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新时期高校社科学报发展刍议

新时期高校社科学报发展刍议

新时期高校社科学报发展刍议

高校社科学报作为高校教学科研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主办的、立足高校,面向全社会,刊登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论文的高层次学术理论刊物,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和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学报所刊载的文章,所体现出来的思想观点、学术信息及理论体系等,都是学报质量、效益作用的基本载体,也是高校学报的生命力所在。笔者就我国当前制约高校社科学报发展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新时期高校社科学报的发展思路。

一、当前制约高校学报发展的因素分析

(一)学报办刊体制亟待突破

不可否认,我国当前高校学报仍沿袭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办刊理念、办刊模式和办刊方法。在诸如领导体制、责任机制、保障机制、评价机制、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等方面都存在着不适应的问题。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办刊体制和投资体制,一方面造成了单一的办刊主体和投资主体,限制了非校方渠道的资金投入,使得学报融资能力、资本和资产运作能力非常脆弱,其结果是学校微薄的投入远远不能满足学报自身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非校方资金难以进入学报,也加剧了学报资源短缺的程度。在经营自主权方面,由于学报没有建立期刊出版法人制度,而是实施主管和主办单位制度,从而使任何一个学报都必须找一个主管机关和主办单位,由于主管单位和出版单位之间责、权、利不明确,使出版物成为主管部门的行政附庸,使学报也成为了安排不同级别富余官员的地方。在学报的退出机制方面,是生亦

难,死亦难。学报办得再差也死不了;办得再好,也没有在出版资源的配置上给予倾斜。可以说,学报体制上的问题是根本的,旧的体制的长期沿袭既形成了封闭僵化的办刊机制和办刊模式,也制约了人们的思想和行动,从而影响了办刊的思路。

(二)高校学报办刊结构性障碍亦需破解

当前,在不同地区和各高校学报之间存在着生存性短缺和发展性短缺,这种短缺,可归纳为结构性短缺。其主要反映在高校的各类学报之间,重点院校学报与一般院校学报之间、发达地区学报和欠发达地区学报之间,在办刊上存在着结构不合理,低水平的重复建设问题。一方面,“一校一刊”的办刊模式虽然照顾到东中西部的地区平衡和机会均等,但办刊水平的良莠不齐和实力的差距则更加凸显这种结构的不平衡。中西部的不少学报存在着生存性的短缺。办刊经费的奇缺(有的学报年办刊经费只有2万元),办刊稿源的奇缺,办刊人员的奇缺(有的学报仅1人),办刊质量的低水平,从而造成了办刊资源的浪费,为学报的外延式发展和集约化经营带来阻碍。是否每个学校都要办一份学报,这的确需要慎重考虑,这种平均主义式的办刊模式,也有违效率与公平的原则。另一方面,东部学报大多处于发展性短缺阶段。虽然和中西部相比,学报总体质量较高,办刊条件较好,但学报在国际上影响力还有限,能被世界六大检索系统收录的期刊仍很少,办刊实力也相差甚远,现在国际上很多纯学术期刊都自负盈亏,我们的学报自然甘拜下风。如不靠学校的扶持,要生存和发展都很难。

二、创新办刊机制是学报发展的基础

学报体制创新,是指必须改变学报依附于主办学校行政管理的状况,改变办刊方式,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反映出版业自身发展规律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也就是说,高校学报有着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重目标,担负着知识传播、知识更新和知识分享的重任。高校学报既是学术期刊,也是一种产业,学报除了要强调学术性外,也同样要关注市场,市场的变化发展影响到刊物的内容以及出版组织与经营方式。

由于受高校学报内容的限制,高校学报的发行显得更为重要和关键。一般讲,高校学报都是由学校统管、统支。每期学报做成什么样。印发多少份,都由学校所划拨的经费决定。这显然同今天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不相适应。高校学报应在学校统管、统支的基础上,逐渐建立、完善起一套适应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行之有效的办法来。寻找市场经济、教育事业和学报出版三者最佳的结合点,使我们的高校学报在新世纪里以全新的姿态迈上新台阶,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三、坚持质量是学报发展的第一要务

质量是学报的生命。质量问题的关键又在于满足科学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学报编委会、编辑部必须坚持品牌策划,特色创新,以质量选稿,争取每份学报每年都能拿出几篇有份量、有说服力和影响力的传世之作。

(一)坚持灵活组稿

立足校内外、国内外,扩大重点强势学科的征稿范围,采取各种有效方式,固定一批有实力的作者群,以点带面,进一步提升学报的整体质量。校内组稿要以重点学科、优势学科为依托,优先向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约稿;可加大对外约稿的力度,采取聘请担任本刊顾问、提高稿酬标准等方式,主动约请省内外、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为学报撰稿,进一步提高刊物的“含金量”和影响力。在此基础上创办国际性期刊,办好期刊英文版。

(二严格学术质量控制

对稿件编排的各个技术流程都要规范操作,杜绝事故隐患。在审稿中要避讳作者与审稿人的亲疏恩怨关系,杜绝关系稿、人情稿及学术赝品,同时注意保密,以确保审稿的公正性和严肃性,等条件成熟时,可实行同行专家的“双匿名”审稿制度。

