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城市环境中的“街具”设计

城市环境中的“街具”设计

城市环境中的“街具”设计
城市环境中的“街具”设计

城市环境中的“街具"设计

DesignoftheFacilitiesinUrbanEnvironment

杨琳仲德崽

YangLinZhongDekun

翮建霸

摘要介绍“街具”在城市环境中的重要作用,描述其实用功能与精神价值.介绍其主要分类以及设计评估标准。通过评介、对比国内

外“街具”设计发展情况,以期对我国城市外部环境的谩i;l提供一个瓤的视角。

关键词城市小品城市环境空间场所

ABSTRACTThethesisintendstointroducethepositionnf1hefacilitiestRurbanenvironment,todescribeiIspraclicalfunctionand

spiritualvalue,10explainitsmainclassificationanddesignevalualion,and10comparethedomesticdevelopmentwithother

countriesinstreelfurniture.sothatwecouldthrowanewviewontheurbanenvironmentatdesign

KEYWORDSurbanlandscapefacilities,urbanenvironmenl,space,ptar;e

中图分类号TU9864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3959(2002)030021—03

一“街具”的意义和作用1“街具”的含义

“街具”,顾名思义就是指城市街头卜的各种地景设施.通俗地讲就是城市中的环境小品,城市景观中的公共“生活道具”。它们的功能有时就像居室中的家具一样,因此人们也认为所谓“街具”其实是“街道家具”的简称。空间像一个容器,各种场面在其中展开;而城市就像一组舞台,需要适合人们使用的舒适和富有艺术性的“街具”,比如各种活动的引导设施、围合设施、信号标志、憩坐处。这类“街具”是常用或常见的小尺度物质要素,它们形成街道和广场的环境特质,是街道空间和景观组织中不可缺少的元素,是体现城市特色与文化内涵的重要;5分。

2“街具”的实用价值与精神功能

“街具”既具有实用价值,又具有精神功能。其按实用价值,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满足交通需要的小品,如交通指示灯、候车亭、车栏、自行车架等;满足人体需要的小品,如坐凳、凉亭、柱廊构架等;满足人们所需信息的小品,如路标、时钟、广告牌、电话亭等:满足点景需要的景观要素,如雕塑、花坛、喷泉、叠水瀑布等;满足人们健身娱

作者单位:东南大学建筑系

(南京.210096乐需要的小品.如嬉水池、JL童游乐设

施、锻炼器械等;另外还有些满足人

们生活的必需品,如垃圾箱、路灯、邮筒

等(图1】。

“街具”的存在不只是为了人类的

行为与活动要求,更在视觉上形成许多

节点与记忆。特定地域中环境与视觉节

点的结合,经常可以形成一个信息交

换、意见沟通及休憩的中心。“街具”作

为城市景观设计的元素,具有提供空问

界定、转换、点景,甚至成为城市地标的

作用。良好的“街具”设计与布局还是

公其空间中富有吸引力的许多活动的

前提,是触发人们积极使用户外环境的

重要凶素。如处理得好,户外“街具”很

可能成为足以凝聚能量、释放活力的区

域象征,而并不只是局限于“室内家具

外移”或“户外公其设施”的意义而已。

3“街具”在外部环境中的重要

地位

“街具”是城市环境中水可缺少的

重要元素,是支持人的行为活动的道

具。忧秀的“街具”不仅可以为社会生

活提供活动场所,还可以促发人的行为

活动.从而成为行为的促媒器、发生器。

现代建筑体形简洁叫快,不尚繁琐装

饰,因此需要丰富的“街具”来软化环

境,增添亲切感。在现代建筑围绕的空

间里,“街具”在美化环境、渲染气氛

上,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固此存评

价外部环境质量时,应把“街具”是否

既j葫足人们需要.又能美化城市环境作

为一个重要标志。

二“街具”的设计原则

与评估标准

般“街具”的体量较小,色彩较

单纯,在场所中起点缀作用,,“街具”的

设计涉及两个方而,一是荷台人体工程

学和行为科学,设计的尺度人性化,摆放

的忙置符合人们行为心理的特点;二是

造型禾.色彩,能与周围环境协调统~1J。

前者是功能上的要求,后者则是从属干

艺术上的需求。

创作者对于“街只”的主观表达同

然重要.但设计物应如何有效地诱导、

呼应空间特性,从而有画龙点睛的旨

趣,似乎具有更深一层的意义(图2】。

同时,借用物品、设施的联想、提示.可

以协助人们识别地域属性,投八空问情

境.因此“撕具”还其有点化隐晦的妙

用。如南京汉中门广场以古城城堡为主

题,辅之以古井、城墙和遗址片断,采用

经六朝石刻精品抽象而来的石灯笼、石

鼓凳、辟邪图案等环境艺术小品(图

3】。当市民漫步广场时.带有历史符号

的“街具”不断在眼前呈现,厂场的历

史内涵和地方特色的能量得到了充分

的释放.使人们感受到超越时空的连续

感和浓郁的人文氛围。

各种“铸具”的陈设一定要经过精

心的设计、审慎的考虑。一般来说.对

“街具”的基本考评标准可略分为五

项:就环境涵构而论——对境物呼应的

 万方数据

瓣怒赫

NEW■RCHITECTURE

评价;就操作使用而论——对尺寸、比例的评价;就耐久棒度而论——对材料、结构的评价;就区{寺对象而论——对数量多寡的评价;就需求分布而论——对行

为功能的评价∽。“街具”与特定地域M境之问的整台.若依据以上这些因素进行思考,对于设计创意而言,将更容易满足丰、客观条件的整体需求。

三中外“街具”实例评介

欧美各国,从历史上就对市镇广场和街道的建筑小品十分重视,各色“街具”与建筑物珠联壁台、相映牛辉,形成了丰富的城市至问和多彩的人义环境.这也与其人文思想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国外的许多小品没施,如花坛、台阶、水池等.大多与坐毙、靠椅相结合.既清洁美观.又方便大众.扩大了“供坐能力”(图4)。在些社区里,有的摆些石礅、石板,有的搞点“断壁残垣”。孩子们在其中可以尽兴玩耍(图5)。日本有学公园或广场设置一些节水型的喷水小品,自水无水皆成景(图6)。相比之下,国内些喷水池只有存节假日开

放,而平时则成为一潭;孚满垃圾、滋生

 

万方数据

蚊蝇的死水。

过去在我国街道或城市广场上“街具”相当贫乏。即使有些资金,也宁可在门面装潢上大费笔墨,却不愿花在给公_众提供方便的“街具”上。近些年来,随

着改革开放的深八,人们的观念有了很大的更新,城市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观,

城市景观也越柬越受到大众和专、叶人十的重视。城市街道和广场上的小品逐渐增多,这也是社会物质、文化发展的反映。比如南京太平北路珍珠河旁的小游同,星面积不大,但设施齐全,亭、廊、花架、石凳椅、可作休息之用的花坛,给附近居民提供了一个舒适宜人的休息活动场所(目7)。他们在一起练拳、养

