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教育学期末复习资料

教育学期末复习资料

教育学期末复习资料
教育学期末复习资料

教育学复习材料

(一)、名词解释:

1教育: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2非制度化的教育:是指那些没有能够形成相对独立的教育形式的教

育。

3制度化的教育:是从制度化的教育中演化而来,是指由专门的教育人员、

机构及其运行制度所构成的教育形态。它是人类教育的高

级形态。

4教育功能: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5显性教育功能:依照教育目的,教育在实际运行中所出现的与之相符合的结果。

6隐性教育功能:伴随显性教育功能所出现的非预期的功能。

7教育目的:是指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反映对教育在人的培养规格标准、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

8价值性教育目的:指具有价值判断意义的教育目的。即含有一定价值实现要

求的教育目的,表示人才培养所具有的某种价值取向。9操作性教育目的:指具有实践操作意义的教育目的。即现实要达到的具体教

育目标,表示实际教育工作努力争取实现的某些具体目

标。

10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

11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

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

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12义务教育:是依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基础教育。

13终身教育:是人一生各阶段当中所受各种教育的总和,是人所受不同类型教育的统一综合。

14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建

设者、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15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

16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和安排。

17课程标准:是各学科的纲领性指导文件。

18校本课程:是指由学生所在学校的教师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

19国家课程:亦称“国家统一课程”,它是自上而下由中央政府负责编

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

20综合课程:又称“广域课程”、“统合课程”或“合成课程”,它是把几门学科的教学内容组织在一门综合学科之中的课程。

21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它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22教学设计:就是为教学活动制定蓝图。

23教学策略:是为了达成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

24学生失范行为:主要表现越轨行为和违法行为两类。

25重要他人:对个体的社会化过程具有影响的具体人物。

26班级组织:一个有一定人数规模的学生集体,是学校行政依据一定的任务,按照一定的规章制度组织起来的有目标,有计划的执行管

理,教育职能的正式小群体。

27班级管理:班主任和教师通过对班级教育条件的理顺,采取适当的办法,建构良好的班级集体,从而有效地推进有计划的教育行为的

过程。

28班风:班集体长期形成的言论上,情绪上,和行动上共同倾向,是学生思想,道德,人际关系,舆论力量等方面的精神风貌的综合反

映。

29教育评价:在一定教育价值观的知道下,依据确立的教育目标,通过使用一定的技术和方法,对所实施的各种教育活动,教育过程和

教育结果进行科学判断的过程。

30学生评价:根据一定的标准,通过使用一定的技术和方法,以学生评价对象所进行的价值判断。

31诊断性评价:一般是在教育,教学或学习计划实施的前期阶段开展的评价,重在对学生已经形成的知识,能力,情感等发展状况做

出合理的评价,为计划的有效实施提供可靠的信息资源,以

获取更好的效果。

32品德评价:主要以对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评价展开。33教育行动研究:一种由实际工作者在现实情境中自主进行的反思性探索,并以解决工作情境中特定的实际问题为主要目的,强调研

究与活动的一体化,使实际工作者从工作过程中学习,思

考,尝试和解决问题。

(二)、填空:

1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是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它们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规定,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实践活动系统。

2从教育系统自身的标准出发,可以将教育形态划分为制度化教育与非制度化教育;人类教育的高级形态是制度化教育。从教育系统所赖以运行的空间标准出发,教育的形态可划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从教育系统所赖以运行的时间标准出发,教育的形态可划分为农业社会教育、工业社会教育、信息社会教育。

3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萌芽、创立、发展三个阶段。

4据可查证的资料,人类最早的学校出现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埃及。我国的学校产生于公元前1000多年前的商代。

5、教育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6、个体的社会化是指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把个体培养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一定态度、知识和技能结构的人。

7、社会的个性化是指把社会的各种观念、制度和行为方式内化到需要、

兴趣和素质各不相同的个体身上,从而形成他们独特的个体心理结构。

8、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表现为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和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

9、教育功能的释放主要有两个环节:一是产品的输入;二是产品的利用。

10、影响教育功能释放的因素:一是外部社会因素,二是教育产品自身。

11、教育的文化保存和延续功能有两种方式,其一是纵向的文化传承,其二是横向的文化传播。

12、教育目的对教育活动具有定向、调控和评价功能。

13、教育目的的选择与确立既要依据社会现实和发展需要,也要依据人的身心发展和需要。

14、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15、马克思主义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

16、我国全面发展教育是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构成的。

17、教育目的价值取向,即对教育目的的价值性进行选择所具有的倾向

性。在教育目的选择确立的价值取向上,有两种片面的理论人本位和社会本位。

18、教育目的既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又是教育工作的归宿。

19、我国第一个现代学制正式颁布于1902,称为壬寅学制。

20、1922年,以美国学制为蓝本,颁布了壬戌学制,即通称的“六三三制”。

21、现代学制有双轨学制、单轨学制和分支型学制三种类型。我国现行学制主要属于分支型学制。

22、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的具体内容是专业思想的建立、专业知识的拓展、专业能力的发展、、和、专业自我的形成。

23、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的途径主要包括师范教育、新教师的入职辅导、在职培训和自我教育。

24、教师的职业形象应是道德形象、文化形象和人格形象三者统一的整体。

25、师生关系可分为社会关系、教育关系和心理关系。其中教育关系是一种基本关系,其他师生关系皆服务于这一关系。

26、学生的发展是有规律的,主要规律有:顺序性和阶段性、稳定性和可变性、不均衡性、个别差异性、整体性。

27、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有教师、学生和环境三个方面。

28、课程的类型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其中比较常见的有学科课程与活动

课程、课程综合、与核心课程、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等。

29、课程目标是指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和意图。

30、课程评价的两个最重要的评价形式是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

31、确定课程目标的方法主要有筛选法和参照法两种。

32、课程理论流派主要有经验主义课程论、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社会

改造主义课程论、存在主义课程论和后现代主义课程论五种。33、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时间设计、教学措施设计和教学评价设计五个基本内容。

34、提问行为由发问、侯答、叫答和理答四个环节组成。

35、中小学常用的指导有练习指导、阅读指导和活动指导。

36、教学设计具有指导性、统合性、操作性、预演性、突显性、易控性和创造性七个特征。

37、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的关系首先是一个经典的理论问题,它集中表

现在两个经典的命题中:“教育为生活做准备”(斯宾塞)还是“教育即生活”(杜威)。

38、学生的失范行为主要表现为越轨行为和违法行为两类。

39、班级是一种社会组织,而且又是由不同个体组成的群体,这就决定了班级组织既具有_社会化功能,又具有个体化功能。

40、班级管理的内容包括:组织建设、制度管理、教学管理、活动管理四个方面。

41、班级组织建设的主要工作是:班级组织的设计、指导班级建设和发挥好班集体的教育作用。

42、一般地说,在班级管理中存在着三种风格类型的班主任:专制型、放任型和民主型。

43、班风一般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民主型气氛或支持型气氛,另一种是专制型气氛或_防卫型气氛。

44、班级管理的核心内容是建设和培养良好的班集体。

45、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根据评价在教学活动中的不同作用,把学生评价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46、根据评价的价值标准不同,学生评价方法一般可以分为相对评价法、绝对评价法和个体内差异评价法。

