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生产能力等相关生产要素信息变更公告文本格式

生产能力等相关生产要素信息变更公告文本格式

生产能力等相关生产要素信息变更公告文本格式
生产能力等相关生产要素信息变更公告文本格式

附件5、生产能力等相关生产要素信息变更公告文本格式

山西省煤炭工业厅

关于煤矿

生产能力等相关生产要素信息变更的公告

[ ]第号

根据国家能源局《关于建立煤矿生产能力登记和公告制度的通知》(国能煤炭[2013]476号)以及国家发改委《关于转变职能改进和加强煤炭生产运行管理工作的通知》(发改运行[2014]36号)精神,省厅已经按照规定完成了对

煤矿的

等生产要素信息的变更登记和采集,变更后该煤矿相关信息如下:

一、煤矿名称:

二、隶属企业:

三、所在地址:

四、生产能力:万吨/年

五、开拓方式:

六、井筒数量:

七、开采水平:

八、现采煤层:

九、采煤工艺:

十、瓦斯等级:

十一、水文地质类型:

十二、自燃倾向性:

特此公告。

年月日

《劳动经济学》练习题库及答案

《劳动经济学》练习题库及答案本科 1. 劳动经济学研究劳动力市场及其运行规律的学科。 2. 工资刚性货币工资水平一般没有向下浮动的可能性。 3. 自然失业率劳动力市场既不存在过多的供给,也不存在过多的需求时的失业率。 4. 就业弹性就业率与国民经济增长率变动百分比。 5. 工资指导线政府提出的关于工资增长比重的权威性建议。 6. 统计性歧视因统计标志的缺陷而使部分劳动力承受不公平的失业比重。 7. 家庭生产函数说明市场劳动时间、家务劳动时间、消费结构及余暇时间的相互关系的函数式。 8. 理性经济人市场经济下以自利为原则同时又在一定规则下行为的经济主体。 9. 劳动力生产费用指从母亲怀孕起到把子女培养成为劳动力的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 10. 内部劳动力市场 指企业中工作岗位上的劳动力供求不通过外部市场,而是通过企业内部原有人员之间进行调剂而实现的一种调整机制。 11. 劳动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 在短期分析中,其他生产要素不变,唯一可变的生产要素是劳动投入,当等量增加单位劳动投入时,最初会使产量增加,超过一定量时产量开始递减。 12. 劳动力参与率反映一定范围内的人口参加市场性劳动程度的相对数。 13. 余暇时间劳动者在单位时间(24小时)内从事市场性劳动以外的全部剩余时间。 14. 非均衡分析 指在市场不完全竞争、主体非自愿、供求不相等的情况下而又研究市场的大致趋向和稳定状态的分析方法。 15. 职业流动率指某两年中改变职业的就业人数与总就业人数与之比。 16. 补偿性工资差别 对某些职业必须支付较高的工资以补偿不同职业间的非货币差异从而形成的一种职业间的工资差别。 17. 就业结构 指社会劳动力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各地区、各领域的分布、构成和联系。 18. 磨擦性失业 指由于劳动者在要求就业和获得工作岗位之间存在时间差而形成的失业现象。 19. 最低社会保障制度 指以国家和政府为主体,依据法律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劳动者在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而发生生活困难时给予物质帮助,以保障基本生活的制度。 20. 帕金森定律 帕金森定律:增加劳动时间可能不会增加工作量,也不会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作时间可能不会减少工作量,也不会降低工作效率。换句话说,劳动时间的增长和产量的增加并不总是成正比,而呈现单峰形曲线,增加劳动时间有一个限度,超过这个限度,产量反而会下降,这一规律被称为“帕金森定律”。 二. 判断题 1. 劳动力交换是人力资本与物力资本的结合。正确 2. 失业是价值规律调节劳动力供求的必然现象。正确 3. 内部劳动力市场的组织原理是源于价格或经济关系。错误 4. 人均收入最大化目标的企业存在着让劳动力流动的倾向。错误 5. 从劳动力供给的意愿性看,劳动力供给量即劳动力资源数量不等同于劳动力的实际使用量。正确 6. 道格拉斯——有泽法则认为丈夫的收入越高,妻子的劳动参与率越低。正确 7. 在劳动力市场上,雇主既有选择性又有流动性,而雇工只有选择性而没有流动性。错误 8. 福利按人而论,所以与劳动者的个人劳动量相关。错误 9. 计划经济假定人具有很高的觉悟,而市场经济假定人是合乎理性的经济人。正确 10. 我国所有的经济资源都是稀缺性的,惟有劳动力资源是相对过剩的。正确 11. 对劳动力市场的一般分析,是劳动经济学的逻辑起点。正确 12. 劳动力的生产费用即人力投资的直接费用与间接费用之和。正确 13. 劳动力市场的供给方式是其供给主体和供给客体分属于不同的劳动者。错误 14. 劳动力价格等于人力资源成本。错误

项目经理四控制六管理一协调

项目经理四控制、六管理、一协调 四控制(简称四控) 四控制的基本内容:项目工程进度控制、项目工程质量控制、项目工程安全控制、项目工程成本控制。 1、项目工程进度控制:从项目的前期洽谈到工程的正式开工建设,都必须有完整的进度计划、进度实施、进度检查和适当的调整等等,对影响进度计划的问题尽快进行排查和处理,只有在很好的开展这些工作,才能保证工程的进度计划顺利的开始了。 2、项目工程质量控制:项目工程质量所涉及的主要有三个方面,包括: (1)国家规定的质量目标 (2)内部工程质量目标 (3)客户质量目标。 一般在工程质量的实际定位中,国家规定的质量目标用来监督和控制,公司内部的质量目标为日常监督和控制,客户质量目标往往扮演主要角色,因为“客户就是上帝”。 3、项目工程安全控制:一切“以人为本”,人的生命最重要,企业也离不开自己的生命,现代社会的不断进步,促使人们更加珍惜生命,同样,项目工程安全的控制也包括项目工程安全计划、计划的实施、计划的检查、特殊事件的处理等等,一般情况下,很多企业是工程安全与质量是挂钩的,由个人或部门(组)实施。在工程安全方面需要全员参与,并且要时时刻刻都要抓安全这项工作。

