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存在问题与对策

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存在问题与对策

引言 (1)

关键字 (1)

一、政府财政性教育支出的理论依据及现实意义 (1)

1、政府财政性教育支出的理论依据 (1)

2、政府财政性教育支出的现实意义 (2)

二、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

1、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的现状 (3)

2、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总量不足 (5)

3、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结构不合理 (7)

4、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存在不公平现象 (8)

5、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使用效率低下 (9)

三、探究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问题产生的原因 (10)

1、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总量不足的原因分析 (10)

2、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结构失衡的原因分析 (10)

3、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不公平现象的原因分析 (11)

4、中央与地方政府责任失衡造成财政权责不清 (12)

5、法规不健全、监管不到位造成教育经费使用效率低下 (13)

四、解决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问题的对策建议 (13)

1、增加财政支出,加大财政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力度 (13)

2、优化支出结构,体现教育公平 (14)

3、拓宽教育经费筹集渠道,建立新型多元化筹资机制 (14)

4、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的事权与财政责任 (14)

5、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教育经费的管理与监督 (15)

五、结论 (15)

参考文献 (16)

致谢 (17)

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重庆工商大学财政学 08级 2班李辰

指导教师虞利娟

引言:2012年3月1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两会记者会上说:我曾经说过,公平正义比太阳还光辉,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实事求是地讲,9年来,我们为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做了大量不可磨灭的工作。在我任职的最后一年,我们政府将做几件困难的事情,一定要做,努力做好,而不留给后人。……第五件事情,我们已经将教育经费占GDP的4%列入预算,我们一定要通过努力实现这个目标,并使经费合理使用。

关键字:财政教育支出;问题;对策

Foreword:March 14, 2012, Premier When at the press conference two sessions, said: I have said, the fairness and justice brilliant than the sun. Fairness and justice is the essential characteristic of socialism. Practically speaking, the past nine years, we have done a lot for the realization of social equity and justice indelible. In the final year of my tenure, our government will do several difficult things must be done, work hard, not left to future generations. The ... The fifth thing, we have 4% of education expenditure as a percentage of GDP included in the budget, we must strive to achieve this goal, and the rational use of funds. Key words :Financial Expenditures for Education ;Problem;Countermeasure

一、政府财政性教育支出的理论依据及现实意义

政府主持财政性教育支出,有着合理的理论依据和深刻的现实意义。要分析我过财政性教育支出的现状及问题,必须深入思考政府财政性教育支出的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以此为后面的分析奠定理论基础和现实基础。

1、政府财政性教育支出的理论依据

“教育兴国,人才强国”,教育的发达程度和投入水平往往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素质和文明程度的主要标准。教育提高了全体国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人才储备,为国家的进步提供了智力保障,有利于构建和谐社

会的良好局面。教育支出在世界各国财政支出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体现了各国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国民素质的目标。

从经济性质来看,教育服务一般被看作是一种混合物品。然而,教育是分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几个层次的。多数国家根据本国经济发展程度,对初级教育通过法律规定若干年的义务教育。所谓义务教育,是保证公民基本素质的教育,既是每个公民的权利,也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带有强制性。既然是国家通过立法安排义务教育,每个公民都可以无差别地享受这种教育,那么这种服务理应由政府来提供和保证,而政府如果不能保证义务教育的足够经费,则应视为政府的失职。

从实践来看,各国政府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政府一般在提供教育服务方面发挥主导作用。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教育具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当今社会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科技进步已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而科技进步又是源于教育。二是避免因收入差距而形成受教育机会的不公平。如果教育服务主要由私人部门提供,学费必然抬高,则收入较低家庭的子女即使天资聪颖也会被拒之于校门外。而如果主要由政府提供教育服务,就可以为所有社会成员提供同等的受教育机会,从而保证教育机会的公平,并避免流失优秀的人才资源。三是教育资本市场的不发达和不完善,由政府主办教育并为教育贷款提供担保,则有助于弥补教育资本市场的不足。

