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必修3第二、三章练习题201105

必修3第二、三章练习题201105

必修3第二、三章练习题201105
必修3第二、三章练习题201105

高一地理必修三第二、三章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A.退耕还牧的面积增大

B.人口增长过快

C.水旱灾害频发

D.毁林开荒现象严重 2. 目前,该地区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是

A. 大气污染严重

B. 水土流失严重

C. 土地盐碱化

D. 光照条件变差

陕西省安塞县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生态环境脆弱。据此完成3~4题。 3.安塞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

.大气污染 B .水土流失 C .旱涝灾害 D .水体污染 4.安塞综合治理和保护环境的合理措施是 A .发展工业 B .发展水田 C .开发水能 D .植树种草

图1为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土地分布图,完成5~6题。

5.下列防治荒漠化的措施中,合理的是

A .①地区开展大规模人工降雨

B .②地区飞播造林

C .③地区大规模开采地下水,增加灌溉面积

D .④地区退耕还牧,封沙育草

6.2001年3月我国对楼兰古城及罗布泊进行了考古和科学考察,结果表明 A .荒漠化问题发生在工业时代,古代不曾出现过 B .荒漠化完全是由战争、瘟疫等人为原因造成的

C .人为破坏植被导致水源枯竭、土地退化是楼兰古城及罗布泊消失的主要原因

D .荒漠化完全是地质时期的自然过程形成的,有沙质荒漠和砾质荒漠

石漠化是指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半湿润气候条件及岩溶发育的背景下,土壤遭受严重侵蚀,碳酸岩大面积裸露或砾石堆积的土地退化现象。据此完成7~8题。 7.石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 .风化作用

B .风蚀作用

C .水蚀作用

D .沉积作用

图1

8.石漠化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A.滥伐森林 B.过度放牧C.开山取石 D.环境污染

9.森林破坏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有

①全球气候失调②生态环境恶化

③臭氧破坏加重④自然灾害频发

⑤地震、火山加剧⑥生物多样性锐减

A.①②④⑥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③④⑤⑥经过治理后,田纳西河流域成为美国发展最快的地区。据此完成10~13题。

10.田纳西河流域进行综合开发的核心是

A.利用河流 B.梯级开发 C.恢复生态 D.资源开发

11.田纳西河流域的农业发展注重了

A.以畜牧业为主 B.以种植业为主 C.发展旅游业D.农林牧渔综合发展

12.田纳西河流域形成了以高耗能工业为骨干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其主要条件是A.矿产丰富 B.交通便利

C.科技发达 D.水电、火电、核电丰富

13.美国为有效控制田纳西河洪水灾害,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建设和完善航运网B.保护环境,发展旅游业

C.修建堤坝,疏通河道D.发展畜牧业,改善气候

1998年夏季长江发生全流域的特大洪水。这次洪水波及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长,造成的损失之大都是历史上少见的。据此完成14~15题。

14.造成长江流域暴雨的天气系统为

A.高气压 B.反气旋C.热带气旋D.气旋和锋面

15.可以减轻流域内发生特大洪灾的措施是

A.加强流域内用水管理 B.防治污染

C.加强全流域的绿化 D.围湖造田

2009年广西通过建成桂平、贵港、那吉航运枢纽等一批内河水运项目,使南宁至广州常年可通航千吨级船舶,西江航运干线建成了“水上高速公路”,成为西南地区完成货运量最大、运输最繁忙的通航河流。据此完成16~17题。

16.西江成为西南地区完成货运量最大、运输最繁忙的通航河流的自然原因有

①径流量丰富②水量较稳定③河网密布④河流落差大⑤结冰期短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①③④ D.②③⑤

17.为了有效控制西江下游的洪水灾害,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A.建设巨大航运网B.加固大堤,疏浚河道

C.平原地区兴建大坝D.发展林业,改善气候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现在已为玉米所取代)。”一曲《松花江上》唱出了东北地区物产的丰富。回答18~21题。

18.东北农业生产的自然资源优势,主要表现在

①土地资源优势②森林资源优势③矿产资源优势④地理区位优势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9.要保持和提高东北地区在全国商品粮供应中的地位,可行的措施有

①培育优良品种②增加科技投入

③改种冬小麦④增施化肥、农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近年来东北平原逐渐形成玉米、水稻、春小麦、大豆等专业化生产地区,这种专业化生产的主要优点是

①有利于机械化耕作和农业技术推广 ②有利于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

③有利于因地制宜利用自然条件 ④有利于农林牧渔综合发展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③④ 21.关于东北地区农业开发中的问题叙述不.正确的是 A.农业生产精耕细作,土地生产率高

B.林地和草地的比重下降,资源利用失调

C.开垦沼泽地,破坏了湿地环境

D.农产品质量和品种不适应市场要求,农业内部结构不尽合理 22. 湿地的主要生态功能是

①保护生物多样性,提高环境质量 ②消纳一切来自自然和人为的污染 ③能大量吸收阳光中的紫外线 ④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23.目前国家已禁止围垦三江平原的沼泽荒地,主要原因是

A .粮食生产过剩

B .保护湿地,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

C .劳动力缺乏

D .转向煤炭、石油等矿产资源的开发

根据图文资料,完成24~27题。

长吉图先导区是中国图们江区域的核心,地处东北亚区域地理几何中心,新欧亚大陆桥通过该区,既有俄罗斯丰富的资源,又有日本和韩国的科技与资本,还有我国的市场与人力资源。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及《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以长吉图为开发开放先导区》,为该区域的振兴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基础条件、外部环境和政策机遇。(节选2009年11月17日《人民日报》) 24.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含义,正确的是

A .东北亚对外开放的先导区

B .图们江区域开发的先行区

C .长吉图经济发展的带动区

D .中国区域内合作的核心区

25.长吉图先导区当地的有利区位条件是

A .科技发达,工业基础好

B .资本雄厚,市场较广阔

C .交通便利,劳动力廉价

D .资源丰富,农业现代化

26.东北经济区内体现因地制宜的是

A. 东北平原发展耕作业

B. 西部高原发展畜牧业

C. 长白山发展混合农业

D. 大兴安岭开发为特产区

27.大图们江经济圈内的环境问题有

①湿地面积扩大 ②草场退化加剧 ③水土流失严重 ④自然灾害频繁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28.关于鲁尔区工业发展区位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

B.多瑙河航运便利,可直通海洋

C.有十分丰富的铁矿资源

D.有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 29.导致鲁尔区衰落的主要原因是

①生产结构复杂 ②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③煤炭能源地位的下降 ④世界性钢铁过剩 A.①③ B. 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30.关于鲁尔区促进产业转型的措施,错误..