鸟、唱歌、下棋、打牌、聊天

正是设

计师考虑了人们的需求,自目的地设计这些“街具”,才使这个公共场所充满活力。

笔者曾参与设计)工部龙川厂场(占地15hm:),为了丰富广场空间.使其

更加人性化,笔者设计了许多城市小品——喷泉、叠水、牛题雕塑、浮雕墙、

系列雕塑柱、灯柱、柱廊构架等。并将其有机组合,以努力形成一个有序、美

观、人性、充满活力的厂场空间(图8)。

四“街具”的发展趋势

1多样化

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街具“的

材料、色彩、造型出现多样化的趋势,不再如以前的呆板单调。大大丰富了街道

孕问景观,例如坐椅的制造材料可用石

材、木材、竹藤、会属、铸铁、攀肢、混凝土等不同材料。髓色、造型也日趋丰富多样,更加个性化、艺术化。

2生态化

从升始醒悟剖环境问题严峻的那一刻起,到提倡建设生态街区、生态城市的今天,人们越来越提倡种生忠型的城市景观。如今在发展环境保护技术、扦发可提高城市环境质量的新型材

料与施工方法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

展。人们对“街具”也越来越要求环保、自然、节能、生;奎;。例如街道中的士奇圾筒,由于要求垃圾的分类收集与可回收资源再利用,于是各种分类垃圾筒应运而生(图9)。

3综台化

“街具”不再仅仅体现单一功能,

而是日趋追求其综台效益.譬如花坛、水池并不仅仅用丁美化点缀,其花坛

边、水池边还可以兼作休息的凳椅。

4人性化

街道设麓存满足人们实际需求的同时,愈果愈追求人性化的发展。如“街具”的细部设计更加符合人体尺度的要求,且布置的位置、方式、数量更加考虑人俐的行为心理需求特点(囤10)。

因此,我们必须在满足人们需求、尽量发挥“街具”自勺使用功能的基础r,研究“街具”的造型、弁置,使其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使“街具”各得其

所。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更优美、更科

学、更富有人情味的“锇具”.创造更『J口充满活/]的城市空间.__

参考文献

川张缔曼环境菩术谩计与理论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

[9]2官政能公共户外家具台北:台湾艺术家出版社.1

994

收稿日期20020408

HEW^RCHITECTURl

 

万方数据

城市广场景观设计说明

城市广场景观设计说明,平面图,透视图等 关键词:设计说明;广场景观;城市景观;景观设计 一、城市广场景观设计说明 本方案的景观设计概念一反“常规内向的”购物商业设计思路。我们的设计思路和概念断然将城市商业村落迁到了公园里。我们相信这种朝向自然景观的商业街最适合当地人的思维及喜好,这是一种可以同时交流享用的街道、漫步路,水道、广场和公共绿色空间等区域,人们可以在这里用餐、娱乐、购物、工作、休闲放松。我们坚持利用自然,反对一切人造的,粗劣的东西,相信人们会愿意感受自然的光线、新鲜的空气,地域的情调、优美的建筑和材质。自然的商业感受将更有趣、更艺术化。一切能发挥人们想像的景观元素将呈现在公共空间里。 二、城市广场景观设计策略 多层次的体验:设计了丰富的景观层次,把不同的景观元素穿插利用到院落空间、广场、街道和水岸线。 生动的水岸线:独特的水景为商业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无论是散步、逛街,还是表演,都有不同的景观节点,丰富的水岸线设计为行人提供了不同的感受。 公共领域:在这个大的区域里,合理的配置了不同主题的公共空间:购物、餐饮、娱乐、消遣、休闲、健身以丰富购物的感受。例如,配合主力店入口的景观设计可以置一个室外卖花空间,或者在餐馆的外部公共空间可以设置一个卖食品的空间。这种室内外配合的设计能吸引更多的客人。 蛇行的和梯形的通道:像孩子的游戏,景观领域像蜿蜒的人行的蛇行路。例如弯曲的水岸线散步路和东西向的弧形步行路联系了未来的娱乐中心、主力店和公园的主入口。一系列的节梯或桥体被运用到整个项目,每个设计思路都有它的特别情趣性。 景观介入:许多的漫步路都非常长,为避免其单调性,我们介入了许多景观元素、不同的材料和铺装图案。在商业街建筑北部,以引进的水体刻意的打破了过长的漫步路。放射形铺装的运用和水边的平台都打破了其单调性。 漫步路和街道景观:东西向的曲线路把人们导入北面沿湖景观及中心公园,放松的步行路联系着不同的景点。岸线前的步行路无论白天还是夜间都是很活跃的。这里的夜生活也很丰富,因为这里分布了水景、公共艺术和雕塑和室外街具小品。各种动态的和好玩的水景观像珍珠一样被串在沿湖建筑主轴线上。每个水景被清楚的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平静的水池、戏剧性的喷泉等。

天津解放南路历史风貌街区城市设计

天津解放南路历史风貌街区城市设计---拼贴城市记 忆 论文发表 写作指导 资料参考 发表时间:2010-09-10 来源:鸣网作者: 摘要:解放南路作为解放北路悠久历史城市文脉的延续,“塑造解放路的整体风貌,重现解放路的昔日繁华,使各种建筑做到多元共生,有机共融,是这次规划设计的理念。关键词:整旧如故、多元共生、有机共融 天津,素有万国博览会之称。她拥有的建筑外来文化之丰富、之广博,在我国城市中是极为罕见的。而在天津中心城区的解放路则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五大道意式风情街一并称为天津的两大历史风貌街区。解放路分为解放北路与解放南路,其中解放北路是天津著名的“金融街”,从17世纪60年代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被迫开埠通商后解放北路最先被开发,先后建有“英国汇丰银行、华俄道胜银行、麦加利银行、横滨正金银行、中法工商银行、利华大楼等各种欧式风格建筑”相继建设。至18世纪30年代,国内外各大银行在解放路云集,资金流量位居全国第二,因此当时被称之为天津的“华尔街”。解放南路作为解放北路的延续、这样一段万国景观线其风貌改造设计面临巨大的挑战和压力。如何体现南、北解放路建筑风貌一致中的特色,特色中的协调,通过对现有建筑风格的延续与统一,采用整旧如故的处理手法,使解放南路在现代化的城市生活中焕发新的活力,是今天我们研究的内容。 一、原貌概述: 本次设计规划路段为欧式风貌区,位于天津中心城区的中心地带,北侧为小白楼中心商务区;东侧紧邻海河;西侧与五大道历史街区相呼应。在小白楼CBD和海河的辐射影响下,欧式风貌区应发挥自身特色,延续解放北路的历史记忆,塑造城市的文化长廊。规划范围为解放南路位于“曲阜道至琼州道”之间的路段,全长约为2.1公里。有较为重要的解放前建设的传统欧式风貌建筑、解放后建设现代高层建筑、多层建筑。 解放南路共有公共建筑24栋、本次所需整修公共建筑11栋,住宅建筑共有28栋,本次所需整修住宅建筑28栋。 规划范围内有市级保护建筑一座“市政协礼堂”(原德国俱乐部),历史风貌建筑14座(北京影院、东光大楼等)。在整个街区范围内分布着较多的的文物保护建筑和传统风貌建筑。(现状照片)

