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全国高中生物生物与环境竞赛试题选编

全国高中生物生物与环境竞赛试题选编

全国高中生物生物与环境竞赛试题选编
全国高中生物生物与环境竞赛试题选编

全国高中生物生物与环境竞赛试题选编

一、单项选择题

1.(黑龙江98复赛)人工栽种人参、三七等中药成功的关键在于

A 控制适当温度

B 控制充分的水分

C 控制较弱的光照

D 提供肥沃的土壤

2.(广西98)台湾玉山西北坡植被分布情况为:下层热带雨林,中层常绿阔叶林,上层温带针叶林,顶端为高山草甸。决定该山植被分布的生态因素主要是

A 水分

B 阳光

C 温度

D 能量

E 土壤pH值

3.(河南97预赛)花芽分化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A 低温和光周期

B 中温和光周期

C 温度和光周期

D 肥效和光周期

4.(河南97预赛)影响植物水平和垂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 阳光、温度

B 高度、纬度

C 阳光、纬度

D 阳光、地形

5.(河南97预赛)植物不需要光的生理活动是

A 秋天落叶

B 幼苗生长

C 花芽形成

D 花粉的萌发

6.(黑龙江99复赛)深秋季节,位于路灯旁的树叶比远离路灯的同样树的叶子

A 先黄

B 稍晚变黄

C 同时变黄

D 不变黄

7.(黑龙江99复赛)当太阳光移动时,蜥蜴可使自己的部分肋骨延长,保证身体扁平,并使其躯体与太阳成直角,该种特性及其意义是

A 应激性,减少光照,降低温度

B 适应性,减少光照,降低温度

C 适应性,增加光照,增加体温

D 应激性,增加光照,增加体温

8.(上海99;黑龙江99复赛)如使秋天开花的菊花在“五一”节开花,处理的措施是

A 增加光照时间

B 降低光照强度

C 增加光照强度

D 增加黑暗时间

9.(陕西98)一种生活在炎热干燥环境中的植物,可能具有

A 深绿色的大叶,叶两面有大量气孔

B 深绿色的大叶,叶只在一面有孔

C 浅绿色中等大小的叶,只在叶的上表面有气孔

D 小而厚的叶,只有少量气孔

10.(陕西98)喜欢生活在阴湿环境中的植物种类,叶片一般大而薄,主要作用是

A 充分利用光能

B 少阳光照射

C 适应低温

D 适应潮湿的环境

11.(山东98决赛)由气候条件决定植物群落分布的两个主要因素是

A 风力和雨量

B 风力和热量

C 热量和雨量

D 光照和热量

12.(广东99初赛)有些植物的种子成熟后,即使有适合萌发的条件也不能萌发。例如有些植物的种子秋天成熟后,要经过一段时间的低温才能萌发,这类植物最有可能是自然分布在的植物。

A 低纬度地区

B 低海拔地区

C 低降水量地区

D 高纬度地区

13.(广西99)肺鱼的夏眠是对什么的适应

A 缺水

B 高温

C 缺食物

D 阳光

14.(黑龙江99复赛)右图绘出了5种鱼的耐盐范围和

耐温范围,在这5种鱼中,哪一种是北极海的特有种,哪一

种只能生活在热带湖泊中,哪一种的分布最广泛

A 1,2,3

B 5,3,4

C 3,4,2

D 2,

1,5

15.(浙江97)决定水池植物群落层次结构的主要环境

因素是

A 温度

B 湿度

C 空气

D 光照

16.(新疆98)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温度的生态效应

A 非洲大耳狐耳廓比北极狐大

B 冬眠的蛇互相缠绕在一起

C 石莼分布在近海水的表层

D 厄尔尼诺现象使某地松鼠冬季发情

17.(广东99初赛)一种捕食小虫的动物,白天一般不活动,傍晚出来觅食,其体色黑暗,白天很可能是在的地方休息。

A 干燥的地方

B 潮湿的地方

C 黑暗的地方

D 明亮的地方

18.(陕西99;江苏98;安徽99)长日照植物南种北引,其生长期变化和引种要求是

A 生长期缩短,引用早熟种

B 生长期缩短,引用迟熟种

C 生长期延长,引用早熟种

D 生长期延长,引用迟熟种

19.(山东99决赛)一种全孢螺菌被双小核草履虫吞食到细胞质内以后,能避免被消化,并进而生活在草履虫的大核内。结果双小核草履虫为全孢螺菌的生长和繁殖提供了多种条件,而全孢螺菌则产生嘌呤和叶酸满足双小核草履虫生长和分裂的需要。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

A 种内互助

B 种间互助

C 寄生

D 共生

20.(湖北99)下列对保护色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保护色是所有生物适应生存所具备的体色

B 只有被捕食者才具有保护色

C 只有捕食者才具有保护色

D 捕食者和被捕食者都可能有保护色

21.(广西97)昆虫的保护色越来越逼真,它们的天敌的视觉也越来越发达,结果双方都没有取得明显的优势。说明

A 自然选择不起作用

B 生物为生存而进化

C 双方在斗争中不分胜负

D 双方相互选择共同进化

22.(上海99)下面对于种间相互关系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种间生态范围重叠越大,竞争越激烈

B 激烈的种内竞争引起食性分化

C 为保护雷鸟群增加数量,应尽量捕杀雷鸟的天敌

D 受保护的没有动物牧食的草场,生物生产力大于有动物牧食的草场

23.(广西99)生活在纬度越低气候越炎热的企鹅,个体越小,越有利于身体散热。这一事实可作什么具体实例

①适应性②应激性③遗传性和变异性④竞争性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24.(湖南97复赛)豆蟹生活在牡蛎的外套腔内,这种现象属于

A 偏利共生

B 互利共生

C 抗生

D 原始合作

25.(河南98决赛)下列生命现象中,区域的界限对哪一项特别重要

A 寻找配偶

B 遗传的适应

C 种内斗争

D 成功的生存斗争

26.(广西98)眼镜蛇颈部膨大的白色眼镜状斑纹色彩鲜明,这属于

A 拟态

B 保护色

C 警戒色

D 以上都不是

27.(黑龙江98复赛)指出下列5种现象分别属于①保护色②警戒色③拟态的依次顺序是

a.西藏野牛外表形态及体色与岩石相似;b.稻田里绿色昆虫;

c.金环蛇具有黑黄相间条纹;d.赤链蛇(无毒)有鲜艳的体色;

e.某些蝇类翅形和腹部斑纹似有刺胡蜂

A ①①②③②

B ①①②②②

C ③①②②②

D ③①②③③

28.(广西99)黄毛夜蛾静止时体色与背景相同。受袭时展翅而飞,翅色较鲜艳。快停飞时,突然跌落在地掩起鲜艳的翅膀,移动一段距离而停止不动,体色又与背景相同,可逃避敌害。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

A 保护色

B 警戒色

C 变态

D 适应性

29.(山东98决赛)非洲有一种花鸟,展翅时像花瓣,头部似花蕊,这样既能躲避敌害,又可轻取飞来的昆虫,这种现象属于

A 保护色

B 拟态

C 变态

D 警戒色

30.(广东98)当两个具有相同资源利用方式的种群占有同一生境时,最有可能发生

A 竞争

B 突变

C 地理隔离

D 共生

31.(湖南99初赛)在某些水体中,如果除了鲈鱼以外没有其他鱼类,那么鲈鱼的成鱼就会以本种的幼鱼为食。购以能从肠道中排出有毒物质,在蝌蚪密度大的池塘里,该物质多了就会使本种的幼小蝌蚪的死亡率增加。上述两种现象分别属于

A 捕食、种内斗争

B 捕食、竞争

C 种内斗争、竞争

D 种内斗争、种内斗争

32.(湖南97初赛)绿草履虫在见光处培养呈绿色,其原因是

A 其细胞质内有叶绿素

B 其细胞质内有叶绿体

C 其细胞质有绿藻共生

D A和B

33.(广西98)在林区放赤眼蜂,结果松毛虫被消灭了,原因是赤眼蜂的卵产在松毛虫的卵里,使松毛虫卵的空壳率达97%以上,赤眼蜂的生活方式及两者的关系实质是

A 捕食和种间互助

B 共栖和种间互助

C 共生和种间互助

D 寄生和种间斗争

34.(湖南98初赛)噬菌体与受其侵染的细菌之间的关系可称为

A 共生

B 竞争

C 寄生

D 捕食

35.(广西99)下列关于适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生物对它的生活环境都具有一定的适应性

B 适应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C 适应是生物与环境相结合的现象

D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绝对的

36.(浙江99)蛾类结蚕有利于保护自身,然而金小蜂借助于茧顺利地把卵产到棉红铃虫体内,使之死亡,真是“作茧自缚”。上面事实不能揭示下列哪种生物学现象

A 适应

B 寄生

C 共栖

D 适应的相对性

37.(广东99初赛)不适当引入外来物种可能会使该种大量繁殖,导致严重危害,例如某些害虫。下面哪种情况可能和外来物种的大量繁殖无关

A 缺乏天敌

B 食物丰富

C 气候适宜

D 对本地物种没有影响

38.(广东99初赛)种群的指数增长是有条件的,条件之一是

A 在该环境中只有一个种群

B 该种群对环境的适应比其它种群优越得多

C 环境资源是无限的

D 环境资源是有限的

39.(河南98决赛)性成熟较早的动物,其后代出生率

A 较低

B 较高

C 动态平衡

D 变化较大

40.(福建97初赛)下列4种鸟,哪种将获得更大的进化优势

鸟种卵数雏鸟数繁殖后代数

A 9 8 2

B 2 2 2

C 9 9 3

D 7 5 4

41.(广西99)在一个阴湿的山洼草丛中,有一堆长满苔藓的腐木,其中聚集着蚂蚁、蚯蚓、鼠类等动物,它们共同构成一个

A 种群

B 群落

C 生境

D 生态系统

42.(陕西97)有一位生物学家,正在研究某一种鸟的季节性迁移行为,他的研究对象是一个

A 生态系统

B 群落

C 种群

D 个体

43.(福建99初赛)调节总生物量增减的主要因子是

A 水

B 温度

C O2和CO2

D 太阳能

44.(广西99)生物适应并改变环境,减少温度、光、水分及其它理化因子限制作用,这种补偿作用要存在于哪个生态层次

A 个体

B 种群

C 生物群落

D 生态位

45.(河南98决赛)荒漠和草原中的啮齿类毛色较浅,而热带和亚热带森林中的栖

居者毛色较深,这种现象可由哪项来解释

A 霍普金斯定律(Hopkins’ Law)