(三)注意出版时效

学术质量一个重要特点是“新”。想要取得作品首发权必须争分夺秒。一些专业性学术成果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几天、几个月后就可能成为“过去时”,失去刊发意义。要缩短出版时间,首先可在条件成熟时把现有的季刊办成双月刊,把双月刊办成月刊,把月刊办成半月刊;其次需要加大编辑力度,在不影响稿件完整性和准确性的情况下,通过删减图表、精练文字、压缩稿件篇幅等方式,来增加刊物的载文量和信息量;再次要实现出版手段的现代化,通过计算机管理来提高工作效率和出版速度。

国内权威学术期刊名录

职改办:国内权威学术期刊和重要学术期刊参考名录 一、国内权威学术期刊参考名录 哲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中国法学、法学研究、民族研究、求是、国际问题研究、人民日报·理论版(3千字以上论文)、光明日报·理论版(3千字以上论文)、自然辩证法通讯、马克思主义研究。 中国语文、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文艺研究、外国文学评论、外语教学与研究、中国翻译。 中国音乐学、音乐研究、美术、美术史论。 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近代史研究、世界历史、考古学报、中国图书馆学报。 教育研究、心理学报、体育科学。 经济研究、经济科学、中国经济史研究、世界经济。 数学学报、中国科学·A辑、数学年刊·A辑(B辑)、数学进展、科学通报、计算数学、计算机学报。 物理学报。 中国科学·B辑、化学学报。 地理学报、地质学报、地质科学、地质论评、天文学报、气象学报、海洋学报、海洋科学、空间科学学报、地球物理学报。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古生物学报、动物学报、植物学报、动物分类学报、植物分类学报、昆虫学报、遗传学报、生理学报、微生物学报、生物工程学报、实验生物学报。 导航学报、环境科学学报、系统科学与数学、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煤炭学报、石油学报、测绘学报、化工学报、建筑学报、水利学报、土木工程学报、铁道学报、金属学报、硅酸盐学报、自动化学报、电子学报、半导体学报、中国电机工程学报、工程热物理学报、高能物理与核物理、原子能科学技术、力学学报、机械工程学报、仪器仪表学报。 中国农业科学、作物学报、土壤学报、园艺学报、畜牧兽医学报、植物病理学报、林业科学、植物保护学报、水产学报、农业工程学报。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中国公共卫生、中华放射学杂志、营养学报。 解剖学报、中华病理学杂志。 中华医学杂志、中华内科杂志、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中华外科杂志、中华妇产科杂志、中华儿科杂志、中华耳鼻喉科杂志、中华眼科杂志、中华皮肤科杂志、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中国医药学报、中医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中国针灸、中国骨伤。 药学学报、中国药理学报。 二、国内重要学术期刊参考名录 国际共运史研究、中共党史研究、中国历史、高校理论战线、自然辩证法研究、政治学研究、社会学研究、世界宗教研究、孔子研究、中国行政管理、新华文摘(3千字以上论文)、人民大学复印资料(3千字以上论文)、国际社会

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目录(最新版)

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目录 (最新版) 1.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3.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4.北方论丛(哈尔滨师范大学) 5.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6.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8.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9.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0.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11.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2.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3.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4.财经科学(西南财经大学) 15.财经理论与实践(湖南大学) 16.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17.财经问题研究(东北财经大学) 18.财经研究(上海财经大学) 19.财贸研究(安徽财经大学) 20.长白学刊(吉林省委党校) 21.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2.重庆师范大学学报 23.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24.当代财经(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5.当代经济科学(西安交通大学) 26.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7.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8.东北亚论坛(吉林大学) 29.东疆学刊(延边大学) 30.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31.法商研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32.法学(华东政法学院) 33.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34.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5.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6.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37.工会理论与实践(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38.广东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9.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40.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41.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42.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43.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44.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45.国际经贸探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46.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47.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科学版) 48.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 49.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50.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51.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2.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53.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4.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55.河海大学学报 56.河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7.河南教育学院学报 58.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9.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60.湖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61.湖北工程学院学报 62.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63.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64.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65.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66.湖南城市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67.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68.湖南商学院学报 69.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武陵学刊)

