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不同氮肥用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试验总结

不同氮肥用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试验总结

不同氮肥用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试验总结
不同氮肥用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试验总结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0b5897104.html,

不同氮肥用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试验总结

作者:唐庆刚王钢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7年第09期

摘要:通过试验设置不同氮肥用量5个处理,以处理3当地常规施肥为对照,进行小区

随机区组试验,3次重复。试验结果表明,处理4平方米穗数、千粒重、结实率最高,产量高,表现好。

关键词:氮肥用量;水稻;产量;产量性状

氮肥是水稻生长发育的主要营养元素,氮肥可以提高水稻群体生物量,增加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同时也能增加功能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并能提高光合速率,氮肥对水稻产量及产量性状的影响表现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超过一定范围内则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而减少,为了掌握最佳的氮肥施用量,特进行此次试验。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基本情况

试验地选择在七星农场科技园区水稻试验田,土壤类型为草甸白浆土,土壤养分状况属本场之间,有机质含量48.9 g/kg,碱解氮172mg/kg,速效磷31.3mg/kg,速效钾87mg/kg,PH

值6.39。

1.2供试品种:空育131。

1.3 试验设计:采用小区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每处理面积30m2。

处理3为当地常规施肥:46%尿素8公斤,46%磷酸二铵10公斤,50%硫酸钾8公斤。氮肥施肥比例为:3:3:1:3。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调查表

通过表2生育期调查显示,始穗期至齐穗期处理5较其他处理推迟1天,成熟期处理3、5与处理4相比推迟1天,与处理1、2相比推迟两天。由此可以看出,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期水稻生育期有所推迟。

2.2 产量性状调查

氮肥施用量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氮肥施用量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摘要通过无氮、精确施氮和常规施肥做精确施氮试验,以确定氮肥的施用量对水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株高与施氮量有显著关系,随施氮量的增加而绿度值呈增加趋势;茎蘖数、有效穗数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施氮到一定量时呈持续缓慢增加;穗粒数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到一定量后不增加反而下降;施氮量对粒重的影响表现为随施氮量的增加而粒重下降。据此可知,从无氮施肥到精确施氮是有增产空间的,但并非越多越好,只有做到氮肥用量适宜,才能减少浪费。 关键词氮肥;水稻;生长;影响 为了真正提高农民种植水稻的净收益,必须尽快建立水稻精确施氮技术指导体系,努力提高氮肥利用率,减少肥料浪费,降低污染系数,发展高产、高效、安全的生态水稻生产。为此,大丰市土肥站在白驹镇狮子口村茅林玉家的责任田里做了精确施氮试验。 1材料与方法 前茬作物为小麦,品种为9023,基肥施45%的枫叶牌氮磷钾比例为18-17-10的复合肥450kg/hm2,腊肥施46.3%尿素300kg/hm2,拔节孕穗肥施46.3%尿素150kg/hm2,生长中后期,喷施兴砍牌安利素750g/hm2,相隔6~7d喷1次,计2次。小麦实际产量为7 425kg/hm2。 本次试验共设3个处理,分别为:无氮对照(No),面积33.3m2,施五氧化二磷60kg/hm2,氧化钾90kg/hm2作基肥,整个生育期不施氮肥;精确施氮(Nj),面积66.7m2,施纯氮84kg/hm2,五氧化二磷60kg/hm2,氧化钾90kg/hm2作基肥,分蘖肥施氮66kg/hm2,穗肥施氮135kg/hm2,相当于尿素294 kg/hm2,分2次施,第1次在倒4叶施尿素144kg/hm2,第2次在倒2叶施尿素114kg/hm2;常规施肥(Nc),面积333.3 m2,施氮67.5kg/hm2,五氧化二磷67.5kg/hm2,氧化钾67.5 kg/hm2作基肥,分蘖肥施172.5kg/hm2,穗肥施氮69kg/hm2。 处理No、处理Nj、处理Nc使用同一水稻品种徐稻4号,按照统一密度和栽插方式,行距25cm,株距14cm,34.5万穴/hm2,小区筑埂分条,并用塑料薄膜包裹,沟系配套,不得漫灌,防止串水、渗肥、小区内肥力均匀,地势高低一致,防止病虫草害的管理措施一致,6月21日移栽,水稻移栽时秧龄6.1叶,成熟期为10月28日,观测项目包括株高、剑叶面积、茎蘖动态、叶色、地上部分

水稻栽培氮肥要求量及利用率

水稻栽培氮肥要求量及利用率/h1 -- -- 本站首页 免费课件 免费试题 整册教案 教育资讯 计划总结 英语角 幼儿教育 文书写作 海量教案 免费论文

网站地图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语文科数学科英语科政治科物理科化学科地理科历史科生物科中考备战高考备战高考试题中考试题教学论文作文园地

教学论文 经济论文 理工论文 管理论文 法律论文 行政论文 艺术论文 医学论文 文史论文 农科论文 英语论文 课程改革 教育法规 教育管理 家长频道 您现在的位置:3edu教育网免费论文农科论文农科论文正文3edu教育网,百万资源,完全免费,无需注册,天天更新!

