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形容惆怅的诗句

形容惆怅的诗句

形容惆怅的诗句
形容惆怅的诗句

形容惆怅的诗句

1、萧条清万里,瀚海寂无波。——李白《塞上曲》

2、秋静见旄头,沙远席羁愁。——李贺《塞下曲》

3、回首中原泪满巾。——朱敦儒《采桑子·彭浪矶》

4、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杨万里《寒食上冢》

5、万里乡为梦,三边月作愁。——岑参《送人赴安西》

6、唯烧蒿棘火,愁坐夜待晨。——白居易《村居苦寒》

7、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谢灵运《登池上楼》

8、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9、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李颀《古意》

10、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李白《江夏别宋之悌》

11、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杜牧《赠别》

12、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孟浩然《岁暮归南山》

13、形影忽不见,翩翩伤我心。——曹植《杂诗六首·其一》

14、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黄庭坚《清明》

15、万里无人收白骨,家家城下招魂葬。——张籍《征妇怨》

16、只愁飞诏下青冥。——周紫芝《临江仙·送光州曾使君》

17、彩舟载得离愁动。——贺铸《菩萨蛮·彩舟载得离愁动》

18、清愁满眼共谁论。——李之仪《临江仙·登凌歊台感怀》

19、低花树映小妆楼,春入眉心两点愁。——白居易《春词》

20、月破黄昏人断肠。——谢克家《忆君王·依依宫柳拂宫墙》

21、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22、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李颀《古从军行》

23、闲倚博山长叹,泪流沾皓腕。——韦庄《归国遥·春欲晚》

24、那堪疏雨滴黄昏。——欧阳修《少年游·栏干十二独凭春》

25、泪粉偷将红袖印。——欧阳修《玉楼春·去时梅萼初凝粉》

26、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辛弃疾《祝英台近·晚春》

27、仗酒祓清愁,花销英气。——姜夔《翠楼吟·淳熙丙午冬》

28、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戴叔伦《转应曲·边草》

29、又是羊车过也,月明花落黄昏。——黄升《清平乐·宫怨》

30、泪弹不尽临窗滴。——晏几道《思远人·红叶黄花秋意晚》

31、香帏风动花入楼,高调鸣筝缓夜愁。——王昌龄《青楼怨》

32、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黄景仁《别老母》

33、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白居易《望月有感》

34、不尽眼中青,是愁来时节。——张元干《石州慢·寒水依痕》

35、一程烟草一程愁。——史达祖《鹧鸪天·卫县道中有怀其人》

36、老景萧条,送君归去添凄断。——毛滂《烛影摇红·送会宗》

37、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38、幅巾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陆游《秋晚登城北楼》

39、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40、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杜甫《小寒食舟中作》

41、红泪偷垂,满眼春风百事非。——纳兰性德《采桑子·当时错》

42、倦游京洛风尘,夜来病酒无人问。——晁端礼《水龙吟·咏月》

43、愁匀红粉泪,眉剪春山翠。——牛峤《菩萨蛮·舞裙香暖金泥凤》

44、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秦观《满庭芳·山抹微云》

45、乍咽凉柯,还移暗叶,重把离愁深诉。——王沂孙《齐天乐·蝉》

46、春去秋来也,愁心似醉醺。——欧阳炯《巫山一段云·春去秋来也》

47、使君怜小阮,应念倚门愁。——李嘉祐《送王牧往吉州谒王使君叔》

48、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49、长记别伊时,和泪出门相送。——李存勖《如梦令·曾宴桃源深洞》

50、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范成大《鹊桥仙·七夕》

51、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52、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晏殊《踏莎行·小径红稀》

53、却愁宴罢青娥散,扬子江头月半斜。——韦庄《陪金陵府相中堂夜宴》

54、向露冷风清,无人处,耿耿寒漏咽。——周邦彦《浪淘沙慢·晓阴重》

55、白发书生神州泪,尽凄凉、不向牛山滴。——刘克庄《贺新郎·九

日》

56、岁月无多人易老,乾坤虽大愁难著。——吴潜《满江红·豫章滕王阁》

57、春无主!杜鹃啼处,泪洒胭脂雨。——陈子龙《点绛唇·春日风雨有感》

58、待约个梅魂,黄昏月淡,与伊深怜低语。——柳如是《金明池·咏寒柳》

59、柳锁莺魂,花翻蝶梦,自知愁染潘郎。——史达祖《夜合花·柳锁莺魂》

60、一声画角谯门,丰庭新月黄昏,雪里山前水滨。——白朴《天净沙·冬》

61、望章台路杳,金鞍游荡,有盈盈泪。——章楶《水龙吟·燕忙莺懒芳残》

62、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李清照《行香子·天与秋光》

63、今宵绝胜无人共,卧看星河尽意明。——陈与义《雨晴·天缺西南江面清》

64、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李清照《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

