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三顾茅庐》导学案

三顾茅庐》导学案

三顾茅庐》导学案
三顾茅庐》导学案

8三顾茅庐导学案

四年级_____班学生姓名____________

一、学习目标

1、我能牢固把握课文中的9个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并且能把这些生字写的很漂亮。

2、我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我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

4、我能初步了解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第一课时

二、自学引导

1、我课前搜集整理了一些关于《三国演义》的材料,有三国时期的人物,也有小故事等,我能写几个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借助生字读音读通课文,做好批注。(我要先把课文认真地读一遍,边读边用笔标画出我还不熟悉、读不正确、不理解的字词。然后我再自学课后出现的生字词语,正确认读识记生字,生字词抄写2篇。)

(1)生字我记牢,我注音,我写好,我会组词。

()()()()()

顾_______ 茅_______ 诸_______ 葛_______ 冈_______ ()()()()

宜_______ 恭_______ 晌_______ 雄_______

我记生字有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茅( ) 冈( ) 晌( )

矛( ) 岗( ) 响( )

(3)词语、句子我理解我会用(我能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语)。

重点理解以下词语:

蜿蜒起伏青翠欲滴秀丽宜人茅塞顿开(选择一个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句子:你认为重点的句子可以画一画,反复读一读,写一写感受。

(4)课文内容我知道,我能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理解课文,我能通过读课文来理解课文,把读书感受有质疑的问题记录下来。通过读课文我已经了解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还存在质疑的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新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3课《三顾茅庐》预习导学案

最新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3课《三顾茅 庐》预习导学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23 三顾茅庐 一、作者与作品简介 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戏曲家。名本,字贯中,杭州人。罗贯中“有志图王者”,后来朱元璋这样的“真主”一统天下,其政治抱负落空,而致力于小说创作。有《三国志通俗演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传》和《三遂平妖传》等。《三国志通俗演义》以宏大的结构描绘了三国时期复杂的政治军事斗争,起自黄巾起义,终于西晋统一。描绘了统治者的残暴和丑恶,反映了动乱时代人民的痛苦和对清明政治、对仁君的向往,体现了鲜明的“拥刘反曹”倾向。它把历史和文学自然结合,富有浪漫色彩。二、合作预习 1.题目《三顾茅庐》中的“顾”的意思是。“茅庐”本意是指的是 。在中指的是居住的地方。 2.这篇课文选自《》。这个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是。另外还有三个人物,分别 九年级语文导学案 23课第2 页共 8 页 是:、、。 3.试着用一句话概括这篇

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第次去拜访的故事。 4.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 拜谒谬举帝室之胄存恤社稷羽扇纶巾愧赧身披鹤氅箪食壶浆 5.根据意思写词语 ⑴对长者或宾客尊重而有礼貌。⑵形容湖水十分的清而透明。⑶ 形 容 环 境 稀 疏 敞 亮。 6.诸葛亮是从哪些方面来分析天下形势的? 课后检测 九年级语文导学案 23课第2 页共 8 页 1.《三顾茅庐》节选自《》,作者。 名,号,人,该小说以为主线来

展开情节,为古典小说的人物画廊贡献了众多鲜明的形象,它在人物塑造上的成就,标志着中国古典小说人物塑造的新发展。 2.读下面句子,想想可用什么成语来概括。 ①刘备三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地邀请他出山。②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③“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 3.依据课文内容,运用对偶知识,写出下面对联的下联。上联:司马徽再荐名士 下联: 4.《三国演义》中有很多含有数字的故事,如三让徐州、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等,你在阅读中积累了哪些呢?请写出三个。 5.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勤学可让人渐渐淬炼出无后之刃,有时会使迟钝的人茅塞顿开。.... 九年级语文导学案 23课第2 页共 8 页 B.刘备求贤若渴,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这一点值得我们今天的....领导干部学习。 C.他的一声大喝,如雷贯耳,使偷盗者惊恐地转过身来,瞅准时机,....越窗逃走。 D.当军队凯旋时,老百姓都箪食壶浆,热情地犒劳他

三顾茅庐导学案

8三顾茅庐 一、导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感知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4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段落。 二、导学重、难点: 重点: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难点:感知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三、突破措施: 1.留给学生充足背诵时间,通过多种方式检查。 2.小组通过读课文,交流讨论并发表自己意见。 四、导学准备:《三国演义》中几个典型故事的课件 五、导学过程: 1.预习学案 (1)通过课前阅读《三国演义》,回忆其中的有名人物性格: 如刘备_____________________、张飞__________________、关羽 ____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电视剧《三国演义》,说一说:本剧都介绍过哪些故事?(可列举五例) 2.导学案 (1)课件导入,引出主题 出示课件:三国演义中几个典型的故事 同学们,刚才看到的是《三国演义》中的故事,你们都看过吗?生答。谁还能列举出三国演义中的几个故事?生答。刚才我们看到一个名叫三顾茅庐的故事,今天我们就一块来看一看三顾茅庐到底是怎么回事。 出示课题:三顾茅庐 (2)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①自学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感悟:故事主要涉及到哪几个人,是什么样的关系,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②学生开火车读课文,小组讨论并回答文章的主要内容,师总结。 ③自学生字词。出示生字词,明确自学要求:记住字音;认清字形;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④检查自学效果。交流:你认为哪些字读的时候要注意?指名读,齐读;交流:你认为哪些字写的时候要注意? ⑤你理解了哪些词,还有哪些不理解的? (3)自主阅读、合作探究 ①同桌合作学习,边读课文边感受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 ②小组交流: 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个段落,为什么? 刘备用“鱼”和“水”来比喻他和诸葛亮的关系,反映了什么? 通过本文,你知道刘备和诸葛亮各是怎样的人吗? ③师生交流 张飞与刘备对待诸葛亮的态度相同吗?这样写表现了什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3《三顾茅庐》导学案 新人教版

