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发酵工程工艺原理复习思考题答案。修改版

发酵工程工艺原理复习思考题答案。修改版

发酵工程工艺原理复习思考题答案。修改版
发酵工程工艺原理复习思考题答案。修改版

《发酵工程工艺原理》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思考题:

1.何谓次级代谢产物?次级代谢产物主要有哪些种类?举例说明次级代谢产物

在食品中的应用及对发酵食品的影响。P50

初级代谢:指微生物的生长、分化和繁殖所必需的代谢活动而言的。初级代谢过程所生成的产物就是初级代谢产物。

关系不大,生理功能也不十分清楚,但可能对微生物的生存有一定价值。次级代谢过程所生成的产物就是次级代谢产物。通常在细胞生成的后期形成。

次级代谢产物有抗生素、生物碱、色素和毒素等。

2.典型的发酵过程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发酵工程的一般过程可分为三个步骤:第一,准备阶段;第二,发酵阶段;第三,产品的分离提取阶段。

准备阶段的任务包括四个方面,即各种器具的准备,培养基的准备,优良菌种的选择或培育,器具和培养基的消毒。

优良菌种是保证发酵产品质量好、产量高的基础。优良菌种的取得,最初是通过对自然菌体进行筛选得到的。20世纪40年代开始使用物理的或化学的诱变剂,如紫外线、芥子气等处理菌种,进行人工诱发突变,从而迅速选育出比自然菌种更优良的菌种。后来,又运用细胞工程和遗传工程的成果来获取菌种。例如,使用大肠杆菌生产人类的胰岛素、生长素、干扰毒等等。

在发酵过程中,还要防止“不速之客”来打扰。发酵工程要求纯种发酵,以保证产品质量。因此,防止杂菌污染是确实保证正常生产的关键之一。其方法是,对于这些不受欢迎的“来客”进行灭菌消毒。在进行发酵之前,对有关器械、培养基等也进行严格的消毒。

第二章思考题:

1.食品发酵对微生物菌种有何要求?举例说明。

?能在廉价原料制成的培养基上迅速生长,并能高产和稳产所需的代谢产物。

?可在易于控制的培养条件下迅速生长和发酵,且所需的酶活性高。

?生长速度和反应速度快,发酵周期短。

?副产物尽量少,便于提纯,以保证产品纯度。

?菌种不易变异退化,以保证发酵生产和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对于用作食品添加剂的发酵产品以及进行食品发酵,其生产所用菌种必须符合食品卫生要求。

2.什么叫自然突变和诱发突变?诱变育种的实质是什么?P17

自然突变:在自然状况下发生的突变;

诱发突变:在人为地用物理或化学因素诱发的突变。

诱变育种:用各种物理、化学的因素人工诱发基因突变进行的筛选。

诱变育种实质:

3.突变分为哪两种类型,举例说明。P17

?基因突变——少数核苷酸碱基的改变(点突变),如碱基对置换和移码。

?染色体畸形——涉及一大段核苷酸或染色体的突变,如断裂,重复,缺失,易位,染色体数目变化等结构变化。

4.何为DNA体外重组技术?举例说明在发酵工业中的应用。

DNA体外重组技术:根据需要用人工方法取得供体DNA上的基因,在体外重组于载体DNA上,再转移入受体细胞,使其复制、转录和翻译,表达出供体原有的遗传性状,如用基因工程生产胰岛素。

5.何为营养缺陷型?举例说明营养缺陷型的筛选方法。

营养缺陷型:指某一菌株丧失了合成某种营养物质的能力,在培养基中若不外加这种营养成分就不能正常生长的变异菌株。表示为“X –”

补充培养基(S.M.):为满足特定X –需要在基本培养基中补加了某种营养物质的培养基。

完全培养基(C.M.):能满足各种不同X –营养要求的培养基。

基本培养基(M.M.):能满足野生型生长需要的培养基。

6.菌种保藏的目的与核心是什么?产孢子的微生物适宜用何种保藏方法?

目的: 保证菌种不发生遗传变异、无污染和保持活力。

核心:人工创造条件(如低温、干燥、缺氧、和缺乏营养物质),使菌种的代谢活动处于不活动状态。

?菌种保藏方法: 斜面低温保藏法、石蜡油封保藏法、砂土保藏法、冷冻干燥法、液氮超低温冻结法

霉菌:采用砂土管保藏法。此法特别适宜于产孢子或芽孢的微生物。

?酵母菌:定期移植斜面低温保藏法;细菌:冻干法;放线菌:冻干法或砂土保藏法。

7.造成菌种退化的原因是什么?生产中如何防止菌种的退化?

菌种退化的原因:保藏方法不妥、保藏操作不当、传代不当、培养基不适、回复突变

防止菌种退化的措施:

?从菌种选育方法上考虑

1)进行充分的后培养及分离纯化

2)增加突变位点,减少基因回复突变的几率

?从菌种保藏方式上考虑

1)尽量减少传代次数

2)选择适宜的保藏培养基

?从菌种培养适宜条件上考虑

1)结构类似物抗性菌株在保藏培养基中应添加相应药物,及时淘汰回复突变细胞。

2)基因工程菌添加抗生素于培养基中防止质粒的丢失

?从菌种管理的措施上考虑 :复壮

1)定期对保藏菌种分离纯化,淘汰已退化细胞;

2)定期对发酵液进行分离筛选

8.何为菌种的复壮?

菌种的复壮:从已衰退的菌种中筛选出少数尚未退化的个体,以恢复原菌株固有的优良性状。

狭义:在菌种已发生衰退的情况下,通过纯种分析和生产性能测定等方法,从衰退的群体中找出未衰退的个体,以达到恢复该菌种原有典型性状的措施。

广义:在菌种的生产性能未衰退前就有意识的经常进行纯种的分离和生产性能测定工作,以期菌种的生产性能逐步提高。实际上是利用自发突变(正变)不断地从生产中选种。

复壮措施:

?纯种分离(平板划线法,涂布法,倾注法,单细胞挑取法)

?通过寄主体内生长进行复壮;

?淘汰已衰退的个体;采用比较激烈的理化条件进行处理,以杀死生命力较差的已退化的菌种

?采用有效的菌种保藏方法

9.培养基有哪些类型?各有何种用途?发酵工业上使用最广的是哪种类型?

?按状态:固体、半固体和液体培养基。固体的培养基适用于菌种的分离和保存以及有子实体的真菌类。半固体主要用于鉴定菌种,观察细菌运动特征及噬菌体的效价测定等。液体培养基适用于发酵工业的大规模生产。?按纯度:天然培养基、合成培养基和半合成培养基。天然培养基适合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目的产物的合成。

合成培养基使用于研究菌种基本代谢过程的物质变化以及生产某些疫苗等生物制品。

?按生产工艺要求:孢子培养基、种子培养基和发酵培养基。

发酵工业使用得最广泛的是液体发酵培养基。

10.如何确定培养基的组成?生产中液体培养基的制备有哪些步骤?

培养基的配制原则

?根据不同微生物的营养需要配制

?确定合适的碳氮比

?控制pH条件

?控制氧化还原电位

?根据原料特点确定配比

培养基的制备(液体培养基)

制备:原料预处理、原料混溶、调节pH和灭菌。

(1)原料预处理:淀粉糖的制备、糖蜜的预处理

(2)原料混溶:

缓冲物质主要元素原料微量元素生长素

↓↓↓↓

加底水→搅拌→搅拌均匀→搅拌均匀→搅拌→搅拌均匀

(3)调节酸碱度和灭菌

11. 淀粉糖的制备方法?哪种方法制备的淀粉糖质量好?