65、千娇面、盈盈伫立,无言有泪,断肠争忍回顾。——柳永《采莲令·月华收》

66、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李清照《蝶恋花·暖雨

晴风初破冻》

67、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68、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纳兰性德《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

69、偷弹清泪寄烟波,见江头故人,为言憔悴如许。——袁去华《剑器近·夜来雨》

70、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纳兰性德《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

71、伏雨朝寒愁不胜,那能还傍杏花行。——纳兰性德《浣溪沙·伏雨朝寒愁不胜》

72、雨歇梧桐泪乍收,遣怀翻自忆从头。——纳兰性德《浣溪沙·雨歇梧桐泪乍收》

73、至今云雨带愁容,月斜江上,征棹动晨钟。——牛希济《临江仙·峭壁参差十二峰》

74、恋树湿花飞不起,愁无比,和春付与东流水。——朱服《渔家傲·小雨纤纤风细细》

75、有谁知我此时情,枕前泪共阶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聂胜琼《鹧鸪天·别情》

76、西望雷塘何处是?香魂零落使人愁,淡烟芳草旧迷楼。——王士祯《浣溪沙·红桥》

77、年年负却花期!过春时,只合安排愁绪送春归。——张惠言《相

见欢·年年负却花期》

78、追亡事、今不见,但山川满目泪沾衣。——辛弃疾《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

79、碧罗衣上蹙金绣,睹对对鸳鸯,空裛泪痕透。——欧阳炯《贺明朝·忆昔花间相见后》

80、江南自是离愁苦,况游骢古道,归雁平沙。——王沂孙《高阳台·和周草窗寄越中诸友韵》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请按需要编辑修改

陶瓷相关诗词(整理)

诗人皮日休《茶欧》: 邢客与越人,皆能造瓷器, 圆似月魂堕,轻如云魄起, 枣花似旋眼,萍沫香沾齿, 松下时一看,支公亦如此。 清?弘历(乾隆皇帝) 白玉金边素瓷胎,雕龙描凤巧安排; 玲珑剔透万般好,静中见动青山来。 咏宣窑霁红小花觚 清?弘历 火色而浑火气无,落霞讶失鹜飞孤。 名存实否者多矣,小品宁论觚不觚。 咏宣德宝石红釉碗右霁红 清?弘历 雨过脚云梦尾垂,夕阳孤鹜照飞时, 泥澄铁镟丹砂染,此碗陶成色肖之。 咏宣窑碗右霁青 清?弘历 落霞彩散不留形,浴出长天霁色青。 成化鸡缸夸五色,椎轮于此溯仪刑。 咏宣窑霁红瓶 清?弘历 晕如雨后霁霞红,出火还加微炙工。 世上朱砂非所拟,西方宝石致难同。 插花应使花羞色,比画翻嗤画是空。 数典宣窑斯最古,谁知皇祐德尤崇。 注:《闻见前录》载:宋仁宗幸贵妃阁,见定州红瓷器,问:安得此物?妃以王拱宸所献为对,帝怒,以斧碎之,妃愧谢久之乃已。云云,是北宋时已有红瓷器也。 咏宣德窑无当尊.其一 清?弘历 制与商父乙尊颇同,面两端皆坦似橐盘,略如《遵生八笺》所云坐墩花囊者,其中孔无底,则又未尽合,因以韩非语名之,而系以诗。 官汝之次称宣成,世代愈降制愈精。 轮辂拙巧递变更,欲返其初嗟熟能。 是器本拟尊罍瓶,为无当水难盛? 抑别具义得试评,堂溪公对昭侯曾。 贱者瓦卮贵玉瑛,注浆漏或不可乘。 则用瓦矣玉在屏,三复絜矩将毋惊。