三顾茅庐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2.学习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3.能说出比喻句中本体和喻体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 4.通过研读课文中的重点词句,体会人物形象;领悟“围绕一个中心,抓住人物细节,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5.初步感知文中刘备的礼贤下士、求贤若渴,诸葛亮的雄才大略、志存高远。 6. 激发学生阅读文学名著的兴趣,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知识梳理 1、走进作者 2、《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第一部文人长篇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罗贯中。《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全书可大致分为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在广阔的历史舞台上,上演了一幕幕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作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 三、字词积累 1、重点字 纶巾(gun ) 贵胄(zhòu) 鹤氅( chng ) 愧赧(nn) 拜谒 (yè) 鄙贱(b) 挟持(xié) 存恤(xù) 总揽( ln ) 殷实(yn) 金帛(bó) 如雷贯耳(guàn) 箪食壶浆(dn) 2、多音字 曲(q)曲艺将( jing)将心比心 (q)弯曲(jiàng)将领 3、形近字 纶( gun)纶巾赧( nn )愧赧挟(xié)挟持

最新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3课《三顾茅庐》预习导学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预习学案) 23 三顾茅庐 一、作者与作品简介 罗贯中(1330?~1440?)元末明初小说家、戏曲家。名本,字贯中,杭州人。罗贯中“有志图王者”,后来朱元璋这样的“真主”一统天下,其政治抱负落空,而致力于小说创作。有《三国志通俗演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传》和《三遂平妖传》等。《三国志通俗演义》以宏大的结构描绘了三国时期复杂的政治军事斗争,起自黄巾起义,终于西晋统一。描绘了统治者的残暴和丑恶,反映了动乱时代人民的痛苦和对清明政治、对仁君的向往,体现了鲜明的“拥刘反曹”倾向。它把历史和文学自然结合,富有浪漫色彩。 二、合作预习 1.题目《三顾茅庐》中的“顾”的意思是。“茅庐”本意是指的是 。在本文中指的是居住的地方。 2.这篇课文选自《》。这个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是。另外还有三个人物,分别

是:、、。 3.试着用一句话概括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第次去拜访的故事。 4.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 拜谒谬举帝室之胄 存恤社稷羽扇纶巾 愧赧身披鹤氅箪食壶浆 5.根据意思写词语 ⑴对长者或宾客尊重而有礼貌。 ⑵形容湖水十分的清而透明。 ⑶形容环境稀疏敞亮。 6.诸葛亮是从哪些方面来分析天下形势的? 课后检测

1.《三顾茅庐》节选自《》,作者,名,号,人,该小说以为主线来展开情节,为古典小说的人物画廊贡献了众多鲜明的形象,它在人物塑造上的成就,标志着中国古典小说人物塑造的新发展。 2.读下面句子,想想可用什么成语来概括。 3.依据课文内容,运用对偶知识,写出下面对联的下联。 上联:司马徽再荐名士 下联: 4.《三国演义》中有很多含有数字的故事,如三让徐州、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等,你在阅读中积累了哪些呢?请写出三个。 5.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勤学可让人渐渐淬炼出无后之刃,有时会使迟钝的人茅塞顿开 ....。