2、政府财政性教育支出的现实意义

国家的财政性教育支出有助于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教育作为一项准公共产品,这就决定了其不能由市场有效供给。因此教育服务的提供主要是由政府主导,由国家财政主要支持的。温家宝总理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12年“中央财政已按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4%编制预算,地方财政也要相应安排”。这一举动无疑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资金保障,将有利于各级各类学校的硬件设施、师资力量和教学质量的改善。

国家的财政性教育支出有助于体现社会公平正义:全面实行城乡免费义务教育,有利于推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建立和各项教育改革目标的实现。实施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政策,有助于妥善解决进城务工农民工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政策有助于体现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有助于避免优秀人才的流失。

二、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一直都很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的财政性教育支出也在不断地增加,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正确地分析和解决教育支出存在的各项问题,才能更好地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和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

1、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的现状

长期以来的理论和实践证明:一国财政教育支出的规模和结构是影响教育经费效益的两个主要因素。我国目前的财政性教育支出虽然总体有所增长,但在国际上与其他国家相比却相对落后。而且教育支出在义务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之间的分布结构也不尽合理。存在着重视高等教育,忽视初级教育的现状,特别是农村基础教育的普及长期处于落后的困境。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且教育资源使用效益低下,使得我国学校教育的综合入学率和人文发展指数都低于世界许多国家的水平。

图一:1992年-2009年我国在线学生生均财政性教育支出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及《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从上表的数据来看,我国近20年来生均财政性教育支出一直呈现上升趋势。但1992年到2004年所表现出来的增长趋势均不太明显,这说明我国政府对于教育事业一直比较重视,但对于教育事业的扶持力度还不够。自2004年我国生均财政性教育支出突破2000元大关之后,增长势头迅速加快,于2009年十分接近于6000元,这说明近几年我国政府越来越重视对教育事业的支出。纵向看来,我国政府对教育事业一直比较热心,近几年由于人们群众对教育事业越来越关

注,以及对教育公平的呼声越来越高,政府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决心也加大了。

表一:2008年全球各地区教育支出占GDP及财政支出比例

数据来源:UNESCO,2008年《全国教育全球监测报告》

从世界范围来看,教育支出一直是世界各国政府财政支出的重要部分。教育支出占政府财政支出的比例体现了一国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然而这一重视程度并不是与教育支出占政府财政支出的比例成正比的。如表四所示,经济发达的欧美国家其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却排在相对靠后的位置,相反却是一些落后的亚非国家的这一比例较高。这是因为欧美国家经济发达,其政府财政支出也十分庞大,因此占这一巨额支出很少一部分比例的教育支出就能保证欧美国家公民得到很好的教育。同时欧美国家普遍人口较少,因此人口对教育造成的压力不大。反观亚非国家,不仅具有庞大的人口压力,教育支出的对象基数巨大;而且这些国家普遍经济落后,虽然这一比例表明这些国家也很重视教育,但他们的财政支出并不能有效地提高该国的教育水平。而中国2008年的教育支出占政府财政支出的比例为16.69%,在世界范围内来看偏高。这也正是教育支出绝对数额的不足和支出对象数量的巨大所造成的。

上述观点也可以通过世界各国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来进行佐证。欧美发达国家的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较低,但占GDP的比重却较高,而亚非国家正好相反。这说明事实上欧美国家的教育支出的绝对数额是非常巨大的。也即是说明考查一国教育水平最重要的因素是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由表四可知,欧美国家普遍存在着教育支出占GDP比重较高的现象,这也正与欧美国家教育水平发达的现状很好的联系起来。亚非国家的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较低,这也是这些国家教育水平落后的重要原因。中国2008年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只有3.33%,这仅仅只比中亚地区高一点点,落后于世界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平均水平,甚至

远低于同为人口超级大国的印度的3.7%。

由此看来,我国教育支出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横向比较,我国远远落后于大部分国家和地区。这与我国的经济实力不相符合。

2、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总量不足

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总量虽然逐年都有所增加,但总量依然不足。这主要表现在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不足上面,教育支出的增长速度赶不上GDP的增长速度。也就是说教育水平的提高速度赶不上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世界各国普遍把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看作该国的教育发展程度和人文水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上世纪就呼吁世界各国在2000年实现教育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比例达到6%的目标;1993年,我国政府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也规定:“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在本世纪末达到4%。”但是直到今日,我国既没达到6%的国际目标,离我国自己制定的4%目标也有着一定差距。

