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文献综述封皮

文献综述封皮

文献综述封皮
文献综述封皮

文献综述

论文题目:企业产学研合作案例分析

指导老师:王江

专业:工商管理

班级: 0902

姓名:叶飞

学号: 200950184

1.1国外产学研动态

美国于1984年颁布了国家合作研究法案(National Cooperative Rsearch Act,NCRA),以刺激战略研究合作伙伴关系(Strategic research partnerships,SRP)的形成。SRP包括企业、大学与政府研究机构之间的任何一种公私合作关系,以促进知识和技术从大学和政府研究机构到企业的快速扩散。这些合作关系有:研究合作项目(Research Joint Ventures,RJVs)、战略联盟和网络、行业协会、合作研究与发展协议、技术授权和许可、大学的创业企业以及学术界与产业界的科学家论坛[1]。

Borys和Jemison(1989)认为产学研合作是一种独特的、混合性的跨组织关系,由于产学研跨组织关系往往在目标设置上具有多元化的性质,因而可以避免传统组织结构的缺点、提高技术创新的有效性[2]。

Eliezer(1995)指出产学研合作关系(跨组织)由于合作各方在社会组织体系中所处定位不同而形成的不同价值观,在其本质上类似于跨文化的合作关系,是个人行为和组织行为的综合反映,因而它往往会受到组织文化、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等方面差异的影响;此外,产学研合作关系还普遍受到政府与经济环境等外部因素的引导和制约[3]。

Tornatzky和Bauman(1997)的一项研究表明,在产学研合作中具有支持合作型文化的大学研究人员对产学研合作绩效有着更大的贡献。与此同时,也有不少研究者持不同看法[4]。Yong S. Lee(1996)依据对美国115所大学986名教师的调查数据,指出大学崇尚学术自由的文化氛围并不影响其对与企业合作的追求。在他的调查中,有71%的教师赞同大学的科研应充分考虑企业的应用。因此认为,大学的研究性组织文化并不排斥以应用为目的的行为,阻碍产学研合作的真正障碍在于没能在两种文化之间架起有效的沟通桥梁[5]。R.E. Lopez-Martinez等人(1994)的研究也支持这种观点。在他的研究中同时对大学和企业的有关人员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如果存在良好的沟通方式,产学研之间组织文化的对接和协同,是推动产学研合作绩效提升的关键所在。而且,大学和企业在创新目的、方法和参与方式上的差异,恰好反映了它们各自在创新过程中的比较优势;而这种比较优势,也正是合作创新活动开展的基础[6]。

早在1933年,日本就成立了全国性的按重要课题划分的“产学合作研究委员会”。1956年,日本产业合理化审议会向通产省提交了《关于产学合作的教育

制度》的咨询报告,1960年底,日本内阁会议通过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强调“要特别重视产学合作,加强教育、研究、生产三者之间的有机联系”。60年代后,日本鼓励大学、政府研究机构和产业界之间的合作研究网络,这促使了全国范围内行业研究协会的成立。日本几乎所有国家级项目都采取了产学研三位一体的开发体制。日本政府为了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建立了相关制度,对合作的内容、经费的负担、设施设备的利用等都做了相应的规定[7]。

国外研究产学研合作的方法主要集中在创新系统理论和知识管理理论上。产学研合作关系是通过在委托、信任和交流模式的影响中逐步形成、完善、发展的。一般说来,通过长期合作,合作双方的关系会趋于正式化和制度化。Geisler(1995)指出产学研合作的初始条件对于合作关系的持续性有着重要的影响,也就是说,双方在建立合作关系最初相互信任关系越强,在价值观和心理认同上存在着先期基础越多,它们之间的合作关系就越能够持久地维持[8]。(而在我国,第一次的合作相当于你的信誉、能力、完成情况、用户的满意度的一次检验,如果满意度高,你将会连续不断的接到合作项目,有时甚至是你不擅长的科研开发项目,这样就会合作长久。)Davenport等人(1999)对新西兰产学研合作商业增长技术项目(Technology for Business Growth Program)研究,指出了信任对于产学研合作的重要性[9]。Santoro(2000)的研究表明,产学研参与各方的关系越紧密,合作的绩效水平则越高;并且如果能够在合作初期建立起较为紧密的关系,则其对合作绩效的贡献要远大于后期逐步建立起来的紧密关系[10]。Lopez-Martinez等人(1994)还考察了合作经验对合作行为所发生的作用。他们的研究中,比较了有合作经验的大学和企业与无合作经验的大学和企业在合作过程中所遇到的障碍因素。企业和大学之间的相互影响因素帮助双方保持合作关系,并对合作关系的层次与紧密度有很大的影响。在通常状况下,企业与大学间进行合作研发(collaborativ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R&D)的时间越长,合作期间建立起来的信任感越强,在组织间活动与交流中相互之间就越具有默契;企业与大学之间在R&D上合作的时间越长,双方的关系越呈现出制度化的形式;企业与大学之间在R&D上合作的时间越长,其关系的紧密性越强,这种正式化的关系虽然稳定了双方在技术等方面的合作,但也同时限制了企业在转换合作伙伴上的灵活性,从而在一定程度限制了企业技术能力在广度上的可拓展性(Van,walker,1984)

[11]。但当超过某一最佳限度时,产学研合作关系的紧密性越强,合作研发存在的可能性越低,易于呈现一体化的趋势。因而产学研合作行为在产学研合作关系的紧密度与产学研合作进行R&D活动的可能性之间存在着非线性的关系(Heide et al.1992;Geisler,1995)[12]。

1.2国内产学研现状

1.2.1国内产学研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关于产学研的最常用的几种说法包括:产学研合作、产学研结合、产学研联合、官产学研联合,官产学研金联合。而这方面的研究主要几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001年,王笑君提出了风险承担不够合理是目前制约我国产学研联合技术发展的主要问题。同时,胡恩华分析了当前我国产学研合作的五大问题:技术供给、技术需求、利益分配、风险投资、外部环境问题,并指出了我国目前产学研合作的发展主要问题在于技术问题[13]。李朝阳认为产权制度安排是影响产学研合作效率的关键,产学研合作的产权制度结构是不同产权制度安排的有效耦合【14】。2003年,佟晶石分析了产学研合作与自主知识产权的关系,认为产学研合作的核心内容在于技术系统,目前发展的瓶颈在于以自主知识产权为主的核心技术系统。【15】

1.2.2我国产学研合作政策发展

我国产学研战略联盟发展现状分析产学研战略联盟是我国在多年来的产学研工作中探索出来的一种产学研合作新模式,是产学研发展的一种高级形态,早期虽然没有明确提出产学研战略联盟的概念,但在我国很多重大科技创新活动中或产学研实践工作中,已逐步出现了产学研战略联盟的雏形,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如我国的“两弹一星”的研制,顺丁橡胶的产业化等均是我国产学研联盟的成功案例。近几年来,产学研战略联盟的理论研究及实践探索已如火如荼,逐步被提升到了国家战略行为。2006年,科技部、财政部、教育部、国资委等6部门为联合推进国家技术创新工程,首次提出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这一个新的概念;2007年,我国“推进产学研结合工作协调指导小组”在钢铁、煤炭、化工和农业装备4个领域,组建4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汇聚了相关行业的26家龙头企业和18所国内优势大学、9家骨干科研机构,构建了科研、设计、

