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台湾考题与中国考题的区别

台湾考题与中国考题的区别

台湾考题与中国考题的区别
台湾考题与中国考题的区别

从台湾国文考试的十道试题

2009-01-30 22:38:55| 分类:中国国学| 标签:|举报|字号大中小订阅

管窥蠡测见微知著

工具的考察和生命的融汇

——从台湾国文考试的十道试题

看大陆与台湾的国文教育的差异

从前教中学语文时,从未想到要与大陆以外的语文(中国语言文学)教育做一下横向比较,因为大陆是汉语言文学的无可争议的主要传承和使用之地,除此以外,其他地方的教学都是流亚或枝末。由于曾经十余年辅导语文高考的经历,已经非常熟悉和习惯于大陆的语文高考模式,不想第一次看到台湾国文教育的高考试题,一边做题,一边感觉着强烈的冲击,而深感大陆的国文教育在某些方面的不足。这不足,经过几天的思考,又经网上和正在读国文专业研究生的女儿沟通之后,最后归结为一句话,就是大陆与台湾在国文教育方面的主要差异是分别侧重——语文工具的考察和传统人文生命的融汇。

让我们还是先通过试题看看两岸——(大陆)语文、(台湾)国文——考试对于传统文化的考察的差异。

凡是参加过大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后高考,尤其是经历过使用所谓标准化试题的人,都非常熟悉我们对于传统文化知识和古文的学习要求与考察方式。我手头一时找不到这些年来的高考试题,但还是保存了

一些曾经使用过的标准化高考辅导模拟试题,从题型到分值完全是按照高考的模式循规蹈矩的设计与编排的,与实际的高考题命题方式方法相比较,除具体内容外,,完全是如出一辙。以下是2002年“北京市海淀区高考模拟试题”《语文(第四模拟)试卷》中的古文测试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6题

吕端,字易道,幽州安次人。开宝中拜参知政事。时赵普在中书,尝曰:“吾观吕公奏事,得嘉赏未尝喜,遇郊挫未尝惧,亦不形于言,真台辅之器也。”太宗欲相端,或曰:“端为人糊涂。”太宗曰:“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意以属端。端为相持重,识大体,以清简为务。虑与寇准同列,先居相位,恐准不平,乃请参知政事,与宰相分日押班知印,同升政事堂,太宗从之。时同列奏对,多有异议,惟端罕所建明①。一日,内出手札,戒谕自今中书事必经吕端详酌,乃得奏闻。端益谦让不自当。初,李继迁②扰西鄙。保安军奏获其母,至是太宗欲诛之。以寇准居枢密副使,独诏与谋。准退,过相幕,端疑谋大事,曰,“边鄙常事,端不必与知。若军国大计,端备位宰相,不可不知也。”准遂告其故。端曰:“何以处之?”准曰:“欲斩于保安军北门外,以戒凶逆。”端曰:“必若此,非计之得也,愿少缓之,端将复奏。”入曰:“昔项羽得太公,欲烹之。高祖曰:…愿分我一杯羹。?夫举大事不顾其亲,况继迁悖逆乎?陛下今日杀之,明日继迁可得乎?若其不然,徒结怨仇,愈坚其叛心耳。”太宗曰:“然则何如?”端曰:“以臣之早愚,宜置于延州,

以亲其心,而母死生之命在我矣。”太宗抚髀称善,曰:“微卿,几误我事。”即用其策。至继迁之子,竟纳款请命,端之力也。

注:①建明,即建白,陈述意见或有所倡议。

②李继迁(936——1003),北宋时党项族人,西夏国的创立者,与北宋时战时和。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黑体字代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亦不形于言形,表现

B.虑与寇准同列同列,同在朝班,同事

C.端益谦让不自当当,承当

D.端疑谋大事疑,怀疑

12.分别比较两组句子加点词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与宰相分日押班知印保安军奏获其母

端不必与知即用其策

A.两个“与”字相同,两个“其”字也相同

B.两个“与”字不同,两个“其”字相同

C.两个“与”字相同,两个“其”字不同

D.两个“与”字不同,两个“其”也字不同

13.从分句间语义关系的角度给下列句子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以寇准居枢密副使,独诏与谋②边鄙常事,端不必与知

③欲斩于保安军北门外,以戒凶逆④必若此,非计之得也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①④/②/③

D. ①/②/③/④

14.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是()

A.意以属端——已经属意于吕端

B.夫举大事不顾其亲——大丈夫办事不顾及他的亲人

C.愈坚其叛心耳——更加坚定他的叛逆之心而已

D.微卿,几误我事——要不是爱卿,几乎误了我的大事

15.下列句子表现吕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的一组内容是()

①端为相持重,识大体,以清简为务

②虑与寇准同列,先居相位,恐准不平

③时同列奏对,多有异议,惟端罕有建明

④若军国大事,端备位宰相,不可不知也

⑤继迁之子竟纳款请命,端之力也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 ④⑤

16.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吕端有宰相的气度,因而受到赵普的称赞,更得到宋太宗的赏识,但也有人认为吕端办事糊涂。在解决了这个问题之后,太宗决意任命他为宰相。

B .吕端很注意团结其他人士,他首先担任宰相,引起寇准不平,他反复考虑,便请寇准参与国家大事,,同升政事堂,化解了误会。

C.同僚们同在应对太宗时,常常提出自己的见解或倡议,但这些见解或倡议都较为一般,只有吕端见解高明,很少有人企及。

D.吕端知道太宗要李继迁之母后,以项羽、刘邦的典故为例,说明杀死李母并不能缓和局势,他建议妥善安置李母,果然取得姣好的成果。

答案:11.D 12.B 13.B、14.B、15.C、16.D

另有两道是为阅读欣赏古典诗歌而设计的,一并抄录在下边:

阅读晏殊词《蝶恋花》,完成8——9题

蝶恋花

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除此题外,还有一道涉及古典文学知识的题,是与现代和国外文学史综合设计的,其形式不用在这里列举了。)

8.对这首词的理解、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首句写物,暗点时间,而且一愁一泣,融情于物,奠定了全词的基本情调。

B.上片写今晨、室内,下片写昨夜、登楼。时间、地点变化,离愁、别恨却贯穿全词。

C.上片“双”字与下片独“字”相反,但作用相同。下片视点阔远,却仍饱含悲慨、怅惘。

D.上片以秋晨的冷寂反衬离愁别恨,下片以秋夜的阔远反衬离别后的凄清。

答案D。单讲衬托,应该是正衬而不是反衬,而且写的时间不止是清晨,而是一夜到清晨。

9.下列诗句与“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的笔法不同的一项是()

A.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B.绿满山川闻杜鹃,便作无情,莫也愁人苦。

C.烟月不知人事故,夜阑还照深宫。

D.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答案B。余三项为对第三者(读者)的悲情苦诉,而B则是对杜鹃当面的凄苦哀告。

大陆高考试题设计大多采用一、二卷的复合卷结构,第一卷考查的是语言和文史知识的掌握以及文章的义理和鉴赏。以上模拟题为第一卷一诗一文共计八题,每题分值三分。除诗文阅读鉴赏题之外,第二卷在全

卷的重头——文章写作之前,往往还设计有古代诗文的背诵考察,一般题型为填写句子或寻错句。

作为对比,以下是曾在网上引起反响的台湾“国文试题”,同样对列在下边,便于大家比较,也有利于我论述的方便。

1、“请名人代言”是提高广告说服力的好方法。下列四则广告标题,如单就文字意义,寻找背景相契合的古代名人来代言,则最不恰当的组合是:

A、请庄子代言“自然就是美”。

B、请子路代言“心动不如马上行动”。

C、请苏秦、张仪代言“做个不可思议的沟通高手”。

D、请司马光、王安石代言“好东西要和好朋友分享”。

2、罗董事长的三位朋友分别在今天过七十大寿、乔迁新居、分店开幕。如果你是董事长的秘书,下面三副对联该如何送才恰当?