?酸解法

优点:生产简易,设备简单,水解时间短,设备生产能力大。

缺点:设备需耐腐蚀,高温高压;副反应复杂。对原料要求高,颗粒不能大,浓度不能高,否则转化率低。

?酶解法

优点:反应条件较温和,不需耐高温、耐压、耐酸设备;酶作用专一性强,淀粉水解副反应少,糖液纯度高,淀粉转化率高;可在较高淀粉乳浓度下水解,可采用粗原料;糖液颜色浅,纯净,无苦味,质量高,有利于糖液的精制。

缺点:反应时间较长,要求的设备较多,需专门培养酶的条件,由于酶本身是蛋白质,易造成糖液过滤困难。?酸酶结合法

酸酶法:先用酸水解成糊精或低聚糖,再用糖化酶水解为葡萄糖。

酸液化速度快,且糖化是由酶来进行,对液化要求不高,可采用较高的淀粉乳浓度,提高生产效率。

酶酸法:先用淀粉酶液化到一定程度,然后用酸水解成葡萄糖。

能采用粗原料淀粉,淀粉浓度较酸法高,生产易控制,时间短,减少副反应,糖液颜色较浅。

使用酸酶结合法制备的淀粉糖质量好

12.糖蜜可直接用作发酵原料吗?为什么?

糖蜜是甘蔗或甜菜糖厂的一种副产品,糖蜜含糖量较高,因其本身就含有相当数量的可发酵性糖,只须添加酵母便可直接发酵生产酒精。

第三章复习思考题

1.何谓消毒、灭菌?消毒可以达到灭菌的目的吗?

消毒: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物料、容器、器具内外的病原微生物。

灭菌: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或除去环境中所有微生物。(3BPPT1)

消毒达不到灭菌的目地。

2.灭菌的方法主要有哪几种?其灭菌原理何在?发酵工业中为何应用最广的是湿热灭菌?

工业生产上的灭菌方法有加热灭菌、化学药剂灭菌、射线灭菌等。

化学药剂灭菌、射线灭菌用于无菌间、培养室及车间空气灭菌。

加热灭菌(干热灭菌:火焰灭菌、烘箱灭菌;湿热灭菌:巴氏灭菌、间歇灭菌、高压蒸汽灭菌)

(1)干热灭菌法原理:通过脱水干燥和大分子变性来实现。一般细菌繁殖体在干燥状态下。80-100°c经一小时即可被杀死。

(2)湿热灭菌法原理:用蒸汽灭杀液体中的病原菌或特定微生物。

温热的杀菌效果比干热好,其原因有:

①蛋白质凝固所需的温度与其含水量有关,含水量愈大,发生凝固所需的温度愈低。湿热灭菌的菌体蛋白质吸收水分,因较大同一温度的干热空气中易于凝固。

②温热灭菌过程中蒸气放出大量潜热,加速提高湿度。因而湿热灭菌比干热所要温度低,如在同一温度下,则湿热灭菌所需时间比干热短。

③湿热的穿透力比干热大,使深部也能达到灭菌温度,故湿热比干热收效好。

3.何谓微生物的热阻?高温短时灭菌法(HTST)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热阻:微生物对热的抵抗力。

19 世纪50 年代,法国人巴斯德(Pasteur)阐明了食品的微生物腐败机理,为灭菌技术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4.在工业生产中,影响培养基灭菌的因素有哪些?为什么?

1.培养基成分:在培养基成分中,糖、脂肪和蛋白质的存在对微生物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特别是浓度较高的有机营养物质,当其表面受热变性后能形成一层保护膜影响热的传导,从而提高微生物的耐热性。但这种耐热性同浓度(即基质中含水最)有关,相反;无机盐、碱、酸等则可以削弱微生物的耐热性,这同提高微生物细胞壁的导热性能有关系。

2.PH值:pH值高底pH6.0~8.0时,微生物最耐热;pH小于6.0时,氢离子易渗入细胞内,改变细胞的生理反应促使其死亡。所以培养pH值愈低,所需灭菌时间愈短。

3.培养基中的颗粒

4.泡沫(3BPPT10)

5.比较分批灭菌与连续灭菌的优缺点,两种灭菌方法各适用于何种场合?

一、连续灭菌(连消): 是采用专一灭菌设备—-连消塔,在高温下对液体培养基进行短时间加热灭菌。

优点:(1)培养基受热时间短(可在20~30s达到预定灭菌温度),营养成分破坏少;(2)质量均匀;(3)适用于自动控制。

适用条件:大规模生产,培养基中不含有固体颗粒或泡沫较少。(3BPPT11)

二、分批灭菌(实消):指培养基在发酵罐中灭菌。

优点:无需专一灭菌设备,但易发生局部过热而破坏营养成分的现象。

适用条件:当培养基中含有固体颗粒或培养基有较多泡沫时,以采用分批灭菌为好。对于容积小的发酵罐,连续灭菌的优点不明显,而采用分批灭菌比较方便。

三、设备灭菌实罐灭菌时,发酵罐与培养基一起灭菌。培养基采用连续灭菌时,发酵罐需在培养基灭菌前,直接用蒸汽进行空罐灭菌,用无菌空气保压,待培养基流入罐后,开始冷却。其他设备一般采用蒸汽灭菌。有些设备也可采用SO2熏蒸灭菌,如葡萄酒发酵池、罐等。

6.工业上空气除菌所用过滤介质(如棉花、玻璃纤维、活性炭等)的滤孔远大于菌体,为何也能达到除菌的目的?空气流通过这种介质过滤层时,借助惯性碰撞、拦截滞流、静电吸附、扩散等作用,将其尘埃和微生物截留在介质层内,达到过滤除菌目的。(3APPT11)

(1)惯性碰撞作用当微生物等颗粒随空气以一定速度流动,在接近纤维时,气流碰到纤维而受阻,空气就改变运动方向绕过纤维继续前进。由于微生物等颗粒具有一定质量,因而在以一定速度运动时具有惯性,当碰到纤维时,由于惯性作用而离开气流碰在纤维表面上,由于磨擦、粘附作用,被滞留在纤维表面,这叫做惯性碰撞滞留作用。(2)拦截滞留作用当气流速度降低时,微粒随低速气流慢慢靠近纤维,随主导气流绕过纤维前进,并在纤维周边形成一层边界滞留区,在滞留区内气流速度更慢,进入滞留区的微粒缓慢接近纤维并与之接触,由于磨擦、粘附作用而被滞留。

(3)布朗扩散作用很小的微粒(<1μm)在流动速度很慢的气流中能产生一种不规则直线运动,称为布朗扩散运动。其结果使较小的微粒凝集成较大微粒,增加了微粒与纤维接触滞留的机会。

(4)重力沉降作用当微粒所受的重力大于气流对它的拖带力时,微粒就会沉降。对于小颗粒,只有当气流速度很低时才起作用。

(5)静电吸附作用许多微生物和孢子都带有电荷。当具有一定速度的气流通过介质滤层时,由于磨擦作用而产生诱导电荷,特别是纤维表面和用树脂处理的纤维表面产生电荷更显著。当菌体所带的电荷与介质的电荷相反时,就发生静电吸引作用。

7.过滤效率受哪些因素影响?如何提高除菌效率?

过滤效率是随滤层厚度的增加而提高的。

对数穿透定律

第四章复习思考题

1.在分批发酵中,按细胞生长和产物生成的关系可分为哪几种类型?举例说明。

分批培养:指在一个密闭系统内一次性投入有限数量营养物进行发酵的方法。 F in=F out=0

分批培养中的产物形成:

Ⅰ型:生长偶联产物生成——菌体生长、碳源利用和产物形成几乎在相同时间出现高峰。产物形成直接与碳源利用有关。

Ⅱ型:生长与产物生成部分偶联——在生长开始后并无产物生成,在生长继续进行到某一阶段才有产物生成。产物形成间接与碳源利用有关。

Ⅲ型:非生长偶联产物生成——在生长停止后才有产物生成。产物形成与碳源利用无准量关系。

2.何为补料分批发酵?该法主要适用在哪些场合?

