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5.1专题五 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

5.1专题五 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

5.1专题五    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
5.1专题五    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

专题五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

第1讲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

随堂演练巩固

1.(2012江苏海门高三一模,2)下列有关化学用语使用正确的是( )

CO的电子式:

A.

2

C

B.核内有8个中子的碳原子:8

6

C.钾离子结构示意图:

D.二氧化硫分子比例模型:

【解析】A中,C、O间都应形成两个共用电子对;B中,正确表示方法应为;C中,核电荷数应为19。

【答案】D

2.下列关于原子的几种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18O与19F具有相同的中子数

B.16O与17O具有相同的电子数

C.15N与14N具有相同的质子数

D.12C与13C具有相同的质量数

【解析】元素符号左上角的数据表示该核素的质量数,左下角的数据表示该核素的核电荷数或质子数,二者的差值即为该核素的中子数。

【答案】D

3.据《钱江晚报》报道:美国劳伦斯 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宣布,实验室科研人员与俄罗斯科学家合作,利用俄方的回旋加速器设备,成功合成了3个118号超重元素原子并观察到其存在。这种超重元素只能持续存在极短的时间,约为0.9毫秒,之后即迅速衰变为相对原子质量较小的其他元素。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118号元素的原子核中含有118个中子

B.118号元素是一种金属元素

C.118号元素的原子核中含有118个质子

D.118号元素原子经化学反应后转化成其他元素的原子

【解析】118号元素的原子核中含有118个质子,根据元素周期表推断118号元素应位于非金属区,故不属于金属元素。由于没有给出118号元素某种核素的质量数,所以无法计算其中子数。118号元素原子转化成其他元素的原子的变化属于原子核反应,不属于化学反应。

【答案】C

4.原子核外的M电子层容纳的电子数和L电子层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的关系是( )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不能肯定

【解析】根据原子核外的电子排布规律可以推出,第三周期的元素,M层电子数不大于L层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位于长周期的元素中,M电子层的电子数可能大于L电子层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故M电子层和L电子层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的关系不能肯定。

【答案】D

5.填写恰当的符号:

①A是原子,核内有12个中子,核外M电子层上有2个电子,A是;

②B是原子,得到2个电子后,其电子层结构与Ne相同,B是;

③C离子带有一个单位的正电荷,核电荷数为11,C是;

④D离子核外有18个电子,当失去1个电子时呈电中性,D是;

⑤E原子没有中子,E是。

【解析】A中,M层有电子,K、L层一定充满电子,K 、L层电子数分别为2和8。B中,得到2个电子后,才有10个电子,说明其原子核外有8个电子。C中,核电荷数为11,说明其为钠元素。D离子失去一个电子后成为原子,说明D离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其核外电子数为18,质子数为17,故D离子为Cl-。只有普通氢原子才没有中子。

【答案】①24

12Mg②O ③Na+④Cl-⑤1

1

H

课后作业夯基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科学家目前正在求证一种仅由四个中子组成的微粒,这种微粒称为”四中子”,下列关于该微粒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呈电中性

B.带四个单位负电荷

C.带四个单位正电荷

D.质量数为2

【解析】由题意可知,该微粒只含有四个中子,不含有质子和电子。因为此微粒能独立存在,所以应为电中性的微粒,不带电荷,其质量数应为4。

【答案】A

2.(2012江苏盐城田家柄中学高三一模,2)下列有关化学用语使用正确的是( )

A.硫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B.

4

NH Cl的电子式:

C.原子核内有10个中子的氧原子:

D.乙烯的结构简式:

22

CH CH

【解析】A中,硫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应为6;B中Cl-

,的电子式应为;D中,应突出碳碳双键。

【答案】C

3.(2012天津六校高三联考,1)地壳中铀的平均含量约为百万分之2.5,在铀元素中,用作核燃料的只占0.724%。铀浓缩是指提高铀元素中的含量,一直为国际社会关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利用与化学性质的不同将二者分离

B.利用化学反应把转化为提高在铀元素中的含量

C. 与互为同位素

D. 与互为同素异形体

【解析】同位素的化学性质几乎相同,A不正确;化学反应不能实现原子核的改变,B不正确;D 中的两种微粒互为同位素。

【答案】C

4.(2012安徽师大附中高三三模,3)稀土元素铕(Eu)只存在两种天然同位素,且在自然界的含量相近,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52.0,原子核外的电子数为63。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它是副族元素

B.它是第六周期元素

C.它的原子核内有63个质子

D.它的一种同位素的核内有89个中子

【解析】 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52.0,它有两种天然同位素,所以它的任意一种同位素的质量数都不可能等于152.0,它的某种同位素的中子数不可能为89。 【答案】 D

5.近年来用红外激光技术研究液氢时,发现分子间作用力也可引起粒子间的反应。在液氢中有氢分子和质子形成的3H +

离子,其构型是等边三角形;3H +

还可进一步形成H +n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3H +

可在液氢中形成5H +

、7H +

、9H +

B.每个3H +粒子中含有2个质子

C.3H +

可在液氢中形成4H +

、5H +

、6H +

D.3H +可广泛存在于固态、液态和气态氢中

【解析】 微粒的质子数等于微粒中各原子的质子数之和3H +

,在液氢中只能形成其与若干个

2H 加和的产物,且产物只能在液氢中存在。

【答案】 A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7分,共35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6.可能呈+1价的金属元素是( ) A.核电荷数为13的元素

B.质量数为23、中子数为12的元素

C.质量数为35、中子数为18的元素

D.M 层比K 层电子数少1的元素

【解析】 核电荷数为13的元素为铝,其化合态只能显+3价;质量数为23、中子数为12的元素,质子数为11,其为钠元素;质量数为35、中子数为18的元素,其为氯,可以显 +1 价,但其属于非金属元素;M 层比K 层电子数少1的元素为钠,其可能表现+1价。 【答案】 BD

7.氢化锂(LiH)、氘化锂(LiD)、氚化锂(LiT)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产生极高的能量,被广泛应用在火箭推进剂和核反应中。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 的是 ( ) A.LiH 、LiD 、LiT 互为同素异形体

B.LiH 、LiD 、LiT 中氢元素的化合价均为+1

C.H 、D 、T 互称为同位素

D.LiH 、LiD 、LiT 在反应中常作氧化剂

【解析】 同素异形体是相同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LiH 、LiD 、LiT 是由Li 与氕\,氘\,氚形成的化合物,不是互为同素异形体的关系。H 、D 、T 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所以LiH 、LiD 、LiT 的化学性质相似,其中Li 显+1价,H 、D 、T 均显-1价,在化学反应中-1价的H 容易发生氧化反应生成H 2,所以氢化锂常作还原剂,故A 、B 、D 均错误。 【答案】 C

