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高级英语写作1-10课翻译

高级英语写作1-10课翻译

高级英语写作1-10课翻译
高级英语写作1-10课翻译

高级英语写作1-10课翻译

The Delicate Art of the Forest

库珀的创造天分并不怎么样;但是他似乎热衷于此并沾沾自喜。确实,他做了一些令人感到愉快的事情。在小小的道具箱内,他为笔下的森林猎人和土人准备了七八种诡计或圈套,这些人以此诱骗对方。利用这些幼稚的技巧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没有什么更让他高兴得了。其中一个就是他最喜欢的,就是让一个穿着鹿皮靴的人踩着穿着鹿皮靴敌人的脚印,借以隐藏了自己行踪。这么做使库珀磨烂不知多少桶鹿皮靴。他常用的另一个道具是断树枝。他认为断树枝效果最好,因此不遗余力地使用。在他的小说中,如果哪章中没有人踩到断树枝惊着两百码外的印第安人和白人,那么这一节则非常平静/那就谢天谢地了。每次库珀笔下的人物陷入危险,每分钟绝对安静的价格是4美元/一分静一分金,这个人肯定会踩到断树枝。尽管附近有上百种东西可以踩,但这都不足以使库珀称心。他会让这个人找一根干树枝;如果找不到,就去借一根。事实上,《皮袜子故事系列丛书》应该叫做《断树枝故事集》。

很遗憾,我没有足够的篇幅,写上几十个例子,看看奈迪·班波和其他库伯专家们是怎样运用他的森林中的高招。大概我们可以试着斗胆举它两三个例子。库伯曾经航过海—当过海军军官。但是他却一本正经/煞有介事地告诉我们,一条被风刮向海岸遇险的船,被船长驶向一个有离岸暗流的地点而得救。因为暗流顶着风,把船冲了回来。看看这森林术,这行船术,或者叫别的什么术,很高明吧?库珀在炮兵部队里待过几年,他应该注意到炮弹落到地上时,要么爆炸,要么弹起来,跳起百英尺,再弹再跳,直到跳不动了滚几下。现在某个地方他让几个女性—他总是这么称呼女的—在一个迷雾重重的夜晚,迷失在平原附近一片树林边上—目的是让班波有机会向读者展示他在森林中的本事。这些迷路的人正在寻找一个城堡。他们听到一声炮响,接着一发炮弹就滚进树林,停在他们脚下。对女性,这毫无价值。但对可敬的班波就完全不同了。我想,如果班波要是不马上冲出来,跟着弹痕,穿过浓雾,跨过平原,找到要塞,我就再也不知道什么是“和平”了。是不是非常聪明?如果库伯不是对自然规律一无所知,他就是故意隐瞒事实。比方说,他的精明的印地安专家之一,名叫芝稼哥(我想,该读作芝加哥)的,跟踪一个人,在穿过树林的时候,脚印就找不到了。很明显,脚印是再也没法找到了。无论你还是我,都猜不出,怎么会

找到它。对芝加哥可完全不同。他没迟疑多久。他改变了一条小溪的流向,在原来泥泞的河床上,那人的鹿皮鞋印竞然历历在目。在其他情况下,脚印一定被水冲得荡然无存,但在(库伯笔下)这里流水竟然冲不掉脚印!对,当然不会冲掉啰!因为只要库伯要给读者显示一下他森林中的本事,永恒的自然规律也会失效。

The Emotive Component of Meaning 词义的情感成分

如果人脑真的象计算机,是一个严密的逻辑运算器,那它就会把字词处理得象排序归类的名字;进而把排序归类当成基本工具,使以感官刺激来表现的无序宇宙有序化(并把归类作为基本方法,使整个宇宙的事物变得有秩序,否则整个宇宙看起来就是一片杂乱无章〖感官刺激因素〗)。但人对词语的反应,象许多人类的其他行为一样,都受非理性的冲动,如爱、恨、喜、忧、惧、畏等的影响;而当一种语言的使用者显示出划一的情感反应,这反应就成为词义内涵的一部分,成为这个词在那种语言中的标准词义。词汇的主要部分当然是由灯、书、读、减、过这样的只带一点或一点也不带“情感电荷”的词汇组成的。但也有不少词汇却能产生不同感情色彩的反应,它们的“[ 情感] 电压”有的弱,有的能把人“击倒”。区分感情的反应是词汇造成的还是词汇所定义的东西造成的并不容易。玫瑰即使改个名,还是芳香宜(怡)人,百灵的鸣唱即使改个名,也仍旧悦耳;粪堆即使改个名,照样难闻,地铁轮子的磨擦声即使改个名,也还刺耳。[ 它们都和名字无关,] 但好多词汇无疑是带上了说话人或听话人的情感。这情感是和这词[ 有关,而和这词] 所定义的能观察到的这个东西的属性无关。如果有人说,“说话注意点!”他不是说你没权说这些话,而是告诉你不要用定义和涵义都没问题,但他听起来不舒服的话。象早川教授所说的,有表示高兴的词,也有表示愤怒的词,当然这两者之间还可以划分好多等级。告密者和信息员都提供相同的秘密信息; 抓壮丁和征兵给男性公民提出了同样的要求;汗和汗腺分泌物都要除臭剂才能去掉臭味。不同的词有不同的味道。闻不出味道的鼻子,是揍扁了的鼻子;听不出声音和谐不和谐的耳朵,是打破了的开花耳朵。

比如,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当容易冲动的替巴特遇到罗密欧的两个朋友莫扣休和本沃柳时,替巴特本应说,“你们认识罗密欧。”或者可以说,“你们是罗密欧的朋友。”或者也可以说,“你们结交罗密欧。”但他却充满敌意地说,“莫扣休,你与罗密欧鬼混。”莫扣休立刻为这“鬼混”二字勃然大怒,因为“鬼混”在当时的英文中指结交优伶,用于贵族就大为不敬。他立即回嘴说,“鬼混?你把我们和优伶相提并论?... 畜生!你敢说鬼混!”这样,没多久替巴特就杀了莫扣休(给蚯蚓做了个大餐)。而罗密欧就杀了替巴特。这些由于选词而引起的一系列事件,导致后来两个年轻恋人的悲剧。今天,优伶(也即歌星)已经不带蔑视的味道了,但鬼混与结交相比,依然带着贬义(比如,我们说‘与某个罪犯鬼混/ 勾结。’),尽管二者的词义相同。有时同一词根的不同形式往往带有很强的感情色彩,例如前面讲过的告密者和信息员。如果你想称赞一个人精力充沛,就要用“男子的”或“大丈夫的”,而不能用有贬义的讲女人的“男性化的”和中性词“男人般的”(如这雕塑中有几个是男人模样的塑象) 。同样,女人的,女性化的,女人般的,也是如此。英语中,没有childly这个字。而幼稚和稚气的涵义则分别为贬和褒。

大牛市

牛市已经灭亡了。价值几十亿美元的利润以及纸面利益已经消失了。杂货店,擦窗工和女裁缝失掉了他们的资本。每个城镇都有忽然间从明显的富裕跌到负债的家庭。想着退休后靠自己的财富过活的投资者现在发现他们又回到当初致富长路的开端。每天每天新闻总是报道着人们自杀的残酷报导。

柯立芝和胡佛掌权时的繁荣虽然还没灭亡,但也在渐渐消失殆尽了。在恐慌大潮的影响下,至今不被人注意的,或是被证券市场的乐观主义所抵消的多数弊端也开始包围主体经济,就像当人体一个主要器官停止正常运作时,毒液便会从人体系统渗出一般。虽然近三十亿美元的经纪人贷款清盘已经缔结了贷款合同,储备银行也降低了重贴现利率,而且国家大银行和企业在紧急状态时得以生存且没有大规模的损失的方法也提供了真实的鼓励,但是毒素依然在那里:过度发行货币,商行野心过大的扩张,在分期付款以及用股票市场营利来

消费的刺激下的商品过度生产,对许多商品的人为物价水平的保持以及欧洲贸易的萧条条件。不管有多少金融预言者声明一切良好,不管总统多么急切想要通过甜言蜜语以及白宫会议来修复创伤,一种主要的萧条正无可不免地在进行中。

这还没完。繁荣不仅仅是一种经济状况,还是一种精神状态。股票旺市曾经不仅仅是一个商业周期的顶峰,还是美国群众思想与情感周期的顶峰。国家中几乎没有一个人的生活态度在某种程度不被旺市影响而现在也几乎没有人不被这突然以及残酷的希望破碎所影响。随着旺市的灭亡以及繁荣的消亡,美国人民将很快发现自己正活在一个需要新调整,新思想,新思考习惯,新价值秩序的改变的世界。这个国家的心理气氛正在改变;永远在改变着的美国生活大潮正向着一个新方向进发。