47、学生评价的功能包括诊断、导向、发展和管理。

(三)、选择题

1、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文献是( B )。

A.《论语》

B.《学记》

C.《普通教育学》

D.《大教学论》

2、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是( A )。

A.《大教学论》

B.《普通教育学》

C.《教育漫话》

D.《爱弥儿》

3、教育价值是教育的( A )表现。

A.应然

B.实然

4、我国开始实施九年义务教育是在( D )

A.1979

B.1990

C.1993

D.1986

5、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是( ABCD )。

A.教师对学生的态度

B.教师的领导方式

C.教师的智慧

D.教师的人格因素

6、首次正式提出教育评价概念,被称为“划时代的教育评价宣言”,并成

为现代教育评价理论和方法开端的著作是( D )

A、布卢姆的《教育评价》 D、泰勒的《学生进步的评估与记录》

C、西蒙兹的《人格与行为的诊断》 B、皮亚杰的《儿童的道德判断》

(四)、简答题

1、信息社会教育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①学校将发生一系列的变革。②教育的功能将进一步得到全面理解。

③教育的国际化和教育的本土化趋势都非常明显。④教育的终身化

和全民化理念成为指导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

2、当代教育学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①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急剧扩大。②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

③教育学发生了细密的分化,形成了初步的教育学科体系。④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

⑤教育学加强了对自身的反思,形成了教育学的元理论。

3、教育学的价值是什么?

①超越日常教育经验。②科学解释教育问题。③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

4、教育的个体正向功能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1)个体发展功能(2)个体谋生功能(3)个体享用功能

5、教育的社会正向功能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1)改善人口质量,提高民族素质;(2)促进文化延续和发展;(3)促进经济发展;

(4)促进政治民主化;(5)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6、教育的政治功能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1)教育传播科学,启迪人的民主观念。(2)教育民主化本身是政治民主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民主的教育是政治民主化的加速器。

7、教育的经济功能如何体现?

(1)通过提高国民的人力资本,促进国民收入和经济的增长;(2)通过生产科学技术,促进经济的增长。

8、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是什么?

(1)社会主义是我国教育的根本所在;(2)使受教育者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3)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4)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全面发展进步培养各级各类人才。

9、在对待教育目的人的价值取向问题上,如何正确理解人的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关系?

(1)人的社会化和个性化是人自身发展的两个不同方面。

(2)人的个性化和社会化是和谐与统一的关系。没有人的社会化及其发展,个体将难以适应社会并参与社会;没有人的个性化及其发展,个体的观念和行为将会千人一面,其才能和智慧难以充分自由地发挥。人的社会化,应是个性化了的社会化;人的个性化,也应是社会化了的个性化。

10、如何认识和处理好各育的关系?

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各育不可分割,又不能相互代替。说它不可分割,是因为各育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各育都具有制约或促进其他各育的因素,各育的发展又都离不开其他各育的配合,都需要其他各育与之协调。它们就是这样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任何片面的做法,都有可能导致人的素质的发展出现倾斜;说它们不能相互代替,是因为各育之间是相互区别的。各育都具有特定的内涵,都具有自己特定的任务,各育的社会价值、教育价值、满足人发展需要的价值都是通过各自不同的作用体现出来的。所以,任何一育都是不可代替的。各育不可分割和不能相互代替,反映了它们在全面发展教育中的关系是辨证统一的。

根据上述各育之间的关系,在教育中要把各育结合起来,使它们在全面发展中相互协调、相互促进,都得到发展。在实际生活中,青少年德、智、体诸方面的发展往往是不平衡的,有时需要针对某个带有倾向性的问题着重强调某一方面。学校教育也常会因某一时期任务的不同,而在某一方面有所侧重。但绝不意味着可以忽视和放松其他方面,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注意坚持社会主义教育目的,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诸方面和谐发展。

11、教育目的选择与确立的基本依据有哪些?当代阐述教育目的的社会

价值取向和人价值取向中应注意什么问题?

教育目的选择与确立的基本依据:(1)社会依据:社会关系现实和发展的需要、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2)人的依据:人的身心发展和需要。

社会价值取向确立应注意的问题: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指导、适应与超越问题、功利与人文价值问题、民族性与世界性问题。

人的价值取向确立应注意的问题:人的社会化和个性化问题、人的理性和非理性问题、科技素质和人文素质问题。

12、1985年教育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加强基础教育,有步骤地实施九年义务教育。(2)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3)改革高等教育招生与分配制度,扩大高等学校办学的自主权。(4)对学校教育实行分级管理。

13、教师应具备的专业能力有哪些?

(1)设计教学的能力(2)表达能力(3)教育教学组织管理能力(4)教育教学交往能力

(5)教育教学机智(6)反思能力(7)教育教学研究能力

(8)创新能力

14、理想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1)尊师爱生,相互配合;(2)民主平等,和谐亲密;(3)共享共创,教学相长。

15、正确的学生观包括哪些内容?

(1)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潜力;(2)学生的不成熟性具有成长价值;

(3)学生具有主体性,特别是创造性;(4)学生是责权主体,有正当的权利和利益;

(5)学生是一个整体的人,是知、情、意、行的统一体。

16、师生关系在教育中有什么作用?

(1)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

(2)师生关系是衡量教师和学生学校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

(3)师生关系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

17、一个成功的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扮演的角色有哪些?

(1)学习者和学者;(2)知识的传授者;(3)学生心灵的培育者;

(4)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5)学生学习的榜样;(6)学生的朋友

18、简述教师职业的基本特征。

(1)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性职业。根据学术标准衡量,教师职业需要经

过专门的师范教育训练、掌握专门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培养人才为社会服务。

(2)教师职业是以教书育人为职责的职业。有目的地培养人才是教育区别于其他社会领域的根本特征。教师是通过教书来育人的。教书

与育人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教书育人反映了教师职业的本

质。

19、简述学生的本质特征。

(1)以系统学习间接经验为主;(2)学生是具有主体性的人;

(3)具有明显的发展特征。学生的发展是人生发展最明显的时期,不仅表现在身体的发展,更表现心理的发展;不仅表现在发展的速度,而且表现在发展广度、深度上。

20、新世纪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怎样?

(1)在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上,强调大众教育;(2)在课程设置上,更强调人的发展;

(3)在课程目标上,更强调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情感、态度、价值观;(4)在课程编制上,以社会实际为依据;

(5)在课程内容上,更强调知识的综合性、整合性,强调学科间的联系;(6)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的自主性。

21、试述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区别与联系。

学科课程又称“分科课程”,它是以有组织的学科内容作为课程组织的基础。而活动课程则强调以儿童活动为中心组织教学。二者在总体上都服从于整体的课程目标,都是学校课程结构中不可缺少的要素。但是,在具体的目的、编排方式、教学方式和评价上,二者有着明显的区别。第一,从目的上讲,前者主要向学生传递人类长期创造和积累起来的种族经验的精华;后者则主要让学生获得包括直接经验和直接感知的新信息在内的个体教育性经验。第二,从编排方式方式上讲,前者重视学科知识逻辑的系统性,后者则强调各种有教育意义的学生活动的系统性。第三,从教学方式讲,前者主要是以教师为主导去认识人类种族经验;而后者主要以学生自主的实践交往为主获得直接经验。第四,在评价方面,前者强调终结性评价,侧重考查学生学习的结果;而后者则重视过程性评价,侧重考查学生学习的过程。