表二:1992年-2009年我国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及GDP的比例

数据来源:此表数据依据《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及《中国统计年鉴》收集整理

图二:1992年-2009年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财政支出及GDP增长速度数据来源:此表数据依据《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及《中国统计年鉴》收集整理

从上表及上图中可以看出,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财政支出和GDP这三组数据的增速总体上呈现如下趋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也就带来了90年代初期的各项数据的飞升。90年代中期各项数据的增速有所放缓,到1997~1999年由于亚洲金融风暴影响而达到低谷。进入21世纪三项数据的增速又有所增长,直到2008年的经济危机又使各项数据再次陷入低谷。总体来说,近20年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呈现在波动中上升的趋势;而其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呈现出波动中下降的趋势。

具体来分析,自1996年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财政支出和GDP这三组数据的增速首次非常接近以来,财政性教育支出和财政支出的增速几乎每年都高于GDP的增长速度。这表明我国政府的财政支出特别是对于教育的支出还是比较热心的。但由于受到我国计划经济、政治动荡、文化大革命等诸多历史原因的影响,我国教育的底子十分薄弱。这就使得虽然财政性教育支出的总量及增速都在不断提升,但其占GDP的比重一直增长缓慢。这就说明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的增长并不能跟上社会发展的速度,并不能很好地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

因此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目前面临的最大的一个问题还是支出的总量不足和占GDP的比重不高。这就决定了我国没有将更多更合理的经费用于教育事业,

这从根本上不利于教育事业的发展。

3、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结构不合理

有关调查研究表明:对初等教育的投资比对中等教育的投资更有效率,更加公平,而中等教育的效率和公平则优于高等教育。世界银行2008年曾对教育支出的外部效应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各类教育的社会收益分别为:初等教育18.4%、中等教育13.1%、高等教育10.7%。由此可见,教育正的外部效应最高的并非为社会培养高级人才的高等教育,相反却是最为基础的义务教育。

图三:2010年我国东部10省市生均教育事业费

数据来源:此图依据《2010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收集整理

图四:2010年我国西部12省区市生均教育事业费

数据来源:此图依据《2010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收集整理从图二和图三中可以看出我国生均教育事业费呈现出地区间分配不均和各级教育间分配不均的问题。图二是2010年我国东部10省市生均教育事业费支出情况。可以看到其中三个直辖市的生均教育事业费明显高于东部其他省份,同时还可以看到高等教育的生均教育事业费远远超过其他几个教育阶段,而中职学校的教育事业费在各教育阶段普遍偏低。图三是2010年我国西部12省区市的生均教育事业费支出情况。可以明显地看到西部地区生均教育事业费普遍低于东部地区的水平,此外除几个民族地区的高校生均教育事业费超过一万元以外,其他几个省市的高校生均教育事业费普遍偏低。

正如前文所说,教育正的外部效应最高的并非为社会培养高级人才的高等教育,相反却是最为基础的义务教育。但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恰恰呈现初等教育支出不足,高等教育支出所占比重较大,职业教育支出欠缺的现状。众所周知,我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并且现在已经全面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费。可想而知国家对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经费投入应该是比较大的。但就现在我国的财政性教育支出格局来看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经费并不高。而对于拥有更少学生人数,并且收取高额学费的高等教育阶段来说,普遍享有极高的财政经费投入。而职业教育阶段的学校和学生普遍不受重视。

因此,我国的财政性教育支出格局并不能有效地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东部地区的省市占用了大部分的教育经费,教育水平和条件落后的西部地区则没有更多的经费来改善教学现状;高等教育占用了大部分的教育经费,这虽然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高等人才,但却使教育正的外部效应最高的初等教育经费受到压制;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经费的短缺并不符合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初等教育为国家培养了大量基础人才,为提高国民基本素质提供了保障,但我国的教育支出格局明显不利于初等教育的发展。