(甲)大启而宇,长发其祥

(乙)交以道接以礼,近者悦远者来

(丙)室有芝兰春自永,人如松柏岁长新

A、甲送乔迁新居者;乙送分店开幕者;丙送过七十大寿者

B、甲送分店开幕者;乙送乔迁新居者;丙送过七十大寿者

C、甲送过七十大寿者;乙送乔迁新居者;丙送分店开幕者

D、甲送过七十大寿者;乙送分店开幕者;丙送乔迁新居者

3、“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广眉,四方且半额;城中好大袖,四方全匹帛”是一首汉代流行的歌谣,下列文句,与其意义最接近的是:(A)人弃我取,人取我予

(B)入乡问禁,入境随俗

(C)风行草偃,变本加厉

(D)追求时髦,风尚互异

4、下列各组语词“”内的字,所指颜色系相同或相近的选项是:

(A)看朱成“碧”/金魄“翠”玉

(B)青红“皂”白/“玄”端章甫

(C)“缟”衣白冠/玉貌“绛”唇

(D)“丹”枫白苇/“赭”衣塞路

(E)“缁”衣羔裘/“黔”首黎民

5、沈德潜《说诗晬语》:「性情面目,人人各具。读□□诗,如见其脱屣千乘;读□□诗,如见其忧国伤时。」□□中的二位诗人,与下列选项所论诗人相同的是:

(A)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

(B)读柳子厚诗,知其人无与偶;读韩昌黎诗,知其世不能容

(C)王右丞如秋水芙蓉,倚风自笑;孟浩然如洞庭始波,木叶微落

(D)子瞻以议论作诗,鲁直(黄庭坚)又专以补缀奇字,学者未得其所长,而先得其所短

6、阅读下列改编自《庄子?让王》的漫画,选出最适合形容原宪品德修养的选项:

(A)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

(B)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C)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

(D)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

7、人伦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质素,而文人亦常在诗作中流露对人伦的真切感受。我国传统将人伦略分为五个层次:夫妇、父子、兄弟、朋友、君臣;为了更切合实际,可以稍稍改动为:(一)夫妻(二)亲子(三)手足(四)朋友(五)群己。下列诗篇,其内容符合此排序的选项是:

甲、自君之出矣,罗帐咽秋风。思君如蔓草,连延不可穷(南朝?梁?范云诗)乙、游人武陵去,宝剑直千金。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唐?孟浩然诗)丙、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唐?杜甫诗)

丁、一春檐溜不曾停,滴破空阶藓晕青。便是儿时对床雨,绝怜老大不同听。

雁回杳杳浑无梦,鹊语啾啾似有凭。忽得远书看百过,眼昏自起剔残灯(宋?刘克庄诗)

戊、灯怯寒威焰不青,忽闻急雪打窗棂。宵深未敢抛刀尺,为伴孤儿课一经(清?汪铃诗)

(A)甲丙乙丁戊(B)丙乙甲丁戊(C)甲戊丁乙丙(D)丙丁戊甲乙

8、(甲)万古丹心盟日月,千年义气表春秋

(乙)未劈曹颅千古恨,曾医关臂一军惊

(丙)天意欲兴刘,到此英雄难用武

人心犹慕项,至今父老尚称王

(丁)由仁居义,传尧舜、禹汤、文武、周孔之道

知言养气,充恻隐、羞恶、恭敬、是非之心

上引对联各咏一历史人物,若依序排列,正确的选项是:

(A)关羽/扁鹊/项羽/孔子(B)关羽/华陀/项羽/孟子

(C)文天祥/华陀/刘邦/孔子(D)文天祥/扁鹊/刘邦/孟子

9、下列各组文句中,「」内连用数字的表达意义方式,前后不同的选项是:

(A)「什一」,去关市之征,今兹未能/持戟百万,秦得「百二」焉

(B)只嫌「六七」茅竹舍,也有两三鸡犬声/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

(C)鬓毛「八九」已成霜,此际逢春只自伤/溪回山石间,苍松立「四五」

(D)美人「二八」颜如花,泣向花前畏花落/非复「三五」少年日,把酒偿春颊生红

10、文学作品往往呈现作者不同的思想倾向,下列叙述正确的选项是:

(A)「安得不死药,高飞向蓬瀛」,表达追求涅盘永生的佛教思想

(B)「生灭原知色即空,眼看倾国付东风」,表达诸行无常的佛教思想

(C)「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表达言不尽意、得意忘言的道家思想

(D)「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表达民胞物与的儒家思想

(E)「梦想三山更五湖,新从世外得真吾」,表达放心物外、崇尚真我的道家思想

答案为1.B 2.A 3.C 4.ABDE 5.A 6.C 7.C 8.B 9.C 10、BCDE

虽然未窥台湾国文试卷之全豹,特别是时文(台湾今天还应该沿用与大陆隔绝之前对现代语文的称谓吧)的考查方式,作文题目如何设计,但这十道传统人文知识的考察题已经足够让大陆高考进行深刻反思的了,余者不必涉及!

近年时常听说“人文关怀”、“人文精神”、“人文修养”,并为此大声疾呼,于是我们看到教育界人士不顾社会上有些人的极力反对,中小学教材古代诗文的比例大大增多了,特别是增加了所谓“《经》部”的文章和片段,还有的学校,尤其是许多私立学校,干脆以《四书》、《五经》为教学内容。读《经》、祭孔也在许多地方开始复兴,这些场合,往往都少不了中小学生的身影。但我们发现,除了这些场合的特定人群,所谓的“人文”很难寻觅,社会依旧,贪浊、浮躁、蔑视人伦和秩序、践踏环境的事仍然层出不穷,难道“人文”真的就无处可寻吗?为此,我真可

谓经历了“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而今“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从她出现在我眼中的那一刻,我的心就开始狂跳——那就是我千百度寻找的意中人?是的,“礼失而问诸野。”这流亚或枝末的国学考察,让我看到了现今我们语文考试的不足与缺失。原来,我们大陆的语文教学,多年来受“语文工具论”的极大影响,一直是把语文当作一种工具——交际的工具来使用与传承的,极具人文教化作用的古典诗文在这一指导原则下,也越发变得不人文了,生活中有谁能够作出好诗或会写诗,往往是酸或迂的代名,庸俗当有趣,恶俗当时尚,污染着社会,戕害着身心,而那可怜的古诗文,真正的成了工具——敲开高等学校大门的砖头,一当进入,这砖就很少有人问津,弃如敝屣了。

在下边将要涉及对于台湾国文试题的分析前,不能不提一下2006年冲破国共历史恩怨与意识形态的坚冰而来到大陆,与中共领导人畅谈两岸合作前景的前台湾国民党主席连战来大陆访问时的风度与谈吐,以及在清华大学所做演讲的国学涵养,当然不能说压过大陆的所有官员,但由此留给大陆民众的深刻印象,是谁也不会否认的。

与大陆语文工具考察最显著的差别就是,台湾的传统国学考试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贴近生活,在现实生活中运用传统国学,在个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熔铸传统国学,使国学化作个人和民族的人文精神,化作个人生命的组成部分——滋养人文精神的血液!而这,是这小小的几道题就可以做到的?它真的能举重若轻?谓予不信,请看大陆这