4、项目工程成本控制:企业的运作是需要在各方面不断的进步,没有那一个企业是不重视成本控制这项工作的,特别是现在各行业的激烈竞争。项目成本控制包括成本计划、成本计划的实施与控制、成本的核算、成本的分析和考核等。 六管理 六管理的基本内容:项目工程的现场管理、项目工程的合同管理、项目工程的信息管理、项目工程的生产要素管理、项目工程的竣工验收管理、项目工程的后期管理。 1、项目工程的现场管理:“安全施工,文明施工”,这是每个工程的首要任务。项目现场管理的好坏很容易体现出一个企业的整体水平,也反映总包施工单位企业文化和基本素质。项目现场管理的关键人物是项目经理,他(她)应该按照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全面实施现场的各种施工调度、安全文明施工等。 2、项目工程的合同管理:项目工程合同主要有项目招投标文件,项目工程合同的签订,项目合同的执行,项目合同的变更,项目合同的违约;索赔;争议,项目合同的终止和评价等等,项目工程合同的管理原则上只能有部门中高层人员参与,因为合同的管理还会涉及到甲乙方的商业机密。 3、项目工程的信息管理:现代的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有了信息就是有了财富,项目工程的信息对工程的开展,对甲乙双方的各种利益都有很直接的作用,项目工程信息的收集是广泛的,但是一定是要第一手的信息,真实准确的信息。

简论生产要素及其构成(一)

简论生产要素及其构成(一) 【摘要】近年来,财务学上关于要素资本理论的研究发展迅速,但其中所涉及的最根本概念——生产要素的研究却相对较弱。笔者认为:生产要素应从生产和要素两个基础概念出发去定义,并将之表述为构成生产经营活动的必要组成部分。笔者以此为基础,提出生产要素构成的八元论,即生产要素应包括生产环境、劳动者、劳动手段、劳动对象、生产经营技术、信息、生产时间和结构关系。 【关键词】生产要素;要素构成;要素资本 一、生产要素的概念 最先明确提出生产要素的学者可能是法国经济学家萨伊,他在1803年就指出:“事实已经证明,所生产出来的价值,都是归因于劳动、资本和自然力这三者的作用和协力,其中以能耕种的土地为最重要因素但不是惟一因素。除这些外,没有其他因素能生产价值或能扩大人类的财富”。但是,他并没有明确给出生产要素的定义。 通常关于生产要素的定义是:为进行生产和服务活动而投入的各种经济资源。如《辞海》中定义,生产要素是“指可用于生产的社会资源,一般包括土地、劳动和资金(资本),有时也包括企业家的才能”。《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定义,“生产要素指用于商品和劳务生产的经济资源”。吴声功认为生产要素是指进入生产过程并最终发挥作用的各种资源,主要包括:劳动、劳动力、资本、知识、经营管理、科学技术等。桂昭明认为,生产要素就是可用于生产的社会资源,主要是指生产经营活动中发挥作用的劳动者、劳动工具、原材料、能源、资金、技术、专利、信息、管理、教育资源等。 但也有一些学者将生产要素定义为进行生产的基本因素。如张志武指出,所谓生产要素就是指人类进行物质资料生产所需要和使用的各种具有相对特殊功能的基本因素。具体来说,生产要素主要是指生产经营活动中发挥作用的劳动者、劳动工具、原材料、能源、资金、技术、专利、信息、管理、教育等等。马洪则称:“生产要素是指物质资料生产所必须具备的基本因素或条件”。 其实,理解生产要素这一概念,应从“生产”和“要素”的含义出发。根据《辞海》的定义,生产是“指由一定生产关系联系起来的人们利用劳动工具改变劳动对象以适合自己需要的过程”。可见,生产包括各种获得人们需要的事物的过程,如物质财富的生产、精神财富的生产;同时,生产不仅包括财富的制造过程,也包括财富的流通与营销过程。故此,笔者认为:生产(或称生产经营活动)是指劳动者群体在一定的环境中将自身和劳动手段与劳动对象按照一定的联系和技术手段有机组织起来所进行的社会财富形成和流通的过程。按照陈炳昭等的观点,要素是指“事物构成的必要因素”,而因素是指“事物构成的因素或决定事物的原因或条件”。这里的因素一词出现循环定义。而进一步查询有:“要”是指“重大的、主要的”,“素”是指“事物的基本成分”。综合上述的概念,笔者定义:生产要素是指构成生产经营活动的必要组成部分。也就是说,每一项生产要素都是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不可缺少的基础条件,缺少了任何一项则生产经营活动就不能有效进行,各项生产要素合起来就构成了社会生产经营活动的整体。 二、生产要素构成的现有观点 (一)生产要素二元论 一般认为,配第虽然并没有明确提出生产要素的概念,但其名言“土地为财富之母,而劳动则为财富之父和能动的要素”表明,配第实际上已经提出了“生产要素二元论”,即生产要素包括土地和劳动。 其后,出生于爱尔兰的法国经济学家理查德·坎蒂隆追随了配第的“生产要素二元论”,他也认定“土地是所有财富由以产生的源泉或质料。人的劳动是生产它的形式:财富自身不是别的,只是维持生活,方便生活和使生活富裕的资料。” 真正持有二元论的较著名的人物是奥地利经济学家庞巴维克。庞巴维克否认资本是可以与劳

