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岳飞

岳飞

岳飞
岳飞

英雄为何末路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这是岳飞墓阙楹联上的话,后人对岳飞给予极高的评价和肯定,但对于岳飞之死也无不扼腕叹息。看了袁腾飞的《两宋风云》后,岳飞之死也深深撼动了我,并且有一个问题开始盘踞在我的脑海,“我们应该从岳飞之死这一事件中学到些什么?”

在《扣问历史》一书中,黄朴民教授谈到了岳飞不得不死的原因,我大致罗列出以下几点:一,岳飞力主抗金,反对投降议和,这一主张与南宋最高统治集团产生了矛盾。二,岳飞无意卷入朝廷内部的复杂关系,秉公议事,仗义执言,触犯了皇帝的大忌。三,封建政治的扼杀人才机制,“人才”过剩而“事才”短缺。

关于第一点主因,在《古来冤案知多少》(史式著)一书中也找到了相应的评述,“岳飞如果是识相的,能和赵构心有灵犀一点通,对于北伐,只说不做,大家坐享富贵,君臣之间或能和平相处,融洽无事。可惜岳飞不此之图,成天都在筹划如何反攻,收复失地,迎回二圣。试问二圣迎回,把我赵构置于何地?对于如此死心眼,不通窍,冥顽不灵的岳飞,自然只有除之而后快了。”

似乎岳飞的“死心眼、不通窍、冥顽不灵”更是他悲剧的重头戏。让我们进一步看看《追寻历史的真相》(张秀枫主编)一书中关于岳飞之死的探讨,作者维舟写道:“岳飞的悲剧在于:他身居高位,但性格刚正清廉,对政治简直毫无头脑……岳飞不知政治顾忌,以为自己问心无愧,直言进谏,即使在当时朱熹看来,却是‘骄横’了。”

由上让我联想到岳飞对宋高宗说过的几句话,我认为这几句或许也是他日后悲剧的祸根之一。当高宗询问他天下何以太平时,他答道“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命,天下当太平。”这样的话表示出他是一个有远大志向的人,但在高宗心里又别是一番滋味。当高宗决定与金议和时,岳飞明确表示,“异地不可信,和好不可待,相臣谋国不善,恐贻后世讥议。”在《历史的脸谱与性格》(任小波,郭继武著)一书中对此事评道,“这位抗金最坚决的大将个性耿直,在战场上有

谋有勇,而在政治斗争中却缺少心计,太不善于保护自己。”

综上所述,岳飞之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的因素,也有个人的过失,似乎个人的过失在整个悲剧中也是举足轻重的,但由于我们现在教育思想的主战线是忠义爱国,所以对于岳飞忠义的形象和冤死的悲壮加以重墨,而对岳飞个性上的悲剧因素鲜有提及。如果我们仔细研读岳飞,特别是岳飞与赵构之间的磕磕碰碰,兴许我们能从中找出一些我们想要的答案。

在公元1127年,赵构策划迁都时,岳飞就不顾位卑言轻之嫌上书赵构,“臣愿陛下乘敌穴未固,亲率六军北渡,则将士作气,中原可复。”(宋史《岳飞传》)该奏疏触怒了赵构,岳飞被撤职。

公元1136年,岳飞上表请复中原,赵构迫于形势同意北伐,旋即又后悔,岳飞一气之下上书辞职并跑到江西庐山为亡母守孝,宋史《岳飞传》记载“即日上章乞解兵柄,终丧服,以张宪摄军事,步归,庐母墓侧……帝累诏趣飞还职,飞力辞,诏幕属造庐以死请……”此举让赵构几乎无法下台。

公元1138年,秦桧以宰相身份接受了金朝的议和诏书。赵构为了取得武将们对和议的支持,对岳飞“授开府仪同三司,飞力辞,谓曰,‘今日之事,可危而不可安,可忧而不可贺;可训兵饬士,谨备不虞,而不可论功行赏,取笑他人。’三诏不受,帝温言奖谕,乃受。”(宋史《岳飞传》)岳飞在这一事件中更是引起了赵构的不满和秦桧的痛恨。

让我们再看看以下摘自宋史《岳飞传》的史料:

“襄汉平,飞辞制置使,乞委重臣经画荆襄,不许。”

“诏兼蕲、黄制置使,飞以目疾乞辞军事,不许,加检校少保,进封公。”

“居母忧,降制起复,飞扶榇还庐山,连表乞终丧,不许,累诏趣起,乃就军。”

“奏图蔡以取中原,不许。”

“飞复奏:‘愿进屯淮甸,伺便击琼,期于破灭。’不许,诏驻师江州为淮、浙援。”

“飞力请解兵柄,不许,自庐入觐,帝问之,飞拜谢而已。”

“飞累章请罢枢柄,寻还两镇节,充万寿观使、奉朝请。”

……

从以上一系列的历史事实看来,自公元1127年岳飞上书言事直到1142年他被冤杀为止,他与赵构之间一直磕磕碰碰,特别是岳飞的官越做越大时,赵构对他的猜忌也越来越重。岳飞的一举一动都会牵动赵构的神经,让赵构心绪不宁,寝食难安。赵构为什么如此地不放心岳飞?我个人从《两宋风云》中找到了一些答案。袁腾飞老师曾概括了南宋大将的“特色”,“吴阶好色,韩世忠好货,张俊贪财”,这些大将们都有所贪所恋之物,多多少少让皇帝有所放心,但岳飞没有,他一不贪财二不好色,又深得民心手握重权,这如何让皇帝放心?正如《追寻历史的真相》一书中写道,“宋高宗和我们不同,他按照自己的逻辑,难以判断岳飞是忠诚还是野心家,岳飞接近士大夫,又清廉自好。。。在宋高宗难以确认岳飞是否忠诚的情形下,他宁可错杀。”

岳飞是朝廷重臣,但从史料上看,我认为他是一个很任性的官员,在政治生涯中他活得很失败。他不仅与董事长的关系很紧张,同事间也不见得和谐,特别是他与张俊之间的恩恩怨怨。据宋史记载,“金人攻淮西,俊分地也,俊始不敢行,师卒无功。飞闻命即行,遂解庐州围,帝授飞两镇节,俊益耻。杨么平,飞献俊、世忠楼船各一,兵械毕备,世忠大悦,俊反忌之。淮西之役,俊以前途粮乏訹飞,飞不为止,帝赐札褒谕,有曰:‘转饷艰阻,卿不复顾。’俊疑飞漏言,还朝,反倡言飞逗遛不进,以乏饷为辞。至视世忠军,俊知世忠忤桧,欲与飞分其背嵬军,飞议不肯,俊大不悦。及同行楚州城,俊欲修城为备,飞曰:‘当戮力以图恢复,岂可为退保计?’俊变色。”

张俊曾是岳飞的上司,当岳飞的光芒日益掩盖过他的时候,他岂能咽得下这口气?在《扣问历史》一书中有一段关于张俊的很精彩的言论,“一些人品龌龊,性情邪恶的同事出于各种阴暗心理、卑劣动机,秉承专制君主的旨意,在那里兴风作浪,借刀杀人。他们或捕风捉影,制造事端;或栽赃诬陷,挑拨离间;或血口喷人,狠使绊子;或落井下石,墙倒众人推。总之,是无所不用其极,其狠毒令人发指,其肮脏让人作呕。岳飞的同僚张俊将军,就是这类跳梁小丑中的

典型代表。”张俊固然可恶可恨,但岳飞的言行也值得商榷。

袁腾飞老师曾说,岳飞是帝,相,将都想除去的对象。的确,岳飞不得帝心,与相不和,又遭同僚忌恨,相当于腹背受敌,肯定难逃一死。在官场里混到这地步,这与他刚毅正直,仗义执言,坚守原则,就事论事的性格不无关系,但我们在承认岳飞这些看上去都是闪光点的性格的时候,往往忽略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正所谓“性格决定命运”,看看岳飞的命运,再看看岳飞的性格,我们还要如此的肯定他吗?