生产和市场紧密衔接的技术创新链;2008 年,6部门再次联合发布《关于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基本条件、支持措施等,并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概念进行了明确界定,指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指由企业、大学、科研机构或其他组织机构,以企业的发展需求和各方的共同利益为基础,以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契约为保障,形成的联合开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技术创新合作组织,由此可见,国家目前所提出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虽然在名称上与产学研战略联盟的叫法不一样,但两者的本质是一样的;2009 年,6 部门发布《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总体实施方案》将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和发展列为组织实施技术创新工程的主要任务,并颁布《关于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构建与发展的实施办法( 试行) 》对联盟的建设任务、建设目标、建设原则、建设条件以及联盟的试点建设工作和支持工作等方面进行了明确规定;2010年,科技部发文《科技部关于选择一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开展试点工作的通知》,公布了钢铁可循环流程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新一代煤( 能源) 化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煤炭开发利用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汽车轻量化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36家首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试点单位。以上文件为国家及地方产学研战略联盟的建设指明了方向,为产学研战略联盟的建设、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制度保障,很好地推动了我国产学研战略联盟的构建和发展。目前,全国各地也十分重视产学研战略联盟建设工作。广东省于2005年9月与教育部联合签署了《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合作协议》,将广东省产学研结合工作拉开了新的序幕; 颁布的《广东省人民政府科学技术部教育部关于印发广东自主创新规划纲要的通知》指出进一步深化省部产学研合作,加快建设省部产学研创新联盟,选择若干行业与全国高校、科研机构联合组建产学研创新联盟,围绕产业技术创新链,突破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提升行业技术水平和竞争力,推动产学研合作由“点对点”合作、松散合作、单项合作向系统合作、紧密合作、长期合作转变,进一步探索更高效的省部产学研创新联盟的组织模式和运行方式,到2012年,全省组建100个左右的产学研创新联盟。目前,广东省围绕广东支柱产业和重点产业发展需要,引导部属高校与广东行业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合作,共同组建了数字家庭产学研创新联

盟、数字化制造装备产学研创新联盟、大型风电机组整机及关键部件研制技术与风电场运营保障技术产学研创新联盟、精密制造( 禅城) 产学研创新联盟、半导体照明工程产学研创新联盟、汽车零部件产学研创新联盟、集成电路技术产学研创新联盟、电动汽车省部产学研创新联盟、再生金属综合利用产学研创新联盟等30 多个省部产学研战略联盟,广东的产学研战略联盟的特点是通过省部产学研合作将全国的优势高校吸引到广东参与当地的产学研战略联盟组建,广东省目前所组建的产学研联盟成员单位几乎涉及到全国大部分优势高校。上海市于2004年就提出基于产业集群的区域产学研联盟,整合上海的高校技术创新群、企业群和产业群,共建产学研战略联盟,如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和上海电气、上海汽车工业( 集团) 总公司等7个集团组成了基于产业集群模式的产学研战略联盟,设立了科技基金会,建立起10多个个工程研究中心【16】;2006年,发布“登山行动计划”项目产学研联盟专项支持产学研战略联盟工作。目前,上海市已根据当地产业发展的需要,由政府牵头组织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联合组建了一批产学研战略联盟,如上海汽车工业集团与复旦、上海交大、同济等高校结盟组建了多个研究中心和实验,12 家企业、院校、研究所组建上海电子标签与物联网产学研联盟等,上海市科委副主任寿子琪在“产学研联盟专题研讨会”上的讲话曾对上海的产学研联盟模式进行了总结,认为上海市目前的产学研战略模式主要包括科技园区模式、共建研究中心、工程中心等模式、企业研究院模式、项目牵引模式等。安徽省以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建设、合肥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等为载体,积极探索构建产学研战略联盟新模式,加快推进区域性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仍存在政策和风险投资机制不完善、利益共享机制不成熟、知识产权保护不力、中介服务机构及其职能不健全,政府主导作用不明显、政策落实不到位、总体投入偏少等现象【17】。

1.2.3我国产学研合作现状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全球经济日趋一体化的今天,科技与经济的关系从来没有如此密切,产学研合作已经成为各国推动技术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有效形式,也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有效实现途径。1992年4月,我国国家经贸委、教育部、中科院共同实施了“产学研联合开发工程”。这将近20

年来,在政府的引导下,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所积极运作、组织和实施,通过专家咨询、技术转让、共同研发、共办高科技实体等多种方式的产学研合作,逐步形成了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共同发展的产学研合作模式,而这也取得了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科技与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发展,对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8】。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和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产学研结合作为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迅速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手段受到社会普遍重视。在各级政府部门以及产学研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产学研结合蓬勃发展,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

(1)市场机制在产学研结合中的主导作用逐步增强。

产学研结合是建立在共同利益基础上的市场行为,市场机制逐渐发挥主导性作用,行政手段的作用已大大减弱。大量的产学研结合从自身发展要求出发,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自主选择合作伙伴,协商签订合作协议,开展合作并分配合作成果。2007年成立的钢铁循环流程、新一代煤化工、农业装备、煤炭开发利用等4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就是适应产业发展要求产学研主动结合的结果。

(2)产学研结合日益成为各创新主体的内在需求。

企业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国内外竞争压力,需要与大学和科研院所合作解决发展中面临的技术难题。大学和科研机构对于产学研结合也有强烈的内在需求。大学和科研机构的选择研究方向和选题以及大学和科研机构形成的大量具有市场前景的科研成果都需要加强与企业的结合。

(3)产学研结合的形式呈现多样化。

产学研结合不再采取单纯的项目合作方式,而是出现了从项目合作到战略合作等多种形式。一是建立信息交流平台如共同举办论坛、研讨会等;二是开展项目合作,包括企业委托研发、科研机构技术转移以及产学研联合攻关等项目;三是共建科研基地,包括共建联合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等;四是组建研发实体。通过共同出资或技术入股的形式组建研发实体,进行技术开发和产业化;五是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4)产学研结合开始着眼于完整产业链的技术创新。

产学研结合不再满足于解决单元技术问题,而是开始围绕产业链的形成而进

行技术创新。一是在产业领域内构造完整的产业技术创新链的产学研合作开始出现,如由钢铁研究总院、宝钢等10家单位组成的钢铁可循环流程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二是跨行业、跨领域集成创新的产学研合作开始出现,如由一汽奇瑞等12家单位组成的汽车轻量化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三是围绕产业新兴技术及标准的研发与应用开展产学研结合,如由华为、联想等30多家单位组成的TD-SCDMA 联盟。

(5)产学研结合的政策环境逐步改善。一是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大学和科研机构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法规,如1999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若干规定》;二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则纲要》配套政策提出了支持产学研结合的一些政策,如支持产学研联合开展消化吸收和再创新;三是“十一五”期间国家科技资源配置开始向支持产学研结合的方向倾斜;四是各地方积极制定促进产学研结合的有关政策措施,如江苏省设立了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来推动产学研结合。

但是,我国产学研合作因为自身的一些问题,仍然需要发展,而这些问题正好阻碍了产学研合作的发展和深化。从组织上看,我国产学研合作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1)组织间信息交流问题

产学研合作各方在管理体制上仍然是条块分割、自成体制、各自为政。主管部门不同,运行机制也不同,导致在产学研合作的交接点上,合作各方都缺乏系统有效的管理。如高校和科研院所对科研的前期工作,即项目选题、申报等有一整套管理制度和办法,有相应的管理机构;企业则对成熟的科技产品的工艺、生产、销售及售后服务等有一整套管理制度和经验。但是对于科技成果鉴定以后的中试,以及开发、推广、应用、落实合作伙伴、沟通信息或牵线搭桥等介于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之间的协调管理则缺乏有效的制度和机制。无论是高校、科研院所、企业还是政府,均无一定的管理机构、管理程序或共同管理的制度和政策,使这一环节成为真空地带。而这一环节恰恰是产学研合作的交叉点或临界点,是推进科技进入经济必不可少的一环。缺了这一环,导致大批的科技成果束之高阁,使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建立缺乏管理体制方面的保证。

不论是产业政策还是风险分担机制的建立相对滞后,还不能有效地对产学研

合作起到应有的引导和扶持作用。产学研合作的信息平台还未充分建立,导致产学研合作之间的主动信息交流偏少,合作信息的获取渠道也较为缺乏。

在产学研合作过程中,由于合作各方的交流不够、准备不足,也会经常给产学研合作带来阻碍和困扰。在合作前期,企业对产学研合作的准备工作往往做的不够深入、交流不充分,没有经过对技术和企业自身能力的充分分析就匆匆上马,对技术的成熟度缺乏了解,对市场的发展前景没有经过严谨的调研,合作双方知识资产的互补性和兼容性,加之对企业自身未来发展方向不明确,导致产学研合作最终不仅未给本企业带来应有的效益,反而使企业遭受了财务损失。在合作进行过程中,对产学研合作的合作模式和机制选择不当,对合作风险估计不足、利益分配机制设计不当,合作双方的交流层面匮乏、缺少必要的相互了解和信任,导致后期合作纠纷不断,也会给产学研合作的有效性和效率带来负面的影响。