瓷无款识留标名,中含铜胆生绿青。 底书宣德贻大明,相依表里如弟兄。 阅数百岁犹联并,神物守之语信诚。 可以贮水簪群英,掞辞绎义静六情。 咏宣德窑无当尊.其二 清?弘历 一窑成器必不少,其式相同应亦多。 铜胆置之诗咏彼,瓷尊肖也例从他。 两端皆坦云主簇,中孔惟穿月作窠。 景泰兼资识宣德,韩非诫语义无磨。 注:府旧有宣窑,俗谓杖鼓尊者颇多,后得一尊,其中铜胆,底镌“宣德年”字,因名之曰“无当”而系以诗。此尊正与同制,而无胆为之置,然铜胆岂可每尊随而有之? 注:宣德铜胆既不可多得,因用景泰珐琅法为胆代之,以慎无当之诮, 咏红釉仿古漆器盘 清?弘历 吴下髹工巧莫比,仿为或以旧还过。 脱胎那用木和锡,成器奚劳琢与磨。 博古品同谢春喻,仙人颜侣晕朱酡。 事宜饰古寍斯谓,拟雅擒吟愧即多。 咏成窑鸡缸歌 清?弘历 唐越器人间无,宋官窑晨星看。 殷周鼎彝世颇多,坚脆之质于焉辨。 坚朴脆巧久暂分,立德践行义可玩。 朱明去此弗甚遥,宣成雅具时犹见。 寒芒秀采总称珍,就中鸡缸最为冠。 牡丹丽日春风和,牝鸡逐队雄鸡绚。 金尾铁距首昂藏,怒势如听贾昌唤。 良工物态肖无遗,趋华风气随时变。 我独警心在齐诗,不敢耽安兴以晏。 咏玉托子永乐脱胎茗盂 清?弘历 托子古玉沧桑阅,茗盂永乐传脱胎。 一脆一坚殊不伦,相资合体诚奇绝。 轻于宋定薄于纸,炙手微嫌茶汤热。 置之托子温须臾,适用酌中品芳洁, 试想卢同陆羽辈,安能以此领茶悦? 既笑二子或逢斯,掉头弗顾应罢啜。 咏花瓷书灯

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玉文化

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玉文化 富有魅力的玉石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玉石文化兴起于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用诗词歌赋的文学形式记录和抒写了对宝玉石的审美感受,以玉描述人自然的美妙景观,描述人的美貌,描述人的美德,这说明珠宝玉石文化在华夏民族的心理结构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据考古资料证实,1975年在云南省呈贡县龙潭发掘的一批旧石器时代的石器中,就已发现有用水晶、玛瑙和玉髓制作的器物。从原始艺术的角度看,这些出土文物已证实我国远古时期就已经具有较高的珠宝审美意识了。 赏玉容天地,方寸藏古今 中华民族对玉总是怀有一种传统的敬意。常言说:黄金有价,玉无价。先秦时期,美丽奢华的玉饰品很早就作为民间礼尚往来之物了。如《崧高》中:“我送舅氏,悠悠我思。何以赠之?琼瑰玉佩”。从中可见玉具有别具一格的审美价值。又如《卷阿》中:“颙颙昂昂,如圭入璋,令闻令望”,这是写君子仪表堂堂,如玉器一般威武壮美,可见玉的独特地位。 西周至春秋时期,人们对玉的认识是宽泛的,也是朴素的。诗经作品常称赞人物是:“彼其中之子,美如玉。美如玉,殊异乎公族”。此外,他们还把玉作为喻人、喻物、喻事的最重要组成成分,君王的出场是:“济济辟王,左右奉璋”;君子的赠物是“琼瑰玉佩”,“报之以琼瑶”;对君子的祝福是“佩玉将将,寿考不忘”,等等。先哲们还用玉

来说明事理:“伯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教育君子要执身如玉,言行举止谨慎从事。 屈原是我国在诗赋中撰写玉最早的诗人,他在《离骚》、《天问》、《九歌》中有关玉的描述俯拾即是。在《楚辞。离骚》中描述到:“览察草木其犹未得,岂颙美之能当”,“颙”就是一种美玉。《楚辞?九歌》中有更丰富的玉石审美感受。如在《大司命》中:“便衣兮被被,玉佩兮陆离”,这里诗人写出了玉饰品七彩杂踏“光怪陆离”的审美感受。 魏晋以后,出现了灿若繁星的玉文化名作与名家。如,隋朝孔绍安的《别徐永元秀才》:“金汤既失险,玉石乃同焚”;唐朝李白的《赠瑕丘王少府》:“我隐屠钓下,尔当玉石分”;北宋王安石的《欲韵子履远寄之作》:“飘然逐客出都门,士论应悲玉石焚。” 袖里新诗干首馀,吟看句句是瑶琚 古代人对玉有着解不开的情结,对玉赋予了社会文化理念,西周以后,玉的道德化、政治化、宗教化过程业已完成,并成为道德、习俗、神灵、财富、权力的象征物。不仅认为人如玉一般的美丽,还认为人的思想品质、道德情操也要如玉无瑕般的洁净。他们用玉作为参照物来描写一些具体的事物,如自然风光、人体美、人的美德等,说明对玉的审美已经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同。 一、以玉描述自然景观 古代诗人用玉描写静态美,如唐?贺知章的《咏柳》中:“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元?王冕的《素梅四十》:“看来都是梅花树,个个春风玉佩环”等。