《三顾茅庐》导学案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曹丕《典论〃论文》 ?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汉书〃艺文志》 《中国古代小说选读》——《司马徽再荐名士 刘玄德三顾茅庐》导学案 第一课时 制作:崔志钢 审定:冯 京 2010.4.21 学习目标 1.积累并鉴赏古代小说精美的语言。 2.解读?于‘无’之笔?的表达技巧,作为自己作文的借鉴。 学习重点 ?于‘无’之笔?的笔法 学习难点 虚无之妙、烘托之技 预习案 一、作者与作品简介 罗贯中(1330?~1440?)元末明初小说家、戏曲家。名本,字贯中,杭州人。罗贯中?有志图王者?,后来朱元璋这样的?真主?一统天下,其政治抱负落空,而致力于小说创作。有《三国志通俗演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传》和《三遂平妖传》等。《三国志通俗演义》以宏大的结构描绘了三国时期复杂的政治军事斗争,起自黄巾起义,终于西晋统一。描绘了统治者的残暴和丑恶,反映了动乱时代人民的痛苦和对清明政治、对仁君的向往,体现了鲜明的?拥刘反曹?倾向。它把历史和文学自然结合,富有浪漫色彩。 二、积累 (一)美字雅词积累【能注音或写字】 倥偬( ) 潺湲( ) 贵胄( ) 鼎鼐( ) 滥叨( )社稷( ) 鄙悃( ) 揲蓍( ) 羽扇纶( )巾 羞赧( ) 身披鹤氅( ) 箪食( )壶浆 (二)佳句积累 【人物性格】一少年拥炉抱膝,歌曰:?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士伏处于一方兮,非主不依。乐躬耕于陇亩兮,吾爱吾庐;聊寄傲于琴书兮,以待天时。? 【人物肖像】(玄德见孔明)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世事评论】(而作歌曰:)?苍天如圆盖,陆地似棋局;世人黑白分,往来争荣辱:荣者自安安,辱者定碌碌。南阳有隐居,高眠卧不足!? 【环境描写】 1.南阳城西二十里,一带高冈枕流水:高冈屈曲压云根,流水潺潺飞石髓;势若困龙石上蟠,形如单凤松阴里;柴门半掩闭茅庐,中有高人卧不起。修竹交加列翠屏,四时篱落野花馨;…… 2.……彤云密布。行无数里,忽然朔风凛凛,瑞雪霏霏:山如玉簇,林似银妆。 三、整体感知 1.本文可分两部分。 2.理清人物关系。 求贤方: 媒介: 被顾者: 密友: 家人: 课堂案 一、忆旧知新 二、文本赏析——于“无“之笔 (一)妙点揣摩:分析本文在情节结构上采用的“于‘无’之笔”的技巧。 1.虚无关系的哲学艺术 2.层层烘托的渲染手法 3.炉火纯青的语言艺术。 (二)它山之石:“于‘无’之笔”对我们写作的有益启示。 巩固案 一、基础等级 假设没有刘备的三顾茅庐,诸葛亮是不是就终老山林?请展开想象,阐述自己的理由。 二、发展等级 课外阅读《三国演义》,以自己感兴趣的人物、情节或语言等角度作专题研究,可参考一些文献资料,用两周左右的时间,写一篇不少于2000字的研究性小论文。

三顾茅庐 教案教学设计

三顾茅庐教案教学设计 导读:三顾茅庐一、教学目标:1、学会6个生字,理解“仰慕、傲慢、光临、辅佐”等词语的意思。2、能给课文分段,说说段落大意,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3、能分辨课文的详略,并认识这样的详略处理能突出刘备礼贤下士的精神。二、教学重点: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描写刘备的言行,理解刘备荒请诸葛亮出山的诚意。三、教学难点:认识课文对张飞的描写来突出刘备的为人。四:教学时间:3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教时一、教学要点:整体了解课文,找出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起迄,并学习这一段落。二、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刘备求贤若渴、虚心求教,礼贤下士的精神。三、教学过程:(一)导入:东汉末年,战火纷飞,群雄纷争,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正因为这个伟大的时代造就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那就是——《三国演义》。今天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学习发生在那个时代的一个故事。节选自《三国演义》,它就是《三顾茅庐》(二)、揭题《三顾茅庐》并齐读课题。(三)、大家自由地读课文,要求:1、读准生字。2、读通课文。3、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四)、读后检查:1、指名读生字。2、指名分节读课文。3、提问:A、课文记叙了刘备(),()请()出山,()的故事。B、解释“顾”C、课文提到了哪些人物。古人很有趣,除了他的姓和名,你还知道他的字吗?4、刘备为什么要三顾茅庐?A、指名回答。B、齐读课文第一句话。(五)、再次读课文,课文的哪能几自然段写三顾茅庐。同桌讨论指名回答。(六)学习第三——六自然段。1、师:时间过得很快,寒冬刚过,早春来

临,刘备打算第三次拜访孔明,说明什么?2、要求学生自读课文用——划出表示刘备有诚意的句子。3、学习汇报:出示(1)三人第三次到了隆中,离诸葛亮的草屋还有半里多地,刘备就下马步行。(2)刘备吩咐两个弟弟在门外等着自己轻轻地走过去,恭恭敬敬地站立在房门台阶下等孔明醒来。(3)刘备大声自责说:“你怎么如此无礼,这回不用你去了,只让云长我一起去。”(4)刘备说:“你一起去也行,但要懂得礼节。”4、齐读上述几句话。5、师:刘备此时就直愣愣地站着呢?当时刘备会想一些什么?生:(1)刘备会想,待会儿见面该怎么说呢?(2)我怎么样才能让诸葛亮相信我的诚心诚意,帮助我完成大业呢?(3)他在想,我以第三次来了,诸葛亮这回该跟我走了吧。(4)为了诸葛亮,已经连张飞都骂了,我的心真得够诚了。诸葛亮就是一块石头,也地感动了。小结:这叫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过渡:刘备站在门外,过了好长时间,诸葛亮醒,他怎么样做?出示:刘备赶紧下拜说:“久闻先生大名,曾经两次谒见,都没有遇到。”问:你们知道刘备是什么人吗?(1)大将军(2)汉朝的皇叔师:对,刘备是皇亲国戚,人称刘皇叔,他竟然给诸葛亮下跪,诸葛亮是什么人?回答:(1)读书人(2)普通百姓师:用张飞的话说,他是“一个村夫”,现在刘备竟然给诸葛亮下跪,足可以感动——天地。过渡:刘备冒着春寒,三顾茅庐,还有半夜里就早早的下马步行,还在房门外恭候多时,终于见到诸葛亮,赶紧下拜……现在,你是诸葛亮,你耳闻目睹了刘备的所作所为,你会怎么想?学生回答:(1)刘备对我可是一片诚意!(2)刘备对我这么诚心,我在他手下做官,