22、谈谈校本课程的利弊。

校本课程是指由学生所在学校的教师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它

具有诸多优势:(1)校本课程更具地方特色,更能体现学校的办学特点;(2)校本课程是一个持续的、动态的、逐步完善的过程,教师能够根据情况的变化,经常修订校本课程;(3)使用校本课程能够使教师获得工作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从而增强教师参与学校其他工作的兴趣和积极性;(4)校本课程鼓励和吸收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人士参与,在提高课程质量的同时,也会不断提高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的满意度,等等。当然,校本课程也存在几个方面的负效应:(1)课程编制的权利下放给教师和学生以后,必然扩大了学校与学校之间课程的差异,加剧了学校与学校之间教育质量的不平衡,落后学校的教育质量可能进一步恶化,从而给学生的转学和流动带来困难,也给政府教育部门检查基层学校工作造成一定的难度。(2)校本课程的开发通常由全体教师参与,涉及的范围较大,其中有一部分教师可能缺乏开发校本课程的专门理论和专门技能。(3)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学校要提供额外的人力、财力、物力、信息和时间,所耗费的教育资源明显高于实施国家课程的要求。(4)在教师流动比较频繁的学校,流动教师无法正常参与校本课程的编制、实施、评价、修订及质量追踪,这势必影响校本课程的质量和连续性。

23、当代教学观的变革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1)从重视教师向重视学生转变;(2)从重视知识传授向重视能力培养转变;

(3)从重视教法向重视学法转变;(4)从重视认知向重视发展转变;

(5)从重视结果向重视过程转变;(6)从重视继承向重视创新转变。

24、教学设计的依据是什么?

(1)现代教学理论;(2)系统科学的原理和方法;(3)教学的实际需要;

(4)学生的需要和特点;(5)教师的教学经验。

25、当代主要教学理论流派有哪些?

(1)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2)行为主义教学理论(3)认知教学理论(4)情感教学理论

26、学生失范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试举例分析。

(一)社会生活环境中的问题。(1)社会规范失控(2)文化的商品化

(3)城市化的影响(4)价值观多元化(5)人口流动问题

(二)学校教育失误问题。(1)学校教育指导思想的偏差(2)个别教师素质差(3)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教育薄弱

(三)家庭生活环境中的问题。(1)家庭生活中的“四过现象”(家长对子女的过高期望、过多照顾、过度爱护、过度保护)十分普遍。(2)家庭中出现了“教育真空现象”

27、简述三种类型的班主任对学生发展的不同影响。

专制型的属于支配性指导,无视学生的个别差异,以僵硬的对策为基础,只给予统一强制的指导,或一味的斥责、威胁。

放任型的属于不干预性的指导,容忍班级中的种种冲突,更无意组织班级活动,回避学生的主动精神。

民主型的属于综合性的指导,能够灵活地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以此为基础引出学生的自发行为,促进班级同学的思想在合作中进行交流。

28、如何才能发挥好班集体的教育作用?

(1)培养集体意识。(2)培养集体主义情感(3)培养学生具有组织集体和管理集体的能力和技能。

(4)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纪律的行为和习惯。(5)培养公民意识。29、班级教学管理的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1`)班级组织建设(2)班级制度管理(3)班级教学管理(4)班级活动管理

30、为什么说班主任是对学生产生全面影响的教育因素?

(1)教学生学习做人、做事

(2)以自身的行为向学生提供教育信息,为学生提供形象示范。(3)靠自身的威望激发学生接受教育,形成自我教育的能力。

31、班主任如何建设和管理班集体?

(1)创造性的设计班级体目标(2)合理的确定班级角色位置(3)协调好班内外各种关系

(4)建构“开放、多维、有序”的班级活动体系。(5)营造健康向上、丰富活跃的班级文化环境。

32、简述学生评价的功能。

(1)诊断功能(2)导向功能(3)发展功能(4)管理功能

33、简述当代学生评价理论和实践的基本走向。

(1)倡导构建以发展为本的学生评价体系(2)以质性的评价模式取代量化的评价模式

(3)强调测评的真实性和情境性(4)鼓励学生评价中的合作行为(5)重视思维过程的评价

34、在学生情感学习评价中应注意哪几个问题?

(1)学生情感学习的评价一般采用观察法、问卷法(2)应尊重学生的学习情感表现(3)应保护学生的个人隐私权

35、评价者在书写操行评语应注意哪几点?

(1)全面深入了解学生,既了解学生的行为状况,更要了解学生品德发展的需要和发展规律

(2)提高评语的规范性,即应适当界定评语的基本项目和指标,要求提供给学生一定的信息量,同时要区分不同阶段的评语功能,如,学期学年评语主要针对学生,强调针对性、激励性;毕业鉴定主要针对社会,强调综合性、客观性。

(3)增强评语的情感色彩,尽可能多的使用鼓励性语言。

36、教师进行教育研究的意义是什么?

(1)有利于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2)可以使课程、教学与教师真正融为一体。

(3)也是教育科学繁荣的需要(4)可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不断提升教师的自我更新能力和可持续性发展能力,增强教师职业的乐趣和价值感、尊严感。(5)有利于教师不断积累实践知识。

37、论述教育行动研究的一般过程。

(1)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2)分析问题(3)研拟解决问题的可能策略(4)实践尝试行动策略(5)反馈与评价行动结果(6)总结

学前教育学期末考试试题附答案

2017-2018年电大专科学前教育《学前教育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学前教育学期末考试试题1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世界上第一部学前教育的大纲和参考本是一--------, 其作者是捷克教育家-------一。 2.学前教育效益指的是学前教育发挥_的表现和结果。 3.对学前儿童发展产生影响的家庭因素包括家庭结构、 --------------、家庭经济条件、家长学历等。 4.学前儿童品德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和---------两个方面。 5.从幼儿园特点的维度进行划分,幼儿园环境包括一 ------------和------------- 6.组织教育活动的能力包括-----------、---------、和 教师语言的组织能力。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陈鹤琴创建的我国第一所公立幼稚师范学校是()。 A.南京鼓楼幼稚园B.劳工幼稚园 C.香山慈幼院D.江西实验幼师 2.家庭教养方式一般分为()。 A.溺爱开放专制放任

B.溺爱民主专制放任 C.溺爱民主强权放任 D.溺爱开放强权放任 3.幼儿园心理环境的创设要符合学前儿童的年龄特征及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促进每个学前儿童全面、和谐地发展,指的是()。 A.发展性原则B.科学性原则 C.参与性原则D.配合性原则 4.由社区组织的亲子班招收以幼儿园为中心的附近社区中的入园儿童年龄为()。 A.1-2岁B.1-4岁C.2-3岁末D.0-3岁末 5.除学前儿童、教师以外,构成现代学前教育的第三个基本要素是指()。 A.课堂B.游戏C.环境D.教法 三、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教育功能2.个体社会化3.同伴互助4.家长学校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简述提高学前教育功能发挥的策略。 2.简述实施学前儿童体育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3.简述良好的幼儿园环境的设计的标准。 4.列举家长参与幼儿园活动的方式。 五、论述题(13分)

教育学复习资料--各章节重点(考试通过,超有效)