战后的十年已经走到了尽头。一个年代已经结束。

The evil of my tale

我的故事中邪恶部分,都来自环境。多年来,我们这些人住在光秃秃的沙漠上,住在不知痛痒的苍穹之下。白天,火一样的太阳,烧烤着我们,我们都要发酵了。风夹着沙子,扑面而来,打得我们昏头转向。晚上,露水沾湿了我们的衣裳,辽阔的天空,寂静的星辰,数都数不清,却没一个理我们,使我们感到十分渺小。我们这支部队是独立的,我们自己管理自己,不搞阅兵式,也不注意军容风纪。我们完全为自由献身,完全为这人类的第二个信条献身。它是这样的贪婪,以致我们的所有力量,都被它吞噬。它是这样的超绝,以致我们先前的雄心壮志,与之相比,就相形见绌。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为理想而战成了一种无可置疑的财产。它象一位骑手,用马剌和缰绳驾驭我们的疑惑。不管愿意不愿意,我们这财产变成一个信念。我们自己卖身,成了信念的奴隶,又把自己和其他的奴隶拴在一起。不管我们身上好的还是不好的,都一古脑地奉献给了这神圣的事业。普通的奴隶失去了他们的世界,因此他们的精神状态是十分可怕的;而我们不仅在身体上,而且在精神上,都拜倒在一定要获胜的巨大欲望之下。我们则由于我们自己的

所做所为,在道德、思想和责任上都用尽了力气,再也无力控制自己,就象风中飘零的枯叶,不由自主。

旷日持久的战斗,剥夺了我们对他人生命和自己的生命的关心。我们的脖子上套着无形的绳索,我们的脑袋定了悬赏的价格。这意味着,我们一旦被捕,就会遭受残酷的拷打。每天都有人牺牲。活着的人知道,自己不过是上帝舞台上一个有知觉的玩偶。自由之神是无情的,十分无情。只要我们受伤的双脚还能蹒跚前进,我们就得继续前进。虚弱的人妒嫉那些累得快死的人。因为胜利是那么遥远,而失败却近在咫尺,且确定无疑。如果忍受不了,快死的人就可以一死了之,彻底从苦难中解脱。我们生活在摇摆不定的情绪的波动之中,有时在波峰,有时在波谷。我们对胜利的无能为力,是十分痛苦的。我们好象为可望而不可及的地平线生活,因为身体的痛苦又寒酸又短暂,所以我们毫不在乎别人对我们搞点什么恶作剧,也丝毫不在意受什么罪。阵阵的残酷、堕落和情欲,轻而易举地就浮出表面,而我们竟毫不在乎。因为那些涉及这些蠢事的道德规范,现在都成了苍白无力的文字。我们尝遍了不能再剧烈的痛苦、不能再深沉的悲哀、不能再狂放的喜悦(我们的有限人生,遍尝了本不能尝的巨痛、深悲和狂喜)。当情感达到这一高度,心灵就嘎然停止,而记忆则成为一片空白,直到环境又恢复到乏味无聊为止。

我们的思想在拔高,使我们的精神飘浮,以其特殊的方式,给精神极大的自由,而失去了原来那控制身体的耐心。身躯太粗鄙,它不能感知巨大悲伤和高兴。所以我们继续向前走,而把身躯当拉圾丢掉,把它当做会喘气的臭皮囊丢掉,没有人去管它,去过问它,让它去受那些在通常情况下我们会本能地退缩的东西的影响。当兵的都年轻力壮。年轻的血肉之躯,不自觉地要求一种权力,一种特殊的企求折磨着他们的小腹。生活必需品的匮乏、死亡的危险,在能够意识到痛苦的气候下,(加剧)煽起了他们的欲火。我们无幽所可以独居,无厚衣可以遮丑。男人和男人无可避讳地生活在一起,干所有的事都只有男人。

Oxford As I See It

尽管牛津大学校舍破旧,缺少防火太平门、通风设备、卫生设备和现代厨

房设施,我仍坚持,牛津以其特有的方式,是世界上最好的大学。我清楚,这说法太极端,还需要进一步解释。比方,牛津大学的学生人数,比明尼苏达州立大学少得多,钱也少得多。牛津大学现在,或者说直到昨天,比多伦多大学的学生少。把牛津和有二万六千学生的哥伦比亚大学相提并论,显得很可笑。从钱的角度说,有三千九百万收入的芝加哥大学、三千五百万的哥伦比亚大学、四千三百万的哈佛大学,看来更使牛津无立身之地。但是奇怪的是,牛津仍然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它自身某些奇特的方面使它一直都很成功。所以,作为一个堂堂的学者,我有极大的兴趣,要搞清牛津大学总是最好,是如何造成的。

这不可能是课程设置(美国叫curriculum,英国叫programme of study)的原因。说真的,对任何熟知美国和加拿大的最流行和最好的课程设置的人来说,牛津大学的课程设置,坦率地说,是十分可笑的。牛津的应用科学课程,比我们这里的一个神学院开设的还要少。没有哪个牛津教授,在大白天遇到一个发电机,会认得出来。牛津大学的学生对化学、物理、热学、管子工、装电线、安煤气、用焊枪,一无所知。随便哪个美国大学生,都会开车,拆御汽油发动机,给厨房的水龙头换垫片,修理电铃,对炉子的故障发表内行的意见。正是这些本领标志着他是个大学生,也让他们的父母为之骄傲和感到欣慰。所有这些,牛津的学生都只是外行。

这真是糟糕透了。不过有人会说,这不过仅仅是工科教育。不错,但是人们在牛津大学的课程设置中找不到大家公认的更高深、更具文化涵养的课程。对我们这些大西洋沿岸的人来说,很奇怪,牛津竟然没有家政、营销、广告、比较宗教学、新闻影响之类的课程。那儿也没有关于人类行为、利他主义、自我欣赏、或是野生动物嬉戏的演讲。很明显,牛津学生不学这些。这就使他们少了我们大西洋沿岸文化的相当一部分课程。有一次,我问我们这边一个名牌大学的四年级学生,“今年你选学什么?”他说,“我选了推销和宗教。”这个年轻人,他所受的训练,注定他或者成为一个有道德的商人,或者一事无成。在牛津,销售学是不教的,而宗教课不过教教《新约》之类的无精打彩的东西。人们越是这样研究,就越是奇怪牛津怎么能够有好的教学效果。

两者效果相比较,最令人费解的是牛津大学教授讲课。在加拿大和美国,课堂教学被视为训练学生的必要和有用的部分。我一再听到我们的大学毕业生

说,他们从大学课堂中学到的和从体育运动,或希腊字母协会,或班卓琴、曼陀林琴俱乐部得到的一样多,或差不多一样多。一句话,对我们来说,课堂教学形式是大学教育的主要内容。但牛津不是这样。据我所知,那里课有人上,也有人听。但是上课没有什么用,据说也无助于学生的智力提高。有一个加拿大去的留学生告诉我,“这儿讲的课一点用也没有。”我向另一个学生求教,想知道是不是真的如此。他说,“我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没用,但肯定它们真烂。”其他的说法是:听不听课不重要;没人去听课;听课无关紧要;你要愿意听就可以听;听听课也没害处。

Pedantry

译文

定义“迂腐”并不容易。这定义应该公允而不变。但“迂腐”却要视情况而变化。当在下院不能引用希腊文,引用就是迂腐时,却可以引用拉丁文。今天,在下院引用拉丁文,也同引用希腊文一样是学究气,但在古典文学习班,两种文字都可以引用,一点也不让人感到是迂腐。检验是否是“迂腐”,不仅要看时间和地点是否适合,也要看程度、质量、数量和种类,是否适合。亚里士多德在说“主题不应处理得超过目的所要求的精度”时,就避免了一种“迂腐”。如果有人想知道每个美国家庭的平均孩子数,把它计算到小数点后五位,那就是迂腐。当一个讲古(趣闻轶事)的人,停下来去搞清是星期二还是星期三时,要是这和理解故事无关,他就是迂腐。换句话说,理智上的正确与否,就是看是否讲了超出主题该讲的有意义的话。或者再换句话说,知识未必是没完没了,越多越好。当一段陈述的最后意义讲完了,再讲就是迂腐了。现在请看看每年那大块头的学术论文,用上述是否得当和是否讲了费话来衡量一下,就可以清楚地看到,迂腐比比皆是。我们深陷迂腐的大海。

Plot情节

让我们给情节下一个定义,我们已经把故事定义为按时间叙事。情节也是叙事,只是重点放在因果关系上。“国王死了后来王后死了”,是故事。“国王死了,而王后因悲痛国王而死”,是情节。时间顺序没有变,但因果关系使它显得不重要了。或者说,“王后死了,没人知道为什么。直到最后人们才发现,是死于对国王驾崩的哀痛。”这是一个富有神秘色彩的情节,是一个能够向纵深发展的形式。它暂时不考虑时间顺序,把它悬了起来。它在故事允许的范围内,远离了故事情节。看看王后的死。如果是故事,我们说,“后来呢?”如果是情节,我们问,“为什么?”这是小说的两个方面的根本区别。情节不能对那些只知道傻呆呆咧大嘴的原始穴居人讲,也不能给专制的君主苏丹讲,还不能讲给他们的后代,即那些现代影迷们听。因为这些人只知道问,“后来呢,后来呢?”否则他们就会打瞌睡。他们只有好奇心。然而,读情节需要理解力和记忆力。