补料分批培养:指在分批发酵中间歇地或连续地补加(流加)新鲜培养基的方法。F in≠0( F out= 0 ,F out≠ 0 )

3.什么叫连续培养?提出连续培养的根据是什么?连续培养有何缺点?

连续培养指在一开放系统中,以一定的速度向发酵罐内连续供给新鲜培养基,同时以相同速度将含有微生物和产物的培养液从发酵罐内放出,从而使发酵罐内液体量维持恒定,使培养物在近似恒定状态下生长和进行代谢活动的方法。

F in=F out>0

优点:

恒定状态可有效地延长分批培养中的对数期,达到稳定高速培养微生物或产生大量代谢产物的目的。

避免分批培养所需的清洗、投料、灭菌、接种、放罐等各种操作,有利于提高生产率。

发酵产品质量稳定。

便于自动控制。

缺点:

菌种在长时间培养中易变异,且容易染菌。

若操作不当,新加入的培养基与原有的培养基不易完全混合。

4.在单级连续培养中,μ=D意味着什么?

在稳定状态下,比生长速率 等于稀释率D。

补料分批发酵的重要特征:在准恒定状态下比生长速率与稀释率相等。

5.试比较连续培养生产率与分批培养生产率,说明什么情况下采用连续培养有利?

6.什么叫比生长速率?什么叫得率系数?

比生长速率(μ):即单位重量菌体的瞬时增量.

细胞得率系数:菌体的生长量相对于基质消耗量的收得率。用Y X/S 表示。

产物得率系数:产物生成量相对于基质消耗量的收得率。用Y P/S表示。

第五章复习思考题

1.谷氨酸产生菌利用糖质原料合成谷氨酸的代谢途径中有哪些关键环节?书上P207~208

1 糖酵解(EMP)代谢途径: 葡萄糖在糖酵解途径中首先被降解为丙酮酸,同时有ATP和NADH2生成。丙酮

酸将在TCA循环中被利用。

2磷酸己糖途径(HMP):该过程生成的6-磷酸果糖、3-磷酸甘油醛于糖酵解途径联系起来,进一步生成丙酮酸;

而生成的NADPH2是α-酮戊二酸进行还原氨基反应所必须的供氢体;生成的乙酰辅酶A则进入三羧酸循环。

3三羧酸循环(TCA):葡萄糖经过糖酵解途径产生的丙酮酸经过三羧酸循环中可以生成谷氨酸的前体物质——α-酮戊二酸。

4二氧化碳的固定(CO2固定):由于合成谷氨酸不断消耗α-酮戊二酸,从而引起草酰乙酸缺乏。为了保证TCA循环不被中断和源源不断供给α-酮戊二酸,在苹果酸酶和丙酮酸酶的催化下,分别生成苹果酸和草酰乙酸,前者再在苹果酸脱氢酶催化下,被氧化成草酰乙酸,从而使草酰乙酸得到补充。

5 乙醛酸循环(DCA):谷氨酸生产菌的α-酮戊二酸脱氢酶活力弱。琥珀酸难以满足菌体生长的需要。通过DCA循环

异柠檬酸裂解酶的催化作用,使琥珀酸,延胡索酸和苹果酸的量得到满足,从而维持了TCA的正常运转。

6 还原氨基化反应。α-酮戊二酸在谷氨酸脱氢酶的催化下,发生还原氨基化反应,生成谷氨酸。磷酸己糖途径(HMP)

和异柠檬酸脱氢过程产生的NADPH2为还原氨基化反应提供了必须的供氢体。

2.作为谷氨酸产生菌,应具备哪些生理特征?

1 生物素缺陷型,细胞膜对谷氨酸的通透性好

2 CO2固定酶活性强,丙酮酸脱羧酶活性不能太强

3 α-酮戊二酸脱氢酶的活性微弱或缺损.

4谷氨酸脱氢酶活力高(此活性不被低浓度产物谷氨酸所抑制)

5 NADPH+H+进入呼吸链能力弱

6异柠檬酸裂解酶活性不能太强,异柠檬酸脱氢酶活性强(5PPT36)

7菌体本身进一步分解转化和利用谷氨酸的能力低下,也有利于谷氨酸的蓄积。、

3.简述柠檬酸的积累机制,柠檬酸产生菌需具备什么特点?

②由于丙酮酸羧化酶是组成型酶,不被调节控制。

③丙酮酸氧化脱羧生成乙酰CoA和CO2固定两个反应的平衡,以及柠檬酸合成酶不被调节,增强了合成柠檬酸的能力。

④由于顺乌头酸水合酶在催化时建立了以下平衡:

柠檬酸:顺乌头酸:异柠檬酸=90:3:7

同时控制Fe2+含量时,顺乌头酸酶活力降低,使柠檬酸积累。

⑤随着柠檬酸积累,pH降低到一定程度时,使顺乌头酸酶和异柠檬酸脱氢酶失活,更有利于柠檬酸的积累及排出细胞外。

第六章复习思考题

1.培养好氧菌和兼性需氧菌常用哪些方法?

培养好氧菌:固体表面培养法(斜面培养、培养皿平板培养);液体培养法(静止培养、摇瓶振荡培养、发酵罐培养)

2.在进行种子的扩大培养和发酵过程中,如何掌握培养基的碳氮比?书P70

培养基中对碳氮比对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产物的合成的影响极为明显。碳氮比不当会影响菌体按比例地吸收营养物

质,直接影响菌体的生长和产物的合成。

氮源过多,会使菌体生长过于旺盛,PH偏高,不利于代谢产物的积累;氮源不足,则菌体繁殖量少,从而影响产量。碳源过多,则容易引起较低的PH,不利于菌体的生长;碳源不足,则易引起菌体的衰老和自溶。

微生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碳氮比的最适要求不同。一般来说,因为碳源既作为碳架参与菌体和产物的合成,又作为菌体生长、代谢过程的能源,比例要比氮源高。但是谷氨酸等含氮产物发酵中,产物含氮多,碳氮比要适当降低。

总之,碳氮比也随碳水化合物及氮源的种类以及通气搅拌等条件而异,很难确定统一比值。

3.举例说明种龄与接种量对发酵的影响。

种龄:是指种子罐中培养的菌丝体开始移入下一级种子罐或发酵罐时的培养时间。

?通常种龄是以处于生命力极旺盛的对数生长期,菌体量还未达到最大值时的培养时间较为合适。时间太长,菌种趋于老化,生产能力下降,菌体自溶;种龄太短,造成发酵前期生长缓慢。

?不同菌种或同一菌种工艺条件不同,种龄是不一样的,一般需经过多种实验来确定。嗜碱性芽孢杆菌生产碱性蛋白酶,12小时最好。

接种量:是指移入的种子液体积和接种后培养液体积的比例。

?接种量的大小决定于生产菌种在发酵罐中生长繁殖的速度,采用较大的接种量可以缩短发酵罐中菌体繁殖达到高峰的时间,使产物的形成提前到来,节约发酵培养的动力消耗,提高设备利用率,并可减少杂菌的生长机会。

?但接种量过大或者过小,均会影响发酵。过大会引起溶氧不足,影响产物合成;而且会过多移入代谢废物,也不经济;过小会延长培养时间,降低发酵罐的生产率。

4.最佳种龄和最佳代谢产物收获期分别在生长曲线的哪个阶段?