8.有A 、B 、C 、D 、E 、F 六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已知A 的一种核素的原子核为质子,B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B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D 、E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C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D 、F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下列推论不正确的是 ( )

A.A 、B 两元素能形成多种化合物

B. D 、E 两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均可相互反应

C.C 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一定大于F 的气态氢化物

D.C 、F 两种元素可以形成化合物

【解析】由题意知A 为H,B 为C 。由于B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D\,E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且原子序数E 大于D 、大于B,所以D 是Na,E 是Al 。若C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是 5(N) 、6(O)、,7(F)、8(Ne),则F 分别是Si 、P 、S 、Cl 。碳和氢可组成一系列烃类化合物,A 项正确;Al(OH) 3与NaOH 可以反应,B 项正确;对于选项C,稀有气体元素Ne 很难形成氢化物,错误;对于选项D,符合题意的有P 2O 5等。

【答案】C

9.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①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②电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是同一种元素;③一种元素只能有一种质量数;④某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取整数,就是其质量数;⑤质子数相同,电子数也相同的粒子,不可能是一种分子和一种 离子 。

A.①③④

B.①②④⑤

C.②③⑤

D.②⑤

【解析】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两种粒子可能是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也可能是一种分子和一种离子,或两种不同的分子或两种不同的离子。一种元素

的不同原子可具有不同的质量数,如:1

1H、2

1

H、3

1

H,但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只有一个。质

子数相同,电子数也相同的粒子,所带电性一定相同,故不可能是一种分子和一种离子。

【答案】A

10. 10.周期表中16号元素与4号元素的原子相比较,前者的下列数据是后者4倍的是( )

A.K层电子数

B.最外层电子数

C.质子数

D.次外层电子数

【解析】16号元素的质子数为16,4号元素的质子数为4,前者是后者的4倍。16号元素的次外层电子数为8,4号元素的次外层电子数为2,前者是后者的4倍。

【答案】CD

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0分)

11.(10分)用}rm

Z

A X表示原子,求:

(1)中性原子的中子数:N= 。

(2)阳离子的中子数:}rm A n

X+核外共有x个电子,则N= 。

(3)阴离子的中子数:}rm A n

X-核外共有x个电子,则N= 。

(4)中性分子或原子团的中子数:1216

2

C O分子中,N= 。

2

(5)A+原子核内有x个中子,其质量数为m,则n g 2A+所含电子的物质的量为。【解析】本题以微粒符号为切入点,设置不同情况的微粒形式,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引申和升华,考查了学生对符号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1)直接根据定义求解,N=A-Z。

(2)先将阳离子还原为中性原子A X中共有电子x+n个,则其质子数为x+n,故N= A- x-n。

(3)思考方法同(2),N=A-x+n。

(4)N618222

=?+?=。

(5)根据题意可知2A+

,中所含的质子数为m-x,电子数为m-x-2,则n g 2A+所含电子的物质的

量为 n

m

(m-x-2) mol 。

【答案】(1)A-Z (2)A-x-n (3)A-x+n (4)22

(5)n

m

(m-x-2) mol

12.(12分)已知A、B、C、D四种不同粒子,它们之间存在如下图关系:

(1)如果A、B、C、D均是10电子的粒子,则A的化学式为; D的电子式为。

(2)如果A 为一种金属阳离子,且A 、B 、D 均为10电子粒子,C 为30电子粒子。试写出: ①A 与B 在溶液中反应生成C 和D 的离子方程式: 。 ②C 与H +反应生成A 的离子方程式: 。 【解析】 (1)10电子微粒中能与H +进行反应的有3NH 、OH -。且A+B

C+D,故A 为

4NH B +,为OH C -,为3NH D ,为2H O 。

(2)金属阳离子有10个电子的为Na +、2Mg

+

、3Al +

,由A+B

C D B H +

+,+D,

则B 为OH -。若C 为30电子粒子,则C 为2AlO A -

,为3Al +。

【答案】 4(1)NH +

(2)①34Al

OH +

-

+222AlO H O -

+

②24AlO H

-

+

+322Al H O ++

13.(12分)在下列微粒:1

2H 18O 、1

2H 16O 、2

2H 16O 、2

2H 18O 、 1H 35Cl 、237

H Cl 、

1

37H Cl 、235H Cl 中,共有 种元素, 种原子, 种分子。现有2个235H Cl ,

则有 个中子, 个质子, 个电子。

【解析】 判断元素时,我们可以直接看元素符号,有多少种元素符号,就有多少种元素。同种元素中,只要质量数不同,就是不同原子。只要构成分子的原子不完全相同,就是不同的分子。 【答案】 3 6 8 38 36 36

14.(16分)某核素A

Z X 的氯化物21XCl .11 g 配成溶液后,需用1 1

mol L -?的硝酸银溶液20 mL 才能把氯离子完全沉淀下来,试计算: (1)X 的质量数。

(2)若X 的核内中子数为20,求37 g 2XCl 中所含质子的物质的量是多少?

【解析】 根据X 的氯化物的组成及Ag +

的物质的量,可求出2XCl 的物质的量为0.01

2mol XCl ,的式量为111,由此可求出X 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0,即X 的质量数为40。若X 的核内中

子数为20,则X 的质子数为40- 20= 20,37 g 2XCl 中所含质子的物质的量为

1

37111(20g g mol -??+ 172? )=18 mol 。

【答案】 (1)40 (2)18 mol

浙教2011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2章 粒子的模型与符号 第2节 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_5

第2节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 要点详解 知识点1 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 1.分子的构成 (1)水的电解模型如图所示。 水电解的实质是水分子分解成原子和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重新组合成氢气分子和氧气分子。 (2)分子的定义: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在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分子是保持物质的最小粒子。 (3)原子的定义:原子是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原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4)分子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2. 不同的分子 (1)不同种类、不同数目的原子能构成不同的分子。构成分子的原子可以是同种原子,也可以是不同种原子。如1个氧分子由2个氧原子构成,1个臭氧分子由3个氧原子构成,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2)不同的分子能构成不同的物质。如水由水分子构成,二氧化碳由构成,氢气由氢分子构成。 (3)同种原子在直接构成物质时,如果原子的不同,所形成的物质结构就不同。如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但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所以金刚石和石墨的结构也就不同。 例1 (上海市闵行区模拟)对于如图,理解错误的是() A.原子可结合成分子 B.氢分子的形成过程可表示为: C.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

