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海洋课程之设计与理念

海洋课程之设计与理念

海洋课程之设计与理念
海洋课程之设计与理念

海洋課程之設計與思考

海洋教育

一、基於人與人間的關懷與尊重,人對環境的關懷、尊重;人對文

化的尊重是人類價值的走向,也是各國教育的重點目標。「中小學學生基本知能」與「中小學生能力指標」宜考量上述教育內涵。

二、「以生命為本的價值觀、以台灣為本的國際觀、以海洋為本的

地球觀」建議能實際展現在基本知能、能力指標的設定。

三、海洋教育相關基本知能、能力指標設定,應該是以回應海洋教

育目標而設定。

海洋教育目標,以世界各國的標的大致有下列:

1.海洋之於環境的角色與重要性的理解。

2.海洋之於經濟的角色與重要性的理解。

3.海洋之於國防的角色與重要性的理解。

4.海洋之於“人”、“人文素養”的重要性的理解與培養、建構。

5.海洋專業人才培育。

海洋課程設計之思考

1.海洋之於環境:海洋對於自然環境的重要性與科學原理。

(一)海洋之於宇宙、全球環境

a.何謂海洋。

b.海洋的形成、分佈。

c.認識全球洋流、生態系。

d.海洋與大氣(概含風、雨、溫度、濕度…)。

e.海洋與環境變遷(暖化問題、聖嬰現象、反聖嬰現象…)。

f.海域污染極其相關國際事物處理案例介紹。

g.保育生物、生態保護區、生態保留區…等知識。

(二)海洋之於台灣環境、生態、文化

a.台灣地形、河流、沿岸洋流。

b.台灣海岸地形。

c.台灣氣候與台灣海域洋流關係。

d.台灣環境的變化與全球海洋、人類經濟活動的關係。

e.台灣海域及鄰近洋流相關性國家之環境與文化關連性、差

異性之認識。

f.台灣的生態保護區、生態保留區。

2.海洋之於經濟:人類的海洋經濟、產業發展、潛力與未來趨勢。

(一)海洋之於全球經濟活動

a.何謂海洋經濟。

b.海洋經濟、產業類型。

c.世界各國海洋經濟發展之理解與比較。

d.世界各國之海洋經濟、產業策略標的之理解與比較。

e.海洋經濟之全球競爭機制的理解。

f.何謂科技、科技產業;海洋科技產業、海洋知識經濟體

科技與海洋經濟的發展。

(二)海洋之於台灣經濟的重要性

a.台灣海洋經濟及其發展的認識。

b.台灣海洋產業類型及其發展之認識。

c.台灣的海洋科技產業,現有與未來的可能性。

d.台灣海洋經濟、產業發展的可能性與策略。

e.台灣在全球海洋經濟競爭力的理解與策略思考。

3.海洋之於國防:

(一)海洋之於全球的國防保衛與戰爭

1.海域、海域權、領空權,陸地權之認識。

2.全球各國爭議性之海域、領空、地權問題,與理由之認

識。

3.海域經濟、海權爭議問題之認識,解決方案之思考。

4.全球未來之爭議與競爭點之思考。

5.海上、海下的國防科技武器之認識。

6.海洋科技與國防;海洋生物與國防科技;水下科技、潛

水艇,防災科技〈海嘯之預估…〉。

(二)海洋之於台灣的國家安全

a.海洋隔絕下的島國生存安全、戰爭下的保衛策略,舉歷

史實例。

b.海域與國防安全國。

c.海上、海下交通工具與台灣國防相關性的理解與思考。

4.海洋之於“人”、“人文素養”

海洋之於人類的價值認知、人文素養的培育,與自我的建構。

a.海洋生命的認知、理解。

b.海洋之美的認知、理解,美學、藝術創作、欣賞。

c.海洋之於人的感情的抒發與寄情,詩詞、文學欣賞、創作。

d.海洋之於健全體魄的培育。水上運動培育獨立、自主能力

與堅忍精神;鍛鍊身體;認識海流與安全相關性。

e.海洋之於台灣文化的認識,具海洋文化族群的介紹。其文

化之認識與差異比較,及台灣文化組成的認識與思考。

f.各國海洋文化之比較。

g.台灣文化型塑的思考。

5.海洋專業人才培育:

海洋專業發展之啟發、誘導及專業教育所需基礎教育之養成。

(一)海洋科學

國小、國中、高中,依序趣味性、啟發性、知識性增加、比

例增加、訂定基本知能與能力指標。

(二)海洋生物科學

國小、國中、高中,依序趣味性、啟發性、知識性增加、比

例增加、訂定基本知能與能力指標。

海洋教育必須能充分掌握國際脈動與全球科技脈動,並能確立台灣的海洋教育標的。

分級設計範例

海洋教育國小三年級課表 - 海洋政策研究財團研擬

海洋教育國小四年級課表 - 海洋政策研究財團研擬

擬研團

究研策政

洋海-表

級年五小

育教洋海

海洋教育國小六年級課表 - 海洋政策研究財團研擬

课程设计的理念和思路

在专业核心课程设计、建设和教学实施过程中,贯彻以下教育理念: 终身学习的教育观:现代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终身发展的四项基础能力: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教师必须转变角色,从传授者变为引导者,改变以“教”为中心的传统的教学方法,转为以“学”为中心,学生自主学习;重视学生的学习权,使“教学”向“学习”转换;把学生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 多元智能的学生观:高职学生具有形象思维的智能结构特点,适宜以实践知识为学习起点的培养模式;在教学中,因材施教,按学生的特点,发掘学潜能,发展个性,学习实践知识和必需够用的理论知识;在课程学习过程中不要让学生再遭遇智慧关闭的经历,多让学生体验智慧开启和增强自信的经历,要把我们的教育从制造失败者的教育变成塑造成功者的教育。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学生的知识是在一定的情境中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主动建构获得的。灌输式教学限制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剥夺了学生建构知识和理解自身的机会;学生通过探究和主动学习,才能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专兼职教师要为学生创设适宜的学习情境,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使学生能主动地建构他们自己的经验和知识。 能力本位的质量观: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完成综合性工作任务的职业能力。通过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学习,学生在个人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建构专业系统化知识,完成从初学者到高素质技术技能专门人才的职业能力发展。学生不仅要获得专业的职业技能、职业资格和必备的专业知识,更要获得自我发展的内化的职业能力,有能力在职业生涯中不断获得新的发展。 过程导向的课程观:课程以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工作过程完整”而不是“学科完整”的学习过程。从职业工作出发选择课程内容,并按照职业能力从易到难的顺序安排教学;课程内容首先强调获取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性知识,解决“怎么做”(经验)和“怎么做更好”(策略)的问题,然后是适度够用的陈述性知识(理论知识)。 行动导向的教学观:强调“为了行动而学习、通过行动来学习”,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相统一。教师是课程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咨询者和协调人,学生是行动主体,教学遵循“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的完整“行动”过程,在教学中专兼职教师与学生互动,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获取信息、制订和实施计划、检查评价成果”,建构真正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

CAD课程设计思路、内容与步骤(doc 7页)

CAD课程设计思路、内容与步骤(doc 7页)

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名称:中文版AutoCAD2009基础教程 设计题目:包装CAD课程设计 专业:包装工程班级:0601 学生姓名: 学号: 起迄日期: 2009年06月8日~2009年06月13日

1.

2.设计过程和方法。 进行设计基本技能的训练。例如计算、绘图、熟悉和运用设计资料(手册、图册、标准和规范等)以及使用经验数据、进行经验估算和处理数据的能力1、4课程设计的意义 做为包装工程的学生,需要了解怎么使用一些绘图软件去制一些包装容 器 展开图和立体图,以便更好的去绘制和设计一些新的包装容器,更好的完成本门学课。通过cad一个学期的课程学习,我能够基本了解怎么使用cad快速去绘制一些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熟练的掌握了cad的一些基本命令。通过最后cad 的课程设计,能够更好的帮助我们加深对cad的了解和更加熟练的去使用cad,有利于我们对擦得的掌握,是对我们一个学期cad学习的一个总结和考核。只有通过cad的课程设计,才能把cad总个领会贯通。通过解决在课程设计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可以使我们更好在以后的工作与学习过程中更好更快的使用cad去解决一些问题。 2、设计思路 包装cad课程设计,是综合实训课程,课程建设的目的是通过最后一课程设 计,能够使我们熟练的掌握怎么样使用cad来绘制一些包装容器的展开图与立体图。这次课程设计的主要做的是机械零部件的三视图、机械零部件立体图形、瓶类包装容器的立体样式图、电子产品包装盒的展开图与立体图、电子产品包装内衬的立体图与三视图、装配图。 3 、设计内容及步骤 3、1 液晶显示器瓦楞纸箱的外盒内衬装配图的绘制 1、液晶显示器包装瓦楞纸盒展开图和立体图的绘制: 液晶显示器的外包装使用的是瓦楞纸箱,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确定瓦楞纸箱的宽高,箱型和尺寸的选取将依据下列条件: a根据销售型纸箱还是运输型纸箱来确定纸箱的箱型。 b确定纸箱的尺寸: c内装物的特性(尺寸、重量、重心、排列组合方式等等);

英语课程的性质理念和设计思路

本课程一个单元一个话题,每个话题都以对话训练作为切入点,先说后听,加大听说技能,特别是实用交际能力的训练,把培养一定的实用口头交际能力作为本教程的重要任务。先读后写,加强应用文的实用文体阅读能力的培养,满足生产一线业务人员实际的涉外交际需要。听、说、读、写、译技能的培养与训练围绕同一话题展开,语言基本功与实用的日常和业务交际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 1、贯彻“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多媒体教学为手段”的多样化教学模式的理

念,教学体现了人性化设计理念,提高英语教学实际效率。(1) 将听说、读写与综合运用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自主学习相结合,充分利用多媒体语音设备,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译应用能力。(2) 采用课堂教学、听力训练、自主学习、实践运用相结合的方式,营造个性化学习的环境,大量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推进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英语软件教学,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与条件。课堂设计使学生有足够的情绪安全感,从而有勇气开口练习说英语,使学生从“练”中学,亲身体验从“学懂→学会”的全过程,享受成功。(3) 课程重视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针对三级考试的具体要求,重视培养学生活学活用,博闻强记的能力,加大对听、说和写的实用技能的训练。

2、高职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知识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因此,设计高职英语课程时也应充分考虑对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和国际文化知识的传授。要尽可能地利用语言载体,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西方社会文化等知识。要强调通过大量的自主阅读来提高词汇量和增加知识。 无论是听说,还是主要基于课堂教学的读写译,其设置都充分体现个性化,考虑不同起点的学生,既照顾起点较低学生,又给基础较好的学生有发展的空间;既能使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又能培养他们较强的实际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写的能力;既保证学生在整个大学期间的英语语言水平稳步提高,又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以满足他们各自不同的专业发展需要,以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应用能力方面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 3、工学结合 (1)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大力推进工学结合、实行校企合作、产教结合。教师与学生可以分批深入企业进行参观与随岗实习;聘请有实际国际贸易实际经验的企业人员来校讲座;加大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创办校内实训基地,使学生在模拟商务环境中进行实际操练,进一步缩短人才培养的实际效果与市场需求之间的距离。在加强技能教育的同时,也要十分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意志力等方面的培养,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的社会有用之才。 (2)开设英语角,由专门指导教师进行定期指导。英语角由英语俱乐部管理和组织,定期举行,每期设主题活动。 (3)注重学生交际实践,多举行口语竞赛,朗诵比赛,词汇竞赛等英语活动,充分利用外教资源,免费开设英语口语班,辅导学生参加湖北省各级口语比赛,选拔学生参加全国高职高专实用英语口语大赛,在参赛的同时向兄弟院校学习,极大地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在就业时的竞争力。