现场生产要素管理

第九章项目生产要素管理 1. 定义: 生产要素:生产力作用于施工项目的有关要素,也可以说是投入施工项目的劳动力、材料、机械设备、技术和资金等要素。 2. 管理目的: 通过生产要素管理,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做到动态管理,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从而达到节约劳动和物化劳动。 3. 容: 3.1 劳动力的管理 劳动力的管理,关键在于使用,如何提高效率,就和职工劳动的积极性密切相关,只有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利用行为科学,从劳动力个人的需要和行为关系出发,进行恰当的激励机制,才能达到管理的效果。 3.1.1 项目经理部应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和作业特点优化配置人力资源,制定劳动力需求计划,特殊作业人员数量、普工数量、技能等级、身体状况,报工程管理部批准,并筛选合格施工队与之签定劳务合同。 3.1.2 劳务分包合同的容包括:作业任务、应提供的劳动力人数;进度要求及进场、退场时间;双方的管理责任;劳务费计取及结算方式;奖励与处罚条款。 3.1.3 工程开工前一周,施工队应根据劳动力需求计划调配作业人员,经项目经理审核符合标准后,方可进入工地施工。 3.1.4 项目经理部应对劳动力进行动态管理。劳动力动态管理应包括

下列容: 3.1. 4.1 对施工现场的劳动力进行跟踪平衡,及时要求施工队进行劳动力补充或减员,必要时向工程部提出申请计划。 3.1. 4.2 向进入施工现场的作业班组下达施工任务书,进行考核并兑现费用的支付和奖惩。 3.1.5 项目经理部应加强对人力资源的教育培训和思想管理;加强对劳务人员作业质量和效率的检查。 3.1.6 项目经理在施工过程中应对人力资源的技能进行培训,对劳动力进行恰当的激励和惩罚,调动其积极性。 3.1.7 项目经理应在工程结束后对施工队进行评价,并注重骨干队员的培养,为公司发展做好人才储备工作。 3.2 项目材料管理 3.2.1 材料部按材料需要计划保质、保量、及时、供应材料。 3.2.2 材料需求量计划应包括材料需求总计划、月计划、周计划。 3.2.3 材料仓库的选址应有利于材料的进出和存放,符合防火、防盗、防风、防雨、防变质的要求。 3.2.4 进场的材料应进行数量验收和质量认证,做好相应的验收记录和标识。不合格的材料应更换、退货或让步接收(降级使用),严禁使用不合格的材料。 3.2.5 材料的计量设备必须经具有资格的机构定期检验,确保计量所需要的精确度。检验不合格的设备不允许使用。 3.2.6 进入现场的材料应有生产厂家的材质证明(厂名、品种、出

劳动经济学

劳动经济学考试范围及题库(教师:滕姗姗) 一、选择题题库(含单选和多选) 1.我国所有的经济资源都是稀缺的,但劳动力资源是相对过剩的。 2.“由于追逐他自己的利润,他经常促进了社会利益”是描述“看不见的手”的理论。 3.劳动经济学是劳动力市场现象系统化了的理性认识。 4.收入指某个时间内个人和家庭的劳动所得和非劳动所得。 5.劳动是人类使用生产资料创造自身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有目的的活动。 6.劳动力需求是指一定时间内,在某种工资率下雇主愿意并且能够雇用到的劳动力数量。 7.企业在雇用劳动力时,企业愿意支付的工资率定义为劳动力需求价格。 8.等成本线是在总成本和生产要素价格既定的条件下,可以购买到的劳动和资本的不同数量组合的轨迹。 9.政府补贴政策所产生的经济效应可以从替代效应和规模效应两方面来分析。 10.影响劳动力供给的因素主要划分为自然、经济、社会三大方面。 11.劳动力参与率M形周期变化规律表现的是女性劳动力参与率。 12.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大于劳动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的状态叫做供给缺乏弹性。 13.劳动时间与余暇时两者之间是此消彼长的关系。 14.劳动经济学中的非劳动收入是指劳动工资以外的收入。 15.当市场劳动供大于求时,政府一般应下调最低工资。 16.在劳动力市场上,均衡的形成由均衡工资率与均衡就业量决定。 17.劳动力过剩表现在企业外部就是显性失业。 18.劳动力迁移成本是劳动力在流动中发生的直接成本。 19.劳动力流动的社会成本在经济学意义上称作社会成本。 20.农村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必须着眼于提高我国农村人均土地经营面积指标。 21.实际工资是货币工资与物价指数之商。 22.福利分配是工资的转化形式。 23.工资的职能是由工资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 24.按要素分配制度主要包括劳动分红制、年薪制和股权薪酬制。 25.劳动股权制的基本原则是包括了按劳分配原则。 26.劳动分红制是对企业税后利润的一种内部再分配形式。 27.劳动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包括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 28.从理论层面讲,劳动力是人所特有的一种能力。 29.劳动力供求规律表现为供过于求,工资下浮。 30.利息、工资与就业的互动关系为实际利息率高,现在就业增加。 31.劳动边际生产力递减的假设是完全自由竞争市场。 32.凯恩斯增加就业的对策是政府主动干预经济。 33. 教育的社会成本与私人成本的差异表现在两种成本的考核时间不同。 34.公共部分就业的主要特点是目标为公共服务最大化。 35.劳动力市场是指买卖劳动力的市场。 36.劳动力需求弹性等于1的涵义是指完全无弹性。 37.从基尼系数看,劳动者收入分配不公的警戒点是指J=0.4。 38.劳动力市场垄断歧视理论的主要观点是男性工资水平高于一般工资水平。 39.供给学派就业理论的主要观点是否定凯恩斯增加需求的主张。

施工项目生产要素管理

施工项目生产要素管理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31-7 施工项目生产要素管理 31-7-1 施工项目劳动力管理 31-7-1-1 施工项目劳动力管理的概念 施工项目劳动力管理是项目经理部把参加施工项目生产活动的人员作为生产要素,对其所进行的管理工作。其核心是按着施工项目的特点和目标要求,合理地组织、高效率地使用和管理劳动力,培养提高劳动者素质,激发劳动者的积极型与创造性,提高劳动生产率,全面完成工程合同,获取更大效益。 31-7-1-2 施工项目劳动力组织管理的原则 施工项目劳动力组织管理的原则见表31-137。 施工项目劳动力组织管理的原则表31-137