最佳种龄应选择在对数生长期。

5.什么是发酵热、生物热?生物热的产生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发酵热:发酵过程中释放出来的净热量。发酵热是引起发酵过程温度变化的原因。

在发酵过程中,菌体不断利用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将其分解氧化而产生的能量,其中一部分用于合成高能化合物(如ATP)提供细胞合成和代谢产物合成需要的能量,其余一部分以热的形式散发出来,这散发出来的热就叫生物热。生物热随菌种和培养条件的不同而不同。

6.以谷氨酸发酵为例,说明发酵温度、pH、通气量等环境条件对谷氨酸产生菌的影响。书P211-212

温度对发酵的影响:发酵过程中,谷氨酸产生菌的生长繁殖于谷氨酸的合成都是在酶的催化作用下进行的酶促反应,由于产物的不同,因而不同的酶促反应所需要的酶的最适温度也不同。谷氨酸发酵前期(0-12h)是菌体繁殖阶段,在其阶段主要是微生物利用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来合成蛋白质、核酸等物质供菌体繁殖所用,其最适温度为30~32°C;发酵中后期(12h后)具体生长进入稳定期,此时菌体的繁殖减速而谷氨酸的合成加速进行,催化合成谷氨酸脱氢酶的最适温度均比菌体生长繁殖的温度高,因而中期适当提高罐温有利于产酸,温度可适当的提高到34~37°C.

pH对发酵的影响:在发酵过程中,发酵液的PH的变化是微生物代谢情况的综合标志,其变化的根源主要在于培养基的成分和配比以及发酵与条件的控制。谷氨酸发酵前期,由于菌体大量利用氮源进行自我繁殖,所以前期PH变化活跃,PH较高(7.5~8.5),这种PH暂时较高对菌体的生长繁殖影响不大,同时有利于抑制杂菌的生长。发酵中后期控制PH极为重要,主要是谷氨酸大量的合成时期,在菌体内催化谷氨酸形成的谷氨酸脱氢酶和转氨酶在中性和弱碱性环境中催化活性最高,通常通过流加尿素等措施保持PH在7.0~7.6. 在酸性条件下则容易形成谷氨酰胺和N-乙酰谷氨酰胺.

通风量对发酵的影响:谷氨酸是兼性好气性微生物,缺氧或者氧气充足均可生长,然而代谢产物有所不同。通风量下小时,通风量小,进行不完全氧化,蔗糖进入菌体后经糖酵解途径产生丙酮酸,丙酮酸则经还原产生乳酸;如果通风量大,丙酮酸则形成乙酰辅酶A,进入TCA循环生成α-酮戊二酸。但由于供氢体(NADPH2)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经呼吸链被氧化成水,而无氢的供给,谷氨酸的合成受阻。只有在供氧适当的条件下,供氢体(NADPH2)大部分不经呼吸链氧化成水,在NH4+供应充足的条件下,才能杂谷氨酸脱氢酶的催化下还原氨基化形成谷氨酸。使谷氨酸大量积累。因此,为了获得谷氨酸发酵的高产,通气量必须适当。

7.何谓呼吸强度、耗氧速率和临界氧浓度?发酵过程中如何根据发酵需要控制溶解氧?

呼吸强度:单位重量干菌体在单位时间内所吸取的氧量,以2O Q 表示,单位[ mmolO 2 /(g 干菌体·h)],亦称氧的比消耗速率。

耗氧速率:单位体积培养液在单位时间内的吸氧量,以r 表示,单位为[ mmolO 2 / (L·h)]。

临界氧浓度(C 临界):各种微生物对发酵液中溶氧浓度的最低要求。

发酵过程中溶解氧的控制在书P100

8.影响氧传递速率的因素有哪些?为什么?进行摇瓶培养时,如何增加氧传递速率?

凡是影响推动力c*-cL,比表面积α和传递系数的因素都会影响氧传递速率

9.哪些因素会导致发酵过程中的泡沫产生?生产上如何控制泡沫的产生?书P105

? 泡沫产生的原因

1 由外界引进的气流被机械地分散形式

2 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气体聚结而成(发酵泡沫,代谢旺盛时明显)

发酵工业上常用的消泡方法有两种:化学消泡和机械消泡。

第七章复习思考题

1.发酵染菌对生产有何危害?

发酵过程污染杂菌,会严重的影响生产,是发酵工业的致命伤。

● 造成大量原材料的浪费,在经济上造成巨大损失

● 扰乱生产秩序,破坏生产计划。

● 遇到连续染菌,特别在找不到染菌原因往往会影响人们的情绪和生产积极性。

● 影响产品外观及内在质量

(8PPT2)

2.发酵生产中引起染菌的原因有哪些?如何进行检查和判断分析?

1、设备渗漏

2、空气带菌

3、种子带菌

4、灭菌不彻底

5、技术管理不善

检查:

1、环境无菌的检查(尘埃粒子检测、无菌平板检测)

2、种子及发酵液无菌状况检测(酚红肉汤培养基检测、平板划线、显微镜观察)

分析:

1、单罐染菌

不是系统问题,而是该罐本身的问题。如种子带菌、培养基灭菌不彻底、罐有渗漏、分过滤器失效

2、多罐染菌

系统问题,如空气过滤系统有问题,特别是总过滤器长期没有检查,可能受潮失效;移种或补料的分配站有渗漏或灭菌不彻底

3、前期染菌

种子带菌、培养基灭菌不彻底

4、中后期染菌

补料的料液灭菌不彻底或补料管道、阀门渗漏,一般不会是种子问题

3.生产中防止杂菌污染的措施有哪些?

1、防止种子带菌

●注意接种时的无菌操作

●无菌室和摇床间都要保持清洁。无菌室内要供给恒温恒湿的无菌空气,还要装紫外灯用以灭菌,或用化学

药品灭菌。

2、防止设备渗漏

发酵设备及附件由于化学腐蚀、电化学腐蚀,物料与设备摩擦造成机械磨损以及加工制作不良等原因会导致设备及附件渗漏。

3、防止培养基灭菌不彻底

培养基灭菌方法——高压蒸汽灭菌

分批灭菌 1210C,30分钟

连续灭菌罐温125-1300C,30-45分钟

4、防止空气引起的染菌

空气冷却器的列管穿孔泄露,冷却水会渗入到空气中,造成染菌。

棉花-活性炭过滤器长期使用会造成过滤器失效。

过滤器用蒸汽灭菌时,若被蒸汽冷凝水润湿就会降低或丧失过滤效能,灭菌完毕应立即缓慢通入压缩空气,将水分吹干。

5、发酵染菌后的措施

●染菌后的培养基必须灭菌后才可放下水道。

●凡染菌的罐要找染菌的原因,对症下药,该罐也要彻底清洗,进行空罐消毒,才可进罐。

●染菌厉害时,车间环境要用石灰消毒,空气用甲醛熏蒸。特别,若染噬菌体,空气必须用甲醛蒸汽消毒。

4.如何诊断发酵感染了噬菌体?有何防治措施?

如何诊断:发酵过程中如果受噬菌体的侵染,一般发生溶菌,随之出现发酵迟缓或停止,而且受噬菌体感染后,往往会反复连续感染,使生产无法进行,甚至使种子全部丧失。有无染噬菌体,根本的要做噬菌斑检验

1、必须建立工厂环境清洁卫生制度,定期检查、定期清扫,车间四周有严重污染噬菌体的地方应及时撒石灰或漂白粉。

2、车间地面和通往车间的道路尽量采取水泥地面

3、种子和发酵工段的操作人员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认真地进行种子保管,不使用本身带有噬菌体的菌种。感染噬菌体的培养物不得带入菌种室、摇瓶间

4、认真进行发酵罐、补料系统的灭菌。严格控制逃液和取样分析和洗罐所废弃的菌体。对倒罐所排放的废液应灭菌后才可排放。

5、选育抗噬菌体的菌种,或轮换使用菌种。

6、发现噬菌体停搅拌、小通风,将发酵液加热到70~800C杀死噬菌体,才可排放。发酵罐周围的管道也必须彻底灭菌。精品文档word文档可以编辑!谢谢下载!