高三散文诗歌良渚读玉

高三散文诗歌:良渚读玉 哲人说:“一个时间只能干一个时间的事,这是时间的边界,也是做人做事的边界。”良渚先民干的是琢良渚玉器之事,干的是造良渚文化之事,他们终让时间在边界内尽情闪现出灿烂之光,这是何等的辉煌,何等的精彩! “良渚”的字面意思是“佳美的水中陆地”。考古学称,良渚文化为距今5300—4000年,分布在长江下游环太湖流域约36500平方公里的新石器时代文化。 1936年的11月3日下午,是一个注定要被载入史册的日子。年仅24岁、学历只有初中文化程度,在考古学界毫无名气的“小人物”施昕更,在家乡良渚朱村兜附近的棋盘坟一个狭长形的干涸池底,发现了几片“黑色有光的陶片”,从此渐渐揭开了良渚文化神秘的面纱。从1936年良渚文化的奠基者施昕更发现良渚文化遗迹到现在,在已经发掘和出土的文物中,石犁、石镰、石耘等稻作农具以及各种陶制酒器,反映出当时的农业已进入犁耕稻作时代;遗存的丝、麻、陶、玉制品反映出手工业趋于专业化;氏族祭坛、贵族大墓和平民小墓显示出不同层面的分野;黑陶器皿上的原始刻痕,既是先民对当时社会的理解,也是中国成熟文字出现的前奏……众多信息揭示出一个共同的文化特征:华夏文明的曙光是从良渚升起的。 一种文化比一个政治单元不知要久远多少倍,考古学家也许仍未确切地弄清良渚的时代背景,但是它折射出的文化光芒所带给人们的惊奇,早就淹没了对它的政治制度的兴致,这也就是以“良渚文化”命名之缘由了。在我看来,玉器是良渚文化最重要的文化因子。在那个时代,良渚文化玉器恰似一卷卷古朴的诗书,沉稳的线条就是连绵的文字,誊写着良渚先民琢玉的故事。要知道,良渚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第一个玉器制作和使用高峰期中最杰出的代表。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已知的良渚玉器数目不在20000件之下。反山与瑶山是目前所知出土玉器最为丰富的两处显贵者墓地,24座墓葬出土玉器达到6000件,其中反山12号墓一座墓葬就出土玉器647件。良渚文化玉器使用的玉材可分为多种,一种为透闪石类矿物,同新疆和田玉类似,以青色、青绿色为多,同和田料比,较和田玉色艳、色匀,透明度高,有专家称之为真玉。另一类属角内石类矿族,硬度不如前一种高,几乎没有透明感,有些带有云母状亮斑,以青色、赭色玉为多,专家称之为假玉。另有出土牙黄色玉的报道,可能是蛇纹岩类的材料。精美的石头会唱歌,不论是哪一种类型的玉石,在良渚先民那里,都被当作一个个独具个性的生命形态来读。 一种祭祀凭吊的心绪,融入悠远宁静的空气。趸拥着对良渚文化玉器的热切念想,初夏的一天,我走进了位于施昕更当年发掘良渚黑陶的山角边的良渚文化博物院。显然,这是一座集收藏、研究、展示和宣传教育为一体的多功能现代博物院。据介绍,博物院建筑由英国建筑设计师戴卫·奇普菲

古诗词名句和四大名著

古诗词及名句 1.为营造学习氛围,教室里需要张贴几张名人语录,请你推荐一则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2.面对困难,你会想到“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句话。3.大自然是有声有色的,如“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大自然还是有情有义的,如“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4.六年的小学生活即将结束,劝诫学弟学妹做事要坚持不懈,我会用“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句格言。 5.“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告诉人们如果不珍惜今天的时光,将会一事无成。 6.“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告诉人们不要空感青春已逝,要珍惜现在的时光,及时行动。 7.在期末写评语时,老师会祝你来年“更上一层楼”。 8.小明成天心思不在学习上,请你用学过的诗句劝他“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9.当我们浪费粮食时,老师经常会用李绅的诗句来教导我们“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0.有时候,有些人对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反而不如旁人看得清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宋朝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中的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11、当我们要报母亲的深恩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2、当我们在外地过节时,常引用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来表达对家人的怀念。 13、现在人们常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表达对远别好友的深情厚谊。 14、到了瀑布脚下,捧着清澈的泉水,舒服极了。昂首仰望,瀑布倾泻而下、泼洒飞流,撞击在岩石的棱角上溅起朵朵美丽的玉花。望着这美丽的瀑布,我不禁想起“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来。眼前这瀑布里没诗中那瀑布的壮景,却也有“飞落数来崖,碎玉叹飞花”的奇观。 15、昨晚有一道数学题,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山重水复疑无路”时,爸爸走过来,稍稍点拨,我豁然开朗,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16、爷爷七十大寿,大家祝爷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爷爷却叹

