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千古疑谜

千古疑谜

千古疑谜
千古疑谜

千古疑谜《越人歌》释读简介2011年05月08日08:47

来源:东方早报

字号:T|T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上海书评》第132期(2011年3月27日)载姚大力先生大文《谁来决定我们是谁——关于中国民族史研究的三把钥匙(中)》,文中讨论了西汉刘向《说苑》中记录的一首《越人歌》,指出这是关于古代“百越”人群究竟说什么话的“最有趣的例证”。2006年,著名导演冯小刚的电影《夜宴》将这首歌作为插曲,使之广为流传,此后还有大量翻唱。其实国内外学者关注此歌,也已超过六十年。笔者不揣冒昧,将此歌解读过程略作介绍,算是对姚先生大文的一点补充。

《越人歌》是春秋时代一位越族船夫对楚国王子所唱的歌,载于《说苑》卷十一《善说》。歌词用汉字记录,并附有“楚译”——即采用《楚辞》的诗歌形式的汉语意译。

刘向书中对歌词的古越语记音用了三十二个汉字,抄录如下:

滥兮抃草滥予昌枑泽予昌州州鍖州焉乎秦胥胥缦予乎昭澶秦逾渗惿随河湖

楚译人把它译成“楚语”(即姚先生说的楚地汉语),用了五十四个汉字,“词采声调,宛然楚辞”:

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

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

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

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越人歌》唱的内容究竟是什么?是否便如“楚译”那般?由于古越语已成为死语言,歌曲的汉字记音也素来无人能解,遂成千古疑谜。不过现代的语言研究使我们觅得解读此歌的门径,看到解读的希望。

首先对《越人歌》进行释读,乃是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系日本语言学家泉井久之助(1905-1983)所作(论文发表于1953年),对于他的解读,将在后文详述。1980-1982年,我国壮族学者韦庆稳先生连续发表文章(最值得关注的是1981年发表的《越人歌与壮语的关系试探》,载《民族语文》编辑部编《民族语文论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根据董同龢(1911-1963)的《上古音韵表稿》的上古音,把汉字记音与某些台语(主要是壮语方言)进行比较,作出了新的汉语对译,当是国内学者中最早进行释读的。至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社科院语言所的郑张尚芳教授按自己构拟的上古音体系,用泰文来比勘,又做了新的解读。郑张先生的研究成果用英文发表,题为《越人歌解读》[Decipherment of Yue-Ren-Ge (Song of the Yue boatman)],刊登在法国出版的《东亚语言学报》(CLAO)22卷第2期(1991年)上。此文由孙琳、石锋翻译成中文,载于南开大学中文系编《语言研究论丛》第七辑(北京:语文出版社,1997年)。其后,北京师范大学外语学院周流溪教授则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

利用壮侗语言材料,借助古汉语同源词,复原了《越人歌》全文(其论文《〈越人歌〉解读研究》,载《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年第3期)。最近,中国社科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吴安其先生又根据上古中期汉语中部方言的特点,构拟了汉字《越人歌》的读音,并以侗台语为释读文本的语言,认为《越人歌》所记是以古越人寻找情人为主题的情歌(见其论文《〈越人歌〉解读》载《南开语言学刊》2008年第2期)。

以上诸家的解读各有不同,但对某些词的解释,如“滥”(*gram)对应“夜晚,夕”;“昭”(*tjau)对应“王子,君”,各家都是一致的。几位国内学者所作释读,虽然翻译内容有别,但使用的方法却是一脉相承的,即使用侗台语族语言进行比勘。限于篇幅,无法将译文一一列出,并比较其中不同之处,在此仅列出在国内外影响相对较大的郑张先生的译文,供参考。郑张文中对古音构拟与对应泰文使用音标,因排印复杂,亦予省略,请读者见谅。

第一句:滥兮抃草滥——夜晚哎,欢乐相会的夜晚。

第二句:予昌枑泽,予昌州——我多么害羞,但我善于摇船。

第三句:州鍖州焉乎,秦胥胥——摇船渡越啊,漫长悠悠,高兴喜欢。

第四句:缦予乎,昭澶秦逾——鄙贱的我啊,蒙王子殿下欢喜结识。

第五句:渗惿随河湖——隐藏在心始终不断思慕。

楚译中的“山有木兮木有枝”一句,郑张先生认为是译人为满足楚辞韵律,凑足六句而添加的衬韵句,以“枝”谐“知”,所以未包括在内。这句话其他国内外翻译者也都未作翻译,理由大致与郑张先生相仿。

越人是古代生活在长江以南广大沿海地区的一个大族群,文献上称为百越,有于越、瓯越、闽越、东越、杨越、南越、骆越等。《汉书·地理志》臣瓒注:“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指的就是这些族群。其语言一般认为与今壮侗语族有渊源关系。近年的遗传学研究也认为,根据百越群体的Y染色体数据,其起源具有整体性和共性,越人很可能是具有共同血缘的(参看李辉博士的论文《百越遗传结构的一元二分迹象》,载《广西民族研究》2002年第4期)。我国境内的壮侗语民族与境外的台语民族的语言相近,可以进行比较。以上,是国内学者释读《越人歌》的主要依据。