水稻栽培氮肥要求量及利用率 1产量目标水稻产量的构成由单位面积上的穴数、穗数、每穗结实粒数和千粒重几个部分构成,要求达到的标准:穴数17~22穴/平方米;穗数450~500穗/平方米;实粒数85~90粒/穗;千粒重24~26克;产量9000~10000公斤/公顷。2基地与良种选择2.1自然条件。黑龙江垦区位于东经123°40′~134°40′和北纬40°10′~50°21′之间,总面积5.43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2.2%。分布在黑龙江省12个地(市)69个县(市、区),横跨小兴安岭南麓、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地区。 2.2种子质量标准。纯度≥98%;净度≥98%;发芽率≥95%;水分≤14.5%。 2.3品种要求。选择品种要根据垦区的自然条件,土壤条件,品种的品质、抗逆性、产量等综合选择。产量9000~10000公斤/公顷,品质口感好,抗倒伏、抗病害、耐盐碱、分蘖力强的中早熟品种。3适时旱育苗、旱育稀植,培育壮秧3.1壮秧标准。秧龄35~45天,叶龄3.5~4.5叶,苗高13~17厘米,根数13~15条,百株千重3.5~4克以上,20%的秧苗带1~2个分蘖,叶色绿中带黄,根系盘根好,插后返青快。3.2营养土配制。营养土的选择与配制关系到秧苗的长势,因此要选择含盐少、PH值低、草籽少、土质疏松肥沃的土壤,一般要采用灌区干的渠干土方宜配制比例用95%的渠干土过筛(3~4口径)加5%的优质腐熟的马粪或猪粪作育苗土。配制床土、化肥、农药、调酸剂要准、要均匀,配制后要过筛,使PH值为4.5。 3.3种子处理。3.3.1选种:用重量25公斤/公顷,选择好品种后进行脱芒,有利于播种均匀,在晴天选择干燥平坦地上晒2~3天,提高种子活性,用比重1:13(约50公斤加盐1公斤)盐水漂选,用清水冲净。3.3.2浸种消毒:目的上为了防止恶苗病发生。1)45%的浸种灵或901可湿性粉剂兑水500倍液即1袋加水50公斤浸40公斤的种子,在室温下浸5~7天,每天搅拌1~2次,一浸到底,直接催芽。 2)40%植物龙乳油稀释400~500倍,1袋加水50公斤浸种40公斤,浸种6天,无需清水冲洗可直接催芽。3)催芽:将浸好种子放在28~32的情况下催芽,一般2天左右,即在85%破胸露白后

不同氮肥用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试验总结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0b5897104.html, 不同氮肥用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试验总结 作者:唐庆刚王钢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7年第09期 摘要:通过试验设置不同氮肥用量5个处理,以处理3当地常规施肥为对照,进行小区 随机区组试验,3次重复。试验结果表明,处理4平方米穗数、千粒重、结实率最高,产量高,表现好。 关键词:氮肥用量;水稻;产量;产量性状 氮肥是水稻生长发育的主要营养元素,氮肥可以提高水稻群体生物量,增加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同时也能增加功能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并能提高光合速率,氮肥对水稻产量及产量性状的影响表现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超过一定范围内则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而减少,为了掌握最佳的氮肥施用量,特进行此次试验。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基本情况 试验地选择在七星农场科技园区水稻试验田,土壤类型为草甸白浆土,土壤养分状况属本场之间,有机质含量48.9 g/kg,碱解氮172mg/kg,速效磷31.3mg/kg,速效钾87mg/kg,PH 值6.39。 1.2供试品种:空育131。 1.3 试验设计:采用小区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每处理面积30m2。 处理3为当地常规施肥:46%尿素8公斤,46%磷酸二铵10公斤,50%硫酸钾8公斤。氮肥施肥比例为:3:3:1:3。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调查表 通过表2生育期调查显示,始穗期至齐穗期处理5较其他处理推迟1天,成熟期处理3、5与处理4相比推迟1天,与处理1、2相比推迟两天。由此可以看出,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期水稻生育期有所推迟。 2.2 产量性状调查

水稻产量的形成产量构成因素物质积累与分配教学内容

水稻产量的形成产量构成因素物质积累与 分配

水稻产量的形成/产量构成因素/物质积累与分配 (一)水稻的产量构成因素及其形成 水稻的产量是由每亩穗数、每穗粒数(颖花数)、结实率及粒重(千粒重)四 个因素组 成的。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补偿的,并不是每亩穗数愈多,或每穗粒数,或结实率,或粒重愈高,产量就愈高。而是当每亩有效穗数超过某一定数量时,每穗粒数、结实率和粒重并不增加,反而有所下降或减轻,反之穗数不足时,虽能穗大粒多,但因穗数不足,也不能高产。因此只有各个因素协调增长,当全田总实粒数达到最高时,粒重相对稳定或有所提高的情况下,才能获得高产,产量构成因素中穗数是由群体发展所决定的,而群体是由个体所组成,群体的发展反过来又影响了个体发育,影响到各个体的每穗粒数和粒重。因此,它们之间的关系也是群体与个体对立统一关系的反映。 从双季稻千斤高产田的构成因素来看,可分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每亩穗 数与粒数 并重,每亩35一40万左右,每穗粒数50一60粒左右,高产田块多属于这一 类型,多数是 在基本苗中等时产生的。第二种类型:每亩穗数多,但每穗粒数少。每亩穗数 40万以上, 每穗实粒数在40一50粒,大多是在基本苗较多时产生的。第三种类型:以大 穗为主。每 亩穗数以35万以下,每穗实粒数60粒以上,大多是基本苗较少时产生的。

由此可见,高产水稻不同群体各产量因素的组成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品 种类型、 生育期长短、环境和栽培条件的不同以及施肥水平的高低等而转移的,并对水 稻产量的形 成过程和各因素的组合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必须因地制宜地制定栽培 管理措施, 在生长过程中不断协调各因素间的相互关系,从而达到合理的产量构成因素。 水稻的各产量因素是水稻一生的不同生育期形成的,它与不同生育期的器官 建成过程 有着密切相关联系,见图2。 以江苏省沿江地区为例:早稻(中熟品种)4月初播种,5月初移栽,5月上 中旬始 蘖,5月下旬进入分蘖盛期,7月上旬始穗,7月底8月初成熟。双季晚稻(沪 选19)于 6月中旬播种,7月底8月初移栽,8月中旬始蘖,9月上中旬抽穗, 10月底 11月初成熟。 由于不同生育时期生长不同器官,对产量的作用也不同,所以采取的措施也 不相同。 1.秧苗期是夺取水稻高产的基础时期。在秧苗素质较好的条件下,基本苗 多,穗数也 多。适龄壮秧,穗大粒多,超龄秧苗(即秧龄过长),穗型变小,秧龄过短(指后季稻)常不能正常授粉结实。总之,秧苗素质的好坏对穗数、粒数和粒