单片机课程设计题目汇总(全)

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题目汇总 说明:为便于同学提前探讨开发思路,特将本课程设计的可选题目发给大家。 每个同学可以在以下题目中选一题要求:课程设计考核内容包括:源程序;设计报告文档基于单片机的电子时钟设计设计内容:1、用LCD液晶作为显示设备(30分) 2、可以分别设定小时,分钟和秒,复位后时间为:00: 00:00 (30 分) 3、能实现日期的设置,年、月、日(30分) 4、其他创新内容(10分)如:闹钟功能;显示星期;整点音乐报时等。 图示: 2010-04-09 MON 11:06:42 基于单片机的交通灯显示系统(一) 设计内容:1、东西方向、南北方向均有红、黄、绿三种信号灯;(30 分) 2、带紧急制动按钮,按钮按下,所有方向亮红灯;再次按下,恢复正常显 示(20分) 3、夜间模式按钮按下,所有方向显示黄灯闪烁(20分) 4、实时提醒绿灯亮的剩余时间(30分)图示: 基于单片机的交通灯显示系统(二) 设计内容:1、东西干道和南北干道的通行分左行、右行、直行,其中左行、右行固定15秒;直行固定30秒(40分) 2、信号灯分绿灯(3种)、红灯、黄灯,每次绿灯换红灯时,黄灯亮3秒 钟。(30分) 3、东西干道和南北干道交替控制,每次干道绿灯交替时,有 3 秒钟所有干道的交通灯都是黄灯闪烁3秒钟,提示已经进入路口的车辆迅速通过。(30分)

4、其他创新内容。(10分) 图示: 四、基于单片机的波形发生器设计 设计内容:1、设计一款能产生3种以上波形的波形发生器(30分) 2、设计波形选择按钮(采用3个独立按键)(10分) 3、点阵显示波形图案(20分) 4、能同时输出两种波形(30分) 5、显示频率(10分) 图示: 五、基于单片机的LED点阵广告牌设计 设计内容:1、能显示不同字符、图形的LED点阵广告牌(30分) 2、用独立按键控制不同字符的切换效果(如闪烁、静止、平移)(30 分) 3、可通过串口从电脑下载更新需要显示的字符(30分) 4、其他创新功能(10分) 图示:略 六、基于单片机的篮球计分器设计 设计内容:1、设计LCD显示篮球比分牌(30分) 2、通过加分按钮可以给A队或B队加分(20分) 3、设计对调功能,A队和B队分数互换,意味着中场交换场地。(20 分) 4、显示比赛倒计时功能(20分) 5、创新内容:如显示第几小节(10分) 显示: A 083: B 079 4th Period 10:25

课程设计概念设计

课程设计概念设计 荆楚理工学院课程设计任务书 设计题目:3000吨/年乙酸乙酯项目概念设计。 教研室主任:许维秀指导教师:危想平 2019年11月 乙酸乙酯车间工艺设计 一、设计任务 1.设计任务:乙酸乙酯项目概念设计 2.产品名称:乙酸乙酯 3、设计规模:3000吨/年乙酸乙酯 4、开工时间:7000小时/年 3、原料组成:冰醋酸100%、乙醇95%、硫酸93% 4、全装置总收率,损耗分配和设备类型自定 5.产品用途:作为制造乙酰胺、乙酰乙酸酯、甲基庚烯酮、其他有机化合物、合成香料、合成药物等的原料;用于乙醇脱水、乙酸浓缩、萃取有机酸;作为溶剂广泛应用于各 种工业中;食品工业中作为芳香剂等。 二、概述 1.乙酸乙酯性质及用途 乙酸乙酯又名乙酸乙酯,乙酸醚,英文名称Ethyl Acetate或 Acetic Ether Vinegar naphtha.乙酸乙酯是具有水果及果酒芳香的无色透明液体,其沸点为77℃,熔点为-83.6℃,密度为0.901g/cm3,溶于乙醇、氯仿、乙醚和苯等有机溶剂。 乙酸乙酯的重要用途是工业溶剂,它是许多树脂的高效溶剂,广泛应用于油墨、人造革、胶粘剂的生产中,也是清漆的组份。它还用于乙基纤维素、人造革、油毡、着色纸、 人造珍珠的粘合剂、医用药品、有机酸的提取剂以及菠萝、香蕉、草莓等水果香料和威士忌、奶油等香料。此外,还用于木材纸浆加工等产业部门。对于用很多天然有机物的加工,例如樟脑、脂肪、抗生素、某些树脂等,常使用乙酸乙酯和乙醚配制成共萃取剂,它还可 用作纺织工业和金属清洗剂。 2.乙酸乙酯发展状况

