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各类环境要素评价方法-综合污染指数

各类环境要素评价方法-综合污染指数

各类环境要素评价方法-综合污染指数
各类环境要素评价方法-综合污染指数

精心整理培训资料—2

各类环境要素评价方法

一、环境空气质量评价

1、评价标准

执行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和修改单(环发[2001]1号)规定的浓度限值

Coi—i项空气污染物的环境质量标准限值。

n—计入空气污染综合指数的污染物项数。

根据全省各地空气污染的状况和特征,结合空气常规监测项目情况,计入空气污染综合指数的参数为空气质量常规监测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总悬浮颗粒物或可吸入颗粒物,12个城市将可吸入颗粒物监测结果计入综合污染指数,其他市、县、区以总悬浮颗粒物监测结果计算空气污染综合指数。

⑵空气质量达标评价由单项污染物水平和级别以及综合的空气质量级别进行评价,其中年均

单项污染物级别由环境空气质量的年均值标准确定;综合的空气质量级别的确定为最差一个单项污染物级别即为空气质量级别。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一级和二级)为达标,超过二级标准(三级和劣三级)为超标。其中一级为空气接近良好背景水平的优级,二级为空气有一定程度的污染物存在但影响程度尚可接受的合格水平,三级为空气污染已经达到危害性程度,劣三级为空气污染相当严重。

⑶污染负荷系数法

为:

1

2

9:00

3、降水评价方法

降水酸度(pH值)以pH=5.60作为划分酸雨界限,一般将pH<5.60的降水称为酸雨。用降水pH

年均值和酸雨出现的频率评价酸雨状况。

三、沙尘暴评价

(总站生字﹝2004﹞根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关于印发<沙尘天气分级技术规定(试行)>的通知》

31号)规定进行评价。详见表3-7。

表3-7 沙尘天气分级颗粒物浓度限值单位: mg/Nm3

10

2、沙尘天气持续时间达不到规定时间者,其分级下降一级;

3、未达到分级标准的其它沙尘现象统称为“受沙尘天气影响”。

四、地表水评价

限值进行比较,以该断面(或河流)污染最重因子的类别作为该断面(河段)的水质综合类别。

⑵地表水域功能标准

根据陕西省地表水域功能标准进行水质超标状况评价

⑶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

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及污染分担率来计算和评价各水域(或河流)间的污染程度大小和污染年际变化(污染指数计算,采用第Ⅲ类标准值)。

a.综合指数数学表达式: 式

中:P j —j 断面(河流)水污染综合指数

P ij —j 断面(河流)i 项污染物的污染指数

C ij —j 断面(河流)i 项污染物的年平均值 C io —i 项污染物评价标准值 n —参与评价污染物项数 123湖库、水库富营养化评价方法依据《湖泊(水库)富营养化评价方法及分级技术规定 》。 六、声环境质量评价 1、监测项目与频次

监测项目主要有:(1)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监测;(2)城市区域环境噪声监测;(3)城市功能区噪声定期监测。 2、评价标准

∑==n

i ij

j P P 1

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详见下表。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单位:dB(A)

4a

继续教育环境保护.

1、什么是环境?P1 所谓环境是指人类生存的环境,即能够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发展的各种因素的总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指出:“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野生生物、自然和人工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2、环境的特性P2 (1) 环境的整体性 (2) 环境的区域性 (3) 环境的有限性 (4) 环境的多变性与稳定性 3、环境要素P4 环境要素又称环境基质,是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性质不同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要素。 自然环境要素包括:大气、水体、土壤、岩石、生物和阳光等。 社会环境要素包括:综合生产力、技术进步、人工产品和能量、政治体制、社会行为、宗教信仰等。 4、环境质量P5 环境质量是指一个特定的、具体的环境,或者构成该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群生存、繁衍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是反映人群具体要求而形成的对环境评定的一种概念。 5、环境容量P5 环境容量又称环境负载容量,是指在人类生存和自然生态系统不致受害的前提下,某一环境所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负荷。或则指一个生态系统在维持生命机体的再生能力、适应能力和更新能力的前提下,承受有机体数量的最大限度。 6、环境污染的概念P6 环境污染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地向环境排放超过其自净能力的物质或能量,从而使环境的质量降低,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生态系统和财产造成不利影响的现象。 7、环境污染的分类P7 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 8、污染物迁移P8 方式主要有:物理迁移、化学迁移和生物迁移 9、富集P8 有的污染物(如一些重金属元素、有机氯等稳定的有机化合物)一旦被生物吸收,就很难排出体外,这些物质就会在生物体内积累,并通过食物链进一步富集,使得生物体中该污染物的含量达到物理环境的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这种现象叫做富集。 10、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P9 全球气候变化、生态恶化、固体废弃物垃圾成灾、水资源短缺 11、酸雨P10 酸雨是大气污染物(如硫化物和氮化物)与空气中水和氧之间化学反应的产物。 12、生态恶化P11 森林锐减、土地退化与沙漠化、生物多样性锐减、海洋污染 13、雾霾P14 雾霾是雾和霾的统称。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霾则是由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组成的气溶胶系统,二者有很大差别。

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报告 (1)

*******公司 ****年度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报告公司以环境管理体系标准为指导,识别本组织在活动、产品或服务中的环境因素,并根据法规的要求和组织本身的价值观评价出重要环境因素,并制订出目标指标与环境管理方案,现就有关环境因素的识别与评价工作报告以下,并提交管理评审会议审议。 一、年度环境因素识别、评价的策划和评价要求 按照公司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公司对本年度的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工作进行策划,将环境因素识别评价的方法、过程记录、评价报告编制、控制措施和时间进度方面作出具体规定,并对评价范围、重点、评价标准、评价方法、评价程序等做了安排,明确环境因素识别时态、状态和情况状况,推荐评价方法。各有关单位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运用适宜的方法和标准进行了全面的识别和评价。保证了环境因素识别的全面、评价方法适宜、评价标准准确、评价结果有效。 二、各单位环境因素评审情况及结果 环境因素识别、评价工作从去年1月上旬开始,各单位建立环境因素识别、评价表的过程记录,从涉及产品、活动、服务三方面的基层单元做起,进行调查,对识别情况进行了归类、汇总、分析,评审。 各单位组织有关人员按照确定的识别评价方法和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对所辖区域识别出的环境因素,进行了分析、平衡、排序和汇总,评价、判断出重要环境因素,编制了完整的识别评价结果记录。 1、识别原则 各单位为了确保环境因素识别全面性、评价充分性和方法适宜性,确定环境管理和节能减排的控制重点,首先进一步明确了识别原则,评价方法以保证识别的符合性: (1)环境因素识别时是否充分考虑组织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够控制及可望对其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包括所使用产品和服务中可标识的

