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海航模式

海航模式

海航模式
海航模式

海航:并购成为生存模式

https://www.sodocs.net/doc/1212569119.html,2012年03月26日10:52《销售与管理》杂志

在经济前景看好、资产不断升值的预期下,以企业的快速膨胀来撬动资金,又以新的资金来猎取资产,循环往复。

单以资产规模计,国航、南航、东航三大航空公司都被海航远远甩在了身后。陈峰的野心并不止于此。2008年以来,海航的收购兼并更加凌厉,并逐渐将触角伸向海外,制定出了2015年营业收入达到10000亿的“超级X计划”。“人类已经无法阻止海航!”一位海航员工在形容海航集团的扩张野心时说。

债台高筑并购不止

1月29日,大年初七晚,海南航空(微博)(4.83,0.13,2.77%) 发布公告:将向不超过10名特定对象发行不超过191000万股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80亿元,其中用于偿还银行贷款的金额约为60.84亿元,剩余募集资金用于补充公司流动资金。

海航集团资金链出现危机的传言再起。第二天,1月30日,春节后的第一个交易日,海南航空暴跌4.55%,收于4.62元。

其实,近一段时间,外界对海航集团的资金链紧张的质疑声不断,甚至2011年最后一天,海航集团董事长陈峰与富士康总裁郭台铭的海口密会,也被解读成是对负债率超过80%、正被数家债主追债的大新华物流的“拯救”,因为“陈郭会”的核心内容正是商讨双方在物流业务上的合作。

在本次公告中,海航股份也坦言,近年来经营规模的逐步扩大,公司的负债规模也随之提高,财务风险也有所提高。截止去年三季度,该公司的总资产规模为769.09亿元,负债总额为625.29亿元,资产负债率已高达81.30%。

然而,在债台不断高筑的同时,涉及该上市公司集团公司海航集团收购的新闻却一直没有间断过。

就在去年年底,海航集团就刚刚以10.5亿美元正式完成对GE SeaCo公司100%的股权收购,这是近期在全球海运业持续低迷情况下全球最大的并购项目。

一边是因拖欠全球数家船舶租赁公司的费用而被追债,一边却举债10.5亿美元收购世界第五大集装箱租赁公司,海航集团在资金隐现缺口的当下,仍高举收购扩张的战旗。

有人说海航就像一个谜,尽管拥有千亿资产,但扣除无形资产和商誉后,海航的净资产实际为49亿元,而对外担保余额则高达116.80亿元。

并购已经成为海航集团的一种生存模式,资金越不宽裕,越需要通过频繁的交易来运转,这也是海航因欠债被围追堵截之时,还大举并购的原因所在。

数据显示,2009年至2011年三年间,海航集团在国内市场至少斥资近百亿元大举收购。而回顾去年一整年,海航并购的身影则更是纵横全球,遍布各个领域(见图表1)。

问题是,海航最脆弱的环节就是资金链管理,一旦全球经济陷入低迷期,不但企业盈利下降影响现金流,同时由于A股下跌股权质押重估贷款额将骤减,而海外生意伙伴加紧逼债的话,企业将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

一变二、二变三的秘密

2011年底,一份《陕国投渤海租赁(7.27,0.02,0.28%)股权收益权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在业内流传,海航通过质押渤海租赁股权融资1亿元。另据媒体报道,截至2010年末,大新华航空有限公司所持的海南航空17.16亿股中的16.06亿股已经被质押,质押比例为93.6%。而海航集团在西安民生(4.72,0.00,0.00%) 、易食股份、ST筑信(9.57,0.07,0.74%)、绿景地产(5.31,0.05,0.95%)的股权则100%被质押。海航置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航置业”)拥有的酒店控股权也全部质押给了中国建设银行(4.69,0.01,0.21%)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天河支行。

融资、并购、质押,再融资、再并购、再质押,通过这般的循环反复,从1993年的1000万元起家,到目前的总资产超3000亿元,数年以来,海航集团一直是以这样的一种模式前行着,海航集团的“家底”已经膨胀到一个可怕的倍数。