4、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存在不公平现象

教育不公平现象集中体现在城乡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这一问题上。造成这一不公平现象的根本原因还是由于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的城乡分配不合理。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了我国总人口的绝大多数。对于初级教育阶段的学龄儿童,国家虽然有免费义务教育的政策,但同时也要求他们就近就地上学,再加上农村儿童由于家庭收入等原因,就使得农村地区承载了极大的教学压力。广大的农村小学、初中成为了我国义务教育的主力,接收了远超过城市学校的学生人数。

由于农村学校受到教学质量和农村经济等因素的影响,不能像城市学校那样拥有择校费、借读费等其他形式的资金收入。农村学校只能完全依靠国家财政教育经费的扶持,即使有一点社会捐赠收入,那也是资金分散、投入量小、偶尔有之的。

表三:2009年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呈现出的城乡差异

数据来源:此表依据《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2010》收集整理从上表可以看出我国城市初中与村镇初中所占有的财政性教育经费的绝对数额相差并不太大,但由于村镇初中在校生人数是城市初中在校生人数4.13倍,这就使得城市初中的生均教育经费是村镇初中的2.76倍。而我国村镇小学的财政性教育经费虽然接近于城市小学的2倍,但由于村镇小学在校生人数是城市小学在校生人数的 4.66倍,所以生均教育经费中,城市小学是村镇小学的 3.75倍。

由此可见,我国教育经费呈现城乡之间分配不公平的现象。城市中小学生人数远不及农村中小学生人数,但城市生均教育经费却远远高于农村学生获得的生均教育经费。这必然导致城市中小学生占有优质的教学设施、优质的教师资源、优质的学习环境。而在广大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们并不能得到很好的教育条件。

5、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使用效率低下

我国具有五级政府、五级财政。政府对于教育事业的拨款从资金拨付源头到最终落实到每一所所学校及每一个学生的手上经过了很多的程序,这就使得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偏低。

具体来说,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大致可分为中央政府支出和地方政府支出两部分。中央的财政性教育支出最后落实到乡镇一级学校要经过全部五级财政,而地方政府的财政性教育支出最后落实到乡镇一级学校也要经过四级财政。漫长的资金拨付过程使得教育经费不能及时到位,这是资金使用效率在时效性方面效率

低下的表现。

另一方面,教育经费经过层层转拨,难免会出现雁过拔毛的现象。尤其是在我国目前教育经费拨付使用的管理监督不到位的情况下,普遍存在教育经费被挪用、截留等现象。目前我国教育经费的拨付和使用都还存在着许多不规范的地方,没有一个明确的规章制度和监督管理体制对教育经费的拨付和使用进行监管。这就使得教育经费在资金足额到位方面显得效率低下。

教育是一种准公共产品,同其他公共产品一样,需要国家财政的大力扶持。由于教育尤其是公立教育其本身不具备产出和收益,所以更加需要国家财政性教育支出的保障。但这样一个教育经费使用效率低下的现状,再加上本来财政性教育支出总量的不足,公立学校就面临更大的发展难题。而私立学校则相对来说资金使用效率更高。私立学校大多是私人办学或企业办学,其资金的拨付少了繁琐的程序,资金能够及时并且足额的到达资金使用者手中。这也能够解释为什么大多数私立学校反而比一些公立学校发展得更好。

三、探究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问题产生的原因

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存在着上述几个方面的问题,探究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分析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合理的解决对策。在此,本文通过对上述几个问题以及其他一些问题的探究,综合分析,寻求产生这些问题的深层次原因。

1、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总量不足的原因分析

前文根据纵向和横向两组数据的比较分析,可以得出我国教育支出总量不足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主要体现在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占GDP的比例偏低。这不仅落后于世界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并且更重要的是现在距离1993年提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要达到4%的目标已经将近20个年头了,这一目标还未实现。这直接造成了我国教育支出的总量不足,也就造成了我国教育水平差异明显、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设施落后。不论从哪个方面来看都不利于我国教育的发展,都不利于我国教育水平的整体提升。