好奇心是人类最低的一种能力。你会注意到在日常生活中,那些好奇的人,通常记忆力都很坏。他们蠢到了底。张口就问你有几个兄弟姐妹的人,永远不是富有同情心的人。如果你一年以后再碰到他,他还是会问你,你有几个兄弟姐妹。他问你的时候,还是(象一年前一样)嘴张得大大的,眼睛鼓得圆圆的。和这样的人交朋友是很困难的。两个好奇的人几乎根本不能成为朋友。好奇只能使人对事物有肤浅的了解,对小说的理解也深不了,只是听听故事而已。如果我们想抓住情节,我们就要有理解力和记忆力。

先说理解力。聪明的读者,不象好奇的人,他不只是扫一眼新的事实,而是记住它。他从二方面看它。一方面,它是孤立的;另一方面,它又和从前几页看到的事实有联系。现在他可能还不理解它,而且也不企图马上就会理解它。在一个组织得很好的小说(如《自私自利的人》)中,事实多半是相互交叉的。理想的读者不期望在最后达到高潮前理解它。这种惊奇和神秘的成分—有时人们干脆空洞地叫它“侦探成分”—对情节应是十分重要的。它打断故事发展的思路。谜是时间上的一个口袋、一个包袱(相声上叫甩包袱)。它出现得很唐突,就象“为什么王妃死了?”而在那有意安排,不讲明的动作和话语中,真正的意思在前几页就已经提到了。神秘对情节是必须的。没有理解力就不能鉴赏它。对好奇的人,只能是“后来呢”。而鉴赏神秘,一定要留一部分脑力来思索,而让其他部分继续往下看事实。

这就把我们带到第二个条件上了:记忆力

记忆力和理解力密切相关。因为记不住,就懂不了。如果到王妃死时,我们忘记还有过国王的事,我们就永远不知道她是为什么死的。编情节的人希望我们能够记住。我们希望他把他讲的都能用上,不要留着断了的线头。情节应该简洁而留有余地。即使复杂,也必须是有机地联系着。不应该生拉硬扯。它可以曲折, 也可以平淡。它可以也应该有神秘的色彩。但它不应该误导读者。当它展开的时候,记忆力应该围绕它转(在心灵的炭火中,理解力是闪亮的前进的动力)。记忆力要不停顿地重新组织、重新考虑,找新线索,找新的因果关系。最后的感觉(如果情节是好的话),不应再是线索和一个个孤立的环节,而应是一种巧妙紧凑之美、是一种完全可以被小说家直接了当讲出来的、但是又不能直言的美。因为他要是讲破了,它就不成其为美了。(小说家不应该一味追求美,但是如果他没有把美表露出来,他却又失败了。)

在我们的研究中, 我们第一次谈到美。以后我们在适当的章节还会讨论美。现在请大家先把它作为情节的一部分接受下来。美有时看上去有点意外。但美感本来就应该有一点意外。意外是最适合她的颜面的一种面部表情。懂得这一点。所以他画的风与花簇拥的出水维那斯,就带着一种意外的神情。如果美看上丝毫没有惊奇的神情,如果美被当之无愧地接受,我们就不禁会联想到歌剧中高傲的女主角。

Loneliness…An American Malady

想想看,我们这个城市、纽约,有八百万人。人家问我们的一个朋友,为什么住在纽约。他说,他喜欢住在这,是因为能够与世隔绝,不受干扰。他喜欢一个人住。可是许多美国城里人,却不愿意孤独,他们怕孤独。人家说,孤独是一种不得了的美国症。孤独的本质是什么?它看来主要就是要寻求‘我是谁’的答案。

对于一个观察者、一个业余哲学家,在所有的要和不要的复杂抉择中,再没有什么比要选择‘我是谁’还是选择和‘我属于谁’次数更多和更持久了。一个人从生到死,总是被这两个问题困扰。生命的头几个星期,‘我是谁’的

问题就和要吃奶的问题一样紧急。婴儿去抓他的脚趾、去探索婴儿床的栏杆,一遍又一遍地比较他的身体和他周围的物体的区别。而这在幼小的试探性的眼中留下了最初的惊奇。

认识自我,是人解决的第一个抽象问题。不错,正是这自我意识,使我们区别于低一等的动物。对‘我是谁’的最初理解,在人一生中不断发展,其重点也一直变化着。大概成熟就是这些发展和变化的历史。这历史向这个人揭示他和他知道的他所在世界的关系。

一旦确定了‘我是谁’,人们就迫切需要丢掉这刚刚找到的分离感,去从属于一个大于、强于这个较小和孤立的自我的某种东西。这精神上的隔绝感,对我们简直是不能忍受的。

在《婚礼的成员》中佛兰克·艾德母斯,一个十二岁的可爱的小姑娘,道出了普遍的需求,“我的问题是,长期以来我都只是一个人。别人都属于我们,而我没有份。我不属于我们。这让人感到太孤寂了。”

爱是沟通我和我们这两种感觉的桥梁。对于人之间的爱,有一个是非而是的问题。对另一个人的爱,开辟了个人和世界的新关系。能爱别人的人(有爱心的人),对自然作出了不同以往的新的反应,甚至能写出诗篇(充满了诗情画意)。爱是一种肯定。它激励人去讲“对”,它激励人进行更广泛交际的愿望。爱会使人抛弃恐惧,并在共处群体的安全中,得到满足和勇气。我们不再惧怕那长久萦绕在我们脑中的问题。‘我是谁’,‘为什么是我’,‘我要去哪’。丢掉了恐惧,我们就会变得诚实和宽宏大量。

因为恐惧是罪恶的最根本根源,当‘我是谁’被反复提出,又找不到答案,恐惧和沮丧感就使人产生否定的态度。这迷惘受挫的心灵只能回答:“由于我不知道我是谁,我只知道我不是什么。”这一无把握的回答的结果,就产生装腔作势,就产生容不了人,就产生了民族仇恨。恨生人、恨外国人的人,只会拒绝和破坏,就象一个排外的民族,必定会发动战争一样。

美国人的孤独不是根源于民族仇恨。作为一个善于交际的友好民族,我们总是能找到直接交往,并且进一步去体验。但我们倾向于单独地一个人探索事物。欧洲人重视家庭亲情,讲究严格忠诚其阶级,所以对我们美国人天生的精神上的孤寂所知甚少。欧洲艺术倾向于构成团体和美学流派,而美国艺术家则

是永远要别出心裁、要与众不同、不仅要象一切有创造性头脑的人一样标新立异,不随社会大流,就是在他个人艺术的范畴里也是这样。

梭罗到深山老林去寻找生活的真谛。他的信条是恬淡虚无,简朴纯真,把物质生活减少到斯巴达克式的最少程度,以期让内心的生活丰富起来。他说,他的目的是征服这个世界。这样他发现了,“一个人怎么样看待他自己,就决定了,或者更准确地说,就表示了他的命运会怎么样。”

另一方面,托马斯?沃尔伏却转向到城市,他在纽约盘桓,继续他近似疯狂的一生探索,寻找他那能与他共享其思想情绪的失去的兄弟,寻找那能打破孤独的魔门。他也把世界逼到一个角落,从而认识了它。当他和成千上万的城市人擦肩而过,用同样的眼神,心有灵犀一点通似地回报对方时,他体会到,人生的相聚,可用那会心的一瞥来概括。

不管是享受田园式的乡村生活,还是城市的迷宫,我们美国人总是在求索。我们徘徊,我们提问。但是答案在一个个人心中。这就是对我是谁的回答,就是我们能够控制孤独,而最后感到我们有所归宿的那种方法。

The Population of Augustan Rome

对一个我们感兴趣的历史上某一特定的城市,我们通常先问:“那时候它有多大?”这里的大小,一般指人口多少。不幸的是,当我们提到奥古斯都罗马时,我们面对的是无法弥补的重要数据的缺乏。我们根本没有任何与我们现在的人口普查报告相适应的东西。我们知道公元前五年有32万个城市平民从奥古斯都罗马从奥古斯都那里得到赏钱。三年后约有20万人接受救济。这些是我们肯定的数字。但是这不能使我们估计,那怕是大致地估计一下整个平民阶级的大小,因为那些钱只给成年男性公民,可能在救济金时会有例外,也发并给了寡妇和孤儿。我们不知道有多少要养家糊口的男人,也不知道一个平民家庭有平均人口。而且,还有奴隶和外国人住在城市里。他们并不算公民。至于两个上层阶级,我们知道议会有600个席位,大约五千人在骑士的名单上。同样,这里也没有办法估计从属他们的人口数目。

我们上面提过,在奥古斯都的罗马,准确的奴隶数字,一个也没有保存下来。这是一个铁的事实。值得注意的是,某些学者总是鼓足勇气想回避它。因为由于缺少坚实的相关证据,谁想对一个不能解决的问题,去取得一个毫无根据的答案,那就会造成谁都能一眼看出的逻辑错误。

历史学家塔西特斯告诉我们,派达密斯?赛肯德斯在公元61年去世时,拥有 400个奴隶。让我们就把这个数字当做准确的或极其近似的。首先,我们必须问,这么多的财产,是不是奥古斯都时代的富有的贵族都有的典型数字。我们听说过有不太富庶的议员。就在议员里头,又有多少能够养得起这么多人组成的随从?在能够养得起的人中,又有多少人实际去养了?我们无从知道。