自考答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自考答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一、单选 1. 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2.现代生产力系统的渗透性因素是指教育 3.下列各项中,属于经济社会形态序列的是封建社会 4.社会改革和社会革命都根源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5.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础矛盾是.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6.除了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外,剩余价值率还可以表示为剩余劳动时间与必要劳动时间的比率 7.劳动力价值决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包含历史和道德的因素 8.资产阶级道德观的基本原则是利己主义 9.资金循环中实现价值增殖的阶段是.生产阶段 10.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实现的条件下,第一部类生产的全部产品的总价值应等于两大部类消耗的生产资料的价值总和 11.资本主义的生产成本可用字母表示为.c+v 12.决定利息量的因素是.借贷资本总额和利息率 13.股份公司的经营决策机构是股东大会 14.垄断组织获取垄断利润的主要形式是垄断价格 15.从资本形态上看,资本输出的基本形式是.借贷资本输出和生产资本输出 16.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成为垄断资本国际经济组织载体的新的垄断组织形式是.国际垄断联盟 17.提出社会主义革命同时胜利论的是马克思恩格斯 18.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标是.消灭剥削进入无产阶级社会 19.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最根本的区别在于.生产资料所有制不同 20. “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原则 21.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 2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在于如何正确回答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 23.金、银、铜、铁、铝等同金属的关系属于.个别与一般的关系 24.新事物之所以必然战胜旧事物,从根本上说是由于.新事物较旧事物更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 25.认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我们要分清楚主流和支流,要看主流,同时又不能忽略支流.这里依据的哲学道理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26.下列各项中,正确说明意思能动性的是.量力而行,尽力而为 27.下列各项中,属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区别在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是.时间是认识的基础的观点 28.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实践—认识—实践 29.与理性认识相比较,感性认识有两个特点,一个是直接性,另一个是形象性 30.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在真理观上的对立,表现在是否承认.真理具有相对性质 二、多项选择 31.下列科学发现中,为马克思主义的生产提供了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的有细胞学说.狭义相对论.能量守恒和转化律 32.下列各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有.理在事先 .世界是绝对精神的产物 33."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体现的时候哲学道理有事物的变化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 34.从理性认识到实践是一次更重要的飞跃,这是因为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35.下列各项属于观念上层建筑的有.哲学和政治思想.道德和法律思想 36.价值规律的内容包括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实行等价交换 37.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中,复苏阶段的特点有生产不再下降,企业倒闭停止.生产逐渐回升,企业利润增加.就业日益增多,信贷逐渐活跃 38.影响利润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剩余价值率的高低.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不变资本节省的状况 3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政策和措施有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40.实现人的自由而全国发展的必要条件有.完全摆脱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阶级压迫的束缚.完全摆脱旧式分工的束缚完全摆脱仅仅作为谋生手段的劳动的束缚.完全摆脱接收教育和训练的限制 三、简答题

马克思是非判断题

是非判断题 1.有一种观点认为,阶级性与科学性是不相容的,凡是代表某个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社会理论,就不可能是科学的。因为马克思主义具有阶级性,所以是不科学的。× 2.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的产物,现在是21世纪了,时代变了,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了。× 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恩格斯将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结合在一起的产物。× 4.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是科学是因为它彻底批判和抛弃了以往一切思想观点。× 5.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在人类思想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6.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人类认识史上伟大变革,因为它使马克思主义发展到最高峰。× 7.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继承。× 1

1. 唯心主义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 2、世界统一于存在。× 3、脱离物质的运动和脱离运动的物质都是不可想象的,因此,运动就是物质,物质就等同于运动。× 4、唯物主义都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5、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6、运动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7 .矛盾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8 .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它们都是无条件存在的,绝对的。× 9 .掌握适度原则就是任何时候都不要超过事物的度。× 10 .否定就是新旧事物之间“一刀两断”。× 11 .历史决定逻辑,逻辑“修正”历史。√ 12 .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产生与辩证思维方法无关。× 2

1.唯物主义者都是可知论者,唯心主义者都是不可知论者。× 2.反映论必然是可知论。√ 3.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因此实践只是一种主观的活动。× 4.直接经验就是感性认识,间接经验就是理性认识。√ 5.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因此实践只是一种主观的活动。× 6.正确的思想是客观存在的反映,错误思想不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7.任何科学理论都不是终极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 8.只要获得了理性认识,就自然会正确地实现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9.真理是客观的,因此客观事物就是真理。× 10.人类认识能力只具有至上性。× 11.真理与认识都属于意识范畴,两者是一回事。× 12.认识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13.感觉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即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 14.价值既具有社会性,也具有历史性。√ 15.“横看成岭侧成峰”是对真理一元性的否定。× 16. 逻辑证明对实践检验具有重要作用,表现在它是实践检验的基础。× 17.认识的反复性主要是由于人的主观错误造成的。× 18.凡是对感性认识经过思维加工所得到的理性认识都是科学的理论。× 19.绝对真理存在于相对真理之中,是由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的,每一个相对真理都是绝对真理的一部分。√ 20.实践不但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还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 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习题以及答案