社科人文类课题

关于申报2011年山东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的通知 关于做好2011年度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各院部: 山东省社科规划办于2011年 10月10日至10月17日受理2011年度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申报,现将我校有关申报事项通知如下: 一、我校申报限额为12项,学校将组织专家评审,择优推荐。学校集中受理时间为10月8日,请以学院为单位统一申报,个人材料不受理。材料报送至四方校区图书科技楼1503室或黄岛校区1号办公楼370室。 二、申报材料包括:项目申报情况统计表电子版、审查合格的《活页》和《申请书》(各一式7份)、自筹经费研究项目经费来源证明书。项目申报情况统计表内容依次为:项目类别(重点、一般、青年和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学科分类(一级学科)、项目名称、项目负责人、主管单位、成果形式、完成时间、申请经费、联系电话等。山东商业服务业发展研究、外语教学改革研究专项及莒国历史与莒文化研究专项分别单独提交申报情况统计表电子版。 三、按省社科规划办文件要求,承担在研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以及中央各部委、省自然科学基金、省软科学研究项目的负责人不能申报;省社科规划项目尚未完成的,不能作为负责人申报新的项目。 四、未尽事宜,详见附件。 附件:1、关于做好2011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2、2011年度省社科规划研究项目申报推荐指标分配表 3、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申请书 4、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项目设计论证》活页 5、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自筹经费)研究项目经费来源证明 科技处 二○一一年九月二十五日 关于申报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项目的通知 各位老师: 2012年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项目申报已经开始(详见附件)。因为学校要先进行材料的网上审核,再经过教育厅报到教育部,所以学校要做预留时间,请各位老师9月27日前完成网上提交,各学院在9月28日上午将纸质材料送至四方科技楼1510。 联系人:岳丽宏,电话:85071133,86876959。 附件1:关于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附件2:关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中期检查和结项的通知 科技处 二○一一年九月十三日 关于申报2012年度青岛市科技计划项目的通知 各学院: 2012年青岛市科技计划项目已经开始申报,请准备申报的老师认真阅读申报指南,严格按照申报指南进行申请。 一、申报范围: 1.公共领域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2.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 3.关键技术攻关计划项目 二、申报方式 1.本次申报采取网上申请的方式,已注册申请人请使用原帐户和密码登录,未注册申请人须登录市科技局网站(https://www.sodocs.net/doc/0e4430896.html,)或青岛市科技创新综合服务平台网站

CSSCI核心期刊名单

CSSCI来源期刊(2006-2007) (共493种) 管理学:管理世界科研管理管理科学学报外国经济与管理 中国软科学科学学研究南开管理评论中国管理科学管理工程学报预测中国科技论坛经济管理(新管理)研究与发展管理科学管理研究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管理现代化经济体制改革中国行政管理商业经济与管理软科学科技管理研究管理科学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未来与发展科技进步与对策宏观经济管理 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教学与研究国外理论动态 马克思主义研究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社会主义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高校理论战线科学社会主义毛泽东思想研究 哲学:哲学研究世界哲学自然辩证法研究自然辩证法通讯哲学动态中国哲学史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孔子研究道德与文明现代哲学周易研究管子学刊 宗教学:世界宗教研究宗教学研究中国宗教世界宗教文化 语言学:当代语言学外语教学与研究现代外语外国语中国语文方言语言研究 外语界世界汉语教学语言文字应用语言教学与研究中国翻译外语与外语教学究 国外外语教学民族语文语文研究外语教学汉语学习外语研究外语学刊 古汉语研中国俄语教学 中国文学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文艺理论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文艺争鸣 当代作家评论中国比较文学南方文坛中国文学研究明清小说研究鲁迅研究月刊 新文学史料当代文坛民族文学研究红楼梦学刊 外国文学外国文学评论外国文学外国文学研究国外文学当代外国文学俄罗斯文艺 艺术学:中国音乐学文艺研究中央音乐学院学报音乐研究音乐艺术当代电影 电影艺术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新美术北京电影学院学报民族艺术电视研究 中国音乐戏剧艺术人民音乐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中国书法 历史学: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中国史研究清史研究史学理论研究史学史研究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抗日战争研究史林史学月刊世界历史安徽史学西域研究史学集刊华侨华人历史研究当代中国史研究历史档案民国档案中国边疆史地研究敦煌学辑刊中国史研究动态历史教学文献历史教学问题中国地方志 考古学:考古学报文物考古考古与文物华夏考古敦煌研究江汉考古 经济学:经济研究中国工业经济金融研究经济社会体制比较世界经济会计研究 中国农村经济国际经济评论经济科学改革经济学动态中国农村观察财贸经济 农业经济问题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国际金融研究经济学家财经研究南开经济研究 国际贸易经济评论中国经济问题上海经济研究宏观经济研究国际贸易问题