我一直想找一个词来概括岳飞身上所缺乏的东西和他官场失败的原因。在读到岳飞与王翦做对比的相关介绍时,我终于发现了一个最合适的词,“洞察世故”。王翦出兵前再三向秦王索求良田美宅,有人不齿,王翦却说:“秦王惯常猜疑,如今将秦国大军皆付于我,我不这样做,难道让秦王对我起疑吗?”西汉的萧何三次“自污免祸”,每当刘邦对他有所猜忌时,即能机智地予以化解,也是一个“知进退,守臣道”的典型,赵构与秦王、汉高祖在“疑臣”这点上何其相似!

洞察世故是岳飞最最缺乏的性格特征,严重一点说正是因为他缺少了这一点从而让他的人生悲剧不可避免。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高于岸,流必湍之;人出于众,毁必随之。”如果岳飞像秦代的王翦,汉代的萧何,唐代的姚崇或者清代的曾国藩,处事圆滑一些,世故一些,韬光养晦,或许能逃一死。

可以说,岳飞很不幸地遇到一位是非不分的专制的董事长、善于巴结谄媚的奸诈的副董事长和心胸狭隘的卑鄙的同事。但赵构、秦桧和张俊仅仅是生活在岳飞那个时代吗?放眼当今社会,赵构、秦桧和张俊还少吗?我们又该怎么对付?还像岳飞一样,笑曰“皇天后土,可表此心”,或者高呼“天日昭昭,天日昭昭”?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并不是高呼几声就能摆脱世俗的纷扰,也不是慷慨就义就能显示你的坚贞。我个人很推崇“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只要保住性命,岳飞抗金的舞台依然很宽广,世故的背后依然可以成就丰功伟业,岳飞的名字也依然会载入史册,甚至可以让后人读到他时少一点扼腕叹息。

同样的,只要我们保存实力,能屈能伸,进退得宜,我们翱翔的天空也很广阔。洞察世故是一种处世智慧,它不同于阿谀奉承或曲意逢迎,它只是让我们

在波涛汹涌的浪潮中能够站得稳,站得更稳。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

“誓将七尺酬明圣,怒指天涯泪不收。”

“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

岳飞遗留下的诗词仍在中华大地上流放异彩,岳飞精忠报国的精神仍激励着一代代中华儿女,岳飞“莫须有”的冤案仍让后世的人们为之泪下。在缅怀、追悼岳飞的同时,我们是不是可以从中学到些除了他的精忠他的诗词之外的东西……

历史0901班王春莉20090401142

岳飞

英雄为何末路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这是岳飞墓阙楹联上的话,后人对岳飞给予极高的评价和肯定,但对于岳飞之死也无不扼腕叹息。看了袁腾飞的《两宋风云》后,岳飞之死也深深撼动了我,并且有一个问题开始盘踞在我的脑海,“我们应该从岳飞之死这一事件中学到些什么?” 在《扣问历史》一书中,黄朴民教授谈到了岳飞不得不死的原因,我大致罗列出以下几点:一,岳飞力主抗金,反对投降议和,这一主张与南宋最高统治集团产生了矛盾。二,岳飞无意卷入朝廷内部的复杂关系,秉公议事,仗义执言,触犯了皇帝的大忌。三,封建政治的扼杀人才机制,“人才”过剩而“事才”短缺。 关于第一点主因,在《古来冤案知多少》(史式著)一书中也找到了相应的评述,“岳飞如果是识相的,能和赵构心有灵犀一点通,对于北伐,只说不做,大家坐享富贵,君臣之间或能和平相处,融洽无事。可惜岳飞不此之图,成天都在筹划如何反攻,收复失地,迎回二圣。试问二圣迎回,把我赵构置于何地?对于如此死心眼,不通窍,冥顽不灵的岳飞,自然只有除之而后快了。” 似乎岳飞的“死心眼、不通窍、冥顽不灵”更是他悲剧的重头戏。让我们进一步看看《追寻历史的真相》(张秀枫主编)一书中关于岳飞之死的探讨,作者维舟写道:“岳飞的悲剧在于:他身居高位,但性格刚正清廉,对政治简直毫无头脑……岳飞不知政治顾忌,以为自己问心无愧,直言进谏,即使在当时朱熹看来,却是‘骄横’了。” 由上让我联想到岳飞对宋高宗说过的几句话,我认为这几句或许也是他日后悲剧的祸根之一。当高宗询问他天下何以太平时,他答道“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命,天下当太平。”这样的话表示出他是一个有远大志向的人,但在高宗心里又别是一番滋味。当高宗决定与金议和时,岳飞明确表示,“异地不可信,和好不可待,相臣谋国不善,恐贻后世讥议。”在《历史的脸谱与性格》(任小波,郭继武著)一书中对此事评道,“这位抗金最坚决的大将个性耿直,在战场上有

满江红教学案例

满江红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1、能够在理解作品的同时,有感情地吟颂《满江红》。 2、体会岳飞的英雄气概,感受词中的爱国主义思想。 3、在自主学习,主动参与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重点:从历史背景入手理解作者的爱国情怀。 教学难点:以读促学,赏析词的意境。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课件《满江红》。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歌曲《满江红》导入,渲染气氛 播放杨洪基演唱的《满江红》。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歌曲的名字吗? 生:《满江红》。 师:对,它就是岳飞的《满江红》。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岳飞,了解他,亲身感受他的伟大情怀。(板书题目、作者) (教学理念:美好的情景总给人以无限的遐想,优美的音乐能让 学生更快的进入古诗文的情景,感受宋词的意境美。) 二、介绍作者以及相关背景 师:为了能更好地了解这首词,首先让我们走近作者,了解岳飞,了解他的写作背景。谁来谈一谈对岳飞的了解?

1、学生讲述岳飞的故事,并对岳飞做概括性的描述,教师相机 展示岳飞的图片。 2、教师出示课件,总结。 岳飞是南宋抗金名将,他多次与金兵作战,屡战屡胜。绍兴六年,岳飞再次出兵北伐,但由于朝廷昏庸,秦桧等奸臣当道,致使岳家 军当时既无援兵,又无粮草,不得不撤回。岳飞独上高楼,栏杆拍遍,仰天长啸,写下了千古绝唱《满江红》。 三、反复吟诵,品读宋词的语言美 2.教师提示以下字的读音。 发(fà)冠(uān)犹(yóu)虏(lǔ)阙(què) 3.划分朗读节奏。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4.学生模仿范读有感情地大声跟读,注意节奏和重音。 5.学生听配乐朗读,教师相机点拔,进一步感受词的语言美。 (教学理念:自由朗诵、整体感知;聆听范读、比照仿诵。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品味古诗词的语言美,同时也提高学生驾驭汉字的能力。)