试分析“人工增雨”所体现的哲学道理(1)事物运动是有客观规律的。人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预见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指导实践世界,为人类造福。 (2)在认识大气运动的规律的基础上,人们进行人工增雨,以缓解旱情。正确处理了规律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意识的能动作用) 古语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试用这里所学的观点,指出其合理之处。 分析:(1)“谋事在人”,是说人们想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必须充分发挥的人的主观能动性。(2)但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所能达到的深度和广度,一方面与人们掌握的规律有关;另一方面又受到现实条件的制约。因此,把“成事在天”中的“天”理解为客观规律或者客观条件则是正确的命题。(3)如把“成事在天”中的“天”理解为“上帝”或“神”则是错误) “人定胜天”中的“人定”是指“人谋”,“人定胜天”所要说明的是,人的意志和力量可以战胜自然。(2)这一命题有一定道理。因为它看到人在客观规律面前具有主观能动性。如果从这一角度审视,该命题是成立的。世界上虽还有未被人们认识和改造的事物,但却没有不可认识和不可改造的事物。(3)对这一命题的肯定应是有条件的,不能绝对化。一方面,每代人认识和征服自然的能力是有限的,看不到客观历史条件对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制约,就易犯主观唯心主义的错误。另一方面,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建立在尊重和运用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只有当人的认识和行为符合客观规律时,并具备了一定的条件,方能“胜天”,反之,人不仅不能“胜天”,还会受到规律的惩罚。(4)所以,单纯地强调:“人定胜天”是片面的。的,属于唯心论的观点。 辨析题: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这句俗语正确地揭示了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1)“劈柴不照纹”它告诉我们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做任何事,如果不尊重规律,盲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必然劳而无功。(2)但若认为这就正确地揭示了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则是片面的,它没有反映出按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道理。(3)人们办事情的过程,就是按规律办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只有把这两者统一起来,才能把事情办好。如何理解成语“审时度势”、“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这两个成语说明主观能动性对制约它的条件不是完全被动的,它能够分析条件,发挥有利条件的作用,限制或排除不利条件的影响,以达到活动的最佳效果。 三个和尚和三个凑皮匠 哲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但客观条件却又给人发挥主观能动性提供了广阔的余地。皮匠们“审时度势”“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虽然勺柄太长,不好往自己嘴里喂,就往同伴嘴里喂,相互都吃得饱饱的。他们善于分析条件,发挥有利条件的作用,限制和排除不利条件的影响,达到了活动的最佳效果。而和尚们在现实条件面前束手待毙,无能为力。没有分析条件、利用条件,而最终导致了忍饥挨饿的结局。所以,不顾实际任意发挥主观能动性是错误的。但那种认为客观条件会妨碍发挥主观能动性,人在客观条件面前无能为力,从而放弃主观能动性的观点是错误的。 辨析:“心想事成” ⑴“心想”即认识世界的活动;“事成”是指成功地改造世界。对心想能否事成要作具体分析。⑵在肯定物质决定意识的前提下,使主观符合客观,并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通过实践改造世界,“心想”才能“事成”。⑶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要受客观规律和物质条件的制约,如果光凭良好的主观愿望,不从实际出发,不按客观规律办事,甚至盲目蛮干,“心想”就不能“事成”;如果只想不做,即使是符合客观实际的“心想”,也不可能变为现实。⑷不加分析地、笼统地说“心想事成”是不科学、不准确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判断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判断题 1.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错误。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综合。错误。 3.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相加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错误 4.马克思主义哲学是19世纪中叶创立的学说,今天早已过时。错误 5.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找到解决问题的现成答案。错误 6.哲学就是世界观。错误 7.物质的根本属性是客观实在性。错误 8.世界统一性原理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石。错误。 9.意识是人脑自动产生的产物。错误。 10.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正确。 11.鬼神观念和错误的认识也是客观世界的反映。正确。 12.物质就是具体事物。错误 13.人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错误 14.实践就是日常生活。错误 15.自在世界是第一性的,人类世界是第二性的。错误 16.新出现的事物就是新生事物 . 错误 17.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因而是事物发展的主要原因;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因而是事物发展的次要原因错误 18.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只有认识事物的度才能准确地认识事物的质,才有条件做好工作。正确 19.辩证的否定即是全盘否定错误 20.假象造成错觉,因此是主观的错误 21.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错误 22.因果观念就是因果联系错误 23.逻辑与历史的进程是完全重合的。错误 24.量与事物是完全等同的错误 25.假象就是一种错觉。错误 26.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正确 27.27.有的真理是绝对真理,有的真理是相对真理。(错误:真理都具有绝对性和相对性) 28.绝对真理就是绝对不变的真理。(错误) 29.有用就是真理。(错误) 30.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与党的思想路线是向统一的。(正确) 31.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是意义更为重大的飞跃。正确 32.认识开始于经验。错误 55.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答案:正确 56.有些谬误不能转化成为真理。答案:错误 57.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答案:错误 58.唯物辩证法所讲的联系都是客观的联系。答案:正确 59.概念是理性认识的起点。答案:正确 60.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的根本动力。答案:错误

马克思主义原理答案

马克思主义原理试题答案 单选:1—5 DACAB 6—10 ACDBB 11—15DDDCD 16—20ABDBD 21—25ADABC 26—30BDADA 多选:31、AC 32、ABCD 33、CD 34 CD、35、AB 36、ABCD 37、ABCD 38、BCD 39、ABCD 40、ABCD 41题简述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和掌握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 答:(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是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即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的问题。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不能认识存在、世界能不能被认识的问题。(2)掌握哲学基本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如何正确回答哲学基本问题内容的第一方面,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如何回答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42简述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答:(1)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之第一的基本的观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2)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第三,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第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43.如何理解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结合实际说明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答:(1)对于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应从以下几点加以说明:第一,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第二,矛 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第三,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都不能孤立地起作用,只有二者结合在一起才能成为事 物发展的动力。 (2)内因和外因的关系:第一,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是第一位的 原因;第二,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 件,是第二位的原因;第三,外因通过内因而其作用。可结合个人实际结合社会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方面的实际,说明内因外因的关系。 44、说明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 原理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意义。 答:(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从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理论基础方面,说明这一原理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意义。 (2)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从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抓重点方面,说明这一原理对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的指导意义,特别是要从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一系列“两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绪论 1、1999年,英国剑桥大学文理学院的教授们发起,就“谁是人类纪元第二个千年第一思想家”进行了校内征询和推选。投票结果是:马克思第一,爱因斯坦第二。随后,英国广播公司以同一问题在全球互联网上公开征询。一个月下来,汇集全球投票结果,仍然是马克思第一,爱因斯坦第二。牛顿和达尔文位列第三和第四。试结合你对马克思的认识,以及当前中国的社会现实,谈谈我们为什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1)马克思主义教给我们认识世界的根本方法 (2)马克思主义给我们提供了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 (3)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人生的有益启迪 2、有一种观点认为,阶级性与科学性是不相容的,凡是代表某个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社会理论,就不可能是科学的。你怎么评价这样的观点?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1)理论的阶级性和科学性是相容的: ①历史上的进步阶级,其利益与社会发展方向一致,能够提出具有科学性的理论观点 ②无产阶级代表着人们的利益和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能够提出合理的科学理论 ③自从有阶级以来,理论的科学性总是与一定的阶级性联系在一起的。 (2)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①马克思主义是对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②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推翻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革命理论。 ③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统一于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 3、马克思17岁时在自己的中学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写到:“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请阅读马克思的这篇作文,并结合你对马克思一生奋斗历程的了解,谈谈你能从中得到怎样的人生启迪。 从马克思主义的这篇作文中得到的人生启迪; (1)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 (2)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而努力工作。 (3)在党和人民的事业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 (1)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的基本内容: ①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②物质的存在形式 ③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④世界统一于物质 (2)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现代意义: ①为现代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最基本的指导原则 ②坚持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答案

第1题 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是()。 A.等价交换 B.价格与价值经常相符合 C.价格与价值完全一致 D.价格与价值背离,并围绕价值波动 您的答案:D 2.第2题 广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 )。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您的答案:A 3.第3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德国古典哲学 B.英国的唯物主义哲学 C.朴素唯物主义 D.18世纪法国的唯物主义 您的答案:A 4.第4题 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在于它能()。 A.创造出新的使用价值 B.把劳动力自身价值转移到产品中 C.保存生产资料价值 D.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您的答案:D 5.第5题 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 )。 A.实现共产主义 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 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 D.实现人权 您的答案:A 6.第6题 “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

B.是两回事 C.是有着内在联系的 D.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您的答案:C 7.第7题 阶级消灭和国家消亡是在()。 A.社会主义革命中实现的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的 C.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 D.社会主义高级阶段实现的 您的答案:C 8.第8题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条件是()。 A.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B.本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C.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D.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快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您的答案:C 9.第9题 金融资本是由( )。 A.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B.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C.垄断的银行资本和垄断的工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D.垄断银行资本和银行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您的答案:C 10.第10题 垄断利润的实质是( )。 A.垄断资本家所获得的平均利润 B.垄断资本家凭借垄断地位而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C.垄断资本家获得的超额利润 D.垄断资本家获得的利润 您的答案:B 11.第11题 垄断资本主义的资本输出的实质是()。 A.垄断资本家、垄断组织帮助他国发展的手段 B.金融资本掠夺和奴役他国的手段 C.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互助互利的形式 D.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商品输出的补充形式

