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国际关系复习思考题

国际关系复习思考题

国际关系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国际体系:指国际社会各行为主体之间彼此互动而形成的既对立又统一的整体。

国际格局:指国际社会主要战略力量之间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力量对比结构和态势。

国际秩序:以一定国际格局为基础所形成的国际行为规范和相应的保障机制。

国家权力;是一国控制或影响国际环境和他国意志与行为的能力,是一国实现本国国家利益的手段。

亚洲安全观: 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

均势外交: 大国为谋求霸权而采取的一种外交手段。

首脑外交:指国家领导人直接参与的外交活动

公众外交:指一国面向国内外公众营建总体。

布什主义:布什主义,是指布什政府从美国共和党保守主义和现实主义思想出发,奉行“共和党色彩的国际主义”路线,在国家安全政策和对外交往中遵循“美国利益至上”和“以实力求和平”两大原则,在对待恐怖主义和谋求核武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不友好国家采取先发制人的打击政策,在全球地缘战略格局上以更具进攻性的军事部署为基础,采用强硬和保守的态度追求美国的国家利益。“布什主义”的显著特征在于他提出了一反国际法规则的所谓“先发制人”政策,所以“布什主义”也被称为“先发制人主义”。

失范性冲突:

全球问题:当代国际社会面临的一系列超越国家和地区界限,关系到并严重威胁整个人类生存与发展,必须通过世界各国共同努力才能解决的社会性问题。内涵:(1)国际社会层面(2)社会人类学层面(3)自然与社会层面

雅尔塔体制:美、英、苏三国首脑在德黑兰会议(1943、11)、雅尔塔会议(1945、2)和波茨坦会议(1945、7)上对如何处理和安排战后的欧洲和世界、对日战争等问题达成了一系列的协议或协定,这些协议、协定及其实施构成了雅尔塔体制。

非政府组织: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是象征三十年战争结束而签订的一系列和约,签约双方分别是统治西班牙、神圣罗马帝国和奥地利帝国的哈布斯堡王室和法国、瑞典以及神圣罗马帝国内勃兰登堡、萨克森、巴伐利亚等诸侯邦国。而在1648年10月24日签定的西荷和约,正式确认了威斯特伐利亚这一系列和约,并象征三十年战争结束。一般史学家会视1635年的布拉格和约和1659年的比利牛斯和约为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系列之一。

国际关系组织化:是指,处在国际制度、国际规则和国际法约束和介入下的主权国家间关系,日渐显示出不断增强的“组织性”或称有序性。

全球公民社会:全球公民社会是一个相对独立于国家而且跨越国家边界的社会政治领域或空间。

可持续发展:联合国的定义:可持续发展就是“在不损害那些满足后代发展所需要的资源的前提下的发展”。

简答题论述题

1、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对国际体系的演变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1)、《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立了以民族君主国为国际关系的主要行为体和国家主权的原则,打破了长期存在的罗马教皇神权统治,此后欧洲出现了长达100多年的相对均衡的多极格局。

(2)、《威斯特伐利亚和约》首次创立并确认了条约必须遵守和对违约进行集体制裁的原则。

(3)、《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开创了以国际会议形式解决国际争端和结束国际战争的先例。

(4)、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未能有效维持世界体系的稳定,战争未止歇,尔虞我诈和弱肉强食依然继续,欧洲列强的竞争开始从欧洲大陆蔓延全球。

2、冷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和启示如何?

答:影响:(1)总体和平与局部战争并存

(2)经济代价巨大

(3)军备竞赛放大国际安全危机

(4)后遗症负面影响延续至今

启示:(1)抛弃冷战思维,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处理国别关系。

(2)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3)倡导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推动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3、20世纪以来国际体系发生了什么重大的变化?