(1)国内发展状况 为了改进硫酸法的缺点,国内陆续开展了新型催化剂的研究,如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 ﹑全氟磺酸树脂﹑HZSM-5等各种分子筛﹑铌酸﹑ZrO2-SO42-等各种超强酸,但均未用于 工业生产。 国内还开展了乙醇一步法制取乙酸乙酯的新工艺研究,其中有清华大学开发的乙醇脱 氢歧化酯化法,化学工业部西南化工研究院开发的乙醇脱氢法和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 研究所的乙醇氧化酯化法。 中国科学研究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对乙醇氧化酯化反应催化剂进行了研究,认为采 用Sb2O4-MoO3复合催化剂可提高活性和选择性。化学工业部西南化工研究院等联合开发 的乙醇脱氢一步合成乙酸乙酯的新工艺,已通过单管试验连续运行1000小时,取得了满 意的结果。现正在进行工业开发工作。 近来关于磷改性HZSM-5沸石分子筛上乙酸和乙醇酯化反应的研究表明,用HZSM-5及 磷改性HZSM-5作为乙酸和乙醇酯化反应的催化剂,乙醇转化率变化不大,但酯化反应选 择性明显提高。 使用H3PMo12O40?19H2O代替乙醇-乙酸酯化反应中的硫酸催化剂,可获得的产率为 91.48%,但是关于催化剂的剂量、反应时间和乙醇/乙酸的质量比对产品产量的研究 还在进行之中。 (2)国外发展状况 由于使用硫酸作为酯化反应的催化剂存在硫酸腐蚀性强、副反应多等缺点,近年各国 均在致力于固体酸酯化催化剂的研究和开发,但这些催化剂由于价格较贵、活性下降快等 原因,至今工业应用不多。据报道,美Davy Vekee公司和UCC公司联合开发的乙醇脱氢 制乙酸乙酯新工艺已工业化。 据报道,国外开发了一种使用Pd/silicoturgstic双效催化剂使用乙烯和氧气一步生 成乙酸乙酯的新工艺。低于180℃和在25%的乙烯转化率的条件下,乙酸乙酯的选择性为46%。催化剂中的Pd为氧化中心silicoturgstic酸提供酸性中心。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更多的乙酸乙酯的生产方法不断被开发,我国应不断吸收借鉴 国外的先进技术,从根本上改变我国乙酸乙酯的生产状况。 三. 乙酸乙酯的生产方案及流程 1.酯化法 酯化工艺是在硫酸催化剂存在下,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脱水反应生成乙酸乙酯的工艺。

教学思路与设计理念

教学思路与设计理念 【教学思路】 先引导学生理解小壁虎借尾巴的原因。接着,借助插图,由扶到放,让学生通过朗读、演示、讨论等多种形式,理解讲小鱼、老黄牛、燕子尾巴作用的词句并了解它们尾巴的功能。最后,诱导学生瞻前顾后,弄懂壁虎尾巴能帮助爬行和保护自己的功能,以及可以再生的特点。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让学生真正地走进文本,融入角色,体会课文的情感,从而与故事的主人公产生心灵的共鸣。 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 《小壁虎借尾巴》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它是一篇童话,主要讲了一件小壁虎借尾巴的事,按着小壁虎挣断尾巴、借尾巴、又长出新尾巴的过程来写的,向孩子们介绍了各种动物尾巴的作用。 本课是以连环画形式的呈现,课文中没有生字注音。本节课的阅读是给以后学生无拼音阅读打下基础。因此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很重要。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加之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量,再加上画面的提示,在阅读过程中应该会比较快的掌握。 【学生分析】

一年级的小学生正处在阅读的起始阶段,根据本课的课型特点及语言特色,在教学方法的总体构想上,我采用情境教学法,运用生动形象的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产生好奇心、求知欲,在跃跃欲试的状态下进入阅读。使学生始终保持主动参与的角色意识,激发学生通过这个故事,认识到小鱼、老黄牛、燕子尾巴的作用,了解小壁虎的尾巴有再生的功能,课文浅显易懂,线索明了,人物对话角色鲜明,是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培养良好语感的最佳范例。 【教法分析】 本课的教学以“突出一个特色,遵循四个原则,落实两个结合”为指导思想设计教法、学法、以及教学程序。 “一个特色”培养学生自读会读。遵循哪四个原则呢? 1.“三为主”原则,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语言文字训练为主线; 2.直观性原则,充分利用直观形象、激发兴趣、创设情景。 3.文道统一原则,在学习课文时,教育学生讲文明、懂礼貌。 4.课内外联系原则,让学生把课堂知识向课外阅读、观察、研究这一应用上延伸,开拓视野,增长见识。在目标上落实两个结合,即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把握科普童话教学特点,又把语言文字的训练与逻辑思维训练结合起来。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本课的教法主要用导学法即“讲——扶——放”、直观法、朗读式教学法。学法是自读、读中思考、读中讨论、举—反三,贯彻“自读、会读”这一

《设计程序与方法》课程标准模板

《设计程序与方法》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 ] 适用专业[ ] 课程承担单位[ ] 学时[ ] 制定人[ ] 制定日期[ ] 审核人[ ] 审核日期[ ] 批准人[ ] 批准日期[ ]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本课程是工业设计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本课程采用任务体系教学,通过学习工业产品设计的任务与原则,将产品形态设计、产品造型的美学法则、产品色彩设计的基本理论、与工业产品造型设计有关的人机工程学知识、产品造型设计的表现技法和主要程序,以及产品造型的质量评价等知识融会贯通,掌握工业产品设计的基础理论和方法,探求人一机一环境相互协调的设计思想,学会一般工业产品的设计程序和方法,能与他人合作完成工业产品设计任务,配合其他人员完成一般家电产品、家具产品、电子设备等工业产品的开发和设计工作。 本课程的主要就业岗位为工业设计师、产品设计师,以“电热水壶设计”、“移动硬盘造型设计”项目为载体,将工业设计方法、程序、市场调研、专利等知识融到项目中进行讲解。本课程是工业设计课程体系中职业技能的重要内容,是工业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学生必须掌握的职业技能要素,是达到工业设计职业标准的前提和基础。 本课程需要前期学习《工业设计概论》、《设计表现技法》课程,完成前导任务是“本专业相关的美术基础训练”,为本课程学习提供理论知识与必备技能。本课程为后续课程《产品造型设计》、《产品结构与创新设计》提供必须的专业基础知识。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核心能力是产品的设计流程与设计方法,这就要求学生先掌握必要的设计手段和设计理论知识,继而获得岗位所需的实际产品设计知识和技能,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为将来走上社会从事产品设计、工业设计等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工业设计的各种方法; 2.学会使用有效的方法和流程进行工业产品的策划和设计; 3.能与团队协作完成完整的工业产品设计任务。 (二)能力目标 1.学会工业产品形态设计的思维方法和创造方法;