教育学复习资料 一、绪论 1.教育学——是通过研究教育现象来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2.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问题. 教育的对象:不限于青少年,也包括幼儿、特殊儿童(主要是缺陷儿童)以及成人。 3.教育学创立的标志和条件:教育学的创立于16世纪—18世纪。 简述教育学创立的体系?(标志): ①对象:教育问题构成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 ②概念和范畴:形成了专门的反映教育本质和规律的教育概念与范畴及其体系; ③方法: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 ④结果:产生了一些重要的教育学家、专门的系统的教育学著作; ⑤组织机构:出现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 教育学创立的条件 (1)来源于社会实践发展的客观需要 (2)与近代以来科学发展的总趋势和一般科学方法论的奠定有着密切的关系 (3)与一些著名学者和教育家们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4.教育学的发展:形成多种流派. ①实验教育学:梅伊曼、拉伊;强调定量研究 ②文化教育学:狄尔泰等;采用理解与解释的方法 ③实用主义教育学:杜威、克伯屈 ④制度教育学:乌里、瓦斯凯等 ⑤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从社会、教育与人三者之间的历史的、现实的总体联系中来考察教育和人的发展问题。 ⑥批判教育学:鲍尔斯 5.当代教育学的特征(发展趋势) (1)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急剧扩大 (2)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 (3)教育学发生了细密的分化 (4)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

(5)教育学加强了对自身的反思,形成了教育学的元理论。 6.谈谈你对学习研究教育学重要意义的认识。(P25-27) 答:学习研究教育学重要意义在于: 1、能启发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教育自觉,使他们不断领悟教育的真谛。 2、能获得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扩展教育工作的理论视野。 3、能养成正确的教育态度,培养坚定的教育信念。 4、能提高教育实际工作者的自我反思和发展能力。 5、能为成为研究型的教师打下基础。 第一章: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1.教育的内涵是什么?学校教育是有那些基本要素构成的? 答:(1)教育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2)学校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和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的社会和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包括:教育者,包括学校教师,教学计划,教材的设计者和编写者教育管理人员以及参加教育活动的其他人员,教师是学校教育者的主体和代表,是直接的教育者;受教育者,即各级各类学生,及教育的对象;教育影响,及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作用于学生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了信息的内容,信息传递和反馈的方式,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2.教育被划分为几个阶段,及其特征+ 答:1)原始教育:教育水平低,教育没有饥饿极性,教育与原始宗教或仪式有着紧密的联系;2)古代教育A奴隶社会教育:古代学校出现,教育阶级性出现,古代教育与生产实践相脱离B封建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适合统治阶级所需要的官吏,牧师或骑士;学校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又具有严格的等级性或浓厚的宗教性;教育的内容主要是以道德文章或宗教经典为主,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中很大一部分是军事教育; 教育教学方法主要以严格的纪律约束为主,辅以个人自学和修行;形成了比较系统的体系,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教育经验,提出了比较丰富的教育教学思想。 3. 简述现代教育的特征。(P62-65) 答:现代教育的特征如下: 1、现代教育的公共性。 现代教育越来越成为社会的公共事业,是面向全体人民,为全体人民服务,而不是面向一小部分人,仅为一小部分人服务的。 2、现代教育的生产性。 现代教育越来越与人类的物质生产结合起来,越来越与生产领域发生密切的、多样化的关系;生产的发展也越来越对教育系统提出新的要求。 3、现代教育的科学性。 一方面,科学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基本内容和最重要的方面,另一面,现代教育的发展越来越依靠教育科学的指导,摆脱教育经验的束缚。 4、现代教育的未来性。 一方面现代教育的价值取向、目标定位等会对未来社会和个体的发展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另一方面是指现代教育的发展不仅要考虑到当前社会和个体发展的要求,从当前社会和个体的发展需要出发,而且要考虑到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对教育提出的要求,教育要面向未来,未雨绸缪。

《教育学》大学期末考试 复习资料(完整版)

《教育学》期末复习提纲 一、选择题 1.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代表人物、主要观点) (一)教育学的萌芽 1、中国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 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教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学思结合; “学而时习之”的学习结合;“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的学行结合;“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 不正虽令不从”的以身作则;因材施教) 道家老子主张回归自然,一切任其自然就是最好的教育。 2、西方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 苏格拉底: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而著名(产婆术)。明确提出“美德是否可 教”的问题。 柏拉图:《理想国》,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统治者。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阶段,提出 和谐发展教育。 古罗马昆体良:西方第一部教育著作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又称《雄辩术原理》)。比较 系统论述了有关儿童教育的问题,被称为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 (二)独立形态教育学的阶段 1.英国哲学家培根: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了出来。 2.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 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全面系统论述了班 级授课制。首先提出让一切男女儿童都受教育的普及教育思想,按照年龄分期确定了学校教 育制度和教育内容。 3、英国教育家洛克的《教育漫话》,提出著名“白板说”。 4、法国教育家卢梭提出近代教育论述中最完备的关于教育年龄阶段的划分。 5、德国哲学家康德明确主张进行“教育实验。 6、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旧三中心 7、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奇《林哈德与葛笃德》书中提出教育目的是全面和谐发展人的一切天 赋力量和能力。明确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口号。 8、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提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提出“做中学”的思想,构成了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完整体系。(新三中心)现代教育派的 代表。 (三)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 2.教育家及代表作: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被认为是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写成 的第一本教育著作。加里宁《论共产主义教育》“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凯洛夫的《教 育学》。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 (四)教育学发展中逐渐形成的理论派别(见教材) 1、实验教育学:其代表人物是德国的梅伊曼和拉伊,代表著作主要有梅伊曼的《实验教育学 纲要》及拉伊的《实验教育学》。 2、文化教育学:代表人物有狄尔泰、斯普朗格、利特等人,代表著作有狄尔泰的《关于普遍 妥当的教育学的可能》、斯普朗格的《教育与文化》、利特的《职业陶冶与一般陶冶》等。 3、实用主义教育学:以美国的杜威为代表,代表著作有《民主主义与教育》。 (五)当代教育学理论的新发展 1.赞可夫出版的《教学与发展》一书,提出发展性教学理论的五条教学原则。 2.美教育家布鲁纳的《教学过程》,提出了结构课程理论和发现法。 3.德瓦·根舍因创立了范例教学理论。 4.瑞士皮亚杰的《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论述了智力发展的阶段,认为教学的主要目的 是发展学生的智力。 5、法国包罗·朗格朗:终身教育理论 2. 教育的起源与发展(教育起源说,各历史阶段的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