我们在多处注意到,地位低微一点的人,他们只拥有一个到二十个奴隶。这些人是偶然出现在我们的资料里来的,尽管我们有时知道他们所代表的财产程度不同,但是我们还是不知道,他们作为一个整体,他们的经济团体在社会上究竟构成了多大比例。我们也还是不知道,他们奴隶数量的多少,是不是和他们的财富以及社会地位有关。这样的无法得出结论的数据,当然不允许我们认为一个普通公民家里的奴隶平均数是十个。

另外,盖伦的一段著名文章告诉我们,在小亚细亚的坡干穆,在公元二世纪,每有两个自由民就有一个奴隶。(他给定的这城市的人口,大概不算儿童,是十二万。)这确是一个值得欢迎的证据,至少就坡干穆来说是如此。但是我们有权把它这种相对很小的省会城市背景的数字移到帝国的大都市吗?(别忘了)在罗马那大都市里,当罗马征服地中海世界时抓了成千上万的俘虏。他们都涌进了罗马。况且,由于我们缺少必要的组成部分—罗马的自由民(男的女的的人数,盖伦方程式对我们又有什么用处?尽管如此,在这种广泛收集来的1:2的数据的基础上,再加上推测来的工业和其他领域的官方的奴隶数字,我们被告知,罗马的奴隶人口是38.05万人,或20万人,或12万7千人。

其它的方法也被证明是不可靠的。例如,人口的数目是通过海关每年进口的粮食的数量计算出来的。这里的数目,是不同时期的数字组合在一起计算的,有一个是奥古斯都时代之后六十年的年代的数字。这种方法的另一个必要因素是关于每人的平均粮食消费水平。对此我们一无所有。

接着就是考古学的方法。它包括企图确定奥里利安墙(始建于公元272

年)围住的面积。墙里头有庙、公共建筑、广场和街道。除掉它们后,算出人居住的面积。居住面积就是这样简单地用减法算出来的。但这也还有无法超越的障碍。大部分古罗马还埋在现代城市底下, 对于没有留下痕迹的建筑,街道,广场的几种估计,大相径庭。在估算能够全部或部分测量的地区中,在罗马地形学领域的二位专家的估计结果竞相差一百多万平方米以上。如果再加上他们对没有测量的地区的估计,那么他们二人的差距就超过了二百万。

无论居住面积的数量多少,都可以用人口平均密度计算。由于我们对古罗马任何时期的人口密度都一点也不知道。我们必须求助于现代城市的数据。这本身是一个冒险程序,而在下一个不得不用的步骤采用时,它就更加冒险。这一步就是从现代城市生活选出一个特定的时间,把它的人口密度用于古罗马。因为现代城市的一次又一次的人口普查出来的结果都是变化的,而它的发展和城市在面积上的发展的比率又不成常数。我们又不知道奥古斯都罗马的居住面积的准确大小,就是我们知道,从许多人口密度的数字中任意选一个,比方现代罗马的人口密度,要是它能够大致用于这个古代城市,那真是很运气了。

由于要计算奥古斯都罗马的人口,就常常产生了一种通过把私人住宅[小院]与居民楼[公寓]相结合,来估计人口的方法。有二个叫地方志的文献给我们留下三世纪末四世纪初古代建筑、公共设以及罗马市十四个地区的界标的记录清单。每个文献的总结都告诉我们,在这一时刻的罗马有46,602栋居民楼[公寓]和1790栋私人住宅。居民数被平均分配到两种房子的单元中。即使这种建筑的每一单元都按统一规格建成(这在当时当然是如同现在一样是不可能的),我们又知道每个的准确大小,我们还是不能讲每个单元里住了多少人。最后,我们还要问一个不可能回答的问题,(不要讲二千前),如果我们单就是把这数字用到三百年前,它究竟准确到什么程度?

读者必须小心。上述这些数字,不管是用什么方法取得的,也不管是单独使用还是联合使用,都是不可靠的。那些了解奥古斯都时代的人都知道,罗马是一个大城市。由于繁荣,帝国的政府[官僚政治]和大都市的吸引力,它很可能在那个时候不停地扩充人口。但如果有人说有一百万人口,这无非是说一百万是一个近似的数字,它听起来让人舒服,说大,它象帝国都市的标准,说小,它又不至于惹恼某些期望它更大一点的人。如果它是对的,它也不过是一个走

运的估计。搞不好,可能是多一点或少一点还更接近实际。

General George Armstrong Custer

要形容卡斯特将军,简直无从下手。人们对他的评价, 有天壤之别, 使人难以相信,他们所谈的竟会是同一个人。一种人认为, 他是一位勇敢英武的斗士, 一个在寡不敌众时, 仍能英勇作战,光荣牺牲的抗击印地安人的猛士。另一种人认为,他是大言不惭的牛皮大王、草包司令,连作战所应具备的起码的审慎态度也没有,以致于莽撞地冲进死地,白白送掉了二百多条性命。但在一点上所有的人都同意,卡斯特是一个勇猛过人的人,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害怕。除此之外,人们众说纷芸,莫衷一是。

卡斯特从西点军校毕业,成绩在班上最差。他的崇拜者把他记过的原因说成是“孩子似的淘气和胡闹(恶作剧)。”尽管实际上他的不良记录主要是拉沓散漫。最具讽刺意味的是(最叫人啼笑皆非的是),这个拉沓鬼,在他后来他当军官时,竟然比哪个军官都严格,要求他的士兵迅速高效,干净利落(雷励风行,整齐划一)地执行任务。他一毕业接受任务,正赶上南北战争的第一场战斗—牛溪战役。

他热情活泼,更不要说他的勇气了。正是他的勇气引起了他的上级的注意。作为一个年轻军官,就被委以重任。他总是为他自己有好运而信心百倍。命运之神总是倾睐于他。他把神灵总是对他垂青,叫做“卡斯特运气。”多少年来,他好象是对的。这种好运看来确实是存在的,而结果却是“卡斯特运气”也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商品。

他的经历中,有一些地方始终是个迷。比如说,他一下子就从中尉升到准将,而他战功并不大,不佩这种殊荣。就是卡斯特运气也不能说明他为什么会这样提升。看来政治影响可能参与了。不管怎样,他23岁就当准将,过去是现在仍是,美军中的最年轻的准将。二年后他晋升为少将。提职不提薪,除了法国大革命时的拉法叶侯爵( Marquis de Lafayette), 他是担任这一军衔的最年轻的人。

他是一个着装华丽的将领。他给自己设计了一套军服,帽子是宽边的,裤

缝上有两条杠,海军的大领衬衣,三角巾是红色的,外衣袖口上有金色穗带组成的环形花,精细交织,错落有致。加上金色的带卷的披肩长发,显得威武有力,光彩照人。

但是这都是他个人的事情。对一个战士,重要的是他是否善战。卡斯特将军作战英勇,这没问题。问题是他有没有能力当指挥员。在战斗中,他在三番五次显露出他那令人侧目的不良习惯,忘记他的主要指挥责任,大喊大叫去做一些无关紧要的刺激性强的事情。比如他开进了弗吉尼亚的一个小镇,看到南方联军正准备逃跑的一个火车头和一些汽车,他就擅离职守,置于他的指挥位置于不顾,猛冲去阻截这列火车。这些行动可能引起灾难,可回回都是他的“卡斯特运气”救了他。

由于他的冲动,他不能算作一个好战术家。他的乐趣就是率领一队骑兵,挥舞着军刀,黄头发在风中飘扬,几百人马,人喊马叫,听从他的命令,跟在他后头冲锋,震得大地隆隆做响。他没有足够的耐心,象一个好的指挥员所应做的那样,去认真侦察,考虑不同的预案,制定出周密的计划。

卡斯特滴酒不沾。这是从他和卡斯特夫人初次见面后开始的。那一次,这位骄傲的中尉,在喝得酩酊大醉,东倒西歪的时候,碰上了伊丽莎白?培根小姐。培根小姐,也就是后来的卡斯特夫人,显得不大高兴。年轻的卡斯特因此立下誓言,从此不再喝酒。他看来不知道什么是疲倦,他在平原上打仗操练一整天,跟随他的人都精疲力竭,而他回到帐蓬,还要花上大半夜,给他的夫人写长信。要是偶尔第二天没有军事行动,他就会起得很早,一整天在外打猎,只睡上一、二个小时的觉。他看起来根本不能理解他的部下不能做到他所能做的。结果就导致了对纪律要求过于严格,也导致了后来的全军复没,无一生还。再补充一点他的琐事。卡斯特带着猎狗,有时多达二、三十条。还让它们分享他的帐蓬以及他容身以外的床铺。

上述的以及其他的事实,说明他是一个有着超人的勇气的人。他有年轻人的无限的精力,但这却是以从未具有男子汉的判断力为代价的。他还不能接受战斗纪律的严格约束。这在战斗中时有体现。当他从汉考克将军那里接受向西挺进,在 Fort Wallace 建立基地时, 这一点就又一次体现出来。

(摘自《漫长的死亡:平原印第安人灭亡前的时日》)