(2)组织分工问题

企业、大学以及科研院所对于产学研合作过程中各自的角色定位还缺乏清晰的认识。由于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还没有彻底的转变,思维惯性还左右着工作的方式,科研机构还是习惯于根据政府和上级部门的指示和要求开展研究工作,对于市场压力、社会需求还没有足够的敏感性,导致技术成果的转化率偏低。另一方面,企业在产学研合作决策上尚处于领导决策阶段,缺乏有效的前期市场调研和规范的合作决策流程,导致产学研合作决策上存在着一定的随意性问题。

对于企业而言,自身的信誉特别是合作精神是影响企业合作研发效率的关键因素。企业的合作精神属于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公司内部还没有形成一种良好的企业文化。企业内部本身缺乏合作精神,更不要说与外部的合作精神。公司如果只单纯的考虑有形利润,将导致许多公司合作的目的不是为了实现双赢,而是为了更加经济地学得他人的关键技术,这种合作环境会严重阻碍国内产学研合作的发展。由于上述情况的存在,国内企业偏爱外资企业作为合作伙伴,除了看重其一流的研发能力,更认可其公司信誉和合作精神。

而对于高校和科研而言,研发能力是其核心的内容,但是目前产学研合作中高校的研发能力并未得到很大的发挥,很多时候企业所需求的仍然是国外的先进工艺水平,而应企业需求,高校只是成了这个先进工艺的转变者。这在很大程度

上阻碍了产学研的向前发展,也使得高校自身的研发能力受到了很大的抑制和社会的质疑【19】。

由于产学研合作双方认识上的差别,导致了在产学研合作上大量存在技术供给与技术需求的错位问题。长期以来科技成果评价中忽略了科技成果的市场价值,结果导致科研不是面向市场需求,仅是单纯追求学术价值和地位而进行与实际脱节的研究。因此大学与科研机构为更给企业带来有效的技术共给,加之企业方面也常常因为认识上存在的问题而最终导致产学研合作有效性和绩效的下降。

(3)组织利益分配问题

①合作资金分配问题

产学研合作在国外均设有专门的合作基金。如美、英、日等国设立的“科学基金”、“教育与工业或商业联合奖励基金”、“教育与企业合作奖励基金”等等。这些基金从经济支撑条件方面保证了产学研合作过程中对资金的需求。

我国虽有“973”,“863”计划,但是目前尚无用于支持产学研合作的专项拨款,缺乏稳定的产学研合作资金来源,已有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火炬计划”等项目基金,由于是以企业为中心,高校和科研机构作为技术支撑,在研发费用的划分、利益的分配方面,企业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目标值相差甚远,很难达到三者平衡,所以高校和科研机构对这类项目资金的申报积极性不高。因此,开辟稳定的资金渠道,加强经济支撑条件是产学研合作过程中急待解决的问题。

②知识产权定位问题

我国在知识产权制度上起步较晚,而产学研合作的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拥有比较完善的知识产权制度,避免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三方之间出现知识产权的纠纷问题。而在国外,由于很早就意识到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因而其在知识产权制度方面的法律法规比较完善,使得产学研合作中各个单位和部门都有法可依,没有后顾之忧。

(4)组织功能不完善

合作创新面临的不确定性比个体创新更高,因为其不确定性不仅来自于外部环境,而且源于合作组织内部的不确定性因素。由于在产学研合作过程中,一些企业将其视为一种权宜之计,从而导致合作动机出现偏差;同时由于机会主义、

知识外溢、协调成本等因素的存在,致使产学研合作的有效性和效率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因此如何能够最大限度地解决和逐步消除这些不确定性,是我们在产学研合作中面对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产学合作组织功能不完备。我国目前多数产学合作组织仅是一个松散的整合体,董事会的职能仅仅是对学校的办学方向,专业设置,培养方案等问题起监督、指导、咨询、审议作用,而没有实质上的决策权。产学研的结合只是组织的一项义务,并无法律效能。因此,这种组织只相当一个协会。在这种组织性质下董事会作用的发挥完全取决于产学双方的积极性。如果产学双方都能正确认识,积极认真的开展合作,那么这种体制一定能产生良好的效果。事实上双方认识不同,或一方积极或双方均不积极,那么这样组织形同虚设。由于合作组织不具有权威性,没有决定权,无论是高校方面还是企业方面,都没有很好的合作设想,建设或方案都没有得到较好的实施,许多问题都是空谈而已【20】。

(5)组织外环境问题

①缺乏必要的物质和经费保障

产学相长,双向互惠,给企业生产经营注入了活力,但具体工作的开展,确实给一些人员增加一定的工作量,对由此产生的考核和分配问题,应引起校企双方的共同关注。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实际工作,需要支付差旅费,生活补贴费,教学津贴,有时甚至还要支付企业一定的费用;企业接收学生参加实际工作,要提供住宿条件,劳保福利,劳动报酬,课时费等。而这些必要的条件和经费,往往难于及时提供。同时,大学的科研经费不足,企业不愿进行先期投入或投入的经费较少;而国家对大学的评价指标中,没能将大学有多少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作为一个重要的指标。

②产学研基础建设相对落后

作为产学研运作主体的企业,其科技人员多少,科技设备强弱,经费投入大小,消化创新能力高低等,直接影响其速度,规模和效益。发达国家科技人员60%以上分布在企业;企业内有较完备的科研设置;有充足的科研经费——一般占营销收入的5%~20%不等;有相对独立的科研机构,消化创新能力极强。甚至可以直接引进国内外较成熟的先进技术加以消化吸收,并创造出更有竞争力的新优势;还有自己的培训中心。有针对性地培训出自己所需的专业人才。故这类企

业,已成为国家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基础。比较而言。我国科技人员多游离于企业之外,企业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比重偏低,一般占2%~5%,欠发达地区3%以下;科研费用少,较好的占营销收入8%~10%,一般为5%以下,有独立科研机构的很少;引进后消化不足,创新力更低。近年我国实行科技体制改革,国家大力提倡“科技面向经济”,“教研为经济服务”等,鼓励高校,科研与企业挂钩,出了一些成果。但亦有资料表明,中国近年来每年有3万多项科技成果,而实际上才约有20%转化为批量生产,而形成产业规模的仅有5%。是其典型表现【21】。

(6)法律制度层面尚缺乏完备性

体制衔接仍存在障碍,科技、教育和经济各(产业)部门之间的条块分割,在各方利益的分配方面协调难度较大,各主体问形成了坚厚的行业阻隔,导致产学研的紧密配合有效合作存在很大的问题。知识产权保护表现为归属错位和信息泄漏两个方面。上述这些问题需要通过政府的力量进行协调,,在宏观上进行控制,并在立法方面加以完善,如出台促进产学研合作的政策、法规和相关配套措施。

[1]王建.构建产学研精深合作模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EB/OL].中国科技产

业网,(2009—07—24)

[2]李学勇.要大胆创新产学研结合思路和模式[EB/OL].陕西省产学研服务

网,(2007—05—29)

[3]王昕红,崔瑞锋,陆根书,席酉民,梁磊.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企业技

术创新——基于企业的视角[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2):26—30.[4】王迪.国外产学研合作的主要模式与启示[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8(7):32—34.

[5]亨利埃茨科威滋.三螺旋——大学、产业、政府三元一体的创新战略[M].北

京:东方出版社,2005:23—28.

[6]张义芳,翟立新.产学研研发联盟:国际经验及我国对策[J].科研管理,

2oo8(3):42—48.

[7]赵晶媛.探索企业新型产学研合作模式[J].科技管理研究,2008(9):14

—16.

[8] 张德英. 地方高校构建产学研合作科技创新体系的途径探讨[J]. .

[9] 万钢. 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J]. .

[10] 林跃富,夏春威. 抓好校企产学研合作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J]. .