31-7-1-3 施工项目劳动力组织管理的内容 施工项目劳动力组织管理的内容见表31-138。 施工项目劳动组织管理的内容表31-138

31-7-1-4 劳动定额与定员 1.劳动定额 劳动定额是指在正常生产条件下,为完成单位产品(或工作)所规定的劳动消耗的数量标准。其表现形式有两种:时间定额和产量定额。时间定额指完成合格产品所必需的时间。产量定额指单位时间内应完成合格产品的数量。二者在数值上互为倒数。 (1)劳动定额的作用 劳动定额是劳动效率的标准,是劳动管理的基础,其主要作用是: 1)劳动定额是编制施工项目劳动计划、作业计划、工资计划等各项计划的依据; 2)劳动定额是项目经理部合理定编、定岗、定员及科学地组织生产劳动推行经济责任制的依据; 3)劳动定额是衡量考评工人劳动效率的标准,是按劳分配的依据; 4)劳动定额是施工项目实施成本控制和经济核算的基础。 (2)劳动定额水平

如何理解生产要素贡献的内涵

如何理解生产要素贡献的内涵 摘要:商品的生产是各种生产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使用价值的创造过程同时也是价值的创造过程,由此,按贡献分配中的要素“贡献”应当被理解为生产要素在商品生产中的“双重”作用,即生产要素在使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和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 关键词:按贡献分配要素贡献使用价值创造价值创造 对于生产要素贡献的内涵这个问题,理论界存在不同的看法。其中有两种观点值得我们注意:一是认为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等各种生产要素的贡献在于它们都创造价值,都是价值的源泉;二是极力推崇“要素财富创造论”,认为按贡献分配中的要素贡献仅仅是指各种生产要素在创造使用价值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完全与价值创造无关。笔者认为,这两种观点是欠妥当的。因为,前一种观点实质上是对庸俗经济学“三要素论”的翻版。“三要素论”声称,在商品生产过程中不仅人的劳动创造价值,而且土地、资本同样创造价值,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所谓的“三位一体”公式:劳动——工资,资本——利息,土地——地租,这是已被马克思批判过的“庸俗共创论”。后一种观点则囿于使用价值创造的视角,片面地理解按贡献分配中的要素“贡献”之含义,把商品生产过程中使用价值的创造和价值的创造这一统一的事物给人为地割裂开来,这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 不可否认,商品是市场经济的细胞或组成元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十六大报告中提到的“财富”一词,就不能仅仅被理解为商品体即商品的使用价值,而应当被看作是由使用价值和价值构成的商品。按照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赖以存在、缺一不可的两个因素,二者共存于商品一身,是在商品生产过程中同时创造出来的。进一步地讲,商品的使用价值创造和价值创造统一于商品生产过程,是生产过程中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由此,笔者认为,按贡献分配中的要素“贡献”应当理解为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在商品生产中的“双重”作用。如果把生产要素分为劳动要素(如简单劳动、以复杂劳动形式出现的科技工作与经营管理等)和非劳动要素(如土地、资本、知识等)的话,那么,这里的“双重”作用既包括各种生产要素在使用价值创造中的直接作用,即非劳动要素和劳动要素一起决定着使用价值的生产,又包括劳动要素在价值创造中的直接作用,是形成价值实体的唯一源泉,以及各种非劳动要素在价值创造中的间接作用,是活劳动的吸收器,是活劳动创造价值的基础或载体,对活劳动创造价值起着制约作用。下面就生产要素在使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和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分别展开来谈一谈。 首先谈生产要素在使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在马克思主义的文献当中,财富的源泉就是使用价值的源泉,故这里所讲的使用价值的创造是财富的创造。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生产使用价值或物质财富的劳动过程有三个要素:人的劳动、

第七章 生产要素理论 答案

第七章生产要素定价理论 生产要素的定价理论是经济学中分配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生产要素的价格对于消费者来说是收入,对于生产者来说是生产成本,因而要素价格直接影响消费者行为和厂商的行为,要素市场直接与产品市场相联系,所以本章的内容要与前面所讲的消费者行为理论和厂商理论及市场理论结合起来学习。 本章主要从生产要素的需求入手,来分析生产要素需求的特性、需求原则和需求曲线。本章论证对生产要素需求的特点,厂商对要素需求的原则及要素需求曲线,说明边际生产力理论是要素收入分配的理论基础。本章还研究生产要素的供给原则,分析不同要素供给的不同特点以及对均衡价格决定的影响。 本章重点: (1)边际生产力的有关重要概念,如边际收益产量、边际产品价值及其与边际产量的区别,边际收益产量曲线与厂商对要素需求曲线的关系。 (2)产品市场、要素市场均为完全竞争条件下,要素的均衡价格的决定。 (3)向后弯曲的劳动供给曲线。 (4)工资、地租、利息、利润的决定。 习题: 1、名词解释 引致需求、边际生产力、边际产品价值、边际收益产量、边际要素成本、工资、利息、准地租、经济租 2、单项选择题 (1)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一种(D )。 A.派生需求B.引致需求 C.最终产品需求D.A,B两者 (2)如果厂商处于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中,且生产要素中惟有L是可变要素,则该厂商对要素L的需求曲线可由(C )推出。 A.MP L曲线B.MFC L曲线 C.VMP L曲线D.以上均不正确 (3)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之所以向右下方倾斜,是因为(A)。 A.要素的边际收益产量递减B.要素生产的产品的边际效用递减 C.要素参加生产的规模报酬递减D.以上均不正确 (4)完全竞争产品市场与不完全竞争产品市场两种条件下的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相比较( A )。 A.前者比后者平坦B.前者比后者陡峭 C.前者与后者重合D.无法确定 (5)工资率上升所引起的替代效应是指( C )。 A.工作同样长的时间可以得到更多的收入 B.工作较短的时间也可以得到更多的收入 C.工人宁愿工作更长的时间,用收入带来的效用替代闲暇的效用

