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地质学实习报告

地质学实习报告

地质学实习报告
地质学实习报告

专业:土管(测)班级:05级 1班写作日期:2006.8

目录第一章:绪言

第二章:构造

第三章:火山活动

第四章:岩石

第五章:上里

第六章:地质灾害

第七章:心得体会

根据教学安排,我们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进行了为期2天半的在雅安周边的地质实习,通过野外实习,进一步加固和加深课堂学过的理论知识,培养出用本专业观点分析实际问题和观察能力,在实习中,观察分析褶皱、断裂特征,学回了辨认分析河流地质作用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明确了本专业的地位以及与土地资源管理紧密结合的治学思想。同时,这次实习也是对我个人的一次挑战,雅安烈日当空,这次对我个人的意志品质是一次考验,我得到了一次良好的锻炼。

1、雅安概况

雅安位于四川盆地西部边缘与青藏高原过渡地带。东邻成都、乐山、眉山;南与凉山相连;西接甘孜;北与阿坝毗邻,幅员面积1。53万平方公里。地处川藏、川云西线318、108两条国道交汇处,是成都通往西藏、云南的历史重镇。现在总人口154万人,以汉族为主,另有彝、藏等少数民族。

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山东气候为主,南北差异大。年均气温在14.1°C—17.9°C间,湿度大、日照少,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春季回暖早。降雨丰沛,多数县年降雨在1000毫米以上,其中雨城区达1774.3毫米,是全国著名的“雨城”。

雅安的水系主要为青衣江系,芦山河、天全河在飞仙关附近汇合,水系呈扇状,其面积占全流域的67.7%,年平均总水量为182亿立方米,最高流量11400立方米/秒。在雅安和乐山交界的止水岩,名山河注入青衣江。

雅安境内相对高差在5000米以上,立体气候明显,植物分布带谱完整,保存了许多古老的动植物种类,成为一座独特的生物基因库。区域内森林覆盖率48%,分布植物有185科869属3000多种。

2、实习路线

①雅安雨城区——猪儿嘴——陆王沟——观音岩——老猪岗——龙门溶洞——隆

兴飞来石——双石峡谷——大岩腔水电站——仁加渔场——飞仙关——雅安雨城区

②雅安雨城区——陇西河——太平铁索桥——碧峰峡老入口处——下里——中里

——上里——白马泉——上里——陇西大滑坡——雅安雨城区

③雅安四川农业大学老板山

雅安地处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互挤压碰撞带,地质活动频繁,地质构造复杂多样。本次实习主要经过的有宝兴背斜、蒙顶山背斜、总岗山背斜、周公山背斜、芦山向斜、名山向斜、雅安向斜、中旦向斜,吴家山——庙子岗断层、蒙泉院断层。

1、断层

岩体或岩层受力破坏后,破裂面两侧的岩块如果发生了明显的位移,这种断裂构造叫断层。断层构造地貌有断层崖、断层三角面山、断层谷、断陷盆地、断块山地。断块的识别是我们应该重点掌握的。断层有可以观察到的①构造标志:擦痕和镜面,断层构造岩,拖拽褶皱;②地层标志:地层缺失与重复,构造不连续;③地貌标志:泉水出露点,水系特征(断层的存在常常影响水系的发育)。根据地貌、地形等我们推断观音岩、龙门的“一线天”、大岩腔电站的丹霞地貌带、碧峰峡都是断层。

有的岩层在破裂位移时是沿着许多密集的破裂面发生的,这样的断裂面就不是一个简单的平面,而是在宽度为几厘米、几米、数十米甚至是更宽的地带内岩层被揉皱、破裂、切错的破碎带,称为断层破碎带。

观音岩也是这样,由挤压形成断层的破碎带,由于在第一个隔水层存在破碎带,所以观音岩有地下水出露形成泉水。断层分为上下两盘,观音岩的上下两盘分得比较开,中间还有一个中间地带,长满了树木,而且上盘和下盘都种植有防护性植物,防止山石下滑造成事故。我们还可以看见在山下的公路旁树有一个警示牌——注意飞石。在老师们的提醒下,我们转过身观察青衣江对岸的地形、地貌,发现与观音岩一岸的地形、地貌是一致的,相对应。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本来青衣江两岸的山体本来是一个整体,被青衣江的作用切割开来。我们还观察到在对岸的山体上分布有一些民居,这是极其不合理的,因为断层的地质结构不稳定,容易垮塌,会造成人员伤亡的事故。

龙门的“一线天”是断层谷,是沿断层破碎带发育的河谷,由于切割较深,两岸陡峭,故呈峡谷。

在峡谷的盘山路旁有一块大的岩石上,我们清楚的观察到了断层两侧相对滑动时,在断层面上摩擦刻划形成的一组平行的细沟纹——断层擦痕。在环山公路旁我们还用工具采集了一些岩石标本,滴加稀盐酸观察,有起泡现象。在峡谷里面,我们来到了一个开阔地带,观察得出开阔地带是由冰川与河流共同作用形成的,在我们身后还可以观察到冰川作用形成的巨大“U”形谷,可以明显看到冰川移动的方向。但是让我们奇怪的是河流没有顺着冰川移动的方向发育,反而转弯流进断层的破碎地带,下切形成断层谷。经分析得出,原来这里曾经发生过河流袭夺现象,是分水岭迁移的结果,导致分水岭一坡的河流夺取另一坡河流的上河段,造成了河流转向。后来我们观察发现了河流一个特殊点,水质较浑浊。按常理推断这条河流从山中流出,理应清澈见底。为何会出现水质浑浊的现象呢?原来在河流的上游是有下三叠须家合组岩层的分布,有大量的含煤层,就是现在的宝兴煤矿,煤炭就影响了流经河流的水质,造成水质浑浊的现象。在河岸分布有农田,部分合理,部分不合理。从近河岸到远河岸,土壤的分布是由粗砂壤到粉砂壤再到泥壤,故在近河岸是不宜布局农田的,远河岸布局的农田才是合理的。

从峡谷出来我们到了仁加渔场,鱼场的山上布局了很多的农田。但是我们可以明显观察到山体斜坡大于15度,是不适宜布局农田的。而且这些农田大多是呈竖列种植,是最不合理的农田种植方式,最容易造成大量的水土流失。

最理想的解决方案就是全部退耕还林,当然考虑到当地老百姓的生存,也可以

适当减少农田数量,改竖列种植为横列种植,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当地的水土流失。

在龙门峡谷内有一个大岩腔电站,在这里出现了谷中谷的现象。

谷中谷形成于四次新构造运动,我们把发生于新第三纪到现在的构造运动称为新构造运动。新构造运动的表现形式有特点:振荡性、节奏性、继承性。大岩腔电站是用水力发电,就是从谷中谷流出了这条河流。电站分布有一幢三层的房屋建筑,在运动中塌陷形成的地带就是房子上方的平台。面向谷中谷,它的右侧峭壁是断层岩,在阳光的映射下会出现美丽的丹霞地貌,因为组成右侧岩壁的岩石中含有铁质胶结,在阳光的照射下会出现彩色带。可惜当天我们因为天气原因,无缘一见。

同属于断层的还有碧峰峡老入口处,它也是在断层作用下形成的陡峭的断层谷。

峡谷峭壁上的岩石多是粉砂岩、砂岩,谷中的巨大石块属于抗蚀能力强的厚层砂岩。面向峡谷,左侧和右侧的岩石性状差不多,但左侧岩体的抗蚀能力较弱,沿斜面有垮塌的现象;右侧的岩石多是直立的,抗蚀能力强。

陇西河的太平大桥选址在这里是有一定的科学根据的。此处是地堑式的小向斜,介于蒙田院大石板断层与吴家山庙子庄断层。

2、倾斜构造

当地壳运动不仅使岩层形成时的位置发生变化,而且改变了岩层的水平状态,

使岩层层面和水平面间具有一定的夹角时,称为倾斜构造。倾斜岩层分布广,它往往是某种构造的一个组成部分,如大褶曲的一翼、断层的一盘,或者是不均匀抬升或下降所引起的。倾斜岩层具有如下特征:①倾斜岩层的地表出露宽度变化情况较为复杂,它取决于岩层厚度、倾角、地面坡度及倾向和坡向的关系,当地面与岩层面倾向相同,倾角越接近,地表出露宽度越大。②一套倾斜岩层,当岩层顺序正常时,沿着倾向岩层的时代由老到新。③在地形地质图上,岩层的地质界线与地形线相交。同理可以知道水平岩层的构造地貌的特征是:①水平岩层的地表出露宽度取决于岩层厚度和地面坡度;②一套水平岩层,老岩层在下,新岩层在上;③水平岩层的厚度为其顶、底面的标高差;④在地形地质图上,岩层的地质界线与地形等高线平行或重合。猪儿嘴的单面山、老板山、飞仙关都是典型的倾斜地貌。

典型的倾斜构造地貌有猪背岭和单面山。单面山的特征是:①山脊沿着岩层走向而延伸;②顶层由抗蚀性较强的岩石组成,经风化剥蚀后,常呈尖棱状或锯齿状山脊;③两坡明显不对称。猪背岭的特征是:①倾斜岩层的倾角超过30°;②山脊的方向与岩层走向一致;③两坡的坡长和坡度大致相等,形状较对称;④倾向坡的倾向,与岩层的倾角一致;⑤山脊处的岩石不易风化,两侧较易风化。