B 葛洛格规律(Gloger’s Rule)

C 谢尔福德定律(Shelford’s Law)

D 利比希定律(Liebig’s L aw)

46.(湖南99初赛)人们常用能量金字塔来说明生态系统中哪两者之间的关系

A 能量与营养级

B 能量与个体大小

C 能量与个体数量

D 能量与生物代谢类型

47.(广东98初赛)把一个生态系统的食物关系用图解表示时,往往得到一个复杂的网状结构,这是因为

A 许多消费者不只以一种生物为食

B 生产者个体数目总是要超过消费者个体数目

C 在所有食物链上都有进行化学合成的个体

D 生态系统的物质流失

48.(广东98初赛)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包括三个层次(水平),指出以下4个选项中错误的一个

A 生态系统多样性

B 遗传多样性

C 物种多样性

D 生态效率多样性

49.(广东98初赛)一个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生物量的大小及相互关系,通常用一个金字塔的形式来表示,这是因为

A 草食动物的生物量要比肉食动物的生物量少

B 分解者不断使能量再循环到环境中

C 生产者的生物量要小于消费者的生物量

D 一种被捕(采)食的生物的生物量要超过它的捕(采)食者

50.(湖南97)下列最可能用于同一生物的一组名词是

A 初级消费者,第一营养级

B 次级消费者,自养型生物

C 分解者,腐生生物

D 生产者,异养生物

51.(湖南98初赛)在青草→蚱蜢→青蛙→蛇→猫头鹰这条食物链上,猫头鹰群体有机物每增加1kg,理论上至少需青草

A 625 kg

B 20 kg

C 10 000 kg

D 40 kg

52.(浙江97)在一个养分充足的淡水湖中,有很多绿藻,使得这一水域不适合人们消遣。下列方法中,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大量减少这些藻类的是

A 大量引入肉食性鱼类

B 完全除去吃浮游动物的鱼类

C 完全除去肉食性鱼类

D 大量引入吃浮游动物的鱼类

53.(浙江97)随降水量的变化,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也常常随之发生剧烈变化的生态系统是

A 森林生态系统

B 草原生态系统

C 农田生态系统

D 北极冻原生态系统

54.(陕西97)用英文字母表示不同的生物,用箭头表示食性关系,当环境发生变化时,下列哪种食物链或食物网中a种群较为稳定

A a→b→c

B

C D

55.(浙江98)右下图是以每个营养级生物的数量多少而绘制的金字塔,其中a、b、c分别代表第一、二、三营养级的生物。下面哪条食物链与金字塔相符合

①草②树③昆虫④兔⑤鸟③狼

A ①→④→⑥

B ①→③→⑤

C ②→③→⑤

D ②→④→⑥

56.(广西98)在桦木林中,常出现云杉的幼苗,云杉长大后,高度超过桦木,桦木因不如云杉耐荫,而逐渐死亡,最终为云杉所取代,这种群落更替表明

A 种内斗争有利于物种延续

B 适者生存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

C 从进化上看云杉比桦木低

D 从结构上看云杉比桦木高

57.(湖北99)下面4小金字塔哪一数量金字塔与“小麦—一粘虫——病毒”这一食物链有关

A B C D

58.(河南98决赛)下列哪项并非自然种群的基本特征

A 空间

B 遗传

C 数量

D 繁殖

59.(江西99初赛)甲地与乙地面积相等。甲地有100种昆虫,乙地只有5种昆虫。二者相比,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A 甲地大于乙地

B 乙地大于甲地

C 两地相同

60.(广东98初赛)在某一生态系统内,蛇和猫头鹰捕食鼹鼠和田鼠,如果鹰在这一生态系统内出现,就要成为另一种捕食动物。这在短期内可能导致

A 猫头鹰群体的增大

B 猫头鹰的灭绝

C 蛇群体的增大

D 鼠群体的减少

61.(广西99)在一个处于平衡状态的封闭生态系统内,要使其中的动物能长时间存活,必须提供

A 太阳能

B 足够的有机物

C 氧气

D 水分

62.(陕西97)一种蝇的幼虫生活在牛的体表,以牛的皮肉为食,可致牛死,牛死后尸体为细菌所分解,在生态学上,下面叙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A 牛为生产者

B 细菌为消费者C.蝇的幼虫为次级消费者

D 牛和蝇幼虫的关系为互利共生

63.(福建99初赛)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已知初级消费者与次级消费者的个体数分别为N1、N2,个体平均重量分别为M1、M2,则下列4项中正确的是

A N1·M1>N2·M2

B N1·M1=N2·M2

C N1·M1<N2·M2

D N1·M1≥N2·M2

64.(湖南99复赛)脊椎动物在自然界长期存在的基本单位是

A 个体

B 成对(♂♀)

C 种群

D 群落

E 属或科

65.(广东99初赛)在某一水生生态系统中,水中的DDT含量为0.003ppb,种A 体内的DDT浓度为水中浓度的0.7万倍,种B体内的DDT浓度为水中浓度的1.3万倍,

种C体内的DDT浓度为水中DDT的浓度的17万倍,种D体内的DDT为水中浓度的100万倍。这4个种的食物链关系可能是

A A→B→C→D

B AB→C→D

C D→C→B→A

D D→C→BA

66.(陕西98)没有开花植物的生态系统是

A 沙漠生态系统

B 草原生态系统

C 森林生态系统

D 海洋生态系统

67.(山东99决赛)假定在一个草原,鹿和狼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把狼杀绝,鹿群的数量将会

A 迅速上升

B 缓慢上升

C 保持相对稳定

D 上升后又下降

68.(山东97决赛)将密封鱼缸小生态系中的鱼去掉,下列情况最先发生的是

A 水中氧的浓度增加

B 水的酸性增加

C 光合作用速率加快

D 植物死亡

69.(河南97决赛)高山松林与玉米田相比

A 较为稳定,不需要附加能量即可存活

B 较为稳定,但需要较多附加能量的投入

C 较不稳定,但自身调节能力较强,不需附加能量

D 较不稳定,需要附加能量才能存活

70.(陕西99)某生态系中含有鹿、蛇、猫头鹰、草、兔、鼠等生物,能使猫头鹰增多的因子是

A 蛇多、鹿多、草少

B 鹿少、蛇多、鼠少

C 兔少、草少、鼠少

D 蛇少、草多、鹿少

71.(河南97决赛)将叶片捣碎成叶汁,加入一些池塘中的泥,放置于黑暗中,在10日内,每天取样检查微生物的数量变地情况,结果如右图,下述哪项结论不成立

A 生物①可能是生产者

B 生物②可能以生物①为食

C 生物②替换生物①

D 生物④可能是捕食者

72.(山东99决赛)在青草→食草昆虫→蜘蛛→食虫鸟→猫头鹰这条食物链中,占生态系统总能量比例最多和最少的消费者依次是

A 猫头鹰和食草昆虫

B 青草和猫头鹰

C 食草昆虫和青草

D 食草昆虫和猫头鹰

73.(江西99初赛)一个山丘上的一片马尾松林生态系统是一个

A 空间概念

B 功能实体

C 形态现象

74.(黑龙江99复赛)一个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的主要标志是

A 分解者大量减少

B 生产者大量减少

C 动物大量减少

D 食物网简化

75.(浙江97)右图中A表示的是一种鹰在一个群

落中的情况,那么B可能代表的是什么

A 是该种鹰的天敌种群

B 是与鹰有互利共生关系的一个种群

C 群落中生产者数量变化的情况

D 是被鹰捕食的一个种群

76.(陕西98;河南99决赛)下列哪项措施最能提高一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A 减少食肉性动物和寄生生物的数量

B 平衡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

C 增加物种的数量

D 植树造林,增加绿色植物的数量

77.(湖北99)下列不适于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生活的动物是

A 松鼠

B 野兔

C 避役

D 貂

78.(湖北99)自由生活的原生动物渡过不良外界环境的方式是

A 迅速繁殖出大量新个体

B 迁移到有利的环境中

C 形成包囊

D 进行有性生殖

79.(广西97)一条食物链中,兔子不会吃狼,但狼可以吃兔子,该食物链的不可逆性说明在一个生态系统中

A 水循环是单向的

B 氧循环是单向的

C 碳循环是单向的

D 能量流动是单向的

80.(广西98)某牧草留种区,为了预防鸟啄食草籽,用网把留种地罩上。后来发现,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吃光,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 环境污染

B 植被破坏

C 缺水干旱

D 食物链被破坏

81.(福建98初赛)如果在右图食物网所代表的生态系统

中施用DDT,这种杀虫剂在下列何者体内的浓度最高

A (A)

B (B)

C (G)

D (F)