2013年7月宏观劳动力配置试卷及答案

2013年7月宏观劳动力配置试卷及答案 D

2013年7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宏观劳动力配置试卷 (课程代码 11469) 重要提示: 1、本试卷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应考者必须在“答题卡”上按要求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宏观劳动力配置作为劳动经济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心任务是研究() A、城乡间社会劳动力的有效配置问题 B、企业人才资源的有效配置问题 C、企业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问题 D、劳动力资源的有效配置问题 2、实证分析方法所回答的是() A、“怎么干”的问题 B、“是什么”的问题 C、“要什么”的问题 D、“干什么”的问题 3、系统是具有特定功能的() A、有机集合体 B、有机混合体 C、有机同一体 D、有机组合体

A、

B、工资收入 B、学历水平 C、行业性质 D、地域差异 9、与市场配置的方式相比,计划配置具有的特点是() A、劳动力部分表现为商品,工资能部分地起到调节供求的作用 B、劳动力不表现为商品,工资不能起到调节供求的作用 C、劳动力表现为商品,工资能起到调节供求的作用 D、劳动力不表现为商品,工资能部分地起到调节供求的作用 10、19世纪末,对人口的迁移、流动进行了具有开创意义的研究的人物是() A、西奥多·W·舒尔茨 B、E·G·雷文斯坦 C、阿瑟·刘易斯 D、史蒂芬·罗宾斯 11、劳动者在新的职业中获取相对于原来收入差额部分的总和是劳动力个人流动的() A、直接收益 B、间接收益

施工项目现场管理和生产要素管理

第六章施工项目现场管理和生产要素管理 1、简述施工项目现场管理的内容? 答:施工项目现场管理的内容包括:合理规划用地,科学进行施工总平面设置,按阶段调整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加强对施工现场使用检查,建立文明施工现场,及时清场转移。2、简述施工项目生产要素管理的五大环节? 答:(1)编制生产要素计划; (2)生产要素的供应; (3)节约使用资源; (4)进行生产要素投入; (5)生产要素使用效果分析。 3、简述施工项目生产要素管理的意义? 答:(1)进行生产要素优化配置; (2)进行生产要素优化组合; (3)对生产要素进行动态管理; (4)合理、节约地使用资源,以取得节约资源的目标。 4、施工项目文明施工的量化指标是什么? 答:文明施工现场即指按照有关法规的要求,便施工现场和临时占地范围内秩序井然,文明安全,环境得到保持,绿地树木不被破坏,交通畅达,文物得以保存,防火设施完备,居民不受干扰,场容和环境卫生均符合要求。量化指标实际上是标准化管理的一部分,即通过检查要求内容合格数量来衡量文明施工水平。 5、劳动力、材料、设备等管理有什么特点? 答:(1)劳动力管理的特点: 随着国家和建筑业用工制度的改革,建筑业企业逐步形成了多种形式的用工制度,而且已经形成了弹性结构。在施工任务增大时,可以多用合同工或农村建筑队。任务减少时,可以少用合同工或农村建筑队,以避免窝工。改变了队伍结构,提高了施工项目的用工质量,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农民工到企业中来,既不增加企业的负担,又不增加城市和社会的负担,因而大大节省了福利费用,减轻了国家和企业的负担,适应了建筑施工和施工项目用工弹性和流动性的要求。现在国家规定在建筑业企业中设置劳务分包企业序列,分专业设立13类劳务分包企业,并进行分级,确定了等级和作业分包范围,要求大部分技术工人持证上岗率100%,这就给施工总承包企业和专业承包企业的作业人员有了可靠的来源保证。按合同由劳务分包公司提供作业人员,主要依靠劳务分包公司进行劳动力管理,项目经理部协助管理,这必将大大提高劳动力管理的水平和管理效果。 施工项目中的劳动力,关键在使用,使用的关键在提高效率,提高效率的关键是如何调动职工的积极性,调动积极性的最好办法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利用行为科学,从劳动力个人的需要和行为的关系观点出发,进行恰当的激励。以上也是施工项目劳动管理的正确思路。 (2)材料管理的特点: 建筑材料按在生产中的作用可分为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和其他材料。其中主要材料指在

建筑施工项目的生产要素管理

建筑施工项目的生产要素管理 在当前建筑施工企业面临激烈竞争背景下,对企业如何加强建筑施工项目生产要素管理及优化配置的基本内容和方法进行了探讨,阐明了生产要素管理的重要性、复杂性。 在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不断加快的形势下,建筑施工企业面临国内外竞争的巨大压力。由于历史成因,企业生产力的组合与项目施工的管理存在着很大矛盾,生产要素配置粗放,不能适应项目论文管理的动态需求,致使要素效率低下,闲置浪费严重,影响施工进度、质量、安全和效益,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因此,如何寻求施工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是摆在管理者面前的项重大题。 一、加强施工项目生产要素管理的重要性和复杂性生产要素是指形成生产力作用于项目的各种要素,如人力、材料、机械设备、技术、资金等。施工项目生产要素的管理是指按照项目一次性的特点和自身规律,对生产要素的配置与组合进行有效地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的系统管理方法,即进行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工程项目生产要素优化配置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实现企业有限资源的动态优化配置,取得最佳优化组合效应,进而实现企业最佳经济效益。因此,生产要素优化配置的论文最终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提高工程项目的综合经济效益,使之按时、优质、高效地完成任务。生产要素的

投入作为项目实施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这些投入的费用实际上是项目经济产出扣除利润和税金后的全部,所以生产要素的合理使用与节约是降低和控制项目成本的主要途径。如果生产要素投入不能保证,考虑再详细的其它项目计划(如工期计划) 与安排也不能实施。在项目施工过程中由于生产要素的配置组合不当给项目造成的损失会很大。例如由于供应不及时就会造成施工活动不能正常进行,整个工程停工或不能及时开工,损失时间,出现窝工费用;又如,由于不能经济地使用或获取各项生产要素而造成成本增加;由于未能采购符合规定的材料,使材料或工程报废,或采购超量、采购过早,而造成浪费,造成仓储费用增加等。所以,加强项目生产要素管理在现代建筑施工项目管理中是非常重要而有意义的。但是,项目生产要素管理又是极其复杂的,主要原因如下: (1) 生产要素的种类多,供需量大。 (2) 由于项目施工过程的不均衡性,使得生产要素的需求和供应不均衡,生产要素的品种和使用量在施工过程中会发生变化,甚至引起大幅度地变化。 (3) 生产要素投入过程的复杂性。例如要保证劳动力的使用,则必须安排招聘、培训、调遣以及相应的现场生活的设施等;要保证材料的使用,必须安排好材料的采购、运输、储存等。在相应的每个环节上都不能出问题,这样才能保证施工活动的顺利实施。