猪儿嘴属单面山,岩石为沉积岩,多为粉砂岩、泥岩、薄页岩,成层性显著。

面山而立,我们的左手边是山的逆倾坡,右手边为山的顺坡。单面山的顺倾坡坡长且坡度缓,坡面较平整,坡体较稳定,顺倾坡水分较充分,适宜打井;逆倾坡短而陡,坡度变化不均匀,坡面不平整,坡体结构也不稳定,不适宜布局农田或者居民点。

飞仙关的构造与猪儿嘴单面山完全一致。飞仙关是川藏线上第一关,也是青衣江的源头。

老板山的岩层成南北走向,背斜的右翼为顺倾坡,顺倾坡对着周公山。周公山与老板山原为一个整体,经过地质营力的作用,形成褶皱构造:周公山背斜——老板山向斜。槽谷地带长期汇水,形成周公河,同时在周公河的下切侵蚀作用下,周

公河和老板山分成两个部分。经过我们对老板山岩石进行采集分析,发现老板山的岩石岩性与猪儿嘴的岩石岩性一致,岩石主要为砂岩、泥岩,滴加稀盐酸有起泡反应。

3、冰川地貌

冰川冰在其本身的压力作用下能够沿山谷及斜坡流动,这种运动的冰川冰称为冰川。冰川地貌分为两个大类:冰蚀地貌;冰碛地貌。同时,在前一个大类中有四种不同的类型:冰斗;鳍脊、角峰;冰蚀谷、悬谷;冰蚀盆地与羊背石。在第二个大类中也有四个不同的类型:终碛(尾碛)堤;鼓丘;底碛丘陵;侧碛堤和中碛堤。

在双石峡谷中所见的大“U”形谷就是典型的冰蚀谷。

冰蚀谷是由山谷冰川剥蚀作用所形成平直、宽阔的谷地,因其横剖面是“U”形,故又称“U”谷或幽谷,是山谷冰川最主要的地貌特征。山谷冰川总是循原有的沟谷流动,具有强大压力,携带大量的冰碛物质,对谷底进行剥蚀,使沟谷由原来的“V”形变成“U”形,两壁呈陡峭的三角面。在谷底或谷坡基岩上可能有冰擦痕或磨光面,谷底纵剖面有时呈阶梯状,相间分布着洼地和突起。横阻于冰斗或幽谷的岩坎称冰坎,也是冰川谷的总要特征之一。根据这些特征,我们可以很轻易的判断出双石峡谷中的大“U”形谷就是书上所提到的冰蚀谷,是典型的冰川地貌之一。

4、流水地貌

根据河床平面型态和演变形式,平原区的河床可分为微弯型、弯曲型、分汊型和游荡型四种基本类型。弯曲河床又叫自由曲流,指在冲积平原上发生的曲流,外形蜿蜒弯曲,河谷宽阔,河床不受河谷约束,能够自由的迂回摆动,以裁弯取直的方式逐渐演变。

另外,濆江是由河流的袭夺形成的。所谓河流的袭夺,即用于分水岭的降低与移动,向源侵蚀能力较强的河流,最后将切穿分水岭而夺取另一条位置较高的河流上源,扩大其流域面积。流域扩大的称袭夺河,流域因袭夺而减少的称被袭夺河。濆江即袭夺河。

在猪儿嘴单面山脚下,我们观察到公路侧人行横道的宽度是没有固定的,一直在变化,有的地方宽、有的地方窄。这是因为河流的向旁侵蚀作用,在弯道离心力和地球偏转力的共同作用下,冲刷河床两侧及河谷,使河床左右迁徙,谷坡后退、河床及谷底加宽,导致凸岸越凸,凹岸越凹,河谷加宽,并且越来越不对称,自由河曲及牛轭湖的形成。所以修建人行道的宽度是随着河曲现象及河岸的凹凸变化而变化,自然会出现宽度不一致的情况。

在猪儿嘴的对面是大片的河漫滩和分成四级的河流阶地。河流阶地是河流演变中的产物,是河流作用于地质作用的结果。河流下切侵蚀,原来的谷底超出一般洪水位以上,呈阶梯状的沿河平台,是河流作用与地质作用的共同结果。

阶地包括:阶面、阶坡、阶地前缘、阶地后缘。阶地高度时从河床水面算起,阶地宽度指阶地前缘至阶地后缘的距离,阶地级数由老到新排列。地壳多次间歇上升可形成多级阶地,越高的阶地越先形成。阶地根据构造和形态特征,可分为:侵蚀阶地、基座阶地、堆积阶地、埋藏阶地。阶地对农林业的影响:形成的颗粒较细;经常见到古土壤、腐泥层和泥炭夹层;形成高肥力土壤;农耕上要注意排水。阶地是河谷地区最常见的地形之一,其在新构造运动研究中具有很大的意义。根据阶地的类型,可以了解新构造运动升降的性质;根据阶地的级数,可以了解新构造运动间歇上升的次数;根据各级阶地之间的高差,可以大致了解不同时期新构造运动上升的幅度等。雅安具有五级阶地:一级阶地:东大街、滨江路;二级阶地:川农大老区(濆江桥面);三级阶地:老板山半山腰;四级阶地:龙岗山半山腰;五级阶地:龙岗山山顶。

河流阶地地势稳定,适宜种地,修房筑路,所以此处的桥墩布设在一级阶地上。相比之下,雅安宾馆严重违反自然规律,洪水时无应急措施,终会付出惨重代价。

河漫滩具有二元结构,洪水期河漫滩上水速度较小,环流从河床中带到河漫滩上的物质为细砂、粘土等,称为河漫滩相冲积物,下层是由河床侧方移动沉积的粗

砂、砾石,称为河床相冲积物,这种上层细、下层粗的结构就构成了完整的河漫滩二元结构。典型的河漫滩按其表面的地势起伏和沉积物的特性可分为:近河床部分、中央部分、近阶地部分。越粗的颗粒,先沉积在近河床处;越细的物质,离河床较远。所以在河床边,沉积物有明显的分布规律:河边以砾石、粗砂为主,远离河边以粉砂、粘土为主。近河床不适宜布局农田,居民点;近阶地部分适宜。

5、漏斗状地形地貌

漏斗状地形与盆地地形相似,两者四周高中间低的地貌一致,汇水方式一致,都是由四周汇向中央。但是两者的区别也很明显,漏斗状地形与盆地的出水方式不同。该地的水系是掌状水系,由四周向中央汇水,漏斗中布局的农田由于长期积水,排水不畅,是明显的低产田。在对面的山上有一个溶洞,使西南地区罕见的岩石构造溶洞,洞中天人结合,千奇百怪。

第三章火山活动

在第一天上午,我们看到了“隆兴飞来石”,“隆兴飞来石”是隆兴奇特的地质景观。在公路两侧的农田上突兀地立着几块大小不一的岩石,且只在方圆数百米的范围内可以见到。通过肉眼观察可以很明显的看到这几块岩石和隆兴本地的岩石是不一样的,这几块岩石从外形看出是砾岩;再取几块岩石标本滴加稀盐酸观察,有起泡现象,表明这些砾岩是钙质胶结,与隆兴本地的岩石是不一样的。这几块岩石应该是受力挤压从某处蹦出的,所以命名这些岩石为“飞来石”。放眼望去,会发现在对面山上有一个巨大的缺口,那里曾经发生过火山喷发,现在已经是一座死火山,“飞来石”应该就是在火山喷发时从那里的火山口喷出,弹射到隆兴来的。

同一天的下午,我们顺着另一侧的线路来到了“飞来石”的来源地——双石峡谷入口处。这里的岩石从外形看,与“隆兴飞来石”是一样的,都是砾岩;再取几块岩石标本滴加稀盐酸观察,有起泡现象,表明这些砾岩是钙质胶结,同隆兴飞来石的胶结方式是一致的。所以我们断定,这里就是“飞来石”的来源地。

第四章岩石

在太平铁索桥头,我们观察了桥侧直立的岩壁。岩壁的主要组成是厚层粉砂岩夹薄层泥岩。粉砂岩在横向及斜面上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在横向上,它一般分布

在砂岩与粘土岩的过渡地带,在斜面上常与粘土岩、砂岩组成互层。从风化物来区分,泥岩的风化物呈碎屑状、球状,砂岩的风化则是大块垮塌。形成球状风化的主要条件有:①岩石具有厚层或块状构造;②发育有几组交叉裂隙;③岩石难溶解;

④岩石主要为等粒构造。在风化过程中,棱角处首先风化,最后岩石块的边缘成椭球状、球状。然后我们有用工具采集了不同种岩石样本滴加稀硫酸观察,发现砂岩的起泡现象比泥岩剧烈。因为泥岩是属于泥质胶结,砂岩则分为钙质胶结、硅质胶结、铁质胶结、泥质胶结四种,钙质胶结形成的岩石滴加稀盐酸后起泡反应剧烈,硅质胶结形成的岩石较钙质胶结坚硬,铁质胶结形成的岩石小刀都不能留下刻划的痕迹,而泥质胶结形成的岩石则是硬度最小的,用指甲都能在岩石表面留下刻划的痕迹。