氮肥种类

氮肥种类

一、氮肥与磷肥的种类 (一)氮肥种类 1、碳酸氢铵:分子式为NH4HCO3,含氮17%左右,是化学性质不稳 定的白色结晶,易吸湿分解,易挥发,有强烈的刺鼻、熏眼 氨味,湿度越大、温度越高分解越快,易溶于水,呈碱性反 应(pH8.2-8.4)。 碳酸氢铵是一种不稳定的化合物,常压下、温度达到70℃时 全部分解。在气温20℃时,露天存放1天、5天、 10天的损 失率分别为9%、48%、74%。在潮湿的环境中易吸水潮解和结 块(结块本身就是一种缓慢分解的表现)。在贮存和施用过程 中,应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其挥发损失。适合于各类土壤 及作物,宜作基肥施用,追肥时要注意深施覆土。 2、尿素:分子式为(NH2)2CO,含氮46%左右。普通尿素为 白色结晶,吸湿性强。目前生产的尿素多为半透明颗粒,并 进行了防吸湿处理。在气温10-20℃时,吸湿性弱,随着气温 的升高和湿度加大,吸湿性也随之增强。尿素属中性肥料, 长期施用对土壤没有副作用。施入土壤后,经土壤微生物分 泌的尿酶作用,易水解成碳酸铵被作物吸收利用。其水解过 程为:(NH2)2CO+2H2O→(NH4)2CO3水解速度与土壤酸度、湿 度、温度有关,也受土壤类型、熟化程度和施肥深度等因素 的影响。通常情况下,尿素全部水解成碳酸铵的时间是:气

温10℃时约10天,气温20℃时4-5天,气温30℃时约2天。所以,尿素的肥效比较慢,作追肥时应适当提前。尿素适合于各类土壤及作物,可作基肥、追肥及叶面喷施用(喷施浓度为1-2%)。 3、氯化铵:分子式为NH4Cl,含氮24-25%,为白色结晶,易溶于水,吸湿性小,不结块,物理性状好,便于贮存。氯化铵呈酸性,也是生理酸性肥料。酸性土壤、盐碱地及忌氯作物(果树、烟草等)不宜施用氯化铵。氯离子对硝化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施入土壤后氮素的硝化淋失作用比其它氮肥要弱。因此,氯化铵是水田较好的氮肥。 施用氯化铵应结合浇水,争取将氯离子淋洗至下层土壤,以减轻它对作物的不利影响。氯化铵不宜作种肥施用。 4、硝酸铵:分子式为NH4NO3,含氮33-35%。硝酸铵有结晶状和颗粒状两种,前者吸湿性很强,后者由于表面附有防湿剂,吸湿性略差一些。硝酸铵易溶于水,pH呈中性。 硝酸铵既含有在土壤中移动性较小的铵态氮(NH4+-N),有含有移动性较大的硝态氮(NO3--N),二者均能很好地被作物吸收利用。因此,硝酸铵是一种在土壤中不残留任何物质的良好氮肥,属生理中性肥料。硝酸铵宜作旱田作物的追肥,以分次少量施用较为经济。不宜施于水田,不宜作基肥及种肥施用。

水稻氮磷钾利用率试验总结

水稻氮磷钾利用率试验报告 Experimental report on the utilization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in Rice 时长春①邹忠②章晓峰③ ①丁堰镇农业服务中心;②如皋市土壤肥料指导站;③如皋市财政局 SHI Chang-chun①Zou Zhong②Zhang Xiao-feng③ ①Dingyan Town Agricultural Service Center;②Rugao soil and Fertilizer Station Guide;③Rugao City Bureau of Finance 摘要 通过试验研究,摸清配方施肥下水稻氮磷钾肥料利用率,为水稻精准施肥方案制定提供依据。 Abstract Through the experimental study, to find out the formula fertilization and the use rate of rice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fertilizer, 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ice precision fertilization program. 关键词 水稻;氮磷钾;肥料利用率。 Key word Rice;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fertilizer utilization ratio. 基金项目 获得农业部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303109-4)项目资助。 正文 1试验目的 随着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水稻生产中的推广应用,氮磷钾肥料三要素在水稻上的利用率也必将发生新的变化,为摸清氮磷钾在水稻生产中的利用率现状,为下一步制定更加精准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方案提供技术支撑,根据市土肥站的要求,特在丁堰镇开展了水稻氮磷钾利用率试验研究。 2材料与方法 2.1处理设置 试验设8个处理,包括常规施肥全肥、常规施肥无氮、常规施肥无磷、常规施肥无钾、配方施肥全肥、配方施肥无氮、配方施肥无磷、配方施肥无钾。常规施肥水平根据当地习惯施肥量选定,配方施肥方案根据市农业部门推荐的测土配