D.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的分解和原子的重新组合 知识点2 粒子的大小与质量 1.分子和原子的大小 (1)原子的半径:一般在m数量级。 (2)直观感受分子、原子的大小: ①1mL水约有20滴水,一滴水约含有1021个水分子。 ②如果把水分子放大到乒乓球那么大,乒乓球就要放大到地球那么大。 ③铅笔留下的黑色笔迹是碳原子的堆积,一个句号竟有1018个碳原子。 结论:原子很小,分子也很小。单个的分子和原子无法用肉眼看到,也无法用放大镜和光学显微镜看到,只有用现代最先进的扫描隧道显微镜才能看到一些较大的分子。 2.分子和原子的质量 (1)1个氢原子的质量:1.674×10-27kg;1个氧原子的质量:2.657×10-26kg;1个碳原子的质量:1.993×10-26kg。 (2)1个氢分子的质量:3.348×10-27kg;1个二氧化碳分子的质量:7.307×10-26kg。结论:分子和原子的质量都很小。 说明不同种类的分子和原子质量不同,体积也不同。分子与构成该分子的原子相比,分子的质量(体积)比原子大。但不是所有分子的质量(体积)都比原子大。 例2 (丹东中考)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B.分子间有间隔,原子间没有间隔 C.分子的质量一定比原子的质量大 D.分子、原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易错点拨 易错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例3 (毕节中考)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的。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A.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是由于分子在不断运动 B.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由于分子受热变大 C.水降温会结冰,是因为结冰时水分子静止不动 D.将石块研磨成粉状,说明分子变小了 综合应用 例4 下图是电解水(水→氢气+氧气)模型图,据图填空。 (1)在这个过程中,水分子最终变成了和,这说明发生了(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在这一过程中,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水分子已经变成了其他分子,水分子已经不能再保持水的(填“物理”或“化学”)性质。 (3)在这个模型图中,可以看到一种比分子更小的微粒,这种微粒在这一变化中保持不变,

专题一.物质的分类练习题

专题一、物质分类(天津近年中考试题) (2008)4.北京2008年奥运会“祥云”火炬所用得燃料为丙烷(C 3H 8),则丙烷属于 A 、.混合物 B.化合物 C.氧化物 D.单质 (2009)2.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得就是 A.洁净得空气 B.汽水 C.液态氧 D.水泥砂浆 (2010)5.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得就是 A.蒸馏水 B.空气 C.海水 D.生铁 (2011)2.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得就是 A.石油 B.液态氧 C.食醋 D.水泥砂浆 (2012)3.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得就是 A.O 2 B.H 2O C.KMnO 4 D.Ca(HCO 3) 2 (2013)17.(6分)化学就是在分子、原子水平上研究物质得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得一门基础自然科学。 (1)现有H 、O 、S 、K 四种元素,从中选择合适得元素,根据下面物质分类得要求, 组成相应类别物质得化学式,填在下图中得横线上。 (2)下表列出了部分元素得原子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O Mg S Cl 氧原子得核电荷数为 ,硫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 (去”)电子,由镁元素与氯元素组成化合物得化学式为 ,氧元素与硫元素化学性质具有相似性得原因就是它们得原子 相同。 A. 海水 B. 水泥砂浆 C. 干冰 D. 汽水 A. 食醋 B. 液氮 C. 空气 D. 石油 (2016)3.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得就是 A.河水 B.氯酸钾 C.三氧化硫 D.五氧化二磷 其她省市有关物质得分类得中考试题 1、(益阳)2015年5月28日,广东省发布“输入性中东呼吸综合征”疑似病例后,许多中小学校为预防传染病得扩散,要求学生在饭前便后用84消毒液洗手。84消毒液得主要成分就是次氯酸钠(NaClO),则NaClO 属于 A.氧化物 B.酸 C.碱 D.盐 2、 (苏州)分类就是学习与研究化学得常用方法。下列物质分类正确得就是 A 、有机物:甲烷、二氧化碳 B 、盐类:烧碱、纯碱 C 、混合物:自来水、冰水共存物 D 、氧化物:水、二氧化锰 +8 2 2 8 7 +172 8 6 +16 2 8 2 +12

从宏观物体到微观物质的层次结构

从宏观物体到微观物质的层次结构 说明:本文是综合网络上的相关知识,编辑而成,以供大家参考。 一 我们所在的这个宇宙是人类已知的最大物体,其曲率半径达到10^31m,约等于10^16光年。 (注:1光年≈ 9.46×10^15m,即约9.46万亿公里。天文学上还用“秒差距”pc作距离 单位,1pc≈3.08568×10^16m,约为3.26光年)。 宇宙中的物质不是连续均匀分布的,而是一团一团的,呈立体网状的。宇宙中包含很多个超星系团,并且各个超星系团之间相距遥远。 每一个超星系团里面又包含若干个星系团,星系团彼此之间也是距离遥远。 每一个星系团里面又包含若干个星系群,星系群彼此之间也是距离遥远。(星系群就是小的星系团,有的观点没有星系群的说法。) 每一个星系群里面又包含很多个大星系,大星系彼此之间也是距离遥远。我们所在的银河系就是大星系之一,银河系直径约为10万多光年。 每一个大星系里面又包含很多个恒星系。我们所在的太阳系,就是一个恒星系,它属于银河系中的一员。银河系包含上千亿颗恒星,恒星彼此之间距离非常遥远。 恒星系基本上都是由位于中心的一颗或两三颗恒星,以及周围的若干附属天体组成。附属天体包括行星、行星的卫星、彗星和其他一些小天体。 宇宙中除了上述天体,还弥漫着大量的星际气体和星际尘埃。 宇宙中所有的天体都在不断运转变化,各个星系团、恒星、行星和卫星等,都在旋转,既绕着它们系统的中心公转,同时又在自转。但旋转的速度、方向和轨道角度等都各有不同。 宇宙中时常都有老的恒星死亡,变成红巨星、白矮星或黑洞;也时常有新的恒星诞生,有超新星爆发。还有星系碰撞、撕裂、吞并等现象。 我们所在的太阳系,是由中心的一颗恒星——太阳,和周围的八大行星、数颗矮行星、上百颗天然卫星以及数以亿计的各种小天体组成。太阳系的直径约为10^16 m ,即大约1光年。 太阳是一颗中等大小的恒星,是一个炽热的充满强磁场的等离子球体,也是太阳系最大的天体。太阳的直径约为1.39×10^9m(即约为139万公里),大约只是太阳系直径的千万分之一。太阳的质量很大,占了太阳系总质量的98.5% 以上。

