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国家公务员道德失范问题研究

国家公务员道德失范问题研究

国家公务员道德失范问题研究
国家公务员道德失范问题研究

国家公务员道德失范分析及对策研究

(期末考试论文)

课程名称:行政伦理学任课教师:刘吉昌

专业:行政管理年级: 2009级

学生姓名:孟繁星

摘要:在社会主义国家,在人民把权力移交给人民代表和公职人员以后,以权力腐败为突出表现的违背权力道德的社会问题仍难以避免。从某种程度上动摇了人民群众对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影响了社会的安定团结。分析公务员道德失范问题的现状与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治理要求,是当前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国家公务员;职业道德;失范;原因及对策

公务员是公共管理组织或个人,它泛指国家行政机关中行使行政职权、执行国家公务的所有工作人员,具有道德主体性的行政人,它要进行价值选择、承担伦理责任,要对相互冲突的价值之间进行选择与取舍。

不容否认,在社会主义国家,在人民把权力移交给人民代表和公职人员以后,以权力腐败为突出表现的违背权力道德的社会问题仍难以避免。诚如江泽民同志在第七届国际反贪污大会开幕式的讲话中所指出的那样:“权力腐败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无论是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在发达国家里,无论是在哪种社会制度下,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严重危害着社会和人民。”

一、我国公务员道德概述

在整个社会信用体系之中,政府信用处于核心地位,对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其他组成部分起着表率和示范作用。而公务员是政府的主要组成人员,是行政活动的主体,公务员的行为直接影响着政府的形象和威信。

公务员的道德是指公务员在执行国家公务的过程中所遵循的思想政治立场和道德原则,也指公务员在职业实践中表现出来的道德行为、道德心里和道德品质。公务员这一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公务员道德有着不同于其他职业道德的特殊性。首先,公务员的思想道德对于其他道德具有表率性。公务员行使国家权力,对国家事务进行管理,公务员的道德状况直接影响其他行业的思想道德状况。其次,公务员道德是以公众评价为尺度。公务员在行政过程中是否遵守道德要求,是否诚信,应该有一个评判的标准。如果是从公务员内部进行评价未免有失公允,而由公众进行外部的评价更能体现其客观性。最后,公务员道德具有政治性。公务员的思想道德与政治相互渗透和影响,公务员的思想道德既是政治性的思想道德,也是思想道德化的政治。

二、我国公务员道德失范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我国公务员道德失范的现状

1.公仆意识淡化

公务员作为国家权力的执行者,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要用来为人民服务的,并且要接受人民的监督。可在新形势下,有些“公仆”的公仆意识却渐渐淡化了,这些公务员脱离群众,不为群众办实事,好说空话,办事拖拉,不讲效率,不负责任,等等。

2.个人利益至上

现阶段,一些公务员不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而是一事当前,首先考虑个人利益,或是本单位、本部门的利益,不能正确处理局部与全局、上级也下级、个人与组织的关系。有的公务员对中央的方针、政策和上级的指示,对自己有利的就执行,不利的就采取“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3.求稳怕乱,不思进取

一些公务员守成思想严重,不是把心思用在怎么样更好的为人民服务上,用在发展上,而是力求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不出差错,所以就机械的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不能根据实际情况解决问题。这些同志工作中瞻前顾后,不仅不能创造

条件加快发展,而且与各种到手的机遇檫肩而过,严重挫伤了当地群众的积极性。

4.以权谋私,败坏党风

有些公务员利用手中的权力,大搞权钱交易,收受贿赂,贪赃枉法,使腐败现象蔓延。公务员权力腐败,严重败坏了党风,污染是社会风气,是近年来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之一。

(二)我国公务员道德失范原因分析

1.受历史根源影响

我国封建专制历史漫长,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中,统治者把儒家思想作为教化人民的工具,要求人们在交往的过程中要遵守儒家的思想道德规范,可是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员在行政过程中的随意性是相当大的。道德原则对他们来说是形同虚设,只是统治人们的工具。这一不平等的道德现象至今仍对我国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新中国成立之后,党和国家领导人确立了公务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制定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但随后的一系列政治运动尤其是文化大革命,使道德思想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在这样复杂的大环境中,政府机关的作风被败坏,公务员的道德水平严重降低。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按照自己的意志参与政治、

经济生活,在社会资源配置中扮演全能角色,而在之后的向市场经济过度的转型期中,各级政府的道德观念适应不了经济体制变化的需求,造成了公务员道德水平低下的情况。

2.受传统行政道德观念的影响

由于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政府通过指令性计划和行政命令直接参与经济活动,造成了权力垄断的长官经济,以官本位为导向的传统行政必然阻碍以法制为基础的现代行政道德观念的发展。在传统观念支配下,行政活动成了获取权力的手段,无所不能,无所不包,掌握的权力越大,获得的利益也越大,政府是全能政府,管了许多不该管、也管不好的事情。

3.行政体制自身的影响

计划体制下长期政企不分,政事不分,政府职能泛化,行政无程序,监督无法规。一段时间里政府人员普遍下海经商,行业特权普通化,法人犯罪猛增。作为行政主体的国家公职人员处于二难境地,如果拒绝组织行政授权和行政命令,就可能被解职或调离岗位,如果接受使命,经商下海,权力经商的后果只能给社会和人民带来危害和灾难。

4.受行政管理体制主体社会价值取向偏颇的影响

改革开放社会转型是一个历史过程,道德规范难以形成完整而成熟的体系,行政道德调整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行政管理主体对行政道德准则与规范的理解与认同出现偏颇。有的公职人员只是以所属社会集团的利益做道德评价标准,以至发生角色冲突。一方面公务员以公民身份去从事行政行为,造成行政失职,行政不作为。另一方面公务员以公职权力从事公民个人行为,行政越权,是非混淆,善恶难辩。表面上礼让谦恭,实质上勾心斗角,失去了尽职尽责、施展才华、为人民为社会做贡献、判断是非和规范行为的能力,丧失了国家公务员的身份、责任和使命。 5.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

市场经济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和现代化进程注入了强大动力,为个人平等竞争冲破旧体制下的人身依附关系提供了经济基础,优胜劣汰法则为每个社会成员提供了公平竞争的舞台。但是市场经济的利益驱动效应诱导了权力市场化、人情市场化、人格市场化倾向,形成了以买卖意识为核心的人格特征,交换原则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把人品、良心、知识、能力、友谊、爱情等统统看成买卖关系。当官就是为了发财,贪图享乐,由社会公仆变成了社会主人,导致行政道德失范。