人文社科类核心期刊

人文社科类核心期刊(CSSCI) 管理学:管理世界、科研管理、管理科学学报、外国经济与管理、中国软科学、科学学研究、南开管理评论、中国管理科学、管理工程学报、预测、中国科技论坛、经济管理(新管理)、研究与发展管理、科学管理研究、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管理现代化、经济体制改革、中国行政管理、管理评论、软科学、科技管理研究、管理科学、中国人力资源开发、未来与发展、科技进步与对策、宏观经济管理、管理学报、现代管理科学、华东经济管理 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教学与研究、国外理论动态、马克思主义研究、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社会主义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高校理论战线、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前沿 经济学:经济研究、中国工业经济、金融研究、经济社会体制比较、世界经济、会计研究、中国农村经济、国际经济评论、经济科学、改革、经济学动态、中国农村观察、财贸经济、农业经济问题、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国际金融研究、经济学家、财经研究、南开经济研究、国际贸易、经济评论、中国经济问题、上海经济研究、宏观经济研究、国际贸易问题、商业经济与管理、世界经济研究、证券市场导报、中国经济史研究、财经科学、投资研究、中国土地科学、财政研究、财经问题研究、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城市问题、城市发展研究、当代财经、经济与管理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商业研究、当代经济研究、税务研究、财经理论与实践、农业技术经济、审计研究、经济问题、经济纵横、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经济问题探索、调研世界、财贸研究、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国际经济合作、金融论坛、世界经济文汇、中国农史、国际经贸探索、中央财经大学学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消费经济、中国流通经济、涉外税务、山西财经大学学报、经济学动态、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学院学报、亚太经济、经济经纬、中国金融、上海金融、产业经济研究、现代经济探讨 政治学:世界经济与政治、政治学研究、美国研究、太平洋学报、现代国际关系、国际问题研究、欧洲研究、日本研究、国际论坛、国家行政学院学报、台湾研究、当代亚太、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北京行政学院学报、理论与改革、南洋问题研究、台湾研究集刊、日本学刊、国际观察、中共党史研究、青年研究、求是、党的文献、东南亚纵横、中共中央党校学报、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妇女研究论丛、国际政治研究、新视野、南亚研究季刊、求实、东南亚研究、江苏行政学院学报、东北亚论坛、德国研究、党史研究与教学、西亚非洲、拉丁美洲研究、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教育学: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全球教育展望、比较教育研究、教育研究与实验、教育发展研究、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教师教育研究、教育与经济、外国教育研究、电化教育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课程·教材·教法、中国高等教育、中国教育学刊、开放教育研究、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国电化教育、教育科学、北京大学教育评论、复旦教育论坛、中国远程教育、高教探索、江苏高教、现代大学教育、现代教育技术、中国大学教学、中国高教研究、教育学报、上海教育科研、中国特殊教育、教育评论、教育信息化(学术版)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远程教育杂志、教育与现代化、教育科学研究、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统计学:统计研究、数理统计与管理、统计与信息论坛、统计与决策 综合性社科期刊:中国社会科学、国外社会科学、天津社会科学、读书、学术月刊、江苏社会科学、浙江社会科学、江海学刊、学习与探索、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文史哲、开放时代、社会科学研究、学术界、学术研究、浙江学刊、东南学术、社会科学战线、社会科学、南京社会科学、人文杂志、中国文化研究、云南社会科学、

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规范

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规范指南 说明 一、定位与适用对象 《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规范指南》(简称《指南》),是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教学与研究人员关于学术规范的共同约定,同时也是进行学术规范教育的指导性用书。 《指南》适用于在我国高校从事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研究的教师与学生。 二、目的和任务 《指南》的目的是为学术创新、学术交流和学术发展提供基本规范的指引。 《指南》的任务是介绍、说明和解释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研究的基本伦理、纪律和法律约束以及相关的技术规范。 三、编写思路 《指南》以引导与劝诫为原则,注重操作与实践,在尊重学科差异的基础上,阐释学术研究规范的共同性问题。 就学术伦理而言,《指南》依据学术界已有的共识,着重说明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研究者应具有的基本价值观和应具备的基本职业操守,促使研究者提高修养、加强自律。 就纪律和法律约束而言,《指南》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教育部的有关规定,着重阐释其中与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研究相关的规章制度和法律条文,并针对现实情况预先说明违法和违规行为将会产生的严重后果与不良影响,引起学者的戒惧心,增强遵守规范的自觉性。 就技术规范而言,《指南》依据学术界的共识和惯例,着重介绍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研究的基本程序、基本技术标准和规则。 四、框架结构 《指南》正文共八节,第一节说明与学术研究相关的基本概念,第二节阐述学术伦理,第三节至第七节以学术研究的环节为纲,介绍和解释相关的学术规范,第八节着重介绍了学术资源获得与权益自我保护的知识。正文之后附有教育部颁发的相关文件。 1

目录 说明 1基本概念 (1) 2学术伦理 (4) 3选题与资料规范 (6) 4引用于注释规范 (12) 5成果呈现规范 (18) 6学术批评规范 (22) 7学术评价规范 (24) 8学术资源获得与权益自我保护 (27) 附录一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的通知 (31) 附录二教育部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进一步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意见 (35) 附录三教育部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 (40)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浅析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几点因素 【摘要】创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决定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地位的重要因素。高校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优秀人才的重任,青年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是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就如何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做了粗浅探析。【关键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影响因素方式方法 一、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它的到来使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知识经济是主要依靠知识创新和知识广泛传播发展的,以智力资源来创造财富的经济。创新是它的灵魂,而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无论是知识创新还是技术创新,无论是经济竞争还是科技竞争,归根到底还是要靠大量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是时代的迫切需要,也是一个国家富强及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因素。 人才来源于教育,高等学校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摇篮。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原有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发展个性特长的需要。应试教育只能培养出记忆力好、善于考试和只会模仿的学生,不能培养出富有创造性和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因此应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发展个性特长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去考虑,把协调发展上升为一种现代教育观念。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是教育的深刻变革,是一项关系全局的系统工程,须要在人成长的各个阶段始终贯彻素质教育,着眼于培养创新素质。 二、大学生创新素质发展的障碍因素 1.侧重于知识传授,忽视能力的培养 高校目前的教学内容仍以传授知识为主,教学方法仍以课堂讲授为主。这种教学,学生学得较被动,学习积极性不高。而且,一部分教师的思路狭窄,创造性不强,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造成学生思维滞塞,缺乏质疑的品质,不会变通。而且,现在高校评价学生的标准主要是学业成绩,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片面追求成绩,忽视其它能力尤其是科研能力的培养,造成动手能力不强、实践活动能力薄弱的后果。 2.专业课设置过细,限制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高校专业的设置,对培养高等专业性人才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专业的束缚与学生的压力依然存在。 专业范围狭窄,专业的束缚对学生的创新也会产生诸多不利的影响。虽然近几年许多高