高中物理第十二章物质的微观结构复习

第十二章物质的微观结构 A 原子的核式结构 一、电子的发现 1.1897年,汤姆孙对阴极射线研究发现电子 2.电子的发现的重要意义:原子可分,电子是原子的组成部分 3.汤姆孙原子结构模型(葡萄干蛋糕模型、枣糕模型、西瓜模型) 带正电的物质均匀的分布在球体中,带负电的电子镶嵌在正电的物质中。 二、α粒子散射实验 1.实验装置 2.实验结果 1)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运动方向偏离不多(平均20—30) 2)少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运动方向有较大偏转 3)极少数α粒子产生超过900的大角度偏转 4)个别甚至反弹

三、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1.核式结构模型(行星模型) (1)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原子核。 (2)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 (3)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不停地绕核运动。 2.原子半径R、原子核半径r R=10-10m r=10-15----10-14m B 物质的放射性 一、天然放射性现象 1.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可勒尔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可分。 1.天然放射性现象:原子核自发地放出射线的现象。 2.天然放射性:原子核自发地放出射线的性质. 3.放射性元素:具有放射性的元素。原子序数大于83的天然元素都具有放射性。 二、三种射线 照相底 片 天然放射现

1.三种射线的性质由下表列出: 2.原子核由于放出某种射线而转变成新核的变化,叫做原子核的衰变。 原子核衰变前后质量数、电荷数、能量均守恒。 α衰变: 211H+201n →42He β衰变: 01n →11H+0 -1e γ衰变: 一般伴随α,β衰变同时进行 3.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 放射性元素有半数的原子核发生衰变所需要的时间,称为这种元素的半衰期。 X A Z Y A-4Z-2+H e 42 X A Z Y A Z+1+e 0-1

初三化学总复习专题物质的分类

初三化学总复习专题——物质的分类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了解宏观物质的简单分类;能够从微观角度认识分类的依据;会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混合物和纯净物;掌握单质、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的概念。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宏观物质的简单分类和知识体系的建立。 2.单质、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等概念。 教学难点:对单质、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等概念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基础知识的归纳与整理] (组织学生根据自己对物质分类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研讨,尝试给常见物质进行简分类,教师可适当指导,最后由教师小结,并以投影形式给出物质分类的知识结构。在学生研讨过程中应提醒学生注意分类的依据以及概念间的从属关系)

(概括出物质分类的知识体系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能否用其它形式对物质进行分类,诸如画知识树等,借此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可以让学生偿试一下,也可将其留作课后作业)。 [关键知识点拔] (以投影形式打出表格,鼓励学生经过讨论比较相关的概念,找出这些概念的异同点及其联系,教师适时点拔,强调理解概念应抓住关键字词和相关概念的内在联系,最后师生共同完成表格内容)。 (一)纯净物和混合物 (二)单质和化合物

(三)氧化物 (四)酸、碱、盐 [典型例题讲解] 例1.下列物质为纯净物的是( ) A.水煤气 B.冰水混合物 C.生铁 D.食盐水 例2.下列物质中一定属于氧化物的是( ) A.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 B.能分解出氧气的化合物 C.氧气跟某物质反应的生成物 D.由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例3.某物质经鉴定只含有一种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肯定是纯净物 B.可能是混合物 C.肯定是某一种单质 D.一定是一种稀有气体 例4.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属于单质的是______,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属于非金属的是______。 ①水银②空气③氯酸钾④五氧化二磷⑤糠水⑥硫粉

八年级物理全册:7.5物质结构的微观模型知识归纳练习题

八年级物理全册:7.5物质结构的微观模型知识归纳练习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1 . 自来水笔吸墨水时,只要按几下弹簧片,墨水就进入橡皮管里了,这是由于()A.弹簧片作用使墨水进入橡皮管B.手的压力使墨水进入橡皮管 C.橡皮管的吸力使墨水进入橡皮管D.大气压作用使墨水进入橡皮管 2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温度降低,一定要放出热量B.燃料燃烧越充分,热值一定越大C.两物体温度相同时不会发生热传递D.热水的内能一定比冷水内能大 3 . 下面对宇宙和微观世界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B.分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C.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D.分子处于不停的运动中 4 . 下面哪种现象或实验说明了原子是由更小的粒子组成,且这些粒子有的是带电的()A.固体有一定的体积B.摩擦起电现象 C.卢瑟福散射实验D.美味佳肴香味扑鼻 5 . 下列有关热的说法正确的是 A.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内能也不变 B.内燃机的压缩冲程,主要是用热传递的方法增加了气缸内的物质的内能 C.用高压锅煮饭是为了降低气压,提高水的沸点 D.长时间压在一起的铅板和金板互相渗入,这种现象是扩散现象 6 . 在物体没有发生物态变化的前提下,下列各种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较高的物体,所含的热量较多 B.质量相同的物体,温度较高的,所含的热量较多 C.同一物体温度较高时,所含的热量较多

D .同一物体温度升高较大时,所吸收的热量较多 7 . 今年的“5.18”海交会两岸交流更加广泛,来自台湾阿里山的桧木聚宝盆散发出的芬芳奇香,吸引人们在十几米外就能闻香而去,这主要是因为桧木芳香的分子 A .相互之间存在引力 B .相互之间存在斥力 C .相互之间存在间隙 D .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8 . 关于分子热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扩散现象只能发生在气体之间、液体之间 B .可以近似地认为,气体的分子之间除了相互碰撞之外,没有相互作用 C .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其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速度也一定大 D .分子间引力和斥力并不是同时存在的 9 . 临沂兰陵牛蒡茶一面打扫毒素,一面以营养成分进行滋养和调节身体,风行国际茶叶市场。泡茶、喝茶中包含很多物理知识,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打开茶叶盒, 茶香飘满屋———茶叶的升华现象 B .泡茶时, 部分茶叶上浮———茶叶受到的浮力大于自身的重力 C .茶水太烫, 吹一吹凉得快———吹气加快了茶水的蒸发 D .透过玻璃茶杯看到手指变粗———装水的茶杯相当于一个放大镜 10 . 关于分子,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 A .红墨水在水中散开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B .吸盘能牢牢吸在玻璃上,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C .尘土飞扬,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 .封闭在容器内的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11 . 如图所示的四种物理现象属于汽化的是 A .春天冰雪融化 B .水烧开时冒出“白气”