什么是环境保护(最全)

什么是环境保护(最全) 1. 什么是环境? 指围绕人的全部空间以及其中一切可以影响人的生活与发展的各种天然与人工改造过的自然要素的总称 2. 从科学范畴上可将环境分为哪些种类? 可将环境分为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两大类。 自然环境指存在于人类周围和客观物质世界或者说是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社会环境指人类为了满足和不断提高自己的物质和精神文明,在自然背景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人工环境。 3. 什么是环境问题? 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我们周围的环境所引起的“公害”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社会问题。 4. 环境问题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 原始捕猎阶段、农牧业阶段、工业革命阶段、工业发展阶段、现代工业阶段。 5. 什么是环境容量? 指在不影响环境的正常功能或用途的情况下,承受污染物的最大允许量或能力。或者说是指在维持生态平衡和不超过人体健康阀值的情况下环境所能承受的污染物的总量。 6. 什么是环境自净? 在正常情况下,环境的各个生态系统,能够通过自身物理的、物理化学的、化学的和生物的一系列反应与变化,不断地调节污染物的数量和质量,从而保持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使被各种因素瞬间污染了的环境

得到自然净化。环境的这种自我调节过程称作环境自净。 7. 什么叫环境污染? 介入环境中的污染物,超过了环境容量,使环境丧失了自净能力,污染物在环境中积聚。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导致环境特征的改变或对原有用途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从而直接地或间接地对人体健康或生产、生活活动产生一定危害或影响的现象,就叫环境污染。 8. 什么叫做二次污染? 介入环境中的反应污染物,在诸因素的作用与影响下,发生理化或生化等化学反应,生成比原来毒性更强的新污染物质,所生成的污染物质就叫做二次污染物,其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就称为二次污染。 9. 什么叫做次生污染? 介入环境中的污染物未改变毒性,而从一个环境要素或场所,转入另一个环境要素或场所,其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就称为次生污染。 10. 什么是环境污染源? 凡是产生物理的 (声、光、热、振动、辐射、噪声等)、化学的 (有机物、无机物)、生物的 (霉菌、病菌、寄生虫及卵等) 有毒有害物质或因素的设备、装置、场所等,都称作污染源。 11. 什么是环境保护? 就是利用现代环境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在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深入地认识和掌握环境污染和破坏的根源与危害,有计划地保护环境,预防环境质量的恶化,控制环境污染,促进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不断地提高人类的环境质量和生活环境,造福人民,贻惠于子孙后

环境因素评价方法

环境因素评价方法 一先用“是/非判断法”将能直接判定的定为重要环境因素,在表中“直接判定”栏中画上“√”。 可直接判定的重要环境因素包括: 1法律法规有要求的情况 ——已违反或接近违反法律法规及强制标准要求的,如排放超标; ——虽未超标,但当地政府高度关注或强制监测的; ——政府或法律明令禁止使用、限制使用或限期替代的物质,重污染工艺,大耗能装置。 2异常或紧急状态下可能产生严重环境影响的。 3相关方有合理投诉的。 4对相关方能够施加影响且环境影响严重的。 二用“因子打分法”对其余环境因素进行评价。 取a~g七个因子,其中a~e用于污染类环境因素的评价,f和g用于能源资源类环境因素的评价。 污染类环境因素的总分M=a+b+c+d+e。当M≥15时,该环境因素为重要环境因素。 能源资源类环境因素的总分N=f+g。当N≥7时,该环境因素为重要环境因素。 评价因子以及等级和分值的设定见下表。

您的评价: 加入到专题收藏文档 文件夹 标签 (多个标签用逗号分隔) 环境因素的识别丶评价方法浅析 环境因素的识别、评价方法浅析摘要:本文从环境因素识别、评价的实用性出发,总结了环境因素的识别原则,分析并提出了过程分析法、生命周期分析(LCA)、专家评议法等常用的环境因素识别的方法、步骤。在此基础上,剖析了是非判断法、多因子评分法的重要环境因素评价准则,为准备建立环境管理体系的组织提供两种环境因素评价的参考方法。最有效的环境因素识别、评价方法应根据组织的环境因素复杂程度选择一种或几种方法的组合,这样才能获得客观、合理的评价结果。实施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的核心任务是通过对组织本身活动、产品和服务中存在的环境因素进行充分的识别,并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评价、确定重大环境因素。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的最主要目的是使自愿实施环境管理体系的组织通过对重要环境因素的控制来取得环境绩效,所以,环境因素的识别和重要环境因素的评价是建立和实施环境管理体系的基础和关键。对于实施环境管理体系的组织来说,只有尽可能充分地识别出环境因素才能为体系的建立打好基础。重要环境因素的评价则保证了环境因素控制的重点突出、方向明确。然而,在某些建立环境管理体系的组织中,对于环境因素的识别往往存在不足之处。如:环境因素识别不充分;识别不切合实际,不能抓住重点;仅着眼于现行的生产活动,忽视了能源、资源消耗和产品或服务过程的环境因素等。对于重要环境因素的评价方法的应用,有的不能满足组织环境因素实际情况,评价方法不适应评价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因而出现生搬硬套,评价不准确,造成重要环境因素的确定不正确,使控制对象偏离实际,导致体系运行的环境绩效不明显,体系运行处于形式化。为此,如何全面和客观地识别环境因素,选择适用的评价方法并正确的进行重要环境因素评价是建立环境管理体系的关键一步。本文试图总结常用的环境因素识别方法,分析几种重要环境因素评价方法的适用范围,为有关组织在环境管理体系建立和实施中进行环境因素识别评价提供参考方法。一、环境因素的识别原则为了确保环境因素识别的充分性并提供环境管理体系的控制重要对象,环境因素识别应遵循以下原则: 1.识别全面。即环境因素识别时应充分考虑组织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够控制及可望对其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包括所使用产品和服务中可标识的重要环境因素)。具体地说,应对三种状态、三种时态和七种类型的环境因素进行识别:三种状态:正常(如生产连续运行);异常(如生产的开车、停机、检修等)和紧急状态(如潜在火灾、事故排放、意外泄露、洪水、地震等)。三种时态:过去(如以往遗留的环境问题;泄露事件造成的土地污染),现在(如现场活动、产品和服务的环境问题)和将来(如