英语翻译技巧选修课讲义

第一单元词语的翻译(1) 增词法 汉英两种语言在词法和句法结构方面存在着极大的差别。例如,英语中有词形变化,汉语中没有;英语中大量用连词、介词、关系代词等,而汉语中各成分往往通过内在的关系贯串在一起,不一定或很少使用连词和介词,也没有关系代词。所以,翻译时常常有必要在译文的词量上作适当的增加,使译文既能忠实地传达原文的内容和风格,又能符合译入语的表达习惯,但是增词必须是根据具体情况增加非增加不可的词语。 汉译英中的增词 一、根据句法结构需要增词 1.增补主语 汉语里无主语的句子相当多,汉译英时常常要根据上下文的意思选择适当的代词或名词补做主语。增加什么样的主语则取决于上下文。 例1:不坚持就会失败。 One will fail unless —one perseveres. 例2:怕要下雨了。 I am afraid it is going to rain. 例3:又要马儿跑得快,又要马儿不吃草,简直可笑! You want the horse to run fast and yet you don’t 1et it graze.Isn’t it ridiculous! 2.增补非人称的或强调句中的it 英语中it除了指天气、时间等外,还常用来表示强调、代替不定式等。汉语中有许多表达方法,英译时需增补it。 例4:一天天冷起来了。 It is getting colder day by day. 例5:是我们采取有效措施的时候了。 It’s time we took effective measures. 例6:尝试而失败还是比不尝试好。 It’s better to try and fail than never try at a1l. 从以上例句可以看出汉英语言表达思想顺序的不同。如果一个句子里既有叙事部分,又有表态部分,在汉语里往往是叙事在前,表态在后。叙事部分比较长,表语部分一般都很短(如句中的“不容易”、“容易”、“好”)。在英语中则往往相反,表态在前,叙事在后。所以译文中要增补it作先行主语,以便把较短的表态部分放在前面。 下面两个例句中it起强调作用。 例7:我们费了很大力气才解决了那些问题。 It was with great effort that we solved those problems. 例8:我们这样做都是为了你好。 It was for your benefit that we did all that. 3. 增补作宾语的代词或先行宾语it 在汉语中,只要从上下文能正确理解,宾语常常可以省略,但在英语中凡及物动词都得有宾语,因此在英译时经常要增补宾语。 例9:我们认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十分重要的。 We think it most important that theory should be combined with practice.

选修 课文翻译 全析

选修8 Unit 1 大课文多样性的土地 加州 加州是美国第三大洲,但是人口最多。它也有不同的是最多元文化国家在美国,有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的习俗和语言的移民活在新居。这个文化多样性并不令人惊讶当你知道他的历史加州。 本土美国人 什么时候到的第一批人我们现在知道的加利福尼亚,没有人真的知道。然而,很可能在加利福尼亚居住美国印地安人是至少一万五千年前。科学家们认为这些定居者穿过白令海峡在北极到美国的一种方法中存在的陆地桥在史前时期。在16世纪,欧洲人到来之后,当地人中蒙受了重大损失。数千人的死亡或被迫成为奴隶。另外,许多人死于这种疾病所带来的欧洲人。然而,从一些这些可怕的时代,今天还有更多的美国人住在加州比任何其他国家。 西班牙 在18世纪,加州被西班牙。名西班牙士兵初到南美洲,在16世纪早期当他们攻打当地人,把他们的土地。两个世纪以后,西班牙人定居在大部分南美和沿西北海岸的我们现在所称的美国。第一个西班牙去加州,大多数都是虔诚的教徒。他们的部门是要教导天主教给当地人。1821年,墨西哥取得了他们的从西班牙独立。加州的一部分

则成了墨西哥。1846年美国宣战墨西哥和战争结束后获美国、墨西哥不得不给加州到美国。然而,仍有强烈的西班牙影响国家。这就是为什么今天超过40的加州人说西班牙语作为第一或第二语言。 俄罗斯人 在19世纪初,俄罗斯的猎人,这些原本,开始去阿拉斯加定居在加州。在那里的今天是大约2.5万美籍俄裔住在旧金山市区和郊区。 黄金生产商 1848年1月24日,美墨战争后不久,有人在加州发现了黄金。快速致富的梦想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最近的,因此第一个到达,是来自美国人民和来自美国。然后从欧洲和亚洲的冒险者随之而来。事实上,一些达到了他们的梦想成为富足。一些死亡或回到家,但是大多数住在加利福尼亚使自己的生活不顾大的困难。他们就住在新城镇或在农场工作。在加州成为31日当选美国的联邦州在1850年,已经是一个多元文化的社会。 晚来者 尽管中国移民开始到在淘金热期间,他们的建筑……(文件丢失) 从西方的铁路网络到东海岸带来了更大的编号到加州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今天,美藉华人住在加州的所有部分,尽管大部分选择呆在“唐人街”的洛杉矶和旧金山。 意大利人等其他移民,主要渔民还酿酒师,到达了加州在十九世纪。在1911年移民建立了镇来自丹麦的自己,今天仍然继续他们的丹麦文化。到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

2011年西方原著选读全校公选课期末考试翻译资料1

Adam Smith and His The Wealth of Nations 亚当斯密和他的国富论 There is a fundamental dissent between classical and neoclassical economists about the central message of Smith's most influential work: 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 Neoclassical economists emphasise Smith's invisible hand, a concept mentioned in the middle of his work – book IV, chapter II – and classical economists believe that Smith stated his programme how to promote the "Wealth of Nations" in the first sentences. Smith used the term "the invisible hand" in "History of Astronomy" referring to "the invisible hand of Jupiter" and twice – each time with a different meaning – the term "an invisible hand": in The Theory of Moral Sentiments (1759) and in The Wealth of Nations[69] (1776). This last statement about "an invisible hand" has been interpreted as "the invisible hand" in numerous ways. It is therefore important to read the original: As every individual, therefore, endeavours as much as he can both to employ his capital in the support of domestick industry, and so to direct that industry that its produce may be of the greatest value; every individual necessarily labours to render the annual revenue of the society as great as he can. He generally, indeed, neither intends to promote the public interest, nor knows how much he is promoting it. By preferring the support of domestiek to that of foreign industry, he intends only his own security; and by directing that industry in such a manner as its produce may be of the greatest value, he intends only his own gain, and he is in this, as in many other eases, led by an invisible hand to promote an end which was no part of his intention. Nor is it always the worse for the society that it was no part of it. By pursuing his own interest he frequently promotes that of the society more effectually than when he really intends to promote it. I have never known much good done by those who affected to trade for the publick good. Those who regard that statement as Smith's central message also quote frequently Smith's dictum: It is not from the benevolence of the butcher, the brewer, or the baker, that we expect our dinner, but from their regard to their own interest. We address ourselves, not to their humanity but to their self-love, and never talk to them of our own necessities but of their advantages. Smith's statement about the benefits of "an invisible hand" is certainly meant to answer Mandeville's contention that "Private Vices … may be turned into Public Benefits". It shows Smith's belief that when an individual pursues his self-interest, he indirectly promotes the good of society. Self-interested competition in the free market, he argued, would tend to benefit society as a whole by keeping prices low, while still building in an incentive for a wide variety of goods and services. Nevertheless, he was wary of businessmen and warned of their "conspiracy against the public or in some other contrivance to raise prices." Again and again, Smith warned of the collusive nature of business interests, which may form cabals or monopolies, fixing the highest price "which can be squeezed out of the buyers". Smith also warned that a true laissez-faire economy would quickly become a conspiracy of businesses and industry against consumers, with the former scheming to influence politics and legislation. Smith states that the interest of manufacturers and merchants "...in any particular branch of trade or manufactures, is

翻译选修课课堂课后练题

be all ears ------专心倾听 set persons by the ears ------挑拨离间 win one’s ears ------获得某人的好感 ●He who would search for pearls must dive deep.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Talk for the devil and he is sure to come . 说曹操、曹操就到。 ●To lose face ---丢脸 ●Mary left for New York as soon as she received the letter.玛丽一接到信就启程赴纽约。 ●I cannot bear the sight of that man. 我一看到那个人就难受。 ●There is nothing like leather for shoes. 用皮革做鞋再好不过了。 ●Is it necessary for you to be so serious? 你一定要那么严肃吗 “披着羊皮的狼” ---- wolf in sheep’s clothing “同舟共济”---- in the same boat “破土动工”---- break earth “三思而后行”---- think twice before you act “蓝图”----blue print ● A research-oriented hospital 一所以搞科研为重点的医院 ●Something important 重要的事情 ●The banker’s little garden (两个以上的单词做定语,前置) 银行老板的小花园 ●The ancient Chinese alchemists (两个以上的单词做定语,前置) 中国古代的炼金术士 ● A little yellow, ragged, lame, unshaven beggar -----一个要饭的,身材短小,面黄 肌瘦,衣衫褴褛,瘸腿,满脸短髭(后置) ● A building project of high-rise apartment houses .(后置) 一个多层公寓大楼的建 筑项目 ● a candidate with little chance of success (后置) 一个当选希望极微的候选人 ●the decimal system of counting (后置) 十进制计算法 ●John did not distinguish himself as a student , but he was very active in class. 约翰当年并不是出色的学生,但他在班上很活跃。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re developing rapidly. 现代科学技术正在迅速发展。 ●The molecules of a gas are moving about extremely fast in all directions. 译文:气体的分子非常迅速地向四面八方运动着。 ●He is running fast enough. ●Then with a bag of toys and books we walked across the garden in the gray light of the dawn. 我们提着一口袋玩具和书籍,在晨曦中穿过了花园。 ●*He was quick to use self-deprecating humor to throw anyone off the scent. 为了迷惑别人,他机灵地说些自我挖苦的笑话。 ● A jeep, full, sped fast, drenching (湿透) me in spray.