不过,正如姚大力先生文中所说的那样,百越各族群的语言不是完全相同或近似的,除了说壮侗语的支系,也有说南亚语系语言(孟—高棉语)的。此外,应该还有说南岛语的。早在1942年,美国语言学家本尼迪克特(Paul K. Benedict,1912-1997)就提出壮侗语与印度尼西亚语有真正的同源词对应关系,后来进一步创立了“澳泰语系”学说。法国语言学家沙加尔(Laurent Sagart)在2001年提出汉-藏-南岛语系(Sino-Tibetan-Austronesian)的概念,也就是把汉藏语和南岛语联系在一起。至于侗台语(壮侗语),也被认为是南岛语的一支,而不是单独的语族。这样,汉-藏-南岛语系就成了把汉藏语、南岛语和侗台语联结在一起的大语系。还有学者进而认为东亚和东南亚的各种语言如汉藏语、侗台语、苗瑶语、南亚语和南岛语等从远古以来就存在一种特定的关系,即由类型或地域相近的语言逐渐形成一个超级语系。说这些语言的各族人群相互保持活跃的联系。这类假设虽然尚待证实,但值得充分探讨。

回过头来看看日本学者泉井久之助所作最早的还原。他依据高本汉(B. Karlgren, 1889-1978)的上古拟音,用占语(属南岛语系)语词进行对勘,这种思路与后继的中国学者是不同的,那就是假定古代越人的语言和南岛语系语言如占语有共同之处,这是一个开创性的贡献。以下是泉井的译文:

我祈祷您啊,王子

我祈祷您啊,伟大的王子

我认识了您啊,伟大的王子

正义的王子啊,尊贵的王子。

我真幸福啊!

我忠诚地服从您。

让所有的人都繁荣昌盛吧。

我长久以来一直敬爱着您。

关于南岛语系的起源问题,不少语言学家和考古学家主张中国台湾及大陆东南沿海一带是说原始南岛语族群的发源地。中国学者宿兵与金力等就南岛语族群的Y染色体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东南亚地区是南岛民族的发源地。虽然南岛语族群的起源地至今尚无定论,但南岛民族古代存在于中国大陆,这倒是可以肯定的。

最后要提及泉井久之助先生,他是日本卓越的语言学家,长期执教于京都大学(兼图书馆馆长),曾任日本学术会议会员、日本语言学会会长,为日本现代语言学发展的领军人物之一。早在1933年,他就出版了《语言学概说》(当时笔名新村出),影响很大。他的研究领域甚广,包括普通语言学理论、日语、南岛语、印欧语、语言地理学、语言接触等等。他毕生关注世界语言学的新进展,晚年还积极参与国内外的学术活动,真正是一位“与时俱进”的学者。

国内(港台)学者曾提及泉井先生的一桩逸事,上世纪五十年代初,他任京都大学图书馆馆长,赴美考察,本打算参观普林斯顿大学之后回国,胡适先生当时任普林斯顿大学葛思德东方图书馆馆长,而泉井并不知道。参观之时,得知馆长是胡适,大为惊讶:“我在孩童之时便闻先生大名,不想在这里见到先生,太意外啦,太意外啦!”于是顾不上参观,要与胡长谈,后在校方陪同人员催促下,询问了胡适寓所的地址和电话号码,匆匆返回驻地,当天晚上,便登门拜访,与胡适作竟夜之谈,连回国的事也抛诸脑后了。不过据胡适1950年11月17日日记,泉井得知陪他看书的是胡适后,一定要和胡长谈。胡把地址给他,请他到纽约见面,他才离开了。

徐文堪

全文翻译是:

今天是什么样的日子啊!我驾着小舟在长江上漂。

今天是什么样的日子啊!我竟然能与王子在同一艘船

承蒙王子看的起啊!不因为我是舟子的身份而嫌弃我,甚至责骂我。我的心里如此的紧张而停止不住,因为我居然看到了王子!

山上有树木,而树上有树枝

可是我的心底这么喜欢王子啊,王子却不知。

古诗词千古名句

事理哲理类 1.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3.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 4.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5.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6.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7.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 8.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9.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10.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友情爱情类 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年少乐新知,衰暮思故友 3.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4.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5.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6.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7.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8.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9.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10.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11.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乡思离情类 1.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3.今夜月明人尽看,不知秋思落谁家 4.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 5.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6.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7.却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8.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9.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0.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11.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仇恨悲欢类 1.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2.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3.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4.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5.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6.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7.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8.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论诗歌翻译的可译性与不可译性_饶卫民.pdf