劳动经济学1重点概述

劳动经济学 第一章:导论 选择: 一、劳动是人的本质: 1、劳动创造了人 2、劳动是人的专著特征 3、劳动作为生产要素与其他要素不同。 二、劳动的意义: 1、劳动创造了人类自身 2、劳动是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 3、劳动创造了社会财富 4、劳动推动了社会发展 5、劳动是人类解疑不尽的重大课题 三、人力资源的特征 1、两重性 2、时限性 3、能动性 4、再生性 5、智力性 6、核心性 四、基本假设包括:劳动是人的本质,人是经济人,人力资源稀缺、当代市场经济制度。简答: 一、简述国外劳动经济学形成与发展过程。 1、孕育阶段: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劳动经济思想。 欧洲中世纪的劳动经济思想。 重商主义的劳动经济思想 2、形成阶段:古典经济学为劳动经济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历史制度学派对劳动力市场理论的形成提供了制度研究方法 新古典经济学为劳动经济学的形成提供了新的分析方法和理论。 劳动社会理论和劳动管理理论促进了劳动经济学的形成。 3、独立发展阶段:劳动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1925年《劳动经济学》的出版,标志 着劳动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进入独立发展阶段。 与工资相关的经济理论得到了深化研究。 劳动就业理论引入了宏观总量研究。 较为完善地提出了劳动力市场理论。 人力资本理论丰富和发展了劳动力供给研究。 4、学科体系发展与完善阶段:劳动经济学研究内容更加全面 形成了以新古典框架为基础并兼有制度分析的当代主流劳动经济学。 众多经济学派涉入了对劳动经济学的研究。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出现了新的特点。 劳动科学体系日益完善

二、理论界的劳动经济学形成与发展过程。 1、研究最重要生产要素——人力的需求与供给 2、研究劳动力市场运行和结果 3、研究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4、研究劳动力资源投入与产出机理。 5、研究劳动关系 6、研究对象的其他说法(研究劳动力资源的有效利用研究劳动问题工资福利再生产劳 动力市场运行规律) 三、劳动经济学基本要素有哪些? 基本假设基本概念现象范围特定理论问题检验方法 第二章:劳动力供给 名解: 劳动力供给:(labor supply)是指再一定的市场工资率的条件下,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体(家庭或个人)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 收入效应:(income effect)是指再工资率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由于收入的变化引起的工作时间的变化。 替代效应:(substitution effect)指在保持收入不变的情况下,因工资率的变化而引起的愿意工作时间的变化。 选择: 劳动力供给类型:个人家庭社会 简答: 一、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为什么会呈现弓形状? 再最初工资率(W1)条件下,劳动力供给时间为h1;当工资率提高到W2时,劳动力供给时间增加到h2,当工资最高w3时,劳动力供给时间降到h3,这样,劳动力供给曲线成为一条向后弯曲的劳动力供给曲线。 二、劳动参与率的影响因素: 1、宏观因素:a、宏观经济状况b、社会经济政策c、劳动适龄人口规模d、国家教育事 业的发展状况和受不同教育程度的劳动力工资率的差距。e、劳动保障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 2、与个人或家庭参与劳动决策直接相关因素:a、性别b、工资政策和工资关系c、工资 水平d、个人非劳动收入e、居民家庭生产率的变化 3、社会文化、风俗习惯等对劳动力参与率也会产生影响。 三、劳动力供给弹性的主要形式。 1、供给无弹性。ES=0,无论工资如何变动,劳动力供给量都不增加也不减少。 2、供给有无弹性。 3、单位供给弹性 4、供给富有弹性 5、供给缺乏弹性 6、劳动力供给的逆变弹性

工程项目里的生产要素管理

在工程项目里的生产要素管理 在当前建筑施工企业面临激烈竞争背景下,对企业如何加强建筑施工项目生产要素管理及优化配置的基本内容和方法进行了探讨,阐明了生产要素管理的重要性、复杂性。 在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不断加快的形势下,建筑施工企业面临国内外竞争的巨大压力。由于历史成因,企业生产力的组合与项目施工的管理存在着很大矛盾,生产要素配置粗放,不能适应项目论文管理的动态需求,致使要素效率低下,闲置浪费严重,影响施工进度、质量、安全和效益,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因此,如何寻求施工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是摆在管理者面前的项重大题。 一、加强施工项目生产要素管理的重要性和复杂性生产要素是指形成生产力作用于项目的各种要素,如人力、材料、机械设备、技术、资金等。施工项目生产要素的管理是指按照项目一次性的特点和自身规律,对生产要素的配置与组合进行有效地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的系统管理方法,即进行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工程项目生产要素优化配置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实现企业有限资源的动态优化配置,取得最佳优化组合效应,进而实现企业最佳经济效益。因此,生产要素优化配置的论文最终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提高工程项目的综合经济效益,使之按时、优质、高效地完成任务。生产要素的投入作为项目实施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这些投入的费用实际上是项目经济产出扣除利润和税金后的全部,所以生产要素的合理使用与节约是降低和控制项目成本的主要途径。如果生产要素投入不能保证,考虑再详细的其它项目计划(如工期计划) 与安排也不能实施。在项目施工过程中由于生产要素的配置组合不当给项目造成的损失会很大。例如由于供应不及时就会造成施工活动不能正常进行,整个工程停工或不能及时开工,损失时间,出现窝工费用;又如,由于不能经济地使用或获取各项生产要素而造成成本增加;由于未能采购符合规定的材料,使材料或工程报废,或采购超量、采购过早,而造成浪费,造成仓储费用增加等。所以,加强项目生产要素管理在现代建筑施工项目管理中是非常重要而有意义的。但是,项目生产要素管理又是极其复杂的,主要原因如下: (1) 生产要素的种类多,供需量大。 (2) 由于项目施工过程的不均衡性,使得生产要素的需求和供应不均衡,生产要素的品种和使用量在施工过程中会发生变化,甚至引起大幅度地变化。 (3) 生产要素投入过程的复杂性。例如要保证劳动力的使用,则必须安排招聘、培训、调遣以及相应的现场生活的设施等;要保证材料的使用,必须安排好材料的采购、运输、储存等。在相应的每个环节上都不能出问题,这样才能保证施工活动的顺利实施。 (4) 项目实施方案的设计和规划与项目生产要素投入和使用上的交互作用。在进行实施方案设计和规划时必须考虑生产要素的投入能力及水平,否则会不切实际,出现不必要的变更。实施方案设计和规划的论文任何储存、变更都可能导致生产要素投入上的变化,出现生产要素使用上的浪费。项目生产要素的配置组合不是被动地受制于项目实施方案的设计和规划,而是应积极地对它们进行制约,作为它们的前提条件。 (5) 要求在生产要素的投入和使用中加强成本控制,进行合理优化。 (6) 生产要素的投入受外界影响大,作为外界对项目的制约条件,常常不是由项目本身所能解决的。例如,市场价格、供应条件的变化,由于政治、社会、自然的原因造成供应拖延等。这些是生产要素管理存在的外部风险。 (7) 对于一个建筑施工企业来讲,生产要素管理不是仅对一个项目的问题,而必须是在多个项目中协调平衡。 (8) 生产要素对项目的制约,不仅存在上限定义,而且可能存在下限定义,或要求充分利用现有定量的生产要素。例如,论文在国际工程中派出100 人,由于没有其它工程相调配,这100 人必须在一个工程中安排,成为一种固定的约束条件。在有些情况下,市场要素的投入限