九年级下语文(北师大版)《三顾茅庐》导学案(有答案)

比较·探究 《三顾茅庐》 一、字音字形 1.识记生难字 倥偬( ) 殷馗( ) 寰宇( ) 杖藜( ) 篡逆( ) 斡旋( ) 悒怏( ) 荏苒( ) 揲蓍( ) 鹤氅( ) 愧赧( ) 蹉跎( ) 邅迹虎( ) 箪食壶浆( ) 2.读准多音字 (1)勒马:____ 其他读音:____ 组词:______ (2)殷勤:____ 其他读音:____ 组词:______ (3)纶巾:____ 其他读音:____ 组词:______ (4)三横:____ 其他读音:____ 组词:______ 3.找出通假字 五反而方得一面 ____通____,____________。 二、重要词语 1.重点词语理解 (1)倥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安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轩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杖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斡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悒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荏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愧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促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箪食壶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更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蹉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朝闻夕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词多义辨析 (1)为 ????? 为乡里所患 义兴人谓为“三横 终为忠臣孝子

四年级下册《三顾茅庐》和《祁黄羊》导学案

《三顾茅庐》导学案(课前预习) 一、扫清拦路虎。 读准并写好下面的词语。 辅助晌午诸葛亮三顾茅庐 策略蜿蜒起伏茅塞顿开秀丽宜人 二、结合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三顾茅庐:

茅塞顿开: 蜿蜒起伏: 三、熟读课文。 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文中出现了几个人物?你喜欢谁?为什么? 四、资料搜集。 搜集有关刘备和诸葛亮的故事,理清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之间的关系。 《三顾茅庐》导学案(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揭题解题,了解课文的时代背景。 2、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3、理清文章脉络,知道刘备是三次拜访诸葛亮。 4、学习刘备第一次拜访诸葛亮。 学习过程: 一、揭题解题。 1、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顾”、“茅庐”的意思。 2、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了解课文时代背景。

二、展示自学成果,了解课文大意。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学生自由上黑板教学生字。 3、小组讨论: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4、交流:文中有几位人物?主要写了哪些人?你喜欢谁?为什么? 三、理清文章脉络。 1、你读懂了什么? 2、谁来告诉大家哪三次拜访?自然而然地理清文章脉络 四、学习“一顾”、“二顾”。 1、读第一段,划出刘备言行的句子。 2、交流。 3、选择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再读读第一段。 4、谈谈你对“一顾”、“二顾”中刘备的印象。

《三顾茅庐》导学案(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以人物的言谈举止为突破口,研究刘备、张飞等人物形象,体会刘备的诚心诚意。 2、学习刘备的诚心诚意、礼贤下士的品质。 学习过程: 一、复习展示,披文入情。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刘备“三顾茅庐”的目的是什么? 2、你想进一步研究刘备吗?要研究刘备,还涉及到他的弟弟张飞,那么,我们怎么来研究这两个人物呢?(通过阅读,抓住人物言行、神态等来理解。)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寻找自己的合作伙伴,研究自己感兴趣的人物,深入学习课文。 (1)如果对张飞感兴趣,找出描写张飞的言行的句子。 (2)如果对刘备感兴趣,找出描写刘备的言行、神态的句子。 2、研读刘备、张飞的句子。(按学生回答的顺序讲) (1)研究刘备的同学交流。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班级:四(3)班 姓名:罗欢

《三顾茅庐》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三顾茅庐》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茅庐”改写成的,课文讲述了刘备三次亲自到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地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文中着力刻画了刘备的动作、语言、神态等,赞美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课文第四节通过“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短短一句话,诸葛亮的奇才便可略见一斑。本课语言通俗易懂,适合小学生阅读,细节描写是本文的重要特色。另外,环境描写和对比、比喻等修辞方法的恰当使用也是本文的一个亮点,是对学生进行语言积累,强化写作技巧的一个很好的素材。 二、说教学目标 《三国演义》里的人物故事可谓是家喻户晓,我们农村的孩子对里面的一些小故事也能略知一、二,但毕竟只是支离破碎的知道一点,不够全面,对人物的性格特点及课文的背景了解得更是不够透彻。根据课标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结合我们农村孩子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的特色,第一课时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本课重点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 4、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三、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中年级段学生的接受与理解能力的特点,我将目标3、4作为本课时的教学重难点。 四、说教学思路 以上教学目标,我将通过如下教学过逐一落实: (一)、谈话导入,投石问路