环境保护工作要点

环境保护工作要点 水土保持管理工作要点 (一)取,弃土场的水保工程 1取,弃土场的选址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 2在路测选用田地取土时,取土厚度应该在当地地下水位线以上至少0.3米,防止地下水出露影响植被类型 3禁止废渣,土石等向洞口,水体,山涧的随意堆弃和无序倾倒。 4为了防止固体废弃物堆积体被冲蚀发生滑塌,崩塌,应该贯彻“先挡后弃”的原则,设置拦渣坝 5取,弃土场的边坡,应该在工程防护的基础上,尽可能创造条件恢复植被,恢复植被类型应该以草灌结合为主,将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结合起来,保护坡面稳定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 6及时沟通排水系统,为邻近的农田提供灌溉和排水用的临时管道。 7截水沟设置在无弃土堆的情况下,截水沟的边缘离开挖方路基坡顶的距离视土质而定,以不影响边坡稳定为原则。如系一般土质至少应该离开5米,对黄土地区不应该小于10

米。并进行防水渗水加固,截水沟挖出的土,应运到指定地点。 8施工结束以后,应该对取,弃土场进行修整,清理和生态恢复,包括复耕和绿化等,并必须有相应的水土保护措施,主要包括(1)取土场在项目建设周期中要求做到随取随平整,周界规则。(2)弃土场要求做到顶面平整,坡面平,直。并对弃土场顶面和坡面及时进行土地复耕和植被恢复。(3)对环境恢复中的工程措施和植被措施,要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施工,确保质量和效果。 (二)固体废弃物处理和生态处理 1保持施工区和生活区的环境卫生,及时清理生活垃圾,将其运送至指定地点并按规定处理。生活区设置化粪池,生活污水和大小便经化粪池处理后排放,施工废水,清洗场地,车辆废水经沉淀处理达标排放。 (2)及时在临时用地范围的裸露的地表植草,植树绿化。尽量使用当地原有易存活的植物,不推荐使用外来物种进行生态恢复。 (3)在征地拆迁范围的野生植物,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植物保护条例》向有关部门申报。并根据野生植物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采取措施,合理保护植物资源,提高古树

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标准

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标准 1.0目的 规定本公司活动、过程、产品、服务中的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以便确定公司的环境因素、重大环境因素及其环境影响,从而使其得到有效管理和控制。 2.0范围 本标准适应于公司在活动、过程、产品或服务中能够控制或可望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的识别和评价。 3.0识别人员 a 熟悉现场工艺的各部门工艺技术人员 b 具有环境知识和背景的人员 c 了解ISO14000体系 4.0职责 4.1各部门和科室负责人员按要求对本部门活动、过程、产品、服务中的环境因素进行识别,并依据8.2的评价方法和准则,在《环境因素汇总及评价表》上判断或打分,并确定重要环境因素,填写《重要环境因素清单》。 4.2 各部门和科室负责人员将本单位的《环境因素汇总及评价表》和《重要环境因素清单》报给安环节能部,由安环节能部进行汇总和审核,并报管理者代表批准。 4.2当某活动、过程、产品、服务等发生较大的变化或改进时,所属单位在一周内将环境因素补充完整报安环节能部。 4.3新、改、扩建项目的环境因素,在试运行三个月内,由所属部门对环境因素进行识别,将识别结果报安环节能部。 5.0环境因素的识别程序 确定活动、过程、产品、服务——〉与环境(空气、水、人等)是否发生相互作用——〉确定环境因素 例如:流化床锅炉岗位 活动、过程、产品、服务对环境的影响环境因素 烧锅炉 SO 2排放到大气中 SO 2 排放 6.0环境因素的类别

6.1公司在提供产品、服务或全部活动中的三种状态、三种时态下可能存在的六种类型。 三种状态:正常:连续生产状态 异常:开车、停车、设备维修等状态 紧急:火灾、爆炸、泄露等状态 三种时态:过去:非现在发生而是原来遗留的 现在:目前正在发生的 将来:现在未发生,以后有可能发生的 六种类型 向大气的排放:如SO 2、NH 3 、氮氧化物、烟尘、H 2 S、甲胺、DMF、醋酸、尿 素粉尘、飘尘等 向水体的排放:NH 3-N、COD、BOD 5 、SS、氰化物、重金属(含汞、烷基汞、 总铬、总镉、六价铬、总砷、总铅、总镍等)、油、挥发酚等 废物管理:废触媒、炉渣、煤灰、废酸、废碱、有机残渣及重组分、有机树脂、废活性炭、含重金属废料、包装材料等 土地管理:油、丙碳液、醋酸铜氨液、醋酸、甲醇、醋酐、脱硫液、酸、碱、废液、有机溶剂和有机物洒在地面上 原材料及自然资源的使用:煤、电、天然气、水、蒸汽等的消耗 其他当地环境因素和社区行问题:如噪声等 6.2公司可望施加影响的相关方的环境因素,包括: 6.2.1为公司提供建筑安装、运输等服务的分承包方的环境因素; 6.2.2向公司提供原辅材料、设备、外协件的供应商的环境因素; 6.2.3公司的产品用户、废弃物的管理方等。 7.0环境因素的识别方法 为了尽可能的识别出直接环境因素和潜在的环境因素,采用过程分析法及物料衡算、产品生命周期分析法、现场观察及面谈和运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查阅文件信息法等单独或者联合使用方法: a 过程分析法及物料衡算:分析重点产品或物料的生产过程,采购过程、运输过程、工艺过程的投入及产出,对工作流程的环节进行分析,从中找出环境因