最新自考劳动经济学简答题重点

第一章 1.简要回答社会经济运行中导致互惠交换不能实现的主要障碍 答:实现互惠交换当然对社会有积极意义,它有利于社会总体福利水平的提高。但由于经济运行过程中存在种种障碍,使互惠的交换不能实现。一是信息障碍;二是体制障碍;三是市场缺陷。 2.简述劳动力的主要特征。答:其一,劳动力与劳动力所有者不可分割;其二,劳动力的生产与再生产是社会劳动的结果,劳动力具有生理性的特征;其三,劳动力在劳动过程中起着能动性的作用。 3.如何正确理解劳动力资源的稀缺性? 答:1劳动资源的稀缺性是相对于社会和个人的无限需要和愿望而言,是相对的稀缺性。2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又具有绝对的属性。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存在于社会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从而使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具有普遍和绝对的属性。3在市场经济中,劳动资源稀缺性的本质表现是消费劳动资源的支付能力、支付手段的稀缺性。 第二章 1.什么是劳动力参与率?影响劳动力参与率的因素有哪些?答:教育制度与教育供给规模,劳动者受教育时间的长短对劳动力参与率有直接的影响,工资政策及工资关系;工资水平;个人非劳动收入;居民家庭生产 率的变化;社会保障制度; 宏观经济状况;其他因素, 如社会文化、风俗习惯等。 2.什么是劳动力供给弹性? 劳动力供给弹性有哪几种 类型?P41-43 3.为什么个人劳动力供给曲 线是一条“向后弯曲的曲 线”? 答:经验、事实和理论研究 表明,在工资率较低且收入 较少时,由工资率提高产生 的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 故随工资率的提高,劳动力 供给增加;在工资率维持较 高水平并且收入也在较高 水平,由工资率提高同时产 生的两种效应的相互关系 发生了变化:替代效应小于 收入效应。故随着工资率的 提高,替代效应造成的劳动 力供给时间的增加,小于收 入效应作用下的劳动力供 给时间的减少,最终表现为 工资率对劳动力供给的负 向影响。 4、怎样理解收入效应和替 代效应? 劳动者在工资率 变化的条件下的最佳选择 是什么? 答:相对价格提高的物品必 然引起较小的需求,价格提 高的物品必然增加其供给, 这就是替代效应。工资率的 提高,不仅使个人的收入得 到增加,与此同时闲暇和劳 动时间的效用也发生相应 的变化。这个变化就是收入 效应。一般情况下,纯收入 效应使闲暇增加,劳动时间 减少。工资率的变化同时带 来两种效应:收入效应和替 代效应。工资率的变化对劳 动力供给决策主体的最终 影响完全取决于两种效应 的相互关系。由于工资率提 高产生的替代效应大于收 入效应,所以随工资率的提 高,主体选择了增加劳动力 供给时间。由此推论,如果 替代效应小于收入效应,那 么随工资率的提高,劳动力 供给时间反而减少了。 5、试述劳动力参与率的长 期变动趋势。 第三章 1、简述劳动的边际生产力 递减规律。 答:短期,生产的其他 要素固定不变,唯一可变的 生产要素是劳动投入。当把 可变的劳动投入增加到不 变的其他生产要素上,最初 劳动投入的增加会使产量 增加;但是当其增加超过一 定限度时,增加的产量开始 递减。这就是劳动的边际生 产力涕减规律。 2、为什么说劳动力需求具 有派生性? 3、简述决定劳动力需求的 自身工资弹性的因素。 4、试述在完全竞争条件下, 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决定 的原则。 答:劳动的边际生产力 递减规律以及由它决定的 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 量之间的关系,是研究企业 短期劳动力需求决定原理 的出发点。 在短期,生产的其他要 素固定不变,唯一可变的生

施工项目生产要素综合管理

31-7 施工工程生产要素经管 31-7-1 施工工程劳动力经管 31-7-1-1 施工工程劳动力经管的概念 施工工程劳动力经管是工程经理部把参加施工工程生产活动的人员作为生产要素,对其所进行的经管工作。其核心是按着施工工程的特点和目标要求,合理地组织、高效率地使用和经管劳动力,培养提高劳动者素质,激发劳动者的积极型与创造性,提高劳动生产率,全面完成工程合同,获取更大效益。 31-7-1-2 施工工程劳动力组织经管的原则 施工工程劳动力组织经管的原则见表31-137。 施工工程劳动力组织经管的原则表31-137