2、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结构失衡的原因分析

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结构失衡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我国的人才培养模式不合理。现在是知识经济时代和创新大行其道的社会,因此高端人才缺口较大。这也就使得我国政府更加注重对于高端人才的培养,于是出现了教育支出向高等教育

倾斜的格局。但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经济还很不发达,再加上我国具有庞大的人口压力。享受高等教育的公民毕竟只有少数,更多的公民需要的是初等教育水平的改善。而我国想要取得经济社会的平稳较快发展,仅仅依靠高端人才是不够的,社会经济各个部门都需要大量的基础型人才。只有大力发展基础教育才能提高整个国家的知识文化水平、人口素质水平和社会经济水平。

同时我国经济发展还需要大量的专门型人才和一线加工人才,而中等职业教育恰恰提供了这样的人才。但是由于我国对于中等职业教育历来不重视,再加上中等职业学校普遍规模小、影响力不大,因此中职学校的教育事业费在各教育阶段中普遍偏低。这说明我国对于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较小,这将导致很多员工知识技能更新换代缓慢,无法满足新产品、新工艺的要求而成为下岗人员,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就业难和“民工荒”。另外,这样的教育支出格局还将严重影响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和经济发展模式的换代升级。不利于我国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产业工人素质的提高,使我国在新知识时代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此外,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还存在东西部和城乡之间的结构失衡。东部地区和城市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因此我国教育支出也偏向于这些地方,从而忽视了面积辽阔、人口巨大的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这不仅不利于我国教育水平的整体提升,也不利于社会公平正义的体现。

3、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不公平现象的原因分析

义务教育是国家的法定教育阶段,其教育经费几乎完全由国家供给和保障。由于城市学校拥有更多的教育经费拨款,所以城市学校有能力不断改善其教学条件。雄厚的财力保障使城市学校用于改善教学设施、校舍设备的经费比较充裕,也能够给城市学校的教师提供更好的薪资待遇。而且城市优越的居住环境也留住了绝大多数优秀教师。在这样的格局下,城市学校普遍享有优质的教学资源,能够吸引城市学生甚至是一些农村的学生前来就读。因此一部分享有优秀教师资源和高升学率的城市学校就开始向学生收取一定的择校费。这些经费完全由学校自主支配,所以这些学校得以有更多的资金用于教学资源的进一步更新和改善。在这样一个良性循环下,城市学校的财力越来越雄厚,学校发展也越来越好。

而农村学校则截然相反。由于农村学校本来教学环境就相对艰苦一些,大部分教师不愿意在农村学校教书。现在农村学校的教师普遍存在年龄偏大、学历偏低等现象。农村学校的教师基本上都是以前的代课教师转化而来,虽然有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但创新思维比较差,不利于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打下良好基础。而

新引进的教师又大多是一些一般本科或者专科师范类院校的师范生,他们的教学能力普遍偏低。这样一个教育格局,又得不到大量资金的注入,自然不能改善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所以农村的教育支出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而这一恶性循环的直接后果就是农村学生知识体系落后,教育不公平现象突出。

4、中央与地方政府责任失衡造成财政权责不清

表四:2008我国各省区市教育经费收入来源情况(单位:千元)

数据来源:《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2009》

教育支出总额较低这一问题,另一方面是由于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责任失衡造成的。我国有五级政府,除中央以外,其他四级政府统称为地方政府。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分工不明阻碍了教育经费的拨付。从表三的数据中可以看到:除北京市中央与地方的教育支出比较接近之外,其他各省区市的教育支出绝大部

分是由地方政府拨付的。其中除四个直辖市和国家重点关注的几个省区享有较高的中央教育支出外,其他地区中央教育支出只占很少一部分。而在这些省份中,东部省份收到的中央教育支出也比较多,地方教育支出也比较丰厚。而西部地区一些省份的中央教育支出非常少,地方教育支出也显得捉襟见肘,广西、海南、西藏、青海四个省区中央教育支出为0。相对较低的教育支出使得西部地区省份的教育事业发展显得困难重重。