第14卷第6期 安顺学院学报 Vol.14 No.6 2012年12月 JOURNALOFANSHUNUNIVERSITY Dec.2012 论诗歌翻译的可译性与不可译性 饶卫民 (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福州350003) 摘 要:文章通过分析诗歌翻译的可译性与不可译性,探讨了诗歌可译与不可译的关系,指 出在二者具有相对性的前提下,译者应不断丰富诗歌翻译的方法和策略,降低不可译性,更 好地进行诗歌翻译。 关键词:诗歌翻译;可译性;不可译性;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507 (2012) 06-0027-03 诗歌翻译是常见的文学翻译类别之一,诗歌翻 译的 可译性与不可译性也一直是译界讨论的热点话 题。有鉴于此,本文拟从剖析诗歌翻译的可译性因 素与不可译性因素入手,对诗歌翻译的可译性与不 可译性进行探讨,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以期为诗 歌翻译提供适当的策略和支持。 1、诗歌翻译的可译性 翻译理论认为诗歌作品可以翻译,具有可译性 的 原因主要有:人类不同民族的生活和文化等各个 方面都存在着共通之处,于是不同民族的语言和文 化交流具备了可能性,这种可能性就成为了可译性 的基础。诗歌是人们托物言志、抒发情感、高度凝 练的文学作品形式,人类思想的共通性决定了诗歌 中的思想感情是可以通过不同语言的交流来引起共 鸣的。因此,诗歌翻译中思想、情感内容是可以传 递的,具有可译性。 一般文本的翻译,不仅要译出字面的意义,还 要译出字里行间隐含的文化内涵或具有民族文化特 色的内容。诗歌翻译更具有难度的是,在传递原文 意义的同时,还要兼顾形式之美。 形式不仅包括拼写形式,大小写、书面的排列 方式,有时还是信息的载体,形式本身也是诗歌的 内容之一。形、神、韵兼具的翻译对译者的知识素 养和语言运用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实际翻译出的作 品也和译者的综合素质有很大的关系。对于同一首 诗歌来说,不同的译者给出的译文不同,下面以拜 伦的 《哀希腊》中的一节译诗为例: “ The isles of Greece,the isles of Greece ! 收稿日期: 2012-06-18 When burning Sappho loved and sung, Where grew the arts of war and peace, Where Delos rose, and Phoebus sprung! Eternal summer gilds them yet, But all, except their sun, is set. 梁启超的译文是: “哎!希腊啊!希腊啊…… 你本是和平时代的爱娇, 你本是战争时代的天骄。 撒芷波歌声高,女诗人热情好。 更有那德罗士、菲波士 (两神名)荣光 常照。 此地是艺术旧垒,技术中潮。 即今在否?算除却太阳光线, 万般没了。 马君武的译文是: “希腊岛,希腊岛, 诗人沙孚安在哉?爱国之诗传最早。 战争平和万千术,其术皆自希腊出。 德娄飞布两英雄,渊源皆是希腊族。 吁嗟乎!漫说年年夏日长,万般消歇剩 斜阳。 胡适的译文是: “嗟汝希腊之群岛兮, 实文教武术之所肇始。 诗媛沙浮尝咏歌于斯兮, 亦羲和、素娥之故里。 今惟长夏之骄阳兮, 作者简介:饶卫民 (1969~),女,福建建瓯人,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与英语翻译。 ·27·

【教师资格证笔试干货】材料分析22道经典例题(二)

【教师资格证笔试干货】材料分析22道经典例题(二) 8 材料:新转来的小强是有名的调皮生,同年级别的班主任都不愿意接收他,而张老师二话没说就同意他转到自己的班里。开学时,张老师在班会上举行了热烈而隆重的欢迎仪式,说道:“有一位活泼热情的新成员---小强,加入我们这个大家庭……”随后,张老师又对小强的家进行了家访。一开始,小强有所改变,上课捣乱的情况几乎看不到了,特别是在张老师的数学课上表现尤为突出:遵守纪律,积极参与课堂的互动,可好景不长,一段时间后,又有其他科任老师说小强上课捣乱。张老师把小强叫到办公室,结合刚学习的内容,对他说:“小强,老师发现你的数学很棒哦,我这里有几道数学题,想试试吗?”“3乘0等于?”“0!”小强回答得干脆利落,“10乘50,再乘0?”“0”…,小强的回答一次比一次声小,“老师,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这时,张老师说:“你刚才做的题目里,有些数相乘可以得到一个更大的数,可因为0的存在,他们最终的结果都是0,你愿意做这个0吗?”,“老师,我不想当这个0”,小强急躁的说,一改刚开始无所谓的态度,“每个同学都应该为班级争光添彩,做一个有益的数,你说对吗?”,小强点点头……在随后的一段时间里,张老师特别注意观察小强,还根据小强的优势,让其担任了数学课代表,有时,他还常常向其他科任老师了解情况,大家反映从小强的课堂表现中,看到了可喜的变化。 问题:请结合材料,从学生观的角度,评析张老师的教育行为。(14分) 【解析】本题让我们从学生观的角度分析材料,材料体现了学生观中的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主体人等理论观点,在答题的时候注意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分层次答题,同时要注意理论和材料结合。 【参考答案】张老师的教学行为很好地践行了“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学生观要求教育要做到教育公正,要求面向全体学生,要求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放弃每一个学生。首先,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材料中张老师并没有因为小强

最新高中常见古诗词名句

高考常见诗词名句集锦 1、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唐,王湾、次北固山下) 2、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之问、渡汉江) 3、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4、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5、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6、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入亦沾衣。(唐,张继、山行) 7、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8、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9、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10、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孟浩然、岁暮归南山) 11、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12、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出塞) 13、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14、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 15、白云回望合,青蔼入看无。(王维) 16、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王维) 17、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18、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绿阴来。 19、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0、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21、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李白) 22、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 23、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2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25、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 26、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27、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28、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9、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30、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抒怀) 31、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杜甫、) 32、杜甫《戏为六绝句》《望岳》 33、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杜甫) 34、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江畔独步寻花》 35、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 36、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韦应物) 37、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 38、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39、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刘禹锡) 40、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乌衣巷》(刘禹锡) 41、若为化得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亲华亲故》(柳宗元) 42、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绅)

