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脊源性髋膝痛

脊源性髋膝痛

脊源性髋膝痛
脊源性髋膝痛

脊源性髋膝痛

诊疗指南

前言

本《指南》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

本《指南》由中华中医药学会整脊分会提出、起草并归口。

本《指南》由浙江省温州曙光医院、浙江省瑞安市中医院负责起草。

本《指南》主要起草人:韦春德、胡思进、金叶道。

引言

本《指南》是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立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组织,中华中医药学会整脊分会和浙江省温州市曙光医院及浙江省瑞安市中医院承担的。

本《指南》研究主要采用专家问卷调查方法进行。专家问卷调查采用德尔菲法(Delphi)分四轮进行,在对四轮专家答卷统计分析、形成初步意见的基础上,邀请本学科著名专家进行论证,论证后形成了本《指南》。

定义

脊源性髋膝痛是因脊柱病损(排序紊乱、曲度改变、侧弯等)引起,以髋膝部疼痛为主的一组病症。属中国传统医学“髀枢痹”、“痹症”的范畴。

有腰椎相关症状及髋膝部疼痛,在风湿骨病科治疗无效或效果不佳,经整脊疗法诊断性治疗疗效得到验证者,可诊断为本病。

1、范围

本《指南》规定了脊源性髋膝痛的诊断、辨证、治疗与护理。

本《指南》适用于脊源性髋膝痛的诊断与治疗。

2、要求

2.1、诊断

2.1.1、病史

急慢性脊柱损伤病史,长期从事体力劳动,久坐或有不良姿势习惯的人。

2.1.2 临床表现

开始有腰痛症状,后出现一侧髋膝部疼痛。

2.1.2.1症状

2.1.2.1.1腰部疼痛:腰部疼痛,活动功能可有受限。

2.1.2.1.2髋部疼痛:患侧腹股沟部、大腿内侧、髋关节疼痛、不适。

2.1.2.1.3膝部疼痛:膝周疼痛,怕冷,无力感。

2.1.2.1.4髋关节活动受限:部分闭孔神经病变患者伸髋时可出现疼痛加重,故呈屈曲状伸直受限。2.1.2.2 体征

腰背部肌肉紧张,L1-L3棘突和椎旁可有明显压痛,可触及棘突偏歪,韧带遁厚或剥离。髋膝周围软组织可有压痛,或压痛点不确切。如因脊柱病损引起闭孔神经病变,则闭孔上缘中点处可有明显压痛。内收肌痉挛,大腿外展受限。膝关节有时可有轻度肿胀。

2.1.2.3 影像学检查

X线与病理变化特征:

(1)腰椎正侧位片可有侧弯,椎曲改变及小关节紊乱。

(2)骨盆X线未见异常。

(3)髋关节、膝关节X线无明显异常。

CT:未见腰椎椎间盘突出。

2.1.3 诊断要点

2.1.

3.1有急慢性腰椎损伤病史,或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久坐或有不良姿势习惯的人。

2.1.

3.2开始有腰部疼痛,活动功能受限。髋关节周为及膝关节周围疼痛。

2.1.

3.3髋膝周围软组织可有压痛,或压痛点不确切。如因脊柱病损引起闭孔神经病变,则闭孔上缘中点

处可有明显压痛。内收肌痉挛,大腿外展受限。

2.1.

3.4 X线表现:腰椎正侧位片可有侧弯,椎曲改变及小关节紊乱。髋关节膝关节X线无明显异常。2.1.4 鉴别诊断

2.1.4.1 臀部皮神经卡压症:该病以臀部疼痛为主,并在臀上皮神经入臀点有明显压痛。一般无腰痛。

2.1.4.2 股骨头坏死:髋关节僵硬并活动受限。X线可见股骨头骨纹理细小或中断、股骨头囊变、硬化、

扁平或塌陷。

2.1.4 .3 髋关节骨性炎:X线可见股骨头和髋臼骨边缘可见骨赘,髋关节外侧呈狭窄现象。

2.1.4.4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X线可见膝关节骨质增生,关节间隙变窄。

2.1.5 辨证诊断分型

2.1.5.1血瘀型:腰髋膝疼痛如刺,痛有定处,日轻夜重,俯仰不便,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沉涩。2.1.5.2 寒湿型:腰膝冷痛,肢冷无力,按有定处,遇寒痛剧,得热痛减,溲溺清长。舌质淡,苔薄或白

腻,,脉沉紧。

2.1.5.3肝肾亏虚型:腰髋膝疼痛痛无力,休息则不痛,久行、久站即痛。二便正常,舌淡苔白,脉弦

细。

2.2治疗

2.2.1 治疗原则

理筋,调曲,练功。

2.2.2 治疗方法

2.2.2.1 整脊法

2.2.2.1.1理筋疗法:膏摩药熨、针灸疗法后刺络放血拔罐法。

2.2.2.1.2调曲疗法:根据腰椎关节紊乱或曲度异常者,可应用“四维脊柱牵引仪”辩证行二维或四维牵

引治疗。行腰椎旋转法纠正椎体旋转及侧弯。

2.2.2.1.3练功:常用的练功疗法有“健脊强身十八法”第十三式、第十四式和第十五式。

2.2.2.2 髋膝局部的治疗

2.2.2.2.1针刺:局部取穴。

2.2.2.2.2髋部和膝部推拿理筋和膏摩药熨。

2.2.2.2.3理疗:中频药离子导入治疗。

2.2.2.3辅助药物疗法

2.2.2.

3.1中药辨证论治法

2.2.2.

3.1.1血瘀型:治宜活血化瘀,理气止痛;方用身痛逐瘀汤(《医林改错》)加减。

2.2.2.

3.1.2寒湿型:治宜温经散寒,祛湿止痛;方用乌头汤(《金匮要略》)加减。

2.2.2.

