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生物进化论

生物进化论

生物进化论
生物进化论

生物进化论复习资料

●生物进化论:是研究生物界进化发展的规律,以及如何运用这些规律的科学。

●进化(evolution): 这个概念指的是事物的演化或发展。

●生物进化: 是指生物种群多样性和适应性的变化,或一个群体在长期内遗传组成上的变

化.

●拉马克的进化学说

1 一切物种,包括人类在内,都是从其的种传衍来的,而生物的变异和进化又是一个连续的缓慢的过程。

2 环境的改变使生物发生适应性的进化,环境的改变能够引起生物的变异,环境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原因。

3 对于有神经系统和习性复杂的原因,除环境变化和杂交外,更重要的是通过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4 生物具有按等级向上发展的趋向,拉马克不仅肯定了生物的进化,而且认为进化具有向上发展的方向。

5 最原始的生物源于自然发生。

拉马克是历史上第一个提出比较完整的进化理论的学者。

他的错误是把变异等同于适应,并认为获得性一定会遗传。

●达尔文进化论

1、达尔文认为,世界不是静止的,而是进化的。

2、生物进化论是逐渐和连续的,其中不存在不连续的或不连续的突变。

3、生物之间都有一定的亲缘关系,他们有着共同的祖先。

4、自然选择是变异的最重要的途径。

(1拉马克观点:生物起源和进化是多元系统。个系统在开始时,缘于自然发生。

2达尔文观点:生物起源是一元系统。最早生命由化学进化产生。)

●达尔文进化论包括三个要素:

(1)变异;(2)遗传,(3)选择。

达尔文学说是对进化论研究成果全面的、系统的科学总结

是进化论发展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

也是现代进化论的主要理论源泉。

无法阐明生物进化的机理。

●生命的物质基础:核酸与蛋白质

●生命运动的本质特征:自我更新与自我复制

●奥巴林提出“化学起源说”。

●米勒成功地做了生命起源的模拟实验。

●生命起源的基本条件1、大气原始2、能源3、原始海洋

●生命起源学说

海相起源派

陆相起源派

●细胞产生和发展的主要阶段

1、原始生命到原始细胞的阶段(细胞膜的形成)

2、原始细胞到前原核细胞的阶段(细胞质分化,原始染色质体形成)

3、前原核细胞到真核细胞的阶段(原始细胞器的形成)

●真核细胞起源的意义:

奠定了有性生殖产生的基础

推动了动、植物的分化

促进了三极生态系统的形成

●化石(fossil)是经过自然界的作用,保存于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和它们的生活遗迹,

是古生物学研究的对象。

●地质年代:

冥古代46亿年至38亿年前

太古代38亿年至25亿年前

元古代25亿年至5亿7千万年前

古生代5亿7千万年至2亿3千万年前

中生代2亿3千万年至6千7百万年前

新生代6千7百万年前到现在

●马的进化:始马中马原马

●象的进化

●植物的进化:真核藻类蕨类植物和苔藓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植物发源地高纬度起源说中、低纬度起源说

●两栖动物是由水生到陆生转变中的过渡类型,是脊椎动物进化史上又一次巨大飞跃

●登陆的原因——环境的改变

●由水生过渡到陆生所面临的主要矛盾

1)在陆地支持体重并完成运动

2)呼吸空气中的氧气

3)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

4)在陆地繁殖

5)维持体内生理生化活动必需的温度条件

6)适应于陆生的感官和完善的神经系统

●两栖类的不完善性:

呼吸问题

保水问题

繁殖问题

继而产生更适合陆生的爬行动物

●恐龙绝灭的原因假说:

小行星撞击地球造成恐龙大绝灭学说

大规模的火山爆发

繁殖受挫

气候骤变引起恐龙绝灭

●哺乳类起源于古代爬行类。

●进步而完善的特征:

具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官,能协调复杂的机能活动和适应多变的环境条件

出现口腔消化,大大提高了对能量的摄取

具有高而恒定的体温(约25—37度),减少了对环境的依赖性

具有陆上快速运动的能力-----活动范围大大扩展

比之爬行动物最显著的进步特征有两点,这就是胎生和哺乳。保证了后代有较高的成活率,并能在多样环境下繁育后代.

●多细胞生物进化的总特点

一、进步性:是由少到多、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进步性发展。

二、阶段性:生物进化是由间段性与连续性相结合的一种阶段性发展。

三、适应性:生物进化又是生物与环境相互协调的一种适应性发展。

●动物行为从功能上划分有索食行为、求偶行为、争斗行为、社群行为、通讯行为、节律

行为等等。

先天的行为:趋性、反射、本能

后天习得的行为:学习、推理

●主要的通讯方式有视觉通讯、听觉通讯、嗅觉通讯和触觉通讯。

●人类的起源

1.直立行走和前肢的解放

2.工具的使用和制造

3.脑容量增加

4.食性和繁殖的进步

5.皮肤的裸露

6.群体关系的发展

7.原始文化和意识的萌芽

●人类进化的阶段

古猿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

●人类起源新说法

1、海猿说

2、海陆双祖先复合说

3、外星人说

●人种的概述:是指体质形态上具有某些共同遗传特征(如肤色、发色、发形、眼色、

血型等)的人群。

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棕种人

●人类具有的两种属性生物属性(或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自然选择即最适者生存,它是指适合于环境条件(包括食物、生存空间、风土气候等)

的生物被保留下来,不适合者则被淘汰的现象。

●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

●基因频率是指某一等位基因在所有等位基因总数中所出现的百分率。

●自然选择的实例:

1.海岛上特殊类型的地雀

2.工业黑化现象

3.昆虫和细菌的抗药性

●选择作用的强弱是通过选择压力来表示的。

选择压力是指自然选择在若干世代中使群体内遗传组成发生改变的效能,也就是自然选择作用于一个种群所发生的效果的一个标准。

●选择压力与进化速度的关系:

其一,在选择压力增大的情况下:环境发生急剧变化,生存斗争不断激烈,严重地冲击着生物的正常生活。在为生存而挣扎的过程中,尽管也许有些变异引起“暂时的领先”,但最终将导致绝灭。恐龙的最后消失就属此例。另一种情况,对进化来说是比较重要的,即在

物种大量死亡的同时,出现少数新的突变类型。例如,从鱼类中产生出最初的两栖类、从爬行类中产生出最初的鸟类等。生物的进化犹如人类所谓的“脱胎换骨”的改造一样,是十分不得已的事。如果没有巨大的压力,平平安安过日子,恐怕任何鱼类都不会登陆,即使智力很高的猿猴也决不愿下地的。

其二,在选择压力缩小的情况下;环境条件比较稳定,生存斗争不很激烈。总的来说生物进化的速度缓慢了,例如近代的木本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等。从大范围来说,整个海洋生物比陆地生物进化得慢,也可能是这一原因。

但对有些生物来说,选择压力缩小,也有进化速度反倒加快的现象。因为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两性生殖产生的各种变异,能在种群内充分表现出来,不同个体的形状变异就可以向多方面发展。一般认为澳洲有袋类的迅速发展,可能就是这个原因。以上情况,主要是指适应辐射这一类型。

●选择的基本类型:

一、稳定性选择:把趋于极端的变异淘汰掉而保留那些中间型的个体,使生物类型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二、单向性选择:把趋于某一极端的变异保留下来,淘汰掉另一极端的变异,使生物类型朝向某一变异方向发展。

三、平衡性选择: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基因的多型性以及相应的表型多型性即多态现象。