三顾茅庐导学案

三顾茅庐导学案 (2012-04-17 18:56:18) 分类:导学园地 标签:教 育 《三顾茅庐》导学案(课前预习)一、扫清拦路虎。 读准并写好下面的词语。 辅助晌午诸葛亮三顾茅庐 策略蜿蜒起伏茅塞顿开秀丽宜人 二、结合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三顾.茅庐: 茅塞顿.开: 蜿蜒 ..起伏: 三、熟读课文。 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文中出现了几个人物?你喜欢谁?为什么?

四、资料搜集。 搜集有关刘备和诸葛亮的故事,理清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之间的关系。 《三顾茅庐》导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 1、揭题解题,了解课文的时代背景。 2、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3、理清文章脉络,知道刘备是三次拜访诸葛亮。 4、学习刘备第一次拜访诸葛亮。 学习过程: 一、揭题解题。 1、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顾”、“茅庐”的意思。 2、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了解课文时代背景。 二、展示自学成果,了解课文大意。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学生自由上黑板教学生字。 3、小组讨论: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4、交流:文中有几位人物?主要写了哪些人?你喜欢谁?为什么? 三、理清文章脉络。 1、你读懂了什么? 2、谁来告诉大家哪三次拜访?自然而然地理清文章脉络 四、学习“一顾”、“二顾”。 1、读第一段,划出刘备言行的句子。 2、交流。 3、选择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再读读第一段。 4、谈谈你对“一顾”、“二顾”中刘备的印象。

《三顾茅庐》导学案(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以人物的言谈举止为突破口,研究刘备、张飞等人物形象,体会刘备的诚心诚意。 2、学习刘备的诚心诚意、礼贤下士的品质。 学习过程: 一、复习展示,披文入情。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刘备“三顾茅庐”的目的是什么? 2、你想进一步研究刘备吗?要研究刘备,还涉及到他的弟弟张飞,那么,我们怎么来研究这两个人物呢?(通过阅读,抓住人物言行、神态等来理解。)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寻找自己的合作伙伴,研究自己感兴趣的人物,深入学习课文。

《三顾茅庐》教学导学案(部编版)

8、三顾茅庐 第一课时 ( 预习导学案) 自主预习,基础达标 一、学习生字词: 1、给下面的汉字注音: 顾 茅 诸 葛 宜 堂 恭 晌 讨 2、在课后练习中用钢笔描红。 3、在田字格中书写上面的生字。 4、读一读下列词语,在小方格中规范书写一遍。 5、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茅塞顿开: 。 蜿蜒起伏: 。 青翠欲滴: 。 二、初读课文: 1、标出自然段。 2、题目《三顾茅庐》中的“顾”的意思是 。“茅庐”本意是指的是 。在本文中指的是 居住的地方。 3、这篇课文选自《 》。这个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是 。另外还有三个人物,分别是: 、 、 。

4、试着用一句话概括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第次去拜访的故事。 5、按课文内容填空: 刘备两次前往隆中,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 ,但都没有见着,于是他决定到隆中去再请。 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好像。岗前几片松林,流水,的竹林。景色。 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刘备就。到了诸葛亮的家,童子告诉刘备,诸葛先生。刘备让童子,自己 ,等候。等了好长时间,诸葛亮才醒来。刘备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 诸葛亮分析了,提出了的策略。刘备听了,像。诸葛亮出山后,刘备把他 ,一起。还说:“我得到,就像 !” 从填写的内容中我们可以看出刘备对诸葛亮,同时也可以看出刘备是一个。 第二课时 设问导读: 1、刘备为什么要请诸葛亮出山?

2、文中的那个词表现了刘备的诚意? 3、从张飞和刘备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张飞是一个的人。 刘备是一个的人。 4、“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这是一个 句,把比作。其实这里的卧龙就是指的,时机就是。 5、用“”画出描写隆中景色秀丽宜人的句子。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你喜欢的景物。 6、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刘备就。到了诸葛亮的家,童子告诉刘备,诸葛先生。刘备让童子,自己, 等候。等了好长时间,诸葛亮才醒来。刘备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从填写的词语中可以看出刘备是一个的人。同时也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个的人。 从可以看出诸葛亮确实是一个具有雄才伟略的人。 7、“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了水一样啊!”这句话把比作。还把 比作。 拓展延伸:

三顾茅庐公开课教案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及反思 赵智林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理解“三顾茅庐”的意思。 3、通过文章中刘备的语言、动作,体会他对人才尊重的优秀品质。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体会文章中刘备的语言和动作,感受刘备的诚心诚意,学习刘备尊重人才的优秀品质。 2、难点:理解比喻句前后两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1、课前搜集有关《三顾茅庐》的资料; 2、预习《三顾茅庐》。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中国古代曾经有过一个时代叫做三国,那可是一个战火纷飞、风云际会、群雄逐鹿、英雄辈出的时代。正是国为这个伟大的时代造就了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那就是——《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你知道另外三部吗? 出示片1:连一连: 《三顾茅庐》罗贯中