水溶肥在提高肥料利用率

水溶肥在提高肥料利用率、节约农业用水、减少生态环境污染、改善作物品质以及减少劳动力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在施用时应结合其特点掌握以下施肥技巧: 一、避免直接冲施,要采取二次稀释 水溶肥比一般复合肥养分含量高,用量相对较少,直接冲施极易造成烧苗伤根、苗小苗弱等现象,二次稀释不仅利于肥料施用均匀,还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 二、少量多次施用 由于水溶肥速效性强,难以在土壤中长期存留,少量多次是最重要的施肥原则,符合植物根系不间断吸收养分的特点,减少一次性大量施肥造成的淋溶损失。一般每次每亩用量在3-6千克。 三、注意养分平衡 水溶肥一般采取浇施、喷施,或者将其混入水中,随同灌溉(滴灌、喷灌)施用。需要提醒的是,采用滴灌施肥时,由于作物根系生长密集、量大, 对土壤的养分供应依赖性减小,更多依赖于通过滴灌提供的养分。如果水溶肥配方不平衡,会影响作物生长。另外,水溶肥千万不要随大水漫灌或流水灌溉等传统灌溉方法施用,以避免肥料浪费和施用不均。 四、配合施用 水溶肥料为速效肥料,一般只能作为追肥。特别是在常规的农业生产中,水溶肥是不能替代其它常规肥料的。要做到基肥与追肥相结合、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水溶肥与常规肥相结合,以便降低成本,发挥各 种肥料的优势。 五、尽量单用或与非碱性农药混用 蔬菜出现缺素症或根系生长不良时,不少农民多采用喷施水溶肥的

方法加以缓解。在此提醒,水溶肥要尽量单独施用或与非碱性的农药混 用,以免金属离子起反应产生沉淀,造成叶片肥害或药害。 六、避免过量灌溉 以施肥为主要目的灌溉时,达到根层深度湿润即可。不同的作物根层深度差异很大,可以用铲随时挖开土壤了解根层的具体深度。过量灌溉不仅浪费水,还会使养分淋失到根层以下,作物不能吸收,浪费肥料。特别是水溶肥中的尿素、硝态氮肥(如硝酸钾、硝酸铵钙、硝基磷肥及含有硝态氮的水溶性肥)极易随水流失。 七、防止地表盐分积累 大棚或温室长期采用滴灌施肥,会造成地表盐分累积,影响根系生长。可采 用膜下滴灌抑制盐分向表层迁移。黄腐酸钾简介 简介 黄腐植酸是一种从天然腐植酸中提取的短碳链分子结构物质。它具有高负载量及 生理活性。应用于农业及园艺类行业,具有以下益处:螯合常量及微量营养 物质使其更好地为植物利用;防治植物病害,增强抗涝性;激发植物微观生物活性;缓释肥料,改善化肥及农药利用;提高营养吸收,促进植物发芽生长; 加速沉淀分解,改善土壤结构。 黄腐酸钾可活化板结土壤,促进各种瓜果蔬菜和大田农作物的生理代谢,促进根系发达、茎叶繁茂。黄腐酸钾可基施、冲施、追施,冲施或追施亩用量约 20-30 公斤,可节约各种肥料,可使瓜果蔬菜及各种大田作物提前成熟十天左右,增产 20鸠上。可使瓜果蔬菜类延长保鲜期及采摘期,预防落花、落果,增加果品的含糖量,改善果品品质。 2种类 矿物型黄腐酸钾是一种纯天然矿物质活性钾元素肥,黄腐酸钾内含微量元素、稀土元素、植物生长调节剂、病毒抑制剂等多种营养成分,使养分更充足、补给更合理,从而避免了作物因缺少元素而造成的各种生理性病害的发生,使作物株型更旺盛叶色更浓绿,抗倒伏能力更强。黄腐酸钾能及时的补充土壤中所流失的养分,使土壤活化,具有生命力,减少了土壤内养分被过度吸收引起的重茬病害,产品完全可以代替含量相同的硫酸钾或氯化钾及硫酸钾镁,而且天然、环保。 有机型 1、黄腐植酸是腐植酸中的一种成份。腐植酸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草炭、褐煤、风化煤等中,可从腐植酸中提取一定的黄腐植酸与氧化钾制成黄腐酸钾。 2、利

长江中下游水稻种植影响因素及变化分析

摘要简要分析了长江中下游水稻种植的影响因素及变化特点,结合近年水稻种植变化特点,分析相关研究工作的研究思路。 关键词长江中下游;水稻种植;影响因素;变化分析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6-0054-02 水稻是我国重要粮食作物,2012年我国水稻播种面积3 013.7万hm2,稻谷产量20 423.6万t,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34.64%。研究表明,我国稻谷产量大部分用于人们的口粮(约67%),50%以上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水稻在我国粮食生产中占据了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水稻的生产能力直接影响我国的粮食安全。目前我国南方稻区约占水稻播种面积的94%,长江中下游的水稻播种面积约为全国总面积的59%。长江中下游地区属于我国水稻种植的核心区域,稳定该区域的水稻播种面积,对稳定全国水稻生产总量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南方稻区水稻播种面积逐年减少,导致全国水稻总播种面积仍有逐年减少现象。纵观多年数据,长江中下游水稻双季稻种植面积1984―1997年保持相对稳定,1997年之后随着总种植面积的逐年下降,水稻总产量也随之逐年下降,而近5年又有回升趋势。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水稻生产能力自2008年以后连续多年达到9 000万t以上的较高水平[1]。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997―2013年,水稻播种面积平均减少9.4%,而总产量增加了16%。为更好了解长江中下游水稻种植的演变,展开如下分析。 1 长江中下游水稻种植影响因素分析 长江中下游地区虽然属于我国水稻种植的核心区,产量较高,但是水稻生产情况极其不稳定,生产年纪间波动明显,变化幅度强烈,波动周期不规律,稳定性不够强。影响该区域水稻种植业变化的主要因素具体如下。 1.1 播种面积是产业规模核心因素 以浙江省为例,1997年的稻谷播种面积为208.59万hm2,2013年减少到82.87万hm2,其稻谷产量也从1 238万t下降到580.2万t;种植面积减幅巨大造成了产量的巨大减少。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双季稻改种单季稻是区域总种植面积下降的重要原因。随着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双季稻种植面积不断下降,双季稻的总产在1997年之后出现多年产量大幅度的下降[2-8]。 1.2 单产提高促进总产量提升 近年随着水稻种植科技水平的提高,水稻生产中通过杂交稻应用与品种改良、施肥与农药应用等措施应用,水稻平均产量出现多年逐步提高趋势。以浙江为例:稻谷单产量从1997年的5 935 kg/hm2增长到2013年的7 001 kg/hm2,单产增幅达18%。水稻单产提高成为总产量提升的重要因素。 1.3 种植净收益影响产业规模 种植户的种植选择取决于水稻收购价格、水稻投入成本、种植政策补贴力度3个因素的综合净收益。生产中用工成本高、农资投入高等问题导致生产总成本高、种植比较效益不断下降。从社会层面看,水稻种植户规模偏小、科技水平低、高效生产技术应用不足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水稻生产净收益的提高。种植户的最终净收益,影响了水稻种植的积极性,进而影响种植户是否种植水稻。通过种植群体的总体性选择影响了整体产业规模。 1.4 种植比较收益影响农户种植选择 长江中下游地区气候资源优越,雨热同季,适宜作物多样。随着市场需求的多元化,比较收益较高的果蔬类作物对种植户的吸引力更高。笔者调查,种植葡萄、西瓜等果蔬作物的收益为水稻种植的8~20倍。于是更多种植户将水稻用地转种较高收益作物,导致水稻的种植空间被挤占[1-2]。 1.5 城市化挤占耕地面积,影响水稻种植规模