四、性选择

●影响进化的其它因素

一、遗传漂变:把由于小群体引起的基因频率随机增减甚至丢失的现象称为遗传漂变。

二、奠基者效应:假如从一个大的种群里分出几个个体(如雌雄一对),迁移到另一个生物地理区(如某海岛),并与原来的群体相隔离。

三、迁移或基因流动

四、近亲交配

五、中性变异

●自然选择是最重要的进化过程,或者说它在进化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

●适应的定义:是生物在生存斗争中适合环境条件而形成一定性状的现象。

●适应与自然选择的关系:对于适应现象,只有两种解释:一是进化论,二是目的论。

●适应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适应起源的基本方式

1.先期适应:指的是作为导致适应材料的变异性早已存在于种群内。

2.后期适应:指的是生物在由于早已存在的某些变异而得到生存(即先期适应)后,在新的条件下发生新的有利变异从而加强了适应。

●隔离是指在自然界中生物不能自由交配或交配后不能产生可育性后代的现象。

●隔离机制是指造成两个或几个亲缘关系比较接近的类群之间不易交配或交配后子代不

育的原因。

●个体:是物种组成中最基本的单位,物种由许多个体组成。

●种群:也叫群体或居群。它是指生活在一定群落里的一群同种个体。种群是物种的基

本结构单元。

●物种的标准:

形态学标准:主要根据生物的形态特征的差异为标准。

遗传学的标准:主要以能否自由交配为标准。

生态学的标准:主要以生态要求是否一致为标准。

生物地理学的标准:主要以物种的分布范围为标准。

●物种形成的方式

继承式物种形成:一个种在同一地区内逐渐演变成另一个种(其数目不增加)。

分化式物种形成:一个物种在其分布范围内逐渐分化成两个以上的物种。

异域式物种形成:又称地理隔离式物种形成,当一个物种被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地理隔离群体时,由于地理条件不同,适应性也不同,从而造成随机性和适应性的遗传变化,如这些变化能导致生殖隔离,就分化形成新物种。

同域式物种形成:指分布在同一地区内的群体间由于生态的分异等原因,它们有机会进行杂交、交流基因并分化而形成新种的方式。

●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两者的关系:

1.物种形成是生物谱系进化中的一个主要环节

2.物种的形成为生物进化的不可逆性奠定基础

3.物种形成是生物多样性的根据

总之,物种的形成是生物进化的基本问题。没有物种的形成就没有进化,也无从谈生物界的系统发展。

●进化的方向

一、形态生理上的进化方向

1. 复化式进化:这是一种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的进化方向是生物体形态结构、生理机能的综合地、全面地进化过程。

2.分化式进化这是由一个物种分化为近似而不同的物种的进化。

3.特化式进化简称特化,它是从一般到特殊的进化方式。

4.简化式进化简称退化。它是由结构复杂变为结构简单的进化方式。

二、营养方式上的进化方向

生物体通过各种营养方式向着不同的方向发展,一般地说生物界的营养方式可以分为三大类型:即光合作用的自养植物,吸收营养的微生物和摄取食物的动物。生物类群由于获取营养的方式不同,进化的方向也不同。

三、进化的不可逆性

生物进化,从总的说来是不可逆的。

●进化中的加速度现象:生物界进化是加速发展的,形态愈高,进化愈快。

●分子进化的关键要素:点突变和调节突变

点突变指DNA单个碱基的变换。

调节突变是指某一基因内部或其附近决定这基因活化与否的部位的变化。

●染色体结构的进化:缺失,重复,倒位和易位.

●氨基酸序列检测法:不同物种中“相同”蛋白质的结构比较对蛋白质进化研究的一个

方面,是考察不同物种中同种蛋白质的结构。

●生物大分子进化的特点

(一)生物大分子进化速率相对恒定

(二)生物大分子进化的“保守性”

●中性学说认为,突变大多在种群中随机地被固定或消失,而不是通过选择才被保留或淘

汰的。

●分子钟:所谓进化的分子钟,是指将分子系统学研究与古生物学资料相结合而建立起来

的用于推论生命史上进化事件发生的时间表。

●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实例

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种间关系):共生、寄生、抗生、争斗、捕食;

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种内关系):保护作用、对生殖的影响、分工现象。

●生存竞争学说:

第一,生存竞争指生物与环境发生的关系,这种关系包括“一个体和同种其它个体斗争,或者和异种的个体斗争,或者和生活的物理条件斗争”

第二,生存竞争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生物高度的生殖力。一切生物都有高速率增加的倾向,但地球上的食物和空间都有限,这必然引起斗争。

第三,生存竞争以在同种个体间最为剧烈。由于它们对食物和空间等生活条件的要求最相似,而环境的资源又有限,因此其斗争的剧烈程度明显超过异种个体。

第四,生存竞争的结果是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适者不仅获得生存的机会,还能“繁殖其类”。这两个方面都不可缺少,然而从进化意义上说,能产生更多后代尤其重要。

●生态位的概念:在生物群落中,每个物种生活在周围环境的一个特殊部分(即小生境)

里,并在和群落中的其它物种的联系中起着特殊的作用。物种所要求的生活环境和它的生活习性、行为特征以及跟外界的关系等几个方面的综合境况称为生态位。

●竞争排斥原理:生态上相近的两个物种不能在同一地区内生活,如果在同一地区内生活

的,往往是栖息地、食性、生命活动节律或其它方面不同的类型。也就是说,两个近缘种不能占有同一个生态位置。

●生态学相似的竞争大体有两类情况:

第一,一个种完全排挤掉另一个种,并占领全部生态位置。

第二,一个种侵入另一种的部分生态位,并取而代之,原先一个生态龛被分隔成两个小龛位。

●共同进化: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在进化过程中的某种依存关系。

●生态演替:生态演替的初期呈不稳定的、无序的状态,称为先锋期。经过一系列中间

阶段,称过渡时期,最后形成相对稳定的、有序的状态,即顶极时期。这一阶段的群落称顶极群落。

●生态演替是生态系自我调节、自我修复、不断更新的过程。

●多细胞动物的起源及学说

原生动物:单细胞动物在形态结构上虽然有的也较复杂,但它只是一个细胞本身的分化。

后生动物Metazoa:绝大多数多细胞动物,这和原生动物的名称是相对而言的。

中生动物(Mesozoa):认为中生动物介于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之间。

菱形虫纲(Rhormbozoa):包括双胚虫(dicyemida)和异胚虫(heterocyemida)两类。

直泳虫纲(Orthonecta):寄生在多种海生无脊椎动物体内。

●鸟类起源的三种假说

一种认为鸟类起源于爬行动物中的小型恐龙。

另一种假说认为鸟类起源于爬行动物中的槽齿类。

第三种假说认为鸟类起源于爬行动物中的鳄类。

●个体发育的主要时期

一、受精与受精卵

二、卵裂

三、囊胚的形成

四、原肠胚的形成

五、中胚层及体腔的形成

六、胚层的分化

●生物发生律:生物发展史可分为2个相互密切联系的部分,即个体发育和系统发展(或

系统发育),也就是个体的发育历史和由同一起源所产生的生物群的发展历史。个体发育史是系统发展史的简单而迅速的重演。

生物发生律是一条客观规律。它不仅适用于动物界,而且适用于整个生物界。当然不能把重演理解为机械的重复,而且在个体发育中也会有新的变异出现,个体发育又不断的补充系统发展。这二者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二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系统发展通过遗传决定个体发育,个体发育不仅简短重演系统发展,而且又能补充和丰富系统发展。