教育学复习资料75123

一、什么是教育的社会制约性和相对独立性?怎样协调二者的关系? 答:(1)教育的社会制约性是指教育作为社会大系统中一个重要的子系统,其目的、制度、内容与方式,以及发展的规模与速度,无一不受到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政治制度与科学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2)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作为社会一个子系统的教育,它对社会的能动作用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它的发展也有其连续性和继承性。这主要表现为:教育是培育人的活动,主要通过所培育的人作用于社会;教育具有自身的活动特点、规律与原理;教育具有自身发展的传统与连续性。(3)二者关系的协调①关注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由于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在分析研究教育问题时,不能单就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经济与科技发展水平、政治制度与文化要求来考察教育;还应当重视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注重发挥教育特有社会功能,注意遵循教育自身的规律性和发展的连续性。②不能把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理解为绝对独立性。教育归根到底是受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决定,受民族文化的发展状况与需求制约的,教育的社会制约性仍是其根本的特性。如果把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当做绝对的独立性,就会使教育走向“超经济”、“超政治”、“超文化”的错误道路,丧失教育发展的社会基础和动力。③在重视教育的社会制约性的基础上尊重教育的独立性。教育是一定社会中的教育,社会制约性是其根本特性,而教育又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具有相对独立性。因此,应在重视教育社会制约性的基础上,尊重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使教育适应社会的需要,符合自身的规律,健康、合理的发展。 总之,教育要与这一时代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政治经济制度状况和民族文化发展状况相适应,同时又要尊重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做到两者的辩证统一。 二、什么是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怎样评价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在你看来,需要一些什么条件才能充分发挥教育培养出来的人在社会变迁中的积极作用? 答:(1)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是指教育通过开发人的潜能、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社会化,引导人的社会实践,不仅使人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而且能够推动社会的改革与发展。(2)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主要是指向整个社会整体存在、延续、演变和发展的。而在社会变迁过程中,人是作为工作来设计、培养的。具体而言,对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评价如下:①教育的社会变迁对社会的存在和延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发展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能够在已有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创造出大量的新知识、新技术,提出大量新的观念,从而促进社会的存在和延续。②教育的社会变迁对社会的演变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发展教育,可以提高社会成员的各种潜能,获得大量的人力资本,从而既可以推动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社会文明的进步,从而促进社会的演变和发展。③教育的社会变迁有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社会变迁的过程中,人是作为社会的工具来审视、设计、培养和训练的。然而,在该过程中,人的知识、技能以及思维品质、个人潜能等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从而为人的全面发展打下了基础,有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3)促进人在社会变迁中发挥积极作用的条件:①合理的社会制度。建立合理、科学的社会制度,有助于人们需求的满足、建议的表达和权利的实现,有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有助于社会的存在和延续。②健全的教育制度。建立健全的教育制度,提升教育质量,以便培养出合格的高素质的人才,有助于社会创造力的提升和社会整体文明素质的提高,为促进社会的变迁做好准备。 可见,健全的社会制度和良好的教育质量是促进人在社会变迁中发挥积极作用的有效条件。因此,要促进社会制度的合理性与有效性,以及教育的高质量性。

2018年电大教育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8年电大教育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一、填空题 1、近代学校系统,开启了制度化教育的新阶段。 2、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非制度化教育的过程。 3、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教育。 4、中国奴隶社会教育内容是六艺教育,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等六门课程。 5、中国儒家经典被缩减为《四书》,即《大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6、制度化教育主要所指的是正规教育教育,也就是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7、古代雅典的教育目的主要是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而斯巴达教育的目的是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 8、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9、传统教育学的代表者是赫尔巴特,现代教育学流派的代言人是杜威。 10、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代表作《理想国》中。 二、名词解释 1、教育(广义):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 2、教育(狭义):狭义的教育是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 3、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主要所指的是正规教育,也就是指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三、选择题 1、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D)A、中庸B、礼记C、论语D、学记 2、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记载在(C)。A、中庸B、礼记C、论语D、学记 3、在中国古代社会中,被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依据的是()A四书B五经C六艺D八股文 4、义务教育的实施在()之后。A第一次工业革命B、第二次工业革命C第三次工业革命D第四次工业革命 5、"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等命题的提出者是()A夸美纽斯 B洛克C、杜威D、赫尔巴特 6、"教学相长","及时而教"等教育思想最早出自我国的()。A中庸B大学C论语来 源:考试大D学记 7、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的著作是()A、中庸B、礼记C、论语D、 学记 8、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重视启发 教学的教育家是我国的()。A、孔子B、孟 子C、荀子D朱熹 9、主张"有教无类"的观点的人是()。A、 孔予B、孟子C、荀子D、朱熹 10、提出"化民成俗,其必由学"的著作是 ()。A、中庸B、礼记C、论语D、学记 11在近代西方教育史上,提出著名的"白板 说"的教育思想家是()A夸美纽斯B洛克 C卢梭D赫尔巴特 12、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 的教育文献是()。A、中庸B、大学C、盂 子D、学记 13、著名的实用主义教育家及代表作是() A、布鲁纳、《教育过程》 B、杜威、《民主 主义与教育》 C、赞科大、《教学与发展》 D、凯洛大、《教 育学》 14、重视启发教学,提出"助产术"的人是 ()。A、亚里斯多德B、苏格拉底C、柏拉 图D、昆体良 15、第一个将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 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A夸美纽斯B洛克 C杜威D赫尔巴特 16、强调儿童中心主义观点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 B、洛克 C、杜威 D、赫尔巴特 17、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作指导而编写《教 育学》的是教育家()A夸美纽斯B、杜威 C凯洛夫来源:考试大D、赫尔巴特 18、规范教育学的建立的标志是()。A《大 教学论》B《爱弥尔》C《民主主义与教育》 D《普通教育学》 19、在欧洲奴隶社会中,斯巴达教育特别 重视()。A、文化知识教育B、艺术教育C、 读写算的教育D、军事体操教育 20、在我国第一个已经实施的近代学制是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戌 学制D、子癸丑学制 四、简答题 1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是什么? 答:1)阶级性;2道统性;3专制性;4 刻板性;5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2、简述现代教育制度发展的趋势。 答:(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 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 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 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 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 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 于国际交流。 3、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特点是什么? 答:(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 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 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4、简述教育学产生与发展的阶段及其代表 人和著作 答:1)教育学学科的建立:夸美纽斯《大 教学论》;2)规范教育学的建立:赫尔巴 特《普通教育学》,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 3)当代教育学的发展:凯洛夫《教育学》。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一、填空题 1、决定教育规模与速度的因素是生产力。 2、制约教育目的的因素是政治经济制度。 3、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表现为教育再 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4、人力资本的提出者是美国经济学家舒尔 茨。 5、教育与文化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的关系。 6、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 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学校各群体所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 式,其中最具决定作用的是思想观念特别 是价值观念。 7、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 化。 8、学校文化主要可分为物质文化、学校组 织和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等。 9、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有三种表达方 式,一是保证学校正常运行的组织形态二 是规章制度三是角色规范。 10、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 精神文化的统一体。 11、学生文化具有过渡性、非正式性、多 样性、互补性。 二、名词解释 1、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 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 式。 2、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理论是美国经 济学家舒尔茨创立的,其核心概念是"人力 资本",它指的是人所拥有的诸如知识、技 能及其他类似的可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 的能力,它是资本的形态,体现在人身上, 属于人的一部分。 三、选择题 1、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A、生 产力B、政治经济制度C、上层建筑D、科

教师招聘教育学复习资料(供参考)