公共选修课选课须知【模板】

公共选修课选课须知 一、关于公共选修课开设的规定 按培养方案,关于公选课的学分要求及选修时间规 二、公共选修课上课时间为每周三下午。 三、学校公共选修课的类型简介: 学校公共任选课分为素质课程群和专业课程群两类。 (一)素质课程群 素质课程群由以下五类性质课程组成:(1)人文素质类(2)科学素质类(3)社会素质类(4)身心素质类(5)艺术素质类。 素质课程群由校内素质课程和网络素质课程组成。 校内素质课程(附件1)的开设方式是由学校各院系开课,固定周三下午上课,由校内老师授课并考核。 网络素质课程的开设方式是由学校引进网络课程资源,选定课程的学生在规定的时间段自主学习,完成网上课程学习并考核。 (二)专业课程群 专业课程群由各专业核心课程组成,每个专业五门,

也称为专业核心课程群。 专业课程群分为本科层次核心课程群(附件2)和专科层次核心课程群(附件3)。 四、公共选修课的选课要求: 公共任选课开设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给予学生更多个性化学习和跨专业学习的选择自由,选课充分体现自主性。 1.学生可任选上述三类课程群中的课程,但须注意以下要求: ①理工类专业至少选修文科类课程2学分、艺术素质类课程2学分; ②文科类专业至少选修理科课程2学分、艺术类课程2学分; ③艺术类专业至少选修理科、文科课程各2学分。 2.核心课程群为学生选课参考,选课同学可选修其中一门或几门感兴趣的课程,提升相应的素养,也可以系统修完某一专业的所有核心课程,掌握该专业的核心专业知识。学生选课时应尽量避免本专业开设课程,也不能重复选同一门课程。 五、附件部分: 附件1.豫章师范学院公共选修课(素质课程群)

选修课文翻译全析

精心整理 选修8 Unit1大课文多样性的土地 加州 加州是美国第三大洲,但是人口最多。它也有不同的是最多元文化国家在美国,有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的习俗和语言的移民活在新居。这个文化多样性并 来之后, 西班牙 在18 人, 天主教给当地人。1821年,墨西哥取得了他们的从西班牙独立。加州的一部分则成了墨西哥。1846年美国宣战墨西哥和战争结束后获美国、墨西哥不得不给加州到美国。然而,仍有强烈的西班牙影响国家。这就是为什么今天超过40的加州人说西班牙语作为第一或第二语言。 俄罗斯人 在19世纪初,俄罗斯的猎人,这些原本,开始去阿拉斯加定居在加州。在那里的今天是

大约2.5万美籍俄裔住在旧金山市区和郊区。 黄金生产商 1848年1月24日,美墨战争后不久,有人在加州发现了黄金。快速致富的梦想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最近的,因此第一个到达,是来自美国人民和来自美国。然后从欧洲和亚洲的冒险者随之而来。事实上,一些达到了他们的梦想成为富足。一些死亡或回到家,但是大多数住在加利福尼亚使自己的生活不顾大的困难。他们就住在新城 晚来者 ,美藉 年移民 定居。1942年到1945年之间在船上工作和航空工业。 最近的人数 在最近几十年,加州有成为家里更多的人来自亚洲,包括韩国人、柬埔寨人、越南和老挝人和。从它开始在20世纪70年代,计算机工业吸引了印度人和巴勒斯坦人到加州来。 未来

来自世界不同区域的人们在气候和吸引的生活方式,还移民到加州来。人们相信,在长混合民族会相当大,将有不具有明显的主要的民族和文化团体,只是不同种族和文化的混合物。 小课文GEORGE’SDIARY12TH—14THJUNE 乔治的日记 6月12日,星期一 世纪末, 6月13 走。这是一个79km往返,将所有着名的旅游景点。停止许多次,欣赏眼前的景色的城市从不同的角度和拍照。现在有一个很好的主意的那个城市是什么样子。 傍晚,去唐人街彼得和特里。中国移民定居在这个地区18世纪50年代。穿越战线装饰的建筑物都看起来像旧建筑在中国南部。看到一些有趣的庙宇在这里,大量的市场和许多餐馆。也美术馆和博物馆包含文本、图片和各种各样的物体的中国移民的历史,但它是关闭的晚上。要回去在白天。了美味的一餐然后步行下山来我们酒店。

翻译课选修课内部资料

湖南科技大学大学翻译选修课教材 英汉互译理论与实践 A Practical Course of English-Chinese and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郭四春卢山编 二零一零年五月 内部资料 湖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绪论 翻译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人类的思维是由存在决定的,而客观存在是可以认识的,因此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用另一种语言重新表达出来也是完全可能的。 翻译是沟通各族人民的思想,促进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交流的手段,也是进行各种外交活动所必需的。翻译是学习外语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探讨两种语言对应关系的一门学科。 翻译的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是辩证的。翻译实践是翻译理论的基础,又是检验翻译理论是否正确的标准。科学的翻译理论是前人翻译实践经验的总结,掌握这种翻译理论,有助于我们进行翻译实践。因此,我们既要重视翻译实践,又不能忽视必要的翻译理论。 翻译活动的范围很广,种类很多。按其涉及到的语言来分,有本族语译成外语,外语译成本族语两种;按其工作方式来分,有口译和笔译两种;按其翻译材料来分,有科技材料的翻译,文学作品的翻译,政论作品的翻译,以及其他应用文的翻译;按其处理方式来翻译,又有全译,摘译和编译等。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本书在扼要介绍一些基本翻译理论的同时,着重研究和探讨英汉互译的方法和常用技巧。

Contents 目录 Unit1导言部分 1)定义、作用、简史 2)与大学生的关系 3) 本课程目的 Unit 2英汉语比较 1)英汉语言宏观对比 2)文化差异 Unit 3翻译技巧 1)直译、意译的概念 2)选词用字、增词法、省略法、重复、转换、词序调整、正反交替 Unit 4被动语态 1)英语被动语态的翻译方法 2)汉语被动结构的翻译方法 Unit 5难句翻译 1)名词性从句的翻译 2)定语从句的翻译 3)状语从句的翻译 4)其他长句的翻译 Unit 6科技文体翻译 1)英语科技词语的构成 2)科技英语的句法特点 3)科技英语的翻译方法 Unit 7应用文体翻译 1)合同与协议的翻译 2)建议、报告与评论的翻译 3)专利与商标的翻译 4)版权文献、招标文献的翻译 5)摘要、索引与文献目录的翻译 6)申请表的翻译 7)广告的翻译 Unit 8非常规翻译 1)译述 2)编译 3)摘译

英语选课整理资料

浮躁社会,文章似乎超过140个字以后我们就不会阅读了。很多帖子内容讨论过后遗忘然后又被拿来讨论,浪费时间精力。这个贴的主要内容是根据贵宾的贴整理的脱水版以方便同学们对老师有个了解。所涉及观点均属于原回复者。 另外也欢迎同学继续在这个帖子里参与讨论: https://www.sodocs.net/doc/1210873447.html,/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334423&extra=page%3D2(暂时归纳至第12页229楼。) 但是需要提醒的是,每个人的眼光不同,个人英语水平不同,而且所处的时期不同,所以最后对于同一老师的评价可能会出现截然不同的情况。很多情况下给自己分高的老师就是好老师,但这其中也许是评论者本身英语水平了得。也有人抱怨给分低的老师不好,但扪心自问自己有多少时间是在认真听课。所以,还请各位自己判断。剔除了一些对老师无关教学方面的偏颇评论。职称依照外国语学院网站介绍,可能有因未及时更新而导致的误差。 C 昌微:[助教] 4级时候的老师,长得小小的,作业a.平时做做课后的练习是必需的,她还会上课叫人起来回答什么的.b.还有就是每个礼拜一次的即兴演讲.会随机抽人.她给个话题.你随意发挥.这个很是头疼c..再有就是每个礼拜会抽人准备speach,下节课讲d.还有呢..有小组活动.就是翻译任务.当时真是折磨啊..翻译的句子很长也很复杂.有很多专业名词.e.会在公共邮箱发听力作业.你得自己去下来听.然后摸清故事梗概之类的.基本上是新闻啊采访啊什么的.f..啊...最最纠结的来了..也是听力任务.基本上是三五分钟的听力材料.你要一边听一边写下这个的所有内容.当然可以听N多遍.因为是课外作业嘛.不过还是很困难.g.还有呢.5篇作文。给分么..个人觉得还可以.88的.是四个学期最高的.毕竟我也没做过即兴演讲.也没speach的.有一次没做听力作业还刚好被抓到了.被罚再做一份.. (裳裳) 额很中庸的老师涉及课外的东西不过不过作业却是一般独树一帜的基本上会有很多的课外听力材料翻译题目。人还是不错的。(lxd722) 陈娇娥:[副教授] 我也不记得为什么把她退了,我就记得老师很友好的在我退了她的课后还帮我推销出了一本教材。(世界的疍黄饭团) 是教过我的英语老师中我觉得最满意的啦,提高班的,听,说,写都兼顾的,给分也蛮高的。(山里娃) 是个比较Crazy的老师~ 是我喜欢的风格~上学期上她的课~她上课比较轻松,但也比较有趣的~多数时候要靠自觉~下学期我又选了她的课~期待(Rainie) 她去英国留学过。。。有人说她口语很好。。。表示低水平的我实在是觉得。。。(银字笙调) 好老师啊我很喜欢听她上课的讲的内容都很不错课本拓展然后让你发表自己的意见也是基本都英文授课(asuraku) 陈利:[讲师] 上课要严肃很多,看了一部电影,有听写和3次测验,个人演讲团队表演,迟到唱歌,然后,大学的处女挂就被她夺走了。不过还好,补考还是让我过了。(zhoudp2009) 她人很随和的,给分也还好,作业不多。但自我感觉能学到的不多。(镜子兮兮) 偶喜欢哈哈。当时选的视听说、、活动蛮多滴一般都课上可以完成~~而且人很好丫丫丫最喜欢人好滴了了了了~~~给分。。还是那个词。。还行。。。(藍藍很忙) 陈明阳:[副教授] 上课还行,课堂氛围一般,属于中规中矩的类型,但给分实在是不够给力啊!(闲棋灯花)