描写古玉的诗词

1、最直接的一句:玉王称翡翠,含耀尚流英。-- ---郭沫若 玉王称翡翠,含耀尚流英。浓绿春心动,凝装古德馨。 瑕瑜犹易辨,人鬼实难分。透视开门子,陶然赌石灵。 -- ---郭沫若 (郭沫若关于翡翠赌石的描述。关于翡翠的赌石翡翠在开采出来时,有一层风化皮包裹着,无法知道其内的好坏。) 2、最哲理的一句: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白居易 放言五首(白居易作品)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著。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3、最唯美的一句: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 锦瑟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4、最文化的玉: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 出自《诗经》,虽没有直接提到“玉”字,但形容男子如雕琢过的美玉一般,说明中国文化从春秋战国时期就开始将“玉”作为君子的象征。儒家文化的比德说也源自这里。建议参考汉代刘向的《说苑·杂谈》:“玉有六美,君子贵之……” 5、最智慧的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 6、最廉洁的玉:尔以玉为宝,我以不贪为宝。----子罕 《左传·襄公十五年》中则用一篇不足百字的文章表现出宋国正卿子罕的君子风尚。文章记述的是春秋时,有人送给子罕一块宝玉,并说:“这是经过玉工鉴定过的,绝对是宝玉,我今天特意献给您。”而子罕却正气凛然地说:“此玉虽是宝,但我以不贪为宝。”遂坚辞不受。原文: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余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稽首而告曰:“小人怀壁,不可以越乡。纳此以请死也。”子罕置诸其里,使玉人为之攻之,富而后使复其所。 7、最豪情的玉: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王翰

考镜源流与层累想象——《乾隆皇帝的智与昧:御制诗中的帝王古玉观》读后

考镜源流与层累想象 ——《乾隆皇帝的智与昧:御制诗中的帝王古玉观》读后 肖宇 金石之学、鉴藏之风在宋清两代蔚为大观,更有宋徽宗、清高宗好古崇文,并为宫廷收藏编纂著录,时兴学问、社会风尚与帝王喜好围绕古物而合流、演绎。那么,古代帝王的古物鉴赏能力、知识水平又如何呢?邓淑苹先生发现,对于宫廷所藏书画、瓷器、青铜器、玉器而言,清高宗乾隆皇帝的认知水平,按照上述器物分类的次第,可谓“每况愈下”。甚至,邓先生笃定指出,乾隆皇帝对古玉年代与功能的判断,正确率不足百分之十五。如此,乾隆皇帝何以对古玉形成这么多误解?问题却又不是这么简单,以今日考古发现与学术标准,对错之分,不难判识,但更重要的是:怎么理解一位十八世纪知识精英的古玉观。这是邓先生在《乾隆皇帝的智与昧:御制诗中的帝王古玉观》中试图为我们揭示与解答的问题。 乾隆皇帝一生撰文千余篇,赋诗四万余首,其中涉及古玉的诗文二百八十首。这些御制诗往往题刻于盛放古玉的木座或木盒,甚或直接加刻古玉之上。对乾隆皇帝而言,从前朝至上古时期的玉器均是古玉。但在宫廷博杂的古玉收藏中,被乾隆皇帝选择赋诗的古玉却很有限,多是《周礼》中记载的玉礼器,尤以壁、圭最受青睐。换言之,真正激发乾隆皇帝浓厚兴趣的是上古玉礼器,也正是这些上古玉礼器造成了乾隆皇帝的种种误解。 通览相关御制诗,并与两岸故宫所藏玉器相检视,《乾隆皇帝的智与昧:御制诗中的帝王古玉观》一书藉此详细讨论了乾隆皇帝心目中的上古玉礼器,诸如壁、圭、瑁、斧珮、尺、刀、杠头、碗托子、觥。乾隆皇帝笃信“苍璧礼天”,钟爱象征“天道”的玉璧,为之赋诗一百一十多首,其中四十首刻于三十七件玉璧器表。他依据《周礼》及汉儒的注疏,认为谷纹、蒲纹玉璧分别是周代子爵、男爵所执,推测素壁是虞夏时期的古物。并依据《尔雅》的记载,考察“肉部”与“好部”的比例,以区分壁、环与瑗。龙山时期至商代流行的有领玉璧,则被乾隆皇帝认为是碗托子,实际上这种观点明代已流行,所以宫中内库本就将有领玉璧与玉碗成组归置。当乾隆皇帝发现独单存放的有领玉璧,便热衷于寻找圈足尺寸合适的茶碗与之配伍使用。同时,乾隆皇帝对有领玉壁的功能也心存疑虑,大英博物馆藏有领玉璧上的御制诗表达了这种困惑:上古时期没有茶碗,怎么会有碗托子?《周礼》中提及一种名为“瑁”的玉器,汉代许慎、郑玄均做出注解与演绎,后世普遍认为瑁是天子用以核查臣僚所执玉圭真伪的“辨伪工具”。乾

