将殷商王朝所创造的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化 传递给观众。安阳殷墟博物馆导游词一:各位游客:大家好!有一首歌叫《常回家看看》,有一个愿望叫常出去转转,我仅代表我们旅行社欢迎大家到河南来转转,各位远道而来一路上辛苦了,敝姓张,是大家在河南省内的地接导游员,站在我身边的这位十分稳重的先生是我们本次旅游的安全保障员,司机张师傅,张师傅驾驶技术纯熟,对我省内的路况了如指掌,用我们河南话说就是“张师傅,中!”所以请大家放心的观光旅游,享受我们河南的大好河山。今天,能够前来为大家服务,我和张师傅都感到十分的荣幸,也请大家不要拘谨,有什么需要遇到任何问题尽管来问我们,我们叮当竭尽全力帮助大家,只有您住得舒心、吃得放心、玩的开心,才是对我们工作最大的肯定。那么,我先预祝大家旅途愉快,收获一段美好的记忆。我先向大家介绍一下我们今天的行程,现在是早上7点,我们出发前往安阳殷墟博物院,中午我们留在安阳市用餐,下午两点钟我们将会返程回郑州,以方便您按时踏上归途。我们的旅游车走走京珠高速途径新乡、鹤壁等市约行驶三个小时就会到达我们

今天的目的地安阳殷墟博物院。此刻您看向四周,看到的是繁华的郑州市区,说道我的家乡郑州啊,真是有说不完的话,郑州古属豫州,公元前1027年周武王灭殷后封此地为管国,东汉时则称为管城,时至今日,我们仍能从郑州市区县的名称中寻找到历史的踪迹,如:管城区。到了隋文帝天皇三年,才有了沿用至今的“郑州”这个称呼。1923年京汉铁路大罢工使郑州广为人知,瞧,窗外这座绿顶双塔就是郑州市为纪念此次罢工而修建的,经过漫长岁月的洗礼,二七塔早已不复当年的风采,但它俨然成为了郑州市的地标式建筑,围绕它的四周形成了郑州市最庞大最繁华的商业圈,看清晨的阳光刚刚洒下,人群已经是川流不息,就可以猜到,郑州的发展从未让人失望过,它已经成为了中部崛起的引领者,不断创造历史,改写着人们对河南的印象。不知不觉我们的旅游车已经驶入新乡原阳。原阳大米大家一定都听说过,有一首儿歌不知大家听说过没有?这首儿歌是这样唱的“玲珑塔,塔玲珑,玲珑宝塔13层”,这玲珑塔就在原阳县境内。大家可能都国外有一个比萨斜塔,但是大家不一定知道中国也有一个斜塔,那就是玲珑塔。玲珑塔始建与宋朝初年,玲珑塔中轴线并不是与地面垂直,而是与垂直线成13度的夹角,无论是远观,还是近看很明显的就能看出来塔向东北方向倾斜,好象随时会倒塌一样,其实,已经走过了千年的历史。因其结构严谨科学,至今巍然屹立。塔是一座富有民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