基于语料库的术语翻译——以_选修课_英译为个案研究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基于语料库的术语翻译——以"选修课"英译为个案研究 作者:戴光荣, DAI Guangrong 作者单位:福建工程学院 刊名: 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 英文刊名:TERMINOLOGY STANDARDIZATION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年,卷(期):2010(2) 参考文献(16条) 1.王建新计算机语料库的建设与应用 2005 2.张美芳利用语料库调查译者的文体[期刊论文]-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2(03) 3.吴昂;黄立波关于翻译共性的研究[期刊论文]-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6(05) 4.廖七一语料库与翻译研究 2000(05) 5.黄立波王克非翻译普遍性研究反思[期刊论文]-中国翻译 2006(05) 6.胡显耀用语料库研究翻译普遍性[期刊论文]-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5(03) 7.柯飞语料、网路与口笔译教学[期刊论文]-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2(03) 8.谢元花语料库与词汇研究[期刊论文]-外语教学 2002(03) 9.Sinclair J Corpus,concordance,collocation 1999 10.王克非双语对应语料库研制与应用 2004 11.宣华;郭大勇;顾佩学分制下学生选课管理的研究与实践 2005(11) 12.高有华;王银芬当代美国大学课程改革发展研究[期刊论文]-中国电力教育 2009(8月下) 13.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汉英双语增补本) 2002 14.危东亚汉英词典 1995 15.戴剑飚专业翻译实战速成 2007 16.术语工作:原则与方法 2003(01) 本文链接:https://www.sodocs.net/doc/1210873447.html,/Periodical_sybzhyxxjs201002010.aspx

网上选课系统外文翻译

外文原文翻译: https://www.sodocs.net/doc/1210873447.html, C#版 ASP(动态服务器主页)是一种较新的技术,它已经过几个阶段的发展(进化).它是怎么诞生的呢?在七年前,它作为一种简单的方法来往普通网页里添加动态内容。自从那时以后,它的发展势头强劲:作为高级网页程序的开发平台,包括:电子商务网站、基于事件驱动的门户网站和你在网上能看到的其他所有东西。https://www.sodocs.net/doc/1210873447.html, 2.0 是ASP的最新版本,而且拥有最让人激动的更新。在https://www.sodocs.net/doc/1210873447.html,帮助下,在网络编程时,开发者不再把一大堆HTML源码和脚本代码杂乱地放在同一页面上。你可以完全使用代码和工具(Visual Studio 2005)来创建网页程序。这些创新的代价仅仅是多学一些东西。你要学一些高级开发工具(Visual Studio)和工具包(the .NET Framework),而且你需要精通一门编程语言,如C#。网络发展的演化因特网是在1960年末在试验中诞生的。它的目标是:建立一个真实的、有弹性的信息网络——可以经受的起若干数量的电脑的崩溃,而不至于阻断其他电脑的正常通信。经得起潜在的重大灾难(如核武器攻击)。美国国防部提供了刚开始的研究基金。最早的因特网局限在教育机构和从事国防的单位。它因为作为学术研究的一种工具而繁荣,它让全球的研究人员可以彼此共享信息。到了1990初,伟大的“猫”诞生了,它通过电话线工作,从此,因特网向商业用户打开了大门。在1993年,第一个HTML浏览器诞生了,标志着因特网革命的到来。我们很难把最早的网页称为网页序。第一代的网页看起来更像小册子:主要由固定的H TML页面构成,这些也都需要手动修改。一个简单的HTML页面有点像一个字处理文档——它包含了格式化的内容,可以在你的电脑上显示,但是并不完成其他任何功能。上面的就是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文档包括头信息和单行文本。一个HTML文档有两种类型的内容:文本和标记(告诉浏览器如何格式化)。这些标记很容易辨认,因为它们总是出现在< 和 >之间。HTML定义了不同级别的标题、段落、超链接、斜体和粗体格式、水平线等。举个例子:

某个文本

,告诉浏览器用标题1的格式来显示这个文本,就是用最大的黑体字来显示。图1-1显示了这个页面在浏览器中的效果。提示:你不需要精通HTML就能进行https://www.sodocs.net/doc/1210873447.html, 网页编程,虽然它(HTML)是很有用的。为了快速介绍一下HTML,给大家介绍一个网上的优秀HTML指南。HTML 2.0 首次引入了一个网页编程的新技术,称为HTML表单。HTML表单扩展了HTML的功能,不仅包含了格式化标签,而且包含了窗体小部件或者叫控件。这些控件包含了普通的功能部件,如下拉列表、文本框和按钮。下面是一个由HTML表单控件创建的网页。网页表单允许网页程序设计师设计标准的输入页面。当用户单击图1-2的提交按钮,所有在输入控件中的数据(在这个例子中是两个复选框)将打包成一个长字符串,接着发送到服务器。在服务器端,一个客户程序接收和处理这些数据。令人惊奇的是:这些为HT ML表单创建有超过十年之久的控件仍然是你用来创建https://www.sodocs.net/doc/1210873447.html,页面的基础。不同的是这些程序控件将运行在服务器端。在过去,当用户单击一个表单页面的按钮时,信息要通过e-m

翻译课选修课内部资料参考答案Unit3-Unit5

Unit 3 Translation Techniques Ⅷ. Practical Translation Training(翻译实践练习) 1.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以书为友 要了解一个人,通常除了可以通过他所交往的朋友之外,也可以通过他所阅读的书籍来认识他。因为一个人就像与朋友有友情一样,与书也有交情。一个人应该经常生活在最佳友伴之中,不管这友伴是书还是人。 一本好书可以成为你最要好的朋友中的一员。它过去始终如此,现在仍是这样,将来也绝不会改变。书是所有伴侣中伴侣中最有耐心,最令人愉悦的一位。它不会在我们身处逆境或悲伤痛苦的境况下背弃我们。它总是给我们以同样的亲切感,年轻时给我们以乐趣和教诲,年老时予我们以舒适与安慰。 人们经常会发现由于对同一本书的爱好而产生一种共鸣——正如两个人有时会因同时仰慕另一人而彼此成为朋友一样。古谚云:“爱屋及乌。”但更明智的说法毋宁是:“爱吾及书”。书是连接友谊的更真实、更高尚的纽带。人们可以因为喜爱某一作家而同思、同感、同情。他们一道生活在作者的世界中,作者与他们随时相伴。 2.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Water Splashing Festival Water splashing is the main New Year celebration activity of the Dai people. People splash water on others to wash off the dust and dirt of the old year and welcome the coming of the New Year. Water is either splashed gently or fiercely. Gentle splashing is to the elders-----people ladle some water and, uttering good wishes while gentle pulling loose the collar, pour it down an elder’s neck. The one being splashed accepts it with good grace. Fierce splashing has no fixed pattern-----people can run after each other and use ladles, basins or even buckets to splash or pour water over each other face to face. The more one is splashed, the happier one is for the many blessings he gets. Unit 4 The Passive Voice Ⅲ. Practical Translation Training(翻译实践练习) 1.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P91) 标准化测试 标准化的教育或心理测试广泛用以对学生、雇员和军事人员的选择、分类、分配或提拔等方面。但最近以来,这种测试已成为各种书籍、杂志、新闻界、甚者国会的攻击目标。把标准化测试作为抨击目标是错误的,因为在抨击这类测试时,批评者不考虑其弊病来自人们对测试不甚了解或使用不当。测试本身只不过是工具而已,其特点是在规定的条件下可以用合理的精确度来测量。测试的结果是很有价值还是毫无意义,乃至于误导方向,这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工具本身,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使用者。 2.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P100) Fax Machines Fax machines have been widely used in China as a popular and important modern

英语专业模块选修课(商务)