3.1.3肝肾亏虚型:治宜补肝肾,强筋骨;方用舒筋保安汤(《普济方》)加减。

2.3 护理

2.3.1对患者进行心理安抚,减轻思想负担。

2.3.2指导患者做相应功能锻练。

2.3.3治疗期间,患者以卧床休息为主,以减轻下肢负重。

2.4预防

2.4.1饮食有节、锻炼有度,劳逸结合。

2.4.2 保持正确的姿势和体位,避免久坐,单下肢长期负重。

2.4.3 坚持腰背肌锻炼。

2.4.4 避免外伤,注意保暖。

椎间盘源性腰痛的诊断和治疗

椎间盘源性腰痛的诊断 和治疗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椎间盘源性腰痛的诊治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全军骨科研究所任东风 写在课前的话 腰痛是当前所有国家面临的主要健康问题。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全部人口中的75%~85%在一生中的某个阶段受到腰痛的困扰。在任何时候,有约18%的人群正在经历腰痛。目前对于腰痛能做出正确诊断和治疗的仅有15%。本课程对椎间盘源性腰痛作了详尽阐述。 一、概述 目前比较明确的是椎间盘内裂隙是椎间盘退变早期主要的病理特征。其中纤维环撕裂与这个腰痛发生有很密切的关系。纤维环撕裂有三种方式,一种环状破裂,一种放射状破裂和纤维环边缘损伤。其中放射状破裂与椎间盘源性腰痛联系尤为密切。 椎间盘退变以后,它的生化性质发生改变,必将影响椎间盘的力学性能,力学性能改变以后,也是腰痛产生的一个病理基础。 椎间盘老化是不可避免的,随着年龄的增加它的退变是不断的加重的。从这个图我们能看到,腰痛发生的高峰期是 40 岁左右,而退变是随着年龄增加是不断加重的,它并不平行。 也有研究表明,椎间盘退变峰期分为三期:一个是阶段失能稳期,一个阶段不稳,一个是阶段再稳定。也就是随着椎间盘退变,由原来的稳定的腰椎结构变成阶段不稳定的阶段,但它最终会再稳定。在这个不同时期,出现一些病理改变是引起腰痛或神经根痛。 CT 或 MRI 检查发现正常人群 1/3 有椎间盘突出但无任何临床表现;在缺乏明显的腰椎间盘突出时,出现严重慢性腰痛症状; 50 岁以上人群中椎间盘退变是普遍的, MRI 不能区分在 T2 加权上信号减弱的腰椎间盘是正常老化的椎间盘还是疼痛的病理椎间盘。

135系统精讲-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第六节 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的护理

1.下列哪项不是类风湿性皮下结节的特点 A.最常见于肘关节鹰嘴处 B.骨隆起受压处也多见 C.大小由数毫米至数厘米 D.它的存在表示本病活动 E.质硬、有压痛、非对称性分布 【答案】:E 【解析】:皮下结节多位于关节隆突部及受压部位皮下,如上肢鹰嘴突、腕、踝等关节。其大小不一,直径自数毫米至数厘米,黏附于骨膜、肌腱,坚硬如橡皮,无压痛,呈对称分布。类风湿结节的存在表示本病的活动。 2.关于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的护理措施,下列错误的是 A.限制受累关节活动,保持关节功能位 B.避免肢体受压 C.关节肿痛时卧床休息 D.给予舒适卧位 E.避免关节活动 【答案】:E 【解析】:活动期发热或关节肿胀明显时应卧床休息,并保持正确的体位,病情缓解时指导病人进行功能锻炼。可做关节的被动活动。以保持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 3.患者男性,50岁,教师。患有类风湿关节炎近20年,目前因关节肿胀、疼痛、功能障碍而影响生活和工作。常出现忧虑、孤独感和失望。护士列出的护理诊断那个不适合该病人 A.清理呼吸道无效 B.躯体移动障碍 C.预感性悲哀 D.活动无耐力 E.有废用综合征的危险 【答案】:A

【解析】:根据病人的症状和体征,病人目前不存在呼吸道堵塞现象,因此清理呼吸道无效,不适合该病人。 4.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的常见诱因是 A.紫外线 B.阳光直射 C.寒冷潮湿 D.过敏反应 E.遗传因素 【答案】:C 【解析】:一般认为类风湿关节炎病人是某些可疑病原体感染人体,在某些诱因(如潮湿、寒冷、创伤等)作用下发生的。 5.患者女性,33岁,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史5年,出现受累的关节炎性肿胀是 A.匙状指 B.梭状指 C.杵状指 D.爪形手 E.O形腿 【答案】:B 【解析】:类风湿关节炎关节畸形多见于较晚期病人。急性发作期,由于滑液增加和关节外软组织的肿胀,使关节肿胀呈梭形,特别是近端指间关节,称梭状指。 6.类风湿关节炎最早出现的关节表现是 A.发热 B.咳嗽 C.关节疼痛 D.关节肿胀 E.关节畸形 【答案】:C 【解析】:关节痛是类风湿关节炎病人最早的关节症状,表现为小关节、对称性、持续性疼痛。

盘源性腰疼

盘源性腰疼 盘源性腰疼 椎间盘源性下腰痛在临床上是极为常见的多发病,是椎间盘内紊乱(IDD)如退变、纤维环内裂症、椎间盘炎等刺激椎间盘内疼痛感受器引起的慢性下腰痛,不伴根性症状,无神经根受压或椎体节段过度移位的放射学证据,可描述为化学介导的椎间盘源性疼痛。 目录 病症诊断

椎间盘源性下腰痛在临床上是极为常见的多发病,是椎间盘内紊乱(IDD)如退变、纤维环内裂症、椎间盘炎等刺激椎间盘内疼痛感受器引起的慢性下腰痛,不伴根性症状,无神经根受压或椎体节段过度移位的放射学证据,可描述为化学介导的椎间盘源性疼痛。 编辑本段临床特点 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最主要临床特点是坐的耐受性下降,疼痛常在坐位时加剧,病人通常只能坐20分钟左右。疼痛主要位于下腰部,有时也可以向下肢放散,65%伴有下肢膝以下的疼痛,但是没有诊断的特异性体征。 多数腰间盘源性腰痛的患者可以有很长时间反复发作的腰痛,多数患者在劳累或长时间站立后,椎间盘内的压力增高后,可以进一步刺激腰椎间盘纤维环表面的神经末稍,引起腰痛加重;另外,在受凉后,也可使神经末稍对不良刺激的敏感性增高,引起腰痛加重。反之,在休息后,特别是卧床休息后,椎间盘内的压力降低后,在很好地保暖后,可以使纤维环表面的神经末稍受到的不良刺激较少,从而使腰痛减轻。 编辑本段病因病理 ① 由于脊柱骨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的疾患所引起。如挫伤、扭伤所引起的局部损伤、出血、水肿、粘连和肌肉痉挛等。 ② 由于脊髓和脊椎神经疾患所引起。如脊髓肿瘤、脊髓炎等所引起的腰痛。 ③ 由于内脏器官疾患所引起。如子宫及其附件的感染、肿瘤可引起腰骶部疼痛,这种病人往往同时伴有相应的妇科症候。 ④ 由于精神因素所引起。如癔病患者也可能以腰病为主诉,但并无客观体征,或客观检查与主观叙述不能以生理解剖及病理知识来解释的病,这种腰痛常为癔病的一种表现。 编辑本段检查项目

热敷可治寒性关节炎

热敷可治寒性关节炎 寒性关节炎(简称风关痛)概念: 风湿寒性关节痛(简称风关痛)是指人体感受风寒湿邪后所引起的肌肉、关节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是常见病,多发病,寒冷潮湿,东南沿海地区为多见。其临床特点是遇寒冷或天气变化则病情加重。临床表现多以疼痛为主,受累关节局部无红肿热的炎症表现,实验室检查血沉大多数正常,抗链“O”及类风湿因子均为阴性,故本病有别于风湿性关节炎及类风湿性关节炎。根据本病发病规律和临床特点,认为风寒湿邪是形成风关痛的病因,它应该是一个独立性疾病。故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类疾病专业委员会主任,著名风湿病专家王兆铭研究员于1974年将本病命名为风湿寒性关节痛。通过二十年来的临床观察,多数学者认为这个命名比较确切,在临床上便于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病进行鉴别,有其实用价值,越来越多地被临床医师采用,对临床颇有指导意义。本病属于中医学痹证范畴。 病因及病理: 1、风湿寒性关节痛的中医病因病理有两方面: (1)体弱邪侵:由于素体虚弱,腠理疏松,营卫不固,外邪乘虚而入,留于经络、关节、肌肉,致气血闭阻,流通不畅而发本病。如《济生方〃痹》篇曰:“皆因体虚,腠理空疏,受风寒湿气而成痹也”。均说明痹证是由体虚而感受外邪所致。