绿色施工阶段评价表.docx

. 环境保护要素评价表工程名称 编号 填表日期施工单位施工阶段评价指标环境保护施工部位标准编号标准要求 5.1.1现场施工标牌应包括环境保护内容 控 制 5.1.2施工现场应在醒目位置设环境保护标识 项 5.1.3施工现场应对文物古迹、古树名木采取有效保护措施 5.1.4现场食堂有卫生许可证,有熟食留样,炊事员持有效健康证明表 11.3.1 -1.1 地基与基础 桩基施工 评价结论 符合要求 符合要求 无此项 符合要求 标准编号标准要求 5.2.1 1.应保护场地四周原有地下水形态,减少抽取地下水 资源保护 2.危险品、化学品存放处及污物排放采取隔离措施 1.施工作业区和生活办公区分开布置,生活设施远离有毒有害 物质 2.生活区应有专人负责,有消暑或保暖措施 3.现场工人劳动强度和工作时间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体力劳 动强度等级》( GB3869)相关规定 4.从事有毒、有害、有刺激性气味和强光、强噪音施工的人 5.2.2员佩戴护目镜、面罩等防护器具 人员健康 5.深井、密闭环境、防水和室内装修施工有自然通风或临时 通风设施 6.现场危险设备、地段、有毒物品存放地配置醒目安全标志, 施工采取有效防毒、防污、防尘、防潮、通风等措施,加强人 员健康管理 7.厕所、卫生设施、排水沟及阴暗潮湿地带,定期喷洒药水 消毒和除四害措施 8.食堂各类器具清洁,个人卫生、操作行为规范 一 般 1.现场建立洒水清扫制度,配备洒水设备,并有专人负责 项 2.对裸露地面、集中堆放的土方采取抑尘措施 3.运送土方、渣土等易产生扬尘的车辆采取封闭或遮盖措施 4.现场进出口设冲洗池和吸湿垫,进出现场车辆保持清洁 5.2.3 5.易飞扬和细颗粒建筑材料封闭存放,余料及时回收 扬尘控制 6.易产生扬尘的施工作业采取遮挡、抑尘等措施 7.拆除爆破作业有降尘措施 8.高空垃圾清运采用管道或垂直运输机械完成 9.现场使用散装水泥、预拌砂浆应有密闭防尘措施 1.进出场车辆及机械设备废气排放符合国家年检要求 5.2.4 2.不使用煤作为现场生活的燃料 废气排放 3.电焊烟气的排放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 控制准》( GB16297)的规定 4.不应在现场燃烧废弃物 5.2.5 1.建筑垃圾应分类堆放 计分标准 1、措施 到位,满足考 评指标要求, 得 2 分。 2、措施 基本到位, 部分满足考 评指标,得 1 分。 3、措施 不到位,不 满足考评抬 杆要求,得 0 分。 应得分实得分 \ \\ \\ \\ 22 21 \\ 21 21 22 22 21 \\ 21 \\ \\ \\ \\ \\ 21 22 22 22 \\

环境保护法试题

环境保护法 一、单项选择题 1、以环境的构成要素为标准进行分类,环境可分为: A农业环境、工业环境、生活环境等 B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等 C城市环境、区域环境、流域环境等 D人工环境、生态环境、生活环境等 2、环境法以调整人与自然的矛盾、促进社会公共利益为目的,属于: A公法范畴B私法范畴C社会法范畴D国际法范畴 3、直接体现预防为主原则的环境法基本制度是: A排污收费制度B限期治理制度C“三同时”制度D环境事故报告制度 4、根据环境质量影响评价制度,大中型开发建设项目必须编制: A环境影响报告书B环境影响报告表C环境保护方案D环境污染防治方案 5、征收排污费的对象包括: A一切开发建设项目B一切对环境有影响的开发建设项目C一切排放污染物的企事业单位D一切超标排污的企事业单位 6、破坏环境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是: A过错责任原则B无过错责任原则C公平责任原则D危险责任原则 7、下列不属于环境行政责任形式的是: A环境行政处分B环境行政处罚C环境行政赔偿D环境行政强制 8、防止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主要针对的是: A大气污染B水污染C自然界中的灾害性事故D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与损害 9、下列不属于水污染防治特殊制度的是: A总量控制与核定制度B城市污水集中处理制度C划定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制度D“三同时”制度 10、下列不属于生物资源保护的有: A野生动物保护B森林资源保护C土地资源保护D渔业资源保护 二、判断题 1、以环境问题的危害后果为标准,环境问题可区分为环境污染与环境破坏。 2、环境法保护的对象相当广泛,包括自然环境要素、人为环境要素和整个地球的生物圈。 3、环境法调整的内容主要可分为污染防治与生态资源保护。 4、1989年《环境保护法》是我国目前环境保护方面的基本法。 5、放射性物质污染是环境要素污染的一个方面。 6、行为人有过错是承担环境行政责任的选择条件。 7、我国环境行政执法体制实行“统一监督管理、分级分部门监督管理相结合”。 8、废气污染是最严重的一种环境要素污染。 9、我国对重点海域实行排污总量控制制度。