城市环境设计的发展趋势

【摘要】《人的城市――安全与舒适的环境设计》一书以安全与舒适为环境设计的基本目标,从多角度、多层次指引新的城市环境设计理念的形成,对城市环境设计产生指导、明确发展方向。本文从作者在书中想要表达的核心内容入手,谈城市环境设计的发展趋势及走向。 【关键词】人的城市;环境设计;发展趋势;指导价值 【作者单位】周渝,四川传媒学院。 《人的城市――安全与舒适的环境设计》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于2015年出版,该书提出的人与城市完美融合,打造安全、舒适的环境设计理念为我国城市环境设计指明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如何把握书中人与城市的协调发展,并追求城市环境与人生存环境的平衡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一 长期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步伐明显加快。高楼林立、现代智能成为城市环境的新标签。在人类的发展史中,人类努力改善自身生存环境的实践工作从未停止。1929年,美国人clerance perry提出了“邻里单位”的城市环境设计概念,并成为当时历史时期构成城市的主要“细胞”[2]。后经过英国、瑞典以及苏联等国家的发展,这一环境设计理念演变为现代城市环境设计理念。在200年时间里,西方国家城市环境设计历经了“都市主义→非都市主义→新都市主义”的发展历程[3]。反观我国的城市环境设计,构成城市环境的基本要素也是由“邻里单位”模式发展而来,完成新中国初期城市环境的组织构成,生存空间舒适性追求也由点缀形式的绿化向大面积的绿化方向发展,形成了观赏性的城市环境。城市环境的设计离不开人对城市空间的全新理解,城市环境设计形式的演变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不同时代人们对城市环境的追求。但对我国大部分城市而言,目前城市建设的步伐相对落后,仅仅满足于公路的拓宽、城市综合体的建设,虽然也为人们出行、生活服务带来便捷,但却始终无法为人们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并未得到全面统一。《人的城市――安全与舒适的环境设计》一书的出版,让我们看到了人与城市完美融合的经典案例,以及打造安全、舒适城市环境的可行性。该书对城市发展空间进行了全新的定义和解读,为我国现阶段城市环境设计提供了极具价值和实践意义的指导。 二 《人的城市――安全与舒适的环境设计》一书解读了城市环境设计的几个特点。 一是复杂性。城市环境设计内涵丰富,涵盖面较广。环境作为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可以被分为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不同区域以及地域文化决定了其不同的特点。如书中对水之城、山之城、平原之城、文化之都、城郭都市、宗教都市等城市结构的阐述。 二是综合性。城市环境设计表现出的复杂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综合性的特点。城市环境设计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人们在长期发展实践中智慧的结晶。它赋予了不同城市风格各异的规划特点。如书中阐述的那样,城市环境设计当中包括观看、感受、巡游与认知,分别从景观、环境感知、移动点控制以及认知出发,将城市环境设计中的综合性因素进行拆解,分析过程更加确切。 三是渐进性。城市环境设计在执行阶段,要求协调各方面的根本利益,解决多种矛盾与相关问题。但从复杂性与综合性的角度来看,城市环境设计的变化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作为城市生活的主体,人是城市环境设计的创造者,从最开始的设计环节到环境建设,每个活动因素的协调程度、密切程度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整体城市环境建设周期。 四是安全性与舒适性。人与城市,强调两者之间的协调发展,共同营造与构建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人的城市――安全与舒适的环境设计》书中强调安全二字,是针对生存空间的安全而言。人们日常生活中所提到的安全,无非是预防犯罪与城市灾害。预防犯罪指的是城市环境设计过程中要构建一个易于防范的空间环境,将社区安全作为主要设计目标。可见,

市民广场设计说明

市民广场设计说明 摘要:城市广场作为一个城市历史文化与发展的象征,作为城市景观的重要 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城市广场反映了城市悠久的发展历史文化和独特的魅力,同时也是城市外部公共空间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地域性景观设计是根据时代发展的特点以及地域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特点为基础,地域性景观设计中的设计与地域特色相结合,使一个城市的地域文化特色在城市广场的设计中得到表达和展示,使城市广场成为表现城市地域文化特色最集中的地方,成为真正的“城市的标志”。 关键词:地域性;文化;景观;特色 一、项目概况介绍: 基地位于中卫市文化中心,地理位臵十分显著。总面积约2.6公顷,东、南面紧邻城市道路,东部道路一侧为展览馆、科技中心,南部道路一侧为居住区,北部为少年儿童图书馆,西部为学校,基地地势平坦,西部有国槐等古树需保留。见基地附图。 通过规划设计,为广大市民提供一个集休闲、娱乐、运动、观演、交流为一体的综合性市民广场。 中卫市地处中温带干旱和半干旱气候区。具有冬寒长,夏热短,春暖快,秋凉早,干旱少雨,日照充足,蒸发强烈,风沙大,气象灾害较多等特点以干燥少雨,多风沙,四季分明,夏季干燥炎热,冬季寒冷漫长,昼夜四季温差大,降雨集中,蒸发强烈为特征。 年平均气温为8.1-8.6℃,多年极端最高气温为36.2-39.3℃,极端最低气温为-23.7 --30.6℃,区内日温差较大,昼夜一般相差11-16℃。年平均降水量200mm左右,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年平均蒸发量在1600-2000mm,年平均风速1.8-2.7m/s,以偏北风为主,最大风速15-28 m/s,多出现在春季。年平均相对湿度55-58%,最大积雪深度4-10㎝,最大冰冻深度0.8-1.0 m,年日照时数3000小时左右,区内无霜期152-192天。 二、设计景观意义: 市民广场蕴涵着各种意义、象征还有使命,地域文化特色能够体现各个不同