6.法制建设滞后、司法腐败以及法制领域失范

现代化不能离开法制化,但是我国长期实行人治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罪与非罪,合法与违法界限被严重混淆。行政道德不能仅仅靠教化系统,还需要法律法规来纠正失范行为。在需要规范而缺乏规范、需要法律而法律稀缺的情况下,法制观念淡薄者认为法律有隙可钻,有机可乘,不惜以身试法、践踏法律,导致各种丑恶现象屡禁不止,违法犯罪现象蔓延。

三、我国公务员道德失范的治理对策

(一)加快以限权为核心的行政体制改革

行政与行政道德失范的实质,就是行政管理主体改变公共权力的性质,进行非公共活动,以达到私人或小集团的目的,从而干扰和破坏了公共合法的社会资源与价值的分配过程。因此加快以限制政府权力为核心的行政体制改革,是治理行政腐败与行政道德失范的根本出路。首先应当确立有限政府的观念,即承认政府的权力是有限的而不是无限的。在这样的一个前提下,要对政府的规模与结构加以限制,改变党政同构,机构叠床架屋,有效地防止政府机构的无限膨胀。其次,要对政府的行为方式加以限制,克服党政不分、政企不分、政法不分、政商不分、军商不分、

政社不分的现状,尤其不应该把社会团体政府化。杜绝政府官员滥用权力,直接介入经济活动、从事赢利经营的不良现象。再次,建立、健全公民参政、议政、督政的制度化渠道,改革干部人事的选拔制度,逐步扩大直接选举的范围,实行竞争选举,保障公民参与国家管理事务的权力不受干扰。

(二)加强行政法制建设,构建制度伦理

行政法律制度的建设构成了我国当前行政模式的取向,也直接决定着行政伦理道德的状况。公务员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仅仅靠其自觉是不够的,也是不现实的,要把公务员的行政行为法律化、制度化,通过法律、制度来规范公务员的行政行为。制度伦理的优点在于:制度成为人们活动的出发点,而这个制度是按照某种道德要求塑造起来的,道德要求作为一种规则、习惯被固定下来,从而对任何人都构成了强制性的约束力。

(三)健全公务员道德监督机制

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控制手段,必须有强制力的威慑和有力的社会监督。监督机制能弥补法律的不足,有着法律所不能替代的功能。良好的道德和习惯只有在外在监督和内在修炼综合作用下才能养成。我国目前的监督机制是多方位的,有一定的

规模、程序、方法和规则,但在某些方面还存在分工不合理、不清晰,缺乏权威性和协调性,所以必须进一步完善社会监督机制。这也是公务员行政伦理建设的重点之一。所以,公务员要自觉的而不是被动的,虚心而不是抵触,真实而不是虚假地接受八小时之外,来自社会团体的、人民群众的、新闻媒体的批评和监督,增强行政组织决策的科学化、制度化和民主化,提高行政行为的透明度和公开度。

我国的行政监督主体不仅有行政组织自身,还有政党、权力机关、司法机关、社会团体、公民和社会舆论。首先,应当使监督机构保持独立性。其次,充分重视民众的舆论作用和新闻媒体的作用,实现多角度的立体的监督。最后,应设立专门的公务员道德管理机构对公务员的道德进行监督。

(四)塑造健全的行政人格

在伦理学中,人格就是指人与其他动物相区别的内在规定性,是个人做人的尊严、价值和品质的综合,也是个人在一定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统一。行政人格是指国家公务员在行政过程中区别其他从业人员的内在规定性,是公务员的伦理品质、伦理境界以及他本人所接受的社会伦理道德价值的总和。公务员健全的行政人格包括科学的世界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利益观,等等。塑造健全的行

政人格首先要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行政理论素养。在强调教育灌输和伦理培训的同时,要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在提高个人品位和修养的同时,提高公务员本身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更有利于塑造健全的行政人格,完善公务员道德的建设。

(五)培育良好的行政组织文化

公务员道德建设不仅要提高公务员的道德理论素养及个人的道德自律意识和责任感,尤其要注意酿造良好的组织文化和组织氛围,创造有利的行政组织环境。每个公务员都处于一定的行政文化氛围之中,受行政组织环境的影响。积极地行政组织文化有利于公务员道德的建设,消极的行政组织文化对公务员道德建设有阻碍的作用。所以要本着批判的精神继承传统的行政组织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净化公务员道德培育的土壤,充分发挥行政组织文化的积极作用,激发公务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使公务员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六)建立道德激励机制

过去,我们只重视道德义务的存在,忽视了道德作为一种权利的存在价值,从而使对行政伦理的过高要求成为一种形式。在现实政治生活中,我们不仅要惩罚不

道德之人,同时也要奖励和褒扬那些道德高尚的人,给予其一定的加薪、升职等条件,通过媒体的宣传和赞扬,激励公务员遵循道德的要求,提高公务员行政伦理状况。

参考文献:

[ 1 ] 顾栋. 关于加强行政道德建设的思考[ J ].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6, (1).

[ 2 ] 孟昭武. 浅议行政权力的亲和性和强制性[ J ].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5, (1).

[ 3 ] 宋惠昌. 科学与道德:行政权力道德化质疑[ J ].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7, (1).

[ 4 ] 张康之. 对“公共管理伦理学”的历史可能性的证明[ J ]. 社会科学研究,

2006, (2).

营销道德失范问题及对策

市场营销前沿问题讲座考查 营销道德失范问题及对策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愈演愈烈。企业在竞争中不得不增加营销的力度来使自身在市场竞争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社会上假冒伪劣、哄抬物价、欺骗消费者等营销道德失范现象成为了困扰企业、消费者和社会的严重问题。一、营销道德理论 营销道德是指企业在包括政府、社会集团、新闻媒体、社会公众等各种社会力量在内的社会舆论监督和影响下,通过对自身营销行为的自律、约束和规范而形成的企业营销行为规范的总和。市场营销道德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而产生的伴生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企业在开展营销活动中一定要遵循营销道德,实施诚信营销。 市场营销界权威菲利普·科特勒对于营销的定义是:“个人和集体通过创造,并同别人交换产品和价值,以获得其所需所欲之无的一种社会过程。”菲利普·科特勒还说过:“所谓成功的营销,不是企业成功地销售了产品,而是消费者成功地使用了产品。”这两句话反映出了科特勒先生赋予营销的深刻内涵与崇高境界——社会责任与道德。 二、企业营销道德失范的原因 通过对企业市场营销活动在市场营销策略实施的每一个环节的观察,企业营销中的道德问题有可能出现在四个方面:产品、价格、分销、促销。影响企业营销道德水平高低的因素有很多种。但是稍加概括就可以将这些因素概括为两大因素,即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外部因素主要涉及市场、文化以及政府,内部因素很多主要是领导者的经营哲学、企业文化以及企业员工素质等。 (一)市场因素 市场因素是指在一定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条件下,市场体系与市场机制发育的程度及市场供求状况的市场趋势。当市场体系与市场机制较成熟和完善时,公平竞争与诚信原则就会得到充分的发展。但是我国现在还处于市场经济发展初期,