教育学 第一章 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关系与社会经验的一种途径。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教育是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媒介构成的。 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 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表现为:1.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2.教育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3.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成不平衡关系。 教育的功能包括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教育的社会功能包括: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 教育的起源论:生物起源论(错)、心理起源论(错)、劳动起源论(对)。 原始社会教育特征:1.有社会性无阶级性。2.教育和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紧密相连。3.主要的教育方式是言传身教和有意识的模仿学习。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四书:《大学》《论语》《孟子》《中庸》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 二馆指的是:弘文馆和崇文馆。 宋代时,程朱理学成为国学。依据是《四书》。明代,八股文被列为科举考试固定格式。 古埃及开设最多的是文士学校,特点是“以僧为师,以吏为师”。 欧洲奴隶社会两种著名的教育体系是:斯巴达教育和雅典教育。 西欧封建社会两种著名的教育体系是:骑士教育和教会教育。 骑士教育的内容是:骑士七技。教会教育的内容是:七艺。包括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和四学(几何、算数、天文、音乐)。 古代教育的特征: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 近代社会教育的变化特征: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2.教育的世俗化。 3.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 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教育的现代化特征: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教育技术现代化。 教育发展经历了:萌芽阶段、独立形态阶段、发展多样化阶段、理论深化阶段。 教育学著作: 朱熹《四书集注》王守仁《传习录》韩愈《师说》无名氏《大学》柏拉图《理想国》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古罗马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 孔子学说的核心“仁”“礼”。强调“学而知之”主张“有教无类”重视“因材施教”。 名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墨翟主要思想“非攻”“兼爱”认为获取知识的途径主要有:“亲知”“闻知”“说知” 史上第一部教育学文献是:《学记》。 产婆术出自“苏格拉底”。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是:亚里士多德。 卢梭《爱弥儿》裴斯泰洛奇《林哈德与葛笃德》 福禄贝尔《人的教育》斯宾塞《教育论》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洛克《教育漫话》(白板说)凯洛夫《教育学》

教育学期末复习

教育学期末复习 一、名词解释 1、学制: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指的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现代学制主要有三种类型:双轨制、单轨学制、分支型学制。 2、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分别学习所设置的各门课程。 3、讲授法:是教师通过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思想观念,并促进他们的智能与品德发展的方法。 4、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5、课程:是由一定的育人目标、特定的知识经验和预期的学习活动方式构成的一种动态的教育存在。从育人的角度看,课程是一种培养人的蓝图;从课程内容的角度看,课程是一种适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连接学生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引导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知识体系及其获取的路径。 6、潜在课程:潜在课程是指在课程方案和学校计划中没有明确规定的教育实践和结果,但属于学校教育经常而有效的组成部分,可以看成是隐含的、非计划的、不明确或未被认识到的课程。 7、课程标准:是指在一定课程理论指导下,依据培养目标和课程方案以纲要形式编制关于教学科目内容、教学实施建议以及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的指导性文件。 8、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 9、个体本位论:个人本位论者认为,教育目的应当由人的本性、本能的需要来决定,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人的本性和本能的高度发展。这就是所谓的个人本位论。主要有以下观点: ⑴教育目的是根据个人的发展的需要制订的,而不是根据社会的需要而制订的; ⑵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 ⑶人生来就有健全的本能,教育的基本职能就在于使这种本能不受影响地得到发展。 10、教育学:就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去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 二、简答 1.德育形成过程的规律。 ⑴德育过程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能动的道德活动的过程 ⑵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 ⑶德育过程是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过程 2.品德发展的一般规律: ⑴品德发展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产物,是主体在活动和交往的基础上自我建构的结果 ⑵个体的品德发展是在其内部矛盾过程中实现的,内部矛盾是促进品德发展的直接动力 ⑶个体品德的发展是品德各要素协调统一的发展 ⑷品德的发展是有阶段的连续发展的过程,是从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 3.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练习法、演示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讨论法、研究法。 4.教学评价的原则与方法? 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指导性原则、计划性原则;观察法、测验法、调查法、自我评价法。

学前教育学复习资料学习资料

学前教育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教育的基本概念 1.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社会性活动。 2.学校教育的定义:由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 特点,进行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影响活动,将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需要的人的活动。 3.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和教育物资。(P5) 4.教育的功能:所谓教育功能,是指教育本身所特有的对个体或社会所产生的 功用或价值。一般地这种功能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期望层次、潜在层次和现实层次。(P9) 5.现代教育的特征(P10) 6.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全民教育、终身教育、教育民主化、教育现代化。(P12)第二章学前教育与社会因素 1. 环境分为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 2. 物质环境由天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组成。适宜的物质环境利于儿童的生长发展。 3. 对儿童最具影响力的精神环境(P16) 4. 经济与教育的关系(P16) 5. 政治对教育的影响(P18) 第三章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 1. 学前教育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其实践对象是学龄前儿童。 2. 儿童发展的定义:指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方面有规律地进行的量变和质变的过程。(P28) 3. 与儿童发展有关的因素(P29) (1)遗传决定论代表人物 柏拉图:<<理想国>> 格塞尔:“成熟势力学说”“双生子实验” (2)环境决定论代表人物 孔子:“性善论”“有教无类”“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因材施教” 洛克:“白板说” 华生:“教育万能论” 4. 个体发展的特征:规律性、个别差异性、阶段性。(P35) 5. 儿童生理的发展包括哪些?(P37) 儿童身高体重的生长、儿童骨骼与肌肉的生长、儿童牙齿的生长、儿童神经系统的生长、儿童神经系统的发育、儿童感觉器官的发育。 6. 儿童心理的发展包括哪些?(P41) 智力的发展、语言(词汇、语法、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的发展、情绪情感及社会性的发展。 7.美国教育学家认为学前教育对儿童的发展有三种作用模式:维持、促进、诱 导。(P47) 8.我国的现代教育观认为,为了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应该明确以下观点:(P47)(1)儿童是学前教育的主体; (2)因人而异地对儿童实施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的教育; (3)学前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要符合“发展适宜性”要求;

国开(中央电大)《教育学》十年期末考试辨析题库(分学期版)

国开(中央电大)《教育学》十年期末考试辨析题题库(分学期版) 说明:试卷号:1291。 2020年7月试题及答案 6.人的素质不是先天遗传的,完全是后天影响教育的结果,人完全是教育的产物。 错。从教育学的角度看,人的素质既不是先天遗传形成的,也不是完全的后天影响的结果,而是在先天的生理机能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的环境影响和教育形成的内在的、稳定的身心特质。(4分) 7.学校管理就是教学管理。 错。教学管理只是学校管理的核心内容,此外学校管理还有教育人事管理和教育财务管理等重要组成部分。(4分) 2020年1月试题及答案 6.义务教育即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强迫教育。 对。义务教育又称强迫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 7.课程即学生所学科目的教材。 错。课程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是指:课业及进程。狭义课程是指一门学科,如语文课程、数学课程等。 2019年7月试题及答案 6.教育起源于动物的本能。 错。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动物的活动源于其生存本能,而非教育。 7.隐性课程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隐性课程是不在教学计划中反映的、不通过正式教学进行的,对学生的知识、情感、意志、行为和价值观等方面起潜移默化的作用,促进或干扰教育目标实现的课程,隐性课程是所有学校文化要素的集合,它无所不在、无所不包,其对学生的影响在潜移默化中进行,因此,隐性课程非常重要,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2019年1月试题及答案 6.学制即指修业年限。 错。学制不仅包括修业年限,学制主要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具体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彼此之间韵衔接和关系。 7.好老师只需把课上好。 错。教师的主要职责是教书育人,因此好老师不仅要把课上好,还要育好人,要以身垂范,通过言传身教引导学生真诚做人。 2018年7月试题及答案 6.课程即学生所学科目的教材。 错。课程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是指:课业及进程。狭义课程是指一门学科,如语文课程、数学课程等。 7.学校管理就是指教学管理。 错。两者内涵、管理的内容与范畴等都不同。学校管理就是学校按照一定的原则,运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建立一种制度,极大地发挥校内人、财、物等因素的作用。充分地利用校外各种有利条件组织和领导学校全体成员协调一致地、有效地实现预定的工作目标的一种有程序的活动过程。教学管理则是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共同的职责。教学管理主要包括课程管理、课程评价、教务管理等内容。 2018年1月试题及答案 6.人的素质不是先天遗传的,完全是后天影响教育的结果,人完全是教育的产物。 错。从教育学的角度看,人的素质既不是先天遗传形成的,也不是完全的后天影响的结果,而是在先天的生理机能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的环境影响和教育形成的内在的、稳定的身心特质。 7.德育为首,就是无论在什么时间什么情况下,无论进行什么教育,都要首先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错。德育之所以为首,是因为德育是塑造人的工作,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处事的重要工作,是指 1