《红楼梦》施耐庵 《西游记》曹雪芹 《水浒》吴承恩 3、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要一起学习的课文就是选自《三国演义》的《三顾茅庐》。(师板书课题,故意将“茅”少写一笔“撇”,以加深学生对“茅”的正确印象。) 4、学生交流自己找到的资料,弄清时代背景。 二、初读交流,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检查生字预习情况: 怏()惭() 快()渐() (二)选择正确的读音读一读。出示片3 卧龙冈(gang gang)(man man)埋怨 只得(de dei)(shu shu)数九寒天 草舍(she she)(yang yng)怏怏 2、检查读课文情况: 采用同桌互读互听的方式进行。 三、合作交流,精读感悟 1.默读课文,理解“三顾茅庐”的意思,可用课文里的话解释。 2、“三顾茅庐”的意思:刘备三次到诸葛亮的草屋拜访他,恳请诸葛亮出山帮助自己完成祖国统一的大业。(随机教学“复姓——诸葛”)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说明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敬安镇唐楼小学张旭刚2016、9、22 教材依据:苏教版语文第八册第八课《三顾茅庐》。 设计思路:本课是根据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草庐”改写的。课文记叙了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课文对刘备三顾茅庐的描写,一次比一次详细。课文通过对人物言行细致入微地刻画,赞扬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文本的这一写作特点,引导学生围绕这一主线潜心阅读文本,在读中感悟,读中品情。“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从这个教学理念出发,在教学中紧扣中心问题——“在三顾茅庐的过程中,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刘备相请诸葛亮诚心诚意”展开全文的教学。引导学生探究、体悟,让学生在融情探究中与文本进行深入的对话,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学生积极主动探究的过程。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课本到原著,拓展学生学习语文的渠道。在学习形式上,通过分角色朗读、体验式解词、配乐表演等方式促进学生对文本理解,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更具有开放性,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地发展。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①深入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中的对比衬托法,读懂张飞和刘备的对话。②理解“斥责”“拜见”“恭恭敬敬”等词的

意思。 2、能力目标:①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理解刘备三请诸葛亮求贤若渴的心情,体会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②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能以人物的言谈举止为突破口,研究刘备、张飞、诸葛亮等人物形象,能根据文本内涵大胆想象,写其中一位的想法。 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体会刘备的诚心诚意、礼贤下士的品质。懂得只有尊重人才,广纳人才,才能大有作为。 4、发展性目标:学会学习(自读自悟)、学会合作(研讨交流)、学会做人(尊重他人、以诚待人)、学会做事(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教学重点: 1、能有感情地读刘备三顾茅庐时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的语句,体会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 2、开放文本,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教学难点: 1、在读中提升情感,唤起学生对刘备诚心诚意的共鸣。 2、读张飞的语句,理解对比反衬的写法,并对张飞形象进行多角度认识。 教学准备:PPT课件等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教学重点: 1、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 2、通过对描写刘备神态、语言、动作的语句的反复朗读,体会刘备访求贤才十分虔诚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歌。 2、根据课题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自学感悟 刘备前两次去隆重拜访诸葛亮都未见着,冬去春来,刘备决定第三次去拜访诸葛亮,这次他成功了吗?刘备是怎样打动诸葛亮的?请同学们看学案25页巩固练习“看看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的诚心诚意?边读课文边用笔画出有关刘备的动作、语言、神态的词句,读一读,想一想,作出简单的批注。先自学,然后小组交流。 三、讨论交流 1、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2、全班内交流展示。

四、点拨引导 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用去了!” 1、从“刘备生气地说张飞的话中”可以看出他的诚心诚意。 2、刘备和张飞是结拜弟兄,现在,刘备竟然为了诸葛亮去批评张飞,说明他对诸葛亮很有诚心。 3、是啊,为了诸葛亮,刘备竟然生气地说自己的兄弟。在课文的什么地方?(在第二自然段) 4、教师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 5、同桌互读刘备、张飞的对话部分,进一步体会刘备的诚心诚意。 6、在刘备的责备下,张飞答应不再无礼,于是兄弟三人上路了,他们在路上看到了什么景物?作者是如何描写观察的? 7、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 (1)刘备在离诸葛亮的草屋还有半里多地的地方就下马步行,也可以说明他的诚心诚意。 (2)还有半里地就下马,其实,诸葛亮也看不到,就更说明它是真的诚心诚意的。 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轻轻敲门。 刘备轻轻地敲门,“轻轻”表示注意轻敲,体现了刘备对诸葛亮地礼貌和尊重。 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