(2)外感风寒湿邪:凡气候变化无常,冷热交错,或居处潮湿,涉水冒雨而患病者,此外邪直入肌肉关节筋脉而为痹证。《素问〃痹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及《儒门事亲〃痹论》云:“此疾之作,多在四时阴雨之时,及三月九月,太阴寒水用事之月……或凝水之地,劳力之人辛苦过度,触冒风雨,寝处浸湿,痹从外入。” 2、西医病因及病理:西医认为风关痛的病因尚未清楚。从客观看,风湿寒邪是本病发生的重要外在因素,通过病史调查发现,本病都有被风湿寒邪侵袭的历史,其常见的病因有:久居潮湿、寒冷处所;汗后淋雨,游泳和长期水中作业;汗后感受风寒;妇女产后受风寒;高寒地区野外作业;感冒后未彻底治愈等。在人体抗病能力低的情况下,风湿寒邪侵入人体,留于肌肉关节,象异物一样刺激周围神经、血管、肌肉等组织,引起气血运行不畅,而致肌肉、关节疼痛、酸麻、沉重等一系列风关痛的临床表现。其病理变化通过病理切片检查,可见炎性细胞或小血管管壁增厚和血管内皮细胞增生。 临床表现:风湿寒性关节痛轻者多在局部,以某部肌肉或一、两个关节(多为膝、髋、肘、肩、腰背)疼痛、酸麻、屈伸不利为主要表现;重者可发生全身肌肉、大小关节疼痛(无红肿),关节活动因痛受限,甚至呈瘫痪状态。有些人患病后持续多年不愈,反复发作、由轻到重,从局部到全身不断发展。以上是本病的基本表现,另外由于风湿寒邪侵犯人体的偏重不同,临床表现

骨质疏松的四种症状

骨质疏松有4种发病征兆,你知道吗 【导读】电视中经常报道骨质疏松就用盖中盖高钙片,那么是否是因为我们人体缺钙才导致的骨质疏松症的呢? 什么叫骨质疏松症呢? 骨质疏松症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组骨病,骨组织有正常的钙化,钙盐与基质呈正常比例,以单位体积内骨组织量减少为特点的代谢性骨病变。在多数骨质疏松中,骨组织的减少主要由于骨质吸收增多所致。以骨骼疼痛、易于骨折为特征。 1、活动能力减退,身体关节僵硬, 发现关节活动发僵,身体灵敏度及平衡能力的下降,伸展身体时出现不适,感到容易疲劳,双下肢发沉、动作缓慢时,就要注意避免摔跤了。 2、身高减少,出现驼背。 我相信只要稍微注意生活的人都知道,身高减少,出现驼背这种现象出现最多的就是在老年人的身上了。由于骨质疏松会造成脊椎压缩变形、前倾、背曲加剧,所以会出现身高降低,形成驼背现象。现在的长期对着电脑的上班族就得更加注意了,坐姿的不正确,饮食得不当都是有可能会导致这种现象在你的身上出现的。 3、摔倒。 由于骨骼的僵硬及身体的灵活性降低,导致老年人更易出现摔倒这种事故。这主要就是因为骨质疏松这种症状的影响。特别是由于老年人对疼痛敏感性差,有的已经发生了骨折,但未感到明显疼痛,不及时就诊,容易耽误治疗。因此,老人只要跌倒就要及时就诊。 4、周身骨骼疼痛。

这种症状在现在的上班一族应该也是常见的,以腰背痛为主,并沿着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时疼痛减轻,长时间站立或久坐会使疼痛加剧,并有日间疼痛轻,夜间和清晨醒来疼痛加重的现象。出现这种现象就得多多注意自己的身体了。 小编提示:生活中的一些小小征兆都是我们身体健康的一种反映,关注生活点滴,关注自己的身体。关于骨质疏松的征兆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骨质疏松的发病,往往与体质、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有关,因此,大家在平时最好能够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的同时,一旦出现骨质疏松的征兆,务必及时就医。

椎间盘源性腰痛地诊断和治疗

椎间盘源性腰痛的诊治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全军骨科研究所任东风 写在课前的话 腰痛是当前所有国家面临的主要健康问题。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全部人口中的75%~85%在一生中的某个阶段受到腰痛的困扰。在任何时候,有约18%的人群正在经历腰痛。目前对于腰痛能做出正确诊断和治疗的仅有15%。本课程对椎间盘源性腰痛作了详尽阐述。 一、概述 目前比较明确的是椎间盘内裂隙是椎间盘退变早期主要的病理特征。其中纤维环撕裂与这个腰痛发生有很密切的关系。纤维环撕裂有三种方式,一种环状破裂,一种放射状破裂和纤维环边缘损伤。其中放射状破裂与椎间盘源性腰痛联系尤为密切。 椎间盘退变以后,它的生化性质发生改变,必将影响椎间盘的力学性能,力学性能改变以后,也是腰痛产生的一个病理基础。 椎间盘老化是不可避免的,随着年龄的增加它的退变是不断的加重的。从这个图我们能

看到,腰痛发生的高峰期是40 岁左右,而退变是随着年龄增加是不断加重的,它并不平行。 也有研究表明,椎间盘退变峰期分为三期:一个是阶段失能稳期,一个阶段不稳,一个是阶段再稳定。也就是随着椎间盘退变,由原来的稳定的腰椎结构变成阶段不稳定的阶段,但它最终会再稳定。在这个不同时期,出现一些病理改变是引起腰痛或神经根痛。 CT 或MRI 检查发现正常人群1/3 有椎间盘突出但无任何临床表现;在缺乏明显的腰椎间盘突出时,出现严重慢性腰痛症状;50 岁以上人群中椎间盘退变是普遍的,MRI 不能区分在T2 加权上信号减弱的腰椎间盘是正常老化的椎间盘还是疼痛的病理椎间盘。 椎间盘是腰痛的一个重要来源部位,这种由椎间盘本身引起的腰痛称为椎间盘源性腰痛,能够把椎间盘作为独立的致疼部位的观点提出,具有重要临床意义,也就是能解释那些没有明确的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而出现严重腰痛患者的原因。 椎间盘内破裂症是椎间盘下腰痛一个重要致痛原因,大约有40% 的慢性腰痛是由椎间盘内破裂症(IDD )引起,IDD 主要发生在纤维环后部,纤维环内层放射状撕裂延续到纤维环外三分之一,是IDD 主要的病理特征。 有关椎间盘内破裂症,Crock 在1970 年就做了一个描述,在1986 年更详细对这个描述进行了修改,它就是髓核与纤维环正常分解的丢失,结构紊乱和纤维环破坏。而纤维环外界保持完整的轮廓和形态,没有神经根压迫现象。腰痛由椎间盘正常结构破坏和椎间盘内生化改变引起。 任何疼痛的产生有三个因素:第一个是有能感觉疼痛的神经末梢,另外有刺激,还有是人大脑的对疼痛的感觉。所以首先要对椎间盘的神经分布有个详细了解,才能能进一步的理解椎间盘源性腰痛。 腰椎间盘在纤维环外三分之一处和终板存在着丰富的神经分布,而纤维环内三分之一和