璃小洛整理

进化论复习资料

微生物可能早在35亿年前就进化产生了。(+ ) 2.地球是靠生物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移到岩石圈中,如果地球早期没 有进化产生出蓝菌;就不大可能出现促使高等生物进化的环境条件。 ( + ) 3.生物界内部在结构上的最大的不连续是存在于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之 间。 ( + ) 4.在38亿年的地球生命史的前4/5时间里,微观体积的多细胞生物是生物 圈唯一的或主要的生命形式。 ( - ) 5.多细胞化给生物本身带来显著利益。 ( + ) 量和进化速率高。 ( - ) 7.绝大多数无脊椎动物的骨骼位于体外,即外骨骼。外骨骼体制的优越 性在于支撑,运动,防护三项功能紧密结合。( + ) 8.陆地维管植物最迟在泥盆纪早期已经在陆地上达到了繁荣,在广袤的 古大陆上建立起绿色的生态系统。 ( + ) 9.自然种群中保持大的变异贮存对种群是有害的。 ( - ) 10.分子进化中性论认为,生物分子层次上的进化改变是由自然选择作用 于有利突变而引起的。 ( - ) 11.物种根本上的差异来自遗传的差异,物种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物 种的分异是生物对相同生存环境的适应。( - ) 12.分子的进化速率是指核酸或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在进化的过程中碱基 或氨基酸发生替换的频度,它是测定物种基因频率进化的尺度,时间以年 为单位。 ( - ) 13.生殖隔离是指在自然界中生物不能自由交配或交配后没有后代产生的 现象。 ( - ) 1.集群绝灭 生命史上多次发生的大范围,高速率的物种绝灭事件,即在 相对较短的地质时间内,一些高级分类单元所属的大部分或全部物种消 失,从而导致地球生物多样性的显著降低。 2.水平进化 导致生物分类学多样性增长的进化过程。 3.晚期智人 形态上与现代人几乎完全相同的人类化石大致可追溯到5万年 前,称之为晚期智人或现代智人,例如中国的柳江人,山顶洞人。 4.稳定化选择 种群与其所处的环境建立了相对稳定的适应关系,种群中 最普通的表型的适应度显著地大于那些罕见的表型。 5.寒武纪生命大爆发 寒武系底部多门类的无脊椎动物化石几乎同时突然 出现;而在寒武系底界以下的更古老的地层中长期以来却找不到动物化

【高俗读书笔记】现代西方哲学新编

赵敦华《现代西方哲学新编》 北大出版社2001年第1版 目录 第一章黑格尔之后 第二章世纪之交的各国哲学 第三章分析哲学的诞生 第四章现象学运动 第五章存在主义 第六章法兰克福学派 第七章分析哲学的发展 第八章英美科学哲学和政治哲学 第九章结构主义 第十章解构主义与后现代主义 结束语:西方哲学的危机和出路 第二章世纪之交的各国哲学 1.新旧哲学交替期。 2.生命哲学:德迪尔泰(W.Dilthey)、奥依肯(R.Eucken),英美怀特海(A.N.Whitehead),法柏格森。 (1)相似性:强调超理性、支配生命的创造力,模糊近代哲学物质与精神区分。赋予生命本质以本体论(不是生物学)意义。生命本质是一种有创造性的活力,称活力或生物能(Orgonon)。具不能被度量的连续性,非实体、非理性。思想是生命派生的形式,不是原初精神。只限于描述人类精神现象概【“直觉”“记忆”(柏格森)、“领悟”(怀特海)、“精神”(奥依肯)】。常被当唯心。 (2)世界观:中心是“生成”(Becoming)。 (3)影响:把科学概念有自然领域扩大至人文社会领域 ①把自然界看作过程的观点导致物理学“唯能论” ②理性产生于非理性、意识来源于无意识的猜测使心理学家注意下意识研究 ③生命本质看作创造进化引起达尔文进化论改造,进化论由强调自然选择转向变异 (4)迪尔泰(W.Dilthey):区分精神科学与自然科学,强调精神科学比自然科学更重要。(5)亨利·柏格森(Henri Bergson):最典型。拘泥于传统哲学问题,继承多于批判。《时间与自由意志》(博士论文)《物质和记忆:身心关系论》《创造进化论》《笑》《形而上学导论》《道德和宗教的两种起源》。 ①存在:不是实体,是流动和变化。 ②绵延(duration):无载体的生成,无有形物的运动。状态的连续,不分彼此,每个状态都包含过去,预示未来。真正的时间,生命状态是在时间中的连绵之流。 ③生命冲动(élan vital):《创造进化论》,变化的动力。类似古哲中“世界灵魂”,等同上帝,没人格的造世主。“神并没有创造任何事物,神只是一个永不止息的生命力。”后期接近万物有灵论和泛神论。 ④生命之流:顺着顺逆两方向运动,顺行时紧缩、凝聚,产生有机体;逆行时扩张、松弛、堕落,出现无机物。 ⑤时间: ●纯粹时间:真正时间,绵延、无形、超空间

功能学派

功能学派 一、功能学派的产生 二、功能学派的基本特点 三、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四、功能学派在中国 五、有关功能学派的反思 一、功能学派的产生 (一)社会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20世纪20年代,英国的殖民帝国受到民族运动浪潮的剧烈冲击,殖民统治陷入了严峻的危机。英国政府急需寻找新的统治方法,以挽当局。而当时人类学派流行的进化论学派、传播学派等都不能满足英国殖民统治的需要,他们希望人类学家能为殖民统治提出新的具体的理论和方法,以维持殖民统治。非洲没有大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可作为殖民当局的依靠,殖民当局破坏了氏族部落制度,等于消灭了可以依靠的部落首领和氏族长老。殖民地危机发生,他提出了如何利用土著社会制度的问题,懂得这些制度在氏族社会中所起的作用(即功能)。在这个背景下,英国功能学派应运而生。 (二)学术原因: 1.西方学术界开始流行实地调查法,受实证主义思想的影响; 2.当时科学界和思想界开始从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社会结构和适 度的调查材料进行比较,研究不同文化在各自社会中的功能; 3.古典进化论、传播学派主张,源于西方启蒙运动的线性历史观,试图 撰写从“野蛮”到“文明”,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史”,试图拟构历 史,追溯文化的起源、发展,横向传播; 功能主义者探讨从线性到趋异,构拟历史到归纳通则的整体性共时研究。 标志:马林诺夫斯基著《西太平洋的航海者》拉德克利夫·布朗著《安达曼岛人》 二、功能学派的基本特点 1.采取一种整体的视角,在概念上关注对结构和功能的分析; 2.追求一种稳定与平衡的取向; 3.主张社会人类学作为科学要通过比较来获得通则认识; 4.关注社会整合社会控制; 5.通过田野工作和案例研究,偏重于对地方社区内部各要素和机制的 探讨。