课程设计定义

课程定义一. 课程定义: (广义)课程是指所有学科(教学科目)的总和,或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狭义):是指一门学科或一类活动。学科课程也称“分科课程”,是由一系列不同类别的学科或学术领域以及与之相应的各种间接经验组成的课程二. 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区别:第一,从目的上讲,学科课程主要向学生传递人类长期创造和积累起来的种族经验的精华;活动课程则主要让学生获得包括直接经验和直接感知的新信息在内的个体教育经验。第二,从编排方式上讲,学科课程重视学科知识逻辑的系统性,活动课程则强调各种有意义的学生活动的系统性。第三,从教学方式上讲,学科课程主要是以教师为主导去认识人类种族经验;而活动课课程主要以学生自主的交往为主获取直接经验。第四,在评价方面,学科课程强调终结性评价,侧重考查学生的学习结果;而活动课程则重视过程性评价,侧重考查学生的学习过程。核心课程”既指所有学生都要学习的一部分学科或学科内容,也指对学生有直接意义的学习内容。社会问题课程是核心课程的重要表现形式优点:第一,强调内容的统一性和实用性,以及对学生和社会的适用性;第二,课程内容主要来自周围的社会生活和人类不断出现的问题,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具有相当强烈的内在动机;第三,通过积极的方式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缺陷:第一,课程的范围和顺序没有明确地规定,学习的内容可能是零乱的、琐碎的和肤浅的;第二,学习单元可能被

搞得支离破碎,知识的逻辑性、系统性和统一性受到影响;第三,由于缺乏有组织的内容,文化遗产不可能得到充分体现,而且还可能背离家长对课程的期望和高等院校对课程的要求。国家课程也称“国家统一课程”,它是自上而下由中央政府负责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地方课程是在国家规定的各个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内,由省一级的教育行政部门或其授权的教育部门依据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发展需要而开发的课程。校本课程是由学生所在的学校教师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必修课程是指同一学年的所有学生必须修习的公共课程,是为保证所有学生的基本学力而开发的课程。选修课程:是指依据不同学生的发展方向,容许个人选择的课程,是为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而开发的课程。二者关系:首先,从课程价值观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之间的关系可以归结到“公平发展”与“个性发展”之关系的层面;其次,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具有等价性,即二者拥有同等的价值;再次,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相互渗透、相互作用,二者有机统一,成为个性化课程体系的有机构成。 三.课程设计的层次:1.宏观层面的课程设计(主要解决课程设计的基本理念问题,包括课程设计的价值取向、课程的根本目的、课程的主要任务、课程的主要结构等等。),2.中观层面的课程设计(以宏观的课程设计为前提和基础,它的主要任务是将宏观的课程设计具体化为各门课程的大纲或标准,并且以教科书或其它形式的教材为物质载体表现出来。),3.微观层面的课程设

课程设计理念及思路演示教学

课程设计理念及思路

本课程的设计基本理念是:以就业为导向、应用为目标、实践为主线、能力为中心、企业指导、参与课程的开发。在进行本课程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了如下教学理念: ①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 ②工学交替的实施; ③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 ④教、学、做一体化的场地; ⑤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 ⑥把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融入到课堂等教学理念,进行了本课程的教学设计。 1、以就业为导向 本课程在设计时就充分考虑了学生就业的需求,因此在课程设计中突出了在能力培养上,注重环境的建设。根据本专业特点的要求,利用校内外实习基地,坚持边学边做,反复训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突出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通”与“专”两方面的能力,让学生广泛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2、以应用为目标 围绕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深入企业进行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对课程内容进行模块化重组。与传统学科型课程不同,基于职业岗位能力的课程设计采用的是倒推法,即从企业上岗标准出发,来构建课程模块,设计教学活动。 3、以实践为主线 简化不必要的理论,坚持实践为重、理论够用的原则进行课程建设。课程教学中首先遵循理论来自于实践的原则,采用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制作高水平的教学课件,插入大量的案例教学,把真实的情境搬进课堂,教学举例选用外贸单位的实例,以增强知识点的实践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以能力为中心 坚持以能力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来设计课堂教学,在学生就业岗位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来确立能力目标,将能力培养贯穿于课程教学之中,实现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知识传授型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主体的能力培养型教学模式的转变。突破原课程以教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重点是以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活动设计,融教、学、做于一体,边干边学,工学交替,在干中学,学中干。 5、以任务驱动、项目驱动、角色扮演、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手—脑—心”全方位的学习。 6、注重现代教学资源建设和使用,提高教学质量 注重教学内容先进与实用。教学技术上将“平面教学”与“立体化教学”技术有效应用,即教师课堂上“平面”讲授基础理论的同时,多采用多媒体技术、教学短片、图片和难点演示等“立体化”教学手段将生产现场逼真地播放给学生观看。 一、课程设计的理念