解析土型人性格特征

解析土型人性格特征 解析土型人性格特征有这么一种人呐!大腹便便,用赵本山的话来说:“头大脖子粗,不是老板就是伙夫。”性格上宽容厚道,每天乐乐呵呵的,与周围的关系都很融洽,脾气好,善于结交人,大家都愿意和这样的人打交道。平时吃嘛嘛香,睡觉也好。即便是喝凉水也长肉,睡觉好是好,就是爱打呼噜,甚至鼾声如雷啊。这样的人像《岳飞传》里的牛皋,《隋唐演义》里的程咬金,《明英烈》里的胡大海,人送绰号大草包,肥儿不壮,外强中干。走进这样的人一问,除了能吃能睡外,还爱拉肚子,腰椎间盘突出,糖尿病、高血压、脂肪肝,他占全了。更有甚者,连感冒都没有得过,却突然莫名其妙的猝死了,难道说,这样的人就这样任命了吗?有的人说,您说的不对,我就是这样的人,既不生病,而且也长寿。你说对了,这样的人容易走向两个极端,要不不生病、也长寿,要不浑身是病,而且容易猝死!这是一个惊天之谜啊,老傅家即将为你揭开这个千古之谜!这是典型的土型人,中医上又称痰湿体质。这种体质的人,确实存在上述问题,要不特别长寿,要不特别容易猝死,如果辨对体质,有针对性的进行养生,是一种非常健康的体质,生命体验也好,幸福感也强。《易经·坤卦》中说:“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土型人,用两个字来概括就是“大德”。这样的人本性宽容厚道,勤恳实干,但对新鲜事物不敏感,容易安于现状,与世无争。 运用阴阳五学说认识土型人,就是这样的人属土,土内应于脾,土为万物之母,土应长夏主万物之长养。土居中央,对气机升降有调节作用,脾土又为气机升降的枢纽,中土的生发才能使清升浊降,生命活动才能完成。所以,土型人的生命力十分强大。长夏在《黄帝内经》是春夏秋冬每一个季节最后一个月的后18天叫长夏。说明土不占四时但统领四时,不占四方但统领四方。这种人由于消化吸收好,食欲旺盛,容易痰湿。其长相(形态特征)、性格气质特征、事业追求、婚姻家庭及生命趋向、寿命、饮食结构、运动特点应该遵循以下轨迹:形态特征: 体态上,土型人的脾胃功能比较强,消化吸收好,身体获取的营养物质比较充足,所以,发育得都很墩实。这样的人从小长得都比别人胖一些,被人称作“小胖墩”的比较多。土型人整个身体显得粗壮,每个部位的脂肪都比较厚。长大成人后土型人腹部都比较大,如果食用过多酸、甜、凉的食物,加上运动量减少,腹部还会肥满松软,体重过度超重。一般多见领导、企业老板、厨师。这样的人喝凉水都长肉,按照常规的减肥办法很难成功,甚至会越减越肥。如果要减肥,必须要有超人的毅力,不吃酸、甜、凉的食物,不吃晚餐,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文征明《满江红拂拭残碑》原文、译文与赏析

满江红·拂拭残碑 文征明 拂拭残碑,敕飞字,依稀堪读。慨当初,倚飞何重,后来何酷。岂是功成身合死,可怜事去言难赎。最无辜,堪恨更堪悲,风波狱。 岂不念,疆圻蹙;岂不念,徽钦辱,念徽钦既返,此身何属。千载休谈南渡错,当时自怕中原复。笑区区、一桧亦何能,逢其欲。 【译文】 拂拭去残碑上的尘土,当年石刻的宋高宗信托岳飞时的诏书还可依稀辨读,令人感慨万分地是,皇帝当初对岳飞是何等的器重,后来又为什么那样的残酷,难道是功高震主就身当该死,可惜事过境迁高宗依托岳飞的诏书难赎惨杀岳飞的罪恶,最令人感到可恨可悲而又极为无理的是,秦桧等人一手制造的杀害岳飞的风波亭冤狱。 宋朝的皇帝啊!难道你就不想疆土在逐日散失,难道你就不思念徽钦被俘而去的奇耻大辱,然而徽宗钦宗真正返回之后,赵构的帝位又怎能相属,千年万代的人们啊再不要说不该南渡偏安一隅,当时的赵构啊自己就怕把中原收复,可笑地是区区一个秦桧又有多少能耐,只是他迎合了赵构的心意而已。 【注释】 敕飞字:敕,帝王下给臣子的诏命;飞,指南宋民族英雄、抗金名将岳飞。 难赎,指难以挽回损亡。 疆圻蹙:疆域缩少,指金人南侵,南宋的版图已远小于北宋。 徽钦辱:1125年(宣和七年),金兵南侵,直逼宋都汴京,宋徽宗赵佶见事不可为,急忙传位给宋钦宗赵桓。1127年(靖康二年),金兵攻破汴京,掳徽宗、钦宗二帝北还,北宋由此灭亡。 南渡:徽、钦宗二帝被掳后,赵构以康王入继大统,是为高宗。他不知耻,不念父兄,自汴梁(开封)迁都临安(杭州)以图偏安,史称南渡。 桧:指秦桧。秦桧(1090-1155),字会之,江宁(南京市)人。1115年(政和五年)进士。1127年,随徽、钦二帝至金,四年后,金将他放还。高宗任以礼部尚书。绍兴年间为相,深受宠信,力主议和,杀害岳飞,镇压大批主战派。为人阴险狡诈,在位十九年,罪恶累累,恶贯满盈。 逢:迎合。欲:愿望,需要。

岳飞满江红赏析

岳飞《满江红》赏析 岳飞《满江红》赏析 [b]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同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憾,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b] ——————————— [b]【注释】[/b] 怒发冲冠:形容愤怒至极。潇潇:形容雨势急骤。长啸:感情激动时撮口发出清而长的声音,为古人的一种抒情这举。等闲:轻易,随便。靖康耻: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虏走徽、钦二帝。贺兰山: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天阙:宫殿前的楼观。 [b]【译文】[/b]

我怒发冲冠,独自登高凭栏,阵阵风雨刚刚停歇。我抬头远望天空一片高远壮阔。我禁不住仰天长啸,一片报国之心充满心怀。三十多年的功名如同尘土,八千里经过多少风云人生。好男儿,要抓紧时间为国建功立业,不要空空将青春消磨,等年老时徒自悲切。靖康年间的奇耻大辱,至今也不能忘却。作为国家臣子的愤恨,何时才能泯灭!我要驾上战车,踏破贺兰山缺。我满怀壮志,发誓喝敌人的鲜血,吃敌人的肉。待我重新收复旧日山河,再带着捷报向国家报告胜利的消息。 [b]【赏析】[/b] 这是一首气壮山河、传诵千古的名篇。表现了作者大无畏的英雄气慨,洋溢着爱国主义激情。绍兴六年(公元1136年)岳飞率军从襄阳出发北上,陆续收复了洛阳附近的一些州县,前锋逼北宋故都汴京,大有一举收复中原,直捣金国的老巢黄龙府(今吉林农安,金故都)之势。但此时的宋高宗一心议和,命岳飞立即班师,岳飞不得已率军加到鄂州。他痛感坐失良机,收复失地、洗雪靖康之耻的志向难以实现,在百感交集中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满江红》词。生于北宋末年的岳飞,亲眼目睹了华夏的山河破碎,国破家亡,他少年从军,以“精忠报国”、“还我山河”的已任。转站各地,艰苦斗争,为的是“收拾旧山河”。这首词所抒写的即是这种英雄气。上片通过凭栏眺望,抒发为国杀敌立功的豪情,下片表达雪耻复分,重整乾坤的壮志。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了少