从城市意象看城市形象设计

从城市意象看城市形象设计 2009-11-16 10:34 1、城市形象设计的起源和发展 城市形象设计最早起源于远古城邦的识别,远古城邦名称的出现就是各城邦为了与周围城邦区别开来而进行的早期城市形象设计。但是,那个时期的城市形象设计还是一种无意识的、功能和目的单一的城市形象设计。现代城市形象设计的理性和自觉是工业革命的产物。 归纳起来,城市形象设计经历了两个大的发展阶段:以城市形体空间设计为核心的城市形象设计阶段(城市物质形象)和城市整体形象设计阶段(城市物质形象和文化形象)。每个阶段的城市形象设计都有其自身的时代特点,主要分为两个时代。 (1)、20世纪50年代以前,城市作为聚落空间,其形象设计基本上体现在对城市形体空间的研究和设计上,故这阶段可称为城市形体空间设计为核心的城市形象设计阶段。以霍华德的“田园城市”、西特的“视觉有序”、柯部布西埃的“现代城市”为代表,这一阶段的城市形象设计核心在于人造的形式方面,而不是抽象组织,设计者都注重物质形态,把城市本身看做设计的主体,而城市中的人的需求往往凭知觉想象。 (2)、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城市的发展和西方社会逐步想信息化和休闲为特征的后现代社会,人对和平和人性的渴望,成为世界性的人心所向,而工业文明的以城市形体空间设计为核心的城市形象设计的弊端也已暴露无遗:工业文明时代强调单一主体性和普遍性,使得城市与城市之间的传统差别消失,到处都是灰色的水泥森林,城市之间的功能雷同,没有差别、特色与个性。这种城市形象设计显然已经不适应新的需要。虽然芒福德《城市文化》在1938年出版,已经提到城市新的形象设计概念,直到现代城市具备五十年代后才被人接受,标志着城市形象设计进入了第二阶段-城市整体形象设计阶段。这一阶段的设计历年不在是仅仅局限在对外在形象的设计上,更多的是注重人的心理、生理、行为规范方面的需求,追求舒适和有人情味的空间环境,更多关注生活其中的人,注意他的需要,挖掘城市的历史文化。实际上城市形象设计已经演化到城市物质环境和文化环境同时并进,创造美好形象的过程。 我国城市形象设计直到90年代才流行起来,由于研究起步较晚,对城市形象的内涵有不同的理解,就起主要研究内容看,城市形象设计的定义可以归纳为三类。第一类是城市设计师的定义,城市形象重要是通过物质的形式显现,因此城市形象设计就是城市环境设计,通过环境的设计来设计美好的城市形象。第二类是社会研究者的定义,他们认为,城市形象主要反映在它的历史和文化上,城市形象问题实际上是文化问题,城市他们认为城市形象主要通过挖掘城市历史和文化的内涵来赋予城市个性和特色。第三类是区域研究者的定义,他们认为城市形象设计既要涉及到物质环境有要涉及到城市文化和历史的挖掘,所以要在对城市环境改造的同时创造城市的特殊。我倾向于第三种定义。 2.城市形象设计的研究现状 城市形象设计的内容和观点很多,但是代表性的流派有三个:城市设计派、CI设计派和综合派。 2.1 城市设计派---城市设计派强调城市形象的视觉有序和美观,以可识别性作为城市形象的评价标准。他们认为城市形象的构成要达到视觉上的可见,就是必须表现为物质的形式,因此主要从城市物质形态的角度来进行设计,往往通过结构性的要素和标志性的要素来塑造城市的特色。这一学派主要以视觉和美学的角度来设计,但并不反对历史和文化对城市形象的

公共环境设施设计课程标准

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公共环境设施设计》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513079 课程类别:选修课 适用专业:环境设计专业 学时:36 编写执笔人:张伟审核人:倪勇 编写日期:2016年08月20日 审核日期:2016年08月20日 授课单位:艺术设计学院

《环境公共设施设计》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1.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编码:513079 适用专业:环境设计专业开设学期:4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课程学分:2 课程学时:36 2、课程定位 2.1课程性质 本课程主要通过公共环境设施设计的讲解,由宏观到微观的介绍在 景观设计实际项目时各个环境设施的设计,其任务是让学生在学习理论 知识的基础上,经过一系列的公共环境设施设计练习,全面的开发学生 对外部空间格局从规划到施工大样图的训练。 2.2课程任务 培养学生全面地认知、理解并掌握公共设施设计的基本理论和运作 规律,在专业设计单项中能掌握更接近产品的设计能力,协调人与城市 环境关系的作用,让学生更确实把握公共设施与产品设计的这一关系。 主要针对景观设计师助理,绘图员、公共环境设计等岗位开设,主 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做方案设计的能力,要求学生掌握总平图的规划设计 及各个分析图、立面图、节点图、大样图的设计水平。 2.3课程衔接 在本课程的设置上,先后有素描、色彩、速写、设计概论、三大构 成、表现技法、计算机辅助制图(AUTOCAD)、计算机辅助设计 I(Photoshop\Coreldraw)、计算机辅助设计Ⅱ(3DMAX)、建筑工程制图、建 筑透视、人类工程学等课程的开设。 二、课程教学目标 1、总目标

通过对公共环境设施设计的系统学习,熟练掌握公共环境设施设计的方法、程序、及设计表达能力。同时以设计项目引导和任务驱动的案例实训,熟悉领会公共环境设施设计的材料、工艺、管理、预算、施工综合项目策划、设计与运作能力。 教学中通过讲授使学生掌握景观项目设计的基础知识,讲授现代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和现代住宅庭院设计这两个颇具代表性的课题。分别对住宅景观设计、别墅小庭院设计、城市广场与街道绿地三个模块的设计训练,使同学具备园林规划设计概念设计、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的设计能力。 2、具体目标 2.1 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1)、学习公共环境设施设计思维方式,熟练运用图形思维技巧,解决公共环境范畴的工程项目的设计内容及程序。 (2)、通过公共环境设施设计课程学习,掌握公共环境设施设计的图纸设计制作、设计方案表达、设计表现及对于设计原理熟练运用的能力。(3)、通过公共环境设施课程项目化学习,逐步培养学生的设计项目管理、设计团队协作、设计工作沟通的能力。 2.2 知识目标 (1)理解居住区公共环境设施的特征,学习居住区公共环境的交通流线和平面布局设计,了解设计中的基本尺度以及常见的陈列方式,掌握居住区的空间设计方法,了解不同材料的特性。 (2)通过对典型建设项目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实例进行介绍和分析,使学生了解基本的娱乐设施娱乐项目的功能分区、基本设施、人体工程、设计方法以及其他注意事项,并熟悉娱乐建设项目设计的材料选择、施工工艺及细部做法。