玉器鉴赏基本知识

一、玉器鉴赏 手触摸法:若是真玉用手摸一摸,有冰凉润滑之感。 视察法:将玉器朝向光明处,如阳光、灯光处,如果颜色剔透自然就是真玉。 舌舐法:舌尖舐真玉有涩的感觉;而假玉则无涩的感觉。 放大镜观看:将选购的玉器放在放大镜下观看,主要是有无裂痕,无裂痕者为上乘优质玉,有裂痕者为次之。即使是真玉,有裂痕的其价值亦大减,裂痕越多越明显的,价值也就越低。 二、古玉器鉴赏 中国从原始社会开始生产玉器,加工时需要特殊的工具和方法,故加工过程大体有选料、画样、锯料、做坯、打钻、做细、光压、刻款等若干工序。仿古玉还要增加“致残”和“烧古”等工序。 在中国南方,良渚文化的大型玉璧和高矮不同的多节玉琮,标志着治玉工艺已与石器工艺开始分离。玉器造型较为复杂,已能碾琢阴线、阳线、平凸、隐起的几何形及动物形图案装饰,具有朴素稚拙的风格。60秒。 周时代的玉器以形象单纯、神态突出,多用双勾隐起的阳线装饰细部为其特征,并出现了俏色玉器。春秋战国时期玉器工艺有了广泛的发展,各诸侯国竞相碾治,精益求精。秦汉玉器与精雕细刻的春秋战国玉雕相比,在艺术风格上趋向雄浑豪放。汉玉隐起处常用细如毫发的阴线雕饰,有如古画上的游丝描一般刚劲有力,以弥补其立体感不强的弱点。这是汉玉技法上的一个特点,对后世玉器有着深刻影响。唐、宋玉器色如羊脂,光泽莹晶,质地精良,技术精湛,禽兽花卉的题材和玲珑剔透之器增多,写实能力大为提高,开始出现世俗化的倾向,在形神兼备上达到了极高的造诣。这与当时绘画、雕塑艺术的成熟有着密切的关系。元明清时期南北两地玉器普遍发展,是中国玉器史上极其光辉的时代。现存北海团城内的元代渎山大玉海,明汪兴祖墓出土的玉带板,朱翊钧墓出土的玉圭、玉带钩、玉盂、玉碗、玉壶、玉爵、玉佩等可以代表这时期玉器的特点。在继承宋代玉器特点的同时,出现加工粗放或碾琢繁琐的两种互相排斥的倾向。元明玉器还受到文人书画的影响,发展了碾琢文人诗词和写意山水画的玉器,也往往镌刻名家款识,追求文人高雅的情趣。清代乾隆时期的玉器因玉材丰富、皇家提倡和社会需要,技艺成熟达到空前的高峰。另外,中国维吾尔族的碾玉工艺富有地方色彩,是中华民族玉器艺术宝藏的组成部分。在后期封建社会仿古思潮影响下,以“返朴”为目标,追仿“汉玉”风格而生产的各式玉器,被称为仿古玉,这种玉器始于宋而盛于明清,有着自己特殊的美学价值,也是古代玉器的组成部分。 三、玉石之王--翡翠 翡翠主要鉴定特征 翠性:不论翡翠原料或成品,只要在抛光面上仔细观察,通常可见到花斑一样的变斑晶交织结构。在一块翡翠上可以见到两种形态的硬玉晶体,一种是颗粒稍大的粒状斑晶,另一种是斑晶周围交织在一起的纤维状小晶体。一般情况下同一块翡翠的斑晶颗粒大小均匀。 石花:翡翠中均有细小团块状,透明度微差的白色纤维状晶体交织在一起的石花。这种石花和斑晶的区别是斑晶透明,石花微透明至不透明。 颜色:翡翠的颜色不均,在白色、藕粉色、油青色、豆绿色的底子上伴有浓淡不同的绿色或黑色。就是在绿色的底子上也有浓淡之分。 光泽:翡翠光泽明亮,抛光度好,呈明亮、柔和的强玻璃光泽 密度和折射率:翡翠的密度大,在三溴甲烷中迅速下沉,而与其相似的软玉、蛇纹石玉、葡萄石、石英岩玉等,均在三溴甲烷中悬浮或漂浮。翡翠的折射率为1.66左右(点测法),而其它相似的玉石均低于1.63。