越有本事的人越没脾气

越有本事的人越没脾气。因为素质,修为,涵养,学识,能力财力会综合一个人的品格。 听过一个成功人士总结的话 人分三等人 三等人有脾气没本事二等人有脾气小本事一等人没脾气大本事 暴躁的脾气只能说明他的无能 有本事可以说是有一点小成绩一点小成功,成功的男人肯定有好的心态,乐于接受别人的意见,还能从中挖掘自己想要的信息,会管理(家与感情也需要管理与经营),会用方法,所以这么多因素才形成人们对他们理解的“没脾气”。其实自己的目的已经达到,为什么还要有脾气呢,久而久之,惯性操作,就更没什么脾气了。 优秀是一种习惯。他们善于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改变自己,认识自己的缺点;而不是去改变别人,长此以往,只会变得越来越优秀,变得越来越好。 和人闹矛盾,总是先难受一阵,因为感觉一个巴掌总是拍不响的,多多少少都应该检讨,却碰上了越不过的坎,郁闷彷徨挣扎,却感觉不到离迷雾森林的边界靠近一点,最后只能怀疑,一味的迎合也许只能造成自我的迷失,和我退敌进的惨烈,毕竟把心思花在值得的人身上才有真正的意义,一个一点都不愿意为对方改变的人,又怎么值得别人为他改变呢。 或许优秀的人有很多曲线救国的手段,总是能到达既定目标,这也许也是我该学的,不该对世界消极,而应该用积极的态度去把它变成你的美丽国度。 这叫包容,与一般人看待问题的方式不一样。 能屈能伸才能成大事。 那是一种修养,不发脾气不代表没脾气,相处的时候注意不触犯到他的底线就好了 是自控能力越强大吧 本事与脾气似乎是两个根本不相搭界的概念。可据我观察,常常地,本事越大的人往往脾气越小,本事越小的人脾气往往反而越大。 何谓脾气?咱在这里就是指的发脾气、耍脾气,也就是说的生气。 什么?不对?那我就举例说明,一般来说,成人比小孩子的脾气要小,为啥?就是因为成人比小孩子的本事大了些,一些他想得到的东西,基本上可以自由自主地得到,没必要靠发脾气来争取。如果一个成人想要的东西眼看着能够得到却就是得不到,他心里就会有些发毛,在家庭,就会爆发战争,摔盘子摔碗的发脾气;在单位,就可能引发与同事或领导的争吵甚至上访。如果你极易得到了这些,就没必要采取这些手段。 这就是说,我们之所以发脾气,就是因为面对一个问题,我们的能力处理起来有些困难,甚至根本就没有这个能力来处理,于是就发而为脾气。 有人会说,有大脾气方有大本事。其实这完全是哄人的勾当,就像人们去给孩子庆生日时说的那些话一样,是为了讨主人和脾气不好的人喜欢的。是信不得真的。在中国的文化里,温柔敦厚和善才是美德,好发脾气向来是作为性格粗鲁暴躁欠缺教养的同义词来看待的。其实,所谓的大脾气,有两种解释,一种是,面对同样一件事,有的人气得七窍生烟,当即暴跳如雷,有的人却只是雨过地皮湿,转眼没事了,前者就是大脾气;另一种是,发的脾气影响力大,不过这样的脾气是大人物们的专利。同一

“走近……”话题作文导引

“走近……”话题作文导引 【话题】 当我们把目光投向历史,总会看到一座座精神的坐标:跋山涉水、舍身求法的玄奘,“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寂寞斗士鲁迅,“真理面前半步也不后退”的布鲁诺,“仰天大笑出门去,我悲岂是蓬蒿人”洒脱飘逸的李白……贴近他们的身影,走进他们的心灵,我们会有什么样的感悟呢?请以“走近×××”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不少于800字。 【写作导引】 这是一则半命题式话题作文。审读这则话题材料要抓住三个方面:一是“把目光投向历史,总会看到一座座精神的坐标”,这里提出了写作内容的范围,是“历史”,而非“现实”,是历史人物给我们的精神享受;二是从材料中,我们还可看出应该写一个历史人物的事迹、生活给予我们的精神感悟,而不是群体,也就是不能写多人或群体的精神感悟,只写一个历史人物;三是“贴近身影”“走进心灵”,就是要抓住他们生活中最能令你有感触的方面,挖掘他们的心灵,写出自己的感悟,这里要注意“感悟”二字,不能只写他们的人生经历,而忽视了自己的感悟;四是注意要求中“将题目补充完整”,即不要另外起题目,而是把“走近……”中的省略号补充上自己要写的人物即可。 【佳作展厅】 走近苏东坡 高一(17)盖晨阳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一个壮士,一个隐士,一个孤傲之士。三股气足以维系他的一生,足矣! 他向往“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豪迈,他宁愿把一生献给沙场——虽与嫁轩同名,命运却如此不公。人家可以沙场秋点兵,可以八百里分麾下炙;而东坡,只能偶感而发地“亲射虎,看孙郎”,空发一腔爱国之情,空叹一行“何日遣冯唐”。 他向往陶元亮那样的生活,他以劳作的“东坡”自诩,俨然一个隐士。他亦深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他看不惯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官场,所以,他退出。 他向往“山高月少,水落石出”的意境,他向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惬意。他认为万物归冥合所有,“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尽藏也”。 他向往“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愉悦。他不肯为世俗多束缚,所以他孤傲。他傲到连皇帝都不放在眼里。众人皆浊他独清,如此的天性,注定他这一辈子都不会官场得意,注定他这一辈子不能为官为政,尽管他心怀天下。 他有志,有志于天下大计,民生齿寒皆挂于心。可他忽略了一点,他,不是皇帝。 他有才,他开一代豪放诗风之先河,却始终做个文坛领袖,这与他放荡不羁的性格有关,却脱不得与结发山妻监牢之中的“断送老头皮”。一切都因为他太孤傲,太清了。只能是亭亭玉立的荷花,虽有莲只君子之风,却只能高人一头,一生孤寂。因为他与这世界格格不入,污浊的世风容不下他这样的清高之士。 他是个寂寞的斗士,却沦落为黑暗牺牲者,苏门四学士却无一人同他看得一样高远。有个辛弃疾却只会写个诗词,再或为国征战,即为昏庸者卖命罢了。他真的寂寞。 历史是客观的。他的历史身份不仅是词人,更是伟大的爱国者,隐士的榜样,傲骨的楷模。他是一个真正的丈夫!历史的定位。 他是一个真人,他是千秋万代的师表!