82.(黑龙江99复赛)组成食物链的环节一般不多于6

个,其原因是

A 环境资源有限

B 捕食者不能以捕食者为食

C 在每一环节上都有大量的能量流失

D A+B+C

83.(山东97决赛)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指

A 照射到该系统的全部太阳能

B 照射到该系统所有植物体上的全部太阳能

C 该系统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D 生产者传递给消费者的全部能量

84.(上海99;江西99初赛)影响生态系统生产力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初级生产力

B 生物量

C 生物多样性

D 次级生产力

85.(江西99初赛)生态系统中,生产力与生物量

A 呈正相关

B 呈负相关

C 无任何关系

86.(河南98决赛)昆虫为了完成某一发育期所需总热量,称为

A 热常数

B 发育起点温度

C 发育期平均温度

D 热辐

87.(广东98初赛)在地球上,生物系统起作用的所有区域叫做

A 生物类群

B 群落

C 大气层

D 生物圈

88.(湖南99初赛)细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按营养功能分,其分类

A 属生产者

B 属分解者

C 属消费者

D 因细菌种类不同而不同

89.(河南97预赛)群落演替的总趋势是

A 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

B 物种多样性的减小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

C 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

D 物种多样性的减小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

90.(广东98初赛)在生态系统的碳循环中,最先利用空气中CO2的生物是

A 还原者

B 消费者

C 生产者

D 杂食类

91.(陕西99)有下列哪种情形之一时,不同种的两个群体的竞争更为激烈

A 一个群体比另一群体大得多

B 两个群体亲缘关系密切

C 两个群体的生态位极为相似,彼此交叠

D 两个群体的生殖方式相同

92.(天津98;江西99初赛)生态系统的定义是

A 生态学中的一个主要结构和功能单位

B 由生物和非生物共同构成的体系

C 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的自然系统

D 生物与非生物环境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93.(江西99初赛)生物群落空间形态结构的分化有利于

A 生存竞争

B 占据空间

C 资源利用

94.(浙江99)对于一个隔离的且数量已经大为减少的种群说,其潜在的危险是

A 丧失了遗传多样性

B 趋向于选型交配

C 基因流动减少

D 哈迪一温伯格平衡不稳定

95.(陕西99)生物群落的特征主要包括

①年龄结构②营养结构③社群结构④生长结构⑤生长形式⑥物种多样性⑦优势种⑧相对丰盛度⑨性别比例

A ①②④⑤⑥⑧

B ②③④⑤⑦⑧

C ②④⑤⑥⑦⑧

D ④⑤⑥⑦⑧⑨

96.(湖南98复赛)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有错的一项是

A 生态系统是生物群落及其无机环境相互作用的自然系统

B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C 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是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循环

D 生态系统在一定限度内有自动调节能力,保持生态平衡

97.(天津98)生态学研究

A 不同生物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B 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C 研究生物的环境的科学

98.(浙江98)如果在一个种群中,某一性状出现的频率增高,从根本上说,很可能是

A 该性状对环境有很大的适应性

B 该种群的全部生物都是那个性状的纯合体

C 该变异性状是由环境条件引起的

D 控制该性状的基因是显性的

99.(湖北99)在生态演替中,下列哪种情况不可能发生

A 群落中物种组成不断变化

B 开始时物种数增多,然后趋于稳定

C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量不断下降

D 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物不断增加

100.(广东98初赛)生态系统10%定律指的是

A 上一营养级约有10%的个体被下一营养级吃掉

B 上一营养级约有10%的能量被下一营养级利用

C 最顶部的消费者的生产量约占生产者生产量的10%

D 分解者的生产量约占生产者生产量的10%

101.(广东98初赛)下列现象中哪一个最可能是与种群密度无关的

A 气候变化加剧

B 传染病易于流行

C 竞争加剧

D 繁殖率下降

102.(浙江98)下面哪种情况,生物数量金字塔是倒置的

A 几千方米的草地生活着几只蝗虫

B 几十平方公里范围内生活着一只老虎

C 几十平方公里的草原上生活着数十只田鼠

D 一株玉米上生活着几千只蝗虫

103.(广西99)在草→食草的昆虫→蜘蛛→蟾蜍→蛇→猫头鹰这条食物链,设流经这条食物链的总能量为100%,按最高传递率计算,蟾蜍和猫头鹰所得能量最多分别为

A 20%和2%

B 0.8%和0.032%

C 4%和0.8%

D 0.4%和0.016%

104.(广东98初赛)在自然生态系统的氮循环过程中,空气中的N2要进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必须先

A 由固氮生物固定

B 由光合作用固定

C 有草食动物采食

D 由肉食动物捕食

105.(广东98初赛)在植物群落的发展变化过程中,一个群落由另一个群落取代的过程叫

A 竞争

B 捕食

C 共生

D 演替

106.(江西99初赛)种群数量与种群密

A 呈正相关

B 呈负相关

C 无关

107.(黑龙江99复赛)在野外,北极熊不吃企鹅,这是因为

A 在野外,它们彼此不相遇

B 企鹅肉有毒

C 企鹅游泳比北极熊快

D 企鹅过群居生活,不易受攻击

108.(陕西99)固氮生物不包括

A 光合细菌

B 豆科植物

C 固氮杆菌

D 蓝藻

109.(广东99初赛)热带雨林有许多独特的特点。指出哪一个不是热带雨林的特征

A 种类非常丰富

B 结构非常复杂

C 种群的优势度非常明显

D 森林的季节变化不明显

110.(湖南97初赛)下列组合中,依次属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一组是

①生活在人大肠内的细菌②某一池塘中的全部鱼类③肺炎患者肺部的肺炎双球菌④一根枯木及枯木上所有生物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③②①

D ③①④

二、多项选择题

1.(湖北99)在草、野兔、狐所组成的生态系统中,如果野兔全部迁移后,将导致的结果是

A 植物竞争强度增加

B 植物竞争强度降低

C 植物种类增加

D 植物种类减少

E 狐的数量逐渐增加

F 狐的数量逐渐减少

2.(山东99决赛)若要降低空气中SO2的含量,植树时应考虑的树种是

A 洋槐

B 银杏

C 圆柏

D 丁香

3.(福建99初赛)植物群落的特点有

A 有一定的分层结构

B 植物之间有复杂的相互关系

C 有相当数量的植物种类

D 最底层是草本植物

E 高层是木本植物

4.(福建97初赛)下列生物的习性或特性中,对温度适应的是

A 蛾的趋光性

B 鱼类的季节性洄游

C 仙人掌的叶变成刺

D 植物的垂直分布

5.(山东99决赛)在碳循环中,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相联系的生理作用是

A 光合作用

B 呼吸作用

C 蒸腾作用

D 化能合成作用

6.(福建97初赛)制作泡菜时,乳酸菌产生的乳酸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当乳酸积累到一定浓度时,还会抑制同种其他个体的增殖,这种现象包括

A 竞争

B 共生

C 寄生

D 种内斗争

E 种内互助

7.(福建99初赛)在下列实例中,下属于初级生产量的是

A 绿藻的生产量

B 草的生产量

C 蘑菇的生产量

D 蚕茧的生产量

三、简答题

1.(陕西99)在某麦田中,存在着小麦→粘虫→蟾蜍的食物链,如果蟾蜍变化不大,则粘虫数量与小麦数量保持相对稳定。假设蟾蜍总量为A,若用农药将粘虫全部杀死,则小麦当年产量增加的幅度为,第二年如不再使用农药,小麦产量将会。

2.(黑龙江99复赛)玉米天蚕蛾有双重自卫方式:平时停在树干上,其前翅向后平伏,掩着后翅,前翅酷似树皮颜色;但若敌害惊动了它,它就突然展前翅,露出后翅上的猫头鹰眼形的花纹,吓跑敌害。在生物学上前一现象称为;后一现象称为。

3.(陕西97)当一只蚜虫受到天敌攻击时.就会释放出一种化学物质,警告其他蚜虫逃避。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影响蚜虫此行为的是激素。

4.(河南97决赛)偕老洞穴的中央腔中有俪虾,白蚁肠中有披发虫,它们之间的关系分别属于和。

5.(河南97决赛)在我国短日照植物南种北移,会使其生长期延长,期

推迟。

6.福建99初赛)在高寒荒漠中,植物大都呈垫状或匍匐状,其适应意义在于造成环境。

7.(河南97决赛)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环境因素都有一个耐受性范围,此范围称为。

8.(广东99初赛)从潮湿气候到半干旱气候的气候梯度,与之相应的植被分布也呈如下的变化:森林→→荒漠。

9.(湖北99)动物种群的大小变动往往因个体存活机率而变化,其存活率依年龄而变动的趋势的三种类型是、和。

10.(湖北99)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中心环节是,该物质浓度的增加将导致效应。

11.(广东99初赛)一种一年生植物,不论在春天还是夏天播种,都要在秋天开花结实。这种植物很可能是日照植物。

12.(广东99初赛)一个种群有X个雄性个体,Y个雌性个体,该种群的性比为。

13.(河南98决赛)两个相近的物种不能占有相同的,而是以某种方式。

14.(陕西97)右图表示温度对不同植物生长的影

响,根据图中曲线回答如下问题:

(1)羽扇豆生长的最高温度、玉米生长的最低温度

和黄瓜生长的最适温度依次是

(2)从图可见低于最适温的温度比高于最适温的温

度,对植物的生长较为,推断的理由

是。

(3)从图推论其中哪种植物起源于纬度较低的地区

15(河南97预赛)100年前达尔文曾发现几种生物如下的食物链:红花三叶草→土蜂→野鼠→家猫。请回答:

(1)土蜂(个体较大)能采食红花三叶草花蜜同时为之传粉,这两种生物的关系叫做,而猫与鼠和鼠与蜂之间的关系叫做。这个食物链表明:猫多对牧羊业发展。

(2)有一种土蜂的变种能直接在红花三叶草的花萼处咬出一个洞来吸吮花蜜,同时招引来本地短口器的小蜂前来吮蜜,这种不作传粉的土蜂与三叶草的关系为,与本地小蜂形成的关系为。自然界中这种具有嚼洞取蜜行为土蜂的产生,从遗传学观点看,它可能是由产生的一种行为。

(3)当地农民如果一改往常不种红花三叶草,而改种一种开白花、蜜腺较浅的三叶草,这种白花三叶草茎柔软难以支持土蜂飞落,不久本地小蜂成为优势蜂种,这时小蜂与土蜂间成为关系。出现土蜂大幅减少的现象说明了,其原因在于。

16.(福建98初赛)生态群落A、B、C、D含有以数字1到8代表的物种,每个物种的密度不同,下表给出了这些物种的密度(每平方米的个体数)。

问:(1)当受到大规模虫害袭击(危害程度逐步增加)时,这些群落中受影响最小的是,最大的是。

(2)在生态群落D中,各个物种之间最可能的关系是

A 共生

B 寄生

C 竞争

D 捕食

17.(河南98决赛)一个动物种群,从其侵入新栖息地,

经过种群增长到建立种群以后,一般有几种情况,如图中A、

B、C曲线表示。说明各曲线的意义:

A.。

B.。

C.。

18.(山东98决赛)下图为某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kJ。

(2)A到B,B到C的能量传递效率分别为

和。

(3)欲使C增加3Kg,至少需A kg。

(4)能够保证此生态系统进行生物地化循环的是

图中的。

19.(河南98决赛)大麻哈鱼的繁殖曲线如右图,

这说明。

20.(江苏99)右图所示为新生儿体重曲线图,

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新生儿的体重是3kg左右,重

于或轻于3kg的新生儿存活率都较低,根据上述事实,

在图上画出新生儿死亡率的曲线图。

21.(湖南97初赛)左下图是一个森林生态系统中

林木、植食昆虫和食虫鸟3个种群连续7年的种群密度

变化情况,依图回答:

(1)若A代表林木,则B代表,C代

表。

(2)从图中前5年的3条相关曲线看,表明该生态系统处于状态。

(3)在第六七年里各种群密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们的增减顺序情况是:

22.(陕西97)右图为生活于浅海中的硅藻在一年

内的数量变化图,请观察后回答:

(1)在冬季12、l、2月海水中硅藻数量很低的原

因:①;②。

(2)夏季(6、7、8月)硅藻数量仍处于底谷的原

因是:。

(3)从冬、夏两季硅藻的数量情况,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作用于生物的多种无机环境因素。

23.(河南98决赛)椋鸟从土壤中捕获大蚊幼虫喂养雏鸟,

运量(幼虫只数)与消耗时间(往返时间和搜寻时间)的关系

如右图曲线所示。这说明:

(1)随搜寻时间的增

加,

(2)达到一最适时间

后,再增加搜寻时间,。

24(河南98决赛)物种竞争的结局与环境变化的

关系如左图A、B、C,据图解释:

A图表示:。B图表

示:。

C图表示:。

25.(浙江98)下表是甲、乙、丙、丁4个种群在

一个达到生态平衡的环境中所含有的总能量,据表解答

(1)由此四种群构成的食物链具有个营养级;

(2)甲种群细胞内特有的在能量流动中有重要作用的细胞器是。

(3)如环境中有毒物,哪个种群富集的浓度最高。

26.(浙江99)下图是两种草履虫在实验室培养时的竞争实验(定时供给细菌)有

关的种群动态。请据图回答:

Ⅰ.大草履虫单独培养时的生长

Ⅱ.大草履虫与双小核草履虫混合培养时,大草履虫的生长

Ⅲ.双小核草履虫单独培养时的生长

Ⅳ.双小核草履虫与大草履虫混合培养时,双小核草履虫的生长

(1)从曲线Ⅲ可知,a、b、c、d四时期中,处于指数增长期。据此,从逻辑斯谛增长曲线[dN/de=rN(K-N)/K]推测,在进行灭鼠时,清除垃圾,严密储存食物,就是使降低。

(2)从曲线Ⅰ可知,大草履虫种群增长速度最快时,种群密度为。

(3)从曲线Ⅰ、Ⅱ、Ⅲ、Ⅳ可知,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发生了竞争排除现象,这主要是由于它们重叠引起的。但在自然界(如池塘)中,由于以草履虫为食的栉毛虫等因素的存在,两种草履虫可共存,根毛虫这种调节种群密度的因素属

因素。

27.(陕西97)右图为一食物网,若蛇被全部捉光:

(1)此食物网中,何种生物数量大为减少。

(2)何种生物数量有增加之趋势。

28.(湖南98初赛)右图是一个简化的食物网。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食物网由条食物链组成。

(2)其中的初级消费者是。

(3)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种。

(4)对图中蜘蛛与青蛙的种间关系的描述应包

括。

(5)生态系统的4种成分中,该图上只体现了两种成分,未体现的另两种成分是: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CCAAD 6~10.BDDDA 11~15.CDADD 16~20.CCADD 21~25.DACAC 26~30.CDABA 31~35.DCDCD 36~40.CDCBD 41~45.DCDCB 46~50.AADDC 51~55.ABBDC 56~60.BDDAD 61~65.ACACB 66~70.DDAAD 71~75.CDBBD 76~80.CBCDD 81~85.CCCAA 86~90.ADDAC 91~95CCCAC 96~100.CBACB 101~105.ADBAD 106~110.AABCD

二、多项选择题

1.ADF 2.ABD 3.ABC 4.BD 5.ABD 6.AD 7.CD

三、简答题

1.25A~100A 锐减2.保护色拟态3.种内互助昆虫外激素(信息激素)4.共栖共生5.营养开花6.温度、湿度略高于周围空气7.生态幅(生态价)8.草原9.贝虾型鸟蛇型胎生型10.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温室11.短12.X/Y 13.生态位彼此取代14.(1)38℃、18℃、38℃(2)有利最低温度与最适温度的距离大于最高温度与最适温度的距离(3)黄瓜15.(1)共生(或种间互助)捕食、有利(2)捕食种间互助基因突变本能(3)竞争适应的相对性环境

条件的变化16.(1)B A (2)C 17.A较长时间的维

持在同一水平上,称为平衡B经受不规则的或有规律的波

动C衰落,到最后灭亡18.(1)1250 (2)16%15%(3)

125 (4)0 19.亲本量是决定增殖力的主要因素20.见

右图21.(1)植食昆虫食虫鸟(2)生态平衡(3)鸟

减少→虫增多→林木减少22.(1)水温较低光照减弱(2)

矿质营养含量降低(3)起着综合作用23.(1)运量迅速增加,但其增加速率逐渐降低(2)也不能有明显提高运量的效果24.A环境稳定,有利于物种S1B环境变化,有时利于S1,有时有利于S2C环境变化较频繁,物种S1和S2交替升降,在动态中共存25.(1)三(2)叶绿体(3)丁26.(1)b K(环境容纳量)(2)32 (3)生态位密度制约27.(1)兔(2)山猫28.(1)5 (2)植食性鸟和食草昆虫(3)4种(4)竞争和捕食(5)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

张映辉整理编辑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学案) 【学习目标】 1、举例说出水、温度、空气、光等是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 2、举例说明生物和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3、举例说出生物能够适应和影响环境;/ 4、尝试设计并进行对照实验,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说出对照实验的设计要点。在实验过程中,做到认真观察,如实记录;取放动物时动作轻柔。 【学习重点】 1、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2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 【学习难点】 1、对照实验的设计要点。 2、探究活动的组织和实施。 【学习方法】 通过老师提供的课件以及阅读课文,理解生态因素的含义,并能理解影响生物生活、分布的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并通过讨论、交流,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是一个完整的探究活动,通过这个探究,可以让我们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理解对照实验的设计要点,我以后学习其他探究实验打下基础。 第一课时 【问题导学】 我们知道生物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如:松、杉只有在强光下才能生长得很好;人参、三七只有在密林下层的弱光下才能生长得好;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动物生活在一起,又会因为争夺资源、空间而发生斗争。可见,影响生物生存的因素很多,这些因素又是如何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 【自主学习】 【教材导读】 1.生物的生存离不开环境,那么什么是环境呢?什么叫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可分为哪两类? 2.观察教材P13中的图1~12,思考一下,圈中影响小麦生活的因素中哪些是生物因素,哪些是非生物因素?小麦的正常生长需要怎样的环境?非生物因素对植物的生活和分布有很大的影响,那么是否也会影响动物的生活和分布呢?请尝试举例说明 3.在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的实验中.如何保证实验动物出现的变化只能是由于实验所要探究的因素引起的? 【收获与问题】 通过自学本节内容,你有哪些收获,遇到哪些问题,一并写在下面,与同学

2017高中生物竞赛初赛试题

CO 2+H 2O (CH 2O )+O 2 光能 叶绿体A 转录 DNA 信使RNA C 酶6CO 2+12H 2O+能量B C 6H 12O 6+6H 2O+6O 2 B .它能以亚硝酸和硝酸作为自身的组成物质,并贮存能量 C .它能利用化学能合成有机物 D .它能把氨氧化所释放的化学能合成ATP ,直接用于生命活动