(完整版)初中物质的分类专项练习

物质的分类专项练习 1、关于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B、混合物一定由两种物质组成 C、纯净物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D、混合物也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 2、下列物质属于化合物的是() A、水蒸气 B、氮气 C、液态氧 D、水银 3、常温下,氧元素可以组成两种气体单质:氧气和臭氧,将这两种气体混合,所得气体属于() A、混合物 B、纯净物 C、合物 D、单质 4、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澄清的石灰水B、人体呼出的气体C、经过净化处理的自来水D、冰与水的混合体 5、市售的“脑黄金”(DHA)是从深海鱼油中提取的,其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C36H51COOH,则该物质属于( )。 A、单质 B、氧化物 C、化合物 D、混合物 6、下列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物质,其中肯定是化合物的是( )。 A、碘酒 B、软水 C、蒸馏水 D、不锈钢 7、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洁净的食盐水B、清洁的空气C、氯酸钾受热完全反应后的剩余物D、硫粉 8、下列物质中既含有氧元素的单质,又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的是() A、空气 B、液氧 C、高锰酸钾 D、氧化铜 9、有下列物质:①镁条②液态氧③氯酸钾④冰水混合物⑤五氧化二磷⑥食盐水⑦氖气⑧空气;将它们的序号填入相应的横线上:属于混合物的是;属于单质是;属于氧化物的是;属于化合物的是。 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为化合物,中间为单质,后者为混合物的是() A、氯化钙液态氧纯盐酸 B、澄清的石灰水水银精盐 C、硫酸铜胆矾铜 D、甲烷空气天然气 10、下列各组物质中,前面一种是混合物、后面一种是纯净物,且混合物中含有后面的纯净物的一组是() A、天然气甲烷 B、酒精乙醇 C、煤木炭 D、醋酸食醋 11、由我国已故著名化工实业家吴蕴初先生创办的上海天原化工厂,目前生产的液氯含氯99.6%,含水份小于0.05%,在化工生产中这种液氯可看做()

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复习

- 专题1 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复习 一、核外电子排布与周期律 (一)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1)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个。 (2)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 (3)核外电子优先占有能量较低的轨道,只有当能量较低的轨道排满后,再排能量比较高的轨道。 一最低、一最多、两不超 本节容要求 ?能写出1-20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和常见离子结构示意图。 ?能够根据结构示意图判断是何种粒子。 ?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半径大小,核电荷数,位置关系的比较等。 【例1】已知短周期元素的离子:a A2+、b B+、c C3-、d D-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A>B>D>C B、原子序数d>c>b>a C、离子半径C>D>B>A D、单质的还原性A>B>D>C 【例2】科学家最近合成出了第112号元素,其原子的质量数为277,这是迄今已知元素中最重的原子。关于该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其原子核中子数和质子数都是112 B、其原子核中子数为165,核外电子数为112 C、其原子质量是12C原子质量的277倍 - . - 总结资料-

D、其原子质量与12C原子质量之比为277∶12 练习1、质量数为23,中子数为12的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二)元素周期律 1、定义: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叫元素周期 律。 2、本质:元素周期律是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随着元素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 现周期性的变化的必然结果。 3、19世纪中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 本节容要求 ?会叙述元素周期律的容和实质。 ?知道判断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强弱依据。 【例3】甲、乙两种非金属:①甲比乙容易与H2化合;②甲原子能与乙阴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得到乙单质;③甲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比乙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强;④与某金属反应时,甲原子得电子数目比乙的多;⑤甲的单质熔沸点比乙的低。能说明甲比乙的非金属性强的是。练习2、X元素最高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H2XO3,它的气态氢化物为 A、HX B、H2X C、XH3 D、XH4 3、下列的氢氧化物中,碱性最强的是 A、Ca(OH)2 B、NaOH C、KOH D、Al(OH)3(三)元素周期表及其应用 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 物质的分类

物质的分类 一、选择题 1.下列物质的名称、化学式和所属的类别都正确的是( ) A.甲烷、CH4、有机物 B.锰、MN、金属单质 C.氯酸钾、KCl03、金属氧化物 D.氧化汞、HgO、非金属氧化物 2.目前,科学家打算合成一种“二重构造”的球形分子,方法是把足球型的C60分子融进足球型的Si60分子中,使外面的Si原子与里面的C原子结合。下列与这种物质有关的一些说法中,错误的是()。 A.是由两种单质组成的混合物 B.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C.其相对分子质量为2400 D.Si60分子的体积比C60分子大 3.现有①液态氧;②铁锈,③食盐水;④小苏打;⑤氢氧化钾;⑥石油。对上述物质的分类全部正确的是( ) A.盐——③④ B.纯净物——④⑤⑥ C.碱——①⑤ D.混合物——②③⑥ 4.许多物质的名称中含有“水”。“水”通常有三种含义:①表示水这种物质;②表示物质处于液态;③表示水溶液。下列物质名称中的“水”不属于以上三种含义的是 ( ) A. 重水 B. 氨水 C. 水银 D. 水晶 5.欲将粗盐提纯并用所得精盐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粗盐过滤时,用玻璃棒搅拌加快过滤的速度 B.蒸发滤液时,待蒸发皿中滤液蒸干时停止加热 C.配制溶液需要经过计算、称量、溶解、装瓶贴标签等步骤 D.配制溶液时必须使用的仪器有托盘天平、酒精灯、量筒、烧杯、玻璃棒等 6.右图表示的是纯净物、单质、化合物、含氧化合物、氧化物、碱之间的包含、不包含关系,若整个大圆圈代表纯净物,则在下列选项中,能正确指出①、②、③、④、⑤所属物质 类别的是( ) A.①单质、③化合物 B.②碱、⑤氧化物 C.④碱、⑤含氧化合物 D.④含氧化合物、③氧化物

《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教案

第2节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 1教学目标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物质也可由原子直接构成。 2、知道原子组成分子时结构和种类不同,物质的性质也不同。 3、认识分子微粒的大小、质量的数量级。 2学情分析 学生学完模型与符号之后,有进一步了解微观世界的兴趣。同时本班学生基础较差,打算从复习入手,从感性到理性,从宏观到微观。 3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物质的不同构成:分子、原子和离子。 知道物质构成与性质的关系。 难点:认识微粒的数量级的大小。 4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 教学目标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物质也可由原子直接构成。 2、知道原子组成分子时结构和种类不同,物质的性质也不同。 3、认识分子微粒的大小、质量的数量级。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知道物质的不同构成:分子、原子和离子。

知道物质构成与性质的关系。 难点:认识微粒的数量级的大小。 课程资源的准备与开发用橡皮泥和牙签让学生制作分子模型 实验:称量米的质量 教学预设调控对策 【复习】你对分子的了解有多少? --物质由分子构成;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分子间有间隙; 【引入】分子又是由什么粒子构成的呢? 【分析】水电解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 水分子是由更小的粒子构成的--原子构成。 由这个实验还可以知道: 1、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 2、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分割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原子。 3、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在变化中,物质的分子变成了其它物质的分子,就是化学变化。在变化中,物质的分子还是原来的分子,只是分子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就是物理变化。 【介绍】人类对原子的认识历程。(资料打印) 我们用模型来认识分子、原子,表示化学反应过程。 【结论】 一、物质--分子--原子 宏观--微观----物质组成的层次性 【了解】不同的物质由不同的微粒构成。