多年的高考指挥棒,它只要少动一动,就是下边广大师生的废寝忘食!还是让我们分析一下台湾这几道国文试题吧。

前三道题难道不是我们生活中最据广泛意义的三个层面:经济广告——人际交往——风俗好尚。

单拿第二个来说。春节贴对联这是大陆仍在保持的传统民俗,但我们看看那些贴出的对联的内容,祝愿发财、平安的意思也无可指责,而那语言的俗陋,不讲音韵,不讲属对,最典型的是分不清上下联,乱贴一气,甚至竖排的勒石铭刻的碑文或牌坊式建筑的联语,也常常是左右颠倒。试问,这些对联或联语、碑文的作者和张贴、镌刻者,以及它们后边的家庭、单位的大大小小的主人,大多都在五十以下,经过新式高考或教育而成长起来的吧?有几人认真计较过这些?不是不计较,而是不得计较!这些知识,当年在辅导语文高考时,也曾对历届学生讲解过相关的知识,甚至讲过诗词的对仗与粘对,但我觉得这些东西是讲了等于是白讲,谁去研究诗,写诗?年年见到的还是乱贴的春联,偶尔有对的,还不排除蒙的嫌疑。这第二题的影响,如果放到大陆,不消多,只要三两年,贴错的春联不敢说将会绝迹,其联语的品味也将会有大幅的提升是可以预期的。

在此基础上的个人人文精神的熔铸就是这十道题的整体作用。封建时代的人伦礼仪是遭到大陆建国后批判最猛烈的内容之一,但回到我们的现实,人伦不讲可以吗?君臣礼仪已经不存在了,难道它就不能新生吗?就不可以与时俱进吗?我们看到台湾教育界把它演进成“群己关

系”,在第七题把它和其他几种人伦关系一起,用深厚的文化土壤来滋养这些积极的人际关系,势必会超出或跳出所谓“今之孝者,是谓能养”的初级阶段,进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培养起其乐融融的、深具人文关怀的和谐世界

评论这张

阅读(461)| 评论(0)

中国台湾问题

中国台湾问题之台湾问题的由来 台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不仅在法律上而且在事实上已归还中国。之所以又出现台湾问题,与随后中国国民党发动的反人民内战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外国势力的介入。 中国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集团依仗美国的支持,撕毁国共两党签订的《双十协定》,发动了全国规模的反人民内战。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被迫进行了3年多的人民解放战争终于推翻了南京的“中华民国”政府。1949年10月1日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成为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国民党集团的一部分军政人员退据台湾。他们在当时美国政府的支持下,造成了台湾海峡两岸隔绝的状态。 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以后,美国政府对新中国采取了孤立、遏制的政策,并且在朝鲜战争爆发后武装干涉纯属中国内政的海峡两岸关系。1950年6月,美国第七舰队侵入了台湾海峡,美国第十三航空队进驻了台湾。1954年12月,美国又与台湾当局签订了所谓《共同防御条约》,将中国的台湾省置于美国的“保护”之下。美国政府的干预造成了台湾海峡地区长期的紧张对峙局势,台湾问题自此亦成为中美两国间的重大争端。 为了缓和台湾海峡地区的紧张局势,探寻解决中美两国之间争端的途径,中国政府自五十年代中期起,即开始与美国对话。1955年8月至1970年2月,中美两国共举行了136次大使级会谈,但在缓和与消除台湾海峡地区紧张局势这个关键问题上,未取得任何进展。及至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随着国际局势的发展变化和新中国的壮大,美国开始调整其对华政策,两国关系逐步出现解冻的形势。1971年10月,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二七五八号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驱逐台湾当局的“代表”。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了联合公报。1978年12月,美国政府接受了中国政府提出的建交三原则,即:美国与台湾当局“断交”、废除《共同防御条约》以及从台湾撤军。中美两国于1975年1月1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自此,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但遗憾的是,中美建交不过三个月,美国国会通过了《与台湾关系法》,并经美国总统签署生效。《与台湾关系法》作出了许多违反中美建交公报和国际法原则的规定,严重损害中国人民的权益。美国政府根据这个关系法,继续向台湾出售武器和干涉中国内政,阻挠台湾与中国大陆的统一。为解决美国售台武器问题,中美两国政府通过谈判,于1982年8月17日达成协议,发表了有关中美关系的第三个联合公报,简称“八·一七公报”。然而,十多年来美国政府不但没有认真执行公报的规定,而且不断发生违反公报的行为。1992年9月,美国政府向台湾出售150架F-16型高性能战斗机。美国政府的这一行动,给中美关系的发展和台湾问题的解决增加了新的障碍和阻力。 由上可见,台湾问题直到现在还未得到解决,美国政府是有责任的。

台湾问题展望

台湾问题展望 台湾问题能否合情合理解决,其关键就在下面几个方面,首先是大陆方面与台湾方面的力量对比,这包括政治影响力、经济实力以及军事力量;其次就是来自美国和日本的军事阻挠和威胁:最后就是要看岛内各派政治斗争的形势以及台湾民意走向。 大陆在2012年的年度国民生产总值已经达到8.3万亿美元元,雄居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行列而且仍然保持着相当高的增长率,2009年4月高盛首席经济学家吉姆·奥尼尔说:中国极有可能在2027年超过美国,虽然仅仅经济总量超过美国并不代表着综合国力的超越,但经济是振兴一国基础,经济力的超越具有实质性的意义:于中国大陆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台湾,岛内的经济处在长期低迷之中,2013年生产总值只有4,739万亿元,就此来说已经被中国大陆某些省份超越,比如广东山东江苏等,和大陆完全不在一个等级上。其次就是政治影响力,一个国家的立足根本就在于能否为国际社会所承认,这方面的体现就在于台湾是否有资格入席联合国等此类具有影响力的国际组织,很显然台湾没有做到。再者是看能否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建立正常的交往关系,现在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能和台湾保持正常交往关系的只有十几个国家,台北当局拿不出奏效的政策措施来整合台湾政治影响力实现外交突围,况且任何对台湾在政治上有所声援军事上有所干涉的行为都会中国视为莫大的挑衅,在这个世界经济长期低迷、美国影响力减弱、其他国家急切需要中国开放市场的时候,没有人希望自己无端招惹到作为后起工业化大国的中国:最后就是台湾岛内与大陆的军事力量的对比,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两岸军事力量的对比相差悬殊,根本谈不上两岸军事力量的平衡,仅仅依靠台湾岛内自身的武装力量,当局很难挺得住大陆的第一波军事打击,就算依靠台彭金马四岛联防也很难奏效。武器无论是在数量还是在质量上都远远落后于中国大陆,而西方国家之所以不愿对台售武,一方面是由于顾及到与中国大陆政治关系,避免葬送自身前途得不偿失,另一方面就是害怕国民党亲民党为首的蓝营上台执政两岸关系走得太近或者中国大陆统一台湾之后那些技术流失到大陆手中。 在中国之前,任何一个国家的崛起都是在战争中崛起,因为旧有的掌握世界霸权的国家不愿自身霸主地位受到威胁从而流失自身支配别国的权力,中国的崛起尽管不是在战争中崛起,但往往也伴随着大国之间的相互倾轧。美国为了牵制中国延缓中国崛起的时间有意在台湾问题中采取暧昧立场刁难中国,日本为了维护自身的能源航道安全也在台湾问题中追随美国的。从中国所处的地缘政治形势中就可以看出,中国虽然是海陆兼备的东亚的大国,但