的是 图 2 图2

A.大力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

B.重视高等教育的发展,大学设立“技术转化中心”

C.大力发展金融、房地产业

D.加强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

读图3,完成31~33题。

31.辽中南工业区形成初期的优势区位条件有

①矿产资源丰富②科技力量雄厚

③交通便利④水源丰富

A.②③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32.目前,图示地区在资源开发利用中面临最突出的问题是

A劳动力资源短缺 B.煤炭资源日趋枯竭

C.土地资源减少 D.森林资源锐减

33.加快该地区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的有效途径有

①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②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③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④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A.①②④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34.城市化是

A.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变的过程

B.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变的过程

C.农业人口向城市人口靠拢的过程

D.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变并在城市集中的过程

35.下列关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工业化与城市化相互影响、相互推动

B. 一个地区工业化水平高,城市化水平就一定高

C.工业化与城市化之间有联系,但并不是十分密切

D.城市化的内涵就是大力推进城市建设

36.关于江苏省推进工业化与城市化措施的说法,正确的是

A.调整行政区划,分散城市职能,增设乡镇,促进乡镇企业发展

B.“组团式”发展城市群,建设南京、苏州、无锡、徐州四大“都市圈”

C.以工业发展促进小城镇建设

D.限制农民进城,减小城市压力

37.下列说法中不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是

A.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B.产业升级面临困境

C.外贸额占全国比重逐年上升D.城市建设相对落后

2009年11月22日,第三届中国城市化国际峰会上,江苏省南京市获得“2009年度十大活力省会城市”奖。读图4“中国不同区域城市化模式图”,完成38~39题。

38.据图分析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较快的主要因为

A.对外开放

B.资源开发

C.大城市扩散

D.侨乡优势

39.江苏省工业化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主要表现在

①城镇数量猛增

②城市规模迅速扩大

图4

图3

③出现逆城市化 ④城市人口比重提高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读图5“我国南方某地农业生产活动场景图”,完成40、41题。

40. 图示地区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是

A. 生产规模大

B. 产品商品率高

C. 单位面积产量高

D. 机械化水平高 41. 图示地区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优势条件有

A .大面积可供开发的土地

B .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C .终年高温多雨的气候

D .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 42.国家气象局每天为电视天气预报提供的卫星云图主要使用了 ①遥感技术 ②地理信息技术 ③全球定位技术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②③ 43.在沙漠中迷路时,可以采用哪种方式获知自己所处的具体位置信息

A .遥感

B .全球定位系统

C .地理信息系统

D .数字地球

44.GIS 是用于空间分析的计算机系统。图6为某区域自然、社会经济方面的资料分析图,其中只适宜用GIS 数据库软件制作的是

A . 甲

B .乙

C .丙

D .丁

45.中央电视台每天天气预报节目中提供的卫星云图主要使用了

①遥感技术 ②地理信息系统 ③全球定位系统 ④卫星回收技术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④

46.在沙漠中想准确获知自己所处的具体位置,主要应用的是

A .指南针

B .地形图

C .数字地球

D .全球定位系统

47.2009年甲型H1N1流感在世界蔓延,国家疾控中心在空间和时间上对我国确诊病人和疑似病人

进行标定,对潜在的传染区进行预测,主要应用的是

A .RS

B .GPS

C .GIS

D .数字地球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8.0

级地震,陆路交通完全中断,通过卫星航拍取得地面灾情信息,

图5

14

图6

显得至关重要。官兵被空运到灾区实施救援,专家分析,媒体报导陆续传来。据此回答48~50题。 48. 资料中涉及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有

A .交通运输、贸易

B .交通运输、商业

C .交通运输、通信

D .通信、商业贸易 49. 通过卫星航拍取得地面灾情信息,主要应用

A .地理信息系统

B .遥感技术

C .全球定位系统

D .数字地球 50.GIS 可以用来

A .获取灾区的数据信息

B .在救灾中导航

C .对灾害发生地定位

D .建立救灾决策指挥系统

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县(平均海拔4493米)发生7.1级强烈地震。据此完成51~53题。 51.地震发生后,我国迅速对受灾情况进行了监测,主要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 .全球定位系统

B .地理信息系统

C .遥感

D .数字地球 52.玉树地震救援工作难度大,主要由于当地

A .海拔高,地形复杂

B .冻土层深厚

C .生态环境脆弱

D .气候干旱

53.我国科研人员对灾区地质环境、气象、灾情和防疫等进行综合分析,为救灾提供决策,主要应

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 .全球定位系统

B .地理信息系统

C .遥感

D .数字地球

图7为“北京城市道路交通状况显示屏”示意图。读图回答54、55题。

54.该信息显示屏应用的是

A .遥感

B .地理信息系统

C .全球定位系统

D .卫星导航系统 55.该显示屏所呈现的动态信息,便于车辆的

A .准确定位

B .流量统计

C .超速监控

D .合理分流

56.地理信息技术已为人类广泛应用,下列用法最合理的是 A .利用GPS 来监测森林火情 B .利用GIS 进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C .利用RS 设计旅游路线 D .利用GPS 测量珠峰高度 二、综合题

57.读图8及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②--③自然植被类型呈现 ——荒漠草原—— 的变化趋势,造成这种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2)关于图中③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选择填空)。

A.气候干旱,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B.地形主要是高山和盆地,地貌流水侵蚀作用明显。

C.以荒漠景观为主,山地中分布有森林及草甸植被。

图8

行驶缓慢 拥堵 图7

D.内流河为主,径流多以雨水补给为主。

(3)黄河在A 河段含沙量陡增,该河段流经地区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 ,并简要分析产生该环境问题的主要自然原因。

材料一:敦煌市是古丝绸之路上的咽喉重镇,其周边地区充分利用发源于祁连山冰川的党河和疏勒河的水发展灌溉农业,盛产的粮食、棉花及优质瓜果闻名于世。目前敦煌地区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85.37%。由于上游截留,地表水相继断流,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水资源的不足,使得敦煌地区草场退化、外围湿地萎缩、植被枯死、土地沙化扩展。

(4)敦煌地区的荒漠化问题日趋严重,根据材料简述这一问题产生的人为原因。

(5)③地区天然气资源丰富。请简要说明西气东输工程建设对西部地区发展的有利影响。

材料二:2008年初,我国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干线西起霍尔果斯南至广州)正式开工并将于2011年建成。图9为“西气东输二线示意图”。

材料三:近几年珠江三角洲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相继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大量占用耕地、城镇和工业过度集中、环境污染严重、产业结构层次偏低等。

(6)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建成后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积极影响:

在环境方面表现为 , 在经济发展方面表现为 。 (7)为实现沿线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在工程实施中应注意 。 (8)针对珠江三角洲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有:

① ,② 。

图9

58. 图10为黄河流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黄河流域有丰富的能源,其上中游是“西电东送”北线的能源输出地,上游提供的能源以 为主;中游地区分布着丰富的 资源;下游地区分布的主要能源是 。

(2)在该河上游有两个著名的灌溉农业区,在这些地区如果水资源使用不当,容易引发的生态问题是 (填选项字母)。

A .酸雨

B .次生盐渍化

C .赤潮

D .外来植物入侵

(3)图中长城一线是我国北方的农牧过渡带的一部分。调查显示:近300年来,该过渡带荒漠化情况最为严重,其自然原因是 ;人为原因是 。 (4)解决荒漠化问题必须使人口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保持在 和 承载力之内。

59.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1:塔里木河为中国第一大内陆河,全长2486千米,自西向东蜿蜓于塔里木盆地北部,来自于冰山的融水含沙量大,河水很不稳定。流域人口825.7万,约占全区总人口的45%,是中国重要的棉花、石油化工基地,也是库尔勒香梨、杏、薄皮核桃、石榴、无花果等南疆特色果品的生产基地。

图11 塔里木盆地交通线与聚落分布图

(1)塔里木河的主要水文特征有 、 、 。 (2)塔里木河流域最重要的两种矿产资源是 和 。

资料2:塔里木盆地四周是由冰雪融水补给的河流冲积而成的冲积扇。这些地区人口集中,农牧业较为发达,交通便捷。

(3)读图11,说出塔里木河流域聚落与交通线分布特点。

图10 铁路

公路 河流

聚落

山脉

资料3:塔里木河流域内干旱少雨,生态环境极其脆弱。长期以来,气候变化和对水土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加上盲目开垦和乱砍滥伐,导致河道断流、地下水位下降、林木死亡、土地沙化,生态环境急剧恶化。这种状况严重制约了流域内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并威胁到中国整个西部地区的生态系统。