(1)古代诗歌中常见意象的象征意义备课讲稿

古代诗歌鉴赏复习资料一 古典诗歌中常见意象的象征意义 (1)寄予自己浓浓的乡愁。 如:韦应物《闻雁》“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 赵嘏《寒塘》“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 (2)代指书信 如:杜甫《天末怀李白》“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李清照《一剪梅》“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 (1)象征爱情 如:晏几《临江仙》“花落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2)成为表现时事变迁,人事代谢的寄托。 如:刘禹锡《乌衣巷》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1)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如: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 辛弃疾《菩萨蛮》“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2)表达思念之情 如:郑谷《席上贻歌者》“座中亦有江南客,莫向春风唱鹧鸪。 ” 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 如:骆宾王《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中,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 (1)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诗人常用来表达思亲之情,归家之念。 如: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子规鸟即杜鹃鸟。起句写即目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三、四句以寄情明月的丰富想象,表达对友人的无限怀念与深切同情。 贺铸《忆秦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三更月光照在庭院里雪白的梨花上,杜鹃鸟在凄厉地鸣叫着,使人禁不住倍加思念亲人,伤心欲绝。词人通过描写凄清的景物,寄托了幽深的乡思。 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王令《送春》“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都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 (2)也有用来表忠贞的。 如:文天祥《金陵驿》“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表达对南宋王朝的赤胆忠心和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 哀伤凄厉 理想追求 惬意 刚劲自由人生的搏击 事业的成功 生活气息田园生活 追求漂泊 哀伤 飘零 伤感 杜甫《旅夜抒怀》: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代指书信。 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诗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即以双鲤借代远方来信。

英汉诗歌可译性研究文献综述

英汉诗歌可译性研究文献综述 谭亚洁081105301 08英语3班 摘要:翻译本就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而大部分诗歌是以内敛、含蓄、意味深远而为人所称道,尤其是中国古代诗歌更是如此。这就使诗歌翻译比起一般的小说、应用文翻译显得更为艰难与妥帖。本文通过选读关于英汉诗歌可译性方面的文献篇,对中外诗歌翻译现状进行评价与分析。 关键词:诗歌翻译可行性 正文: 翻译不仅仅是表面上两种不同语言的相互转换,它更是两种文化的交流互动以及意义深远的文化传播。所以对译者来说这种“用一种语言形式把另一种语言形式里的内容重新表现出来的语言活动”(实用翻译教程p1)必须具有高度责任感及技巧性。而诗歌翻译则对译者提出了更多更严苛的要求。 一、对于中国古典诗歌的英译 中华民族拥有灿烂的五千年文明,其中诗歌是厚重历史的传播者与奠基人,而中国古典诗歌最有趣和最吸引人的就是它的含蓄美与韵律感。《辞海》对诗歌的定义是:“诗歌是文学的一大类别。它高度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饱含着作者丰富的思想和感情,富于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节奏韵律,一般分行排列。”正是因为严格的格律限制以及悠长的深远意味导致很多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国人尚且不能完全理解与领略古典诗歌的韵味和美,对于要用另一种语言来解读它们的外国人来说无疑是难上加难。这其中还不包括翻译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韵味缺失和各种翻译技巧导致的译者的再加工。 就中国古典诗歌的特点来说:字数精炼,平仄严格,押韵且一般是押尾韵,要求对仗。就这几点的要求对于中英诗歌译者来说就基本上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就更不用提什么“赋比兴”了。 例如柳宗元的《江雪》一诗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许渊冲的译文:Fishing in Snow From hill to hill no bird in flight, From path to path no man in sight. A straw-cloak'd man afloat,behold! Is fishing snow on river cold.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只是描述一位老人在雪中钓鱼,但是联系当时的背景,柳宗元21岁中进士,当时国家政治腐败黑暗,柳宗元和几个血气方刚的年轻人,立志改革腐败的政治,救国救民于水深火热之中,却遭到皇帝和权臣的反对迫害,被贬到永州,当时的永州非常偏远,极度贫穷,柳宗元无职无权,无能为力。他想到自己报国的崇高理想不能实现而又无人理解,心里非常难过,非常悲愤。《江雪》这首诗,就是在这个时候、这种情况下写的。他把自己的感情色彩著在独钓的渔翁身上,使之成为孤高自得的精神化身。全诗写的是江野雪景,一个“绝”字和一个“灭”字,把一切活动着的事物全从视野中排除了,余下的便是一望无际的皑皑白雪。在这辽阔、幽冷的画面中心,唯独一只孤零的小船上有一蓑衣笠帽的渔翁在雪峰的寒江边独钓。全诗都是写景,浑成一气,景中寓情,且“雪”在片尾点出尤觉奇峭。其实诗人是在钓雪而非钓鱼。其实许渊冲老师在翻译这首诗时已经处理地相当好了,他在每句诗的末尾用了押韵,采取了对应的词和词组。但是作为一个中国人来说我在阅读原文和译文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2014年——2017年材料分析题复习