6.下图在用低倍镜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能找到根细胞有丝分裂的部位是() 7. 处于有丝分裂过程中的生物细胞,细胞内的染色体数(a),染色单体数(b),DNA分子数(c),可表示为如图所示的关系,此时细胞内可能发生着() A.中心粒移向两极 B.染色体移向两极 C.细胞板形成 D.DNA分子进行复制 8.将燕麦胚芽鞘尖端放在琼脂小块上,正中插入生长素不能透过的云母片,并将琼脂分成相等的两部分。将图结构置于360度匀速旋转盘上,单侧光照射,琼脂内生长素含量 () A.左右相等 B.左多右少 C.左少右多 D.左右均无 9.给成年大鼠连续3周饲喂甲状腺激素后,与对照组比较,会出现() A.体重增加 B.嗜睡 C.耗氧量下降 D.对低氧环境耐受能力下降 10.下列各项中,能看作是进入内环境的是() A.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受精 B.牛奶进入胃中 C.注射胰岛素 D.血液中的氧进入细胞 11.人类对感冒病毒好像很无奈,感冒刚好有可能再次感冒,主要原因是() A. 感冒病毒的变异性极大 B.人体效应T细胞失去应有功能 C.人体免疫系统遭到病毒的破坏D.人体中没有抵抗感冒病毒的物质 12.下列有关①~⑤的共同特征中,叙述正确的是 ①埃博拉病毒②毛霉③硝化细菌④发菜⑤烟草 A.①不具有细胞结构,但能发生突变 B.①②③都不含叶绿素,且都是分解者 C.②③④⑤都具细胞壁,且成分相同 D.②③都是需氧型生物,都能进行有性生殖 13.下列关于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七年级上册生物: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作业训练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 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2020·湖南衡阳中考)叶圣陶先生曾这样描述爬山虎:“那些叶子铺在墙上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从生物学角度分析,这种现象体现了哪一种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A.阳光 B.温度 C.空气 D.水分 2.下列哪项是以鼠妇为例探究“光对某种动物的影响”实验中的一组对照实验条件?() A.阴暗、明亮 B.潮湿、干燥 C.明亮、潮湿 D.阴暗、干燥 3.下列叙述属于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A.“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 B.“雨露滋润禾苗壮” C.“草盛豆苗稀” D.“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4.沙漠里的一种鼠类白天躲在洞里且将洞口封住,夜里出来活动。能正确解释这种现象的是() A.这是鼠类的本能 B.这是鼠类对光刺激的反应 C.这是鼠类躲避敌害的行为 D.这是生物对干旱环境的适应 5.下列生物之间属于捕食关系的是() A.狼和羊 B.生活在豆科植物上的菟丝子和豆科植物 C.稻田中的水稻和稗草 D.一起搬运食物的蚂蚁

6.东北某林区,山脚是落叶阔叶林,山腰是红松林,山顶是冷杉林,影响这种植被分布状况形成 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A.阳光 B.温度 C.水 D.土壤 7.(2016·山东淄博中考)我们当地种植的新疆哈密瓜与原产地哈密瓜口感差异较大。这种现象 说明() A.环境能影响生物 B.生物能适应环境 C.生物能影响环境 D.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 8.“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兔愁。”这句话直接说明了() A.非生物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B.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C.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D.人为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9.下图是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可以分为和,图中的阳光、空气、水等 是,鱼、树、鸟等是。 (2)在图中影响树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有、、阳光等。 (3)若池塘中水的温度过高,鱼可能会死亡,湖水也会被污染,这种现象说 明。 1.(2016·河北石家庄中考)下列现象属于温度对生物影响的是() A.在空气中含有较多氯气的化工厂附近,植物叶片会受到明显伤害 B.沙漠地区植物稀少 C.苹果、梨等果树不宜在热带地区种植 D.野生人参生长在森林深处

七年级生物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练习题

1.从2010年春季以来,云南省连续四年大旱,造 成某些地区植物干旱死亡.这一现象说明() A.生物能适应环境B.环境能影响生物 C.生物能影响环境D.生物生长发育与环境无关 2.近几年,由于我市大力推广植树造林,不断扩大绿化面积,前几年近乎销声匿迹的雉鸡、喜鹊等多种鸟类又重返家园.这种现象主要体现了()A.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B.生物因素对环境的影响 C.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D.生物对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3.芦山地震导致部分地区山体滑坡,许多动植物被掩埋死亡.这一事例说明() A.生物适应环境B.生物影响环境C.环境影响生物D.环境适应生物4.在神农架生长着一种野菊花,它能发出阵阵芳香,植物学家称为“神农香菊”,但这种菊花移栽到其他地方,就会失去香味,这一现象说明() A.生物能适应环境B.环境能影响生物 C.生物能适应环境D.环境能适应生物 5.2008年贺州市遭受罕见的冰冻灾害,造成某些植物死亡,这种现象说明()A.生物能适应环境B.环境能影响生物的生活 C.生物能影响环境D.生物能生长、发育和繁殖 6.生活在北极地区的北极熊具有白色的体毛和较厚的皮下脂肪,这说明()A.环境能够适应生物B.环境能够影响生物 C.生物能够适应环境D.生物能够影响环境 7.下列不能说明生物适应环境的是() A.蚯蚓的活动使土壤变得疏松、肥沃B.枯叶蝶外形和体色象一片枯叶C.荒漠中仙人掌的叶特化成刺D.工业城市中深色的桦尺蠖较浅色的多8.生物的结构总是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下列对不同动物的结构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A.鱼用鳃呼吸适应水中生活B.家鸽前肢变成翼适于空中飞行生活C.昆虫有外骨骼适应陆地干燥环境D.青蛙有肺适应水陆两栖生活 9.雷鸟的羽毛在冬天呈白色,春天换为灰色,这是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一种现象.下列现象与此不相类似的是() A.枯叶蝶停在树上像枯叶B.变色龙的体色随环境颜色而变化C.仙人掌的叶退化成针形D.蚯蚓活动使土壤更肥沃 10.西藏野牛休息时,体态与岩石相似,有利于捕食和御敌.这种现象体现了() A.生物适应环境B.生物依赖环境C.环境改变生物D.生物改变环境11.生活沙漠中的仙人掌叶退化为刺,以减少水的散失;变色龙体色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有利于防御.以上事例说明() A.生物适应环境B.生物影响环境C.环境改变生物D.生物与环境无关12.“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这句诗里暗含着生物知识,对此最恰当的解释是() A.生物影响环境B.生物适应环境C.生物改变环境D.生物依赖环境13.下列不能体现出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是() A.人到高原出现高原反应B.竹节虫形似竹节 C.北极狐的体色接近白色D.草蜥遇到敌害自动断尾

2016年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试题附答案

2016年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试题 注意事项:1.所有试题使用2B 铅笔在机读卡上作答; 2.试题按学科分类,单选和多选题混排,单选题每题1分,多选题答案完全正确才可得1.5分; 试卷100题,共计114.5分; 3.答题时间120分钟。 一、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生物技术(26题,30分) 1.细菌和真核生物都具鞭毛,二者结构不同,运动方式也不同。以下对细菌鞭毛描述不正确的是:(单选) A .不存在9+2的微管形式 B.可以做360°旋转运动 C.由基体、钩型鞘和鞭毛丝构成 D.微管对之间利用由动力蛋白组成的“手臂”交互前后移动 2.下列哪种信号分子不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单选) A .神经递质 B.甾类激素 C.多肽类激素 3.染色质纤维上非组蛋白主要功能是:(多选) A .组装核小体 B.调控基因表达 C.组成异染色质的主要成分 D.协助DNA 卷曲成染色体 4.下面哪种细胞器是单层膜结构(单选) A.液泡 B.细胞核 C.线粒体 5.与花生和小鼠的细胞分裂直接相关的细胞结构是(单选) A.中心体 B.纺锤体 C.内质网 D.线粒体 6.下列选项中存在同源染色体配对现象的是(多选) D.生长因子 D.叶绿体 A.有丝分裂前期 B.果蝇唾腺染色体 C.减数分裂I 前期 D.减数分裂II 7.下面关于大肠杆菌和酵母的描述,正确的是(多选) A.都有细胞核 B.都有细胞壁 C. DNA 都不与蛋白质结合 D.都有环状DNA 8.BFA (Brefeldin A )是一种常用的蛋白转运抑制剂,能够抑制蛋白从内质网向高尔基体转运,请问当用 这种药物处理细胞时,细胞内还有哪些结构会在短期内发生变化?(单选) A .溶酶体,膜泡,质膜 C .膜泡,线粒体,质膜 B .溶酶体,过氧化物酶体,质膜 D .溶酶体,膜泡,叶绿体 E .细胞内所有的细胞器和膜结构 9.以下哪个因素不会影响蛋白质的等电点:(单选) A .溶液的pH B.介质中离子的组成 C.蛋白质分子中可解离基团的种类 D.蛋白质分子的大小和形状 10.非竞争性抑制剂与竞争性抑制剂的一个共同点是:(单选) A .抑制剂和底物结合酶的相同部位 B.两者的Ki 值越小造成的抑制作用越大 C.增大底物浓度可解除两者对酶活性的抑制 D.两者都造成表观Km 值的增加 11.以下维生素中属于水溶性维生素的是:(多选) A .维生素D 12. I 型糖尿病的发病与下列哪一个因素无关(单选) A.环境 B.遗传 C.自身免疫 13.链脲佐菌素(STZ)是从链霉菌中提取出来的一种抗生素,是一个诱导糖尿病动物模型的常用药物。将小 B .维生素 C C .维生素K D .维生素B 12 D.饮食 鼠对照组(I 组)腹腔注射pH4枸椽酸钠缓冲液,Ⅱ、Ⅲ和Ⅳ组腹腔注射STZ 20、40和80 mg·kg枸椽酸钠 -1 缓冲液,连续注射5天,分别在第4,7,14,21和28天测定小鼠血糖浓度,结果如下: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教案