(4)根据塔里木河流域的自然条件和存在问题,提出该流域综合开发与治理的对策。

60.读中国两区域图(图12和图13),回答下列问题。

图12 东北地区图13 珠江三角洲地区

(1)东北三江平原农业机械化水平和粮食商品率高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主要原因是(选择填空)。

A.工业化水平高 B.农业科技水平高 C.人均耕地面积大 D.粮食单位面积产量高(2)东北三江平原农业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选择填空)。

A.加快农业技术应用,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B.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不再建设农业基础设施

C.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开垦草地、湿地和荒地

D.大力退耕还林还草,降低粮食产量和商品率

(4)黑、吉两省单位面积谷物产量上升的原因可能是(选择填空)。

A.改良品种,发展灌溉

B.彻底改变以小麦为主的作物种类

C.增施农家肥提高土壤肥力

D.粮食仓储能力不断提高

(5)东北地区粮食总产量的不断增长与播种面积扩大等多种因素有关,但这些因素也可能造成负面影响。阅读下面的结构框图(图14),将代表相关内容的字母填入图中的空格内。(每个字母限用一次,每框限填一个字母)

A .毁草种粮

B .导致水土污染

C .扩大灌溉面积

D .播种面积扩大

图14

2010年7月下旬以来,吉林省连续遭遇3次历史罕见的特大暴雨袭击,全省共有7个市、自治州、13个县降雨强度创下历史纪录,造成大范围的洪涝灾害。

(6)此次洪涝灾害产生的最主要自然原因是 (选择填空)。

A.降水量异常大,降水强度大

B.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C.支流多,汇水多

D.水利工程年久失修 61.读图15“河北省固安工业园区位置图”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2010年北京市政府大力推进“促进城市南部地区加快发展行动计划”,大量产业向城市南部及周边地区转移。毗邻北京市的河北省固安县抓住这一机遇,加快建设固安工业园区。目前,固安县已成为市场前景广阔的“京津冀新星”。

(1)固安工业园区形成的优势区位条件有 、 、

、 等。

(2)北京市在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适合向固安县转移 (选择填空)。

A .汽车零部件产业

B .文化创意产业

C .机械制造工业

D .水产品加工业

(3)北京市产业转移对固安县地理环境的影响有 、 等。

(从有利或不利方面选择两点作答即可)

(4)固安县吸引产业转移应采取的措施有 (选择填空)。

A .输出科技人才

B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C .注意环境保护

D .提高劳动力价格

图15

高一地理必修三第二、三章练习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二、综合题

57.(1)草原荒漠(2个空1分,顺序颠倒不得分)水分(1分)

(2)C(1分)

(3)水土流失(1分)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地形破碎起伏大;土质疏松;植被稀疏。(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得2分)

(4)水资源利用不合理(超采地下水)(1分);过度开垦(1分)。

(5)有利影响: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加强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新的就业机会;促进相关产业发展。(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得2分)

(6)改善大气质量,减少大气污染(1分)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缓解能源短缺,促进经济持续发展(1分)(答出其中一条即可得分)

(7)环境保护(1分)

(8)将部分工业向周边地区转移进行产业升级,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加强规划与管理58.(1)水电煤炭石油(3分)(2)B(1分)

(3)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大风日数多且集中(2分)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增大;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2分)

(4)资源(1分) 环境 (1分)

59. (1)径流量小季节变化大含沙量大有结冰期(写出任意3点得3分)

(2)天然气石油

(3)分布在山前冲积扇;沿河流分布。(2分)

(4)合理开发矿产资源,如西气东输;发展特色农业,如长绒棉、果品业;水资源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合理利用;改善交通运输条件;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等。其他合理也可给分。(答出1点给1分,最高3分)

60.(1)C(1分)(2)A(1分)

(3)黑:保持不变;(1分)吉、粤:2006年比2002年略有下降;2006年与2008年持平。(1分)(4)A(1分) C(1分)

(5)从左至右依次为:A、D、C、B(每个字母1分,共4分)

(6)A(1分)

61.(1)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市场广阔政策支持(靠近京津地区,劳动力廉价, 地价较便宜)

(2)AC

(3)有利: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等)或不利:加速资源消耗污染环境(可能带来生态破坏等,合理即可)

(4)BC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

第三章基因的本质 第一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一教材分析 (一) 内容与地位: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节,先联系前面所学的有关细胞学基础(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阐明了染色体在前后代遗传中所起的联系作用,再通过对染色体化学成分分析得知,它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那么,遗传物质是DNA还是蛋白质呢教材在此埋下伏笔,然后通过两个经典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最后列举少数生物只有 RNA而没有DNA的事实,得出"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一结论. 本节内容在结构体系上体现了人们对科学概念的认识过程和方法,是进行探究式教学的极佳素材.在教学中,通过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优化课堂结构,妙用科学史实例,把知识的传授过程优化成一个科学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从而渗透科学方法教育. (二) 教学重点: ①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②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教学难点: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二学情分析 1. 学生已经具备了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等细胞学基础,掌握了生物的生殖过程,染色体的化学组成,蛋白质与核酸的元素组成等相关知识,这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认知基础. 2. 高中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也已初步建立,但还很不完善,他们的心智还不能有效控制其行为冲动,对事物的探究有激情,但往往对探究的目的性及过程,结论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 三教学目标设计 1. 认知目标①了解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②过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理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 智能目标①通过模拟科学发现的过程,渗透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②通过对感性图文资料的学习,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③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推理,归纳等科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①通过模拟科学发现的过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不断探究的精神②进一步激发学生唯物辩证观的树立 教学方法设计以"自主性(主动性),探究性,合作性"为课堂学生学习的三个基本维度,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为指导,以侧重科学方法教育为目标,本节课采用"探究—发现"教学模式,融合列举法,讨论法,比较法,归纳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并配以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师通过列举事例,引导学生模拟科学发现,进行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 "探究—发现"教学模式基本程序: 五教学过程概述 (一) 创设情境,设疑引入提供感性材料获得感知布惑①裕语:"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一母生九仔,连母十个样" ▲生物有遗传和变异现象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究竟谁在遗传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以课本为学习材料,自己来探究和解决这一问题. ②(投影):伞藻的幼体相互嫁接的实验(图略) ▲伞藻顶端的形状是由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控制的③回顾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及受精作用的过程▲染色体在生物遗传中具有重要作用 (二)探究活动之一:实验材料的探究●铺垫: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这是科学研究取得成败的关键.无论是高等的,复杂的,还是低等的,简单的生物,它们共同具有的物质基础都是蛋白质和核酸. ●设疑:既然都含有蛋白质和核酸,你觉得选择什么样的生物做实验材料才合适●学生讨论:(略) ●学生探究:从真核生物,原核生物,病毒等生物类群来进行分析,比较,筛选最佳材料. ●教师点拔:越简单,越低等的生物,含有的物质越少,分析起来简便,快捷,干扰因素少,容易得出结论,并且误差小.病毒是最合适的实验材料,成分与染色体相似,在生殖过程中两种成分分开,生活史短,繁殖力强. (三) 模拟,探究,剖析 (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这一部分,让学生沿着科学家的思维轨迹,分析每一步实

(新)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测试题(含答案)