台湾问题

台湾问题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为了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坚持不懈的探索和寻求解决台湾问题的途径和方式,并创造性的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国策。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全体中国人民一项庄严而神圣的使命 【关键词】改革开放两岸关系“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台湾问题是中国乃至世界的焦点问题,从历史的角度讲,台湾属于中国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土,是不容质疑的,台湾回归与否的答案是肯定的。这是台湾问题唯一的,必然的答案。然而,近两年来,台湾海峡形势有了很大变化。无论台湾岛内政局、海峡两岸关系及中美间围绕台湾问题而进行的斗争,都有一些新情况、新发展. 台湾地处中国大陆的东南缘,是中国第一大岛,同大陆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台湾自古即属于中国,虽然在近代史中被日本侵占了50年之久,但在1945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政府重新恢复了台湾省的行政管理机构。台湾问题的出现缘于中国的内战,并且由于几十年来台独势力的扩大和美国势力的介入而愈演愈烈,越来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在今天,台湾虽在经济上与大陆相比略有优势。但其主权不可以也不会从中国大陆脱离出去。永远也不会出现“两个中国,一陆一台”的割据局面。 目前,实现两岸和平统一存在着诸多障碍。 首先,台湾岛内存在着少数顽固不化的台独分子,高唱着远远脱离人民需要的空洞的政治和意识形势口号,坚持台湾独立的民进党是台湾一个大党,不承认“九二共识”,对两岸和平发展框架的建构有很大牵制作用。在陈水扁“一边一国论”的冲击下,两岸关系一时很难缓解。一段时间内,“政治冷”和“经济热”的形势还会有所继续.但从短期看,也许是政治决定经济;但从长远看,一定是经济决定政治。政治与经济是不能完全分开的。经济是基础,政治是上层建筑。决定两岸关系未来的是两岸的广大民众,是关系到两岸人民切身福祉的经济利益,是不以任何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经济规律而绝不是这些支持台独的份子,因此,我们一定要对两岸关系的未来、对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充满信心。 除了部分台独份子,美国也是阻挡两岸和平统一的主要障碍之一,在可预见的时间内,中美之间围绕台湾问题的矛盾和斗争仍会持续下去。然而中国的最终统一乃大势所趋,绝不是美国少数反华势力所能阻挡的。中国政府的对台斗争,实际上是对美斗争。在可预见的将来,美国对台海两岸的政策不会发生根本改变。它确实有点像“钟摆”那样,以美国的国家利益为轴心,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而时左时右地摇摆不定。斗争将是长期的、曲折的和复杂的。然而,在包括美国在内的全世界爱好和平和主张正义的人民的支持下,相信海峡两岸终将统一,两岸

如何解决台湾问题

侵华论功 客观上来说,帝国主义侵华确实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加速了封建制度灭亡的步伐;不能否认,帝国主义的入侵确实对中国产生的影响有积极地一面,但是却不能说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有功。 首先,从侵华战争的性质来看。帝国主义的入侵首先是一场非正义的战争,这一战争性质决定了帝国主义的入侵是一场赤裸裸的掠夺。因而无论它给中国带来什么样的后果,都无法说他的侵略有功。它都会成为一场罪恶之战。帝国主义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无论从哪个方面讲,中国都遭受了巨大的损失,而它对中国积极方面的影响远远不足以补给消极的影响。 其次,从帝国主义侵华的目的来看。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目的,绝不是要把封建的中国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而是要把中国变成自己的殖民地、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以方便它们的资本输出。帝国主义的的侵略在不自觉中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带来了比较先进的生产方式,但是它们的主观目的仍是追求在华的最大的利益。它们为极卑鄙的利益所驱使,对中国军事上进行打击,政治上进行控制,经济上进行掠夺,文化上进行压迫。正如马克思所说,帝国主义侵华即使有一定积极作用,那也只是充当了历史不自觉的工具。 再次,从帝国主义侵华的手段来看。1向中国发动了多次的侵略战争。如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通过侵略和压迫,把中国逐渐变成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用战争打败中国之后,帝国主义列强不但占领了中国周围许多原由中国保护的国家,而且还抢去或“租借”了中国的部分领土。 2.迫使中国签定了许多不平等条约,并且取得了在华驻扎陆军和海军的权利,取得了领事裁判权,并且把中国划为几个帝国主义的势力圈。 3.通过不平等条约,控制了中国一切重要的通商口岸,并且控制了中国的海关和对外贸易,控制了中国的交通事业,这样更能方便它们倾销自己的商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工业品的市场和农业的原材料基地。 4.在中国经营许多轻工业和重工业的企业,以便直接利用中国的原料和廉价劳动力,并对中国资本主义进行直接的经济压迫,直接阻碍了中国生产力的发展。 5.通过借款给中国政府,并在中国开设银行,垄断了中国的财政和金融。这样就更加压制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在金融和财政上扼住了中国的咽喉。 6.创建了一个买办和商业高利贷的剥削网,以便它们剥削广大中国的农民和其他劳苦大众 7.勾结中国封建地主阶级和军阀,把他们变成在华的统治工具,以便维持自身在华利益。 8.为了制造军阀混乱和镇压中国人民,帝国主义列强供给中国反动政府以大量的军火和大批的军事顾问。9在中国进行精神控制,包括传教、办医院、办学校,办报纸、和吸引留学生等,其目的在于造就服从它们的知识干部和愚弄广大的中国人民. 10 “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大举进攻中国,实行野蛮的“三光”政策,使中国逐渐论为日本的殖民地。 最后,从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性来看。帝国主义的入侵使中国走向了近代文明,这是它为中国带来的最鲜明的积极影响。但是,从中国近代发展看来,早在明代,中国已经自身孕育了资本主义萌芽,自帝国主义入侵之后,中国自身的资本主义萌芽被扼杀在摇篮之中。由此看来,即使没有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也会逐渐走向资本主义。 总之,在西方帝国主义侵华近百年的历史中,中国名族的利益蒙受极为惨痛的损失。西方殖民侵略带来的是巨大灾难,而不是什么文明,进步。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以牺牲名族利益的灾难为代价的进步称得上是文明行为的。由此看来,帝国主义侵略有功论完全属于谬论,是帝国主义给自己的侵略行为找的一个借口。 台湾问题 台湾问题是指新中国成立后台湾与祖国大陆在治权上相互分离,尚未统一的一种段态、局面。

台湾问题的阻碍和解决方法

台湾问题的阻碍和解决方法 阻碍: 1.以美国为首的敌对势力的阻碍和干预(包括军事干预)。 2.中国自身的综合国力有待提高(特别是经济和军事实力)。 3.两岸人民的文化和身份认同感不强。 4.国名党的独台政策和民进党的台独政策。 5.双方的政治经济利益冲突。 主要障碍: 1.美国的军事干预。 2.中国自身的综合国力不足(尤其人均GDP的不足)。 3.双方的政治经济利益冲突。 总的解决方针: 得民心者得天下,我们不仅要得到台湾的领土等主权,更要得到台湾同胞的心。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充分照顾台湾同胞的物质利益和情感需求。(组员的观点) 武力威慑,外交独立,经济制约等方法把台湾拉回谈判桌上,如果实在不行,以武促统也未尝不可。(组长) 组员的想法(王元昊): 我的话不等于我偏向哪一方,而是客观的说。 对陆岛双方而言,统一本身并不是问题。关键问题在于双方的利益。 大陆迫切须要那个岛屿目的是什么?无非 1.战略地位,须要通往外海的跳板;2.资源利益,大陆的资源相对已经匮乏,而自然环境保护尚好且海底蕴藏石油的台湾则是有相当诱惑力的。但,台湾拒绝大陆的关键也在于此。大陆要以台岛为基地深入外海,那么台湾势必丧失本土军事权,对于台湾上层而言这是断然不能接受的。道理很简单,军事不自主则政界必受人摆布,岛内政治家不会接受。军事不自主私有财产即丧失保障,岛内资本家也不会接受。大陆要分享台湾资源,势必对台移植资本与人员,这对于岛内资源行业而言无疑是割肉分羹。尤其对东海油气资源,一旦大陆插手,岛内资源业很可能被彻底排挤。而陆资与移民的渗入对于岛内无产者而言也无异于就业竞争。所以,在岛内中小资本与无产阶层眼里大陆亦如洪水猛兽。 岛方所能接受的“统”法无非是‘联合国家’,即两国联邦,一中两府。陆岛各自相安,名统而实不统。这个条件对于大陆来说也是断然不能接受的。陆方早就放过话“一国两制”即要求岛方仿港澳例,制度可留,国不能留,实际就是逼台府降格为特别行政区,对内向大陆称臣。陆方也早说过“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什么都可以谈”明确表示国府无二,那么其所“谈”也无非是台府如何弃国下台了。这对于岛方而言就是俯首牵羊的奇耻大辱,别说绿营不干,就是蓝营也不会满意。 正是由于双方在政治经济利益上的极度冲突,尽管双方都对统一无疑义,但还是貌合神离,心猿意马。统一必然成为一个长期磨和的过程。 组员(杨程): 1.坚决反对外国势力的插手和干预。 2.必须坚持一个中国,两制并存。 3.积极促进三通和各项交流。