专题三:物质分类

专题三:物质的分类 考点一:分类法 12.下列各组物质按酸、碱、盐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醋酸、纯碱、氯化钠 B .硝酸、生石灰、硫酸钡 C .盐酸、熟石灰、石英 D .硫酸、烧碱、碳酸氢钠 13.下列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 ) 14.盐是一类常见物质,下列物质可直接反应生成盐的组合是( ) ①金属 ②金属氧化物 ③碱 ④非金属氧化物 ⑤酸 A .只有①②③ B .只有①④⑤ C .只有②④ D .全部 15.Na 2CO 3俗名纯碱,下面是采用不同分类法对纯碱的分类,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Na 2CO 3是酸式盐 B .Na 2CO 3是正盐 C .Na 2CO 3是钠盐 D .Na 2CO 3是碳酸盐 16.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 ) A .Na 2CO 3→NaOH B .CaCO 3→CaO C .NaCl→NaNO 3 D .C→CuO 18.下表中关于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 ) 32.无机化合物可根据其组成和性质进行分类。 (1)如图所示的物质分类方法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 (2) 以Na 、K 、H 、O 、C 、S 、N 中任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合适的物质,分别填在上表中②③⑥后面。

(3)写出⑦转化为⑤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34.有以下几种物质: ①空气②液态氧③硝酸钾溶液④硫酸铜晶体(CuSO4·5H2O)⑤二氧化碳⑥氧化铜⑦金刚石⑧纯碱⑨甲烷⑩氢氧化铜 其中,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属于盐的是________;属于有机物的是________;属于碱的是________;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 36.回答下列问题 (1)SO2属于酸性氧化物,请写出SO2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 (2)CO2属于酸性氧化物,请写出足量CO2与K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 (3)CuO属于碱性氧化物,请写出CuO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 (4)Al2O3属于两性氧化物,请写出Al2O3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 考点二:分散系 2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浓盐酸、浓硫酸、浓硝酸均属于强电解质 B.SiO2、SO2、SO3均属于酸性氧化物 C.纯碱的分子式是Na2CO3D.根据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23.分类法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下列分类方法不正确的是() ①根据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将元素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 ②根据物质在常温下的状态,可以从硅、硫、铜、铁、氮气中选出氮气 ③根据组成元素的种类,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④根据酸分子中含有的氢原子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和多元酸 ⑤根据氧化物中是否含有金属元素,将氧化物分为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 ⑥根据盐在水中的溶解度,将盐分为硫酸盐、碳酸盐、钾盐和铵盐 A.①④⑤⑥B.③④⑤⑥C.①③⑤⑥D.全部24.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①任何物质在水中都有一定的溶解度,②浊液用过滤的方法分离,③分散系一定是混合物,④丁达尔效应、布朗运动、渗析都是胶体的物理性质,⑤饱和溶液的浓度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一些,⑥布朗运动不是胶体所特有的运动方式,⑦任何溶胶加入可溶性电解质后都能使胶粒发生聚沉,⑧相同条件下,相同溶质的溶液,饱和溶液要比不饱和溶液浓些。 A.③⑥⑧B.②④⑥⑧⑦C.①②③④⑤D.全部不正确 25.下列事实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 A.将植物油倒入水中用力搅拌形成油水混合物 B.向豆浆中加入硫酸钙做豆腐 C.观看电影时,从放映机到银幕有明显的光路 D.江河入海处常形成三角洲

第十二章物质的微观结构

第十二章物质的微观结构 本章学习提要 1.α粒子散射实验及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2.天然放射现象和α、β、γ三种射线的基本特性及应用。 3.原子核由中予和质子组成,在核子间存在强大的核力。 4.重核裂变是获得核能的有效方法之一;链式反应和发生链式反应的条件。 5.核能在能源、军事、生命科学等领域的应用;核反应堆、核电站的基本构成;核能转变为电能的概况。 本章容属于物质的微观领域。本章的重点是原子的核式结构和原子核的组成;难点是理解核能的来源。在了解我国核物理研究和核工业发展的成就的同时,要学习邓稼先等科学家乐于奉献、报效祖国的精神,树立献身科学的远想。 A 原子的核式结构 一、学习要求 知道电子是原子的组成部分。知道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知道卢瑟福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特点。在形成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知道用物理学的研究方法一一提出假设、建立物理模型、实验验证等方法,“感受”微观世界的奥秘。感悟科学家对事物敏锐的洞察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要点辨析 1.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 1909年,卢瑟福指导他的学生进行了α粒子散射的研究。在做α粒子轰击原子(4×10-7m厚的金箔)的实验时,从大量的观察记录中,发现了居然约有八千分之一的α粒子偏 转90°,甚至有少数被反弹回来(约占总数1 20000 )。卢瑟福为此苦思了好几个星期。经过严谨的理论推导,卢瑟福于1911年提出了原子的“有核结构模型”。他认为原子中的所有正电荷和几乎全部原子质量都集中在原子中心的“核”,带正电的核和带负电的电子间的静电引力把整个原子结合在一起。由于α粒子的质量大约是电子质量的7000多倍,所以α粒子在与电子作用时,几乎不会改变方向。只有当α粒子打到原子核时,由于库仑斥力,才有可能发生大角度散射。 原子核的发现,使人们对原子的结构有了正确的认识,开始了人类对原子核研究的历史。