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生物第一单元第二章的第一节内容。本节课安排两课时完成。我主要是对第一课时的教学作简要分析说明。 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有:生态因素、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等概念;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 第一课时,突出概念教学,围绕材料中小麦田里各种生态因素对小麦影响分析。再通过搜集实例,利用多媒体或图片展示,帮助学生了解环境影响生物,生物适应环境并反过来影响环境的密切关系,从而让学生更好地认识生物与环境是统一的整体,建立关爱生物,保护环境的意识,最终认识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二、学情分析: 通过对第一章学习,学生对什么是生物有一定了解,还没有把生物放到环境中去定位。本节课主要讲述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其知识内容不深,自然界中的实例较多,通过演示实例后再进行归纳就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举例说出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举例说出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举例说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思考、分析问题等能力。

学会辩证看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同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与相互影响的观点。 培养学生关爱生物,树立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举例说明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关系。 难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对资料及信息进行收集和分析的能力等。五、教学准备 课前准备相关的多媒体课件和教学相关图片,如:沙漠、草原和森林分布图和小麦田示意图,打斗的北极熊,竹节虫的拟态等图片。 六、教学方法 联系实际生活法、观察法、讨论法、启发诱导、多媒体、提问法,开展师生互动等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七、教学课时1课时 八、教学过程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学设计完整版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学 设计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第二章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平安城中学张雅楠 一、概念分析 本节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重要概念。每种生物都离不开他们的生活环境,同时又能适应、影响和改变环境。生物与环境之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以及生态因素概念的理解,生物与环境关系中的基本观点的建立。探究实验活动中变量的控制和对照实验的设置,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要帮助学生完成思维方式的转化,抓住概念的本质,从感性经验、身边实际入手,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的环境,生态因素,以及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等概念,最终理解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重要概念。 二、教材分析: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选自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的第二章第一节,内容包含了本书的第一个探究实验。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第一章《认识生物》的知识后,以生活中常见的鼠妇为话题,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理解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生活的影响,并理解其在农工业方面的应用。再介绍生物因素对生物生活的影响,让学生从两个方面理解环境对生物生活的影响,最后学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三、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形象思维发达而抽象思维欠缺,生物知识有限,生态系统的知识学生虽有一些接触,但缺乏深层次的理解,本节课的概念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重要概念知识单靠老师讲述,理解上是有困难的,但他们对生物知识很感兴趣,热情很高,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教师来说是项挑战。 四、设计思路: 本节课是初中生物的第三节,学生对生物学还不甚了解,所以这节课的成败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对学生形成正确的生物学观点,从整体上认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根据课程目标,力求设计多个探究性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体会、感悟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并有意识地渗透保护环境、尊重生命、关爱动物的教育,是我设计这节课的初衷。本节课构想的主线是“生物与环境”,由多个学生活动构成。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的活动是初中生物课中的第一个探究性实验,学生没有科学探究的基础,所以老师要将探究的一般过程告诉大家,帮助学生设计探究方案,引导学生尝试控制实验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体会实验变量的控制和对照实验的设置,把重点放在实验结果的分析上,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环境因素对生物生存的影响,理解环境与生物的关系。有意识地点出探究的一般过程,让学生在感性上对科学探究有个认识,为后面上升到理性上的学习作好铺垫。在建立“生态因素的概念”、认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时就要以实例让学生去感悟,并在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的实验过程中有意识地渗透这些内容。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练习题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一、选择题 1.(2009黔东南州)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都体现了() A、生物能影响环境 B、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 C、环境能影响生物的生存 D、生物与环境可以相互影响 2.(2018锦州)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这句话体现了( ) A.环境能影响生物的生存 B.生物能适应一定的 环境 C.生物能影响环境 D.生物与环境可以相 互影响 3.(2018长沙)樟树上下相邻的叶片互不遮挡,能使每片叶都尽可能多地接受阳光的照射,这种现象可说明 A.环境能适应生物 B.环境不能影响生物 C.生物能适应环境 D.生物不能影响环境 4.(2018德城区)红树林枝繁叶茂、根系发达,能扎根于海滩淤泥中,有效的防止波浪对海岸和海堤的侵蚀。红树林的根系发达属于A.生物对环境的依赖B.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C.生物对环境的适应D.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5.竹节虫的身体与竹枝极为相似,这属于() A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B. 环境对生物的制约

C.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D. 环境对生物的适应 6.下列叙述与干旱环境中的植物特征不符的是() A.具有发达的根系 B.具有肥厚的肉质茎 C.具有较大的叶片 D.具有厚厚的角质层 7.按照正确方法对同一地区内的裸地、草地和茂密的灌丛测量湿度, A.裸地>草地>茂密的灌丛B.茂密的灌丛>草地>裸 C.草地>茂密的灌丛>裸地D.茂密的灌丛=草地>裸地 二、非选择题 8.某合作学习小组进行“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的探究活动,经过多次测量,得到几组平均数据记录在下列表格中,请回答问题: 三种不同地点的空气湿度平均值 (1)小组内的四个同学,在测量过程中的不同做法,哪个是正确的?() A.甲在裸地看到一个小水洼,非常高兴地把干湿计放在小水洼边测量空气湿度; B.乙在裸地、草地和灌丛三个不同地点,早中晚各分别测量了一次,并认真记录;

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高中组预赛试题及答案

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山东赛区) 高中组预赛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全部为选择题,单项选择题共80个小题,80分;多项选择题共20个小题,40分;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2.答卷前务必将自己所在的市、县(区)、学校、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 3.多选题答案完全正确才可得分,所有试题使用2B 铅笔在答题卡上作答。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1分,共80分) 1.右图为某同学绘制的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相关叙 述正确的是 A .①对来自⑦的蛋白质进行分类和包装 B .②的功能与rRNA 及⑦的形成有关 C .图中不应该出现的结构是④和⑤ D .动物细胞中有双层膜结构的只有⑧ 2.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结构及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叶绿体和液泡具有双层膜 B .高尔基体能合成和分泌蛋白质 C .细胞器之间都能通过囊泡进行物质运输 D .细胞器在细胞质中的分布与细胞的功能相适应 3.右图为人体某细胞的细胞膜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A 侧为该细胞的细胞膜外侧 B .c 与细胞识别有密切关系 C .该膜上的d 是可以运动的,但a 、b 、c 不能运动 D .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a 、b 、c 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4.下列关于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溶酶体能合成和分泌多种酸性水解酶,被称为细胞内的酶仓库 B .酶的形成需要消耗ATP ,A TP 的形成需要酶的催化 C .酶可通过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来加快反应速率,同时为化学反应提供能量 D .若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可选择双缩脲试剂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测 5.实验测得四种动物细胞分裂的细胞周期如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a 时期为细胞周期的分裂期 B .可以将癌细胞阻断在b 时期进行癌症治疗 C .最好选用动物4观察细胞有丝分裂过程 ① ③ ⑤ ② ④ ⑥ ⑦ ⑧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说课稿.docx

尊敬的评委: 下午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VV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本次说课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重点与难点、教法、学法、教学流程和板书设计五个方面论述。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VV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一节,它主要是讲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包括环境的概念、生态因素的概念、生态因素的分类、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四个部分,综合了环境,生态因素等知识,站在生物圈的高度,阐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本节课既有对生物与非生物知识的应用,又有对生物圈一些基本知识的描述,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学习本节课既为进一步学习生物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又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由此说明了本节课在教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课改的精神,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能举例说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理解生物对环境 的适应和影响。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发散思维的能 力。 (3)情感目标: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热爱生命、保 护生命 3 ?教学重点与难点

我把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作为本节课的重点,因为它能很好地 说明生物圈中生物与环境不可分割的关系。把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作为难点,因为相对而言,这一知识点抽象些。当然探究实验也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但由于现实原因,很难在课堂上进行探究,只有布置学生们自己选择在家进行探究。而在课堂上用图片和例子等,让学生充分观察、思考,并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分析理解来突破重点和难点。 二、说教法 教学方式的改变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改变了过去单纯的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在本节课我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在充分的图片和各种实例的情况下,组织和引导学生阅读、观察、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其主体作用。 三、说学法 学习方式的改变也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我让学生通过阅读、观察、资料分析等,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学生之间进行合作学习,唤醒学生的学习意识、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 四、说教学过程 (一)悬疑引入,激发兴趣 我们知道恐龙是地球远古时候的一种庞大的动物,为什么现在灭绝了呢?小时候,家乡的小溪都有很多鱼虾为什么现在又没有了呢?我们地球存在各种各样的生物,它们 生活要什么样的条件呢? 通过这些悬疑,引出环境的知识,进一步引导学生阅读得到生物圈与环境的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练习 一、选择题 1、德化戴云山上,枫叶林分布在海域较低的地方,针叶林分布在海域较高的地方.影响这一分布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A.阳光B.空气C.温度D.水 2、“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艾是草本植物)是烟台乡村保持多年的习俗,从谚语中可知影响这两种植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A.阳光B.温度C.水分D.空气 3、科学家曾对世界上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海沟进行科学考察,发现海沟深处有鱼虾,但没有绿色植物,其原因是海沟深处() A.没有二氧化碳B.没有阳光 C.没有营养物质D.水温太低 4、北极熊的毛色是白的,沙漠中骆驼刺的根扎得很深,这些现象所体现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 A.生物适应环境B.生物影响环境 C.环境影响生物D.生物依赖环境 5、关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有一定限度的 B.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现象 C.生物永远适应环境 D.生物适应环境则生存,否则死亡 6、成语是汉语中人们熟识并广泛使用很久的词组或短句,其中蕴含丰富的趣味生物学知识.下列能说明“生物对环境有影响的”成语是() A.风声鹤唳,草木皆兵B.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D.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7、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下列与此相似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A.企鹅的皮下脂肪很厚 B.沙漠地区栽种的植物能防风固沙 C.温带的野兔随季节换毛 D.荒漠中的骆驼刺地下的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 二填空 1、在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漫长过程中,环境不断改变,影响着生物;生物也不断进化,适应并影响环境.请分析下列生物与其所处环境之间的关系,回答问题. (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个诗句体现出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 (2)在沙漠地区植物造林可以防风固沙,这个事例体现出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3)莲“中通外直”,其地下茎(莲藕)和荷叶叶柄中都有贯通的气腔,适于在环境中生活;沙棘的地下根长度是地上部分高度的十多倍,适于在环境中生活;鱼类适于在水中呼吸的结构是;家兔必须通过四肢来和运动以适应陆地环境.上述事例体现出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2、阅读下列材料,请你回答问题. 资料一:下图中两个狐(A、B),一个是生活在北极的极地狐,另一个是生活在非洲沙漠中的沙漠狐.