城市广场规划设计原则

城市广场规划设计原则 城市广场规划设计原则 1.以人为本原则 一个聚居地是否适宜,主要是指公共空间和当时的城市肌理是否与其居民的行为习惯相符,即是否与市民在行为空间和行为轨迹中 活动和形式相符。个人对“适宜”的感觉就是“好用”,即是一种 用起来得心应手、充分而适意。城市广场的使用应充分体现对“人”的关怀,古典的广场一般没有绿地,以硬地或建筑为主;现代广场则 出现大片的绿地,并通过巧妙的设施配置和交通,竖向组织,实现 广场的“可达性”和“可留性”,强化广场作为公众中心“场所” 精神。现代广场的规划设计以“人”为主体,体现“人性化”,其 使用进一步贴近人的生活。 比如广场要有足够的铺装硬地供人活动,广场中需有坐凳、饮水器、公厕、电话亭、小售货亭等服务设施,广场的小品、绿化、物 体等均应以“人”为中心,时时体现为“人”服务的宗旨,处处符 合人体的尺度。 2.地方特色原则 城市广场的地方特色既包括自然特色,也包括其社会特色。 首先城市广场应突出其地方社会特色,即人文特性和历史特性。城市广场建设应继承城市当地本身的'历史文脉,适应地方风情民俗 文化,突出地方建筑艺术特色,有利于开展地方特色的民间活动, 避免千城一面、似曾相识之感,增强广场的凝聚力和城市旅游吸引力。如济南泉城广场,代表的是齐鲁文化,体现的是“山、泉、湖、河”的泉城特色。广东新会市冈州广场营造的是侨乡建筑文化的传 统特色。西安的钟鼓楼广场,注重把握历史的文脉,整个广场以连 接钟楼、鼓楼,衬托钟鼓楼为基本使命,并把广场与钟楼、鼓楼有 机结合起来,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其次,城市广场还应突出其地方自然特色,即适应当地的地形地貌和气温气候等。城市广场应强化地理特征,尽量采用富有地方特 色的建筑艺术手法和建筑材料,体现地方山水园林特色,以适应当 地气候条件。如北方广场强调日照,南方广场则强调遮阳。一些专 家倡导南方建设“大树广场”便是一个生动的例子。 3.效益兼顾原则 城市广场的功能向综合性和多样性衍生,现代城市广场综合利用城市空间和综合解决环境问题的意义日益显现。因此,城市广场规 划设计不仅要有创新的理念和方法,而且还应体现出“生命至上、 生态为先”的经济建设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思想。 首先,城市广场是城市中两种最具价值的开放空间(广场与公园)之一。城市广场是城市中重要的建筑、空间和枢纽,是市民社会生 活的中心,起着当地市民的“起居室”,外来旅游者“客厅”的作用。城市广场是城市中最具公共性、最富艺术感染力,也最能反映 现代都市文明魅力的开放空间。城市对这种有高度开发价值的开放 空间应予优先的开发权。 其次,城市广场规划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建筑空间形态、立体环境设施、园林绿化布局等方方面面。我们在进行城市广场规 划设计中应时刻牢记并处处体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并 重的原则,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兼顾的原则,切不能有所偏废。厚此薄彼,往往顾此失彼。如某市火车站广场由 于规划不合理,结果造成交通拥挤、排水不畅,雨天泥水地,晴日 灰满天,环境污染严重,市民怨声载道,游客望而却步,极大的损 害了城市形象。 再次,城市广场规划设计要克服几个误区:一是认为以土地作为城市道路、广场建设的回报是一条捷径。二是广场越大越好。三是 让开发商牵着鼻子走。开发商看重的是建房、卖门面的利益;而政府 则应着重考虑增加绿地、建设广场和公园,改善旅游、购物、休闲 和人居环境。 突出主题原则

城市环境的改造——从改造一个垃圾桶开始

城市环境的改造——从改造一个垃圾桶开始 冯敏芝 摘要:城市设计的根本目的在于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创造出和谐美好的城市环境。而真正要做到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就得从“小”抓起。本文就城市公共设施规划方面入手,通过实地调研观察和对比外国城市垃圾分类的发展,指出中国城市垃圾分类的改善刻不容缓,发现作为垃圾分类关键一步的垃圾桶的使用不当与设计不足并就此提出改造垃圾桶的创造性建议。 关键词 :城市公共设施城市环境垃圾分类垃圾桶 城市规划的模式一般被认为要从大到小,例如先控规后详规,这样才能有效地改善由 于城市化加速而日渐涌现出各种问题的城市环境。 可是就城市公共环境这方面, 在普罗大众”占据”城市而不是专家政要“占据”的角度来看,真正要做到改善环境,就要从最身边,最公共的设施做起。 1 城市垃圾桶的重要性 1.1 源于垃圾分类欠缺而造成的环境问题 据广州市环卫研究所介绍,目前广州每天产生生活垃圾4 500 t, 每年约产生219万t 垃圾, 并以每年6% 左右的幅度增长,城市垃圾已经成为影响城市建设发展和城市居住环境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广州从1998年开始推行垃圾分类并被列入全国垃圾分类试点城市之一。然而十年后,垃圾分类试点仍处于“初级阶段”,收效甚微,垃圾混运混合处理的现象十分普遍。绝大部分试点的分类垃圾桶形同虚设。虽然政府投入了大量人、财、物力宣传垃圾分类,也搞了各种形式的宣传动员活动,但是市民实际参与率低,一提起垃圾分类,大家都举双手赞成,但是实际操作起来大部分人都嫌麻烦,因而很少甚至根本就没居民参与其中。 1.2 国外垃圾分类的发展

1.2.1日本 日本是世界上实施垃圾分类比较成功的国家之一。日本垃圾的分类规则非常详细和严格, 几乎细致到了极点, 如果你不嫌麻烦甚至可以找到一根针该属于哪一类。初到日本, 你会因为看到排成队的垃圾箱而吃惊。由于要实施垃圾分类, 所以一般情况下, 在放垃圾箱的地方会通常最少都会摆放七八个,而且每个垃圾箱上都清晰明了地印有如下文字或图案。 1.2.2 美国 美国旧金山首位率先规定人们必须把垃圾分类后分别投入不同颜色的垃圾桶中,绿桶垃圾由垃圾公司免费回收并加工成优质的有机肥料销售;蓝桶垃圾分类后送往加工企业循环利用;黑桶垃圾则被送到垃圾场填埋。 回望国外这么多垃圾分类政策实施得如此好的城市,我们自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首先要走的第一步是提高民众的垃圾分类、环境保护意识,而这个时候作为城市公共设施的垃圾桶的使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2 国外垃圾桶的设计 国外有很多垃圾桶的设计,从功能上、人性上来讲都是比较科学的、合理的。如有些垃 圾桶可以从三个角度投入,便于人们使用;分类垃圾箱一般用特定的颜色表示特定的垃圾类别;分类垃圾的图形标识说明通俗易懂、形象;线条简洁,容易清洁;尽可能地多选择用明确且典型的实物图形传递信息;开口一般都足够大,除了部分室外的垃圾桶,基本都没有盖子,可以实现垃圾桶的无障碍投放等等。 3 中国垃圾桶的弊端 就简单地来探讨对广州大学的校园垃圾桶状况吧。外观好看的垃圾桶可是一代又一代的接着换,而且也好像是越换越“先进”,由以前没有分类标志的单个垃圾桶变成了有分类标识字样的双个垃圾桶。像其他是校园或城市的一般垃圾桶一样,分可回收垃圾与不可回收垃圾,这环保做得可真有模有样。可问题是,看看学校的垃圾桶,垃圾真有被分类放吗?“回收”、“不可回收”的标识形同虚设,两个垃圾桶的作用等同于一个,什么垃圾都乱仍一通。有文化有教养的大学生尚且如是,何况是一些社会人士呢?他们会那么有闲情逸致的慢慢给你琢磨后,然后再扔吗?答案当然是:不会。有些人连垃圾都不愿往垃圾桶内扔,何况还要去分类呢?而且就垃圾桶本身,现在国内很多城市还有一些异形垃圾桶,比如青蛙垃圾桶,熊猫垃圾桶什么的,那种开口小,自身又特别容易搞脏的;又或者是垃圾桶的设计过于普通陈旧,引起不了人们使用的兴趣;又或者使用渗沥液收集功能很低的垃圾桶,垃圾桶周围反而成为城市中最为需要清理的地方。所以中国城市的环境质量一直没有一个大的飞跃。在这里,我分析