进化论简述

进化论简述 摘要:进化论是用来解释生物在世代与世代之间具有变异现象的一套理论,从古希腊时期起就曾经出现一些零星的思想,而当今进化学绝大部分以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的进化论为主轴,在著《物种起源》时有详细的论述,已为当代生物学的核心思想之一。其进化论有解剖学、古生物学和胚胎发育以及在理、生化、遗传、生物地理等学科领域的证据。 关键字:进化论发展证据 1进化论发展史[1] 1809 年,法国博物学家拉马克《动物学哲学》一书出版。历史上第1 次提出了全面的生物进化学说。拉马克的卓越贡献,就是最先唤起人们注意生物界的一切改变,与非生物界同样可能根据于一定的法则,而不是神奇的干预。但是,在拉马克学说中,关于获得性遗传的法则,始终得不到现代科学的支持。关于有机体趋向完善的能力的论述,关于低等生物源于自然发生的论述,关于变异与适应无差别的论述等,又都与事实明显不符。 1859 年,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物种起源》一书出版。达尔文以自然选择为中心,用丰富事实从变异、遗传、选择、生存和适应等方面论证了生物的进化。达尔文学说是对进化论研究成果全面的、系统的科学总结,也是现代进化论的主要理论基础。但是由于当时遗传学知识的贫乏,因而无法深阐明生物进化的机理。 19 世纪后半期,在同拉马克争论中产生出新达尔文主义。19 世纪80 年代,德国生物学家魏斯曼(A. Weismann) 提出“种质论”并以连续切断22 代鼠尾,而第23 代鼠尾仍不变短的实验,否定拉马克及后继者的获得性遗传的观点,同时将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加以扩展,认为不但个体,而且器官均受选择法支配,对巩固、发展达尔文进化理论,起到了积极作用。 1886 年,荷兰植物学家、遗传学家佛里斯(H. de Vries) 观察月见草变异,经多年研究,认为生物的进化起因于突变,并于1901~ 1903 年出版《突变理论》,书中详述了他的理论——进化不是如达尔文相信的那样通过渐变而发生,而是通过“不连续变异”,即突变的不连续步骤而实现,成为现代达尔文主义与染色体遗传学说的主要内容之一。 1937 年,美籍苏联学者杜布赞斯基《遗传学与物种起源》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现代达尔文主义(综合达尔文主义) 的诞生,把细胞遗传学以及以后的分子遗传学与群体遗传学、古生物学、分类学、生态学等学科成就结合起来,认为群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主要因素是突变、选择和隔离,从而丰富和发展了达尔文主义,成为近几十年来得到普遍承认的进化学说。 1968 年,日本遗传学家本村资生提出了中性学说,认为分子水平的进化是中性的或近乎中性的随机固定的结果。近几十年来的研究表明,中性学说并非推翻而是丰富、发展了达尔文进化论。中性说就是从微观角度来揭示基因突变在分子水平上的进化现象及规律。填补了达尔文、杜布赞斯基的研究空白,推动了进化论的发展。 1972 年,生物学家埃尔德里奇和古尔德共同提出了中断平衡论,认为新种在短期内迅速形成,又长期保持稳定。生物进化趋势的本质是间断的而不是渐进的。他们的主要根据是从化石中找不到中间类型。因此,新物种的形成是突然出现的。但应该看到,生物变异是复

柏格森的创化论

柏格森“创造进化论”的解说 【10哲学冯锦亮201031040104】 创造进化论是柏格森对进化论的解释和批判,他从研究生命进化的关键——内在生命开始,指出“生命之流”或“生命冲动”是生物总体进化的推动原则和基础,同时又是产生生命的繁多种类和多样性显现方式的源泉。 进化论理论发展的关键人物是达尔文。他在《五种起源中》提出,既存的所有生物样式都是依照生物进化的法则,从较早期、较原始的样式演变而来的。生物的进化乃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根据达尔文的进化论,生物是从低级到高级、水生到陆生、简单到复杂分阶段不断地向前发展的。 而在柏格森那里,生命进化并不总是体现为一种分阶段的、不断向前发展的进化,而是向不同方向发展,它能战胜僵死物质。柏格森的这些观点是对机械的和决定论的批判。 柏格森将生命冲动解释为一种创造性力量,它不仅使新的生命形式成为可能,还构成进化过程的源泉,具有直觉的植物和具有智力的动物只不过是生命冲动的不同印记而已。虽然以工具性行为目标的直觉和智力为解决生命问题提供了两种可能性,但直觉离生命更近,因为智力以分析为基本结构,致使生命停留在僵死、不变和物质的立场上,他不能把握生命的真正本质。 体现生命基本特征的绵延、连续性和变化等以及生命的动力和创造性只有通过直觉才能把握。直觉虽然以智力为基础,但他超出了概念的范围和限制,能直接地洞察到生命的冲动和绵延。关于我们自由的意识,关于我们创造性的意识将成为理解宇宙本性的关键。宇宙不是封闭的,他始终处于变化之中,物质是它的堕落,生命则是它创造性向前运动的表现。柏格森还批评了传统形而上学以及达尔文和斯宾塞的进化论,认为他们误将真正的时间理解为绵延,还误解了生命的创造原则,他指出,只有无限的冲撞、纯粹自由和上帝才是生命的真正原则。 进化基本上不是用适应环境就可以说明的【在达尔文那里,适应就是进化的结果】;适应只能说明进化的迂回曲折,那就好比是一条经过丘陵地通往城镇的道路的迂曲。但是这个比喻并不十分恰当;在进化所走的道路的尽头没有城镇,没有明确的目标。机械论和亩的仑有同样的缺点:都以为世界上没有根本新的事物。机械论把未来看成蕴含在过去当中,而目的论既然认为要达到的目的是事先能够知道的,所以否定结果中包含着任何根本新的事物。 柏格森虽然对目的论比对机械论要同情,他的见解跟这两种见解都相反,他主张进化如同艺术家的作品,是真正创造性的。一种行动冲动、一种不明确的要求是预先存在的,但是直到这要求得到满足时为止,不可能知道那个会满足要求的事物的性

公司进化论 有感

读《公司进化论》有感 读过《公司进化论》这本书后,我感触良多,让我对公司这个概念有了一个新的认识,我以前脑海中的公司是在初期发展是最困难的,读过这本书以后我意识到使公司不断进步不断创新才是最重要和最困难的;这本书的作者杰弗里·摩尔教授所倡导的“公司进化”的理念就是:企业将创新纳入有效的管理规划之中,遵循明确的指导原则和方法论,进行持续不断的系统化创新,才能长久保持竞争优势。作者将商业环境与自然规则相比拟,阐述了企业如何能够在持续成功创新之中“适者生存”,避免遭遇被市场无情淘汰的商业“达尔文法则”同时我也学习到了其他的一些对于我现在有用的知识,我意识到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也要不断的创新,这样才能保持激情与活力,只有这样才能保持自己的竞争资本。 从作者对本书章节的设置来看,首先能吸引我兴趣的事情就是创新能够为公司带来的经济效益,对于一个公司来说经济效益是至关重要的。同时引出进化的理念,进化是指一个族群的基因库为了回应环境压力、自然选择、和基因突变而逐渐产生改变的过程。所有的生命形式都会经历这个过程(企业也是有生命力的,所以企业同样要经历这个过程)从这些不难理解对于一个班级来说,我们也需要找到我们的根本性问题,从这个角度创新才能使班级不断的进步,才能使我们班级变的更好。 在现实的商业环境中,今天使你与众不同的东西,如果是成功的,必然成为竞争伙伴的模仿目标,并迅速被复制,差异化就会消失

而成为标准化的东西,从而失去其竞争优势,对于以后建立公司而言,如果想持续的发展,只有不断的向目标去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处于不败之地,才能不断壮大,对于在学校的我们,同样有机会利用这种理念,比如一个学生组织,当然组织之间也是不断的模仿与被模仿,如果不能保持优势,就会在评比中被同类的其他组织击败。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天,并不是威严耸听;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是铁的法则。我们必需具有微软的这种居安思危的精神,才会避免被自然规律淘汰的命运,成为适者生存的生存者。我们以后走向社会同样如此,如果在自己工作中不能持续创新,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将在激烈的竞争中沉没。