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存在的问题

14:37 来源:人民网作者:中共海南省委组织部 字号:【大中小】 理想信念是指人们向往、追求和奋斗的根本目标,是人们的政治立场和世界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反映。更是一个人进行各种行为的支撑和动力。对一个人来说,没有正确的理想信念,就会失去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同样,对一个政党来说,倘若没有正确的坚定的理想信念,就会失去奋斗的目标、偏离前进的方向,就会丧失先进性和存在的依据。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成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所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党员干部确立远大理想与现阶段我国人民的共同理想结合起来。远大理想的实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中要经历若干不同的发展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是这个总过程的组成部分。在我国现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这个共同理想是实现最高理想的必经阶段,党员干部如果没有确立这个共同理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会失去方向,而放弃现实理想信念,实现远大理想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因此,只有了解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的现状,认真探析部分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存在问题的原因,找到解决的路径,才能帮助党员干部确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才能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发展。 一、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存在的问题 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员干部队伍从总体上讲是能够高扬共产主义理想的风帆,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并能够努力为之不懈奋斗的。但是也要看到,党所处的社会环境,肩负的历史任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加上社会经济生活中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这必然会对党员干部产生影响,其中少数意志薄弱者在理想信念方面出现了的问题,有的还十分严重。

当前中国的道德失范的成因分析

当前中国的道德失范的成因分析 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出现了一系列极其严峻的道德失范现象。造成中国道德失范的原因是各方面因素的交错影响的结果,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各个方面都有着深刻的表现。正确分析当代中国道德失范的成因,对于正确把握当前中国道德现状,进而为推动中国道德重建任务都具有深刻的现实和实践意义。解决连德缺失问题,应加强对优良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完善法律体系,加大执法力度,淡化行为主体的功利性思想。 道德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不可或缺的内容,是一种重要的意识形态。它是以善恶为评价标准,依靠人们的内心信念、传统习惯和社会舆论所维系,是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集体、国家、社会、自然之间行为规范的总和.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文化积淀的文明古国,自古以来就被世界公认为礼仪之邦,具有源远流长的优良道德传统。然而随着改革开放地不断深入,国民经济高速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中国人的道德观念却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许多十分严峻的道德失范现象正在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显现出来:传统的家庭伦理关系逐渐改变,集体主义价值观逐渐淡化,社会公德逐渐丧失,职业道德陷入诚信危机。道德的底线是一个民族存亡的底线,正确认识道德缺失现象,探讨解决道德缺失问题的对策,对于唤醒沉睡的人性,营造德福一致的文化氛围,重塑社会需要的道德规范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道德缺失现象的几点表现 1、诚信缺失 诚信是一个古老的道德命题,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体现。由于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时间较短,受千百年来传统文化的影响较深,人们对经济学本身的内涵还不了解,导致中国社会生活中出现了诚信缺失现象。在经济领域,存在着企业信用缺失、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缺失。在其他社会生活领域,假东西充斥如假文凭、假政绩、假鉴定等,不一而足。以企业信用缺失为例,据有关资料统计,企业逾期应收的贷款额占贸易总额的指标在完善的市场经济国家中仅占0.25%一0.5%;而我国目前超过5%,其水平是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10倍到20倍。 2.职业道德缺失 道德是一定群体认同的调节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集团之间行为关系的规范、原则的总和。一个群体所遵循的规范和原则是以某种职业的道德体系来体现的,职业领域中的道德素

浅析我国新闻职业道德失范

学号:1341252119 姓名:唐满萍 班级:13新闻1班 浅析我国新闻职业道德失范及其对策 摘要:新闻道德主要指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它影响新闻从业人员的理念并规范他们的职业行为。当前我国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存在的大量的道德失范现象:虚假新闻、有偿新闻、媚俗新闻……这无疑会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产生负面影响。尽早规避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现象,对搞好新闻职业道德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现状;对策 关于新闻职业道德,中国人民大学陈力丹教授在其《新闻理论十讲》一书中明确提出:“所谓新闻职业道德,就是新闻传播(大众传播)业的行业道德。新闻从业人员或者大众传媒自身,遵循一般的社会公德(新闻职业道德与一般的社会公德联系较为密切)和本行业的专业标准,对其职业行为进行理性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因此,新闻职业道德可简单地总结为在新闻传播活动中,新闻工作者所体现出来的各种道德原则和道德观念等的总和。新闻职业道德是一个涉及人文道德的问题,它通过新闻实践、新闻反思,形成科学、合理的新闻道德观念,新闻实践是新闻职业道德观念产生的最终根据。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速度的加快,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变化,和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利益成为冲击人性的最主要因素。在这样的情况下,一部分新闻从业者在职业道德价值取向上迷失了方向,无视宣传纪律,做出一些有违职业道德的事情。他们或以新闻谋私、以广告内容做新闻,搞“有偿宣传”;或贪图钱财,歪曲新闻价值,编造“虚假新闻”;或为了单纯追求卖点,猎奇求异,侵犯他人隐私。这些有违新闻从业者职业道德的现象,时常被媒体和大众揭露,并且近年来有上升的趋势。 目前我国新闻职业道德领域存在的失范现象有“虚假新闻”、“有偿新闻”、“新闻媚俗”、“新闻炒作”和“新闻侵权”等五类。 1、虚假新闻”屡禁不止 所谓虚假新闻,是指新闻信息传播者背离了客观的新闻事实,任凭个人主观意愿或者他人意志来报道新闻,这严重损害了新闻的真实性原则。然而遗憾的是,在我国的新闻实践活动中,失实的新闻报道却屡禁不止,成为新闻传播活动的一个痼疾,严重损害了我国新闻业的信誉和新闻从业者的形象。如2002年《汪国真卖字求生》、2003年《警察鸣枪八次镇住百人群殴》、2005年《中科院资深院士陈家镛两度“逝世”》、2007年北京电视台的《纸箱馅儿包子》都被证实为假新闻,且因对社会稳定、个人名誉产生较严重恶劣影响的假新闻被追究刑事及民事责任。2010年《法制日报》刊出《七成举报者遭打击报复》两日之后,立马被最高人民检察院当头一棒“不客观”、“不准确”。再如2010年闹得沸沸扬扬的“金庸去世”事件,《中国新闻周刊》官方微博在2010年12月6日发布了“金庸去世”的假新信闻之后,不明真相的微博大V的转发,瞬间成为网友热议的焦点。其后证实是虚假新闻,公开道歉认错,其副总编辑、新媒体总编辑引咎辞职。由此可见,新闻媒体和新闻从业人员靠造假和欺骗来制造新闻,短时间内,也许可以吸引公众视线,带来一定的收益,但假的终归是假的,“虚假新闻”终究要遭到人民群众的唾弃,这样一来,媒体和新闻工作者的生路也就终止了。这无疑给所有的新闻工作者敲响了一记警钟,新闻发布要遵循真实性原则。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是媒体的生命,同时也是新闻从业者的生命,虚假新闻是对传媒公信力的最大伤害。 2、“有偿新闻”花样翻新 有偿新闻,具体是指新闻从业者采取不正当手段向被采访报道对象索取物质报酬的活