第三章 1.(多选)在力的分解中,唯一解的条件是 A.已知两个分力的方向 B.已知两个分力的大小 C.已知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 D.已知一个分力的大小和另一个分力的方向 2.(单选)原长为10 cm的轻质弹簧被竖直悬挂,当其下端挂上一个质量为50g的钩码时弹簧的长度为12 cm,换上一个质量为l00g的钩码时弹簧的长度为(弹簧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g=10m/s2) A.4 cm B.8 cm C.14 cm D.16 cm 3.(单选)有两个共点力,一个大小为10N,另一个大小为2N,它们合力的最大值是 A.2 N B.8 N C.10 N D.12 N 4.(单选)关于摩擦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 B.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在同一直线上 C.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摩擦力的大小总是与接触面间的压力成正比 5.(单选)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两个物体之间有力的作用时,这两个物体之间一定相互接触 B.一个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一个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C.只有静止的物体才受到重力 D.相对运动的物体之间总有摩擦力作用 6.(单选)如图所示,A、B两物体并排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C物体叠放在A、B上,D物体是_光滑小球,悬挂在竖直线下端,且与斜面接触,若所有的接触画均光滑且都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B 对A 有弹力,且弹力方向水平向左 B .D 与斜面接触时,斜面未发生形变 C .B 对地面的压力大小等于B 的重力 D .A 、B 物体对C 在竖直向上没有弹力 7.(单选)如图所示,汽车B 在水平路面上以相对于地面的速度 1v 向右运动,车上的货物A 以相对于地面的速度2v 向右运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若 12v v <,货物A 受到了汽车B 所施加的向右的、滑动摩擦力 B .若 12v v <,汽车B 受到了货物A 所施加的向右的滑动摩擦力 C .若 12v v >,货物A 受到了汽车B 所施加的向左的滑动摩擦力 D .若12v v >,汽车B 受到了货物A 所施加的向右的滑动摩擦力 8.(单选)关于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的弹力和摩擦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有弹力必有摩擦力 B .有摩擦力必有弹力 C .弹力增大则摩擦力一定增大 D .弹力是动力,摩擦力是阻力 9.(多选)下列关于重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只有静止在地面上的物体才会受到重力 B .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它的方向竖直向下 C .运动的物体也可以受到重力 D .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10.(单选)如图所示的皮带传动装置中,O1是主动轮,O2是从动轮,A 、B 分别是皮带上与两轮接触的点,C 、D 分别是两轮边缘与皮带接触的点(为清楚起见 ,图中将两轮与皮带画得略微分开,而实际上皮带与两轮是紧密接触的).当O1顺时针启动时,若皮带与两轮不打滑,则A 、B 、C 、D 各点所受静摩擦力的方向分别是( )

生物高中必修2第三章第二节教学设计2

“DNA分子的结构”一节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概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2、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 3、讨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历程。 二、课堂教学目标 1、能够写出DNA结构的各个组成的名称 2、通过制作DNA结构模型,分析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3、依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能够推算DNA分子碱基比例。 三、课前准备: 1、材料:各色卡纸 2、工具:剪刀、针线、双面胶。 3、以同桌为小组共同制作脱氧核苷酸的三种成分。 四、教学设计思路: 1.问题导入:在通过实验证明DNA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以后,人们想进一步的了解DNA的功能,但首先需要弄清楚DNA的结构。 2.提出课题:DNA结构模型是怎样建立的 3.分析资料:通过资料探讨DNA分子结构模型的建立过程。 4.设置探究问题:DNA结构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5.探究:通过动手制作DNA平面模型,得出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6.提出问题:DNA分子结构与它的功能有什么关系。 五、教学实施程序: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在课堂实施探究性学习,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以达到课程标准,主要突出了3点: 一是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解决教学的难点和重点——DNA分子结构特点。作为普通中学的教学中最重要和最难的一个目标是夯实基础,本节课的基础知识是对DNA分子结构的认识及通过对DNA分子结构的认识总结出DNA分子结构的特点,这节基础对下一部分知识:DNA分子复制、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稳定性的知识理解是非常关键。本节课通过①对资料讨论分析;②DAN分子结构模型的制作;③对模型相互间的分析讨论和解释三个环节,同时在这三个环节中还布置了学生的动笔活动,从而在不同的情景中让学生体验和运用这些基础知识,以达到对这些知识的更深一步记忆和理解。 二是在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并不是枯燥和机械的让学生的重复,而是采用了探究性学习。如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美国生物生物学家沃森和英国物理学家克里克构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研究过程,在学生深刻理解DNA分子结构特点同时,还领悟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认识模式,有利于学生从科学发现过程中体验成功。 三是在实施探究教学时分解了探究环节。目前高中生物教学,由于受现有的教学成果评价标准、评价制度、高考模式、课时的安排还有学生探究能力的限制,很难进行完整的探究性学习。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活动的难易程度以及学生知识和能力水平将探究的各个环节分解,依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完成一个或几个环节探究任务,不仅可以解决探究教学费事费力的问题,同时又可以适应现行的高考背景要求,使学生能力发展的同时,获得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如在本节课中,学生主要是进行利用现有资料进行探究、分析得出结论、表

(完整word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综合习题

高一生物周练习(3.5) 1.右图表示具有生物活性的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的接触部位类似于突触,称“神经-肌接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肌接头”处 发生电信号与化学信号的转变 B. 电刺激①处,肌肉会收缩,灵敏电流计指针也会偏转 C. 电刺激②处,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计会记录到电位变化 D. 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的电流方向相同 2.关于细胞内外K + 、Na + 和Cl - 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Na + 与神经细胞膜上兴奋传导有关 B. 人体血浆中K + 的浓度比红细胞中的高 C. 神经细胞静息电位形成的主要原因是K + 外流 D. Na + 和Cl -是形成哺乳动物血浆渗透压的主要物质 3.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B .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C .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 D .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 4.一般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即可以“憋尿”,这说明 ( ) A .高级中枢可以控制低级中枢 B .排尿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C .下丘脑可以产生抗利尿激素 D .渗透压感受器位于大脑皮层 5.下图是一个反射弧的部分结构图,甲、乙表示连接在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表。给A 点以一定的 电流刺激,甲、乙电流表的指针发生的变化正确的是( ) A .甲、乙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B .甲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乙不偏转 C .甲不偏转,乙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D .甲发生一次偏转,乙不偏转 6、右图为反射弧示意简图,兴奋在反射弧中按单一方向传导,这是因为( ) A. 在②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的 B. 在③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的 C. 在④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的 7.下列关于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 B.神经纤维上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息状态的零电位 C.突触小体上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8.如图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产生和传导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与图示相符的是( ) A .图中兴奋部位是B 和C B .图中弧线最可能表示局部电流方向 C .图中兴奋传导方向是C→A→B D .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外电流方向一致 9.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神经元受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并能传导兴奋 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C.神经纤维兴奋部位的膜电位是外正内负 D.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通过形成局部电流来实现的 10.下列物质中,在正常情况下不应该出现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 ) A.抗体 B.糖原 C.胰岛素 D.氨基酸 11.下图表示神经元的一种联系,与此相关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刺激a 处,会导致b 处连续兴奋或抑制,c 处也发 生电位变化 B.刺激b 处,不会引起a 和c 处发生电位变化 C.刺激c 处,a 和b 处都会发生兴奋 D.刺激a 处,b 、c 同时产生兴奋或抑制 1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进行传递时,突触小泡会释放传递信息的物质,该物质是:( ) A .神经递质 B .CO2 C .Na+ D .O2 13.足球赛时,球员踢球瞬间,在突触上完成的信息转换模式为( ) A .电信号→电信号 B .电信号→化学信号 电信号 C .化学信号→化学信号 D .化学信号→电信号 化学信号 14. 同学正在跑步,参与调节这一过程的神经结构有 ( ) ①大脑皮层 ②小脑 ③下丘脑 ④脑干 ⑤脊髓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⑤ C .①②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神经纤维 灵敏电流计 腓 肠肌 ① ②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练习题含答案

