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四季梅病虫防治技术

四季梅病虫防治技术

四季梅病虫防治技术
四季梅病虫防治技术

四季梅病虫防治技术

四季梅,又名四季豆、芸豆,是我市春、秋季栽培的主要蔬菜品种之一。四季梅无公害生产中,病虫害防治是关键技术措施。生产上除采用抗病品种、选择两年以上没种过豆科作物的田块、高畦种植、合理追肥、清洁田园和清除植株病残体等农业防治措施外,还应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进行防治。

一、病害

1、炭疽病:炭疽病为真菌性病害,周年可发生。其菌丝体和分生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存活,或伴着种子、风雨传播。高温高湿、低洼积水、肥水不足、植株长势差容易发病。叶、茎、荚都会染病。叶片受害出现黑褐色多角形小斑点。茎上病斑为褐色、长圆形、稍凹陷。荚上的病斑暗褐色,近圆形,稍凹陷,边缘有粉红色晕圈。种子上的病斑为黑色小斑。药剂防治可选用绿亨2号、3号、4号等,于育苗时在苗床消毒,用绿亨6号、菌立停(碘)等防治,并严格掌握喷药后的采收安全间隔期。

2、根腐病:病菌在土壤中可存活多年,借风雨、流水传播。土壤粘重、积水、连作、高温及太阳雨后易发病。四季梅染病初期下叶变黄、枯萎,但不脱落。病株主根上部和地下部分变为黑褐色,病部稍下陷,有时开裂到皮层内;侧根逐步变黑、腐烂。主根变黑腐烂时,病株枯死。药剂防治可选用敌克松800倍、根腐宁1000倍和叶魁1500倍加收多500倍液淋根。

3、疫病:该病由卵菌纲藻状真菌引起,菌丝体或孢子及厚垣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或越夏,孢子借风雨和灌溉水传播。潮湿天气、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或气温达25~28℃时易发病。疫病主要在四季豆的叶片和茎上发生,初为暗绿色水浸状不规则形病斑,后转为褐色。高温高湿天气,病部表面长出白色霉层。防治该病应注意实施预防性用药,可选用氢氧化铜1500倍,氧氯化铜800倍、代森锰锌1000倍、好生灵1000倍喷雾,苗期喷1次,开花结荚期喷2~3次。发病初期可使用治疗药剂,如选用杜邦克露、百泰、菌立停(碘)兑水喷雾。另外,发现病株要及时拔除。

4、锈病:锈病为真菌性病害,病菌在病残体越冬,随气流传播,由气孔入侵。水滴是锈病萌发和侵入的必要条件。高温高湿、生长后期多雾多雨、日均温24℃左右及低洼积水、通风不良的地块发病重。该病主要危害叶片,初期产生黄白色斑点,随后病斑中央突起、呈暗红色小斑点,病斑表面破裂后散出褐色粉末。叶片被害后,病斑密集,迅速枯黄,引起大量落叶。药剂防治可选用硫悬浮剂300倍、托布津1000倍、粉锈宁1000倍、绿亨6号1000倍、绿亨2号、3号800倍液喷雾。

5、煤霉病:该病主要在叶片上发生危害。发病初期叶背面出现淡黄色近圆形或不规划形的病斑,叶边缘病斑不明显。病斑上着生褐色绒毛状的霉点,即是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后期病斑为褐色,严重时叶片枯萎脱落。低洼积水、潮湿天气、田间荫蔽则发病重。可用托布津1000倍、多菌灵800倍、百菌清1000倍、绿亨6号1000倍液交替喷雾防治。

二、虫害

1、豆荚螟:豆荚螟经虫蛹在土壤中越冬,每年发生9~10代,世代重叠。高温和湿度大时易发生。豆荚螟以幼虫危害为主,蛀食花蕾和嫩荚,造成大量落花落荚。豆荚被蛀食后有虫孔、虫粪,易腐烂,且影响商品价值。防治豆荚螟最重要的是做到“治花不治荚”,要抓紧在花期(即幼龄虫期)施药,并掌握在早上6~9时开花时喷药。可选用毒.氯800-1000倍、虫瘟净600倍、康宽3000倍、乐斯本1000倍液喷雾防治。

2、蚜虫:蚜虫以成虫群集于四季梅的嫩叶、嫩茎上吸食汁液,造成叶子卷缩、茎芽畸形、植株变黄矮小,生长不良。蚜虫是病毒病的传播者,所造成的病毒危害远大于虫害本身。蚜虫主要靠药剂防治,可选用无公害农药,如啶虫脒1500~2000倍、黑打500倍、高效大功臣1500倍、吡虫啉2000倍液喷雾防治。

3、螨类:危害四季梅的螨类主要是叶螨(红蜘蛛)和茶黄螨(白蜘蛛)。叶螨主要群聚在植物叶片背面吸食汁液,使叶片受害。早期症状出现退绿斑点,呈现网状斑纹;后期斑点变大,叶片变黄脱落,引起植株早衰,产量大减。茶黄螨主要寄生于植物的幼嫩部分,如生长点、新叶、花蕾,刺吸植株表皮。受害株出现矮化、叶缘卷曲,叶片背面呈现锈色,锈色是茶黄螨危害的主要特征。受害严重的田块,叶片枯死脱落,植株早衰,落花落荚。及早防治是防治螨类的关键。当田间有2%~5%的叶片受叶螨危害或田间出现第一片受茶黄螨危害的叶片时即应喷药