领导干部从政道德启示录

领导干部从政道德启示录》积极借鉴我国历史上的优秀廉政文化,紧密联系广大党员领导干部思想、工作实际,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确运用手中权力、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坚持求真务实作风、创造经得起检验的实绩、保持清正廉洁气节、培养高尚情操、树立正确亲情观等八个方面,对党员领导干部从政从业立身、用权、谋事、言行、创业、清廉、修身、齐家等道德范畴的相关要求进行了深入剖析和全面解读。 《失德之害——领导干部从政道德警示录》分为上下两集,选取了近年来一些领导干部失德失范的典型案例,从政治品质、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等方面进行了深刻剖析,通过这些领导干部从失德失范走向腐败堕落的沉沦轨迹和沉痛忏悔,以及有关领导、办案人员和专家的剖析点评,教育和警示广大党员领导干部从中汲取教训,修身立德、廉洁从政。 针对当前在部分领导干部身上发生的失德失范问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贺国强专门作出重要批示,要求进一步加强对领导干部的廉政教育,道德教育,切实改进干部作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宣传部部长刘云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也作出相应批示。为了落实好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批示精神,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联合摄制了电视专题片《失德之害---领导干部从政道德警示录》 该片通过精选部分被查处的省部级,地厅级领导干部现身说法以及纪检监察机关办案人员和领导干部,专家学者等人的剖析点评,从政治品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等方面,析表解里,讲理陈实,深刻警醒和教育广大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到修德的重要性和失德的危害性。本片制作精心,结构严谨,条理清晰,采访深入,案例典型,内容丰富,点评精要,发人深省,是一部对领导干部开展道德教育的优秀可视教材。

当代社会道德失范问题

中国的当代社会正处在一种道德困境当中,这不是国家秘密,也不是有待争论的观点,而是众所周知的事情。 从社会转型开始以来,社会道德迅速地全线溃退,在短短的几十年间,原本那个有些严厉古板却也不失祥和的、崇尚“崇高”的道德社会(对此可能有人会有异议,我们稍后会讨论)就消失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上下交征利”的繁荣、庸俗且有些险恶的社会(对此相信不太会有人有异议)。公众的耳朵里充塞着各种道听途说来的罪恶和不道德,越来越数目巨大的贪污腐败、层出不穷的黑煤窑和矿难、食品的不安全、“艳照门”事件等,这些事情原本离普通公众的日常生活很远,但大众传媒的兴起及其报道灾难和耸人听闻的负面新闻的癖好,将这些间接的经验不断地带到公众的生活中,增加和扩大了公众对不道德的感受,让这种感受在每个人的人生体验中占据了很大的比重,虽然由此获得的关于世界的图景有些扭曲,但并非是完全不真实的。而且,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也随时提醒着我们这一点,比如买东西的时候遭遇缺斤少量、假冒伪劣;比如经常有骗子发来诈骗的网上信息和手机短信,甚至是打来电话;比如身边身边层出不穷的情感背叛;比如在与社会部门打交道时,被公权力“打劫”;比如报纸、广播电视、网络上几乎无处不在的低俗文化内容;比如每个人内心中涌动的各种欲望,已经很少有什么欲望能够引发我们强烈的道德耻感和罪感了。 有些人对此表示谴责和批评,但并不那么忧心,他们仍然拥有一种简单的唯物主义的思考方式,认为这些都是社会转型期必然的、短暂的社会现象,如同西方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时期,会随着转型期的结束自然消失的,因为人的道德素质和社会的道德水准会随着社会物质的富裕繁荣而提高。这种朴素的逻辑并非完全没有道理,但的确把中国社会的问题过于简单化了。对当代中国的这种糟糕的道德状况,有以下词语进行过描绘,“道德滑坡”、“道德下滑”、“道德沦丧”、“道德败坏”、“道德崩溃”等等,这些词语作为对社会现象的描述有程度上的不同,但总的来说是笼统的,我认为只揭示了社会表层的现象。当代中国社会又处于一个“礼崩乐坏”的时期,这是千年不遇的,是孔子建制以来中国面临的最严重的道德挑战。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道德的崩溃不仅仅发生在社会生活的表层,更发生在社会文化的深层。对中国目前的道德问题,我想至少应当分这两个层面来看。 在社会的层面,我们面对的是道德的失序,即社会的道德秩序被毁坏了,这意味着,首先,不道德不再是罕见的,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需要时刻提防不期而至的恶;其次,不道德不再是刺目惊心的,人们对此已经熟视无睹了,并采取一种犬儒主义的冷漠态度。很难责备大众的这样一种态度,一件“新颖”的不道德事件会给公众带来强烈的道德感受,如但当这种不道德的事情遍地开花时,麻木不可避免,除非自己就是不道德行为的受害者,这是保护神经系统不遭受长时间过度刺激的心里本能,同时,也由于道德对不道德的无能为力,这种无力感也是人们所要逃避的;另外,当代社会的道德失序不是局部的,而是道德在社会各个领域——政治领域、经济领域、社会交往以及家庭生活中全线溃退,是整个社会道德格局的失序。 而在文化的层面上,我们面临的是道德的失范。道德的失范是道德失序的深层次原因,

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原因与对策分析

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原因与对策分析 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原因与对策分析 一、互联网道德失范分析当网络仅用于军事、教育领域时,它离我们的生活还有一定的距离,但是当人们通过电子邮件相互问候,通过Oicq聊天,在网上购物、获取新闻信息的时候,它就和我们密不可分。我们的某些社会行为被搬到了网上,大家在网上交往、学习,就形成了一个新“社会”一虚拟社区。在这个新社会中,一种新型的人际关系正在逐渐形成。网络技术作为一种工具,在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便利条件的同时,也造成了某些负面、消极的影响,甚至导致了网络道德的失范。如恶意域名抢注、网络盗版、垃圾邮件、网络垄断、网络腐败等不道德的丑行。虽然,道德在本质上不是经济资本,也不可能作为直接的经济资本来使用。然而它却从来不乏价值资源的意义,甚至也能成为一种特殊的资本发挥巨大效用。人们与网络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网民低龄化也成为一大趋势,青少年时期是人生发展和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网络社会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就总体而言,青少年好奇心、好胜心强,精力旺盛,渴望丰富的知识,需要平等的交流。而网络正以其独特、新奇和神秘的世界吸引着广大的青少年。据一项调查显示,上网人群的年龄段在25-30岁以下的占了74.59%,而教育程度在大专以上者占了70.11%。如果我们的社会对网络的道德失范问题处理不当有可能影响青少年德性的形成,甚至导致青少年犯罪。所以网络的道德失范问题给我们的素质教育带来了新的思考,越来越受到德育工作者的关注。目前,网络道德失范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色情污染和暴力问题的出现色情污染是指通过互联网上传播黄色淫秽的图片和文字信息,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侵蚀网民的