第二章综合练习 一、选择题 1.一本书放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桌面受到的压力实际就是书的重力 B.桌面受到的压力是由桌面形变形成的 C.桌面对书的支持力与书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D.桌面对书的支持力与书对桌面的压力一定大小相等,而且为同一性质的力 2.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关于接触处的弹力和摩擦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一定有弹力,但不一定有摩擦力 B.如果有弹力,则一定有摩擦力 C.如果有摩擦力,则一定有弹力 D.如果有摩擦力,则其大小一定与弹力成正比 3.一架梯子靠在光滑的竖直墙壁上,下端放在水平的粗糙地面上,有关梯子的受力情况,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受两个竖直的力,一个水平的力B.受一个竖直的力,两个水平的力 C.受两个竖直的力,两个水平的力D.受三个竖直的力,三个水平的力 4.作用于O点的五个恒力的矢量图的末端跟O点恰好构成一个正六边形,如图所示。这五个恒力的合力是最大恒力的()A.2倍 B.3倍 C.4倍 D.5倍 5.同一平面内的三个力,大小分别为4N、6N、7N,若三力同时作用于某一物体,则该物体所受三力合力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A.17N、3N B.17N、0 C.9N、0 D.5N、3N

6.如图所示,一个重为5N的大砝码,用细线悬挂在O点,现在用力F拉法码,使悬线偏离竖直方向30°时处于静止状态,此时所用 拉力F的最小值为() A. B. C. D. 7.如图所示,用绳索将重球挂在墙上,不考虑墙的 摩擦。如果把绳的长度增加一些,则球对绳的拉 力F1和球对墙的压力F2的变化情况是() A.F1增大,F2减小 B.F1减小,F2增大 C.F1和F2都减小 D.F1和F2都增大 8.物体静止在斜面上,若斜面倾角增大(物体仍静止),物体受到的斜面的支持力和摩擦力的变化情况是()A.支持力增大,摩擦力增大B.支持力增大,摩擦力减小 C.支持力减小,摩擦力增大 D.支持力减小,摩擦力减小 二、填空题 11.用弹簧秤称物块时,读数为,用弹簧秤拉着物块沿倾角为37°的斜面向上匀速滑动时,读数为6N,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12.作用于同一点的两个力F1、F2的合力F随F1、F2的夹角 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则F1= ,F2= 。 13.同一平面中的三个力大小分别为F1=6N、F2=7N、F3=8N,这 三个力沿不同方向作用于同一物体,该物体作匀速运动。 若撤消F3,这时物体所受F1、F2的合力大小等于N,合力的方向。14.用两根钢丝绳AB、BC将一根电线杆OB垂直固定在地面上, 且它们在同一个平面内,如图所示,设AO=5m,OC=9m, OB=12m,为使电线杆不发生倾斜,两根绳上的张力之比 为。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2第三章第二节练习题-普通用卷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2第三章第二节练习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乙烯与苯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分子中均含有碳碳双键 B. 常温常压下,它们均呈气态 C. 都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D. 分子中所有原子均处于同一平面 2.乙烯和苯能够共同发生的反应类型有() ①加成反应②取代反应③加聚反应④氧化反应.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3.乙烯和苯较易能够共同发生的反应类型有() ①加成反应②取代反应③聚合反应④氧化反应.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苯中滴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后,液体分层,上层溶液呈紫红色 B. 煤经过气化和液化生成可燃性气体或液体,变为清洁能源,属于物理变化 C. 石油分馏时获得的石油气中可以分离出甲烷,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物 D. 乙烯和苯分子中均含独立的碳碳双键,都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 5.下列各组中两个变化所发生的反应,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①由苯制环己烷;由乙烯制溴乙烷 ②丙烯使溴水褪色;乙炔使酸性高锰酸钾水溶液褪色 ③由乙烯制聚乙烯;由2?溴丙烷制丙烯 ④由苯制硝基苯;由苯制溴苯 A. ③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④ 6.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1mol CH2=CH2先与HCl发生加成反应,再与Cl2发生取代反应,最多消耗 Cl22.5mol B. 实验室中可用如图所示方法除去CH3CH3气体中的CH2=CH2气体 C. 实验室中可用酸性KMnO4溶液鉴别CH3CH3气体和CH2=CH2气体 D. 工业上可利用CH2=CH2与HCl的加成反应制得纯净的CH3CH2Cl 7.下列关于甲烷、乙烯、苯和乙醇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都难溶于水 B. 都能发生加成反应 C. 都能发生氧化反应 D. 都是化石燃料 8.甲烷、乙烯和苯属于不同类型的有机化合物,但它们之间也有共性,下列关于它们 之间共同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都是平面结构 B. 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都生成CO2和H2O C. 都能发生加成反应和取代反应 D. 都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9.下列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A. 光照射甲烷与氯气的混合气体 B. 乙烯通入溴水中 C. 在镍做催化剂的条件下,苯与氢气反应 D. 乙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10.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 乙烯的结构简式:C2H4 B. 氢氧根离子的电子式: C. 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D. 中子数为146、质子数为92的铀(U)原子:92146U 11.如图是常见四种有机物的比例模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测试题及答案

、选择题 第3章基因的本质 1肺炎双球菌最初的转化实验结果说明( ) A .加热杀死的S 型细菌中的转化因子是 DNA B .加热杀死的S 型细菌中必然含有某种促成转化的因子 C .加热杀死的S 型细菌中的转化因子是蛋白质 D . DNA 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2?在DNA 分子中,两条链之间的两个脱氧核苷酸相互连接的部位是( ) A ?碱基 B ?磷酸 C .脱氧核酸 D ?任一部位 3. 一个DNA 分子复制完毕后,新形成的 A .是DNA 母链的片段 和DNA 母链相同,但T 被U 所代替 C . DNA 子链( B . 和 DNA D . 和 DNA 4. 下列制作的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中,连接正确的是( ) 母链之一完全相同 母链稍有不同 ) O 代表五碇軸 O 代去錢服 I I 代农育包碱宰 A D DNA 分子在细胞什么时期能够自我复制( A .有丝分裂前期或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前期 B .有丝分裂中期或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中期 C .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 D .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6.下图表示核苷酸的结构组成,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图中 5. B . DNA C . DNA a 代表磷酸,b 为五碳糖,c 为含氮碱基 的b 有一种 的c 有一种 是由脱氧核糖核苷酸构成的双链结构 D . DNA 7. 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的依据是( A .染色体能被碱性染料着色 B. 染色体能变细变长 C. 它能复制,并在前后代间保持一定的连续性 D . DNA 主要分布于染色体上 8. 噬菌体侵染细菌繁殖形成的子代噬菌体( 含有细菌的氨基酸,都不含有亲代噬菌体的核苷酸 含有细菌的核苷酸,都不含有亲代噬菌体的氨基酸 含有亲代噬菌体的核苷酸,不含有细菌的氨基酸 含有亲代噬菌体的氨基酸,不含有细菌的核苷酸 C . D . 9.若DNA 分子的一条链中(A + G ) : (T + C ) = 2.5,则 A . 0.25 B . 0.4 C . 1 10 .下述关于双链 DNA 分子的一些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DNA 双链中(A + G ) : (T + C )的比值 是( D . 2.5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测试题