防治,防治药剂可选用1200倍四螨嗪、来福禄5000倍液。

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新

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 靖州县植保站 水稻病虫种类很多,在我县历年发生普遍而严重的有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纹枯病、稻瘟病,近期发生但危害较重的有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局部发生危害较重的有稻曲病、水稻霜霉病、白叶枯、稻蟓甲、大螟、三化螟、稻杆潜蝇等。 一、二化螟 是钻心虫(大螟、二化螟、三化螟、玉米螟)的一种,主要为害水稻、高粱、玉米、茭白等作物,它是我县的一大主要虫害。 (一)形态特征: 一生经过成虫、卵、幼虫、蛹四个虫态, 成虫:是一种灰黄色小型蛾子,前翅长方形,淡灰褐色,外缘有6-7个小黑点,雌蛾腹末纺锤形,雄蛾稍小,前翅中央有四个灰黑色斑点,腹部瘦小,园筒形。 卵:卵粒呈鱼鳞状排列为长方形、扁平的卵块,表面盖有透明的胶质物,初产时乳白色,后期灰黑色。 幼虫:淡褐色,背面有五条棕褐色纵线。 蛹:圆筒形,尾端稍尖,后足与翅芽相齐,初蛹时背上可见五条纵线。 (二)为害特点:水稻分蘖期受害出现枯心苗和枯鞘,孕穗期、抽穗期受害出现半枯穗和虫伤株,秕粒增多,遇大风易倒折。二化螟为害造成的枯心苗,幼虫先群集在叶鞘内侧蛀食为害,叶鞘外面出现水渍状黄斑,后叶鞘枯黄,叶片边缘渐死,称为枯鞘期,幼虫蛀入稻茎后,剑叶尖端变黄,严重的心叶枯黄而死,受害茎上有蛀孔,孔外虫粪很少,茎内虫粪多,黄色,稻秆易折断。 (三)发生条件: 1、气候因素:幼虫发育的最适温度23-26℃,相对湿度在83%以上。 2、水稻品种:一般情况下,有芒品种重于无芒品种,叶片长而宽、秆多、分蘖多的品种易比叶片狭而短、秆矮、分蘖一般的品种受害重,另外,水稻体内淀粉含量多,米粒带香味的品种,受害也比较重。 3、田间管理:如氮肥过多,叶片色泽浓绿,水稻生长旺盛,能诱集二化螟成虫产卵。如果田间缺水干裂,可使幼虫转株为害,从而加重危害程度。 (四)、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当前控制水稻二化螟为害的重要措施,由于二化螟是钻蛀性害虫,一旦幼虫蛀入茎秆内,一般药剂防治较差。根据调查,二化螟幼虫从孵化到蛀入茎秆需要大约半个月时间,所以,这段时间药剂防治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一般第一代在五月中、下旬防治,第二代在七月中、下旬喷施防治,第三代在九月中旬防治,当前主要防治药剂有:氯虫苯甲酰胺、氟苯虫酰胺、阿维〃氟酰胺、高含量的甲维盐与阿维菌素、虱螨脲等。 二、稻纵卷叶螟 为害特点:初孵幼虫取食心叶,出现针头状小点,也有先在叶鞘内为害,随着虫龄增大,吐丝缀稻叶两边叶缘,纵卷叶片成圆筒状虫苞,幼虫藏身其内啃食叶肉,留下表皮呈白色条斑。严重时“虫苞累累,白叶满田”。以孕、抽穗期受害损失最大。 特征描述:成虫长7一9毫米,淡黄褐色,前翅有两条褐色横线,两线间有1条短线,外缘有暗褐色宽带;后翅有两条横线,外缘亦有宽带;雄蛾前翅前缘中部,有

水稻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

水稻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 1、水稻虫害我国已知的水稻虫害有350多种,其中最主要的有20余种,常见的水稻虫害有以下几种: (1)水稻螟虫危害水稻的螟虫种类很多,主要有三化螟和二化螟,部分地区还有大螟等。三化螟和.二化螟都是以幼虫钻蛀茎秆危害水稻,水稻受害后出现的症状是枯心和白穗,二化螟还取食叶鞘,造成枯鞘。 防治方法:①每亩用50%杀螟松乳油0.15~0.2千克,对水50~60千克喷洒,用药1~2次;②每亩用杀虫双大粒剂1千克拌细土30千克制成毒土撒施;③每亩用40%的水胺硫磷0.1~0.15千克对水50~60千克喷洒。 (2)粘由粘虫是一种迁飞性害虫,又称”行军虫”,一般每小时飞行速度为20~40公里。以幼虫取食水稻叶片,危害轻时叶片被吃成缺刻,严重时大部分叶片被吃光,水稻减产10%—20%,大发生时,其幼虫不仅吃光叶片:还咬断穗茎,造成颗粒无收,所以有些地方称它为“剃枝虫”。 防治方法:①每亩用50%辛硫磷O.1”0.15千克对水50~60千克喷洒;②每亩用80%敌敌畏0.15~0.2千克对水50~60千克喷洒;③每亩用2.5%的敌杀死0.1~0.15千克对水50~60千克喷洒。 (3)稻飞虱和稻叶蝉这两种害虫每年发生代数较多,繁殖量大,以吸食水稻汁液造成危害,导致稻株枯死,倒伏落塘。它们都具有暴发性,还传播病毒病,是对水稻危害比较大的害虫。防治方法:①每亩用30%甲胺磷0.15- 0.2千克对水50~60千克喷洒;②每亩用40%的叶蝉散0.15~0.2千克对水喷洒:③每亩用50%的杀螟松0.1-0.15千克对水喷洒。(4)负泥虫负泥虫又称“背屎虫”,负泥虫的成虫、幼虫都可以危害水稻,但以幼虫为,主,取食水稻叶片的叶肉,留下透明的表皮,形成纵行的白色条纹,叶尖逐渐枯萎,危害严重时,全叶发白焦枯或全株死亡,一旦发生,常减产10%左右。 防治方法:用90%敌百虫结晶0.1~0.15千克对水50-60千克喷洒,接近傍晚时用药为好。 2、水稻病害 (1)稻瘟病稻瘟病又叫稻热病,群众称它为”火风”、烂颈瘟。稻瘟病在水稻整个生育期都能发生,根据受害时期和部位不同,分别称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枝梗瘟和谷粒瘟等。几种主要稻瘟病的识别如下。 苗瘟:一般发生在三叶期以前,病苗基部变成灰黑色,叶片变成淡红褐色,使整株秧苗枯死。 叶瘟:从秧田期至抽穗期均可发生,主要发生在叶片上,也有少数发生在叶鞘上,其病斑有好几种类型,但主要是慢性型奉。急性型两种。慢性型病斑在田间最常见,其形状有点像织布的梭子,两头尖中间大,病班的最外层为深褐色,中间为灰白色。急性型病斑呈灰绿色或暗绿色水浸状,一般为圆形、椭圆性或不规则形。 穗颈瘟:发生在穗颈部,使穗颈变成黑褐色,最后干枯腐烂。发病早的使水稻变成白穗,发病迟的使谷粒不饱满 防治措施:①选用抗病高产良种;②播种前搞好种子处理,一般用50%的多菌灵1000倍液浸种2天;③药剂防治,每亩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0,1~0.15千克对水50~60千克,或40%富士1号乳油0.1~0.15?千克对水50~60千克,或30%稻瘟灵0,15~0.2千克对水50~60千克喷洒。 (2)白叶枯病白叶枯病分为叶枯型和凋枯型两种。其中叶枯型占65%左右,凋枯型占35%左右。叶枯型病害大多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出现黄绿色斑点,斑点迅速扩展成条斑,受害严重时条斑可延伸至叶片基部,宽达叶片两侧。凋枯型病害大多在秧苗移栽后15~30天出现一次发病高峰,病株心叶首先发病,出现失水青枯,随后其它叶片相继青萎,最后出现死苗、缺