绿色施工要素评价表

绿色施工要素评价表(表1) 工程名称编号填表日期 施工单位施工阶段地基□结构□装修□评价要素环境保护施工部位 标准编号及标准要求计分标准评价结论 控制5.1.1 现场施工标牌应包括环境保护内容。必须全部符合 考评指标要5.1.2 施工现场应在醒目位置设环境保护标识。 求;不符合要 项 5.1.3 施工现场的文物古迹和古树名木应采取有效保护措施。求的一票否 决,不得进入 5.1.4 现场食堂应有卫生许可证,炊事员应持有效健康证明。 评分流程。 标准编号及标准要求计分标准应得分实得分 5.2.1 资源保护 1. 应保护场地四周原有地下水形态,减少抽取地下水; 2 2. 危险品、化学品存放处及污物排放应采取隔离措施。 2 5.2.2 人员健康 1. 施工作业区和生活办公区应分开布置,生活设施应远离有毒有害物质; 2 2. 生活区应有专人负责,应有消暑或保暖措施; 2 3. 现场工人劳动强度和工作时间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体力劳动强 度等级》GB3869的有关规定。2 4. 从事有毒、有害、有刺激性气味和强光、强噪音施工的人员应佩 5. 1. 措施到 2 戴与其相应的防护器具。 位,满足考 6. 深井、密闭环境、防水和室内装修施工应有自然通风或临时通风设施; 2 评指标要6. 现场危险设备、地段、有毒物品存放地应配置醒目安全标志,施 一 工应采取有效防毒、防污、防尘、防潮、通风等措施,应加强人求,得2 分; 2 员健康管理; 般项7. 厕所、卫生设施、排水沟及阴暗潮湿地带应定期消毒; 2 2. 措施基本 8. 食堂各类器具应清洁,个人卫生、操作行为应规范。 2 到位,部分 5.2.3 扬尘控制 满足考评 指标要求, 2 1. 现场应建立洒水清扫制度,配备洒水设备,并应有专人负责; 2. 对裸露地面、集中堆放的土方应采取抑尘措施; 2 得1 分; 3. 运送土方、渣土等易产生扬尘的车辆应采取封闭或遮盖措施; 2 4. 现场进出口应设冲洗池和吸湿垫,应保持进出现场车辆清洁; 2 5. 3. 措施不到 6. 易飞扬和细颗粒建筑材料应封闭存放,余料应及时回收; 2 位,不满足 7. 易产生扬尘的施工作业应采取遮挡、抑尘等措施; 2 考评指标 8. 拆除爆破作业应有降尘措施; 2 要求,得0 9. 高空垃圾清运应采用封闭式管道或垂直运输机械完成; 2 分。 10. 现场使用散装水泥、预拌砂浆应有密闭防尘措施。 2 5.2.4 废气排放控制 1. 进出场车辆及机械设备废气排放应符合国家年检要求; 2 2. 不应使用煤作为现场生活的燃料; 2 3. 电焊烟气的排放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16297的规定; 2

环境保护知识问答题

环境保护知识问答题 1.什么是环境? 答:指围绕人的全部空间以及其中一切可以影响人的生活与发展的各种天然与人工改造过的自然要素的总称 2. 从科学范畴上可将环境分为哪些种类? 答:可将环境分为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两大类。 自然环境指存在于人类周围和客观物质世界或者说是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社会环境指人类为了满足和不断提高自己的物质和精神文明,在自然背景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人工环境。 3. 什么是环境问题? 答: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我们周围的环境所引起的“公害”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社会问题。 4. 环境问题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 答:原始捕猎阶段、农牧业阶段、工业革命阶段、工业发展阶段、现代工业阶段。 5. 什么是环境容量? 答:指在不影响环境的正常功能或用途的情况下,承受污染物的最大允许量或能力。或者说是指在维持生态平衡和不超过人体健康阀值的情况下环境所能承受的污染物的总量。 6. 什么是环境自净? 答:在正常情况下,环境的各个生态系统,能够通过自身物理的、物

理化学的、化学的和生物的一系列反应与变化,不断地调节污染物的数量和质量,从而保持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使被各种因素瞬间污染了的环境得到自然净化。环境的这种自我调节过程称作环境自净。 7. 什么叫环境污染? 答:介入环境中的污染物,超过了环境容量,使环境丧失了自净能力,污染物在环境中积聚。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导致环境特征的改变或对原有用途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从而直接地或间接地对人体健康或生产、生活活动产生一定危害或影响的现象,就叫环境污染。 8. 什么叫做二次污染? 答:介入环境中的反应污染物,在诸因素的作用与影响下,发生理化或生化等化学反应,生成比原来毒性更强的新污染物质,所生成的污染物质就叫做二次污染物,其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就称为二次污染。 9. 什么叫做次生污染? 答:介入环境中的污染物未改变毒性,而从一个环境要素或场所,转入另一个环境要素或场所,其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就称为次生污染。 10. 什么是环境污染源? 答:凡是产生物理的 (声、光、热、振动、辐射、噪声等)、化学的 (有机物、无机物)、生物的 (霉菌、病菌、寄生虫及卵等) 有毒有害物质或因素的设备、装置、场所等,都称作污染源。 11. 什么是环境保护? 答:就是利用现代环境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在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深入地认识和掌握环境污染和破坏的根源与危害,有计划地保护环境,预

环境因素识别及评价控制程序

环境因素识别及评价控制程序 (HBQY-CX-13) 1 目的 对管理处在活动或服务中能够控制或可能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价,确保重要环境因素能够得到有效控制。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管理处在各项活动或服务中能够控制和可能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的识别和评价。 3 职责 3.1办公室负责组织各科室、单位进行环境因素识别,对识别出的环境因素进行评价,确定重要环境因素。 3.2各科室、单位负责识别管辖范围内的环境因素。 4 工作程序 4.1 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的流程 确认工作过程→识别环境因素(排查)→登记、汇总环境因素→评价环境因素→登记重要环境因素 4.2 环境因素的识别 4.2.1 识别范围:识别范围为所有工作活动和服务中可控制和可能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具体从以下方面进行识别: a) 材料、物品等的采购、运输、储存、使用及回收和报废全过程; b) 设备、设施的采购、维修、保养、运行等一系列活动; c) 日常办公、职工生活; d) 各项服务过程:收费、养护、机电维护、路政执法等。 4.2.2 识别时应考虑三种时态和三种状态 三种状态: a) 正常:指正常运行、生产的状态; b) 异常:指生产设备的启动、停机与检修或可合理预见的状态; c) 紧急:指不可预见的、突发的或设施突然失效的状态。