2017年下《综素》(小学) 二.材料分析 30.材料: 新转来的小强是有名的调皮生,同年级别的班主任都不愿意接收他,而张老师二话没说就同意他转到自己的班里。开学时,张老师在班会上举行了简短而隆重的欢迎仪式,说道:?有一位活泼热情的新成员小强,加入我们这个大家庭…?随后,张老师又到小强家进行了家访。一开始,小强有所改变,上课捣乱的情况几乎看不到了,特别是在张老师的数学课上表现尤为突出:遵守纪律,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可好景不长,一段时间后,又有其他科任老师说小强上课捣乱。张老师把小强叫到办公室,结合刚学习的内容,对他说:?小强,老师发现你的数学很棒哦,我这里有几道数学题,想试试吗???3乘0等于几??0?小强回答得干脆利落。?10乘50再乘0???0?小强的回答一次比一次小声,?老师,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这时,张老师说:?你刚才做的题目里,有些数相乘可以得到一个更大的数,可因为0的存在,他们最终的结果都是0,你愿意做这个0吗???老师,我不想当这个0!?小强急促地说,一改刚开始的无所谓态度。?每个同学都应该为班级争光添彩,做一个有益的‘数’,你说对吗??小强点点头。 在随后的一段时间,张老师特别注意观察小强,还根据小强优势,让其担任了数学课代表。同时,他还常常向其他科任老师了解情况,大家都反应从小强的课堂表现中,看到了可喜的变化。 问题:请结合材料,从学生观的角度,评析张老师的教育行为。 张老师成功地教育了小强,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以人为本”学生观要求教师的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教师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 (1)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张老师并没有因为小强的调皮捣蛋就放弃他,而是从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和自信心等方面逐步提高小强的学习成绩,增强小强学习的积极性。 (2)学生是独特的人,教师要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因材施教,才能够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张老师根据小强的学习数学的优势,因势利导,让其担任数学课代表,体现了张老师把小强同学看作是独特的人的理念。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作为教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张老师通过方法的引导和自信心的确立,激发起小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大幅度地提高了小强的数学成绩,同时也促进了其他学科的进步,体现了张老师把小强同学看作是学习主体的理念。 因此,作为教师,在面对像小强这样的后进生时,要结合“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积极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1.材料: 运动会结束后,小华在周记中写下了自己的感受: 这一次学校秋季运动会非比寻常,因为有一个特殊的项目,那就是班级韵律操比赛。我们班余老师是一个比较要强的老师,听同学们讲,每次比赛,她都要力争好成绩,大家熟练的班级韵律操对我这个刚转来的新手来说,可是难上加难。有班干部向余老师建议,不让我参加比赛。我本想老师会同意,反正学校并没有要求必须全班参加,再说我刚刚转来。但是余老师没有同意,在班上说:?咱们班是一个团队,是一个整体,班上的一个同学都不能少!?我感觉到余老师用鼓励的眼光看着我。 眼见比赛日渐临近,我很是着急,看得出与我们一同训练的余老师也很着急。余老师找到我,一边鼓励我一定能行,一边亲自手把手教我韵律操的每一个动作。 余老师腰不好,我看到余老师每次讲解示范动作弯腰时,总是咬着牙,我更是认真操练。在

诗歌意象含义

诗歌意象 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意象的营构是中国古典诗词创作的焦点,也是我们学习古典诗词的重点。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 一.树木类 柳:送别、留恋、伤感。 ①“柳”、“留”二字谐音,经常暗喻离别。“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三句,表现了柳永对恋人的怀念。 ②“柳”多种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抒发了许浑对故乡的无限牵挂。 ③“柳”絮飘忽不定,常作遣愁的凭借。“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几句,形象地诠释了贺铸此时忧愁的深刻程度。 梧桐 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 松柏 坚挺、傲岸、坚强、生命力。松: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此外——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竹:象征人高洁的品格、积极向上;红叶:代称传情之物,后来借指以诗传情。 二.花草类 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源自王维的《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

翻译论文—论诗歌的不可译性

论诗歌的不可译性 吴斐 (长江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师范)10801班湖北 434023) 摘要:谈到诗歌翻译的“可译与不可译”,不同的译者持有不同的观点。美国诗人Robert Frost 认为诗是翻译中漏掉的部分。而本文将从世界上所有诗人的共同语言——感觉出发,来追寻诗歌不可译性的根源。总所周知,绝对忠实于原作的译文是不存在的,具体来说,对于诗歌翻译,纯粹的意义相对容易表达,而与意义和语言形式都有联系的情感、修辞与风格则常常使译者束手无策,而后者正好是一首诗歌的灵魂之所在。因此,本文将从诗歌的外在形态——形美、音美和意义情感两方面进行分别阐述诗歌的不可译性。 关键字:诗歌翻译、可译与不可译、感觉、外在形态—形美和音美、意义情感 一、引言 诗歌是一种独特的语言,它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具有独特的形式和内涵。同时,作为一种艺术美的特殊存在,是个不仅是客观事物的再现,而且是诗人在“万能规律”之上苦苦思索而创造出来的独属于自己的东西,它是诗人内心孤独的产物。因此,诗歌同其他文体,如政府公文,学术论文等相比,诗歌的几个基本特点可概括为:第一,高度集中、概括的反映生活;第二,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第三,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第四,语言具有音乐美。同时,正如埃利蒂斯说:“世界上所有诗人的共同语言是感觉”,我们不妨将诗歌中诗人所要表达的感觉,诗人所要抒发的感情作为一首诗歌的灵魂之所在。因此,诗歌是否可译将与翻译能否准确的表达原诗的灵魂,即感觉、感情息息相关。 二、诗歌的不可译性 众所周知,由于不同语言文化之间的差异,绝对忠实于原作的译文是不存在的。具体来说,语言的扞格,文化的差异,译者与作者在社会时代、民族心理、知识架构、写作风格等方面的距离,决定了翻译实践不可能产生绝对忠实的译文。而翻译的求“信”或求“似”中,“似”的内容大致包括思想、情感、修辞、风格等方面。其中思想内容的“似”以至准确是对翻译最基本的要求,同时也较容易做到,但情感、修辞与风格,求“似”已不易,完全的对等几乎是一个难以企及的梦想。也就是说,纯粹的意义相对容易表达,而与意义和语言形式都有联系的情感、修辞与风格则常常使译者束手无策。因此,对于将情感作为灵魂的诗歌而言,其情感的载体—形美、音美、意义的翻译,难度可见一斑,甚至可由此将诗歌视为不可译。 而从认知心理学的视角看,双语转换是一种认知心理现象,其过程蕴含了日常言语交际所具有的感知、理解、产出等认知心理现象,其中的感知可理解为对源语的感觉和知觉。随之,对应在诗歌中,对于感知的理解,本文将从诗歌的外在形态——形美、音美和意义情感两方面进行分别阐述。 2.1外在形态的不可译性 2.11形美的不可译性 英汉两种语言属于两种完全不同的语系,具有完全不同或大不相同的发音、书写和意义系统,它们之间没有丝毫的渊源与联系,除开英汉字形与发音的不同外,这里的“形”主要是指诗歌的体裁方面,或者说诗歌的格律。如,唐诗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体裁,是按照一定的格律来写作的,主要分为律诗和绝句两种。律诗在字句方面,每首限定八句,五字一句为