英语专业模块选修课(商务) 1.课程名称:经济学原理 学时:54 学分:3 课程性质:模块选修课 考核方式:考试 开课对象:英语专业本科商务方向学生 教学目的与任务 《经济学原理》为英语本科商贸方向专业学生的选修课程,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部分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微、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经济基础分析工具和基本分析方法,了解经济的运行机制,理解经济环境及其变化的影响,懂得如何预期和适应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能够较熟练地运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来分析和解决经济中的实际问题。同时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经济学基础。 2.课程名称:管理学 学时:54 学分:3 课程性质:模块选修课 考核方式:考查 开课对象:英语专业本科商务方向学生 教学目的与任务: 通过《管理学》这门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管理理论的基本框架及其沿革,掌握基本管理职能的内涵和内容,为他们认识、理解实际管理活动提供理论知识,并指导他们未来的实际工作。教学重点是: 1、了解并掌握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重点讲授管理学的各项职能及其管理实践。 2、提供大量教学案例消化理解职能理论,使学生能运用所掌握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去分析和解决实际管理问题,如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实际管理案例,并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法。 3.课程名称:英美文学史及选读(1、2) 学时:54+48 学分:2+2 课程类别:模块/专业选修课 考核方式:考试;考查 开课对象:英语本科商务方向学生 教学目的与任务 《英国文学史及选读》是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本科高年级阶段的一门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对各时期的文艺思潮、主要作家及代表作品有一基本了解。文学是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各个阶层人们的精神面貌。学生应通过学习,对英国历史和风土人情有所了解。 《英国文学史及选读》包括两部分:文学史和作品选读。其中文学史的教学任务和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英国文学的基础知识,通过对各个时期的文艺思潮、主要作家、作品的梳理,发掘英国文学演变的基本规律;作品选读培养的是学生对英语文学语言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文学的语言是语言的精华,通过学习文学作品提升语言能力,习得异质文化并提高文学鉴赏能力是今天的大学生培养人文关怀和完成素质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 4.课程名称:商务英语(1、2)

外研英语选修8M2课文翻译

M2主课文 Para.1 对于很多人来说,文艺复兴指的是14-16 世纪时期的意大利,及其当时在艺术,建筑、音乐以及文学领域方面的发展。/但有一件作品可能比其他任何作品都更能表达文艺复兴的精神:《蒙娜丽莎》./①它被认为是新的形象逼真型绘画风格的最好代表,这 种风格一经使用就使人们惊叹不已./《蒙娜丽莎》由莱奥纳多·达芬奇1503-1506年绘制而成,是一件神秘的杰作。/人们想知道蒙娜丽莎是谁,她为什么在笑./即使是对文艺复兴了解不多的人,他们也都听说过这 幅作品。 Para.2 当然文艺复兴不仅仅只是《蒙娜丽莎》./ 文艺复兴是一个法语单词,意为“再生”,于19世纪首次出现在英语中./②这个单词被用来描绘随着首批欧洲人抵达美洲而 开始的那段欧洲历史,这是一段探险的 时代,也是现代世界史的开端。/③经历了中世纪长时间的沉眠之后,欧洲似乎要 苏醒过来了。/从意大利开始,文艺复兴的精神很快向北传遍了法国、德国、英国 以及欧洲其他各国。 Para.3 ④与世界其他地方的贸易也意味着欧洲 在变得更加富裕。/也就是说人们有钱花 费在艺术上;对于艺术家来说要找到能买得起他们的作品或者雇佣他们的人也更 容易。/莱奥纳多为一些重要的人工作过,比如米兰公爵,在晚年他也曾为法国国 王工作过。/ ④trade n.贸易[U];行业,职业[C] trade with/in ; by trade; trade…for.. trade on/upon Para.4 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从古希腊和古罗马文献中为他们的作品寻找新思想。/⑤但 他们也通过开辟新的艺术领域来展望未来。/画家们发现怎样利用透视以及光的 效果;作曲家们将不同的声音合到了一起创造了复调音乐;与中世纪哥特式大教堂的沉重相比,建筑师们则更喜欢设计更加光亮的建筑。/ Para.5 ⑥这种激发艺术家的探索意识与一种新的哲学携手并进。/几个世纪以来,哲学家们 都持有中世纪的世界观,认为与上帝的 伟大相比人的生命很渺小,现在他们开始提出诸如“人为何物?”以及“我为何存在?”这样的问题。/有史以来第一次,他们将人而不是宗教放在了整个宇宙的中心。/ be considered of little value = valueless; In which引导定语从句=in the view; Compared with过去分词做状语 Para.6 文艺复兴也是一个科学发明的时代.作为 举世公认的最伟大的画家之一,莱奥纳多 同时也是一个出色的发明家. /⑦不管走到哪里,他都随身携带着一个笔记本,以便随 时记下自己的想法。/这些想法包括细致 的人体素描,供工程师建造运河以及桥梁 的设计以及一些令人震惊的机器制图,这 些直到几百年后才被制造出来,例如飞机、降落伞、潜水艇以及坦克。/在晚年,他受 法国国王委托去做科学研究,很少有时间 从事绘画创作。/ Para.7 简言之,莱奥纳多是一个非凡的天才, 一个被描绘成“文艺复兴人物”的典范: 一个对凡事皆有兴趣并有诸多才能的人./ ⑧但即使他对历史的贡献仅仅是一幅《蒙娜丽莎》这也已经是恒久的天才作品。/ ⑧even if 后接的从句以及主句均用了 虚拟语气,均表示对过去的虚拟。 回顾:过去虚拟的语气? 现在if从句(were/did), 虚拟: 主句(would/could+v.) 将来: 从句(were to/should +v.) 虚拟:主句(would/could+v.) Summary : 1.在那时 2.被认为是…/人们认为… 3. 即使… 4.听说 5.随着…的到来6.似乎 7.苏醒8.传播到9.与…的交易10.负担得起… 11.通过开辟新的艺术领域12.将… 合在一起13.更喜欢做… 14.与…相比15.与…携手并进16.被认为毫无价值

高中英语选修七课文翻译

U n i t1L i v i n g w e l l R e a d i n g M A R T Y’S S T O R Y马蒂的故事 你好,我叫马蒂·菲尔丁。我想你可能会说我是“百万人中才有一个”的那种人。换句话说,世界上像我这样的人并不多见。你瞧,我的肌肉有毛病,使我的身体非常虚弱,所以我不能向别人那样快跑或快步爬楼梯。另外,有时候我还会笨手笨脚、不小心摔掉东西,或磕碰到家具上。不幸的是,医生们不知道如何治好我的病,但是我很开朗乐观,学会了适应身体的残疾。我的座右铭是:活一天算一天。 十岁以前,我跟其他人是一样的。我常常爬树、游泳、踢足球。说实在的,我过去常常梦想我会成为职业球员,代表我的国家参加世界杯足球赛。后来,我的身体开始变得越来越虚弱,以至于只能坐在体育场的长凳上欣赏足球了。最后我到医院去做了检查,住了将近三个月的医院。我想我至少做过十亿次检查了,包括有一次检查,他们从我的腿部切下一小块儿肌肉,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即使做过了所有这些检查,也没有人能够确诊这个病。因此,很难知道将来会是个什么样子。 问题是我看上去跟平常人一样,因此,当我跑了很短的一段路之后,就喘不过气来,或者爬楼梯才爬到一半就得停下来休息,我的小学同学就会笑我。有时候我的身体太虚弱,上不了学,因此落下了许多功课。每次缺课之后,我就觉得自己很笨,因为我比别人落后了。 我在中学时期的生活(比在小学时)要轻松多了,因为我的同学已经接受了我的状况。还有少数同学看不到我的内心世界,但是我并不生气,只是不去理会他们罢了。总而言之,我生活得挺好。我很高兴我能做许多事情,比如写作和电脑编程。我有雄心壮志,长大后我要在开发电脑软件的公司里工作。去年我开发了一个电脑足球游戏,有一家大公司已经决定从我这儿买走。我的生活很充实,没有时间坐着顾影自怜。除了同我的朋友一起去看电影和足球比赛外,我还花很多时间和我的宠物在一起。我有两只兔子、一只鹦鹉,一缸金鱼和一只乌龟。我得花大量时间来照顾这些宠物,但我觉得很值。此外,我还有好多功课要做,而别是在病了一段时间之后。 在许多方面,我身体的残疾倒使我心理上变得更加坚强,更加独立。我必须努力才能过上正常的生活,但这是值得的。假如我有机会跟健康孩子讲一句话,那么,这句话就是:身体残疾并不意味着生活不美满。因此,不要感到残疾人可怜,或者取笑他们,也别不理睬他们。要接受他们,给他们以鼓励,让他们能像你一样过得丰富多彩、充实美满。 谢谢你读我的故事。 Unit 1 Living well Using Language A LETTER TO AN ARCHITECT 致建筑师的一封信 桑达斯女士爱丽斯·梅杰 总建筑师剑桥街64号 影院设计公司班克斯敦 希尔街44号 班克斯敦 200-___年9月24日 亲爱的桑达斯女士: 今天我从报上了解到,您将成为班克斯敦新影院的建筑设计师。我希望您不介意我写信询问您是否已考虑到残疾顾客的需要。尤其是以下几点不知您是否考虑到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