浅析网络媒体的道德失范现象

当前,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新闻媒体的影响力日益增强,已经成为影响公众舆论的重要因素,改变着人们对自己所生活的世界的看法。而与此同时,各种新闻媒体道德失范现象、媒体侵权行为也层出不穷、与日俱增,新闻媒体作为社会公器的形象及其社会公信力也随之受到影响。 传统的新闻媒体的道德失范现象主要表现在传播和制作虚假新闻、有偿新闻、低俗新闻以及新闻缺乏人文关怀上,而作为新兴事物的网络传媒,其基于“自由度大”、“个性化突出”、“隐秘性强”等网络特点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挑战着人们的道德水准,冲击着社会固有的道德底线。网络在给人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酿成了精神危机。 主要表现 信息失真。信息失真大概有两种情况:一是信息本源性失真。网上的信息有时本来就不正确,容易误导公众。一些网站尤其是商业性网站在刊载一些新闻报道或观点文章时,经常断章取义,夸大事实,并使用夸张的标题吸引眼球,也许某些话的确是当事人说过,但如果离开了当时的场景,就面目全非了。互联网上本源性失真的信息有时候还会以新媒体的其他形式进行再传播从而扩大传播范围。二是以讹传讹。由于新媒体的传播速度更快、受众面更广,致使一些新闻事件在没有得到论证之前,媒体就盲目下结论。这会不利于事件的良性发展。 夸大负面新闻。有些网络媒体通过夸大负面新闻提高关注度,把个别现象扩大化、典型化、普遍化,以至于造成公众的恐慌。负面信息被传媒反复炒作,加之其不准确,这会对受众造成伤害。毫无疑问,负面新闻过多的炒作渲染会对受众造成更大的负面影响。 传播不道德信息。网络欺诈、暴力、色情等诸多不道德信息都能通过新媒体传播。这对青少年的成长特别有害。有人把自拍裸照或恶作剧画面上传到公共网站,影响极为恶劣。一些网站为了增加点击率,甚至反复强化此类信息。 发布垃圾信息。网络还发布大量的垃圾信息。垃圾信息分为网络垃圾和手机短信垃圾,这都是未经接受者许可,强迫受众接收的。 负面影响 网络的道德失范会产生一些始料不及的负面影响,甚至会带来一系列恶果:降低受众的道德水平,干扰受众的正常生活,扰乱正常的社会秩序,甚至影响我国的国际形象。 降低受众的道德水平。在网络时代,每个人都能成为传播者。高度自动化的传播方式会让人更加缺少人情味,引发信任危机,更容易出现精神麻木和道德冷漠,甚至会导致人性的

中国企业营销道德失范分析

中国企业营销道德失范分析 [摘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已经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对公众和社会的影响日益加深,同时,营销领域出现了大量道德失范行为。这些行为,不仅损害了广大消费者的利益和社会长远利益,而且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导致企业信用退化,破坏了市场经济公平竞争秩序。文章从我国企业营销中存在的不道德的行为入手,通过从一般视角和博弈视角两个方面对企业道德失范原因进行详尽的分析。 [关键词] 营销营销道德道德失范 一、企业营销道德失范的现状 1.营销调研中的不道德行为 第一,调研人员对委托者的不道德行为,比如泄露业务秘密,不保证调研工作的质量,有意隐瞒信息,窜改数据;第二,调研人员对受访者的不道德行为,比如不尊重受访者的尊严和权利,未经许可强行进行调研,未能替受访者的身份进行保密;第三,委托者对调研人员的不道德行为,比如,委托者违背合约不支付调研费。 2.产品策略中的不道德行为

第一,产品没有达到应有的质量标准,提供的实际利益较少;第二,企业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未向消费者披露与产品相关的价值、功能、用途或安全;第三,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第四,浪费资源;第五,产品包装的不道德行为,产品包装不能提供真实信息,存在过分包装、过度包装、环境污染等问题。 3.价格策略中的不道德行为 第一,为追求利润而变相涨价或漫天要价,侵害消费者利益;第二,为削弱或伤害竞争者而实行差异性的歧视价格;第三,为掠夺消费者及打击竞争者而实行垄断价格,实行超额加成;第四,利用消费者对价格信息的缺乏而不披露真实价格,欺骗及诱惑消费者购买其产品。 4.渠道策略中的不道德行为 第一,违背中间商只能销售非竞争性企业产品的规定,中间商出于自身的利益经营畅销商品;第二,违背中间商货到付款给生产商和反馈库存需求的规定,拖欠或延付货款;第三,零售商避开合法的生产商和批发商,从非法渠道进货,损害了生产商、批发商和消费者的利益。第四,生产商凭借其自身的产品优势或经营性垄断地位,对中间商的销售活动施加种种干预。 5.促销策略中的不道德行为 第一,滥用标志;第二,销售人员通过操作或强迫手段