在这里我们还用罗盘仪测量了岩层的产状。岩层的产状是岩层的空间位置及其排列状况,用走向、倾向和倾角来描述,这三项称为岩层的产状三要素。根据产状要素,地壳中的岩层可以有三种产状:岩层与水平面平行的叫水平岩层,与水平面垂直的叫直立岩层,与水平面斜交的叫倾斜岩层。我们在这里测得的岩层产状为倾向N-W32度,倾角为89度,走向W-S27度。

第五章上里

去往上里的路上,我们经过了下里和中里。中里是一个开阔的地带,位于中里向斜,是地堑式的向斜。层状岩石的一系列波状弯曲而未失去其连续完整的构造称褶皱构造,是受水平力的结果。岩层被挤压形成的一个弯曲叫褶曲。褶曲的基本类型有两种:背斜和向斜。一个褶曲是有若干背斜和向斜组成的。一般来说,背斜是向上拱起的弯曲,中间部分岩层相对较老,两侧岩层相对较新;向斜是向下的弯曲,中心部分岩层相对较新,两侧岩层相对较老。在路上,我们看到了很多农田的分布,有部分是合理的,有部分是不合理的。近河岸的部分是不宜布局农田的,该部分的土壤多是低肥力的,同时,在该部分布局农田会造成水土流失。

上里镇是四川历史文化名镇,具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市级6处。1982年被四川省命名为“历史文化名镇”。这里是红军长征北上的过境地。也是昔日南方丝绸之路,临邛古道进入雅安的重要驿站,小镇依山傍水,田园小丘,木屋为舍,现

仍保留着许多明清风貌的吊脚楼式建筑。现在这里还是影视作品的外景地,曾经拍摄的影视剧有《聊斋志异》、《山那边好地方》、《今夜不回家》、《被告山杠爷》等。

上里古镇有以下五点特有的文化;

①风格各异的桥文化。上里四周有10余座古代和近代古桥。这些桥梁不仅是南来北往的通道,而且再现了古镇历史和匠师的技艺,其代表有:明清乾隆41年的“二仙桥”与清乾隆14年的“立交桥”。

经老师介绍,原来在“二仙桥”的下面有水泥砌成的围栏,禁止人们下河戏水,浪费了一潭平静浅清的碧水。现在,桥下的水泥围栏已经拆除,有人可以下河戏水、游玩,方便了人们。同时,这也显示了规划的合理、科学,也体现了规划的人性化。

②独特的牌坊文化。古镇内尚存有3座石牌坊,即省级保护单位“双节孝”石牌坊;市级文化保护单位陈氏“九世同居”和陈氏“贞节”牌坊。“双节孝”石牌坊:建于清代道光十九年,系杨韩氏婆媳两代守节,遵诏而建的石牌坊。属石质门楼式建筑,四柱三间,重檐五脊,坊高11.25米,基宽7.8米,出檐1.1米。牌坊上刻有戏曲故事20余组,人物100多个,雕工精细,人物形象生动,眉目传神。牌坊前树有全石双斗桅杆一对,分别高11米,气势恢宏,是我国封建制度制度束缚妇女的见证,也是我国石雕艺术的精品。

③罕见有趣的泉文化。白马泉、喷珠泉是古镇域内独特的风景区,也是迄今为止四川省境内最为奇特的风景区之一。中央电视台第二套节目曾经深入古镇采访并

报道了古镇的奇泉,并与济南市的“钓突泉”齐名。

“雨城”雅安市八大风景名胜之一的白马泉,泉水涌动时如马奔驰,马蹄声阵阵。白马泉位于雅安市上里乡石虾子密林中,泉涌处有一水潭,潭底巨石上镌有龙马浮雕。潮歇时潭水平静如镜,潮来时,平静的水面荡起层层涟漪,顷刻间石刻龙嘴、龙腮处泉水外涌,洞中似抛珠溅玉,呼呼有声。当泉水一节一节下跃,巨石上镌刻的龙露出腰身时,池中便渐渐传来“啼嗒啼嗒”的马蹄声。马蹄声由远至近,由慢到快,清脆广阔,古人曾形容此情此景:“白马龙泉潮圣井”,“灵泉白马嘶芳草”。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传说古时泉中有白龙,后龙化马腾空而出,因迷恋此泉,故常在月静山空时来泉边饮水,久而久之,当泉水涌动时,便如马奔驰,马蹄声不绝于耳,故称此泉为“白马泉”。其实,这与独特的地理因素和天气原因密切相关。

泉是地下水的天然露头。山区丘陵及山前地带的沟谷、山麓常见泉,在平原地区很少见。泉的类型按补给泉的含水层的性质,可分为上升泉和下降泉两大类,分别由承压水和潜水补给。根据出露的原因,下降泉又分为侵蚀泉、接触泉和流溢泉。沟谷切割揭露潜水含水层,形成侵蚀泉;切割达含水层隔水底板形成接触泉;潜水流前方透水性急剧变弱,或隔水底板隆起,潜水流动受阻形成溢出泉。上升泉分为侵蚀泉,接触带泉及断层泉。地下水沿导水断层上升成出露泉;在侵入体与围岩的接触带,常因冷凝收缩产生裂隙,地下水沿导水通道上升成泉,称接触带泉。白马泉是位于破碎带的泉水,是间歇泉。当天气晴朗时,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减少,空气压力相对增大,而白马泉一带属石灰岩区域,地下水溶洞中的气体便因压力作用而

形成虹吸现象:当地下水不断涌入溶洞时,水位逐渐升高,导致溶洞空间越来越小,而气室中的压强却逐渐上升,当气压达到一定程度时,虹吸口突然被水冲决,水便从洞中涌出;而气室水位下降时,压强变小,水便往回倒流,回落时产生了清脆的马蹄声。白马泉还是一个珍珠泉,出水时如珍珠涌动,相当漂亮。其实产生珍珠泉的原因很简单,是因为水泡的存在。

④栩栩如生的塔文化。上里的古塔分为文峰塔(又称字库)、建桥塔、药王塔和舍利塔。

⑤工艺精湛的建筑群。全镇座落四处韩家大院,整个建筑物的门、窗、枋、檐皆以浮雕、镂空雕和镶嵌雕刻作装饰。具有极高的价值和精湛的工艺。

站在上里的“二仙桥”上眺望,可以看到一排圆头的像馒头一样的小山丘,那就是有名的“十八罗汉朝观音”,这是一座笔架山。笔架山的形成是由于岩石的抗蚀能力不同,易侵蚀的部分就先被侵蚀掉了,留下的就是抗侵蚀能力强的部分,就形成了笔架山的奇特景象。在笔架山下布局的农田多是低产田,因为四周地势较高、中间地势低,所以造成农田的排水不畅,长期积水。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注重灌溉的方式和着重点,采取“高灌低开”的方式,注重排水,这样就能有效地改变上里低产田的局面。

第六章地质灾害——泥石流、滑坡

陆王沟、陇西大滑坡都是雅安有名的滑坡地带。

泥石流是一种特殊的洪流(沟谷流),是山地沟谷中含有大量松散固体碎屑的洪流。它常在暴雨或融雪时期突然爆发,速度快、历时短,有很大的侵蚀与搬运能力,是一种严重的地质灾害。泥石流无明显的分选性,有一定的磨圆度,但是磨圆度不高。我国泥石流多分布在西部山区,如云、贵、川山区。泥石流的形成和气象、水文、地形、地质等因素有密切联系,形成条件主要是要有突发性水流、大量的碎屑物以及陡峭的地形。在泥石流的上游通常是陡峭的形成区;中游是流通区,沟床顺直、陡窄;下游则是地势平坦开阔的堆积区。

陆王沟的整体地形是三面环山,呈撮箕形,山脊是一条冲沟,典型的泥石流冲沟。雅安气候温暖湿润,号称雨城,年平均气温低,年降雨量大,而且集中在6 ~ 9

月。1979年在陆王沟因为天降大雨爆发了巨大的泥石流,冲下了几百吨的大石,阻断了青衣江,造成死亡达300多人,这是一个惨痛的教训。后来就修筑了公路堡坎,但是垮掉了三次,所以应该先治坡再修堡坎。现在陆王沟采取了以工程措施为主,生物措施为辅的治理方法。修建了梯级拦砂岩,在山体分三层打入钢筋混泥墩以固定山体,修筑环山沟、顺沟,碟水装置,还种植了大量的护坡植物。

修筑环山沟、顺沟,碟水装置是治理泥石流多发地区的重要措施,环山沟是为了阻止雨水下浸,搬运走大量松散碎屑物,顺沟是为了排水;碟水装置则是为了导水,不破坏河道。现在陆王沟的山体较以前稳定,但是还是存在着爆发巨大泥石流的隐患,我们看到泥石流的堆积区分布有几座民居,这是极其不合理,很危险的。