两岸关系与祖国统一

两岸关系与祖国统一 一、与教材知识的结合 1.①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②维护祖国统一、解决台湾问题、发展两岸关系的前提、原则和基础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③实现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是:一国两制; ④当前,在维护祖国统一方面,我们面临的最迫切任务是:促进两岸交流,实现祖国统一。 ⑤我国政府对台态度: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按照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2.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只是到了近代,历史原因造成了台湾和祖国大陆分离的现状,但两岸人民同根同源、同宗同祖、血水相融的骨肉之情并没有改变。陈水扁一意孤行,违背了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注定要失败的。 3.祖国统一是人心所向、众望所归,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陈水扁终止“国统会”和“国统纲领”,再次暴露了他的“台独”本质,是对台海和平的恶意挑衅,蓄意制造两岸紧张的关系,背叛历史、违背中国人民的意愿,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13亿中国人民绝不允许的。 4.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祖国统一的基础。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的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所以,我们要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加强两岸的经济、贸易、文化往来,反对“台独”分子分裂祖国的行径,积极发展两岸关系,争取早日实现统一。 5.“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按照“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台湾同胞是我们的骨肉兄弟,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们都会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千方百计照顾和维护他们的正当权益。我们将继续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前景。但是,我们坚决反对“台独”,绝不允许“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凭方式把台湾从祖国分割出去。 6.维护祖国统一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我们青少年应发扬爱国主义精神,高举爱国主义旗帜,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坚决同一切破坏祖国统一的行为作斗争,自觉肩负起维护祖国统一、实现民族振兴的历史使命,立志成才,报效祖国。 二、重点问题 1.一国两制的意义或作用是什么? 答:有利于实现祖国的统一.有利于促进我国现代化建设.有利于港,澳,台的稳定,繁荣和发展.总之,一国两制是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它顺应历史潮流,有益于人民,用功于民族,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2.为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国家和青少年分别应该如何做?(青少年应该怎样为实现祖国统一贡献力量?你准备为促进祖国统一做些什么?) 答:㈠国家:①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积极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但不决承诺放弃使用武力。②坚决反对“台湾独立”、“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等任何旨在分裂祖国的行径,坚决反对任何外来势力的干涉,绝不允许任何势力以任何方式改变台湾是中国领土一部分的地位。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不断增强综合国力。④促进台湾海峡两岸的交流和沟通,积极发展两岸关系,为早日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创造条件。 ㈡青少年:①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的义务,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②积极拥护和支持我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方针和立场,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维护国家主权,反对“台独”。③积极宣传我国对台政策,坚决同破坏祖国统一的言行作斗争;④努力学习,立志成才,报效祖国,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作贡献。3.面对当前海峡两岸的形势,你想跟台湾的同龄人说些什么? 答: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心愿。台湾的发展离不开祖国大陆。用“一国两制”的方针解决台湾问题可以保持台湾的繁荣、稳定和发展。希望台湾的同龄人能够认清和戳穿台湾当局那些搞“台独”,企图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人的野心。这样才能最终保证台湾人民的安全。希望两岸同龄人携起手来,加强联系和沟通,为促进祖国统一和振兴大业做出贡献。 4.2005年国民党、亲民党主席相继访问大陆(两岸春节包机等),说明了什么道理? 答: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分裂祖国不得人心;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台湾的前途系于祖国统一;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事实已经是海峡岸人民的共识;维护祖国统一是全体中国人的共同心愿。

影响台湾问题解决的因素

中国外交结课作业 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影响台湾问题解决的因素 台湾从古自今都属于中国的领土,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的主权至今还没有真真的属于大陆,追根溯源,可以追溯到晚期时期,甲午中日战争的战败,清政府和日本签署了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宝岛台湾被日本占领五十多年,直到抗日战争的结束,台湾才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国共内战的爆发,最后蒋介石被迫逃亡台湾。此时,中共准备收复台湾,但是在国际上发生了一件大事。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美国即采取武装干涉政策,并出兵朝鲜,而且命令美国海军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分析了当时的时局,决定抗美援朝,维护祖国的周边和平,抗美援朝就此爆发了。台湾主权的收复,就此耽搁,直到现在也没有收复。 纵观历史,台湾就是中国的一部分,谁也无法否认和更改。台湾问题的形成,是国内和国外事件造成的。但是台湾问题的解决取决于以下几方面:首先,中华人民共合国对台湾的态度,是解决台湾问题最最要的因素,即何时,以什么方式解决是主要;其次,在国际方面,美国,日本,欧盟对台湾的态度也是解决台湾问题必须考虑的;再次,台湾台独势力阻碍台湾的和平与统一。 在国内来看,抗日战争胜利后,从表面看台湾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实际上,国共双方内战不断,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凭借台湾和美国的支持,妄想和新生的新中国长期对峙下去,企图收复大陆,而且制定了一个反攻大陆的计划,导致台湾未能融入中国新生的血液之中。反攻的计划失败后,到后来的民进党搞独立。抗美援朝的爆发,使得中共失去了收复台湾的绝佳的机会。一国两制的方针,成功的收复了香港和澳门,是中共领导人对台湾的收复充满了希望和信心,在港澳相继实践成功此后大陆采取了以和平的方法收复台湾。抗美援朝结束后,国家制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原则,国家的重点是建设经济,从而缓和了台湾问题,从邓小平到现在主席胡锦涛都实行这个原则,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绝不使用武力,但不放弃不使用武力。 现阶段对台湾问题有以下方针:一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中国的主权和领土绝不容许分割,反对台湾独立,必须以一个中国原则。二是,不反对,台湾同外国发展民间性经济文化关系;三是,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进行谈判,并达成协议。在此基础上,共同承担义务,维护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并对今后两岸关系的发展进行规划;四是,中国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决不是针对台湾同胞,而是针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和搞“台湾独立”的图谋的。 在国际方面,美国,日本,欧盟对台湾的统一有相当大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是美国。台湾是在整个西太平洋,第一岛链的关节点上,是一个要害地区,是太平洋盆西緣地区的南