生命演化与进化论课程期末考查

《生命演化与进化论》课程期末考查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 开课单位:应用生物技术系课程类型:跨系选修课 艺术设计系艺术设计专业2009年级5班姓名:张子晨成绩:分 学习《生命演化与进化论》的感想 150年前,达尔文在他的著作《物种起源》中发表了一个震撼世界的伟大理论——进化论,他的观点彻底颠覆了传统基督教的“神创说”和”物种不变”理论,第一次科学地讲述了生命的起源。达尔文所提出的天择和性择,至今仍是生命科学中一致通用的理论,恩格斯称达尔文进化论是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了解达尔文进化论和各种研究成果以及进化论的最新发展,可以了解生物学、遗传学等前沿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生命从何而来,又是怎样演变的?生存的渴望和性的力量是如何改变生命的?面对新的理论挑战和新发现,进化论是怎样“进化”的?这些关于生物进化的各种理论。使人们不仅能够了解进化论的发展史,也能够对生物学、遗传学、病毒学等各个领域有更深刻的理解。在整个科学史上,很少有哪种理论像进化论一样有如此多的争议。直到现在,基督教教义仍然认为是神创造了地球、生物和人类。我们暂不考虑这种想法是否正确,但直到现在还有许多抱有这种想法的人。因此我们可以想象在达尔文生活的时期,进化论的诞生会遭遇多么强大的阻力! 而正是在那样的时代环境下,达尔文将自己观察的结果整理成进化论,并得到了很多科学家的支持。正是这些科学家的勇气,使我们得以了解“进化”的科学,并衍生出研究生物进化的学问——进化论。 在过去将近200年的时间里,“进化”这个概念一直都是和一个人紧紧联系在一起的,这个人就是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但是,进化论既不是达尔文发明的,也不是达尔文把它推向世界的,达尔文的功绩在于把生物进化的证据综合了起来,条理清楚地展现给了世人,使人们看到了生物的多变性。在他的著作《物种起源》里,他展示了这些证据,认为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驱动力。 “进化”的意思就是发展,这个词被达尔文用来描述所有生物随时间的转移而渐变或改变的现象。这个理论主要有三部分内容:首先是变异,所有生物的大小、形状、颜色和力量都不同,世界上没有任何两个生物是相同的;其次是适应,变异会影响生物能否继续生存和繁殖;最后是遗传,生物因为适应环境的改变可以遗传给后代。正是因为有了进化,今天的地球上才会有近200万种形态各异的生物。 生命和进化就像地球和引力一样密不可分,生物的特征是代代相传的,生物是在繁衍的过程中逐渐适应环境、改变自身的。这种想法,继达尔文之后,被很多科学家延续了下去。结果,很多种进化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其中有以达尔文进化论为基础的理论、有别于达尔文进化论的理论、在新发现的基础上总结

第三讲 斯宾塞与进化论社会学

第三讲斯宾塞与进化论社会学 第一节斯宾塞和他所处的时代 生平 1820年,斯宾塞出生于英格兰一个教师家庭。父亲和叔父都是属于英国公益会的新教教徒,在政治上,他们反对英国的国教,满怀政治抱负,主张政治自由,同时也是宪章派的积极支持者;在经济上,他们支持经济自由主义,反对国家过多的干涉;在个人生活上,他们则主张禁欲主义,向往清谈平和的生活。他们给了斯宾塞大量的知识,尤其是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但也影响了他的政治信仰和生活态度。 1837年,获得铁路工程师职位。 1850年出版了第一部社会学著作《社会静力学》 所处的时代 斯宾塞生活的19世纪尤其是19世纪的中叶和下半叶恰恰是英国近代历史上一个最为辉煌的时代。自1851年的维多利亚中期起,英国走上了不断繁荣富裕的道路,成为世界工业中心。在国外,大英帝国控制着海洋,将世界许多地方划归为自己的殖民地。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殖民地扩张,手工业者、农民和技术工人的生活有了明显改善,人口不断增长的中产阶级更是过上了富裕的生活。(中产阶级认为所有这些发展似乎都应归功于个人的节俭和有条不紊的工作,正是他们的训练有素的努力建立起了庞大的工业体系,并给英国带来了持久的繁荣。认为最好的政府应该是管得最少的政府) 思想遗产 斯宾塞所继承的思想遗产包括:首先他的个人主义来源于马尔萨斯和边沁。从前者的思想中,斯宾塞引申出了适者生存的观点,而从后者的功利主义中斯宾塞获得了个人主义。其次,他的进化论来源于达尔文、赫胥黎和拉马克。斯宾塞完成的主要成就是将主张自由放任的激进个人主义和导源于自然科学的集体主义的有机论进行了综合。 社会影响 被公认为是“自亚里士多德以来,一个智者所能创造的最伟大的成就”。斯宾塞的放任自由的思想迎合了占主导地位的中产阶级。同时,斯宾塞的社会进化论还解决了功利主义思想的危机。宣称:功利主义只是在人类发展的一个较晚的阶段产生的一种价值观。到了斯宾塞的晚年,由于英国出现的经济危机和工人运动,以及英国的经济和社会福利政策由原先的自由放任主义向各种形式的集体主义的转向,斯宾塞的学说已经失去了往日的辉煌。 不过,美国却对经济自由主义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斯宾塞的思想对早期美国社会学产生很重要的影响。他提出的适者生存、自由放任的原则,以及他的反对专制主义、主张文明的个人主义的态度,适应了美国人当时的要求,成为自由竞争的新美国最有力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社会有机体论和社会进化论 斯宾塞的社会学是生物学主义的典范。生物学的类比法成为他考察社会的主要手段之一。他与孔德类似,将社会学分为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两个部分,前者涉及社会结构,后者涉及社会进化。所以,第一,他将社会比拟为单个的生命有机体,由此形成了他的社会有机体论;第二,他将社会的发展比拟为生物由简单向复杂的进化,由此形成了他的社会进化论。这是其社会学理论的两大支柱。 一、社会有机体论 1、社会与有机体的一致性 2、社会与有机体地区别

创新:21世纪的精神

创新:21世纪的精神 【作者】夏保华 【作者简介】夏保华,石油大学社科系,山东东营257061 夏保华(1969—),男,河南商城人,石油大学副教授,科技哲学博士。 【内容提要】展示了杰出理论家,包括哲学家马克思、社会学家塔尔德、经济学家熊彼特、历史学家汤因比和管理学家德鲁克的创新观;揭示了创新的现实紧迫性,指出中国21世纪面临的挑战是十分严峻的,只有通过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才能实现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 【关键词】创新/21世纪/创新论 【正文】 中图分类号:B 029 文献标识码:A 人类已进入21世纪,我们要在新世纪发展得更好、更快,就不能不深切地洞察和领悟新世纪的精神。新世纪的主流精神是什么?本文的回答是创新。创新是21世纪的精神,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来揭示这个主题。 一、创新:杰出理论家的呼唤 创造、创新是人类能动性的最高表现,是人类文明的特色,亦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不竭动力。创造、创新虽是一个古老的现象,但直至现代,才日益成为理论家研究的对象。马克思首先从哲学高度揭示了创造、创新的本质和价值。随后,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历史学家、管理学家等从各自学科进一步确证了创造、创新的价值。 在马克思看来,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是“现实的、有形体的、站在稳固的地球上呼吸着一切自然力的人”[1],因此,人与动物一样,靠自然界生活。人必须参与自然界的物质、能量、信息的变换才能生活。然而,人同自然界的联系根本不同于动物对自然界的依赖。动物对自然界的依赖是通过单纯的生物适应来实现的。动物是在消极适应自然界的过程中维持自己生存的,动物的存在方式就是其本能活动。“而人则通过他所作出的改变来使自然界为自己的目的服务,来支配自然界。”[2]人面对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自然界,但人作为人的存在,就得进行创新实践,创造属人世界。人的存在方式就是创新实践,正是人的这种生命运动,展现了人的“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马克思说:“工业的历史和工业已经产生的对象性存在,是一本打开了的关于人的本质力量的书,……”[3]。 在马克思之后,哲学家亨利·柏格森、伯特兰·罗素都十分肯定了创造、创新的价值。在《创造进化论》中,亨利·柏格森说:“时间意味着发明,意味着形态的创造以及新事物的不断产生。”他深刻地指出,“对有意识的存在者来说,存在就是变易;变易就是成熟,成熟就是无限的自我创造。”柏格森宣称:“我们是自己生活的创造者,每一瞬间都是一种创造。”生命是“持续不断的成长,永无止境的创造。”伯特兰·罗素在《自由之路》中说,拥有“旨在创造而非占有精神的人,自有一种特别的快乐,这种快乐不是任何艰难困苦的环境所能剥夺的,这是世界上所有伟大的人生导师所宣扬的人生哲学”。 19世纪末,法国著名社会学家G.塔尔德提出一套独特的社会学理论,主张个人的创造力是社会发展的动因。塔尔德社会学理论的核心是“社会模仿论”,他认为,不存在任何超越个人心理体验的实体,一切社会过程无非是个人之间的互动。每一种人的行为都在重复某种东西,是一种模仿。模仿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社会就是由互相模仿的个人组成的群体。他深刻指出,任何形式的模仿,其基础都应当是发明。他极其推崇“在社会变化过程中充分自由地发挥自己主观能动性的作用”。他说:“自我,或者说自己,既是信息的传播者,同时也是信息的接受者。正因如此,社会生活才会产生多种多样的创造物,并光芒四射。”塔尔德认为,发明是个人创见,也是通向富裕的首要条件,他说,“社会生活中变化的诸要素,即偶然性和原动力,是以个人的创见为基础的发明中体现出来的。”