类风湿关节炎的饮食禁忌

类风湿关节炎的饮食禁 忌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一、日常类:牛奶、羊奶等奶类和花生、巧克力、小米、干酪、奶糖等含酪氨酸、苯丙氨酸和色氨酸的食物,要少食。因其能产生致关节炎的介质前列腺素、白三烯、酪氨酸激酶自身抗体及抗牛奶IgE抗体等,易致过敏而引起关节炎加重、复发或恶化。 二、 三、二、肉食类:少食肥肉、高动物脂肪和高胆固醇食物,因其产生的酮体、酸类、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和炎症介质等,可抑制T淋巴细胞功能,易引起和加重关节疼痛、肿胀、骨质脱钙疏松与关节破坏。 四、 五、三、甜品类:少食甜食,因其糖类易致过敏,可加重关节滑膜炎的发展,易引起关节肿胀和疼痛加重。 六、 七、四、饮品类:少饮酒和咖啡、茶等饮料,注意避免被动吸烟,不吸烟,因其都可加剧关节炎恶化。 八、 九、五、适量多食动物血、蛋、鱼、虾、蛇肉、豆类制品、土豆、牛肉、鸡肉及牛“腰子”肉等富含组氨酸、精氨酸、核酸和胶原的食物。 十、 十一、在日常生活中注意: 十二、 十三、①居住的房屋应通风、向阳,保持室内空气新鲜,被褥干燥。②洗漱宜用温水。③预防感冒。④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正确对待疾病,切不可急躁焦虑,也不可满不在乎,更不能情绪低落。⑤坚持锻炼身体,以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6.饮食:禁食生冷、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如羊肉、狗肉、海产品),不宜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 十四、 十五、饮食营养应注意全面,不要忌口和偏食。一些食物应限量,但不是忌食。 十六、 十七、要少食牛奶、羊奶等奶类和花生、巧克力、小米、干酪、奶糖等含酪氨酸、苯丙氨酸和色氨酸的食物,因其能产生致关节炎的介质前列腺素、白三烯、酪氨酸激酶自身抗体及抗牛奶IgE抗体等,易致过敏而引起关节炎加重、复发或恶化. 十八、 十九、关于类风湿关节炎病人的饮食治疗,至今尚有争论。主要有两种方法,一为“补充治疗”,二为“取消治疗”。所谓补充治疗,即补充类风湿关节炎病人体内缺乏或对缓解疾病有益的食物,如鱼油和夜樱草油。所谓取消治疗,是指去掉饮食中病人不能耐受的食物。对于类风湿关节炎病人,不必太着意于饮食,因尚无充分证据表明饮食治疗能改变类风湿关节炎病人的病程。 二十、 二十一、1、合理膳食。要注意过食高蛋白、高维生素、中脂肪、中热能、低糖、低盐,少量多餐、少刺激性食物。烹调食物要色、香、味均佳,且易消化。膳食中糖类、蛋白和脂肪的比例以 3 : 2 : 1 为合适。多用植物油,如色拉油、玉米油、橄榄油、葵花籽油、豆油、菜子油等。植、动物油比例 2 : 1 为宜。饮食热能分配以早餐 30% 、午餐 40% 、下午餐 10% 、晚餐 20% 为合适。水果应根据个人饮食习惯和病情决定。 二十二、 二十三、2 、以素食为主,饭后宜食用水果100 克左右。蔬菜选用绿叶菜、西红柿、萝卜、芹菜、韭菜、香菜、木瓜、黄瓜、豆芽、土豆、紫菜、海带、黑木耳、洋葱等。动物肉类选用蛇肉、狗肉、羊肉、牛肉、鱼肉等。适量多食动物血、蛋、鱼、虾等。 二十四、 二十五、3 、膳食营养要全面,不要忌口和偏食,一些食物应限量,但不是忌食,如牛奶、羊奶、奶糖、干酪、巧克力、花生、小米等,少食肥肉、高动作脂肪和高胆固醇食物,少食用甜食,少饮酒和咖啡、茶等饮料。 二十六、 二十七、以下食物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有益: (1)葡萄:味甘,性平,能益气补血,食之使人健壮,尤以葡萄干补力为甚,宜与桂圆肉同煎服。能益肝肾、强筋骨,用于气血两虚之心悸、失眠、神疲、盗汗等。还用于肝肾不

膝关节疼痛

骨性关节炎(os疾病名称teoarthritis,OA)是一种以关节软骨的变性、破坏及骨质增生为特征的慢性关节病。又称增生性膝关节炎、老年性膝关节炎。临床上以中老年发病最常见,女性多于男性。病理特点为局灶性关节软骨的退行性变,软骨下骨质变密(硬化),边缘性骨软骨骨赘形成和关节畸形。 通过初步的流行病学调查,我国人群中膝关节的骨性关节炎患病率为9.56%。60岁以上者达78.5%,与西方国家相似,但不如其严重。 发病机制:骨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关节疾病,它的主要改变是关节软骨面的退行性变和继发性的骨质增生。主要表现是关节疼痛和活动不灵活,X线表现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质致密,骨小梁断裂,有硬化和囊性变。关节边缘有唇样增生。后期骨端变形,关节面凹凸不平。关节内软骨剥落,骨质碎裂进入关节,形成关节内游离体。关节软骨是由1-2mm厚度胶原纤维、糖蛋白、透明质酸酯聚集而成,当水合作用时就起了垫子样作用,以吸收和分散所承受的负重和机械力量。在生理状况下,关节软骨依靠关节周围及热的收缩及软骨下的骨质来完全上述的任务。肌肉的收缩除带动关节活动外,同时起着橡皮带样作用,吸收了大量传来的冲力,保护了关节。当发生意外(如摔跤)时,因为肌肉对此突发的震动不能及时出现保护性反应而使关节负重加重,可致致害关节损伤,因此肌肉对此突突发的震动不能及时出现保护性反映而使关节负重加重,可致关节损伤。此外,肌肉老化、周围神经病变时,肌肉吸收能量的功能也大大的减弱。协助软骨承负重的另一因素是软骨下呈现网状分布的骨质量,其质地虽较软骨应但比骨皮质软,故具有高度弹性,有利于承受压力。关节软骨的变形发生最早,具有特征性病变。软骨基质内糖蛋白丢失时关节表层的软骨软化,在承受压力的部位出现断裂,使软骨表面呈细丝绒状物。以后软骨逐渐片状脱落而使软骨层变薄甚至消失。软骨下的骨质出现微小的骨折、坏死,关节面及周围的骨质增生构成X线上的骨硬化和骨骜及骨囊性变。关节滑膜可因软骨和骨质破坏,代谢物脱落如关节腔而呈腔轻度增生性改变,包括滑膜细胞的增生和淋巴细胞的浸润,其程度远不如类风湿关节炎明显。严重的骨性关节炎的关节囊壁有纤维化,周围肌腱亦受损。 临床诊断:本病无特异性的实验室检查,但赖此可进一步与其他疾病鉴别。血沉在大部分患者正常,C反应蛋白不增高,类风湿因子阴性。关节液呈黄色或草黄色,粘度正常,凝固试验正常,其白细胞