《岳飞》

《岳飞》 毕沅 原文: 飞事亲至孝,家无姬侍。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飞曰:“主上宵旰,宁大将安乐时耶!”却不受。玠大叹服。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师每休舍,课将士注坡跳壕,皆铠以习之。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卒有疾,亲为调药。诸将远戍,飞妻问劳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无犯。善以少击众。凡有所举,尽召诸统制,谋定而后战,故所向克捷。猝遇敌有动。故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张俊尝问用兵之术,飞曰:“仁,信,智,勇,严,阙一不可。”每调军食,必蹙额曰:“东南民力竭矣!”好贤礼士,雅歌投壶,恂恂如儒生。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 注:节选自《续资治通鉴·宋纪》。毕沅(1730——1797年),字纕蘅,号秋帆,因从沈德替学于灵岩山,自号灵岩山人。清经史学家,文学家。 岳飞,精忠报国之人,著名军事家、民族英雄、抗金名将,字鹏举,南宋中兴四将(岳飞、韩世忠、张俊、刘光世)之一。汉族。河北西路相州汤阴县永和乡孝悌里(今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菜园镇程岗村)人。 译文 岳飞伺候父母极为孝顺,家里没有侍女(自己亲自伺候父母)。吴玠素来佩服岳飞,希望与他交好,把著名的美女打扮起来送给他。岳飞说:“皇上整 天勤于政事,天没亮就穿衣起床,天很晚才吃饭,难道现在是大将安心享乐的时候吗?”推辞不接受。吴玠大为叹服。有人问(岳飞):“天下什么时候能太平?”岳飞说:“文臣不贪恋钱财,武臣不贪恋生命,天下就太平了!”军队每次休整,(岳飞)督促将士跑下山坡、跃过壕沟,都(让将士)穿着沉重的铠甲来训练。士兵假若拿百姓一缕麻来捆束牲口草料,立即斩首示众。士兵晚上宿营,百姓开门希望接纳,没有人敢进去。军队的号令是”冻死也不拆(百姓的)房屋,饿死也不抢劫掠夺”。士兵生病,(岳飞)亲自为他们调药。将领们到远方戍守,岳飞的妻子便慰问犒劳他们的家人;为国而死的将领,为之痛哭,并抚育他们的遗孤。(皇上)有赏赐犒劳,都分给军中官吏,丝毫不侵占百姓的财物。善于以少打多。凡是有军事行动,都要召集所有的统制,计策定了然后才开战,因此攻打哪儿都能获胜,即使突然遭遇敌人也不惊慌。敌人因此说:“撼动大山容易,撼动岳家军难。”张俊曾经问作战术,岳飞说:“仁爱、诚信、智慧、勇敢、严厉,缺少一个都不可以。”每次调集军粮,一定皱着眉头说:“东南百姓的财力用尽了!”(他)尊敬贤土,唱雅诗,做投壶游戏,谦和得就像一介书生。(他)每次推辞升官,一定说:“将士出力,我岳飞有什么功劳!”

走近岳飞-800字高二作文叙事

走近岳飞-800字 你面对狱壁,沉入这一片寒风瑟瑟的黑暗中,回首往事,心中满是惆怅与失落。问苍天:何为路,路在何方?明天,将要走到人生之路的尽头!你伸开双臂,仰头怒道:莫须有,莫须有,天理何在?你的声音被这黑暗吞噬。 世上最痛苦的莫过于梦醒之后的无路可走,你一夜无眠,感觉自己就像梦幻似的从这世上走过一朝,你想起母亲在你背后刻的那四个字,你脱下衣服,寒风刺骨,但你顾不得那些,你抚摸着,感觉着这见证历史的字痕,随着时间的流逝,这字迹越显得入木三分和沧桑! 阴沉的监狱将为你送行。 北伐中原,收复江山,是你亘古不变的选择。撼山易,撼岳家军难,你率领岳家军重重打击了金兀术的嚣张气焰。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你用一腔沸腾的热血报效祖国,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何等的豪迈,何等的壮烈!小人当道,壮志难酬,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都十年之功,毁于一旦! 月色茫茫,东方将白,一座风波亭就是一座墓。 韶华流转,人事已非,于世道人心信念不曾泯灭,茫茫风雪

中总怀有希冀!你的烈魂徘徊在风波亭的上空,风波亭里留着的空间,永远充填着你的悲情。 水之一方,没有昨天、今天、明天;海之一涯,没有前世、今生、来世。那时你的今天,那时你的今生,永远定格在历史的长河中! 风波亭,俯拾你遗落在那里的悲剧,但谁又能彻悟你凝固在那里的沉痛,仰望那空蒙浩渺的星空,仿佛看见你正领着千军万马,俯读你那壮怀激烈的《满江红》,仿佛看到你正向我们诉说你无尽的忧愁和无奈! 念忠魂之心悲,慕忠义之长存。 大海之浩瀚无穷,山岩之亘古永恒,人之一世,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你的一生如流星般划过天空,转眼即逝。 青山有幸埋忠骨,人们在无尽的忧伤中为你忧伤,在无尽的痛楚中为你痛楚! 风波亭,风吹了一夏又一夏,雪落了一冬又一冬,忘记了多少日月更替,忘记了多少春去秋来,但我永远忘不了你的精忠报国。 人生一世,斗转星移,眼前景物一一散尽,唯有那些凄美的人生,徜徉流连,亘古不衰! 走近那挺立于天地间的岳飞!

《满江红》全文作者翻译赏析

《满江红》全文作者翻译赏析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译文]有志男儿不要随随便便,把青春年少抛弃,等两鬓苍苍再空自悲戚。 [出典]南宋岳飞《满江红》 注: 1、《满江红》岳飞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同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憾,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2、【注释】: 此调又名《念良游》、《伤春曲》。格调沉郁激昂,宜于抒发怀抱,故为苏、辛派词人所爱用。双调,九十三字,仄韵(南宋后始见于平韵体)。 怒发冲冠:《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凭:倚靠。 处:时候。

抬望眼:抬头纵目远望。 三十:指年龄。 尘与土:谓征战中奔波劳累。 八千:言征途之漫长。八千里路:作者从军以来,转战南北,征程约有八千里。“八千”与前句中的“三十”都是举其成数而言。 云和月:披星戴月,谓夜以断日地行军战斗。 靖康耻:靖康是宋钦宗年号。靖康元年(1126),金后攻破汴京,掳徽钦二帝北去。 雪:洗雪。灭:平息,了结。 长车:战车。 贺兰山: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当时为西夏统治区。此处借为金人所在地。缺:指险隘的关口。 缺:山口。 朝天阕:朝见皇帝,指回京献捷。天阕,皇帝的宫殿。 3、【译文】 我怒发冲冠,独自登高凭栏,骤急的风雨刚刚停歇。我抬头远望天空一片高远壮阔。禁不住仰天长啸,一片报国之心充满心怀。三十多年的功名如同尘土,八千里经过多少风云人生。好男儿,要抓紧时间为国建功立业,不要空空将青春消磨,等年老时徒自悲切。靖康之变的耻辱,至今仍然没有被洗雪。作为国家臣子的愤恨,何时才能泯灭!我要驾

岳飞名言名句100则_经典句子

《岳飞名言名句》 1、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2、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3、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小重山》 4、秋风江上驻王师,暂向云山蹑翠微。 5、斩除顽恶还车贺,不问登坛万户侯。 6、归来报明主,恢复旧神州。 7、仁,智,信,勇,严,阙一不可。摘录《宋史岳飞传》 8、经年尘土满征衣,特特寻芳上翠微。 9、敌未灭,何以家为。 10、南服只今歼小丑,北辕何日返神州? 11、湓浦庐山几度秋,长江万折向东流。 12、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13、誓将七尺酬明圣,怒指天涯泪不收。 14、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15、大丈夫用兵之诡道无人可测。 16、皇天后土,可表此心。摘录《宋史岳飞传》 17、主上宵旰,岂大将安乐时。摘录《宋史岳飞传》 18、功业要刊燕石上,归休终伴赤松游。《寄浮图慧海》 19、正己而后能够正物,自治而后能够治人。 20、山林啸聚何劳取,沙漠群凶定破机。 21、花下少年应笑我,垂垂赢马访高人《过张溪赠张完》