品牌生态学——品牌理论演化的新趋势

品牌生态学——品牌理论演化的新趋势 作者:来自:发布时间:2005-8-28 22:45:27 品牌被企业用做区分工具已经由来已久。实际上,英语“品牌”(brand)一词源于古挪威语的“Brandr”,意思是“打上烙印”。现在,品牌的用途已远远超出早期的“识别”范畴,此变化主要发生在19世纪后期。由于不断演化,品牌已经具备了识别、质量承诺和质量保证、广告和导购、心理效用、资产、获利、竞争、延伸和价值链等一系列功能,品牌运营已经代替产品经营、资本运营成为当今国际大企业成长的主要方式。中国商业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一个突出现象就是由资本、市场、品牌三位一体的运营模式逐步向品牌集中。可见,“品牌管理”已经成为公司发展最重要的因素。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双向互动和共同进化时代的到来,品牌又具有了构建关系、价值范畴和生态系统的新功能。然而,传统品牌理论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更新和发展,已经严重束缚了企业品牌管理的视角,当务之急是更新和发展品牌理论。 一、品牌问题的复杂性及其生态特征 从企业的视角来看,发展品牌至少有36个关键要素:即市场定位、品牌辐延、驰名商标、工业设计、专利发明、新产品开发、技术进步、信息网络、市场调查、公关策略、广告创作、CI策略、新闻宣传、企业外脑、价格策略、销售观念、营销改革、战略联盟、企业竞争、CS理念、市场扩张、电子商务、质量管理、作业管理、人力资源、企业财务管理、企业文化、资产评估、上市公司、股份制、资产重组、企业融资、风险投资、扩张兼并、海外战略以及国际市场等等。由此可见,品牌管理再也不可能仅仅由营销部门独自承担了,它应成为公司整体战略的核心。而品牌生存的真正意义更在于和市场生态的相互作用之中,这是企业无法控制的领域。很多公司看到的品牌,只是印在产品包装上的名称和商标,它们忽略了以下真相:真正的品牌其实是存在于利益相关者的内心。换言之,即使公司拥有品牌名称和商标所有权,品牌的真正拥有者却是利益相关者(Tom Duncan,1998)。利益相关者可分为四类(David Wheeler和Maria Sillanpaa,1997):(1)主要社会利益相关者:包括员工和管理人员、投资者、客户、供应商、业务伙伴和当地社区;(2)次要社会利益相关者:包括竞争对手、贸易团体、媒体和评论家、压力集团和工会、社会和政府;(3)主要非社会利益相关者:包括自然环境,非人类物种,人类后代;(4)次要非社会利益相关者:包括环境压力集团,动物利益压力集团。因此,企业的品牌问题是由各种复杂的物理、事理、情理关系综合在一起的复合生态系统的调控问题,牵涉到各种组织和人的行为、体制和观念问题,单靠经济或营销手段是解决不好的(Agnieszka Winkler,1999)。 从外部环境来看,目前品牌管理的层次已经与以前大不一样,其视野已经扩展到了生态系统的疆域,其中至少有四股力量成为这场剧变的催化剂,即科技进步、全球化、自由化和民营化 (Philip Kotler,2002)。这些催化剂的改变造就了“新经济”、“今日(新旧混合)经济”和“旧经济”的分界、区别以及行事方式的根本性差异,奠定了现代企业和现代经济兴起的基础和前提,即“技术和最终使用者是固定的、既有的”,“管理的范围由法律和政治界定”,“管理领域只限于内部”等假设已成为一种限制和管理政策失误的最大根源(Peter

生命演化历程

生命演化历程 生命演化历程纪录地球上生命发展过程中的主要事件。本条目中的时间表,是以科学证据为基础所做的估算。 生物演化指生物的族群从一个世代到另一个世代之间,获得并传递新性状的过程。并解释长时段的生物演化过程中,新物种的生成与生物世界的多样性。经历数十亿年的演化与物种形成,现在的各物种之间皆由共同祖先互相连结。 冥古宙 时代事件 45.7亿年前地球从环绕早期太阳旋转的吸积盘之中形成。 45.33亿年前依大碰撞假说,原始的地球与忒伊亚相撞,在原始地球周围产生一个环,这个 环在数百万年之后形成月球。重力的拉扯使地球的自转轴倾斜,建立了地球生 命的形成环境。[1] 41亿年前地球表面温度降低使地壳得以凝固,大气与海洋形成。[2] 40亿年前最早生命的出现,可能是源于能够自我复制的RNA分子。这些生命的繁殖所需要的资源有限,所以不久之后便开始竞争。由于天择青睐在复制上更有效率 的分子,因此DNA逐渐成为最主要的复制物。之后它们开始在膜内发展,这 些膜拥有更稳定的物理与化学环境,形成了原始的细胞。此时大气中尚未有自 由的氧气存在。 39亿年前后期重轰炸期:地球、月球、火星及金星受到小行星及彗星(微行星)撞击的高峰期。连续的干扰可能诱发生命的演化(参胚种论),海洋被完全煮沸。[3] 细胞以及原核生物出现。这些都是化能生物:以二氧化碳为碳源及氧化无机物 来抽取能量。后来原核生物演化了糖酵解,从如葡萄糖的有机物释出能量。糖 酵解产生了现今所有生物都用到的三磷酸腺苷(ATP)分子来临时储存能量。太古宙 时代事件 35亿年前最后共同祖先出现,细菌及古细菌分裂。细菌发展了光合作用的原始模式,但最初不会产生氧。这些生物透过电化学梯度产生三磷酸腺苷。 33亿年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蓝菌出现,它们以水为还原剂,并排出氧。氧首先将海洋中的铁氧化,产生铁矿石。氧在大气层的浓度上升,对很多细菌都有毒。 元古宙 时代事件 25亿年前一些细菌演化到有能力去使用氧来有效的从有机物中抽取能量。差不多所有生物都用相同的三羧酸循环及氧化磷酸化来使用氧。"runawayicehouse" 效应[4]造成休伦系冰期。[5] 21亿年前更多复杂的细胞出现,包括有细胞器的真核生物。最接近的可能就是古细菌。大部份有细胞器的都可能是从共生细菌衍生而来:粒线体会用像现今 立克次体般从有机物抽取能量,而叶绿体则从光及有机物合成能量。这是 共同演化的例子。 12亿年前出现有性生殖,引发更快的演化。[6]大部份的生命于海洋及湖中出现,一些蓝菌已经生活在湿润的泥土中。 10亿年前多细胞生物出现,首先是生活在海洋中的藻及海苔。[7]