氮肥运筹对氮肥利用率及小麦产量的影响

氮肥运筹对氮肥利用率及小麦产量的影响 赵金花 (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河南郑州450003) 摘要:随着氮肥大量用于农业生产中,氮肥的利用率随之降低,由氮肥淋失而产 生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本文通过对氮肥的动态变化、氮肥的利用率以及在小麦 增产中的作用,探讨不同施氮量、施氮时期和施氮方式对氮肥利用率以及小麦产 量的影响。 关键词:氮肥;氮肥利用率;小麦;产量 Effects of Different Nitrogen Application Techniques on Yield and Nitrogen Use Efficiency of Wheat ZHAO Jin-hua (College Of Agronomy,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f Zhengzhou, Henan 450003,China) Abstract:Along with the fertilizer used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nitrogen fertilizer decreased, Nitrogen leaching loss has caused serious environmental problems. Based on the dynamic changes of nitrogen fertilizer、the utilization rate of nitrogen fertilizer and the effect on wheat yield, Discuss different nitrogen levels、nitrogen application period and nitrogen application methods have influence on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nitrogenous fertilizer and wheat yield. Key words:Nitrogenous fertilizer; Nitrogen use efficiency; Wheat; Yield 氮肥是小麦生产过程中需求量最大、增产效果最显著、产生经济效益最高 的肥料类型,施用氮肥是提高小麦产量的主要措施之一。就小麦生产而言,应用 适宜的氮肥用量和施用方法以及合理的运筹比例是获得小麦高产的关键。随着农 业生产的持续发展和作物产量水平的不断提高,氮肥的使用量在小麦生产中逐年 增大,但肥料利用率较低、经济效益不高的现象十分严重。除筛选与利用氮高效 基因型小麦品种外,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途径便是如何合理施用氮肥及提高其利 用率。关于氮肥对小麦生长发育、产量形成及氮素积累、分配与利用的影响,前 人已经作了大量的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综述了氮素供应量、时期、

氮肥种类

一、氮肥和磷肥的种类 (一)氮肥种类 1、碳酸氢铵:分子式为NH4HCO3,含氮17%左右,是化学性质不稳定的白色结晶,易吸湿分解,易挥发,有强烈的刺鼻、熏眼氨味,湿度越大、温度越高分解越快,易溶于水,呈碱性反应(pH8.2-8.4)。碳酸氢铵是一种不稳定的化合物,常压下、温度达到70℃时全部分解。在气温20℃时,露天存放1天、5天、 10天的损失率分别为9%、48%、74%。在潮湿的环境中易吸水潮解和结块(结块本身就是一种缓慢分解的表现)。在贮存和施用过程中,应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其挥发损失。适合于各类土壤及作物,宜作基肥施用,追肥时要注意深施覆土。 2、尿素:分子式为(NH2)2CO,含氮46%左右。普通尿素为白色结晶,吸湿性强。目前生产的尿素多为半透明颗粒,并进行了防吸湿处理。在气温10-20℃时,吸湿性弱,随着气温的升高和湿度加大,吸湿性也随之增强。尿素属中性肥料,长期施用对土壤没有副作用。施入土壤后,经土壤微生物分泌的尿酶作用,易水解成碳酸铵被作物吸收利用。其水解过程为:(NH2)2CO+2H2O→(NH4)2CO3水解速度和土壤酸度、湿度、温度有关,也受土壤类型、熟化程度和施肥深度等因素的影响。通常情况下,尿素全部水解成碳酸铵的时间是:气温10℃时约10天,气温20℃时4-5天,气温30℃时约2天。所以,尿素的肥效比较慢,作追肥时应适当提前。尿素适合于各类土壤及作物,可