我国是民主集中制国家,为了集中力量办大事,中央集中了大量的财权和财力。正是如此我国才能完成申办奥运会、世博会、抗震救灾、三峡大坝等诸多大型任务。这也说明我国的教育事业应由中央政府主持,由中央政府支出大部分教育经费。现在这种教育支出由地方政府唱主角的现状并不能很好地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地方政府财力有限,拿出大部分财政支出用于教育事业就使得用于其他方面的支出相对减少,不利于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

5、法规不健全、监管不到位造成教育经费使用效率低下

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还存在经费使用效率低下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教育支出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管理监督不到位所造成的。在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通过五级政府、五级财政层层转拨的情况下,加之对这一流程的监管不到位,所以我国目前仍然存在着一些教育经费领用不规范的地方,这直接减少了教育经费的发放。比如一些地方存在着挪用教育经费、将教育经费用于其他政府支出、谎报多领教育经费的现象。

这些做法无疑变相减少了教育经费,同时层层转拨的方式也降低了教育经费的时效性,不利于教育事业的发展。但由于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对教育经费的管理、审计等等没有完善的规章制度,使得教育支出有漏洞可钻。此外管理监督不到位也使得教育经费的投入方向、使用及效果没有一个标准可循。

四、解决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问题的对策建议

面对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所呈现的诸多问题,应当综合分析、全面考虑,针对存在的各种问题合理制定应对措施。

1、增加财政支出,加大财政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力度

教育作为一种准公共产品,市场不能有效供给,所以国家应该负担起对教育的支出。现在我国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及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都不高,这就使得教育支出总额不高。因此我国需要进一步增加财政支出,加大财政对教育事

业的投入力度。以此来改善各级学校教学质量、提高农村学校师资力量、改善初等学校教学设施和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善我国教育水平和人民的知识文化水平。

2、优化支出结构,体现教育公平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一大特征,教育事业尤其需要体现公平正义。为此,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应优化支出结构。财政应加大对中西部教育的资金投入,承担起中西部地区实行免费义务教育所需的资金,并提高校舍维修改造资金和公用经费保障资金标准;提高中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测算单价标准,并对高寒地区教师学生给予特殊补贴。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对农村学生和城市贫困学生实行免费的职业教育,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此外,中央财政应把中西部农村地区义务教育的教职工工资承担起来,由中央财政通过银行系统直接发到教职工手上,再由省级财政负责工资以外的其他补贴。

教育支出结构的优化仅靠政府的力量是不够的,还应借助社会的力量。对西部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的发展设立政府扶贫、基金扶贫等项目,通过政府组织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来扶持中西部贫困地区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

3、拓宽教育经费筹集渠道,建立新型多元化筹资机制

通过税费改革增强公共财力。政府财政性教育支出占教育事业经费来源的大头,而政府财政收入的来源又集中于税收收入。为此要加强税收征管,大力推进税费改革,保持财政收入稳定较快增长,为4%目标的早日顺利实现提供坚实的财力基础。通过采取足额增收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费附加等措施,逐步建立起政府多渠道筹措财政性教育经费的长效机制。

进行义务教育多元化融资。义务教育作为公共产品,是各级政府的共同责任。建议中央和省一级的地方政府可以考虑发行义务教育公债和义务教育彩票,从社会吸引投资来增加对教育的投入,这也适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而对于农村义务教育来讲,通过发行农村义务教育公债和彩票还可以依靠社会的力量来化解“普九”时期所欠下的债务。

4、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的事权与财政责任

政府要用体制、机制的创新来引导教育投入的增加。中国有五级政府、五级财政,各级政府直接对于教育事业责任的划分不是很清晰,因此设计出一个好的经费保障机制和制度,才是解决教育经费投入问题的根本。增加教育投入,要坚持体制机制的创新、制度的先行。从提高教育质量和减轻老百姓教育负担出发,

我国应切实提高教育投入水平,保障教育经费。应该明确各级政府的支出责任,避免相互推诿而导致教育经费不能及时、足额到位。

5、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教育经费的管理与监督

加快教育投资法规的制定,并形成机制。我国目前在教育投入上缺乏立法,各级政府对教育支出的责任和标准不明确,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我国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抑制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为此应该加快教育投入法及其运行机制的构建,将整个教育事业纳入其中,明确各级政府对各级各类教育的投入责任和标准,并切实保证教育投入机制的有效运行,实现教育投入的法制化。