答:(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标志全球国际关系体系最终形成,在全球范围内,国际关系集中表现为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世界和争夺霸权的斗争,世界范围内大国的分布及其力量对比加速变化,一个新的全球化格局的雏形浮现。

(2)大国根据雅尔塔体系所确定的大国一致原则进行合作以维持世界和平,构筑了新的世界结构,取代了以欧洲为中心的多级均衡格局。

4、全球化的国际互动对国家主权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1)在现实世界中,国家平等远未成为现实

(2)经济全球化席卷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并日益波及社会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3)国际一体化意味着国家利益的融合和主权的逐步转移

(4)21世纪以来,全球公共问题大量涌现,日趋尖锐

(5)20世纪90年代后,国家主权又进一步受到了正义原则和人道主义的挑战。

5、试析国家利益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答:1、国家利益是国家对外行为的根本动因。

2、国家利益是制定对外政策的基本依据。

3、国家利益决定国家之间相互关系的状态和性质。

4、国家利益是解释和证明国家对外政策合理性的重要工具。

6、国家权力包括哪些内容?它是如何影响国际关系的

答:(1)有形权力(可见的、可量化、易测定)-地理环境-人口-自然资源-经济实力-军事实力-科技实力

(2)无形权力(不直接可见、难量化、不易测定)-政府质量-国民素质(年龄结构、教育程度、健康水平、富裕程度等)-国家凝聚力-国际形象-意识形态与文化

如何影响:(1)制约国家对外政策的制定

(2)制约国家对外目标的实现

(3)制约国家对外行为的方式

7、经济因素如何影响当代国际关系?

8、外交在当代发生了什么变化?

答:(1)多边外交:是指两个以上的行为主体,通过多种渠道进行磋商、协调以及举行国际会议进行讨论以解决彼此关心的问题。

(2)经济外交:是指为了国家的政治、安全及其经济利益,通过经济手段开展的外交活动。(3)公众外交:是指一国面向国内外公众营建总体国际形象的外交活动,其目的是增强该国实现其外交目标的能力。

(4)首脑外交:是指一国面向国内外公众营建总体国际形象的外交活动,其目的是增强该国实现其外交目标的能力。

9、新媒体对外交形式的发展变化影响如何?

10.试析联合国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答:(1)互动场所: 提供开展多边外交的互动空间

(2)信息枢纽: 交流扩散汇集起来的世界信息

(3)协调中心: 调解矛盾,协调行动,促进合作

(4)和平卫士: 干预冲突,制裁战争,军控裁军

(5)发展使者: 援助落后,挑战贫困,致力环保

11.结合实例,分析非国家行为体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答:下面以绿色和平组织为例,分析其地位和作用:

(1)反对核试验,曾派出“彩虹勇士号”旗舰驶往南太平洋,反对法国进行核试验,以致被炸毁;

(2)反对捕鲸,曾派出“天狼星号”船封锁直布罗陀海峡,阻止苏联的捕鲸船队通过;(3)反对有害废弃物越境转移,曾举行新闻发布会,揭露一些国家把有害废弃物越境转移的真相;(4)关注战争带来的环境危机;(5)主张限制温室气体排放;

(6)关注工业公害事件,反对基因改良食品

12.什么是全球公民社会?全球公民社会的发展和壮大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如何?

答:全球公民:社会是一个相对独立于国家而且跨越国家边界的社会政治领域或空间。

影响:(1)强化了当代国际关系行为体多元化的趋势;

(2)增添了全球公共领域内国际关系合作的新范式;

(3)挑战了以国家权力为中心的国际社会决策程序,有利于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

13、如何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双刃剑作用。

答:积极作用:(1)推动和造就了世界经济的空前繁荣

(2)为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历史机遇。

(3)提升了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并促进了世界范围高科技的迅速发展。

负面影响:(1)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2)增大了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外在压力。

(3)加剧了全球性问题大规模恶化的趋势

14、经济全球化对国际关系产生了什么影响?