作基肥、追肥及叶面喷施用(喷施浓度为1-2%)。 3、氯化铵:分子式为NH4Cl,含氮24-25%,为白色结晶,易溶于水,吸湿性小,不结块,物理性状好,便于贮存。氯化铵呈酸性,也是生理酸性肥料。酸性土壤、盐碱地及忌氯作物(果树、烟草等)不宜施用氯化铵。氯离子对硝化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施入土壤后氮素的硝化淋失作用比其它氮肥要弱。因此,氯化铵是水田较好的氮肥。施用氯化铵应结合浇水,争取将氯离子淋洗至下层土壤,以减轻它对作物的不利影响。氯化铵不宜作种肥施用。 4、硝酸铵:分子式为NH4NO3,含氮33-35%。硝酸铵有结晶状和颗粒状两种,前者吸湿性很强,后者由于表面附有防湿剂,吸湿性略差一些。硝酸铵易溶于水,pH呈中性。 硝酸铵既含有在土壤中移动性较小的铵态氮(NH4+-N),有含有移动性较大的硝态氮(NO3--N),二者均能很好地被作物吸收利用。因此,硝酸铵是一种在土壤中不残留任何物质的良好氮肥,属生理中性肥料。硝酸铵宜作旱田作物的追肥,以分次少量施用较为经济。不宜施于水田,不宜作基肥及种肥施用。 (二)磷肥种类: 1、过磷酸钙。主要成分分子式为Ca(H2PO4)2·H2O,含有效磷(P 2O5)14-20%。产品色泽和磷矿原料有关,一般为灰色或淡黄色的粉末。次要成分是无水硫酸钙,约占总量的50%,含有3-5%的游离酸

水稻氮磷钾的用量

稻氮磷钾的用量 1、按测土配方施肥投入产出相对平衡原理确定氮素用量。即化肥氮素用量=目标产量×单位产量氮素吸收系数。 五种主要作物每百公斤经济产品对氮素的吸收量(公斤) 在实际操作中应把握以下几点:一是考虑到增产因素,目标产量可按比前几年增产10%计,如上年单季晚稻产量为500公斤/亩,今年目标产量可确定为550公斤/亩,计算氮素施用量一般在12-13公斤/亩左右。二是考虑到土壤肥力因素,肥力水平高的可在理论用氮幅度内从低掌握氮肥用量,反之适当增加用量。三是考虑到实际操作中的一些不确定因素和农民的接受程度,将氮肥施用水平再适当增加10%左右,即14公斤/亩左右(有机肥氮素不计在内)。

2、按测土配方施肥原则,根据土壤养分与前茬作物实际情况合理配施当季作物磷钾肥。 不同作物、茬口、土壤磷钾养分下磷钾肥施用量推荐表 在生产中,按当地化学磷钾肥品种及含量,折算成实物量。磷肥一般作基肥施用,钾肥一般作前期追肥施用。油菜田要重视施用硼肥,以基施硼肥每亩用量1公斤为宜。 3、确保施用有机肥。提倡施用畜禽厩肥,大力推广秸秆还田,或施用商品有机无机肥料。 4、因地制宜推广提高氮肥利用率的技术措施。如降低氮肥作基肥比重、氮肥深施、使用缓释肥等。 嵊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 有机质、全氮四级以下属于偏低。有机质除培肥因素外,受水的因素较大。 ? 土壤有效磷小于5ppm 为严重缺磷的上限,但有效磷受温度、水分的制约,各个季节的含量是不同的,除考虑土壤外,还考虑作物的需要(早稻、晚稻、油菜等),目前蔬菜土壤有效磷积累较快,主要是施用的影响。土壤速效钾小于50ppm 为严重缺钾,含量受母质、有机质含量和土壤水分影响,河谷平原相对较低。 一 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五级 六级 七级 有机质(%) >4% 3—4% 2—3% 1—2% 0.6—1% <=0.6 全氮(%) > 0.2 0.15--0.20 0.10--0.15 0.075--0.10 0.05--0.075 <= 0.05 有效磷(mg/kg) >20 16-20 11-15 9--10 6--8 4--5 <=3 速效钾(mg/kg) < 200 150--200 100--150 80--100 50--80 30--50 <=30