滑坡是斜坡上的土体和岩体,由于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陇西大滑坡地区基岩由白垩系砂岩、泥岩组成。滑体物质为古崩塌堆积物,为碎石块夹紫红色粘土。滑坡体入渗径流条件好,地下水层较浅,该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雅安号称雨城,年平均气温低,年降雨量大,而且集中在6 ~ 9 月。该地区是古滑坡区, 1981 年 8 月 19 日深夜,由于暴雨倾盆,大量雨水流入坡体诱发大规模滑动,造成房屋倒塌,公路和渠道被毁。现在经过治理陇西大滑坡地区已经是治理滑坡成功的示范地,是治理滑坡成功的典范。在这里贯彻的也是以工程护生物,以生物保工程的治理方针,我们也观察到了为了排水修筑的顺沟,也在滑坡体打入了钢筋混泥墩以固定。生物措施就是要种植大量的护坡植物,注意树种多样,搭配,在下部种植深根素生固土强的植物,例如:竹子。在陇西大滑坡地区种植的就是“纸浆竹”,深根,成熟快,砍下后卖给造纸厂可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还有种植经果林,这样既可以保垣护坡有可以带来不错的经济效益,但是要注意生物措施的因地置异原则,不可生搬硬套。现在,滑坡的情况得到了有效的治理,但是滑坡仍然在继续,只是速度极其缓慢,我们观察到山脚下的堡坎有的地方已经被滑坡体挤压变形,向外凸出。所以在陇西大滑坡地区设置了很多处地质观测点,该区是政府密切关注的地区。

第七章心得体会

通过这次的实习,我感慨良多。

首先,我认识到掌握好书本知识和熟练操作、实践是两回事,二者不是等同的。在野外实习中看到、遇到很多景物和现象都是书上提到的重点,可是我都不能一眼简单的认出来。因为我们在通常的学习中都没能够把实践和书本知识完美的结合了。虽然有几十个学时的室内实验时间,但是我们看到的都只是岩石标本或者矿物标本的一个小部分,更别提大型的地质地貌现象的观察练习。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总是提醒我们要注重实践和学习课本知识的结合,我们都不以为然,总认为只要学好了书上的,在野外辨认中就不会出现任何问题,可是这次的地质野外实习让我彻底改变了自己的观点,否认了以前的观点。从此,我在学习过程中一定会重视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的结合。努力把在书本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其次,我意识到在整治灾害性地质条件时要重视治理和经济效益相结合的问题。不能片面只重视治理,而忽视了人民的生活和经济的发展,要注意在治理的同时寻找机会创造经济效益,为人们谋幸福。如:在陇西大滑坡种植的纸浆竹林,它们不仅能够起到保护滑坡的作用,还能在同时创造大量的经济效益,或多或少的补偿人们在发生地质灾害时所蒙受的损失。这样还能够减轻人们对政府开展的治理工作的抵触情绪,并获得人们的大力支持。

最后,我觉得在上里古镇这一类的旅游景区要注意人性化的体现,同时要利用古镇的地形进行景区规划开发。

参考文献

[1]梁成华.地质与地貌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2]杨景春,李有利.地貌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3]王恩勇,赵荣,张小林等.人文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王建.现代自然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5]陶世龙,万天丰,程捷.地球科学概论.地质出版社.1999

[6]王数,东野光亮.地质学与地貌学教程.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5

普通地质学专业实习报告

普通地质学专业实习报告 第一章绪言 《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基础学科,许多地质理论和知识都必须经过实践的过程,才能加深我们对它的理解和认识。因此,地质学的野外实习是不可缺少的实践环节。通过这次在昆明、武定、元谋地区的教学实践活动,使我们有了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使我对《地质学》的有关理论知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地层、构造、岩石、矿物等地质学基本概念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一、实习目的,任务和要求 实习目的 通过实习,使我们进一步巩固课堂上所学的地质学基础理论知识。运用这些知识去观察、研究、分析和判断各种地质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我们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锻炼我们吃苦耐劳,不畏艰险的地质精神。树立热爱专业以及勤奋学习的思想和决心。 任务 1、在野外对各种内、外地质作用进行初步观察分析,着重点是外力地质作用的观察分析。 2、初步对三大类岩石、地质构造和矿产进行观察认识,了解它们在自然界的分布状况。 3、学会地质罗盘的使用、手标本采集、地质现象观察

和描述记录等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方法。 要求 1、实习前认真学习实习指导书,做到心中有数,有条不紊。 2、实习中听从老师安排,认真听指导老师讲解。 3、认真细致观察各种地质现象,作好记录,多提问、多思考。 4、采集3~5块有代表性的岩石、矿物或化石标本。 5、实习结束后,编写一份地质实习报告。 二、实习的基本情况 组织形式 以班为单位进行。每个班作为一个小组,由一名实习教师指导,组长和安全员协同老师工作,同时还有班主任负责学生生活、交通等管理。 实习过程 本次实习地点为昆明、武定、元谋地区。时间为一周,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天昆明西山 第二天上午由昆明至武定县五孔桥; 下午芭蕉箐采矿场、雷钢厂; 第三天上午人民渡至狮山石棉厂至狮山风景区; 下午由武定县至元谋县;

地质学专业名词

地质年代 Relative Time 相对年代/ Absolute Time 绝对年代isotopic age 同位素年龄 law of superposition 地层层序律 law of faunal succession 生物层序律 fossil 化石 index fossil 标准化石 chronologic scale 地质年代表 eon宙/ era代/ period纪/ epoch世 eonothem宇/arethem界/ system系/ series统 Archaeozoic era(erathem) 太古代(界) Proterozoic era(erathem) 元古代(界) Palaeozoic era(erathem) 古生代(界) Mesozoic era(erathem) 中生代(界) Cenozoic era(erathem) 新生代(界) Sinian period(system) 震旦纪(系) Cambrian period(system) 寒武纪(系) Ordovician period(system) 奥陶纪(系) Silurian period(system) 志留纪(系) Devonian period(system) 泥盆纪(系) Carboniferous period(system) 石炭纪(系) Permian period(system) 二叠纪(系) Triassic period(system) 三叠纪(系) Jurassic period(system) 侏罗纪(系) Cretaceous period(system) 白垩纪(系) Tertiary period(system) 第三纪(系) Quaternary period(system) 第四纪(系) 矿物 element 元素 isotope 同位素 radioactive isotope 放射性同位素 stable isotope 稳定同位素 clarke number 克拉克值 mineral 矿物 crystal 晶体 crystalline 结晶质 amorphous substance 非晶质 crystal form 晶形 classification 分类 chemical bond 化学键 polymorphism 同质多像 isomorphism 类质同像 aggregate 集合体 degree of rounding 磨圆度 degree of grains 粒度 transparency 透明度 luster 光泽 streak 条痕 color 颜色 hardness 硬度 cleavage 解理 fracture 断口;断裂 silicate minerals 硅酸盐矿物 silicon oxygen tetrahedron 硅氧四面体 岩石与成岩作用 1.岩浆作用与火成岩 petrology 岩石学 igneous rock 火成岩 structure 构造texture 结构 mineral composition 矿物组成 magmatism 岩浆作用 magma 岩浆 Extrusion 喷出作用(火山作用): pyroclastic rocks 火山碎屑岩 lava 熔岩 ash 火山灰 bomb 火山弹 columnar joint 柱状节理 pahoehoe lava 波状熔岩 block lava 块状熔岩 komatiite 科马提岩 crater 火山口 caldera 破火山口 circum pacific volcanic belt 环太平洋火山带intrusion 侵入作用 country rock 围岩 assimilation 同化混染作用 xenolith 捕虏体 fractional crystallization 结晶分异作用 continuous reaction 连续反应系列 discontinuous reaction 不连续反应系 dike岩脉/sheet岩床/rockbasin岩盆 laccolith岩盖/stock岩株/batholith岩基 cryptocrystalline texture 隐晶质结构 phanerocrystalline texture 显晶质结构 porphyritic texture斑状结构 porphyaceous texture似斑状结构 massive structure 块状构造 flowed structure 流动构造 fumarolic structure 气孔构造 layered structure 层状构造 intrusive(invade)rock 侵入岩 effusive rock 喷出岩 plutonic rock 深成岩

地质学地质实习报告

地质学地质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通过野外实习,进一步了解地质学的基本内容,掌握地质学的基本技能和研究方法,了解和掌握地表形态及其发生、发展、结构和分布规律。重点掌握实习区域的地层、岩石、矿产,地质构造(褶皱和断裂)和古生物的主要类型、分布及其演化规律,及野外地质调查基本方法等,并综合研究和掌握地球表层各自然要素的性质和特性,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每位大学生首先最主要的是学习课本上的知识,然而光从理论上认识只能让大学生纸上谈兵,因而实习是每一个大学毕业生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它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使我们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为我们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通过亲身体验社会实践,锻炼自己的才干,培养自己的韧性,更为重要的是检验一下自己所学的知识能否被社会所用,自己的能力能否被社会所承认,同时,这也是给我们一个找出自身知识的不足与缺陷的实践机会。 二、实习地区概况 主要实习地点是古武当山,京娘湖,莲花洞。 三、实习内容 (一)5月9号:实习前准备