为什么一定要不断并购呢?海航集团董事长陈峰将这种模式解释为“货通天下”,主业是航空业,包括与此相关的“吃、住、行、游、乐、娱”,这个基本围绕航空业,拉大产业链。而海航创造出来的金融体系、资本市场工具,则为海航其他领域的实业和现代服务业服务。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海航集团旗下控制的A股,H股上市公司有海南航空、美兰机场(微博)、易食股份、西安民生、ST海建、绿景地产、渤海租赁、九龙山(2.91,-0.03,-1.02%)8家。海航实业、金融、资本市场的结合,构成了其独特的发展模式。

海航的这种逻辑被总结为,在经济前景看好、资产不断升值的预期下,以企业的快速膨胀来撬动资金,又以新的资金来猎取资产,循环往复。

这种模式可谓是海航的“原创作品”,但其财务风险之大,也广泛的被投资人及中小股民所质疑。

一国内券商人士在看完海航系公司的多份报告后表示,“海航这种收购扩张的方式需要很大的现金流支撑,而旗下公司盈利受经济周期影响很大,不像公用事业(1642.310,1.25,0.08%)能产生稳定的现金流,一旦银行信贷收紧不放贷,同时经济不好时海外逼债,只要很小的部门或环节出现问题,整个公司就会出现诸如资金链断裂的大问题。”

在去年12月的这起并购中,海航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德意志银行和ING等外资银行。当时就有基金管理人分析认为,这起并购的财务杠杆堪忧。一旦全球经济形势有较大的变化,

企业的盈利受到影响后,海航将面临被海外金主追偿巨额欠款的风险。

而同期的资本市场也是用脚对这一系列的收购投出了“不信任票”,2011年年终盘点,海航集团旗下上市公司的股价均出现了大幅下跌,有的甚至惨遭腰斩(见图表2)。

全面开花平摊风险?

海航集团在南下北上、东进西拓的激进式扩张收购过程中,深谙其资本运作的黄金法则。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海航深知其理。海航集团一位内部人的说法是:“像海航集团这样的企业,缺的不是钱而是资产,没有资产的海航是痛苦的,有资产就有了融资渠道。”

一名北京业内经济分析师如是解释:“海航如此大规模地扩张收购,融资仅仅只是其中一个目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资本市场的成熟,这些大的集团不可能靠自己的积累来实现一点一点的扩张,实现快速的扩张基本都是靠并购,这样可以拿到更多的资源,只要有了资源,才能有玩转资本的底气。”

但也有分析人士对海航的快速并购策略表示怀疑,认为其快速的扩张并购会造成资金长期紧缺,目前的融资环境更加剧了海航集团方面的压力。

面对此种质疑,也有分析人士表达了不同的观点,中投高级顾问高博轩认为,海航集团的并购资金渠道来源相对丰富:一方面,海航集团内部存在“互补式”的资金链,由于海航集团内部的资金流通相对顺畅,海航集团通过资产换置进行不同子公司之间的资金转换,筹集并购资金;另一方面,海航集团以并购获取新的资产,再利用新的资产融资、发行债券获取更多的并购资金,为下一次并购做资本支持。

接近海航集团的一个知情人士表示:“海航集团现在将自己视为一个大的投资基金,海航集团旗下有一家名为…海航资本控股有限公司?的金融公司,该公司可以开展投资银行、租赁、信托、保险、证券、基金、融资担保等多项金融业务。目前这些金融业务,都在为海航集团提供融资服务,他们很大一部分工作压力就在于不断为集团的并购筹集资金。例如,海航集团旗下的渤海信(微博)托公司近年来就发行过多期信托计划,用于海航系的项目运营或对外并购。”

据他介绍,海航集团作为一个大的投资平台,相比小的投资基金,具有更高的可行度。同时由于海航集团具有产业背景,在其开展并购时,常常向并购对象承诺,可以为其带来市场商机和新的业务,这也为海航能在市场上成功并购一些优质项目提供了帮助。