年学报工作总结及要点

2012年度学报工作总结及2013年工作设想 在校党委和校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在审稿专家和广大作者、读者的大力支持下,学报编辑部的全体员工团结一致,任劳任怨,克服了人手少、任务重等困难,较为圆满地完成了2012年度学报的出版任务:2012年共出版学报6期、刊发论文152篇,总印数6000册、总印张3.3万、总码洋6万元。下面从几个方面总结学报2012年的工作。 一、坚持理论与业务学习,保证了学报正确的学术传播导向 高校学报在国家整个出版事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它的编辑出版工作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重任。学报的学术性、科学性、综合性、知识性、信息性等特点更是要求学报的工作人员要有较强的政治敏感性、较高的理论水平、较扎实的业务基本功、较丰富宽广的知识面,因此学报编辑部的工作人员必须不断地学习、充实和提高,与时俱进,以满足出版工作的需要。 一年来,学报编辑部的全体员工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各种理论和业务知识,以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敏锐性和编辑业务能力;单位领导积极认真地组织员工按照学校、国家行业管理部门的部署和具体要求完成了一些政治和业务活动中的“规定动作”,同时又能结合本单位实情开展一些灵活机动、形式多样、针对性强的学习活动。 理论学习方面,组织大家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并将其内化、物化为学报出版实际工作中来,明确和坚定了我学报的比较优势和前进方向——走石油化工特色办刊之路,进一步增强了全体员工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对于办好学报人人信心百倍,工作奋勇争先,誓为科技强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业务知识学习方面,坚持业务学习制度,学习、研究编辑理论、编辑规范及相关专业知识,并就编校加工出现中的问题经常组织大家进行交流和讨论,做到“资源”共享,共同进步,不断提高每一个编辑的编辑业务水平和专业水准,力求做到编辑业务要精,各专业知识要通,为提升编辑部的整体实力夯实了基础。

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编排规范》(修订版)

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编排规范》(修订版) (发布时间:20XX.07 ) 本规范规定了学报的基本项目、结构和编排格式,适用于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也可供其他科技期刊 1 引用标准与法规 GB 6447—86 文摘编写规则 GB 788 —87 图书杂志开本及其幅面尺寸 GB 7713—87 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 GB 7714—87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GB 9999—88 中国标准刊号 GB 11668 —89 图书和其他出版物的书脊规则 GB/T 3179—92 科学技术期刊编排格式 GB/T 13417—92 科学技术期刊目次表 GB 3259—92 中文书刊名称汉语拼音拼写法 GB/T 1.1—93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单元:标准的起草与表述规则第1部分:标准编写的基本规定 GB 3100?3102—93量和单位 GB/T 7408—94 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 GB 3860—1995 文献叙词标引规则 GB/T 1 5834—1 995 标点符号用法 GB/T 1 5835—1 995 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 GB/T 16159—1996 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新闻出版署令第1 2号:科学技术期刊管理办法1991-06-05 新闻出版署、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出版物汉字使用管理规定1992-07-07 2 学报的主体学报中各篇文章的总汇称为学报主体(即除封页、目次页、总目次页或索引,以及与文章无关的广告、插页等之外的部分)。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賃軔朧。 2.1页码和页眉 1)每卷或每期学报主体的页码,应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每期页数应基本稳定,每期的首页和翻开的右页都应为单数页码。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祸測樅。 2)每篇文章应尽可能编排成连续页码;必须转页时,应在中断处加注下转第祯”,在接页上注明上 接第X页”。每篇文章只宜转页1次,且不得逆转,也不允许由转页而导致接页上的文章产生再转页。残 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婭骒東。 3)每篇论文篇首页的页眉应标明中、英文刊名(英文刊名过长者可按规定缩写),卷次、期号,出版年、月,其页次可用暗码。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顧荭钯。 4)非篇首页的页眉一般为:双页标明页码、中文刊名、出版年份或卷次;单页标明期次、作者(多于 1 人可略为第一作者,后加“等”)、题名(副题名可略去)和页码。彈贸摄尔霁毙攬砖卤庑诒尔肤。 2.2收稿日期 1 )收槁日期指编辑部收到文稿的日期,必要时可加注修改稿收到日期。 2)收稿日期可排在篇首页的地脚,并用正线与正文分开;也可排在文末。 2.3题名 1)题名应以简明、确切的词语反映文章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要符合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的有关原则,并有助于选定关键词。謀荞抟箧飆鐸怼类蒋薔點鉍杂。 2)中文题名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必要时可加副题名。 3)英文题名应与中文题名含义一致。 4)题名应避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缩写词、字符、代号,尽量不出现数学式和化学式。 2.4作者署名和工作单位 1 )文章都应有作者署名,它是文责自负和拥有著作权的标志。 2)作者姓名署于题名下方,团体作者的执笔人也可标注于篇首地脚或文末,简讯等短文的作者可标注于文末。3)英文摘要中的中国人名和地名应采用《中国人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法》的有关规定:人名姓前名后分写,姓、名的首字母大写,名字中间不加连字符;地名中的专名和通名分写,每分写部分的首字母大写。厦礴恳蹒骈時盡继價骚卺癩龔。 4)对作者应标明其工作单位全称(如“X大学物理学系”)、所在城市名及邮政编码。建议在作者单位项后面或篇首页地脚标注第一作者的年龄、性别、职称等信息。茕桢广鳓鯡选块网羈泪镀齐鈞。 2.5 摘要 1)论文都应有摘要(3 000字以下的文章可以略去)。摘要的编写应符合GB 6447 —86的规定。 2)摘要的内容包括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一般应写成报道性文摘,也可以写成指示性或报道—指示性文摘。鹅娅尽損鹌惨歷茏鴛賴縈诘聾。 3)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应是一篇完整的短文。一般不分段,不用图表和非公知公用的符号或 术语,不得引用图、表、公式和参考文献的序号。籟丛妈羥为贍偾蛏练淨槠挞曉。