统一台湾对未来中国和世界的影响

统一台湾对未来中国和世界的影响 一.对未来中国的影响 1.国际地位空前提高:统一后的中国综合实力将进一步增强,国际地位不 断提高。中国将与全世界几乎所有的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参加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国际组织。作为亚洲四小龙的台湾将对中国未来经济综合实力产生极大地提高,中国将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中国与世界的关联度空前增强,中国将会更多的参与全球和区域合作,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中国将更多的参与国际体系的调整,牵动世界格局的走向。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真正意义上的大国,而且是超级大国,中国将不会惧怕任何国家的挑衅,包括美国。 2.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强大和统一的决心:在中国相继收复香港和澳门后, 台湾的收复将向世界展示着她的无比的强大与对祖国领土完整和平统一的坚定决心。是中国的领土就一定要收回,收复台湾将再一次证明。 3.扩展了国防领域:中国的防御政策会由被动防御变成主动防御。由于海 军不再受到台湾这个区域节制,一定会主动将防御范围扩大。同时由于台湾这个延伸出去的“不沉航母”的支持,空、海军可施展范围还会扩大许多。中国可以把自己的大批舰队部署在台湾,南指东南亚各国,北胁日本。甚至于有能力切断美国与南亚各国、东南亚部分国家的军事联系; 4.利于世界了解中国,利于及时获取国际信息:由于台湾目前与美国、日本 等国家的密切关系,台湾对这些国家的了解自然比中国深,台湾一旦回归祖国后,大陆与其就将成为一家人,台湾方面将会毫无保留的把其所知道的一切有关这些国家的各方面信息给予中国,特别是那些一直试图分裂中国的敌对国家。 二、对未来世界的影响 1、可能会引起东亚以及东南亚地区的军备竞赛,影响地区稳定。如果台湾和平回归(或武力统一),将会对日本及东南亚各国例如菲律宾、印尼造成极大的压力。对于日本,它从马六甲海峡运送的海上物资将会完全被中国掌控(航线必然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内),会给日本造成“命悬于敌手”的压迫感,必然会导致日本进行大规模军事扩张。菲律宾等国则是失去了台湾这个军事屏障后,完全暴露于中国面前,中国的任何一种常用军事打击手段都可以打到它,且它的近海外便是中国领海,中国海军也会经常游弋与他的近海之外,为了保证本土安全,会不得不扩张军队(此观点是站在他国角度考虑);

国共关系(台湾问题)祖国统一大业

国共关系(台湾问题)祖国统一大业 一、对国共关系的认识 1924—1949年,国共关系呈现“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的曲折发展历程。 “分则两伤”:十年内战时期,国民党对根据地进行“围剿”,导致日本帝国主义乘隙而入,严重影响了中华民族独立,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灾难;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发动内战最终败逃台湾,海峡两岸长期对峙,致使中华民族至今尚未完成统一大业。 “合则两利”:大革命时期,中国人民和北洋军阀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团结奋战,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30年代,日本侵华威胁到整个中华民族的生存,国共两党再次合作,进行全民族的共同抗战,中国人民才取得了近百年来第一次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总之,合则有利于民族的兴旺和崛起,分则对中华民族来说是战争和灾难,两党为了民族利益应再次合作,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祖国统一大业 “一国两制”(解决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的基本原则) “一国两制”(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伟大构想是由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它最初是为解决台湾问题而提出,但首先在香港问题上得以成功运用,而后运用它又解决了澳门问题。 运用“一国两制”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后,台湾和香港、澳门的区别在于: 台湾可以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 香港问题 1、香港问题的由来 (1)1842年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把香港岛割让给英国; (2)1860年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把九龙司地方一区割让给英国; (3)1898年英国强租“新界”。 2、香港回归(1997年7月1日) 标志着香港回归了祖国的怀抱,英国在香港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结束了,中国人民洗雪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耻辱。 3、香港问题的解决有什么现实意义 香港问题的解决,是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祖国战略方针的成功运用,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范例,必将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早日实现。 4、启示:落后就要挨打,清朝的落后,使外国列强侵略中国;只有国家强盛才能维护领土和主权完整。 澳门问题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强行占据澳门;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 台湾问题 1、历史上的台湾地区 古代:①三国时吴国派卫温到达夷州,夷州即台湾。 ②元朝时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流球,流球即台湾。 ③台湾与祖国的第一次分离和回归:1624的荷兰殖民者入侵台湾;1662年,郑成功率军打败 荷兰殖民者,使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 ④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用什么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用什么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首先提倡用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用官话说就是因为用和平方式实现统一,有利于祖国大陆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有利于两岸同胞感情的融合,有利于统一后台湾的长期繁荣稳定,也有利于维护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 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积极促进“和平统一。 第一,增进共识,确认只有一个中国。海峡两岸同胞都是炎黄子孙,随着岁月流逝和社会的前进,面对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流,两岸都应以民族大义为重,以国家统一、民族昌盛和人民幸福为己任,以符合实际,实事求是的务实精神,求同存异,化干戈为玉帛,结束两岸之间的分隔与对峙。香港回归之前,中英谈判也很艰难,邓小平先生却说:“有什么难谈?除了主权问题不能退让以外,其他的都好商量。”当人们问及回归之后香港是什么样子时,他风趣地说:“舞照样跳,马(赛马)照样跑,市民的生活不会受到影响,而且还会更好,更加繁荣和稳定。”事实证明,这一构想获得了成功,并取得包括港澳同胞在内的全国人民认同与支持,也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赞誉。即便是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在亚洲金融风暴猛烈冲击下,香港仍然保持了繁荣与稳定,这是个十分鲜活的客观的例证。澳门回归、发展,也有力地说明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正确性、科学性,海峡两岸还有什么见解不能取得一致,不能达到统一呢?只要台湾当局摒弃前嫌,放弃“台独”,两岸必能达成利国利民的统一共识。 第二,增进互信,加深理解。传统文化尤其是长期占居中国主导地位的儒家文化,是联系两岸人民的纽带。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深深渗透入每一位中国人的心中,维持了两岸同一民族的心理稳定性。大力进行两岸传统文化交流,可以唤醒台湾人民的“大中华意识”。如果未来两岸能实现中华文化复兴基础上的统一,更是全球华人所乐见的。海峡两岸同是中国人,中国有古老的文化,更有许多优良传统,比如诚实、信任、和睦、友善等,为了实现祖国统一大业,造福子孙后代,搭好对话桥梁,沟通谈判渠道。台湾方面不必过多仰仗美国人的鼻息,期望美国的支援,不必用大量纳税人的金钱去购买昂贵的与民生无关的军事装备或新式武器。祖国大陆的方针是和平统一,当然时间也不能是无限期的,只要不搞“台独”,不损害国家领土的完整,在一个中国的原则大前提下,商谈祖国统一大计,便能化干戈为玉帛,消除战争阴霾,造福两岸人民及子孙后代。因此,台湾方面应彻底抛弃“台独”幻想,一切不利于和平统一的话不说,一切不利于和平