31-7-1-3 施工工程劳动力组织经管的内容 施工工程劳动力组织经管的内容见表31-138。 施工工程劳动组织经管的内容表31-138

31-7-1-4 劳动定额与定员 1.劳动定额 劳动定额是指在正常生产条件下,为完成单位产品(或工作)所规定的劳动消耗的数量规范。其表现形式有两种:时间定额和产量定额。时间定额指完成合格产品所必需的时间。产量定额指单位时间内应完成合格产品的数量。二者在数值上互为倒数。 (1)劳动定额的作用

劳动定额是劳动效率的规范,是劳动经管的基础,其主要作用是: 1)劳动定额是编制施工工程劳动计划、作业计划、工资计划等各项计划的依据; 2)劳动定额是工程经理部合理定编、定岗、定员及科学地组织生产劳动推行经济责任制的依据; 3)劳动定额是衡量考评工人劳动效率的规范,是按劳分配的依据; 4)劳动定额是施工工程实施成本控制和经济核算的基础。 (2)劳动定额水平 劳动定额水平必须先进合理。在正常生产条件下,定额应控制在多数工人经过努力能够完成,少数先进工人能够超过的水平上。定额要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到达到定额的实际可能性,同时还要注意保持不同工种定额水平之间的平衡。 2.劳动定员 劳动定员是指根据施工工程的规模和技术特点,为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在一定时期内(或施工阶段内)工程必须配备的各类人员的数量和比例。 (1)劳动定员的作用 1)劳动定员是建立各种经济责任制的前提。 2)劳动定员是组织均衡生产,合理用人,实施动态经管的依据。 3)劳动定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措施之一。 (2)劳动定员方法

最新自考《劳动经济学》11第十一章 劳动关系

▲第十一章劳动关系考过2次简答;3次案例 07.1定&07.10定&13.10选1、劳动法律关系(识记):劳动法律规范在调整劳动关系过程中所形成的、劳动者(雇员)与用人单位(雇主)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即人们在实现现实的劳动过程中所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劳动法律关系的前提是:劳动关系和劳动法律规范。 02.10简&04.7简2、劳动力需求的工资弹性取决的因素P373:1)生产过程中以其他要素投入替代劳动力的难易程度;2)产品需求的价格弹性;3)其他要素投入的供给弹性;4)劳动力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 ▲07.7定&05.7定3、集体谈判&集体协商P367:企业代表或雇主代表与劳动者或雇员群体的代表(一般是工会)为签订集体合同进行商谈,确定劳动条件各方面内容的行为与过程。 ▲13.1简&12.10选4、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领会)P357 答:1)劳动法律关系是以劳动关系和劳动法律规范为前提而形成的社会关系。它是法律对人们的劳动行为及其相互关系进行调整而出现的一种状态。2)是以法律上的权利义务为纽带而形成的社会关系。3)是一种双务关系,雇主、雇员在劳动法律关系之中既是权利主体,又是义务主体,互为对等关系。4)是以国家强制力作为保障手段的社会关系,是由观念抽象状态转化为现实秩序的一种状态。 ▲09.10简5、简要说明企业雇佣调整的具体形式及特点。P196 企业劳动关系调整形式主要有以下制度P366:集体协商制度、雇员参与企业管理制度、工会参与国家和社会经济决策、建立协调劳动关系的机构(调解委员会对劳动争议的调解是我国劳动争议处理的一个独立程序,具有群众性、自治性、非强制性等特点,可以将企业内部的劳动争议解决在基层)、雇员参股制。 ▲14.4选&13.10简&09.10多选&12.1多选&08.10选6、简述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关系的特征(领会)。P355 答:1)劳动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形式,劳动是这种关系的基础,也是它的实质与内容。(劳动关系的核心是劳动力的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劳动关系通常与集体劳动相联系,通常与有酬劳动相联系。2)劳动关系有人身关系与财产关系兼有的特征。3)劳动关系有平等性与隶属性。4)劳动关系的当事人是特定的。 ▲10.10案7、我国劳动关系建立利益协调型劳动关系。物质利益原则为建立利益协调型劳动关系奠定了基础。物质利益原则的内容(简答应用)P364: (1)物质利益激励机制。明确各种利益主体有自己独立的物质利益,保障利益主体追求自己应得利益的权利,不允许在利益主体之间搞“平调”,从而调动各利益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物质利益平衡机制。解决各种独立的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实行平等协商、等价交换是商品经济或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利益主体之间唯一可以接受的利益平衡方式。 (3)物质利益调节机制。国家利用经济、行政、法律手段,调节国家和各种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 (4)物质利益约束机制。利用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强制手段,使每个利益主体都不能为自身的利益而为所欲为,从而使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多个利益主体利益协调发展。 10.10案8、H公司想让员工A走人,但又不想赔偿。于是H公司就核查了A的学历真伪,又查到A在进入H 公司之前的职位、工作时间等,结果发现A的简历存在做假的问题。H公司就认定与员工A签订的劳动合同无效,即A损害了H公司的知情权,隐瞒真实学历、工作经历等,并且以欺诈手段与公司签订了劳动合同。最后H公司以此为由请员工A走人,并且没有作出任何赔偿。 2008年1月1日起实施的《劳动合同法》中,第8条谈了关于知情权,内容如下: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时,应当如实告知劳动者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职业危害、安全生产状况、劳动报酬,以及劳动者要求了解的其他情况;用人单位有权了解劳动者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劳动者应当如实说明。第26条谈及劳动合同无效,其中第1款如下: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劳动合同法》实施后,在学历、身份、工作经历方面作假,则会导致极严重的后果——劳动合同无效、被解聘、拿不到赔偿。(1)我国劳动关系构建的目标是什么?(2分)(2)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是什么?(2分)这一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