马克思主义原理 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原理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 请将答案填入试卷第二页末的答题卡内。 1. 实践的最基本形式是( B ) A.处理人和人之间关系的活动 B.改造自然的生产活动 C.推动历史进步的活动 D.一切创造性活动 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B ) A. 不可逆性 B. 客观现实性 C. 可知性 D. 伸张性 3. 就理想的内容来划分,有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社会理想等。其中全部理想的核心是(A ) A.社会理想B.道德理想C.生活理想 D.职业理想 4.马克思主义革命性与科学性统一的基础是(C ) A.战斗性 B.理论性 C.实践性D.逻辑性 5.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D ) A.实事求是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博大精深D.与时俱进 6.空间是物质运动的( A ) A.广延性和伸张性 B.持续性和顺序性 C.绝对性和无限性 D.有限性和特殊性 7.两大哲学基本派别是( A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C.思维和存在 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8.“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什么也没有。”这是一种(B )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C.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9.在客观规律面前,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 C ) A.人可以创造规律 B.人可以改变规律 C.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D.人可以消灭规律 10.医学科学证明,如果人的大脑皮层受损,就会丧失思维能力,没有意识,这说明( B ) 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B.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C.人脑健康自然会有正确的意识 D.意识是对外接事物的正确反映 11.认识发展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是( A ) A.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B.从判断到推理 C.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D. 从知觉到表象 12.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B ) A.唯物主义的观点B.实践的观点 C.普遍联系的观点D.矛盾的观点 13.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D) A.对立统一的观点B.绝对和相对的观点 C.共性和个性的观点D.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14.“有用即真理”,这种说法是主张(C)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包含全部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3709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 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下列选项属于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之一的是( B )0-5 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B.马克思主义哲学 C.马克思主义伦理学D.马克思主义社会学 2.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是( D )1-35 A.是否承认世界的统一性B.是否承认运动的绝对性 C.是否承认世界的物质性D.是否承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3.有的哲学家认为,天地万物都是元气构成的,一切有形物体的生长毁灭都是元气聚散的结果。这是一种( A )1-37 A.朴素唯物主义观点B.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4.下列各项比喻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是( B )1-54 A.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B.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C.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D.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5.矛盾的斗争性是指( C )1-57 A.矛盾双方相互依存B.矛盾双方相互渗透

C.矛盾双方相互排斥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6.揭示事物的发展状态和形式的规律是( B )1-56 A.对立统一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D.本质决定现象规律 7.下列各项属于因果联系的是( C )1-71 A.风来雨至,电闪雷鸣B.冬去春来,夏尽秋至 C.摩擦生热,热胀冷缩D.夜尽昼至,昼尽夜来 8.“从本质上看,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是一种( A )2-102 A.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 9.下列各项属于感性认识基本形式的是( A )2-106 A.感觉B.概念C.判断D.推理 10.把实践证实的理论看成是永恒不变的绝对真理,并当成检验其他一切认识是否正确的标准,这是一种( B )2-107 A.唯物辩证法观点B.唯理论观点 C.相对主义诡辩论观点D.形而上学观点 11.按照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在工作中必须坚持( C )1-36(与辩证唯物法结合理解)A.一切从人的需要出发B.一切从主观愿望出发 C.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D.一切从理论原则出发 12.下列选项属于意识形态的是( D )3-135 A.语言学B.逻辑学C.数学D.哲学 13.在生产关系体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 )3-139 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B.产品的分配方式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物质、运动、时间、空间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第一,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第二,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第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世界是永恒运动和发展着的物质的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世界,其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 2、如何理解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因为人类最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物质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物质生产、物质生产方式规定了社会的性质以及进一步发展的方向,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因此物质生产是理解人类社会历史的关键性因素。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了时间、物质生产在社会历史中的意义,使它能够把社会中物质关系、经济关系用其他关系区分开来。科学阐明人们社会存在对意识、实践对理论的决定作用。由于实践规定了包括社会精神生活在内的全部社会生活的本质,所以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3.“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作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结合本章学习的原理,谈谈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内涵。 作为主观和客观的“交错点”,实践是变革现实的活动,其最终必定会引起客观对象的改变。但是,我们不应当把实践仅仅理解为直接引起客观对象的变化。任何变革现实的实 践活动都是一个过程,都有一定的准备阶段。准备阶段的探索活动虽然往往并不直接引起客观对象的改变,但它们是以变革现实为目的并服务于变革现实的活动的,因而它们同样也属于实践的范畴。正如列宁所说:“实践应当也包括天文学上的观察、发现等等的实践。” 因此,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来,所谓实践,就是人类有目的地进行的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4.联系实际思考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重要意义。 矛盾普遍性是指矛盾是世界的普遍状态。其含义是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所包含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各有其特点。矛盾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辩证统一。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实践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 5.为什么说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一)唯物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统一 唯物辩证法既包括客观辩证法也包括主观辩证法,体现了唯物主义、辩证法、认识论的统一。(二)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 唯物辩证法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根本的观点和方法。 (三)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共同性 辩证思维方法和现代科学思维方法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辩证思维方法和现代科学思维方法有着方法论上的共同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题及解答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复习题 一、单选题(共79题,79分) 1、(C)认为马克思主义还很年轻,几乎处于童年时代。 A、德里达 B、吉登斯 C、萨特 D、罗森贝格 2、当前国际马克思主义学术研讨会的纽约中心每(D)年召开一次大会。 A、四 B、三 C、二 D、一 3、首届国际马克思主义大会于(B)召开。 A、 1994年 B、 1995年 C、 1996年 D、 1998年 4、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的论述侧重点是(D)。 A、揭示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和批判性 B、把马克思的理论同当时德国流行的其他理论区分开来 C、从德国实际出发研究马克思主义 D、强调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及与时俱进的品质 5、马克思的《哥达纲领批判》是批判()和(D)的错误观点。 A、米海洛夫斯基、卢卡奇 B、米海洛夫斯基、李卡克内 C、卢卡奇、倍倍尔 D、李卡克内西、倍倍尔 6、卢卡奇认为马克思主义的正统指的是(C)。 A、马克思主义思想 B、马克思主义信仰

C、马克思主义方法 D、马克思主义结论 7、(D)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和纲领。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C、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D、科学社会主义 8、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属性是(C)。 A、农民阶级 B、工人阶级 C、无产阶级 D、资产阶级 9、马克思主义被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继承和发展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B)。 A、在时间上的开放性 B、在空间上的开放性 C、是封闭的 D、具有阶级属性 10、下面著作中提到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的主导人物的是(C)。 A、《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B、《共产党宣言》 C、《青年恩格斯的思想形成》 D、《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 11、下面不属于科拉科夫斯基认为马克思与恩格斯存在的分歧的是(D)。 A、自然主义进化论与人类中心说的分歧 B、知识的技术观和实践的认识论之间的分歧 C、无限进步论与革命末世说之间的分歧 D、马克思主义与恩格斯主义是两个不同的体系 12、用成熟时期的马克思反对青年马克思的代表人物是(C)。 A、考斯基 B、郎兹胡特 C、阿尔都塞

马克思主义原理的部分答案

1.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 c)A. 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 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 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2.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据是(c ) A. 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 B. 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 C. 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 识 D. 是否承认阶级斗争 3.“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c ) A. 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B. 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C. 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D. 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4.辩证法的否定即“扬弃”,它的含义是指( c) A. 抛弃 B. 纯粹的否定 C. 既克服又保留 D. 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组合

5.马克思主义认为,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指(b ) A. 主体对客体的改造和变革的结果 B. 客体对于主体的有用性和效益性 C. 主体对客体的物质欲望和要求 D. 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5.马克思主义认为,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指(a ) A. 客体对于主体的有用性和效益性 B. 主体对客体的物质欲望和要求 C. 主体对客体的改造和变革的结果 D. 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6 . “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bc ) A. D .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 B. C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 B .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7 .列宁提出的:“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DA) A. D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B. B .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对立 C. C .反映论与先验论的对立 D. A .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对立