[11] 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J]. .

[12] 尹宁,肖敬东,肖晨帆. 镇江市产学研合作工作的调查与思考[J]. .

[13] 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成立大会暨高峰论坛《北京宣言》[J]. .

[14] 孙雷. 地方高校校企合作的对策思考[J]. .

[15] 朱亚伟,陈宏坤. 整合资源实现共赢——山东金正大集团-中国农业大

学产学研合作模式分析[J]. .

[16] 王洪礼. 创新开展产学研合作推进芜湖新兴产业发展[J]. .

[17] 王勇,陈以. 我国高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探讨[J]. .

[18] AndreaBonaccorsi,AndreaPiccalugadu.. R&DManagement . 1994

[19] Daniele Archibugi,Alberto Coco.. Journal of Common Market Studies . 2005

[20] Becker, Wolfgang,Dietz, Jurgen.. Research Policy . 2004

[21] Behrens,T.R.,Gray,D.O.. Research Policy . 2001

文献综述范例模板

文献综述 学生姓名学号 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专业市场营销 题目关于中华老字号品牌发展的文献综述指导教师 2017 年 6 月

一、前言 中华老字号品牌是我国商业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但如今由于消费行为、传播环境的碎片化与多元化、民族意识的回归等因素,给老字号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为了改变当今老字号面临的逐渐衰亡的现象,重振老字号品牌。本文搜集了20篇相关文献并根据各家学者的观点,整理汇总成一篇文献综述。先是对中华老字号的概念和界定做归纳整理,接着对当今中华老字号发展的现状情况进行了搜集整合,着重分析了当下中华老字号面临的问题,如缺乏创新、品牌传播方式落后、商标保护意识薄弱等问题。同时根据各位学者针对问题提出的相关建议做了整理,以便为今后对中华老字号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作用。 二、正文 (一)、中华老字号的概念和界定 老字号是数百年商业和手工业竞争中留下的珍品,都各自经历了艰苦奋斗的发家史而最终统领一行。中华老字号的定义随着时代的发展也有不同的解释,以下有几种不同的,具有代表性的概念和界定: 熊长博(2011)在《中医药老字号的现代化之路》中指出:2006年商务部官方认定的中华老字号定义是指历史悠久,拥有世代传承的产品、技艺或服务,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取得社会广泛认同,形成良好信誉的品牌。除此之外,品牌的创建时长不得低于50年。[1]程国鹰(2011)在《中华老字号杏花村“汾酒”品牌创新策略研究》里将中华老字号的界定整理出来,具体为:品牌创立于1956年(含)以前,传承独特的产品、技艺或服务,有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企业文化,具有中华民族特色和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具有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内地资本和港澳台地区资本相对控股,经营状况良好,且具有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2] 刘婧维(2014)在《中华老字号企业网络营销研究》中认为中华老字号是指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沿袭和继承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和独特的工艺,历史悠久,取得了社会广泛认同,赢得了良好信誉的产品品牌。[3]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科技师学院 本科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人像摄影构图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院(系、部)名称:教育学院 专业名称:教育技术学 学生姓名:文诗 学生学号:1910100204 指导教师:庞海明 2014年3月10日 科技师学院教务处制

摘要 一好的摄影作品能够给人以赏心悦目的视觉感受,能将拍摄者的思想情感直观的呈现给观众。诚然,摄影是一门视觉艺术,它源于客观现实,但它并不是对客观现实的简单复制。而是要通过一定的构图手段呈现出比客观现实更加富有表现力的摄影画面。人像的拍摄是当今大众生活中最普遍的拍摄题材,是人们记录生活、表现生活的重要工具。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拍摄的人像摄影作品的审美要求也越来越高,很多拍摄者已经不再满足于把人像摄影当做随意的消遣,而是追求更加生动耀眼、富有魅力又独具特色的人像照片。这就要掌握一定的人像摄影构图技巧,只有画面的容与形式完美结合,才能充分的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意图。通过调研和实践,对日常生活中普通拍摄者和初学者在人像摄影构图中的常见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参考国外文献,了解国外人像摄影构图的发展趋势,结合国形势,综合分析解决人像摄影构图常见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并论述提升人像摄影构图效果的建议,以及各种人像摄影构图方法的选择和应用。 关键字: 人像摄影;摄影构图;方法分析

前言 人像摄影,无论是对专业摄影师,还是普通的业余爱好者,都是常见的拍摄题材中最重要的容,尤其是对于普通的拍摄者来说,绝大多数摄影作品都是拍摄人像。外出旅游、朋友聚会时会合影留念;偶尔发条微博,会秀几自拍。有些人的照片令人印象深刻,有些人的照片却了无生趣,平淡无奇。这其中的关键就在于摄影构图。摄影构图诞生于绘画构图,众多绘画艺术家在多年创作过程中,发现了一些使画面看上去更漂亮的构图规则,这些规则同样适用与摄影艺术。不同的是,相机本身(镜头的选择;图片的处理等)为摄影提供了多种个性表现的可能。[1]通过摄影者的匠心独运和情节生动的画面布局,一幅形神具备的人像摄影作品才得以诞生。 大部分人拍摄人像时,都会将被摄对象简单的放在取景画面中,最终得到的画面效果往往普普通通,毫无特色;而有些人拍摄的照片总是赏心悦目,能紧紧抓住人们的视线。这就是摄影构图的神奇作用。好的容和思想要通过具体的形式结构来呈现,然而摄影构图作为摄影艺术的表现形式,要讲究一定的方法和技巧,通过对大量人像摄影构图相关资料的阅读和分析,了解了人像摄影构图的构图形式和方法,以及形式美的基本规律。通过广泛的访问调研和不断的摄影实践,总结了普通拍摄者在人像摄影构图中的常见问题,对各种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和整理,详细分析人像摄影构图的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和技巧。在了解基本构图理论的基础上继续提升,阐述影响人像摄影构图效果的景别、画幅、角度等相关因素,分析不同因素的特性和功能,提出了根据不同的拍摄容合理调节各种因素以提升照片效果的建议,最后基于对文献和摄影实践的研究和分析,总结各种构图形式方法在实际拍摄中的选择和应用技巧。 一国外人像摄影构图的发展现状 国外的摄影家们对摄影构图高度非常重视。如被誉为最负盛名的摄影构图大师的法国摄影家亨利·卡蒂埃—布勒松。[2]在长期的摄影实践中,对拍摄画面的布局非常敏感,他看似轻松随意的作品都是通过精心严谨的画面构图所呈现出来的。在摄影构图方面,布勒松有许多独到的见解。他指出:“构图是我们永远必须全力以赴的首要任务。然而,在拍摄的那一瞬间,它却只能从直觉中产生,因为我们当时是在捕捉稍纵即逝的时刻,而且,它所牵涉到的种种相互关系,都处在运动之中。应用黄金分割时,摄影者除了自己的眼睛之外,便没有什么规矩准绳可以遵循。”长期以来,人们总结出了很多人像摄影构图的基本形式和法则,国外的摄影家却经常告诫人们,对摄影构图法则不要过分拘泥,因为它会束缚人们的创造性。事实上,他们的许多名作也并非都是采用这些法则来创作的。他们非常看重摄影的临场感。摄影时,拍摄者必须根据拍摄容环境和创作意图等进行灵活的处理。美国摄影家L.小雅各希斯也认为:“构图是从摄影者的心

文献综述格式及封面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的写作要求 为了促使学生熟悉更多的专业文献资料,进一步强化学生搜集文献资料的能力,提高对文献资料的归纳、分析、综合运用能力及独立开展科研活动的能力,现对本科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提出文献综述的写作要求,具体要求如下: 一、文献综述的概念 文献综述是针对某一研究领域或专题搜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就国内外在该领域或专题的主要研究成果、最新进展、研究动态、前沿问题等进行综合分析而写成的、能比较全面地反映相关领域或专题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的综述性文章。“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评述。 二、撰写文献综述的基本要求 文献综述主要用以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除综述题目外,其内容一般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作。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总结部分,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对进一步的发展方向做出预测。 参考文献,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也为评审者审查提供查找线索。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与毕业论文相同。 三、撰写文献综述的基本注意事项 1.在文献综述时,应系统地查阅与自己的研究方向直接相关的国内外文献。搜集文献应尽量全,尽量选自学术期刊或学术会议。掌握全面、大量的文献资料是写好综述的前提。 2.文献综述的题目不宜过大、范围不宜过宽,这样撰写时易于归纳整理。