而陈峰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说过,海航的产业链比较宽,除了物流其他产业基本上都是赚钱的,这行不行那行行,好好坏坏,天下事原本如此。

大肆并购只不过是海航集团彰显其资本运作的冰山一隅。海航集团收购的各领域之间看似联系不大,但是如果把这些并购的领域集中到一起,就会发现这其中的关系错综复杂,并且紧密相连。

有业内分析师指出:“就像海航集团旗下的地产业务和航空业务就是互相促进的,机场

可以养地,海航集团大量购买机场附近的土地也就是豪赌其资产升值,只买地不开发,所以说海航地产局被认为是一场看不懂的迷局。而海航置业的主要管理层不是来自地产领域的专业人士,而是以资本运作高手为主。海航大量土地资产储备,反过来又成为海航集团资本运作和支撑上市公司业绩的基石。”

以北京科航大厦项目为例,2004年及2005年集团下属海南航空及西安民生投入6亿多元参与前期建设,然后分别于2007年底和2008年将工程以成本价转让给海航集团。而到了2008年12月,海南航空又以17.28亿元的价格向集团收购了科航大厦95%的股权。上市公司海南航空因此于2008年再度爆出14.24亿元巨亏,而海航集团业绩则从巨亏转为盈利9699万元,并得以在随后发行了28亿元公司债,拯救了因大新华航空上市失败而濒临断裂的资金链。

这只是海航集团复杂资本动作的冰山一角,东墙与西墙的腾挪之间,几乎无需经营便可轻易地获取高额资产增值溢价,海航集团遍地开花的收购模式令尝到甜头的高层欲罢不能,并将这种模式演绎到极致。

“不断用20%的资本去控制别人100%的资产,然后进行托管经营,以100%的资产向银行或信托公司进行质押贷款,资金越滚越大,等到一次资产泡沫最大时就出手,把以前所有的窟窿都补回来。”这是业内人士分析其做大的原因,也正是海航快速扩张的路径。

然而,目前多数中国民营企业无论在技术、资金、市场上都没有能力驾驭“多元化”这匹野马,如果一口气搞“短平快”,这种发展模式是否可持续,“八爪鱼”海航的未来还留有疑问。

中插:不断用20%的资本去控制别人100%的资产,然后进行托管经营,以100%的资产向银行或信托公司进行质押贷款,资金越滚越大,等到一次资产泡沫最大时就出手,把以前所有的窟窿都补回来。这正是海航快速扩张的路径。

图表1:

不完全统计2011年海航集团及旗下公司的收购项目

收购项目

5月,收购西班牙NH Hoteles酒店集团20%股份。

7月,航海集团董事长陈峰证实,将于匈牙利国有航空公司MalevHungarianAirlines合作,具体合作方式可能是收购、合资或者联合组建新公司。

7月,收购土耳其ACT货运航空公司49%的股权。

8月中旬,集团旗下的海航机场集团,已通过竞购法兰克福建筑公司Hochtief AG 旗下的机场初选。

11月,海航宣布竞购上海家化(69.50,-1.19,-1.68%)。

12月中旬,正式完成对GE SeaCo公司100%的股权收购。

斥资4.316亿欧元

未知

斥资2500万美元

估值10亿欧元

未经证实的消息称海航的开价超过60亿元人民币

耗资10.5亿美元

根据公开信息不完全统计制作

图表2:

海航集团旗下上市公司去年一年股价变化单位(元或港元/每股) 上市公司名称

海南航空

美兰机场(H股上市)

易食股份

西安民生

ST海建

绿景控股

渤海租赁

九龙山

2010年12月31日股价

8.97

9.9

6.97

7.82

8.49

10.88

4.73

2011年12月30日股价

4.98

5.3

5.76

5.16

4

4.89

8.63

3.75

根据公开信息不完全统计制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