道德失范

道德失范 道德失范,是指社会生活中基本道德规范的缺失与不健全所导致的社会道德调节作用的弱化以及失灵,并由此产生整个社会行为层面的混乱无序。当人们通过电子邮件相互问候,通过Oicq聊天,在网上购物、获取新闻信息的时候,它就和我们密不可分。我们的某些社会行为被搬到了网上,大家在网上交往、学习,就形成了一个新“社会”一虚拟社区。在这个新社会中,一种新型的人际关系正在逐渐形成。网络技术作为一种工具,在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便利条件的同时,也造成了某些负面、消极的影响,甚至导致了网络道德的失范。如恶意域名抢注、网络盗版、垃圾邮件、网络垄断、网络腐败等不道德的丑行。虽然,道德在本质上不是经济资本,也不可能作为直接的经济资本来使用。然而它却从来不乏价值资源的意义,甚至也能成为一种特殊的资本发挥巨大效用。二、网络道德失范的成因分析网络交往的特殊性对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也包括道德价值观念和道德生活方式。目前,之所以在互联网的发展中会出现道德失范的现象主要是基于以下的两个原因:弱化的“自律道德”和难以形成“他律道德”。 "道德失范" 英文对照 :moral abnormality; moral disorder; disordered moral (一)“道德失范”在工具书中的解释 1、指在社会生活中,作为存在意义、生活规范的道德价值及其伦理原则体系或者缺失、或者缺少有效性,不能对社会生活和人们的个人生活发挥正常的调节和引导作用,从而表现为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的失控、失序和混乱。道德失范表征出社会精神层面的某种危机和剧烈冲突,它常常是社会急剧变革或转型时期的产物。 (二)“道德失范”在学术文献中的解释 1、所谓“道德失范”是指旧有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被普遍否定,逐渐失去对社会成员的约束力,而新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尚未形成,不具有对社会成员的有效约束力,使得社会成员的行为处在一种规范真空的社会状态中。 2、所谓道德失范,就是指在道德领域的一些准则或规范,已经不能够通过社会的舆论压力或人们的内心确信来有效地调整和控制人们行为。 3、所谓道德失范,是指在社会生活中,道德规范约束力的失去或弱化,表现为相当一部分具有道德责任能力的社会成员,在社会活动中不遵守本该遵守的道德准则,丢失了最起码的道德良心的行为现象。 4、所谓道德失范,是指社会缺乏一个统一明确的道德规范体系,个人行为丧失是非善恶标准,由不同道德观、价值观相互冲突所造成的道德混乱和无序现象。 5、道德失范是指在社会生活中,作为存在意义、生活规范的道德价值及其规范要求或者缺失,或者缺少有效性,不能对社会生活发挥正常的调节作用,从而表现为社会行为的混乱。 7类被公众认为最痛恨的道德失范行为 1、人心冷漠,见死不救

浅析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道德失范及建设

浅析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道德失范及建设 摘要:任何经济体制都要有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不例外,本文分析了在社会转型时期道德失范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历史特殊性,强调了在社会转型时期加强道德建设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在构建社会道德体系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社会转型;市场经济;道德规范;道德失范 任何一种经济体制的生成和运行,都离不开一定的道德观念指导或道德基础,市场经济体制也不例外。我国目前正处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之中,在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中国社会在道德建设中面临着新的困境,传统“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以及计划经济时代提倡的“大公无私”等道德规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道德规范的缺失,使得部分人的道德观走向了极端,礼仪缺失、不讲诚信、损公肥私的情况屡屡发生,封建迷信、黄、赌、毒沉渣泛起。因此,能否构筑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体系,成为了制约我国社会成功转型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经济体制转型时期问题的产生 社会转型不同于一般的社会进化,它是指历史发展过程中一种特殊的质变状态,是社会结构剧烈的、整体的和根本的变化。我国的社会转型首先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这种过渡又首先表现为一种经济体制或资源配置转变过程。但是仅从资源配置的角度是无法全面把握经济和社会转型的深刻含义的,实质上,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是一个包括了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深刻变化的整体性过程。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初模式是和计划经济相的,而高度集中的决策体系,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和任何人对命令无条件地服从构成了这种制度的基础。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初期曾经发挥过相当巨大的作用,它有效地集中和动员了有限的社会资源,加速了我国的工业化进程,并在生产力较低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实现了社会分配的高度平等,保证了社会的公平、稳定和发展。 从计划经济这种通过各种指令控制整个经济社会运行的特征来看,它比自然经济有所进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自然经济的狭隘性、保守性和小农意识。但是这种过分强调外部约束的体制框架又较大程度地抑制了创造性主体—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而且这种约束是在极少物质激励的条件下进行的,进而制约了

网络新闻道德失范的主要表现 通过对网络中各类失范现象的观察

网络新闻道德失范的主要表现通过对网络中各类失范现象的观察,笔者认为网络新闻道德失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虚假新闻充斥、不良信息泛滥、侵权问题严重、新闻评论随意化、报道题材失衡。以下就各个方面分别进行叙述。 (一)虚假新闻充斥虚假新闻是新闻史上一个顽疾。在外国,曾经因为黄色报刊的盛行而出现了一段虚假新闻泛滥成灾的时期。在中国,我们也一直与虚假新闻在斗争。老前辈陆定一曾说过“新闻工作搞来搞去还是个真实问题。千头万绪,根本性的还是这个问题,有了这一条,就有信用了,有信用,报纸就有人看了”。[1]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陈力丹认为,那些明确因为利益收买或外部压力而造成的新闻失实,数量并不多。大多数失实新闻的例子,只是源于一些微小的原因,如惰性、赶截稿时间、采访不到相关人员,或仅仅为了把报道“糊弄”得好看点。[2]从陈力丹教授的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出,假新闻的产生往往是新闻工作者主观上的原因。而网络因其传播主体的隐蔽性,更是成为虚假新闻产生的温床。网络的传播速度快和无国界等特性,让网络上的虚假新闻可以在瞬间便传遍全球,网络虚假新闻的危害超过传统媒体数倍有余。如2009年9月24日《时代周报》网络版发布的关于谢才萍包养16个年轻男子的报道就是最好的证明。“谢才萍,江湖上人称‘谢姐’,是重庆目前已逮捕的19个黑恶团伙首犯中唯一一位女性,江湖地位甚高。在这次打黑成果展中官方首次披露她与文强是‘亲戚关系’:她是文强的弟媳。让人瞠目的是,谢才萍在个人生活上极度荒淫。重庆市打黑成果展信息称,她长期包养16个年轻男子供自己玩乐”。[3]但是真相确与新闻所述有很大的出入,“重庆警方新闻发言人称,打黑成果展上从未出现过这样的内容,该报道是假的。一位曾观看过同样展览的人士则告知,参观时并未看见所谓‘包养16个男子’的信息,他看到的是,‘谢才萍包养了一个比自己小20多岁的26岁男青年罗某’,但不知民间为何出现16个的传闻。”[4]这条新闻当时被众多网络媒体疯狂转载,并且被传统媒体大量引用。至今,百度百科对谢才萍的介绍里还有“包养16个男子供自己玩乐”等文字。由此可见,网络虚假新闻对新闻真实性造成的危害与影响有多大。 (二)不良信息泛滥不良信息主要是指以凶杀暴力、淫秽色情为主的黄色信息和以颠覆政权、破坏和谐为主的反党、反政府信息。这类信息的泛滥对社会风气的营造、青少年人生观的培养有极大的负面影响。而网络因其开放、隐蔽、自由等特点,使得不良信息有了滋生和泛滥的条件,从而对网络及社会造成了严重的精神污染。在这个方面,我们网络新闻媒体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目前,各类传统媒体网站、商业门户网站等都以半裸露的女性图片作为赚取眼球的筹码。网易等大型门户网站时常出现“女大学生私密自拍”、“漂亮女生挑逗写真”等标题;而Tom娱乐频道上形形色色的爆乳女孩图片更是超过了娱乐明星图片的数量;腾讯网图片频道,满眼都是“性感内衣写真”、“风情写真”等字眼;新浪图库的女性频道更是充斥着“真空”、“湿身”、“酥胸诱人”等不良图片。这类图片中的女性均是用有限的物件遮住身体的重点部位,其他身体皮肤全部裸露,这些与完全赤裸相差无几的图片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仅次于黄色网站。但是各类网站利用法律的盲区,打法律的擦边球,大肆的利用写真、人体摄影的名目上传半裸或者全裸图片来吸引网络用户的眼球、赚取点击率。这种大型门户网站主导的迎合部分受众猎奇心理赢得“点击率”的做法,不但影响网络新闻道德,而且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 (三)侵权问题严重由于网络环境的自由和宽松、法律的缺位与无力,网络作品的版权保护一直是个难题,网络侵权现象非常普遍。我们随便打开Google或者百度搜索一个新闻标题,会发现整版都是同一篇新闻。其中部分页面的新闻内容完全一样,甚至连错别字出现的地方都是同一个位置,而个别的新闻网站在转载他人的新闻时,则恶意的剪切和篡改他人的新闻作品。这类网络侵犯著作权的现象主要出现在商业性媒体网站上,这类网站由于政策法规限制,只能以传统的新闻媒体和新闻单位建立的网站作为自己的新闻来源。“目前,非新闻单位建立的网站都未经过国家有关行政部门予以采编、发布新闻的资格。因此,非新闻单