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综合检测 一、选择题(2分×25=50分) 2010年6月17日是第15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World Day to Combat Desertification and Drought)。2009年“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的主题是“荒漠化与气候变化——一个全球性的挑战”。思考并完成1~3题。 1.为迎接今年的“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制作了四幅景观图片,其中属于土地荒漠化的是( ) A.①②④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导致①中现象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风蚀B.水蚀 C.冰川侵蚀D.海蚀 3.导致②中现象出现的自然原因是( ) A.气候干旱,大风频繁 B.降水少,但有时强度大 C.人口增长迅速 D.不合理的生产活动 读“我国部分区域简图”,完成4~5题。 4.图例所示的某环境问题主要是( ) A.水土流失 B.土地荒漠化 C.环境污染 D.湿地破坏 5.治理该环境问题的根本措施是( ) A.退耕还林还草 B.修建水电站 C.增加灌溉面积

武汉已总体规划了6大放射状楔形绿色生态走廊:①大东湖水系;②武湖水系;③府河水系;④后官湖水系;⑤青菱湖水系;⑥汤逊湖水系。结合“武汉城市规划图”,完成6~8题。 6.打通这些湿地风道可以( ) A.缓解城区的热岛效应 B.发展城区水上观光旅游 C.改善城市交通拥堵状况 D.缓解城市用水紧张的局面 7.武汉市有众多的湖泊,这些湖泊的主要功能是( ) ①改善城市环境②调节径流,减少洪灾③提供供水和航运之便④土地后备资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武汉市夹“二江三岸”,有丰富的河滩地资源,对这些河滩地的科学开发应( ) A.兴建高档观景(观江)建筑 B.修建道路、桥梁 C.发展城市观光农业 D.兴建防洪设施 田纳西河源出阿巴拉契亚高地西坡……大部分流经阿巴拉契亚高原区……水力资源丰富,仅能通行小汽轮。下游河谷较开阔,从帕迪尤卡至弗洛伦斯之间450千米河道,通航便利。流域内降水丰沛,河口平均流量1800立方米/秒。但水位季节变化较大。据此完成9~10题。 9.田纳西河水力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 ①穿行于崇山峻岭中,落差大②流域内降水丰沛③下游河谷较开阔④水位季节变化较大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0.田纳西河的汛期出现在________季节。( ) A.夏秋B.秋冬 C.春夏D.冬春 11.图中所示的生产模式最可能适用的地区及其优点是( ) A.东北森林地区;利于林区经济发展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三章单元练习题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三章单元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将金属钠投入AlCl3溶液中,下列有关叙述一定正确的是( ) A.最后一定有沉淀生成,且有气体放出 B.溶液最后一定澄清,且有气体放出 C.一定有气体放出 D.一定无气体放出 2.将钠和碳分别置于如图所示的两个盛满足量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完毕后,同时打开装置中的两个止水夹,这时观察到( ) A.水进入左瓶B.水进入右瓶 C.水同时进入两瓶D.水不进入任何一瓶 3.向含有下列离子的溶液中加入一小块金属钠,引起离子数目减少的是( ) A.CO2-3B.Cl- C.OH-D.HCO-3 4.向500 mL 1 mol/L FeCl3溶液中加入铁粉,完全反应后,除去多余的铁粉,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搅拌,充分反应后,所得沉淀的物质的量是( ) A.0.5 mol B.1 mol C.0.75 mol D.不能确定 5.镁、铝、铜三种金属粉末混合物,加入过量盐酸充分反应,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烧碱溶液,再过滤,滤液中存在的离子有( ) A.AlO-2B.Cu2+ C.Al3+D.Mg2+ 6.下列各组物质反应后,滴入KSCN溶液,显红色的是( ) A.过量的铁与稀盐酸B.过量的铁粉与氯化铜溶液 C.过量氯水与氯化亚铁溶液D.过量铁粉与三氯化铁溶液 7.能分别将含有Cu2+、Fe3+、Al3+、Mg2+、Fe2+、NH+4、Na+等离子的七种溶液一次性鉴别开来的试剂是( ) A.NaHCO3溶液B.NaOH溶液 C.KSCN溶液D.NH3·H2O 8.可用于判断碳酸氢钠粉末中混有碳酸钠的实验方法是( )

A .加热时无气体放出 B .滴加盐酸时有气泡放出 C .溶于水后滴加稀BaCl 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D .溶于水后滴加澄清石灰水有白色沉淀生成 9.下列反应,其产物的颜色按红色、红褐色、淡黄色、蓝色顺序排列的是( ) ①金属钠在纯氧中燃烧 ②FeSO 4溶液中滴入NaOH 溶液,并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 ③FeCl 3溶液中滴入KSCN 溶液 ④无水硫酸铜放入医用酒精中 A .②③①④ B .③②①④ C .③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10.把4.6 g 钠放入200 mL 0.1 mol/L AlCl 3溶液中,待其充分反应后,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 .Cl -的浓度几乎不变 B .溶液变浑浊 C .溶液中存在Al 3+ D .溶液中存在最多的离子是Na + 11.下列各组中的两物质作用时,反应条件或反应物用量的改变,对生成物没有影响的是( ) A .Fe 和FeCl 3 B .Na 与O 2 C .NaOH 与CO 2 D .NaOH 与AlCl 3 12.将3.6 g 炭粉跟Fe 3O 4的质量分数为80%的磁铁矿粉29 g 混合后,隔绝空气加强热,反应后收集到的气体恢复到标准状况后,体积为6.72 L ,则该气体( ) A .全部是CO 2 B .全部是CO C .CO 和CO 2各占一半 D .CO 和CO 2的混合气体,CO 的体积分数是2 3 13.在电子工业中,制印刷电路时,常用氯化铁溶液为铜的“腐蚀液”,该过程发生的反应为:2FeCl 3+Cu===2FeCl 2+CuCl 2。该反应利用了铜的什么性质?( ) A .氧化性 B .还原性 C .导电性 D .导热性 14.下列物质不能只用一步化合反应制取的是( ) A .NaHCO 3 B .FeCl 3 C .NH 4Cl D .Al(OH)3 15.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铝粉投入到NaOH 溶液中:2Al +2OH -===2AlO -2+H 2↑

(完整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测试题及答案

生物必修二第3章基因的本质测试题 姓名:班级: 一、选择题 1.肺炎双球菌最初的转化实验结果说明() A.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的转化因子是DNA B.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必然含有某种促成转化的因子 C.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的转化因子是蛋白质 D.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2.在DNA分子中,两条链之间的两个脱氧核苷酸相互连接的部位是() A.碱基B.磷酸C.脱氧核酸D.任一部位 3.一个DNA分子复制完毕后,新形成的DNA子链() A.是DNA母链的片段B.和DNA母链之一完全相同 C.和DNA母链相同,但T被U所代替D.和DNA母链稍有不同 4.下列制作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中,连接正确的是() 5.DNA分子在细胞什么时期能够自我复制() A.有丝分裂前期或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前期B.有丝分裂中期或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中期 C.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D.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6.下图表示核苷酸的结构组成,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中a代表磷酸,b为五碳糖,c为含氮碱基B.DNA的b有一种 C.DNA的c有一种D.DNA是由脱氧核糖核苷酸构成的双链结构 7.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的依据是() A.染色体能被碱性染料着色B.染色体能变细变长 C.它能复制,并在前后代间保持一定的连续性D.DNA主要分布于染色体上 8.噬菌体侵染细菌繁殖形成的子代噬菌体() A.含有细菌的氨基酸,都不含有亲代噬菌体的核苷酸 B.含有细菌的核苷酸,都不含有亲代噬菌体的氨基酸 C.含有亲代噬菌体的核苷酸,不含有细菌的氨基酸 D.含有亲代噬菌体的氨基酸,不含有细菌的核苷酸 9.若DNA分子的一条链中(A + G)︰(T + C)= 2.5,则DNA 双链中(A + G)︰(T + C)的比值是()A.0.25 B.0.4 C.1 D.2.5 10.下述关于双链DNA分子的一些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一条链中A和T的数量相等,则互补链中A和T的数量也相等 B.一条链中G为C的2倍,则互补链中G为C的0.5倍 C.一条链中A︰T︰G︰C = 1︰2︰3︰4,则互补链中相应的碱基比为2︰1︰4︰3 D.一条链的G︰T = 1︰2,则互补链的C︰A = 2︰1 11.一个双链DNA分子中含有胸腺嘧啶的数量是胞嘧啶的1.5倍,现测得腺嘌呤数量为1 800个,则组成该DNA的脱氧核苷酸有() A.6 000个B.4 500个C.6 400个D.7 200个 12.用32P和35S分别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外壳,然后用这种噬菌体去侵染大肠杆菌,则新形成的