临平城市广场景观设计说明

临平城市广场设计说明 1、项目概况 临平城市广场位于余杭区临平镇高新开发区,新行政中心南侧,基地外围北临良渚路,东接勾庄路,南接瓶窑路,北临径山路。基地外围南北两侧均为居住区块,东侧为商场集合区,西侧为高新科技园区。 基地规划总面积81528.7平方米(约122.3亩),现状地势平坦,有一余杭塘河穿流而过,其余陆地均为废弃荒地。基地外侧人行道地坪设计标高为34.15米,废弃荒地标高基本在34.05-34.12米之间,余杭塘河常水位33.60米,汛期标高为34.00米,旱期标高为33.20米。 《临平城镇总体规划》对该项目的定位为新市民广场,成为临平镇市民休闲娱乐游憩的新型城市客厅。 2、设计原则 城市广场是城市道路交通系统中具有多种功能的空间,是人们政治、文化活动的中心,也是公共建筑最为集中的地方。在临平城市广场设计中,主要遵循一下几个原则。 .1. 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现代广场的规划设计以“人”为主体,体现“人性化”,其使用进一步贴近人的生活,广场有足够的铺装硬地供人活动,广场中有坐凳、饮水器、公厕、电话亭等服务设施,广场的绿化符合人体的尺度。 .2. 地方特色原则。城市广场建设承继城市当地本身的历史文脉——良渚文化,广场内设有有良渚文化国际交流中心,沿着长廊有介绍良渚文化历史过程的木墙,并且广场中心的绿地形状均是良渚文化中的玉器形状,强烈的突出了当地的文化,宣扬了良渚文明,从而增强了广场的凝聚力和城市旅游吸引力。 .3. 效益兼顾原则。主要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并重的原则以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兼顾的原则。城市广场是城市中重要的建筑、空间和枢纽,是市民社会生活的中心,起着当地市民的“起居室”,外来旅游者“客厅”的作用。城市广场是城市中最具公共性、最富艺术感染力,也最能反映现代都市文明魅力的开放空间。 .4. 突出主题原则。城市广场无论大小如何,首先应明确其功能,确定其主题。我现在设计的广场主要是文化性、纪念性、群众性于一体

传统街区中的城市设计浅析

77 摘 要:本文的兴趣旨在为全面复兴传统商业街区, 对有重要历史特征和场所感的街区进行保护性城市设计研究。通过理论总结与实例分析,本文提出了城市设计理论在传统街区保护更新中的策略。 关键词:商业街区;保护;城市设计 Abstract:This article focuses on protection urban design study of the street blocks with significant historic characteristics to revive the traditional commercial street blocks. Through theory summarizing and example analyzing, this article gives urban design theory application strategy in traditional street blocks. Keywords:commercial street blocks, protection, urban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984.11+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11)01-0077-02 1 引言 传统街区带着信息的建筑,蕴含着改变人和历史的力量。这些衰败的建筑从单点的保存,延伸至再生使用,更延伸到周围新建筑在设计时也会考虑与它们配合,这样就从点连成线,再发展成面,使地方呈现更和谐的面貌。而它们之所以能扩展,也是因为再生或设计的着眼点都在于如何使生活更好和环境更好。 2 传统街区城市设计的目标和价值取向 2.1目标制定 目标乃指人类活动的动机和意志,也可指目的或对象。有学者将其定义为“计划和行动着的人们所争取的将来状况”。一般来说,分为理想目标和具体目标。 2.1.1传统街区肌理的延续 随着社会历史的变迁,有很多新的文化理念诞生,然而,传统建筑的形态和空间布局是蕴含了世代工匠和主人的心血,虽然外观己经衰败不堪,但是内在的精神依然常在,我们应该发现其内在的规律,再思考在现代城市中如何将传统空间秩序延续。 2.1.2传统街区风貌的保护与协调 作者简介:赵锋(1974-),男,浙江绍兴人,浙江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讲师,从事城市规划与设计,建筑设计及教学研究工作。 传统街区中的城市设计浅析 Discussion on the Urban Design of the Traditional Street Blocks 赵 锋Zhao Feng 很多古城花大笔的资金做旅游开发,实际是在造假古董,树伪文化。这不符合保护本身的内涵。风貌特征最直接地体现了传统街区的文化性与艺术性,与传统建筑相连的建筑物,或新建、或改建,屋顶或墙面的粉刷补修,窗格及招牌的设计等,都相继应该遵守与传统风貌协调的模式。 在保护发展中,要避免大拆大建的消极开发模式,提倡小规模、循序渐进式的模式,从而避免历史文化信息在“破坏性”建设中被浪费。发展是消费,保护同样也是消费,是更高层次——精神的消费。因此,合理地保护能够有效地促进风貌区的未来发展。 城市设计的进行中无法避免的一个担忧就是,现在的技术人员是否具有足够的能力,能在短时间内重新设计经由长久岁月形成的历史环境?这点令许多专家学者也感到十分不安。但是无论如何,设计水准是在逐步提高的过程,新的设计应该努力去挖掘历史环境中给我们的信息,这个责任重大。 2.1.3街区公共生活与街区空间的结合在老街区,并不是要花多少钱去建造各种设施、设备,而是大家应该齐心协力地使街区变得更美,即使在落魄的街区,百姓还是追求美的。从现状图片看,百姓会在公共空间放置花盘,墙体上也会蔓延各种植物,这些公共空间的营造反映的是对于美的追求和贫困的家境并无本质联系。百姓创造出来的真实而朴素的美,正是我们这个浮华的社会所欠缺的。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学习如何营造良好的公共空间,如何参与邻里的公共生活。 2.1.4传统文脉的传承 国内有很多优秀的案例,街区的改建取得良好效果,然而,大多还处在谋求更好地保护措施阶段。每当改建之际,木造建筑物涂上灰泥,或改为钢筋混凝土,让人搞不懂是哪一国风格的建筑物便越来越多;如果没有制定非常有效的规章措施,整个地方秩序就会渐渐地被破坏,好像热气扩散一样,谈不上传统文脉的继承。因此,应该有相应的景观风貌导则来规定街区风貌的发展。 3 空间秩序设计 3.1空间格局的完善 作为尊重本土文化的设计,应该深入调查现场,笔者在翻阅照片的时候,发现一些旧巷 的照片经常遗漏,才明白了一个道理,每条街道都有自己的生命,我们必须尊重这个前提来做城市设计功能整合,画一个圈,不代表就定死了一个功能,而是有很多可能性。 比如南京翘步街的整治说明:打造一条休闲步行街,作为中山路与街区内部的一个场地过度,在翘步街头的节点要进行公共空间设计。此街巷至今发生着与布相关的故事,从现状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发现这里的场所精神用于新的城市设计是设计的宗旨,因此,商店街的再生,可使住在此地的人们感受到充满人性的商业空间和历史文化,这种感动将会使人们愿意再度光临此地。至于要如何造成如此舒适和令人感动的街道,则是生在此时此地的我们共同的课题。 鼓励:传统手工艺作坊、艺术品制作、茶座等休闲配套服务;不鼓励:旅馆、酒吧。不允许:大尺度公共建筑或住宅。 ①通过设置个性化的展示家具、色彩、灯光、材质等设计语汇建立与品牌形象和个性一致的概念店商品陈列方式,而在体验中心中,将概念店商品陈列方式与个性的新陈列方式并置、拼贴。 ②在专卖店中设置大量多功能空间,既为各种文化活动、品牌活动提供场所,实现专卖店建筑的广告功能,又为商品展示和消费者个体展示提供共同的舞台,不断沟通品牌的形象与消费者的个人形象。 ③在专卖店中应用科技系统,不仅实现建筑的多媒体化,增加传播途径,也为消费者提供周到的服务和各种感官刺激与体验,此外,建筑中的科技含量也是象征尖端、品质、强大实力的符号。 3.2步行交通组织 连成网络的步行系统在街区内部体现了传统特色格局,穿越休闲商业区以及居住区的街巷,如果现有的尺度是可以通车的,可以允许特殊情况下进入车辆,平时都以步行为主。这些街巷应以组织主要的商业活动为主线,适宜布置安静氛围的功能。 入口广场可临时停放一些车辆,大部分车辆停于地下空间。 3.3空间肌理的延续 3.3.1重要历史地块和周边再利用地块保护及整理有价值的历史建筑,使之成为集中反映民俗民风的区域,成为观赏、旅游、