2015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考题答案

2015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考题答案 绪论 1. 1999年,由英国剑桥大学文理学院的教授们发起,就“谁是人类纪元第二个千年第一思想家”进行了校内征询和推选。投票结果是:马克思第一,爱因斯坦第二。随后,英国广播公司以同一问题在全球互联网上公开征询。一个月下来,汇集全球投票结果,仍然是马克思第一,爱因斯坦第二,牛顿和达尔文位列第三和第四。试结合你对马克思的认识,以及当前中国的社会现实,谈谈我们为什么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参考答案: (1)关于马克思。卡尔·马克思(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被称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马克思是德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家和社会学家。主要著作有《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在此基础上,马克思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伟大变革。 (2)关于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意义。如果从狭义意义上来讲,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观点和学术体系,如果从广义发展的角度来看,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和学说,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因此从这种意义上来讲我们还不太讲马克思主义是一百多年前的理论,它还是由马克思、恩格斯一百多年前创立并在此后得到不断发展的理论,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马克思主义并非是过去时而是现在进行时或者现在完成进行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没有也永远不会过时,马克思主义内在本质决定他能够永葆时代的价值,为什么当今时代离不开马克思?可能从三个层面来讲,一个是马克思所针对的时代的问题到今天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他提出的解决措施仍然具有一定的价值。其二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的前瞻性,既属于那个时代也是超越那个时代,它关于未来社会的预测步骤

马克思原理概论判断题

判断题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离不开无产阶级的革命实践 Y 否定是事物发展的决定性环节 Y 在人们的认识过程中,同一对象可以用多种理论观点解释,因此,真理是多元的N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事物内在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Y 社会主义社会的充分发展和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需要很长的历史时期Y 事物的质和量与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 N 历史的发展最终会通过人民的意志表现出来 Y 空想社会主义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只具有消极的意义 N 空想主义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只具有消极的意义 N 随着时代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了 N 上层建筑队经济基础的反作用总是积极的、进步的 N 人的本质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N 按劳分配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 N 实现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 Y 马克思主义是真理,因此它也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N 肯定方面就是积极的、正确的方面,否定方面就是消极的、错误的方面 N 社会历史是有规律的,所以历史事件是可以重复出现的. N 马克思主义是所有革命阶级的意识形态. N 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矛盾同一性的作用大,斗争的作用小. N 在人们认识过程中,同一对象可以用多种理论观点解释,因此,真理是多元的。N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原因在于社会资本在生产的周期性。N 设想世界历史会一帆风顺、按部就班地向前发展,不会有时出现大幅度的倒退,那是不辩证的,不科学的,在理论上是不正确的。”Y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了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对 资本不是一种物,而是一种以物为媒介的人和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对 资本是一种物,其本质并非是一种以物为媒介的人和人之间的社会关系错 马克思是个学者,缺乏社会活动能力错 劳动是一切财富和文化的唯一源泉错 生产力可以跨越发展对 生产力是不可以跨越发展的 N 19世纪40-6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劳动价值论,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

马克思原理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六)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第小题1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是() A.关于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B.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C.关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相互作用的规律 D.关于理论和实践相互作用的规律 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 A.对世界是否具有统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 B.对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 C.对世界万物是否运动发展问题的不同回答 D.对世界是否可以认识问题的不同回答 3.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 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 C.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关系问题 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4.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是 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 5.时间是() A.物质运动的持续性 B.物质运动的广延性 C.人们整理感觉材料的形式 D.人们头脑中形成的观念 6.意识的本质是 A.各种感觉的综合 B.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C.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 D.“绝对精神”的体现 7.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说() A.意识是人脑自生的 B.意识是人脑的一种分泌物

C.人脑是产生意识的源泉 D.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 8.一些地方的人们掠夺性地滥挖草原上的甘草,虽获得了一定的经济利益,却破坏了草原植被,造成土地荒漠化,一遇大风,沙尘暴铺天盖地而至,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灾难。这些人的做法违背了() A.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 B.事物永恒发展的观点 C.量变和质变统一的观点 D.必然性和偶然性统一的观点 9.芹菜、韮菜、白菜、菠菜等与蔬菜的关系属于() A.个别与一般的关系 B.偶然与必然的关系 C.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D.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10.揭示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的规律是() A.联系和发展的规律 B.对立统一规律 C.质量互变规律 D.否定之否定规律 11.下列选项中,比喻新事物必然取代旧事物的是() A.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B.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D.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12.“或然率”这个概念是对() A.相对性在量上的说明 B.可能性在量上的说明 C.必然性在量上的说明 D.偶然性在量上的说明 13.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实践活动的是() A.农民插秧种稻 B.医生诊病开药 C.交警维持交通秩序 D.科学家做物理实验 14.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在于() A.感性认识包含错误,理性认识则完全正确 B.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则反映事物的本质 C.感性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理性认识则来源于抽象思维 D.感性认识产生于日常生活,理性认识则产生于科学实验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试题库判断题

1)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它虽然诞生于19世纪,但没有停留于19世纪;它虽然产生于欧洲,却跨越欧洲影响了全世界。对 2)从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属性讲,它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对 3)从马克思主义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它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对 4)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对 5)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对 6)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对 7)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这就成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对 8)马克思主义是在吸收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尤其是在批判地继承.吸收人类在19世纪所创造的优秀成果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在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和科学总结工人阶级斗争实践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对 9)哲学就是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错 10)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对 11)动者恒动,静者恒静。错 12)人脑是意识的源泉。错 13)从高等动物的心理到人类意识,是一个自然进化的过程。对 14)正确的意识是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错误的意识则是人的头脑主观自生的。错 15)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存在性。错 16)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器“思维”将取代人类思维。错 17)所有的唯心主义者都是不可知论者。错 18)所有唯物主义者都是可知论者。错 19)所有的可知论者都是唯物主义者。错 20)有的唯物主义者是不可知论者。对 21)物质就是客观存在的具体事物。错 22)形而上学认为世界是物质的,但否认物质世界是运动。对 23)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是同样不可设想的。对 24)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对 25)割下来的手不再是手。对 26)质量互变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错 27)掌握度的原理,就是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超出度的范围。错 28)在实际工作中,只要善于抓住中心和关键,集中力量解决,就能把事情办好。错 29)在唯物辩证法看来,水果同苹果、梨、香蕉、桔子等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对 30)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事物数量的增加和减少。错 31)否定就是彻底消灭旧事物,与旧事物一刀两断。错 32)质与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对 33)运动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错

马克思主义原理简答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期末考试简答题详细答案 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这种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也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特征。 1)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它是对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2)马克思主义具有革命性,它是无产阶级人民群众推翻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理论; 3)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统一的。这种统一不是抽象的先验的,而是以社会主义 运动的实践为基础,并在这种实践中实现的。 4)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立场、理论 品质和社会理想上得到了集中的体现。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1)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存在和思维的关系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存在和思维,究竟谁是世界的本 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这一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其二,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这一问题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3.列宁的物质观。 1)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2)这种客观实在是通过感觉感知的, 3)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

4)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4.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1)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的共性是无条件的、 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2)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的矛盾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 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5.“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命题的主要含义。 1)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2)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即社会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领 域。 3)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改造社会的实践推动着社会历史的变迁和进步。 6.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 1)其一,二者相互依存。所谓相互依存,是说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本质和规律的每一个 正确认识,都是在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一定条件下的认识,因而必然是相对的和有局限的;但是,在这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一定条件下,它又是对客观对象的正确反映,因而它又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2)其二,二者相互包含。所谓相互包含,一是说,真理的绝对性寓于真理的相对性之中。 任何真理所包含的客观内容都只能是人们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所把握到的,都只是对客观世界及其事物的一定范围、一定程度的正确反映。二是说,真理的相对性必然包含并表现着真理的绝对性。任何真理都与谬误有本质的区别,标志着人们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层次上达到了对于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正确认识,包含着确定的客观内容。 3)转化:真理永远处在由相对向绝对的转化和发展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