文献综述格式模板.doc

文献综述格式模板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特别是阳性结果,而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在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总结部分,与研究性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对所综述的主题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参考文献虽然放在文末,但却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找线索。因此,应认真对待。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关于参考文献的使用方法,录著项目及格式与研究相同,不再重复。 注意事项 由于文献综述的特点,致使它的写作既不同于读书笔记读书报告,也不同于一般的科研。因此,在撰写文献综述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⒈搜集文献应尽量全。掌握全面、大量的文献资料是写好综述的前提,否则,随便搜集一点资料就动手撰写是不可能写出好多综述的,甚至写出的文章根本不成为综述。 ⒉注意引用文献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在搜集到的文献中可能出现观点雷同,有的文献在可靠性及科学性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引用文献时应注意选用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较好的文献。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格式

政法与历史学院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的内容及格式要求 一、内容要求 文献综述是在研究选题确定后并在大量搜集、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相关课题或相关领域已有研究成果进行的综合性介绍,目的是理清本课题已有的研究基础及尚存的研究空间,它既可以给研究者在充分借鉴前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如何进一步深化本课题的研究指明方向,还可以帮助读者(或论文审阅者)明确本研究的新意所在。因此,写好文献综述,对于课题研究具有重要作用。 文献综述的结构一般由下列成份构成: 1、标题。文献综述的标题一般多是在论文选题的标题后加“研究综述”或“文献综述”字样。 2、提要或前言。此部分一般不用专设标题,而是直接作为整个文献综述的开篇部分。内容是简要介绍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将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如果本课题涉及到较前沿的理论,还应对该理论进行简要介绍;最后要介绍研究者搜集的资料范围及资料来源,其中要讲清查阅了哪些主要著作、在网络中查询了哪些资料库(如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等)、并以怎样的方式进行搜索(如通过输入“关键词”或“作者名”或“文章名”进行搜索,一般用精确匹配),共搜索到的相关论文的篇目数量多少,对自己有直接参考价值的论文有多少等信息。 3、正文。这是文献综述的核心部分。应在归类整理的基础上,对自己搜集到的有用资料进行系统介绍。撰写此部分时还应注意以下两点:其一、对已有成果要分类介绍,各类之间用小标题区分。以下是常见的分类线索:按时空分类(如:本课题的研究历史与研究现状、国外研究现状与国内研究现状);按本课题所涉及的不同子课题分类;按已有成果中的不同观点进行分类,等等。其二、既要有概括的介绍,又要有重点介绍。根据自己的分类,对各类研究先做概括介绍,然后对此类研究中具有代表性的成果进行重点介绍。重点介绍时要求要点明作者名、文献名及其具体观点。无论是概括介绍还是重点介绍的文献资料均要求将文献来源在参考文献中反映出来,但不要求一一对应。

文献综述范例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简称综述,是对某一领域,某一专业或某一方面的课题、问题或研究专题搜集大量相关资料,然后通过阅读、分析、提炼、整理当前课题、问题或研究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或建议,对其做出综合性介绍和阐述的一种学术论文。 基本解释: 文献综述是在确定了选题后,在对选题所涉及的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广泛阅读和理解的基础上,对该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包括主要学术观点、前人研究成果和研究水平、争论焦点、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原因等)、新水平、新动态、新技术和新发现、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和评论,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研究思路而写成的一种不同于毕业论文的文体。 文献综述是研究者在其提前阅读过某一主题的文献后,经过理解、整理、融会贯通,综合分析和评价而组成的一种不同于研究论文的文体。 检索和阅读文献是撰写综述的重要前提工作。一篇综述的质量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者对本题相关的最新文献的掌握程度。如果没有做好文献检索和阅读工作,就去撰写综述,是绝不会写出高水平的综述的。 好的文献综述,不但可以为下一步的学位论文写作奠定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提供某种延伸的契机,而且能表明写本综述的作者对既有研究文献的归纳分析和梳理整合的综合能力,从而有助于提高对学

位论文水平的总体评价。 在《怎样做文献综述——六步走向成功》中,劳伦斯·马奇和布伦达·麦克伊沃提出了文献综述的六步模型,将文献综述的过程分为六步:选择主题、文献搜索、展开论证、文献研究、文献批评和综述撰写。 文献综述根据研究的目的不同,可分为基本文献综述和高级文献综述两种。基本文献综述是对有关研究课题的现有知识进行总结和评价,以陈述现有知识的状况;高级文献综述则是在选择研究兴趣和主题之后,对相关文献进行回顾,确立研究论题,再提出进一步的研究,从而建立一个研究项目。 相关格式 文献综述 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摘要、引言、主体和参考文献。 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结果、动态和进展。 摘要和关键词 摘要限200字以内。摘要要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不应出现图表、冗长的公式和非公知的符号、缩略语。摘要后需要给出3-5个关键词,中间应用分号“;”分隔。 引言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研究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

文献综述的写作要求及封面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的写作要求 为了促使学生熟悉更多的专业文献资料,进一步强化学生搜集文献资料的能力,提高对文献资料的归纳、分析、综合运用能力及独立开展科研活动的能力,现对本科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提出文献综述的写作要求,具体要求如下: 一、文献综述的概念 文献综述是针对某一研究领域或专题搜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就国内外在该领域或专题的主要研究成果、最新进展、研究动态、前沿问题等进行综合分析而写成的、能比较全面地反映相关领域或专题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的综述性文章。“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评述。 二、撰写文献综述的基本要求 文献综述主要用以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除综述题目外,其内容一般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作。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总结部分,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对进一步的发展方向做出预测。 参考文献,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也为评审者审查提供查找线索。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与毕业论文相同。 三、撰写文献综述的基本注意事项 1.在文献综述时,应系统地查阅与自己的研究方向直接相关的国内外文献。搜集文献应尽量全,尽量选自学术期刊或学术会议。掌握全面、大量的文献资料是写好综述的前提。

文献综述封皮

文献综述 论文题目:企业产学研合作案例分析 指导老师:王江 专业:工商管理 班级: 0902 姓名:叶飞 学号: 200950184

1.1国外产学研动态 美国于1984年颁布了国家合作研究法案(National Cooperative Rsearch Act,NCRA),以刺激战略研究合作伙伴关系(Strategic research partnerships,SRP)的形成。SRP包括企业、大学与政府研究机构之间的任何一种公私合作关系,以促进知识和技术从大学和政府研究机构到企业的快速扩散。这些合作关系有:研究合作项目(Research Joint Ventures,RJVs)、战略联盟和网络、行业协会、合作研究与发展协议、技术授权和许可、大学的创业企业以及学术界与产业界的科学家论坛[1]。 Borys和Jemison(1989)认为产学研合作是一种独特的、混合性的跨组织关系,由于产学研跨组织关系往往在目标设置上具有多元化的性质,因而可以避免传统组织结构的缺点、提高技术创新的有效性[2]。 Eliezer(1995)指出产学研合作关系(跨组织)由于合作各方在社会组织体系中所处定位不同而形成的不同价值观,在其本质上类似于跨文化的合作关系,是个人行为和组织行为的综合反映,因而它往往会受到组织文化、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等方面差异的影响;此外,产学研合作关系还普遍受到政府与经济环境等外部因素的引导和制约[3]。 Tornatzky和Bauman(1997)的一项研究表明,在产学研合作中具有支持合作型文化的大学研究人员对产学研合作绩效有着更大的贡献。与此同时,也有不少研究者持不同看法[4]。Yong S. Lee(1996)依据对美国115所大学986名教师的调查数据,指出大学崇尚学术自由的文化氛围并不影响其对与企业合作的追求。在他的调查中,有71%的教师赞同大学的科研应充分考虑企业的应用。因此认为,大学的研究性组织文化并不排斥以应用为目的的行为,阻碍产学研合作的真正障碍在于没能在两种文化之间架起有效的沟通桥梁[5]。R.E. Lopez-Martinez等人(1994)的研究也支持这种观点。在他的研究中同时对大学和企业的有关人员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如果存在良好的沟通方式,产学研之间组织文化的对接和协同,是推动产学研合作绩效提升的关键所在。而且,大学和企业在创新目的、方法和参与方式上的差异,恰好反映了它们各自在创新过程中的比较优势;而这种比较优势,也正是合作创新活动开展的基础[6]。 早在1933年,日本就成立了全国性的按重要课题划分的“产学合作研究委员会”。1956年,日本产业合理化审议会向通产省提交了《关于产学合作的教育