2019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 作业(全国卷用)4

2019届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项判官 王安石 断芦洲渚落枫桥,渡口沙长过午潮。 山鸟自呼泥滑滑,行人相对马萧萧。 十年长自青衿①识,千里来非白璧招。 握手祝君能强饭,华簪常得从鸡翘②。 【注】①青衿:青领也,学子之所服。②鸡翘:鸾旗车的俗称。这种车上的旗竿插有彩色羽毛。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诗歌首联写所见景物,点明送别地点是江畔渡口,时间是深秋过午后。 B.第五句用典故,写与项判官相识时都未有官职,相识十年且亲如兄弟。 C.项判官为官清廉,千里迢迢来此,不是受白璧招聘,不贪图荣华富贵。 D.诗歌尾联写临别赠言,作者希望项判官保重身体,将来一定前途无量。 E. 诗歌虚实结合,既有别时场景的描述,又有离别后的思念,情感真挚。 2.本诗的颔联命意造境别开生面,语言精湛圆熟,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 【答案】 1.BE 2.①颔联视听结合,写送别耳闻目睹的实景,渡口山鸟鸣叫,行人如织,车来马往,熙熙攘攘。②“泥滑滑”和“马萧萧”成对,既是谐音,也用叠字,造境别开生面,情趣盎然,不同于一般送别诗渲染别绪离情。③诗人借前人名句为己所用,而不露斧凿痕迹,巧妙再现渡口的热闹场景,一转首联深秋送别的伤感,波澜起伏,艺术高妙。 【解析】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感情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2.试题分析:题干是“本诗的颔联命意造境别开生面,语言精湛圆熟,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这是考查学生赏析诗句能力。赏析诗句,首先指出诗句运用的技巧,然后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诗句是如何运用该技巧的,最后指出诗句运用该表达技巧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者表达了什么情感。本诗的颔联“山鸟自呼泥滑滑,行人相对马萧萧”意思是渡口山鸟鸣叫,行人如织,车来马往,熙熙攘攘。这两家是诗人写自己在渡口所闻所见。“山鸟”是指一种捕食小虫的禽鸟,俗称“山鸡”,又名“鸡头鹃”,它鸣叫时的声音为“泥滑滑”(滑,在这里读作“古”),南方人也就称这种鸟为“泥滑滑”。“泥滑滑”三字,是山鸡鸣叫的谐音,写得颇为有趣。是从听觉角度进行描绘的。第四句概括地描述了这个渡口车来马往,熙熙攘攘的情形。注释意境指出,这里的“马萧萧”,源自杜甫《兵车行》中的“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的诗句,这里是借用,且与上句“泥滑滑”成对,也是谐音。这两句诗人运用视听结合、谐音以及借用杜甫诗句再现了渡口的热闹场景,一转首联深秋送别的伤感,波澜起伏,艺术高妙。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感情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东溪 梅尧臣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 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 短短蒲茸齐似剪,平平沙石净于筛。 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古玉鉴赏秘要

一、中国玉器源流 中国从原始社会开始生产玉器,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逐步形成了独立的专业,多集中于畿、都邑。自宋至清,苏州成为全国性的制玉中心。历代王室朝廷皆设有玉器作坊,进行生产。因玉硬度较高,加工时需要特殊的工具和方法,故加工过程大体有选料、画样、锯料、做坯、打钻、做细、光压、刻款等若干工序。仿古玉还要增加“致残”和“烧古”等工序。奴隶社会治玉以青铜工具为主。封建社会由青铜工具逐步变为钢铁工具。石英砂硬度高于玉,因此自古用于磨玉,又名“解玉砂”。当无齿锯前后推拉或铊、钻旋转接触玉材时,放进用水调匀的石英砂,随工具运动而琢磨成器。玉器的造型、花纹都是OOOOOO这种方法制成。所以,先秦称琢玉,宋人称碾玉,今称碾琢,以示与雕刻、工艺有别。 中国玉器的艺术风格历史演变如下: 在中国南方,良渚文化的大型玉璧和高矮不同的多节玉琮,标志着治玉工艺已与石器工艺开始分离。玉器造型较为复杂,已能碾琢阴线、阳线、平凸、隐起的几何形及动物形图案装饰,具有朴素稚拙的风格。商周时代的玉器以形象单纯、神态突出,多用双勾隐起的阳线装饰细部为其特征,并出现了俏色玉器。春秋战国时期玉器工艺有了广泛的发展,各诸侯国竞相碾治,精益求精。秦汉玉器与精雕细刻的春秋战国玉雕相比,在艺术风格上趋向雄浑豪放。汉玉隐起处常用细如毫发的阴线雕饰,有如古画上的游丝描一般刚劲有力,以弥补其立体感不