水稻产量的形成产量构成因素物质积累与分配

水稻产量的形成/产量构成因素/物质积累与分配 (一)水稻的产量构成因素及其形成 水稻的产量是由每亩穗数、每穗粒数(颖花数)、结实率及粒重(千粒重)四个因素组 成的。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补偿的,并不是每亩穗数愈多,或每穗粒数,或结实率,或粒重愈高,产量就愈高。而是当每亩有效穗数超过某一定数量时,每穗粒数、结实率和粒重并不增加,反而有所下降或减轻,反之穗数不足时,虽能穗大粒多,但因穗数不足,也不能高产。因此只有各个因素协调增长,当全田总实粒数达到最高时,粒重相对稳定或有所提高的情况下,才能获得高产,产量构成因素中穗数是由群体发展所决定的,而群体是由个体所组成,群体的发展反过来又影响了个体发育,影响到各个体的每穗粒数和粒重。 因此,它们之间的关系也是群体与个体对立统一关系的反映。 从双季稻千斤高产田的构成因素来看,可分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每亩穗数与粒数 并重,每亩35一40万左右,每穗粒数50一60粒左右,高产田块多属于这一类型,多数 是 在基本苗中等时产生的。第二种类型:每亩穗数多,但每穗粒数少。每亩穗数40万以上,每穗实粒数在40一50粒,大多是在基本苗较多时产生的。第三种类型:以大穗为主。每亩穗数以35万以下,每穗实粒数60粒以上,大多是基本苗较少时产生的。 由此可见,高产水稻不同群体各产量因素的组成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品种类型、 生育期长短、环境和栽培条件的不同以及施肥水平的高低等而转移的,并对水稻产量的形成过程和各因素的组合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必须因地制宜地制定栽培管理措施,在生长过程中不断协调各因素间的相互关系,从而达到合理的产量构成因素。 水稻的各产量因素是水稻一生的不同生育期形成的,它与不同生育期的器官建成过程 有着密切相关联系,见图2。 以江苏省沿江地区为例:早稻(中熟品种)4月初播种,5月初移栽,5月上中旬始蘖,5月下旬进入分蘖盛期,7月上旬始穗,7月底8月初成熟。双季晚稻(沪选19)于6月中旬播种,7月底8月初移栽,8月中旬始蘖,9月上中旬抽穗, 10月底11月初成熟。 由于不同生育时期生长不同器官,对产量的作用也不同,所以采取的措施也不相同。 1.秧苗期是夺取水稻高产的基础时期。在秧苗素质较好的条件下,基本苗多,穗数也多。适龄壮秧,穗大粒多,超龄秧苗(即秧龄过长),穗型变小,秧龄过短(指后季稻)常不能正常授粉结实。总之,秧苗素质的好坏对穗数、粒数和粒重的形成有根大影响。因此,要夺取水稻高产,必须狠抓足苗、适龄、壮秧这一环。 2.分蘖期是决定每亩穗数的关键时期。每亩穗数是由主茎穗和分蘖穗所组成,适当增 加基本苗数和提高单株成穗率是增加每亩有效穗数的两个方面。主茎穗决定于基本苗的多少,有时弱苗也不能成穗,壮秧足苗才能达到相应数量的主茎穗。分蘖穗决定于分蘖成穗率,分蘖成穗率以该品种的分蘖特性、移栽叶龄、苗体壮弱以及栽培与气候条件有关,移栽时叶龄决定有效分蘖的起始节位,栽培与气候条件在相当程度上决定分蘖发生的迟早和快慢,从而影响分蘖的有效性。增穗措施要下在有效分蘖期,在分蘖初期施肥增穗效果显著,过了分蘖高峰期施肥,增穗效果就不明显,分蘖期已过再进行施肥,几乎看不出对增穗的效果。因此,分蘖期的要求是促进早发和防止迟发,在积极促进早发的基础上,控制分蘖发生过多,协调群体与个体的生长关系,达到足蘖壮株,为足穗大穗奠定基础。 3.长穗期是决定每穗粒数的关键时期,也是培育壮秆为粒重奠定基础的时期。每穗粒 数的多少,既决定于每穗的分化颖花数,也受退化颖花数的影响。分化颖花数多是增加粒

浅谈影响水稻产量的相关因素及对策

成人高等教育毕业论文(设计)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 浅谈影响水稻产量的相关因素及对策 年级 专业农学 层次 学号 17280220 学生姓名王媛媛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2018年10月

摘要 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在粮食生产和消费中历来处于重要地位,水稻生产状况的好坏对全球经济的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安定和我国粮食安全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主要对影响水稻产量的因素进行分析,并从栽培,施肥,科学管理等多个方面对水稻进行相应的措施,提出解决水稻生产存在问题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水稻;产量;影响因素

Factors affecting rice yield and Countermeasures Abstract Rice is the main grain crop in China. It has alway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grain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The quality of rice production has an important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global economy and the stability of the whole society. In this paper, the factors affecting rice yield were analyzed, and th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were taken from cultivation, fertilization, scientific management and other aspects,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to solve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rice production. Key words:Rice; yield; influencing factors

8肥料利用率研究方法

第8章肥料利用率研究方法 一、肥料利用率的概念 肥料利用率(utilization rate of fertilizer)是指当季作物从所施肥料中吸收的养分数量占该肥料肥中养分总量的百分率,也可称为肥料回收率或利用系数,一般用肥料投入与产出比例来定义。具体有几种表示方法: (一)肥料利用率或肥料回收率:常用。 肥料利用率(%)=(施肥区植物吸收的养分量-不施肥区植物吸收的养分量)×100/施肥量式中:施肥量=指养分量。 (二)肥料农艺效率 肥料农艺效率(kg/kg)=(施肥区产量-不施肥区产量)/施肥量(三)肥料生理效率 肥料生理效率(kg/kg)=(施肥区产量-不施肥区产量)/(施肥区植物吸收的养分量-不施肥区植物吸收的养分量) 二、氮肥肥料利用率与氮肥损失率 (一)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氮肥利用率(utilization rate of nitrogen fertilizer):是指当季作物从所施氮肥中吸收的氮素数量占该氮肥中氮素总量的百分率,也可称为氮素回收率或利用系数。从国内外来看,氮肥利用率普遍不高,而且是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因它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土壤类型和性质、气候条件、作物种类和品种、栽培技术、施肥技术等。在不同条件下,氮肥利用率悬殊很大,我国多数作物对化学氮肥的利用率在20%-50%之间,美国为30%-50%,日本为50%左右,前苏联为24%-61%。 氮肥利用率的高低是衡量氮肥施用是否合理的一项重要指标。不同作物的氮肥利用率很不相同,水稻多为40%-50%,小麦为27%-4l%。不同施肥技术(包括氮肥品种、施肥量、施肥时间与方法等)是影响氮肥利用率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同氮肥品种其利用率不同,如碳铵利用率一般为24%-31%,尿素为30%-35%,硫铵为30%-40%。不同施氮量时其利用率不同,在相同条件下,随氮肥用量的增加,其利用率下降。不同施氮方法其利用率不同,特别是氮肥深施和表施,其利用率相差甚大。如碳铵深施(10-17cm),在双季稻上的平均利用率为42.9%;碳铵表施(0-5cm),在双季稻上的平均利用率为29.0%。 氮肥损失率:施入农田的氮肥通过不同机制和途径而损失,其损失途径有土壤和植物两方面。从土壤方面来看,施入土壤中的氮素主要通过铵态氮的挥发、硝态氮的淋失及其反硝化脱氮和地表径流等途径损失,是氮肥损失的主要途径。从植物方面来看,作物地上部吸收的氮素可通过易流动的含氮化合物被雨水淋失、氮素以气体状态从气孔挥发、氮素从花粉和根系分泌出去等途径损失,作物地上部的氮损失量因土壤、气候、植物种类和生育期等不同而异,目前仍在研究之中。 氮肥损失率与氮肥利用率一样,也存在较大变幅。从已有的大量资料来看,我国农业生产中氮肥的损失率平均为50%左右。由此可见,每年施入土壤的大量氮肥,有近一半通过各种途径被损失掉,这是多么大的肥料资源浪费和经济损失!这不仅降低了经济效益,而且还可能造成生态环境污染,危及到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因此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提高氮肥利用率的研究。 (二)氮肥利用率的测定 氮肥利用率的测定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 1、差值法(间接法) 一般是在试验中设置不施氮区和施氮区两个基本处理,分别测出两处理作物体内氮素的吸收量,按下式计算: 氮肥利用率(%)=施氮区作物吸氮量-无氮区作物吸氮量 ×100 施氮量 对于一个多级施氮量试验,差值法可以用来计算不同施氮量水平下的氮肥利用率。按下式计算:氮肥利用率(%)=高氮区作物吸氮量-低氮区作物吸氮量×100