文献综述优质范文.doc

文献综述范文 一、文献综述不应是对已有文献的重复、罗列和一般性介绍,而应是对以往研究的优点、不足和贡献的批判性分析与评论。因此,文献综述应包括综合提炼和分析评论双重含义。 文献综述范文1:"问题——探索——交流"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研究 ... ...我们在网上浏览了数百种教学模式,下载了二百余篇有关教学模式的文章,研读了五十余篇。概括起来,我国的课堂教学模式可分三类: (1) 传统教学模式——"教师中心论"。这类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根据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是我国长期以来学校教学的主流模式。它的优点是... ...,它的缺陷是... ... (2) 现代教学模式——"学生中心论"。这类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从教学思想、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管理等方面均以学生为中心,20世纪 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得到迅速发展。它的优点是... ...,它的缺陷是... ... (3) 优势互补教学模式——"主导——主体论"。这类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兼取行为主义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之长并弃其之短,是对"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的扬弃。"主导——主体论"教学模式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但在教学实践中还没有行之有效的可以操作的教学方法和模式。

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可表述为"复习导入——传授新知——总结归纳——巩固练习——布置作业"。这种教学模式无疑束缚了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发挥。当今较为先进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可表述为"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讨论问题,提出方案——交流方案,解决问题——模拟练习,运用问题——归纳总结,完善认识"。这种教学模式力求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广大教师所接受,并在教学实践中加以运用。但这种教学模式将学生的学习局限于课堂,学习方式是为数学而数学,没有把数学和生活结合起来,没有把学生学习数学置于广阔的生活时空中去,学生多角度多途径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受到限制,尤其是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能力发展受到限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此,我们提出"‘问题——探索——交流 ’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研究"课题。 文献综述范文1中,研究者对有关研究领域的情况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和了解,对相关文献作了批判性的分析与评论。对于正在从事某一项课题的研究者来说,查阅文献资料有助于他们从整体上把握自己研究领域的发展历史与现状、已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存在争议的地方、研究的最新方向和趋势、被研究者忽视的领域、对进一步研究工作的建议等。 文献综述范文2:农村中学学生自学方法研究 1.国外的研究现状 国外的自学方法很多。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程序学习法... ...,程序学习使学习变得相对容易,有利于学生自学。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所创设的试误学习法... ...,它主要解决学习中的问题。还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范例

宁波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文献综述 题目论“法律关系本座说”对国际私法的影响指导教师尹力 学院法学院专业法学班级法学072班 学生姓名徐元媛学号074050428 开题日期2010年12月10日要求:一、说明材料来源情况;二、对课题的研究历史、研究现状等进行准确的分析与归纳并作出简要评述;三、表达自己的观点与主张,阐述该课题的发展动向和趋势;四、字数要求不少于3000字,可另附纸。 文献综述正文: 见附页 指导教师签字 年月日

附页: 关于“法律关系本座说”对国际私法的影响的文献综述论文题目:论“法律关系本座说”对国际私法的影响 法学072班 074050428 徐元媛 作为国际私法经典学说之一的“法律关系本座说”,一直备受研究者的关注而形成了诸多研究成果,它们或以学术专著为载体,或以学术论文的面目示人,主要围绕以下一些方面的问题展开讨论。 一、关于“法律关系本座说”的成因 萨维尼从根本上颠覆了冲突法主题的关注方式,而被公认为是冲突法世界的“哥白尼”。在实体法与超越实体法之间,萨维尼的独特身份、优雅节制的精神操守、先人的历史储备以及法律关系的格致工夫,这一切的风云际合为萨维尼奠定了重估一切价值所必不可少的历史机缘。因了这份缘分,冲突法革命在萨维尼的身上灿烂生发。①萨维尼对法律冲突问题进行了重估一切价值的尝试,因而最终产生了“法律关系本座说”这一据说是他“其他著作都比不上的最高影响”的理论成果。②关于“法律关系本座说”的成因,现有文献主要是从社会背景和哲学渊源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一)社会背景 在18世纪末期,德意志仍然处于资本主义手工业的初级阶段,资本主义关系的发展非常微弱和缓慢。整个德意志处于封建农奴制和封建分裂割据局面。在德意志各邦国中,对历史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是普鲁士王国,也就是萨维尼的祖国。在普鲁士王国的发展过程中,“容克”始终是中坚力量,是这个国家的统治阶级。市民阶级在普鲁士的力量非常微弱。因此,从王权集中这个意义上讲,普鲁士君主专制要比西欧强得多。这里始终也没有出现像“三级议会”、“国会”这种王权与资产阶级联盟的机构。因此,普鲁士资本主义因素相当薄弱。在政治上,普鲁士王国是几次反法联盟的中坚力量。由此,招致拿破仑沉重的军事打击和异族的政治统治。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是德意志民族觉醒的警钟,法国大革命提供了民族团结的范例,宣告了各民族的自由、平等,拿破仑在德意志以“革命者”的身份出现,同时又充当了贪得无厌的掠夺者。这就从正反两方面启动了德意志的民族意识和民族主义运动。从1800年起,德意志掀起了猛烈的民族运动。尽管这个时期民族主义是保守主义和自由主义的结合,但目标是一致的:要求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压迫,恢复德意志的独立性。 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出现了一位法学宗师萨维尼,也产生了这位法学家伟大的法学思想。③(二)哲学渊源 ①张春良:《重估一切价值的尝试:萨维尼冲突法革命发生学之究竟》,《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第6期。 ②杜涛:《德国国际私法:理论、方法和立法的变迁》,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183页。