2017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综合素质》真题答案及解析

2017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某小学几名学生以“我市文化市场的现状调查”为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当研究小组到报社采访时,门卫说他们是“小捣乱”将其拒之门外,作为指导教师应() A.分析原因,修改计划 B.指责门卫素质差 C.安慰学生,劝其放弃 D.埋怨学生能力差 2、张老师再用天平称一支粉笔时,没有拆下天平托盘下的胶垫。第一次称重为100克,第二次为50克,学生问道:“为什么会这样呢?”对此,张老师恰当的做法是() A.让学生寻找问题产生的原因 B.告诉学生不必在意 C.向学生解释这是天平本身的误差 D.不予理睬继续上课 3、小峰经常迟到、旷课、多门功课“挂红灯” 。不过,他百米赛跑速度很快,连续两年获得校运动会百米赛冠军。对此,老师的下列做法中不恰当的是() A. 获得信任,寻找恰当教育时机 B.认真分析,了解问题形成原因 C.因势利导,帮助小峰树立学习的信心 D.扬长避短,告诉小峰不要在意文化成绩 4、青年教师小王刚入职就加入冯老师主持的名师工作室,积极参与各项教研活动,很快适应了岗位工

作,这表明王老师在专业发展上注重() A.同伴互助 B.自我反思 C.自我研修 D.脱产进修 5、《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下列实施这一战略任务的措施,不正确的是() A.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 B.建立城乡二元结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 C.建议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 D.均衡配置教师,设备,校舍等资源 6、钱某闯入某乡中心校寻衅滋事,破坏了一间教室的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规定,对于钱某() A. 应当乡人民政府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B.应有公安机关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C.应有该中心给予教育行政处罚 D.应有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 7、教师杨某对学校提出的处理决定不服,向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被申诉人应为() A.校正 B.教育行政部门 C.学校

诗词中的千古名句

1、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金陵酒肆留别》 2、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送友人》 3、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渡荆门送别》 4、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把酒问月》 5、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长相思》 6、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 7、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 8、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行路难》其二 9、相亲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秋风词》 10、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赠韦侍御黄裳其一》 11、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春夜洛城闻笛》 12、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行路难》 13、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月下独酌》 14、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古朗月行》 15、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 16、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 17、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望天门山》 18、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独坐敬亭山》 19、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关山月》 20、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早发白帝城》 21、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 22、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 23、长安白日照春空,绿杨结烟桑袅风。《相和歌辞·阳春歌》 24、碧水浩浩云茫茫,美人不来空断肠《早春寄王汉阳》 25、清湍鸣回溪,绿水绕飞阁。《游水西简郑明府》 26、宝镜似空水,落花如风吹。《拟古》 27、陆机才多岂自保,李斯税驾苦不早。《杂曲歌辞·行路难》 28、有时忽惆怅,匡坐至夜分。《赠何七判官昌浩》 29、将欲辞君挂帆去,离魂不散烟郊树。《下途归石门旧居》 30、霜落荆门江树空,布帆无恙挂秋风。《秋下荆门》 31、日落长沙秋色远,不知何处吊湘君。《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 32、我昔钓白龙,放龙溪水傍。《留别曹南群官之江南》 33、青云当自致,何必求知音。《冬夜醉宿龙门觉起言志》 34、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5、乌啼隐杨花,君醉留妾家。《杨叛儿》 36、何当一来游,惬我雪山诺。《游水西简郑明府》 37、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秋浦歌》 38、座客三千人,于今知有谁。《邯郸南亭观妓》

古典诗歌中常见意象的象征意义归纳

古典诗歌中常见形象的归纳 一、自然形象与客观物象的象征意义归纳。 一)、植物类: 1、梅花—— 象征高洁、不屈不挠的品格。 例如: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山园小梅》)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2、芳草:比喻离别的愁绪或表现生生不息、希望。 3、芭蕉:常与孤独、忧愁、凄凉(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4、梧桐:表示凄苦、寂寞、惆怅。7、松柏:象征孤直、顽强。 5、菊花:象征高洁、隐逸、脱俗。8、桃花:象征美女的容颜。 6、牡丹:象征高贵、富贵。9、杨花:象征飘零、离散。 二)、动物类: 1、杜鹃—— 表哀怨、凄恻、思归或冤魂悲鸣。 例: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李白《蜀道难》)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琵琶行》)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锦瑟》) 2、杜鹃啼叫声像是“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它的啼叫容易引起人们的“乡愁乡思”。 3、乌鸦:在古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有时比喻小人或凡夫俗客。 4、鸿雁、青鸟:在古代诗歌中是传书的信使。 5、孤雁(孤鸿):表达漂泊流离、孤凄忧虑的羁旅之情。或孤傲、孤高和受尽迫害等情感。 6、蟋蟀(促织):表示惆怅。 7、猿啼:表现凄厉、哀伤。 8、蝉: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比喻高洁的人品。 9、燕子:春天的象征,表示喜庆。 三)、乐器乐曲类: 1、羌笛、胡笳——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它所发出的是凄切之音,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往往表示戍边思归。 例: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东风满洛城。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2、阳关——古地名,指代离别送行的歌。 例: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 四、送别场所: 1、南浦:水边送别的场所。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代名词。 2、长亭:陆上的送别场所。 3、西楼:或指代闺房,或指代曾经聚会之所,或指代孤独寂寞的居所,或指代登高望月怀远的地点。在诗词中,西楼多属泛指,常指伤心地,是排遣忧伤或遥望故国、爱人、友人的处所。 凭栏:或者表示怀远,或者表示凭吊,或者表示抑郁愁苦,或者表示慷慨激昂。

