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文学研究会的成立(1921-1932)

文学研究会的成立(1921-1932)

文学研究会的成立(1921-1932)
文学研究会的成立(1921-1932)

第六章文学研究会的成立(1921-1932)一.【教学要点】

一.背景及文学研究会的主要刊物

二、文学研究会的文学主张:为人生的文学

三、文学研究会的小说创作

二、【基本内容】

1.背景

成立时间:1921年1月

地点:北京来雨轩公园

发起人:周作人、朱希祖、耿济之、郑振铎、瞿世英、王统照、茅盾、蒋百里、叶绍钧、郭绍虞、孙伏园、许地山,共12人。

成立宣言:(周作人执笔,1921-1-10《小说月报》12卷1号)

联络感情:希望大家时常聚会,交换意见,可以相互理解,结成一个文学中心的团体。

增进知识:希望渐渐造成一个公共的图书馆研究室及出版部,助成个人及国民文学的进步。

建立著作工会的基础:将文艺当作高兴时的游戏或失意时的消遣的时候,现在已经过去了。我们相信文学是一种工作,而且又是于人生很切要的一种工作;治文学的人也当以这事为他终身的职业,正同劳农一样。所以我们发起本会,希望不但成为普通的一个文学会,还是著作同业的

联合的基本,谋文学工作的发达与巩固。

2.文学研究会的主要刊物

1.小说月报

2.文学旬刊

3.诗

⑴小说月报(1910/8-1932/1)

上海商务印书馆(1897-1932)

创办人:夏瑞芳,鲍咸恩,鲍咸昌,高凤池

原仅是一家印刷店,一台机动印刷机和两台手动印刷机,只印刷名片和成印小额商务印刷业务

1903年,接收日本印刷所拍卖的设备,成为上海最先进的印刷所。

由印刷业向出版社的发展。《华英初阶》教材畅销,1902年创办编译机构,聘请张元济主持编译事务。

文学刊物:绣像小说、东方杂志、小说月报等

《小说月报》1910.8-1932.1)

1910/7-1912/3王蕴章主编

1912/4-1917/12 恽铁憔主编

1918/1-1920/12 王蕴章主编

1920年1月,开设“小说新潮栏”,茅盾主持该栏目。

1921/1-1922/12 全部改革,茅盾主编

1923/1月—1927/4 郑振铎主编(14卷1号-18卷5号)

1927/5—1932/1 叶绍钧、徐调孚主编

《时事新报·文学旬刊》(1921。5—1929)

《时事新报》1907-12创刊,是研究系在上海的言论机关,由张东荪主编。

1921-3月,郑振铎从北京铁路管理学校毕业来到上海火车南站当练习生,不久即被张东荪聘为《时事新报·学灯》副刊的主编。

接编《学灯》后,郑振铎征得张东荪的同意,在《时事新报》上开辟了一个新文学副刊《文学旬刊》,于1921年5月10日正式创刊。该刊宣言表示要“为中国文学的再生而奋斗”,“一面努力介绍世界文学到中国,一面努力创造中国的文学,以贡献于世界的文学界中”。

《文学旬刊》满一周年后,便发展为文学研究会的定期刊物。

文学旬刊

《文学旬刊》1921-5-10——1923-7-22 ,80期

《文学周刊》1923-7-30——1925-5-4,81-171期

《文学周报》1925-5-10——1929-12-23,172-380期

《诗》1922/1/15—1923/5/15 共2卷7期)

以中国新诗社名义编辑,中华书局出版

发起人:朱自清、叶圣陶、刘延陵、俞平伯

编辑:叶圣陶、刘延陵

二、文学研究会的文学主张:为人生的文学

1、周作人在成立宣言三中说:

将文艺当作高兴时的游戏或失意时的消遣的时候,现在已经过去了。我们相信文学是一种工作,而且又是于人生很切要的一种工作;治文学的人也当以这事为他终身的职业,正同劳农一样。

2、茅盾为人生与“写实主义”的倡导

生平和文学活动大事

1896年7月5日生。父亲沈永锡、母亲陈爱珠

1903年,入私塾读书。

1905年父亲病逝

1913年中学毕业,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第一类读书

1916年毕业,8月入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工作。

1918年3月与孔德沚结婚。

1920年1月主持《小说月报》的“小说新潮”栏

1921年成立文学研究会,改革《小说月报》;2-3月参加共产主义小组,后转为共产党员。

1923年辞去《小说月报》主编,调国文部。夏,到上海大学任教。

1925年12月任上海特别党部宣传部长。

1926年月去广州参加国民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后留在广州工作,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秘书。

1927年1月去武汉,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教官。4月,任汉口〈民国日报〉主编。7月离开武汉去南昌。8月回到上海,被国民党通缉。

《现在文学家的责任是什么》(1920-1-10《东方杂志》17卷1期)

文学是为表现人生而作的。文学家所欲表现的人生,决不是一人一家的人生,乃是一社会一民族的人生。……从这里研究得普遍的弱点,用文字描写出来,这才是表现人生的文学。

《新旧文学之评议》(1920-1-25《小说月报》11卷1号

新文学是进化的文学,进化的文学有三件要素:一是普遍是性质;二是有表现人生、指导人生的能力;三是为平民的非一般特殊阶级是人生。

唯其是注重表现人生、指导人生的,所以我们要注重思想,不重形式;唯其是为平民的,所以要有人道主义的精神。

写实主义倡导(1921-1923)

《小说月报·改革宣言》(1921-1-20《小说月报》12卷1号)

写实主义的文学,最近已见衰退之象,就新世界观只立点而言之,似已不应多为介绍,然就国内文学界情形而言,则写实主义之真精神与写实主义之真杰作未尝有其一二,故同人以为写实主义在今尚有切实介绍之必要。

《评四五六月的创作》(1921-8-10《小说月报》12卷8期)

我对于现今创作坛的条陈是“到民间去”;到民间去经验了,先造出中国的自然主义文学来。否则现在的新文学创作要回到“旧路”。

《自然主义与中国现代小说》(1922-7-10《小说月报》13卷7号)

旧派小说技术上共同的错误是:

1、他们连小说重在描写都不知道,却以“记帐式”的叙述法来做小说。

2、他们不知道客观的观察,只知道主观的向壁虚构。

3、思想上的一个最大的错误,就是游戏的消遣的金钱主义的文学观念。

要排除这三层错误观念,我以为须得提倡文学上的自然主义。

新派小说犯了和旧派相同的错误。不能客观的描写、内容单薄用意浅显。

自然主义何以能担当这个重任——

自然主义者最大的目标是“真”,最大的好处是真实与细致。专记连续的许多动作的“记帐式”的作法,和不合情理的描写法,只有用这种严格的描写法方能校正。

自然主义者事事必先观察的精神也是我们所当引为“南针”的。

自然派作家,把科学上发现的原理应用到小说里,并该研究社会问题,也能救治内容单薄与用意浅显两个毛病。

3、郑振铎的文学观念——

文学是人生的反映、是感情的产品

《血与泪的文学》(1921-6-30《文学旬刊》6号)

我们所需要的是血的文学、泪的文学,不是“雍容尔雅”“吟风啸月”的冷血的产品。

《文学与革命》(1921-7-30《文学旬刊》9号)

文学本是感情的产品。它最容易感动人,最容易沸腾人们的感情之火。

《新文学观的建设》(1922-5-11《文学旬刊》37号)

文学是人生的自然的呼声。人类情绪的流泻于文字中的,不是以传道为目的,更不是以娱乐为目的。而是以真挚的感情来引起读者同情的。

三、文学研究会的小说创作

1、冰心(1900——1999)的创作

年谱:1900-10-5,生于福州

1912 考入福州女子师范学校预科

1914秋考入北京教会学校贝满女中

1918秋考入北京协和女子大学预科(1920年该校并入燕京大学),两年后该学文学本科1919 五四运动期间,被选为学生会秘书

9月,处女作《两个家庭》发表。

1921 加入文学研究会

1923 1月,《繁星》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5月,《春水》由北新书局出版

《超人》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从燕京大学毕业,获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奖学金,8月赴美留学,学习英国文学。

1926 5月,《寄小读者》由北新书局出版

获威尔斯利女子大学硕士学位,归国

1926-1936 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女子文理学院任教

1929 6月,同社会学家吴文藻

1936 夏,去美国参加哈佛大学校庆,后去欧美访问一年。

1938 9月,迁居昆明

1940 冬,迁居重庆,从事文化救亡工作

1946年冬-1951年秋,全家去日本,任东京大学的中国文学课的教授

1951 秋,归国。

文学创作

——以问题小说创作走上文坛

1919-9-18、22《晨报副刊》,《两个家庭》

1919-10-7、11《晨报副刊》,《斯人独憔悴》

1919-11-22、26《晨报副刊》,《去国》

1920-1-6、7《晨报副刊》,《庄鸿的姊姊》

1921-4《小说月报》12卷4号,《超人》

1923年5月《超人》小说集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收《笑》《超人》《爱的实现》《最后的使者》《离家的一年》《烦闷》《疯人笔记》《遗书》《寂寞》《往事》等小说、散文。

1930年1月,《往事》由开明书店出版

内收《悟》《六一姊》《别后》《往事》《剧后》《梦》《到青龙桥去》

1932年7月,《姑姑》由北新书局出版

内收《姑姑》《第一次宴会》《三年》《分》等小说

1933年10月,《去国》由北新书局出版

内收《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去国》《世界上有的是快乐……光明》《最后的安息》《一个兵丁》《一个军官的笔记》《是谁断送了你》《三儿》《鱼儿》《一个不重要的军人》