道德失范

文明失范、道德腐败与常德缺位 近二十年来,关于道德滑坡问题一直论争不休。笔者认为,笼统谈论道德滑坡并不准确,譬如在政治道德领域中便有大的进步。但社会公德失范现象日益严重,却是不争的事实,否则,我们便无法解释各类腐败现象正向纵深蔓延的现实。当下紧迫的问题已不是如何描述评价这一道德危机现状,而是探寻造成文明失范、道德腐败的根源,寻求有效的道德药方。恰恰在这一点上,既往伦理学由于其自身理论黑洞或盲区,难以对症下药,而以倡导传统美德为旨归的道德建设努力更是归于无效,这些客观上都加剧了道德失范的局面。因此,笔者认为,尽快填补"黑洞"走出"盲区",需求公德建设的合理路径,是伦理学面临的迫切任务。本文就是这种努力之一。 关于常德、美德、圣德的层次划分 现代道德是复杂的系统构成:它既有不同领域中道德性质(政治道德、经济道德、公共道德、职业道德、家庭伦理道德等等)区分,又有不同层次的道德规范(常德、美德、圣德)划分。笔者先将不同层次的道德规范划分如下: 道德品格道德品行 (圣人)(英雄) ┋┋ 圣德无私__ __ ___ __ __ __ __ __ 牺牲壮举 ┋忠诚意志觉悟水平奉献┋ ┋┋ ┋┋ 美德仁慈__ __ _ _ ___ _ __ __ __ _ 博爱善行 ┋善良情感觉悟水平助人┋ ┋┋ ┋┋ 常德正直__ __ __ __ __ __ __ __ 公正德行 ┋自律理性觉悟水平守法┋ ┋┋ ┋┋ 常德诚实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信义德行 ┋良知感性觉悟水平怜悯┋ (良民)(好人) 这一图表涉及的相关问题,笔者已在拙著《审美价值系统》中作了详尽论述,此处不赘。一般说来,道德

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原因与对策分析

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原因与对策分析 一、互联网道德失范分析 当网络仅用于军事、教育领域时,它离我们的生活还有一定的距离,但是当人们通过电子邮件相互问候,通过Oicq聊天,在网上购物、获取新闻信息的时候,它就和我们密不可分。我们的某些社会行为被搬到了网上,大家在网上交往、学习,就形成了一个新“社会”一虚拟社区。在这个新社会中,一种新型的人际关系正在逐渐形成。网络技术作为一种工具,在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便利条件的同时,也造成了某些负面、消极的影响,甚至导致了网络道德的失范。如恶意域名抢注、网络盗版、垃圾邮件、网络垄断、网络腐败等不道德的丑行。虽然,道德在本质上不是经济资本,也不可能作为直接的经济资本来使用。然而它却从来不乏价值资源的意义,甚至也能成为一种特殊的资本发挥巨大效用。 人们与网络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网民低龄化也成为一大趋势,青少年时期是人生发展和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网络社会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就总体而言,青少年好奇心、好胜心强,精力旺盛,渴望丰富的知识,需要平等的交流。而网络正以其独特、新奇和神秘的世界吸引着广大的青少年。据一项调查显示,上网人群的年龄段在25-30岁以下的占了74.59%,而教育程度在大专以上者占了70.11%。[1]如果我们的社会对网络的道德失范问题处理不当有可能影响青少年德性的形成,甚至导致青少年犯罪。所以网络的道德失范问题给我们的素质教育带来了新的思考,越来越受到德育工作者的关注。目前,网络道德失范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色情污染和暴力问题的出现 色情污染是指通过互联网上传播黄色淫秽的图片和文字信息,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侵蚀网民的思想,甚至引起网民道德价值观念的变化。互联网不乏色情和暴力的内容。据有关专家调查,因特网上非学术性信息中,47%与色情有关。每天约有2万张色情图片进入互联网。[2]而另一项统计表明,60%的青少年是无意中接触到黄色信息的,而接触过网络上黄色信息的青少年90%以上有性犯罪的

当前中国社会道德失范问题研究

当前中国社会道德失范问题研究 当前社会的道德失范,是近年来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试图从当前社会转型这一历史背景出发,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全面理性地看待和分析道德失范问题。 当前,我国正处于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思想意识发生巨大变化,在这一时期,社会上出现了一些道德失范现象。道德失范是指原来的道德准则和规范不能适应社会的变化逐渐失去对人们的约束力,而新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道德规范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整个社会缺乏统一的道德规范体系,导致社会行为混乱无序的一种道德状态。 本文所理解的道德失范是在行为层面上的道德失范,指具备社会道德责任能力的个人或者群体,在参与社会生活时,违背或者故意破坏社会所倡导的道德规范的行为,这种行为侵犯了他人和社会的利益。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当前我国社会整体的道德状况是积极的、向善的、进步的,大多数人都能自觉遵守道德规范,这是道德现状的主流,社会上出现的道德失范现象只是少数人和一些领域的行为,是道德状况的支流,但是,道德失范对我国的道德建设和社会风气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必须加以积极的引导。 当前,我国社会的道德失范主要表现为社会公德意识欠缺、职业道德观念不够、家庭美德失范现象客观存在。当前市场经济机制有一些不完善,存在社会财富分配不公的情况,同时,多元道德价值取向的存在使人们的思想和行为选择产生混乱,法制不健全、道德教育不足的情况也存在。 道德失范是以上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为了切实有效的减少道德失范现象的发生,我们既要完善市场经济机制和法制体系,又要发挥社会舆论的