23 三顾茅庐 导学案

23 三顾茅庐导学案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梳理文章,理清文脉结构,体会情节的一波三折,品味精炼畅达的语言。 2.学会抓文章塑造人物的关键语句,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性格特征。 过程与方法目标 1.体味精炼畅达的语言,结合文中精彩语句品味刘备、诸葛亮的形象,学习两人的优良品质。 2.了解罗贯中与《三国演义》的相关文学常识,感受中国古典小说的丰富底蕴,培养阅读中国古典小说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刘备的贤明与诸葛亮的智慧,学习古人“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 学习重点: 1.能理清文脉结构,体会情节的一波三折。 2.品味刘备、诸葛亮的形象,学习两人的优良品质。 学习难点: 透过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理解刘备和诸葛亮的性格特点。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实用文档

一、作者简介 【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名,字,山西并州太原人,汉族,号。他是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代表作《》。 罗贯中生于元末社会动乱之时,有自己的政治理想,不苟同于流俗,曾参与反元的起义斗争。明朝建立之后,专心致力于文学创作。今存署名由罗贯中编著的小说有《》《》《》等。 二、相关介绍 《三国演义》:又名《》,是我国第一部长篇体小说。所谓“”,就是用通俗的语言,将争战兴废、朝代更替等为基干的历史题材,组织、敷演成完整的故事,并以此表明了一定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和美学理想。 这种独特的文学样式受到了素重历史传统的中国人民的喜爱,所以明代“自罗贯中氏《三国志》一书,以国史演为通俗演义,汪洋百馀回,为世所尚,嗣是效颦者日众,因而有《夏书》《商书》《列国》诸刻,其浩瀚与正史分签并架”,形成了一个创作历史演义的传统。 三、背景介绍 本文节选自名著《三国演义》的第回“”,实用文档

三顾茅庐预习导学案

8、三顾茅庐 第一课时 ( 预习导学案) 自主预习,基础达标 一、学习生字词: 1、给下面的汉字注音: 顾 茅 诸 葛 宜 堂 恭 晌 讨 2、在课后练习中用钢笔描红。 3、在田字格中书写上面的生字。 4、读一读下列词语,在小方格中规范书写一遍。 5、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茅塞顿开: 。 蜿蜒起伏: 。 青翠欲滴: 。 二、初读课文: 1、标出自然段。 2、题目《三顾茅庐》中的“顾”的意思是 。“茅庐”本意是指的是 。在本文中指的是 居住的地方。 3、这篇课文选自《 》。这个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是 。另外还有三个人物,分别是: 、 、 。 4、试着用一句话概括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 第 次去 拜访 的故事。 5、按课文内容填空: 刘备两次前往隆中 , 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 ,但都没有见着,于是他决定 到隆中去再请 。 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 ,好像 。 岗前几片松林 , 流水 , 的竹林 。 景色 。 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 ,刘备就 。到了诸葛亮的家,童子告诉刘备,诸葛先生 。刘备让童子 ,自己 , 等候。等了好长时间,诸葛亮才醒来。刘备 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 诸葛亮分析了 ,提出了 的策略。 刘备听了 ,像 。诸葛亮出山后,刘备把他 ,一起 。还说:“我得到 ,就像 !” 从填写的内容中我们可以看出刘备对诸葛亮 ,同时也可以看出刘备是一个 。

第二课时 设问导读: 1、刘备为什么要请诸葛亮出山? 2、文中的那个词表现了刘备的诚意? 3、从张飞和刘备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张飞是一个的人。 刘备是一个的人。 4、“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这是一个句,把比作。其实这里的卧龙就是指的,时机就是。 5、用“”画出描写隆中景色秀丽宜人的句子。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你喜欢的景物。 6、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刘备就。到了诸葛亮的家,童子告诉刘备,诸葛先生。刘备让童子,自己,等候。等了好长时间,诸葛亮才醒来。刘备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从填写的词语中可以看出刘备是一个的人。同时也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个的人。 从可以看出诸葛亮确实是一个具有雄才伟略的人。 7、“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了水一样啊!”这句话把比作。还把比作。 拓展延伸: 读了这篇课文,你对刘备如何评价?用上下列词语,写一段话。 三顾茅庐诚心诚意 恭恭敬敬茅塞顿开 巩固练习 一、给下面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潺潺(juān chán)流水疏疏(shū sū)朗朗 半晌(shǎng xiǎng)茅塞(sa sài)顿开 二、先填空,再解释所填字的意思。 ()()起伏:三()茅庐: 青翠()滴:秀丽()人: 群雄()争:茅塞()开: 三、根据意思写词语 1.对长者或宾客尊重而有礼貌。() 2.形容湖水十分的清而透明。() 3.形容环境稀疏敞亮。()