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学习资料

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 统防统治

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是指具备一定植保专业技术条件的服务组织,采用先进、使用的设备和技术,为农民提供契约性的防治服务,开展社会化、规模化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控行动。 实行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的意义: 发展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植保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是适应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转变和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趋势和方向。 一、病虫专业化防治是新型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有利于解决现阶段农村一家一户防治病虫难的问题,而且还能把发展规模化经营、农村经济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进城务工后老弱劳力从事农业生产的后顾之忧,是当前植保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适应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转变和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趋势和方向。 二、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能提升病虫防控能力,确保农业生产安全。实践证明,专业化统防统治,由于是由专业人员来实施,能够真正做到特定区域防治时间的统一,因此,能够确保同一区域,防治步调一致,能够快速、高效、准确控制病虫为害,防治效果明显高于分散防治。

三、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能减少环境污染,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目前我县农业生产仍以分散经营为主,大多数农民缺乏病虫防治的相关知识,不懂农药使用技术,施药观念落后,仍习惯大容量、针对性的喷雾方法,农药利用率低,农药飘逸和流失严重,盲目、过量用药现象较为普遍。这不仅加重农田生态环境的污染,而且常导致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等事件。推进专业化防治,不仅可以实现安全、科学、合理使用农药,提高农药利用率、减少农药使用量,降低农民防治费用,增加了粮食产量和农民收入,而且可以从生产环节上入手,降低农药残留污染,保障生态环境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同时,通过组织专业化防治,普遍使用大包装农药,减少了包装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 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能加快新技术的推广普及,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的出现,改变了面对千家万户农民开展培训的困局,大大降低培训面,增强培训效果。通过专业化防治组织,可以迅速推广普及新技术,实现病虫害的科学防治。 3、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的主要形式 组织形式: 目前我县专业化统防统治的组织形式主要有一下几种形式: 村级组织型。以村委会等基层组织为主体,或组织村里零散机手,统一购置机动药械,统一购置农药,在本村开展病虫害统一防治。

草莓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措施

草莓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措施 1 主要病害 1.1草莓白粉病 1.1.1 症状主要危害叶、花、果梗、果实,匍匐茎上很少发生。叶片发病初期,叶背局部出现薄霜状白色粉状物,以后迅速扩展到全株。随着病势加重,叶向上卷曲,呈汤匙状,叶片上发生大小不等的暗色污斑,后期呈红褐色病斑,叶缘开始萎缩,最终整个叶片焦枯死亡。花蕾、花感病后,花瓣变为红色,花蕾不能开放。果实感染此病后,果面覆盖白色粉状物,果实停止肥大,着色变差,失去商品价值。 1.1.2 发病规律白粉病以病菌残体在地上或草莓老叶上越冬,成为翌年侵染源。翌年春天环境条件适宜时,越冬的菌丝体产生新的分生孢子,通过气流传播,对草莓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目光温室草莓则以上年病菌残留、种苗携带病菌和其他传播途径而引发危害。病菌侵染适温为15~20℃,低于5℃和高于35℃均不发病,干燥及高湿的条件都可造成病害蔓延。但病原孢子在有水滴情况下不能发芽。降雨可抑制孢子飞散,而在晴天午后大量飞散传播。该病尤其在温室内发病严重。发病重可显著降低果实产量,同时使秧苗质量变劣,移栽后不易成活。 1.1.3 防治方法采用宝交早生、哈尼、全明星等对白粉病有较强抗性的品种。冬季清园,烧毁病叶。及时摘除地面上的老叶及病叶、病果,并集中深埋。要注意园地的通风条件,雨后要及时排水。发病初期可喷20%乙嘧酚悬浮剂800倍液、4%多麦可1000倍液、50%醚菌酯3000倍液。防治时期可大致掌握在露地栽培开花前、匍匐茎发生期、定植后,保护地栽培在花期前后。 1.2 草莓灰霉病 1.2.1 症状该病主要危害果实、花瓣、花萼,果梗、叶片及叶柄均可感染。果实发病常在近成熟期,发病初期,受害部分出现黄褐色小斑,呈油浸状,后扩展至边缘棕褐色、中央暗褐色病斑,且病斑周围具明显的油渍状,最后全果变软腐烂。病部表面密生灰色霉层,湿度高时,长出白色絮状菌丝。花、叶、茎受害后,患处呈褐色至深褐色,油渍状,严重时受害部位腐烂。湿度高时,病部亦会产生白色絮状菌丝。 1.2.2 发病规律病原菌为灰霉菌。在气温18-20℃、高湿条件下,该菌大量繁殖。病原菌在受害植物组织中越冬,孢子广泛飞散于空气中传播。气温20℃左右、阴雨连绵、灌水过多、地膜上积水、畦上覆盖稻草、种植密度过大、生长过于繁茂等持续多湿环境,容易导致灰霉病大发生。

森林病虫害防治方案

森林病虫害防治方案 篇一,森林病虫害防治 森林病虫害是“不冒烟的森林火灾”,切实保护好森林资源,促进森林健康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既是当代林业发展的时代重任,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最高目标,也是打好林业“相持阶段”攻坚战的科学之举,长远之策,任务之重。 云南是一个林业大省,也是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任务繁重的一个省。20XX年是云南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最艰苦的一年,一是由于罕遇持续高温、全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首次高达600余万亩,占全省有林面积的3%,创历史新高,二是蛀干害虫小蠹虫发生面积近200万亩,在滇中、滇东、滇西北地区危害最甚,形成了全省第二个钻蛀性害虫林业有害生物危害高峰,三是重大外来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不断传入,给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带来了新的考验。 云南省森林病虫防治在国家林业局、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通过加大行政执法、强化行政管理、实行科学防控,采取强硬措施,在极其困难的情况 下,20XX年全省防治林业有害生物万亩,森林植物及林产品调运检疫率达led safe return to camp. The next evening, the SDF ... Period, a large number of "loyalty save" influx of Wujiang. "Loyalty save" or "jiuguojun", formerly known as "Action 95%、种苗产地检疫率达99%、监测覆盖率达%。在完成年初提出的目标管理指标的同时,还为今后云南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和探索了一些有益的经验, 一、构建五个体系 一是构建统一组织协调体系。全省16个州市政府均成立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领导机构,负责对本地区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预防和除治工作实行统一组织、协调和指挥,授权森防部门负责日常管理,进一步完善林业系统内部各级林业主管部