三种时态 a) 过去:指以往遗留的环境影响; b) 现在:指现场的、现有的污染及环境问题; c) 将来:指计划中的活动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 4.2.3 识别内容 a) 大气:废气排放; b) 水体:废水排放; c) 废物:固体废物的处理; d) 土地污染; e) 噪音污染; f) 原材料(化学品)与自然资源的利用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g) 可能对当地环境带来的问题: h) 相关方的问题等。 4.2.4 识别的方法 采用过程分析法、座谈和现场观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环境因素识别。 a) 过程分析法:对工作流程的环节进行分析,从中找出环境因素; b) 现场观察法:到现场采取看、查、问等方法发现环境因素。 4.3 环境因素的评价 4.3.1评价的依据 a) 有关环境法律、法规、标准和其他要求; b) 环境影响的严重程度; c) 环境影响的发生频率; d) 环境影响的恢复能力; e) 环境影响的控制情况; f) 相关方的利益和要求。 4.3.2 评价方法 4.3.2.1 是非判断法 a) 对能源、资源以及原材料消耗的环境因素采用是非判断,消耗严重超标的判是。 b) 危险废物的处置、对化学危险品的管理等违反国家、地方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环境保护管理的要点

环境保护管理的要点 工程环境保护和文明施工管理是施工组织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管理目标与基本要求 二、管理主要内容与要求 (一)防治大气污染 1.为减少扬尘,施工场地的主要道路、料场、生活办公区域应按规定进行硬化处理;裸露的场地和集中堆放的土方应采取覆盖、固化、绿化、洒水降尘措施。 2.使用密目式安全网对在建建筑物、构筑物进行封闭。 3.不得在施工现场熔融沥青,严禁在施工现场焚烧含有有毒、有害化学成分的装饰废料、油毡、油漆、垃圾等各类废弃物。 4.沿线安排洒水车,洒水降尘。 5.施工现场混凝土搅拌场所应采取封闭、降尘措施;水泥和其他易飞扬的细颗粒建筑材料应密闭存放,砂石等散料应采取覆盖措施。 7.从事土方、渣土和施工垃圾运输应采用密闭式运输车辆或采取覆盖措施;现场出入口处应采取保证车辆清洁的措施;并设专人清扫社会交通路线。 (二)防治水污染 1.施工场地应设置排水沟及沉淀池,污水、泥浆必须防止泄露外流污染环境;污水应尽可能重复使用,按照规定排入市政污水管道或河流,泥浆应采用专用罐车外弃; 2.现场存放的油料、化学溶剂等应设有专门的库房,地面应进行防渗漏处理; (三)防治施工噪声污染 2.施工现场的强噪声设备宜设置在远离居民区的一侧; 3.对因生产工艺要求或其他特殊需要,确需在晚上10时至次日6时期间进行强噪声工的,施工前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应到有关(环保)部门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可进行夜间施工,并公告附近居民(并走访、取得谅解); (四)防治施工固体废弃物污染 1.施工车辆运输砂石、土方、渣土和建筑垃圾,采取密封、覆盖措施,避免泄露、遗撒,并按指定地点倾卸,防止固体废物污染环境。 2.运送车辆不得装载过满并应加遮盖。 (五)防治施工照明污染

环境因素多因子评价方法

环境因素多因子评价方 法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环境因素多因子评价方法 此方法一般用于对污染物(粉尘、物体、气体、废弃物、废水、光污染、化学品等)及噪声排放的评价 (1)、评价公式 X=a×M (M为b、c、d、e中的最大值) 式中:X--------为环境因素得分 a--------为发生的频率 b--------为排放值与法规标准值之比(或管理受控状态) c--------为影响范围及程度 d--------为环境影响的恢复性或持续性 e--------为公众和媒体的关注程度(敏感性) M-------为b、c、d、e中的最大值 多因子评价法评分标准

(2)、确定重要环境因素及重要环境因素优先项级别 环境因素得分X值求出之后,就要根据得分进行环境因素评价: ①、一般X≧20(此值自定)或M=5为重要环境因素 ②、X﹤20为一般环境因素 根据环境因素得分X可以确定重要环境因素优先项级别:见以下附表。 重要环境因素优先项级别(污染物类) (1)、对于已违反或接近违反法律及强制要求的环境因素(如排放超标情况),直接判定为重要环境因素. (2)、当地相关政府部门或强制检测的环境因素,应判定为重要环境因素。 (3)、政府或法律明令禁止使用、限制使用的物质,应判定为重要环境因素。 (4)、危险废弃物和危险化学品的使用和泄漏应判定为重要环境因素。

(5)、公司最主要的能源物质具有最大控制和节约潜力的,判定为重要环境因素。 (6)、异常或紧急状态下预计会产生严重环境影响的环境因素(如火灾或危险品泄漏等),判定为重要环境因素。 (7)、相关方高度关注或有明确要求的判定为重要环境因素。

生态环境资源保护三要素必不可少-环保工程师考试.doc

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在当前巩固经济发展企稳向好的关键时期,各地区各部门一定要采取更加强有力的措施,坚持把节能减排放在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快发展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加快开发洁净煤、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碳捕捉等技术,加快建筑节能步伐,培育以能源资源集约节约利用为特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 供新的不竭动力。

界各国关注的焦点。近年来,世界能源消费剧增,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特别是温室气体排放导致日益严峻的全球气候变化,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威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逐步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我国作为能源消费大国,人均资源少、环境容量小,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选择。我国对节约能源资源,很早就给予了高度重视,提出应该建立适应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优化能源结构,推进产业升级,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如今,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越来越成为各方面的自觉行动。