大学英语课程设计

大学英语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置 (一)课程定位 1.课程性质:大学英语课程是我院各非英语专业开设的必修公共基础课,是一门理论(含实践)课,分基础英语阶段和行业英语阶段。第一至第三学期开设,128学时,8学分。其中第一、第二学期为基础英语阶段,96学时6学分,第三学期为行业英语阶段,32学时,2学分。 2.课程作用:大学英语课程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侧重培养职场环境下语言交际能力,使学生逐步提高用英语进行交流与沟通的能力。同时,大学英语课程使学生掌握有效的英语学习方法和策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意识,为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及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3500个英语单词以及由这些词构成的常用词组,能在口头和书面表达时加以熟练运用。另需掌握500个与行业相关的常见英语词汇。 (2)能在职场交际中熟练运用所学语法知识。 2.能力目标: (1)能听懂日常生活用语和与未来职业相关的一般性对话或陈述。 (2)能就日常话题和与未来职业相关的话题进行比较有效的交谈。 (3)能读懂一般题材和与未来职业相关的英文材料,理解基本正确。 (4)能就一般性话题写命题作文,能模拟套写与未来职业相关的应用文,如信函、通知、个人简历等。内容基本完整,表达基本准确,语义连贯。 (5)能通过全国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级)。 3.素质目标: (1)具备较强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较高的综合文化素养。

(2)具备专业培养目标中相关专业素质。 (三)课程设计: 1.设计理念:本课程基于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和各非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职业发展能力,采取分段式设计,模块化组织、立体化教学的课程设计理念。 2.设计思路 (1)分段式设计:将学生在校期间的英语学习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基础英语阶段即学生的英语综合技能发展阶段(Phase 1: Core Skills Development)和行业英语阶段即学生的职业专门技能发展阶段(Phase 2: Specialized Skills Development)。这两个阶段分别对应学生的社会生存能力和职业生存能力。 ①英语综合技能发展阶段(Core Skills Development Phase) 本阶段培养学生英语语言综合技能,使其形成较为系统的英语基础知识结构,具备社会生存能力,为下一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本阶段实行目标教学,要求学生学完本阶段学习后能顺利通过全国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级)(PRETCO-A)。 ②职业专门技能发展阶段(Specialized Skills Development Phase) 本阶段以专门用途英语(ESP)为主组织教学,将学院现开设各专业按专业群归类,开设医护英语、机电英语、IT英语、商务英语、酒店英语、财会英语、艺术设计英语等行业英语。开发相应行业英语教材和自主学习资源,一部分用作课堂学习,一部分用作学生自主学习和将来继续学习。行业英语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提高就业竞争力,使学生具备职业生存能力。 (2)模块化组织:将教学内容按听说、阅读、写作和翻译四个模块进行组织,

课程设计理念和思路

课程设计理念和思路 一、课程设计的理念 本课程采用的是以外贸单证员岗位职业标准为依据,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实际工作任务为引领,以工作过程为主导,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课程规划设计,课证结合,融“教学做”为一体的工学结合课程建设模式。 课程的设计体现了开放性、职业性和实践性三个特点。开放性,体现在课程应由校内专任教师与行业企业专家合作进行课程建设;职业性,体现在课程培养目标设立以岗位职业能力标准为依据、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实践性,体现在课程内容以实际工作任务为引领、以工作过程为主导。 课程着眼于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关注学生终身学习与可持续性发展。课程依据“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审证开证、制作和办理单证、审单交单和单证归档等四个工作项目设置。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外贸单证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外贸单证职业能力。 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外贸单证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融合了外贸单证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采取工学结合、工学交替等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校内考核与企业考核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本课程的设计基本理念是:以就业为导向、应用为目标、实践为主线、能力为中心、企业指导、参与课程的开发。在进行本课程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了如下教学理念: ①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 ②工学交替的实施; ③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 ④教、学、做一体化的场地;

作文课设计理念

【设计理念】作文的修改是整个作文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俗话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因此,引导学生学会修改意义重大。而如何修改作文,要注重哪些方面的修改,应该让学生明白。本教案的作文点评就是从这个理念出发设计的。 【教学目标】 1.通过赏析作文,增强学生写作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2.在赏析作文中,指导学生学习用一定的表达方式把人物的典型事例写得具体、生动。? 3.通过指导学生评改作文《我身边的小能人》,让学生学会发现别人的闪光点,发现自己的修改点,发现语言表达的疑难点,从而学会修改自己的习作。? 【教学重点】在赏析作文中,让学生学会表达的方法;在指导修改作文中,让学生学会修改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修改习作的方法,学会修改自己的习作。? 【教学过程】 一、整体评价,表扬激励 同学们,这几天老师阅读了大家写的习作《我身边的小能人》,感到特别欣慰,因为大多数同学的作文写得很认真,有的还很精彩!首先,是同学们会选材,能根据写作要求发现自己身边的一些同学的闪光点;其次,会用比较流畅的语言来叙述、描写同学身上的这些闪光点;最后,文章布局也比较合理。因此,写出了让老师比较满意的作文。今天的这堂作文课,我们一起来欣赏两篇优秀习作,看看这两位同学是怎样写《我身边的小能人》的。(下发打印的两篇学生习作) 二、习作评讲(一) 1.我们先看谢晨烨的习作《我们班的朗诵能手——喻静》。(板书作文题目、作者) 2.老师提问:谢晨烨同学,你怎么会想到写这个内容的?(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小结:谢晨烨同学善于观察,发现了喻静身上的闪光点,把它作为我们这一次的作文题材,非常棒。我们把掌声送给她。也送给朗诵能手——喻静。同学们,我们知道,这次作文

课程设计定义

课程定义 一. 课程定义: (广义)课程是指所有学科(教学科目)的总和,或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狭义):是指一门学科或一类活动。学科课程也称“分科课程”,是由一系列不同类别的学科或学术领域以及与之相应的各种间接经验组成的课程 二. 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区别:第一,从目的上讲,学科课程主要向学生传递人类长期创造和积累起来的种族经验的精华;活动课程则主要让学生获得包括直接经验和直接感知的新信息在 内的个体教育经验。第二,从编排方式上讲,学科课程重视学科知识逻辑的系统性,活动课程则强调各种有意义的学生活动的系统性。第三,从教学方式上讲,学科课程主要是以教师为主导去认识人类种族经验;而活动课课程主要以学生自主的交往为主获取直接经验。第四,在评价方面,学科课程强调终结性评价,侧重考查学生的学习结果;而活动课程则重视过程性评价,侧重考查学生的学习过程。核心课程”既指所有学生都要学习的一部分学科或学科内容,也指对学生有直接意义的学习内容。社会问题课程是核心课程的重要表现形式优点:第一,强调内容的统一性和实用性,以及对学生和社会的适用性;第二,课程内容主要来自周围的社会生活和人类不断出现的问题,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具有相当强烈的内在动机;第三,通过积极的方式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缺陷:第一,课程的范围和顺序没有明确地规定,学习