在课堂上我们已经学习了地质地貌学这门课程,对地质地貌的一些基本知识都有了一定的了解。马上就要去野外实习了,我们都很兴奋,都在为实习做准备。首先我们上网查了实习地的概况(地理位置,地质地貌)大概了解到:约在距今19亿年的时候,发生了一次显著的地壳运动,叫"吕梁运动",使中元古界与下元古界呈角度不整和接触,吕梁运动以后,相对稳定地层的范围不断扩大,地形高低起伏,比较复杂。有些地层在久经腐蚀以后,开始下沉,形成地质史上一次大规模的海浸,无脊椎动物和菌藻类植物开始出现,一直到距今大约8亿年的寒武纪时代,京娘湖地区还一直沉浸在一片汪洋大海中。到距今大约两亿五千万年的时候,地壳又发生了一次大运动,称为"燕山运动"。由于地壳断层,大部分海水向东消退,京娘湖地区仍处于大海的边沿,汹涌的海涛冲刷岩石,形成千姿百态的沟壑深谷,到了距今大约6500万年的时候,地壳又发生了一次大运动,叫"喜马拉雅"运动,西部地壳相对隆起,东部地壳相对下沉,海水向东消退,整个太行山脉的雄姿也由于海水的消退展现出来,这里形成了北台、太行、唐县三层夷平面,培养了京娘湖、古武当山、七步沟、武西岳的石英砂岩峡谷峰林景区。古武当山岩石主要为砂岩,大部分属于三大岩石中的沉积岩,还有少量的变质岩。 (二)5月10号:古武当山实习 上午坐车到达古武当山,我们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沿山路向上爬,观察当地的地质组成,地质构造。 老师给我们介绍到古武当山地区的岩石主要为砂岩,大部分

地质学专业实习报告

地质学专业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通过对崂山仰口、马山毛公山等地的实习,使我们进一步巩固课堂上所学的地质学基础理论知识,可以使课堂内容不再空洞,有助于我们培养社会实践能力。运用这些知识去观察、研究、分析和判断各种地质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我们理论联系实际,树立热爱专业以及勤奋学习的思想和决心。通过对马山等地的实习研究,对周围环境的地质地貌有了更深的观察,了解各地的地形、岩性等,对以后预防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有了一定的帮助。对我们今后的就业工作有很大的帮助,提高了我们实际操作的能力。 二、实习要求 1、实习中听从老师安排,认真听指导老师讲解。 2、认真细致观察马山、崂山、毛公山等的地质现象,作好记录。 3、学会分析地质地貌的方法,培养地址分析能力。 4、采集有代表性的岩石、矿物或化石标本。 5、实习结束后,编写一份地质学实习报告。 三、实习任务 1、在野外对各种内、外地质作用进行初步观察分析,着重点是外力地质作用的观察分析。 2、初步对三大类岩石、地质构造和矿产进行观察认识,了解它们在马山、崂山等地的分布状况。 3、初步观察崂山、马山的地貌环境特征,学习分析地貌特征的方法。 四、实习安排 5月10日至5月23日指导老师:*

五、实习地点马山崂山仰口毛公山 六、实习概况马山马山石林自然保护区位于山东省即墨市区以西4公里处,由5个山丘组成,经长期风化剥蚀,形成了中部高,四周低,呈一凸起山顶浑圆的丘陵地带,面积约800公顷,1993年11月正式通过专家评审,1994年4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即墨市马山石林保护区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浅剖面火山岩柱状节理石柱石林群、硅化木及古生物化石等地质自然遗迹。该保护区地貌特征,由四个山丘组成,经长期风化剥蚀,形成了中部高,四周低,呈一凸起山顶浑圆的丘陵地形。该地已有多年的采石历史,开挖揭露出了马山绿色安山玢岩的柱状节理,通过近十几年来的开采,已经开采出数个具有笔直挺拔柱状节理人工露头景观。专家们一致认为,马山不仅有被人们称为"石林"的柱状节理,而且是一个集沉积岩、火山岩、接触变质岩、动植物化石等多种地质现象为一体的综合性的"地质宝库"。目前在马山四周发现而且保存完好的硅化木有26处,这些远古时代的树木经过硅化反应形成了现在的化石。早在1·3亿年前,马山地区曾为"古莱阳湖"的一部分,在潮湿的气候条件下生长有大量树木,其中部分树木死亡后在本地或异地被掩埋起来,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发生硅化反应形成了硅化木化石。在马山西北麓发现的最大的一株被鉴定为南洋杉,树干长13米,平均直径0·8米,树根、疤节、年轮清晰可见,非常罕见。中生代地层中形体硕大、保存完好的硅化木群落是马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的重要保护对象。尽管国内有不少有关硅化木的报道,但在这样特殊的地质结构条件下,分布如此密集、保存如此完整的大型硅化木群尚不多见。此外,古脊椎动物化石在本区内也有零星发现。马山盛产安山玢岩,多为灰绿、灰褐色,是约1亿

水文地质学

什么是水文地质学? 狭义:研究地下水的科学。 地下水是指赋存于地面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 广义:研究地下水圈的科学。 地下水圈包括地壳浅部岩石空隙中的水以及地球深部层圈中的水。 具体:研究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以及人类活动相互作用下地下水水量和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并研究如何运用这些规律去兴利除害,为人类服务。 水对人类生活与生产起着不可或缺的重大影响,地下水是水资源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为: (1)地下水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2)地下水是极其重要的生态环境因子 (3)地下水是一种很活跃的地质营力 (4)地下水是地球内部地质演变的信息载体 当代水文地质学发展趋势: 1.核心课题转移:找水水文地质学→资源水文地质学→生态环境水文地质学 2.视野扩展:含水层→地下水系统→水文-生态环境→技术-社会系统

3.目标改变:由当前的问题转向长期的可持续发展 4.内容扩展:从地下水的水量为主,转向水量与水质的研究并重;从狭义地下水,扩大到广义地下水,乃至地下水圈 5.多学科交叉渗透成为主流:地下水科学与其它自然科学以及社会科学交叉渗透,以多学科方式研究与处理问题 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 1.地球上的水: 地球是个富水行星。地球上的水不仅存在于大气圈、地球表面、岩石圈和生物圈中,也存在于地球深部的地幔乃至地核中。 地球各层圈水的分布状况及其存在状况差别很大。 深部层圈:地壳下部直到下地幔范围内的总水量为现代海洋的35-50倍。地壳下部深约15-35km范围,压力很大,400OC,水以压密的气水溶液存在;地幔物质的5-7%为水。 浅部层圈:大气圈到地壳上半部。包括大气水、地表水、地下水及生物体水。浅层圈中水的总体积约为13.86亿Km3;平铺地球表面水深约为2718m。

普通地质学地质认识实习报告

普通地质学地质认识实习报告 专业:地质工程 班级:10级3班 姓名:杨东兴 学号:1009020323 指导教师:骆祖江、赵燕容 河海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二零一一年九月

目录 第一章绪言 (3) 第一节地质野外实习的目的及意义 (3) 第二节地质野外实习的任务及要求 (3) 第三节地质野外实习概况 (7) 第二章地质实习内容 (9) 第一节燕子矶、汤山镇阳山地貌岩性观测 (9) 第二节南京六合瓜埠地质公园考察 (12) 第三节南京地质博物馆参观 (13) 第四节安徽张八岭地区地貌岩性观测 (14) 第五节巢湖地区地貌岩性观测 (15) 第六节苏州灵岩山、虎丘地区地貌岩性观测 (19) 第七节瑶琳仙境地貌岩性观测 (21) 第八节新安江水电站参观考察 (22) 第九节灵隐寺飞来峰观测考察 (23) 第十节西湖成因考察 (24) 第三章结束语 (26) 第一节地质野外实习内容概述 (26) 第二节地质野外实习个人体会及建议 (26)

第一章绪言 第一节、地质野外实习的目的及意义 野外地质实习是地质专业学生在学完《普通地质学》课程的基础上进行的第一次大型的重要实习。实习的目的是令我们获得对基本地质现象的感性认识,掌握野外工作的基本技能,培养我们的专业兴趣。 地质野外实习是在课程理论学习基础上对基本地质现象的野外 实地考察和现场实践,借此使我们巩固并深化课程理论,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野外地质实习的特殊课堂使我们开阔思维, 野外实习使我们能够更好的掌握野外地质工作的方法,建立并完善地质体的空间概念,进一步理解和巩固课堂所学的地质学基本理论和知识,从而达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通过阅读前人的研究资料,以及对当地地质现象的观察、描述、分析、判断、整理、图件编制、报告编写等一系列工作的系统训练,获得对研究区的沉积发展史、生物演化史、构造活动史的较全面认识,并为地质工程及其相关领域的其他地质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通过实习,我们对地质工作的性质与内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开阔了眼界,加深了我们对地质科学的热爱;巩固专业基础,为后续地质专业的进一步发展确定了方向。 第二节、地质野外实习任务及要求 地质野外实习是我们在老师的协助下开展地质研究的起点,在实习过程中使我们学会从各种地质现象出发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良好的研究习惯。为达到上述要求,地质野外实习的任务大致如下:

地质工程专业就业前景及方向

地质工程专业就业前景及方向 地质工程专业就业前景及方向具体是怎样的?了解到,由于地质工程专业涉及国民经济建设的领域很广,因此本专业就业前景很好。毕业生从事资源勘察、岩土钻凿工程施工、油气钻井、海洋钻井工程、极地钻探等工作。 1地质工程专业介绍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地质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相关学科基础知识,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及初步的研究、 教学和管理能力,能在科研机构、学校从事地质科学研究或教学工作,在地矿、冶金、建材、石油、煤炭、材料、环境、基础工程、 旅游开发从事技术开发与技术管理工作以及在行政部门从事管理工 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地质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践训练,掌握地质调查、科学研究、资源开发和管理的基本技能。 开设课程: 基础地质学、矿产地质学、水文地质学、工程地质学、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勘探、钻掘工程学、基础工程施工、环境地质学、 地质工程学。 2专业解读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实习、毕业论文或设计等。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能在资源勘查、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管理等领域从事资源勘查与评价、管理、各类工程建设地质等方面工作的高级 工程技术人才。

专业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基础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水地质学、工程地质学地质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从而具有从事 资源地质勘查的初步能力和解决常见地质工程问题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具备的专业知识与能力 掌握宽广的综合性知识及扎实的计算机语言基础,具有扎实的专业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掌握地质工程专业有关的基本理论, 系统学习地质学、力学的基本理论,掌握工程力学、结构力学、岩 土力学、地质学、水文地质学、工程地质分析、岩土工程施工技术 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3.具有进行工程地质综合分析、勘察 设计、施工设计、岩土工程施工、岩土改良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能 对地质现象进行客观的分析和判断;4.具有工程地质勘察、设计、工 程施工、规划和管理的基本技能和能力,受到工程师的系统训练;5. 熟悉勘察技术工程的有关规范和熟悉国土资源法和环境地质保护法 等法规,具有工程管理方面的基本知识和能力;6.利用现代化知识传 播手段进行文献检索、资料查询、信息交换,掌握信息分析、信息 处理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和知识更新能力。 由于地质工程专业涉及国民经济建设的领域很广,因此本专业就业前景很好。毕业生从事资源勘察、岩土钻凿工程施工、油气钻井、海洋钻井工程、极地钻探等工作。 就业前景分析(按地质工程专业相关职位统计)据统计,地质工程专业就业前景最好的地区是:北京。在"地矿类"中排名第3 4专业排名 1.中国矿业大学(北京)A++ 2.吉林大学A++ 3.同济大学A++ 4.中南大学A++ 5.中国石油大学(北京)A++

最新地质学实习报告3篇

【精品】地质学实习报告3篇 一、实习概况 1、实习目的与任务 地质学是关于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外部特征、各层圈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演变历史的知识体系。 地质地貌实习是我们专业基本教学实习环节。通过此次实习,使同学们进一步巩固地质地貌学的基本原理,学习并掌握野外地质地貌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加深同学们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形成比较完整的学科理论教学体系,为学习其他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2、实习地点:即马山国家地质公园 马山自然保护区(地质公园)位于青岛即墨市城区西侧,总面积7·74平方公里,公园内以海拔231米的马山为最高主峰,大山、宝安山、团山及长岭等几个侧峰拱卫在周围。山虽不云高,峰虽不属秀,然而这里丰富而又独特的地质现象,却使其在地质保护、科研、旅游等方面具有极高的价值。 3、实习时间:20xx年5月10日 二、实习内容 1、马山自然保护区概况 马山自然保护区是1994年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青岛即墨市城西4公里处,总面积7。74平方公里。它集科学地质文化、民族宗教文化和民风民俗文化于一体,充分体现了马山文化丰富的内涵。它不仅是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是一处风景优美的旅游胜地。 马山自然保护区是全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面积最小的一个,但区内含有柱状理石柱群、硅化木群、沉积构造、接触变质带及古脊椎动物化石等丰富的地质遗迹,被地质界称为“袖珍式地质博物馆”。区内地质遗迹不仅丰富,而且十分独特,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浅粗面火山岩柱状节理石柱群是世界“三大石群”之一,高26米,宽150米,单株独立、巍巍壮观,可与英国的“巨人堤”、美国的“魔鬼塔”相媲美;硅化木,现已发现并保存完好的有26处,最大的一株长13米、平均直径0。8米硅化完全、年轮清晰实属罕见;维妙维肖的沉积岩包卷层理和交错层理胜似一幅山水画,妖娆多姿的接触变质岩,展现了火山爆发的烈焰对地质的改变,给人留下了对大自然的感叹。 2、马山地质地貌概况

地质学实习报告_完全版

八月十九日吃完中饭之后,顶着如火的骄阳,同学们争先恐后地涌上了即将开往中国地质大学秭归实习基地的长途客车。一路上,大家有的热烈的讨论接下来的实习,有的由于前一晚太兴奋没有睡好觉在稳稳行驶的客车上闭目养神。经过气势宏伟的三峡大坝,走过白云缭绕的大山,在惊叹于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同时,同学们都暗自在心里对这一次的实习又增添了一丝期待。 这一次的实习,从十九号晚上到达开始,直到二十七号早晨离开实习基地才告一段落。真正的实习历时六天,在这六天里同学们跟随老师参观了兰陵溪、九畹溪、泗溪、链子崖、银杏沱、泗溪外等几处岩层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地点,在饱览湖光山色的同时,我们更是增长了自己对于岩层、地质等方面的了解,所以这一次的实习,大家的收获不可谓不大。下面我将以每一天的行走路线为主线,阐述这些天我在地质学上一些小小的收获。 第一天~兰陵溪 首先我们来到了334省道7公里以西300米处,在这里,我们需要观察黄陵岩体、崆岭群岩体以及在此处的两种岩体之间的接触关系。 黄陵岩体为灰白色、黑云母、中粒、角闪斜长花岗岩,包含石英、黑云母、长石等成分。至于这几种成分的辨认就需要知道它们的特征:石英为油脂光泽的浅色物质,黑云母有金属光泽,角闪石为暗色柱状物质,长石无油脂光泽。 花岗岩是一种岩浆在地表以下凝却形成的火成岩,主要成分是长石和石英。因为花岗岩是深成岩,常能形成发育良好、肉眼可辨的矿物颗粒,因而得名。花岗岩是一种火山爆发的熔岩且受到相当的压力在熔融状态下隆起至地壳表层之构造岩。在地壳表层形成中,缓慢地移动冷却下来。属于火成岩之一种,火成岩是由含有硅酸盐熔融物的岩浆或熔岩冷却固化结晶形成的一种物质。当熔化的岩浆冷凝固结时,矿物即形成于火成岩,像橄榄石、辉石之类。 崆岭群变质岩为灰色片麻岩,形成于约30亿年前,被称为是岩石之母,含有长石、云母等物质,属于混合岩,为片状结构,含有因为高温高压而形成的小型褶皱。 片麻岩是一种变质岩,而且变质程度深,具有片麻状构造或条带状构造,有鳞片粒状变晶,主要由长石、石英、云母等组成。片麻岩主要包括三种类型:黑云斜长片麻岩、二长花岗片麻岩和A型花岗质片麻 29亿年历史的片麻岩,地球化学判别结果表明它们的原岩均为火成岩。不同类型片麻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各不相同,反映它们的原岩具有不同的形成与演化历史。 地层侵入关系是指新老地层或岩石在空间上的相互叠置状态。通常分为两种类型:①整合接触。简称整合。上、下地层之间没有发生过长时期沉积中断或地层缺

水文地质学基础复习重点

水文地质重点(结合以前画的) 绪论&第一章 一、名词解释&填空: 1、水文地质学: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 2、地下水:地下水是指赋存和运动于地表以下土层和岩石空隙中的水。 3、自然界的水循环包括水文循环和地质循环。 4、水文循环分为大循环和小循环。 5、小循环:是指海洋表面蒸发的水汽,又以降水形式降落入海洋;或是大陆表面蒸发的水汽,仍以降水形式降落回陆地表面。 6、大循环:是指海洋表面蒸发的水汽,随气流带到大陆上空,形成降水落在地面,再通过径流返回海洋的过程。 二、简答: 地下水的功能: (1)地下水是城市供水的重要水源。 (2)工业生产需要大量使用地下水。 (3)农业生产需要有充足的水源保证。 (4)地下水是良好的载热物质,可将热能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地表供人们使用。(5)某些地区的地下水含有特殊的化学成分,并具有较高的温度,利用这些地下水可治疗某些疾病。 (6)有些地下水本身就是一种宝贵的矿产资源。 (7)利用地下水的化学成分作为找矿标志寻找某些有用矿产的工作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第二章 一、名词解释&填空: 1、空隙:包括松散沉积物中的孔隙、坚硬岩石的裂隙和可溶岩的溶穴。 2、对地下水储存和运移具有重大影响的是孔隙的多少和孔隙的大小。 3、孔隙度:衡量孔隙多少的指标称为孔隙度。它指岩石中孔隙体积和岩石总体积之比。 4、裂隙:是坚硬岩石形成时或形成之后由于各种内外应力的作用,使岩体遭受破坏而形成的空隙。 5、结合水:由于静电引力作用而吸附在岩石颗粒上的水叫结合水。可分为强结合水和弱结合水。 6、重力水:岩石空隙全部被充满,在重力作用下运动的液态水称为重力水。