当前,进一步做好能源资源节约工作,保护生态环境,应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要坚持把节能减排放在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在保增长的过程中绝不能忽视节能减排,要不断完善政策措施和工作机制,切实使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落到实处。对钢铁、电解铝、水泥等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要采取措施,管住增量、调整存量、上大压小、扶优汰劣,支持企业围绕节能减排加快技术改造,进一步完善促进落后产能退出的政策措施。要继续抓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建设和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要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依托重大工程项目,推广使用节能环保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推进矿产资源、水资源等的循环利用和垃圾资源化利用。要按照谁污染、谁治理,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促使企业开展污染治理、生态恢复和环境保护。要继续广泛深入地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大力弘扬健康文明、节能环保的生产方

公司环境因素识别评价表

环境因素调查评价表R4-1 单位(区域):北京鑫华源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办公区域 序号发生 场所 活动/产 品/服务 环境因素 时态状态环境影响影响 范围 (a) 影响 程度 (b) 发生 频率 (c) 关注 程度 (d) 排放 量 (e) 评价 分值 (m) 评价 结果相关法规及要求过 去 现 在 将 来 正 常 异 常 紧 急 水 大 气 噪 声 固 废 土 地 资 源 能 源 其 他 1 生活/办 公 排污废水排放√√√√ 1 3 5 1 1 11 非重要环 境因素 国家水污染防治法 2 办公室使用计算 机 电脑辐射√√√ 1 1 5 1 1 9 非国家职业病防治法 3 办公室使用打印机废墨盒/色带√√√ 5 5 1 1 5 17 是国家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4 办公室废磁盘、光 盘 废弃物√√√ 5 5 1 1 5 17 是 国家固体废弃物污 染环境防治法 5 办公室照明废灯管√√√ 5 5 1 1 5 17 是国家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6 办公室废电池有害固体废弃 物 √√√ 5 5 1 1 5 17 是国家固体废弃物污 染环境防治法 7 现场/办公 区域 废弃塑料 包装 有害固体废弃 物 √√√ 5 5 1 1 5 17 是国家固体废弃物污 染环境防治法 8 现场/办公 区域 废弃报纸/ 纸张 固体废弃物√√√ 5 5 1 1 5 17 是 国家固体废弃物污 染环境防治法 9 现场/办公 区域 生活垃圾固体废弃物√√√ 5 5 1 1 5 17 是 国家固体废弃物污 染环境防治法 10 办公区域清除落叶杂 草 落叶杂草√√√ 3 1 3 1 1 9 非重要环 境因素 大气污染防治法 11 现场/道 路 办公车辆尾气排放√√√ 3 1 3 1 1 9 非重要环 境因素 大气污染防治法 12 办公楼道清扫扬尘√√√ 1 1 1 3 3 9 非重要环 境因素 大气污染防治法 编制人/日期:刘转富2011年12月10 批准人/日期:孙宽用 2011年12月10

环境保护的知识问答

环境保护知识问答 1.什么是环境 答:指围绕人的全部空间以及其中一切可以影响人的生活与发展的各种天然与人工改造过的自然要素的总称 2. 从科学范畴上可将环境分为哪些种类 答:可将环境分为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两大类。 自然环境指存在于人类周围和客观物质世界或者说是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社会环境指人类为了满足和不断提高自己的物质和精神文明,在自然背景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人工环境。 3. 什么是环境问题 答: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我们周围的环境所引起的“公害”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社会问题。 4. 环境问题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 答:原始捕猎阶段、农牧业阶段、工业革命阶段、工业发展阶段、现代工业阶段。 5. 什么是环境容量 答:指在不影响环境的正常功能或用途的情况下,承受污染物的最大允许量或能力。或者说是指在维持生态平衡和不超过人体健康阀值的情况下环境所能承受的污染物的总量。 6. 什么是环境自净

答:在正常情况下,环境的各个生态系统,能够通过自身物理的、物理化学的、化学的和生物的一系列反应与变化,不断地调节污染物的数量和质量,从而保持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使被各种因素瞬间污染了的环境得到自然净化。环境的这种自我调节过程称作环境自净。 7. 什么叫环境污染 答:介入环境中的污染物,超过了环境容量,使环境丧失了自净能力,污染物在环境中积聚。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导致环境特征的改变或对原有用途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从而直接地或间接地对人体健康或生产、生活活动产生一定危害或影响的现象,就叫环境污染。 8. 什么叫做二次污染 答:介入环境中的反应污染物,在诸因素的作用与影响下,发生理化或生化等化学反应,生成比原来毒性更强的新污染物质,所生成的污染物质就叫做二次污染物,其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就称为二次污染。 9. 什么叫做次生污染 答:介入环境中的污染物未改变毒性,而从一个环境要素或场所,转入另一个环境要素或场所,其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就称为次生污染。 10. 什么是环境污染源 答:凡是产生物理的(声、光、热、振动、辐射、噪声等)、化学的(有机物、无机物)、生物的(霉菌、病菌、寄生虫及卵等) 有毒有害物质或因素的设备、装置、场所等,都称作污染源。 11. 什么是环境保护