(1)、协调与合作成为国家关系的主旋律。

(2)对南北关系产生双重影响:首先南北关系长期以来的紧张态势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其次,扩大了南北两级分化和贫富差距。

(3)推动区域内国家联合。

ppt(一)经济全球化与国家主权:强权威胁主权。一体化挑战主权的传统内涵

(二)经济全球化与本土化:外来文化挑战传统文化。他国发展模式冲击本国自主选择(三)经济全球化与国内政治:国内问题国际化。国际问题国内化

15、如何评价90年代以来的反全球化现象?

答:积极影响:

(1)反全球化运动引起了世界各国人民对全球化负面影响的理性思考

(2).反全球化不会阻碍全球化发展这一反映当代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趋势。

(3).反全球化提出了建构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的迫切性。

(4).反全球化提出了全球治理的紧迫性。

(5). 为发展中国家加强南南合作奠定了新的基础。

(6). 反全球化最现实、最直接的影响是使发达国家的政府、企业和劳动者之间的关系出现调整。

消极影响:

(1)反全球化者对全球化的认识具有片面性,所提出的理论缺乏科学性。

(2)有的反全球化行为虽然切中当今世界的要害,但没有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找不到解决问题的科学途径

(3)反全球化运动更易被发达国家利用,成为其实施贸易保护主义,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施加限制的新借口。

16、分析冷战后恐怖主义膨胀的原因、行为特点。

答:原因:

1、冷战后国际制约力与控制力下降

2、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

3、冷战后民族矛盾凸显

4、宗教矛盾及宗教势力畸形发展

5、一些大国对恐怖主义的纵容和支持

行为特点:

(1)地理范围:跨越国界、区域相对集中

(2)袭击目标:非军事性、非固定化

(3)参与主体:低龄化、女性化、本地化、小型化

(4)活动方式:超常规暴力、凸显心里威慑

(5)行动趋向:高科技化、网络化

(6)本质特征:政治性、暴力性、恐怖性、工具性

17、当代恐怖主义对国际安全及其国际关系有怎样的影响?

冷战后恐怖主义对国际安全的影响:

1、破坏国际社会的安全与稳定;

2、威胁全球民众的生命与财产安全;

3、诱发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

4、引起国家之间的外交纠纷。

18、什么是国际安全机制?试以一实例评价国际安全机制的作用。

国际安全机制指国际行为体为稳定国际秩序、促进共同发展、规范国际行为而建立起来的一系列约束性的制度性安排与交往规则。

作用:(1)为国际社会提供安全对话和合作的平台

(2)对一国“拥核自保”形成国际压力

(3)促进国际(核)军控和(核)裁军的发展进程

(4)对地区冲突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

(5)客观上,大国主导、利益冲突使国际安全机制的效力受到挑战。

19、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的基本内容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20、当今国际安全面临的主要挑战有哪些?你认为解决国际安全威胁问题的最佳方式是什么?

答:(1)挑战:安全对话、外交斡旋、军控谈判、国际维和、安全条约、经济制裁、军事打击。

(2)我认为最佳方式是安全对话机制;因为它是当今世界最广泛运用的机制,既可以一般性的,也可以是专门性的;既可以是双边的,也可以是多边的;它可以增进彼此间的了解和理解,增强彼此间的信任,改善彼此间的关系。如,东盟在维护东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上

就发挥这积极的作用。

21、如何理解全球问题的内涵?全球问题有哪些基本特点?

内涵:(1)国际社会层面(2)社会人类学层面(3)自然与社会层面

基本特点:(1)规模和波及范围:全球性(2)内容和涉及领域:全面性

(3)问题和相互关系:关联性(4)影响和解决难度:挑战性

22、试析全球问题对当代国际关系的影响。

答:当今国际关系的总趋势走向缓和,但天下并不太平,呈现出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全球性问题对当代国际关系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

(1)贫富差距悬殊是全球性现象:富国愈富、穷国愈穷,富人愈富,穷人愈穷,这是当今世界的现实。

(2)毒品泛滥危及全球

(3)民族分裂主义活动与时代潮流背道而驰:冷战结束后,国际局势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民族纠纷骤增,民族冲突加剧。