进化论在中国的传播历程及意义

进化论在中国的传播历程及意义 [摘要]本文考察了进化论在中国的传播历程,分析了它在中国传播的动因及影响。进化论促使中国人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发生重大变化,彻底打破了封建统治阶级“天不变,道亦不变”的谎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深深地影响了封建社会改良派、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对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运动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进化论中国传播历程 人类关于自然界发展变化的思想可以追溯到古代,但真正把自然界看成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向高级进化的过程,是从18世纪中后期开始的。康德的星云假说为近代进化论思想的发展拉开了序幕,随之一大批科学家开始摆脱“自然界绝对不变”的机械论思想的影响,用联系、发展的观点来研究自然界,最终形成达尔文进化论学说并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十九世纪下半叶,进化论开始传入中国,它促使中国人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发生重大变化,“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为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运动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一、外国传教士对进化论的传播 通常认为,进化论在中国的传播始于1898年正式出版的严复所译《天演论》。事实上,1877年英国传教士傅兰雅(John Fryer)就在其主编的中文杂志《格致汇编》上对进化论作了初步的介绍:“西国人士近年来多稽考人类之原始初生何处,原由何法所成,及地球自生人以来历有几何年岁等事,详考细究,不殚烦劳,或从西教之《旧约》书内溯考人之源流,又有地学家于各层土石内细查人与各动物之骨迹,知地球已有人之时约在若干年间,又云初有之动物皆甚简便,后始逐渐由简而繁也,即初有者为虫类,后渐有鱼与鸟兽,兽中最灵者为大猿,猿渐化为人。盖从贱而贵,从简而繁也。此固理说明通,可以入信也。”[1]傅兰雅此处主要介绍的是近代地质学与考古人类学对进化论的某些贡献,而不是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本身。 美国北长老会传教士丁韪良(W.A.P.Martin)在1883年出版中文书籍《西学考略》中说:“法国有赖摩(引者按:即拉马克)者又创新说……谓动植各物均出于一脉,并非亘古不易。太初之世,天地既分,生物始出,如水之虫蛰,其初或一类或数类,后年代渐远,变形体,分支派,生足而行陆地,生翼而飞青空,又越千万代,兽之直立者如猩猩之类,渐通灵性,化而为人,此说当时鲜有信之者。”“四十年前有英国医生达尔温者,周历四海,查勘各地动植,乃举赖氏之说而重申之,伊云:各类之所变形者,其故有三:一在地势,如北方天寒,物多厚毛,南方气馁,物虽同类而无毛,且地之各层所藏骨迹可以取而证之。盖太古之时,地面多水,其生物水陆皆宜,后水陆分界,陆地禽兽始出,至人则在地之最新一层方有骨迹,可知人生最后也。一在择配各物之形,偶有变异,必求其同形者配合之,如海鸟初不能飞,偶有能飞者,牝牡必相聚而传新类。一在强弱以决存亡,盖天时之寒暑,地势之高下,逐渐改变,惟物类之形体相宜者强而能存。咸丰九年达氏著书以此理,名曰物类推原(引者按:即《物种起源》),意深词达,各国争译而广传之,多宗其说”。[2]这段话将达尔文进化论的基本理论要素诸如环境适应、适者生存等都反映出来,并涉及人类起源与进化问题。 19世纪90年代以前,西学在中国传播渠道很有限,傅兰雅的《格致汇编》是当时重要的科普杂志,是晚清开明人士获取域外新知的主要窗口之一;丁韪良的《西学考略》是他游历日、美、法、德、瑞士、英国、意大利之后所写的专门考察报告。傅兰雅和丁韪良的介绍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 9.3学术观点:关于戊戌变法的理论基础

学术观点:关于戊戌变法的理论基础 第一种观点认为,戊戌维新的理论基础是传统的今文经学,其代表作是《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这种见解由来已久,而且流传很广。近年有的学者重申,康有为正是汲取了今文经学“变”的哲学糅合了“三统”、“三世”说,基本上构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思想体系,认为康“借用儒家今文学说,制造出一套变法维新的理论”。同时康有为又利用今文经学“穷变通久”说,论证政治制度的可变性与改革的合理性。(汤志钧:《重论康有为与今古文问题》,载《近代史研究》1984年第5期) 第二种观点认为,戊戌维新的理论基础是西方进化论学说,今文经学只不过是这种理论的中国式外衣。应该肯定维新派利用今文经学发动改革运动的价值和文化意义,这是因为他们的思想必然受到中国近代经济、政治和文化客观条件的制约,也必然植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深厚土壤中,受到中华民族特有的心理素质、民族性格和文化传统的影响。但也应该看到,今文经学与进化论分属两个不同的思想范畴,今文经学的“微言大义”虽然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但仍然是去完成对封建蒙昧主义的自我批判,而维新派学习和吸取的西方进化论学说,则是近代资产阶级的理论规范和思维方式。有学者指出,“进化论大大地开拓了维新派的眼界,使古老的‘三世’说不再是‘一治一乱’的僵化公式,而是过去、现在、未来的社会进化历程,以此为核心的群学(社会学)也就成为维新派组织力量、革新社会政治的实施学理。”(陈旭麓:《戊戌时期维新派的社会观──群学》,载《近代史研究》1984年第2期) 第三种见解认为,戊戌维新的理论基础已越过了斯宾塞庸俗进化论的河流,而走向“全变”进化论的新岸。学术界有人把康有为的进化论称为“庸俗进化论”,对此,有学者指出,康有为确实受过英国哲学家斯宾塞庸俗进化论的影响,但“从其哲学理论和政治实践判断,他主张渐进,但不反对飞跃,他从局部改革入手,最终走向全变的震撼”。应该承认,在“学问饥荒”的戊戌年间,西方创造的各种理论是“师范”,中国人是学习和接受这些理论的“学生”,维新派既无时间亦无能力分辨进化论的各种流派,只能根据自己的理解采取实用主义的方法博采众长为我所用,难免出现饥不择食、生吞活剥的弊病。(何金彝:《康有为的全变思想和创造进化论》,载《社会科学战线》1995年第6期)

设计进化论

平面设计 设计是把一种计划、规划、设想通过视觉的形式传达出来的活动过程。人类通过劳动改造世界,创造文明,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而最基础、最主要的创造活动是造物。设计便是造物活动进行预先的计划,可以把任何造物活动的计划技术和计划过程理解为设计。 设计进化论 伴随工业革命的开始,近代都市的出现,人类社会迎来了标准化、机械化的大批量生产时代,这也迫使设计从制造业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独立的职业。传统手工业时代的作坊主和工匠既是设计者又是制作者,甚至还是销售者和使用者。工业革命后,从制造业中独立出来的设计,经过再分工,形成造型与功能设计两部分。设计师担任外观设计,而产品的内在功能则由工程师负责。设计在后来的发展中逐渐成为了一门专门的学科。1877年,摄影技术发明后,人类社会进入到了一个大量复制时代。摄影对现实生活的逼真记录给传统写实主义艺术家们莫大的刺激和打击。为了摆脱传统写实主义手法的束缚,艺术家们奋力开创出现代派美术。我们从塞尚的艺术创作中,可以洞察画家摈弃了对自然的完全模仿,他的作品几乎包含了20世纪所有的现代艺术要素。现代派美术的出现影响到艺术设计,使设计开始从传统走向近代,现代艺术设计概念也同时诞生。现代艺术设计的起源始于19世纪末,即英国工艺美术运动;从19世纪末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则为现代设计的准备期;第一、二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机械化时代是现代设计的青春期,它与现代 都市共同发展,在经历了1929年的世界经济大萧条的洗礼后,现代设计更加合理化,并走向成熟摘自《设计进化说》崔海源,方文素著《设计进化说》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设计是建立在商业和大众基础之上的,是为他们而服务,从而产生商业价值和艺术价值,有别于艺术的个 人或部分群体性欣赏范围。平面(graphic)平面设计这个术语出于英文"graphic",在现代平面设计形成前,这个术语泛指各种通过印刷方式形成的平面艺术形式。因此,当时这个词是与"艺术"连用的,统称为"Graphic design"。"平面"这个术语当时的含义不仅指作品是二维空间的、平面的,它还具有:批量生产的,并因此而与单张单件的艺术品区别开来。设计(design)这个词,是由日文里以汉字翻译"design"这个字而成。日文在翻译"design"这个字的时候,除了"设计"这个词以外,也曾用"意匠"、"图案"、"构成"、"造形"等等汉字所组成的词来表示"design"。所以在了解什么是"设计"时,我们可以先对这些字词来解释:英语的design则源自拉丁语的de-sinare,是为"作-记号"的意思,在十六世纪意大利文disegno 开始有现今design的含意,后经由法文的中介,而为英文所引用,成