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

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 一、稻瘟病的防治:稻瘟病是一种毁灭性的病害,在防治上主要的抓好叶稻瘟和穗稻瘟的防治。 1、叶稻瘟的防治:当田间出现病斑时,用爱可:20%烯肟菌胺戊唑醇1500倍液,连防二次,隔5-7天一次。 2、穗稻瘟的防治:防治稻瘟病的最佳时期是破口期,药剂选用:(1)爱可:20%烯肟菌胺戊唑醇1500倍液;(2)40%富士一号乳油亩用150毫升;连防三次,隔5-7天一次。 二、白叶枯、细菌性条斑病的防治:当田间出现病斑时,立即施药防治,药剂选用:(1)农用链霉素亩用2包兑水45公斤喷雾防治。 三、纹枯病的防治:防治最佳时期为孕穗期。药剂选用:(1)爱可:20%烯肟菌胺戊唑醇1500倍液;(2)亩用井冈霉素2包,兑水45公斤喷雾防治; 四、稻曲病的防治:稻曲病主要发生在生长后期,防治时期应抓住孕穗期或抽穗期,药剂选用:(1)爱可:20%烯肟菌胺戊唑醇1500倍液; 五、稻飞虱的防治:稻飞虱主要栖息在稻丛基部,吸取植株汁液,使水稻植株变黄,影响产量,防治药剂选用:比丹10%吡虫啉30克/亩或赛嗪酮或兑水45公斤喷雾。 六、稻螟虫的防治:稻螟虫为害水稻后造成枯心或白穗,防治药剂选用:康宽

爱可的应用技术 爱可:20%烯肟菌胺戊唑醇水悬浮剂 1. 用法:作物(水稻)叶面喷施。 2. 用量:爱可稀释1500倍,每亩喷施1—3桶水。 3. 适用时期及用途 (1)水稻苗期:在水稻2叶期至拔节期均可,以水稻有效分蘖初期最佳,即直播水稻4叶期、移栽水稻移栽后5-10天较好。 爱可稀释1500倍,每亩1—2桶水均匀喷雾。 此次施用爱可,可以促进水稻有效分蘖,增加须根数量并深扎根系,使茎杆粗壮,叶片浓绿、伸长、变宽、增厚,提高水稻免疫力与抗逆性,并能预防早期纹枯病和稻瘟病。 (2)水稻孕穗中期:在水稻孕穗中期(大肚期),爱可稀释1500倍,每亩2—3桶水均匀喷施。 此次施用爱可,可以有效控制纹枯病扩展,预防稻曲病和穗颈瘟及粒黑粉病,使叶色保持浓绿,促进叶片光合作用,促进抽穗整齐。(3)水稻齐穗期:在水稻刚刚齐穗的时候,爱可稀释1500倍,每亩2—3桶水均匀喷施。 此次施用爱可,可以巩固纹枯病、稻曲病、穗颈瘟和粒黑粉病的效果,并保持最大的绿叶面积,防止后期叶片早衰,提高灌浆强度,使水稻秆青籽黄,熟相好。

植物病虫害防治基础知识

植物病理学基础知识 一、植物病害的概念 植物受不良环境重要条件和病源的不断刺激,其新陈代谢受到持续的干扰,在生理上和组织结构上产生一系列变化,因而在组织解剖上和外部形态上表现“反常”的状态(即是病态),并在经济上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称为植物病害。 植物病害的重要特点就是植物和病源相互作用的持续性,即有一个病理变化的过程,伤害是特发的,没有一个持续变化的过程,不能称之为病害。病害可分为非侵染性和侵染性病害。 非侵染性病害:是不能传染的,其发生主要是二方面的因素:即不利的环境因素和植物本身对这些因素的反映。 侵染性病害:是可以传染的,主要是由其他生物寄主引起的,也可称之为寄主性病害,引起该病害的的生物称为病原物,主要有:真菌细菌、病毒、类菌原体、线虫、寄生种子植物等。其中真菌引致的病害约点整个植物病害的80%以上,而真菌中,半知菌这类的高等真菌又占整个真菌病害的80%以上。 二、植物病害的症状类型 (一)、症状 变色:植物感病后,局部或整株失去正常的绿色。常见的有:褪绿和黄化、红叶、花叶和斑驳。 坏死:植物细胞和组织感病死亡,形成各样的病斑,是局部的。 常见的有:叶斑和叶枯、疮痂和溃疡、立枯和猝倒。

腐烂:植物组织细胞受到病原物的破坏和分解而成。植物任何部分都可发生。常见的有:软腐和干腐、流胶和流汁。 (腐烂和坏死区别是:腐烂是整组织和细胞受到破坏和消解,坏死则多少还保持原有组织和细胞轮廓) 萎蔫植物的叶片因缺水而下垂的现象。 畸形常见的有:簇生和丛生、矮缩和皱缩、卷叶和缩叶、瘤肿和徒长、叶变。 (叶变是指植物花器各部分转化为绿色叶状结构的症状)(二)类型 1、植物病原真菌 在真菌分类中,很多学者认为真菌是属于菌物界真菌门,真菌门分为:鞭毛菌亚门、接合菌亚门、子囊菌亚门、半知菌亚门和担子菌亚门五个亚门。较通俗的说法可以认为鞭毛菌亚门属低等真菌,半知菌亚门、担子菌亚门属高等真菌。 原核类—原核界(细菌等) 鞭毛菌亚门:营养体单细胞或没有隔膜的菌丝体,有性孢子为卵孢子,无性孢子为游动孢子,主要以水传播。 接合菌亚门:营养体是菌丝体,典型的没有隔膜,有性孢子是接合孢子,无性孢子是孢囊孢子,主要是以气流传播。 子囊菌亚门:营养体是有隔膜的菌丝体,极少数是单细胞,有性孢子是子囊孢子,无性孢子为分生孢子,主要以气流传播。