22、燕绕龙旗舞,莺随凤辇吟。 23、以身许国,何时不可为? 24、号令风霆迅,天声动北陬。 25、予虽江上老,心羡白云还。 26、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27、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 28、誓将七尺酬明圣,怒指天涯泪不收。 29、敌未灭,臣何以家为?摘录《宋史岳飞传》 30、嵬石山前寺,林泉胜景幽。 31、岛树萧疏外,征帆杳霭间。 32、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33、归来报明主,恢复旧神州。 34、一帝双魂杳,孤臣百战酣。 35、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36、立马林冈豁战眸,阵云开处一溪流。 37、莫轻易,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38、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惜死。不患天下不太平! 39、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40、琐细夜谈皆可听,烟霏秋雨欲同归。 41、此心一发,天地知之,知我者知之。《题宜兴张大年家厅事屏记》 42、何处高人云路迷,相逢忽荐目前机。 43、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

从岳飞抗金看民族英雄

从岳飞抗金看民族英雄 一提起“精忠报国”这个词,相信很多人都会想到抗金英雄宋朝大将——岳飞,对于他的忠心,爱国精神,相信没人会怀疑。但近些年,对于他是否是“民族英雄”,却是众说纷纭。大多数人都认同岳飞是“民族英雄”,同时又不乏否定的声音,但在我看来,我还是持肯定态度。 关键词:岳飞,民族英雄,侵略,民族团结 现在学界里反对岳飞是民族英雄的一般持下述观点: 1、岳飞不算民族英雄,因为他抵抗的同样是中华民族的一支——女真族(即满族); 2、岳飞不算民族英雄,因为他抵抗金朝对当时中国的统一,他阻碍了中国统一、发展的步伐; 3、岳飞不能算作民族英雄,因为基于现实需要,为了中国各民族的团结; 接下来,我将就以上三点提出自己的看法,予以“反击”,说明岳飞无愧于“民族英雄”这个称号。 一、首先,我们得先了解一下什么叫做“民族英雄”。民族英雄,是指在一个民族或民族国家抵御外来侵略或独立解放过程中产生的英雄人物。就这一点来说,上述第一点就有点站不住脚了。当时的中华民族一般指的是汉族,而不是今天的56个民族的中华民族,就这个来说,当时岳飞抵抗的,正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外族。岳飞当年所保卫的宋朝领土并不仅仅全是汉人的天下,而是以汉人为主体的宋朝,同时也包括南方、西南方多个少数民族,金人对宋朝的欺凌不仅是对汉人,也有对其他少数民族。所以,岳飞当时是保国,而不仅仅是保汉,所以,岳飞是绝对的民族英雄。而且,当时的宋,金是两个不同的国家,就这两点来说,以“岳飞抵抗的是自家人,搞的是内战”作为否定岳飞作为民族英雄的依据是行不通的。 再者,人们现在熟悉的“民族”概念,是一个崭新的概念,十六、十七世纪的欧洲人最早产生这种观念,十九世纪的德国人将其发扬光大。由此出现所谓“民族国家”,有了民族主义。到二十世纪,中国人接受了西方传来的民族观念,经过复杂的演变,大约到抗战时期,基于地理、政治概念而形成了“中华民族”的概念、观念、意识。从这我们可以看出,岳飞远远早于“中华民族”这概念的诞生,并且,人们给予岳飞“民族英雄”这一称号也早于这一概念的诞生。既然如此,我们就不能以后来产生的概念、思维去理解过去的历史,毕竟,我们要想真正理解历史,就要把自己置身于当时的社会环境。由此,第一个观点已

对岳飞和秦桧的对比分析

对岳飞和秦桧的对比分析 范庆雷 关于历史,我最不喜欢的是读宋朝的东西,宋朝的统治文化让汉人失去了血性, 宋朝的灭亡差点断送了汉人的文化传承,即使到明朝,汉人的文化精髓也没有得到完 全恢复。还好当代中国真正站立起来了,复兴在即。 南宋是中国历史上最窝囊的朝代,所有南宋皇帝也都是清一色的昏庸之辈。但南 宋有一个大家都喜爱的英雄——岳飞。提到岳飞就不能不提秦桧。下面把岳飞和秦桧 对比一下,让我们发现一些底层的根源性的东西。(有些内容来自史书而不是电视剧 和演义) 一、人生轨迹对比 秦桧(文臣之路):县长家庭出生——勤奋好学——乡村教师——考中进士——太学学正——任御史中丞(抗金义士,主战派)——与徽宗、钦宗一起被金人俘获——南归后任礼部尚书——两任宰相,穷奢极欲,贪污受贿,排除异己,把持朝纲——迫害岳飞及其部下——儿子继承宰相无望当晚病死。 岳飞(武将之路):贫寒家庭出生——勤奋好学——给地主打工——两次当兵——魏县李固渡侦察,初露峥嵘,修武郎,武翼郎——越级上书北伐被革除军籍——第三次投军,统领,统制——擅自出兵,被迫游击太行山——罢职归宗泽元帅,先后恢复统领、统制——武经大夫——武略——武德大夫——英州刺史——恢复建康—— 平定六郡——神武后军统制——高宗赐“精忠岳飞”锦旗——清远军节度使——名扬洞庭,拜太尉,升宣抚使——淮西合军失败,积忿辞职——回军,提议立皇储,遭到高宗猜疑——挺进中原破铁浮图,加少保——颍昌大捷——进抵朱仙镇收复汴京之际,被十二道金牌召回——枢密副使,被罢军权——被冤入狱,赐死风波亭。 二、人生观价值观的分析对比 秦桧:被俘之前是进步青年,抗金义士,但没有成熟的人生观价值观。被浮之后,吓破了胆,“宁可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是其人生观价值观的核心,变得自私、阴险、排除异己、独揽朝政、祸国殃民。 岳飞:“精忠报国”一直是岳飞人生观价值观的核心。 三、性格对比 秦桧:阴险莫测、自私、残忍、少言却恶毒。(典型的大奸之辈) 岳飞:生活俭朴,廉洁奉公,身先士卒,洁身自好,行若明镜,武略非凡,事母 至孝,赏罚分明,严以律子,厚以待人。(接近完美) 四、才能对比: 秦桧:书法一流,文采斐然,博古通今,冷静深刻。 岳飞:天生神力,武艺高强,精通军事、精于骑射、长于诗词书法,文才横溢。 五、对后世的影响对比:

岳飞评价

编辑本段评价 金使刘祹评价岳飞: 江南忠臣善用兵者,止有岳飞,所至纪律甚严,秋毫无所犯。所谓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所以为我擒。如飞者,无亦江南之范增乎! 金章宗评价岳飞: 翼赞之功孰与岳飞?飞之威名战功,暴于南北。 宋孝宗评价岳飞: 卿家纪律、用兵之法,张、韩远不及。卿家冤枉,朕悉知之,天下共知其冤。 《忠愍谥议》中评价岳飞: 人谓中兴论功行封,当居第一。 宋·湖北转运司立庙牒评价岳飞: 去世已三十年,遗风余烈,邦人不忘,绘其相而祀者,十室而九。 朱熹与门生论岳飞: 问(门生):“岳侯若做事,何如张、韩?” 曰(朱熹):“张、韩所不及,都是他识道理了。” 问(门生):“岳侯以上者,当时有谁?” 曰(朱熹):“次第无人。” 文天祥评价岳飞: 岳先生,我宋之吕尚也。建功树绩,载在史册,千百世后,如见其生。至于笔法,若云鹤游天,群鸿戏海,尤足见干城之选,而兼文学之长,当吾世谁能及之。 宋史对岳飞的评价: 西汉而下,若韩、彭、绛、灌之为将,代不乏人,求其文武全器、 岳飞 仁智并施如宋岳飞者,一代岂多见哉。 明太祖朱元璋评价岳飞: 纯正不曲,书如其人。 明神宗朱翊钧评价岳飞: 宋岳飞精忠贯日,大孝昭天。 孙中山评价岳飞:

岳飞魂,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代表,也就是民族魂。 屠立成评价岳飞: 检阅五千年之历史,能有坚韧不拔之气者,唯宋之时岳飞云耳。 邓广铭教授评价岳飞: 岳家军的战斗实践,证实了它的战斗力之特别强大。至于其所以特别强大的原因所在,固与岳飞平素的操练和教阅分不开,而更加重要的,则是因为具备了两个条件。这两个条件,都具体反映出来,岳飞是如何地要把他的部队与人民大众紧密联系起来;从而还具体反映出来,岳飞确实是一个卓荦不群的战略家和军事家。 张其凡教授评价岳飞其军事才能: 指挥大兵团,发动进攻战,战强敌而胜之,威震敌胆,环顾两宋三百年间,唯岳飞一人而已。他的战略战术,他的军事思想,是两宋军事思想宝库中不可多得的一笔珍贵宝藏。 龚延明教授对岳飞其人评价: 岳飞,在中国,几乎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民族英雄。在他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强烈爱国主义精神和宁死不屈的高尚情操,八百多年来,一直在感染和鼓舞着后来人。可以说,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岳飞已成了一面爱国统一的旗帜,廉洁奉公的楷模,蔑视权贵、伸张正义的正人,以身殉志、宁死不屈的英雄。 王曾瑜教授对岳飞其人评价: 为着光复故土,南北重新统一,维护文明和进步,岳飞不屈不挠地奋斗了后半生,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仍履践着自己“尽忠报国”的誓言,表现了一种崇高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

岳飞《满江红》原文、译文与赏析

原文: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阑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译文: 愤怒得头发直竖冲开高冠,凭借着栏杆之处,潇潇的雨声刚好停歇。抬头朝着远方放眼,仰起首来对着天空大声呼啸,奋发图强的志气激动剧烈。年已三十,虽建立了一些功业却象尘土,八千里路的行军战斗有如披云戴月。一定不要轻意地让少年的头发华白,换来空空的悲伤凄切。 靖康二年北宋的大辱奇耻,还未洗雪,为人臣的愤恨,何时才能息灭!驾驶战车,冲破阻拦象踏破贺兰山的空缺。英雄的志气要象饥饿一样狠狠吃掉敌人的肉,要在说说笑笑之间口渴了喝尽敌人的血,等待着从头收拾整理旧时的山河,然后朝拜皇帝的宫阙。 赏析

满江红 岳飞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飞工诗词,虽留传极少,但这首满江红英勇而悲壮,深为人们所喜爱,它真实、充分地反映了岳飞精忠报国、一腔热血的英雄气概。这首的上片,“怒发冲冠,……空悲切”。意思说,我满腔热血,报国之情,再也压不住了,感到怒发冲冠,在庭院的栏杆边,望着潇潇秋雨下到停止。抬头远望,又对天长啸,急切盼望实现自己的志愿。三十多岁的人了,功名还未立,但是我也不在乎,功名好比尘土一样,都是不足所求的。我渴望的是什么东西呢?渴望是八千里路的征战,我要不停的去战斗,只要这征途上的白云和明月作伴侣。不能等了,让少年头轻易地变白了,到那时只空有悲愤。

与岳飞相识_优秀作文

与岳飞相识 与岳飞相识 武汉市武昌区首义路小学六(3)班万成松 在一个书声琅琅的清晨,我正读着岳飞写的《满江红》,一身盔甲,威风凛凛的岳飞就这么走进了我的心田。 初识岳飞,是我在读《中华上下五千年》时,从此我与岳飞便有了解不开的缘。 在昏庸腐败的南宋朝廷中,他是一个民族的支撑。当年,金兵凶猛残暴,强大无比。面对侵略的强敌,南宋朝廷一派懦弱,只求苟安。苏轼也曾发起感叹:“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大厦将倾之际,家国危亡之时,是岳飞,带领岳家军,直接将金军打得连连惨叫,溃退不止,报了金灭北宋之仇。他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震慑无数敌军。一身亮光闪闪的盔甲,一匹驰骋千里的宝马,一把染血的长刀,这就是无往而不胜的岳飞。 将军本想直打黄龙府,收复北方失地,达到报国的愿望。但这报国路太长,太艰难,已被昏君奸臣弄得荆棘丛生。朝廷给了他财富,给了他荣耀。一派光明之下,却是暗涌。 将军总是忙于抗敌,一心报国,并未察觉朝廷上风云诡谲的危险。夕阳的红霞已经一点一点勾勒出风波亭的情形。 十二道金牌将忠良捉拿。血染的风波亭,亭内是奸臣的命相,亭外是无数百姓的痛哭。屠刀落下,鲜血四起,滚烫的座右铭,顿成冰

凉的墓志铭。“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从那时起,岳飞,便注定与华夏血脉同在,彪炳千秋。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豪情热血,永远让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头滚烫。 精彩点评:"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那个怒发冲冠,保家卫国的英雄,永远和我们的民族血脉一起生生不息。文章感情真挚,笔调沉痛而悲愤,且处处形成鲜明的对比,使人物形象更突出。注意结尾可以再提炼升华一下哦。