正确导向作用和道德教育的内化作用,从经济、制度、道德教育和社会舆论环境等方面推进道德建设,进一步提高人们的道德素质,改社会的道德状况。

《失德之害-领导干部从政道德警示录》心得体会

《失德之害—领导干部从政道德警示录》 廉政片观后心得体会 11月6日上午,为进一步加强党员干部从政道德教育,深入开展纪律整顿工作,区纪委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观看了《失德之害—领导干部从政道德警示录》,该片选取了近年来一些领导干部失德失范的典型案例,从政治品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家庭美满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刻剖析,通过这些领导干部从失德失范走向腐败堕落的沉沦轨迹和沉痛忏悔,以及有关领导、办案人员和专家的点评教育,警示党员干部从中吸取教训,认识到修德的重要性和失德的危害性,要修身立德、廉洁从政。 通过观看这部教育片,我深深的感到在当前经济建设时期,党员干部手中如果有了权力和便利,就会遇到很多诱惑。有些党员干部在个人欲望的驱使下淡漠了法制观念和个人信念,在权力、金钱、美色、社交面前丧失原则,利用职务之便做出了有背于共产党员、人民公仆的原则和宗旨的事情,把权力当成谋取私利的资本,迈出了罪恶的步子,最终身败名裂,甚至是以生命为代价。为防止思想上的堕落,生活上的腐败,我想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要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理想信念是道德之基,动摇了理想信念,就会失去道德准则,人的思想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思想就会蜕化变质。作为一名党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必须将自己的认知和价值判断牢牢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的正确理论基础之上,也只有这样,才能够做到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切实把握前进的方向和掌握正确的方法。更要把唯物主义的辩证思想和历史唯物主义武装到自己的思想深处,从而真正的认清周边发生的事情和过去的历史。只有不断的对自己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改造,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才能更好的保证自身的廉洁清正,才能过好权力关、金钱关、社交关,才能经受住各种考验并且高质量地完成好党交给的工作任务。 2、不断学习,提高认识,增强拒腐防变的免疫力 从历年腐败者违法犯罪的轨迹中,不难看出,他们的不义之财来自权力的“魔棒”,他们用权力演绎了一场场淋漓尽致的权钱交易之战。他们无视党纪国法,目无组织纪律,不顾广大人民的利益,弄虚作假,独断专行,腐化堕落,不仅严重败坏了党风政风,还影响了党员的形象。 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人们无利而不往,做为一名党员,要清醒的认识到身上担负的历史使命,深刻领会作为一名党员在廉政建设中的责任,全面增强对拒腐防变的认识,

浅析现代商业行为道德失范的原因及对策

摘要 由于市场经济在我国的实行与发展,许多企业的脚步已经赶不上时代的发展要求,甚至还带有浓厚的旧文化气息,这就为企业的不道德行为提供了很好的滋生环境,如近几年的苏丹红事件、矿难事件、三聚氰胺奶粉事件等,商业伦理失范在现今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商业活动中,由于没有道德规范的内在约束,商业活动主体在实施商业行为时无所顾忌,其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行为不仅侵害到消费者和同行的利益,在很多时候还严重违反了国家的法律和政策,给社会带来相当大的危害。本文将以2013年10月份的催熟染色赣南脐橙苏丹红事件为例,探析商业伦理失范的社会原因及对策,揭示竞争背后的残酷事实,以唤回企业的良知和企业的道德情感。 关键词:道德失范原因对策赣南脐橙苏丹红

ABSTRACT Due to the practice of market economy in our country and the development, the footsteps of many enterprises has outpaced the development requirements of The Times, even with a strong flavor of old culture. It is unethical behavior for the enterprise provides a good growth environment, such as Sudan red events in recent years, coal mine, melamine milk powder events, etc., business ethics anomie in the now is an indisputable fact. In business, since there is no ethics the internal constraints of commercial activity main body in implementation of commercial behavior recklessly, the pursue benefit maximization behavior not only violate the interests of consumers and peers, in many cases is a serious violation of the state laws and policies, considerable harm to the society. This article will be in October 2013 the ripening of dyeing gannan navel oranges Sudan red events as an example, discusses the social caus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business ethics anomie and reveal the brutal facts behind the competition, in order to reclaim enterprise conscience and moral emotion. Keywords:moral disorder; cause; resource; Gannan navel orange; Sudan Red

论社会道德缺失问题之成因及解决措施

论社会道德缺失问题之成因及解决措施 【摘要】社会公德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者一个群体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积淀下来的道德准则、文化观念和思想传统,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但在公民中却存在着严重的社会公德缺失现象。本文从公民道德的含义出发,然后将公民道德上升到社会道德,即社会公德,通过对社会公德的含义和社会主义新时期对公民道德的要求及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意义论述,然后对当前社会道德现状和对当今中国社会公德缺失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在我国社会现阶段重构社会公德的对策。 【关键词】公民道德社会公德缺失教育对策 黑心棉、回炉月饼、染色面包、切糕、豆腐渣工程、毒奶粉、毒面粉、地沟油、塑化剂、瘦肉精、速成鸡、黄金米、拖欠赖账、偷税漏税、强买强卖、制假售假、强拆强征、骗汇骗保、价格欺诈、短命桥、恶意欠薪、虚假宣传、刑事诈骗、权色交易、利益输送、贪污受贿、包庇罪犯、考试作弊、拖欠助学贷款、论文剽窃、抄袭他人作业、买假证书、编造假简历、购房骗贷等……每隔一段时间,社会上总会有一些败坏道德的新闻被披露,刺激着我们的神经,并在一段时间内引起人们的关注,并由此引发有关社会道德话题的讨论,既“老人跌倒后该不该扶”的社会诚信问题后,小悦悦事件再次将社会道德缺失这个严重的问题带入到我们的生活中。尤其是近段时间,备受关注的“郭美美”事件和“李天一”案,迟迟没有结果,屡屡发生的校长、教师“性侵”未成年幼女事件,更是将公民教育与道德缺失的问题推到了风口浪尖。 一、公民道德的含义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具有认识、调节、教育、评价以及平衡五个功能。道德往往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起判断行为正当与否的作用,然而,不同时代与不同阶级,其道德观念都会有所变化。从目前所承认的人性来说,道德即对事物负责,不伤害他人的一种准则。 二、社会公德的含义 每个人是社会中的一员,那么道德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中中就成了每个人要必须遵守的社会道德,即社会公德。社会公德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是维护社会成员之间最基本的社会关系秩序、保证社会和谐稳定的最起码的道德要求,是人类在长期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渐积累起来的、为社会公共生活所必需的、最简单、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社会公德是人类社会生活最基本、最广泛、最一般关系的反映。在阶级社会中,尽管存在各种不同阶级的划分,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分工,但处于同一时代的同一社会环境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