降钙素缓解骨质疏松性骨痛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0c16224233.html, 降钙素缓解骨质疏松性骨痛 作者:魏开敏 来源:《家庭医学》2017年第07期 骨质疏松症一般是以骨痛为主要表现,即骨质疏松性骨痛。骨痛在骨质疏松症中的发生率可高达80%。常见的疼痛部位为腰背部、髋部和下肢,因而患者常常诉说自己腰酸背痛和腿痛。骨痛具有显著的特征性,一是由安静状态转变为活动状态时疼痛明显加重;二是白天长时间的坐、站立或行走会出现疼痛加重,卧床休息或夜间睡眠后疼痛减轻;三是常常伴有乏力和肢体末端的麻木;四是具有慢性、反复性和逐漸加重的特点。 许多人在腰酸腿痛时想到的药物是非甾体抗炎药,如止痛片、布洛芬、消炎痛或炎痛喜康等。可以这样说,尽管非甾体抗炎药可在很大程度上减缓骨痛,但往往只能起到简单的对症治疗作用,而且效果并不理想,消化道副作用又比较大,不能长期服用,故而非甾体抗炎药不宜作为骨质疏松症骨痛的常规用药。目前医学专家推荐用于骨质疏松症骨痛的治疗药物为降钙素。 降钙素是一种骨吸收抑制剂,可以有效改善骨质疏松,降低自发性骨折的发生率。另外,降钙素还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干扰颅内疼痛物质的释放和传导,使其具有改善骨质疏松和减缓骨痛的双重作用,是治疗骨质疏松症骨痛的理想药物。 降钙素的常用制剂有两种,即密钙息和益钙宁。密钙息又称鲑鱼降钙素,可通过鼻吸入、皮下或肌注等途径给药,推荐剂量为鼻吸入每次200国际单位,皮下或肌注每次100国际单位,可隔日1次或每周2次用药。益钙宁又称鳗鱼降钙素,推荐剂量为10~20国际单位,肌注,每周1~2次。无论是密钙息还是益钙宁,1个疗程均为4~6周,也可根据情况用至3个月左右,用药期间应注意补充钙剂。临床观察资料表明,患者应用降钙素2周后,其疼痛能够部分缓解;应用4~6周后,其疼痛明显缓解。 降钙素的不良反应较少,通常是在剂量过大时出现恶心、呕吐、面部潮红、发热等现象,个别患者可能产生耳鸣、眩晕、哮喘和便意等不良反应。因此,要注意小剂量应用降钙素,以预防及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月子病月子治”有理可循,但要提前做好准备

“月子病月子治”有理可循,但要提前 做好准备 一位海归问:今年准备生二胎。头胎是在美国生的。那时我在美国一家投资公司工作,时间就是金钱,公司 容不得我休息。而且那里不兴坐月子,我只好入乡随俗,产后第二天就拖着羸弱的身体去上班了。结果是现在腰 经常疼,如果伏案工作太久,整个腰下的部分疼得都要 断掉了。老古话说“月子病,月子治”,我的腰疼病, 能否在二胎里,得到调理改善呢? 在妇科医生的案例中,甚至有不想生二胎的女性, 故意怀孕再流产,期待治好“月子病”的。这句古话真 的有道理吗? 采访专家:江苏省中医院生殖医学中心 主任医师教授谭勇 本版采写:李兰陵 1 中医称月子病为“产后风” 个案:女,41岁,发病历时20年。月子里受风引起关节疼痛,膝、踝、腰部游走疼痛,手指、肘、膝、关 节僵硬、疼痛,晨僵严重,脖子抽搐,难受不能入睡, 全身虚肿,下肢水肿,自感一身沉重、无力,怕冷、怕风,热天穿厚衣裳,四处治疗无效。

她患的病,俗称月子病。 月子病,是指妇女产后或者人工流产术后调护不当,而感受风寒湿邪所引起的以肢体、关节酸困疼痛,麻木 不适,怕风、怕冷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有的病人其关节和肌肉的缝隙中有钻风感,即每当 受凉之时就有凉风钻到骨头里的感觉,严重的患者即使 在暑热时节,其患处也必须裹以厚被或棉衣才能感觉舒适。 中医称月子病为“产后风”、“产后痹”。 西医尚无此病名,有人称其为肌肉风湿症或神经官 能症,甚至临床上个别医生易将本病误诊为类风湿关节 炎及风湿性关节炎。 其实,此类患者抽血化验,检查类风湿因子、抗O、血沉等,结果大都正常,用抗风湿药物治疗无效,说明 该病既属于风湿类疾病,但又不是类风湿性关节炎及风 湿性关节炎。 2 产妇月子时筋骨大开、腠理不密 产妇为何会患上月子病? 产前孕妇为孕育胎儿,母体的各个系统都会发生一 系列的适应性变化。 如,妊娠晚期,子宫会变得相当大,向后倾斜,会 压到腰大肌或肌腱等肌肉张力高的位置。

骨质疏松疼痛的鉴别诊断

骨质疏松疼痛的鉴别诊断 1、骨质疏松与疼痛之间的关系 骨质疏松症,或称骨质密度/强度降低,是一种以骨数量和质量发生变化为特征的疾病,与年龄、劳动强度和激素的分泌缺陷(雌激素,睾酮和表雄酮)有关。目前,老年妇女中骨质疏松症的比率估计约29 %。然而,只有13 %的老年妇女被确诊。经典的骨质疏松是无疼痛症状的,骨质疏松的严重并发症---骨折能够导致急性疼痛,骨质疏松的慢性疼痛一般与骨变形、关节错位和肌腱的压力有关。而且,有研究表明,80%以上的骨质疏松患者有疼痛症状。然而,目前骨质疏松与疼痛的关系并不明确,以下就这方面内容总结如下 1)骨质疏松与疼痛相伴出现 来自120个男人和337岁以上的妇女50年来调查问卷的结果显示,妇女中腰痛的发生率与骨折的发生率成正相关[1],而且此结果提示,腰痛可能是骨折的一个前期信号。而且还有研究表明[2],大约85 %的骨质疏松症患者都患有骨痛。和几乎100 %的患者热切地问医生,以减轻他们的痛苦。但是,许多医生对治疗骨质疏松症重在增加骨密度,减少骨折率和改善骨质量,而不是解除疼痛。医生冷漠的原因之一在于,不理解骨痛的发病机制。最近,一份详细的侧重于脊髓疼痛研究显示,90 %的脊柱骨折伴有疼痛。另一方面,许多二膦酸盐包括降钙素显示具有镇痛作用。因此,该文章预测,在21世纪治疗骨质疏松症将再次成为在治疗疼痛的基础上减少骨折率。但是,也有另外的研究[3]进行多组对照研究显示,老年人长期腰背疼痛大多数与