小说主题:

《去国》具有浓郁的时代文化气息:青年与社会、家庭的冲突、女子问题、下层人的遭遇《超人》对人生的哲思:爱与童心

《往事》对美丽女性的赞歌

小说艺术的探索

两种结构方式:短截面与“记述体”

由表现主题向表现人物的转变

由主观议论到客观表现

几篇技巧较好的小说:《一个兵丁》《是谁断送了你》《三儿》《六一姊》《剧后》

散文、诗歌影响最大

1922-1-1起,在《晨报》发表短诗《繁星》

1923-1 《繁星》诗集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收小诗164首。

1922-3-21起,在《晨报》发表短诗《春水》

1923-5 《春水》由新潮社出版,收短诗182首。

1922-10 《小说月报》10卷发表散文《往事一》

1923-7-24 《晨报》新开“儿童世界”栏目,

7-25 为《晨报·儿童世界》写《寄小读者·通讯一》

1924 在青山沙穰疗养院写出《寄小读者》通讯十二

封,及《往事二》

1926 《寄小读者》由北新书局出版

2.乡土小说流派

一、兴起及其特点:

1、1923年左右出现,主要是文学研究会、语丝社、未名社的作家,作品多发表在《晨报》、《京报》、《语丝》、《莽原》、《未名》和《小说月报》。

小说月报:王任叔《疲惫者》1925-11-16卷11号

许杰《惨雾》1924-8-15卷8号,《赌徒吉顺》1925

王鲁彦《柚子》1924-10-15卷10号

《黄金》1927

晨报副刊黎锦明《侥幸》1924-12-4、10

《出阁》1926-2《沉钟》

许钦文《疯妇》1923-11-18、20

《到家的晚上》1924-10

语丝废名《浣衣母》1923作

《竹林的故事》1925-4-14期

《河上柳》1925-4作

莽原台静农《天二哥》1926-9-1卷18期

《拜堂》1927-6-2卷11期

2、首次将这种小说创作命名为“乡土文学”的是鲁迅。他在1935年作的《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说作者是寓居都市的青年,忆述故乡的事情和书写自己的乡愁。

3、艺术特征:

A:以农民和农村社会生活为其小说主题内容。

B:多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C:艺术方法上,多采用写实的笔调。

4、兴起原因:

A:鲁迅小说的影响。

B:受外国文学影响。彭家煌、许钦文喜欢契疴夫、莫泊桑。蹇先艾喜欢斯托夫人的《汤姆叔叔的房子》;许杰爱读《复活》。

C:新文学界的倡导。1923年3月22日,周作人作,风土与住民有密切发关系,所以各国文学各有特色,即使一国之中也因地域不同而显出不同的风格。他指出“忠于地可以说是人生的正当的道路”,批评现代人“太喜欢凌空的生活”,要求人要跳到地面上来,把土气息滋味透过了他的脉搏,表现在文字上,这才是真实的思想与文艺。1923年闻一多《女神之地方色彩》,指出“建设一个好的世界文学,只有各国文学充分发展其地方色彩。”1923年9月,《文学周报》发表王伯祥的《文学的环境》、《文学与地域》。1928年茅盾《小说研究ABC》中说,地方色彩不是某地的风景而是自然背景和社会背景的“错综相”,不但有特殊的色,而且有特殊的味;故事托足地方色彩,能够增加故事的真实性和趣味。1936年,他写了《关于乡土文学》。

二、乡土小说作家的创作

1、许杰:以粗豪之笔写剽悍倔强民风

《惨雾》原始械斗

《赌徒吉顺》典妻

2、彭家煌:乡村生活的喜剧画师

《活鬼》

《怂恿》

3、鲁彦:冷峻凝视世态人情中的悲哀

《柚子》

《黄金》

4、台静农:质朴展现“地之子”的生与死

《红灯》

《蚯蚓们》

《新坟》

5、废名:乡村田园的守望者

《竹林的故事》

《浣衣母》

※废名年表:

1901年生,湖北黄梅县城,祖父为篾匠,父亲以教书为业,兄妹五人。

1906年入塾读书。

1913年,入黄梅县八角亭初级师范学校读书

1917年,考入武昌湖北第一师范学校,开始接触新文学。

1920年毕业,在武昌一所小学教书。

1922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英文班。开始在《努力周报》发表作品。

1923年9月,拜访周作人。

1924年预科毕业,入英文系本科。11月《语丝》出刊,开始在上面发表小说

1925年年10月,《竹林的故事》由北新书局出版,收14篇小说。

1928年在北京达成中学教书。2月《桃园》由上海开明书局出版,收10篇小说。

1929年,受聘北京大学中文系讲师,讲《散文习作》、《现代文艺》。

1930年5月,与周作人、冯至等办《骆驼草》周刊。11月停刊。

1931年10月,《枣》由上海开明书局出版,收8篇小说。

1932年4月,《桥》由上海开明书局出版。10月《莫须有先生传》由上海开明书局出版。

1933年以后,停止小说创作,写散文。

一、女性写作

有三种观念:

1、以女性生活命运为题材的作品,包括男性和女性作家的创作

2、女性作家的写作,包括女性题材和社会历史题材的创作

3、女作家写女性的作品,以女性的眼光、体验和表达方式,专注女性形象的塑造和妇女命运的思考,寻求女性解放的道路。

总之,女性写作具有女性主义意识和视角的写作

二、五四时期女性写作的特征:

1. 表现了女儿阶段的经验:母爱与自我的爱情遭遇

母爱的讴歌

爱情与父权的冲突

性爱与母爱的冲突

现代爱情与女性欲望的冲突

文化转型期的女性心理迷乱

2.女性意识由缺席到觉醒:女性经验与男性话语的差异与冲突

缺席:冰心、陈衡哲、冯元君

觉醒:庐隐、凌叔华、苏雪林

王独清(1898年10月2日----1940年夏)

一、年谱

1898-10-1生,祖籍陕西蒲城,生于西安,父王沣厚、贡生,母杨氏、三姨太。

1910年父母先后病故

辛亥革命后,与李少媛成婚,后入三秦公学读书

1918年去日本

1920年初回到上海,做留日学生创办的《救国日报》记者,并在中华工业协会做工会工作1920-5,赴法筹建中华工业协会旅欧分会

1921年,经郑伯奇介绍,加入创造社

1922年,游历欧洲各国1926-2 回到上海

1926-3-18去广州大学任教1927-4-15后离开广州

1927-5-1到上海1927-7主编《创造月刊》至1928年3月第十期。

1928-2任上海艺术大学教务长1930-9主编《展开》月刊

1931-3/1932-9间参加托派1931年与黄碧遥相恋结婚(白薇的妹妹)

1940年因伤寒病逝于上海

二、作品

《一双鲤鱼》1922-8-25《创造季刊》1卷2

《CHANSON DE FLEURMORTE》(法文诗)1923-2-1《创造季刊》1卷4期

《圣母像前》1924-2-28《创造季刊》2卷2期

《南欧消息》1924-2-28《创造季刊》2卷2期

《通信一则》1923-9-16《创造周报》19号

《塞因河边之冬夜》1924-4-13《创造周报》48号

《哀歌》1926-3-1《洪水》1卷12期

《圣母像前》自序1926-3-1《洪水》2卷13期

关于《诗人谬塞的爱之生活》1927-3-1《洪水》3卷28期

《留别-献给同情于我的广州诸青年同志》1927-4-1《洪水》3卷30期

《致法国友人摩南书》1927-4-15《洪水》3卷31期

《平凡与反抗》1927-9-16《洪水》3卷34期

《街头与案头》1927-11-1《洪水》3卷35期

《吊罗马》1926-3-16《创造月刊》1卷1期

《在谈诗—寄给木天、伯奇》1926-3-16《创造月刊》1卷1期

《失望的哀歌之一》1926-4-16《创造月刊》1卷2期

《埃及人》1926-5-16《创造月刊》1卷3期

《杨贵妃之死》1926-6-1 《创造月刊》1卷4期

《玫瑰花》1926-6-1 《创造月刊》1卷4期

《诗人谬塞的爱之生活》1926-6-1 《创造月刊》1卷4期

《死前》1927-7-15《创造月刊》1卷7期

《三年之后》、《去雁》、《编辑后》同上

《今后的文艺家》1927-7-8讲演

《貂禅》、《余谈》1928-1-1 《创造月刊》1卷8期

《我归来了,我的故国》1928-2-1 《创造月刊》1卷9期

《今后的本刊》1928-2-1 《创造月刊》1卷9期

《编辑事项及其他》1928-3-1 《创造月刊》1卷10期

《INCIPIT VITA NOV A》1928-7-10 《创造月刊》1卷12期

《新的开场》1928-8-10 《创造月刊》2卷1期

《国庆前一日》1928-11-10《创造月刊》2卷4期

《FETE NATIONALE》1928-11-10《创造月刊》2卷4期

《子畏于匡》1929-1-10 《创造月刊》2卷6期

《知道你的时代》1928-3-15 《流沙》1期

《五卅呦—》1928-5-1 《流沙》4期

《致畸形同人书》1928-5-30 《畸形》1期

《人类的新纪元》《思想月刊》

《祝词》1928-5 《我们》1期。

《貂禅》1929-10 江南书店

古典主义的起来和它的时代背景1935-8-1 《文学》5卷2号

记摩南1925-11-1《文学》5卷5号

龚冰庐(1908-1955)

一、生平:

笔名,樱影,上海崇明人,中学时代受《夜未央》虚无主义和日本武者小路实笃的新村的影响,中学毕业后入工业学校学习,受一本英文恋爱小说(一位煤矿工程师跟一位山女的恋爱故事)。因为父亲去世,工业学校为毕业便到矿山工作,目睹矿工的生活,脱离了虚无主义和爱美的追求。1927年在上海开始文学活动,后期创造社成员,1930年参加左翼,曾参编左联内部刊物《少年大众》,抗战胜利后,停止文学活动。

二、文学创作:

1、炭坑里的炸弹1927-3-16《洪水》3卷16期

2、裁判1928-2-15《文化批判》2期、3-15-3期

3、血笑1928-3-15《流沙》1期

4、贼1928-4-1《流沙》2期

5、进化1928-4-15《流沙》3期

6、悲剧的武士1928-4-15《文化批判》4期

7、1925年的血1928-5-1《流沙》4期

争斗

8、黎明之前1928-5-1《创造月刊》11期、7-15-12期

9、朋友1928-5-15《流沙》5期

10、情绪1928-5-30《畸形》1期

试车

海滨

红—白

11、晨光在望(诗)1928-6-1《太阳月刊》6期

12、生与死1928-6-15《畸形》2期

13、乳娘1928-8-10《创造月刊》2卷1期

14、泄露1928-8-15《思想》1期

15、炭矿夫1928-9-10《创造月刊》2卷2期、10-10-3期、11-10-4期

汽笛鸣了

16、莘庄镇(剧)1928-9-15《思想》2期

17、飞花楼1928-12-10《创造月刊》2卷5期

18、流转1928-12-15《日出》旬刊5期

19、戏剧运动1928-12-1〈文艺生活〉1期

19、矿山祭1929-1-10《创造月刊》2卷6期

20、悬案(剧)1929-11-1《大众文艺》2卷1期

21、我们重新开始(剧)1930-2-10〈拓荒者〉2期、3-10、3期、5-4、5合期

22、他们都迷了路1930-3-1《大众文艺》2卷3期

劳动组织

23、换上新的1930-3-16《艺术月刊》

有什么话好对人家说

24、春瘟1930-4-1〈萌芽〉1卷4期

25、废坑1930-5-1〈大众文艺〉2卷4期

阿珍(剧)

英雄“史巴尔泰克司

洪秀全

卷末杂记

26、五月一日(剧)1930-6-1〈大众文艺〉2卷5、6期

顾正鸿

27、标语1930-6-16〈沙仑〉1期

福音堂

段可情(1899——)

原名段传章,四川达县人,五四运动前去日本留学,专攻世界文学。后去苏联中山大学

学习。1926年归国。抗战期间在四川任教。建国后任川北大学校务副主任。1953年后一直任四川文联副主席,后兼任四川省文史馆副馆长、四川省政协副主席。

作品:

1926-6-1《创造月刊》1卷4期《通信》

1927-2-16《洪水》2卷27期《通信二则》

1927-7-15《创造月刊》1卷7期《旅行列宁格勒》

1926-12-24脱稿

1928-1-1《创造月刊》1卷8期《一封退回的信》

1928-2-1《创造月刊》1卷9期《铁汁》1927-11-2作

1928-3-1《创造月刊》1卷10期《查票员》1927-12-2

1928-8-10《创造月刊》2卷1期《火山下的上海》

1928-9-10《创造月刊》2卷2期《一封英兵遗落的信》

1928-10-10《创造月刊》2卷3期《火山下的上海》

1928-11-10《创造月刊》2卷4期《火山下的上海》

1928-12-10《创造月刊》2卷5期《绑票匪的供状》

1929-1-10 《创造月刊》2卷6期《绑票匪的供状》

1929-11-1 《大众文艺》2卷1期《婴儿的运命》

1929-12-10〈小说月报〉20卷12期〈衣橱〉(托马斯·曼著)

1930-1-15 《现代小说》3卷4期《观火》1929-9-8作

1930-3-10 《拓荒者》3期〈日本兵〉(诗)1928-5作

1930-4-10 〈小说月报〉21卷4期〈彩色鸟〉(哈尔特列本著)

1930-5-10 〈拓荒者〉4、5期〈五月三部曲〉

1930-6-1 〈大众文艺〉2卷5、6期〈我的文艺生活〉

1930-6-10 〈小说月报〉21卷6期〈神童〉(托马斯·曼著)

1930-12-16〈现代文学〉6期〈德国两大文豪百年纪念〉

〈犯罪的女人〉(翻译)

1930 〈现代文学评论〉创刊号〈德国短命女作家碧罗芙的小说〉

〈莪斯菲村尔的幸福钟〉(翻译小说)

1931-3-10〈小说月报〉22卷3期〈寂寞〉(爱斯特著)

1931-4-1 〈现代文艺〉1卷1期〈玛丽娜〉(翻译小说)

1931-4-10〈小说月报〉22卷4期〈窗边〉(霍尔茶孟著)

1931-5-1 〈现代文艺〉1卷2期〈玛丽娜〉(翻译小说、俄国理定著)

1931-6-10〈现代文学评论〉1卷3期〈曼冬梨的婚礼〉(翻译)

1931-8-10〈现代文学评论〉2卷1、2期〈赫尔曼黑塞评传〉(翻译)

1931-9-10〈小说月报〉22卷9期〈一件不要人相信的故事〉(克洛格尔著)著作:〈杜鹃花〉现代书局,1934年。

〈铁汁〉,启智书局

研究资料:

1930-6-1〈大众文艺〉2卷5、6期〈我的文艺生活〉

1978-1期〈新文学史料〉〈访问短可情同志〉

1990年〈中国现代文学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要做文学家是不容易的〉郑振铎编〈我与文学〉

阳翰生(1902年11月-1993年6月7日)的创作

《马林英》《流沙》1928-3-15-1期1928-1-24日初稿

《文艺思潮的社会背景》《流沙》1928-4-1-2期

《马林英》(一续)

《马林英》(二续)《流沙》1928-4-15-3期

《五一节谈农民问题》《流沙》1928-5-1-4期

《马林英》(三续)

《活力》《流沙》1928-5-15-5期1928-4-12

《女囚》《创造月刊》1928-7-10-1卷12期1928-2-15日初稿

《趸船上的一夜》《创造月刊》1928-11-10-2卷4期1928-10-6深夜

《暗夜》1928-12-15创造社出版1928-8-1初稿

《血战》《创造月刊》1929-1-10-2卷6期1928-12-16脱稿

《奴隶》《新流月报》1929-5-1-3期1929-2-1

《十姑的悲愁》1929-6-20现代书局1929-1-15

《枯叶》不详1929-2-20

《寒梅》1929年12月,平凡书局1929-7-15写成

《归来》《现代小说》1930-1-1-3卷-4期

《马桶间》《拓荒者》1930-3-10-1卷3期

《中国新文艺运动》《文艺讲座》1930-4-10

《两个女性》1930-4亚东图书馆

《我希望于大众文艺的》《大众文艺》1930-5-1-4期(新兴文学专号)

《普罗文艺大众化的问题》《拓荒者》1930-5-10-1卷4、5期

《读了冯宪章的批评以后》

《五卅的回忆》

《未完成的伟人》《大众文艺》1930-6-1-5、6期1930-4

《兵变》不详1930-5

《复兴》1930年10月,平凡书局1930-7写成《最后一天》《文学生活》1931-3-1-1期

《文艺随笔四则》(署名寒生)《北斗》1931-12-20-1卷-4期《大学生日记》1931年湖风书局出版

《文艺大众化与大众文艺》《北斗》1932-7-2卷3、-4期

小说集:

《女囚》1928年11月,新宇宙书店

《暗夜》1928年12月,创造社出

《十姑的悲愁》(5篇)1929年6月,现代书局

《寒梅》1929年12月,平凡书局

《活力》(6篇)1930年9月,平凡书局

《两个女性》1930年4月,亚东图书馆

《地泉》1930年10月,平凡书局

《复兴》1930年10月,平凡书局

《中学生日记》1931年,平凡书局

《大学生日记》1931年,湖风书局

《最后的一天》(7篇)1932年,湖风书局

《义勇军》1933年,湖风书局

三、【课外阅读书目】

茅盾作品整理以及主要成就详细论述

茅盾作品整理以及主要成就详细论述(个人整理) 第一小节作品 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1920年主持《小说月报》,1921发起“文学研究会”): 《蚀》三部曲:《幻灭》(1927,慧女士、静女士——章静、抱素、强猛) 《动摇》(1928,方罗兰、胡国光、李克、孙舞阳) 《追求》(1928,张曼青、王仲昭、章秋柳、史循) 《虹》(1929,梅行素、韦玉、柳遇春、惠师长、梁刚夫) 《子夜》(1933,民族资本家吴荪甫、买办金融家赵伯韬、封建地主冯云卿、金融资本家杜竹斋、鹰犬屠维岳、中小资本家朱吟秋、林佩瑶) 《林家铺子》(1932,林先生) 农村三部曲:《春蚕》(1932,老通宝、阿多) 《秋收》(1933) 《残冬》(1933) 《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导言》(1935,论文,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出版) 《时间的记录》(1945,包括《风景谈》[1941,《文艺阵地》]) 《腐蚀》(1941,赵惠明,以皖南事变为背景,日记体) 《见闻杂记》(1941,散文集,包括《白杨礼赞》[1941,《文艺阵地》]) 《霜叶红于二月花》(1942,早期民族资产阶级王伯申、封建没落地主赵守义、青年地主钱 良材、张婉卿旧式女性的蜕变) 《清明前后》(1945,剧作,胡永清,赵自芳女性民族资本家) 《锻炼》(1948,严仲平) 《多角关系》(唐子嘉)