浅谈城市环境与建筑设计

浅谈城市环境与建筑设计 浅谈城市环境与建筑设计 摘要:要想实现高层建筑与城市总体及高层建筑本身的和谐,高层建筑在设计时必须综合考虑城市的相关因素。文章探讨高层建筑与城市环境协调,提出高层建筑设计要与城市环境融洽。 关键词:城市环境;高层;建筑;设计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在这个城市人口快速膨胀时代,高层建筑在节约城市土地等方面的优点已经得到普遍的认可。随着高层建筑技术的发展,高层建筑造型和表现形式趋于多样化,但随之所带来的弊端也越来越多的表现出来,高层建筑在成为城市风景的同时如何融入到整个城市建筑设计中成为高层建筑设计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 一、建筑与人的和谐 (一)功能性、方便性、人性化三者缺一不可 建筑在设计之初的设计需求已经清楚交待了该建筑必须实现的功能,这一点是设计师们重点考虑的因素。在实现功能性的同时还应考虑居于其间的人的生产、生活的方便性以及人性化。 (二)艺术性与品味性不可或缺 建筑是凝固的艺术,建筑设计师必备的一种基本素质是艺术修养,没有艺术修养做为储备的建筑设计师绝对不会是一名优秀的建筑设计师,建筑要有恒久的艺术性,说起来容易但是要真正做到很难。建筑的品味性要让人乍看之下惊艳,细看之下又觉回味无穷,这就要求建筑师不仅要在宏观上布局雄伟,更要在微观的装饰上巧妙设计。 二、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环境共生 (一)城市整体环境控制 从城市规划以及城市空间整体的角度来研究高层建筑对城市轮廓线的影响,以形成良好的城市环境及清晰的城市结构。高层建筑设计从技术上必须考虑这三个要素:城市轮廓线、建筑高度分区、景观

视线走廊。城市轮廓线是人们感知城市的视觉方式,这其中,起最大作用的是高层建筑,其布置应有机统一。首先,为避免高层建筑相互干扰,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来说,应统筹规划,采用不同的高度,彼此间保持适当的距离,组成相关的构图,而从单个高层建筑设计的角度来说,应以统筹规划所得出的构图作为参照依据和蓝本;其次,顶部的设计不应雷同或减少雷同。高层区分要从城市的横切面来设计,设计的原则就是要使得高层建筑物错落有致,避免高层建筑密集,产生拥堵感和紧迫感。另外,每个城市都有代表其形象的独特景观,对此,高层建筑应当避免,防止高层建筑对其遮挡和破坏,如果高层建筑有利于城市环境,那么在设计的时候便要充分研究原有的景观特色,在设计的时候加入原有的景观要素,达到相似、对比或者渐次和谐。 (二)空间一体化、系统化及网络化 建筑的空间为城市公共空间提供多种服务功能,而建筑本身也依靠城市公共空间便捷的交通和优美的环境。在城市中,一个建筑综合体往往会成为一个中心。由于其具有建筑规模巨大、各种功能异常复杂、使用建筑的人数众多的特点,所以对其交通流线的组织和交通空间的创造是设计中要解决的一项重点和难点。交通空间的组织上的设计策略应注重削弱室内外、地面上下的隔阂,形成立体网络状的连续统一的空间体系。 (三)避免高层建筑密集 高层建筑的密集虽然对于城市办公等条件方便有利,却给城市空间带来很多压力,造成城市空间和城市交通的拥挤,甚至是一些始料不及的污染和危害,比如一些高层建筑玻璃幕墙的大面积使用造成以前未出现过的光污染;还有就是形成高压风带和风口,这些会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因此在规划设计中要对区域内的高层建筑密度进行限制,避免高层建筑的过度集中布置。 (四)建筑设计的宜人化 (1)建筑设计的宜人化,首先体现在公共空间的整体考虑,包括与城市其它相关职能的融合,区域内公共步行系统的良好设计等。让人始终处在一种方便、轻松且不受城市紧张生活干扰的状态; (2)通过空间的变化,设计精美的绿化、喷泉、座椅、雕塑、

城市公共设施设计

城市公共设施设计调研要求 一、调研内容: 针对城市公共设施进行案例调研,包括以下各种类别: 1、休息类城市环境设施:包括可动式座椅、固定式桌椅、饮水机等; 2、信息类城市环境设施:包括各种商业性广告牌、广告塔、招牌、条幅以及非商业性的标识牌、路牌、导游图栏、电子闻讯装置等; 3、美观装饰类城市环境设施:包括装饰雕塑、装饰照明、花坛、花坛、喷泉、水池、花架、街道树、地面铺装、窖井盖; 4、供给类城市环境设施:包括路灯、电话亭、邮筒、消防栓、配电器、排气塔、烟灰皿、垃圾筒、独立式公厕; 5、交通管理类城市环境设施:包括城市轻轨站、地铁入口、地下通道、人行天桥、公共车候车亭、护栏、护柱、自行车停放架等; 6、售货类城市环境设施:售货亭、书报亭、自动售货机等 7、节日庆典类城市环境设施:节日装饰照明、灯笼、彩旗、彩门、花球、花柱等; 8、游乐类城市环境设施:儿童游戏设施、健身设施等; 9、残疾人专用城市设施设计:包括坡道、路面专用铺装、残疾人专用标识、残疾人专用电话亭。 二、调研过程: 1、针对自己的课程作业,结合个人兴趣点,最多2人一组进行调研; 2、对相关内容进行实地考察,并结合现实考察情况,进行网上资料收集,分别从造型、材质、色彩、组合方式、功能等方面进行细致分析; 3、针对调研内容进行自己的设计课题构思。 三、调研结果物: 将调研内容进行编辑,制作ppt(最少10张),分组进行ppt发表。 备注: 设计课题:根据各自的兴趣点,结合调研内容进行公共设施设计单体构思,从可实施性、结构合理性、功能丰富性、造型独特性、使用便利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从色彩、造型、材料、功能的协调方面进行设计表达,构筑适合具体城市环境(个人定位)的公共设施设计作品。