华南师范大学社科类重要学术期刊界定一览表

附件: 华南师范大学社科类重要学术期刊界定一览表 1.法学(共22种) T级(1种)法学研究 A 级(6 种)中国法学、法商研究、中外法学、政法论坛、法律科学 (西北政法大学学报)、法学家 B级(15种)现代法学、清华法学、法学、法制与社会发展、行政法学研究、法学评论、知识产权、环球法律评论、比较法研究、法学论坛、华东政法大学学报、政治与法律、法学杂志、当代法学、中国刑事法杂志 2.高校综合性社科学报(共70种) T级(0种) A级(20种)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浙 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

学版)、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 社会科学版)、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武汉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B 级(50 种)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东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求是学刊、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山西大 —1—

大学生怎样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大学生怎样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摘要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促进中国未来建设事业有着重要的长足意义,也是为 提升中国当今竞争水平的必走之路。另外,从中国大学生创新水平现状考虑也是势在必行重要 举措,即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提高其创新能力存在重要性和必要性。本文主要是化工专业 的学生如何来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的。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能力 引言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动力,科研能力和科研成果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创新也是富国强民的必由之路。 那么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我们高等教育面临和必须解决实际的问题。 创新概念,是一个经济学概念。广义理解的创新概念是指力求将科学、技术、教育等与经济融汇起来,即创新表现为不同参与者和机构(包括企业、政府、大学、科研机构等)之间交互作用的网络。在这个网络中,任何一个节点都可能成为创新性为实现的特定空间。创新行为因而表现在技术、体制或知识等不同的侧面。当代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很多成果都是在大学中进行研究并在实际运用中得到转化的,可以看出,大学拥有着良好的创新氛围,而大学生作为大学主体的一部分具备着良好的条件和优势从事创新活动,因此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存在实现中的可能性。 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增强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断培养年轻一代的知识水平和创造性能力,是继承中国先进知识成果的首要条件,也是不断创造新发现并赶超世界先进生产力的不竭动力。唯有不断发扬创新精神才能保持民族事业的顺利开展,因此,大学生积极思考并主动参与创新活动,有其重要的历史意义。 一、当代大学生的创新现状 根据研究,大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表现主要体现在:一,缺乏创新的观念和创新欲望;二,缺乏创新性思维能力;三,缺乏创新的兴趣和毅力;四,缺乏创新所必需的毅力。另外,随着网络的盛行、西方思想的传入和现在中国社会所面临的种种压力等问题的日益呈现,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活动也出现了很大的分离,譬如各种心理问题和道德修养缺陷等,这些无疑都给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设置了障碍。从中国大学生的创新现状分析,不断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素质,提高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重大工程,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并“紧急治疗”大学生在创新问题上犯下的疾病有着迫切的必要性。 二、大学生如何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是项艰巨的历史任务,不可能在一朝一夕内就能解决,同时,这项历史任务更是赋予了众多的艰辛和曲折,因此在大学生里面建造起浓郁的创新氛围更不可能是一个人或组织的事情,除了国家和政府能审时度势制定出规范的创新方面的政策和必要的物质投资外,作为这项工程的主体,大学生更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其中来,并与国家的创新体系相配合,形成呼应,拉近互动,最终为创新工程的建构共谱胜利之曲。 1、要主动营造活跃的创新氛围。 创新氛围的营造能为创新行为提供环境支持,积极热烈的创新场景可以使大学生本身产生创新的意识和灵感。一方面,在大学里面我们大学生应该主动配合营建自己的创新团体,如宿舍文化、班级文化、社团组织文化等;另一方面,我们要积极利用好大学里的各