《第一阶段的故事》(何耀先) 《当铺前》(王阿大) 《水藻行》(财喜、秀生) 《大鼻子的故事》(小瘪三) 《烟云》 《三人行》 第二小节概述 为什么说茅盾的“社会剖析小说”在30年代开创了新的文学范式?(茅盾《子夜》对现代长篇小说艺术框架的构建有什么独特的贡献?)(这两问是两个考题,答案主要针对第一题) 茅盾在小说领域继承了五四文学研究会人生派的现实主义精神,建立了全新的“革命现实主 义文学模式”。 1、积淀深厚的现实主义传统与时代典型的创造。不似鲁迅的“历史视角”,而采用“现代视角”,反映重大题材,反映“时代性”与“社会化”的现实主义传统。其创作充分适应了30年代社会生活内容的变化,大大提高了小说反映广阔社会生活的可能性。 2、气势阔大的创作“史诗传统”,以描写社会的“全般”见长,将笔触深入到到现代中国社会的各个历史时期、生活领域和社会阶层。以历史性的巨大内容,宏伟的史诗性结构,大 规模地、全景式地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 3、注重社会分析的“理性化”叙事传统。在小说叙事中贯穿清晰的理性思路,通过精细观察,运用社会科学理论分析现实,指导创作,客观叙述,并以此取舍情节,创造人物,托出主题,揭示现实社会生活的“本质”。具有社会科学家的气质,依靠理性分析来开拓形象思维的深广度,从典型环境来解释并塑造典型人物,在戏剧性强的情节中突现人物性格及其成 长史。 “茅盾模式”的创造开创了左翼文学中“社会剖析派”的主流范式,是对五四的“个人化” 和“情绪化”以及“革命浪漫主义”中过分追求直觉与非理性创作倾向的反拨。 论述茅盾的艺术成就。

文学研究会

文学研究会 高尔基说,文学即人学。文学向来与现实人生密不可分,合之两美,分则两伤。文学研究会即秉承这种传统,主张文学为现实人生服务,强调作家的社会责任感。它反映了“五四”启蒙主义文学思潮对作家人格精神的要求,对新时期以来文学的多元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文学研究会成立于1921年1月,发起人有沈雁冰(茅盾)、叶绍钧(叶圣陶)、郑振铎、王统照、周作人、耿济之、郭绍虞、孙伏园、许地山等12人。它的成立主要缘于三方面的原因:一是郑振铎等人在1919年创办的《新社会》旬刊和1920年创办的《人道月刊》,为文学研究会的产生提供了最初的核心人物;二是《小说月报》的改组,为文学研究会提供了活动阵地;三是《新青年》的分化,需要有一个新的社团在新文学的道路上继续引导和发挥引导作用。文学研究会在这种时代要求之下便应运而生了。 文学研究会的主要活动阵地是《小说月报》,这上面不仅刊登文学研究会作家的作品,还重视译介外国文学作品。随着文学研究会的不断发展壮大,冰心、朱自清、庐隐、鲁彦等也都加入了社团的创作之中。文学研究会提倡新文学,反对封建旧文学;提倡“为人生而艺术”,反对“将文艺当作高兴时的游戏或失意时的消遣”。因此被称为“为人生派”,创作倾向于现实主义。他们以现实人生为题材,积极关注婚姻、家庭、出路、道德等各种问题,因此又被称为“问题小说”。 冰心是文学研究会中较早开始自觉创作的作家之一,作品《超人》是一部描写“爱的哲学”的代表性作品。主人公何彬受尼采思想的影响,想做一个超然物外、仇视人类的“超人”,然而在母爱的感召下,他最终以爱否定了恨。小说意在探讨“人生究竟是什么?支配人生的,是‘爱’呢,还是‘憎”’这样的重大问题。“爱的哲学”成为冰心早期创作的思想基础。受泰戈尔博爱思想的影响,冰心将“爱与同情”看作是生命中最可贵的东西,有了它们,“踏着荆棘,不觉着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是悲凉”。此外,文学研究会主要作家的作品还有叶圣陶的《潘先生在难中》、《校长》、《倪焕之》,卢隐的《海滨故人》、《曼丽》,许地山的《缀网劳蛛》、《商人妇》等。 文学研究会得风气之先,是新文学运动的排头兵。发起者与参与者,既有理

读徐志摩散文的感悟

读徐志摩散文的感悟 导语:读了徐志摩相关散文,大家会有怎样的感悟?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读徐志摩散文的感悟,供各位阅读和参考。 读徐志摩散文的感悟【1】徐志摩(1897—1931),浙江海宁人。是新月诗派代表诗人,也是现代作家中有特色的散文家。 香茗,只是渲染;午后三点的阳光,只是氛围。真正需要的是一颗善感的心,在心灵的翕动间,捕捉到细若游丝的美。深阅读,这才开始。 读着志摩的散文,假使浮华气躁,你吸取的只是香气而不是灵气。读着读着,你便会发现深阅读,不止于读“书”。 若将厚厚的一本散文比作一瓢浓羹,那么最让人口齿噙香的即是志摩与曼殊佩尔相见恨晚的一段。无数个夜晚,细心拜读了曼殊佩尔的文章后,志摩仍然决定前往相见。 门扉启开的一刹那,便看到的是眉目口鼻之清之秀,浅浅的一眼,便令志摩难忘。随着谈话的深入,他们驰骋于英美文学的广袤之野,思绪行云流水,褒贬评议让交谈时而舒畅时而局促,曼殊佩尔优雅的举止,娴静的笑容、谦逊的言语让志摩对她的阅读逐步臻于深入。正如志摩所说:“你直接无碍地领会着上帝最高明的意志,在伟大深刻的戟刺中体验了无限的文章,在更大的灵魂中解化了性灵。” 阅读人志摩,读出了粹极的灵彻性, 没有一丝杂质的宁静与宁

静。阅读人志摩,读出了思想者的深刻与缄默,那是另一种灵魂的宁静。 深阅读,无论是读书还是读人,都宛若泛舟于一湾宁静的湖水。 一滴思想的源泉悄然落下,舟身微曳而共鸣。 读徐志摩散文的感悟【2】知晓徐志摩其人,那还是在我很小的时候,从一堆泛黄的旧书中看到这样的诗句:“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地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年的我只是初识字的孩童,天真懵懂的望着这些文字,心底不期然洒下一点涟漪。金柳、夕阳、小桥、长篙、书生幻化成最初的印象,这即是最初他的文字给我形成的——诗人谜一样的形象。拥有如此才情的他,不仅诗写得不错,而且他的散文更是独树一帜,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的散文风格,让他在散文家林立的那个时代也是那么的抢眼。他为人所津津有味的不只他的诗词散文还有他和林徽因、陆小曼的爱情故事。这样复杂的情感使他的文学创作有了更深层次的感悟,这样的诗句也激发了此后我们几代人对他的崇尚之情,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活泼的、热烈的、浪漫的爱情观点。我们能背出的,他的诗:“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没必要讶异,更无须欢喜;在转霎时消灭了踪影,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偶然的相遇,注定的陌路。徐志摩与林徽因牵扯不清的爱情往事,我们在诗中不难看到些许诗人的无奈与放手。他生在名门望族,但却接受了较多的西方文化,留学美英等国家,生活经历颇多,感情世界自是让后来的人感慨万千!

(完整版)中国近代文学作家及作品

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介绍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创造社现实主义小说创作的代表作家。“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开始使用的笔名。小说代表作有:《狂人日记》(1918年发表,中国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药》、《孔乙己》、《故乡》、《阿Q正传》、《祝福》、《孤独者》、《伤逝》等。小说集有:《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抒情性散文集(散文诗集)有:《野草》。回忆性叙事散文集有:《朝花夕拾》。主要杂文集有:《热风》、《坟》、《华盖集》、《而已集》、《二心集》、《三闲集》、《花边文学》、《伪自由书》、《且介亭杂文》等十四部。散文名篇有:《过客》、《秋夜》等。 郁达夫(1896~1945),名文。创造社的现代浪漫主义小说创作的代表作家。他的小说创作特别信守“自叙传”的写法,张扬主观情绪的抒发,善于坦露作品主人公及作家自身的内心世界,其小说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抒情色彩。小说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沉沦》(1921年出版,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短篇小说集,收小说三篇:《银灰色的死》、《沉沦》、《南迁》)、《寒灰集》等;短篇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迟桂花》等。散文集《闲书》、《屐痕处》、《日记九种》等;散文名篇有《一个人在途上》,《钓台的春昼》等。 叶绍钧(1894~1988),文学研究会现实主义小说创作的代表作家。小说代表作有短篇集《隔膜》、《火灾》、《线下》、《城中》、《未厌集》;长篇小说《倪焕之》,短篇小说《潘先生在难中》等。散文集《脚步集》、《未厌居习作》、《四川集》等。他还创作了最早的现代儿童文学作品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文学研究会代表作家。1919年起,谢婉莹以“冰心”这一笔名写了许多“问题小说”。“问题小说”代表作有《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秋风秋雨愁杀人》、《去国》等;“爱的哲学”的小说代表作《超人》、《烦闷》等。小诗集有《繁星》、《春水》,散文集有《往事》、《山中杂记》、《寄小读者》、《关于女人》等。 许地山(1893~1941),名赞堃,字地山,笔名落花生。著名现代作家,文学研究会发起人和重要成员之一。许地山的创作既然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及时反映社会人生问题,同时又具有某种宗教色彩的倾向。他的作品从前期到后期有一个现实主义因素不断加强的过程。作于20世纪30年代中期的《春桃》就是其现实主义因素得到加强的作品。此外,他还有短篇小说《在费总理的客厅里》、短篇小说集《缀网劳蛛》、《危巢坠简》和散文集《空山灵雨》。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文学研究会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重要代表作家。“茅盾”是发表《幻灭》时起使用的笔名。小说代表作有长篇小说《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虹》、《子夜》、《腐蚀》、《霜叶红于二月花》;短篇小说集《野蔷薇》,短篇小说“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林家铺子》等。散文代表作有《白杨礼赞》、《风景谈》等。 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现代小说大家。小说代表作有长篇《灭亡》及续篇《新生》、《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抗战三部曲《火》、《憩园》、《第四病室》、《寒夜》等;短篇小说集《复仇》、《光明》、《神。鬼。人》等;散文集有《海行》、《旅途随笔》、《生之忏悔》、《点滴》、《随想录》等。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小说大家。小说代表作有长篇《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包括《惶恐》、《偷生》、《饥荒》三部)、《鼓书艺人》等;短篇《月牙儿》、《断魂枪》等。 柔石(1902~1931),原名赵平福,又名平复,少雄。左翼文学的代表作家,“左联”五烈士之一。小说代表作有长篇《旧时代之死》,中篇《二月》,短篇《为奴隶的母亲》等。另有短篇小说集《疯人》、《希望》等。 萧红(1911~1942),原名张乃莹。“东北作家群”的代表作家,独有风格的女作家。写作特点是小说散文