切实加强教育经费的管理。坚持开源节流并重,一手抓增加投入,一手抓资金管理,坚持勤俭办教育的方针,坚决反对各种铺张浪费。对教育经费的使用要制定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定。全面推进教育经费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让增加的投入发挥出最大的效益。与此同时,应该加强学校内的民主管理,建立有权参与决策、评价、监督的教师委员会、家长委员会和学生自治委员会,避免学校领导乱收费、乱用钱。

五、结论

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总体来说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总量不足的问题,即财政性教育支出占GDP的总量不足;另一方面是由支出结构不合理而引起的教育公平问题。

对于教育支出总量不足问题,自从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年确定教育支出占GDP4%的目标以来,我国一直没能顺利实现这一目标。近年来国家反复强调这一目标,今年两会期间通过的新一年国家预算已经明确地将教育支出占GDP4%的这一目标写入预算。同时温家宝总理也在两会期间庄严承诺一定要在最后一年任期内实现这一目标。这为4%的目标在2012年取得实现打下了坚实的政治基础。从这几年实际发生的情况来看,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一直在逐年提高,并已经非常接近于4%这一目标。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一目标将在在2012年取得实现。要实现这一目标,一方面要保证财政性教育支出绝对额度的增长,另一方面是要确保GDP的平稳增长而不至于突然拔高这一比值的分母。

教育支出绝对额的增长已经通过新一年的国家预算确定下来,即预算内教育经费。而从过去历年的数据来看,预算内教育经费的数额与每年实际发生的财政

性教育支额度出相比往往较小。所以保证了预算内教育经费,则未来将要发生的财政性教育支出也得到了保证。

对于GDP的增长,我国政府在科学发展观思想的指导下已经日趋理性,不再要求GDP的高速增长,而是寻求GDP的平稳增长。这一思想方针的转变不仅有利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也保证了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这一数值的分母不会有较大波动,有利于目标的实现。

对于教育公平的问题,近年来公众和政府也是越来越关注社会公平正义。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讲“有教无类”。教育的公平直接关系到国家未来的长远发展和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政府也越来越重视这一问题。如果我国政府能从本文所提到的几个方面对财政性教育支出做出相应的改革,则必将使教育更加公平,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

参考文献

[1] 张益禄,岳凤霞.关于实现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4目标的思考.河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52~56

[2] 陶璐.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7:52~56

[3] 韩爽,韩继深.我国财政教育支出问题分析.经济师,2010,5:23~24

[4] 周勇,浅析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不足及对策分析.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52

[5] 潘爱建,我国教育财政支出分析及政策建议.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10:23~27

[6] 陈玲,对我国财政教育支出问题的思考.交流研讨,2008,11:110

[7] 关洁,浅析我国财政教育支出问题.公共管理:159

[8] 赵梓媛,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基本状况及问题.中国外资,2011,6:46

[9] 付星宇,中国财政教育支出优化的对策研究.学术论坛,2010,12:269

[10] 娜丽莎,我国教育财政支出相关因素的实证分析,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0,7:13

致谢

衷心感谢重庆工商大学给我这样的学习机会与条件,重庆工商大学有着浓厚的学术气氛和严谨的治学作风,给了我人生中宝贵的财富。

经过半年的资料收集与筛选,数月的字字斟酌,多次的修改,我终于完成了本文的撰写任务。我深刻体会这其中凝聚着众人的关心、帮助与爱护,我只能在此借只字片语表达内心的久久不能平静的感激之情。而这份代表大学期间学习成果的毕业论文希望不负师长与家人的期望。

首先,我想感谢的是我尊敬的给予我很多启迪的导师虞利娟副教授。虞老师学识渊博、思想睿智、治学严谨,从毕业论文的选题、逻辑框架的设计、直至最终定稿,她都给了我悉心的指导。老师深厚的理论知识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将对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产生重要影响。我还要感谢在大学学习期间的各位授课老师,你们都给了我很多学习的启迪与人生的感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