解决台湾问题的困境与对策

一、解决台湾问题的困境 (一)美国是解决台湾问题的最大障碍 冷战结束后,美国政府对中国推行的是“接触”加“抑制”政策。美国插手台湾问题,从根本上说,绝不是为了台湾,而是为了美国自己的利益。 政治上,美国日益感到中国所带来的威胁和挑战,台湾问题当然是美国遏制中国的一张王牌。美国力图通过加强与台湾关系,控制海峡两岸局势来阻挡中国的统一与强大,维持亚太地区目前的战略均势,确保美国在这一地区的主导地位及其在这一地区至关重要的战略地位和经济利益。 经济上,美国是台湾最大利益的获得者。台湾是美国的第五大贸易伙伴,台湾对于美国来说有至关重要的经贸利益。美国插手台湾问题,除了用武力庇护台湾当局外,对台湾更是倾注了百亿美元以上的投资 军事上,台湾海峡是美国在亚洲安全防御体系中的重要环节。首先,台湾可以作为美军向波斯湾、印度洋部署力量时的补给、休整地。而如果中国统一,美国失去台湾这艘“不沉的航空母舰”,将对它的军事部署带来很大的困难。其次,台湾是中国直接面向太平洋的唯一岛屿,海峡两岸的分离有助于限制中国海权的发展。战时通过控制台湾海峡,可以切断中国与海南舰队的衔接。 另外,同样处于美国保护伞下的日本也积极参与台湾问题。由于中日两国历史的宿怨和日本对中国统一台湾后将切断日本海上运输线的恐惧,日本必然积极参与台湾问题,它最希望中国天下大乱。日本因素使和平统一台湾更加复杂化和困难。 (二)台湾当局是解决台湾问题的最大阻力 台湾现在有完整的“国家”架构,它设有“总统”、“副总统”,其下设行政、立法、司法、考试和监察五个院,这五个院之下又有许多部委;除立法院,还有国民代表大会;军队也是中央政府的建制,设有国防部长、参谋总长、陆海空三军总司令、联勤总司令;法院和监察院也是从中央到地方都配套。完整的国家机器养活了一大批既得利益者,他们不希望失去现有的统治地位,从而失去权利和利益。因此,无论国民党还是民进党,他们都在想方设法抵制“一国两制”,成为解决台湾问题的最大阻力。 (三)大多数台湾民众希望“不统、不和、不独”,维持现状的心态给解决台湾问题带来一定的难度 由于台湾和大陆目前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收入上还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大多数台湾同胞希望两岸暂时维持现状。除了因为两岸隔绝的时间太长,以及台湾当局长期对大陆刻意的歪曲宣传,使得台湾民众对大陆了解不深,心存疑虑. 二、我们的对策 台湾问题的性质是由法理“一个中国”与分裂的中国这个基本矛盾所决定的,因此台湾问题自始至终都是中国的内政问题。今后,邓小平所提出的“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的祖国统一模式仍然是我们的最佳选择。 在这一模式的指导之下,具体来说,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好准备: (一)国际上,促使中美关系平稳发展,使台湾当局和日本失去靠山

论新形势下影响台湾问题的因素

论新形势下影响台湾问题的因素 内容提要:自20世纪5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围绕台湾问题的内外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台湾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期盼的心愿。虽然在新形势下的台海问题有所缓解,但是影响两岸和平稳定的不安全因素依旧强势。随着不断的发展,这些不稳定因素也在发生改变。 关键词:两岸和平统一:新形势:大陆政策:美国:日本:台湾执政党 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国民党败退至台湾,台湾从此与祖国分离。台湾问题由此产生,一直牵动着中华儿女的心。台湾与大陆血缘相亲,地缘相近,文源相承,商源相连,法缘相循。大陆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两岸关系改善有了很大进步。但是国际国内的很多势力为了维护自身利益,阻碍了两岸和平统一的步伐。一:大陆因素是最主要的一个方面。 我们本身的经济还不够发达,台湾的人均GDP是我们10倍以上,当然不能回归。加之我们政治制度还不完善。尤其是民主制度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人权自由等。在中国很多地方都是假民主假选举,这些现象都是有待改进,也是台湾方面一直不愿意也不肯回归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国的和平统一是极及复杂的问题,既是中国的内部的领土问题,更是个世界范围内的的地源政治问题,还是大国争霸博弈的问题,更要紧的政治制度问题。中国的完全统一,将去掉扼制中国和平崛起的最大羁拌,中国将直接挺进太平洋,进军世界。1.中国大陆思想文化建设需要新思想,新思路,新方式,新途径。行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主导文化思想,文化需要历史重建的进程。2.中国的民主文化思想文化政治体制改革,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提高。对中国和平统一具有决定性意义。应把人民群众关心的长期得不到解决的地区性和主局性的重大问题。入体制改革的视野,开展党内民主,突破政治局限和不段的扩大改革的力度。3.中国社会稳定建设和发展需要改变和完善,尤其是各种群体性利益冲突的不段蛹现,意味着中国大陆的社会治理结构.治理机制和治理的方式都必需改善和提高,而且已经成为中国大陆内部的当务之急。4.加强中国的国家国力,提高国际地位,大力的发展经济,只有足够的强大武力作准备,做足了,和平统一的机会就越大,在台湾上空甚至世界上空掀着一把利剑,以威摄台独和对中国不怀好意的国际势力,是保证和平统一的断不可少的前提条件。二:美国因素 (1)美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立场 对于美国政府,台湾问题是其制衡中国崛起的一张牌,故近年来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的立场上也逐渐清晰化,那就是一方面遵守和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反对两岸任何一方单方面做出改变现状的行动;另一方面,处于冷战思维,暗地里却加大售台武器的力度,并强化“中国威胁论”,力图阻碍中国的统一进程。近年来,美国已进一步介入台湾问题,并为长期维持两岸分离的现状采取了一系列政治和安全措施,令两岸的局势发展进一步复杂化。美国反对中国大陆以武力改变台海关系现状,也反对台湾宣布法理独立,但默许其以“事实独立”的方式存在。 (2)美国底线“不统不独”的基本政策 美国目的是要保持两岸“不统不独、不战不和”的局面,既便于美国控制台湾,又便于美国制约中国大陆。美国政府一方面既可宣布支持“一个中国”政策,声称对台的“三不”政策,同时又通过所谓“台湾关系法”,搞对台“军售”。可以说,美国既不愿看到“急统”,但也担心“急独”。这是美国两党基本认同的处理两岸关系的基本政策。 3,军事上美国强调对台安全承诺,扩大对台军售。 中美建交后不久,美国即通过《与台湾关系法》,对保证所谓的台湾安全做出承诺。在此后的几十年中,美主要通过保持并不断扩大对台军售,履行了这一承诺,尽管美领导人很少公开强调这一承诺,在1997年美对台政策调整之际,克林顿宣称,“任何事情都未改变

两岸关系与祖国统一

两岸关系与祖国统一 ——关于台湾问题的讨论指导老师:王一涵姓名:韩思琪班级:2010级经管会计一班学号:201010303015 内容摘要: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神圣不可分割的,但由于种种原因,台湾被迫和大陆分离,两岸人民饱受分离之苦,祖国强盛受严重阻碍。祖国统一,是两岸人民及整个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在中国蒸蒸日上的今天,我们面临的迫切任务是促进两岸交流与沟通,创造有利条件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实现。 关键字:台湾、两岸统一、台独、历史由来、政治斗争 引言:台湾地处中国大陆的东南缘,是中国第一大岛,与大陆血肉相连。那么造成台湾海峡两岸分离的历史渊源是什么?两岸统一又受到哪些阻力?我国政府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采取了哪些措施? 正文:从三国起,中国大陆就开始与台湾的联系。千年的牵绊,台湾早与中国融入一体,灵肉结合。自此,台湾的开拓、发展和疆域的统一,始终与中华儿女的辛勤劳动和英勇分不开。但是如今为何母子分离?两岸对峙? 一、台湾问题的由来有以下方面: 1、国民党发动反人民内战的结果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台湾不仅在法律上而且在事实上已经归还中国。台湾问题的出现,是国民党发动反人民内战的结果,其本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人民迫切要求走和平民主、团结建国的道路,建设一个独立统—的新中国。但是,

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统治集团依仗美国的支持,置全国人民渴望和平与建设独立、民主、富强的新中国的强烈愿望于不顾,撕毁国共两党签订的《双十协定》、政协协议和一切停战协议,悍然发动了全国规模的反共反人民内战。亟待休养生息的中国,再次陷入全面内战之中。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被迫进行3年多的人民解放战争,1949年渡江战役后,南京国民政府垮台。国民党集团一部分军政人员退踞台湾,在美国反华势力的支持下,继续维持着—个所谓“代表全中国”的反共政治架构。自此,台湾再次陷入与祖国大陆的分离状态之中。 2、国际势力的干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当时东西方两大阵营对峙的态势下,美国政府基于它的所谓全球战略及维护本国利益的考虑,曾经不遗余力地出钱、出枪、出人,支持国民党集团打内战,阻挠中国人民革命的事业。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以后,当时的美国政府本来可以从中国内战的中暂时出来,但是它没有这样做,而是对新中国采取了孤立、遏制的政策,并且在朝鲜战争爆发后武装干涉纯属中国内政的海峡两岸关系。1954年12月,美国又与台湾当局签订了所谓《共同防御条约》,将中国的台湾省置于美国的“保护”之下。美国政府继续干预中国内政的错误政策,造成了台湾海峡地区长期的紧张对峙局势,台湾问题自此亦成为中美两国间的重大争端。1978年,中美建交后,美国不但没有认真旅行两国约定,而且不断做出违法建交原则的行为。2001