华师教育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 1.教育:有意识地以人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2.教育学:是研究教学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3.学校体育以生产力的发展、体脑分工、文字的产生几个因素作为它生产的基础。 4.最早的职业教师产生于希腊 5.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教育学之父" 6.“教育上的哥白尼”18世纪自然主义教育家卢梭《爱弥儿》教育是使儿童的天性获得率性的发展 7.德国,赫尔巴特(现代教育学之父)1806年发表《普通教育学》是教育学一门规范学科形成的标志,使其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称传统教育。以教师、教材、教室为中心。教学形式明了、联想、传统、方法。学生其勒尔和赖因将其分为:预备、提示、联想、系统、总结、应用。 8.美国哲学家与教育家杜威“三中心”儿童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 9.人类劳动的进行是教育产生的最根本条件。所有研究者都认为教育最早产生于原始社会。 10.学校教育最早产生于古代两河流域的国家,即亚述和古巴比伦。 11.古希腊“三杰”-----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誉为希腊的“启蒙者” 12.教育学产生:生理起源论心理起源论劳动起源论..原因:人类对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的满足(最根本)条件:人类劳动的进行(最根本),语言的形成(必要) 13.学校教育的出现时间和标志性事件:A.历史基础:生产力的发展和奴隶制国家的形成B客观条件:体脑分工和专职教师的出现。C重要标志:文字的产生和应用 14:.培根《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首次明确提出建立教育学 15.康德:格尼斯堡授课,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 16.洛克:“白板说”,教育万能论 第二章 1.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答:矛盾性:社会发展方向规定人发展方向社会发展水平制约人的发展水平,他们之间总存在一定矛盾。一致性:互为条件,互为因果,相辅相成,相互决定。 2.人、社会、教育三者的关系,在宏观方面的理解 答:人、社会和教育多关系中最基本的一个关系,他们的关系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二者既具矛盾性,又具有一致性。 3.教育在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矛盾中处于中介转化地位。 4.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有哪些? 答:A个体的先天性素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A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b遗传差异是造成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 B社会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p41 C个体活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a人的发展的受动性和能动性都只有通过个体的活动才能实现:b人的潜能和素质的发挥只有通过个体的活动才能实现:c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只有通过个体的活动才能实现。 5.学校教育为什么能够对人的发展,特别是对年轻一代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答:A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目的性B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系统性

《教育学基础》期末复习资料

《教育学基础》期末复习笔记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1.教育的定义(名) (1)从社会的角度定义。 有三个层次:广义的:教育是凡是能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所有活动。 狭义的:教育主要是学校教育,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 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 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更狭义的:教育指思想教育活动。 (2)从个体的角度定义。 教育等同于个体的学习或发展过程,如“成功地学习知识、技能与正确态度的过程”。 出发点是“学习”和“学习者”。 准确的定义: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2.(填空)教育这个子系统包括三种基本要素:“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 3.教育的形态(简答) (一)非制度化的教育与制度化的教育(根据教育系统自身形式化的程度) 非制度化教育是指那些没有能够形成相对独立的教育形式的教育。 制度化教育是指由专门的教育人员、机构及其运行制度所构成的教育形态。 (二)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根据教育系统赖以运行的场所或空间标准)(三)农业社会的教育、工业社会的教育与信息社会的教育(根据教育系统赖以运行的时间标准) 4.教育的劳动起源说(社会起源说)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它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形成的。 主要内容:生产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过程中经验的传递;生产劳动过程中的口耳相传和简单模仿是最原始和最基本的教育形式;生产劳动的变革 是推动人类教育变革最深厚的动力。教育的劳动起源说提供了理解教育起源和教育 性质的一把“金钥匙”。 5..工业社会的教育特征(简答) 农业社会3、信息社会4 a、现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 b、教育与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教育的生产性日益突出 c、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 d、教育的复杂性程度和理论自觉性都越来越高,教育研究在推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越来 越大。 6.定义(任务):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分析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7..(填空) (1)中国:《学记》是我国古代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学作品 《大学》、《师说》等 12

(完整版)高等教育学复习资料

高等教育学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高等教育的规划 1.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到2020年,高等教育结构更加合理,特色更加鲜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整体水平全面提升,建成一批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高等学校,若干所大学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大学水平,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 2.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提升科学研究水平; 4.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5.优化结构办出特色 加快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以重点学科建设为基础。 第一章教育与高等教育概述 一、教育的内涵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本质属性)。教育是随着历史发展的、存在于一定共同文化的人类群体之中的活动。 首先,教育是一种社会活动;其次,教育的直接对象是人;最后,其目的是人自身的发展和完善。教育就是使一个“自然人”成为“社会人”的过程。 二、教育构成要素 教育者、教育中介(介质、文字、材料、手段)、受教育者。 三、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教育作为一种外部影响,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教育也必须遵循人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规律,包括遗传决定的每个个体的特殊性、生长的阶段性以及胜利与心理发展的相互关系。 四、高等教育的概念 高等教育是建立在中等教育基础上的各种专业教育。 五、高等教育的内涵 1.建立在完全中等教育的基础上才接收的教育,其前提是学前教育、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完成后才接受的教育;

2.是一种高深知识和专业知识教育,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为基本任务,传授的是具有一定难度的、根据学科分类和社会职业分工特点专门设定的知识; 3.具有相当的学术性,承担着发展科学技术文化的任务,是社会高端文化的组成部分; 4.是有一定标准、机构和程序来确认和管理的制度行为,包括招生制度、学位制度等。 六、高等教育的特征 1.教学内容的高深性(程度特征,代表知识的难度和深刻性); 2.教学内容的专业性(知识的门类和针对性)。 七、高等教育的目的 高等教育目的是一个由不同层次目的、目标构成的体系,包括国家对高等教育总的要求、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各专业的培养目标。 1.国家层面: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各个高校:根据自己的特点培养出教师、医生、工程师等具体的培养目标; 3.专业院系:根据国家和学校的规定提出更具体的人才知识、能力、品行目标。 八、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 高等教育的功能分为基本功能和衍生功能 1.基本功能 ①育人功能: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教学活动,通过品德培养、知识传授来实现人的各方面发展; ②政治功能:影响社会的政治稳定和政治变革 ③经济功能:影响一定的社会经济增长和科技发展; ④文化功能:影响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2.衍生功能 促进社会成员的流动;促进文化交流、重组;成为文化资本生产交换的平台;安置社会人口。 九、高等学校的主要职能 1.教学(培养人):高等教育的基本职能。 2.科研: 3.社会服务: 十、高等教育结构:组成高等教育系统的各个部分结合的方式及其相互关系。