标准文献综述格式及范文

标准文献综述格式及范文 标准文献综述格式及范文一、文献综述的基本要求1.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指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研究课题或研究题目(初步)确定后,通过搜集、整理、阅读国内外相关学术文献资料,就与该课题或题目直接相关的主要研究成果、学术意义、研究方法、研究动态、最新进展等问题进行归纳总结、综合分析后所做的简要评述。2.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所评述的学术文献必须与学生所撰写论文保持大体上的一致,必须对可能影响所撰写论文主要论点、政策建议或反驳依据等主要学术结论的相关文献及其主要论断做出清晰、准确、流畅的说明,必须保证综述本身结构的完整性,能够反映学生的利用学术文献的综合能力。3.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学生撰写毕业论文(设计)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在论文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文献综述必须按学校要求的基本规范撰写;论文类题目提交30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设计类题目提交2000字左右的设计方案报告;文献综述的成绩综合纳入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成绩之中,未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的学生不得参加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文献综述是针对某一研究领域或专题搜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就国内外在该领域或专题的主要研究成果、最新进展、研究动态、前沿问题等进行综合分析而写成的、能比较全面的反映相关领域或专题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的综述性文章。“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评述。1.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一篇相对独立的综述性学术报告,应该包括题目、前言、正文、总结等几个部分。题目:一般应采用《×××研究的文献综述》作为标题,经指导教师批准以所研究题目或主要论题加“文献综述”的方式作为标题。前言:点明毕业论文(设计)的论题、学术意义以及其与所阅读文献的关系,简要说明文献收集的目的、重点、时空范围、文献种类、核心刊物等方面的内容。正文:无固定格式,可以按文献的时空顺序,层次顺序,毕业论文(设计)的论点顺序等展开,总之要根据毕业论文(设计)的具体情况撰写,对毕业论文(设计)所采用的全部参考文献分类、归纳、分析、比较、评述,应特别注意对主流、权威文献学术成果的引用和评述,注意发现已有成果的不足。结论:对全文的评述做出简明扼要的总结,重点说明对毕业论文(设计)具有启示、借鉴或作为毕业论文(设计)重要论述依据的相关文献已有成果的学术意义、应用价值和不足,提出自己的研究目标。2. 文献综述所评述的文献应与毕业论文(设计)的论题相关,与毕业论文(设计)的参考文献数量一致,原则上不少于15篇,并且要有外文文献;重要论点、论据不得以教材、非学术性文献、未发表文献作为参考文献;一般不得以第二手资料作为参考文献。3. 文献综述中所涉及的文献如果在毕业论文(设计)参考文献中已有详细、清楚的说明,只需说明文献的作者和名称,在参考文献中无法说明的与文献的采用有直接关联的问题,如版本问题,翻译问题等,应在文献综述中加以说明。引用文献要加以标注。4. 文献综述的字体、字号、序号等应与毕业论文(设计)完全一致,引用图表、公式等资料的方式也应与毕业论文(设计)保持一致。1. 文献综述应始于选题,要根据指导教师的要求进行撰写,原则上要在毕业论文(设计)正式开题之前完成。2. 文献综述与毕业论文(设计)同为学生毕业资格审核的基本文献,为保存文档,学生应同时提供纸介和电子文档。摘要:民俗文化本身就带有稳定及和谐的特质,一直是维持社会和谐的不可缺少的因素,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同样可以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为此,对民俗文化的开发研究也成为我们急需努力探索的课题。现阶段,我们更应继承、保护和开发利用好我国的民俗文化资源,使之丰富和发展我国的文化建设。而针对当前我国民俗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如保护力度不够、保护方式不完善、开发方式不合理以及民俗精神淡化等一系列的问题,本文结合各家观点对我国的民俗文化开发研究进行了大量详实的文献综述。关键词:民俗文化;现状;保护;继承;科学开发Overview on our state folk cultural developmentAbstract:Folk custom culture

文献综述规范及范文(写法及格式参考范本)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撰写规范 为了培养学生独立从事学术研究的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检索、搜集、整理、综合利用学术文献资料,根据所研究课题对文献资料进行有效的归纳、分析、总结的能力,提高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并为科研活动奠定扎实的基础,本科毕业生在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同时必须相应完成一篇文献综述。 一、文献综述的基本要求 1.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指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研究课题或研究题目(初步)确定后,通过搜集、整理、阅读国内外相关学术文献资料,就与该课题或题目直接相关的主要研究成果、学术意义、研究方法、研究动态、最新进展等问题进行归纳总结、综合分析后所做的简要评述。 2.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所评述的学术文献必须与学生所撰写论文保持大体上的一致,必须对可能影响所撰写论文主要论点、政策建议或反驳依据等主要学术结论的相关文献及其主要论断做出清晰、准确、流畅的说明,必须保证综述本身结构的完整性,能够反映学生的利用学术文献的综合能力。 3.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学生撰写毕业论文(设计)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在论文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文献综述必须按学校要求的基本规范撰写;论文类题目提交30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设计类题目提交2000字左右的设计方案报告;文献综述的成绩综合纳入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成绩之中,未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的学生不得参加毕业论文(设计)答辩。 二、文献综述的基本格式 文献综述是针对某一研究领域或专题搜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就国内外在该领域或专题的主要研究成果、最新进展、研究动态、前沿问题等进行综合分析而写成的、能比较全面的反映相关领域或专题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的综述性文章。“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评述。 1.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一篇相对独立的综述性学术报告,应该包括题目、前言、正文、总结等几个部分。

本科毕业论文文献综述.docx

文献综述(主要包括国内外现状、研究方向、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参考文献等)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 随着跨境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对于该领域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尤其是对跨境电子商务中的营销策略问题研究。国内学者研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针对线上与线下的营销模式的研究,张旭兰,姚蕾(2016)认为从线上到线下,再从线下到线上应该形成一个闭环,跨境电商企业要在全渠道进行营销。推动线上线下的融合、渗透发展,充分利用多渠道营销的全方位优势进行发展模式创新是很有必要的。梁欣萌(2016)也认为跨境电商企业可以探索线下营销,再与线上推广做好结合,可以有效提升产品销量。在国外设立体验店就是一种形式,形成线上线下联合的体验店来进行营销推广。但孙维潇(2016)认为只需专注于线上营销即可。基于电子商务技术,企业通过B2C网络平台可以直接准确地搜寻客户,即不需再花大量精力和时间进行漫长的贸易磋商,从而有效地降低了成交成本,因此要充分利用线上营销带来的成本优势。 品牌营销方面,刘安华(2015)认为现阶段的许多跨境电商都将业务重心放在销售方面,有着很强的业务能力,但是品牌营销和境外接洽等方面却存在着明显的弱势。因此跨境电商企业应该有意识的培养品牌营销人才,形成以品牌和消费者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形成周全的服务体系,为企业积累人气和口碑,逐渐提高市场影响力。谢海玲(2015)也指出跨境电商平台应重视其品牌营销。以往外国顾客喜欢购买中国商品的原因大多在于国内产品物美价廉,与传统销售相似。许多跨境电商仍采用薄利多销的方法获取市场,平台售价仅为国内售价的基础上添加运费,以搬运工的形式赚取利润,品牌意识弱。陈环,谢兴伟(2015)则分析了跨境电商实施自主品牌营销的优势,与传统外贸相比,它既能给电商带来价

文献综述规范及范文

贵州大学人民武装学院2012届本科毕业生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撰写规范 为了培养学生独立从事学术研究的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检索、搜集、整理、综合利用学术文献资料,根据所研究课题对文献资料进行有效的归纳、分析、总结的能力,提高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并为科研活动奠定扎实的基础,本科毕业生在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同时必须相应完成一篇文献综述。 一、文献综述的基本要求 1.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指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研究课题或研究题目(初步)确定后,通过搜集、整理、阅读国内外相关学术文献资料,就与该课题或题目直接相关的主要研究成果、学术意义、研究方法、研究动态、最新进展等问题进行归纳总结、综合分析后所做的简要评述。 2.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所评述的学术文献必须与学生所撰写论文保持大体上的一致,必须对可能影响所撰写论文主要论点、政策建议或反驳依据等主要学术结论的相关文献及其主要论断做出清晰、准确、流畅的说明,必须保证综述本身结构的完整性,能够反映学生的利用学术文献的综合能力。 3.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学生撰写毕业论文(设计)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在论文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文献综述必须按学校要求的基本规范撰写;论文类题目提交30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设计类题目提交2000字左右的设计方案报告;文献综述的成绩综合纳入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成绩之中,未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的学生不得参加毕业论文(设计)答辩。 二、文献综述的基本格式 文献综述是针对某一研究领域或专题搜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就国内外在该领域或专题的主要研究成果、最新进展、研究动态、前沿问题等进行综合分析而写成的、能比较全面的反映相关领域或专题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的综述性文章。“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评述。 1.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一篇相对独立的综述性学术报告,应该包括题目、前言、正文、总结等几个部分。 题目:一般应采用《×××研究的文献综述》作为标题,经指导教师批准以所研究题目或主要论题加“文献综述”的方式作为标题。 前言:点明毕业论文(设计)的论题、学术意义以及其与所阅读文献的关系,简要说明文献收集的目的、重点、时空范围、文献种类、核心刊物等方面的内容。 正文:无固定格式,可以按文献的时空顺序,层次顺序,毕业论文(设计)的论点顺序等展开,总之要根据毕业论文(设计)的具体情况撰写,对毕业论文(设计)所采用的全部参考文献分类、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的写法(教科院)