骨质疏松并无关联。 2)骨质疏松导致疼痛 大多数的研究认为,骨质疏松能够导致疼痛的发生,而且骨质疏松所导致的骨折能够出现剧烈的疼痛症状。研究认为,骨质疏松能够导致疼痛的发生的机制在于椎板蜕变和受损,而刺激神经末梢,导致伤害性疼痛传导。这也就是许多临床医生用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来缓解疼痛的机理。 3)疼痛导致骨质疏松骨质疏松疼痛的鉴别诊断 1、骨质疏松与疼痛之间的关系 骨质疏松症,或称骨质密度/强度降低,是一种以骨数量和质量发生变化为特征的疾病,与年龄、劳动强度和激素的分泌缺陷(雌激素,睾酮和表雄酮)有关。目前,老年妇女中骨质疏松症的比率估计约29 %。然而,只有13 %的老年妇女被确诊。经典的骨质疏松是无疼痛症状的,骨质疏松的严重并发症---骨折能够导致急性疼痛,骨质疏松的慢性疼痛一般与骨变形、关节错位和肌腱的压力有关。而且,有研究表明,80%以上的骨质疏松患者有疼痛症状。然而,目前骨质疏松与疼痛的关系并不明确,以下就这方面内容总结如下: 1)骨质疏松与疼痛相伴出现 来自120个男人和337岁以上的妇女50年来调查问卷的结果显示,妇女中腰痛的发生率与骨折的发生率成正相关[1],而且此结果提示,腰痛可能是骨折的一个前期信号。而且还有研究表明[2],大约85 %

2016年湖南省主治医师(全科)C级考试试卷

2016年湖南省主治医师(全科)C级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事最符合题意) 1、女性,33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巩膜黄染,消瘦,不发热,查体:胆囊增大,无触痛、腹软、无压痛、肝脾未触及,最可能的诊断为 A:胰头癌 B:病毒性肝炎 C:胆石症 D: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E:原发性肝癌 2、右心衰竭的体征不包括下述哪一种表现 A:双肺满布中小湿哆音 B:胸腔积液和腹腔积液 C:颈静脉怒张 D:肝大 E:下肢凹陷性水肿 3、男性,20岁,食欲不振,进食少,频繁呕吐2天,精神萎靡一天来诊。体查:血糖28mmol/L,血钠140mmol/L,BUN9mmol/L,AST 40U/L,尿酮体(++),最可能的诊断是 A:急性肠梗阻 B:急性胃炎 C: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D:肝性脑病 E:尿毒症昏迷 4、男性,43岁,近2个月来下腹疼痛,腹泻、大便为脓血便,排便后腹痛减轻,最可能的诊断是 A:内痔 B:溃疡性结肠炎 C:小肠结核 D:肠套叠 E:过敏性紫癜 5、潮式呼吸的损害水平 A:间脑 B:脑桥 C:中脑 D:延髓 E:脊髓 6、全科医学以家庭为照顾单位的原则意味着 A:家庭访视是全科医生日常工作中的最主要内容 B:全科医生必须走访社区内所有家庭,并建立家庭健康档案 C:每个家庭所有成员的疾病管理都应由一个全科医生负责

D:全科医生应了解家庭情况,利用家庭资源进行健康与疾病的管理 E:全科医生在接诊患者时首先应了解并记录其家庭情况 7、女性,48岁,突发性恶心,头晕,随之呕吐,鲜红色血液约1000ml。查体:BP8/6kPa,P110/分,面色苍白,神志淡漠,巩膜无黄染,心肺未见异常,腹软,无压痛,肝脾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阴性,下列哪项支持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诊断 A:服用非甾类药物史 B:伴腹部剧痛 C:伴寒战,高热 D:呕血中有凝血块 E:出血早期即出现血红蛋白下降 8、女性,26岁,受凉后指趾关节疼痛半年,查食指第二指指羌节梭形肿胀、活动受限,可能的诊断是 A:骨髓炎 B:腱鞘炎 C:风湿性关节炎 D:滑膜炎 E:类风湿性关节炎 9、晨起咳嗽加剧痰多见于 A:百日咳 B:肺脓肿 C:肺结核 D:急性支气管炎 E:喉结核 10、全科医生有关转诊的责任不包括 A:对于住院患者,每隔三天到医院看望患者一次 B:患者转诊后继续保持与专科或顾问医生的联系,随时了解患者的情况 C:对专科或顾问医生提供有关患者的详细资料 D:为患者选择转诊的专科或顾问医生 E:患者转诊后继续保持与患者的联系 11、男,54岁左腹股沟区可复性肿物5年,3天前此肿物平卧后不能还纳,逐渐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诊断首先考虑 A:腹股沟斜疝 B:股疝 C:腹股沟疝合并嵌顿 D:急性淋巴结炎 E:精索囊肿 12、关于弛张热的描述,下列哪项不正确 A:体温在39℃以上 B:体温波动大 C:每日温差达2℃以上 D:每日体温波动在1℃以内 E:常见于败血症、化脓性炎症等 13、出现柏油样便时,最可能的原因是

腰腿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

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案 一、概述 腰痛又称腰脊痛,是指以腰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病证,可表现在腰部的一侧或两侧,部分患者伴有下肢疼痛。六淫之气,客于经脉,气血阻滞,经脉不通;或年老体衰,纵欲过度,肾精亏损,筋脉失养;以及跌扑损伤,筋脉受损,气血运行不畅,瘀血留置与腰部,均可引起腰腿痛。西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腰腿痛畴。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人民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及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教材《中医正骨学》第二版(董福慧、云龙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年)。 (1)病史:多有不同程度的腰部外伤及腰肌劳损病史 (2)主要症状:腰痛和下肢坐骨神经放射痛 (3)主要体征:腰部畸形,腰部压痛和叩击痛,腰部活动受限,直腿抬高实验(+)加强实验(+)屈颈试验(+),根据DR、CT或MRI 检查射片即可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多有不同程度的腰部外伤及腰肌劳损病史。 (2)症状:有腰痛伴下肢坐骨神经放射痛症状:

腰痛:腰痛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最早先出现的症状,而且是多见的症状,发生率约91%,疼痛性质一般为钝痛、放射痛或刺痛。 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突出症绝大多数病人发生在L4/5、L5/S 1间隙,故容易引起坐骨神经痛,发生率达97%。疼痛多是放射性痛,由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外侧到跟部或足背部。 腹股沟区或大腿侧痛:高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突出的椎间盘可压迫L1、L2和L3神经根,出现相应的神经根支配的腹股沟区疼痛或大腿侧疼痛。 马尾神经综合症:向正后突出的髓核、游离的椎间盘组织,可压迫马尾神经,出现大小便障碍,鞍区感觉异常。多表现为急性尿储留和排便不能自控。 尾骨疼痛: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症状可出现尾骨疼痛。原因是突出的椎间盘组织移入骶管,刺激腰骶神经丛。 肢体麻木感:有的病人不出现下肢疼痛而表现为肢体麻木感,此乃是椎间盘组织压迫刺激了本体感觉纤维而引发的麻木。 (3)体征: 腰部畸形:腰椎侧凸,它是一种姿势性代偿畸形,有辅助诊断价值。腰部活动受限: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人一般有腰部活动受限的表现。腰部压痛和叩击痛:腰部压痛及骶骨棘肌痉挛:约89%腰椎间盘突出的病人,在病变间隙的棘突间有压痛。约1/3的病人有腰部骶脊肌痉挛。 间歇性跛行:当患者走路时,随着行走距离增多,腰背痛加重,不得