森林病虫害防治方案

森林病虫害防治方案 篇一:森林病虫害防治方案 森林病虫害是不冒烟的森林火灾,切实爱护好森林资源,促进森林健康和人与自然的和谐进展,既是当代林业进展的时代重任,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最高目标,也是打好林业相持时期攻坚战的科学之举,长远之策,任务之重。 云南是一个林业大省,也是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任务繁重的一个省。20XX年是云南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最困难的一年:一是由于罕遇持续高温、全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首次高达600余万亩,占全省有林面积的3%,创历史新高;二是蛀干害虫小蠹虫发生面积近200万亩,在滇中、滇东、滇西北地区危害最甚,形成了全省第二个钻蛀性害虫林业有害生物危害高峰;三是重大外来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不断传入,给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带来了新的考验。云南省森林病虫防治在国家林业局、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通过加大行政执法、强化行政治理、实行科学防控,采取强硬措施,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20XX年全省防治林业有害生物448.78万亩,森林植物及林产品调运检疫率达95%、种苗产地检疫率达99%、监测覆盖率达88.97%。在完成年初提出的目标治理指标的同时,还为今后云南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总结和探究了一些有益的经验: 一、构建五个体系 一是构建统一组织协调体系。全省16个州市政府均成立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领导机构,负责对本地区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预防和除治工作实行统一组织、协调和指挥,授权森防部门负责日常治理,进一步完善林业系统内部各级林业主管部预防和除治松材线虫病责任制,充分发挥各级林业部门在预防和除治松材线虫病工作中的政府参谋和助手作用,全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协调指挥体系已差不多形成。 二是构建预测预报网络体系。省森防部门对全省1935个监测网点(其中35个国家级中心测报点),从队伍、设施建设、治理手段、等方面进一步予以强化,1899个一般监测预报点、部分乡镇、林场和管护站的监测点得到了新的加强,涵盖全省要紧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区的县、乡(镇)、村的监测网络已差不多形成,全省组成了有3427名专兼职人员监测预报队伍,监测面积达1717.97万亩,监测覆盖率达88.97%,省、州(市)、县、乡、村五级林业有害生物联系报告制度得到健全,预测预报能力在全面提升。 三是构建林业有害生物突发应急反应体系。为了提高防范和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省林业厅重视和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检疫御灾、防治减灾、应急反应和防治法规体系建设。建立了由政府牵头、各有关部门参加、各级森防站具体实施的林业外来有害生物突发及重大事件应急指挥机构,制定了预防和除治松材线虫病应急预案、物资及技术储备。20XX年在除治外来有害生物的战斗中,省林业森防部门按照顾急方案,及时进行现场调查、监测、上报、策划、组织、调运药剂,确保了除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是构建林业有害生物科学防控体系。加强对松材线虫病、小蠹虫、松毛虫、松尺蛾等病虫情调查,专门是对云南最要紧危害虫种小蠹虫为代表的钻蛀性害虫的发生和危害进行了详细的病虫情调查和监测预防,为制定防治方案实施科学防控打下了基础。省森防部门在总结前几年全省冬春虫情调查的基础上,按照其危害的特点和防治的难点,编制出全省的防治和治理总体规划,提出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重点治理区域,抓住最佳时机,集中资金投入,实施攻坚突破等防控手段,使全省小蠹虫危害面积在一定程度得到操纵。 五是构建目标治理体系。目标治理是提升政府与社会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关注度和支持力的有效途径。省森防部门加大了推行目标治理责任制力度,在各级政府的支持和关注下,以成灾率、无公害防治率、测报准确率和产地检疫率为内容的新的治理体系在全省已逐步建立,双线目标治理责任制已开始实行,无公害防治率、测报准确率和产地检疫率将纳入全省各级林业主管部门的目标考核内容,奖惩、举报和重大责任事故追究通报制度也正在制定中。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方案

县林果病虫害防治技术方案 我县分布的主要病虫害有:糖槭蚧、大球蚧、吐伦球坚蚧、堆粉蚧、春尺蠖、沙枣跳甲、鼠害等,寄主有:枣、桃、杏、酸梅、苹果、梨、沙枣、柳、杨、榆、槐、葡萄等林木及其苗木。 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总体思路: 1、森林病虫害的防治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森保方针,严格执行《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实行“谁经营、谁受益、谁防治“的责任制度。 2、加强检疫,严防病虫害的人为传播是预防森林病虫害发生危害的前提,要广泛开展森林植物的检疫工作。 3、采取实际步骤,大力推进以营林为主的治本措施。 (1)、培育良种壮苗,加强对抗病优良树种的引进工作。 (2)、根据分类经营的原则,针对不同的林种制定相应的营造混交林的标准。 (3)、加强低产林改造,有计划的将病虫害严重的纯林改造成混交林。 (4)、加强林木的栽培管理,及时灌水、施肥,增强树势,合理修剪,保持树木通风透光,为林木的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可提高树体抗病虫能力,以而减轻病虫危害。 一、蚧类害虫防治技术方案(大球蚧、糖槭蚧、吐伦球坚蚧) (一)防治对策 根据“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原则,坚持以适地适树和选择抗性树种为主的原则,以生物制剂、仿生农

药和植物性杀虫剂为主导,协调运用人工、物理、化学的防治措施,降低虫口密度,压缩发生面积,切实控制其蔓延危害。 (二)防治措施 1、生物防治 果树落叶(11月中旬)后,用清园剂(融杀蚧螨)100倍液或石硫合剂5波美度喷雾,这是压低蚧类害虫虫口基数的关键措施。 2、人工防治 (1)结合修剪,剪除虫口密度大的枝条,带出果园集中烧毁; (2)冬季农闲时期,组织农民用毛刷刷除枝条上的蚧类害虫; (3)刮除老树皮,用涂白剂进行树干涂白。 3、化学防治 对防效差的果园,可采取春季补防和若虫期防治的办法。 (1)杏、桃、巴旦木等树在3月5日至3月20日前,红枣在4月5日至20日,核桃在3月25日至4月5日,葡萄、石榴在开墩时,用速扑杀、蚧虫毒、乐斯本1000-1500倍液喷雾防治。 (2)在5月中旬至6月上旬,初孵若虫期采用速扑杀、蚧虫毒、乐斯本1000-1500倍液喷雾。 二、春尺蠖防治技术方案 (一)防治对策 根据“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原则,坚持以适地适树和选择抗性树种为主的原则,以生物制剂、仿生农药和植物性杀虫剂为主导,协调运用人工、物理、化学的防治措施,降低虫口密度,压缩发生面积,切实控制其蔓延危害。 1、轻度发生区