教师资格证经典材料分析题(二)

教师资格证经典材料分析题(二) 9.材料:运动会结束后小华在周记中写下自己感受:这一次学校秋季运动会非比寻常,因为有一个特殊项目,那就是班级韵律操比赛。我们班余老师是一个比较要强的老师,听同学们讲每次比赛,她都力争好成绩。大家熟练的班级韵律操对我这个刚转来的新手来说,可以说难上加难。有班干部向余老师建议不让我参加比赛,我想余老师会同意,反正学校并没有要求全班参加,再说我刚刚转来,但余老师没同意,在班上说“我们是一个团队,是一个整体,班上的一个同学都不能少!”我感觉到余老师用鼓励的眼光看着我。眼见比赛日渐临近,我很是着急,看得出来我们一同训练的余老师也很是着急,余老师找到我,一边鼓励我一定能行,一边亲自手把手教我韵律操每一个动作。余老师腰不好,我看到余老师每次讲解动作弯腰时,总是咬着牙,我更是认真的操练。在老师帮助下,我终于在较短的时间内学会了班级韵律操。比赛终于来了,临赛前余老师走过来,笑着对我们说:“同学们,不要太看重比赛成绩,只要将我们平时操练的水平展现出来就可以了”说完还朝我点头微笑,我知道余老师为什么朝我点头微笑,那是在鼓励我,相信我能行。随着音乐声起,我按照余老师平时教我的韵律操动作,一丝不苟做着,同学们也异常认真。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大家齐心协力努力下,我们班终于夺得冠军。 问题:请结合材料,从教师职业道德角度,评析余老师的教育行为(14分)【解析】本题考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通过材料我们可以看出材料中余老师的做法体现了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和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规范。答题时注意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分层次答题。【参考答案】材料中余老师做法是恰当的,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相关要求,主要表现在:(1)关爱学生。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它要求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材料中余老师让班级的每位同学都参与

诗圣杜甫流传千古的经典名句

诗圣杜甫流传千古的经典名句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 2、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4、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春日忆李白》 5、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兵车行》 6、挽弓当挽强,用剑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前出塞九首》 7、朱门九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8、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 9、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春望》 10、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江南逢李龟年》 11、昔闻洞庭湖,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登岳阳楼》 12、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小寒食舟中作》 13、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登高》 14、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 15、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登高》 16、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阁夜》 17、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咏怀古迹五首》 18、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咏怀古迹五首》 19、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秋兴八首》 20、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旅夜抒怀》 21、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22、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绝句四首(其三)》 23、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绝句二首(其一)》 24、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四)》 25、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6、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戏为六绝句》

诗歌鉴赏中的意象及象征意义

诗歌鉴赏中的意象及象征意义 一、草木类: 1、草木的繁盛(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如《乌衣巷》(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榭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朱雀桥边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桥边已长满杂草,开满野花,乌衣巷已失去昔日的富丽堂皇,夕阳映照着破败凄凉的巷口,点出了时代更替、物是人非的盛衰兴亡之感。 2、草(离别、荒凉、思乡怀人):如《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3、黄叶、枫叶、落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时光飞逝,漂泊。):如《苏幕遮》(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黄叶就是勾起游子思乡的东西,异旅他乡,仰望苍穹的碧蓝,只见黄叶飘飞,不由使游子联想自身漂泊异乡的怅惘,勾起寂寞乡愁。 4、松柏(正直,高洁、傲岸,常青、顽强的生命力):诗歌常用松柏象征孤傲正直耐寒的品格。如:《青松》 (陈毅)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5、竹(气节、正直、虚心、高洁、积极向上、顽强的生命力):亭亭玉立,挺拔多姿,以其“遭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的品格,赢得古今诗人的喜爱和称颂。《竹岩》(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本诗赞美了立于岩石之中的翠竹坚定顽强、不屈不挠的风骨和不畏逆境、蒸蒸日上的禀性。张九龄的《和黄门卢侍御咏竹》诗言简意赅地赞道“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苏轼的《於潜僧绿筠轩》有咏竹名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6、梅花(气节、高洁、坚韧、顽强的生命力,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如《白梅》(王冕)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墨梅》(王冕)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梅花已成为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陆游:“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他们都在对梅花的描写中寄托了一种高洁的品格。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从中诗英译看诗歌的可译性