岳飞被害及对岳飞的评价

岳飞被害及对岳飞的评价 郾城之战──战果最为辉煌的,是岳飞统帅的“岳家军”在郾城的大捷。顺昌大捷后,岳飞从驻地德安府,率军出发,大举北伐。高宗、秦桧又想趁机乞和,六月间派司农少卿李若虚到岳飞军中,传送“不得轻动、宜且班师”的命令。李若虚还未到,岳飞大军已经北进。李若虚赶上,见到岳飞军胜利前进,对岳飞说:“现在既已发兵,不应仓促班师。朝廷如果追究不肯奉命停师之罪,由我承担。”岳飞得到李若虚的支持,按原计划向北推进,派张宪、王贵、牛皋、徐庆、董先、杨再兴等分路进攻,又命梁兴(原是太行山抗金民兵首领)渡河,集结“忠义巡社”,攻取河东、河北州县。岳飞自率主力,直取中原。 不久,诸路告捷。闰六月,张宪打败韩常军,攻克颍昌府,又与牛皋、徐庆会师,攻克陈州。王贵部将杨成、张应、韩清等收复郑州。七月初,郝晸(音枕zhěn)等收复西京洛阳,张应、韩清又与河南兵马钤辖李兴会合,收复永安军。在这样强大的攻势下,宗弼被迫率领主力与岳飞亲率的主力军七月八日在郾城决战。金军以“铁浮图”居中,以号称“拐子马”的两翼骑兵居左右,列阵进攻。岳飞指挥儿子岳云等率军应战,令将士手持刀斧,冲入敌阵,上砍敌人,下砍马足。杨再兴单骑闯入敌军,打算活捉宗弼,受伤数十处,杀死敌军数百人,又杀出敌阵。两军鏖战到天色将黑,全军败退。岳飞军取得郾城大捷。 宗弼在郾城败后,又在七月中率兵十二万进逼临颍。岳飞督军迎战。杨再兴率三百骑做前哨,在小商桥与金军大军遭遇,杀敌两千余人,杨再兴英勇牺牲。张宪率大军赶到,连战皆捷,金军夜遁。宗弼重整军马改攻颍昌,岳飞早就料到,已派王贵、岳云率兵防守。王贵、岳云率军与金兵大战,岳云手执一对铁椎,率八百骑,往来冲杀,两翼步兵继进,董先、胡清又从城中发兵增援,金兵再次大败,宗弼逃窜。 岳飞军这次作战,得到太行山和两河义军的有力配合。梁兴约会太行山义士和两河豪杰赵云、李进、董荣、牛显、张峪等,破金人于垣曲、沁水、济源。乔握坚等收复赵州,李宝收复兴仁。梁兴在河北攻取怀、卫二州,大破宗弼军,截断了金军从山东到河北的运输通道。老百姓拉车牵牛运送粮食给义军。岳飞注重联络河朔抗金义兵的工作已有十多年,现在取得显著效果。河北、河东人民广泛发动起来,支持“岳家军”,给金兵以极大威胁。 “撼山易,撼岳家军难!”金军已被“岳家军”打得闻风丧胆了。金将投降或准备投降的很多。自燕京以南,金朝的号令不行。宗弼想签军(征兵)继续抵抗,没有人肯从军。宗弼叹息说:“自我起兵北方以来,没有像今日这样挫败过。”他不敢再战,准备从开封北撤。 岳飞立即向高宗报告了宗弼已令其老小渡河的消息,说这是“陛下中兴之机”,“金贼必亡之日”,请求赶快命令各路兵火急并进,发动总攻。岳飞自郾城进军朱仙镇,距东京开封只有四十五里了。岳飞全军将士急切地等待着渡河进军的命令。高宗、秦桧却在胜利面前,再一次停战求和。

古诗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翻译赏析

古诗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翻译赏析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出自文言文《少年岳飞》,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世力农。父和,能节食以济饥者。有耕侵其地,割而与之;贳其财者不责偿。飞生时,有大禽若鹄,飞鸣室上,因以为名。未弥月,河决内黄,水暴至,母姚抱飞坐瓮中,冲涛及岸得免,人异之。少负气节,沈厚寡言,家贫力学,尤好《左氏春秋》、孙吴兵法。生有神力,未冠,挽弓三百斤,弩八石,学射于周同,尽其术,能左右射。同死,朔望设祭于其冢。父义之,曰:“汝为时用,其徇国死义乎!”【翻译】岳飞年少时就很有气节,沉稳忠厚,很少说话。天资敏捷聪慧悟性好,能清楚地记住(许多)书与传〔书传:指经书及解释经书的著作)。尤其喜好《左氏春秋》及孙吴《兵法》。家里比较清贫,捡木柴作为火烛照明。背诵复习一直到天亮都不睡觉。(岳飞)天生就有非常大的力气,不到二十岁〔未冠(uàn):不到束冠。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之礼〕,能挽起三百斤的弓剑。(岳飞)跟着周同学习射剑,周同能同时发射三支箭都能中箭靶子/b/20445,以此做给岳飞看;岳飞拉开弓射一箭(就)穿透了靶子,再次发一箭又中。周同大吃一惊,把自己所喜爱的好弓箭送给岳飞。岳飞于是就练习得更勤快,全部得到了周同的箭术。没有多久,周同死去,岳飞十分悲痛。每缝夏历每月初一和十五,必定会准备酒肉,到周同墓前祭奠,并流泪,再次打开周同所赠的弓箭发了三支箭,这才把酒洒在地上,以示

祭奠。(岳飞的)父亲知道他的情义,抚摸他的背说:“如果你将来能够为国家效力,你定然会为国、为正义而献身吧?”(岳飞)回答说:“父亲大人许可同意,儿子用自己的身体报效国家,没有什么事不能做!”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民族英雄岳飞诗词赏析

TANJIU·ZHUANTI探究·专题 大字?我以为,岳母给岳飞刺字一事,很难不出自杜撰。 笏不以史实论 岳母刺字“尽忠报国”(或者“精忠报国”)已经成为一种民族文化的定式被广大国民所接受。那么,对于上文所叙述的这些历史,我们应当怎么看待呢? “尽忠报国”也好,“精忠报国”也好,岳母刺字与否也罢。并不是今天我们将岳飞精神融入民族文化血液中的不可谈者。尽忠和精忠,都是对岳飞人生的高度评价。岳飞以“尽忠报国”为自己的座右铭,而“精忠岳飞”是高宗朝对岳飞功绩的高度评价。 至于字是否为岳母所刺也并不重要。尽管传说中岳母将这一行为标准、理想作为座右铭刺刻在岳飞的肌肤里与历史史实相左。然而,这一说法可以 在民间广为流传的最根本原因,还是在于人们对于岳飞忠义许国的认同以及岳母以身垂范教导儿子民族大义的钦佩和景仰。 同样的话题还有传为岳飞书作的“还我河山”四个大字。这四字作品今天我们在杭州岳庙可以看到。此四字早已被考证为民国时期的托古伪作。尽管不是岳飞真迹,“还我河山”和“尽忠报国”已经成为我们民族一种不屈文化的象征。脱离了一些史实又有何妨? 我们学习历史,了解历史,琢磨一个历史人物,不正是要从他身上学到一些为我所用的品质吗?即便这种品质有传说的成分,然而一旦这种品质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融入我们民族文化的血液后,一样可以成为促使民族积极前进的动力,永远号召着我们这个古老的民族奋勇向前。 勿以史实论,是说也 。 岳飞(1103-1142),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出身贫寒,二十岁应募为“敢战士”,身经百战,屡建奇功,是南宋初期的抗金名将。绍兴十年(1140)统率岳家军大破金兵于郾城,进军朱仙镇,准备渡河收复中原失地。但朝廷执行投降政策,勒令其退兵。后被赵构、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岳飞流传下来的作品不多,但都是充满爱国激情的佳作。有《岳武穆集》,为后人所编。 南宋绍兴十一年(1141),民族英雄岳飞被汉奸秦桧害死,至今已八百余年了。前几年,笔者路过杭州,前往岳墓凭吊,在一枚石刻上得见明代文徵明挽岳飞的《满江红》词: 拂拭残碑,敕飞字,依稀堪读。慨当初,倚飞何重,后来何酷!岂是功成身合死,可怜事去言难赎。最无辜,堪恨又堪悲,风波狱。 岂不念,封疆蹙!岂不念,徽钦辱!念徽钦既返,此身何属。千载休谈南渡错,当时自怕中原复。笑区区,一桧亦何能,逢其欲。 文徵明这首词,直指宋高宗赵构,斥责他为保住帝位,不想恢复中原,迎回徽钦二帝,因而与秦桧狼狈为奸,杀害抗敌英雄岳飞,甘心向金国屈辱称臣,割地赔款。全词揭示了岳飞悲剧的深刻原因。 由文徵明的挽词,笔者想到了岳飞留下来的三首词—— —它们或不为今人所知,或知而未解其意,或被疑为伪作。因而在这里做些考析,希望能有助于人们 ●自知沉浮 民族英雄岳飞诗词赏析 21 ·GUOXUE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