草莓几种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

草莓几种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 一、草莓蛴螬的防治 蛴螬即金龟子科幼虫的总称,常由腐殖土和圈肥带入,蛴螬喜欢聚集在有机质多而不干不湿的土壤中活动为害,常咬食草莓的幼根或咬断新茎,造成死苗。发生为害期在草莓成活后的一个月内。防治要点为:草莓种植前,用水胺硫磷或辛硫磷等农药处理有机肥。草莓幼苗成活后注意观察有无萎焉的植株,如有,可在根部刨出幼虫处死。也可用90%晶体敌百虫20克或50%辛硫磷乳油200--300克,兑水 500--750灌根或浇灌。 二、草莓红蜘蛛的防治 草莓红蜘蛛一年可以发生10代以上,世代重叠,周年为害,重者可以毁园。防治上避免草莓育苗期间干旱,注意及时浇水。红蜘蛛多在植株下部老叶栖息,密度大,故随时摘除老叶和枯黄叶,可有效地减少虫源传播。农药防治可用有机磷和菊酯类杀虫剂的混合液防治效果较好。 三、大棚草莓白粉病的防治 大棚栽培草莓,由于温、湿度适合发病要求,所以病害严重,发病重可显著降低果实产量,同时使秧苗质量变劣,移栽后不易成活。防治上要注意及时摘除贴地老叶,避免过多施用氮素,选用抗病品种,注意通风换气,适当加大株行距,

摘除病叶病果,喷药要仔细。可用农药有:甲基托布津、多菌灵、晴菌唑、醚菌酯、福星、翠贝、硫悬浮剂等。 四、草莓蛞蝓的防治 蛞蝓为陆生软土动物,由于土壤湿度和空气湿度都较大,容易发生蛞蝓为害。蛞蝓咬食草莓后,常造成孔洞,其分泌的银白色粘液也影响外观品质。防治上,该虫多在5厘米以上的土壤中潜伏,见到虫体或发现为害症状可进行人工捕捉;化学防治除了专用的杀虫剂外,也可用25%敌杀死3000倍或20%速灭杀丁8000倍液防治。 五、草莓白粉虱的防治 白粉虱是温室大棚作物的主要害虫。其繁殖快,世代多,并有世代重叠现象。若虫集中在叶背面吸食汁液,造成叶片褪色、变黄、萎焉,严重时植株死亡。为害时还分泌蜜露,污染叶片,引起霉菌感染,影响光合作用。防治上可用25%扑虱灵2500倍液,或40%菊杀乳油2500倍液,或2.5%功夫乳油3000倍液喷布防治。也可每亩温室放32--34块黄板诱杀消灭成虫。 2014年10月22日

最新整理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实施方案.docx

最新整理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实施方案 一、概述 近年来,由于受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影响,抛秧和旱育秧等新型栽培面积不断扩大;优质但抗病虫性差的品种大量种植,以及气候变暖等有利于病虫发生因素的影响,水稻病虫发生面积大、为害重,偏重年份发生频率高,单是稻纵卷叶螟年发生面积占水稻种植面积35~50左右,虽经大力防治仍造成较 大的粮食损失,对粮食安全构成很大的威胁。同时,由于在水稻螟虫等病虫害防治中,过度依靠化学防治和化学农药的不合理使用,使稻田生态平衡受到了破坏,田间天敌种群数量减少,自然控害能力弱,且致使病虫害对部分药剂产生严重抗药性,还造成稻米农药残留超标和环境污染,影响广大人民群众消费安全和身体健康。为了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结合我县水稻螟虫等重大病虫害发生和为害特点,在全县开展水稻螟虫等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示范推广工作,通过示范,带动全县综合防治技术的普及应用,有效地遏制水稻病虫害对粮食生产的为害,确保粮食增产丰收。同时,通过推广应用综防先进适用技术,减少农药使用次数和使用量,选用对口、安全的农药制剂,保障农产品优质安全高效。为组织好综合防治示范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二、目标任务 下半年全县实施水稻螟虫等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治示范面积3万亩,辐射面积15万亩。~每年全县实施水稻螟虫等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治示范面积10万亩,辐射面积60万亩;示范区内病虫为害总损

失率控制在5以下,螟害损失率控制在1以下;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20以上;通过推广应用综防适用先进技术,改善稻田生态环境,增加田间天敌种群数量,稻谷达到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标准,为我县建立一批无公害稻米生产基地、创建无公害稻米品牌打下基础。同时,通过开展综防示范,使农民更快地掌握植保适用新技术。(各乡镇任务见附表)。 三、工作措施 1、成立组织机构,加强领导。**县综合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农业局刘次邻局长任组长,庞惠广副局长和县测报站何元密站长任副组长,成员:杨廷策、李益超、韦德明、张逸宁、朱韵辉、钟祖梅、李祥生。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何元密兼任。示范区的日常工作由杨廷策和李益超负责。各乡镇也要相应成立组织领导机构,并报县农业局备案。 2、抓好典型示范,以点带面推动综防工作展开。乡镇农技部门在抓好病虫害田间调查和防治指导的同时,都要建立综防示范片,确定专人负责,真正落实好此项工作。 3、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应用综合防治病虫害的技术水平。各乡镇农技部门要充分利用各种方式举办有关选用良种、肥水管理、病虫害发生规律、农药安全使用、综合防治技术及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和培训工作,让农民掌握和丰富科技知识。 4、印发技术资料,将综合防治技术资料编印分发到各农户,且在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时期,在示范区内,做到每户一份“明白纸”。同时,通过电视预报、大字报、墙报等形式将综合防治技术告知农民。

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

实行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的意义: 发展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植保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是适应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转变和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趋势和方向。 一、病虫专业化防治是新型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有利于解决现阶段农村一家一户防治病虫难的问题,而且还能把发展规模化经营、农村经济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进城务工后老弱劳力从事农业生产的后顾之忧,是当前植保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适应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转变和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趋势和方向。 二、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能提升病虫防控能力,确保农业生产安全。实践证明,专业化统防统治,由于是由专业人员来实施,能够真正做到特定区域防治时间的统一,因此,能够确保同一区域,防治步调一致,能够快速、高效、准确控制病虫为害,防治效果明显高于分散防治。 三、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能减少环境污染,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目前我县农业生产仍以分散经营为主,大多数农民缺乏病虫防治的相关知识,不懂农药使用技术,施药观念落后,仍习惯大容量、针对性的喷雾方法,农药利用率低,农药飘逸和流失严重,盲目、过量用药现象较为普

遍。这不仅加重农田生态环境的污染,而且常导致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等事件。推进专业化防治,不仅可以实现安全、科学、合理使用农药,提高农药利用率、减少农药使用量,降低农民防治费用,增加了粮食产量和农民收入,而且可以从生产环节上入手,降低农药残留污染,保障生态环境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同时,通过组织专业化防治,普遍使用大包装农药,减少了包装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 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能加快新技术的推广普及,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的出现,改变了面对千家万户农民开展培训的困局,大大降低培训面,增强培训效果。通过专业化防治组织,可以迅速推广普及新技术,实现病虫害的科学防治。 3、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的主要形式 组织形式: 目前我县专业化统防统治的组织形式主要有一下几种形式: 村级组织型。以村委会等基层组织为主体,或组织村里零散机手,统一购置机动药械,统一购置农药,在本村开展病虫害统一防治。服务方式: 一是代防代治:专业化防治组织为服务对象施药防治病虫害,收取施药服务费。农药由服务对象自行购买或有机手统一提供。这种服务服务方式,专业化防治组织和服务对象之间一般无固定服务关系。