茅盾

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鸿,笔名茅盾、郎损、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微明、沈仲方、沈明甫等,字雁冰,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人。 茅盾出生在一个思想观念颇为新颖的家庭里,从小接受新式的教育。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毕业后入商务印书馆工作,从此走上了改革中国文艺的道路,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中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 茅盾同时也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代表作有小说《子夜》、《春蚕》和文学评论《夜读偶记》。1981年3月14日,茅盾自知病将不起,将稿费25万元人民币捐出设立茅盾文学奖,以鼓励当代优秀长篇小说的创作。 1896年7月4日,生于浙江省桐乡县乌镇。 1913年,茅盾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第一类。预科毕业后,入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工作。 1920年初,主持《小说月报》“小说新潮栏”编务工作。同年11月,茅盾正式接编《小说月报》。 1921年,1月,参与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接编并改革《小说余月报》。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由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员转为正式党员。 1923年,辞去《小说月报》主编职务,转商务印书馆国文部工作。 1925年,被选为出席广州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1926年,留广州工作,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作秘书。3月,返沪。 1927年,1月赴武汉,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教官。约4月,任汉口《民国日报》主编。7月间,从武汉至南昌不顺,阻于牯岭。8月,南昌起义失败,试图与党组织取得联系而不得,从此失去与党组织失去联系。9月,于上海以茅盾为笔名发表小说《幻灭》。 1928年,1月,完成6月,先后完成《动摇》《追求》──即三部曲《蚀》的创作。7月,东渡日本,期间写有长篇小说《虹》(未完)和《从牯岭到东京》等。 1929年,论文《读<倪焕之>》发表。 1930年4月,回上海。不久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1931年,开始创作《子夜》 1932年,7月,发表《林家铺子》。11月,发表《春蚕》。 1933年,《子夜》正式出版发行。4-7月创作《秋收》、《残冬》并发表。 1935年,论文《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导言》被收录发表。 1937年,2月,偶遇周恩来恢复与党组织的联系,但党员身份已不明确。参与编辑的《救亡日报》、《呐喊》(后改名《烽火》)分别在上海创刊。年底,上海沦陷,茅盾离沪抵长沙。1938年,1-2月,在香港、广州、武汉等地活动。3月,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被选为理事。4月,他主编的《文艺阵地》在广州创刊,同时编香港《立报·言林》。12月,应杜重远的邀请赴新疆迪化。 1939年3月,抵新疆,在新疆学院任教。4月新疆文化协会成立,被推举为文协为委员长。1940年,4月底离开新疆,经兰州、西安于抵延安。在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处讲学。10月,从延安到达重庆,任郭沫若主持的文化工作委员会常委。此时,陆续完成优秀散文《风景谈》《白杨礼赞》的创作。 1941年,离开重庆到香港。5月,任《大众生活》编委;开始创作《腐蚀》。9月,主编《笔谈》半月刊,计7期。12月,离开香港达桂林。在桂林期间,写下长篇《霜叶红似二月花》。1942年底,再赴重庆。 1945年,4月开始创作剧本《清明前后》,6月,文艺界为纪念茅盾创作活动二十五周年举行庆祝会,并发起茅盾文艺奖金征文。 1946年,赴苏联访问。 1947年,4月,归国到达上海。年末,再赴香港。

文学研究会的成立(1921-1932)

第六章文学研究会的成立(1921-1932)一.【教学要点】 一.背景及文学研究会的主要刊物 二、文学研究会的文学主张:为人生的文学 三、文学研究会的小说创作 二、【基本内容】 1.背景 成立时间:1921年1月 地点:北京来雨轩公园 发起人:周作人、朱希祖、耿济之、郑振铎、瞿世英、王统照、茅盾、蒋百里、叶绍钧、郭绍虞、孙伏园、许地山,共12人。 成立宣言:(周作人执笔,1921-1-10《小说月报》12卷1号) 联络感情:希望大家时常聚会,交换意见,可以相互理解,结成一个文学中心的团体。 增进知识:希望渐渐造成一个公共的图书馆研究室及出版部,助成个人及国民文学的进步。 建立著作工会的基础:将文艺当作高兴时的游戏或失意时的消遣的时候,现在已经过去了。我们相信文学是一种工作,而且又是于人生很切要的一种工作;治文学的人也当以这事为他终身的职业,正同劳农一样。所以我们发起本会,希望不但成为普通的一个文学会,还是著作同业的

联合的基本,谋文学工作的发达与巩固。 2.文学研究会的主要刊物 1.小说月报 2.文学旬刊 3.诗 ⑴小说月报(1910/8-1932/1) 上海商务印书馆(1897-1932) 创办人:夏瑞芳,鲍咸恩,鲍咸昌,高凤池 原仅是一家印刷店,一台机动印刷机和两台手动印刷机,只印刷名片和成印小额商务印刷业务 1903年,接收日本印刷所拍卖的设备,成为上海最先进的印刷所。 由印刷业向出版社的发展。《华英初阶》教材畅销,1902年创办编译机构,聘请张元济主持编译事务。 文学刊物:绣像小说、东方杂志、小说月报等 《小说月报》1910.8-1932.1) 1910/7-1912/3王蕴章主编 1912/4-1917/12 恽铁憔主编 1918/1-1920/12 王蕴章主编 1920年1月,开设“小说新潮栏”,茅盾主持该栏目。 1921/1-1922/12 全部改革,茅盾主编 1923/1月—1927/4 郑振铎主编(14卷1号-18卷5号) 1927/5—1932/1 叶绍钧、徐调孚主编 《时事新报·文学旬刊》(1921。5—1929) 《时事新报》1907-12创刊,是研究系在上海的言论机关,由张东荪主编。 1921-3月,郑振铎从北京铁路管理学校毕业来到上海火车南站当练习生,不久即被张东荪聘为《时事新报·学灯》副刊的主编。 接编《学灯》后,郑振铎征得张东荪的同意,在《时事新报》上开辟了一个新文学副刊《文学旬刊》,于1921年5月10日正式创刊。该刊宣言表示要“为中国文学的再生而奋斗”,“一面努力介绍世界文学到中国,一面努力创造中国的文学,以贡献于世界的文学界中”。 《文学旬刊》满一周年后,便发展为文学研究会的定期刊物。 文学旬刊 《文学旬刊》1921-5-10——1923-7-22 ,80期