骨质疏松症与唑来膦酸

定义: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症是指骨量减少,骨骼密度的降低,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 分类:骨质疏松症可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它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必然发生的一种生理性退行性病变。该型又分2型,Ι型为绝经后骨质疏松,见于绝经不久的妇女。Π型为老年性骨质疏松,多在65岁后发生。 第二类为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它是由其他疾病(如肾衰竭,过量甲状腺荷尔蒙或白血病),或药物(如类固醇)等一些因素所诱发的骨质疏松症。 第三类为特发性骨质疏松症(略..)。 症状表现:(1)疼痛: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状,以腰背痛多见,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日间疼痛轻,夜间和清晨醒来时加重,弯腰、肌肉运动、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一般骨量丢失12%以上时即可出现骨痛。老年骨质疏松症时,椎体骨小梁萎缩,数量减少,椎体压缩变形,脊柱前屈,腰疹肌为了纠正脊柱前屈,加倍收缩,肌肉疲劳甚至痉挛,产生疼痛。若压迫相应的脊神经可产生四肢放射痛、双下肢感觉运动障碍、肋间神经痛、胸骨后疼痛类似心绞痛,也可出现上腹痛类似急腹症。若压迫脊髓、马尾还中影响膀胱、直肠功能。(临床表现及症状多样化)。

(2)身长缩短、驼背:多在疼痛后出现。脊椎椎体前部几乎多为松质骨组成,而且此部位是身体的支柱,负重量大,尤其第11、12胸椎及第3腰椎,负荷量更大,容易压缩变形,使脊椎前倾,背曲加剧,形成驼背,随着年龄增长,骨质疏松加重,驼背曲度加大,致使膝关节挛拘显著。 (3)骨折:是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脊椎压缩性骨折约有20%-50%的病人无明显症状(易漏诊—影像学检查很有必要)。 诊断要点: 1)骨影像学检查和骨密度①摄取病变部位的X线片 X线可以发现骨折以及其他病变,如骨关节炎、椎间盘疾病以及脊椎前移。 骨质减少(低骨密度)摄片时可见骨透亮度增加,骨小梁减少 及其间隙增宽,横行骨小梁消失,骨结构模糊,但通常需在骨 量下降30%以上才能观察到。大体上可见椎体双凹变形,椎体 前缘塌陷呈楔形变,亦称压缩性骨折,常见于第11、12胸椎和 第1、2腰椎。 2)②骨密度检测骨密度检测是骨折的预测指标。测量何部位的骨密度,可以用来评估总体的骨折发生危险度;测量特定部位的 骨密度可以预测局部的骨折发生的危险性。 WHO建议根据骨密度值对骨质疏松症进行分级,规定正常健康成年人的BMD值加减1个标准差(SD)为正常值,较正常值降低(1~2.5)SD为骨质减少;降低2.5SD以上为骨质疏松症;降低2.5SD以

膝盖风湿病治疗方法 老人膝盖风湿痛怎么治疗

很多老人都有膝关节痛的毛病,想要摆脱疼痛该怎么锻炼膝关节呢?锻炼膝关节的方法有哪些?今天为大家推荐治疗老人膝盖风湿痛的方法。 治疗老人膝盖风湿痛的方法 1、在家中相对宽敞的空间,穿上宽松的衣物,脱掉鞋子,仰卧在地板上,两手自然地放在身体左右两侧。 2、一条腿膝盖弯曲,使大腿与小腿的角度小于直角,另一条腿伸直,将伸直的腿向上抬,离地面大约10公分左右,保持5秒钟左右的时间不动,然后慢慢放下回到平躺的姿势。 3、休息2-3秒后,再往上抬腿,重复同样的动作,反复做20次,起身。 老年人风湿痛怎么办 1、适当运动 适当的运动可通过不断流进、流出关节滑液,带给软骨营养,减少关节磨损,同时经常进行适当的肌肉锻炼和关节拉伸锻炼,可以增加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韧带的弹性,增强膝关节的稳定性、灵活性以及承受能力,使膝关节得到有效的保护。所以,合理运动可以有效降低中老年人膝关节病痛的发病率,也可以减少

中老年人膝关节病痛的症状。 如果锻炼后第二天出现轻微肌肉酸疼,属于正常现象。但是如果锻炼过后疼痛持续数日,那说明锻炼过度,在日后的锻炼中应该降低运动强度和减少运动量。 在运动中出现膝关节疼痛加重或肿胀,通常是由于锻炼方式出现问题,此时需要立刻停止锻炼并在家休养,通过药物或者冰块冰敷来缓解疼痛,若休息后仍无明显起色需要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 2、注意保暖 平时要注意保暖。不能让老人受到风寒,尤其是腿部。室内既要保持温暖,又要通风。 秋冬季节风湿病人首先要注意保暖,关节部位可戴上护膝、护肘、手套等,少接触冷水,居室保持干燥。如果患了感冒,一定要彻底治疗。 假如受到外来刺激导致关节疼痛,在患处关节部位可进行熏洗疗法。熏洗疗法是将中药煎煮后,趁热对患部熏蒸或浸泡,使药性从毛孔直入病灶,有祛风散寒、舒筋活络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风寒湿痹。 3、药酒服用

椎间盘源性疼痛

椎间盘源性疼痛 一、椎间盘源性下腰痛诊断 椎间盘源性下腰痛在临床上是极为常见的多发病,是椎间盘内紊乱(I DD)如退变、纤维环内裂症、椎间盘炎等刺激椎间盘内疼痛感受器引起的慢性下腰痛,不伴根性症状,无神经根受压或椎体节段过度移位的放射学证据,可描述为化学介导的椎间盘源性疼痛。 (一)临床特点 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最主要临床特点是坐的耐受性下降,疼痛常在坐位时加剧,病人通常只能坐20分钟左右。疼痛主要位于下腰部,有时也可以向下肢放散,65%伴有下肢膝以下的疼痛,但是没有诊断的特异性体征。 (二)影像学特点 1.MRI:T2加权像在病变椎间盘均显示低信号改变(椎间盘变黑),纤维环后方出现高信号区是IDD的敏感表现,但不能作为特异性诊断的金标准。因为有10%~20%的椎间盘撕裂患者MRI可以正常。 2.椎间盘造影: 椎间盘造影是目前诊断椎间盘源性疼痛的最可靠手段。只有在椎间盘造影时诱发、复制疼痛,并且椎间盘造影显示纤维环撕裂,方可认为椎间盘造影阳性。如果仅有纤维环撕裂或造影剂外漏,病人没有诱发、复制痛,说明该椎间盘与病人的疼痛可能无关。主要指标及判定如下:(1)诱发疼痛:重复主要症状,如疼痛的性质、牵涉的部位及范围。(2)髓核容积(含纳造影剂量)增大,注入造影剂超过2ml。(3)造影剂的形态:髓核(造影剂)形态不规则,