湘教版必修三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单元练习题(含详解)

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一、单选题 读“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单位:mm),完成以下四题。 1.我国政府停止开垦丙山脉,采取封山育林的措施,主要原因是() A.伐木难度大,成本高 B.开发特色森林旅游 C.进口木材,成本低 D.抚育更新森林资源 下图表示的四个区域均是世界上著名的农业生产区。读图完成以下三题。

2.农业地域类型以牧牛业为主的大牧场放牧业分布在() A.甲 B.乙 C.丙 D.丁 3.俄罗斯湿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下列关于其湿地广布原因的说法,错误的是() A.纬度较高,气温低,蒸发弱 B.有永久冻土层为隔水层,不利地表水的下渗 C.夏秋季节发生凌汛使河水泛滥,溢出河道成淤水 D.濒临北冰洋,极地东北风带来较丰富的水汽 读“我国某区域产业结构演变路径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4.图中Ⅰ、Ⅱ、Ⅲ依次表示() A.资本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 B.资源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劳动密集型 C.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资本密集型 D.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资源密集型 读“我国局部地区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5.为实现该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以下途径最合适的是() A.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B.大力发展高耗能产业 C.加大对原料指向型企业的投资 D.延长产业链和发展替代产业,实现产业结构优化 下图所示是世界著名的两条大河水系组成和流域状况,其中甲河位于南美洲,乙河位于非洲,读图完成以下两题。 6.下列关于甲河、乙河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乙河的流量比甲河丰富 B.甲河的流域面积比乙河小 C.甲河的汛期出现在夏季,乙河的汛期出现在春季 D.甲河水流平缓,航运便利;乙河水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 城市流是人、物、信息、资金、技术等在城市间发生的流动现象。下表是2008年中国部分省级行政区之间的城市流强度(不包括港澳台),城市流强度是区域城市间相互联系中城市外向功能(集聚与辐射)所产生的影响量。读下表,回答下列各题。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及第四章练习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码头上两个人用水平力推集装箱,想让它动一下,但都推不动,其原因是()A.集装箱太重 B.推力总小于摩擦力 C.集装箱所受合外力始终为零D.推力总小于最大静摩擦力 3.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关于接触处的弹力和摩擦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一定有弹力,但不一定有摩擦力B.如果有弹力,则一定有摩擦力 C.如果有摩擦力,则一定有弹力D.如果有摩擦力,则其大小一定与弹力成正比 5.作用于O点的五个恒力的矢量图的末端跟O点恰好构成一个正六边形,如图所示。这五个恒力的合力是最大恒力的()A.2倍B.3倍 C.4倍 D.5倍 7.同一平面内的三个力,大小分别为4N、6N、7N,若三力同时作用于某一物体,则该物体所受三力合力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 A.17N、3N B.17N、0 C.9N、0 D.5N、3N 8.如图所示,一个重为5N的大砝码,用细线悬挂在O点, 现在用力F拉法码,使悬线偏离竖直方向30°时处于静止状 态,此时所用拉力F的最小值为() A.5.0N B.2.5N C.8.65N D.4.3N 9.如图所示,用绳索将重球挂在墙上,不考虑墙的 摩擦。如果把绳的长度增加一些,则球对绳的拉 力F1和球对墙的压力F2的变化情况是() A.F1增大,F2减小 B.F1减小,F2增大 C.F1和F2都减小 D.F1和F2都增大 10.物体静止在斜面上,若斜面倾角增大(物体仍静止),物体受到的斜面的支持力和摩擦力的变化情况是() A.支持力增大,摩擦力增大B.支持力增大,摩擦力减小 C.支持力减小,摩擦力增大 D.支持力减小,摩擦力减小 二、填空题(每题6分,共24分) 11.用弹簧秤称物块时,读数为7.5N,用弹簧秤拉着物块沿倾角为37°的斜面向上匀速滑动时,读数为6N,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为。 12.作用于同一点的两个力F1、F2的合力F随F1、F2的夹 角 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则F1= ,F2= 。 13.同一平面中的三个力大小分别为F1=6N、F2=7N、F3=8N,这三个力沿不同方向作用于同一物体,该物体作匀速运动。若撤消F3,这时物体所受F1、F2的合力大小等于N,合力的方向。 三、实验题(9分) 15.在验证“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的实验中,某小组 得 出如图所示的图(F与AO共线),图中是F1 与F2合成的理论值;是F1与F2合成的实际值, 在实验中如果将两个细绳套换成两根橡皮条,那么实验结 果是否变化?答:(填“变”或“不变”)。 四、计算题(共27分) 16.(8分)如图所示,物体A重40N,物体B重20N,A与B、B与地的动摩擦因数相同,物体B用细绳系住,当水平力F= 32N时,才能将A 匀 速拉出,求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高中生物 人教版必修二 第三章 知识点总结讲课稿

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班级:姓名: 第三章基因的本质 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DNA是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S型细菌有毒,会使小鼠死亡;R型细菌无毒,不会使小鼠死亡。 (1)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格里菲思 ①实验结论:已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转化因子,促使R型无毒细菌转化为S型有毒细菌。 ②此实验只说明有转化因子,并未证明转化因子是什么。 (2)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艾弗里 ①设计思路:设法将S型细菌的DNA、蛋白质、多糖等分开,分别单独、直接地研究它们的作用。 ②S型细菌中只有DNA才是转化因子,即DNA是遗传物质。(此实验证明了转化因子是DNA)★(3)噬菌体侵染细菌: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赫尔希和蔡斯) ①用32P标记一组噬菌体的DNA,用35S标记另一组噬菌体的蛋白质。 ②实验过程: a.标记大肠杆菌:用分别含32P和35S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 b.标记T2噬菌体:分别用上述大肠杆菌培养噬菌体,得到被标记为32P和35S的T2噬菌体; c.用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保温、搅拌、离心(目的); 1)搅拌: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 2)离心:让上清液中析出重量较轻的T2噬菌体颗粒,而沉淀物中留下被感染的大肠杆菌。 d.检测放射性。 ③实验结果:用35S标记的一组实验,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 用32P标记的一组实验,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沉淀物中。 表明: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进入细菌细胞中,而蛋白质留在外面。 ④实验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2、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的过程:吸附、注入、合成、组装、释放。 3、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第2节 DNA分子的结构 1、DNA的相关知识回顾: (1)DNA的组成元素:C、H、O、N、P 结构:一般为双链 (2)DNA的基本单位:脱氧核糖核苷酸(4种) 1分子脱氧核苷酸=1分子磷酸+ 1分子脱氧核糖+ 1分子含氮碱基(A、T、G、C) (3)脱氧核苷酸不同的原因:含氮碱基不同 ★2、DNA的结构特点: ①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②外侧: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排列顺序稳定不变) 内侧:由氢键相连的碱基对组成。 ③碱基配对有一定规律:A=T;G≡C。(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附1:腺嘌呤(A);鸟嘌呤(G);胞嘧啶(C);胸腺嘧啶(T)。