教育学复习资料

教育学复习资料 1记住并深入地理解“教育是什么” (1)广义的“教育”定义: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提升人的思想和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2)狭义的“教育”定义:即学校(专业)教育,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2学会区分教育与主要类似概念(无论怎么深入都不过分) 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 教育者:非常多样(父母、朋友、记者、教师等),具有教育性目的,具有相关知识,是一种规定。 学习者(受教育者):学习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差异是对主体性的关注,未成熟性和可塑性是学习者的基本属性,学习者具有个性化的学习目的、学习背景、学习困难和自我控制水平。教育影响:教育影响是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功效,既包括功效的内容,也包括了选择、传递和反馈的功效实现形式,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从内容上看,主要是教育内容、教育材料或教科书;从形式上看,主要是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 非制度化的教育与制度化的教育 非制度化的教育是指那些没有能够形成相对独立的教育形式的教育; 制度化的教育是从非制度化的教育中演化出来的,是由专门的教育人员、机构及其运行制度所构成的教育形态; 两者的区别在于教育者和教育影响的专门化和系统化程度和水平 1.实验教育学 代表人物:德国教育学家梅伊曼(1862-1915)和拉伊(1862-1926) 代表作:《实验教育学纲要》(梅伊曼)和《实验教育学》(拉伊) 基本主张: 第一,反对思辩教育学; 第二,提倡将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应用到教育研究; 第三,提出教育实验的基本阶段(形成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结果用于实践); 第四,提出将实验数据作为教育改革的基本依据; 基本评价: 第一,推进了教育科学的发展; 第二,实验科学方法本身存在着局限性; 2.文化教育学 代表人物:德国教育学家狄尔泰(1833-1911)、斯普朗格(1882-1963)和中国的石中英

教育学期末复习题15年12月

综合练习及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作为进步教育的代表,杜威提出的基本主张包括:____B___。 A.学校即社会B.教育即生活C.教师中心D.儿童中心E.书本中心 2.提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教育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的教育家是___B____。 A.卢梭B.杜威C.斯宾塞D.陶行知E.蔡元培 3.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____A____ 。 A.教育现象B.教育方针C.教育政策D.教育理论E.教育规律 4.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形成的教育论著是____C____。 A.《学记》 B.《普通教育学》 C.《大教学论》 D.《教育论》 E.《教育漫话》 5.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组织形式主要受___E__的制约。 A.人口数量 B.人口质量 C.人口结构 D.政治制度 E.生产力发展水平 6.教育的目的主要受__E__因素的制约。 A.人口数量 B.人口质量 C.人口结构 D.政治制度 E.生产力发展水平 7.有的放矢、因材施教等,都是指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中的____D___进行教育。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均衡性 D.个别差异性 E.稳定性 8.教育教学中搞“一刀切”、“齐步走”,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__B___。 A.顺序性 B.个别差异性 C.阶段性 D.互补性 E.不均衡性 9.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其层次的多样性,它的功能有__ABCD__。 A.定向功能 B.调控功能 C.激励功能 D.评价功能 E.衍生功能 10.我国现行的学校教育系统的级别层次包括__ABCD___。 A.学前教育 B.初等教育 C.中等教育 D.高等教育 E.研究生教育 11.我国现行的学校教育系统,在类别上包括__ABCDE__。 A.基础教育体系 B.职业技术教育体系 C.高等教育体系 D.成人继续教育体系 E.特殊教育学校系统 12. 地方课程开发中应把握的特征包括__BCDE___。 A.权威性B.地域性C.针对性D.社会性E.探究性 13.按照评价的不同目的,课程评价可分为_CDE___。 A.诊断性评价 B.总结性评价 C.决策性评价 D.研究性评价 E.工作性评价 14.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__ABCD__。

电大教育学期末复习指导

简述如何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 引起动机的主要条件有两个,一是内在条件,二是外在条件。内在条件主要指“需要”。需要使人产生欲望和驱力,引起行为。外在条件是个体之外的各种刺激。这些刺激包括物质因素也包括社会性因素,统称为“环境因素”,它也是引起动机的原因之一。凡能引起个体动机并能够满足个体需求的外在刺激,称为“诱因”。行为可由需要引起,也可以由环境因素引起,但动机往往是内在条件和外在条件交互影响的结果。 树立学生对学习的正确认识,注重教学策略,巧设悬念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创设认知冲突,引起学生的注意,给予成功的满足,进行情感交流,增强学习兴趣,适当开展竞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等。 简述教育学的价值 所谓教育的价值,即教育对人的需要的满足,具体来说,就是通过教育进行培养一定的人,满足人的需要,教育的价值,就是教育对人的意义。 简述古代社会教育的特点 1.专门的教育机构和执教人员 2.鲜明的阶级性和严格的等级性 3.文字的发展和典籍的出现丰富了教育内容 4.教育与生产劳动分离,学校轻视体力劳动,形成“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对立5.教育方法崇尚书本、呆读死记、强迫体罚、棍棒纪律6.官学和私学并行的教育体制7.个别施教或集体个别施教的教学组织形式。 简述近现代社会教育特点 具有鲜明生产,逐步走上了大众化道路,内容日益科学化,班级授课制成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教学系统。 简述教育学产生和发展的阶段 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从教育成为人类独立的社会活动开始,延续到17世纪.; 2.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17世纪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教育学独立的标志; 3.教育学的科学化阶段.19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为科学教育学的建立莫定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 简述赞科夫的五大实验教学原则 1、以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 2、以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 3、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的原则 4、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 5、使全体学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 简述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基本思想 "生活即教育" 2、"社会即学校" 3、"教学做合一" 简述社会制约教育的表现形式 1.人口对教育的制约; 2.政治对教育的制约; 3.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 简述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的主要表现 1,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性质制约教育的性质2,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制约教育的宗旨和目的3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制约教育的领导权4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制约受教育权5会经济政治制度制约教育内容,教育结构和教育管理体制 简述教育现代化的内涵 1.教育普及化; 2.教育国际化; 3.教育民主化; 4.教育法制化; 5.教育个性化; 6.教育多样化; 7.教育整体化; 8.教育终身化。 论述题 教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这个基本问题贯穿整个教育学的体系中。教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教育和社会发展的关系以及教育和人发展的关系。简单的说就是社会——教育——人三者的关系问题就是教育学的基本问题。教育和人发展的关系是两个大的教育规律,前者是教育的外部规律,后者是教育的内部规律。这两个关系里面蕴涵着教育的基本规律,但这个关系的本身不能说就是规律。我们把这两个关系看作是教育学的基本问题,整个教育学就是围绕这两条大的主线展开的。教育学的各章各节都是在不同层次和不同层面上对教育学基本问题的论述和阐发。 论述教育学对教师的价值 从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分析,起源时期的教育对今天的教育有哪些启示

相关主题