第26卷 第3期Vol .26 No .3 中州大学学报JOURNAL OF Z HONGZHOU UN I V ERSI TY 2009年6月 Jun .2009  从中诗英译看诗歌的可译性 高 静 (西安工程大学人文学院,西安710048) 收稿日期:2009-04-11 作者简介:高静(1985—),女,河南郑州人,西安工程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摘 要:纵观中西方翻译史,有许多诗歌翻译家都对诗歌的可译性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这些看法虽然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但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诗歌翻译理论的发展。本文从几位中外翻译名家对该问题所持的观点出发,通过对中诗英译过程的分析,具体探讨诗歌是否可译。 关键词:诗歌翻译;绝对不可译;相对可译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715(2009)03-0073-03 一、语言是否可译 语言是否可译一直是翻译学科中一个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大体可以分为普遍论和单一论两种。支持普遍论的学者认为人类语言所拥有的普遍内核使其可译;而支持单一论的学者则认为每一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表达现实事物的方式,而这种独特性恰恰是语言间相互翻译的绊脚石。 近几十年来,随着语言学的发展,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理论逐渐替代了结构主义语言学,在当代语言学研究领域中占统治地位。基于心灵主义和先天论的观点,乔氏认为人类语言产生于一个共同内核,这个内核就是普遍语法。世界上不同语言所具有的一切语法特征都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在大脑中已经存在的项。如同开关一样,每一个项在幼儿早期习得语言时,会被设定为“开”或“关”。先天论认为不同语言的语法差异即来源于此。乔氏的普遍语法理论为普遍论提供了理论依据———正是由于不同语言的基本内核是相同的,语言之间的翻译是可行的。 但这并不是说单一论的观点就是错误的。正是由于人类在后天习得语言时,大脑中对普遍语法特征的设定有所不同,以及不同的社会族群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巨大的文化差异,导致了不同的语言具有其独有的特性,而这些特性在翻译过程中对译者所形成的阻碍也是显而易见的。因此,一种语言是无法被精确地翻译成另一种语言的观点是客观可信的,即在绝对意义上来说,语言是不可译的。 之所以在本文的开始部分首先对语言的可译性进行简要的分析,是因为语言既是诗歌的基础,又是诗歌的容器。只有在论证了语言的可译与不可译的基础上,才能开始讨论诗歌的可译与否。诗歌是语言,也就是说,诗歌拥有语言的所有基本特征,因而它是可译的;而从更深层的意义来说,诗 歌不仅仅是语言,它是诗化了的语言,是从语言中提炼出来的精华,是语言美的高级形式,其中糅杂了情感、文化、社会等多种因素,其独特性尤为突出,因此它也是不可译的。 二、中外翻译学者对诗歌可译性的论断 为了使读者对诗歌的可译性问题有一个概要的了解,本节将对翻译史上一些著名的翻译学者对诗歌可译性的论述作简单的介绍和对比。 (一)诗歌是不可译的———拟作观点 约翰?德南姆(John Denha m,1615-1669)是十七世纪著名的翻译家、诗人和文学评论家,他的代表译作是1932年出版的维吉尔的《伊尼特》。德南姆认为诗歌是不可译的,他在《伊尼特》译本的序言中提到:“我认为,在译诗中讲究忠实性是一种庸俗的错误观点”,“诗的意味非常微妙,因此将它从一种语言移入另一种语言时,它会全部消失”,因为“每种语言都有其特殊的风格与神采”。按照德南姆的观点,译诗必须保留“火焰”,即原诗的活的灵魂,而不保留“灰烬”,即原诗的死的形式。也就是说,他认为诗歌的外在形式,即语言是无法被翻译的;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所要做的就是以再创作的手法再塑原诗中作者所要表达的精神内涵。 亚伯拉罕?考利(Abraha m Cowley,1618-1667)与德南姆的观点相近,甚至更加偏激。他指出诗歌翻译是不能采用逐字逐句的翻译方法的:“逐字翻译就好比一个疯子翻译另一个疯子(的作品)。”考利没有理会查普曼等人所提倡的既要照顾源语又要考虑目的语习惯的观点,他认为诗的美感在翻译中绝大部分会丧失掉,因此译者必须为译作增加新的美感。因此,考利主张在诗歌翻译中借用原作的主题和内涵,而在语言上自由创作,最后得出可与原作相媲美的译作,考 利把这种翻译称之为“拟作”(i m itati on )。考利所采用的“拟 作”翻译手法事实上正是他所持的诗歌不可译观点的外在 ? 37?

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小学试题新编

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小学 试题新编

资料仅供参考
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综合素质(小学)试题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满分为 150 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9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8 分) 1.某小学几名学生以“我市文化市场的现状调查”为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当研究小组到报社采访时, 门卫说她们是“瞎捣乱”,将其拒之门外。作为指导老师应() A.分析原因,修改计划 B.指责门卫素质差 C.安慰学生,劝其放弃 D.埋怨学生能力差
2.张老师在用天平秤一支粉笔时,没有拆下天平托盘下的胶垫,第一次秤 100 克,第二次秤 80 克, 学生问道:“为什么会这样呢?”对此,张老师恰当的做法是() A.让学生自己寻找问题的原因 B.告诉学生不必在意 C.向学生解释这是天平的误差 D.不予理睬,继续上课
3.小峰经常迟到、旷课,多门功课“挂红灯”。不过,她百米赛跑速度很快,连续两年获得校百米赛冠军。 对此,教师的下列做法中不恰当的是() A.获得信任,寻找恰当教育时机 B.认真分析,了解问题形成的原因

C.因势利导,帮助小峰树立学习的信心
资料仅供参考
D.扬长避短,告诉小峰不必在意文化成绩
4.青年教师小王刚入职就加入冯老师主持的名师工作室,积极参与各种教研活动,很快适应了岗位工作。 这表明王老师在专业发展上注重() A.同伴互助 B.自我反思 C.自我研修 D.脱产进修
5.《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 —2020 年)》提出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下列 实施这一战略性任务的措施,不正确的是() A.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 B.建立城乡二元结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 C.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措施 D.均衡配置老师、设备、图书,校舍等资源
6.钱某闯入某乡中心校寻衅滋事,破坏了一间教室的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规定,对于 钱某() A.应由乡人民政府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B.应由公安机关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C.应由该中心校给予教育行政处罚 D.应由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拘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