关于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的写作要求 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搜集文献资料的能力,熟悉专业文献资料查找和资料积累方法,提高对文献资料的归纳、分析、综合运用能力,提高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并为科研活动奠定扎实的基础,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教学中实施文献综述写作制度。为了进一步规范文献综述的写作,现将文献综述写作要求明确如下: 一、撰写文献综述的基本要求 文献综述是针对某一研究领域或专题搜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就国内外在该领域或专题的主要研究成果、最新进展、研究动态、前沿问题等进行综合分析而写成的、能比较全面的反映相关领域或专题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的综述性文章。“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评述。 二、文献综述的格式 文献综述主要用以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作。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总结部分,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对进一步的发展方向做出预测。 参考文献,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也为评审者审查提供查找线索。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关于参考文献的使用方法,录著项目及格式与毕业论文相同,不再重复。

文献综述模板范文

海南大学 毕业论文 文献综述报告 题目:芦荟提取物的杀虫活性初探 学号: 20070124035 姓名:张宇博 年级: 2007级 学院:材料与化工学院 系别:化工系 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 指导教师:陈祎平(教授)/梁振益(工程师) 完成日期: 2011 年3月30日

前言 浸渍法是在提取时将中草药溶解于溶剂中,以使其有效成分浸出、提取出来。选取溶剂时依照相似相溶原理。但浸出率较低,如果用水溶解,提取液还会发霉变质,因此注意加入适当的防腐剂。 渗漉法是将中草药粉末先装在渗漉器中使药材浸渍24~48h膨胀,然后不断添加新溶剂,使其自上而下渗透过药材,从渗漉器下部流出、收集浸出液的一种浸出方法。经典液体色谱技术分离量大,载样品多,操作方便,设备简单,能在单位时间内获得较多量分离组分,是进行天然产物常用的方法。 在回归自然思潮的影响下,人类越来越青睐于绿色的健康产品。含有芦荟及其有效成分的产品是众多健康产品中的佼佼者。对芦荟及其有效成分的研究也是各国学者研究的热点之一,多种多样的芦荟产品丰富着人们的生活,但国内很少有高附加值芦荟产品的生产与推广。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对芦荟的相关报道与研究,为芦荟产品的研发提供了较为具体的文献参考。。 鉴于化学农药本身固有的缺点和人们不合理的长期滥用,导致了严重的环境问题,也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人们越来越倾向于从天然物质中寻找更安全、更有效的杀虫物质,以开发新型的杀虫剂。从植物中筛选杀虫活性成分,开发出植物源杀虫剂。植物源杀虫剂,又有人称之为“中草药农药”,由于其来源于天然的生物,具有与环境良好的相容性,易降解,残效期短,不污染环境,害虫不易产生抗药性等特点,其研究和开发近年来已成为国内外农药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具有广阔的市场前途,己成为近年来国际上研究的热点。杀虫植物的抽提物可以直接用于防治害虫,或者与其他农药复配使用以提高药效和安全性,或者以杀虫活性物质为模板,研制和开发新型的杀虫剂。 芦荟作为百合科中的一个属种,是一种多用途的植物,有着较强的市场开发潜力,具有生命力强,药用价值高等特点,有良好的产业开发利用前景,对它的研究和开发将会给人类带来可观的经济价值

文献综述格式

封面: 题目: 姓名: 学院: 班级: 学号: 得分: 指导教师: 200 年月日 盐城工学院图书馆文献检索教研室制 盐城工学院科技文献检索课程设计 科技文献检索文献综述题目(3号黑体) 作者及班级、学号(小四宋体)摘要: ××××××××××××××××××(200—300字,小四宋体) ×××××××××××××××××……… 关键词:×××;××××;×××××;×××(3-5个,小四宋体)Title(3号Times New Romar)

Name(小四Times New Romar)Abstract ××××××(小四Times New Romar,200—300个实词)×××××××××××××……… Key words: ×××;××××;×××××;×××(3-5个,小四Times New Romar) 前言(引言):×××××(标题用小四号黑体,其它文字用小四宋体) ××××××××××××××××××……… 正文:×××××(标题用小四号黑体,其它文字用小四宋体)××××××××××××××××××××××……… (正文是文献综述的核心部分。应在归类整理的基础上,对自己搜集到的有用资料进行系统介绍。撰写此部分时还应注意以下两点:其一、对已有成果要分类介绍,各 类之间用小标题区分。以下是常见的分类线索:按时空分类(如:本课题的研究历史与研 究现状、国外研究现状与国内研究现状);按本课题所涉及的不同子课题分类;按已有成 果中的不同观点进行分类,等等。其二、既要有概括的介绍,又要有重点介绍。根据自己 的分类,对各类研究先做概括介绍,然后对此类研究中具有代表性的成果进行重点介绍。 重点介绍时要求要点明作者名、文献名及其具体观点。无论是概括介绍还是重点介绍的文 献资料均要求将文献来源在参考文献中反映出来,但不要求文献顺序必须按照参考文献的 排列对应。)

文献综述范文模板

中国媒介素养研究文献综述 (专业姓名学号) 摘要:文章主要以国内媒介素养研究状况为本体对象,试图厘清媒介素养由欧洲引入中国的历史脉络,媒介素养概念本土化的过程与成果,媒介素养研究内容的发展过程,媒介素养研究意义的探讨源流,国内媒介素养的五大研究主体的状况以及媒介素养研究的个案新趋向。通过文章初步认清中国媒介素养研究所处的地位与方位,以期为进一步的研究作一简单的回顾性综述。 关键词:媒介素养媒介素养教育大众传媒大学生传媒人农民公民 引言 媒介环境的不断解构与重组,使得21世纪的新媒体环境所成为了一个引导并决定着人们生活与思想观念的拟态环境。面对媒介声势浩大的舆论进攻,作为一个现代人,以何种方式、何种心态与何种角色接触、面对与探讨媒介所传达的信息并理性地厘清媒介现实与客观现实的区别,已经成为了一种适应现代社会的全新素质,即媒介素养。媒介素养是指人们对各种媒介信息的解读和批判能力以及使用媒介信息为个人生活、社会发展所用的能力。它与科学素养、人文素养一样式现代公民所应该具备的一种基本人文素质。当代中国媒介素养的研究主体可以大体分为五类,即媒介从业人员、大学生、青少年、公民以及农民。不同的研究主体体现出不同的媒介素养要求,在学术研究领域也呈现出不同的话语构建型态。另外,一些针对事件本体的媒介素养研究成果也不断涌现,成为审视媒介素养的一类新的视角。

1.媒介素养概念与内涵 媒介素养(media literacy)是一个舶来词。而从中国语境来看,素质一词最早出现于古代汉语《尔雅·释鸟》一文:“伊洛而南,素质,五彩皆备,曰翠。”现代汉语所用素质一词,实际上来自于日语的“素质”(soshitsu),而日语的“素质”,则是意译了德语的Aulage一词,原意指人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上的先天特点。素质,注重人的本性,素养是素质的同义词,不过素养一词更强调养成和培育,强调通过学习以后达到的知识积累、认识水平以及实践活动。[1]从大量文献资料来看,中国国内学者对“媒介素养”的概念并不存在很大的争议,意见比较一致。国内学者的概念推理一般都是立足于引进国外优秀概念的基础上的,因而关于媒介素养的概念应该首先从国外概念的介绍开始。 1859年,英国的教育科学部在将传媒素养纳入正式教学体系时,把传媒教育作了这样的定义:“媒介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更积极,更有批判性的媒介使用者,他们将媒介产品的更大范围和多样化并为此作出贡献。”;美国媒介素养研究的专门机构对传媒素养作了这样的定义:“媒介素养是一种能力,用这种能力来接触分析和评价大众媒介中锁传递的诸多复杂信息。”;美国着名传媒素养研究者詹姆斯·波特(James Poter)在其1995年出版的着作《媒介素养》一书中说:“媒介素养是一种观察方法,即当我们置身于媒介中时,为了解读我们所遇到的信息时主动采用的一种方法。”;传播学的鼻祖施拉姆也曾经特别指出:“……大众的基本责任,是运用一切可能性,使自己成为机警而又有鉴别力的阅听大众。……进一步的责任,乃是鼓励对媒体展开睿智的批评……最后,他们应学习如何来运用媒体。”[2]国内最早由中国社科院副研究员卜卫发表的一篇系统论述媒介素养教育的论文——《论媒介教育的意义、内容和方法》将媒介素养引入到中国传播学视野下[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