7、支持毛细水:由于毛细力的作用,水沿毛细孔隙上升一定高度,形成毛细水带,其下部有地下水面支持,故称为支持毛细水。 8、容水性:是指岩石能够容纳一定水量的性能。取决于岩石的孔隙度、裂隙率或溶穴率。 9、给水性:是指饱水岩石在重力作用下,能自由给出一定水量的性能。取决于岩石的空隙大小,其次才是空隙的多少。 10、透水性:是指岩石可以被水透过的特性。决定于空隙的大小,可用渗透系数K作为衡量指标。 11、含水层:能够透过并给出相当数量水的岩层。 12、隔水层:不能透过并给出水或只能透过和给出极少量水的岩层。 二、简答: 包气带和饱水带运动的区别: (1)饱水带水运动取决于重力势,包气带水运动则取决于重力势和毛细势。(2)饱水带任一点的压力水头是一个定值,包气带压力水头则是含水量的函数。 (3)饱水带的渗透系数是个定值,包气带的渗透系数随含水量的降低而变小。 第三章 一、名词解释&填空: 1、水力坡度I:水力坡度可以理解为水流通过单位长度渗透途径为克服摩擦阻力所消耗的机械能。 2、起始水力坡度I。:克服结合水的抗剪强度,使之发生流动所具有的水力梯度。 3、根据渗透系数在空间位置变化情况,可将地下水含水介质划分为均质各向异性、均质各向同性、非均质各向异性、非均质各向同性。 4、流网:有一系列等水头线与流线所组成的网络成为流网。 二、作图: 1、流网作图细则: (1)首先根据边界条件绘制容易确定的等水头线或流线:地表水体的断面一般可看做等水头面;河渠的湿周必定是一条等水头线;平行隔水边界可以汇出流线(平行隔水边界)。 (2)中间内插(注意疏密的变化要符合实际情况)。 2、达西定律作图: 参考课本P44 第四章 一、名词解释&填空:

地质认识实习报告

地质认识实习报告 专业:地质人才 年(班) 级: 10—1 姓名:徐真真 学号:331030060114 指导老师:陈江峰、宁超 编写时间:2011年6月26日 前言 一、实习交通位置(附图): 实习区南部有焦(作)柳(州)铁路、焦太(原)铁路,铁路专用线等,构成该矿运输动脉。公路:有焦辉、焦新、焦洛、焦济与焦郑公路,此外,已建成的焦郑、焦晋、焦济与焦温高速分别与京珠、晋太及连霍高速连通,基本实现了以焦作市为中心通往周边市县及国道的高速公路网络,交通十分便利. 二、实习路线: 1、路线一:市区→辉县 2、路线二:市区→常平 3、路线三:市区→龙洞乡(刘庄后沟) 4、路线四:市区→济源 5、路线五:市区→青天河

三、实习任务要求、人员组成、实习时间及任务的完成情况 (一)实习任务要求: 1、认识实习区常见的矿物和岩石,学会区分三大类岩石。 2、认识实习区地层剖面,了解地层划分,对比方法,熟悉地层时代。 3、认识实习区地质构造(褶皱、节理、断层)学会识别方法。 4、认识实习区的内、外力地质作用的结果。 5、学会使用地质罗盘,测量岩层(断层)产状。 6、学会做标准的野外地质记录。 7、编写实习报告。 (二)人员组成:地质人才10—1 (三)实习时间: 2011年6月14日──2011年6月22日 (四)任务完成情况: 2011年6月22日完成野外实习,2011年6月26日完成实习报告编写 一、寒武系(∈) 寒武系是寒武纪形成的地层,分下、中、上三个统。中国寒武系共有九个阶,分属三个统。下寒武统(以滇东为例)包括梅树村阶、筇竹寺阶、沦 浪铺阶和龙王庙阶;中寒武统(以华北为例)包括徐庄阶和张夏阶;上寒 武统(以华北为例)包括崮山阶、长山阶和风山阶。中国寒武系全为海相 沉积,分布几乎遍及全国各地。 二、奥陶系(O) 中统马家沟组(02m):主要为青色、青灰色的石灰岩,以方解石(主要矿物

全球著名地质专业院校及机构

帝国理工学院 利兹大学的Prof. Steve Hencher 代尔夫特理工大学 挪威的挪威科技大学、挪威岩土工程研究所(NGI) 苏黎世联邦理工(ETH) 苏黎世联邦理工的在全球排名应该可以进前十,Simon L?w教授有一帮非常庞大的科研团队,主要集中在岩石边坡和隧道工程的研究。 洛桑联邦理工(EPFL) Department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and Geo-Sciences 的教授主要偏向土力学和滑坡领域的研究 多伦多大学(UT), Prof. Will Bawden(Support of Underground Excavations in Hard Rock的作者,和Hoek合著,专著于岩石地下工程的支护方面的研究),Prof. John Hadjigeorgiou(偏向slope stability, tunneling的研究),Prof. Paul Young(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多伦多大学副校长,Itasca创始人之一,主要从事数值、岩石破裂和地震岩石力学等方面研究),Prof. John Harrison(帝国理工学院本科、硕士和博士毕业,以前是帝国理工的教授,前文已提到),还有个华人副教授Kaiwen Xia,主要搞岩石动力学,手下有一帮中国学生和访问学者。英属哥伦比亚大学(UBC)温哥华校区的Department of Earth and Ocean Sciences有两个相关领域的教授,Erik Eberhardt是一位年轻的professor,博士毕业后十年内就评上了

教授,还经常组织一些国际会议,绝对的论文高产者,岩石边坡和地下隧洞都有所涉及。Prof. OldrichHungr在国际滑坡和工程地质领域也有一定的知名度,研究方向跟边坡、滑坡和泥石流相关,不过貌似不怎么招博士生了,连培的学生还是可以尝试一下。UBC的Okanagan校区的Prof. Dwayne Tannant,博士毕业于阿尔伯特大学并在此校担任多年的教授,很率直、很给力的一个教授,看了他的网站就知道了,不解释,本人因最后选择了UT的Prof. Harrison而不得不拒了他的offer,现在还觉得欠他一份人情。 新加坡的南洋理工大学有一位毕业于MIT的年轻教授 gaoke.cug@https://www.sodocs.net/doc/0f15838188.html,

实习报告:地质学认识的实习报告例文

地质学认识的实习报告例文 ⑴实习目的、任务和要求 1.目的 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和探究性很强的自然科学。认识实习是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在学习相关地质基础知识之后,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各种地质现象,理论联系实习,增强感性认识,巩固基础理论知识。同时,进行野外地质工作基本技能的初步训练,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任务 ①在野外对各种内、外地质作用进行初步观察分析,着重点是外力地质作用的观察分析。 ②在老师的指导下,初步对三大类岩石、地质构造和矿产进行观察认识,了解它们在自然界的分布状况。 ③进行野外地质工作方法的基本训练,包括地质罗盘的使用、手标本采集、地质现象观察、描述记录等内容。 ④通过实习,培养学生运用辨证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分析地质作用规律,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要求 ①实习前学生应认真学习实习知道书,以明确实习目的、内容安排等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有条不紊。

③现场观察各种地质现象要认真细致,并作好记录,还应多问、多思考,克服怕苦怕累的懒惰思想。 ④每个学生应采集3——5块有代表性的岩石、矿物或化石标本。 ⑵.实习的组织形式及实习过程 过程由实习指导书上的日程安排: 第一天昆明西山; 第二天上午乘车由昆明至____(省、市、区、县)五孔桥,下午芭蕉箐采矿场、雷刚厂; 第三天上午人民渡至狮子山石棉厂至狮山风景区,下午乘车由____(省、市、区、县)至____(省、市、区、县); 第四天上午____(省、市、区、县)朱布超基性岩体,下午____(省、市、区、县)黄瓜园大桥; 第五天上午____(省、市、区、县)德大大桥至那化大桥,下午____(省、市、区、县)弯堡土林; 第六天返回昆明。 (3)实习任务完成情况 通过实习我们三大类岩石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和认识,能够在野外认识和辨别三大类岩石,还能够在野外辨别各种地质构造。通过在各实习点对其的观察,实地考察,我掌握了罗盘的使用,还在各实习点采集了各种相应的岩石标本。还提高了我们对各种地质现象的观察分析能力,并学会了野外纪录,基本达到学校预期的目标。