森林病虫害防治措施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0c4736126.html, 森林病虫害防治措施 作者:李慧颖刘微刘宏文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7年第17期 森林的主要功能是涵养水源、净化空气、保持水土、防风固沙、降低噪音、调节气候、改良土壤、减免自然灾害,保障农牧业稳产高产,维护生态平衡;另外,森林还可以为人类提供丰富的林副产品。 一、森林病虫害的概念 森林病害是指森林植物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或其产品和繁殖材料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遭受其他生物的侵染或不适宜的环境条件影响,生理程序的正常功能受到干扰和破坏,从而导致植物生理上、组织上和形态上产生一系列不正常的状态,生长发育不良,甚至整株死亡,最终引起人类经济损失和其他损失的现象。 林木病害的类型有:一是侵染型病害。是由真菌、细菌、质原体、病毒、寄生性种子植物、藻类、线虫和螨虫等侵染的病害,此种病具有传染性。二是非侵染性病害。是由不适于林木正常生长的水分、温度、光照、营养物质、空气污染等因素所引起的病害,这种病不具有传染性。三是衰退病。是指按照特定顺序出现的一系列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综合作用造成林木生长势或生长潜能显着下降,最终导致林木死亡的一种病。森林病害的发生必须要有植物和引起植物发病的因素,没有这2个条件森林病害就无从发生。病害的发生可能是由一个因素或某些因素作用的结果。其中,直接引起病害发生的原因称病原,间接因素称诱因。病原按其性质分为生物性病原和非生物性病原。 森林虫害是一种非常普遍的自然灾害,是昆虫在繁殖生长的过程中,取食植物的营养器官或吸食植物的汁液,造成林木所生产的营养减少或者是林木的营养物质被林木害虫取食,造成林木生长不良,使得木材及林副产品的产量下降,甚至使整株林木死亡。 二、防治方法 病害防治的基本方针是“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病害防治的原则是在制定森林病害防治计划和方案时,必须考虑三方面的因素,即生物性因素、生态因素、经济因素。森林病害防治的策略:一是杜绝和铲除;二是免疫和抗病;三是保护;四是治疗。人们在对森林病害的防治过程中先后使用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起初,人们为了防治森林病害普遍采用化学防治的方法,刚开始使用化学药品的品种少,使用的剂量少,但取得的效果极好,森林病害发生的间隔期较长,防治的费用低。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多数森林病害对化学药剂产生了抗药性,森林病虫害发生的间隔期逐渐缩短,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剂量加大,且效果降低,即成本加大,呈逐次上涨的趋势。后来,人们利用微生物之间的拮抗作用对病原物进行杀灭或抑制,即采取生物技术来实现对森林病害的防治。

草莓病害大全高清

草莓枯萎病 图片:草莓1.jpg

图片:草莓.jpg 简介 病原尖镰孢菌草莓专化型FusariumoxysporumSchl.f.sp.fragariaeWinksetWillams,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详细资料 为害症状 多在苗期或开花至收获期发病。发病初期心叶变黄绿或黄色,有的卷缩或产生畸

形叶,引起病株叶片失去光泽,植株生长衰弱,在3片小叶中往往有1~2片畸形或小叶化,且多发生在一侧。老叶呈紫红色萎蔫,后叶片枯黄至全株枯死。剖开根冠,可见叶柄、果梗维管束变成褐色至黑褐色。根部变褐后纵剖镜检可见很长的菌丝。 侵染循环 病原菌主要以菌丝体和厚垣孢子随病残体遗落土中或未腐熟的带菌肥料及种子上越冬。病土和病肥中存活的病原菌,成为第2年主要初侵染源。病原菌在病株分苗时进行传播蔓延。病原菌从根部自然裂口或伤口侵入,在根茎维管束内生长发育,通过堵塞维管束和分泌毒素,破坏植株正常输导机能而引起萎蔫。 发生因素 发病温限18~32℃,最适温度30~32℃。连作,土质粘重,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地温低,耕作粗放,土壤过酸,施肥不足,偏施氮肥,施用未腐熟肥料,均能引起植株根系发育不良,都会使病害加重。土温15℃以下不发病,高于22℃病情加重。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从无病田分苗,栽植无病苗;栽培草莓田与禾本科作物进行3年以上轮作,最好能与水稻等水生作物轮作,效果更好;发现病株及时拔除,集中烧毁或深埋,病穴施用生石灰消毒。 (2)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药,常用药剂有20%五氯硝基苯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14%络氨铜200-300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淋茎基部。每隔15天左右防治1次,共防5~6次。 草莓根腐病!!!

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治方案

2017年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治方案 一、发生趋势 根据近年我国水稻、百合、玉米、油菜、茶树等作物病虫发生情况、农作物种植情况、气象资料及2011年冬前病虫残留基数,结合农作物病虫发生演替规律综合分析,预测2012年我县农作物主要病虫总体将中等至中等偏重发生,发生面积约92万亩次,发生程度总体重于去年。 二、防治工作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牢固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强化重大病虫监测和预警,大力推行现代绿色植保技术为重点的防治技术,提高病虫防治效益,增强病虫应急防控能力,大力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协调应用多种防治方法,将病虫为害控制在经济允许损失水平之下,确保农业生产、农产品质量和农田生态环境安全,促进我县种植业持续稳定发展。 托普云农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流程图 三、防治任务与目标