论郁达夫散文的感伤情调 - 副本

论郁达夫散文的感伤情调 姓名:李娅辉 考号:011109100419 考区:思茅区 指导老师:叶向东 论文定稿时间:2011年10月23日

论郁达夫散文的感伤情调 摘要:本文从各方面综合论述了郁达夫散文的感伤情调.探究了其感伤情调产生的社会、家庭、自我各方面的原因;并对郁达夫散文感伤情调的两种主要表现形式:一是颓废,一是憎恨。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最后,从郁达夫散文感伤情调的意义上做了论述。整篇文章从原因、表现形式以及意义上做了具体的论述。 关键词:五四时期;郁达夫;感伤情调;意义 郁达夫散文感伤情调的原因 五四”时期,“感伤”情调作为一种重要的精神标记和心理氛围,普遍地弥漫在文坛各流派和社团的作家作品中。由于“感伤”更多地是与一种浪漫的诗性联系在一起,因而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等人发起成立的创造社成为“五四”文坛的浪漫主义文学阵营,亦最为彰显的感情标记。 “五四”1时期是中国处于一个社会大变动的岁月,作为社会个体的人,特别是觉醒中的知识分子,在心理、精神和感情上,都可以说是经历了非同一般的浮沉。在“五四”运动高潮中,觉醒了的一代知识分子曾经怀着满腔热烈的情感、美好的向往,冲出了封建家庭的牢笼,去寻求改造社会和实现个人价值的理想与道德,但随着“五四”落潮之后又很快地陷入了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之中。而随着社会的大变动,大批知识分子背井离乡,从农村涌入城市,或出国留洋,国难家愁郁积于心,诸多原因造就了20世纪初期一大批孤苦的魂灵,于是苦闷、孤独、迷惘、彷徨就成了普遍的“时代病”。而郁达夫作为“五四”时期浪漫抒情派小说的代表,也许是其在小说中所取得的夺目成就,使人们忽略了他在其它方面的艺术才华。其实除去他那些曾经激励过一代“五四”青年的小说创作如《春风沉醉的晚上》、《沉沦》、《银灰色的死》等之外,同时他还是一位优秀的散文家,他从事散文创作的时间比他的小说创作时间还要长。在那个岁月,散文作为一种最自然的抒情达意的文体,备受青睐,不少文人在散文中找到了感伤情绪的最佳载体,郁达夫便是其中之一。因其早年生活的不幸,加上社会的黑暗,使郁达夫散文具有着浓厚的感伤情调和强烈的抒情色彩,表现的情感也偏重于个人的孤独苦闷。于是郁达夫便以他忧郁、凄切的笔调,从各个方面营造出充满悲剧美感的忧郁伤感的境界。他认为:“现代的散文之最大的特征,是每一个作家的每一篇散文里所表现的个性,比从前的任何散文都来得强。………只消把现代作家的散文集一翻,则这作家的世系,性格,嗜好,思想,信仰,以及生活习惯等等,无不活泼泼地显现在我们的眼前。”(注1)他常常在其散文中将自己孤独、感伤、苦闷,甚或种种颓废情绪,直接明了地告诉读者,在那个充满了贫弱、孤独、苦闷的时代,发出了对龌龊的现代文明和官僚社会的切齿诅咒。郁达夫就是这样一位将悲观、忧郁、感伤视为艺术美的人,他在《茑萝集·自序》中说:“人生终究是悲苦的结晶,我不信世界上有快乐两字”。(注2)所以在郁达夫的散文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见他的经历、思想、感情,看到他毫不掩饰的痛苦、忧伤和愤懑,真实地展现了他的灵魂深处,而这也正是郁达夫的散文之所以震憾人心灵的魅力所在,也是郁达夫散文的真正价值所在。 郁达夫生于1896年,当时“是中国正和日本战败后的第三年;朝廷日日在那里下罪己诏,办官书局,修铁路,讲时务,和各国谛订条约。东方的睡狮,受了 1

郁达夫及创造社诸作家的创作

郁达夫及创造社诸作家的创作 在创作上同文学研究会成员显示了迥然不同的特色的,是创造社诸作家。他们侧重自我表现,较少客观描绘。无论是诗歌、散文还是小说、戏剧,都带有浓重的主观抒情的色彩。在他们的作品里,对于当时黑暗污浊社会所怀的不满,主要不是渗透于现实本身的细密描绘和深入剖析之中,而是直接发为大胆的诅咒和强烈的抗议。因此,热烈的直抒胸臆,坦率的自我暴露,病态的心理描写,往往成为创造社作家表示内心激愤和反抗的必要方式。作为艺术上的特点,这些又是形成他们创作的浪漫主义倾向的因素。 除新诗的开拓者郭沫若而外,创造社在小说、散文方面的代表作家是郁达夫。 郁达夫(1896—1945)除了中国古典诗文等传统教育里必修书之外,少年时代就爱读小说戏曲作品;留学日本期间,曾广泛涉猎外国文学,深受近代欧洲、日本各种社会思潮和文艺作品的熏陶。十年的异国生活,使他饱受屈辱和歧视,激发了爱国热忱,也养成了忧伤、愤世、过敏而近于病态的心理。他从研究经济学转到对文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最初曾发表过一些旧诗,一九二一年参加发起创造社的前后他开始了小说的创作。早年作品如《银灰色的死》、《沉沦》、《南迁》、《怀乡病者》、《风铃》等,均写留日学生的生活片断,着重表现其内心的悒郁、苦闷,体现着他的

“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注:郁达夫:《过去集·五六年来创作生活的回顾》)的主张;即如《采石矶》中所写的清代诗人黄仲则,实际上也都含有作者自我寄托的成分。在表达个人对社会的愤懑方面,郁达夫这些作品具有自己的特色:不同于郭沫若的强烈反抗,而是一种带点灰色、感伤的调子,——仿佛是一些不甘沉沦却又无力挣扎者发出的呼喊,或者是一些究愁潦倒、孤独愤世者的颂诉和叹息。郁达夫作品的这种特色,正代表了创造社一部分成员的倾向。 《沉沦》是郁达夫早年的一篇代表性作品。小说借一个中国留日学生的忧郁性格和变态心理的刻划,抒写了“弱国子民”在异邦所受到的屈辱冷遇,以及渴望纯真的友谊与爱情而又终不可得的失望与苦闷;同时也表达了盼望祖国早日富强起来的热切心愿。作品主人公的苦闷具有时代的特征,代表了“五四”时期那些受着压迫、开始觉醒而自身又带点病态的知识青年的共同心理。郁达夫通过大胆真率的描写,呼喊出了他们所共有的内心要求,进而控诉了外受帝国主义压迫、内受封建势力统治的罪恶社会,因此在当时发生了很大的影响,引起许多知识青年的共鸣。在坦率暴露病态心理这一点上,郁达夫显然受了卢梭、陀思妥耶夫斯基以及某些自然主义作家(如日本的葛西善藏)的影响。这种大胆暴露,一方面体现了对封建道德的叛逆精神,“就因为有这样露骨的真率”,使道学家、伪君子们“感受着作假的因难”(注:郭沫若:《论郁达夫》,《沫若文集》第12卷第547页),另一方面却也具有明显的消极作用。主人公的愤激和反抗,最终往往变成自戕,爱国心又常与个人欲望相联系,再加上作品笼罩着一层悒郁颓丧

茅盾名家简介图片

茅盾--名家简介(图片) 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1896年7月4日出生于浙江桐乡县乌镇。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矛盾从1916年开始从事文学活动,对中国新文学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他是以鲁迅为代表的中国现代文学的巨匠之一。他的大量作品成为我国文学宝库中的富。1930年他同鲁迅一起参加组织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这个太湖南部的鱼米之乡,是近代以来中国农业最为发达之区,它紧邻着现代化的上海,又是人文荟萃的地方,这造成了茅盾勇于面向世界的开放的文化心态,以及精致入微的笔风。他十岁丧父。许多中国作家、政治家的“第一教师”是寡母,茅盾即由其母抚养长大。从北京大学预科读毕,无力升学,入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改革老牌的《小说月报》,成为文学研究会的首席评论家,就在这时候。接着他参与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筹建中国共产党,下广州参加国民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任过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的秘书,宣传部的代部长是毛泽东。国共合作破裂之后,自武汉流亡上海、日本,开始写作

《幻灭》、《动摇》、《追求》和《虹》,遂拿起小说家的笔。这段上层政治斗争的经历铸成他的时代概括力和文学的全社会视野,早期作品的题材也多取于此。左联期间他写出了《子夜》、《林家铺子》、《春蚕》。 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1896年7月4日出生于浙江桐乡县乌镇。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矛盾从1916年开始从事文学活动,对中国新文学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他是以鲁迅为代表的中国现代文学的巨匠之一。他的大量作品成为我国文学宝库中的富。1930年他同鲁迅一起参加组织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这个太湖南部的鱼米之乡,是近代以来中国农业最为发达之区,它紧邻着现代化的上海,又是人文荟萃的地方,这造成了茅盾勇于面向世界的开放的文化心态,以及精致入微的笔风。他十岁丧父。许多中国作家、政治家的“第一教师”是寡母,茅盾即由其母抚养长大。从北京大学预科读毕,无力升学,入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改革老牌的《小说

文学研究会

文学研究会 时间:1921年1月4日 地点:北京中山公园来今雨轩 人物: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郭绍虞、朱希祖、瞿世瑛、蒋百里、孙伏园、耿济之、王统照、叶绍钧、许地山等十二人发起,会员先后有170多人。 刊物:文学研究会的会刊﹐最主要的是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经过革新由沈雁冰接编後由郑振铎等人相继主编的《小说月报》(自第12卷第1号起至1931年12月第12卷第12号止﹐不计号外﹐共出132期);此外还陆续出刊了《文学旬刊》(《文学旬刊》有北京和上海各自编辑的两种﹐上海《文学旬刊》自1921年5月作为《时事新报》副刊出刊﹐到1929年第9卷第5期止﹐共出380期;第81期改名《文学》﹐每周一期﹐第172期又改名《文学周报》﹐始脱离《时事新报》单独发行。北京《文学旬刊》自1923年出刊到1925年共出82期)﹑《诗》月刊(1922至1923年﹐共7期)等刊物。出版了以介绍外国文学作品为主同时也注重本国新文学创作的《文学研究会丛书》。 主张:新文学运动中成立最早、影响和贡献最大的文学社团之一。由其宗旨是“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 创造社 时间:1921年7月中旬 地点:北京 人物:由留学日本归来的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张资平、田汉、郑伯奇等人在日本东京成立。 刊物:是创造社前期主办的刊物有《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中华新报》副刊)、《洪水》半月刊;后期的刊物主要有《创造月刊》、《文化批判》、《流沙》半月刊、《思想》月刊、《新思潮》月刊等。除文学外,后期创造社刊物更注意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科学问题的研究和宣传。创造社成立后即编辑和出版创造社丛书,出版的主要是该社成员的诗歌、小说、戏剧、散文、理论及译作,在近十年的时间里,共出版60余种。