水文地质学发展历史

水文地质学发展历史 来源:地大热能2015-07-27 “水文地质学”这一术语,虽然早在19世纪初,就在欧洲被正式提出来,但真正成为地质科学中一门比较完整、系统的独立学科,祗是本世纪30-40年代的事。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随着地质科学的迅速发展,西方许多(包括前苏联)对地下水的研究,开始在地质科学的基础上(如地层学、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等),和其他一系列基础自然科学(如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以及水文科学相互结合,相互渗透,逐渐发展成为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边缘学科。水文地质学从研究地下水的自然现象、形成过程和基本规律,发展到对地下水的定性、定量评价;它的基本理论,勘察方法和应用方向,也逐步形成。从70年代以来,水文地质学又从地下水系统的研究,进一步扩大为研究地下水与人类圈内由资源、环境、生态、技术、经济、社会组成的大系统。因此水文地质学的研究目标,开始转入到研究整个水系统与自然环境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之间相互交叉关系的新时期。 我国对地下水的认识和开发利用,虽具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但真正运用地质科学的理论与方法,进行地下水的调查研究,仅开端于30年代。如老一辈的地质学家朱庭祜,谢家荣等,曾于这一时期分别到过江西、河南及南京等地区进行地下水的调查研究,并著有论文或报告。但水文地质学,作为地质科学领域内一门独立的应用地质学科,是在50年代新中国成立后才迅速发展起来的。 作者曾把我国水文地质学的发展历史,划分为四个阶段,即:①萌芽阶段(20前纪前); ②初始阶段(1900-1950年),开始应用地质学的基本理论研究地下水;③奠基阶段(1950-1970年),主要有前苏联学术思想影响下,奠定水文地质的理论基础,是区域水文地质学与农业水文地质学的开创时期;④成长时期(1970-2000年),是水资源水文地质学与环境水文地质学的发展时期,主要受西方科学技术思想影响,如系统论、系统工程、计算机技术等新理论、新技术的输入,使我国的传统水文地质学,发展到一个以研究水资源与环境问题为重点的现代水文地质学。 二、50年代――区域水文地质学的开创时期 50年代地质部成立以后,各省的水文地质专业队伍和有关的研究机构以及地质院校等也先后建立;这为水文地质学的发展,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当时长春地质学院苏联专家克里门托夫教授,结合讲学编者了《水文地质学》、《水文地质学概论》、《普查与勘探水文地质学》、《地下水动力学》、《矿床水文地质学》、等教材,成为我国最早的一批水文地质专业教科书。前苏联新的理论,还通过许多著名学者的著述,不断输入中国。如朗格关于区域水文地质分区理论,卡明斯基关于地下水的渗流理论,普洛特尼柯夫关于地下水储量分类与评价,列别捷夫关于灌区地下水动态预测,以及奥弗琴尼柯夫关于矿水方面的专著等,对我国水文地质科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各国水文地质学的发展都是从区域水文地质的调查研究开始,我国也不例外。从50年代中期起,我国有计划地在全国开展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推动了区域水文地质学的发展。1958年编制出版第一幅比例尺1:300万中国水文地质图和第一本专著《中国区域水文地质概论》,1959年为纪念建国十周年,出版了我国第一本利用本国资料编著《实用水文地质学》。1957年正式出版发行我国第一种《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刊物。这一时期发表了许多有关中国水文

地质类专业介绍

地质工程专业(综合找矿方向) 地质工程专业(综合找矿方向)(本科--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基础地质学、矿产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工程地质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从事矿产资源综合勘查和运用综合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建设中各种地质问题的基本能力,能在资源勘查、各类工程建设地质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管理等领域从事综合勘查、评价、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面向国土资源、油气能源、工程勘察、地质灾害、水利水电、环保、城市规划管理等地质工程相关部门或科研院校。 培养要求:本专业要求学生掌握基础地质、矿产地质、应用地球物理、应用地球化学、工程地质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运用现代地质学理论和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勘探等现代勘查技术方法与手段,进行矿产资源综合勘查和解决工程建设中各种地质问题的基本能力,具有对区域地质、矿床地质、矿产分布规律等进行综合分析及矿产资源评价、管理的初步能力;具有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勘探、钻探工程等勘探方法的选择、设计、施工、数据处理以及成果地质解释和综合勘查与运用的初步能力,具有对资源环境做出评价和规划的初步能力。 主要专业课程:基础地质学、矿物学、岩石学、古生物地层学、构造地质学、矿床学、磁法勘探、电法勘探、重力勘探、地震勘探、地球化学勘探、钻掘工程学、综合勘查技术、遥感技术、工程地质学、地质工程学、采矿工程与矿山地质学、环境地质学、灾害地质学等。 地质工程专业(工程地质方向) 地质工程专业(工程地质方向)(本科--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进行地质工程综合分析、勘察设计、施工设计、岩土工程施工、岩土改良的专业知识技能。能对地质现象进行客观的分析和判断,具有从事工程地质勘察、设计、工程施工、规划和管理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要求学生具备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掌握地质学、工程力学、岩土力学的基本理论,具备工程地质、土木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水文地质、灾害地质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掌握地球物理勘察、工程钻探、岩土体室内和现场测试、地基基础施工和监理等方面的基本技能,具备利用计算机和测试仪器进行勘察、制图、统计和分析的能力。 主要专业课程:普通地质学、矿物学、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工程力学、结构力学、混凝土基本原理、工程测量、岩石力学、土质学与土力学、工程地质学、水文地质学、地下水动力学、地球物理勘探、地质工程测试技术、岩土工程设计、基础工程、地基处理、灾害地质学、工程概预算与招投标、工程监理等。 资源勘查工程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本科--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地质学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地质调查的室内、外工作方法,具有对矿床地质、矿床分布规律等综合分析研究的初步能力,能在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及资源勘查、开发(开采)与管理等领域从事固体、液体、气体矿产资源勘查、评价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要求学生掌握基础地质、应用地质和现代资源勘查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进行区域地质调查、矿产资源普查勘探的室内外工作方法;熟悉国家有关矿产资源和环境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具有对区域地质、矿床地质、成矿地质条件、矿产分布规律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的初步能力和对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勘探等现代化勘探方法的结果进行地质解释和运用的初步能力;具有对资源环境做出评价和规划的初步能力及对矿产资源经济分析、综合评价和管理的初步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和计算机应用技能。主要专业课程:普通地质学、矿物学、岩石学、古生物地层学、构造地质学、矿床学、能源地质学、资源勘探学、应用地球物理、应用地球化学、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资源管理与评价等。

专门水文地质学复习与总结

专门水文地质学总结与复习 第一章:地下水资源与地下水系统 1. 我国的地下水资源特点: ①时空分布极不均匀,与降水量和地表水分布趋势相似,南方多、北方少、东部多、西部少。 ②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分布在北方,岩溶水和裂隙水主要分布在南方。 ③在北方地区,东部的松辽地区和华北地区地下水资源总量约占北方地下水总量的50%,补给模数大于西部。 ④北方地区中部的黄河流域,包括黄土高原及其相邻地区是我国地下水资源相对贫乏的地区。 ⑤西闻的内陆盆地处于干旱的沙漠地区,年降水量小于100m m,但由于四周高山的降水及冰雪融水的补给,50%--80%地表水自山区进入盆地后便转化为地下水,地下水资源量较丰富,但地表水与地下水应统一规划和开采利用。 2. 地下水资源特点系统性和整体性流动性循环再生性可调节性 3. 地下水储量分类动储量静储量调节储量开采储量 4. 允许开采量定义:允许开采量,又称可开采量或可开采资源量,是指在技术上可能、经济上合理,并在整个开采期内出水量不会减少,动水位不超过设计要求,水质和水温在允许范围之内变化,不影响已建水源地正常开采,不发生危害性环境地质问题等前堤下,单位时间内从含水系统或取水地段开采含水层中可以取得的水量,常用单位为 m3/d 或m3/a。 简言之,允许开采量就是用合理的取水工程,能从含水系统或取水地段中取得出来,但不会引起一切不良后果的最大出水量。 组成:由以下三部分组成,即开采补给量减少的天然排泄量储存的变化量。 5. 地下水系统水力方面的主要功能:储存功能、传输功能、延时功能、平滑功能。 第二章:地下水资源调查 1. 地下水资源调查的目的和任务地下水资源调查(水文地质调查)的目的:查明天然及

地质认识实习报告(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5885-83 地质认识实习报告(完整 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地质认识实习报告(完整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在野外实习结束时,每位同学都必须编写一份实习报告,对实习内容进行系统而概括地总结。地质报告是完成野外和室内各种工作后的最终成果,编写地质报告是地质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地质工作者必备的一项基本功。地质认识实习报告是对整个实习过程、地质工作方法和地质认识的总结,是野外实践和课堂理论的结合,是评价学生野外实习成绩的主要依据,也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实习报告总的要求是,在充分掌握前人资料的基础上,以自己的野外观察和记录为主,立论正确,依据可靠,叙述简练,图文并茂,主次分明,逻辑性强,富有创造性,内容真实、丰富、简明、扼要。要求文工整,图件美观,要有封面、题目、报告编写人专业、班级、

姓名、野外实习负责人、实习指导教师、报告审核人及报告编写日期等。编写实习报告首先要整理所有的野外原始资料,包括野外记录、路线剖面图、素描图、采集的矿物、岩石和化石标本及野外照片和录像等,这些是编写报告的基础和素材。把各种野外资料分门别类地加以总结、概括,编制和清绘必要的图件,然后着手编写文报告。根据工作的目的和重点不同,报告的内容也有所侧重。实习报告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部分:一、前言主要说明实习的时间、地点、目的、任务及路线安排,实习队的组成,工作的方法,工作量以及所取得的主要成果。二、实习区概况1.实习区的范围、地理位置、交通概况等,最好附上“工区位置图”。2.实习区的区域地质概况3.实习区自然地理概况,如地形、地貌、河流、气候等概况。4.实习区社会经济概况。三、地层实习区的地层层序、时代、接触关系、厚度及分布状况。按照地层的新老关系,由老至新叙述各个时代地层的岩石组合特征、古生物特征、沉积特征、分布和出露情况、接触关系、厚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