环境设计对城市规划设计的重要性

环境设计对城市规划设计的重要性 发表时间:2010-05-24T15:09:29.373Z 来源:《赤子》2009年第24期供稿作者:庞旭安晓月杨艳华[导读] 建筑材料和施工技术的飞速发展,改变了传统城市固有的面貌和水平式横向发展的模式庞旭安晓月杨艳华(哈尔滨市建筑设计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摘要:舒适、方便、宜人的城市环境并不是单单靠大量植树、种草、摆上雕塑、设置座椅就能实现的,也不能仅仅用建筑密度、容积率、 绿化率等指标加以衡量。城市的舒适度根本上来自于其功能的合理性和空间的有效组织,来自于对城市良好人文环境的营造。现就此问题进行讨论。 关键词:城市环境;城市设计;重要性前言 城市环境设计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方便人的使用。遗憾的是。在我们的建筑教育和营造实践中。这一根本目标常常被忽视或偏离,如城市中的很多“水景”设计得很漂亮。但往往是只能远观而无法接近,居住区绿地设计花样翻新。也是供人看的多,可参与其中的少。不难发现,城市中的某些地段尽管很拥挤。但人们还是愿意去,而一些地方看上去很雅致。但总是空空荡荡、冷冷清清。这些都表明城市环境设计不能只停留在空间形状、体量、比例、尺度、色彩等形式美学的层面上,要了解人的需求,研究人的行为特点。掌握人认知和使用空间的规律。现代城市环境设计应以人为本。以满足使用和功能要求为首要目标,最大限度地满足市民的日常生活需要,创造具有一定空间形态、舒适宜人的城市物质环境。 1 行为与建筑环境 细心观察。不难发现以下值得注意的现象同处一条繁华商业街上的不同街坊其人流密度会有很大不同。交通堵塞总是发生在某些特定的位置,同是公共开敞空间,有些很受市民欢迎,但有些尽管植了树、种了草、摆上了雕塑,但还是很少有人光顾。为什么会出现上述现象呢?这就涉及到环境是对人的行为影响的环境行为学理论了。研究人的行为与空间的关系,从整体和系统的角度,统筹安排各种功能设施。合理组织公共空间。确定广场、休憩空间的位置。决定与可获得的公共空间面积相适宜的周边建筑的功能类型与面积体量、以及步道空间的宽度等。 1.1建筑环境与人流分布 (1)建筑的功能、面积、体量分布,如零售商业。饮食设施、办公商务、居民住宅等。城市中某一特定地段的行人分布量,与其周边的建筑面积体量呈正比。建筑的各种功能类型的影响大小则反映在相关系数上。 (2)街道的空间构造。如主要大街的分布、街道间连结关系、交叉点的分布等。 (3)大容量公共交通站点的分布。如地下铁、铁路、公共汽车站点的位置等。某一特定地段的行人分布量。与该地段到大容量公共交通车站的距离呈反比,即地段距离车站越近,行人分布量越多。 (4)主要商业设施的分布。如百货商场、饮食设施、娱乐设施等。远于从公共交通车站到某地段的主要商业设施的总面积。与该地段的人流量呈正比。 (5)停车场的位置与容量。一特定地段的行人分布量,与该地段到停车场的距离呈反比。 1.2广场使用的影响要素 (1)周边建筑设施的类别。调查表明,富有生机和活力的城市广场,周边大都设有市民喜爱的小吃店、咖啡馆、食品店、餐馆、店铺等。与之相反,广场周边缺少商店、甚至只是大片墙面的开敞空间,不管面积多大,一般都不受欢迎。 (2)朝向。人们喜欢选择温度适中和明亮的地方逗留。在温度较低时,阳光对空间的生气和活力具有决定性意义。在南方炎热地区,尽管公共空间不一定非要朝南,但要注意让广场获得足够的光,如周边建筑的高层部分应逐步后退、以保证广场的天空率;广场北侧的建筑。应尽可能多地采用反射玻璃和色彩较明亮的建筑材料。此外。广场朝向设置还要考虑风向,特别要注意避开冬季的主导风向。 (3)可坐设施(空间)。与街道这种流动性空间不同,广场是滞留空间,是城市的“起居室”。因此。座椅、座台等的设置情况,是人们是否愿意在广场逗留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要素。一个未提供适量可坐设施的广场一定没有生机。广场应是最适于人们进行社会交往的场所,因此,广场还要满足不同规模成组利用的特点,如大小空间的有机组合、座台的成组布置、可移动座椅的设置等。 (4)树木。花草和水。植物和水是影响广场舒适度的重要因素。在功能方面,树木可给人们提供荫凉,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季,广场上的树荫处是人们首选的位置。与可坐设施相结合的树木和花草,还会在心理上给人们带来空间围合感。 水是另一个令人赏心悦目的设计元素,如瀑布、水墙、缓流、水池、喷泉等,以水为主题的设施能给空间带来生气,让人感到温馨。但水不仅仅只供观赏,重要的是人们可以触摸。可以尽情享受亲水的乐趣。遗憾的是。这一点常常被忽视了。由于卫生和安全等原因很多水景周围设置栏杆或其他障碍物,把人和水远远地隔开,这种设计是违背人的行为需求的。 (5)与主要人流空间的关系。街道是人们的主要流动空间。与街道有着紧密联系的广场空间。与城市生活的关系最紧密,人们可以很容易地走出走进,在广场歇息之余,还可以观赏往来车辆和行人的活动,符合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 2 多层面立体化城市空间体系 建筑材料和施工技术的飞速发展,改变了传统城市固有的面貌和水平式横向发展的模式。建筑的高层化、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及多层面道路交通系统等。即“竖向”或“立体化”发展模式。为解决由于人口和功能的高度集聚而产生的交通问题及对建筑的大量需求,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法。城市三维多层面空间立体化是城市结构形态发展的大趋势。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此外,多层面立体化城市环境设计。是结合地形地貌、尊重和利用城市自然形态并使之方便于人的有效途径和手段。当论及多层面立体化城市设计时,人们自然会联想到较熟知的地下空间和空中连廊系统。其实更重要是,这一设计理念十分强调有效地利用地形地貌等自然资源和条件。从三维立体多层面的视角。解决城市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同时,强化了所在地区的自然表态特征或称“地方感”、“场所精神”,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近年来,多层面立体化环境设计的构思和理论还逐步影响到城市广场、公园、绿地、临水空间及住宅区公共空间等的规划设计。多层面空间立体化设计理念。反映在城市开发建设具体形态上。主要有多层面公交系统、高架步道系统等。 2.1多层面道路及公交系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