郁达夫《志摩在回忆里》阅读答案

郁达夫《志摩在回忆里》阅读答案 《志摩在回忆里》阅读答案 郁达夫 ①大约是在宣统二年(一九一○)的春季,我离开故乡的小市,转入当时的杭府中学读书。当时的我,是初出茅庐的一个十四岁未满的乡下少年,突然间闯入了省府的中心,周围万事看起来都觉得新异怕人。所以在宿舍里,在课堂上,我只是诚惶诚恐,战战兢兢,同蜗牛似地蜷伏着,连头都不敢伸一伸出壳来。但是同我的这一种畏缩态度正相反的,在同一级同一宿舍里,却有两位奇人在跳跃活动。 ②一个是身体生得很小,而脸面却是很长,头也生得特别大的小孩子。还有一个日夜和他在一块。他们俩最爱做种种淘气的把戏,为同学中间的爱戴集中点。 ③他们俩,无论在课堂上或在宿舍里,总在交头接耳的密谈着,高笑着,跳来跳去,和这个那个闹闹,最终却会出其不意地做出一件很轻快很可笑很奇特的事情来吸收大家的注意。 ④而尤其使我惊异的,是那个头大尾巴小,戴着金边近视眼镜的顽皮小孩,平时那样的不用功,那样的爱看小说─—他平时拿在手里的总是一卷有光纸上印着石印细字的小本

子─—而考起来或作起文来却总是分数得最多的一个。 ⑤从此之后,一别十余年,我和这两位奇人终于没有遇到的机会。 ⑥民国十三四年(1924年、1925年)之交,有一天风定日斜的午后,我忽而在石虎胡同的松坡图书馆里遇见了志摩。他的那种轻快磊落的态度,还是和孩时一样,不过因为历尽了欧美的游程之故,无形中已经锻练成了一个长于社交的人了。笑起来的时候,可还是同十几年前的那个顽皮小孩一色无二。 ⑦从这年后,和他就时时往来,差不多每礼拜要见好几次面。他的善于座谈,敏于交际,长于吟诗的种种美德,自然而然地使他成了一个社交的中心。当时的文人学者,达官丽妹,以及中学时候的倒霉同学,不论长幼,不分贵贱,都在他的客座上可以看得到。不管你是如何心神不快的时候,只教经他用了他那种浊中带清的洪亮的声音,“喂,老×,今天怎么样?什么什么怎么样了?”的一问,你就自然会把一切的心事丢开,被他的那种快乐的光耀同化了过去。 ⑧其后他又去欧洲,去印度,交游之广,从中国的社交中心扩大而成为国际的。于是美丽宏博的诗句和清新绝俗的散文,也一年年的积多了起来。一九二七年的革命之后,北京变了北平,当时的许多中间阶级者就四散成了秋后的落叶。有些飞上了天去,成了要人,再也没有见到的机会了,

茅盾小说特色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1015299950.html, 茅盾小说特色研究 作者:蒋晓钰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8年第02期 摘要:茅盾是“划时代新文学”的奠基人,他的小说作品立足于现实,坚持真善美的统一,开创了新的文学模式。本文在剖析茅盾其人及其小说作品的基础上,总结出了茅盾小说的三大艺术特征:理性思维模式、时代性和非主流倾向,以期能够为广大文学创作者提供启示和帮助。 关键词:茅盾;小说特色;时代性;艺术特征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02-0-01 引言: 除作家、文学评论家和文化活动家之外,茅盾还有一个重要的身份,即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茅盾在我国文学史上获得的成就,不仅凭借其高超的文学修养,还得益于其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在长期艰苦生活的磨练中,茅盾更精准地感应时代脉搏气息,把反映时代风云和现实斗争的重大文学题材打造成一部部感人至深、引人思考的艺术作品。 1.茅盾生平及其小说创作 茅盾本名沈德鸿,出生于1896年,浙江人。茅盾是我国新文学运动的先驱,他创作的小说主题深刻、视野开阔,为我国文学事业做出了难以磨灭的贡献。他创作的《蚀》三部曲把轰轰烈烈的大革命真实地展现出来,也让热血青年的“愤怒之音”响彻文坛。后来的《子夜》、《林家铺子》以及农村三部曲的创作日趨成熟,主题更加深刻,揭示了时代的本质,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后期的《第一阶段的故事》、《腐蚀》、《霜叶红似二月花》等长篇小说不再局限于对重大社会问题的“揭示”和“解释”,开始号召广大民众为了民族生死存亡和国家前途命运,寻找“怎样方能抗战到底”的出路。一言以蔽之,茅盾的小说兼具真实性和倾向性,有着以情感人的艺术力量,把真善美统一的文学主张与唯物主义审美原则很好地结合起来。 2.茅盾小说特色与艺术特征 2.1理性思维模式 茅盾的小说语言简短深刻,无论是选词造句,还是小说结构模式、人物命运安排、人物心理刻画都闪耀着理性的色彩。从选词造句上来讲,茅盾小说中的语言平实、细腻、生动地传达了作者对小说中人物事件的褒贬。以《子夜》中评价曾沧海的那段话为例,“自从四十岁上他

郁达夫简介及作品分析

郁达夫 作者简介 郁达夫(1896.12.7~1945.8.29) 原名郁文,字达夫,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1896年12月7日出生于浙江富阳满洲弄(今达夫弄)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幼年贫困的生活促使发愤读书,成绩斐然。1911年起开始创作旧体诗,并向报刊投稿。1912年考入之江大学预科,因参加学潮被校方开除。1914年7月入东京第一高等学校预科后开始尝试小说创作。1919年入东京帝国大学经济学部。1921年6月,与郭沫若、成仿吾、张资平、田汉、郑伯奇等人在东京酝酿成立了新文学团体创造社。7月,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沉沦》问世,在当时产生很大影响。 1922年3月,自东京帝国大学毕业后归国。5月,主编的《创造季刊》创刊号出版。7月,小说《春风沉醉的晚上》发表。1923年至1926年间先后在北京大学、武昌师大、广东大学任教。1926年底返沪后主持创造社出版部工作,主编《创造月刊》、《洪水》半月刊,发表了《小说沦》、《戏剧论》等大量文艺论著。 1928年加入太阳社,并在鲁迅支持下,主编《大众文艺》。1930年3月,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为发起人之一。12月,小说《迟桂花》发表。 1933年4月移居杭州后,写了大量山水游记和诗词。1936年任福建省府参议。1938年,赴武汉参加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的抗日宣传工作,并在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大会上当选为常务理事。 1938年12月至新加坡,主编《星洲日报》等报刊副刊。1942年,日军进逼新加坡,与胡愈之、王任叔等人撤退至苏门答腊的巴爷公务,化名赵廉。1945年在苏门答腊失踪,关于其死亡的推测最早出于胡愈之的文章,胡文中推测郁达夫是为日本宪兵所杀害。建国后此一推论基本被延续下来,在1985年郁达夫的纪念会上,日本学者玲木正夫提出郁达夫系由日本宪兵掐死在森林里的观点,但是其对“凶手”却用英文字母表示,似嫌证据不足。此外还流传着其他的看法,如郁达夫系由印尼游击队杀害(郁达夫曾当过日本宪兵队的翻译)。故现在在学术界郁达夫只能谨慎地称为是失踪,而不能武断地认为其为日本宪兵杀害。 作品《沉沦》主要内容: 主人公出生在富春江上的一个小市,由于不满当时的中学教育一连退学几次最终同他兄长一起来到了日本,在日本留学,而他的兄长随后就回去了。 在日本,他的忧郁症也从此厉害起来了,到最后甚至连中国留学生也没有人搭理他,孤冷得几乎到将死的地步,幸而他住的旅馆里,还有一个主人的女儿可以牵引他的心。 而他无意见看到她洗澡更令他心神不灵,只能搬到一个更偏远的园子里。然而在园子里又无意听见一对男女偷情。在彷徨失措中,来到酒馆妓院,毁掉了自己纯洁的情操。他一直认为所有的人都在歧视,欺辱他。事情过后又自悔自伤,感到前途迷惘,绝望中投海自杀 精彩段落:1.前面一片汪洋的大海,横在午后的太阳光里,在那里微笑。超海而南有一条青山,隐隐的浮在透明的空气里,西边是一脉长堤,直驰到海湾的心里去。堤外有一处灯台,同巨人似的,立在那里。几艘空船和几只舢板,轻轻的在系着的地方浮荡。海中近岸的地方,有许多浮标,饱受了斜阳,红红的浮在那里。远处风来,带着几句单调的话声,既听不清楚是什么话,也不知道是从那里来的。 2.“可怜你这清影,跟了我二十一年,如今这大海就是你的葬身地了,我的身子,虽然被人家欺辱,我可不该累你也瘦弱到这步田地的。影子呀影子,你饶了我罢!”“那一颗摇摇不定的明星的底下,就是我的故国。也就是我的生地。我在那一颗星的底下,也曾送过十八个秋冬,我的乡土啊,我如今再也不能见你的面了。” 对《沉沦》的评论:

福师1203批次《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专题》作业答案

福师1203批次《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专题》作业答案 一、单选题(共20 道试题,共40 分。)得分:40 1. ()是姚斯文学史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A. “现在接受” B. “期待视野” C. “先在理解” D. “先在知识” 满分:2 分得分:2 正确答案:B 2. 《塔铺》的作者是: A. 方方 B. 池莉 C. 刘震云 D. 刘恒 满分:2 分得分:2 正确答案:C 3. 李叔同、曾孝谷在日本东京发起成立了旨在“研究新旧戏曲,翼为吾国艺界改良之先导”的() A. 春柳社 B. 春阳社 C. 春草社 D. 春风社 满分:2 分得分:2 正确答案:A 4. 运用“戏拟”这种方式最受注目的作家是: A. 马原 B. 莫言 C. 格非 D. 余华 满分:2 分得分:2 正确答案:D 5. 以弘扬儒家“道统”、“文统”为宗旨的各文学派别声势大振。在文论上,桐城派主张() A. “义法”说 B. “肌理”说 C. “清空雅正”说 D. “道统”、“文统” 满分:2 分得分:2 正确答案:A 6. 先锋小说家都重视小说的语言实验,但在语言实验上走得最极端的是: A. 格非 B. 孙甘露 C. 莫言 D. 马原 满分:2 分得分:2