中考生物试题分考点汇编-----生物与环境(非选择题2)

近两年中考生物试题专题分类----- 生物与环境(非选择题2) 1.(2012年滨州)图5是某生态系统部分生物的营养关系图解。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5中的生物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如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中没有表示出生物成分是分解者。 (2)图5的食物网中,共有4条食物链。蛇和蛙之间属于捕食关系。 (3)该生态系统中含能量最多的类群是植物,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均来自于这一类群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 (4)假若在生态系统中施用了不易分解的农药,该食物网中农药含量最高的生物类群是鹰。 (5)如果蝗虫的数量大量增加,食虫鸟和蛙的数量将随之增加,使蝗虫的数量增长受到抑制,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2.(2012年福州)黄岩岛是我国南海一座美丽的珊瑚岛礁。岛礁周围生活着多种多样的海洋生物,其中最有名的是金枪鱼。它是游动速度最快的海洋动物之一;它的种类包括蓝鳍金枪鱼、黄鳍金枪鱼、长鳍金枪鱼等。金枪鱼还是该海域的顶级消费者,它捕食章鱼,而章鱼所捕食的小鱼要吃大量的浮游藻类。 (1)黄岩岛水域生活着多种多样的海洋生物,这体现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2)金枪鱼的呼吸效率高,它的呼吸器官是鳃。 (3)请你根据资料内容,写出一条完整的食物链浮游藻类→小鱼→章鱼→金枪鱼。

(4)金枪鱼的蓝色和黄色是一对相对性状,这些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 (5)如果该海域被铅污染,体内铅含量最多的生物是金枪鱼。 3.(2012年菏泽市) (7分)下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的关系。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 (2)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进行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且能量传递具有单向性和逐级递减的特点。 (3)在农田生态系统中,人们研究其能量流动的目的是为了使能量尽可能多的流向对人类有益的一面。我市牡丹区杜庄村的一些瓜农,利用农作物秸秆反应堆技术在大棚内种植甜瓜,使甜瓜提早上市,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这种技术不但提高了大棚内的温度,而且提高了土壤的肥力,它主要是利用了细菌真菌等分解者,将秸秆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供甜瓜利用的简单物质,并释放出能量。 4.(2012年泸州)图一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在此生态系统中青蛙和蜘蛛除了捕食关系外还有竞争关系。 (2)在草原生态系统的组成中,图一未画出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是非生物 部分和分解者。 (3)该草原生态系统中,在没有人类干扰的情况下,蛇和食虫鸟的数量能够 保持相对稳定,这是通过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来实现的。 5.右图是自然界中碳循环,水循环的图解,请分析回答: (1)图中①②代表绿色植物参与碳循环的部分生理过程,其中进行①过程的细 胞结构是叶绿体,①过程所发生的变化是二氧化碳和水变成有机物和氧气(或无 机物合成有机物,并放出氧),进行过程②时伴随着物质变化所发生的能量变化 是释放有机物中的能量(意思对即可)。 (2)图中③④所代表两类生物其中④(用代码表示)是以生态系统分解者的角 色参与碳循环的。 (3)除了碳循环,自然界还时刻进行水循环,如绿色植物还可以不断地从根部的根毛从土壤中吸收水分,通过叶片表皮上的气孔向大气中散失水分,从而促进自然界的水循环。 (4)综上所述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三大生理过程把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紧密联系起来,对自然界的碳循环,水循环起到重要的作用。 6.(2012年潍坊)某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对沂山某地域内的动、植物种类进行调

2016全国高中生物奥林匹克竞赛试题

高中生物奥林匹克竞赛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研究生物学问题的方法有:①推论②结论③问题④实验⑤观察⑥假设,其研究的步骤应是 A ③⑥①④⑤② B ③⑥④⑤①② C ⑤③①⑥④② D ⑤③⑥①④② 2.甲、乙、丙、丁、戊是有关显微镜的几个操作步骤,右边两图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番茄果肉细胞,要将图1转换为图2,所列A、B、C、D4种操作顺序中,正确的应是 甲.转动粗准焦螺旋乙.转动细准焦螺旋丙.调节光圈丁.转动转换器戊.移动玻片 A 甲→乙→丙→丁 B 丁→丙→乙 C 戊→丁→丙→乙 D 丁→戊→甲→丙 3.生物学实验中常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细小物体,若物体被放大50倍,这里“被放大50倍”是指该细小物体的 A 体积 B 表面积 C 像的面积 D 长度或宽度 4.在鉴定种子中含淀粉成分时,右图所示液体的颜色分别是(已滴完) A 白色、黑色 B 乳白色、蓝色 C 棕色、黑色 D 棕色、蓝色 5.在观察青蛙心脏活动的实验中,为了保证心脏能正常的代谢,要用生理溶液灌注心脏,所用生理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A 0.9% B 0.7% C 0.6% D 0.5% 6.在解剖蚯蚓时,主要目的是详细观察蚯蚓的神经系统,同时也希望能看到它的主要血管,解剖的方法最好是 A 沿着背部中线将体壁纵切 B 沿着身体两侧中线将体壁纵切 C 沿着腹面正中线将体壁纵切 D 将蚯蚓横切,剪成3段 7.采集飞翔的昆虫时,手执捕虫网正确的捕法是 A 从背后兜捕 B 迎面兜捕 C 从上向下兜捕 D 从下向上兜捕 8.观察胞间连丝的理想材料是 A 厚壁细胞 B 薄壁细胞 C 导管 D 表皮细胞 9.制作草履虫装片时,吸取一滴草履虫培养液的位置是 A 培养液的底层 B 培养液的表层 C 培养液的中层 D 培养液的中下层 10.做鳞翅目昆虫标本时,昆虫针要插在

全国高中生物竞赛试题【含答案】

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试题【复赛】 注意事项:1.所有试题使用2B铅笔在机读卡上作答; 2.试题按学科分类,单选和多选题混排,多选题答案完全正确才可得分; 3.纸质试卷80题90分,电子试卷40题60分,共计120题,150分; 4.答题时间120分钟。 一.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20题21分 1.线粒体是半自主的细胞器,下列有关其蛋白质来源的描述,错误的是:(单选1分) A.线粒体可以独立合成蛋白质 B.线粒体蛋白质的大部分由核基因编码 C.线粒体外膜的蛋白质为核基因编码,内膜的蛋白质由线粒体编码 D.线粒体编码的蛋白质是细胞生命活动所必须的 2.视网膜母细胞瘤主要是由于:(单选1分) A.原癌基因Rb基因突变引起的 B.抑癌基因Rb基因突变引起的 C.原癌基因P53基因突变引起的 D.抑癌基因P53基因突变引起的 3.现代生物学研究多从‘全局’出发,研究细胞中整体基因的表达规律即生物组学,按照研究层面可进一步分成不同的组学。下列按照基因表达流程正确排列的组学为:(单选1分) A.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转录组学-代谢组学 B.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 C.代谢组学-蛋白质组学-转录组学-基因组学 D.代谢组学-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转录组学 4.下列哪个科学实践可以作为分子生物学诞生的标志?(单选1分) A.格里菲斯的肺炎双球菌转化 B.沃森和克里克提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C.丹麦科学家Johannsen将‘遗传颗粒’命名为基因 D.Avery等发现遗传物质是DNA E.孟德尔发现遗传学规律

