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对外汉语教学考试复习点

对外汉语教学考试复习点

对外汉语教学考试复习点
对外汉语教学考试复习点

对外汉语教学考试复习点

对外汉语教学考试复习点:

教学计划:教学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所制定的全面指导某专业教与学活动的规范性文件。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形式制定的、对具体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进行规范的指导性文件。

对外汉语教学:是指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也包括

第一语言不是汉语的海外华人进行的汉语教学。

中介语:是指在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中,学习者通过一定的学习策略,在目的语输入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以中既不同于其第一语言也不同于目的语、随着学习的进展向目的语逐渐过渡的动态的语言系统。信度:又称可靠性,指测试结果的可靠程度或稳定性,也就是考试成绩是否反映了受试者的实际水

平。

区分度(性):指测试区分受试者知识和能力差别的性能,是试题的质量标准。泛化:当某一反应与某种刺激形成条件联系后,这一反应也会与其它类似的刺激形成某种程度的条件联系,这一过程称为泛化。对比分析:是将两种语言的系统进行共时比较,以揭示其相同点和不同点的一种语言分析法。

偏误分析:是对学习者在

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所产生的偏误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其来源,揭示学习者的中介语体系,从而了解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和规律。

语法翻译法的知识要点:概念:又称传统法,是使用学生的母语来教授第二语言/外语,并以系统地教授语法知识为教学基础的一种第二语言/外语教学法。语法——翻译法主张在L2教学过程中学生的

母语语目的语并用,通过翻译和系统那个的语法知识的讲授学习L2。

语法——翻译法是最古老的教学法,最初用来学习古希腊文和拉丁文这类死的语言。盛行于18世纪末。代表人物:德国语言学家奥伦多夫语言学理论基础:机械语言或历史比较语言学心理学理论基础:联想心理学

基本原则和特点:语法是教授L2、外语的基础。

课堂教学使用学生的母语。注重书面语的教学,轻视口语,重读写。教授所谓的“规范”语言,所使用的语言材料多以古老和过时的例句为主,重视使用所谓经典的“名著”“原著”。

教学过程:先教字母的发音和书写,然后开设语法课,系统地教语法,最后阅读原文。

语法教学的步骤:先讲词法,后讲语法;用演绎

法教授语法规则,即先解释语法规则,后举例句,并译成学生的母语;练习:用母语和目的语互译的方法巩固所学的语法规则,语法形式的正确是非常重要的,而句子的内容无关紧要。

课文教学的步骤:用学生的母语介绍课文内容;逐字逐句进行翻译;朗读课文;用母语和目的语互译的方法巩固课文。

主要成就:创建了在L2

教学中利用母语的理论。解释既是教学目的,也是教学手段。主张讲授语法知识,重理性和演绎,学生的语法知识较为扎实。使用学生的母语,用翻译作为讲解和巩固的手段,所以学生在学习初期阶段不会困难。由于注重书面语的教学,且重名家名著的原文阅读,所以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能力比较高。该教学法使用方便,不需要复杂的设备和教具,对

教师本身的口语要求也不高。

主要缺点:重视语言知识,忽视言语交际技能,尤其是听说能力的培养,几乎放弃了口语教学。过分依赖学生的母语和翻译的手段,无法培养用目的语思维的习惯和能力。过分强调语法的重要性,死记硬背语法规则和“过时”例句,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或深奥难解。

对比分析的知识要点:

对比分析又用于对学习者的母语和目的语的体系进行比较,以预测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所造成的学习中的难点,从而在教学中采取预防性措施,建立有效地第二语言教学法。

对比分析的四个步骤(识记)描写选择对比预测

对比分析在教学中的应用——“难度等级模式”:对比分析在教学中的

运用(掌握),一些语言学家制订了语言难度等级,以预测语言教学的重难点。

普拉克特提出的六级“难度等级模式”,从零级到五级,级数愈高难度也愈大。零级

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

直接研究学习者的语言本身,集中对学习者所产生的语言错误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从而发现第二语言的习得过程。

偏误分析(Error Analysis):

偏误分析直接研究学习者的语言本身,集中对学习者所产生的语言错误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从而发现第二语言的习得过程。

失误是指偶然产生的口误或笔误,如本想说甲,但临时因紧张或是疏忽说成乙。

偏误则是指由于目的语掌握不好而产生的一种

规律性错误,它偏离了目的语的轨道,反映了说话者的语言能力和水准。

心理学基础认知理论

语言学基础普遍语法

理论

第二语言习得过程被看成是规则形成的过程,即学习者不断从目的语的输入中尝试对目的语规则做出假设,并进行检验与修正,逐渐向目的语靠近并建构目的语的规则体系

学习策略学习:策略主要有迁移、过度泛化和简化。迁移和过度泛化分别相当于母语负迁移和目的语知识负迁移。简化(识记)指学习者故意减少他们认为的目的语冗长的部分,或者将带状语、定语成分的复杂句子,分成几个简单的句子。

交际策略:回避是第二语言学习者经常采用的策略,在对某一语音、词汇或句式甚至某一话题感到

没有把握时,就尽量避免使用,是保持沉默不愿开口,才取代替的办法,以简单的句式代替复杂的句式。(识记)

什么是语言转换?是指学习者觉得无法用目的语说清楚时,就借助第一语言,在目的语中夹杂一两个第一语言的词,特别是当学习者知道教师对话这也懂他的第一语言时,就更容易采取这一策略。(识记)

回避:回避、简化、依赖母语解决问题的策略:语言转换、母语目的语化、母语直译、

以目的语为基础解决问题的策略:语义替代、描述、造词、重复、使用交际套语、利用交际环境、其他类:等待、体势语、使用其他语言、求助于对方

学习环境的影响:三教问题:教师:引导不严密教材:编写不科学教学:

训练有偏差

外部因素造成学习偏误的原因(了解)研究不足教材编写不当教师引导不利

对待偏误的态度(掌握)看到偏误的积极意义(2)利用偏误提升教学。(3)分性质、分场合,采取得当的方法纠正偏误。

偏误分析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一)外国人汉语语音偏误分析 1 母语的负迁移(1)用母语的

语音规律代替目的语的语音规律(2)声调(3)汉语拼音方案的干扰 2 目的语知识的负迁移:过度泛化/想当然 3 训练问题:重音和语调(二)外国人汉语词语偏误分析:词语偏误大致是在下面几种情况下发生的:1 目的语的词与母语的词之间在意义上互有交叉。2 两种语言中对应词的搭配关系不同。3 两种语言中意义上有对应关系的词语,用法

不同。4 两种语言中的对应词语,在感情色彩、语体色彩、使用场合等方面有差别。教学引起的词语使用偏误:1 简单化的或生硬的对应。2 堆砌“对应词”3 释义繁琐教学建议:1 要消除学生的对等词观念。2 要重视汉英对比研究和研究成果在教学中的运用。3 处理词语时,要注意教学的阶段性。4 给对应词语时,应能限制词义。5 要区别情况,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