7. 巴金的作品中反映轿夫一家的不幸,同时也表达了对普通劳动者的崇敬与同情的是: A. 《可爱的人》 B. 《路上所见》 C. 《报复》 D. 《悼橘宗一》 满分:2 分得分:2 正确答案:A 8. 《许三观卖血记》的作者是: A. 莫言 B. 洪峰 C. 马原 D. 余华 满分:2 分得分:2 正确答案:D 9. 诗界革命的滥觞起于() A. 黄遵宪 B. 梁启超 C. 康有为 D. 谭嗣同 满分:2 分得分:2 正确答案:A 10. “洋八股必须废止,空洞抽象的调头必须少唱,教条主义必须休息,而代之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这一著名论断是在()一文中提出来的。 A. 《新民主主义论》 B. 《五四运动》 C. 《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 D.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满分:2 分得分:2 正确答案:C 11. ()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作家的统一组织。 A. 创造社 B. 左联 C. 太阳社 D. 研究会 满分:2 分得分:2 正确答案:B 12. 在故意设“空缺”方面,格非的小说()就是典型的代表。 A. 《迷舟》 B. 《信使之函》 C. 《访问梦境》 D. 《请女人猜谜》 满分:2 分得分:2

中国现代文学 重要知识点笔记:茅盾

xx 一、开创新的文学样式 茅盾将五四时期文学研究会“人生派”的现实主义精神接过来,加以发展,建立起在当时来说属于全新的革命现实主义文学模式。 社会剖析小说是指以茅盾为首的一类小说。茅盾通过精细观察和运用一定的社会科学思想对社会生活进行分析,努力构建历史性的巨大内容、宏伟的结构、客观的叙述,以及不断创造时代典型,这种依靠理性分析来开拓形象思维的深广度的创作方法,从典型环境来解释并塑造典型人物,在戏剧性强的情节中凸显人物性格及其成长史的写法,逐渐成为左翼文学公认的主流,因而影响深远。 茅盾在运用思想对社会现象不懈的理解和分析中,构思长篇巨制。 他从《蚀》(《幻灭》《动摇》《追求》)到《子夜》,标志着现代文学第二个十年长篇艺术达到的高峰。、 二、xx的小说成就 (一)注重题材与主题的时代性与重大性,要求创作与历史事变尽量同步,追求“巨大的思想深度”与“广阔的历史内容”,反映时代全貌及其发展的史诗性。 1.《蚀》从在中国革命中具有特殊重要地位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心灵历程的独特角度来反映大革命,丝毫不回避其中包含的深刻的历史教训,显示了茅盾对中国社会与中国革命的深刻认识、把握,以及清醒的现实主义精神。 2.在《虹》里,通过时代女性梅行素从“五四”到“五卅”的时代大波澜中的种种挣扎、反抗,写出了中国知识青年从单纯反抗封建婚姻对个人的压迫到投身群众斗争行列的曲折历程。 3.在《子夜》里,通过描写民族资本家吴荪甫的悲剧命运,作家准确地把握了30年代社会各阶级、各阶层的人的思想、性格、心理、命运及其历史纠葛和流动,力求完整地反映出整个大时代的全部丰富性与复杂性。

4.茅盾小说以社会斗争为故事的轴心,必然显示出题材的强烈政治性;其爱情描写从属于青年知识分子阶层,只是社会生活的一个方面;小说叙述人显出个人化经验的缺乏,更多以历史代言者的面目亮相。 (二)在人物形象塑造上,注重表现人物性格的多面性与复杂性,将人物的行为、情感、心理、个性诸点,加以展开,追求立体化的油画效果;并从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及其变化中突出人物性格及其发展,尤其注重人物的经济关系及经济地位的变化。 进行“人物形象系列”的自觉创作。这些人物在他的写于不同历史时期的小说中不断出现,形成了形象系列,各自构成了某一类型人物思想性格的发展历史。主要创造了民族资本家与时代新女性两大形象系列。 吴荪甫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民族资本家的典型形象: 1.基本特征是似强实弱、外强中干,随小说情节的发展,吴荪甫性格中强与弱两个方面不断进行搏斗,前者不断让位于后者。 2.吴荪甫是中国现代社会的“新人”,他有着发展中国独立的民族工业的雄才大略,有着活跃的生命力,刚毅、顽强、果断的铁腕与魄力,以及现代科学管理的经营之才。 3.他生不逢时,自身所具有的封建性(对家庭和部下的封建专断及其剥削农民作为资金积累的手段)使他在人际关系中处于孤立地位;作为民族资产阶级,在与帝国主义撑腰的买办资产阶级的搏斗中感到软弱无力。 4.性格复杂,表面的果决善断背后是狐疑惶惑,充满自信的背后是悲观绝望,在遇事胸有成竹的背后是张皇失措,最终导致精神的崩溃。 (三)追求宏大严谨的布局,作品中人物众多,情节复杂,线索纷繁交错而又严密完整。 1.《蚀》采取了“三部曲”的形式:各部的结构自行独立,而章法各异,连贯起来,反映一段时期的生活,这在现代文学史上是一个新的开创。 2.《虹》按女主人公梅行素“成都——泸州——上海”三大段生活,以时间、空间的转移为发展线索。

郁达夫先生的作品

早期:1920—1933年。在这十几年的时间里,郁达夫一共写了《沉沦》《银灰色的死》等二十六篇抒情性散文和六十——七十篇议论杂文,表现了他从日本回国时满怀希望的心情和见到满目疮咦的祖国后无限失望的感叹,既有他对革命的前途感伤悲观的思想,又有对革命慷慨激昂,疾声呐喊的激进的理论。 中期:1933—1938年。这个时期,是郁达夫思想的一个低潮期,由于国民党的白色恐怖,使他走上了消极避世的道路,追求一种落后的“名士”风度,留连往返于山林江湖。这就充分暴露出他作为从封建旧营垒中出来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弱点——软弱性和妥协性。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他憎恶现实,不愿同流合污,才逃遁的这一面。 晚期:1938—1945年。1938年春,郁达夫参加了政治部第三厅的抗日宣传工作,他用笔参加战斗,写下了许多政论文章,用自己热情的声音来鼓舞人们战斗。 文学创作中的“自叙传”色彩 郁达夫的散文无一例外是“自我的表现”,而且是“自叙传”式的自我表现,是最为坦诚、露骨的自我表现。在郁达夫看来,小说带有作家的自叙传,“现代的散文,却更是带有自叙传的色彩。”其作品《还乡记》《还乡后记》和小说《迟桂花》,都运用大量内心独白式的抒情、描写、记叙,错落有致,感情真挚,打上有很深的个人印记。他自己的散文就是循着这一原则构造的。他不加掩饰的表露他的身世、思想、感情、癖好,将自己的信仰、习惯、性格甚至病态也大白于天下,以一己的身世、感受,集中表现了在旧社会的压迫、窒息下青年一代的精神苦闷,从而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文学特色。这种特色就是感伤的弱者的情调,浪漫的青年觉醒者的理想,反压迫的民主主义者的倾向。

首先,郁达夫强烈地表现出作家个性,这是郁达夫散文创作的理论认识,也是他“散文的心”。他在文中无所顾忌地对自己的思想、生活细节进行详细的描写,非常强效地表现了他“自叙传”的独特风格。第二,忧郁感伤的情凋。郁达夫的散文,与小说一样与众不伺,忧郁感伤的情调深深地烙印在他的创作中。第三,恣肆坦诚、热情呼号的自剖式的文字。第四,回肠荡气的诗的调子。另外,郁达夫散文中那种不拘形式纵情宜泄的抒情方式,郁达夫的散文发出的是带有强烈个性的自己的声音,篇篇洋溢着回肠荡气的诗的情调,热情坦白,毫无遮掩地表现了一个富有才情的知识分子在动乱社会里的苦闷心情,展现出一幅幅感伤,忧郁而又秀丽、隽永的情景交融的画面。 文学创作中的伤感情绪的表现形式及其意义 在郁达夫作品中,其强烈的伤感情绪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颓废,一是憎恨。既然生活是无味的,自然是死板的,自我也是废物——既不能事业有成,又不能摆脱苦闷,郁达夫就干脆自我放纵。其作品中的《感伤的行旅》《归航》可以看出其拼命地发泄一个人的本能,竭力要在病态中满足自我。这种情感和行为显然具有消极性,这是郁达夫文学作品中不健康的内容,但却绝不是反动的内容,绝不是与时代思潮格格不入的情调。郁达夫主要是以这种病态来发泄一个从封建礼教羁绊中觉醒了而又找不到出路的青年的苦闷。这种不健康的色彩下面仍有着五四“人的发现”所寄寓的积极的意味。 郁达夫自然地慨叹自己生不逢时,郁达夫将他的所有不幸,所有烦恼,所有悲苦,一齐倾向这个黑暗的军阀混战时代,向一个不人道的制度发出了一个哀鸣着的青年的控诉,表现了显而易见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倾向,这种倾向虽不能说很深刻,但鲜明的态度、强烈的情绪却也给这种倾向涂上了积极战斗的色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