的内容可能是零乱的、琐碎的和肤浅的;第二,学习单元可能被搞得支离破碎,知识的逻辑性、系统性和统一性受到影响;第三,由于缺乏有组织的内容,文化遗产不可能得到充分体现,而且还可能背离家长对课程的期望和高等院校对课程的要求。国家课程也称“国家统一课程”,它是自上而下由中央政府负责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地方课程是在国家规定的各个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内,由省一级的教育行政部门或其授权的教育部门依据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发展需要而开发的课程。校本课程是由学生所在的学校教师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必修课程是指同一学年的所有学生必须修习的公共课程,是为保证所有学生的基本学力而开发的课程。选修课程:是指依据不同学生的发展方向,容许个人选择的课程,是为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而开发的课程。二者关系:首先,从课程价值观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之间的关系可以归结到“公平发展”与“个性发展”之关系的层面;其次,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具有等价性,即二者拥有同等的价值;再次,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相互渗透、相互作用,二者有机统一,成为个性化课程体系的有机构成。 三.课程设计的层次:1.宏观层面的课程设计(主要解决课程设计的基本理念问题,包括课程设计的价值取向、课程的根本目的、课程的主要任务、课程的主要结构等等。),2.中观层面的课程设计(以宏观的课程设计为前提和基础,它的主要任务是将宏观的课程设计具体化为各门课程的大纲或标准,并且以教科书或其微

课程设计报告与开发

任务导向式课程设计与开发方法培训 解决任何问题的核心是:学习成长改变 学习:要有终身学习的能力,也就是学力 成长:当你的成长速度跟不上爱人时,婚姻就出现问题 当你的成长速度跟不上学生时,教育就出现问题 当你的成长速度跟不上老板时,工作就出现问题 当你的成长速度跟不上下级时,管理就出现问题 当你的成长速度跟不上市场时,公司就出现问题 改变:改变才是最伟大的历练。 情商和平台:一根绳子可以卖五块,但绑在螃蟹上就值五十块,这就是平台。想成功先发疯,头脑简单往前冲。 进入课程: 小组讨论: 问题:任务完成过程中的知识点如何体现? 开发目标 信息化 标准定位 到底对学生有没有帮助? 一、课程开发是什么? 开发一门课,包含什么 为什么有这么多问题出现?

1.没有统一的方法论。 2.每一个任课教师永远站在局部,不知专业标准是什么。 3.其实课程开发的能力是教育部对每一个教师的要求。 二、为什么是企业的人来分享职业教育课程设计与开发? 1.我国职业教育面临的挑战 一是高校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向与市场需求变化不同步二是毕业生毕业找不工作,企业找不到人 2.中国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无法支撑整个经济的转型, 3.面对新机遇,我们能做些什么 三个对接: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 行为的改变是达成业务结果的fcwt 三、基于行为改变的课程设计开发模型--MADDIE Management课程开发项目管理 Analyses需求分析 design课程架构设计 deveiopment课程内容开发 Evaluation课程评估

提问:MADDIE 课程设计开发方法论的好处是什么? 一是提高课程质量;二是减轻开发难度;三是缩短开发周期;四是降低教学难度。 小结:概念;意义和好处。 四、课程开发项目管理 提问:在课程开发项目启动阶段,你曾经遇到哪些问题? 做好统筹规划, 做好三件核心事:A 需求分析、D 课程架构设计、D 课程内容开发。 课程开发项目管理 团队、时间和预算是三个要素 (一)课程开发计划 团队、时间和预算 团队: 1.需要什么角色的人(项目经理、教学设计者、业务内容专家、图形美化师、文档开发者、种子讲师);

翻转课堂课程设计理念

翻转课堂课程设计理念 有这样一个故事:在一个小池塘里住着鱼和青蛙,它们俩是好朋友,都想出去看看。因鱼不能离开水,只好让青蛙独自走了。这天青蛙回来了。青蛙告诉鱼,外面有许多新奇有趣的东西。“比如说牛吧,”青蛙说,“它的身体很大,头上长着两只弯弯的犄角,吃青草为生,身上有着黑白相间的斑块,长着四只粗壮的腿……”这时,在鱼的脑海里,出现的“牛”的形象是——鱼牛:在鱼的身体上,加上了它听到的牛的特征。对于鱼来说这种结果是合理的,它根据从青蛙那里得到关于牛的部分信息,并将该信息与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相结合,构建出了鱼牛的形象。但对于青蛙来说,鱼理解的牛根本不是它所要表述的牛,或者说鱼认识的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牛。 在这个故事中,如果把鱼看成是学生,青蛙看成是教师,牛是教学内容,那么这个故事向我们揭示了一个学生建构其认知世界的道理: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对知识的接收,只能由他自己来建构完成,以他们自己的经验为背景,来分析知识的合理性;每个人得到的东西不一样,如何让他更接近事物的本质呢,交流、反思与共享是很关键的方法。 目前,在我们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但学生没见过“牛”,教他画牛的老师也没亲眼见过“牛”,担不排除有学生见过;老师的企业背景很重要,但光靠学校教师真是无法满足,未来工作中的更多内容是我们老师都没见过、没做过的。学生从老师身上学到的更多是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专业能力更多的是他们在工作中自己学习与完善。 解决问题的思路,第一是尽可能创设职业岗位中的基本或常规的工作情景,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第二是学生不是主要跟老师学,一方面是他自己建构,更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学生互相的学习;第三是让传统的课堂成为工作情境的学习、学生互相学习的关键时空;第四是通过教法的改革让学生学到更多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第五是教师的职业性格的修炼会让学生更加受益。 “翻转课堂”是近年来一种源自美国、风靡全球的教育模式,学生在家或在有无线网络覆盖的地方学习视频,然后完成视频里老师留下的练习。在课堂上,教师先聚焦主要问题,互动交流,再有针对性组织学习。翻转的课堂将知识的传授转移到课外,让课堂成为彼此能够面对面进行思想碰撞的关键时空。但不容忽视的两点:一是课外真正发生了深入学习。二是课堂上真正能够相互碰撞引向更深层次。 翻转课堂是如何改变学习的?乔纳森·贝格曼和亚伦·萨姆斯在Youtube视频和多个演讲中提到了翻转课堂在下面三方面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的学习。 1、“翻转”让学生自己掌控学习 翻转课堂后,利用教学视频,学生能根据自身情况来安排和控制自己的学习。学生在课外或回家看教师的视频讲解,完全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而不必像在课堂上教师集体教学那样紧绷神经,担心遗漏什么,或因为分心而跟不上教学节奏。学生观看视频的节奏快慢全在自己掌握,懂了的快进跳过,没动的倒退反复观看,也可停下来仔细思考或笔