(4)政治体制改革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课题: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国际社会出现了一种对资本主义进行检讨和反思的思潮。

(5)人权与人道主义干预

23、全球治理的要义有哪些?全球治理对国际关系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要义:(1)全球治理的对象:全球公共问题

(2)全球治理的主体:国家、政府间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

影响:(1)打破国际关系中传统的以国家为中心的体制与模式,有利于创新体制与模式应对国际社会面临的一系列严峻挑战;

(2)冲击国际关系中传统的零和博弈观,有助于推进国际关系由冲突政治向合作政治发展;(3)挑战国际关系中传统的超国家权力的利益分配格局,有利于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发展进程。

24、简述新中国外交战略的发展。

(1)“一边倒”时期的中国外交:中国外交面临着最紧要的中心任务是巩固来之不易的政治独立,为社会主义和平建设争取一个有力的周边环境和国际环境

(2)“两个拳头打人”时期的中国外交:既要反美,又要反苏,在国际舞台上同时反对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政策。

(3)“一条线,一大片”时期的中国外交:按照大致的纬度划一条连接从美国到日本,中国,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和欧洲的战略线,团结这条战略线以外的国家,抗衡侵略野心最大的苏联。

(4)“大调整”时期的中国外交:为了应对国际上多极化的迅猛发展和美苏的全面缓和而从五个方面进行大调整,为中国全面融入国际社会并迅速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大融入”时期的中国外交:中国加速全面融入国际社会中,同时也标志着中国外交正在进入一个更为崭新的时代。

25、21世纪全球化时代外交理念有何发展变化?外交获得了哪些新的发展?

变化发展:(1)新安全观(2)新形象观(3)新秩序观(4)新文明观(5)新发展观(6)新和谐观(7)新民本观

发展:经济外交、灾难外交

大国外交、周边外交

多边外交、双边外交

首脑外交、形象外交

公众外交、民间外交

文化外交、动漫外交

军事外交、峰会外交、

柔性外交

26、谈谈你对近年“新常态下的中国外交”的认识和看法。

(1)外交总体目标明确。

A 2012 年11 月29 日,习近平总书记率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他在参观后发表的讲话中指出,经过鸦片战争以来170 多年的持续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的前景。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B 2013 年10 月下旬,在中共中央召开的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阐述了未来5-10 年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和指导原则:服从和服务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发展同周边国家的关系,巩固睦邻友好,深化互利合作,维护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努力使周边同我国政治关系更加友好、经济纽带更加牢固、安全合作更加深化、人文联系更加紧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中国外交工作指明了方向。

C 2014 年11 月下旬, 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指出: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发展安全两件大事,牢牢把握坚持和平发展、促进民族复兴这条主线,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为和平发展营造更加有利的国际环境,维护和延长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保障。这是中国外交工作的总体目标。

(2)外交理念的坚持与创新。

A和平发展理念:中国不认同“国强必霸”的陈旧逻辑,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

B新型大国外交理念:“不对抗、不冲突,相互尊重、合作共赢”。

C周边外交理念:“亲、诚、惠、容”。

D亚洲安全观:“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

E新型义利观:政治上坚持正义、秉持公道、道义为先,经济上坚持互利共赢、共同发展。F搭便车理念:“欢迎搭中国快车便车”。

G底线理念:“在事关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重大原则问题上,我们不惹事,但也不怕事,坚决捍卫中国的正当合法权益。”

(3)主线外交清晰:大国外交和周边外交并重。

A稳固和拓展大国关系:中国业已同世界上67个国家、5个地区组织建立了72对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用结伴但不结盟的全新实践打造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

B提升周边外交,构建新型的多边合作模式:中国先后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印缅孟经济走廊”、“中巴经济走廊”、牵头组建金砖国家开发银行,设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区域安全合作框架等外交构想,与周边国家携手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