20《三顾茅庐》_教案教学设计

20《三顾茅庐》 本文是关于20《三顾茅庐》,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教材分析: 《三顾茅庐》是第十一册最后一组教材的第二篇重点讲读课文。本课选自我国古典长篇小说名著《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茅庐”改写的。课文记叙了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赞扬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这是一篇落实本单元重点训练项目,发展语言、启发思维、培养能力的好课文。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揭题解题,介绍课文的时代背景。 2、初读课文,以初步感知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3、理清文章脉络,知道刘备是三次拜访诸葛亮。 4、学习刘备第一次拜访诸葛亮。 二、教学过程:(一)揭题解题。 1、解释“顾”、“茅庐”的意思。 2、简介课文时代背景。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要求:(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2)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3)谈谈你对刘备的初步印象。(小黑板出示) 2、交流。 (三)理清文章脉络。 可以问:你读懂了什么?学生可能说,我读懂了刘备是三次拜访诸葛亮,再问:还有哪些同学也发现了这一点?谁来告诉大家哪三次?以自然而然地理清文章脉络。 (四)学习一顾。 1、指名读第一段,其余同学划出刘备言行的句子。 2、交流。 3、选择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再读读第一段。

4、谈谈你对一顾中刘备的印象。 (五)布置作业:完成作业本1、2、3题。第二课时 一、教学理念: 1、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探索自主探究的开放的课堂模式。 2、以语言材料为载体,以课文为“例子”,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每位学生乐学、善学。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深入了解课文内容,分清文章的详略,读懂重点句子。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能以人物的言谈举止为突破口,研究刘备等人物形象,体会刘备的诚心诚意。 3、情感目标——学习刘备的诚心诚意、礼贤下士的品质。 4、发展性目标——学会学习(自读自悟)、学会合作(研讨交流)、学会做人(尊重他人以诚待人)、学会做事(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三、教学重点: 抓住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特点。 四、教学难点: 理解刘备的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 五、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披文入情。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还深入地学习了“刘备一访诸葛亮”。 2、你想进一步研究刘备吗?研究什么?(略)要研究刘备,还涉及到他的弟弟张飞,那么,我们怎么来研究这两个人物呢?让学生说,通过阅读,抓住人物言行、神态等来理解。 (二)自主选择,合作探究。 1、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寻找自己的合作伙伴,研究自己感兴趣的人物,深入学习课文,完成填表。(把表格发给学生。) 一顾二顾三顾怎样一个人刘备(言、行、神态)问……又问……失望而回张飞(言、行、神态)失望而回(1)如果对张飞感兴趣,找出描写张飞的言行的句子填入表格。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三顾茅庐》教案教学设计

三顾茅庐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演义小说。该书以东汉末年到西晋建立期间的社会历史为背景,着重叙述魏、蜀、吴三国的兴衰过程,反映了东汉末年及三国时期政治腐败、生灵涂炭、农民起义、诸侯割据的社会现实。该书结构宏大,情节曲折,塑造了数以百计的人物形象,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三国时期,英雄辈出,令后人叹服不已。 1.理清文章脉络,复述故事情节。 2.分角色朗读张飞和刘备的对话,抓住描写张飞的关键词语,感悟张飞的性格特点,学习侧面描写衬托人物特点的方法。 3.体会刘备诚心诚意、礼贤下士的品质。 4.学会尊重他人、以诚待人、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精神和品质。 一、新课导入 诸葛亮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人物。在任何时候提到诸葛亮,作为一个中国人,都会有一种由衷的自豪感。因为,这是一个土生土长的、百分之百的中国的智多星。今天,我们将学习的“三顾茅庐”不过是诸葛亮众多故事之一,但是,仅仅从这一个故事中,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我们就可见一斑。(板书课题、作者)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积累生字词 (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拜谒.(yè)纶.巾(guān)末胄.(zhòu) 愧赧.(nǎn)倾颓.(tuí) 存恤.(xù) 殆.尽(dài)疏懒.(lǎn)鄙.贱(bǐ) 如雷贯.耳(guàn)顿开茅.塞(máo)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窗外日迟迟 ..:太阳缓慢落山的样子。

未审.得入览否:明白,知道。 不胜愧赧 ..:因羞惭而脸红。 屏人促.席:靠近。 奸臣窃命 ..:篡夺国家权力。 而不知存恤 ..:爱惜,体恤。 总揽 ..英雄:广为延揽。 惟将军图.之:考虑。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现在曹操已经拥有了百万军队,挟持皇帝来号令诸侯,这确实不能与他争高低。 ②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益州地势险要,有千里肥沃的土地,是物产丰富的地方,高祖依靠它成就了帝王之业。 2.作者链接 罗贯中(约1330-约1400),山东东原(今山东东平)人,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一生著作颇丰,主要作品有:剧本《赵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三平章死哭蜚虎子》;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等。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回答:谁“三顾茅庐”干什么? 【交流点拨】刘备三顾茅庐寻求智者诸葛亮的帮助。 2.以各种形式读课文,然后小组讨论——通过读课文,了解刘备、诸葛亮分别是什么样的人。 【交流点拨】刘备求贤如渴、礼贤下士;诸葛亮满腹经纶,智慧过人。 3.默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交流点拨】第一部分(1):刘备准备第三次去拜见诸葛亮。 第二部分(2-3):刘备与诸葛亮见面的情形。 第三部分(4):诸葛亮随刘备出山。 (二)深层探究 1.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