语文课程设计思路解读

语文课程设计思路解读 来源:原创发布时间:2012-9-3 14:58:11 作者:罗昆霞点击:118 -------------------------------------------------------------------------------- 语文课程设计思路解读 第一节三个维度相互渗透融为一体 课程目标是每一门课程的设计首先要考虑的问题,“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是本世纪之初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纲要》中提出的。三维目标作为语文课程的设计思路,是在2001年7月出版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首次被正式表述的,后在课程标准的修订过程中作为总目标呈现,但其课程设计思路的导向作用实质上是没有变的,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课程目标设计思路。这个课程目标设计思路的基础是:对广大语文教师教育教学实践的总结提炼,对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的继承,对当代中外先进教育理论的汲取。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被广大语文教师和语文教育研究者认为是科学的、全面的、发展的课程目标。三个维度目标相互渗透融为一体也是《语文课程标准》课程设计的一大特色。 三个维度课程目标的确定,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我国语文教育改革的发展变化。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甚至在早期课程改革的某些阶段,都存在将知识的传授作为教学的主要目的和教学评价的首要内容,将知识与能力人为地分离开来,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识记被分解出的几十成百的知识点,极端的做法是教师根据知识点命题并做出标准答案,学生死记硬背标准答案,考试时再原封不动地复述出来,完全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这样的知识是死的知识,是难以运用的知识,是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更别说发挥语文课程“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的作用了。许多语文教育的有识之士深刻地认识到:知识爆炸的近几十年,科技文化的发展和知识的更新,比过去几千年发展的总和还要多,每一个人穷其一生也难得知识冰山之一角,我们不应该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把其有限的生命用来储存无限的知识。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人的发展,知识素养尤其是能力素养是人持续发展的基础。我们要精选有利于学生持续发展的知识供学生学习,更要着力于学生能力素养的提高,因此,在语文课程的实施中,绝不能忽视学生的能力培养。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普遍重视起来,尤其是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培养。有关学生能力培养的专题研究也风靡一时。通常知识目标的表述往往运用“了解、明确、知道、认识、积累”等词语,而能力目标表述的方式通常是“能……”或“能够……”。 知识的学习是为了运用,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是人类生存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能力,也只有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学习新知、解决问题,知识才会学得牢记忆深,才会逐渐形成能力,才会使学习活动事半功倍。因此,对于人的发展来说,知识素养和能力素养缺一不可,知识素养和能力素养的培养不可分离,应有机融合相互促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目标设计就体现了这一

课程设计的理念和思路之欧阳光明创编

*欧阳光明*创编 2021.03.07 课程设计的理念 欧阳光明(2021.03.07) 在专业核心课程设计、建设和教学实施过程中,贯彻以下教育理念: 终身学习的教育观:现代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终身发展的四项基础能力: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教师必须转变角色,从传授者变为引导者,改变以“教”为中心的传统的教学方法,转为以“学”为中心,学生自主学习;重视学生的学习权,使“教学”向“学习”转换;把学生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 多元智能的学生观:高职学生具有形象思维的智能结构特点,适宜以实践知识为学习起点的培养模式;在教学中,因材施教,按学生的特点,发掘学潜能,发展个性,学习实践知识和必需够用的理论知识;在课程学习过程中不要让学生再遭遇智慧关闭的经历,多让学生体验智慧开启和增强自信的经历,要把我们的教育从制造失败者的教育变成塑造成功者的教育。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学生的知识是在一定的情境中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主动建构获得的。灌输式教学限制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剥夺了学生建构知识和理解自身的机会;学生通过探究和主动学习,才能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专兼职教师要为学生创设适宜的学习情境,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使学生能主动地建构他们自己的经验和知识。 能力本位的质量观: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完成综合性工作任务的职业能力。通过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学习,学生在个人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建构专业系统化知识,完成从初学者到高素质技术技能专门人才的职业能力发展。学生不仅要获得专业的职业技能、职业资格和必备的专业知识,更要获得自我发展的内化的职业能力,有能力在职业生涯中不断获得新的发展。 过程导向的课程观:课程以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工作过程完整”而不是“学科完整”的学习过程。从职业工作出发选择课程内容,并按照职业能力从易到难的顺序安排教学;课程内容首先强调获取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性知识,解决“怎么做”(经验)和“怎么做更好”(策略)的问题,然后是适度够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