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专题练习(及答案)含解析

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专题练习(及答案)含解析 一、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1.某同学在实验室进行如图所示实验,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X中的浓溶液滴入沸水中可得到Z中液体 B.X中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C.用过滤和渗析的方法,可将Z中液体分离提纯 D.Y中反应离子方程式:3CaCO3+2Fe3++3H2O=2Fe(OH)3(胶体)+3CO2↑+3Ca2+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X中的氯化铁浓溶液滴入沸水中可得到氢氧化铁胶体,A正确; B.X中分散系是氯化铁溶液,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B错误; C.用过滤的方法,可以将Z中的固体与液体分离,利用渗析法可以净化提纯氢氧化铁胶体,C正确; D.CaCO3能与H+结合生成CO2和H2O,促进Fe3+的水解,D正确; 答案选B。 2.下表中各组物质之间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如图转化的是 甲乙丙 A CH2=CH2CH3CH2Cl CH3CH2OH B NH3NO HNO3 C AlCl3Al(OH)3Al2O3 D Cl2HCl CuCl2 A.A B.B C.C D.D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 乙烯与HCl加成得到一氯乙烷,一氯乙烷消去得到乙烯与HCl,一氯乙烷与水发生取代得到乙醇,乙醇消去得到乙烯与水,符合转化,A项正确; B. HNO3显酸性,NH3显碱性,由硝酸不能直接转化为氨气,不能实现转化,B项错误; C. AlCl3与氨水反应得到Al(OH)3,Al(OH)3与盐酸反应得到AlCl3与水,Al(OH)3加热分解得到Al2O3,Al2O3与盐酸反应得到AlCl3与水,符合转化,C项正确; D. 氯气与氢气反应得到HCl,浓HCl与高锰酸钾反应得到氯气,HCl与CuO反应得到CuCl2和水,CuCl2电解得到Cu与氯气,符合转化,D项正确; 答案选B。 3.下列各项反应对应的图象错误的是 A.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制备Fe(OH)3胶体 B.将稀盐酸逐滴加入一定量偏铝酸钠溶液中 C.将二氧化硫逐渐通入一定量氯水中 D.将铜粉逐渐加入一定量浓硝酸中 【答案】B 【解析】 【分析】 注意二氧化硫和氯气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生成硫酸和盐酸,硝酸的性质与浓度的关系,注意根据关系式分析图像的正误。 【详解】 A.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制备Fe(OH)3胶体为吸热反应,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故A正确; B.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H++AlO2﹣+H2O=Al(OH)3↓、Al(OH)3+3H+=Al3++3H2O,故图象中上升与下降段对应的横坐标长度之比应为1:3,故B错误; C.反应的方程式为Cl2+SO2+2H2O=2Cl﹣+4H++SO42﹣,随着二氧化硫的通入,pH会降低,直

浙教版2020八年级科学下册练习题2.2 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

【文库独家】 2.2 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 1.下列表述错误.. 的是(C ) A. 原子和分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 B. 氮分子是保持氮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C. 分子之间有间隔,而原子之间没有 D.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物质的构成与原子和分子的关系正确的是(D ) A .分子――→构成 物质――→构成 原子 B .分子――→构成 原子――→构成 物质 C .原子――→构成 分子――→构成 物质 D .原子――→构成 分子――→构成 物质 构成 3.下表中所列分子的性质和实验现象无关..的是(A ) 选项 实验现象 分子的性质 A 一块蔗糖溶于一杯水中形成糖水 分子是可以再分的 B 固体碘、碘蒸气都能使淀粉溶液变蓝色,而碘化钾不能 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C 快速推压针筒,密闭在针筒中的乙醚气体液化 分子之间有间隔 D 温度越高,水蒸发越快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 4.若用“”表示碳原子,用“”表示氧原子,则保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的粒子可表示为(B ) A. B. C. D. 5.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B ) A. 物质只能由分子构成 B. 相同原子可能构成不同的分子 C. 分子质量一定大于原子质量 D. 化学变化中分子数目一定发生变化 6.如图所示是电解水的过程中水分子分解的示意图。 (第6题)

(1)从微观粒子角度而言,水通电时,水分子分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分裂出来的氢原子和氧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氢分子和氧分子,它们不再有水的化学性质。可见,水分子是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2)由该实验可知,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以再分。 7.用“”和“”分别表示氮原子和氧原子,如图所示是氮气与氧气在放电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微观模拟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第7题) (1)在B图中将相关粒子图形补充完整。 (2)此过程中发生变化的粒子是氧气分子和氮气分子。 (3)结合该图,从微观角度解释由A到B变化的实质是在放电的条件下氮分子分解成氮原子,氧分子分解成氧原子。 8.下列各图是气体微粒的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那么其中表示同种分子的是(D) 9.原子的质量非常小,用科学方法能测得某个原子的质量,其数量级一般是(D) A. 10-10千克 B. 10-20千克 C. 10-8千克 D. 10-26千克 10.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分子中都含有氧原子和碳原子,但是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完全不同,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C) A. 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同 B. 构成分子的原子大小不同 C. 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相同但数目不同 D. 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不同 11.如图为氧化汞受热分解的示意图(图中大圆圈表示汞原子,小圆圈表示氧原子): (第11题) 根据图示你得出的结论有:①从物质构成角度看,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②从物质变化角度看,氧化汞分解生成汞和氧气。(各写出一条即可) 12.固态碘受热后变成了紫红色的碘蒸气,无论是固态碘还是碘蒸气都能使切开的土豆变成蓝色,这说明(D) A.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 C.分子有一定的大小

物质的分类专题复习汇编

物质的分类专题复习 、物质的分类方法 1、交叉分类法 BaSO 4硫酸盐H2SO4含氧酸Na2SO4碳酸盐HNO3一兀酸 BaCO 3钡盐HCI无氧酸Na2CO 3钠盐H2SO3二元酸2、树状分类法「金属 r厂 单质y 1 纯净物y(只含一种兀素)L非金属厂 物质Y (含一种兀素)「 化合物f无机物 l(含多种兀素)1L有机物:CCI4、苯混合物:空气、海水、溶液、胶体 按电离出的H+个数分: 碱Y按溶解性分:可溶性碱、 L按电离的0H —个数分: 正盐:NaCI、K2SO4 盐 Y 酸式盐:NaHSO 4、NaHCO 3 碱式盐:CU2 (0H)2CO 3 学习-----好资料 (含多种物质) 〔酸按组成元素分: 氧化物 化合物 电解质 碱、盐、水) 按组成分:金属氧化物、 按性质分:酸性氧化物、 强电解质 Y (完全电离) 强酸: 强碱: y色大多数盐: <弱电解质Y (部分电离) 弱酸 弱碱 j水 非电解质:如酒精、蔗糖、CO2、CO、SO2 无机物