播种量和氮肥用量对扬麦16号产量的影响初探

- 55 - 上海农业科技 2013-1 播种量和氮肥用量对“扬麦16号”产量的影响初探 贾晴晴 董洋阳 朱新春 汤剑平 刘章生 王雅凤 (上海市松江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201611) 由于松江区水稻主栽品种多为晚熟品种,收获期偏晚,造成小麦播种期推迟,所以小麦栽培中,很多农民盲目增加播种量和氮肥用量,以达到提高小麦产量的目的。本试验以“扬麦16号”为试材,研究了播种量和氮肥用量对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探索了适宜松江区的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扬麦16号”的推广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达到指导农业生产、促进农民增收的目的。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 小麦品种“扬麦16号”,肥料为复合肥(N、P2O5、K2O含量均为15%)、尿素。1.2 试验时间和地点 试验于2011年11月~2012年6月设在松江区泖港镇科技农场试验基地进行,试验田土质为青紫泥,土壤肥力中等,pH6.68,有机质含量3.24%,水解氮174.25 mg/kg,有效磷4.82 mg/kg,速效钾96.64 mg/kg。前茬作物为水稻,播种期11月4日,播种方式为撒播后机器开沟覆土。1.3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播种量(A)为主区,设12.5、15 kg/667 m2 2个水平;氮肥用量(B)为裂区,设纯氮15、20、25 kg/667 m2 3个水平。试验共设6个处理(见表1),每处理重复3次,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20 m2,小区周围设保护行。氮肥运筹比例均为基肥∶分蘖肥∶拔节肥∶孕穗肥为5∶1∶2∶2,基肥于播种前施用,壮蘖肥于5叶期施用,拔节肥于叶龄余数2.5叶时施用,孕穗肥于叶龄余数1.2叶时施用。磷(P2O5)、钾(K2O)肥用量均为5 kg/667 m2,运筹比例均为基肥∶拔节肥为5∶5。病虫草害管理措施与当地农业生产管理相同。1.4 考察项目 于各节气考察田间逐期茎蘖数,成熟期考察穗数、穗实粒数、千粒重和实割产量,并在实验室测定株高、穗长、穗下节间等指标。2 结果与分析 2.1 对茎蘖动态的影响 由图1可看出,整个生育期的茎蘖数整体上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高峰苗出现在“惊蛰”前后,但本试验两种播种量的茎蘖动态变化稍有不同:播种量12.5 kg/667m2处理表现为“单峰”趋势,播种量15 kg/667 m2处理则表现为“双峰”趋势。“大寒”节气后茎蘖数稍有减少,可能是因为播种量大,造成基本苗过多,影响冬前麦苗根系生长,越冬期有麦苗受冻害死亡。“立春”后进入春发阶段,茎蘖数快速增加,在“惊蛰”时达到峰值,然后无效分蘖消亡,茎蘖数再度减少。 图1 播种量和氮肥用量对“扬麦16”茎蘖动态的影响 由表2可看出,相同氮肥用量条件下,茎蘖数表现为播种量15 kg/667 m2处理高于播种量12.5 kg/667 m2处理;相同播种量条件下,随氮肥用量增加,“高峰苗”前茎蘖数随之增加,“高峰苗”后茎蘖数则随之减少,说明增加氮肥用量,生育前期可促进分蘖生成,生育后期由于群体过大,则会加快小分蘖消亡,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茎蘖成穗率。2.2 对“扬麦16”产量及其结构的影响 由表3、4可看出,相同氮肥用量条件下,随播种量增加, ——————— 收稿日期:2012-12-10 摘  要:为研究播种量和氮肥用量对“扬麦16号”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特以播种量为主区、氮肥用量为 裂区进行了二因素裂区试验,探索了“扬麦16号”适宜的播种量和氮肥运筹技术,以期为“扬麦16号”的推广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结果表明,播种量对“扬麦16号”产量形成影响不显著,而氮肥用量对产量形成有显著影响;在直播常规栽培中,在松江区适宜播种期内(10月底~11月上旬)播种,以常规播种量12.5 k g/667 m 2、氮肥用量20kg/667 m 2较为适宜,能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若因水稻收割期、天气等原因,播种期推迟至11月底以后,可适当增加播种量至15 kg/667 m 2、氮肥用量控制在15~20 kg/667 m 2,以弥补迟播所造成的出苗率低、基本苗不足、分蘖少等不利影响。 关键词:扬麦16 号;播种量;氮肥用量;产量 播种量(A)(kg/667 m2) 12.5 15 氮肥用量(B)(kg/667 m2) 152025 152025 编号A1B1A1B2A1B3A2B1A2B2A2B3 表1 播种量、氮肥用量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