5.内膜系统处于高度动态之中,在细胞生命活动中膜融合是必须的过程。下列关于膜融合的描述,正确的是:(单选1分) A.膜融合是由热力学推动的自发过程 B.膜融合没有选择性 C.膜融合需要特定的蛋白参与 D.膜融合需要指定的脂分子参与 6.人的ABO血型抗原位于红细胞质膜上,它们在胞内合成、修饰和转运的路线可能是:(单选1分) A.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质膜 B.内质网-高尔基体-质膜 C.核糖体-内质网-质膜 D.细胞核-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质膜 7.下列有关细胞凋亡的描述,错误的是:(单选1分) A.细胞凋亡途经都是依赖于Caspases来切割底物蛋白的 B.细胞凋亡过程中细胞内容物不会外泄 C.细胞凋亡是主动地细胞死亡过程 D.细胞凋亡途径是细胞信号网络组成的部分 8.指导分泌蛋白质在糙面内质网上合成的决定因素除了信号识别颗粒和停泊蛋白外,还有:(单选1分) A.蛋白质中的内在停止转移锚定序列 B.蛋白质N端的信号肽 C.蛋白质C端的信号肽 D.蛋白质中的α螺旋 9.生物样品经过固定后就会失去生物活性,我们可以借助相差显微镜观察活细胞显微结构的细节。相差显微镜的设计利用了光线的哪种现象,从而将相差变为振幅差,实现了对活细胞和未染色标本的观察?(单选1分) A.光的干涉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D.光的散射 10.下面关于脂质分子性质的描述中,错误的是(单选1分) A.大多数脂质分子不宜溶于水 B.胆固醇是两亲脂质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水、温度、空气、光等是生物生活的环境条件。 2.举例说明生物和生物之间的亲密关系。 3.举例说出生物能适应和影响环境。 能力目标: 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模仿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情感目标: 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能够认真观察、记录,并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和交流。 1.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2.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 1.探究实验设计要点。 2.探究活动的组织和实施。 教学设计(设计者:) 图中有两只狐,一只生活在北极,另一只生活在非洲沙漠。请你推测:哪一只是北极狐?哪一只是沙漠狐?为什么同是狐,它们的形态却不同呢?(PPT3) 1.教师明确任务,学生独立自主学习。 自主活动一:阅读分析教材P12~17内容,结合教材中图形,回答学生用书有关题目。 自主活动二:阅读分析教材P14~16的内容,回答学生用书有关题目。 2.教师巡回检查学生学习效果。学法指导:实验法、控制实验变量。 3.对学生学习的效果展示和交流。 4.学生自我矫正错误、增强对知识的认识与记忆。 1.两人合作探究 学生完成学生用书有关题目。 2.小组合作探究 问题(1) ①非生物因素有哪些?举例说明。 ②生物之间存在哪些关系? ③生物和环境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 问题(2) ①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有哪些? ②如何来设置科学探究中的对照实验? 完成“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探究活动。 通过探究活动,学生合作交流分析得到:(1)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二类:一类是光、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一类是生物因素。在自然界中,各种因素影响着生物,生物在生存和发展中不断适应环境,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环境。(2)对照实验中要保证变量是唯一的。 3.师生互动 问题:哪个鱼缸更适合鱼的生长? (PPT4) 教师点拨、示例讲解问题: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二类:一类是光、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PPT5~7)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知识点+例题讲解+同步练习

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本节重难点 1.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可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2.在光影响鼠妇的探究实验中,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3,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和改变和环境。 例题讲解 【经典例题】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关系的描述中,最完整的是() A.生物适应环境 B.生物的分布受环境的制约 C.生物对环境无影响 D.生物在适应环境及影响环境的同时,环境也影响生物 【精讲精析】生物首先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同时也影响、甚至改变环境。 【答案】D 同步练习 1. 菊花多在秋天开花,影响开花时间的最主要因素是() A. 水分的多少 B. 温度的高低 C. 养料的多少 D. 日照时间长短 2. 2005年我国宁夏某草场鼠害猖獗,大量羊群严重缺乏牧草。此地区羊与鼠的关系是() A. 合作 B. 共享 C. 捕食 D. 竞争

3. 我国南方比北方的生物类群和数量都多,起主要作用的环境因素是() A. 土壤 B. 水源 C. 阳光 D. 温度 4.猫头鹰和田鼠的关系属于() A.捕食关系B.寄生关系C.合作关系D.竞争关系 5.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所有生物的生活都会受到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B.每一种生物都会受到周围其他生物的影响 C.生物受到环境的影响,严重时可能是导致生物死亡 D.人呆在屋里就不会受到其他生物的影响 6. 处于北回归线的云南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生物丰富,物种多样,雨量充沛,气候宜人;同纬度的撒哈拉沙漠生物罕见,干旱少雨,气候严酷。这一现象说明() A. 生物适应环境 B. 生物依赖环境 C. 环境影响生物 D. 生物影响环境 7.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离不开环境,但不影响环境B.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C.生物与环境之间彼此孤立,互不影响D.环境不能制约生物的存在 8.水葫芦是一种从国外引进的植物,引入后,很快在部分水域蔓延,

全国中学生生物竞赛试题与答案

2013年生物竞赛试题 注意事项:1.所有试题使用黑色中性笔或钢笔在答题卡上工整作答; 2.试题单选40题与多选10题,共计50题;多选题多选、漏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3.答题时间45分钟,请各位考生抓紧时间。 Ⅰ卷单选题(70′) 一.基础题(1′×10 =10′) 1.人体最大的器官就是( ) A.肺 B.心脏 C.皮肤 D.肾脏. 2.如果B型血的人受伤需输血,为了防止凝集反应,所输血的血型应该就是( ) A.A型血 B.B型血 C.O型血 D.AB型血 3.某人因外伤出血,血色暗红,血流较缓,紧急的抢救措施就是 ( ) A.赶紧送往医院 B.指压法远心端压住 C.消毒后用纱布包扎 D.止血带近心端捆住 4.只有人类才能建立的反射就是( ) A.见红灯停步 B.听见铃声吃食物 C.闻到香味垂涎 D.谈虎色变 5.试管内有一些植物油,加入配制的消化液后,充分振荡,置于37℃的温水中保温,过一会儿植物油不见了,请分析配制的消化液最合理的一组就是( ) A 肠液、胰液与胆汁 B 唾液、胃液与肠液 C 肠液、胃液与胰液 D 唾液、胃液与胆汁 6.甲试管血液中加入柠檬酸钠,乙试管血液不加任何试剂,静置一天均得到上清液。那么,这两种液体( ) A.都就是血浆 B.都就是血清 C.甲就是血浆,乙就是血清 D.甲就是血清,乙就是血浆 7.视力正常的人,物像总就是准确地落在视网膜上,这主要就是由于( ) A.瞳孔可以缩小与放大 B.眼球的前后径可以调节 C.晶状体的曲度可以调节 D.视网膜可以前后移动 8.197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订了“人与生物圈”的研究计划,其目的主要在于( ) A.协调人与生物圈的关系 B.保护生物圈内的各种生物 C.保护地球上的生态环境 D.防止生物圈遭到破坏 9.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的共同祖先就是( ) A.黑猩猩 B.长臂猿 C.森林古猿 D.大猩猩 10.下列4组疾病中,都就是由蚊子传播的一组就是( )。 A、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与疟疾 B、流行性乙型脑炎与丝虫病 C、猩红热与流行性乙型脑炎 D、伤寒与黑热病 二.水平题(2′×30=60′) 11、地球上最早的细胞大约出现在距今( ) A.4亿年一8亿年 B.8亿年一12亿年 C.20亿年一23亿年 D.36亿年一38亿年 12为检验一个病人就是否患糖尿病,通常在其尿液里需加入的试剂就是( ) A.双缩尿试剂 B.饱与氯化钠溶液 C.新制的斐林试剂 D.新制的苏丹Ⅲ染液 13.通常情况下,分子式C63H103N17S2的多肽化合物中最多含有肽键() 个 A.63个 B.62个 C.17个 D.16 14.生长在沙漠的—一些植物的根毛中,细胞内的水分比周围土壤中的水分多,在这种情况下更多的水分要进人植物的根毛需要靠( ) A、水解作用 B.主动运输 C.胞质环流 D.渗透 15.细胞分裂过程中形成的纺锤体其主要成分就是:

教案--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教案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教案 一、教材分析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一节论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是一个最基本的生物学观点,也是理解“人与生物圈应该和谐发展”的理论基础。所以该节在本书中乃至在本学科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分1课时来进行教学。主要内容有:生态因素、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等概念;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 二、学情分析: 通过对第一章学习,学生对什么是生物有一定了解,还没有把生物放到环境中去定位。本节课主要讲述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其知识内容不深,自然界中的实例较多,通过演示实例后再进行归纳就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举例说出环境中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2)举例说出环境中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3)举例说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 (4)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思考、分析问题等能力。学会辩证看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尝试学习“提出问题”“设计简单的对照实验”“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和得出结论”等实验步骤。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同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与相互影响的观点。 (2)培养学生关爱生物,树立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举例说明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关系。 难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对资料及信息进行收集和分析的能力等。 五、教学准备 课前准备相关的多媒体课件和教学相关图片,如:沙漠、草原和森林分布图和小麦田示意图,打斗的北极熊,竹节虫的拟态等图片。 六、教学方法 联系实际生活法、观察法、讨论法、启发诱导、多媒体、提问法,开展师生互动等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柳树0中学11-12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案一体化”讲学稿课题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学科生物课型新授主备人王艳丽审核人李磊课时设置 1 使用时间 学习目标1、理解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 2、通过实例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学习重点、难点:同学习目标 学习过程 【复习导学探究质疑】 1、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等非生物因素,另一类是 2、探究过程包括、、、、、等方面 3、对照实验指 4、荒漠中的骆驼刺地下部分比地上部分长很多,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说明 蚯蚓能疏松土壤,树木能防风固沙,说明 5、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最常见的是,另外还有、关系 【分组合作互动释疑】 1、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非生物因素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做了如下实验: ①取6个同样大小的小花盆,分别装满同样的沙土,并编号。 ②将一个刚出芽的马铃薯块茎切成同样大小的6块,每块马铃薯上都有一个芽眼。将这6块马铃薯 分别埋进6个小花盆的沙土中5cm深。 (1)该实验探究非生物因素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其中1号和3号花盆组合可用来探究__________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 (2)马铃薯的这种繁殖方式属于__________。 (3)5号花盆中的马铃薯最终会,原因是___________ 。 (4)你认为该实验设计(选填是或否)存在缺陷,理由是: 。 2、雷鸟冬天换上白色的羽毛,就能够大减少被捕食的机会。有时候冬季少雪,或迟下雪,这种情况下,雷鸟换上白色的羽毛反而容易被捕食,这种现象表明 (1)(2) 【训练反馈应用提升】 1.在同一块地里同时栽培大蒜,若栽培在露天环境中,长出的叶片是绿色的;而在遮光条件下栽培,长出的叶片是黄色的。该探究实验说明影响叶绿素形成的环境因素是() A.水分 B.光 C.无机盐 D.空气 2、影响生物生活的生物因素指()教师修改及学生笔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