学习生命演化与进化论课的感想

学习《生命演化与进化论》课的感想 我们生活的地球,千姿百态,气象万千,充满生命的朝气。迄今为止,世界上已知的生物种类就有140万种以上,加上许许多多尚未发现的大量新种类,据估计,整个地球可能存在着1000万-3000万种生物。奇妙的是,这些数量庞大、形态各异的种类,都是由同一个祖先演化而来的。那么,生命是怎样起源的?生物的祖先又是谁?我们人类又是何时诞生的?是怎样诞生的?又是如何演化成现在的模样呢?通过对《生命演化与进化论》课程的学习,我的疑问都得到了解答。 起初选修《生命演化与进化论》课程,正是由于对生命及人类的起源、演化方面存在的疑问和兴趣。在通过老师生动形象的讲解以及观看了她精心准备的视频,再加上对她为我们推荐的图书的学习后,我的生物知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也产生了许多的感想。 生命的产生是宇宙从无序到有序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出现的产物,宇宙的演化是生命起源的先决条件。而生命的起源是一个亘古未解之谜,对于生命起源,有着许多不同的说法,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和各种不同的证据的发现,人们对生命起源的问题有了更加深入的研究许多学说相继被提出来,像自然发生说、化学起源说、宇生说……直到十九世纪,伴随着达尔文《物种起源》一书的问世,生物科学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大变革,同时也为人类揭示生命起源这一千古之谜带来了一丝曙光——地球上的生命也许就产生在距今38亿年到40亿年之间。达尔文的进化论将神逐出生物界,指出当今世界的各种生物都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并且自身有着一个客观的演化过程。一百多年来,进化论在生物学领域,在其他自然科学领域乃至社会科学领域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和革命作用是有目共睹的。但是我们应该清醒的明白,距离揭开生命起源这一亘古之谜,我们还有着一段遥远的科学历程。 在生命起源后,通过既漫长又充满偶然性的演化过程,终于形成了现在世界的模样,化石则是这一过程的证据。太古代的地球形成和化学进化时期到元古代的细菌和蓝藻时代,产生真核细胞到古生代的寒武纪突然大量生物种类出现;奥陶纪真核藻类和无脊椎动物时代;志留纪出现陆生植物

论达尔文进化论的重要意义

论达尔文进化论的重要意义

论达尔文进化论的重要意义

论达尔文进化论的重要意义进化论,也称演化论,是用来解释生物在世代与世代之间具有变异现象的一套理论,以达尔文的进化论为主轴,在著《物种起源》时有详细的论述,已为当代生物学的核心思想之一。 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内容:生物之间存在着生存争斗,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者则被淘汰,这就是自然的选择。生物正是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种类由少到多地进化着、发展着。以上三点,就是我们常听到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现在基因学诞生之际,为此提供了重要的证据,事实上,物竞天择,竞的是“基因”。达尔文进化论主要包括四个子学说: 一般进化论;共同祖先学说;自然选择学说;渐变论。 19世纪中叶,达尔文创立了科学的生物进化学说,以自然选择为核心的达尔文进化论,第一次对整个生物界的发生、发展,作出了唯物的、规律性的解释,推翻了特创论等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在生物学中的统治地位,使生物学发生了一个革命变革。他的理论还对人类学、心理学及哲学等社会的很多方面发展都有巨大的影响。 一、对生物学方面的影响 达尔文认为生物普遍存在着变异,一切生物都有变异特性,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生物。变异可分为一定变异和不一定变异两种。同时,他认为生物普遍具有高度的繁殖率与自下而上竞争能力。生物有着繁殖过剩的倾向,但由于食物与空间的限制及其它因素的影响,每种生物只有少数个体能够发育与

繁殖。达尔文还认为,生物在生存竞争中,对生存有利的变异个体被保留下来,而对生存不利的变异个体则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或适者生存。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在自然选择过程中,只有适者才能生存,但适应对生存也只有相对的意义,一旦生活环境改变,原来的适应就可能变为不适应。最后,他认为,通过自然选择形成新物种。 进化论是进化生物学的理论基础,生物界的各种复杂现象:形态的、生理的适应,物种的形成和绝灭,种内和种间关系等现象都只能在进化论的统一基础上得到解释。进化论将整个生物界原来互不相干的各个分支紧密联系起来。达尔文还从遗传决定论的观点出发,创立了优生学。物种的变异如何积累、巩固,并在世代中延续下去,成为当时进化论的难题解之一。这也就为后期产生的生物进化研究领域中的众多学派提供了铺垫,这些学说、学派的研究和争论对我们深入研究认识生物进化现象有积极意义。 二、对人类思想的影响 在《物种起源》这部书里,达尔文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进化论”的思想,说明物种是在不断的变化之中,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演变过程。这部著作的问世,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以全新的生物进化思想,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的理论。达尔文提出进化论的时候,当时的西方社会,从文艺复兴开始,自然科学受到哥白尼“日心说”的鼓舞,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到18世纪,天文学、数学、物理学、力学已经从神学统治中解放出来,但是生物学仍然禁锢在神学之中。进化论的先驱、法国杰出的博物学家拉马克〔拉马克(1744—1829)〕法国生物学家,现代进化论的奠基人之一曾经这样评价“他的功绩是伟大的,他第一个使人认识到这样一个假定的可能

现代西方文论第三章直觉主义word

第三章直觉主义文论 ●唯直觉主义与唯美主义是两种主要的非功利评论方法论。 ●所谓非功利,即否认文学有任何功利目的。 ●文学就是美,就是形式,就是直觉,就是体验和表现。 ●直觉主义文论是“倾向于主体的关注”的评论,反对理性主义,反对逻辑主义,强调 无意识的力量。 ●广义上的直觉是指包括直接的认知、情感和意志活动在内的一种心理现象。 ●狭义上的直觉是指人类的一种基本的思维方式,当把直觉作为一种认知过程和思维方 式时,便称之为直觉思维。 ●特征:直接性、快速性、跳跃性、坚信感、或然性。 ●内容:直觉的判别、直觉的想象、直觉的启发。 二直觉主义文论的理论形态 (一)叔本华(Schopenhauer 1788—1860),是德国唯意志论者和直觉主义理论的创始人。 2、主要著作《充分根据律的四重根》《视觉与色彩》《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性爱的形而上学》 3、理论核心 (1)生存意志 叔本华认为,人的本质不在于外在的规定,主要是人的内心或意志的产物。所以人的意志是世界的本质和核心。这里的人的意志主要指“生存意志”,就是追求生存的强烈欲望。可见,唯意志论和悲观主义是叔本华哲学的基本内容。 (2)出路 叔本华企图解决的是人的生存困境问题,这就带有了现代主义哲学的意味。他认为,“人最大的罪恶就是,他诞生了”,既然人无法选择是否出生,生而为人又要解除痛苦,怎么办?他指出两条路: 1.第一条路:根本解决办法,立刻去死或象佛教一样修练,达到六根清净、清心寡欲。2.第二条路:通过哲学的沉思和艺术的观照得到暂时地解脱。 4、文艺观 (1)艺术本质论:无利害、超功利、抓理念 (2)艺术价值论:艺术是意志的暂时休歇和否定 A.叔本华认为,艺术之所以有价值在于它能导引人们步入上述境界,诱发那种摆脱意志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