1、下列物质:①Fe3O4、②海水、③H2SO4、④Ca(OH) 2、⑤冰水混合物、⑥ CuSO4?5H2。、⑦ HNO 3、 ⑧ AgNO 3、⑨ NaHCO 3、⑩ NaNO 3 溶液。 其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属于碱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属于酸的是;属于盐的是;属于纯净物的是:属于混和物的是。 2、组成中含有氢氧根的盐叫做碱式盐,酸根中含有氢元素的盐叫做酸式盐。下列盐中,既不是 酸式盐,又不是碱式盐的是() A、NaHSO 4 B、Cu2(OH)2CO3 C、Ca(HPO 4)2 D、NH4NO3 3、只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是氢元素,这一类化合物称为氢化物。下列物质不属 于氢化物的是() A、H2O B、NH3 C、HNO 3 D、NaH 二、分散系的种类及胶体的性质 1、“分散质:被分散的物质 分散系Y 分散剂:其容纳分散质作用的物质 胶体:分散质微粒的直径大小在—之间的分散系。 3、Fe(OH)3胶体的制备:将烧杯中的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FeCI 3 饱和 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 制备方程式: 4、胶体的性质 (1 )丁达尔效应:区别溶液和胶体的方法 (2)布朗运动: (3 )渗析:胶体净化、提纯使胶体和溶液分离 (4)电泳:粒子胶体微粒带同种电荷,当胶粒带正电荷时向阴极运动,当胶粒带负电荷时 向阳极运动。(异性相吸) (5)胶体的凝聚方法:①加热或搅拌②加电解质溶液 ③加带相反电荷的胶粒

金融市场微观结构理论概述

金融市场微观结构理论 杨长汉1 金融市场微观结构理论是证券投资理论中的一个新兴的理论分支,并且在诞生以后就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金融市场微观结构理论要说明的就是在一定的市场微观结构下,证券资产的价格是如何形成的,从而揭示证券市场中的微观结构如何对证券资产价格的形成过程产生影响。我们知道,一般的市场结构指整个金融市场的组织结构,并具有不同的划分方法,比如金融市场按照期限可分为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按照地域可分为国内金融市场和国际金融市场;按照交易对象可分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期货市场以及期权市场等等。而这里所说的金融市场微观结构从狭义上来讲是指资产价格的发现机制,但金融市场微观结构也有广义的概念,包括价格的发现机制、信息的传播机制以及清算机制等方面。 一、金融市场微观结构理论的发展历程2 (一)20世纪70年代以前:金融市场微观结构理论的思想萌芽 我们知道,金融市场微观结构理论主要说明的就是在金融市场上,既定的交易规则以及微观主体的行为如何对证券价格的形成过程产生影响。因此,金融市场微观结构理论的思想渊源应该是微观经济理论中的价格理论。 微观经济理论中价格理论主要包括古典经济学派的的供求价格论和新古典经济学派的均衡价格论。 1 古典经济学派的供求价格决定论 最早对供求价格论进行论述的是古典经济学派的斯密(Smith)和李嘉图(Ricardo),他们在配第(Petty)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价格决定的供求学说。 随后,法国经济学家古诺(Cournot,1838)发展了供求价格理论,他认为经济中的需求和供给都可以用一定的数学模型来表示,它们都与价格存在一定的函数关系。古诺的论述是后来微观经济理论中价格理论的重要思想来源。在19世纪以后,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是新古典 1文章出处:《中国企业年金投资运营研究》杨长汉著 杨长汉,笔名杨老金。师从著名金融证券学者贺强教授,中央财经大学MBA教育中心教师、金融学博士。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研究员、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研究员。 2(美)莫林.奥哈拉著.杨之曙译.市场的微观结构理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

九年级化学上册 物质的分类专题训练 人教新课标版

物质的分类专题训练 [知识网络构建] 单质 纯净物氧化物 物质化合物 混合物 [考点整合] 考点1混合物和纯净物 (1)纯净物由种物质组成,如氧气、水、氯酸钾等。 (2)混合物由种不同的物质组成,如空气、碘酒、石灰水等。 注意:“干净”是“很卫生”的意思,因此,干净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如矿泉水不是纯净物,而属于混合物。 考点2单质和化合物 (1)单质指由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铁、氧气等。 (2)化合物是指由种或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水、二氧化碳、氯酸钾等。 注意:单一的物质是指只含有一种成分的物质(即纯净物),它不一定是单质。 考点3氧化物 (1)氧化物是指由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水、二氧化碳等。 [提醒大家] 1.含氧化合物与氧化物 含氧化合物是指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它不一定是氧化物。如KCIO3属于含氧化合物,但不是氧化物。氧化物是指由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它一定属于含氧化合物。如二氧化碳(CO2)属于氧化物,也属于含氧化合物。 例1 下列关于氧化物的描述正确的是() A.含有氧元素的物质就是氧化物

B .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就是氧化物 C .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物质,就是氧化物 D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氧化物 2.混合和化合 “混合”是几种物质简单地混在一起,各物质仍保持各自的性质,相互之间没有发生化 学反应,形成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而“化合”是几种物质通过化学反应变成了一种物质, 原来的几种物质在组成或性质上都发生了改变,其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例2 下列有关物质组成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等多种气体组成的化合物 B .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混合物 C .化合物中一定含有多种元素,而混合物中可能只含有一种元素 D .氯酸钾是由钾、氯、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属于混合物 [针对训练] 1.(2010上海)黑火药是由木炭、硫粉和硝石按一定比例配成的,它属于( ) A .混合物 B .化合物 C .氧化物 D ..单质 2.石油没有固定的沸点,炼油厂根据石油中各成分沸点不同,将其分离开来,得到汽油、 煤油、柴油等。由此推断石油属于( ) A .单质 B .混合物 C .纯净物 D .化合物 3.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化合物、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 ) A .氢气、干冰、冰水混合物 B .天然气、煤、石油 C .液态氧、氯化氢(HCl )、洁净的空气 D .稀有气体、酒精、纯碱 4.(2010泰安)右图表示的是纯净物、单质、化合物、含氧化合物、氧化物之间的包含与不 包含关系,若整个大圆圈代表纯净物,则在下列选项中,能正确指出所属物质类别的是( ) A .②化合物、④氧化物 B .①单质、③氧化物 C .①单质、③化合物 D .②含氧化合物、④氧化物 5.(2010南京)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氧化物的是( ) A .Al 2O 3 B .HgO C .HNO 3 D .H 2O 6.鸡蛋壳中Ca 3(PO 4)2、Mg 3(PO 4)2约占2.8%,这两种物质都属于( A .单质 B .混合物 C .氧化物 D .化合物 7.下列四组物质中,均属于氧化物的是( ) A .氧气、氧化钙(CaO )、四氧化三铁 B .水、二氧化硫、高锰酸钾 C .空气、氧化铜( CuO ) 、五氧化二磷 D .干冰、氧化镁(MgO )、二氧化锰 8.(2010年上海)用不同的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代表氧原子。表示氧化物分子的 是( ) A .. 9 ) 包含关系 并列关系 交叉关系 A .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包含关系 B .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包含关系 C .单质与化合物属于交叉关系 D .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并列关系 10.(2009河南)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混合物,后者属于化合物的是( ) A .食盐 食醋 B .生铁 氢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