防治任务:2012年全县农作物重大病虫需防面积约92万亩次:水稻病虫需防面积约为68万亩次,其中“两迁”害虫12万亩次,二化螟18万亩次,稻瘟病15万亩次,纹枯病12万亩次,稻曲病11万亩次;百合病虫需防面积约10万亩次;玉米病虫需防面积约3万亩次;油菜病虫需防面积约5万亩次;茶树病虫需防控面积约为6万亩次。 防治目标:通过有效防治,将水稻、百合、玉米、油菜、茶树重大病虫造成的危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具体目标是:稻二化螟分蘖期为害株率控制在3%以下,穗期白穗率控制在1%以下;稻飞虱百丛虫量分蘖期控制在1000头以下,穗期控制在2000头以下;稻纵卷叶螟卷叶率分蘖期控制在15%以下,孕穗期控制在10%以下;纹枯病病情指数控制在10以下;稻曲病病穗率控制在10%以下;稻瘟病病穗率控制在3%以下。百合重大病虫总体危害损失控制在10%以下。夏玉米粗缩病病株率控制在3%以下,玉米螟蛀茎株率控制在10%以下。油菜菌核病病株防效达75%以上。茶树重大病虫总体危害损失控制在10%以下。 通过推广病虫绿色防控技术,使水稻、百合、玉米、油菜病虫防治次数亩平均减少1-2次,化学农药亩使用量下降15-20%,降低病虫防治成本。茶树病虫按无公害茶、绿色食品茶、有机茶分类治理,大力推广应用农业、物理、生态措施防控,应用生物农药,限制使用化学农药,降低农残。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水稻等作物重大病虫防治涉及面广,事关农业生产安全、生态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要高度重视。乡镇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要积极向当地政府汇报,当好政府的参谋,强化政府植保公共服务职能,落实重

森林病虫害防治报告

森林病虫害防治报告 森林是天然的制氧工厂,森林是空气的净化物,森林有自然防疫作用,森林是天然的消声器,森林具有防止风沙、减轻洪灾、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的作用,保护森林人人有责。森林病虫害素有不冒烟火灾之称,可见其危害程度的严重性。森林病虫害防治是国家减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众所周知,森林不仅是工业、建筑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原材料,而且在影响生态环境中的诸多因素中,森林也是最重要的因素,它不仅可以调节改善生态环境中大气候,起到改善、保护生态环境的决定性的作用,更可以涵养水源、减少径流、防止水土流失、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理化性能的作用,也是一个大的生物多性的资源库、对保持生态平衡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要保证实现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这一宏伟目标,发展林业生产、保护林业生产,是我们林责无旁贷的责任,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艰巨的任务。 近半个世纪来,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化学防治以产生目标生物的抗药性、误杀天敌生物以及污染环境等问题备受批评。生物防治以能克服上述缺点而被寄予厚望,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不过仍有许多缺陷,如缺少人工释放的天敌生物种群持续存在的生态学动态证据,生物防治的研究者考虑更多的是食物链而不是食物网络的关系等等,在森林病虫害的生物防治方面,没有实质性的进展,也没有成功的事例表明在人工的或人工干预的森林生态系统中,建立了对森林病虫害控制持续有效的天敌生物种群。 1、森林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 1、对森林病虫害的危害认识不足 人们还没有充分认识到森林病虫害不仅具有水灾、火灾那样严重的危害性和毁灭性,还具有生物灾害的特殊性,治理上的长期性、艰巨性。长期以来,没有把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摆到应有的位置,缺乏做好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致使森防工作在抓法上和工作力度上,与造林绿化和森林防火相比,都有相当差距。因而在推进森防工作方面缺乏有效的措施。 2、病虫害发生面积扩大 近些年来我国人工造林面积增加,特别是单一品种的森林造成了病虫害的增加。主要原因是第一由于近些年来的干旱和暖冬的天气原因,森林病虫害向多样化以及复杂化的方向发展,危险性病虫害潜在威胁增大,使成灾害虫的种类增多,给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带来了比较高的难度。第二,林地与耕地交叉,使农作物害虫朝着林地发展,带来比较大的治理难度。第三,害虫出现变异,造成常有发生顽固难治暴发现象,造成研制防治害虫农药上更加困难。最后,生态环境的破坏使害虫的天敌大量消失,发生造成生态治理的缺失。 3、病虫害发生的严重恶化 温室效应不仅使全球沙漠化扩大和旱涝灾害频发,也为森林病虫害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环境。由于全球气候异常,使林木生长条件发生极剧变化,暖冬现象使森林病虫害越冬基数增大,为其病虫害的大发生创造了适宜的环境。 4、部门之间缺乏协调能力 林业生产环节脱节,造林、育苗、引种、规划设计等预防机制差,使病虫害防治处于被动局面。例如,不管是当地苗木种子的流动销售或者是外调种子,都没有一签两证,检疫工作不到位,相当一些产地检疫跟不上。加上缺乏检疫检查站,调运检疫严重失控,控制危险性病虫害传播不力,致使外地病虫害随之而来,危险性病虫害潜在威胁增大。 5、病虫种类繁多 成灾病虫种类增多,危害损失严重。目前,全省发生严重能够成灾的病虫已由80年代初的35种增加到50种左右,其中有些是由外地陆续传入的,有的是我省从未发现过的。过去

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

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 统治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是指具备一定植保专业技术条件的服务组织,采用先进、使用的设备和技术,为农民提供契约性的防治服务,开展社会化、规模化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控行动。 实行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的意义: 发展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植保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是适应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转变和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趋势和方向。 一、病虫专业化防治是新型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有利于解决现阶段农村一家一户防治病虫难的问题,而且还能把发展规模化经营、农村经济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进城务工后老弱劳力从事农业生产的后顾之忧,是当前植保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适应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转变和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趋势和方向。 二、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能提升病虫防控能力,确保农业生产安全。实践证明,专业化统防统治,由于是由专业人员来实施,能够真正做到特定区域防治时间的统一,因此,能够确保同一区域,防治步调一致,能够快速、高效、准确控制病虫为害,防治效果明显高于分散防治。

三、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能减少环境污染,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目前我县农业生产仍以分散经营为主,大多数农民缺乏病虫防治的相关知识,不懂农药使用技术,施药观念落后,仍习惯大容量、针对性的喷雾方法,农药利用率低,农药飘逸和流失严重,盲目、过量用药现象较为普遍。这不仅加重农田生态环境的污染,而且常导致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等事件。推进专业化防治,不仅可以实现安全、科学、合理使用农药,提高农药利用率、减少农药使用量,降低农民防治费用,增加了粮食产量和农民收入,而且可以从生产环节上入手,降低农药残留污染,保障生态环境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同时,通过组织专业化防治,普遍使用大包装农药,减少了包装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 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能加快新技术的推广普及,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的出现,改变了面对千家万户农民开展培训的困局,大大降低培训面,增强培训效果。通过专业化防治组织,可以迅速推广普及新技术,实现病虫害的科学防治。 3、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的主要形式 组织形式: 目前我县专业化统防统治的组织形式主要有一下几种形式: 村级组织型。以村委会等基层组织为主体,或组织村里零散机手,统一购置机动药械,统一购置农药,在本村开展病虫害统一防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