论制约高校人文社科学报发展的外部因素及对策

论制约高校人文社科学报发展的外部因素及对策 高校人文社科学报整体质量不高有其众多的因素,其中外部因素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原因,出版管理部门72主办单4,3应该给学报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营造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 标签:高校学报;发展;思考 为了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为高校教师及社会上社科研究人员建构一个发展学术科研成果的平台,1999年国家新闻出版署建立学报类期刊序列,批准一大批由高校主办的学报公开发行。仅从数量上看,似乎我国人文社科期刊界呈现出一派繁荣昌盛的局面,目前高校的人文社科学报占我国人文社科类期刊数量的比例应该在2/3以上,形成一支庞大的队伍。从社会效果上看,此举也毋庸置疑地推动了我国及高校系统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与发展,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益。然而,我们还应该清醒地看到,新闻出版部门对学报管理的局限性、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报管理方法的滞后性,以及主办单位的办刊观念、办刊模式的偏差致使一些高校学报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尤其是1999年以来,批准公开发行的学报的主办单位大都是层次较低的高校,校方及部分领导对学报的使命与职责作用的认识还停留在小农经济的传统思维模式上,境界不高,思路不明,给学报的健康发展设置了有形与无形的障碍,一些严重的制约因素导致出现一些学报“带着镣铐跳舞”的不和谐现象。如果说高校人文社科学报是“带着镣铐跳舞”未免有些夸张,那么高校人文社科学报面对外边精彩的世界则的确有些无奈。在出版界深化改革,组建各种集团搞集约化经营、加快产业化步伐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时,高校学报却如死水一潭,无声无色,散见于各种会议上、报端上的改革设想、发展思路还停留在口头上、纸面上。个中原因较为复杂,但有一点应该指出,高校学报与编辑人员并非没有开拓进取意识,而是奈何不得那众多的羁绊。一些有识之士深为学报发行量低、整体质量下滑、不适应时代发展的现状而忧虑,但只是空悲切而已。新闻出版行政部门也指出目前学报整体质量不高,滞后于期刊业的发展,有的不仅稿件质量、编校质量低劣,而且还出现政治、导向方面的错误。反思起来,高校学报整体质量不高,有其众多的自身原因,但从两分法的观点上看,客观因素也就是外部因素也是不容忽视的。这是一个系统工程,没有良好的外部环境,高校学报的生存环境就不容乐观。笔者拟就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作一浅析。 (一)上级部门的一些规章、条例促使高校学报自我封闭,服务对象单一化 教育部在《高等学校学报管理办法》中明确指出:高等学校学报是高等学校主办的、以反映本校科研和教学成果为主的学术理论刊物。管理办法颁布于1998年,而在此20年前,就是1978年,教育部在《关于办好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的意见》中提出高等学校学报是以反映本校教学科研成果为主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两者相比,只是个别字面的不同,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差别。正因为这种政策、规章的界定,也就有了高校学报编辑理论上的综合性、内向性。综合性理论已经不能具有影响力,尤其对一些单科院校主办的学报毫无作用,而内向性

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管理办法...

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管理 办法(2006年修订)》的通知 教社科[2006]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各重点研究基地: 为进一步加强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建设,推动高校科研体制改革和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我部在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对2001年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现将2006年修订稿印发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附件: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管理办法(2006年修订) 教育部 二○○六年五月二十九日

附件: 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 重点研究基地管理办法 (2006年修订) 目录 一、总则 二、管理体制 三、人员管理 四、项目管理 五、人才培养 六、成果管理 七、学术交流 八、经费管理 九、科研设施与图书资料、网络建设 十、档案管理 十一、报告制度 十二、检查评估 十三、附则 一、总则 为加强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科学管理,根据《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计划》,特制定本办法。 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以下简称重点研究基地)是科研制度创新的重要成果,是聚集和培养优

秀学术人才,围绕国家发展战略,针对学科前沿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组织高水平研究的新型科研组织,在产出创新成果,形成学术交流开放平台,带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创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依托高校要在巩固前期成绩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质量提高、注重内涵发展,加大支持重点研究基地建设的力度,使重点研究基地成为“211”、“985”工程平台建设的核心和支撑,成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实现上述目标,提出以下建设标准: (一)科学研究:围绕国家发展战略,针对学科前沿和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组织高水平的科研项目,产出创新性的成果,促进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协调发展,建立知识创新机制,使科学研究的整体水平居国内领先地位,并在国际相同研究领域享有较高学术声誉,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家级重点研究基地。 (二)人才培养:通过科学研究,培养高素质的一流学术带头人和中青年学术骨干,建立一支团结协作、结构合理的科研团队;通过课程开发和吸收研究生参加课题组,促进最新研究成果向教学层面转化,更新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水平,培养硕士、博士等高级专门人才;为社会各界提供以知识更新为主要内容的培训,使其成为全国相同研究领域的专门人才库和人才培养培训基地。 (三)学术交流和资料信息建设:通过参与制订全国性研究发展规划,举办全国或国际学术会议,接收国内外访问学者,建立图书资料库、数据库和专业化的信息网络等措施,协调本研究领域的全国性学术活动,发挥对外学术交流窗口作用,成为本学科或研究领域的全国学术交流和资料信息基

比较好发的大学学报

比较好发的大学学报 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

比较好发的大学学报: 南方论刊 岭南学刊、广东行政学院学报(前者是08-09的C扩展版,后者是今年的C扩展版,两个都免版面费,且50元每千字的稿费,我发过)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审稿20天左右,版面费650,稿费150(7千多字)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审稿一周版面费600(6千多字) 黑龙江对外经贸审稿一周版面费510 (6千多字)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免版面费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审稿2个月左右,400每篇,有一百多的稿费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审稿一个月 450每篇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审稿一个月不到 800元 6000字 西华大学学报社科版审稿一个月免版面费 四川省委党校学报同上 技术经济审稿半个月 700 近7000字 宜宾学院学报 500元每篇 中国土地是中文核心审稿不到一个月免版面费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科版审稿一个月左右版面费400 铜陵学院学报免版面费 泰山乡镇职工大学学报免版面费 南方农村版面费500