强的弱点。这是汉玉技法上的一个特点,对后世玉器有着深刻影响。唐、宋玉器色如羊脂,光泽莹晶,质地精良,技术精湛,禽兽花卉的题材和玲珑剔透之器增多,写实能力大为提高,开始出现世俗化的倾向,在形神兼备上达到了极高的造诣。这与当时绘画、雕塑艺术的成熟有着密切的关系。元明清时期南北两地玉器普遍发展,是中国玉器史上极其光辉的时代。现存北海团城内的元代渎山大玉海,明汪兴祖墓出土的玉带板,朱翊钧墓出土的玉圭、玉带钩、玉盂、玉碗、玉壶、玉爵、玉佩等可以代表这时期玉器的特点。在继承宋代玉器特点的同时,出现加工粗放或碾琢繁琐的两种互相排斥的倾向。元明玉器还受到文人书画的影响,发展了碾琢文人诗词和写意山水画的玉器,也往往镌刻名家款识,追求文人高雅的情趣。清代乾隆时期的玉器因玉材丰富、皇家提倡和社会需要,技艺成熟达到空前的高峰。另外,中国维吾尔族的碾玉工艺富有地方色彩,是中华民族玉器艺术宝藏的组成部分。在后期封建社会仿古思潮影响下,以“返朴”为目标,追仿“汉玉”风格而生产的各式玉器,被称为仿古玉,这种玉器始于宋而盛于明清,有着自己特殊的美学价值,也是古代玉器的组成部分。 二、古玉种类 玉圭 古玉器名。古代帝王、诸侯朝聘、祭祀、丧葬时所用的玉制礼器。为瑞信之物。长条形,上尖下方,也作“珪”。形制大小,因爵位及用途不同而异。《周礼?春官?典瑞》有大圭、镇圭、桓圭、信圭、躬圭、谷璧、蒲璧、四圭、裸圭之别。周代墓中常有发现。

玉器的断代

玉器的断代 史前玉器 其概念包括了从旧石器时代晚期到青铜时代中期,也就是整个夏及商代早期这么一个漫长的区间。这个时期是中国玉文化的起源时期,它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其前期是缓慢的、不明显的,这一阶段包括从旧石器起至商代早期;而其后期则是跳跃式的,飞速发展的,这一阶段包括商代晚期及至西周。 早在近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我们的祖先就发现并开始使用玉石了。一般认为上古时的人们在制作、使用石制工具时发现了玉这种矿物。由于它比一般石头更为坚硬,于是人们就用它来加工其他的石制品。又由于它有与众不同的色泽和光彩,晶莹通透,惹人喜爱,于是人们慢慢就用它来做装饰品。还由于它的数量不是很多而且加工困难,因此就只有族群里少数头面人物如族长、祭师才有资格佩带并使用它,这又使它渐渐演变成礼器、祭器或图腾。正是在这种长期缓慢的进化过程中,玉由原来仅仅是一种特别的石头转化为代表权力、地位、财富、神权的象征。 史前早期 的古玉大多是玉工具如玉刀、玉斧、玉针。然后就出现玉礼器(祭器)如良渚文化的玉琮、三叉型器,也有部分象形的玉器如红山文化的玉龙、玉猪等,应是作为族群的图腾而制作的。此一时期的玉器并不完全是由现代意义所指的玉石所制作的,它可以是玉,也可以仅仅是漂亮一点的石头,如与变

质大理石矿共生的透闪石原矿。及至新石器时代晚期到青铜时代,在中国主流文化区域内已再难见到玉工具了,代之而来出现的是大量的玉冥器、玉配饰如商代妇好幕出土的玉龙、玉风、玉鹤。此时已广泛采用软玉来制作器物了。 周期 到了青铜时代的全盛时期,也就是周早期,由于受到高度发达的青铜文化的冲击,玉器已不能像在原始社会那样,在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继续占主流或垄断地位了。但它在美身、祭祀、礼仪、殓葬方面仍发挥着重要作用。 商代妇好墓的玉器分为礼器、仪仗、工具、用具、装饰、艺术品以及杂品等七类,反映出当时玉器的用途甚广、地位至尊的历史面貌。其中肖生玉器占很大份量。尤其妇好墓还出土了红山文化的玉勾形器及石家河文化的玉凤,说明收藏古玉已经是古人的一种文化生活。 西周时期 玉文化沿着殷商的轨迹发展,在佩饰上出现了新变化。如:串饰形式多样,长度加大,贵族玉佩多以璜为主件,杂以珠管,也有以多种形式的玉片配以管珠制成。西周玉器中玉璜甚多,说明西周时期盛行玉佩。这是因为在西周“君子比德于玉”。《诗》云:“言念君子,温如其玉。”此时玉文化的沉淀已大大超过玉的自然属性,使玉成为君子的化身,人们赋于玉以德行化、人格化的内涵,将其从神权、玉权的控制下解脱出来。 总体上看,中国史前玉器特别是晚期玉器的时代风格及艺术手法继承原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