必修三 第二章 统计 知识点总结及复习题

第1课时随机抽样 一、目标与要求: 理解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总体中抽取样本;理解分层抽样和系统抽样的方法 二、要点知识: 1、三种抽样方法、、,其中简单随机抽样分为抽签法、随机数法。 2、三种抽样方法的区别与联系: 1)联系: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与分层抽样都是一种,抽样时每个个体被抽到的可能性是,它们都是不放回抽样。 2)区别:一般的,当总体个数较多时,常采用;当总体由差异明显的几部分组成时,常采用;一般情况下,采用。 三、课前小练: 1、要了解一批产品的质量,从中抽取200个产品进行检测,则这200个产品的质量是()A总体 B总体的一个样本 C个体 D样本容量 2、为了调查某城市自行车年检情况,在该城市主干道上采取抽取车牌个数为9的自行车检验,这种抽样方法是() A简单随机抽样 B抽签法 C系统抽样 D分层抽样 3、要从已编号(1-50)的50部新生产赛车中随机抽取5部进行检验,用每部分选取的号码间隔一样的系统抽样方法确定所选取的5部赛车的编号可能是() A. 5,10,15,20,25 B. 3,13,23,33,43 C. 5,8,11,14,17 D. 4,8,12,16,20 4、某校有老师200人,男生1200人,女生1000人,现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所有师生中抽取一个容量为n的样本;已知从女生中抽取的人数为80人,则 n=。 5、采用系统抽样的方法,从个体数为1003的总体中抽取一个容量50的样本,则在抽样过程中,被剔除的个体数为,抽样间隔为。 四、典例分析: 例1、某工厂平均每天生产某种零件大约10000件,要求产品检验员每天抽取50个零件检查其质量情况,假设一天的生产时间(8小时)中,生产机器零件的件数是均匀的,请你设计一个抽样方案。

人教版物理必修一试题第三章 单元测试题

5.轮胎表面都有花纹的沟槽,如图所示.雨天,沟槽能把轮胎与地面间的水排出,保持两者的良好接触,以产生足够的摩擦力.沟槽的深度小于2mm 时,轮胎就不应再使用了,这是因为( ) A .如果沟槽的深度太浅,雨天时轮胎与地面间不再有摩擦力 B .如果沟槽的深度太浅,雨天时轮胎与地面间的摩擦力将由静摩擦力变为滑动摩擦力 C .如果沟槽的深度太浅,雨天时轮胎与地面间的摩擦将由滑动摩擦力变为静摩擦力 D .无论沟槽的深浅如何,轮胎与地面间的摩擦力始终是滑动摩擦力 6.在水平路面上,一辆卡车上放着一只集装箱,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当卡车启动时,卡车对集装箱的静摩擦力使集装箱随卡车一起运动,方向向前 B .当卡车匀速运动时,卡车对集装箱的静摩擦力使集装箱随卡车一起运动,方向向前 C .当卡车匀速运动时,卡车对集装箱的摩擦力为零 D .当卡车刹车时,卡车对集装箱的静摩擦力为零 7.如图所示,m 和M 两物体用绕过滑轮的细线相连.m 和竖直墙壁接触,且跟竖直墙壁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悬线保持竖直.由于M >m ,M 向下运动,m 向上运动.m 上升的过程中受到墙壁的滑动摩擦力为( ) A .μmg B .μMg C .(M -m )g D .0 8.为了测定木块和竖直墙壁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某同学设计了一个实验:用一根弹簧将木块压在墙上,同时在木块下方有一个拉力F 2作用,使木块恰好匀速向下运动,如图所示.现分别测出了弹簧的弹力F 1、向下的拉力F 2和木块的重力G ,则动摩擦因数μ应等于( ) A .12F G F B .1 2F F

C .1F G D .21F G F 9.如图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a 上叠放着物体b ,a 和b 间用轻质弹簧相连,已知弹簧处于压缩状态,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则关于a 、b 的受力分析正确的是( ) A .b 受到向右的摩擦力 B .a 受到b 对它的向左的摩擦力 C .地面对a 的摩擦力向右 D .地面对a 无摩擦力作用 10.5N 和7N 的两个力的合力可能是( ) A .3N B .13N C .2.5N D .10N 11.用两根绳子吊起—重物,使重物保持静止,若逐渐增大两绳之间的夹角,则两绳对重物的拉力的合力变化情况是( ) A .不变 B .减小 C .增大 D .无法确定 12.将力F 分解为两个不为零的力,下列情况具有唯一解的是( ) A .已知两个力的方向,并且不在同一直线上 B .已知一个分力的大小和另一分力的方向 C .已知两个力的大小 D .已知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 二、填空题 13.一根绳子受到150 N 的拉力时就会被拉断.白胖和黑柱两人沿相反方向分别拉绳的两端,每人至少用力_____N 时绳子就会被拉断;若绳子的一端固定,白胖一个人用力拉绳的另一端,则白胖至少用力____N 时,绳就会被拉断. 14.重为400 N 的木箱放在水平地面上,木箱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是120 N ,动摩擦因数是0.25,如果用70 N 的水平力推木箱,木箱水平方向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__________(填“静摩擦力”或“滑动摩擦力”),且大小为_____________N .如果用150 N 的水平力推木箱,木箱水平方向受到的摩擦力

生物必修三第二章测试(含答案)

生物必修三第二章测试() 一、选择题 1.下列膜电位变化的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神经纤维由静息状态转变为兴奋状态的是() 2.饭后,大量的葡萄糖吸收到人体内,此时() A.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都增多B.胰岛素分泌减少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 C.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都减少D.胰岛素分泌增多和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3.科研人员分别给三只大白鼠注射了a、b、c三种激素后,观察到的相应反应如下表,据此判断激素a、b、c的化学名称依次是() A.甲状腺激素、胰岛素、生长激素B.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 C.胰岛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D.生长激素、胰岛素、甲状腺激素 4.下图为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激素①作用的靶器官为垂体和甲状腺 B.图中④表示负反馈调节 C.缺碘时激素①和②浓度都高于正常水平 D.激素③的靶细胞几乎是全身的细胞 5.关于人体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激素在人体内作为信息物而发挥作用

B.激素在人体内含量较低,但有高效的生物催化作用 C.甲状腺激素除了促进人体产热,还有其他生理效应 < D.正常人体内,激素的分泌受反馈调节 6.下列不是体液调节的特点是() A.调节速度缓慢,作用时间长B.通过体液运送调节物 C.调节物都是由内分泌腺产生的D.调节作用范围广泛 7.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 B.体温调节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 C.人体的体温是一个恒定值 D.人体热量来源以骨髓肌和肝脏产热为多 8.下列关于正常人在寒冷环境中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TP水解加快,合成量减少B.皮肤血管收缩,降低体内热运转 C.机体散热大于产热,体温下降D.调节中枢在下丘脑,与大脑皮层无关 9.下列有关人体水分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大量饮水,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B.渴觉中枢兴奋,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C.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则尿量增加 D.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加强 10.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当人处于炎热环境时,下丘脑温觉感受器兴奋 B.人体体温调节属于神经调节 % C.人的体温源于体内物质代谢过程所释放出来的热量 D.甲状腺激素与肾上腺素在体温调节中属于拮抗作用 11.水盐平衡调节对于维持内环境渗透压具有重要的意义。下列关于水盐平衡调节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正常情况下,内环境渗透压处于一个动态平衡状态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