1.审计与经济研究 2.财经科学 3.财经问题研究 4.证券市场导报 5.探索 6.天府新论 7.上海经济研究 8.中国改革 9.投资研究 10.财会月刊 11.上海会计 12.经济研究参考 13.财政研究 14.经济学家 15.经济研究 16.经济科学 17.世界经济 18.财经研究 19.经济管理 20.新疆农垦经济 21.石河子大学学报 22.改革

23.中国改革报?理论周刊 24.经济学消息报 26.决策咨询,对策性研究的刊物,理论性太强投稿不太合适 27.经济评论 28.上海保险 29.上海经济研究 30.中国工业经济 31.世界经济文汇 32.当代经济科学 33.经济管理 34.管理世界 35.学术交流 36.北方论丛 37.财经研究 38.管理科学 39.金融教学与研究 40.厦门大学的《中国经济问题》,要求单一作者,多个作者不要 41.中国国情国力 42.改革 43.企业管理 44.银行家 45.统计研究

论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意义

论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蝎动力。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国际竞争将主要体现为创新人才的竞争。当今社会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在这样的新的环境下,对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大学生是21世纪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在党和国家大力强调自主创新的今天,科技创新能力成为高素质人才的核心和灵魂。所以,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问题更加突出地摆在我们面前。 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首先要从教育这个源头抓起”。“科技创新,关键在人才”,关键在于要有自主创新意识和自主创新能力的人才。在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创新更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发展重要的基石。科技创新教育是高校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高校教育发展的需要。因此,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以及创新能力,是目前高校学生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科技创新能力及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 科技创新能力是指通过科学知识的积累和创新性思维不仅能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内在联系,而且能够在此基础上产生新颖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它是一种开创性的探索未知的心理活动,是人类智慧升华的表示。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而且必要的。 创新教育中,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创新精神的培养、潜能

的开发、个性的发展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加学生就业机会有重要意义。在拥有一流的人才、一流的科研设备、全新的知识和高新技术的高等学校,对新世纪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研究和实践,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一大批有素质、有创新意识、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不仅是教育事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国家兴旺、民族振兴的要求;对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加快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加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战略意义。 第二,培养大学生科技创能力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深化教育改革,加快培养具有科技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我们在未来竞争中赢得主动权的关键。当代大学生是将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力军,高等教育必须尽快担负起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历史责任,把增强大学生创新能力上升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而对于肩负振兴中华历史使命的当代大学生来说,只有培养高度的科技创新精神,在学习和工作中大胆创新,才能担当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第三,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是高校教学内在规律的体现和学生工作的内在要求。高校的教学过程应该是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学习与创造相结合的过程。一方面,学生参与科技活动,可以促进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为应用所学知识提供了条件。另一方面,通过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完善知

2018年EI收录中文期刊

2018年EI收录中文期刊——目录总览 序号中文刊名收录情况1声学学报保持收录2航空学报保持收录3兵工学报保持收录4自动化学报保持收录5电子学报保持收录6太阳能学报保持收录7测绘学报保持收录8地理学报保持收录9地质学报保持收录10复合材料学报保持收录11力学学报(英文版)保持收录12金属学报保持收录13光学学报保持收录14石油学报保持收录15石油学报:石油加工保持收录16岩石学报保持收录17光子学报保持收录18物理学报保持收录

19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新收录20工程科学与技术保持收录21力学进展保持收录22水科学进展保持收录23原子能科学技术保持收录24电力系统自动化保持收录25汽车工程保持收录26桥梁建设保持收录27化工进展保持收录28高等学校化学学报保持收录29土木工程学报保持收录30中国环境科学保持收录31中国公路学报保持收录32中国铁道科学保持收录33中国表面工程保持收录34分析化学保持收录35计算机学报保持收录36含能材料保持收录37工程科学学报保持收录

38火炸药学报新收录39地球物理学报保持收录40岩土工程学报保持收录41中国激光保持收录42发光学报保持收录43材料研究学报保持收录44中国有色金属学报保持收录45稀有金属保持收录46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保持收录47仪器仪表学报保持收录48力学学报保持收录49中国光学新收录50科学通报(中文)保持收录51化工学报保持收录52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保持收录53计算机研究与发展保持收录54控制与决策保持收录55控制理论与应用保持收录56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保持收录

57地学前缘保持收录58电机与控制学报保持收录59电力自动化设备保持收录60工程力学保持收录61环境科学保持收录62爆炸与冲击保持收录63精细化工保持收录64食品科学保持收录65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保持收录66大地构造与成矿学保持收录67高电压技术保持收录68红外与激光工程保持收录69航空动力学报保持收录70宇航学报保持收录71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保持收录72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保持收录73北京邮电大学学报保持收录74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保持收录75建筑材料学报保持收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