[论文]简述台湾问题

简述台湾问题 前言 台湾问题是当今中国不得不面对的问题,由来已久。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统一,是全体中国人民一项庄严而神圣的使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为之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解决台湾问题,最大的障碍来自于美国。因此,把握美国的脉搏,对台湾问题的处理及彻底解决至关重要。 关键词台湾问题“一国两制”美国软对抗和平统一 一.台湾问题的由来 台湾问题或者叫台海问题或者两岸问题,是指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集团从中国大陆败退台湾,至今所衍生的一系列主权或领土问题。最早出现于1955年寓居美国的李宗仁之《对台湾问题的具体建议》一文,并因强力宣传而通行于中国民间以至国际社会迄今。 二.台湾问题的现状及中国的措施 台湾海峡两岸目前的分离状态,是中华民族的不幸。所有中国人无不殷切盼望早日结束这种令人痛心的局面。 台湾问题形成已久,是历史存留问题,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改变的,这需要持续不断的努力与坚持。为了实现两岸人民正常往来和国家统一,中国政府在提出和平统一主张的同时,也采取了一系列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的措施:政治方面,调整有关政策措施,化解敌对情绪。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决定不再追诉去台人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犯罪行为。 军事方面,主动缓和海峡两岸军事对峙状态,停止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并把福建沿海一些前沿阵地、观察所开辟为经济开发区和旅游点。 经济方面,敞开门户,促进交流,欢迎台商来大陆投资和从事贸易活动,并为之提供优惠条件和法律保障。 其他如人员往来、邮电交通以及科技、文化、体育、学术、新闻等方面,中国政府亦持积极态度,采取了相应措施,鼓励发展两岸在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还成立了得到政府授权的民间团体“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同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及有关民间团体建立联系,维护两岸人民的合法权益,推动两岸关系的发展。 三.中国统一的障碍 中国政府的对台政策和措施,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华人的理解和支持。广大台湾同胞为发展两岸关系作出了很大的努力。台湾当局近几年也相应调整了对大陆的政策,采取了一些松动措施,诸如开放岛内民众赴大陆探亲,逐步放宽对两岸民间交流交往的限制,扩大间接贸易,开放间接投资,简化两岸同胞通话、通邮、通汇的手续。这些都是有利于相互交往的。不过需注意的是:台湾当局虽对两岸关

台湾问题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所在院系:电气工程学院年级:2016级专业:自动化 班级:16-1自动化学号:201401910034姓名:何建聪 台湾问题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台湾问题的由来 台湾问题与国民党发动的内战。中国抗日战争期间,在中国共产党和其他爱国力量的推动下,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抗日战争胜利后,两党本应继续携手,共肩振兴中华大业,惟当时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集团依仗美国的支持,置全国人民渴望和平与建设独立、民主、富强的新中国的强烈愿望于不顾,撕毁国共两党签订的《双十协定》,发动了全国规模的反人民内战。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被迫进行了三年多的人民解放战争,由于当时的国民党集团倒行逆施,已为全国各族人民所唾弃,中国人民终于推翻了南京的“中华民国”政府。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成为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国民党集团的一部分军政人员退据台湾。他们在当时美国政府的支持下,造成了台湾海峡两岸隔绝的状态。 民主政治的掩护下推动“台独”,不仅使大陆人民对台湾的民主进程失去了认同的基础,对原本独具魅力的某些政治人物感到失望,更使他们对台湾政治试验工程的积极价值产生了怀疑。尽管如此,台湾对大陆的影响并没有消失,反而还在继续牵动着大陆的反应模式。简单地说,台湾政局的演变,直接影响着北京方面的全局战略思维,间接左右着中国政治和社会的演变方向。毫不夸张地说,台海问题是决定中国现状的重要因素之一,并且还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中国的未来。 二、台湾的问题的现状 对台海问题的强烈危机意识,使得中国大陆在开启政治民主化方面,始终缺乏信心和决心。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苏东剧变,已经使中国的政治管理者对激烈的政治变革深感疑虑。现在台海局势不能给人以长期的安全感和稳定感,“台独”

从国际形势看台湾统一对中国发展的重要意义

从国际形势看台湾统一对于中国未来发展战略的重要 意义 台湾位于台湾岛,地处太平洋西岸,自古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东汉时期,台湾被称为夷州,到了公元600多年,改称琉球,是隋唐时期海上的重要门户。国内战争之后,国民党于1949年撤退到台湾。从此,台湾岛便成了在外的游子,时刻牵动着海峡两岸亿万华夏同胞的心。 优越的地理位置 台湾岛地处太平洋西侧大陆架边缘,其北方便是中国的东海,南部为中国的南海地区。在台湾的北部,有着日本,韩国等潜在敌对国家。在台湾的南部有着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台湾则处于亚洲第一岛链的中间环节。 台湾是中国海岸线上的门户,台湾岛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在军事,经济,政治上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荷兰、日本侵略者都曾奴役过这里。 国民党控制下的台湾还包括周边大大小小的很多岛屿,这些岛屿周围不仅有丰富的油气资源,还有对周边海域的控制权与经济开发权。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暴风雨席卷整个世界,在给人类带来空前科技进步与灾难的同时也摧毁了既有的国际力量对比,催生了新的国际关系格局。战后美苏争霸,把世界划分成了三极,各自扶持自己的势力范围,从地理位置上看,二战后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在太平洋西岸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战略封锁线,并威逼利诱日本,韩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和中国台湾加入其霸权集团,成为其看门狗,妄图将社会主义势力封锁在亚洲内陆,并时刻威胁着中国的主权领土完整与安全。 我们不禁联想到18世纪中后期德的国崛起,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大国,与当时世界霸权英国展开全面竞赛,但最终由于未能获得出海口,导致德国由于资源和市场的窘迫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终失败。而台湾也是当今中国进入太平洋的唯一出海口,西面的马六甲海峡一旦被印度封锁,中国的经济将会受到沉重打击,所以台湾地理位置重要,事关中国未来经济安全,有了德国的前车之鉴,台湾作为中国未来的出海口,是中国大陆的重要军事,经济安全屏障。 紧张的周边关系 日本是中国的重要邻国之一,其在国际上的经济地位不容小觑。二战期间日本法西斯侵略我国,最终战败,但其对中国的野心却一直没有消退。二战后的日本国民经济凋敝,只有战前的60%。战后的美国对日本采取经济扶持政策,以及20世纪60,70年代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日本经济加速发展,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新中国成立初期直至20世纪70年代初,日本对中国采取敌视政策。中美关系解冻后,1972年7月,以田中角荣为首的内阁成立并积极改善中日关系。1972年9月田中角荣访华,并于9月签署了《中日联合声明》。1978年两国又签订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由此中日建交。但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崛起以及日本右翼势力的复苏,中日关系又出现了新的裂痕,在台湾问题,东海问题以及历史问题上,中日双方摩擦不断,而近来发生的日本在钓鱼岛海域冲撞中国渔船并非法扣押我船长事件使得中日关系进一步恶化。钓鱼岛是我国东海岸线上面积4.3平方公里的一座小岛。中日钓鱼岛撞船事件虽已过去了快半个月,但中日双方仍是僵局。温家宝总理近日在美国纽约重申了中国政府的立场,中国此次的态度十分强硬。钓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