密度不均匀,边缘毛糙,占据整个或大部分椎间隙。常见的椎间盘撕裂形状有放射形,同心圆形,及横贯形等。 (三)诊断标准 目前椎间盘源性下腰痛尚无诊断的金标准,一般认为必须满足下列条件: 1.有或无外伤史,症状反复发作,持续时间>6个月; 2.上述典型临床表现; 3.椎间盘造影阳性或MR表现为典型的病变间盘低信号、纤维环后部出现高信号区。 二、椎间盘源性颈痛的诊断 广义上椎间盘源性颈痛可包括所有因椎间盘病变导致的颈肩臂疼痛,但许多因此引起的疼痛已有相应的病名,如颈椎间盘突出症、颈椎间盘退变狭窄、颈椎病等。近年来提出的椎间盘源性颈痛(cervical discogenic pain)特指局限在椎间盘内部紊乱引起的疼痛,无放射痛及节段性神经功能障碍,不涉及其相邻的脊髓、神经根、小关节。椎间盘源性颈痛是慢性的、间歇性颈肩痛的常见原因之一。 1.临床表现 (1)临床特点:间歇性肩胛区痛,并向头、颈、肩及上臂放散,常伴有麻木,但无根性痛和沿皮节分布的运动、感觉神经功能障碍。(2)除外常见的引起颈痛的疾病:导致颈肩臂痛的原因很多,而椎间盘源性颈痛无特异性的症状和体征。接诊时必须问明病史,并仔细

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

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 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尪痹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1.发病特点:多与气候变化有关,或感冒后诱发。 3.关节、肌肉、筋骨等部位疼痛(酸痛、胀痛)或肿胀,局部畏寒或发热。 3.理化检查:抗“O”增高,血沉增快。 4.性别与年龄特点:好发于青壮年,女多于男,约25~31。 (2)西医诊断标准: 1.急性风湿关节炎 (1)全身表现:身体困重,发热(38~C以上),出汗,心悸。 (2)关节表现:四肢或大关节出现红、肿、热、痛,均限在大关节或游走发作。肿胀的关节在急性炎症过后可消失。 (3)心脏病变:约一半以上患者可伴有心肌炎、心内膜炎和心包炎,心电图可发现有改变(期前收缩、房颤、传导阻滞、P—R问期延长、心律不齐等)。 (4)皮肤发斑:青年患者常伴有环形红斑、结节性红斑和皮下小结,以四肢内侧、躯干为常见。 2.慢性风湿关节炎 (1)晨僵持续至1小时(每天),病程至少6周; (2)有3个或3个以上的关节肿,至少6周 (3)腕、掌指、近指关节肿,至少6周; (4)对称性关节肿,至少6周; (5)有皮下结节; (6)手X线片改变(至少有骨质疏松和关节间隙的狭窄); (7)类风湿因子阳性(滴度>1:20) 2.证候诊断 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临床常见证候: 1.风寒湿阻证:关节肿痛,屈伸不利,或疼痛游走不定,自汗恶风,或痛有定处,得温痛减,遇寒痛增,或酸楚沉重,麻木不仁,苔白,脉弦紧或濡、或浮。 2.热邪阻痹证:关节红肿热痛,得冷稍舒,痛不可触,多兼有发热、恶风、口渴、烦闷不安等全身症状,苔黄燥,脉滑数。 3.痰瘀互结证:关节漫肿,僵硬变形,活动不便,痛有定处,或痛如针刺,口燥,舌质紫暗,苔腻,脉涩或弦或滑。 4.肝肾亏虚证:病程较长,关节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腰膝酸痛,头晕耳鸣,舌质淡,苔白,脉细弱。 5.阴虚内热证:关节酸痛,屈伸不利,形体消瘦,潮热盗汗,口干欲饮,小便短黄,大便干结,皮肤干燥,舌红少津,脉细数。

-老年人膝关节疼痛的治疗方法

老年人膝关节疼痛的治疗方法 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生活质量,就连许多从前常年守在家里做家务、看孙子的老年人也纷纷走出家门,象年轻人一样赶起了旅游、健身的时髦。许多老人或结伴或随团,既锻炼了身体,又陶冶了情操,愉悦了心情,可谓一举多得。可是让许多老年朋友感到无奈的是在他们心情放松的同时,尤其在爬山或长途行走后,两条腿越来越不听使唤了,双膝无力,关节肿胀,隐隐作痛,有时甚至到了双膝疼痛无法走路的地步。许多老年朋友因此感叹,年纪大了,想享受点生活的乐趣都难了。其实,发生在老年人的膝关节痛是老年性双膝退行性骨关节病的最常见表现,通过合理的治疗和日常保健,完全可以改善症状,消除疼痛,解除老年朋友们的后顾之忧。 中老年人的膝关节疼痛,大多属于原发性骨性关节炎,除与关节本身的老化,关节过劳损耗有关外,与平时膝部的活动过少、血液循环较差、受寒受潮以及体型肥胖等因素也有密切关系。膝关节是人体主要承重关节,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各器官功能的逐渐减退,关节腔黏液分泌减少,关节软骨干燥,逐渐磨损、变薄,关节骨质增生,加之关节周围的肌肉生理性萎缩,韧带弹性减弱,膝关节的活动能力逐渐减退。随病情发展可逐渐出现始动痛、负重痛,无活动痛、夜间痛、休息痛。疼痛可因活动过多或天气变化而加重。膝关节可出现畸形,或因关节积液而出现关节肿胀。同时伴有关节活动障碍,关节活动时有响声、有摩擦感。X 线片可见关节间隙变窄、内外间隙宽窄不等或消失,髁间嵴边缘及髌骨下级骨刺形成,个别可见关节内游离体。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周才胜 膝关节痛的日常保健原则是及时休息,防止过劳,少负重,常活动,注意防止对膝关节的进一步磨损,避免长时间频繁上下楼、跑步、爬山等对膝关节磨损较大的运动,避免跌打扭伤;膝关节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寒冷、潮湿的刺激;身体过于肥胖者应减轻体重,必要时可选择使用拐杖帮助分担双膝负重。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尽量减少关节负重,可以练习打太极拳等轻柔缓和的活动,尽量避免半蹲位体位。可适当进行膝关节的功能锻炼,尤其是骨四头肌的锻炼,当然,要保持膝关节在不负重或少负重的情况下进行,方法简单易行:做在椅子边,将腿向前伸直,脚后跟着地,然后腿伸直向上抬,是脚跟离地10-15厘米,让股四头肌持续收缩,保持3-5秒,然后缓慢把腿放下。每天做2-3次,每次重复10-15遍,两条腿可同时进行。开始练习时可以不负重或少负重,随后可根据个人情况适当增加负重或延长时间。股四头肌是大腿前面的大肌群,强健的股四头肌对于稳定习惯节能起到重要作用。另外,有条件得话可以经常游泳,因为游泳时身体和地面基本平行,全身关节肌肉都能在不负重的情况下得到很好的放松,还能使心肺功能得到提高,但游泳时应注意水温要适宜,运动强度也不要超过身体可承受的水平。 物理治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