常见环境保护名词解释.doc

常见环境保护名词解释 环境 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环境保护 所谓环境保护就是采取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科学技术的多方面措施,合理利用资源,防止环境污染,保持生态糸统平衡,保障人类社会健康地发展,使环境更好地适应人类的劳动和生活以及自然界生物的生存。 环境问题 是指由于自然原因或人类的活动,使环境质量下降或生态系统失调,对人类的社会经济发展、健康和生命产生有害影响的现象。环境问题是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产生影响的问题。环境问题按其产生原因可以归纳为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两类:原生环境问题是指一些非人类能力所能控制的,而由自然因素(活动)引起的环境变化。如:由太阳辐射变化引起的台风、干旱、暴雨;由地球热力和动力作用产生的火山爆发、地震等。次生环境问题是指由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造成的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如:由于人类生产、生活引起的大气污染、水体污染、生态破坏、资源枯竭、水土流失、沙漠化、气候异常、地面沉降、诱发地震等。目前,人类活动对环境损害所造成的后果和环境污染对社会发展的反作用已日渐被人们所感受,并逐渐形成共识。保护环境,保护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是全人类共同的责任。从环境问题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人为的环境问题是随人类的诞生而产生,并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造成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人类对环境价值的认识不足,缺乏妥善的经济发展规划。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制约因素,人口的增长要求工农业迅速发展,从环境中取得食物、资源、能量的数量必然要增大,其中一部分供人类直接消费,有的经人体代谢变化;废物"排入环境,有的经使用后降低了质量。然而,环境的承载能力和环境容量是有限的,如果人口的增长、生产的发展,不考虑环境条件的制约作用,超出了环境允许的极限,就会导致环境污染与破坏,造成资源的枯竭和对人类健康的损害。因此,可以认为,环境问题的实质在于人类经济活动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

环境保护技术要点

一、. 扬尘控制 1、运送土方、垃圾、设备及建筑材料等,不污损场外道路。运输容易散落、飞扬、流漏的物料的车辆,必须采取措施封闭严密,保证车辆清洁。施工现场出口应设置洗车槽。 2、土方作业阶段,采取洒水、覆盖等措施,达到作业区目测扬尘高度小于1.5m,不扩散到场区外。 3、结构施工、安装装饰装修阶段,作业区目测扬尘高度小于0.5m。对易产生扬尘的堆放材料应采取覆盖措施;对粉末状材料应封闭存放;场区内可能引起扬尘的材料及建筑垃圾搬运应有降尘措施,如覆盖、洒水等;浇筑混凝土前清理灰尘和垃圾时尽量使用吸尘器,避免使用吹风器等易产生扬尘的设备;机械剔凿作业时可用局部遮挡、掩盖、水淋等防护措施;高层或多层建筑清理垃圾应搭设封闭性临时专用道或采用容器吊运。 4、施工现场非作业区达到目测无扬尘的要求。对现场易飞扬物质采取有效措施,如洒水、地面硬化、围档、密网覆盖、封闭等,防止扬尘产生。 5、构筑物机械拆除前,做好扬尘控制计划。可采取清理积尘、拆除体洒水、设置隔档等措施。 6、构筑物爆破拆除前,做好扬尘控制计划。可采用清理积尘、淋湿地面、预湿墙体、屋面敷水袋、楼面蓄水、建筑外设高压喷雾状水系统、搭设防尘排栅和直升机投水弹等综合降尘。选择风力小的天气进行爆破作业。 7、在场界四周隔档高度位置测得的大气总悬浮颗粒物(TSP)月平均浓度与城市背景值的差值不大于0.08mg/m3。 二、.噪音与振动控制

1、现场噪音排放不得超过国家标准《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的规定。 2、在施工场界对噪音进行实时监测与控制。监测方法执行国家标准《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测量方法》(GB12524-90)。 3、使用低噪音、低振动的机具,采取隔音与隔振措施,避免或减少施工噪音和振动。 .三、光污染控制 1、尽量避免或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光污染。夜间室外照明灯加设灯罩,透光方向集中在施工范围。 2、电焊作业采取遮挡措施,避免电焊弧光外泄。 .四、水污染控制 1、施工现场污水排放应达到国家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要求。 2、在施工现场应针对不同的污水,设置相应的处理设施,如沉淀池、隔油池、化粪池等。 3、污水排放应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废水水质检测,提供相应的污水检测报告。 4、保护地下水环境。采用隔水性能好的边坡支护技术。在缺水地区或地下水位持续下降的地区,基坑降水尽可能少地抽取地下水;当基坑开挖抽水量大于50万m3时,应进行地下水回灌,并避免地下水被污染。 5、对于化学品等有毒材料、油料的储存地,应有严格的隔水层设计,做好渗漏液收集和处理。

环境因素识别及评价步骤

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环境因素是指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其中包括时间和空间因素。 (一)环境因素含义 像大楼、办公室地点、家具等这类环境因素也能传递信息。一间特殊的办公室、一幅名人字画、一套名牌服装、一枚昂贵的钻石、一块劳力士手表、一辆奔驰汽车可能提醒来访者:本公司负责人是一位成功人士,与这样的人打交道是可靠的。在沟通中应充分注意到环境因素所传递的信息。 (二)环境因素识别方法 来自:ISO 14001初始环境评审培训教材 ①识别环境因素的步骤 l 选择组织的过程(活动、产品或服务) l 确定过程伴随的环境因素 l 确定环境影响 ②环境因素的分类 l 水、气、声、渣等污染物排放或处置 l 能源、资源、原材料消耗 l 相关方的环境问题及要求 l 其他 ③确定环境因素的依据 l 客观地具有或可能具有环境影响的 l 法律法规及要求有明确规定 l 积极的或负面的

l 相关方有要求的 l 其他 ⑤识别环境因素的方法分类 l 物料衡算 l 产品生命周期 l 问卷调查 l 专家咨询 l 现场观察(查看和面谈) l 头脑风暴 l 查阅文件和记录 l 测量 l 水平对比——内部、同行业或其他行业比较 l 纵向对比——组织的现在和过去比较 上述方法各有利弊,具体实施识别时,有必要将各种方法组合使用,下面将部分方法予以介绍: 1)问卷评审——因素识别 问卷评审是通过事先准备好的一系列问题,通过到现场察看和与人员交谈的方式,来获取环境因素的信息。问卷的设计应本着全面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问卷包括的内容应尽量覆盖组织活动、产品、以及其上、下游相关环境问题中的所有环境因素,一个组织内的不同部门可用同样的设计好的问卷,虽然这样在一定程度上缺乏针对性,但为一个部门设计一份调查卷是不实际的。 典型的调查卷中的问题可包括如下内容: l 产生哪些大气污染物?污染物浓度及总量是多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